第一篇:陕西省农垦国有农场分离办社会情况的调研报告
陕西省农垦国有农场分离办社会情况的调研报告
陕西省农村综合改革办公室
陕西省农垦集团总公司
农垦是一个特殊的系统,其基本属性是企业,但又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由于农场土地面
积大,区域广,既具有“三农”的特点,又具有社会属性和区域属性,因此农垦长期实行的是政企合一的管理体制,在开发建设、发展经济的同时,还承担着大量的行政性、社会性管
理职能。在计划经济条件下,这种政企合一的体制为促进农垦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发挥了重要
作用。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完善,企业逐步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大量的行
政性、社会性、公益性事务成为农垦企业的沉重负担,极不利于农垦参与市场竞争,严重制
约了垦区经济社会发展。为了借鉴其他省份分离农垦办社会的经验,摸清我省农垦国有农场
办社会情况,为下一步帮助我省农垦卸掉包袱,轻装上阵,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创造条件,省
农村综合改革办公室与省农垦总公司组成联合调研组,于今年7-8月对我省农垦国有农场办
社会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并赴外省考察学习。通过实地调研和学习,对我省国有农场办社
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分步实施、逐步分离、统一财政规划、纳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等若干具体解决方案和政策建议,为下一步推进我省国有农场分
离办社会改革试点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农垦办社会情况
我省农垦和全国其他垦区相比,虽然规模较小,但有许多共性,所以在创办和建设期间,也
同时兴办了一批社会事业等单位,真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一)农垦办社会的现状。
陕西省农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我省农垦的省级管理部门,属企业性质,业务归口省农业厅
管理,人员、资产由省国资委监管。省农垦集团受省政府委托履行行业管理职能,除直接经
营管理10个企事业单位外,还行业管理榆林、延安、西安、汉中等农垦企事业单位,同时
受农业部农垦局行业指导。10个企事业单位,即渭南垦区管理处、华阴农场、沙苑农场、朝邑农场、大荔农场、冯原牧场、农垦职工医院、陕西机电技工学校(农垦技校)、农垦干
休所、农垦培训中心。另外,还有1个控股公司即陕西英考鸵鸟股份有限公司,1个海外全
资公司即中喀(喀麦隆)英考农业开发有限公司,1个参股公司即陕西农垦矿业资源有限公
司。行业管理的榆林、延安、西安、汉中农垦下属8个农场和1个乳业总场。榆林垦区规模
最大,共有6个农场,其中南郊、鱼河、牛家梁、马合等4个农场由榆阳区农垦局管理,石
马坬和新桥农场分别由横山、靖边县政府直管。
我省农垦办社会职能主要有:社会行政职能、社会事业职能和社会服务性职能三个方面。
一是社会行政职能。属于相关政府部门授予或者委托相应行政执行的职能,主要有:土
地管理、小城镇和居民点建设与管理、环境卫生与绿化管理、计划生育管理、综合治理(主
要是治安管理和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管理、农场道路管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管理、林木
管理、农机管理、水资源和渔政管理、动物防疫。
二是社会事业职能。属于相关政府部门授予或者委托相应管理权的事业性管理职能,主
要有:民政(包括抚恤、敬老、助残、扶贫济困、最低保障、赈灾)、社会保险(包括养老、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离退休人员管理、人武部、司法所、文化宣传和就业培训、幼儿
园、科研站所、电视广播。
三是属于为农场及所属企业生产、职工生活服务的社会公益事业、服务性事业,主要包
括:危房改造、水电取暖等管理与服务、物业管理与服务、医疗卫生管理与服务。以上三类
合计共有30余项之多。
截止2010年底,我省农垦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机构总数343个,分布在全省农垦各主管部
门、国有农场及其各分场,办社会职能职工人数920人。
(二)办社会带来的问题。
我国已经基本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有农场作为经济主体,第一属性是企业,也要与其他企业一样平等参与市场竞争。但是由于其仍然承担着办社会职能,这些沉重的支出压力,严重削弱了其市场竞争力,制约了农场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削弱了农场生产经营能力。一是农场既要参与市场竞争,追求经济效益,又要承担办社会职能,兼顾社会效益,经营目标不明确,影响了竞争力;二是农场在从事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同时,又要负责社会职能单位的各项事业正常开展,日常管理事务繁多,不利于集中精力从事生产经营。
2、加重了农场负担,影响了职工增收。农场作为企业,既要按政策向国家缴纳税费,又要承担办社会经费支出,这种双重支出,影响了企业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能力。随着国家税费改革减轻农民和农工负担政策的实施,农场不可能直接向农工摊派办社会费用,这些费用表面上由农场承担,但农场通过提高土地承包费的办法变相增加了农工负担用于社会性支出,同时由于农场盈利能力变弱,农工福利待遇也受到影响。
3、制约了农场社会事业发展。由于农场资金普遍困难,社会事业仅能维持低水平运转:一是基础设施落后。农场社区管理、水、电、暖、交通、道路、环境保护、危房改造等由于缺乏资金,发展滞后,有的场区甚至落后于当地农村。二是部分机构设备陈旧,管理落后。比如医疗卫生单位,长期以来,农场对这些单位投入不足,医院设备得不到更新,房舍简陋,医护人员业务水平不高,致使病源日益减少,各医疗机构处在艰难维持运行状态。三是规模小。为了减轻人员负担,压缩开支,农垦办社会机构一再精简,人员缩编到极致,有些机构甚至只有1名工作人员,有些机构由其他岗位人员兼职。四是缺乏人才。由于办社会机构人员待遇低,生活条件差,直接导致人才进不来、留不住,农场只能聘用农工代替,工作水平越来越差。
4、影响了农垦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由于农场办社会支出巨大,农场经济效益差,社会事业、公益事业、服务事业落后,导致职工收入低、场区环境差、生产生活很不方便,极大地影响了农垦职工对建设农垦、建设美好家园的信心。
