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农村调研提纲
新农村活动调研课题提纲
一、课题名称
农村农药与化肥等化学产品的使用情况
二、课题背景
随着农村农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使用农药、化肥等化学产品,部分的庄稼增产,接而的是过度使用农药化肥等化学产品对农村环境的影响、、、三、课题意义
随着农村近几年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也越来越严重,通过这次活动,呼吁人们不但要关注农村的经济建设,更要关心农村的环境问题,从而实现农村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四、调研思路及研究方法
调研思路:从使用农药化肥的品种及其市场价格、各季节使用量与次数、使用的方法、剩余农药化肥的处理方式、过度使用农药化肥和其庄稼上的残留物、使用后对农田的危害和副作用等角度考虑。
研究方法:从观察、行为研究和比较研究的角度,采用抽样访问,并结合问卷调查的形式,在调研结束之际进行统计分析。
五、课题价值及预期目标
积极响应党中央提出的新农村建设的宏伟目标的号召,纠正新农村建设中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路线,从人文和社会角度落实可持续发展观。立足总结经验,分析环境变化,对比农村环境的过去与现状,找出影响农村环境变化的原因,提出环保和经济协调发展的理念。
合作人:徐贝贝***
付超***程文斌***
第二篇:新农村调研[定稿]
石家庄学院马列教学部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
社会实践报告
院系数学与信息科学系
专业 班级10级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学号、姓名 20100501042 谭庆云实践教学方式(集中或分散)分散
指导教师巩志娟
2012年01月01日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
摘要: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决定,提出实施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为内容的新农村建设战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统筹城乡发展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基本途径,是缩小城乡差距、扩大农村市场需求的根本出路,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本次调研,我通过组织座谈、发放征求意见表、入户等方式征求了200余人的建议和意见,对曲寨村新农村建设提出如下思考。
一、基本情况
曲寨村,石家庄市经济实力最强的村之一,也是该市新农村建设典型之一。曲寨村位于石家庄西北15公里,有 530户,2300人。曲寨致力于发展成以工业为主的新型农村,现在村内有股份制企业16家,主要产业有水泥、造纸、精密铸钢、建筑、服务业等。现在曲寨村的集体企业都实行股份制,由全体村民入股,年终分红。2005年曲寨完成产值15.2亿元,实现利税1.4亿元,人均收入达1.2万元,人均住房面积60多平方米,户均电视1.7台、摩托1.3辆、冰箱1.3台、空调1.1台。一半户中有电脑,一般多村民有手机,百分之十的家庭有汽车。多数村民在村里的企业上班,几乎告别了农业生活。曲寨的从业人员有5000多人,不仅解决本村就业,还为邻村及外省市劳动力提供了3000多个就业岗位。
从1997年开始,到2005年,曲寨村大规模改善村内住房,共建设别墅4栋,多层住宅楼9栋,全村人都搬进了现代化的住宅中。截止到2004年,全村村民已全部搬进新居。在旧村改造过程中,曲寨村还建了设施一流的全封闭式幼儿园,设施一流的中小学。同时,还建设了曲寨宾馆、活动中心、集贸市场、村医院、托老所等。
据了解到,曲寨村从1994年就建立了“养老保险制度”,连续11年对65岁以上的老人发放“养老保障金”。2004年实行股份制后,65岁以上的老人每年平均可领到股金红利6000多元。
“十一五”期间,曲寨村工业产值达到50亿元到70亿元。村民人均收入达到1.5万元到2万元。这是曲寨人给自己定下的发展目标,曲寨负责人对记者说,曲寨现有产业中有不少高能耗和污染企业,但村里已注意到这个问题,他们将在“十一五”期间对现有产业进行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
石家庄市始终把“三农”工作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中。根据石家庄市新农村建设的发展目标,到2010年,该市县域的人均生产总值要达到2.8万元以上,单位能耗降低2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510元以上,年均增长6%;城市化率达到50%以上。为此,石家庄市将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以夯实新农村建设基础,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使农民享受到新农村建设的成果。同时,该市将深化农村改革,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机制保障。目前,石家庄正在探索建立农村集体财富积累机制和化解乡村债务的有效途径,以提高农村自我保障能力。按照先市区、后城镇的原则,到2010年,石家庄市城镇农村将全部推行集体资产股份制。
二、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
