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山市新一轮乡镇机构改革重点抓好三方面工作(全文5篇)

时间:2019-05-12 19:20: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乳山市新一轮乡镇机构改革重点抓好三方面工作》,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乳山市新一轮乡镇机构改革重点抓好三方面工作》。

第一篇:乳山市新一轮乡镇机构改革重点抓好三方面工作

乳山市新一轮乡镇机构改革

重点抓好三方面工作

为进一步完善镇级行政体制和运行机制,整合资源,强化职能,不断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和谐发展,乳山市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新一轮乡镇机构改革中,重点抓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重新定位镇政府职能,重点强化以下职能:维护农民的主体地位和权益,组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加强社会管理,开展农村扶贫和社会救助,化解农村社会矛盾,保持农村社会稳定;推动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和村民自治,提高农民的民主法制意识。

二、规范镇党政和事业机构设置:镇党委、政府设置3个综合性办公室;将原镇事业单位承担的行政管理职能收归机关,将事业单位承担的经营性职能推向市场;镇级设5个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原直属的事业单位一律撤销。

三、压缩编制和领导职数:镇行政编制和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编制各精简10%;镇党委领导职数按省里的要求和镇党委班子换届的有关规定确定,镇党委由5—7人组成,镇人大主席、镇长由镇党委领导成员兼任,镇党政领导原则

上实行交叉任职。

第二篇:对乡镇新一轮机构改革的调研报告

随着国务院“大部制”改革的深入推进进行,县乡机构改革势在必行。近日,保靖县编办采取召开座谈会、走访调查和对全县机构编制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的方式,对乡镇机构编制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查找了乡镇机构编制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而进一步明确了乡镇机构改革的方向。

一、乡镇机构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功能不

全,权责错位

乡镇是最基层的政权组织,对其所辖行政区域内的所有的行政事务负责,对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治安、文化生活负有组织领导、协调指导、服务等职责。但因多年来受计划经济体制管理模式的影响,乡镇功能不全,权责错位。保靖县现行乡镇机构或部门驻乡镇机构可概括为四大类:第一类是国税、地税、工商等由上面垂直管理的机构。这一机构县乡两级政府都无实质性管理权,乡镇对其实质性监督权都没有。第二类是公安、司法等行政机关派驻机构、一般都是“人、财、物、事”全部由县级主管部门管理。第三类是广播、林业、国土等事业站所。由县直主管部门和乡镇双重管理,但事实上人、财、事等主要由县直主管部门管理。第四类是综治办、民政办等乡镇内设机构,一般都是由乡镇管理。以上前三类的机构因其“人、财、物、事”管理权全部在上级主管部门,乡镇实质上只是“一张皮”。县里布置一些如综治、计育等工作任务不能通过县对乡镇直接布置,而多是通过县政府对县直部门县直部门对站所,再由站所向当地乡镇“布置”,使乡镇对本地区工作不能整体安排,在调查中很多乡镇领导抱怨说:“现在不是部门围绕政府转,而是政府围绕部门转”。部门站所人员是“大使”和“饮差”可向乡镇“要价”和“讨价还价。”“部门站所有事政府必需牵头,而乡镇政府有事召开部门站所负责人会议都很难到齐。”人事权、执法权等权力在部门,乡镇权小责大,权责不相适应。

(二)机构臃肿,人员过多

过来,机构设置由于受“上下对口”,“因人设岗”的影响,乡镇机构经历了“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过程。我县乡镇所在地主要设有农业综合服务站、林业站、水管站、计划生育办、计划生育服务所、广播站、畜牧站、经管站、国土所、卫生院、预防保健所、学区、中学、文化站、财政所、公安派出所、司法所和乡镇内设机构以及国税、地税、工商等部门的派出机构。这些站所除乡镇自设的机构外,都是按主管部门的意愿核定的编制,又因其“四权”多在主管部门,少数单位为了部门利益,集中权力,设片站或中心所,这些人员游离于县乡管理之间,造成“县里管不好,乡镇管不了,百姓找不到”。机构之间、职责难分、重房叠床、人员无所事事。

(三)财政压力大,农民负担重

保靖县是中央扶贫的贫困县,财政每年入不敷出。乡镇大多数事业站所,仅有人头费而无事业费,为拓展业务,提高收入,不得不向社会收费,或利用行业优势变相收费。极少数站所人员,还有“放水养鱼”的想法,即对村民违法事件不加预防,或视而不见,待违法事实已经构成再去处罚(多为罚款),而增加本单位收入,从而加重百姓负担,无形中成为“多一个站,百姓肩上多一块砖”。在收取税费中,由于国税、地税、工商等部门分别去收,在百姓中造成“送走国税,来地税,走了地税,来工商税。最后怨恨政府和村委会”的结局。影响干群关系。在调查中,干部群众纷纷反映乡镇机构改革有必要进一步深化,不改将有损政府形象,影响干群关系,不利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

二、乡镇机构改革的方向

鉴于上述存在的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我们认为乡镇机构改革势在必行,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第一,完善功能,理顺关系,明确权限。按照“简政放权、权责统一”,“小政府,大服务”的原则,把该下放给乡镇的权力全部下放给乡镇,并通过有权立法或有权解释法律的机关将在县直部门的执法权适当下放给乡镇,赋予乡镇实质性监督权,以便其对垂直管理的国税、地税、工商等部门驻乡镇人员执法行为进行监督,使其依法征收税费。公安派出所、司法所除上级部门管理业务和人事调动外,其余各权应全部下放给乡镇。财政所、林业站、广播站等单位“人、财、物、事”管理应全部下放给乡镇,由乡镇管理,明确乡镇管理职责,县直部门只管业务指导和依法监督。使乡镇管理事的管得住人,管人管事统一。