存在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长期以来,我省农垦国有农场社会事业自我兴办,自成体系,游离在各级政府的社会管理体制之外,缺乏公共财政有效支持。目前,国有农场场域社会事业还没有列入当地政府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不利于政府对农场社会公益事业的统筹规划、投入和管理,不利于政府把农场内应该由政府管的事情管好、管到位。政府对农垦社会事业的管理服务渠道不通,政策不明确。农垦是国有企业,从事的又是农业行业,国家给国有企业的政策因农垦是农业行业而享受不到,国家的强农惠农政策因农垦是国有企业也享受不到,农垦被“边缘化”问题比较突出。
二、农垦分离办社会进展情况及面临的困难
(一)分离办社会的进展情况。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以后,特别是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切实减轻国有企业社会负担的要求以后,我省农垦以此为契机,在分离办中小学校方面,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一是2003-2004年,榆林市垦区各农场共移交中小学校21所;2006-2009年,在省财政厅、省国资委的支持下,省直农垦、延安市农垦、榆林市农垦将其余中小学校全部移交地方政府,共移交中小学校11所。
二是顺利化解了九年义务教育债务。2009年,省财政共给农垦解决化解九年义务教育债务资金1807万元。以上两项,已经基本解决了农垦办教育负担。
(二)分离办社会存在的困难。
分离国有农场办社会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政策性强,任务艰巨,难度很大,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
从农垦自身看,主要是一些农场对分离办社会职能的决心不够坚定、方向不够明确、措施不够得力。这也是农场游离于当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之外,“政策边缘化”问题不能有效解决的重要原因。造成这种局面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农场地处偏僻,长期以来,当地政府对农场发展建设重视不够,处于放任自流状态,农场担心社会职能移交后,地方政府仍然不承担应有的责任,反而影响场域社会事业的发展。二是受传统体制及思维定势影响,农场对办社会习以为常,不仅缺乏忧患意识,而且缺乏改革的意愿和动力。三是农场认为自己办社会可以统筹垦区农场经济社会发展,便于管理,便于职工生产生活,减少与属地政府和相关部门矛盾,如果移交地方,反而会产生新的矛盾。
从外部环境看,部分地方政府承接农场办社会职能的积极性不高,动力不足。主要也有三方面原因:一是政府对农垦在新时期的定位和改革方向不确定,影响了农垦管理体制改革及国有农场分离社会职能等改革措施的推进。二是农场办社会支出较大,而且还在逐年增加,并形成大量办社会债务,加上农场办社会基础差,要赶上周边农村水平,需要继续付出大量资金、时间和工作,绝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当地政府对承接农场办社会职能望而生畏,感到很棘手。三是农场在分离办社会职能过程中确实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不单纯是钱的问题,如原有人员的安置和待遇问题、原机构遗留的债务问题,地方政府对农场社会如何实施规范管理、农场社会职能和农村社会职能协调平衡问题等,都需要研究解决。即使是实行内部政企分开,也存在内设机构的合法性及经费如何保障,与农场经营职能如何划分等问题。这些问题也都直接或者间接影响了地方政府接收的决心。
以上问题,都需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认真研究,循序渐进,在稳步推进的原则下积极加以解决。
三、政策建议
目前,推进我省农垦分离办社会职能的时机基本成熟。一是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对此做出过明确要求;二是2006年推进的深化国有农场税费改革,进一步规范了国有农场各项收费,推进了国有农场管理体制改革,为分离办社会职能奠定了基础;三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力不断增强,各级财政逐步具备了承担农垦社会职能的能力;四是全国其他垦区在分离办社会职能上的试点,为我省提供了经验。
根据赴外省农垦考察了解的情况和参阅其他垦区的资料,全国农垦分离办社会职能的方式主要有:
(一)将农垦企业所承担的行政性和社会性公益性职能、机构、人员及相关资产移交给地方政府管理。主要有两种具体方式:一是一次性全部移交,如北京垦区等。二是分项分批移交,成熟一项移交一项,如辽宁、江西垦区等。
(二)将农垦所承担的社会职能及社区管理机构、人员、经费预算等在农场内部与生产经营职能分开。主要是在农场内部设立社区管理委员会等机构,专门负责社会管理等工作,如江苏、安徽、宁夏垦区等。
(三)将具备条件转化为经济实体的社会机构推向市场,向社会开放,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如内蒙古、江苏、安徽、福建、河南、广东等垦区等。
(四)在农场辖区内建立新的政府机构或政府派出机构,负责社会管理,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保持农场建制不变,同时在农场设立县或乡政府机构,如上海垦区等;二是在农场区域设立管理区、开发区等派出机构,建立财税体制,赋予行政管理职能,与农场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如河北、湖南垦区等。
(五)撤场建政,以新建立的县、乡(镇)机构取代农场等,如河北、湖北、湖南等垦区部分农场。
综合以上情况,全国其他垦区情况各不相同,差异很大,我省农垦虽与他们没有可比性,但在很多方面可以借鉴。根据全国农垦分离办社会职能的经验,结合我省的实际,对我省农垦分离企业办社会提出以下建议:
(一)总体思路。
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坚持生产经营市场化、公共服务均等化、生活服务社会化,进一步解决农垦政企不分、社企不分问题,促进农垦和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是统一思想,达成共识。各级政府和财政部门要进一步重视农垦,关心农垦,支持农垦的发展,帮助农垦减轻办社会职能负担。我省农垦曾经为新中国的建立,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过重要贡献。近年来,农垦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在农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现代农业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农业“走出去”等领域发挥了一定的示范带动作用,在自身经济效益有所增长的同时,创造了大量社会财富,取得了显著社会效益。农垦作为共和国“子民”,理应同等享受改革开放成果,享受公共财政。为此,省、市、县各级政府和财政部门,应该尽快制定落实政策,为农垦同等享受公共财政疏通渠道,排除障碍,确保国家惠农强企政策顺利覆盖农垦。