农业总体上还是粗放生产,加工能力低,产业化经营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在农作物种植和畜产品养殖过程中,更多地追求数量的增长,不注重质量的提高,忽视了品牌效应,盲目效仿和低水平发展,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尚未形成。农产品加工大多停留在初级生产、加工上,精深加工很少,因而农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竞争力不强。此外,农户与加工或营销企业没有结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合同不规范,订单屡约率偏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功能作用有待增强。胶西镇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规模小,功能单
一、结构分散,辐射力不强,推广型、农产品加工型和综合服务型专业组织协会制度不健全,内部管理不规范,政府协调成立的多,农民自发组建的少,多数会员不缴纳会费,财政专项资金扶持助推力弱化。协会活动开展不正常,带动力不强。
(二)农村投入严重不足
免征农业税后,胶西镇农村的基础财力巨减,财政“缺口”大,加之各村历史上形成的债务都很大。各级下拨的转移支付勉强能维持镇、村组织机构运转所需财力。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改善投入严重不足。调查显示,由于受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瓶颈制约,部分行政村的农田水利建设和土地治理根本无法开展,导致农业抗风险能力薄弱。
(三)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
当前,绝大多数农民的素质不容乐观。突出表现在:农民思想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在思想素质方面,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同时缺乏诚信意识,在产业化经营中常有违约等不守诚信行为出现。在文化素质方面,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2005年农村劳动力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35%,初中文化程度占50%,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占15%。由于农民科技知识低下,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从而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在技能素养方面,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还比较少,导致种地只能粗放经营不能集约经营,打工则只能卖苦力打粗放工,严重地制约了农民的增收。在道德素质方面,赡养父母、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有滑坡趋势,关心集体、热心公益等集体主义观念正在逐步淡化,赌博、封建迷信等不良社会风气有抬头的趋势。
(四)农村社会事业建设滞后
胶西镇农村总体上医疗卫生、科技、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普遍较低。农村医疗条件较差,医疗水平较低,医疗卫生状况令人担忧;科技文化投入不足,底子薄、基础差、人才缺、资金少、设施差的状况未从根本上改变;绝大多数的村没有文化活动室和相应图书,缺乏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和体育活动;社会保障投入严重不足,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尚未开展,农村弱势群体保障体系薄弱。
(五)基层组织建设仍然薄弱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基层广大党员、干部难以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创新意识不强。多数农村党员、干部沿袭于传统工作思路,习惯于行政命令式的工作方法,思想僵化、工作被动、疲于应付。二是带领群众致富本领不高。目前,一些农村干部科技文化素质偏低,对新时期农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不强,发展的路子不宽,工作方法不多,在群众“盼富”面前力不从心。三是工作作风不扎实。服务意识不强,缺乏对农村工作的热情和对农民群
众的感情,做“撞钟和尚”、做“太平官”。四是村级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级组织难以正常发挥作用,部分村没有集体经济收入,正常的办公费用都依靠转移支付来维持,因此村级组织作用无法发挥,村党组织及村委会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随之减弱。五是农村村民自治工作发展不平衡。村务公开不及时,财务公开内容不全面,无明细帐,当地群众有意见。六是农民的法治意识淡薄。农村法制建设相对滞后,法律在调整和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公民合法权益过程中,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农村社会法治文化的程度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三、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抓宣传教育,营造良好氛围。
