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陈强市长在全市新农村建设暨农业农村经济观摩座谈会上的讲话
陈强市长在全市新农村建设暨农业农村经济观摩座谈会上的讲话
这次新农村建设观摩会,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八届九次全会精神,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农业农村工作。通过观摩各区县新农村建设的新进展、新变化和今天大家的座谈,我最深刻的体会和认识有两点:一是加强农业农村工作太重要了。80%的山场土地和70%的农村人口是我市最大的市情,无论什么时候、发生什么情况,农业的发展、农民的增收始终是大事,始终是我们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二是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太必要了。凡是新农村建设的亮点,凡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先进,凡是农民致富的典型,无一例外地都是农业产业化发展最好的地方。对此,我想大家会有更深的认识、更新的共识。关于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农业农村工作,福宏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我这里重点就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谈点意见。
一、正确认识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和经验,进一步坚定发展信心
这一次新农村建设观摩点大都是我市农业产业化示范之作,可以说是:星星之火呈现燎原之势,各地不仅有亮点,且这些亮点在拓展,发展势头强劲;也可以说是,百花齐放呈现争艳之势,各地都有特色,且这些特色精彩纷呈,成长优势明显。
首先,在规模上,形成了“五个一批”。
一是打造了一批主导产业。我市农业产业化主导产业雏形已就,尤其是茶业、竹木业、蚕桑业、养殖业、果蔬业、中药材业等产业构筑了黄山现代农业的基本格局。在这些主导产业起着支柱作用的同时,乡村旅游异军突起、迅速发展壮大,去年接待量达841万人次、总收入32亿元,成为农业产业化的一支重要新生力量。二是建成了一批特色基地。全市建成了70万亩茶园、655万亩商品林、91万亩竹园、8万亩油茶、3万亩花卉苗木、12万亩桑园、19万亩果园、13 万亩商品蔬菜、8万亩中药材、31个养殖小区等特色农产品基地,绿色、有机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面积达94万亩。全市已有2A级以上乡村旅游景区景点18 家,省级农家乐示范户9户。三是壮大了一批龙头企业。2007年底,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100家,营销收入22.74亿元;其中营销收入超 5000万元达12家,超亿元龙头企业达5家。目前,已有省级龙头企业20家,市级龙头企业70家。四是发展了一批专业组织。全市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365个,会员4万余人;发展订单农户17万余户,占全市农户数的48%。这些专业组织的服务领域涵盖了茶叶、水果、蔬菜、畜禽、蜂业、粮食等行业。五是创建了一批知名品牌。现有1个农产品获中国名牌农产品称号,14个农产品获安徽省著名商标,16个农产品获安徽名牌农产品称号,6个农产品获安徽名牌称号。应该说,黄山的不少农产品已经在国内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如茶叶就占到上海市场份额的10%以上;有的还走出了国门,打入了国际市场。
其二,在特色上,涌现出“四类典型”。
一是引进型典型:如黄山德青源种禽有限公司、天工健康源果蔬生产基地、黄山蓝莓生态园等。这种类型的企业、基地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或基地的10%、2%左右。二是嫁接型典型:如汪满田、谢裕大、松萝等茶叶公司与上海、深圳、浙江等地进行合资合作。这种类型的企业占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的20%左右。三是内源型典型。如同乐生态养殖、强英鸭业、六百里猴魁、黟县蚕种场、谭家桥野生动物养殖中心等都是本土自生内源发展的典型,占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60%左右,乡村旅游产业90%以上也是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自身调整形成的。四是联动型典型。如坤沙、盐铺、华侨、官川、太平渔村等新农村建设,都是以农业产业化为抓手,实现了与生态、旅游、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的相互促进、联动发展,可谓一举多得、一石三鸟。
其三,在效应上,实现了“三个促进”。
一是促进了经济结构调整和经营方式变革。随着农业产业化的深入推进,“山上”的在“下山”,“山下”的在“出海”,实现了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由单家独户向合作经营、由封闭发展向开放发展的“三个转变”。2007年,主导产业总收入达75.64亿元(含乡村旅游),占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的38.4%;全市农产品出口额达到1868万美元,农产品商品化率大大提高,其中茶产业的商品化率高达95%以上。二是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业农民增收。农业产业化给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源头活水,提供了产业支撑,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前,全市有21万户农民通过农业产业化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农业产业化对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贡献率达到30%,转移吸纳农村劳动力达到14万人。三是促进了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通过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等环节,农业产业化把农业与二三产业链接在一起,把农村与城镇链接在一起,不仅自身成为工业发展的重要方面,也为农村加速城镇化提供了强大推力。2007 年,全市农村三次产业比重已调整为21.2:54.1:24.7。
我市农业产业化取得了累累硕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困难还很多、问题还不少、任务还很重。就问题而言,有这么四个字:“小、散、弱、低”。小,就是生产基地规模小。受山区耕地资源匮乏所限,以及山区气候、土壤和农民生产生活习惯差异性大的影响,除茶叶、木竹以外,我市农产品整体呈现“种类繁多、规模不大”。散,就是农业生产组织散。当前,我市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为5.8%,农业生产大多处于分散经营状态,即便现有的农民合作组织联结协作的紧密度也不高,市场运作的能力和水平还比较低,还没有与龙头企业和农民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还没有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真正发挥组织作用。弱,就是龙头企业实力弱。全市国家级龙头企业仅有1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仅占全省龙头企业数的5%;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仅占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的5%,销售收入超2亿元的企业一家也没有,龙头企业由于实力不强,对整条产业链的带动作用十分有限。低,就是主导产业效益低。目前,发达地区农产品精深加工率已达到50%以上,而我市仅为15%左右,不少农产品还停留在“第一车间”,科技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低,经济效益低。如我市茶园亩产值仅1238元,而福建安溪、云南普洱等地的茶园亩产值已达到3000-6000元。
成绩和问题不仅告诉我们,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现在做得怎么样,还促使我们深化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考与认识:
一是加快农业产业化,必须走开放式之路。如汪满田茶叶公司开阔视野、开放胸怀、开拓市场,与上海光明集团合作,借助它的品牌效应、资金实力、市场网络等,以求改造升级、创新发展。这种以市场为导向、以开放为手段、以资本为纽带,走出去、引进来,内外嫁接、借力发展的做法和经验,是推进我市农业产业化做大做强的新途径。
二是加快农业产业化,必须走创新型之路。如绿康保健公司和黄山金竹竹业公司,从地方资源出发,不局限于原材料生产和产品初加工,坚持技术创新,以创新研发、深加工产品,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商品附加值。这种创新性研发、精细化加工、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从而延伸产业链、价值链的成功经验,是对我市农业产业化竞争力的新提升。
三是加快农业产业化,必须走特色化之路。如盐铺农庄、木坑竹海立足于各自的自然与文化优势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以及各地“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地方特色产业,是我市农业产业化的主要形式和基本格局。如何进一步发挥自身特色,注重错位经营,形成优势产业,打出特色品牌,对我市农业产业化优势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四是加快农业产业化,必须走联动性之路。如响潭农庄、太平渔村等新农村建设,大多是生态农业、乡村旅游、农村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先进典型。这种以农业产业化为动力,促进优势互补,形成联动发展,既是加强农业农村工作、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也是我市需要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的新任务。
总体来看,我市的农业产业化基础较好、态势趋好、发展看好。这是我们加快产业化发
展的信心所在。对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困难和问题,有清醒地认识、有准确地把握、有能力去解决,这是我们加快产业化发展的信心所致。
