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设施化引领农业现代化[大全5篇]

时间:2019-05-12 19:06: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以设施化引领农业现代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以设施化引领农业现代化》。

第一篇:以设施化引领农业现代化

以“高效设施化”引领农业现代化

——南通市高效设施农业推进会交流材料

如皋市人民政府

(2011年12月)

高效设施农业是现代农业的显著标志。近年来,我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 “土地产出三年倍增和农民收入五年倍增”为目标,把发展高效设施农业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第一抓手,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突破口,高点定位、科学规划、创新举措、强势推进,全市农业产出水平明显提升,农业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

一、主要成效

(一)特色农业态势强劲。2011年,新增高效农业面积30.2万亩,高效农业规模化占比达75%。花木产业倍增计划深入推进,设施型、大规模、标准化的花木生产方式成效凸现,荣获中国花木之乡称号。积极实施果蔬接轨上海工程,首批签约基地为上海蔬菜市场提供2.5万吨绿叶菜。蚕桑发种量名列全省第三,亩桑综合收益达4800元,被评为省蚕种工作先进单位和省蚕桑综合利用工作先进单位。观赏鱼、乌鱼、甲鱼三大特色渔业产业板块能级有效放大,被命名为江苏省渔业科技入户工程示范县(市)。家禽和生猪规模养殖占比分别达94%和73%,获江苏省生猪产业大县称号。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市)创建已进入农业部公示阶段,建成1000万元以上休闲农业项目4个,如城顾庄村 1

被命名为全省13个最具魅力休闲乡村之一。

(二)设施农业量质提升。发展规模持续攀升,全年新增设施农业5.1万亩。建成万亩设施镇3个,建成500亩以上连片设施农业园区30个,其中千亩连片园区11个。磨头、高明两镇实现设施农业村村全覆盖。设施类型更为广泛,在突破竹支架简易设施类型外,今年日光温室、喷滴灌、连栋大棚和防虫网等新型高效设施类型得到快速发展。到目前,全市新发展喷滴灌2000多亩,标准钢架大棚占比达60%以上。设施品种结构上更为全面,在历年来以瓜果为主体的基础上,科学调整种植结构,增加了茄果类、叶菜类等新品种,有效增强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组织形式不断创新,村干部、挂职村书记、大学生村官等带头参股创业、本地能人返乡创业、外地客商与本地能人股份合作等多种发展模式应运而生。投入主体的多元化,组织形式的科学化,让我市设施农业生命力不断增强。

(三)项目农业高效推进。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实现三资投入农业18.9亿元,成功举办两次农业招商活动,项目签约99个,协议投资总额47.7亿元人民币和2900万美元。三个一批亮点纷呈。建成省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南通市级农业园区2个,如城现代农业产业园获省政府授牌,搬经农业循环经济生态示范园列入省级动态监测;培育省级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基地、省现代农业示范村各1个;申报南通市级各2个。品牌农业加快推进。“如皋盆景”获全国首个盆景类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并荣获首届中央电视台《每日农经》“魅力农产品嘉年华人气奖”。申报了“如皋黑塌菜”、“香堂芋”的农产品地理标志,“玉圣”禽业的省级名牌农产品,“苏·皋长寿”

集体商标的中国著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全年申报认证“三品”114个,其中无公害65个、绿色2个、有机47个。龙头企业实力提升,新增省级、南通市级、如皋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分别达3家、8家、12家,新增数列南通首位。农产品出口额同期增幅超20%,蝉联南通第一、位于江苏前列。

二、主要做法

一是强化规划引领,做强特色板块。坚持因地制宜的发展原则,紧扣农业资源特色,按照规模化方向,高起点调整完善了市镇两级现代农业发展规划。今年我市围绕 “花木盆景、优质稻米、生态果蔬、优质蚕桑、优质畜禽、高效渔业、旅游农业”等主导产业板块,先后制定了《如皋市“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如皋市农业现代化工程实施意见》《如皋市有机农业发展规划》《如皋市关于创建现代农业园区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各项规划文件引领作用十分明显。

二是强化组织推动,营造发展氛围。市镇都成立了高效设施农业推进工作领导组,推进一把手负责制,做到任务层层分解,职责责任明确。在领导干部下基层活动中,四套班子领导及各部门负责人每人都联系一个村,千亩农业园区和招引现代农业项目都是硬性任务。全市到村的“双联双助”书记把新增设施园作为必成指标,市级机关部门到村任职的“第一书记”也成为各村实施倍增计划的责任人。很多镇、村干部带头承包设施大棚参与建设,“带领导农民干、做给农民看”。全市做到了各级协调统一,为现代高效农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三是强化时点控制,加强考核督查。坚持把“一季度开门红”、半年 “双过半”、小康推进会、秋播现场会和年终总

结会作为过程控制的时间节点,并实施有效督查,确保每周有进展,每月有亮点,每季有成效。在考核激励办法中,将高效农业考核分值比重调高,不断增添发展动力。全市建立了高效农业推进情况月报制,重点月份实行周报制度,将各镇建设进度在《如皋日报》、《如皋农业网》和《如皋农林信息倍增计划简报》上公布,形成压力和动力,确保每一项建设指标按序时进度向前推进。

四是强化政策扶持,激发发展活力。坚持不断加大对现代农业的投入力度,充分发挥好各级强农惠农政策效应,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可用资金的投入,促进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制定出台了2011年现代农业发展指导意见、现代高效渔业发展意见等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政策性文件,明确高效农业项目奖补政策、农业产业化项目奖补政策。2011年全市用于现代农业发展的各项奖补达3000多万元。

五是强化招商引资,实现多元投入。始终坚持工业化发展农业、项目化运作农业的发展理念,科学整合各类资源,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创新招商方式,多渠道吸引“三资”投入。特别是以实施万顷良田项目为突破口,科学编制规划,筑巢引凤,大力招引项目,形成农业产业集聚新优势。今年成功举办了新春农业招商活动及山东寿光农业专题招商和对接恳谈活动,全年争取上级财政项目扶持资金5800多万元。

六是强化科技支撑,拓展服务内涵。着力推进三大合作,促进土地有序流转,大力推进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为规模化生产提供了服务保障。着力创新服务载体,继续深入实施百名农技人员“驻点兴园联百村”活动,活动成效创三年新高。

