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农民增收问题的思考
对农民增收问题的思考
内容摘要: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农业大国,又面临突显的二元经济结构,要全面建设包括百分之七十农业人口在内的十几亿人民的小康社会,关键在于农村的小康,而实现农村小康的关键又在于加速发展农业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使农民生活得更加富足,更加充实。因此增加农民收入的问题已成为推动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核心问题。农业战略性调整、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加速农村城市化进程、减轻农民负担等成为了重要的解决办法。关键词:农民增收;农业结构调整;农业现代化;农业可持续发展 正文: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农业大国,农民人口众多,是最大的消费群体;增收最难,因而相对而言是最大的弱势群体。因此,无论是扩大内需,还是关注民生,都必经想尽一切办法下大力气增加农民收入。中央所有关于“三农”问题的政策,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农民增收。只有农民增收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历史突破,我们落实中央连续多年的“一号文件”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尤其是在新农村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才有了实质性的历史成就。
农民增收是从中央到地方都高度重视的重大问题。在中央支农惠农政策的刺激下,2004—2008 年农民增收连续五年超过300元,是建国以来首次突破性成就。尽管中央“三农”政策的含金量如此之高、力度如此之大,农民增收自己与自己比还算不错,但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绝对额还是在继续扩大,相对差距也没有缩小。农民很努力,为增收在1亩3分地上做足了文章,今年种粮,明年种棉,后年种麻栽蚕;前年养猪,去年养羊,今年养牛,就是难以增收。
一、影响农民增收的因素
(一)农业作为生产生命产品的产业,它的效益主要体现为社会效益,而这种其他产业不可替代的社会效益抵减了它的经济效益。用两句通俗的话说:第一,不是农产品不值钱,而是农产品不能太值钱,因为它是生命产品,是国家经济的基础价格,它的价值波动会引起整个社会物价的波动,一旦农产品价格涨到城市居民不能承受的临界点,引发通货膨胀,国家就会采取措施平抑农产品价格,维持社会物价总水平的稳定。第二,不是农业本身低效,而是农业的基础性、公益性、生态性作用没有得到补偿。
(二)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买方市场初步形成,农产品卖难,价格持续下跌,农民辛苦一年,丰收不增收的现象很普遍,使单纯依靠农产品总量扩张增加农民收入变得非常困难。
(三)城镇化进程滞后,使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受阻,成为影响农民收入增幅减缓的重要原因。
(四)以农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长。当前,我国农民收入的60%来自农业生产。近几年由于农产品供求市场的变化,买方市场形成,农民卖难导致农产品收购价格波动走低,直接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长。
(五)农户的分散经营阻碍了农业自身积累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目前我国农业生产除了国家少量投资,主要依靠农户的积累和投入,但在农户小规模经营和农业收入利益下降的情况下,影响了农民对农业投资的积极性,限制了农户自身积累的增加,小规模自给性生产
造成新技术难以推广应用。
(六)农业剩余劳动力难以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前提之一。现今,我国农村还有众多的农业剩余劳动力,农村人口基数大,劳动力增长速度快,而农村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却不断减少,人增地减矛盾十分突出。农业生产技术的相对进步产生的“挤出效应”,使部分农业动力非自愿地走出农业生产,成为剩余劳动力。
(七)农村的孩子上学难是个问题,虽然国家有政策支持,但是相对而言,农村孩子的受教育水平较低。这也严重的影响了农村的收入问题。当更多的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的时候,由于他们没有较高的文化水平,他们也就不会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挣得更多的收入,往往做的是最下层的工作。
(八)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由于工业的大力发展和人口的迅速膨胀,自然资源过渡消耗,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水土流失面广,耕地质量下降,环境污染严重,自然灾害增多等,造成粮食减产,农民收入减少。
二、对增加农民收入的思考
(一)实施农业的战略性调整,增加农民的农业收入
现今社会,粮食生产已经达到基本平衡。同时,我国农业发展已经受到资源和市场的双重约束。这种变化要求适时调整农业生产目标,由单纯增加农产品产量,转变为在稳定产量的基础上,把提高质量和增加效益放在第一位。农业生产目标的变化,决定了农村工作任务的变化。要从单一努力增加粮食产量,转变到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上来。农村工作任务的变化,要求我们必须对农业进行战略性调整。