二、正确把握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路和目标,进一步加快发展步伐
这次观摩会的成果非常明显,重要的经验在于:只要农业产业化发展了,新农村建设就有活力、就有动力,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就有后劲、就有保障。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生产发展是放在第一位的。而抓生产发展,农业产业化又是第一位的。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抓农业产业化,就是抓住了“牛鼻子”。
这次观摩会的任务非常明确:就是要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八届九次全会精神为指导,紧紧抓住国家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以及发达地区加速产业转移的机遇,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坚持以工业的理念、市场的规律抓农业,依靠市场引导、龙头带动、农民参与、政策扶持、政府服务,推动农业产业化的更大发展,提升农业产业化的生产规模、经营效益,真正把农业产业做成富民强市的支柱性产业。到2012年,全面实施农业产业化发展“1122”计划,即:培植十大产业基地,培育十大龙头企业,争创20个知名品牌,争上20个重大项目;全市主导产业的总收入占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达50%;农民来源于产业化经营的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提高到50%以上。
第一,必须抓基地、打基础。重点建设十大基地,即到2012年,建成10万亩高效生态茶园基地(另有60万亩普通茶园)、100万亩竹林基地、14万亩蚕桑基地、25万亩干鲜果基地、15万亩商品蔬菜基地、12万亩中药材基地、6万亩花卉苗木基地、20万群蜂业基地,年出栏生猪120万头、家禽600万羽、肉蛋总产12万吨的养殖基地,以及拥有19个国家级旅游示范点、72个旅游示范村、558个“农家乐”示范户的乡村旅游特色基地。围绕建设十大基地,首先要加强规划引导,推进区域化布局。以规划为先导,以要素集中为引导,抓紧调整、充实和完善全市农业产业化规划纲要。按照“因地制宜、突出优势、强化基础、壮大产业”的总体思路,明确优势产品和优势区域发展定位与主攻方向,瞄准市场,顺应需求,适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动产品空间集聚和产业升级整合,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加速产业带、产业块的培育和发展,积极引导、全面完成生态茶园“双十”工程、养殖业“451”工程、林业产业提升工程的实施。到2012年,全市优势农产品集中化生产格局基本确立,区域化生产布局基本形成。还要引导好“生态园”、“后花园”的打造,支持现代农业示范区、龙头企业、森林公园、果园农庄、科技园区、渔港渔村、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大力发展与生态化、旅游化互动联动的新型业态,拓展农业功能,延长增值链条,提高综合效益。其次要加强利益联结,提高组织化程度。发挥龙头企业参与基地建设的关键性作用,大力发展和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强化“公司+农村经纪人+农户”、“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协会)+基地+ 农户”等多种形式的利益联结。明年,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要达到400家以上,其中新组建40家以上,合作组织带动农户数达30%左右。其三要加强机制创新,抓好产业化改革。加快林改步伐,明年要全面完成林地确权发证主体改革,用3年时间完成其它配套改革,为林业基地发展提供动力和活力。要完善流转机制,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通过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力争用2-3年时间,使我市规模经营的比重再提高10个百分点。
第二,必须抓企业,强龙头。到2012年,培育超亿元龙头企业10家以上(其中争取2-3家年营销收入超5亿元),50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25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营销收入达50亿元。到2009年,超亿元龙头企业达6家(其中争取1-2家营销收入超2亿元),5000万元的企业17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年营销收入达34亿元。为此,一要扶强做大龙头企业。按照“大规模、高水平、多层次、强带动”的要求,全力组织实施产业化 “125”提升行动,积极扶持、重点培育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特别是对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
大、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企业,要在资金、土地、信贷等方面采取倾斜政策,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扩大生产经营规模,促其快速发展壮大。二要壮大领军人物队伍。积极推进人才强市战略,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各个层面,加快培育一大批创业主体。到2012年,全市要形成百名实力雄厚的农民企业家队伍,千名优秀的农民创业带头人和2000名农民经纪人队伍。第三,必须抓品牌,抢市场。到2012年,全市要争创省级以上知名品牌20个以上,同时要申报2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一要以品质赢得市场。品质是品牌的基础。要以农业科技化促进农业产品品质提升,确保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到50%以上。要以农业标准化促进农业产品品质提升,在全市建立一批区域特色鲜明的优势农产品示范基地以及标准化示范企业和市场。抓紧健全我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加快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制度,2010年全面达到国家强制性标准要求,规模以上企业产品标准覆盖率达100%。到2012年,全市建成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和有机食品生产基地100万亩,大宗农产品“ 三品”认证达80%以上。二要以资源整合市场。当前,要围绕“太平猴魁”、“黄山毛峰”、“祁门红茶”等9个省著名商标和省名牌产品,推进茶叶品牌资源的整合,拓展品牌空间,放大品牌效益。还要围绕我市其他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鼓励和引导企业跨区域、跨行业联合,延伸品牌效应,最大限度地获得品牌溢价。三要以营销抢占市场。要像抓黄山旅游促销一样,千方百计抓好农产品品牌营销。各地要踊跃推荐优质产品参加国家和省级名优农产品评选,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农产品交易展示、展销活动。当前,尤其要抓紧做好明年茶叶产销的谋划和安排,抓好黄山茶叶暨名优农产品交易会的营销策划,搞好营销配套工作。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办在家门口的“经济奥运会”,也是我市农产品展示营销的最好舞台。要大力借助世博会这个平台,把黄山名特优农产品进一步推向全国,推向世界。
第四,必须抓项目、硬支撑。农业产业化发展必须以大项目做支撑,到2012年,全市要建成20个超亿元的重大产业化项目。其中,明年10个重点产业化龙头技改项目就要启动实施,完成投资6亿元。还要引进农业产业化项目100个、资金12亿元;争取国家和省里涉农扶持资金10亿元。为此,一要抓好项目的编制。要紧紧围绕“1122”计划和主导产业规划,围绕新农村建设巩固拓展工程,围绕国家政策导向和黄山优势,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确保把农业产业化项目谋划得更深、编制得更准、包装得更新,从而确保更多的好项目、大项目能够早日上马实施。二要抓好项目的争取。最近,为搭上国家扩大内需“这班车”,我们已编制了108个农业农村项目,总投资93.7亿元。其中,市里已上报重大项目10个、总投资20.8亿元。这些涉农项目,有基础设施,有特色产业,有社会事业,特别是动物防疫体系、农村沼气以及茶叶“双十”工程等项目,要作为我们着力争取的重点、着力突破的方面,一定要盯紧盯牢、盯出成效,努力让2009年成为农业产业投资年、农村产业突破年。三要抓好项目的引进。要立足招商引资上项目。重点面向长三角、环渤海和韩日及台湾地区等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密集区,紧盯境内外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顶尖企业,针对自身产业基础和产业发展要求,重点关注那些能延伸农产品加工链条的企业、能提升现有产业和产品品牌的企业、能带动基地整合发展的企业、能大量吸纳农村劳动力的企业,开展全方位招商引资,做到补缺式承接、提升式承接。在注重“外引”的同时,也要注重“内引”,抓住当前外出务工人员“返乡潮”,引导他们在家乡创业兴业。要立足出口导向上项目。要落实好市里出台的支持工业企业渡难关保增长的意见,一个企业一个企业地帮助解决困难和问题,同时大力引进出口型龙头企业和项目,不断培育新的增长点。明年,全市农产品出口要确保增长8%以上。
第五,必须抓服务,优环境。发展农业产业化是大家的共同任务和责任,特别是各级政府和政府职能部门要千方百计服务于、促进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一要改善政务抓服务。进一步把“四大整治”引向深入,进一步落实好市里一系列关于保增长的要求,扭住关键环节,着力提高政府服务水平。在执行上,要强化发展意识、宗旨意识、服务意识,创造性地执行
