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市探索品牌农业发展之路(共5则范文)

时间:2019-05-12 19:09: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乡市探索品牌农业发展之路(共)》,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乡市探索品牌农业发展之路(共)》。

第一篇:新乡市探索品牌农业发展之路(共)

新乡市探索品牌农业发展之路

【大 中 小】来源: 时间:2009-02-17 14:35:53 浏览21人次

——我市采取积极措施努力做好当前工作系列报道之五

作为国家商品粮基地和全国优质小麦基地市,我市在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近年来狠抓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产业化建设,着力培育打造品牌农产品,品牌农业发展有了很好的开端。

品牌有效益

在专卖店购买一双品牌皮鞋可能要花掉你几个月的薪水,但平价超市里一双鞋子的价钱或许用不了我们半个月的工资。这就是品牌的效应,看似无形的资产,却能创造出不菲的价值。农业领域同样如此。2002年,我市小麦出口新西兰、印尼,实现我国食用小麦出口零的突破,而在此前,我国出口小麦是作为饲料使用的。上世纪90年代末,新乡大力发展优质小麦,旨在调整粮食结构,提高农民收入,在这一粮食优质化过程中,金粒麦业公司2000年率先在全国注册了第一个小麦原粮商标。正是我市全国优质小麦种植基地和 “金粒”小麦的突出商品性双重品牌效应,使得中国粮油进出口总公司选择了新乡,和金粒公司签订了供货合同。

金粒公司的运作模式是 “公司+农户”,通过和农户签下订单,实现单品种大面积种植,同时在播种、施肥、收割等环节做到 “五统一”,有效保证了小麦品质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因此,金粒公司的小麦在粮食市场上很受欢迎。订单农户从粮食企业那里拿到了一个高于市场的价格,粮食企业从市场上获得了更为丰厚的利润,壮大起来粮食企业进而带动更多的农户提高收入,品牌带来了共赢,甚至是多赢。品牌能给农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发展品牌农业可以有效地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因此,我市积极主动对发展品牌农业的道路进行了探索。

政府有作为

“新乡这几年抓品牌农业,主要精力放在抓农产品质量和农业产业化经营两个方面”,市农业部门领导介绍,“这些都为品牌农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抓手是实施标准化生产,新乡重点抓好了3个关键环节,即农业标准的制(修)订、实施与监管,最终达到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的目标。通过开展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研究及应用工作,制定了 《无公害优质强筋小麦生产技术规程》、《绿色食品稻米生产技术规程》等59项标准;大力推广农业技术标准,不断提高全市农业生产标准化程度,安全、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不断增多,全市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基地占全市耕地面积的38%;在全省最先建成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验中心,各县(市)都建立了检测站,在市区农产品市场和部分生产基地建立了农药残留检测室,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网络。

产业化经营,主要是培育品牌农产品经营主体。我市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实施品牌农业战略的主体和核心,重点从三个方面着力加以培育。一是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围绕既有优势和特色产业,扩大内引外联,提高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和精深加工能力,壮大企业实力,增强其带动能力。全市133家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年实现销售收入186亿元,带动种植基地308万亩。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加强基地建设,完善各项生产要素,吸引了一批省内外知名企业到我市投资兴业。近年来,先后引进敦煌种业、五

得利面粉、雨润肉品、克明面业、云鹤食品等一批重点龙头企业,提升了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能力。三是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通过政策引导、资金项目支持、典型示范等手段,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快速健康发展。2005年以来,市财政共投入250万元扶持资金,争取上级财政无偿扶持资金138万元,确立了58家规范化试点,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达到637家。

在此基础上,我市加大了对品牌农产品的创建和推介力度,把品牌优势变成市场优势。通过宣传,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培育市场美誉度高、占有率高的品牌农产品,市农业部门设立粮食、蔬菜、经济作物、水产4个品牌农业专业组,业务科站积极参与,努力培育省级以上品牌农产品。市、县两级政府还搭建起宣传推介平台,每年都要举办 “原阳大米节”、“封丘金银花节”等系列宣传活动,并组织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参加 “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中国·郑州农业博览会”等展销活动,有力地提升了新乡名优特新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效果初显现

