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镇镇长对镇农民增收问题调研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民增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2005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现阶段农民是否能够增收,增收的速度和质量如何,不仅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而且关系到大多数农民的情绪,关系到农村社会的稳定,关系到党和政府在农村的威信和执政党地位问题。全党必须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进一步增强做好农民增收工作的紧迫感。
为此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查找影响农民增收的原因,采取相关的对策和措施,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那么,现在农民的收入状况如何?存在着哪些制约因素?该采取何种措施解决?下面我就从下仓镇的农民收入情况入手,通过分析现状,提出几点农民增收的建议。
一、当前我镇农民的收入情况
3、当前农民的消费开支负担过重。据分析,农民的收入主要支付于农业生产、学费、医疗费等。由于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日渐增长,农业生产的费用占农民收入相当大的部分。另外由于学费的增长,农民对于教育的支出日渐感到吃力。再次是医疗费用的支出,农民一旦生病治疗,医药费支出比重就大幅度上升,尤其是主要劳力生病后,致使该家庭劳力缺乏,常常很快贫困。
二、制约农民增收的几个因素:
1.劳动者素质不高。建国50多年来,我国农民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对农民形象的传统认识。但是从当前的形势要求看,农民的整体素质还有很大差距,主要体现在文化科学素质、生产经营管理素质和观念意识等方面。2.农业结构不合理。一是种植结构不合理,大多数农民仍然把粮食生产作为主要生活来源,又作为主要的收入来源,在买方市场的条件下增收困难。二是品种结构不合理。突出表现在经济作物中名优稀特品种少,大路品种多,不利于农户经济效益的提高。3.农户生产经营粗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生产规模过于狭小,规模经营还只是极少数。二是科技含量低,农户缺少农作物新品种的应用、种植、病虫害有效防治等技术。三是管理粗放,尤其是缺少精耕细作的田间管理以及经济核算。4.农户信息不灵。改革把农户推向市场经济的前台,农户成了真正意义上相对独立的生产经营单位,成为相对独立的经营者和决策者,在这种情况下,农户正确地掌握信息,指导生产经营成为在市场中取胜的必要条件。但就目前而言,农户信息不灵是一种普遍的现象。5.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难。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农户家庭经营于非农产业的收入也呈现加速发展的势头。但从近几年势态看,城市就业压力增大,乡镇企业对农业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下降,使农业劳动力进一步转移发生了困难,转移速度减慢。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滞留在土地上,影响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6.入世后我国农业正承受考验。一方面我国主要农产品价格高于国际价格,而且农产品的上涨属成本推动型,另一方面我国的单位农产品价格已经是连续几年下降,我国农产品市场进一步受到世界市场的低价农产品的压力。三、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
现阶段农民增收困难,是农业和农村内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现实反映,也是城乡二元结构长期积累的各种深层次矛盾的集中反映。在农产品市场约束日益增强、农民收入来源日趋多元化的背景下,促进农民增收必须有新思路,采取综合性措施,在发展战略、经济体制、政策措施和工作机制上有一个大的转变。针对以上原因,要加快农民收入增长,当前应主要抓好如下几点:1、转变思想观念,树立四种意识。一是树立质量效益意识。调整农业结构是在农产品相对过剩、消费结构转型、农民增收趋缓的背景下进行的,必须适应市场对农产品优质化和多样化的需求,把提高农产品质量放在首位,以此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二是树立市场主导意识。调整农业结构必须面对市场,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按照市场需求安排生产,不仅要以当前市场行情为导向,还要以未来市场变动趋势为导向,要重视开拓市场,抢占市场。三是树立竞争风险意识。调整农业结构一定要有风险意识,既要注意防范和化解市场风险,又要增加抗御市场风险的心理和经济承受能力。四是树立特色创新意识。调整农业结构一定要树立创新意识,注重特色,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变粗放经营为精细管理。实践证明:农民家庭经营,管好管坏大不一样,在同等条件下,实施精细管理能带来巨大经济效益。农户家庭经营同企业经营一样,必须搞好收支账目记载,搞好成本核算,分析某一项农产品的投入产出比,研究降低成本的途径和对策。营销是产品成效的最终实现的环节。搞好营销,对提高农户的经济效益,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多业并举,拓宽增收渠道。针对目前农民收入结构单一的状况,从“强
二、活三”抓起,激发农村经济活力,靠多业并举增收。“强二”,即增强农村第二产业的发展势头,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对内抓改制规范,抓科学管理,对外抓市场开拓,尽快把企业改制中的体制优势转换为效益优势。例如,2004年我镇新建成建华页岩砖制品有限公司,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100多人。同时,要以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为依托,调整乡镇企业发展的方向,积极发展果蔬加工等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走一、二产业紧密衔接连带发展的路子。例如,近几年来,我镇先后建成了盛资食品有限公司、兴盛粮油有限公司等农业龙头企业,有效的拉动了我镇农业的发展。“活三”即搞活第三产业和个体私营经济。重点把农村的富余劳动力转移到个体商贸业和运输业,把农民的闲余时间转移到家庭工副业方面。通过推进两个转移,在农村培植出更多的农民老板和打工者,以此提高劳动力资源的利用率,拓宽农民收入渠道。今后,我镇将以小城镇建设为依托,拉动我镇个体私营经济的快速发展。
xiexiebang.com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4、加强服务,逐步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全力搞好农村351培训工程,农技推广部门必须跟踪提供技术指导,手把手地教农民干。同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杂志、互联网等传媒手段,为农民解疑释惑,最快捷地推广普及农业实用科技,满足农民对科技的渴求。对农民要采取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要有针对性地抓好市场意识教育和科技知识教育,培养农民的市场头脑和科技头脑,提高农民一切围绕市场转,一切依靠科技干的致富本领。要把说理教育和典型引路结合起来,增强教育效果。
5、转变职能,改进和强化政府对现代农业的有效指导。一是转变指导方式,尽可能地变传统的会议指导、文件指导为政策引导、示范引导、服务引导和市场分析预测引导,积极探索农民乐于接受、简捷实用、符合现代农业发展规律的指导方式。二是转变指导目标。在搞好对常规农业指导的同时,要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主要目标,抓“关键的少数”,把工作指导重点集中转移到与农民增收密切相关,具有支撑主导作用的工作上来,着重搞好高效农业生产、农产品市场开发、农业科技普及、农田水利建设等工作指导,帮助农民解决好自己不会干和办不到的事情。从今年开始,我镇将成立农业办公室,抽掉机关和农口的精干人员,全力搞好镇政府的服务职能。
发展农村经济,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使9亿农民随我国经济的发展,尽快富裕起来。这是我们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不能回避和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为此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增强促进农民增收的紧迫感和自觉性,振奋精神,扎实工作,尽快实现农民收入的较快增长,努力开拓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局面,为我县构建中等旅游城市做出最大的贡献。镇镇长对镇农民增收问题调研责任编辑:飞雪 阅读:人次