好上级政策。在简政上,要大刀阔斧地精简会议、培训、检查、评比,减少非经济因素的干扰,特别是要进一步减少审批事项,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能。在减费上,要全面开展一次涉企收费大清理,特别是对于涉企处罚,一定要立足早提醒、先教育、重纠正,必须处罚的,有关部门也必须事先报知当地政府。二要强化政策抓服务。作为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都要做到一个产业一个规划。要以有力的政策保证规划的实施、促进计划的落实。市里初步考虑,从明年开始,在原有农业产业化引导资金、龙头企业贷款贴息以及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基础上,专门设立农业产业化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扶持十大主导产业。各区县也要配套拿出专项资金。中央、省里与产业化相关的优惠政策,必须整合好、利用好、落实好。三要创新金融抓服务。要抓住国家实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机遇,积极调整信贷结构,通过小额信贷、短期信贷、中长期优惠信贷、专项信贷等一系列灵活多样的信贷组合,提高农业产业化及龙头企业的信贷规模和比重。要创新金融服务平台,探索发展农村资金互助社、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农村新型金融机构,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融资互助和信用合作,抓住政策机遇扩充担保公司实力,大力发展农业保险,明年开始推进农业保险制度,逐步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四要深化改革抓服务。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着力健全完善农村低保制度,进一步做好提标扩面工作。加大农村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的发展力度,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再用两年时间,全面完成乡镇机构改革任务,在全市建立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农民教育培训、农村信息服务、动植物疫病防控等公共服务机构,进一步完善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代理网络;还要着力提高农村城镇化水平,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产品物流体系,以推进城乡建设管理提升工程为抓手,加快20个特色镇发展。
同志们,发展农业产业化,是一篇系统的大文章,是一项复杂的大工程,需要创造性地工作,需要各方面大力支持和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要按照这次会议的要求和部署,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强化领导,狠抓落实,努力开创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新局面,为持续快速促进农民增收、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二篇:市长在新农村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讨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讨会今天开始了。这是市委、市政府为深入学习和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决策部署,积极探索推进我市新农村建设的新思路、新途径而采取的一个重要举措,其目的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集思广益,推动落实。这次研讨会期间,将在各县区、各有关部门主要领导交流研讨的基础上,深入讨论我市《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和《xx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百村示范”、“千村推进”行动实施方案》,市委书记赵春还要作重要讲话。希望大家集中精力、认真学习、深入思考、献计献策,切实把这次研讨会开好。下面,我首先结合自己的学习和思考,就如何扎实推进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问题,谈一些认识和体会,与大家一起研讨交流。我讲三个问题。
一、提高认识,增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近些年来,党中央国务院立足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在宏观调控中着力加强农业这一薄弱环节,采取了一系列具有里程碑和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举措,制定了一系列更直接、更有力的支农惠农政策。在此基础上,去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顺势而为地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这一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期“三农”工作任务的集成和拓展,是支农惠农政策的延伸和强化。全面贯彻党中央的战略部署,首先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这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前提。
(一)充分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认真总结历史经验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立足我国基本国情,针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而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农业农村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改变农村面貌的重大战略部署,体现了农村改革发展的新要求,反映了广大农民的新企望,必将对加快农村小康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要在深刻领会中央决策和把握全国发展大势的基础上,立足我市的基本市情,提高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大意义的认识。首先,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只有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才能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但是,目前在全市整体发展中,农村发展相对滞后,城乡发展不协调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一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1980年,全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5倍,而xx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64倍;2000年,全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79倍,xx市为3.92倍;2005年,全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2倍,而xx市达到了4.5倍。这一组数字说明,改革开放25年来,我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总体呈不断拉大趋势,而且差距比例高于全国。二是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差距扩大。由于农民人均纯收入低,农民消费需求受到较大的抑制。2005年,我市农村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71%,但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仅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44.9%,比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所占比重55.1%低10.2个百分点;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我市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曾非常接近,到2005年,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51.21%,比城镇居民的36.59%高14.62个百分点;比全省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47.2%高4个百分点,比全国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45.5%高5.7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的差别,表明我市农民消费水平提高缓慢,城乡差距在不断拉大。三是城乡居民受教育程度和医疗服务差距较大。农村人口中,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口仅占40.91%,而城市人口中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口所占比重已达到64.4%,相差23.5个百分点。从卫生事业发展来看,现阶段我市80%的卫生资源集中在城镇,农村医疗卫生设施薄弱,条件简陋,缺医少药、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比较突出。要真正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突出问题,迫切需要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其次,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我市作为典型的农业大市,农业基础脆弱,农村发展滞后,农民收入水平低,是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所面对的最大挑战。2005年,全市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1550元,虽较建市时的1985年的224元增长5.9倍,但与全国、全省2005年的平均水平3255元和1980元相比,则分别低1705元和430元。从农业基本条件看,人多地少、山多川少、水资源短缺,自然灾害频发,基础设施落后,抗灾能力差,是xx农业发展面对的基本现实。全市现有国土总面积1.43万平方公里,平均人口承载量241人/平方公里。