着力推进产销衔接,通过举行“园区+超市”的产销对接活动,全力带动我市园区的产业化发展。着力推进产学研衔接,深入实施三新工程,不断提高科技贡献率。

三、2012年工作打算

2012年,是我市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也是土地产出三年倍增计划的实现之年。我市将紧扣新增高效农业面积20万亩,其中设施农业5万亩,全市平均土地产出(种植业)4000元以上的总体目标,着眼农业基本现代化各项监测指标,全面提升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集约化和信息化水平五化水平,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重点围绕“特色、规模、质量、增效、服务”十个字再下功夫:

(一)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在“特色”上再下功夫,实现高效设施农业板块能级提升。按照一村一品的发展方向,着力培育花木盆景、长寿食品、外向肠衣和农副产品流通四大百亿产业板块,提升优质稻米、果蔬、畜禽、蚕桑和现代渔业五大数十亿产业板块,大力推广设施和生态种植方式,大力发展创意农业、生物农业、种源农业、智能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等新兴产业。推动白雪线和新204国道两条万亩设施长廊、各镇千亩设施园和村500亩设施园建设到位。加快认证一批特色地理标志产品,加快建成高标准特色农产品信息展示展销中心。

(二)进一步强化项目理念,在“规模”上再下功夫,实现高效设施农业载体提挡升级。积极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借助万顷良田建设平台,全年组织农业招商活动不少于4次,着力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和辐射作用明显的高效设

施农业规模项目。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园区的提档升级,大力实施“现代农业园区四级联创工程”和“三个一批222工程”,确保建成省级现代农业园区、现代特色产业示范基地和现代农业示范村各1个以上。

(三)进一步推进品牌战略,在“质量”上再下功夫,实现高效设施农业内涵持续增强。组织制定科学合理的品牌发展规划,进一步放大“苏皋长寿”、“如皋盆景”、“中国花木之乡”及“世界长寿之乡”的品牌效应,积极创建国家和省级名牌农产品。进一步强化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全程监管,积极推进镇农产品质量监管站建设到位。不断完善有机农业发展规划,全年建设有机农产品基地20个,认证有机品牌35个,确保建成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

(四)进一步推动三产融合,在“增效”上再下功夫,实现高效设施农业链条不断延伸。积极推进“浙商三农”和“花木大世界”两个百亿元级市场的新、扩建,大力培育提升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产品流通市场,大力发展农业精深加工业和订单农业,积极推进农超对接,加快实现农产品交易方式的多元化和现代化。全年培育农业龙头企业25家,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销售收入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2:1,农产品现代流通业态销售率74%。

(五)进一步提升科技水平,在“服务”上再下功夫,实现高效设施农业健康快速发展。以镇农业服务中心达标创建为抓手,全力推进服务体系建设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不断强化农业信息服务网络体系建设,深入实施科技入户工程、挂市强农富民工程和农民培训工程,大力推进产学研联合,加快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推广应用,加快培育新型

农民,持续做强驻点兴园联百村等优秀服务品牌,以农业科技贡献份额的快速提升带动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

第二篇:以农业机械化支撑和引领农业现代化

以农业机械化支撑和引领农业现代化

来源:《求是》 期号:2012/14 作者:张桃林

农业机械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实现农业现代化,要以实现农业机械化为前提。我国历来高度重视发展农业机械化,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连续9个中央一号文件都强调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其中2012年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农业机械集成技术、节本增效、推动规模经营的重要作用”,积极“探索农业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这为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一、我国农业机械化实现跨越式发展

十六大以来,国家先后公布实施了《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为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法规保障。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投入连年大幅增加,极大地调动了农民购机的积极性和企业生产的积极性。2010年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首次超过50%,标志着我国农业生产方式已经实现由人畜力为主向机械化作业为主的历史性跨越。

十六大以来,农机装备总量增长、结构优化速度之快前所未有,2011年农业机械总动力达9.77亿千瓦,是2002年的1.69倍;大中型拖拉机达440万台,是2002年的4.9倍。农机作业水平提高之快前所未有,2011年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4.8%,比2002年增加22.5个百分点,增幅相当于前35年的总和。薄弱环节机械化突破之快前所未有,小麦生产基本实现全过程机械化,水稻机械种植水平从2002年的5%提高到2011年的26%,玉米机收水平从1%提高到34%,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深松整地、精量播种等先进农机化技术迅速推广。农机合作社等服务组织发展之快前所未有,2011年农机化经营总收入达4509亿元,农机专业合作社2.78万个。农机工业发展速度之快前所未有,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0%,我国跃居成为世界农机制造大国。

农业机械化的跨越式发展,有效缓解了青壮年劳动力短缺的突出矛盾,有力保障了农业稳定发展,挖掘了粮食增产潜力,引领了耕作制度改良,推动了农业技术集成、节本增效和规模经营,加速了农业现代化进程,为实现粮食产量“八连增”、农民收入增长“八连快”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深刻认识农业机械化在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建设现代农业中的历史使命

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进步。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科技进步息息相关。实践证明,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直接加速了农业的科技进步。农业机械化正深刻引领着作物品种选育方向、耕作制度变革方向、栽培模式改进方向。农业科技创新的方向日益从以生物技术为主转向生物技术与机械化技术并重。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科技的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从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入、这样紧迫。在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速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农业机械化过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未来更肩负着重要的使命。

一要在提升农业生产力水平中进一步发挥农业机械化的基础支撑作用。农业机械是先进的生产工具,是先进农业生产力的重要基础。农业机械化水平成为衡量农业生产力水平和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农业机械能实现人畜力所不能达到的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能做到定量、定位、适时、保质完成农业生产作业,挖掘稳产增产潜力,有力有序开展抗灾救灾,有效提高土地产出率;能使土水肥药种等投入品实现精准化、减量化、资源化利用,保护生态环境,显著提高资源利用率。没有农业机械的广泛应用,就没有农业生产力的飞跃发展。在青壮年农业劳动力日益短缺、劳动力成本持续提高的趋势下,必须加快推进劳动过程机械化,确保我国农业不萎缩不凋敝、农业生产力稳定提高。