一是利用宣传栏、标语、宣传单及广播等有效宣传媒体,广泛深入地进行宣传,使全体村民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一个深刻的认识;二是组织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议和全体村民大会,组织学习有关文件精神,提高群众认识,使广大村民了解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增强村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使村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要角色、主体作用。通过这些方式,调动广大村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抓制度建设,完善民主管理机制。
建设新农村为了群众,新农村建设要依靠群众,新农村建设的成果由群众共享。建设新农村,就是要从群众最需要解决,最关注的问题入手,充分听取、采纳群众的建议和意见,让群众的主人翁精神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迸发出来。只有这样才不会出现“上急下冷”的尴尬局面,才能调动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使干部群众拧成一股绳,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要严格按照《渭南市村级组织规范化管理暂行办法》的总体要求行事,一是从加强两委会班子建设入手,对村两委会成员的职责进行细化分解,逐项落实;二是落实村民自治,不但要进一步完善村民代表议事、村民议事和公示公开制度,重在落实好,让村民广泛享有村务管理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通过这些举措,使全体干部群众积极行动起来,共同投入到民主管理和新农村建设之中。
(三)抓产业结构调整,做大做强“一村一品”工程。
一是按照《武赵村五年规划》的发展思路,做好对村民的培训、引导,扩大冬枣设施大棚的规模,推广透光、高产新技术,实施标准化作务,打响“渭乐天”品牌。2008年底,投资约28万元建成具有现代设施的冬枣试验棚10亩,目前效果十分显著,要以此为契机,大力推进冬枣设施大棚的规模;二是成立秦东冬枣合作社武赵分社,在以前合作社运营的基础上,查找问题和不足,进一步完善制度,真正实现农村合作社是保障农户利益,实现经营管理的目的。
(四)抓村容村貌整治,建立长效机制。
一是制定村庄规划方案,落实道路红线和庄基高程红线,实现村庄建设科学管理;二是成立村级环境卫生管理机构,制定卫生管理办法,落实清扫人员及其工资待遇,使此项工作有章可依,事有人管、事有人干;三是经常性组织村民开展房前屋后卫生大清理、大扫除活动,改善村民的人居环境;四是把好报建关,对有问题的不予报建;五是积极与相关部门联系,免费为农民群众提供一些建设
项目的设计图纸,保证乡村建设的设计规范;六是把村建设管理同开展创建“文明村”、“文明家庭”等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五)抓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村民关系。
一是要村、组干部带好头,节俭办理农村红白喜事,努力减少铺张浪费;二是要加强农村文化娱乐氛围,成立武赵村锣鼓队、篮球队和群众自乐班,不定期的开展活动,不断繁荣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三是认真组织开展“五好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等的评选活动,在村里树立榜样,在广播里对她们的先进实际进行宣传,号召全体村民向她们学习,树文明新风,构建和谐村民关系。
(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一是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组织保证。二是要切实加强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不断完善议事制度和民主生活会制度,实行村务公开,建立村规民约。三是要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充分发挥广大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建立党员帮扶制度。
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农民的主体地位在新农村建设中应逐步得到巩固,要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坚持20字方针不动摇,全力推进武赵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又快又好的发展。
第三篇:调研提纲
XXX公司
房地产企业成本管理调研提纲
XX软件(中国)有限公司
行业咨询部
总体调研
基本情况
1、企业地址、邮编、电话、传真,项目联系人等基本资料。
2、企业经营范围。
3、企业近几年的销售额与行业市场排名。
4、画出一个组织流程图,列出企业高层领导机构、员工总人数,列出各部门职责及部门负责人员姓名。(请了解项目决策小组人员组成)
5、企业是否采用按照项目的方式来进行房地产管理?
6、企业对分子公司是采用什么方式管理?
企业发展
1、企业目前主营业务的现状及成长性预测。
2、企业短期的发展目标以及长期的发展战略?
3、企业计划如何实现既定的规划?
信息化建设
1、目前企业微机软、硬件基本情况。是否已经使用计算机管理软件,使用效果如何?解决了哪些问题,存在哪些缺陷?
2、本次信息化建设需要解决哪些问题,其中最迫切的什么问题?
3、企业有没有考虑过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和实施计划?可否提供相关文档。
4、企业对金蝶企业的主要需求及期望目标?
5、企业主要的竞争对手,是否了解他们的信息化程度如何?
业务部分
企业现行房地产成本管理模式
1、贵企业获得关于项目成本的数据需要多长时间?
2、当前企业成本管理体系是怎么样的?