第二篇:——**镇镇长对**镇农民增收问题的调研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民增收。《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2005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现阶段农民是否能够增收,增收的速度和质量如何,不仅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而且关系到大多数农民的情绪,关系到农村社会的稳定,关系到党和政府在农村的威信和执政党地位问题。全党必须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进一步增强做好农民增收工作的紧迫感。
我们**镇是**县的中心大镇之一,地处**县最南端,东与河北省玉田县接壤,南与天津市宝坻区相邻。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津围公路、津蓟铁路纵穿南北,杨玉公路横贯东西。全镇辖67个行政村,12874户,46933人,总面积71.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5310亩。2001年我镇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4678元,比上年增长11.2%;200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5156元,比上年增长10.2%;200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6116元,比上年增长8.9%;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5616元,比上年增长9%。农民增收的困难越来越大。
为此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查找影响农民增收的原因,采取相关的对策和措施,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那么,现在农民的收入状况如何?存在着哪些制约因素?该采取何种措施解决?下面我就从下仓镇的农民收入情况入手,通过分析现状,提出几点农民增收的建议。
一、当前我镇农民的收入情况
1、非农业的收入比例大。农村经济以工业收入、乡镇企业收入为主,以2004年为例,国内生产总值为64348万元,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为27080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为22000万元,而第三产业增加值仅为15268万元,所占份额仅约为24%。
2、城镇化程度不高,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农民务工收入逐渐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部分,然而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未能以劳动力产生价值,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据2004年统计,我镇总劳动力人口21355人,其中常年外出劳动力仅为3120人,约占总人口46868人的7%,外出务工收入仅为3000万元。同时一些纯农户的收入持续徘徊,依靠农业生产收入的增收困难。
3、当前农民的消费开支负担过重。据分析,农民的收入主要支付于农业生产、学费、医疗费等。由于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日渐增长,农业生产的费用占农民收入相当大的部分。另外由于学费的增长,农民对于教育的支出日渐感到吃力。再次是医疗费用的支出,农民一旦生病治疗,医药费支出比重就大幅度上升,尤其是主要劳力生病后,致使该家庭劳力缺乏,常常很快贫困。
二、制约农民增收的几个因素:
1.劳动者素质不高。建国50多年来,我国农民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对农民形象的传统认识。但是从当前的形势要求看,农民的整体素质还有很大差距,主要体现在文化科学素质、生产经营管理素质和观念意识等方面。
2.农业结构不合理。一是种植结构不合理,大多数农民仍然把粮食生产作为主要生活来源,又作为主要的收入来源,在买方市场的条件下增收困难。二是品种结构不合理。突出表现在经济作物中名优稀特品种少,大路品种多,不利于农户经济效益的提高。
3.农户生产经营粗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生产规模过于狭小,规模经营还只是极少数。二是科技含量低,农户缺少农作物新品种的应用、种植、病虫害有效防治等技术。三是管理粗放,尤其是缺少精耕细作的田间管理以及经济核算。
4.农户信息不灵。改革把农户推向市场经济的前台,农户成了真正意义上相对独立的生产经营单位,成为相对独立的经营者和决策者,在这种情况下,农户正确地掌握信息,指导生产经营成为在市场中取胜的必要条件。但就目前而言,农户信息不灵是一种普遍的现象。
5.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难。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农户家庭经营来自于非农产业的收入也呈现加速发展的势头。但从近几年势态看,城市就业压力增大,乡镇企业对农业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下降,使农业劳动力进一步转移发生了困难,转移速度减慢。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滞留在土地上,影响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6.入世后我国农业正承受考验。一方面我国主要农产品价格高于国际价格,而且农产品的上涨属成本推动型,另一方面我国的单位农产品价格已经是连续几年下降,我国农产品市场进一步受到来自世界市场的低价农产品的压力。
三、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
现阶段农民增收困难,是农业和农村内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现实反映,也是城乡二元结构长期积累的各种深层次矛盾的集中反映。在农产品市场约束日益增强、农民收入来源日趋多元化的背景下,促进农民增收必须有新思路,采取综合性措施,在发展战略、经济体制、政策措施和工作机制上有一个大的转变。针对以上原因,要加快农民收入增长,当前应主要抓好如下几点:
1、转变思想观念,树立四种意识。一是树立质量效益意识。调整农业结构是在农产品相对过剩、消费结构转型、农民增收趋缓的背景下进行的,必须适应市场对农产品优质化和多样化的需求,把提高农产品质量放在首位,以此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二是树立市场主导意识。调整农业结构必须面对市场,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按照市场需求安排生产,不仅要以当前市场行情为导向,还要以未来市场变动趋势为导向,要重视开拓市场,抢占市场。三是树立竞争风险意识。调整农业结构一定要有风险意识,既要注意防范和化解市场风险,又要增加抗御市场风险的心理和经济承受能力。四是树立特色创新意识。调整农业结构一定要树立创新意识,注重特色,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变粗放经营为精细管理。实践证明:农民家庭经营,管好管坏大不一样,在同等条件下,实施精细管理能带来巨大经济效益。农户家庭经营同企业经营一样,必须搞好收支账目记载,搞好成本核算,分析某一项农产品的投入产出比,研究降低成本的途径和对策。营销是产品成效的最终实现的环节。搞好营销,对提高农户的经济效益,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多业并举,拓宽增收渠道。针对目前农民收入结构单一的状况,从“强
二、活三”抓起,激发农村经济活力,靠多业并举增收。“强二”,即增强农村第二产业的发展势头,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对内抓改制规范,抓科学管理,对外抓市场开拓,尽快把企业改制中的体制优势转换为效益优势。例如,2004年我镇新建成建华页岩砖制品有限公司,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100多人。同时,要以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为依托,调整乡镇企业发展的方向,积极发展果蔬加工等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走一、二产业紧密衔接连带发展的路子。例如,近几年来,我镇先后建成了盛资食品有限公司、兴盛粮油有限公司等农业龙头企业,有效的拉动了我镇农业的发展。“活三”即搞活第三产业和个体私营经济。重点把农村的富余劳动力转移到个体商贸业和运输业,把农民的闲余时间转移到家庭工副业方面。通过推进两个转移,在农村培植出更多的农民老板和打工者,以此提高劳动力资源的利用率,拓宽农民收入渠道。今后,我镇将以小城镇建设为依托,拉动我镇个体私营经济的快速发展。