分别比全国(127人/平方公里)、全省(53人/平方公里)高1.8倍和4.11倍。2005年,全市现有耕地面积572.98万亩,占总面积的26.7%,人均1.88亩,耕地中山旱地占94.85%,主要分布在黄土梁峁沟壑地区,植被覆盖少,水地流失严重,并且“人增地减”的趋势还在加剧。全市人均水资源916立方米,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1000立方米的水资源最低需求标准,仅为全国人均的1/4,全省人均的1/2,属水资源短缺地区,缺水率19.3%。xx虽是省内降雨较多的地区,但降水时空分布极为不均,对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影响很大。农业基础脆弱,还表现在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低下。粮食单产2005年为每亩176.4公斤,低于全国132.6公斤、全省39.2公斤;2005年实现农业增加值25.8亿元,人均1050元,比全国、全省分别低1998元和602元。在农业增加值中,主要以种养业为主,分别占69.9%和24.6%,非农产业比重很低。我市“三农”问题的现状充分说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如果农业基础不稳,农民收入不能提高,农村发展长期滞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难以实现。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第三,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基于我国的基本国情,‘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同样,我市农村面大、农村人口多、“三农”问题比较突出的基本现状,也决定了农村稳定是全市稳定的基础,农村安定和谐是全市安定和谐的基础。因此,只有加快农业和农村发展,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在农村形成安定和谐、健康向上的良好局面,保证广大农民安居乐业,才能为构建和谐xx、平安xx奠定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
(二)正确认识我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和有利条件。尽管我市农业基础脆弱,农民收入水平低,农村发展特别是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但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我们也具备加快农村发展的基础和有利条件。近些年来,全市上下按照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经济的思路,坚持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和项目带动战略,财政收入快速增长,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支农惠农政策力度逐步加大,农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在更宽领域、更高层次展开,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推进,劳务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加快农村发展越来越成为全市上下的共识,广大农民盼望农村发展,各级党委政府支持农村发展,社会各界关心农村发展的良好局面正在形成。因此,我们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既要正视困难和制约因素,更要看到有利条件,增强信心和决心,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进新农
村建设。
(三)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给我市带来的发展机遇。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提出了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基本要求,明确了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方略,做出了“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制定了“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基本方针。在这一系列加强“三农”工作新理念、新举措的基础上,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央又进一步加大了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力度,制定了更直接、更有力的支持“三农”的重大措施。比如,“十一五”期间,中央明确提出各级财政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都要明显增加。要做到财政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国家基本建设资金增量主要用于农村,政府征用土地出让收益主要用于农村。所有这些对我市加快农村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我们一定要紧紧抓住并利用好这一机遇,搞好总体规划和具体部署,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劳务经济、县域经济,协调推进我市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逐步实现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的转变。
总之,通过深入学习,深化认识,要切实把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真正统一到中央和省市委关于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各项重大决策部署上来。从党和国家全局的高度,从加快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高度,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做好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切实担负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重任。
二、抓住关键,认真做好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工作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新时期农村改革发展的总任务,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总抓手,是统领农村工作全局的总目标,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各项工作都应围绕、服务、服从于这个总目标。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我市实际出发,突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个首要任务,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科学规划,分步实施,扎扎实实地加以推进。
(一)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经营为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村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开辟了广阔道路。其突出的特点是,它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龙头企业为依托,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产加销一体化,种养加一条龙,实现区域化种养,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管理,系列化服务,使各具特色的优势产业发展成“龙型经济”。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使劳动密集、技术密集和资本密集相结合,使乡镇企业、乡村服务业与现代农业相结合,突破区域界限,联系从事同类生产的农户而扩大产业群,联系农业产前、产中、产后而延长产业链,联系农村二、三产业而形成产业体系,大幅度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它既不改变家庭承包经营,又可大范围地扩大经营规模,已成为我国实现规模化经营的重要形式。就我市而言,经过历届市委、市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努力,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在基地建设、市场建设、龙头企业建设和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等方面,做了积极的努力,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总体而言,我市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还很低,特别是龙头企业建设缓慢,农村二、三产业脱节,农产品加工滞后,产加销分割,产业链条短,效益不高。因此,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在现有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开发、龙头企业建设的基础上,采取更加有力的扶持政策,着力培育一批竞争力、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和企业集群示范基地,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与农户有机结合的组织形式,切实提高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让广大农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更多的实惠。