第二,精简机构,裁减人员。一是精简地税、国税、工商机构,将其驻乡镇站点合为一体,各种税费由统一的税征人员收取,集中入库后再从帐上分列,这样既可精简机构,也可减少人员,更可防止自收自用,杜绝特权腐败现象发生。二是精简乡镇机关机构,实行党政领导职务互兼,减少领导职数。全县所有的乡镇都不再设五个内设机构,统一设综合办公室。每个乡镇统一设事业后勤编制1名,实行聘用制干部管理。三是撤并事业站所,整合资源。乡镇设2个事业站所。即:涉农服务所。将农、林、水、畜牧、经管等职能并入;社

会事务服务所,将计育、建设、环保、广播、文化等职能并入。同时将计育业务手续及相关医疗划入卫生院。

第三,健全制度,规范管理。在整个改革过程中应建立健全一系列制度对垂直管理部门的监督应制定《监督办法》,对县乡共管的公安、司法部门应制定《人事调动任免征求意见程序规定》,对竞争上岗人员应制定《竞争上岗实施办法》,对聘任制人员

要规范《聘任合同》等,逐步使乡镇机构、编制、人员管理制度化,法制化。

第四,县乡改革,一并进行,整体推进。基于乡镇各站所的“人、财、物、事”,“四权”基本上与县直主管部门有关。进行乡镇机构改革,需重新定编、调整人员,这样难免会“摘瓜动藤”,因此,新一轮乡镇机构改革,应与县级机构改革方案分做,同步进行,整体推进。

第三篇:乡镇机构改革工作情况汇报

文章标题:乡镇机构改革工作情况汇报

黄花乡乡(镇)机构改革工作情况汇报

各位领导:

下面,我现就黄花乡乡(镇)机构改革工作情况作以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机构改革工作开展以来,按照市、县委的要求,乡上始终以实现乡镇职能转换、提高工作效率、增强执政能力为核心,按照政治性、稳定性、连续性、探索性和顾全大局、遵守纪律、照章办事、促进发展的总体要求,狠抓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实,目前,机构改革工作平稳推进,各项工作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一、主要做法、途径和取得的成效

乡镇机构改革前,黄花乡辖8村52个村民小组,原设乡镇行政、事业编制39名,实有工作人员45名,村干部24人,社干部52人。改革后,全乡8村46个村民小组,村干部23人,社干部46人,新核定编制行政编制19人,事业编制38名,实有工作人员45名。我们主要做了以下五方面的工作。

㈠整合撤并,合理调整村社。按照弱向强合、小向大合的总体要求,从当地的实际出发,在充分考虑村社数量、产业布局、自然地理环境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发展壮大草畜、林果产业经济带,依靠强社拉动弱社发展的总体思路,确定了整建制撤销马寨子、凉水泉、油府庄、黄花塬等村部分村民小组。全乡村民小组数由原来的52个减少到46个,减少了12。新的村民小组,更加符合黄花经济社会及区域发展的现状,协调性、区域性、整体性发展活力增强。

㈡科学设置内设机构,创新组织的设置方式。乡上按照市、县改革总体要求,经过积极探索,对乡内设机构重新进行了设置。乡上的行政机构统一设置为“三办一部”,即:党政综合办公室、社会发展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和人民武装部,“三办”主任分别由副书记或副乡(镇)长兼任,人民武装部保持原有机构和职能不变。撤销乡镇财政所、经济工作委员会、农机站、农经站等13个事业单位,统一设置为“四个中心一个站”,即:农业产业化发展服务中心、资金管理中心、劳务输转服务中心、法律服务中心、计划生育工作站(含计划生育服务所)。同时,为了促进农村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的有机结合,完善典型创办机制,深化“双培双带”工程建设,我乡研究制定了《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活动及设置方式,建立党群共富经济组织的意见》,在产业发展较快、具有一定典型示范作用的村,建立了“支部 协会”等党群共富经济组织6个,吸收会员139人,其中党员42人,占农村党员的12。先后培育出了杨家沟、油府庄草畜、林果协会、凉水泉林果产业协会和水么劳务输转协会等一批“协会增收入、群众得实惠”的典型。此外,还组织开展了“富裕党员群众帮贫困党员致富、党员帮致富能人富人进步结对子”活动,共结成帮带对子15个,通过帮扶,全乡共有21名党员脱了贫,发展能人富人党员6人。

㈢创新载体,多渠道分流工作人员。按照县委、县政府审批的《崇信县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和有关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人员进行分流。一是按照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2001]112号文件规定,对男满57周岁,女满52周岁的干部进行了清理;二是根据《公务员法》有关规定,对工作年限满30年或男满55周岁,女满50周岁且工作年限满20年的国家公务员,进行了清理摸底;在此基础上,制定下发了《黄花乡关于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村、民营企业及社会中介组织任职的实施意见》,鼓励乡干部到村级任职或到民营企业和社会中介组织中当负责人。并按照“五个好”的量化考核标准,即,走出一条好的致富路子;带头发展一个好的产业;组建好一个坚强有力的村级班子;建办一户好的企业;办几件好的公益事业。选派了8名政治素质高、办事能力强、工作经验丰富,身体状况良好的优秀年轻干部到村、民营企业及社会中介组织任职,进一步拓宽分流渠道。

㈣夯实基础,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在乡镇机构改革中,乡上坚持把各项改革紧密结合、配套推进。一是理顺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按照县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推行了“乡财县管”,乡上将财政性资金全部纳入国库统一帐户体系管理,让乡干部挪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集中抓产业、促发展。二是继续深化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对现有教育布局进行了认真调研调整。三是对乡村债务进行了认真清理,摸清了底子,并积极研究探索解决的政策和办法。通过推行农村综合改革,即丰富了乡镇机构改革的内涵,更为下一步完善农村管理体制、理顺乡镇职能,实现农村管理体制在新的形势下高效运转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㈤合理定位,切实转变乡镇职能。乡上通过开展广泛调查研究,将政府的主要职能定位在建立公共服务型和法制型政府,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兴办各类企业、协会和中介组织,提供生产服务;引导帮助农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增加收入;组织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搞好计划生育工作;搞好农村社会管理,排查矛盾,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等工作。从而把乡镇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上来,把乡镇干部的精力集中到提供公共服务上来,使政府建设开始由管理型向服务型和法制型转变。