4、加强服务,逐步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全力搞好农村351培训工程,农技推广部门必须跟踪提供技术指导,手把手地教农民干。同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杂志、互联网等传媒手段,为农民解疑释惑,最快捷地推广普及农业实用科技,满足农民对科技的渴求。对农民要采取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要有针对性地抓好市场意识教育和科技知识教育,培养农民的市场头脑和科技头脑,提高农民一切围绕市场转,一切依靠科技干的致富本领。要把说理教育和典型引路结合起来,增强教育效果。
5、转变职能,改进和强化政府对现代农业的有效指导。一是转变指导方式,尽可能地变传统的会议指导、文件指导为政策引导、示范引导、服务引导和市场分析预测引导,积极探索农民乐于接受、简捷实用、符合现代农业发展规律的指导方式。二是转变指导
第三篇:——**镇镇长对**镇农民增收问题的调研[范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民增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2005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现阶段农民是否能够增收,增收的速度和质量如何,不仅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而且关系到大多数农民的情绪,关系到农村社会的稳定,关系到党和政府在农村的威信和执政党地位问题。全党必须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进一步增强做好农民增收工作的紧迫感。
我们**镇是**县的中心大镇之一,地处**县最南端,东与河北省玉田县接壤,南与天津市宝坻区相邻。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津围公路、津蓟铁路纵穿南北,杨玉公路横贯东西。全镇辖67个行政村,12874户,46933人,总面积71.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5310亩。2001年我镇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4678元,比上年增长11.2%;200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5156元,比上年增长10.2%;200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6116元,比上年增长8.9%;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5616元,比上年增长9%。农民增收的困难越来越大。
为此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查找影响农民增收的原因,采取相关的对策和措施,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那么,现在农民的收入状况如何?存在着哪些制约因素?该采取何种措施解决?下面我就从下仓镇的农民收入情况入手,通过分析现状,提出几点农民增收的建议。
一、当前我镇农民的收入情况
1、非农业的收入比例大。农村经济以工业收入、乡镇企业收入为主,以2004年为例,国内生产总值为64348万元,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为27080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为22000万元,而第三产业增加值仅为15268万元,所占份额仅约为24%。
2、城镇化程度不高,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农民务工收入逐渐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部分,然而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未能以劳动力产生价值,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据2004年统计,我镇总劳动力人口21355人,其中常年外出劳动力仅为3120人,约占总人口46868人的7%,外出务工收入仅为3000万元。同时一些纯农户的收入持续徘徊,依靠农业生产收入的增收困难。
3、当前农民的消费开支负担过重。据分析,农民的收入主要支付于农业生产、学费、医疗费等。由于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日渐增长,农业生产的费用占农民收入相当大的部分。另外由于学费的增长,农民对于教育的支出日渐感到吃力。再次是医疗费用的支出,农民一旦生病治疗,医药费支出比重就大幅度上升,尤其是主要劳力生病后,致使该家庭劳力缺乏,常常很快贫困。
二、制约农民增收的几个因素:
1.劳动者素质不高。建国50多年来,我国农民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对农民形象的传统认识。但是从当前的形势要求看,农民的整体素质还有很大差距,主要体现在文化科学素质、生产经营管理素质和观念意识等方面。
2.农业结构不合理。一是种植结构不合理,大多数农民仍然把粮食生产作为主要生活来源,又作为主要的收入来源,在买方市场的条件下增收困难。二是品种结构不合理。突出表现在经济作物中名优稀特品种少,大路品种多,不利于农户经济效益的提高。
3.农户生产经营粗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生产规模过于狭小,规模经营还只是极少数。二是科技含量低,农户缺少农作物新品种的应用、种植、病虫害有效防治等技术。三是管理粗放,尤其是缺少精耕细作的田间管理以及经济核算。
4.农户信息不灵。改革把农户推向市场经济的前台,农户成了真正意义上相对独立的生产经营单位,成为相对独立的经营者和决策者,在这种情况下,农户正确地掌握信息,指导生产经营成为在市场中取胜的必要条件。但就目前而言,农户信息不灵是一种普遍的现象。
5.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难。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农户家庭经营来自于非农产业的收入也呈现加速发展的势头。但从近几年势态看,城市就业压力增大,乡镇企业对农业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下降,使农业劳动力进一步转移发生了困难,转移速度减慢。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滞留在土地上,影响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6.入世后我国农业正承受考验。一方面我国主要农产品价格高于国际价格,而且农产品的上涨属成本推动型,另一方面我国的单位农产品价格已经是连续几年下降,我国农产品市场进一步受到来自世界市场的低价农产品的压力。
三、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
现阶段农民增收困难,是农业和农村内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现实反映,也是城乡二元结构长期积累的各种深层次矛盾的集中反映。在农产品市场约束日益增强、农民收入来源日趋多元化的背景下,促进农民增收必须有新思路,采取综合性措施,在发展战略、经济体制、政策措施和工作机制上有一个大的转变。针对以上原因,要加快农民收入增长,当前应主要抓好如下几点:
1、转变思想观念,树立四种意识。一是树立质量效益意识。调整农业结构是在农产品相对过剩、消费结构转型、农民增收趋缓的背景下进行的,必须适应市场对农产品优质化和多样化的需求,把提高农产品质量放在首位,以此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二是树立市场主导意识。调整农业结构必须面对市场,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按照市场需求安排生产,不仅要以当前市场行情为导向,还要以未来市场变动趋势为导向,要重视开拓市场,抢占市场。三是树立竞争风险意识。调整农业结构一定要有风险意识,既要注意防范和化解市场风险,又要增加抗御市场风险的心理和经济承受能力。四是树立特色创新意识。调整农业结构一定要树立创新意识,注重特色,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变粗放经营为精细管理。实践证明:农民家庭经营,管好管坏大不一样,在同等条件下,实施精细管理能带来巨大经济效益。农户家庭经营同企业经营一样,必须搞好收支账目记载,搞好成本核算,分析某一项农产品的投入产出比,研究降低成本的途径和对策。营销是产品成效的最终实现的环节。搞好营销,对提高农户的经济效益,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多业并举,拓宽增收渠道。针对目前农民收入结构单一的状况,从“强
二、活三”抓起,激发农村经济活力,靠多业并举增收。“强二”,即增强农村第二产业的发展势头,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对内抓改制规范,抓科学管理,对外抓市场开拓,尽快把企业改制中的体制优势转换为效益优势。例如,2004年我镇新建成建华页岩砖制品有限公司,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100多人。同时,要以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为依托,调整乡镇企业发展的方向,积极发展果蔬加工等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走一、二产业紧密衔接连带发展的路子。例如,近几年来,我镇先后建成了盛资食品有限公司、兴盛粮油有限公司等农业龙头企业,有效的拉动了我镇农业的发展。“活三”即搞活第三产业和个体私营经济。重点把农村的富余劳动力转移到个体商贸业和运输业,把农民的闲余时间转移到家庭工副业方面。通过推进两个转移,在农村培植出更多的农民老板和打工者,以此提高劳动力资源的利用率,拓宽农民收入渠道。今后,我镇将以小城镇建设为依托,拉动我镇个体私营经济的快速发展。