(二)加快发展农民增收的支撑产业。产业发展是农民增收的前提和基础。构建农民增收的支撑产业,要根据各地比较优势,以推进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核心,以强化农业科技进步为保障,大力培育和壮大特色产业,使之成为当地经济的支柱。从实践经验看,只有坚持特色,才能成为经济支柱,凡是经济支柱,都是因为产业具有特色。我市
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初步形成的果品,蔬菜、畜牧三大主导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下一步,我们在加快发展区域特色产业上,要立足现有基础,把畜牧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作为重中之重。要加快建设现代畜牧业,大力推进畜牧业技术进步,切实转变增长方式,把畜牧业做强、做大、做出品牌,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要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依靠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不断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能力,上档次、上规模,开拓销售市场,不断增强带农增收致富能力。发展农民增收支撑产业,还要特别注意一、二、三产业联动和合理布局,通过一、二、三产业互相促进、协调发展,逐步推进农业产业化、城乡一体化,为农民增收展现广阔的前景。
(三)大力推进劳务经济超常规发展。从近年来的实践看,这件事情做好了,不仅能够较大幅度地增加农民收入,而且对于增强农民的就业和创业能力、逐步减少农民具有深远影响,直接关系我市新农村建设的全局。因此,必须把发展劳务经济放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全局中去把握,放到战略地位上来谋划和推动。在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挖掘农业内部潜力,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同时,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培训资源,进一步加大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力度,有组织、有计划、有针对性开展劳务输出培训,提高务工农民转移就业的能力。要抓好有组织的输转,建立灵活高效的劳务管理体制,健全服务体系,切实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协调,逐步形成统一、开放、规范、高效的劳动力市场网络,使自发盲目的劳务输出转变为组织有序的科学流动。要优化劳务经济发展环境,搞好信息、中介、法律和办证等全方位服务,及时处理劳动纠纷,依法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努力改善农民进城务工经商的环境。
(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生产力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工程。尽管我市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的变化相比,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依然明显滞后,还远远不能满足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求,仍然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我市农村基础设施点多面广,地域差异较大,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建设任务,必须从实际出发,从广大农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事情入手,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抓好建设。要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农田水利和耕地质量建设,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和梯田建设力度,加快小流域治理步伐,积极推广使用先进生产工具,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投入品,加快农业科技应用推广步伐,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与此同时,要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上的支持,加强农村饮水、医疗卫生、道路、电网、沼气、通讯、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五)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我市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不仅影响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质量,而且直接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当务之急是注重解决农民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首先要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要在继续抓好“两基攻坚”、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的同时,下大力气加快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使职业教育成为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能的重要支撑。其次,农村卫生事业要突出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这个重点,进一步加大公共财政的支持力度,加强以乡镇卫生院为重点的农村医疗机构建设和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和医疗救助体系,加强人才培养,规范医疗服务,认真解决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第三,进一步繁荣农村文化事业。要积极鼓励和引导文化工作者深入农村,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满足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要继续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加强县乡文化馆站建设,构筑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第四,加强农村计划生育服务设施建设。要以县、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建设为重点,形成以县级服务站为龙头、中心乡镇服务站为骨干、流动服务车为纽带的农村计划生育服务体系,提高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水平。
(六)进一步落实政策、深化改革。党的政策是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基石,是农民利益的具体
体现,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保证。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面貌发生显著变化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对头,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因此,推进新农村建设,要以落实党的农村政策、深化改革为动力,不断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首先,要稳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切实保护农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其次,要在巩固和发展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的基础上,推进农村综合改革。重点要搞好乡镇职能转变、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建立精干高效的农村基层行政管理体制和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同时,要进一步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和城乡统一的要素市场体系,加快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改善对农村的金融服务;加快土地征用制度改革,依法规范征地程序,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完善对被征地农民的补偿办法,健全对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第三,切实把中央近年来出台的扶持“三农”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如对种粮农民的补贴政策、财政困难县的扶持政策、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政策、对农村义务教育和医疗卫生的支持政策,以及对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保护政策等。这些政策措施都是建设新农村最直接、最管用的,也是农民最关心、最欢迎的,我们必须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充分发挥党的农村政策的效力。
三、加强领导,确保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涵盖面宽、涉及面广,有许多重大利益关系需要协调。在推进过程中,无论是工作重点、工作思路,还是工作步骤、工作方法等方面,都需要加强领导、统筹兼顾、科学谋划、精心指导。