我乡通过开展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初步达到了改革的目标和效果。概括起来,有以下六个方面的成效:

1、重新定位乡镇职能,初步实现了工作方式的转变。通过改革,对政府职能进行了新的思考和定位,初步解决了过去存在的重管理、轻服务,重下达任务、轻农村实际需要,习惯于行政命令、不善于发挥市场作用等弊端。乡镇政府的职能由过去的行政型、命令强迫型、管理型的方式转变到服务型、法制型的职能上。

⑴明确“三个定位”。首先明确了乡政府的职能和职责定位。乡政府的职能和职责就是要由过去的催种催收,大包大揽转加到加强引导、提供公共服务发展社会事业上来,把公益事业、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发展环境等政府该管的事管好,把不该由政府管的事交给社会和市场去经营。其次,明确了村级组织的职能和职责定位。村级组织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根本,组织农民发展优势产业,组织农村中的富人、能人成为中介组织成员,通过他们引导群众走向市场,同时,兴办乡村企业,搞好新农村建设,维护社会稳定。第三,明确了领导的职能和职责定位。调整领导方式和方法,以服务为前提,努力学习一技之长,提高领导素质,加强政策引导,搞好政策服务,抓好组织协调。

⑵盘活“三个资源”。一是盘活了干部资源。按照县委、县政府下发的《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意见》,制定了《黄花乡机构改革试点工作方案》,规范了新设机构的运行机制,按人员编制方案对所有人员进行定编、定岗,定责,做到了“四有”即有地点、有岗位、有职责、有人员。按职能需要及干部所学的专业和乡镇积累的工作技能,在干部中开展了自报专长、竞争上岗,初步确定了人员。同时,采用量化管理的办法推进干部管理机制改革,促进干部由被动应付型向主动服务型转变。二是盘活了劳动力资源。重点抓了劳务摸底建档和农村劳动力培训及有组织的劳务输出,成立了领导机构,健全了劳务输出组织服务网络,利用农闲有利时机,聘请县农牧局、果业局、科技局、劳务办等有关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举办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班10期1654人(次),实现了劳务输出由苦力型向技术型转变、由自发无序输转向有市场的输转转变。积极联系可靠的劳务市场信息,实行跟踪服务,努力维护在外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止目前,全乡集中向我县境内的新安、大柳开工建设和周寨、新周等企业及兰州、银川、新疆、西安等大城市,累计输出劳力1537人,其中:就地输转816人,向外输出721人,实现劳务收入614.8万元以上,人均达到4000元。三是盘活了自然资源。重新整合乡域内的自然资源,启动乡域内的能人创业。杨家沟村积极为群众创业致富搭建平台,将本村的荒山沟协调划拨给致富能人袁春牛、李林保发展畜牧业,实现了自然资源向经营资本的转变。

⑶着力“三个重点”。一是在服务体系建设方面。依托农业产业化服务中心组建了“草畜、林果、劳务输转”三大产业经营性社会协会组织,积极推行农户合作型、技术服务承包型的发展模式,不断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不断增强服务功能,提高服务实效。二是在示范典型带动方面。以典型培育为载体,做到胸中有全局,手中有典型,在巩固发展上培育典型,不断提高内涵,培育了高庄子村草畜产业专业村及新农村建设典型。目前,高庄子依托草畜产业专业村建设项目,投资248万元,修建养畜暖棚35座,投放基础母牛35头,栽植仁用杏200亩,种草100亩培育5头以上的养殖大户30户,牛饲养量达到456头,实现畜牧业收入32.1万元。按照新农村实施规划,高庄子村整修各类用地78.2亩,在新村内建成“一纵三横”主干道路1500米,拓宽村社道路3条6.8公里,硬化开通排洪渠550米,栽植侧柏802株,薯块松230株,建成塘坝1处5000立方米,村小学、新村部、卫生所完成主体工程,休闲广场已投入使用。开工修建以拱家洼、剪子沟两社为主体的“小康住宅 庭院经济 增收产业 生态节能”四位一体模式的产业型家园45户,现有35户完成了主体工程,配套完成了“三通”。三是抓好龙头企业建设。黄花乡群众观念落后,思想保守,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先后4次组织群众参观学习,鼓励突出产业优势打造,建办养殖园。按照“基地 协会 农户”的模式,疏通产销渠道,今年,在扩大荣盛养殖园养殖规模的基础上,通过下派乡干部任副会长,指导养殖能手闫李龙等,投资35万元,建办黄花塬养殖园,新建猪棚3座55间,购置饲料粉碎、搅拌设施3台(件),配备畜疫设备,购回仔猪130口,猪存栏已达到288口,出售育肥猪和仔猪195口,实现销售收入8.3元。全乡的生猪饲养量达到4210口,出栏量达到1684口,实现销售收入67.36万元,为养猪产业链条延伸起到了典型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提升了“龙头产业”的科技含量,促进了农民增收的步伐。

⑷实现“三个转变”。一是工作重心由指挥型向服务型转变。干部由以往的开会命令,对实情掌握不够充分,而造成干群之间有距离的工作模式,变成赴工作“第一线”,摸实情,理思路,出实招,自己率先一步干起来,做给群众看,带动了广大农民群众走产业化发展的路子。二是干部工作作风由被动应付型向主动服务型转变。干部在工作中由过去的“一刀切”安排,蒙混过日子,缺乏工作积极主动性向直接参与工作,有具体服务目标转变,减少了人浮于事,难以管理的弊端,工作作风从“务虚”到“务实”转变,工作效能进一步提高,作风进一步优化,乡村干部变亲民、为民、利民。四是服务方式和执政方式上由原来的为民作主向由民作主转变、由执政为民向为民执政转变,由“行政命令”向“管理服务”转变。