4、加强服务,逐步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全力搞好农村351培训工程,农技推广部门必须跟踪提供技术指导,手把手地教农民干。同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杂志、互联网等传媒手段,为农民解疑释惑,最快捷地推广普及农业实用科技,满足农民对科技的渴求。对农民要采取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要有针对性地抓好市场意识教育和科技知识教育,培养农民的市场头脑和科技头脑,提高农民一切围绕市场转,一切依靠科技干的致富本领。要把说理教育和典型引路结合起来,增强教育效果。
5、转变职能,改进和强化政府对现代农业的有效指导。一是转变指导方式,尽可能地变传统的会议指导、文件指导为政策引导、示范引导、服务引导和市场分析预测引导,积极探索农民乐于接受、简捷实用、符合现代农业发展规律的指导方式。二是转变指导目标。在搞好对常规农业指导的同时,要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主要目标,抓“关键的少数”,把工作指导重点集中转移到与农民增收密切相关,具有支撑主导作用的工作上来,着重搞好高效农业生产、农产品市场开发、农业科技普及、农田水利建设等工作指导,帮助农民解决好自己不会干和办不到的事情。从今年开始,我镇将成立农业办公室,抽掉机关和农口的精干人员,全力搞好镇政府的服务职能。
6、建议国家增加投入,改善农业和农村的条件,从夯实农业基础上增加农民收入。(1)加快农村交通、水利、通讯设施建设步伐。积极争取各项资金,加快农村公路网络建设,逐步实现公路硬化,积极推进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农业基础设施改造的市场化运作进程,组建农业基础设施改造投资主体,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加大专项资金投入,在各级广播、电视等宣传媒体专门设立农副产品供求信息、农产品市场价格信息栏目,构建农村信息平台。(2)加大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在有条件的地方,积极探索建立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加大政府对农村合作医疗的经费支持力度,对实施农村合作医疗的实行按参加人数和补助定额给予资助。
发展农村经济,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使9亿农民随我国经济的发展,尽快富裕起来。这是我们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不能回避和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为此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增强促进农民增收的紧迫感和自觉性,振奋精神,扎实工作,尽快实现农民收入的较快增长,努力开拓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局面,为我县构建中等旅游城市做出最大的贡献。
第四篇:——**镇镇长对**镇农民增收问题的调研
实践“三个代表”,促进农民增收
——**镇镇长对**镇农民增收问题的调研
(2005年3月29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民增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2005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现阶段农民是否能够增收,增收的速度和质量如何,不仅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的进程,而且关系到大多数农民的情绪,关系到农村社会的稳定,关系到党和政府在农村的威信和执政党地位问题。全党必须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进一步增强做好农民增收工作的紧迫感。
我们**镇是**县的中心大镇之一,地处**县最南端,东与河北省玉田县接壤,南与天津市宝坻区相邻。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津围公路、津蓟铁路纵穿南北,杨玉公路横贯东西。全镇辖67个行政村,12874户,46933人,总面积71.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5310亩。2001年我镇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4678元,比上年增长11.2;200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5156元,比上年增长10.2;200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6116元,比上年增长8.9;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5616元,比上年增长9。农民增收的困难越来越大。
为此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查找影响农民增收的原因,采取相关的对策和措施,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那么,现在农民的收入状况如何?存在着哪些制约因素?该采取何种措施解决?下面我就从下仓镇的农民收入情况入手,通过分析现状,提出几点农民增收的建议。
一、当前我镇农民的收入情况
1、非农业的收入比例大。农村经济以工业收入、乡镇企业收入为主,以2004年为例,国内生产总值为64348万元,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为27080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为22000万元,而第三产业增加值仅为15268万元,所占份额仅约为24。
2、城镇化程度不高,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农民务工收入逐渐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部分,然而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未能以劳动力产生价值,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据2004年统计,我镇总劳动力人口21355人,其中常年外出劳动力仅为3120人,约占总人口46868人的7,外出务工收入仅为3000万元。同时一些纯农户的收入持续徘徊,依靠农业生产收入的增收困难。
3、当前农民的消费开支负担过重。据分析,农民的收入主要支付于农业生产、学费、医疗费等。由于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日渐增长,农业生产的费用占农民收入相当大的部分。另外由于学费的增长,农民对于教育的支出日渐感到吃力。再次是医疗费用的支出,农民一旦生病治疗,医药费支出比重就大幅度上升,尤其是主要劳力生病后,致使该家庭劳力缺乏,常常很快贫困。
二、制约农民增收的几个因素:
1.劳动者素质不高。建国50多年来,我国农民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对农民形象的传统认识。但是从当前的形势要求看,农民的整体素质还有很大差距,主要体现在文化科学素质、生产经营管理素质和观念意识等方面。
2.农业结构不合理。一是种植结构不合理,大多数农民仍然把粮食生产作为主要生活来源,又作为主要的收入来源,在买方市场的条件下增收困难。二是品种结构不合理。突出表现在经济作物中名优稀特品种少,大路品种多,不利于农户经济效益的提高。
3.农户生产经营粗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生产规模过于狭小,规模经营还只是极少数。二是科技含量低,农户缺少农作物新品种的应用、种植、病虫害有效防治等技术。三是管理粗放,尤其是缺少精耕细作的田间管理以及经济核算。
4.农户信息不灵。改革把农户推向市场经济的前台,农户成了真正意义上相对独立的生产经营单位,成为相对独立的经营者和决策者,在这种情况下,农户正确地掌握信息,指导生产经营成为在市场中取胜的必要条件。但就目前而言,农户信息不灵是一种普遍的现象。
5.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难。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农户家庭经营来自于非农产业的收入也呈现加速发展的势头。但从近几年势态看,城市就业压力增大,乡镇企业对农业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下降,使农业劳动力进一步转移发生了困难,转移速度减慢。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滞留在土地上,影响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6.入世后我国农业正承受考验。一方面我国主要农产品价格高于国际价格,而且农产品的上涨属成本推动型,另一方面我国的单位农产品价格已经是连续几年下降,我国农产品市场进一步受到来自世界市场的低价农产品的压力。