二是明确目标,坚定信心。一是农垦自身要坚持深化改革,坚定企业化改革方向,坚持以生产经营,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二是农垦要主动加强与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主动汇报,争取了解、理解和支持。农垦的各项改革都离不开各级政府部门的支持,要在农业部农垦局、省国资委及各级政府的指导帮助下,明确发展方向,准确定位在当地区域经济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融入当地社会,不能长期游离于区域经济社会之外。三是要下决心分离办社会职能,充分认识办社会职能给农垦带来的利与弊,打消各种顾虑和担心,主动配合当地政府把国有农场社会事业办得更好,为农场经济发展和职工群众生活提供更好的服务。
三是循序渐进,稳步实施。我省农垦办社会和全国农垦其他垦区一样,由来已久,情况复杂,应该借鉴全国农垦“循序渐进,稳步实施”的经验。改革方向和思路明确后,逐步推进,不强求一步到位。既要考虑农垦的需要,又要考虑地方政府管理水平和承受能力。从全国农垦的情况看,一次性将全部社会职能移交地方政府的垦区和农场还是少数,大多数采取先易后难,先分项、分期、分批移交,先内部分开,后彻底分离。
四是因地制宜,多策并举。我省农垦管理体制比较复杂,有省直管的,如省农垦集团;有市管的,如延安、汉中、榆林榆阳区农垦局;有县管的,如横山县石马坬、靖边县新桥农场,还有行业管理的,如省农垦集团对全省农垦的行业管理、榆林市农垦服务总站对榆林市农垦的管理。因此,在推进分离办社会职能时,应按照不同的体制和当地的情况,从实际出发,分别采取不同的办法和政策,不能搞“一刀切”。
五是坚持自愿,维护稳定。推进农垦分离办社会职能牵扯到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政策性强,工作难度较大。各项工作一定要在农场自愿、各级政府部门自愿,特别是农垦职工群众自愿接受的前提下开展。要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切实维护职工群众利益,让他们享受到改革成果。要做好职工群众思想工作,掌握思想动态,深入开展宣传、讲清形势、交待政策、扎实工作,避免因政策不到位,造成不同群体利益反差引发不必要矛盾,影响农垦稳定。
(三)具体措施。
一是分离农垦办社会职能先采取内部分开,再逐步过渡到彻底分离的办法。建议农垦各级主管部门和各农场,将办社会部门、职能、人员、机构、经费、资产、财务、会计核算等在内部分开,成立专门的社区管理委员会,统管农垦社会事业。
二是各级政府应将农垦社会事业纳入统一规划和财政预算。国家出台的有关涉农涉企政策,要积极向农垦倾斜安排。
三是省农垦集团每年向省财政厅统一上报全省农垦社会事业经费预算,由省财政厅核准批复后下拨各社区管理委员会和农场社区机构。市、县财政部门也要安排一定的农垦社会事业配套资金。
四是对农垦2010年以前发生的办社会事业债务,由中、省财政帮助化解。
五是为了加速国有农场社会事业的发展,建议将农垦国有农场自行实施的道路硬化、小型水利、人畜饮水、电力设施、环卫、绿化等公益项目纳入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范围。
第二篇:海南经济特区农垦国有农场条例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海南经济特区农垦国有农场条例
海南省人大常委会(颁布单位)19970625(颁布时间)19970625(实施时间)海南经济特区农垦国有农场条例
(1997年5月28日海南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
1997年6月25日公布施行)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农场的权利和义务 第三章
农场的经营管理 第四章
农场的社区建设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推动农垦国有农场(以下简称农场)转换经营机制,提高经济效益,维护国家、农场和其他有关法人、组织、个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农垦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经济特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农场是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农工商等业综合经营,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企业法人。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第三条
农场应当积极创造条件,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第四条
省农场主管部门依照有关规定对全省农场的国有资产行使各项管理权利。
第二章
农场的权利和义务
第五条
农场对其经营的财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依法处分的权利。
第六条
农场有权根据市场需要和国家产业政策作出生产经营决策,确定或者调整企业经营方针。
第七条
农场经省人民政府或其授权部门批准享有进出口经营权。有进出口经营权的农场,在获得进出口配额、许可证等方面,享有与外贸企业同等的待遇。
第八条
农场经政府或者政府有关部门批准,可以用自有资金、实物、土地使用权、工业产权和非专利技术等与其他企业或者事业单位组建成新的企业法人;可以与外商实行合资经营、合作经营或者向境外投资,在境外开办企业;可以跨系统、跨行业、跨地区组建集团公司;可以转让企业产权;以及依法从事其他生产经营活动。
第九条
农场依法享有人事管理权、劳动用工权、工资和奖金分配权,有权决定本场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以及依法享有法律、法规规定的企业应当享有的其他权利。
第十条
设立在民族自治县、民族乡的农场享受国家和省有关少数民族地区企业的待遇。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农场的革命老区村庄享受所在市、县、自治县革命老区村庄的同等待遇。
第十一条
农场内部办的和农场与其他投资者合办的非国有企业,享受乡镇企业或者中外合资、中外合作企业的待遇。第十二条
农场对经营的国有资产负有保值增值责任。
第十三条
农场必须严格执行法律、法规、规章的有关规定,依法纳税。
第十四条
农场必须合理开发并保护和有效利用土地等自然资源,搞好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提高资源利用率。
第十五条
农场生产经营商品必须保证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节约能源和原材料,努力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第十六条