国家原产地保护产品原阳大米,被誉为 “中国第一米”,远销加拿大、俄罗斯等国;封丘金银花以其 “个大花肥、色鲜货绿”闻名全国,远销东南亚。明清时的皇家贡品 “封丘芹菜”嫩而无渣,通过挖掘、包装,2009年春节在北京市场上卖到每公斤160元的高价。延津县的 “贡参”牌胡萝卜,2008年每亩收入4000元,全县5万亩共收入2亿元,今年种植面积将扩大到10万亩。目前,新乡市共有178个农、林、牧、渔品牌农产品获得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金粒”牌小麦、“喜顺”牌小麦粉、“豫绿”牌金银花、“宏力”牌红提葡萄等10个农产品荣获 “河南省名牌农产品”称号。

经过政府的大力培育和推介,新乡优质强筋小麦、原阳大米、封丘金银花已经享誉全国,走向世界,但农产品 “弱、小、散”的状况依然限制着新乡品牌农业的大步发展,以原阳大米为例,当初靠 “黄金晴”名扬全国,现在则有 “黄蕊”、“原黄”、“迪一”等几个品牌 “各霸一方”。品牌农业想要有更大的成效,必须进一步提升新乡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整合资源,打造全国知名的 “拳头产品”,则是我市下一步重点要做的工作。

第二篇:如何发展品牌农业

如何发展品牌农业?

品牌农业是现代农业的显著标志。发展品牌农业既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任务,也是提升农业市场竞争力和综合效益的重要途径。近年来,章丘不断适应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变化,把发展品牌农业作为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突破口和着力点,着力构筑特色产业、质量安全、推介营销、公共服务四大体系,推动品牌农业发展,取得了良好效果。

挖掘与培植并重,打造特色鲜明的产业体系。实施“挖掘、引进、提升”战略,基本形成章丘大葱、奶牛、精品瓜菜、林果、水产养殖、优质粮食等十大主导产业,构建起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特色产业体系。一是注重抓好历史名优农产品的挖掘,做到以特取胜。对百脉泉景区下游明水香稻、白莲藕等优良种质资源实施抢救性开发,重现稻菽飘香、接天莲叶的美景;将品种提纯复壮与挖掘“原汁原味”的传统栽培管理工艺相结合,保持章丘大葱“高、大、脆、白、甜”的特质;打好“龙山文化”品牌,对龙山贡米进行品种改良、品牌整合,赋予其文化内涵。二是注重抓好引进与嫁接,培育优势农产品。引进栽培5000亩早熟嘎拉苹果,引进元丰、香玲等多个薄壳核桃良种和嫁接、丰产技术,形成了以曹范镇为主栽区的2万亩薄壳核桃基地。三是注重对效益较高的产业扩规模、提档次。作为全省第一个引进奶牛的县市,做大奶牛养殖产业,规模从最初的400头增加到3.15万头。

治标与固本相结合,健全完善质量安全保障体系。按照“生态、绿色、安全”的要求,全力提升农产品安全质量水平。一是全面推进标准化生产。制定32项农产品生产经营标准和操作规程,基本实现对主要农产品的全覆盖。加快标准化生产标准、规程的推广普及,22处基地通过无公害产地认证,标准化畜禽养殖小区达到500多个。二是切实强化技术支撑。在全国率先建起覆盖全市的农作物病虫害基层测报体系,建立与标准化生产相匹配的科技支撑体系,组织科技入户工程,重点推广频振灯杀虫、性诱剂、防虫网、色板等物理和生物杀虫技术,基本实现了农产品的清洁化生产。三是全面实行全方位、长效化监管。形成“以市级监测中心为龙头,标准化农业基地、农产品加工企业、批发市场、超市快速监测点为基础”的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全面推行“环境有监测、操作有规程、生产有记录、产品有检验、上市有标识”的全程质量控制模式,确保农产品从田头到餐桌的安全对接。