二要在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中进一步发挥农业机械化的关键载体作用。现代农业靠科技,科技到田靠农机。深耕深松、精量播种、精准栽培、均衡施肥等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离开农业机械光靠传统的人畜力根本无法实现。在农业劳动力整体数量下降的今天,良种、良法的推广和使用,必然要以农业机械为载体,依靠具有较高技能的农机手或农机合作社成员,否则难以有效推广实施。农机合作社等服务组织开展耕种管防收全环节统一作业服务,科技入社就意味着科技直接到田,显著缩短了技术应用的传导链条,提升了农业技术推广质量。通过机械物化农业技术是大规模应用先进农业科技、实现现代意义精耕细作的主要途径。必须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推动先进农业技术标准化、集成化、规模化推广应用,使之快速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三要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中进一步发挥农业机械化的核心纽带作用。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是促进农业科技普及应用、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保证。实现劳动过程机械化,必然要求农民具备较高的科技文化素质和经营管理能力,能够熟练掌握农业机械的操作维修。发展农业机械化的过程,很大程度上也是造就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的过程。根据调查,目前活跃在农村的5000万农机手,大多是有相对较高文化素质和较好身体素质的中青年农民,其中的农机大户和农机服务组织负责人懂农艺技术、会操作机械、善于经营管理,是新型职业农民的代表。因此,必须加快推进农业主要生产环节机械化,以此为纽带,培养更多的农机作业能手、维修能手、经营能手,催生更多种植大户、养殖大户,造就更多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使之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中坚力量。

三、多措并举推动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

今后一个时期农村劳动力转移仍将保持较快步伐,农民对农机作业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农业生产对农机应用的依赖越来越明显,农机化法律保障、政策支持、科技创新、工业支撑将更加有力,我国农业机械化整体处于快速发展的黄金机遇期,必将向更广领域、更高层次深入发展。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仍存在较多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特别是机耕道等农机化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机农艺技术融合度不高,一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速度不够快,一些农业生产急需的农机产品有效供给不足,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化程度有待提高等。

国家提出,到2015年,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要超过60%,2020年达到70%,基本实现机械化。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要以发展农机服务组织为主攻点,以提升薄弱环节机械化水平为突破点,以推广先进适用农机化装备和技术为着力点,落实完善政策,培育发展主体,加强管理指导,促进农机农艺融合,推动农机装备总量稳步增长,装备结构不断优化,粮棉油糖等作物田间机械化水平大幅度提高,养殖业、林果业、渔业、设施农业及农产品初加工业机械化协调推进,农机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对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当前,要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完善政策,创造环境。继续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完善补贴管理办法,规范操作程序,最大限度发挥政策的引导效应和市场机制作用,支持农民购置和鼓励企业生产先进适用、技术成熟、安全可靠、节能环保的农机具,加快提高我国农机装备水平,改善装备结构。实施重点环节农机作业补贴试点,支持应用深松整地、秸秆还田、高效植保等增产效果明显、资源节约和生态保护的农机化技术。减免农机作业服务税费,鼓励开展农机保险业务和农机信贷业务,推动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实施农机化推进工程,增加安全监管、推广培训、试验鉴定和农村机耕道、机库棚等基础设施投入,力争在农机化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投入方面取得新突破。

二是把握重点,全面发展。继续集中力量尽快提高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由耕种收环节机械化向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机械化延伸,同时围绕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因地制宜逐步推动经济作物、养殖业、设施农业、农产品初加工业和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机械化。建设农业机械化示范区,继续鼓励农机化发展基础比较好的地区率先发展,更好地发挥辐射带动、示范引领作用。同时要按照全力普及机耕、大力发展机收、努力突破机插机播的思路,扶持、指导丘陵山区机械化实现跨越式发展。多形式、多渠道开展农机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对新技术的认知程度和农业机械操作水平,全面提升农机从业人员素质,造就更多新型职业农民。

三是培育主体,社会服务。围绕提升农机化整体运行效益,引导政策、资金和技术指导向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农机大户倾斜,积极引导开展社会化作业服务,支持鼓励农机户和农业生产经营者创办农机合作社、农机作业公司、农机协会等新型农机服务组织,提高农机服务专业化、组织化、产业化程度。具备条件的地方,应把合作社建设作为主攻方向,努力将农机合作社培养为延伸农机公共服务的载体和引领农机化发展的龙头,带动大型、复式、高性能机械和先进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鼓励农机制造企业自建品牌营销网络,专业流通企业发展连锁经营和区域中心市场,方便农民选购农机,提供优质的维修和配件供应等售后服务。

四是强化监管,安全发展。深入贯彻实施《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切实履行好法规明确的各项职责。完善农机质量标准体系,制(修)订农业机械安全技术强制性国家标准,保障农机产品质量、维修质量和作业质量。依法组织开展在用农业机械的质量调查,强化对财政补贴机具质量保障督导和质量跟踪调查。健全农机质量投诉网络,督促企业履行质量承诺和售后服务承诺。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业机械产品的行为,规范农机作业服务、维修服务、中介服务、机具租赁服务、旧农机具交易市场。尽快制定农业机械更新报废制度。加强对农业机械安全法律、法规、标准和知识的宣传教育,预防和减少农机事故发生。

五是完善体系,创新机制。多渠道积极争取投入与深挖现有资源潜力并举,全面加强基层农机管理、鉴定、推广、监理、维修、教育、培训体系建设,提升人员队伍素质,提高为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加快建立健全产学研推有机结合的农机科技创新体系,强化农机化科研院所、高等学校、骨干企业及其他部门相关科技力量的横向联系,充分发挥农机化科技的整体优势。建立健全农机与农艺专家协同攻关机制,选育适宜的品种,确定合理的种植模式,研发经济有效的机具。推进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体系的改革和建设,逐步建立推广机构服务指导、农机服务组织、企业参与合作的新型农机推广机制。

(作者:农业部副部长)

第三篇:关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 推进中原农业现代化的探析

关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 推进中原农业现代化的探析

农业现代化意味着农业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1]的双重变革。农业经营方式上要发展适度规模化经营;农业生产方式要实现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的共同提高,但是当前土地生产率明显滞后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需要借助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契机,推动土地流转,提升农业公共服务水平,培养职业化农民,助力中原农业现代化。

关 键 词:农业现代化 新型城镇化 职业化农民 公共服务 论文代写

作者简介:杜豹,河南邓州人,华中师范大学硕士毕业生,现就职于基层政府

农业现代化一直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短板,面对着人多地少的资源状况,如何有效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成为事关我国未来发展的重大课题。积极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发展的路子,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任务。河南省九次党代会正式提出探索“两不三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作为全国第一农业大省,河南省的农业现代化对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乃至全国农业发展都意义深远。本文以豫西南L村为个案,对中原农业生产现状进行考察,进而对公共服务与农业现代化进行若干思考。