农场必须做好劳动安全与劳动保护工作,改善劳动条件,做到安全生产和文明生产。
第十七条
农场必须加强对职工的法制教育、科学文化教育和业务技术培训,提高职工队伍的素质,支持和鼓励职工应用、推广科学技术,进行科学研究、发明创造活动。
第十八条
农场必须做好计划生育工作,做好兵役、民兵和保卫工作,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第十九条
农场职工因工作需要经组织、人事劳动部门批准调往城镇的,有关部门对该职工及符合条件随迁的家属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办理户口迁移等手续。第三章
农场的经营管理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第二十条
农场应当积极创造条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海南经济特区股份有限公司条例》或者《海南经济特区有限责任公司条例》的有关规定,逐步进行公司制改造。
第二十一条
未进行公司制改造的农场,应当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来取多种形式转换经营机制,完善内部管理制度。
第二十二条
农场应当制定经济发展规划,调整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加强橡胶生产基地建设,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大力发展第二、第三产业。
第二十三条
农场实行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方式,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实行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正确处理国家、农场、职工三者利益关系。
第二十四条
农场应当建立健全自我约束和监督机制。省农场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农场资产负债和经营损益考核制度,对农场经营及财务状况进行审计和监督。
第二十五条
省农场主管部门根据农场的资产负债、经营损益等情况,决定对农场的经营者给予奖惩。
第二十六条
农场依法实行民主管理,农场的经营者应当自觉接受职工的监督。
第二十七条
垦区土地由省人民政府授权设立的农垦土地管理机构负责管理。土地使用权的处置依照《海南经济特区土地管理条例》和其他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八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农场的土地和其他资源。土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地和其他资源的权属有争议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会同农场主管部门召集当事人协商解决。第四章
农场的社区建设
第二十九条
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维护农场的社会秩序,帮助农场发展经济和其他社会性事业,并且监督其遵守和执行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
第三十条
农场应当加强同所在的市、县、自治县、乡(镇)和各族群众的团结,打破行业、地区和部门的界限,搞好经济联合和科学技术协作,推广先进生产技术,互利互惠,共同发展。
第三十一条
农场兴办的学校、医院等社会性公共事业,应当为全社会提供服务;政府有关部门兴办的学校、医院等社会性公共事业,也应当为农场提供服务。
第三十二条
农场承担的本应由政府支出的社会治安、基础教育、公共卫生等费用应当逐步过渡由政府财政承担。在农场继续承担该费用期间,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给予适当的扶助。
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将农场所缴纳的城市维护建设税和耕地占用税留地方部分的50%返还给农场按照规定用途使用。农场自办学校的,教育费附加由农场自收自支;在城镇的农垦企业应当按照规定缴纳教育费附加。城市里农垦系统的学校与社会上其他学校享有同等待遇,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一视同仁。
对应当返还给农场的税费,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挪用和平调。对应当免收的税费,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收取。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第三十三条
农场的社会保险应当逐步纳入所在市、县、自治县的社会统筹。
第三十四条
农场场部所在地应当按现代化城镇的标准进行规划和建设。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五条
农场的管理者、经营者侵占、挪用农场财产或者有其他损害农场利益行为的,依照国家有关法律的规定,给予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六条
农场由于经营管理不善造成亏损的,农场主要负责人、其他场级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应当按照《国有企业财产监督管理条例》和其他有关规定,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三十七条
政府有关部门违反本条例规定,侵犯农场合法权益的,农场有权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的规定申请赔偿。第三十八条
省农场主管部门工作人员玩忽职守,给农场国有资产造成损失的,由省农场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九条
侵占、破坏、盗窃、哄抢农场财产的,或者扰乱农场正常秩序,致使生产、工作、生活不能正常进行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六章
附
则
第四十条
华侨农场参照本条例执行。
第四十一条
本条例具体应用的问题由省人民政府负责解释。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第四十二条
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地方性法规(类别)Y(采用标识)1(级别)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第三篇:农场分离办工作问题指示报告
以下提供一篇工作报告给大家参考!