打造品牌与提升工作相结合,构建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体系。坚持围绕品牌农业发展抓工作提升,以工作提升促品牌农业发展,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树立起高效率部门、服务型政府的良好形象。一是抓品牌注册认证服务。对龙头企业、合作社及个体农户注册商标、认证“三品”、争创名优品牌进行扶持,对农产品推介营销工作位列前10名的农业品牌经营主体(龙头企业或合作社)实行以奖代补。二是抓保真农业投入品供应。以供销系统营业网点为基础,以社会化销售单位为补充,搭建保真农资统购统销物流配送平台。三是抓新型市场主体的培育。发展120多家农业龙头企业、286个合作社和46处产地市场,发展种养和营销大户4000多个,成为发展品牌农业的主力军。四是抓保护支撑体系

建设。建立国家有害生物测报防治体系和济南市无规定动物疫病区,抓好禽流感等动植物重大疫病防控,优化生态环境。

外拓与内销相结合,全方位构建货流其畅的营销体系。一是强势宣传推介,进军国内外高端市场。积极参与名牌农产品争创活动,取得进入高端市场的“通行证”。“章丘大葱”品牌相继取得“世界地理标志”、“中国原产地”和“中国驰名商标”认证;“万新”牌富硒大葱被评为“中国名优农产品”和“山东省名牌农产品”,“城子崖”牌龙山小米被认定为“山东省名牌农产品”。“绣惠”牌章丘大葱、“墨泉”牌明水香米成为“泉城市民最喜爱的十佳特色农产品”。组织了六届“章丘大葱状元”评选活动,连续多年参展国内著名农交会,多渠道、多形式宣传章丘农业。二是参与农超对接,扩大省城市场份额。引导和扶持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对接大城市超市,与省和济南的机关企事业单位“联姻”,实行绿色、有机农产品直供。“华宝”牌系列农产品、“辛丰”牌嘎拉苹果等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打入济南大润发、银座等大超市。三是牵手“万村千乡”,搞活市内流通。按照“南北易货、东西交流”的运作思路,依托供销社和近千个农村超市、农家店,促进品牌农产品在本市城乡范围内的广泛流通,全面抢占市内市场。

第三篇:蒋巷村农业发展之路的探索

蒋巷村农业发展之路的探索

——江苏省苏州常熟市支塘镇蒋巷村 郁燕青

一、村级情况

常熟市支塘镇蒋巷村位于常熟、昆山、太仓三市交界的阳澄水网地区的沙家浜水乡。全村共有186户,839人,村辖面积3平方公里。蒋巷村先后被表彰为全国文明村、国家级生态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村、全国敬老模范村、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中国最有魅力休闲乡村、现代化农业示范村、生态观光农业示范点、民主法治示范村、人居环境范例奖等。2004年3月,温家宝总理视察时称“你这个村叫做全面发展,农业发展、乡镇企业发展、农民富裕。”

二、蒋巷村农业现状

现在的蒋巷村虽然已经实现了工业化的发展,但全村始终保持着千亩农田这条红线不变。通过多年对农业的大力支持,蒋巷村已经拥有一个千亩无公害粮油生产基地和一个占地七百亩的蒋巷农业生态种养园。农田基本水利设施建设年年大投入、大修整,排灌沟渠标准化,特别是在去年,村里共投入六百多万元大兴水利设施和改造百亩低产田,使蒋巷村的千亩无公害粮油基地真正成为了一个田块成方,沟渠成网,道路畅通,绿树成行的高标准农业基地。同时去年,蒋巷村的千亩无公害粮油基地也被江苏省农委正式定为省级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在现代食品安全日趋严峻的情形下,蒋巷村的千亩粮油基地全部实行集约化经营、机械化耕作、标准化生产、生态化种植的生产方式,全面实施“储粮于田”的低碳工程,确保粮油产量质量安全。

蒋巷村同时通过2009年的太湖氮磷拦截工程这个契机对千亩无公害优质粮油生产基地内产生的农业面源污染进行拦截,将该区域农田排水流经的支浜通过清淤整治,改造成生态河道,建立贯通的生态廊道,接入蒋巷生态园内的生态塘,通过支浜和生态塘的氮磷拦截作用,将农田排水净化后返回生产基地循环使用,实现种植业污染的零排放,有效控制农田面源污染对太湖水环境的影响,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和带动当地生态农业的发展,使蒋巷村的农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三、蒋巷村农业发展模式的改变