三、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
现阶段农民增收困难,是农业和农村内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现实反映,也是城乡二元结构长期积累的各种深层次矛盾的集中反映。在农产品市场约束日益增强、农民收
入来源日趋多元化的背景下,促进农民增收必须有新思路,采取综合性措施,在发展战略、经济体制、政策措施和工作机制上有一个大的转变。针对以上原因,要加快农民收入增长,当前应主要抓好如下几点:
1、转变思想观念,树立四种意识。一是树立质量效益意识。调整农业结构是在农产品相对过剩、消费结构转型、农民增收趋缓的背景下进行的,必须适应市场
对农产品优质化和多样化的需求,把提高农产品质量放在首位,以此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二是树立市场主导意识。调整农业结构必须面对市场,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按照市场需求安排生产,不仅要以当前市场行情为导向,还要以未来市场变动趋势为导向,要重视开拓市场,抢占市场。三是树立竞争风险意识。调整农业结构一定要有风险意识,既要注意防范和化解市场风险,又要增加抗御市场风险的心理和经济承受能力。四是树立特色创新意识。调整农业结构一定要树立创新意识,注重特色,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变粗放经营为精细管理。实践证明:农民家庭经营,管好管坏大不一样,在同等条件下,实施精细管理能带来巨大经济效益。农户家庭经营同企业经营一样,必须搞好收支账目记载,搞好成本核算,分析某一项农产品的投入产出比,研究降低成本的途径和对策。营销是产品成效的最终实现的环节。搞好营销,对提高农户的经济效益,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多业并举,拓宽增收渠道。针对目前农民收入结构单一的状况,从“强
二、活三”抓起,激发农村经济活力,靠多业并举增收。“强二”,即增强农村第二产业的发展势头,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对内抓改制规范,抓科学管理,对外抓市场开拓,尽快把企业改制中的体制优势转换为效益优势。例如,2004年我镇新建成建华页岩砖制品有限公司,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100多人。同时,要以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为依托,调整乡镇企业发展的方向,积极发展果蔬加工等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走一、二产业紧密衔接连带发展的路子。例如,近几年来,我镇先后建成了盛资食品有限公司、兴盛粮油有限公司等农业龙头企业,有效的拉动了我镇农业的发展。“活三”即搞活第三产业和个体私营经济。重点把农村的富余劳动力转移到个体商贸业和运输业,把农民的闲余时间转移到家庭工副业方面。通过推进两个转移,在农村培植出更多的农民老板和打工者,以此提高劳动力资源的利用率,拓宽农民收入渠道。今后,我镇将以小城镇建设为依托,拉动我镇个体私营经济的快速发展。
4、加强服务,逐步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全力搞好农村351培训工程,农技推广部门必须跟踪提供技术指导,手把手地教农民干。同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杂志、互联网等传媒手段,为农民解疑释惑,最快捷地推广普及农业实用科技,满足农民对科技的渴求。对农民要采取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要有针对性地抓好市场意识教育和科技知识教育,培养农民的市场头脑和科技头脑,提高农民一切围绕市场转,一切依靠科技干的致富本领。要把说理教育和典型引路结合起来,增强教育效果。
5、转变职能,改进和强化政府对现代农业的有效指导。一是转变指导方式,尽可能地变传统的会议指导、文件指导为政策引导、示范引导、服务引导和市场分析预测引导,积极探索农民乐于接受、简捷实用、符合现代农业发展规律的指导方式。二是转变指导目标。在搞好对常规农业指导的同时,要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主要目标,抓“关键的少数”,把工作指导重点集中转移到与农民增收密切相关,具有支撑主导作用的工作上来,着重搞好高效农业生产、农产品市场开发、农业科技普及、农田水利建设等工作指导,帮助农民解决好自己不会干和办不到的事情。从今年开始,我镇将成立农业办公室,抽掉机关和农口的精干人员,全力搞好镇政府的服务职能。
6、建议国家增加投入,改善农业和农村的条件,从夯实农业基础上增加农民收入。(1)加快农村交通、水利、通讯设施建设步伐。积极争取各项资金,加快农村公路网络建设,逐步实现公路硬化,积极推进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农业基础设施改造的市场化运作进程,组建农业基础设施改造投资主体,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加大专项资金投入,在各级广播、电视等宣传媒体专门设立农副产品供求信息、农产品市场价格信息栏目,构建农村信息平台。(2)加大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在有条件的地方,积极探索建立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加大政府对农村合作医疗的经费支持力度,对实施农村合作医疗的实行按参加人数和补助定额给予资助。
发展农村经济,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使9亿农民随我国经济的发展,尽快富裕起来。这是我们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不能回避和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为此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增强促进农民增收的紧迫感和自觉性,振奋精神,扎实工作,尽快实现农民收入的较快增长,努力开拓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局面,为我县构建中等旅游城市做出最大的贡献。
第五篇:浅谈幸福镇农民增收问题及对策
论文提要
农民增收问题是云县幸福镇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只有农民增收,才能实现全镇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要做好云县幸福镇的农民增收工作,必须通过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加快农村劳务输出、搞好产业化经营、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农业科技体系、加强扶贫攻坚等一系列措施的落实。在此问题上,需要政府部门、科技部门和全镇广大人民的共同努力,政府部门要做好农民增收政策的制定和对农民的引导,科技部门要做好对农村、农业及农民的调查研究,将中央、省、市、县农民增收政策贯彻落实好。
第 1 页
浅谈云县幸福镇农民增收问题及对策
农民增收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只有增加农民收入,农业才有发展,农村才会稳定,全面建设小康才有基础。本文通过对云县幸福镇当前农民增收状况、农民收入来源及农民增收存在的问题的全面分析,就如何增加农民收入提出了要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加快农村劳务输出、搞好产业化经营、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农业科技体系、加强扶贫攻坚等几项重要措施。
近年来,云县幸福镇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广农业科技,有效促进了农民收入的稳步增加,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村社会保持稳定发展,但目前仍存在许多农民增收困难的问题,如何解决好农民增收问题是今后一段时期内全县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点工作。
一、云县幸福镇农民增收现状
近年来,云县幸福镇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目标,深化农村改革,全镇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长足进步,农民收入有了较大增长。2008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20480万元,同比增长3969万元,增长24.04%;农民人均纯收入2991元,同比增长473元,增长18.78%。
(一)种植业收入占农民收入的重要地位
从农民收入来源看,在全镇农村经济收入中,农业收入10836万元,占52.91%,林业收入926万元,占4.52%,牧业收入6466
第 2 页