感谢市办长期以来对我场各项工作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目前我场分离办社会职能(教育)工作,在县综改办统一领导下,已完成了人员登记核查工作,下步就要转入人员归类,按人员类别兑现政策阶段了。现就我们面临的几个具体政策性问题请求市办给予明确指示,在工作中有所遵循。
第一、移交起算时间,可否为年9月30日。
按省里文件,移交起算时间统一为年12月31日,而我场实际情况是,年9月30日前就已经先期启动了在职在岗人员和校产整体移交工作。这就导致了自年9月30日以后,我场教师中一部分人,因不符合当时县自行出台移交政策条件,而下岗、转岗,并且有先前请假期满人员要求上岗无岗可上的特殊情况。我们认为之所以形成这种原因,是因为当地政府造成的而非老师个人行为,本着尊重历史,尊重事实,对历史和人民负责任精神,可否将移交起算时间定为年9月30日。
第二、关于在编不在岗人员考试资格认定问题。
按省里精神对于在编不在岗人员可以通过考试方式择优录用,结合我场实际,下列三条都具备者可有考试资格。
1、由总场党委安排到学校任教。有总场党委会议人事安排记录,并且工资统一由总场发放。总场工资册上有名单。
2、取得教师资格证。
3、具有场里正式职工身份,即有劳动部门招工手续,有职工档案。
这里要明确强调,非聘干身份也可参加考试。
第三、关于考试名额问题。
对于给多少名额用来招考,我们认为在充分肯定党和政府对农垦企业、农垦人关心关怀的大前提下,应本着在农垦框框内解决农垦事情原则。按我场学校现有生源成班情况,算出总需老师人数,减去年9月已移交的场办老师人数,余下缺额,用来招考。由于年移交后,县里通过调派和社会招考等形式,调入一部分老师到我场任教。如按以上方法考试,再招一些在编不在岗场办教师,势必学校教师总数有多余。按省里精神,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通过调剂方式,调剂出一些老师到县内其它缺编中小学任教。解决这个矛盾。
以上几点,系当前我场工作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和我们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正确与否,请市办给予明确指示为盼。
第四篇:巴彦淖尔市农垦国有农场管理体制改革情况调研报告
巴彦淖尔市农垦国有农场管理体制改革情况调研报告
按照农业部农垦局和自治区农牧业厅农牧场管理局的要求,现就我局国有农场管理体制改革专题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巴彦淖尔农垦的前身是解放初期的劳改农场,1969年组建兵团,1975年在原北京军区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一、二、三师的基础上成立巴盟农牧场管理局,行政隶属于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场管理局。1983年移交巴盟行署实行属地管理,成为原巴盟行署的职能局。从1995年起,原巴盟盟委、行署对农管局按旗县区实行目标考核。2002年建立农垦局财税体制,成立农垦财政分局、地税分局,将农垦经济和社会发展纳入全市统一规划。
农垦是在特殊的体制和环境中创建和发展起来的,经过5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综合性的经济社会系统,是全市经济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局下辖16个农牧渔场,155个分场,3个事业单位。辖地面积208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45万亩,水面53万亩,林地39万亩,草牧场112万亩。垦区总人口5.6万人,其中国营职工2.6万人。
二、2002年以来体制改革情况
2002年初,自治区以内党办[2002]2号文件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全区国有农牧场改革的通知》,要求在年底前完成全区农垦体制改革任务。按照改革精神,在原行署分管副盟长的领导下,组织农垦、财政、地税、国税、计委、体改等部门深入垦区进行了一年多的调查研究,反复论证,结合外地垦区的经验,广泛征求有关方面意见,拟定了三套改革方案。一是农垦解体,农牧场转为乡镇体制运行;二是成立农垦管理区,行使旗县政府职权;三是理顺农垦财税体制,通过政策扶持,解决农垦自身存在的问题。在此过程中,自治区国有农牧场改革领导小组三次来我局调研,并对改革作出了指导性意见,要求农垦改革必须结合实际,采取“一盟一策、一场一策”的办法,既要有利于解决农垦存在的问题,又要有利于农垦的稳定和发展。权衡三套方案的利弊,第一套方案虽然改革比较彻底,但要维持稳定,必须增加地方财政3亿多元的社会保险支出和当年3500多万元的行政经费支出,改革的成本高,代价大。第二套方案最有利于农垦的发展,但增加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操作难度大;第三套方案符合巴彦淖尔实际,改革成本低,震动小,易操作,也符合自治区“自费改革,适当补助”的精神。2002年12月18日,原盟委召开第18次盟委会议,对农垦体制改革的三套方案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并形成了[2002]5号盟委会议纪要。一是理顺农垦管理体制,将“巴盟农牧场管理局”更名为“巴盟农垦管理局”;二是理顺农垦财税体制,成立农垦财政分局、税务分局;三是将农垦经济和社会发展纳入全盟统一规划。自治区农业厅、农管局领导对巴彦淖尔农垦的改革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巴彦淖尔农垦是全区农垦改革最成功的一家。2003年5月5日,自治区党委副书记杨利民同志视察巴彦淖尔农垦,高度评价了巴彦淖尔农垦体制改革的成功经验,他强调指出:“农垦进行了体制改革,是很重要的事情,农垦不改就没有出路。但农垦这面旗帜不能倒,这个机构不能撤,这支队伍不能散”。
2005年,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借鉴安徽农垦等地的先进经验,市委、政府决定在保持土地、水面等自然资源国有性质不变、农垦职工身份不变、现行财税体制不变“三不变”原则的基础上,推进土地经营方式改革、费用承担办法改革、农牧场机构人事改革和剥离农垦教育。
土地经营方式和社保费用承担办法改革。土地经营方式实行社保田和租赁田“两田制”改革,对已加入社保的农牧场在册在职职工(含管理人员、教师),每人配置10亩左右的社保田,作为其统筹单位和个人每年所应缴纳养老保险金的补偿,除社保田以外的其它耕地为租赁田,公开发包。全系统共为6542名参保职工配置社保田,占应配置人数的99%。社保田配
置面积4.9万亩,占总耕面积的12%。租赁田配置38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88%。通过清丈土地,全系统新增计费面积4.2万亩。
机构人事改革。农牧场机关由过去7个以上科室统一合并为4个职能科室,管理人员由原来的919人减少为501人,分流418人,并实行严格的编制管理。干部管理由委任制改为聘任制,由党政双轨制改为单轨制,正职职数由原来的32人减少为16人,对场长进行了重新聘任。农牧场领导统一设置为5人,书记兼场长1名,专职副书记1名同时兼任纪检书记、工会主席,副场长设置为3名。在农牧场机构人事改革之后,局机关相应进行了改革,23个职能科室合并为9个部门,人员由171人减为118人,分流53人。
剥离农垦教育。农垦所属18所学校的学生、校产全部移交属地旗县区,共移交小学11所,九年制学校7所,移交教学班174个,在校生5072人,学校资产3475.5万元;在职教师共移交352人,每人每年带资1万元,未能移交的363名教职人员由农牧场分流安置。目前,职工中专和退休教师的移交工作正在有序进行。