随着蒋巷村影响力的扩大,越来越多的领导、游客到蒋巷村进行实地考察、参观,蒋巷村的农业发展模式也由原来的种植模式向现代休闲观光农业模式转变。蒋巷村的农业发展已经不仅仅只是满足于粮食的自给自足,而是通过和旅游产业的结合,使农业的价值,农民的收益得到了大大的提高。在今后的农业发展上,常德盛书记更是做出的深远的打算,蒋巷村的农业发展模式最终要实现循环农业的发展模式,不再是实行单一的种植模式,而是通过种养结合,种植绿肥、放养鹅鸭、秸秆还田、吸泥喷灌、畜粪沤肥、沼渣沼液肥田,农田大量使用禽畜粪等有机肥等一系列措施有效控制了化学肥料使用量和化学除虫药剂的使用,最终实现农田化学肥料和农药的零使用,减少农业投入,增加农业产出,打造蒋巷村自己的名优农副产品。

四、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随着新时代的发展,蒋巷村的在农业取得了一定成绩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比如说,农业标准化建设的不完善,农业从事人员的年龄普遍偏大,农产品开放力度不足和农业信息化程度不高等一些列问题,这些问题都制约着蒋巷村农业进一步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如何正确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已是蒋巷村农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五、农业改革之路

1、成立专业合作社

2009年蒋巷村集中29位种粮、养殖大户,由村委会带头,共同筹资50万元成立了蒋巷村农产品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这个平台,建立农业种养标准化制度和统一种植模式等手段,加快蒋巷村农业标准化的建设进程,为蒋巷村的农业科学及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加强农业机械化建设

蒋巷村全村一千多亩农田,由全村17位种粮大户进行种植,平均年龄超过55岁,加快农业机械化建设已是迫在眉睫。在现代农业出现“38、61、99部队”情况下,土地流转已是一个必然的趋势,而土地流转集中种植的同时,农业机械化耕作也将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蒋巷村自2011年开始,尝试农业种植全程机械化操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今年,蒋巷村更是下定决心,把水稻全程机械化进程加快,由去年的400亩直接扩大到1000亩,实现了全村的农业机械化程度,可以说是取得了一个巨大的突破。同时,村里还购进了一台全自动油菜收割机,是常熟市为数不多的能实现油菜机械化收割的村级单位。

3、加快品牌建设

在建立合作社、规范种植模式、加快机械化进程的同时,蒋巷村通过开展旅游业,把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大大提高了农业的附加值,为农民的增收提供了有力保障。并注册“蒋巷村”品牌,通过合作社与旅游公司签订收购合同,使合作社成员的收入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大大增涨了农民的积极性。

4、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

在现代信息化的大时代,农业信息化也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换,农产品交易的电子化正在逐步兴起。为此,蒋巷村特地建立了自己专门的网站,其中就有对蒋巷村农业的介绍,使更多的人能了解到蒋巷村农业的发展情况,对蒋巷村的农副产品有了直观的认识,促进了蒋巷村农产品的交易,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同时,通过现有的网络技术,对合作社成员定期举办专业技术的学习,提高农民技术水平,实现农业的良性发展。

通过一系列的措施,蒋巷村开创了“农业起家、工业发家、旅游旺家”的创新发展新局面,千方百计巩固提高社会主义优越性,千方百计调动发挥村民群众积极性创造性,根据社会主义新农村20字要求,结合本村实际,实现“绿色蒋巷、优美蒋巷、整洁蒋巷、和谐蒋巷、幸福蒋巷”,要让本村人住的舒服,城里人看到羡慕,外国人看到信服,达到村民人均收入和员工收入稳步提高。