1、积极发展创汇农业(向外型农业)。以创汇农业为龙头,面向国外市场,面向国内生产加工基地,建立起自己的优势产业带和出口农产品“生产—收购—加工—包装—运输—销售—新品种引进及新技术应用”的产业链。依靠现代科学技术,引进国内外优良品种、先进技术装备,同当地优越的农业生产条件和丰富的农业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及灵活的家庭经营等以最佳方式组合起来纳入社会化专业生产体系,建立起各种名优特农副产品、畜产品、水产品规模生产基地,并以基地为中心形成一个高技术、新品种、多种类、大批量、低成本、高效益、出口创汇能力强的外向型农业生产体系。藉此来推动传统农业的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从而实现农民收入的增加。
2、突出抓好优质、特色农产品的种植、养殖与加工。一是要充分发挥已有优质特色品种的作用,组织好对已有高效品种的种植、养殖与加工。二是要适时引进新的适宜于本地区种植养殖的新品种,满足国内市场需求或出口创汇。三是应强化农产品的加工环节。通过加工,在生产出新的农产品制成品的同时,也生产出农产品及其制成品的消费需求和消费市场。
当前,随着我国农产品供求形势的根本性变化。农业竞争优势的发挥程度,取决于农产品多样化、优质化程度以及农产品的加工增值程度。①、在农产品的多样化、优质化方面,要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因地因时制宜,如甘肃省利用当地优势反季节种植蔬菜,在东南沿海地区炎热的夏季,正是甘肃种植蔬菜的大好时机,在种植蔬菜时,注重多样化、优质化,仅蔬菜一项,当地农民人均收入增加4000多元。②、在农产品加工方面,在广西东兴市江头镇巫头村,刚捞上来桌面大小的海蛰,一个只卖1元多。中间商简单加工一下,就可以卖到10元,拿到饭店一小碟就可以卖到10元。可见,农产品深加工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这就要求各级政府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当地资源,选好项目,瞄准市场,抓住机遇,引导企业向农产品开发方面进行投资,使销售企业带动农户进入市场,与农户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政府在财政、税收、信贷等优惠政策上给以支持,以增加盈利,增加积累,增加农民收入。
3、切实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由于农产品检验防疫工作的滞后,我国目前每年仅动物疫病造成的直接损失就达260亿人民币,间接损失达800亿人民币。因此,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做好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工作,不仅对保障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而且对农业的发展、农民的增收,特别是创汇农业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4、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在家庭经营的基础上实现农业规模经营的有效途经。我们要积极发展农业的产业化经营,鼓励、支持农产品加工和销售企业带动农户进入市场,拉动农业商业化的发展,实现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企业化运作。要结合农业产业化和农业规模经营的发展,培育“公司加农户”、“订单农业”的观念和行为。根据中国农业信息网的资料:湖南的上市公司“正虹饲料”通过资本嫁接,将过去资本弱小、信息不灵的8000个养猪农户组织起来,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产业群。公司与农户签订合同,产前无息贷放种猪、饲料、药品,并无偿提供技术服务,产后以保护价全部收购。通过这种方式,有效地熨平和吸收了农户的市场风险,提高了农户养猪的积极性。“正虹饲料”百万头生猪工程实施的结果,农户每年户均赢利4800元,最高到20多万元。可见,借助中间性商业组织,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利于熨平农业的市场风险,增加农民收入。
(二)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减少农业劳动力
大量的劳动力闲置,是我国农村收入偏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要增加农民的收入就要将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转移,以增加收入。
加快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目前制约农村工业化发展进程的主要因素是资金的短缺。因此,招商引资是加速农村工业化进程的关键。农村廉价的土地和剩余劳动力,为招商引资提供了良好的要素市场,农村的水、电、交通、通讯等条件日益得到改善,为招商引资提供了条件。积极引进外资企业,努力发展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是大量安置农村劳动力的最佳选择。同时,要积极发展服务业,特别是餐饮业、旅游业等。需要指出的是,应特别重视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引进,因为这种企业既可以将农产品转化为工业产品,解决农产品的规模生产和销售问题,又可以大量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而增加农民收入。政府应加大对招商引资工作中引进农产品加工项目的考核力度,制定政策给予鼓励和支持。