“三改一剥离”工作历时一年多,圆满完成了改革任务,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从根本上化解了制约农垦经济发展的社保机制不稳、土地占有不公、机关人浮于事、社会负担沉重等矛盾。二是干部由委任变为聘任,薪随岗变,建立起了干部能上能下的管理机制,调动了干部的积极性,为农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奠定了基础。三是解决了教育投入无法争取国家投资的问题,将农垦学校纳入了农村牧区教育资源整合中,在剥离企业办社会方面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四是缩减管理人员、实行“先交费、后种地”,降低了农牧场管理成本。五是农工社保费用单位统筹部分用土地置换,变为由农工直接承担,使社保工作不再受农牧场的经营风险影响,初步建立起了农工参保的长效机制。2006年6月,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雷·额尔德尼在听取了汇报后对农垦改革及剥离教育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他指出,“巴彦淖尔农垦内部改革成效显著,而且改革波动小,非常平稳。”
三、今后农垦改革的总体思路
今后农垦改革的总体思路是:过渡期实行“两套马车”运行,即保持局场两级体系,同时启动总公司和子公司,通过加快自身发展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终极目标是实现产业化、集团化、股份化。从现在开始重点减轻农垦及职工、农民负担,分步推进政企、政资“两分开”,农垦局职能及职工身份“两转变”,平稳推行产业化、集团化、股份化。
首先,减轻职工、农民负担,解决医保、低保等问题,免除职工、农民承担的类似农村“乡镇五项统筹”收费,比照周边乡镇农民人均土地面积分给4亩左右零负担耕地。其次,以产业化发展为主线,组建一批专业产业公司,选取条件成熟的农场如乌梁素海进行公司化改革试点,积累经验。
再次,利用国有资源的核心优势及组织化等优势,谋求与全国知名大企业合作,形成农垦核心企业。然后以核心企业为主体,以资本为纽带,采取资产重组、并购、联合等多种方式,培育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集团公司。农牧场全部变成集团公司的基地和成员,并进行公司化改制,转为集团子公司,土地全部进入市场折资入股集团公司,形成集团公司内部与其全资、控股、参股企业之间以资本为纽带的母子公司关系。鼓励国有资本、集体资本、中外私有资本特别是职工个人资本参股,尽快改造成规范的股份制企业,提高非国有股权比重,使农垦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成为独立的法人实体和真正的市场主体。
第四,在集团企业稳定运行的同时,分步推进政企、政资“两分开”,农垦局职能及国营职工身份“两转变”。剥离农场社会职能,事权由农垦局统一收回管理,转变经营机制,实行公司化经营,仍挂农场牌子,保留争取投资的渠道,待运行情况好转之后彻底脱离。农垦局过渡时期的行政职能逐步退出,实现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在职国营职工19324人,其身份转换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四老人员”1859人在5年内可全部达到退休年龄,按政策自然退休,不再进行身份置换;其余年轻职工全部进行身份置换,脱离国营职工
身份,整体上转为集团公司员工;3万多农民与年轻职工并轨,全部转为集团公司员工。第五,强化农垦生态建设,乌兰布和沙区六个农场增挂国有林场牌子,使其更好地发挥巴彦淖尔生态屏障作用。
保持以上运行体制,逐步向“三化一减轻”过渡,主要基于以下理由:
(一)有利于农垦的发展。
巴彦淖尔农垦自兵团体改以来,前后经历了大大小小十几次改革。通过2002年的体制改革及2005年的“三改一剥离”,对资源配置进行了合理优化,提高了农场效益,有效的解放了生产力,激活了农垦经济,为农垦今后的发展找到了出路,也为农垦今后推行“产业化、集团化、股份化”,减轻农垦及职工负担,创造了条件。2002年的体制改革市里仅给了一条“财税独立、计划单列”的政策,没有增加市政府的财政负担,改革成本代价最小,改革后的巴彦淖尔农垦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
一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2005年,全系统国内生产总值完成7.2亿元,较改革前的2002年增长4.87亿元,3年间平均增速45.6%。二是产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工业从无到有,全面复苏振兴,三次产业比例由2002年的69∶12∶9演进为2005年40∶40∶20。三是投资渠道逐步理顺。农、牧、林、水、农业综合开发、计划生育等领域已按旗县对待实行计划单列,每年争取项目投资约2000万元,农牧场油路建设、电力建设纳入了全市统一规划之中,税费改革、粮食直补等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全部落实到位。四是解决了职工全员参保问题。2004年,自筹资金4910万元完成了社保缴费任务,职工全员加入社保,干部职工企盼多年的老有所养的问题得以解决。五是农垦财税体制运行良好。三年来共完成税收4545万元,完成财政收入6574万元,争取上级各类资金1.03亿元。
实践证明,财税体制的建立,为农垦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解决了农垦的政策断层问题,保持了农垦事业发展的整体性和连续性,为保留上级农垦部门的投资渠道,争取各方面的项目和资金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农垦靠发展二、三产业,增加自我积累解决了部分历史遗留问题,为维护垦区长期社会稳定奠定了基础。
(二)有利于农垦的稳定。
农垦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几经变革。在运行机制方面曾多次进行过调研,但终因农垦的情况特殊,其固有矛盾和问题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未能彻底解决,而每一次调研论证,都在农垦干部职工中引起强烈的震动和反响,引发一系列不稳定因素。巴彦淖尔农垦本身又具有其特殊性,人口构成复杂。在兵团体改后,大批农民进入农垦,经过3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职工与农民杂居、土地互相交织的特殊现状。而且在一个家庭中,父辈是职工、子女是农民;父辈是农民,子女是职工;夫妻之间,一为职工、一为农民的现象比较普遍,无法进行简单的分离。2005年进行土地经营方式和社保费用承担办法改革,调整和稳定了土地,如果重新划分农民和职工的土地,难度很大,容易造成波动。2002年体制改革以来,特别是2005年推行“三改一剥离”后,垦区呈现社会稳定、人心思进的良好局面。按现行机制运行,对解决农垦实际问题,减少社会矛盾,保持农垦的长期稳定非常有利。
(三)推行“三化”农垦具备的优势及条件。
“三化”是较大垦区改革的主要模式,《国务院关于2005年深化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发[2005]24号)中明确指出,“国有农场的改革方向是,实行政企分开,按市场规则组建产业化、集团化、股份化经营管理企业。”推行“三化”,有利于整合垦区资源,保护和发展农垦先进生产力,提高农垦的市场竞争力,使农垦的优势和示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巴彦淖尔农垦本身具备发展产业化、集团化、股份化的优势和条件。