一、农业现代化:经营方式和生产方式的双重变革

农业现代化意味着农业经营方式和生产方式的双重变革。这是农业发展的基本规律,也是国外发达农业国家和地区的基本经验。尽管农业经营规模有差异,但是细碎化经营的状况显然是无力承载农业现代化的。

经营方式上,现代农业是集约化农业,应当适度规模化经营。单家独户的小农经营面临着诸多困境,不利于大型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利于开展土地综合整治,也不利于大型机械化作业。在瞬息万变的市场面前,小农经营更显得十分脆弱。尤其是在地形平坦、耕作便利的粮食主产区,应当适度推进规模化经营,扶持种粮大户、农业公司、合作社等。

生产方式上,现代农业追求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的共同提高。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非农就业机会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工业和第三产业中去,从事农业的劳动力总数将会显著下降。加上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农业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即单个农业劳动者的农业产出会提高。现代农业生产方是利用工业化发展成果来支持农业发展,如化肥、农药、良种、农田水利、农业机械等。这些现代要素进入农业,才能根本上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显著提高土地生产率,增加农业综合产出。

二、L村农业生产现状考察

L村是笔者的家乡,在假期时间,笔者在该村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调研,对农业生产现状进行全面考察。

(一)基本情况

L村位于河南省西南部,距离县城大约25公里,全村共18个村民小组,520户,共约2450人,耕地面积3500亩。该村是典型的农业村庄,人多地少,人均耕地1亩左右,以种植粮食为主,没有任何工业企业。当地地处南阳盆地西部,地势平坦,耕作便利。

村民外出务工始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目前青壮年劳力大部分外出务工,以广东、山东、浙江、北京等地为主,工种较为多样。在村男劳动力也在附近做工,以建筑行业居多,砖厂、建筑队、装修队等。

http://www.xiexiebang.com/http://www.xiexiebang.com/ 第13小组是重点考察的自然村,也是全村整体情况的缩影。该组是单姓自然村,共194人,耕地264.84亩,人均1.37亩。在该村18个村民小组中,该组并无特殊之处,无任何企业,外出务工84人,占劳动力总数129人的65%。农民部分收入来自于外出或当地务工收入,农业收入在大多数农户家庭收入中比例达到70%以上。

1、种植结构:该村当前种植作物是冬小麦,玉米,大豆,花生,芝麻,并种植少量的甘薯、油菜等。地理气候决定,当地可以一年两熟,一般秋季种植冬小麦,收获后种植玉米、大豆、花生等秋粮作物。这一种植结构是由地理环境决定的,也符合国家政策的要求,该市是国家产粮大县并建有国家级粮食储备库。

当地的种植结构曾经也发生过变化。上世纪末,政府号召调整种植结构,发展经济作物。烟叶、辣椒等经济作物当年都曾大面积种植。政府甚至不顾实际条件要求村民种苹果树,结果没有一棵成才挂果,不久都恢复为大田作物。2000年后,村民大量外出务工,对种植结构也产生重要影响,村民纷纷放弃烟叶、辣椒等劳动投入较高的作物,改种小麦、玉米、花生等传统作物。取消农业税后,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以种粮为主的种植结构更加稳固。种植大户和普通农户在种植结构方面没有明显差异。大户更倾向于种植便于机械化操作的“懒庄稼”,如小麦、大豆,以获得规模效益。玉米和花生在收获时需要大量劳动力投入,而农忙时节,各家都忙于自家生产,大户不能以较低价格获得雇工,无法及时收获。

2、投入情况:

各家的具体投入情况略有差异,这是根据多家农户调查所得平均水平。各家在选取化肥、农药、种子时常根据自己经验或者亲友推荐购买,电视广告也逐渐成为村民选择的重要参考。近两年,农户通过村委会购买小麦种子,质量较高,今年发生旱灾,购买的种子普遍比农户自留种子更加耐旱,长势良好。

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达到较高水平,大多数农活可以由机器实现,机械成本在总投入成本中占有较高比重,小麦和玉米分别达到29%和25%。目前耗费劳力较多的是花生和玉米的收获、喷施农药等少数生产环节。、2012年作物产量及收益:

上表所列产量和价格是根据农户平均水平得出。农户在选取秋粮作物种植结构时除要考虑收入外,还需考虑家庭劳动力状况。从经济收益看,种植花生要比玉米和黄豆效益高,但是花生收获仍需手工进行,每亩需要单个劳动力投入10天,因此各家种植面积大多在1亩到3亩之间,再多无法及时收获,种植大户也不例外。

照此计算,第13组一个四口之家,耕地(除去自留地和树林地)4.8亩,若种植冬小麦和玉米,全年务农收入约可达5827元。加上农业补贴每亩106元(粮食补贴18元,农资综合直补78元),农业收入共计约5933元。

(二)农业经营方式: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本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根据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并定期根据人口变化进行调整。自此,家庭承包经营就是本村的最主要的经营方式。

本村村民外出务工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土地流转也开始较早。13组的土地流转开始于上世纪末,目前流转比例高,全组耕地264.84亩,流转111亩,流转比例到达42%。全组共44户,实际种地农户24户。从流转对象看,主要是组内流转,村外流转只有19亩,占流转面积的17%,且均系亲戚。目前,尚无企业等在本村或本组流转土地。为了应对物价上涨,土地流转价格采用实物地租形式,300斤小麦,约合270元。近十年来,土地流转价格一直没有变化。因为国家各项惠农补贴都是以户口为依据发给名义上的土地承包者,实际耕种者无法直接获益,反而要应对因农资价格上涨等导致种地成本上涨,租金上涨空间不

http://www.xiexiebang.com/http://www.xiexiebang.com/

http://www.xiexiebang.com/http://www.xiexiebang.com/ 大。

就土地经营规模看,本村目前的经营规模不大,全村最大经营规模不到50亩。13组最大的种植大户CYT家经营面积达到30亩,最少的只有1亩。

(三)农业生产方式

农业生产方式的进步体现在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上,L村农业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而土地生产率提高缓慢。