(一)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规划先行。各级党委、政府要按照“全面规划、分步实施、典型示范、稳步推进”的原则,科学制定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分阶段实施方案。制定规划和方案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加强调查研究,突出发展重点,注重科学论证,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广泛听取基层和农民群众的意见建议,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可行性。通过制定规划,真正做到细化目标、实化任务、硬化措施、强化责任,区分轻重缓急,突出建设重点,统筹安排好各项建设任务。
(二)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强化责任落实。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强化责任落实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把思想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关系全局的战略任务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统一领导,明确职责分工,搞好协调配合,建立健全“市上指导、县区组织、乡镇主抓、村组实施”的工作机制。市县区要成立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市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指导、协调、督查和考核,重点加强对政策资金扶持、村镇规划编制审核、主导产业培育发展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工作。市县区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每年为农民办几件实事,特别是综合部门、基础产业部门和公共服务部门,在制定发展规划、安排建设项目和事业经费时,要更多地向新农村建设倾斜。
(三)完善政策措施,加大资金投入。首先,政府投入要向农村倾斜。各级财政在预算安排中要逐年增大对农业的投入比重,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的稳定增长机制。金融部门要积极探索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新途径、新方法,不断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信贷投入。各级政府要抓住新农村建设的历史机遇,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项目储备争取工作,力求有更多项目能够进入国家和省上投资计划。其次,要采取多种形式支持农村发展。积极推进城市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拓展、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社会文明向农村辐射,逐步形成城市与农村相互促进、农业与工业整体联动、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格局。第三,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农村建设。尤其要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发展产业化经营,鼓励企业和社会团体兴办农村公共设施和社会事业。
(四)广泛宣传发动,形成整体合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社会的事业,需要动员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农民群众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主要参与者和受益者,要尊重他们的首创精神,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要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扶持、典型示范等方式,动员和组织农民建设自己的美好家园,改变农村面貌,创造幸福生活。全市各行各业都要关心支持新农村建设,为新农村建设作出贡献。动员和引导市县区党政机关、人民团体、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人士采取多种形式支持农村发展,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浓厚氛围,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全市上下的共同认识和共同行动。
(五)狠抓落实,确保良好开局。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计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开局之年。各县区、各部门一定要把新农村建设与全面实施“十一五”规划紧密结合起来,与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今年各项重点工作部署结合起来,立足各自实际,拿出实实在在的措施,真抓实干,确保开好局、起好步。各级领导干部要进一步转变观念和作风,在工作中切实做到: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民主商议,不强迫命令;突出特色,不强求一律;引导扶持,不包办代替。要经常深入农村,研究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特别要从农民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最容易见效的事情抓起,让农民群众在社会新农村建设中,不断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第三篇:在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观摩点评会上的讲话
我们组织开展这次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观摩活动,主要目的是通过现场观摩各乡镇前九个月的工作,总结经验,寻找差距,动员各级再接再厉,真抓实干,确保全年各项任务圆满完成。这次观摩活动,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精心策划,安排扎实。为了搞好这次观摩活动,县上做了充分的准备,分管领导提前考虑,指导有方。“两办”尽职尽责,做了大量的组织协
调工作。二是准备充分,观摩认真。相关部门及早着手,调查摸底,提供的资料准确详实。乡镇的同志积极行动,精心准备,精神面貌特别好,对所抓的工作底子清、情况明。三是组织严密,进展顺利,收获颇丰。观摩选下的每个点都有代表性,路线安排顺畅,日程安排紧凑。总之,通过观摩达到了学习交流、促进工作的目的,活动搞的很成功。前面金泉同志对观摩活动作了点评,总结全面,分析深入,符合实际,对下一步的工作安排扎实、部署到位。四个部门对下一阶段的工做作了安排,讲了很好的意见。希望同志们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今年农业和农村工作取得的成绩
总体上看,今年我县农业和农村工作面临的困难很多。年初的特大冰雪灾害、持续低温天气、汶川大地震、加上50年一遇的干旱天气、棉花价格下跌以及农资价格大幅上涨、重点产业、重点工程资金不足等困难,都给我县农业和农村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但是在全县各级干部的努力下,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趋利避害,呈现出了喜人的发展势头。
1、抓发展的氛围浓厚。各级干部精神状态饱满,争着干、比着干的劲头很足。一是分管领导高度重视,包乡领导积极主动,抓协调、促落实的力度大,为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特别是重点产业发展做了大量而卓有成效的工作。二是乡镇领导不怕吃苦,比实绩、比发展的士气高,每到一个观摩点,都呈现出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良好局面。三是部门领导围绕大局,搞帮扶、比服务的热情大。特别是在今年日光温室产业发展上,我们农口部门的同志坚持工作在一线,指导措施得力,有力地推进了日光温室建设进程;相关部门支持帮扶力度大,今年在日光温室等重点产业发展上,财政拿出了200万元,发改委整合了100万元,农建指挥部、农机、电力等部门都以不同的方式对资金进行了整合,特别是信用联社的同志,千方百计拓宽信贷渠道,为农户提供资金上的支持,大大加快了设施农业发展的步伐。另外,其他单位和部门也都积极响应县上的号召,在重点产业帮扶上作了大量工作,全县121个部门落实日光温室帮扶资金133万元。这么大规模的资金投入在金塔历史上都是没有过的。
2、抓出来的亮点多。各乡镇、农口各部门的工作各有千秋,亮点纷呈,可以从以下八个方面概括:一是今年全县新打建日光温室416座,加上旧棚改造,超额完成了市上下达的任务,其中金塔镇就新打建91座。二是新种植葡萄达到3011亩,其中100亩以上的大场大户就达到8户,羊井子湾、金塔、中东、航天四乡镇种植面积都在100亩以上。值得一提的是,群众对发展葡萄种植产业的认识明确,积极性很高,说明发展高效农业的思路已经深入人心。三是全县新建标准化养羊小区7个,标准化猪场5个,特别是金塔镇、三合乡和鼎新镇的3个养猪场和古城乡移庆村的人畜分离养殖小区起点高、规模大。四是去今两年来,共投资1.3亿元,新建、改建油路447公里,相当于过去30年的总和,其中今年投资6800万元,建设224公里,有6个乡镇超过了10公里,金塔镇突破了20公里。五是今年全县“双千元田”面积达14.2万亩,“五千元田”3.8万亩,“万元田”4800多亩,充分体现了农业结构调整取得的成效。六是生态林业建设成效显著,退耕还林、重点风沙口治理效果明显。羊井子湾、中东都做出了亮点,一些乡镇围绕新建的通村公路进行生态建设,共建成绿色通道57公里。完成了370个居民小组门前的香梨高接换优工作,达到了80%。七是农村涌现出了一批村容整洁、环境优美、设施配套的生态型居民点,今年整组高标准改建居民点30个,占全县463个村民小组的6.4%,累计改建居民点49个,占10.5%。八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全县共有10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列入国家投资计划,今年实施了5座,明年计划实施5座,在全省都是争取投资最大、项目最多的县。