第四篇:品牌化物业管理发展之路

品牌化物业管理发展之路

品牌化发展是物业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物业管理是从原来的住房福利化管理转向社会化、专业化、企业化和经营型的管理,其最终本质和结果就是进行市场化管理。实行物业管理市场化,必定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通过激烈的市场竞争导致企业优胜劣汰,逐步形成品牌化企业,促使物业管理企业走向品牌化发展道路。

物业管理的规模效益对物管企业品牌化显得非常重要。没有一定管理规模的物业管理企业是很难生存和发展的。而物业管理的规模效益又从哪儿来呢?只能是企业利用品牌效应参与市场竞争而得来。其次,物业管理的产品是“服务”,是一种无形的东西,而衡量无形的“服务”,最佳的标准就是品牌。再次,房地产发展商或业主委员会通过物业管理招投标选择物业管理公司,在被选中的众多因素中,物业管理企业的品牌显得特别重要。

实施物业管理品牌化发展战略,走品牌化发展道路,不仅是物业管理企业发展的需要,也是物业管理行业必然的选择和最终的结果。

物业管理品牌化经营正在形成1、品牌房地产发展商所属物业管理公司的崛起

从物业管理的行业定位来看,国家把物业管理作为一种微利型行业来发展,所以物业管理的规模效益和发展商的大力支持就显得特别重要。随着物业管理作为房屋销售的新“卖点”地位的凸现,房地产发展商对物业管理也越来越重视,对物业管理的投入也越来越大(主要表现为前期投入和对物业管理公共配套设施的改善)。因此,一个物业管理企业没有一个好的发展商支持是很难发展壮

大的。在品牌房地产发展商的支持下,在拥有较大管理规模的基础上,这类物业管理公司最容易形成品牌。当然这里面也有一个良性循环问题。一方面是房地产发展商的品牌能支持物业管理公司品牌的建立;另一方面是物业管理公司的品牌反过来又提升了房地产发展商的品牌,真正能够实现并形成“双赢”格局。

2、深圳物业管理企业北上西进,促进了全国物业管理品牌格局的形成在中国物业管理市场中,深圳物管企业是一支最强大的生力军。深圳物业管理经过20年的发展,如今已形成了众多的知名品牌。这些品牌企业纷纷抢滩内地物管市场,在全国迅速刮起一阵“深圳物业”旋风。如今,在全国35个大中城市,“深圳物业”大旗皆高高飘扬,深圳物业管理企业在内地市场通过委托管理、顾问管理和合作管理等方式接管面积已超过2000万平方米。

3、世贸日近,国际品牌觊觎中国物业管理市场

随着加入世贸的日近,中国物业管理市场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物业管理行业这个充满巨大发展潜力,而且商机颇多的行业将吸引众多国际知名品牌的介入。国际性品牌将以其特有的运作方式、运作模式进入中国,这股势力确实不能小看,这也是未来物业管理品牌市场的一大主流。国际性品牌的介入,将加快中国物业管理品牌格局的形成和品牌时代的到来。

物管企业如何走品牌化发展之路

1、整合资源优势,培育核心竞争力

品牌是企业的灵魂,而核心竞争力又是品牌的灵魂。因此,对物业管理企业而言,要想取得更大的成绩,尽快形成品牌效益,就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整合自己的资源优势,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利用核心竞争力形成更大的品牌,利用品牌效应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和经济效益。

2、实行人才发展战略,构建人才发展优势

物业管理企业要加强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做好选好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构建人才发展优势,从而形成知名品牌。在目前,物业管理企业要特别注意加强和重视管理处经理的的培养。一个优秀的管理处经营管好一个项目,就能形成一个品牌项目,反之,管不好,可能会砸了一个管理项目,这种情况对物业管理公司外接项目的管理方面显得特别重要。

3、加强宣传,强化品牌意识

品牌要有一个逐步被认知的过程,因此,物业管理企业加强自身宣传,对物业管理品牌的建立也很重要。企业品牌的宣传、品牌的建立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一是建立企业特有的CIS系统;二是加强与新闻媒体的合作;三是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创办自己的企业报纸或杂志;四是参加重大的社会活动;五是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六是提高服务质量。