3、是否采用责任成本、目标成本、作业成本的管理方法?
4、贵企业是如何处理项目估算、目标成本、预算成本、实际成本之间的关系?在核算的时候是否采用统一的科目设置?
5、成本控制现状(各环节成本控制的要点和考核依据是什么?)。
a)项目前期 b)项目规划 c)招标环节 d)签约环节 e)施工环节 f)结算环节
g)销售及物业管理环节
6、目前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是采用事后核算还是采用事中动态核算?核算是否准确、是否及时?)
7、成本管理现在能够核算到什么层面?是到项目还是到项目下的产品?(别墅、高层、多层、车库等)?
8、成本在不同产品间进行分摊的依据是什么?
9、采用什么方法进行成本差异分析?10、11、12、财务帐和成本帐中间是否会经常存在差异?
集团性企业如何加强对下属子公司或项目公司的成本监控?及时 集团简的成本资料能够做到有效借用吗?
业务处理流程
1、企业的职能部门的设置及各部门的职能?
2、项目前期可行性论证流程是怎样的?
3、规划设计的审批流程是怎样的?
4、招标过程是怎样管理的?
5、合同审批流程是怎样的?
6、变更签证管理的流程是怎样的?
7、合同结算及付款流程是怎样完成的?
合同管理
1、采用什么方式来进行合同管理?合同管理中存在什么问题?(分类是否清晰?)
2、现在的项目合同和已经的项目合同查询方便吗?
3、公司对原材料的管理是采用总包的方式,还是采用甲供或甲控的方式来实现?
4、对于甲供材料管理中由于价格变动造成的成本变动是如何处理的?
5、合同归口在什么地方管理?
6、其他部门对合同的查询现在是采用什么方式?
7、合同的变更和签证是如何做的?
8、合同的拆分目前是如何做的?
9、合同的结算是如何做的?
项目预算
1、目前公司对成本的控制是通过目标成本还是通过预算?
2、预算的依据是什么?
3、项目预算由那各部门来执行?
4、在项目施工中预算的变动是如何处理的?
5、预算的拆分是如何进行的?
资金管理
1、集团资金是集中管理吗?采用什么方式来进行资金的集中管理?
2、付款计划制定的依据是什么?
3、资金计划是如何制定的?
4、付款的依据是什么?
5、如何对应付账款、已付账、合同总金额、合同的变更签证金额加强管理?
6、在实际付款过程中有没有超额度、超计划的付款发生?有没有付款的预警方式?
7、在付款管理方面存在什么问题? 8.付款流程是怎样的? 工程
整体解决方案其他部分
房地产行业动态成本解决方案是房地产行业和业务关联程度比较高的部分。房地产企业作为一个企业,也涉及到其他工作的管理,其中基础的有财务管理、办公自动化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这些可以按照标准的解决方案的调研方法来进行。
第四篇:调研参考提纲
调研参考提纲
1.如何深挖我区旅游资源潜力、培养旅游市场、推介旅游产品、叫响旅游品牌?
2.如何提高山海关旅游产品品质、提升旅游景区品味、彰显关城旅游品格?
3.如何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延伸旅游产业链条? 4.如何进行旅游队伍结构优化,适应新形势下旅游战略发展的需要?
5.景区发展的瓶颈是什么?如何破解?