1、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

劳动生产率是衡量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我们过去曾说以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19%的人口,但是我们是以世界40%的农民养活了世界19%的人口。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因而农业的发展一定伴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由于非农就业机会的增加以及农业机械化的普及,农业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

(1)非农就业机会的增加。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该村劳动力开始外出务工,主要去往广东、浙江等地,尽管工资绝对量较低,但相对农业收入来说,务工收入已经比较客观。外出打工潮逐渐形成,不少青年人初中毕业就到南方打工,甚至因不满16岁还需要伪造身份证。当前,外出务工成为当地人主要生存方式,务工收入占家庭收入的比重不断上升。与此同时,当地建筑业等行业的发展,也吸引了众多的在村劳动力,他们利用农闲时间在周边做零工,获得非农收入。

(2)农业机械化迅速普及。当地是平原地区,便于机械化作业,因而农业机械化推进迅速。目前,农业生产的各个主要环节都已经实现机械化。以小麦为例,从耕地、播种、收割、运输等,都可以用机械来完成,大大节省了农业劳动力。过去收割小麦前后需要一个月的时间,现在全村收割完成只需一周左右。农民的农业劳动时间相比以前大大减少。正是得益于外出务工和当地务工机会的增多以及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当地直接从事农业的劳动力总数大幅下降。以13组为例,全组共194人,劳动力129人,外出务工84人,实际务农人数43人,务农劳动力33%,人均耕作面积5.6亩。在村务农人员平时也多在村庄附近从事建筑等行业。可以看出,当地农业生产已经基本摆脱了“过密化”[2]生产状况,劳动生产率有了明显提高,人均农业产值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2、土地生产率提高缓慢

土地生产率指单位土地的粮食产量,是衡量农业生产水平的关键指标。同一地理位置的土地,土地生产率越高,则表明农业发展水平越高。然而调查发现该村的土地生产率变化不大,小麦单产从九十年代的600斤左右增长到当前的800斤左右,近几年没有明显提高,反而受自然灾害影响,产量波动较大。2010年冬春两季持续干旱,造成小麦严重减产。其他秋粮作物也没有质的突破,产量徘徊不前。

土地生产率的提高依赖于农业生产方式的根本变革。现代科技的应用和农业基础设施的改善是农业生产方式的决定性因素。如果没有新的科技投入和农业基础设施的根本改善,粮食生产将马上面临增长极限。(1)农业科技水平滞后。

土地生产率提高的主要贡献者是化肥和农药,小麦和玉米的化肥使用成本占到生产成本的42%和54%。但是农民在使用化肥和农药方面缺少科学指导,只凭经验决策。农民一般通过电视广告或熟人介绍,选择使用某一品牌的产品,盲目性大,风险也比较大。不少农民认为化肥、农药使用量越多越好,反而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害虫抗药性增加。由于缺少测土配方条件,农民无法有针对性地根据实际情况施肥。优质种苗等高科技服务也仅限于村委会每年提供的少量优质种子,服务范围十分有限。整体来看,当地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还处于较低

http://www.xiexiebang.com/http://www.xiexiebang.com/

http://www.xiexiebang.com/http://www.xiexiebang.com/ 水平,农民还主要依靠自己和他人的经验进行生产,偶尔接受农资部门的推荐,盲目性比较大。

(2)农业基础设施薄弱。

当地农业基础设施还相当薄弱,以农田水利为例。村里共有机井45眼,2009年大旱,政府拨专款又打了10眼,村主任称仍无法满足需要。以13组为例,该村264亩耕地,只有5口井,平均每口井灌溉面积53亩,遇到旱灾时无法满足需要。九十年代,村里曾经兴修水利,在地下铺设灌溉管道,但因设计不够合理和管理不善,使用效果不好,被村民弃用。该村目前的灌溉方式是村民自购灌溉设备抽水。灌溉设备也不断更新,经历了带式水泵,轴式水泵,电机水泵几个阶段。目前以电机泵为主,农户需要购买水泵、电线、塑料水管,花费千元左右。灌溉时,农户从家里接电线到水井边,用塑料卷管将水送到自己田地。灌溉成本,每亩大约需要10元左右。由于这种电机水泵价格相对便宜,使用方便,购买者较多。13组实际种地的24户中有9户购买有水泵,自给率达到37.5%,另还有几户有购买意愿。这种农户自给型的小水利弊端十分明显。以13组为例,2009年一口机井发生故障,大家因为无法达成共识与合作,在干旱面前束手无策,只能“靠天吃饭”。

因此,单家独户无法显著改善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比如大型水利建设、土地平整、农田道路建设等,这些涉农公共服务是政府应当承担的责任。

三、新型城镇化:助力农业现代化

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河南省提出要探索一条“两不三新”三化协调发展的科学发展之路,在全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大力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新型城镇化的建设为农业现代化建设开辟了新道路,带来了新机遇。新型城镇化将根本上改变农村居民生活和农业生产现状,在农民适度集中居住后,既能增加可耕地面积,还为土地流转创造了条件,因而将是加快发展农业现代化的良好契机。L村的新社区规划已编制完成,正在按部就班实施。

(一)适度集中居住,增加可耕地面积。在农村地区规划修建新型农村社区,实现农民适度集中居住。农民集中居住后,首先是原有的宅基地、村庄空地可以进行复垦,变为良田,而新社区的多层住宅也节约了农民的住宅用地。这样,国家基本农田不但不会减少,还会有所增加,为工商业发展和其他公共服务建设提供了充足土地。以新型农村社区开展较早的新乡市为例,新乡市新型社区建设累计完成建房面积2473万平方米,入住农户11万户,新乡城镇化率由2008年的39.2%提高到42.89%,累计完成拆迁面积5.3万亩,复垦整理土地2.6万亩。[3]就L村来说,各个自然村内都存在大量闲置空地,一家农户占用多处宅基地的现象也比较多,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新型社区建设规划将全村合并为一个中心社区,沿干道居住,并对村庄占地实施复垦,必将增加大量可耕地。第13组,前期土地整治,已为全村增加30余亩耕地。

(二)加速土地流转,推进规模化经营。新型城镇化建设实现农民集中居住,各个新型农村社区都具有完善的生活服务设施。社区附近通常也规划产业聚集区,帮助农民本地非农就业,将更多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新型社区相对完善的配套设施,也免除了外出务工农民的后顾之忧,更愿意将土地流转给大户种植。应当借助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契机,完善公共服务,加速土地流转,推进规模化经营,改善农业经营方式和生产方式。