3、工作成效突出。之所以说成效突出,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组数字一个情况”上。三组数字:一是1-8月份完成农业总产值2.1亿元,同比增加6000万元,增长36.6%。二是1-8月份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实现2166.6元,同比增加375元,增长20.9%。从目前的形势看,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将在去年的基础上实现大幅度的增加。三是1-8月份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9亿元,同比增加1.9亿元,增长65.1%。一个情况是:今年县上承担了全市的道路交通建设现场会、扶贫开发移民增收会、全市农业观摩总结会和即将召开的全省教育布局调整观摩
会,这些会议在我县的召开,说明我县的工作是得到省市认可的。
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今年的农村工作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一是工作开展不平衡,影响了县委、县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的落实。二是农业生产离“一特四化”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农民增收压力依然很大。尽管一些乡镇把“一特四化”写在墙上,挂在嘴上,但真正要把“一特四化”和建设现代
农业示范基地落到实处,实现农民收入年递增12%的目标,任务还很艰巨,需要我们各级干部加倍努力。三是部分农民对发展重点产业和公益事业认识上还有差距,给工作的推进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二、今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经验和启示
今年的农业和农村工作成效显著,特别是在日光温室和葡萄产业的发展上,各级干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克服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在全市七个县市中是唯一将两大产业任务全部超额完成的县,成效相当明显,认真总结今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经验和启示,总体来讲可以用以下5句话来概括。一是解放思想,敢想敢干是前提。今年发展的日光温室产业是在过去由于种种原因失败的情况下重新确定的重点产业,全县各级干部冲破思想上的束缚和条件的限制,以促进农民增收为已任,组织和带领广大群众大力弘扬金塔精神,真抓实干,推动全县农业结构调整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二是加强班子建设,发挥干部主观能动性是关键。发展一项产业面临的困难是相当多的,有些乡镇任务落实好,就是因为班子建设搞的好,干部心齐,主观能动性发挥的好,这一点我多次讲到,也是事实证明了的。三是强化督查,狠抓落实是保证。对日光温室重大产业和重点工作,我们采取现场督查、文件通报、媒体曝光等形式进行了督查,制定了建设日程,狠抓工作落实,有效促进了任务的全面落实。四是积极引导,发动群众是根本。群众是发展的主体,做农村工作,我们还是要积极引导群众、发动群众。我们所干的每件事情,如果只是干部动,群众不动,工作推动就缺乏力量,如果把群众发动不起来,工作是难以得到持久深入推进的。五是大胆探索、善于创新是动力。在观摩活动中,我们还发现了一批善于创新的典型。西坝乡聘请肃州区能人进行技术指导,与春光市场签订购销协议。古城乡、大庄子、三合乡聘请省上专家和温室种植能人进行技术指导。这些好的做法值得各乡镇学习借鉴。
三、振奋精神,真抓实干,确保今年各项任务圆满完成。
前三季度已经过去,今年剩下的时间还有三个月,我们要只争朝夕、全力以赴,通过狠抓落实来圆满完成今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
1、要一鼓作气抓落实。观摩活动结束之后,一些乡镇的同志可能会认为我们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现在就可以放下工作,回家休息了。这种想法是不行的,今年的工作虽然取得一些成绩,但与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的要求相比,这只是“万里长征走了第一步”,现在一刻也不能放松。尤其是目前我们的重点产业还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日光温室还有部分没有种植,葡萄产业秋季管护也至关重要。各级干部一定要克服思想上的松劲情绪,一鼓作气,再接再厉,在剩余的三个月时间内,按照县上制定的建设进度,狠抓工作落实,确保重点产业的健康发展。
2、要靠实责任抓落实。各乡镇、农口各部门要对下一步的工作进行认真研究分析,进一步细化任务,靠实责任,强化措施,抓好落实。要将工作分解到每个人的头上,将担子压在每个人的肩上,以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我们的各级干部要加强学习,一是要学会对比算帐,特别是在产业发展上,要善于把握经济和市场信息,通过算帐分析,引导发动群众发展生产。二是要学会农业科技。发展现代农业,我们的主要职责是政策引导,搞好服务,乡镇干部一定要掌握一些基本的农业常识和科技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带领群众发展好生产。三是要学会管理。在工作中,我们的各级干部要都要会管理,一把手要会管副职,副职要会管分管工作,干部要会管群众,只有这样一级抓一级,才能充分发挥好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3、要突出重点抓落实。一是抓好日光温室种植管理。要加大技术指导力度,尽快完成相关设施的配套工作和种植工作,确保种得上,产的出,销的好,效益高,力争每座日光温室的平均收入在万元以上。二是棉花市场整治和收购。今年的棉花市场行情不好,价格低迷,农民惜售,企业惜收。各乡镇要切实负起管理和监督的责任,一手抓好新棉收购,一手抓好市场整治,保证新棉收购不打白条,小轧花、土打包不死灰复燃。三是抓好今年种植的葡萄的秋冬季田间管理工作,做好埋土防寒越冬工作,确保今年新植的葡萄全部能够存活。四是要高度重视畜牧产业的发展,加快基础母羊引进,加大品种改良力度,巩固全省最大的农区养羊县成果,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五是精心谋划好明年的工作。会议之后,各乡镇、农口部门要围绕省委、省政府农民增收“六大行动”,市委、市政府农业发展“一特四化”的总体部署,加大调研力度,认真谋划明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为明年农业增收、农民增效打好基础。
4、要加强督查抓落实。今年通过督查,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快速发展。在下一阶段的工作中,分管领导、包乡领导和农口部门要继续深入一线督促落实农业和农村经济各项工作。“两办”及时掌握情况,加大工作通报评比的力度,加快工作任务的落实。
5、要强化考核抓落实。今年的年终考核要严格按照年初确定的任务目标进行,要通过科学的手段,以考核工作实绩来评价班子和干部,考核情况要客观公正的来反映班子和干部的全面情况,要加大考核结果的运用,以此来推动工作的落实。
第四篇:在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观摩点评会上的讲话
在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观摩点评会
上的讲话
我们组织开展这次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观摩活动,主要目的是通过现场观摩各乡镇前九个月的工作,总结经验,寻找差距,动员各级再接再厉,真抓实干,确保全年各项任务圆满完成。这次观摩活动,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精心策划,安排扎实。为了搞好这次观摩活动,县上做了充分的准备,分管领导提前考虑,指导有方。“两办”尽职尽责,做了大量的组织协
调工作。二是准备充分,观摩认真。相关部门及早着手,调查摸底,提供的资料准确详实。乡镇的同志积极行动,精心准备,精神面貌特别好,对所抓的
工作底子清、情况明。三是组织严密,进展顺利,收获颇丰。观摩选下的每个点都有代表性,路线安排顺畅,日程安排紧凑。总之,通过观摩达到了学习交流、促进工作的目的,活动搞的很成功。前面金泉同志对观摩活动作了点评,总结全面,分析深入,符合实际,对下一步的工作安排扎实、部署到位。四个部门对下一阶段的工做作了安排,讲了很好的意见。希望同志们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今年农业和农村工作取得的成绩
总体上看,今年我县农业和农村工作面临的困难很多。年初的特大冰雪灾害、持续低温天气、汶川大地震、加上50年一遇的干旱天气、棉花价格下跌以及农资价格大幅上涨、重点产业、重点工程资金不足等困难,都给我县农业和农村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但是在全县各级干部的努力下,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趋利避害,呈现出了喜人的发展势
头。
1、抓发展的氛围浓厚。各级干部精神状态饱满,争着干、比着干的劲头很足。一是分管领导高度重视,包乡领导积极主动,抓协调、促落实的力度大,为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特别是重点产业发展做了大量而卓有成效的工作。二是乡镇领导不怕吃苦,比实绩、比发展的士气高,每到一个观摩点,都呈现出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良好局面。三是部门领导围绕大局,搞帮扶、比服务的热情大。特别是在今年日光温室产业发展上,我们农口部门的同志坚持工作在一线,指导措施得力,有力地推进了日光温室建设进程;相关部门支持帮扶力度大,今年在日光温室等重点产业发展上,财政拿出了200万元,发改委整合了100万元,农建指挥部、农机、电力等部门都以不同的方式对资金进行了整合,特别是信用联社的同志,千方百计拓宽信贷渠道,为农户提供资金上的支持,大大加快了设施农业发展的步
伐。另外,其他单位和部门也都积极响应县上的号召,在重点产业帮扶上作了大量工作,全县121个部门落实日光温室帮扶资金133万元。这么大规模的资金投入在金塔历史上都是没有过的。
2、抓出来的亮点多。各乡镇、农口各部门的工作各有千秋,亮点纷呈,可以从以下八个方面概括:一是今年全县新打建日光温室416座,加上旧棚改造,超额完成了市上下达的任务,其中金塔镇就新打建91座。二是新种植葡萄达到3011亩,其中100亩以上的大场大户就达到8户,羊井子湾、金塔、中东、航天四乡镇种植面积都在100亩以上。值得一提的是,群众对发展葡萄种植产业的认识明确,积极性很高,说明发展高效农业的思路已经深入人心。三是全县新建标准化养羊小区7个,标准化猪场5个,特别是金塔镇、三合乡和鼎新镇的3个养猪场和古城乡移庆村的人畜分离养殖小区起点高、规模大。四是去今两年来,共投资亿元,新建、改建油