6.针对当前困扰我区旅游发展的瓶颈问题,提出确切的方法和建议。
7.结合我区旅游特点及国际、国内旅游发展趋势提出个人意见和建议。
一是形成促进旅游服务质量改善的工作手段。
示范、评定、检查等工作,是过去旅游部门引导和管理旅游发展的重要方式。这种方式的好处是在发展初期,能够集中力量,解决一些重大或突出的问题,使旅游发展水平能够迈上一个新台阶,使旅游市场经营环境有所改善,对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有其独特的作用。但此种方式的一个最大弊端,是动态性不强,即不能长久地对旅游供给方形成评价、监督机制。在目前旅游行政部门人手少、管理范围广、推进发展任务重的困境下,需要转换工作思路,调动各方面力量来促进旅游服务水平的提高。而最重要的转变就是要把对旅游服务质量感受最深的游客发动起来,让他们成为评价和监督旅游服务质量的主体,而政府部门的职能是让游客的这种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发挥。
优秀旅游城市是旅游行政部门工作的重要阵地,但是如何引导其转型升级,是困扰旅游行政部门的一大难题。可以借鉴电视频道收视率调查等方式,委托有公信力的调查机构,对游客开展抽样调查,进而对306个优秀旅游城市的服务水平进行全面评估。然后按月或按季度发布调查结果,以此来引导优秀旅游城市不断改进服务质量。理想的目标是能形成类似环保部门通过城市空气污染指数促使城市加强环境建设的倒逼机制。推动一些旅游发达城市将游客满意调查指标作为考核旅游城市发展的重要依据。在目前全国推广有难度的情况下,有条件的省区可以考虑先行尝试。
旅游市场监管是旅游行政部门的本职工作,也是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环节。虽然旅游市场治理整顿进行多年,但是旅行社、导游欺客宰客行为仍然时有发生,这成为影响旅游服务质量的一大顽症。从力量对比看,如果没有新的工作手段,全国几千人的执法队伍,要想卓有成效地对两万旅行社、40万名导游的经营服务行为进行监督管理,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一个值得研究的工作办法是让游客来监督旅行社和导游。首先,是要通过多种方式教育游客,让其理性消费,同时知道自己在旅游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比如在当前新《旅行社条例》实施过程中,除了要以此为内容培训旅行社和导游外,同样需要将其中涉及游客的内容向游客进行深入宣传,可以考虑在旅游住宿设施免费发放指导游客在参团过程中理性消费和正当维权的小册子,可以借助媒体,特别是网络和电视媒体进行以指导旅游消费为主要目的的专题讲座。其次,是要形成游客对旅行社和导游服务进行直接评价的机制。可以参考的例子是,银行柜台前一个小小的评价仪器对银行服务的改善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一定要建立让游客直接评价旅行社和导游服务的机制,从而对其不合理的服务行为形成制约。最后,是要形成服务质量的筛选和惩戒机制。依托游客的直接评价形成的数据库,旅游行政部门可以考虑通过同有影响力的媒体合作,定期发布旅行社的服务质量报告(类似中央电视台的每周质量报告),公布服务质量优质的旅行社名单和欺客宰客旅行社名
单,对其进行舆论监督。
二是搭建旅游管理和服务的工作平台。
过去旅游部门通过标准化和旅游定点管理方式,基本实现了对食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监管的全覆盖。但是新时期随着旅游供给单位的日益增加和定点管理方式的取消,旅游部门监督和管理旅游供给方面的力量大大削弱。在这种背景下,搭建一个新的旅游管理和服务平台显得非常迫切。一个可以考虑的思路是,借助信息化,通过旅游和金融结合,发行公民旅游卡的方式来搭建这样一个平台。目前山东、河南、四川等地都在发行旅游一卡通,广东省发行了国民旅游休闲卡。这些卡的功能基本局限在为游客提供打折服务和部分金融服务方面,旅游行政部门方面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未来可以此为基础,通过扩大旅游卡的覆盖范围将其构造成为旅游行政部门的信息卡、管理服务卡、宣传促销卡。其一可以通过卡片消费信息,为旅游行政部门提供及时、一手的旅游消费结构数据,以补充现有旅游统计时效性不强的问题,进而为旅游的服务和管理提供重要参考。其二,可以此为平台,加强旅游投诉处理,通过把欺客宰客商户剔除出去,并在配套的旅游网站上发布信息的惩戒方式,促使旅游经营者诚信经营。其三,还可以通过卡片,为旅游宣传促销带来便利。比如某个地区可以根据客源市场发展需要,对想重点发展的市场持卡人进行折扣促销和消费券发放,通过与手机捆绑或网站互动等方式,开展更为精准的旅游营销活动。