1、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备要素,是任何经营方式都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因此,中原农业的现代化应当重点支持农业基础设施的完善。如上文所述,L村的农业公共服务建设还有着巨大的提升空间。要整合惠农资金,建立政府主导的公共服务体系,显著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建立公益性质的农业技术推广和服务体系,推广测土配方,指导农民根据实

http://www.xiexiebang.com/http://www.xiexiebang.com/

http://www.xiexiebang.com/http://www.xiexiebang.com/ 际情况选择化肥,提高有效性;推广病虫害防治实用技术,正确使用农药,提高科学性。培育和推广优质种子,改善农作物品质。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建设高标准的旱涝保收农田。有条件的地方尝试发展有机农业,推广无公害生产,创造农产品自主品牌。

2、培养职业化农民,改变农业生产方式。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只要加大投入,合理规划,严格落实,即可在短期内显著改善,而现代农业发展所需要的现代农民却不易大量产生。L村的化肥、农药使用率已经很高,但农民缺乏科学指导,具有很大盲目性;农田水利建设严重缺位,单家独户的小水利只能应对小的旱灾,在大型灾害面前束手无策;测土配方、农业技术培训、品种改良等在L村更是闻所未闻。现代农业要求农业生产者“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将现代生产要素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去,同时把握市场信息,科学安排农业生产活动。正如舒尔茨指出的,改造传统农业的思路是为农民提供更有生产性的高收益生产要素以及掌握新要素的知识和技能,通过提升农民的人力资本实现农业现代化。[4]因此,农民培训十分必要,为农业劳动者提供针对性强的实用技术和管理技术。建立免费的农业科技示范体系,由示范户“以点带面”,提升农民综合素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农业经营更加集约化,应当出台扶持政策,建立完整的科技推广体系,将新的要素引入农业,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根本改变。农业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以中原农业发展来说,外出务工和当地非农就业显著改变了农业的劳动生产率,而土地生产率因为公共服务的缺位而徘徊不前。因此,要抓住新型城镇化的机遇,科学规划,正确引导,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和培养现代农民,为农业发展提供优质公共服务,使农业经营方式和生产方式都显著改善,助力中原农业现代化。

http://www.xiexiebang.com/http://www.xiexiebang.com/

第四篇:以现代化文明引领“去极端化”,实施方案

........“以现代文化已领“去极端化”。突出维权确保和谐稳定”工作实施方案

按照县委扩大会议、........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工委2015年3月6日开的会议精神,结合我办实际情况,制定创建“以现代文化已领“去极端化”,突出维权确保和谐稳定”工作的实施方案。

总体要求:

以“职工队伍团结稳定和社会长治久安”为总目标,大力推进........工作法制化建设,深入实施职工队伍“去极端化”工程,不断夯实基层组织基础,促进各族职工交流交往交融;以解决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以加强组织建设,提高自身素质为保障,抓好基层扶贫为规范化建设,全面提升........工作整体水平。

主要工作目标:

(一)积极开展送文化,送法鲁进企业活动,深入组织开展“中国梦〃劳动美”职工文艺汇演活动,送温暖走访慰问活动;

(二)乡镇(社区)企业及各单位要组织职工深入开展”**造影,稳定安康“揭批宣传活动;

(三)各项(社区)企业要加强对临时工,农民工,外来务工人员,青年职工常态化宣传教育,在各族职工中普遍开展“原理宗教极端思想”承诺活动;

(四)........干部要主动开展职工队伍稳定情况摸排,有针对性的与职工群众的思想动态。

主要内容:

(一)推行“一线工作法”,........干部要积极深入到社区,企业和矛盾多发行业,倾听职工群众呼声,发硬职工群众意愿,为职工群众排忧解难,努力建设服务型扶贫统;

(二)加强扶贫办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对扶贫办干部的培训力度;

扎实做好群众工作。扎实做好对群众的宣传教育,信息沟通,矛盾调处和扶贫帮困工作。

........2015年4月21日

第五篇:园艺论文:设施园艺工程与我国农业现代化

设施园艺工程与我国农业现代化

摘要:设施园艺工程因其涉及学科广、科技含量高,与人民生活关系密切,而成为我国农业现代化的热点及重要内容,这为我国设施园艺工程学科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极好的机遇并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而设施园艺工程的发展与提高,也必将加速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关键词:设施园艺工程 农业现代化 发展

目前我国从中央到地方掀起了大抓农业、科教兴农的热潮,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像雨后春笋遍地开花。“九五”期间,国家科技部将工厂化高效农业示范工程列为国家重大科技产业工程,这是唯一的一项农业产业示范工程项目,与电动汽车、小康住宅,高清晰度电视等高科技工业产业化项目并驾齐驱,这在我国还是第一次,说明了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性。所谓工厂化高效农业,主要内容就是指以蔬菜设施栽培及相关产业的研究与开发。设施园艺是我国农业领域一个重要的方面,蔬菜、花卉、果品是人民生活不可或缺的农产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设施园艺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产品的附加值也不断提高,经济效益显著。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做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谈到今后工作重点时,提到了“现代集约化种养技术”,这里面的“种”指的就是设施园艺,它与人民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的提高关系极为密切,长期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大抓“菜篮子”工程,就证明了这一点。

设施园艺涵盖了建筑、材料、机械、自动控制、品种、栽培、管理等多种学科和多种系统,因而科技含量高,所以设施园艺的发达程度,往往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目前在推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建立的很多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主要内容也是在搞设施园艺工程;说明了设施园艺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设施园艺工程事业的发展,必须置身于农业现代化浪潮的大背景之中来考虑。

蓬勃发展的现实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五年,我国农业现代高潮到来的大背景,使得我国的设施园艺工程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表现在:

l、全国以蔬菜栽培为主体的设施园艺面积已达86.7万公顷(至1998年底),设施类型主要为塑料拱棚和日光温室,居世界第一位,比198:年增长了120倍。在一些大中城市郊区,蔬菜设施栽培面积已超过当地菜田总面积的10%以上,某些地区已接近30%,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明显缩小。设施栽培分布的地域不断扩大,80年代设施园艺主要在“三北”地区发展,而现在正向南方迅速扩展,发展势头已超过北方,尤其在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发展更为迅速。