这一点在密云的新农村建设中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大量的企业在密云建起,随之而来的就是工业开发区的建成,这样做转移了大量的剩余生产力,同时提高了农民的收入。与此同时,由于密云的特殊地理位置,有着供给全北京市饮水的密云水库,山清水秀,因此密云的第三产业也发展的比较好,政府充分利用了这一点来提高农民的收入。农民依靠山场良好的自然条件,在山场上种植了各种果树,如栗子、李子、梨等,开展特色采摘活动;养殖了柴鸡、猪羊等家畜,开展特色农家服务,在这里游客可以吃到地道的农家菜,到此的游客都非常满意认为很有特色。另外,为了提高旅游的价值,我们还对冶仙塔等建筑进行了修缮,将它列入到旅游景点之内,提高农民的就业数量,增加农民的收入。
二、三产业的发展,仅仅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了可能性,而实现农民向非农产业的转移,从根本上讲必须搞好培训。从长远看,应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搞好农村劳动力的培训,但近期内应将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工作列为政府的重要工作之一,切实抓好。可考虑采用定向培训与非定向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分别对其进行专业技能和非专业技能培训,使定向的专业技能培训面向专门的行业和特定的企业、特定的岗位,而非定向的基本技能培训,则为专业技能培训打好基础,做好准备。
(三)搞好小城镇建设,加速农村的城镇化进程
农民增收的出路之一在于农村的城镇化,而城镇化的发展最终取决于工业化水平。因此,就整个农村而言,应强化二产的引导、支撑作用,重视二产的发展。城镇化水平比较高的乡镇,几乎都是工业化进程比较快的乡镇。建设工业园区,集中搞好基础设施配套和对国内外投资商的服务,是加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基本经验。同时,应积极发展服务业。劳动密
集型的工业企业和服务业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就业领域。通过市场的力量来完成农村的城镇化进程。与此同时,更要加强农村的基础教育,使其掌握二三产业的基本技能,为城市提供高质量的劳动力。
(四)努力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减轻农民负担
农业作为传统产业,其投入产出率和比较效益较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其行业竞争力比较弱,因此,要提高农业的比较效益,就必须提高农业的资本有机构成,增加农业的投入。政府应继续增加对农业的投入,还应制定政策,创造条件鼓励非农产业、企业、个人和外资增加对农业的投入,这是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前提,也是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增强农业竞争力的必要措施,应该成为农业发展的长期战略。
随着社会的进步,国家对农业的发展也是越来越重视,也出台了一系列的减轻农民压力的措施,但是还应该将这些政策更好的实施,不要只停留在文件里。
(五)保护生态环境,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增加农民的收入
生态环境与农业发展息息相关,农业发展的历史表明,凡是生态环境好的时期或地域,农业发展就好。当前保护生态环境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已引起各国的普遍关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也是我国发展农业的必然选择。
1、开展多种形式、多渠道宣传,强化公民保护生态环境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发展绿色农业和环保农业。
2、要完善环保法规体系,加强公民的法制意识,依法保护生态环境。
3、要依靠科技进步,及时淘汰破坏环境的农业技术,鼓励运用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如生物技术、新型肥料、农药和新材料技术、信息技术、设施农业技术等,发展工厂化农业。近几年来,还将人工智能、神经网络等科技系统应用于现代的温室管理、决策和咨询中,收到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农民收入的增加。
综上所述,就是我对如何增加农民收入的思考。要实现农民的增收问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需要农民自身的不断进取,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更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但是不管如何,只要我们不懈的努力,我相信农民的增收还是指日可待的,农业的现代化发展还是很有前景的。这需要现代化的思想与开拓。理论联系实际才会有最好的结果。
参考文献:
2002年第5期《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
黄季琨.对农民收入增长问题的些思考【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0,(1).
何忠伟,冯彬.农民增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经济问题,2000(11).
李春亭.关于增加农民收入问题的调查与反思【J】.