三是强化引导旅游发展的工作基础。
旅游标准化工作是过去20年政府部门推进旅游业发展最为成功的抓手,也是引导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工作基础。在新形势下,这一工作必须加强,不能削弱。但是需要考虑在新的发展时期,如何完善和优化旅游标准化工作。一是需要突出重点,在继续调动各方面力量加强旅游标准制定的基础上,要争取每隔一两年能推出一个类似星级饭店和A级景区标准这样的工作成果,形成广泛的社会影响力。一个不能实施或者是社会不知晓、不接受的标准没有太多实质意义,因此要把工作重心放到重点标准的宣贯推广上来。二是充分调动地方和企业旅游标准化工作的积极性。要鼓励地方和企业的标准化行为,一个可以借鉴的例子是最近深圳盐田因为旅游企业累计采用、制定修订标准总数达2000余项,被评为全国首个“国家旅游服务标准化示范区”。要把地方比较成熟的旅游标准尽快上升为国家标准,进而在全国进行推广。要在工作分工上,发挥行政部门和旅游协会的两方面的力量。可以考虑行政部门主要指导标准的制定和推广,对旅游标准执行的验收进行抽查;如有必要,针对一些分等级的标准,行政部门可参与最高等级的评定。而协会
应该执行标准宣贯的日常性工作。
第五篇:调研提纲
调研提纲
一、在项目审批方面,要优先考虑已纳入国家规划,符合产业政策(煤电一体化、煤化工等项目)、安全高效矿井,特别是露天煤矿等项目的审批。
二、对违规建设已投入生产的煤矿,应根据具体情况分别对待,对没有纳入政府能源规划,不符合先进产能,低效、安全隐患多,对市场及社会稳定影响不大的矿井进行关闭;对已纳入国家规划,符合产业政策,符合先进产能,市场相对稳定,影响社会稳定的安全高效矿井,特别是安全系数较高的露天煤矿给予优先核准。
三、管理方式
各主管部门在市场准入环节上重发证轻监督,监管不力。例如,国土资源部(厅)负责颁发煤炭资源勘探和生产许可证、土地使用证。国家安全监察局负责颁发安全生产许可证。设在各政府部门里面的煤炭管理部门负责颁发矿长资格证和煤炭经营资格证。在规范市场主体进入煤炭行业,保证煤炭市场有序发展方面,这些主管部门重视市场主体的资格审查是很有必要的,但是煤炭行业的各主管部门只注重给以颁发证书,轻视事后检查和监督,导致各类煤炭企业不注重技术、生产安全条件的改善,探矿权、开采权的层层转让,只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进而酿成了现在的矿难频频发生,矿区环境污染严重,煤炭资源开发秩序混乱的局面。
建议取消或下放项目审批中有关环保、水土保持、节能、环境治理等环节,改变项目建设方为取得相关项目建设证件,只注重方案的编制审批,对后期方案的实施不重视,虎头蛇尾。政府相关部门根据不同地区及特点统一制定煤炭开发项目有关环保、水土保持、节能、环境治理等标准及要求,企业在项目建设及投入生产后,要按标准进行投资建设和生产,政府相关部门加大在项目建设及生产过程中对环境治理、水土保持、植被恢复等方面的监管力度。
四、安全管理与监督。
按照目前的安全监督体制,政府对煤矿的行业管理职能和安全监察职能是完全分开的,即所有煤矿不论其所有制结构如何,在安全方面一律要接受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的管理。由于目前煤矿安全监察人员偏少,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相距较远,这就使得大量煤矿不会接受真正的日常检查,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只能根据下面报上来的书面材料进行所谓的安全管理。脱离了执法部门的现场监督检查,完全依赖被检查人的自我汇报,煤矿安全难以得到保证。结果往往是哪里出了事故煤矿安监机构就出现在哪里,监管机构俨然只有处理善后的使命。即所谓的“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救火式管理。同时还造成了“一人感冒,全体吃药”的整改方式,给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煤矿的正常生产带来很大干扰。
建议:
1、根据各地区煤矿数量及区域条件适当增加煤矿安全监察人员数量。
2、要让有经验、有技术,对煤矿熟悉的人员进入到煤矿安全监察行列。
3、运用科技手段对煤矿进行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