万元,占31.57%,服务行业收入117万元,占0.57%。种植业收入在全镇农村经济构成中仍占重要组成部分。规模化发展核桃产业,区域化发展茶叶、紫胶、“三薯”、膏桐、澳洲坚果等产业,风景化发展木瓜产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粮蔗生产大镇、林果特色产业强镇、畜牧养殖富镇格局基本凸现:一是积极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优质稻、优质包谷和名、特、优、稀、小杂粮品种,并加大冬季农业开发力度,粮食喜获丰收,产量再创新高,全镇完成农作物种植88000亩,同比增823亩,增长0.9%;总产达21200吨,同比增长1223吨,增长6.1%。其中:大春粮豆种植面积63131亩,同比增172亩,增长0.3%;实现大春总产量18547吨,同比增1165吨,增长6.7%;小春粮豆面积24869亩,同比增651亩,增长2.69%,实现小春总产量2653吨,同比增58吨,增长2.24%;二是坝区紧紧围绕“林果+蔗梢+畜牧业+沼气”的发展模式加大高优蔗园建设,以市场为导向,结构调整为主线,科技支撑为动力,围绕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双增”目标,强化服务,科学种植,加强中耕管理,落实扶持措施,按照“两个集中”(即:向海拔1300米以下的好田好地集中、向制糖企业25公里以内集中)及“退三下一”(即:山上退三亩,田上植一亩)的发展原则,大力发展甘蔗种植专业户、专业村、专业组,优化甘蔗种植区域,提升蔗糖产业,稳定蔗园面积,实施良种工程,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树立“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延长蔗糖加工产业链,在稳定蔗园面积的同时,逐步形
第 3 页
成了一镇一品一企的产业发展格局,真正形成了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支柱产业。2007跨2008榨季甘蔗总面积为73219亩,产量29.6万吨,蔗农实现收入为7101万元。同时,打破传统模式,创新工作思路,走林蔗畜沼一体化和谐发展路子。在稳定蔗园面积的同时,充分利用田边地脚套种经济林木和利用丰富的蔗梢资源发展畜牧养殖业,目前在邦洪村实施完成了以澳洲坚果为主的林蔗一体化示范种植1700亩和在建养殖小区一个;三是把实施“七个一”示范工程作为探索蔗区经济良性循环发展的切入点,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势,依托甘蔗产业,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引进科学的饲养方法,培育养殖大户,示范带动促进畜牧业的强势发展。全镇实现大牲畜存栏22566头,出栏3289头,羊存栏34717只,出栏8384只,猪存栏77435头,出栏38198头,家禽存栏262870只,出栏304577只;全镇共有30头以上的生猪养殖大户300余户,20头以上的养牛大户130余户,30只以上的养羊大户190余户,居全县前列。其中,幸福村张毕山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示范带动尤为明显。目前全组共有生猪养殖户124户,比去年同期增68户,增54.3%;生猪存栏2509头,比去年同期增1403头,增55.9%。其中能繁母猪存栏536头,肥猪存栏283头,仔猪存栏1690头。全组有20头以上生猪养殖大户45户,50头以上生猪养殖大户8户,100头以上生猪养殖大户1户。全组仔猪出栏2971头,比去年同期增2491头,增179%;肥猪出栏648头,比去年同期增348头,增54.1%;
第 4 页
生猪养殖业收入22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75.13万元,增20%,人均养猪纯收入达4762元;四是特色林果基地规模扩大,泡核桃基地通过近几年的努力,产业化发展已初具规模,全镇核桃种植总面积达140000亩,已挂果14700亩;2008年计划完成5万亩核桃种植任务,年末完成种植55969亩,其中完成核桃籽直播36066亩,植苗19903亩。建成掌龙、灰窑、邦信、老鲁山、篾笆山、控抗等六个万亩核桃示范村;积极加强对全镇已种核桃管护力度,进一步结合各村实际制定了管护措施和办法,按技术规范落实好防虫、防病、施肥、浇水等措施,确保种植一片、成活一片、产生效益一片。年内共完成木薯种植120亩;甘薯1500亩;芭蕉芋1000亩。完成膏桐种植11029亩,紫胶3460亩,茶叶5680亩。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建设产业化的理念深入人心。
(二)农民收入增长平稳
从农民收入与上年对比来看,农民收入保持稳定增长,农民出售农产品收入明显增加,其主要原因是畜禽产品价格大幅上涨,全镇肉产量96.8吨,较上年的93.9吨增3%,种植业和畜牧业收入实现稳步增长。
(三)农民外出劳务收入成为增收亮点
农民外出打工的收入增加比较明显,2008年全镇在外务工农民达350人次,2008年全年共实现外出务工收入420万元,占总收入的2.1%,农民外出务工涉及餐饮、服务、旅游、加工、修理、第 5 页
建筑等行业。
(四)中央农民增收政策促进农民收入增长
中央为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的各项政策(中央1号文)深入民心,得到了广大基层干部和群众的热烈拥护,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今年国家扶持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力度之大、农民从根本上得到了重视农业生产的实惠;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对增产粮食、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例如全镇2008年上级补贴惠农资金达265.95万元,其中综合直补168.70万元,能繁母猪补贴97.25万元。
二、幸福镇当前农民收入的几个重要来源
(一)农业生产力的提高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通过增加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广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开展农业科技培训等,有效提高了全镇农业生产水平和生产能力。在全县大小春生产中大力推广各种农业新技术措施,农业科技贡献率得到提高,粮食作物产量增长较快,经济作物的产值明显增加。
(二)农民出售粮食收入
由于国家进一步加大了对粮食生产的重视,对粮食价格进行了调整,有效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农民加强了对粮食作物生产的田间管理,镇完成农作物种植88000亩,同比增823亩,增长0.9%;总产达21200吨,同比增长1223吨,增长6.1%.第 6 页
(三)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我镇项目建设实现新跨越。坚持从镇情、村情实际出发,抓大事、抓重点、促全面,坚持项目带动促发展,千方百计破解项目建设难题,努力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积极宣传幸福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全面贯彻落实招商引资政策,一批事关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项目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共引进幸福电站、优势硅业、盘河电站等招商项目12个,计划总投资2.5亿元,已完成投资2亿元,极大地促进了全镇经济的快速发展;实施了投资1002万元受益3个村13个组476户2200多人的忙峨河土地开发治理工程,恢复农田1700多亩,并将项目区建成全镇的高优蔗园示范园;投资430万元,总长43.1公里的幸福至灰窑农村公路通达工程顺利完成,2008全长47公里的盘河至灰窑农村公路通达工程已竣工,镇村公路网络逐步完善;计划投资113万元的红岗村以工代赈综合配套项目已完工;涉及1个村委会5个村民小组118户527人的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完成投资598万元。在全镇形成“大上项目,上大项目”的热潮,凝聚了人心,鼓舞了士气,提高了政府公信度,激发了全镇上下争项目、干事业的积极性,创业环境得到改善,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快速发展。
(四)国家政策性扶持
国家政策性扶持也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上级下达的补贴资金直接兑现到种粮农户手中,有效促进了广大农民发展粮食生
第 7 页
产的积极性,为全镇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提供了很好的政策依靠。
三、幸福镇农民增收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结构不尽合理,农民收入来源窄
近年来,幸福镇党委政府围绕农民增收,狠抓了农业结构的调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运用行政手段的多,市场运作的少,农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一是农产品结构不合理,产品的质量不高,大路货多,名特优产品比例低,缺乏竞争力。二是一般性的品种多,专用品种少;初级产品多,加工产品少,精深加工产品更少。三是农产品品种在较大区域内大体一致,不同程度存在大而全、小而全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农产品结构性矛盾相对突出,农产品供求矛盾由总量为主转向以结构为主,从而致使农产品出现“卖难”和价格下降。