一是土地资源丰富且属国有性质。农场丰富的国有土地便于规模化生产,有利于运用现代农业技术集约化经营,降低生产成本。特别是国家近年来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农垦土地的国有性质在发展工业征地方面的优势更加凸显。2005年,巴彦淖尔市委、政府批准
成立了农垦国土资源分局,为农垦进一步招商引资发展二、三产业,加大巴彦淖尔市最大的一块国有资源的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形成了优势产业。经过50多年的实践,农垦产业化经营取得明显成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一批具有农垦特色的优势产业。玉米制种、无公害农产品种植等传统优势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已经初步形成了规模化、集约化的产业体系,加以整合即可作为产业做大做强;农场共建设了12个高标准奶牛养殖小区及配套奶站,先后2次从澳大利亚进口高产荷斯坦奶牛2800头,现已发展到6000多头,有集约化发展奶产业的优势;农垦水域面积近55万亩,占全市水面的70%以上,组建专业公司发展水产养殖潜力巨大;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东有乌梁素海、中有镜湖、西有纳林湖及乌兰布和各海子,发展旅游产业前景广阔。特别是今年引进内蒙古金泰煤业公司投资3.2亿元开发乌梁素海生态旅游,将建设年收入近亿元的4A级旅游景区。纳林湖的旅游开发也即将全面启动。三是具有组织优势。农垦“统”的功能强,农工的组织化程度较高,特别是资源的国有性质,有利于它的合理配置,在推进产业化、集团化等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和较大的潜力。
总之,巴彦淖尔农垦通过2002年及2005年的改革,现在全系统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当前正处于发展的黄金时期。还是应该因地制宜,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农垦发展的路子。
第五篇:关于开展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
中国服装:女式牛仔裤为你提供
关于开展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
国农改[2012]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
国有农场是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确保国家粮食和国土生态安全,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06年深化国有农场税费改革,取消了国有农场的农业税和农场职工(以下简称农工)承担的类似农村“乡镇五项统筹”收费,减轻了农场和农工的负担,促进了农场发展和农工增收。但是,国有农场承担大量办社会职能,国有农场和农工的负担仍然较重,由此引发了不少矛盾。一些地方自主进行的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也因缺乏统一政策指导、地方财力不足等原因,改革工作不够彻底。因此,为了切实减轻国有农场办社会负担,巩固国有农场税费改革成果,进一步理顺政企、事企、社企关系,促进国有农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 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号)有关精神,经国务院领导同意,现就开展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试点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中国服装:女式牛仔裤为你提供
发展观,积极开展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试点,加大公共财政支持力度,切实减轻国有农场和农工负担,逐步实现国有农场政企、事企、社企分开,消除束缚国有农场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促进国有农场经济和社会发展,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目标任务
总的要求是,通过改革努力实现四个目标:一是将应由政府承担的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促进国有农场社会事业健康发展,改善农工生产生活条件;二是减轻农场和农工负担,增加农工收入,保障农工权益,促进农场经济发展;三是统筹规划,提高社会公共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国有农场与周边地区平衡协调发展,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四是与管理体制改革和经营机制创新相结合,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国有农场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2012年选择内蒙古、辽宁、河南、湖北、海南、贵州、宁夏和新疆8个省份以省(自治区)为单位开展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试点,以后逐步扩大试点范围,用3年左右时间基本完成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试点工作。
三、基本原则
(一)区别情况,分类指导。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国有农场的具体情况,在改革范围、改革进度、改革方式上区别对待,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二)统一政策,分散决策。改革的政策和要求由中央统一制中国服装:女式牛仔裤为你提供
定,改革的具体实施步骤由各省级人民政府和中央有关部门根据国有农场实际情况,充分考虑财力状况和各方面承受能力自主决定。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试点的政策要与国有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改革、国有农场税费改革、国有农场体制改革等有关政策相衔接。
(三)积极稳妥,逐步分离。在改革步骤上采取先地方后中央、分步实施的办法,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将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一步改革到位,暂不具备全面推进办社会职能改革条件的,可以分步、分项推进,逐步到位。
(四)各负其责,适当补助。按照隶属关系,中央直属垦区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由中央主管部门与地方政府共同组织实施,改革成本由中央财政予以适当补助。地方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改革成本原则上由地方财政承担,中央财政参照国有农场税费改革的补助原则,考虑国有农场的特殊性,通过转移支付予以适当补助,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兼顾东部地区。对先行改革地区本着“不让先改革者吃亏”的原则,按照统一政策给予补助。具体补助办法由财政部另行制定。