4、形成优秀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经营得好,实质上就是一种核心竞争力。从整个社会的发展趋势来看,企业文化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通过企业文化的营造也可形成和传播企业品牌。

5、实行适度、稳妥的扩张政策

在品牌扩张时,必须进行正确的策略选择,实行适度、稳妥的扩张政策。在项目选择上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以赢利为目的,不能赢利的项目一般不予选择,除非具有特殊社会意义和政治意义的项目;二是选择规模较大的项目;三是选择新建物业;四是前期物业管理发展商要提供开办费,以弥补物业管理费用的不足;五是对好项目进行委托管理,对条件较差的项目进行顾问管理或

合作管理,以降低风险;七是必须保证有一定的人才储备。

第五篇:山西旅游业发展之路探索

山西旅游业发展之路探索

论文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创新突破旅游产业

论文摘要:我们倡导的“政府主导型”发展旅游业的战略,要点在于“党政一把手抓旅游”,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适度增加对旅游的投入,调动各方面的力量扶持旅游,形成有关各方面齐抓共上大旅游的工作格局,举全省之力,尽快把山西的旅游产业做大做强。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就是发展,在山西旅游业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凝聚各方面力量,开拓创新,寻求突破,努力做大做强山西的旅游产业。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重新认识山西旅游产业

(一)重新认识山西省旅游资源

谈到山西的旅游资源,人们常用“资源丰富”和“旅游资源大省”来形容。山西的旅游资源到底怎么样?在全国究竟处在什么位置?旅游产品的竞争力如何?弄清这些问题,对认清自我,知己知彼,做大做强山西的旅游业都有重要意义。从世界文化遗产拥有的数量看,全国目前共有29家,山西就有平遥古城和大同云冈石窟2处,位居北京、四川之后,同安徽并列第三。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数量来看,全国现有176处,山西占有5处,同河北、湖北省并列全国第九。从4A级旅游数量来看,全国现有443家,山西仅有10家,占全国的2.2%。从品位来看,山西既有最具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道教文化、晋商文化、黄河根祖文化等人文资源,又有五台山、恒山、芦芽山、黄河壶口瀑布、太行山大峡谷等自然独特的自然风光,很多景区都具有惟一性,这是我们旅游的王牌。从分布来看,这些顶级的景区景点,从北到南,沿大运高速公路形成了一串,构筑了山西省当之无愧的旅游资源大省,成为支撑山西旅游发展的基石。

但是,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资源并不等于商品,只有把丰富的旅游资源转化为适销对路的旅游商品,才是发展旅游经济的关键。而我们的旅游产品还存在着不少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一是观光产品占主体,主要是文物古迹游居多,度假、休闲游比例较少,淡旺季也过于明显;二是相当一部分资源开发水平不高,深层次挖掘不够,行、游、住、食、购、娱六要素不配套,难以形成旅游精品和绝品;三是相当一部分旅游景区可进入性差,交通不畅;四是受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水平影响,商务客人少。从这些分析可以看出,尽管山西的旅游资源在全国占有比较优势,但我们还远没有形成旅游商品比较优势,这严重影响了山西旅游经济的发展。

(二)重新认识山西的旅游产业基础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山西旅游业有了一定的产业基础,具备了做大做强的基本条件。一是全省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张,具备了一定的竞争力。据统计,全省旅游经营单位已达到5605个。其中,全省旅游景区(点)已发展到136个,旅行社已发展到426家(国际旅行社23家,国内旅行社403家),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16万人之多,间接从业人员达80多万人。二是全省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铁路、公路四通八达。大运高速公路纵向穿越全省8个地市,连通或辐射近80个旅游区(点),连接北京、西安两大国际旅游城市,与京、冀、蒙、秦、豫等周边省市区的高速公路形成网络。国内航线可直通全国38个大城市,开通了并港旅游包机航线。太原机场也已被国家民航总局批准升格为国际机场,为山西告别没有一级旅游市场的历史创造了条件。