2、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以节能为中心的设施园艺生产体系。北方广大地区大力推广与发展节能型日光温室,冬季不加温在北纬40o左右的高寒地区生产出喜温果菜,更高纬地区可生产耐寒蔬菜,基本消灭了冬春蔬菜淡季;南方大力推广塑料拱棚及遮阳网,降温防雨,克服了夏季蔬菜育苗的难题,解决了长期没有解决的蔬菜夏淡季。加上全国疏菜大流通、大市场,全国各地蔬菜供应均衡稳定,丰富多彩,四季长青。人均蔬菜占有量高达 240吨-250kg/人·年,居世界领先水平,其中设施蔬菜人均占有量目前也达到了33kg/人·年,比1981年增长164倍,为“菜篮子工程”,做出了巨大贡献。

3、设施园艺工程的总体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具体表现在园艺设施逐步向大型化发展,小型简易类型比重下降约20%。通过大型现代化温室及配套设施的引进,促进了我国温室产业的发展,使我国新型优化节能日光温室和国产连栋塑料温室得到进一步推广,由于设施结构设计建筑更加科学合理,使得设施内的光温水气环境得以优化,有利作物生长发育,为高产优质奠定了基础。例如我国日光温室黄瓜的最高亩产已达2.5万kg/年,接近或达到设施园艺发达的荷兰、日本等国的水平。设施栽培作物种类日渐丰富,除蔬菜外,花卉也占有相当比重,果树设施栽培也正在迅速发展。

4、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大中城市近郊区的耕地不断减少,如何发展城市周边地区的农业?近年来提出了“都市农业”的概念,都市农业的定位是在城市周边,与大都市的二产、三产密切结合,融合服务于大都市,保证都市多元化、高质量消费的需要,要做到可持续发展,且有利生态环境的优化,因此往往把设施园艺做为首选项目。北京的“朝来农艺园”、“锦绣大地”,上海浦东开发区的孙桥园艺试验场。东海农场等,将现代化的温室园艺与观光旅游结合起来,与向青少年进行农业科普教育结合起来,一举多得,拓展了设施园艺的功能,据统计仅在北京地区就有十多处,成为大城市周边的新景观。

5、近年来全国各地乃至到县乡等基层单位,都在积极探索农业现代化的道路,北京中以示范农场引进的现代化温室于1995年建成投产后,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参观者。不少农业主管部门也纷纷效仿,引进国外温室设备、专用品种、甚至专家,希望在自己管辖的范围内,建立起现代化农业的样板。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引进的现代化温室已达 170多公顷,其中1995年以后引进的,占总面积的83.4%。通过对国外高科技设施园艺技术的全面引进、消化、吸收,也全面提高了我国设施园艺的学科水平,上海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效果显著。

6、随着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一些相关政策向农业倾斜,使得不少企业家也开始关注农业项目,他们看到农业现代化的美好前景,把投资热点转向农业,多数也是从事设施园艺生产。投资力度之大,是以往罕见的,以北京“锦绣大地”为例,它是一个民营企业,投资额已近亿元,主要从事设施园艺及现代化畜牧业,以企业化的管理机制,从事农业高科技产业开发,这是一种全新的农业产业,受到中央领导的关注。上述种种都为设施园艺工程事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为相关产业提供了难得的商机。

7、设施园艺工程的科学研究,受到建国以来从未有过的重视与支持

“九五”期间,国家科技部所列的国家级工厂化高效农业示范工程项目,总体目标是瞄准21世纪农业发展趋势,集成国内外设施园艺高新技术,在北京、上海、辽宁、浙江、广东等不同生态气候型及不同区域经济特点的五省市,建设一批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先导,产业化为目标的科技经济一体化超前型示范工程模式,围绕蔬菜设施栽培的高产、优质、高效,主要研究内容有种子种苗工程、种植工艺工程、采后处理工程、设施环境控制工程、相关产业工程(包括温室制造、环控仪器设备、农机具、穴盘生产、蔬菜包装保鲜、专用肥料、生物农药厂等)五大方面。此项目已于1996年正式启动,2000年完成。该项目科研经费总投入高达5000万元,相当于“七五”、“八五”有关设施园艺重点项目经费总和的10倍,足以说明国家对设施园艺工程的重视。

与设施园艺工程有关的科研项目,不仅有应用技术的研究,还有基础理论的研究。199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将“设施园艺高产优质的基础研究”列为重点项目证式启动,这在我国设施园艺工程学科领域,是建国以来第一次,反映出我国的设施园艺工程学科水平已跃上新台阶。

8、已形成了一支从事设施园艺工程专业的科技队伍,二十年来这支老中青相结合的、强有力的梯队,为设施园艺的宏观决策,生产、科研、教学和推广,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一批中青年骨干正在茁壮成长,成为本领域的支柱力量,为顺利实现新老交替,使事业后继有人,兴旺发达。此外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 146个蔬菜研究机构,其中绝大部分有从事设施园艺的研究机构和人员。部分农业院校,近几年来陆续开设了“设施园艺”课程,有的还开出了硕士、博士学位课,培养了大量高级人才。

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和过去比较,我国的设施园艺工程事业正处在建国以来最兴旺发达的时期,令人欢欣鼓舞,但也必需冷静地看到其中存在的问题及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

1、我国设施园艺的面积虽居世界第一位,但是以简易的类型为主,设施环境可控程度与水平低,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差,遇灾害性天气和年份生产没有保障,农民遭受损失,市场供应出现波动。

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统计,截止到97年全国蔬菜设施面积为84.11万公顷,其中中小拱棚面积为42.42万公顷,占到50%,这些都是很简易的设施。档次较高的塑料大棚为 19.04万公顷,在冬季有相当一部分地区不能进行生产。塑料薄膜温室是冬季生产的主要设施,但以不加温为主。有加温设备的只有0.68万公顷,比例不到 1%。至于现代化大型温室,全国总面积仅仅有 170公顷左右,微不足道;而国土面积比我国小得多的荷兰,现代化温室面积却是我们的 100多倍,可以全天候生产各种蔬菜和花卉,产品行销全世界。