四、主要内容
(一)改革范围。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的范围,主要包括国有农垦企业、监狱农场、劳教(戒毒)农场、国有农牧渔良种场(小三场)等,不包括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华侨农场和国有林场。
(二)主要政策。将国有农场承担的属于政府职能范围的事务,包括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社区管理等职能,移交中国服装:女式牛仔裤为你提供
给当地政府承担和管理。对个别具有战略地位或远离城镇等客观条件不具备将办社会职能交由当地政府管理的国有农场,以及分离后管理成本更高的,可以不进行分离,所需经费由各级财政适当补助,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各地和有关部门应在规定的范围内,根据具体情况,因地制宜,确定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的具体内容。
(三)做好资产移交工作。对国有农场移交给地方政府管理的办社会职能机构,其资产原则上以移交前一年国有农场财务决算数为依据,整体移交,无偿划转,并妥善处理好债权债务关系。鼓励竞争性办社会职能机构通过市场化改革进行分离。
(四)妥善安置有关人员。各地要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认真研究制定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人员安置政策,妥善做好相关人员安置工作,确保社会稳定。
(五)统筹社会事业发展。地方各级政府要充分考虑群众生产生活的需要,将国有农场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统一规划,加强社会事业经费保障,合理调整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布局,提高社会事业整体效益,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健康发展。
五、配套措施
(一)推进国有农场政企、事企、社企分开。对与地方政府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管理体制的国有农场,实行政企、事企、社企分开,将应由各级财政开支的党政机构、人员与国有农场分离;暂不具备政企、事企、社企分开条件的国有农场,要实行内部分开。中国服装:女式牛仔裤为你提供
(二)深化国有农场管理体制改革。逐步理顺国有农场管理体制,精简国有农场管理机构,减少管理层次和人员,降低管理成本,防止管理费用膨胀侵蚀办社会职能改革带给国有农场和农工的好处。促进国有农场产业化、股份化、市场化和企业化发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国有农场市场竞争力。对于不具备条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农场,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并入周边乡镇或单独设乡镇和管理区。
(三)进一步减轻农工负担。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后,要相应免除由农工承担的办社会职能费用,确保改革的好处落实到广大农工头上。涉及农工负担的项目和标准应由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并按隶属关系报国有农场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备案。国有农场要严格执行涉及农工负担公示制度,接受农工和社会监督,防止加重农工负担,侵害农工利益。
(四)加强试点工作监督检查。在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试点中,要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建立健全监督机制,确保改革试点工作顺利进行。各级农村综合改革、财政、农业(垦)、监察、人社、机构编制等部门要对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试点工作中的资产划转、人员移交工作进行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要建立起事前、事中、事后相结合,监督检查和重点抽查相配套的监管体系,确保财政补助资金使用规范、安全和有效。对弄虚作假、虚报冒领、截留挪用、套取补助资金、造成资金损失等行为,要追回补助资金。对改革试点中的违法违纪行为,要依法依纪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中国服装:女式牛仔裤为你提供
(五)制定改革试点实施方案。试点地区和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深入调查研究,抓紧制定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试点的实施方案。地方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制定,中央直属垦区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试点方案由中央主管部门与地方政府共同研究确定,分别报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小组批复后组织实施。
六、组织领导
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是国家、国有农场和农工利益关系的一次重大调整,事关国有农场的发展和稳定,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情况复杂。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站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立足农村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切实加强对试点工作的领导。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负总责,建立健全相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工作制度,协调好各方利益关系,明确目标任务,精心组织实施,及时化解各种矛盾和问题。各级农村综合改革、财政、农业(垦)、监察、人社、机构编制等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加强指导,确保改革政策全面贯彻落实。要与接收地政府加强协调配合,确保移交工作顺利进行。要做好宣传工作,加大改革工作的透明度,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确保改革工作顺利推进和社会和谐稳定。试点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要及时向上级报告。
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小组
二O一二年三月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