2、规范机构设置,新的职能作用发挥显现。设置的“三办一部”、“四个中心一个站”。“三办一部”主要负责党务政务、经济发展规划实施、社会事业发展和人民武装等工作。“四个中心一个站”主要承担农业产业化发展、乡级财务、劳务输转、法律援助服务和计划生育等工作任务。这种机构设置强化了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组织协调等职能,顺应了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尤其乡农业产业化服务中心,以农业产业化服务为重点,坚持“养畜温棚化、牛品改良化、饲草基地化、总量规模化、防疫体系化”的“五位一体化”工作思路,巩固提高了凉水泉等五村草畜产业整村推进片带,加强了对高家坡等7个1000亩以上饲草基地管理,引进优良种畜和冻精品种,推广先进饲养管理技术,缩短育肥周期,提高出栏率,做活、做大、做强草畜产业,使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今年,全乡种植优质紫花苜蓿200亩,改良草地1200亩,牛饲养量达到8512头,存栏6880头,出栏1632头,冻配改良基础母牛435头,已产犊的163头,新增温棚65座,培育5头以上的养殖大户98户,实现畜牧业总收入261.1万元,人均达到346.1元。同时,补植补造、补栽仁用杏、结杏苗木2.4万株,新开小寨子对面山等2处三荒大点1450亩。加强化果业基地建设,对三处千亩仁用杏基地进行标准化管理,组织群众落实了除草、果带整修、病虫害防治等各项管理措施2次,积极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多方筹资2.3万元,购买新品种脱毒洋芋、黄豆籽种,在经济林带内套种285亩和795亩,长势良好,有望增收。

3、合理精简人员,减轻了行政运行成本。通过机构改革,全乡24名村干部实行村支书、主任交叉任职或支书、主任“一肩挑”,有的还兼任合作社长,使村干部职数由原来的76人减少到目前的65人,精减11人,占村干部总人数的15,每年节省开支近3.6万元。

4、推行竞争考核机制,创造了服务产业的平台。通过机构改革,将大部分干部按照所学专业和工作特长,安排到相应的村、企业、协会等中介组织任职,使干部把以前的包村、包片、包点的工作机制向包产业、包项目典型、包重点工作转移,干部本人也由当过去的“万金油”干部转变为“专长专用”。同时,按照形势发展的需要,不等不靠,积极探索制定机构改革后新的干部考核机制和管理办法,实行周小结,月评比,季考核,年汇总,实行一个产业组、一支服务队、一套管理办法、一套考核机制,打破过去的平均主义,进行绩效挂钩,使干部人人身上有压力,个个肩上有担子,消除过去干部等待观望的依赖思想,增强干部工作的紧迫感、压力感和主观能动性,使干部真正把工作的着力点从过去的行政命令式开始向为农民生产提供服务、带领和帮助农民增收致富等参与式服务上转移。凉水泉村党员袁占梅结合实施“双培双带”工程,帮助凉水泉村确定了以“支部 协会”党群共富经济合作为平台,以党员能人、富人为骨干,带动群众走肉猪养殖产业规模化开发路子的思路。机构改革以来,共组织销肉猪2100多口,输出劳务60多人(次),实现收入152多万元。

5、进一步转变了工作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通过乡镇机构改革和政府职能的转变,干部原来的催种催收、刮宫流产(计划生育)变成了服务于民,工作方式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下派到村任职的干部以市场主体的身份参与到产业中去,通过研究市场调整产业结构,帮助群众出点子、找路子、想办法,搞指导、搞培训,帮助农民解决生产难题,引导群众转变观念。通过他们发挥自身优势,把农民组织起来,走产业化致富的路子领办经济实体,共同创造机会解决就业、增收问题。通过带领群众创业、跑市场,广辟流通渠道,为群众提供信息、拿定单,解决农产品的销售难的问题,带领群众脱贫致富。选派到油府庄村的李飞龙同志积极配合村党支部,制定优惠政策,优化发展环境,发挥能人、富人作用,大力启动民间个人资金。引导扶持致富能人袁得贵联合袁喜文等6户建办了以种兔繁殖、销售和技术咨询为一体聚星养殖园。该园今年3月份动工建设,完成总投资51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45万元,流动资金6万元,购置粉碎机、颗粒饲料机等机械设备12台(件),运输车6辆。修建兔棚15座75间,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目前饲养量达到3260只。同时,吸引黄寨乡的致富能人李宏文资投资15万元建办了油府庄村水泥预制厂,已于5月份建成投产,建有厂房3间,硬化水平台面156平方米,修建集雨水窖1眼,购置搅拌机、电焊机、切割机等机械设备6台(件),机动运输车1辆,主要以生产水泥檩条、水泥轨枕、钢梁水泥椽、屋脊等各种规格的水泥制品为主,现已生产各类产品3600件(块),实现销售收入4.8万元。凉水泉村选派干部刘伟贤同志,配合村党支部、村委会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塬面百米经济林带内套种无公害脱毒138亩,整修拓宽凉后公路25公里,移动土方8立方米,通过验收达到了四级公路标准,助推了各类运输业的发展,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水么村选派干部贾文玉同志,依托劳务输转协会,向县内矿区输送劳务工80人,实现劳务收入32万元,为农民增收提供了发展平台。高庄子村选派干部张震同志,会同高庄子村两委班子成员吃苦耐劳,积极创新,为高庄子村新农村建设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促进了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群众高兴地说:“我们贫困山区就需要像张助理这样有知识、有头脑、有创劲的好干部”。

6、加强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通过向村、企业或协会等中介组织选派干部,进一步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大部分村社干部、企业或中介组织负责人成为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领头雁”,他们将自己的经验、技术传授给其他农户,带动大家共同致富。

二、机构改革中职能转变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工作思路

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乡镇工作的内容、重点发生了变化,再加上乡镇撤并、人员分流和内设机构调整,打乱了乡镇多年形成的工作机制和管理体制。如何适应新的变化,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式和方法,已成为当前乡镇工作的一项十分现实而又紧迫的任务。从目前情况来看,在乡镇职能转变中还存在方面:

一是思想观念不适应。长期以来,乡镇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财政收入、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并且作为考核的硬指标,实行“一票否决”。现在,不仅沿袭2000多年的“皇粮国税”取消了,国家还给予农民各种补贴,由“多予少取”变为“只予不取”,工作“失重”,干部心理“失衡”,一些乡干部因此无所事事、迷茫困惑、不知所措。

二是工作方法不适应。农业税取消之前,乡镇干部主要是忙着“催种催收”。随着农业税的取消和中央相继下发的几个“一号文件”,农民的经营主体意识、民主法治意识明显增强,单纯靠行政命令开展工作失去存在基础和意义。新形势下,如何创新工作方法,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搞好公共服务,促进农民增收,大多数乡镇干部心里没底。

三是发展思路不适应。农业税取消后,虽然有转移支付,但转移支付是一个定数,且重在维持乡镇基本运转,根本谈不上偿还债务、发展乡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农业无税,乡镇无财,这对于长期习惯就农业抓农业的乡镇干部来说,是最大难题。

四是管理模式不适应。长期以来,乡镇政府往往以行政任务的方式把农业税费等法定事项交由村民委员会执行完成,并对属于村民自治范围的生产、经营等具体活动加以干涉,用行政命令的方式进行领导和管理。新的形势下,如何在推进村民自治的基础上,实行对村社的指导、支持和帮助,成为乡镇干部必须解决的迫切课题。

四是乡镇事业单位资金不足,无法添置服务设施,难以开展推广项目。如兽医站没有一家健全的医疗设施,群众养殖防病治病乱找兽医,对养殖业的发展影响很大。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将继续围绕以转变乡镇职能、建设服务型和法制型政府为着眼点,着力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狠抓思想观念的转变。政府的能力和作用是有限的,而市场和社会则有很强的自我调节能力和自我组织能力。应该说,自从国家产生以来,政府的作用从来都不是无限和万能的。虽然政府一直在经济、政治、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如果其角色和作用扮演发挥超过限度,则不仅自身不堪重负,反而会阻碍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要使每个干部认识到,虽然政府职能的转变会在一定程度上带来政府权力的缩小,并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其个人权力范围的缩小或某些利益的损失,但改革就是权力和利益的再调整和再分配。对改革不能叶公好龙,要做一个真正的改革者,只要是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进步的改革都应坚决支持。

二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今后乡镇工作的重点,紧密结合我乡农业和农村工作实际,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积极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方法和路子,把乡镇政府的职能转移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上来,转移到搞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

三是积极实施农村综合改革。要结合完善乡镇机构改革,重点抓好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乡镇财政体制改革和乡村两级债务化解等工作,进一步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为加快农村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是大力提高社会自我组织能力。在传统的“强国家,弱社会”的治理模式下,一方面,政府管了许多不该管、管不了、管不好的社会事务,另一方面,社会自身的组织能力很弱。在这样一种局面下,如果政府突然把很多社会事务的管理职能转移给社会,确实很有可能出现混乱现象。为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必须把政府的社会事务的管理职能的转变与大力提高社会的自我组织能力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小政府,大社会”的治理模式。

五是加强乡镇干部的技能培训。干部普遍反映,过去只围绕收款而工作,干部整天想的是如何采取方法从农户手中把钱要回来,而现在转变为服务型,干部就不能适应。比如在果树作物技术、农机使用、科技发展上基础知识少。现在要服务于群众,就要加大培训力度,乡上要拿出经费,鼓励和支持乡干部自学和外出培训,掌握更多的科技知识,搞好乡镇工作。

六是理顺条块关系,增强乡镇政府功能。教育、卫生、土地等以及直接为农业和农村经济服务的其它机构的人、财、物,我们认为要下发给乡镇管理,逐步建立起适应农业产业化,小城镇建设和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服务的新型事业机构运行体系。同时,把事业单位承担的行政管理职能应归政府机关行使,而技术性、事务性、服务性的工作则由事业单位承担。把过去政府机构与事业单位职能交叉不清的现象必须清除,切实实行政事分开。合理设置乡镇事业机构,将必要的为三农服务的农业、农技、农机、水利等部门合并为一个机构。只有理顺了县乡关系,乡镇功能得到完善,才有利于乡镇行使领导和管理职能,实现各种资源的有效整合和优化配置,以确保我县乡镇机构改革取得新的成果。

《乡镇机构改革工作情况汇报》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乡镇机构改革工作情况汇报。

第四篇:新一轮乡镇机构改革的实践与成效

新一轮乡镇机构改革的实践与成效

王东明

2012-10-16 9:53:54 来源:《求是》2012年20期

农村税费改革以来的新一轮乡镇机构改革,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时期、农村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展开的。近几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和各地的共同努力下,乡镇机构改革由点到面扎实推进,目前改革任务已顺利完成,取得了显著成绩。在党的十八大即将召开之际,认真回顾总结这一轮乡镇机构改革,对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乡镇机构改革在农村改革发展总体布局中深入推进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深入分析农村形势,大力推进农村各方面改革,为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新一轮乡镇机构改革,在实践中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握时代脉搏、体现时代特征,是农村税费改革的重要配套改革和农村综合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一轮乡镇机构改革是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新要求下进行的。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国务院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高度,作出了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重大战略部署。落实这一部署,关键在于进一步深化改革,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消除制约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乡镇是城市和农村的联结点,在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强化农村公共服务、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承载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只有大力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切实转变乡镇政府职能,营造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的良好体制环境,才能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逐步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体化。

新一轮乡镇机构改革是作为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加强“三农”工作的重要举措进行的。农业、农民、农村工作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农业税的全面取消,给亿万农民带来了看得见的物质利益,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积极性,进一步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同时,取消农业税,并不意味着农民负担问题从此就解决了。如果相关方面的改革不及时跟进,不从根本上解决“食之者众、生之者寡”的问题,农村税费改革就有可能前功尽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将无从谈起。只有大力推进乡镇机构改革,严格控制乡镇机构编制和财政供养人员,使其保持合理的规模,才能切实减轻财政和农民负担,把更多的财力用在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上。