梁优彩.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出路在于减少农民【J】.中国经济导报2001—03—13. 赵永平.农民代表谈增收【N】.人民日报,2001—03—0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N】.人民日报,2001—03—18. 王淑玲,王金辉.对增加农民收入的思考 2001-11
第二篇:农民增收问题思考
摘 要: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政治问题、战略问题。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问题而在于促进农民增收,这是当前加快农业和农村发展的紧迫而繁重的任务,也是保持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而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是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发展农业生产促进农民增收又是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到生产发展和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发展 产业 三农 新农村建设 增收
制约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
我县农民收入增长从纵向比较成效突出,但由于受地域和基础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从横向比较,尚存较大差距,2008年全县城乡差别越拉越大,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差距不仅没有缩小,而且差距越来越大,去年我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3%,仅为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0%,仅为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6%。
(一)恶劣的自然条件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增长。从全县农民收入结构看,主要依靠种养业和务工输出,因此全县农民收入因地理条件差异而不同。西部乡镇山地自然条件较好,依靠山地种植桑蚕、采集中药材、发展林果和扩大畜牧业养殖,是农民的主要收入渠道;中部乡镇人多地少,外出务工和进城打工、经商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东部乡镇土地条件较好,林地资源相对
较差,农业收入主要是粮食、烤烟和中药材。但在总体上镇安县山多地少,农业生产自然条件恶劣,农业基础设施差,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农民收入增长很大程度上受自然条件的制约,特别对低收入农户的影响更为严重。同时农业条件的不同导致了农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二)落后的思想观念制约了农村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我县大气无污染、水质洁净,是生产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的最佳地,但目前相当一部分农户不分析市场竞争现状,只看眼前利益,不思长远,小富即满,这些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利用,农民对农业结构调整的思想观念仍处于低层次、适应性调整阶段。农民收入依赖于传统主导产业的陈旧式化经营,对发展新型产业怕担风险,不敢投入,依赖优惠政策,绝大多数农户不敢把承包地全部投入新型产业,导致新型产业发展过于分散。加之产品销售观念还未完全从计划经济的羁绊中挣脱出来,不敢跑市场、拉客户、拿订单,这种陈旧的种养观念和短期经济利益观念阻碍了农业战略性调整,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增长。
(三)龙头企业的缺位制约了农村产业化进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户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日益突出。我县龙头加工和营销企业少,带动力弱,现有的核桃、板栗等农产品加工企业处于停产状况,致使我县的粮食、林果、畜禽、肉蛋、中药材等大宗农畜产品以单纯的初级产品出售为主,不能精深加工转化增值。目前农户种茶叶、烤烟的积极性之所以比较高,主要原因是
产品有专业公司收购,农户无产品销售之忧。而中药材、草畜产业不能迅速形成生产规模的重要因素就是产品需农户自销,缺乏畅通的销售渠道和闯外地市场的能力,缺少收购、加工、销售龙头企业,导致新型重点产业产品容易出现一生产就过剩,一过剩就难全销的现象。特别是蚕桑产业近年来不仅没发展扩大,反而在倒退。
(四)农村劳动力素质较低影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由于山区条件限制,外出务工成为农民主要收入渠道这一。但总体上农村劳动力素质较低,劳动技能差,部分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的农民,基本没有就业的门路。据2004年人才资源调查,全县农业人口24.96万人中,具有大专学历15人,中专学历186人,高中学历759人,三项合计占农业人口的0.37%。外出务工人员大多未受过专业技能培训和法律、法规教育,进城务工大多是从事城镇人员不愿做的体力、苦力劳动,难以在城镇择业和稳定就业,收入也较低。
第三篇:对乡农民增收问题的思考
对乡农民增收问题的思考
多年以来,我乡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坚持实施“农业产业化”、“科教兴乡”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切实加大改革力度,不断提高开放程度,狠抓支柱产业建设、招商引资、劳务输出等重点工作,使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2004年全乡共完成工农业总产值万元,比上年增8.63%;实现地方财政总收入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元,增长10.6%。