路447公里,相当于过去30年的总和,其中今年投资6800万元,建设224公里,有6个乡镇超过了10公里,金塔镇突破了20公里。五是今年全县“双千元田”面积达万亩,“五千元田”万亩,“万元田”4800多亩,充分体现了农业结构调整取得的成效。六是生态林业建设成效显著,退耕还林、重点风沙口治理效果明显。羊井子湾、中东都做出了亮点,一些乡镇围绕新建的通村公路进行生态建设,共建成绿色通道57公里。完成了370个居民小组门前的香梨高接换优工作,达到了80%。七是农村涌现出了一批村容整洁、环境优美、设施配套的生态型居民点,今年整组高标准改建居民点30个,占全县463个村民小组的%,累计改建居民点49个,占%。八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全县共有10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列入国家投资计划,今年实施了5座,明年计划实施5座,在全省都是争取投资最大、项目最多的县。
3、工作成效突出。之所以说成效突出,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组数字一个情况”上。三组数字:一是1-8月份完成农业总产值亿元,同比增加6000万元,增长%。二是1-8月份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实现元,同比增加375元,增长%。从目前的形势看,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将在去年的基础上实现大幅度的增加。三是1-8月份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亿元,同比增加亿元,增长%。一个情况是:今年县上承担了全市的道路交通建设现场会、扶贫开发移民增收会、全市农业观摩总结会和即将召开的全省教育布局调整观摩12全文查看
第五篇:张县长在全县新农村建设现场观摩汇报会上讲话
张县长在全县新农村建设现场观摩汇报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组织召开这样一个大规模、高规格的新农村建设现场观摩汇报会,充分体现了县委、县政府对新农村工作的高度重视。应该说,今天的会议既是一个现场会、观摩会、汇报会,也是一个交流会、加压会、鼓劲会,目的就是通过现场观摩,学习交流,动员镇村两级和有关部门进一步明确目标、坚定信心,以先进村为榜样,积极行动起来,再掀新农村建设的新热潮,确保今年各项工作任务圆满完成。会前,大家实地观摩了俞村乡俞村村芳川示范点,应该收获不小、感触很多。刚才,各乡镇汇报了今年以来的工作开展情况,伟良县长对今年以来新农村建设工作作了实事求是地总结和评价,对下一步工作也作了明确具体地安排,我完全同意,希望大家抓好落实。
对新农村建设这项工作,县委县政府是高度重视的,今年以来已经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安排,应该说目前总体势头不错,但从更高层次上讲,效果还不够理想,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里面可能有这样那样的原因,但归根结底,还是思想认识问题、重视程度问题、工作落实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对于推动下一步工作顺利开展,对于全面完成今年的新农村建设目标任务,至关重要。因此,在下一步新农村工作中,各级各有关单位要着力强化“三种意识”,切实加大“三项投入”。1
强化“三种意识”。首要的是要强化政治意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统筹城乡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贯穿农村工作的一条主线,这个道理大家都非常清楚。但乡村两级基层干部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直接组织者和实施者,思想认识决不能仅仅停留在这个论述上,决不能抱有“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和“完成任务”的应付态度。尤其是各位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在思想认识上必须明确一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是中央的号召、上级的要求,更是基层党员干部义不容辞的使命和职责。从建设新农村的内容来看,无论是发展农村经济、维护和谐稳定,还是发展基层民主、村容村貌整治,哪一项都与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紧密联系,息息相关,每个党员干部都有责任、有义务带领广大群众积极投身到新农村建设中来,通过共同努力,不断提高生活水平,改善生活环境,过上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村两委干部要站在执政为民的高度,把上级的政策、领导的重视作为难得的发展机遇,把新农村建设作为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有效载体,在推动工作开展、为群众多办实事的过程中,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支持。认识到了这一点,思想就能重视,工作就能主动,就能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强力推动各项工作开展。
第二是要强化机遇意识。我县新农村建设工作从启动到现在,已经有3个年头了。从投入来看,中央、省、市对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都出台了很多扶持政策和措施,各级配套实施的项目也很多。县委、县政府也在统筹协调各涉农部门资金集中向示范村镇倾斜。因此,这是一次难得机遇,如果未来资金用途发生改变,就会错失良机,那些等、靠、要的乡镇村必然落后于人。新农村建设是党和国家提出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涉及到农村的政治、经济以及社会事业等各个领域,不管是强化三种意识,还是加大三个投入,都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在推进过程中永恒的主题。因为,新农村建设就是在探索城乡发展的新途径,就是探索怎样能更快地实现农业工业化、城乡一体化。为了这一目标,我们在推进方式、方法上要不断完善和改进,推动农村的发展。
第三是要强化争创意识。争资金、跑项目,最大限度地争取各方支持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县委、县政府态度很明确,对于主动出击、积极争取、成绩突出的要给予奖励。在争创方面,我认为大家可以互相攀比一下。比什么?要比争取的项目和资金;要比帮扶单位和镇村主动沟通、联系的次数和效果。因此,各镇村、各部门必须进一步强化争创意识,需要及时沟通的,要快速行动,不等不靠,越快越好。当前,我们的新农村建设还处在起步阶段,如果起步走不好,标准和水平太低,后面的工作难度就大。因此,这个头一定要开好。当前,即使我们的力量有限、条件有限,做的慢一点,但也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有一个明确的方向,要在现有基础上,再创新、再努力,为农村产业发展、村庄建设、环境改善多做实事和好事,真正让广大农民感受到、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
加大“三项投入”。首先是感情投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带着深厚的感情去做。刚才,伟良县长分析了我县新农村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看主要还是我们各级干部感情投入不足,没有把加快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作为自觉行
动。因此,各乡镇村、各部门都必须在提高落实力、执行力上下功夫,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采取更加奋发有为的措施,以更加坚定的决心,付出更加艰苦的努力,从领导做起,从党员干部做起,扎实细致地落实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任务,从改水、改厕、改路等小事做起,从改善村容村貌、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等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做起,夯实基础,聚少成多,厚积薄发,不断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让农民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其次是资金投入。新农村建设需要大量资金,钱从哪来?农业利润空间小,农民收入又不高,这就需要各级财政资金、项目资金的捆绑,社会各方面的支持、资助,需要大家出钱、出力。因此,各乡镇村、各有关部门要快速行动起来,加强与上级部门的联系沟通,多跑、多汇报,争取更多的支持。各涉农部门和县直帮扶单位必须担起责任,该出钱的出钱,该出力的出力,绝不允许充耳不闻,熟视无睹。这里我强调一点,无论哪一方面的新农村建设资金,都必须管好、用好,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新农村建设没有固定的模式,统一的做法,要根据镇情、村情特点,创新思路、创新方式、大胆探索。在这方面,我县有不少镇村已经创造了成功经验,有的村尽管集体经济也没有多少收入,但是他们立足实际,动了不少脑筋,想了很多办法,通过发动群众参与、动员在外人员捐助、集体和群众合作经营等措施,有效地缓解了资金不足的压力,保证了各项建设的顺利进行。特别是村容村貌整治、建立日常保洁队伍上,要学习借鉴外地经验,进一步创新思路方法,集体经济实力强的村怎么搞、一般村怎么搞、村情较差的怎么搞,要区别类型,灵活运用,真正使这项制
度落实到位。
第三是工作投入。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任务能否完成,农村环境面貌能否有一个比较明显的改观,关键要看工作能不能真正落实到位。今天会上受到表彰奖励村都有共同点,就是班子重视、投入到位、工作扎实。各乡镇党委书记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直接责任人,要真正沉下去解决问题,特别是对困难比较大的村,要坚持每天进村,坐镇指挥,现场督办,抢时间、赶进度,确保工作快速推进。各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第一责任人,要对照工作任务,逐条梳理,逐项对比,建立台帐,落实责任,扎扎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要经常与包村帮扶的县乡领导进行联系汇报,与包村县直单位加强沟通协调,及时通报工作情况,及时捕捉各类信息,努力争取他们最大限度的支持。包村帮扶的县直单位在新农村建设中承担着重要的帮扶责任,要把新农村建设作为份内之事,应尽之责,在政策、资金、人力、财力等方面要给予实实在在的支持,切实帮助村里解决实际问题。县新农办要强化督查,严格把关,对工作进展缓慢、成效不明显的,要及时督促整改;对帮扶不到位的,要进行全县通报。今年,新农村建设工作继续对乡镇实行目标管理考核,希望大家要高度重视,认真落实,特别是综合示范村镇,一定要担负责任,从措施上再加强,方法上再创新,扎实推进我县新农村建设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