同时我们还应看到,山西旅游企业仍存在着小、散、弱、差等问题。全省营业额不足100万元的旅行社185家,占61%,营业额1000万元以上的旅行社仅有11家,占4%。全省旅游饭店规模小、档次低。目前,全省共有星级宾馆(饭店)236家,仅占全国的2%,五星级饭店目前仍为空白,四星级17家,三星级以下为219家,各占全国的3%。旅游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较低。全省旅游企业领导层中,受过正规高等教育的专业人才微乎其微。外语导游短缺,全省6353名导游中,外语导游仅有505人,占导游总数的7.95%。

(三)重新认识旅游产业的发展规律

任何事物发展都有其自身固有的规律,旅游产业也不例外。我们只有认识和尊重旅游产业的发展规律,才能促进其发展。

1.旅游业是关联度高的产业,是跨地区、跨部门和跨行业的综合性产业。旅游经济发展可以为工业、农业、建筑业等提供巨大市场,可以带动和促进第三产业中金融保险、交通运输、邮电通讯、文化娱乐业以及对外贸易等发展。正因为如此,发展旅游业更需要方方面面的协作和配合,行、游、住、食、购、娱六大要素,牵涉到很多行业,离开了这些行业的支持,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是不可能的。因此,必须坚持用大旅游的观念来统一认识,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发展旅游业,动员各方面的力量,支持和参与旅游经济发展。

2.旅游业具有可超前发展的特性。旅游业的发展与一个地方的经济总是成正相关关系。这是因为一个地方的经济越发展,商务旅游就越发达,旅游总量也就越大。这是一般现象,但我们绝不能得出一个地方的旅游发展受制于经济发展的片面结论。从世界各国旅游发展的共性来看,旅游经济发展速度始终高于国民经济的平均增长速度。旅游业是依托性很强的产业,但它的发展不完全依托和受制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需求是最大的资源,市场是最大的优势,哪儿的旅游产品有需求,哪儿的旅游资源有市场,哪儿的旅游业就有发展。这是个根本性的问题。现在社会不缺少供给能力,缺少的是市场需求,旅游业之所以有目前这种发展形势和发展局面,最根本的一点就在于有大的市场需求。

3.旅游业是政府主导型产业。旅游经济发展采取政府主导型的模式,这是世界各国共同的做法,主要原因:一是发展旅游基础设施要先行,基础设施的发展需要政府来组织。二是旅游产品多数是公共性产品,尤其是世界遗产地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等顶级的旅游资源是国家所有,按照经济学原理,公共产品应由政府出面组织。当然政府主导型的旅游发展机制,由于各国经济制度不同,其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但本质上是一致的。正是在这种发展模式的主导下,全球旅游业持续快速发展。

二、对做大做强山西旅游业的几点建议

为了早日把山西的旅游业建成全省的支柱产业,实现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的跨越式发展,现从战略上提出几点建议:

(一)坚持“政府主导型”发展旅游业的战略

旅游业是一个关联度很高的综合性产业,其发展壮大可以为众多行业带来商机,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但在其起步、发展和壮大的过程中,也必须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只有这样,才能把相关各方的积极性凝聚起来和调动起来,干出一番大事业。这一点,绝不是旅游部门单枪匹马可以做到的。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和健全的今天,特别是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相对滞后的山西,光靠市场调节,目前还是难以奏效的。外省的很多成功经验证明,旅游产业发展也是“一把手工程”。云南省旅游业发展十分迅猛,是与几届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一直高度重视和积极扶持旅游产业的发展分不开的。四川省旅游业之所以能在最近几年大步追赶云南,也与几届省委、省政府领导一直高度重视和扶持旅游产业的发展分不开的。一个省如此,一个地市也如此。河南的焦作市,直到上个世纪末期,旅游产业规模还很小,在全国也没什么名气。之后新来的市委书记十分重视旅游业,短短几年内,就把焦作云台山打造成了响当当的4A级景区,使焦作市跨进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行列,成为河南各地市中发展旅游业的一面旗帜。