2、设施园艺工程科技含量较低,无论设施本身还是栽培管理,多以传统经验为主,缺乏量化指标和成套技术,不符合农业现代化的要求,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尤其表现在作物的产量水平,尽管我国也有高产典型,但很不普遍,大面积平均单产与发达国家相距甚远。设施园艺发达的荷兰、日本、以色列…,无论蔬菜还是花卉,平均产量往往是我国的几倍乃至十几倍。荷兰温室番茄年产量中等水平即可达到60万kg/ha(即4万kg/亩),是我国的4-5倍。从专用品种到配套技术都很完善,设施的光、温、湿、气、肥各个环境因子,全可根据作物需要进行调控,为高产稳产提供了有力保证。

3、我国设施园艺的生产经营方式以个体农户为主,劳动生产率很低,只相当于发达国家的1/10,甚至 1/100。规模化产业化的水平更低,小农经济的生产和经营与日益发展的市场经济矛盾越来越突出,更难以走出国门与国际市场接轨。发达国家的设施园艺工程已形成独立的产业体系,我国还是分散的,以小型的乡镇企业为主,尤其在“硬件”的生产与制造方面技术水平、工艺水平不高,无法和发达国家相比。近年来随着外国温室公司不断涌入我国,他们的产品虽然价格很高,但因质量好,工艺精湛,还是受到欢迎,使我国原本就不太发达的相关产业,受到较大的冲击。

4、目前我国设施园艺的迅猛发展存在一定的盲目性,高科技示范园区遍及全国,但内容雷同,设施园艺有较强的地域性,必需因地制宜才有效果。而目前一些地区或单位,不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和气候特点出发,盲目模仿别人,不惜重金进口外国大型温室,甚至还有个别领导把园艺设施建设做为“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只顾建设而没有明确的生产目的,设施虽然建起来了但效益很差。这些现代化温室冬季需要加温,夏季还需降温,耗能多、运行成本高,不适合中国国情,加之缺乏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和“大锅饭"的管理体制,使得生产不但不能赢利,还严重亏损,体现不出高科技示范作用,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对今后设施园艺工程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针对上述问题,必需引起有关方面的足够重视,及时加以解决,才能使我国设施园艺工程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得以持续发展。从本专业委员会的角度,提出如下建议:

l、大力扶植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设施园艺工程生产体系,尽快形成相关产业,这是提高我国设施园艺工程总体水平的物质基础,国家应在政策方面给以具体支持。

2、大力加强设施园艺工程相关学科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加大科研投入,组织国家级的科研队伍,与地方密切合作,抓住关键问题(包含硬件和软件两大方面)联合攻关,边研究边开发,使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生产力,这是提高我国设施园艺工程总体水平和可持续发展的技术保证。

3、尽快克服我国设施园艺事业迅猛发展的盲目性,尤其对外国现代化温室的引进工作,应有专门机构统一管理,引进之前要组织专家充分论证,新闻媒体的宣传要实事求是,正确引导。全国各地应分层次发展,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而不是搞花架子,做门面。从我国人均蔬菜的消费量看,目前蔬菜设施栽培面积不宜再盲目增加,否则会导致”菜贱伤农",关键要提高品质,增加花色品种。

4、设施园艺是一种受控农业,受管理技术的影响程度比自然农业大得多,我们和发达国家的差距,主要在于科技水平及科技含量的差距,说到底是人才素质的差距,所以必需注意培养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大力提高生产者的素质,这是摆在我们面前重要而艰巨的任务。应该千万百计,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大力普及设施园艺的科学知识,使我国的设施园艺工程尽快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才能使其持续、健康、迅速的发展。

充满希望的未来

设施农业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设施园艺工程的发展方兴未艾。据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的预测,到2030年,全国设施园艺面积将达到170万公顷,是目前总面积的两倍,足以看出发展势头之强劲。到那时设施生产的蔬菜人均占有量,将达到50kg/年,占蔬菜人均占有总量的20%,比目前将提高51.5%。这意味着我们从事设施园艺工程事业的专家教授、科技人员及生产者肩上的担子还是不轻的,任重道远。我们设施园艺工程专业委员会,面对蓬勃发展的中国设施园艺工程事业,倍感兴奋之余,更感到责无旁贷、压力沉重。中国设施园艺工程的未来,之所以充满希望和活力除了文中罗列的那些令人振奋的发展数字之外,更重要的是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洪流,正以排山倒海、不可阻挡之势,滚滚向前;而设施园艺工程做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方面,犹如激流中一朵绚丽的浪花,不断地汇入洪流,也将川流不息。

参考文献

1、张真和,李建伟,我国设施园艺的发展态势及问题探讨,中国蔬菜,1999.3: 1-

42、CSAE设施园艺工程专业委员会,农业现代化浪潮中的中国设施园艺工程,农业工程学报,1998.12(增刊):1-5

下载以设施化引领农业现代化[大全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以设施化引领农业现代化[大全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园艺论文:设施园艺工程与我国农业现代化

    园艺论文:设施园艺工程与我国农业现代化 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网络 点击数:1660 文 章来源 莲山 课件 w w w.5 Y k J.COm 9 设施园艺工程与我国农业现代化 摘要:设施园艺工程因其......

    以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一解)

    以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 编者按《河南日报》刊发的“加快领导方式转变 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十八谈”之许昌篇《求客观规律之真》及“何平感言”《成事唯真》,道出了......

    以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优秀范文5篇)

    以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 ———一解“求客观规律之真” 编者按 《河南日报》刊发的“加快领导方式转变 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十八谈”之许昌篇《求客观规律之真》及......

    农民市民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研究

    农民市民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研究 [摘 要]农村劳动力转移推动城镇化发展,城镇化发展提高农民市民化意愿、满足农民市民化诉求。农民市民化是农民扩展自由、拓展选择集以提......

    农业现代化与我国设施园艺工程(精选多篇)

    农业现代化与我国设施园艺工程 论述了我国设施园艺工程事业近年来取得的成绩和进步,指出了与农业现代化的要求存在的差距和问题,并对今后的工作重心、努力方向提出了看法和建......

    文化引领以文化人

    文化引领 以文化人 打造“环境高雅 师生儒雅”的校园文化 学校管理交流材料 张庄中学建校于1959年,地处邹东山区。一段时期以来,由于各种原因,办学条件较差,教学质量滞后,教职工......

    以文明引领和谐

    以文明引领和谐、以和谐提升文明 ×××精神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在党的十七大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全面回顾了党的十六大以来,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

    以文化引领企业发展

    以文化引领企业发展***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浪潮中,企业的生存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企业间的竞争逐渐由价格竞争转向了核心能力的竞争,而现代竞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