新一轮乡镇机构改革是在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提高为农服务水平的迫切需要下进行的。乡镇政权是我国政权结构中的基础层级,乡镇政权建设直接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农村的贯彻实施,直接关系到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随着农村工作形势任务的变化,乡镇政权建设中一些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进一步凸显。一方面对农民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干预过多,另一方面适应新形势要求的管理手段和办法不足,该管的没有管好,难以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只有通过推进乡镇机构改革,认真解决乡镇在职能定位、组织机构、体制机制和人员素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才能切实提高新形势下乡镇党委、政府的组织动员能力和政策执行能力,提高为农服务效率和水平,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二、乡镇机构改革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近几年来,新一轮乡镇机构改革坚持在试点中探索,在实践中总结,在执行中完善,改革范围逐步扩大,改革内容不断深化。2000年中央在安徽等地启动农村税费改革试点,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同步配套推进,其侧重在于精简和控制机构编制与人员,减轻财政和农民负担,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2006年全面取消农业税,标志着我国农村改革进入到以乡镇机构改革、农村义务教育改革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的新阶段,乡镇机构改革的试点范围扩展到了全国,试点内容更加注重明确乡镇定位,转变乡镇职能,全面推进乡镇体制机制创新,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2009年,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办发[2009]4号),改革从试点转向全面推开,着力建立健全精干高效的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设服务型政府,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经过坚持不懈的探索和实践,乡镇机构改革在转变政府职能、优化组织结构、加强机构编制管理、完善事业站所管理体制、创新农村工作机制等方面均取得了明显成效。

明确乡镇职能定位,提升乡镇治理能力,强化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新一轮乡镇机构改革,明确将新形势下的乡镇职能定位为“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强化公共服务、着力改善民生,加强社会管理、维护农村稳定,推进基层民主、促进农村和谐”四个方面。围绕这一总体定位,各地积极探索创新,进一步转变乡镇发展经济的方式和手段,将乡镇经济工作的着力点普遍转到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和扶持典型进行示范引导上;切实加强乡镇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建立健全农村利益协调和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加快发展农村医疗教育等社会事业;积极引导农民群众参与农村事务管理,完善乡村治理机制,推动乡镇行政管理和农村基层群众自治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通过改革,党和国家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进一步落到实处,农民群众对党委政府的满意度明显上升,探索出了一条新形势下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的新路子。

优化组织结构,严格控制人员编制,巩固了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各地积极探索符合乡镇工作特点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方式,对党政机构进行综合设置,一般设3至5个综合办公室,有些地方只设工作岗位,推行一岗多职。根据人口面积、经济发展水平、财力保障状况等因素,分类确定乡镇编制限额。严格按规定核定乡镇领导职数,适当扩大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交叉任职。在大力整合乡镇机构编制的同时,积极推行机构编制公开、实名制管理、离任审计、“一支笔”审批等制度和办法,严把进人关口,加强监督检查,严格控制财政供养人员规模。经过努力,乡镇机构和领导职数进一步精简,组织结构得到优化,人员编制膨胀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守住了乡镇机构编制和实有人员“只减不增”的底线。

推进事业站所改革,完善事业站所管理体制,提升了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各地着眼于更好地服务“三农”,积极推进乡镇事业站所改革。合理区分事业站所的公益性职能和经营性活动,对从事公益性的加强财政保障,对从事经营活动的推行改制转轨,促进了农村公益服务事业发展。多数地方将原来分散的七站八所整合设置为3至5个综合服务中心,统筹资源、规范制度、加强管理,提高了为农服务的综合能力。一些地方将部分事业站所改为县直部门的派出机构,实行跨乡镇设置,扩大了服务半径和覆盖范围。一些地方将乡镇事业站所逐步转制为企业或中介服务组织,实行“政府购买、合同管理、农民认可、考核兑现”,探索了政府提供公益服务的新方式。还有一些地方积极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农村公共服务领域,鼓励发展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初步构建了提供主体多元化和提供方式多样化的农村公益服务体系框架。通过改革,乡镇事业站所的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农村公益服务事业加快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农业增产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

创新农村工作机制,提高行政效率,推进了乡镇服务型政府建设。各地着力推行乡镇政务公开,把涉及农民群众切身利益、农民群众普遍关心的事项作为公开重点,不断提高基层行政运行透明度。坚持把服务作为联系群众的一条重要纽带,切实转变服务理念和服务方式,大力推行“一站式”服务、“办事代理制”等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服务措施。进一步强化乡镇干部的依法行政观念,规范乡镇政府行政行为,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依法维护农村经济社会秩序,保护农民合法权益。规范和加强对乡镇工作考核,严格控制对乡镇党政领导的“一票否决”事项,切实清理各种评比表彰活动。这些做法,保证了乡镇把主要精力放在为农服务上,切实提高了乡镇政府的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

三、乡镇机构改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新一轮乡镇机构改革方向明确,思路清晰,措施有效。认真总结这一轮乡镇机构改革的经验,有助于我们加深对改革的规律性认识,为今后深化改革提供有益借鉴。

改革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服务于农村改革发展的全局。我们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领域改革都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这是改革能够沿着正确方向不断前进的根本保证。这一轮乡镇机构改革的各项重大措施都是中央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确定的,改革的实践探索始终朝着中央明确的方向不断深化,充分发挥了党委政府在改革发展稳定中的主导作用。同时,顺应农村税费改革给农村工作带来的新变化,改革着力为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村社会和谐提供体制机制保障,有力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改革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使农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坚持以人为本、保障和改善民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体现。这一轮乡镇机构改革突出强调提高乡镇服务水平,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为农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出发点与落脚点都是维护和发展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着力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发展改革成果惠及农民群众。这是乡镇机构改革能够不断深化、得到农民群众衷心拥护和支持的根本原因。