(二)农业生产成本高致使农民增产不增收
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随着农产品价格的上涨而不断上涨,农产品收购价格提高给农民带来的利益被增幅更猛的农业生产成本所抵消,农业的收益与其他产业相比是不断下降之势。农业经营分散,经营规模小,生产效率低,小规模的生产模式导致了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低下,影响了农民的增收。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导致采用农业适用技术率不高,生产成本加大,从而出现了农产品增产空间变小,农产品价格上涨空间受到限制,使农民增收受到很大制约。
第 8 页
(三)农村劳动力科学文化素质低下影响农民增收
近年来,通过各级部门对全镇广大农民开展一系列的农村适用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使广大农民的生产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随着农村农业的发展,对农民生产技术能力的要求不断提出了新的要求,这给农民增收增大了难度。
(四)劳动力转移困难约束农民增收
近年来,以乡镇企业为主的非农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减弱,农村劳动力仍以就近转移为主,农村劳动力实现就地非农就业的机会减少,这必然导致收入渠道的狭窄。
四、幸福镇农民增收对策
农民增收是今后较长一个时期农村工作的重要目标,要切实处理好保护、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与继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的关系,处理好粮食生产与增加农民收入的关系。发展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的思想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松懈。要继续抓好农民增收政策的落实,真正把扶持农业、支持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到农民手中,确保让农民得到好处。
(一)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1、大力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建设优质特色农产品基地
在稳定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提下,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走精细化、集约化、产业化的道路,向农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发展,不断开拓农业增效增收的空间,要加
第 9 页
快实施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充分发挥乡镇的区域优势,继续调整农业区域布局。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以抓产业建设为起点,紧紧围绕市委“三个核心指标”、县委“一二一”发展战略和“1334”工作思路,以及全镇“稳定一棵甘蔗,种好一棵小康树,发展壮大养殖业,建设一座小集镇”的发展目标,立足全镇区位和资源优势,以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快推进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从实际出发,整合项目、资金,充分调动镇、村、组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坚持“粮蔗稳镇、林畜富镇、科技强镇”和“典型引路、整体推动”的发展战略,立足资源,狠抓养殖业和种植业,使“三大支柱产业、七大农产品基地”建设取得新进展。规模化发展核桃产业,区域化发展茶叶、紫胶、“三薯”、膏桐、澳洲坚果等产业,风景化发展木瓜产业。
2、切实抓好粮食生产,确保全镇粮食总量稳定增长
近年来粮食生产获得了全面丰收,但由于自然灾害发生频繁,粮食增产形势不容乐观,全镇农业科技人员要进一步深入农业生产第一线,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力度,加强田间管理,做好病虫害防治,确保粮食增产丰收,通过采取各种措施为全镇粮食总量稳定增长,切实贯彻落实好种粮补贴政策,进一步调动广大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全年粮食总播种面积应长期保持在8.8万亩,粮食总产保持2万吨以上。
3、积极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第 10 页
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是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的重要环节,也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要按照“扶持农业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要求,积极扶持和发展农业龙头企业。一要继续扶持有资源优势、市场前景好、能带动农民增收的畜产品、核桃、茶叶、紫胶、“三薯”、膏桐、澳洲坚果等农产品加工农业龙头企业,为农业龙头企业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和条件。
4、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通过改善投资环境,引进外资,鼓励外商以合资、合作、独资来我镇兴办农产品生产、加工等领域的各类企业,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全镇经济总量。合理利用和开发好我镇境内的资源,使资源优势真正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我镇经济健康、协调、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良好格局的形成。
(二)搞好农业产业化经营
1、大力发展农产品生产的集约化经营
农业产业化发展在云县幸福镇1998年起开始实施,但由于政府对农业产业化的引导和重视力度不够,靠农民自发行为难以实现农村产业化发展,这需要政府及有关部门对农民的引导和龙头企业的带动,才能实现农产品的规范化、标准化生产,通过发展农村优势产业的发展,在拉开水果、蔬菜、农畜产品档次的同时,方便交易,为农产品的期货交易、网上交易等创造条件,方便采购者和运
第 11 页
销商。不论是农业部门还是科技工作者、农民、龙头企业,在农产品的分级和包装、储藏等方面必须达成共识,足够重视。这是变农业粗放经营为集约经营必须而关键的一步,对推动农业的标准化生产至关重要,农产品附加值的提高离不开农业产业的标准化生产经营。加强农产品的采收技术、包装技术、保鲜技术、储藏技术、运输技术、市场营销技术和加工技术的研究和改造,保证农产品的市场优质和消费优质,保证优质鲜销、优质转化,通过实现农产品的加工优质,实现产后优质和保质。
2、积极发展订单农业、合同农业
搞好订单农业直接涉及农民切身利益,必须使之规范化、市场化和法制化,要严格规范产购销合同,根据市场行情制定合理的收购价格。要积极引导农民树立法律意识、价格意识、质量意识、履约意识。订单合同一经签订,产销双方都要履行合同条款的权利、义务,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避免个别农户出现“谁出的价格高,农产品就卖给谁”的现象,保证合同兑现;保证农产品的质价相符,确实维护农企双方的利益;加强合同履约监督,合同一旦签订,就具有了法律效力,产销双方必须按订单办事,发现问题要及时沟通,及早解决,对订单农业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一定要通过法律的途径解决,以期达到公平、公正和维护各方合法权益的目的,确保生产者和经营者都能取得较好的效益。大力开拓农产品市场,发展订单农业和合同农业,引进和扶持农产品加工企
第 12 页
业,通过各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形成以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农牧部门要做好为龙头企业提供优质原料的农产品基地,在基地建设中为农民提供优良品种,做好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原料组织工作,为农民增收创造良好条件。
(三)进一步做好农村劳务输出工作
1、加强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开发,鼓励农民进城务工就业。
进一步完善镇农村劳务输出服务中心,使其成为镇政府的临时机构,做好农民工的就业及输出工作。进一步建设好镇劳动力市场信息平台,建立农村劳动力资源信息库,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探索职业培训与劳动力转移的有效衔接机制,从体制、机制、组织方式、使用途径等方面进行研究,实现技能培训、就业介绍、就业后服务管理的一体化和规范化,立足全镇,提高输出率和使用率。