从以上数字可以看出,农民增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实现我乡农民增收的主要原因
(一)县、乡党委、政府进一步提高了对“三农”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认真实施“农业富民”方略,从政策、资金和人力等方面给予倾斜,积极组织农民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农业经济结构。
(二)各村进一步充分利用自然优势,注重发挥区域特色。大力发展烤烟、核桃、畜牧产业和发展特色种植业。
(三)去年大、小春生产风调雨顺夺得丰收。
(四)全乡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农产品销售渠道拓宽,农民组织化程度提高,农产品交易市场培育和提供农业生产经营信息等工作扎实推进。
(五)科技推广力度加大,各职能部门层层举办样板,提高了农产品生产科技含量。
(六)全乡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能力增强,同时农民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中获得的务工机会和提供服务的机会也明显增加,增收渠道拓宽。
(七)劳务输出增收已成为乡党委、政府和广大农民的共识,农民自发到外地寻求发展的意识增强,政府组织劳务输出的工作力度加大,农民离开乡土到外地务工创收的人数增多。
二、当前我乡农民增收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我乡传统农产品较多,但没有加工型龙头企业,多数农产品未能通过龙头企业收 购、加工升值,生产效益难以真正发挥出来。
(二)农业基础仍显薄弱,农业区域特色不明显,部分优势产业规模不大,比较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进程缓慢,农民增收基础不牢实、不稳定。
(三)城镇化水平低,二、三产业发展总体滞后,乡内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能力有限,为农民提供的就业机会不多,农民靠从事服务业增加经济收入有限。
(四)乡、村干部素质参差不齐,缺乏战略眼光,影响农村经济的长远发展和农民增收。有些乡.村干部,整天忙于应付日常事务,精力难以集中到经济建设上来,还有的偏重于显性的政绩,乐于做“形象”工程,对“高、大、外”项目的战略性投入思考较少。有的村干部精简后人数减少,但工作量大,待遇低,有时因为一些硬性任务等,上面不满意,群众不理解,加上养老保险无钱解决,工作积极性不高。另外,有少数村干部年龄偏大,文化偏低,素质差,工作方法简单,对
党在农村的政策缺乏深刻的理解,不善于做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模范带头作用发挥得不好,缺乏引导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干群关系紧张,矛盾较多。这些都成为制约我乡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
(五)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总体文化素质偏低,劳动技能欠佳,难以获得高报酬的从业岗位,直接制约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外转移,严重阻碍了农民外出创业增收。
(六)市场信息服务体系不健全,市场信息服务滞后,农业生产者获得的市场信息不充分,导致多数农产品无法实现生产效益最大化。
三、促进我乡农民增收的几点建议
(一)强化责任,创新思维,稳步推进农业和农村工作。一是要严格各级责任,服从和服务于农业和农村工作大局,认真抓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精神和《云南省农村工作守则》的贯彻落实;二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用市场经济的理念来认识农业农村,用市场经济的规律抓农业农村工作,用创新思维推进农业农村工作;三是要按照科学组织、统筹安排、突出重点的工作思路,发挥比较优势,抓主导产业,推进农业重点项目建设。对一些重点项目要按规划实施,切实抓好落实,对已经确定了的优势产业和工作重点,要制定详实的工作规划,强化措施,把工作抓实抓好。
(二)壮大集体经济,构筑农村经济发展的坚强后盾,促进农民增收。江泽民同志强调指出:“要通过多种形式逐步壮大集体经济,这是提高农村基层组织的集体服务功能,增强党在农民群众中的凝聚力的需要”。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共同富裕的客观需要。只有集体经济实力强了,才有能
第四篇:浅谈农民增收问题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浅谈农民增收问题
作者:李 霞 高生荣
来源:《新农村》2010年第10期
摘要:本文对农民收入问题概况及影响农民增收的主要原因作出分析并提出建议。关键词:农民增收
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是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战略目标任务。农民收入增减又是反映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的重要标志。因此,增加农民收入,不仅直接关系到农村实现小康还直接关系到开拓农村市场,而且还可能影响到农产品的供给。现在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农民增收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主课题。