改革必须紧密结合乡镇实际,始终把转变政府职能作为核心。政府职能规定着政府活动的基本方向和主要内容。不断适应形势任务要求,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是贯穿新时期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一条主线。这一轮乡镇机构改革从农村工作的现实状况出发,从农民群众的愿望出发,从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制出发,明确了现阶段乡镇的主要职能。实践中各地乡镇结合实际确定工作重点,着力转变管理思路和方式,创新农村工作机制。正是由于紧紧抓住了转变政府职能这个核心,改革有力推动了乡镇政权从以管理为主向以服务为主的转变。

改革必须坚持统筹兼顾、循序渐进。这一轮乡镇机构改革汲取以往改革经验,注重处理好乡镇机构改革与农村其他领域改革的关系、乡镇机构改革内部各项具体举措的关系,做到有机衔接,协调配套。注重既坚持中央统一领导,又兼顾地区差异,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推进改革的合力。注重区分改革步骤的轻重缓急,先易后难,梯次推进,逐步到位。在改革的方式方法上,强调统筹协调,把握节奏,调动多方面积极因素,确保了改革平稳推进、顺利完成。

(作者系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第五篇:乡镇机构改革的重点与实效

龙源期刊网 http://.cn

乡镇机构改革的重点与实效

作者:王先亭

来源:《机构与行政》2012年第10期

近两年来,烟台莱州市编办按照省和烟台市关于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工作部署,结合莱州实际,积极论证制定和上报改革方案,根据烟台市编办批复的方案,认真研究细化改革意见,及时启动和推进改革,全面完成了乡镇机构改革任务。6月份,顺利通过了烟台市乡镇机构改革评估。

一、突出转变政府职能这一核心,进一步提升镇街政府的执行力

在改革意见中,明确了镇街政府要承担好“促进经济发展、强化公共服务、加强社会管理、推进基层民主”四方面主要职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并指导和督促镇街结合发展实际抓好落实。

一是着眼增加居民收入、切实改善民生,努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积极调整镇街政府经济管理职能,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对农户和各类经济主体进行示范引导、典型带动上,转移到强化公共服务、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上,带动农民持续增收,促进民生改善。各镇街在优化农技推广综合服务、加强农资生产购销体系建设的同时,积极引导各村庄、片区结合产业特点,兴办各类服务组织,推动了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了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全市果业、苗木、蔬菜等专业合作社及农民专业协会达到500多家,带动农户15万户,辐射种殖面积10万余亩。所有镇街均完成了镇村建设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推进,我市2011年列入了“全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重点示范市”试点,目前全市有317个连片整治村庄已全部实行一体化运行,今年将新增283个卫生保洁村庄,总数达到600个。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城乡参保总人数达到60万,2011发放基础养老金5387万元;进一步提高城乡五保、困难群众救助标准,发放4288万元加强社会救助,基本实现应保尽保目标。

二是围绕维护村居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着力推进乡镇行政管理与村民自治的衔接。重点强化镇街政府依法行政职能,规范行政行为,维护农村经济社会秩序;扎实推进政务公开,把涉及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问题作为公开的重点,不断提高镇街工作的透明度,自觉接受农民群众监督;加强对村民自治组织的指导、协调和服务,引导基层群众有序参与农村事务管理。全市所有镇街均实行了农村党务村务公开,推行了农村财务双代管,落实了印章统一管理。在全面完成村两委换届的基础上,推行“四议三审两公开制度”,加强对基层组织的指导监督,促进了村级组织事务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完善了综治、调解、听证等利益协调和纠纷调处机制,有效地强化了镇村和谐稳定大局。

三是突出促进协调发展、加快职能转变,进一步调整完善镇街工作考核机制。进一步完善与镇街职能相适应、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考核评价体系,围绕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强化目标管理考核,细化考核评估标准,改变以简单的经济指标和工作任务作为考核的唯

一指标,将农村住房建设、医疗、养老、环保、文化等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指标纳入考核,突出和谐社会建设的考核,促进乡镇政府职能的进一步转变。在2012年镇街考核办法及细则中,按要求规范考核内容、控制“一票否决”事项。考核过程中,采取实地看、跟踪考、大家评相结合的办法,实行月度考核自评、季度观摩通报、年终总评的考核模式,提高了考核的实效性,增强了镇街和部门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二、把握创新基层管理体制这一重点,进一步发挥镇街在统筹城乡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一是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结合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和农村住房建设规划,科学设置和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截至3月份,全市规划农村社区和镇驻地社区205处,已建成124处,基本实现了农村社区全覆盖,顺利通过了“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全覆盖示范市”验收。在此基础上,各镇街积极组织指导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在每个中心社区建设不少于1000平方米的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完善基础服务设施及室外健身活动场所,为村民生产生活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服务。

二是扩大镇街行政管理权限。确定了“先行试点、以点带面、逐步推开”的工作思路。前期重点是结合省级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确定了向沙河镇首批下放的56项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并细化了放权的具体程序,明确了放权时间、具体形式、承接单位、操作规程、印章管理等。近期,我们将正式启动沙河镇下放权限试点工作。计划在试点任务完成后,进一步总结经验、完善措施,选择适当时机,面向其他镇街逐步推开扩权强镇工作。

三是加大镇街财政支持。进一步调整优化市镇财政收支结构,理顺市镇财政分配关系,增强镇街财力。为满足镇街“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的要求,将各镇街人均财力由7万元提高到10万元;对重点投入建设项目,采取一事一议予以奖补。为减轻镇街负担,市财政将原来由镇街承担的新农合、新农保、镇街企业出口退税等累计约3亿元,全部调整为由市级财政负担,推动了全市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四是理顺市镇条块关系。为整合优化镇域内社会管理和民生服务,建立健全了镇街与派驻机构相互支持、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明确规定派驻机构要接受镇级党委、政府的统一指导和协调,考核实行条块结合、以镇街为主的办法;其主要负责人的任免须事先征得镇党委的同意,对工作不力的主要负责人,镇党委可向其上级主管部门提出调整建议。