2、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
进一步总结探索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新途径新办法,要以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百万民工培训工程”、“阳光工程”和“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知识培训工程”为契机,积极争取资金,结合镇内外劳动力市场,特别是省内旅游和服务行业、重点建设项目等用工的需要,针对性地进行技能和法律法规、政策培训,提高他们的劳动素质和法律法规、政策意识,使他们更好地适应和满足用工市场的需求,更好地维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第 13 页
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要与全县、全镇支柱产业的建设、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村小城镇建设相结合,多创办一些农副产品和食品加企业,使更多的乡镇企业成为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龙头企业。
1、支持和发展个体私营经济
进一步引导和鼓励农村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进入各行业和领域,扩大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经营面,并在税收、投融资、资源使用和人才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对农村流动性小商贩要免于登记和收取有关税费,减轻农村个体经济的负担。
2、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
以《云县幸福镇经济发展规划》为依据,进一步加快农村小城镇的建设,突出民族文化特色,带动和促进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把发展小城镇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战略性措施抓实抓好,逐步推进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发展良性互动。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把握好农村小城镇规模、功能的定位,积极争取资金,加快建设进度,使之尽快成为农村地域性经济、文化中心,为加快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创造条件。积极引导乡镇企业和农民向小城镇聚集,鼓励农民发展餐饮、商贸、乡村旅游、中介服务等二三产业,鼓励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劳动力。
(五)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增收条件
1、继续增加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投入
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投入。政府各部门要进一
第 14 页
步争取国家、省、县对我镇的农业项目的投入,并积极整合农业资金,向优势区域和优势产业集中,保证重点项目资金的投入,集中财力,突出重点,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进一步强化支农资金的监管力度,确保专款专用,及时足额到位,充分发挥支农资金的效益。
2、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充分利用冬春农闲时期组织农民开展坡改梯、旱改水、客土改良、兴修田间水渠水窖等农田水利建设,提高耕地的质量和农田生产能力。大力实施 灌区节水配套工程、牧区水利工程、农村水利工程和人畜饮水工程,不断提高农田灌溉保障,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加强对原有农田水利设施的管护和受损修复工作,确保有效利用。
3、切实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与发展并重”的原则,正确处理好农村经济发展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关系,积极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城镇,继续实施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重点工程。进一步实施好农业综合开发、小流域治理等项目的实施,切实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六)建立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努力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农业科技创新是不断强化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使农民增收的第 15 页
重要支撑。针对目前农业生产成本居高难降的现实,必须加快科学技术应用步伐,加大科技推广力度,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从而增强农业的投入产出效益。
1、加快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引入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农业科技人员实现这一转化的积极性、主动性。建立起完善的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服务体系,鼓励农业科技人员到农业生产第一线工作,把农业科技成果直接带到农民手中,不断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2、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
通过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来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一是巩固当前的常规种植技术的同时一步加强对高新技术的开发、引进和应用。二是实施“种子工程”,推广优良农作物新品种。三是实施病虫综合防治技术,减少环境污染,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通过各种科学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应用,不断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市场竞争力,实现农业的持续发展。
(七)切实抓好扶贫开发工作
1、开展多种形式的开发扶贫
扶贫工作要以安居温饱、易地开发和劳务输出三项工作为重点,继续实施好重点扶持村和民族特困乡的扶贫综合开发,强化措施,加强协调和管理,巩固扶贫成果,进一步加强贫困山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为脱贫致富创造条件。
第 16 页
2、落实好扶贫政策
要坚持开发式综合扶贫,探索新型扶贫帮扶机制,从“输血型”扶贫向“造血型”扶贫转变,继续加大对贫困地区劳动力开展职业技术培训,增强贫困群众外出务工的信心和能力,要认真总结经验、切实摸清底数,对尚未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进一步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扶贫措施,切实做到扶贫到村到户。
3、开展挂钩扶贫
进一步完善部门和个人挂钩扶贫工作,部门和个人要进一步加强对要对挂钩的乡、村、社、户的联系,提出合理化的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生产发展建议,积极向上级争取扶贫资金,争取做到对扶贫点带资金带项目,并积极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救助活动。
总而言之,解决农民增收问题,是涉及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农村与城市、理论与实践等等方面的重大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多管齐下——理论探索与实践并重,农内与农外并重,大项目与小项目并重,增收与减负并重,必要与可能兼顾,当前与长远兼顾等等。
第 17 页
参考书目:
1、《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农业、农村、农民”工作的决定》;
2、《中央一号文件》;
3、《幸福镇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4、《云县幸福镇2008工作总结》。
第 1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