在新的形势下,农民增收的内外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粮食稳定增产压力渐增,部分农产品价格下跌和农资价格上涨,给农民继续增收致富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必须积极规划新思路,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才能切实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出台了7个“一号文件”,初步形成了新时期“三农”工作政策体系。要认真落实中央出台的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如、农业税减免、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农机具补贴。汽车、彩电、冰箱、电脑、手机下乡活动补贴。农村医疗保险、农村养老保险补助。粮食生产大县奖励、生猪生产大县奖励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等等。通过落实这些强农惠农政策,直接或间接地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同时,在中央政策指导下,积极探索农户致富的新模式、新办法。通过财政贴息、农户贷款、低收入户零利率贷款,开展技术培训等措施,切实解决了农民在增收致富过程中遇到的增收无本、增收无路、增收无法、增收无力的“四无”问题。
从延长县七里村镇张义夫子村的调查情况来看:农业增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按农户收入在上、中、下三种情况调查了20户村民,从调查情况来看:农民收入较高、农民收入增长速度较快的户都是菜农和经商户,农民收入较低的户,是无劳动力和一些搞“老一套”大田里种植的“保守”户,他们一年辛辛苦苦地“从家里到地里、从地里到家里”一条路来回的走,但只能维持着一家人的生活问题,达不到小康生活水平,更谈不上富裕。而菜农收入较高,是他们尝到了种植大棚蔬菜的甜头,对新品种新技术容易接受,这样在农村就形成了两极分化。富的一年比一年富,穷的越来越穷。因此,农民增产和农民增收是农村工作的主要课题,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抓紧、抓好。
一、影响农民增收的主要原因
农民收入的高低与增长快慢与农民收入的来源于构成紧密相连,是与农村劳动生产率、农村经济结构及农业内部结构相适应的。分析张义夫子村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原因,主要是农村劳动生产率低,生产无规划,不看市场需求,盲目蛮干,农民思想保守多种原因所造成。
1.农村产业结构和农业内部结构调整步伐迟缓,农民收入来自二、三产业的比重低,从事第一产业的较多。今年张义夫子村人均纯收入虽然比去年增了3.6%,但是增长速度太缓慢了。生产的盲目性较大,菜农不分析市场需要什么?不懂价值规律,而是种植什么蔬菜一哄而起,使一些蔬菜供过于求,有些蔬菜供不应求,如大蒜和洋芋今年价格较高,种植户却很少,这就是市场信息不灵的原因造成的。
2.农产品需求不旺,销售不畅,价格下跌,增收难度加大,根据我们对农民增收份额占有叫大的果品、蔬菜等销售调查,形势不容乐观。一是果业:以稣梨为例,延长稣梨被称为“贡梨”,色泽、口味好,但是从去年以来外地客商来陕收购苹果的人多,而稣梨却被冷落一旁没人要,销售量比08年同期减少18%,而且价格大幅度下跌。如稣梨:刚刚上市时,每斤价格只有0.6~0.7元较上年同期价格下降了25%。二是蔬菜:以莲花白和白萝卜为例去年9~11月份每斤莲花白价格仅0.15~0.2元、白萝卜每年0.1元左右,较上年同期减少0.2~0.22元。三是葡萄:去年农户普遍栽植葡萄较多,使葡萄价格下跌,每公斤0.8~1元,加之秋后雨水多葡萄裂口的较多,有的甚至烂在地里。
二、对策与建议
1.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基本政策,大力提高农村社会生产力,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不断增加农民收入,这是农村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2.大力发展产业化经营。首先要立足本地资源,选择主导产业。其次,在经营管理上要积极探索,建立和完善产业化经营运行机制。在利益分配上,采取合同契约,股份分红、利润等形式,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同体。第三,要重视和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使其真正成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载体。
3.举办各种培训班,提高农民素质发展农业需要科技,切实把发展农业生产转化到依靠科技和提高农民素质的轨道上来,才能给农村经济注入不衰的活力。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农民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工作基础工程,需要大量的工作。为此:一增加科技投入,增加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奖励有贡献的科技人员。二加强农业科技的基础和应用研究,举办各种类型的农技培训班和讲座。农业常识是一个综合性很强,范围很广和科学体制。农民要操作农业生产全过程当一个合格农民,就必须具有天文地理,经济技术等方面的知识。既要敢于拼搏,更要智勇兼备的“智搏”,既要掌握自然科学知识,又要懂得经济知识。只有农民掌握科学技术,才能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
4.建立农业信息网络,增强农业信息服务功能,农民增收速度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信息不灵,种植什么?卖什么?心中无数,造成不应有的损失。因此建议县上要重视农业信息网
络建设工作,逐步把农业统计、农技推广和农产品市场三大信息系统地建立起来,为延长县农业生产,农民增收提供有效的服务。
作者简介:李霞,女,生于1967年12月6日,农艺师,大专文化,从事文秘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指导工作。工作单位:陕西省延长县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站。
第五篇:浅议农民增收问题
浅议农民增收问题
写作提纲
一引言
现阶段我国农民收入的基本情况与特征
二农民增收的现状
(一)我国农民收入增长呈现出的阶段性特征
(二)我国农民收入低速增长给国民收入带来的不利影响
(三)辩证认识现阶段农民收入增长滞缓问题
三分析当前农民增收问题存在的症结
(一)当前我国农民收入及负担状况
(二)当前我国农民增收难的问题分析
四实现农民增收的对策
(一)从近期看
(二)从长远看
五总结
姓名:武露专业:商务管理准考证号码:010109307051 邮箱:69059309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