五是推动政府管理和服务方式创新。按照“一个中心对外、一个窗口受理、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结”的便民服务要求,全市17个镇街均设立了便民服务中心,有6个镇街为扩大规模,启动了便民服务中心新建工程,年底前将迁新址。便民服务中心建立了窗口服务、业务受理、政务公开、管理考核等制度,将与群众生产生活相关的事项统一纳入到中心,有效地方便了群众,提高了服务效能。

三、紧扣规范机构编制管理这一抓手,进一步优化镇街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

一是规范机构设置。根据烟台市编办批复的实施意见,我们对各镇街党政机构和事业机构进行了严格规范的综合设置,按照“一类镇街设置5个党政机构、6个事业机构,其他镇街减一设置”的要求,我市共设置镇街行政机构69个,事业机构85个。为确保改革后各行政、事业机构各司其职,高效运转,市编办协调和指导各镇街,围绕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细化完善了各综合性办公室和事业机构工作职责,并通过政务公开栏予以公开,接受社会群众的监督。同时,明确了由乡镇党政领导根据业务分工,兼任各综合性办公室的负责人,强化了机构的管理,促进了服务质量的提高。

二是严格人员编制。严格按照乡镇分类标准和实际工作核定了各镇街编制,镇街行政编制总额为710名,事业编制总额为722名。同时,结合镇街实际,核定了各行政机构、事业机构人员编制及中层职数;由市委组织部牵头,指导镇街制定了《行政和事业机构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实施方案》,目前,各镇街正在按照实施方案推进竞岗工作。

三是严控领导职数。按照乡镇机构改革的要求和省委、烟台市委关于乡镇领导班子换届的通知精神,在各镇街方案批复中,明确核定了镇街领导职数,选拔产生了新一届镇街领导班子,一方面,配强配优了乡镇领导干部队伍,增强了乡镇干部干事创业的动力和活力;另一方面,由新一届乡镇领导班子来实施和推进乡镇机构改革,为改革的顺利推进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四、抓住加强组织领导这一保障,进一步提高乡镇机构改革实效

我们坚持乡镇机构改革与乡镇领导班子换届同步实施,以市委文件印发了《莱州市镇(街道)机构改革实施意见》。具体工作中,抓住三个关键环节,加强工作指导、协调、调度和督查,确保改革有序推进,落到实处。

一是严格方案审核。成立了改革方案审核小组,集中力量对各镇街的改革方案进行审核把关。审核过程中,重点落实了“四明确四核定”。“四明确”,即明确镇街政府主要职能;明确市镇条块关系;明确镇街党政和事业机构设置;明确镇街党政和事业机构工作职责。“四核定”,即核定镇街行政编制、事业编制;核定各党政机构、事业机构人员编制;核定各党政机构、事业机构的中层职数;核定镇街领导职数。

二是强化配合联动。积极协调配合相关部门,合力推进改革。由组织部门负责,按照改革要求和乡镇领导班子换届精神,配齐配强乡镇领导干部队伍,为改革提供了组织保障;指导镇街做好中层干部竞争上岗,举办了竞岗专题培训,审核了各镇街竞岗方案,通过竞岗共选拔176名中层干部。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及时做好乡镇事业机构人员调配。协调业务主管部门,理顺市镇条块关系,健全了镇街与派驻机构相互支持的工作机制。

三是加强跟踪督查。方案审批后,我们积极跟踪督导各镇街改革方案的落实,先后组织了3次面上的改革督查和2次重点抽查。督查过程中落实了两个结合,即坚持改革督查与规范机构编制管理相结合,围绕改革方案落实、机构挂牌、机构职能公开、实名制系统维护等进行全

面督查,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要求,限期整改到位;坚持改革督查与机构编制考核相结合,将6月份的改革督查与半年监督检查合并进行,由编办2位副主任带队到各镇街督查,督查结果纳入机构编制考核结果,有效地促进了乡镇改革各项任务的落实。(作者系中共莱州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市编办主任)

下载乳山市新一轮乡镇机构改革重点抓好三方面工作(全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乳山市新一轮乡镇机构改革重点抓好三方面工作(全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税费和乡镇机构改革工作情况汇报

    税费和乡镇机构改革工作汇报我镇共有15个村1个居委会,102个村民小组,3727户,20338人,其中农业人口14699人,二轮承包的耕地面积35165亩。根据省地市统一要求,我镇自2001年开始先后......

    乡镇机构改革岗位工作职责

    **镇岗位工作职责 汇编 2011年9月 1 目 录 1 .镇党委工作职责........................(01) 2 .镇政府工作职责........................3 .镇党委书记工作职责..................

    乡镇机构改革工作调研报告

    关于乡镇机构改革工作的调研报告---以赵县高村乡为调研对象1、高村乡地处赵县西南部,全乡总面积55.79平方公里,下辖23个行政村,人口4.1万人,耕地6.8万亩,主要盛产小麦、玉米、花......

    乡镇机构改革工作情况汇报(精选五篇)

    文章标题:乡镇机构改革情况汇报黄花乡乡(镇)机构改革情况汇报各位领导:下面,我现就黄花乡乡(镇)机构改革情况作以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机构改革开展以来,按照市、县......

    xx市乡镇机构改革工作取得成效

    XX市乡镇机构改革取得实质性成效2011年,全市乡镇机构改革工作紧紧围绕“转变政府职能,整合事业站所,精简机构人员,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加快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

    税费和乡镇机构改革工作情况汇报(推荐阅读)

    税费和乡镇机构改革工作汇报我镇共有15个村1个居委会,102个村民小组,3727户,20338人,其中农业人口14699人,二轮承包的耕地面积35165亩。根据省地市统一要求,我镇自2001年开始先后......

    乡镇重点亮点工作

    XX乡近期重点亮点工作 XX乡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建设,齐心协力促和谐,攻坚克难,真抓实干,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

    今年要重点抓好八个方面工作

    今年要重点抓好八个方面工作:(一)提高宏观调控水平,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温家宝]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根据新形势新情况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