我们倡导的“政府主导型”发展旅游业的战略,要点在于“党政一把手抓旅游”,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适度增加对旅游的投入,调动各方面的力量扶持旅游,形成各有关方面齐抓共上大旅游的工作格局,举全省之力,尽快把山西的旅游产业做大做强。而绝不是要让政府包办旅游产业发展中的各项具体问题,因此“政府主导型”与“市场主导型”并不矛盾。旅游消费本身就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能不能赢得这个市场,提高山西旅游在这个市场中的占有率,从而促进山西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所以也绝不能游离于党

委、政府的工作主线之外。否则,山西的旅游业就很难尽快发展兴旺起来。

(二)坚持产业扩张战略

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要实现做大做强山西旅游业的目标,我们需要有一支过得硬的旅游企业和企业家队伍。`这就需要我们在着力打造山西旅游企业的航空母舰的同时,更要注重放低旅游产业的准入门槛,吸引更多的企业和企业家参与到旅游产业中来,实现旅游企业和企业家队伍的数量扩张,进而使企业和企业家在激烈竞争中优胜劣汰,实现数量的增长和质量的提高。

(三)坚持发展以名胜古迹观光为主的旅游开发战略

从山西总体情况来看,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度假游客还不能成为山西旅游接待的主体。这是因为:(1)山西省的旅游优势在于文化底蕴厚重,佛教文化、晋商文化、黄河根祖文化以及太行山和黄土高原的独特地理风貌是山西旅游的长项,吸引的全是观光客。如果不继续大力抓这个市场,就容易丢失自身的优势。(2)从世界范围来看,目前能真正吸引大批量度假游客的,一是夏季的海滨,二是冬季的滑雪地,三是高尔夫球场。山西在这些方面是弱势。

(3)从旅游度假设施来看,目前山西上档次、上规模的度假区还没有。综上所述,要进一步做大做强山西的旅游产业,当前还需要在大量吸引海内外观光游客上下更大的功夫,还需要继续开发以观光游客为主的旅游产品。同时,积极发展度假游和其他特种旅游。比如大力开发工农业旅游、红色旅游,在城市郊区积极发展适应城市居民周末度假需求的大众化旅游度假设施,开发大众化的度假旅游,以进一步优化山西旅游产品的结构。

(四)大力发展区域旅游联合旅游业是以促进人的流动为基础而兴旺发展起来的产业,消除地区壁垒,减少旅游障碍,是促进各相邻地区旅游经济共同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要按照“资源互补、线路互通”的原则,在大开放的体系下加强与周边兄弟省市的合作,开发一批跨行政区域的精品线路,实现同周边省市的无障碍旅游。

下载新乡市探索品牌农业发展之路(共5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乡市探索品牌农业发展之路(共5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探索教师专业发展之路

    探索教师专业发展之路,提升学校教学质量 中旅附中吴志强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目前, 关于教师专业发展主要有两种不同的理解, 一种是注重专业领域的科学知识、与技术的成......

    坚持走农业产业化发展之路

    坚持走农业产业化发展之路湖北福娃集团有限公司2006年第11期 ——新农村建设湖北福娃集团有限公司是由原湖北银欣集团有限公司更名而来,公司成立于1993年6月,是农业部等9部委......

    六安农业产业化发展之路

    六安农业产业化发展之路——赴山东省潍坊市农业产业化培训考察调研与思考由市委组织部组织的08年秋季党校主体班,于2008年10月10日至10月17日赴山东潍坊市委党校实地培训考察......

    六安农业产业化发展之路

    六安农业产业化发展之路——赴山东省潍坊市农业产业化培训考察调研与思考 由市委组织部组织的08年秋季党校主体班,于2008年10月10日至10月17日赴山东潍坊市委党校实地培训考......

    六安农业产业化发展之路

    关于赴江苏沛县山东寿光考察农业产业化情况的报告 发布日期:2009年8月24日来源:阎良区农林局作者:为了促进我区农业产业提档升级,使我区农业产业优势更优,特色更特,打造具有我区特......

    探索之路

    第二节探索之路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人对神奇现象的探究。 2.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 3.知道自然是神奇的,人们的探索历程则是漫长、曲折并富有意义的。 4.知道科学研究方......

    新乡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推进品牌农业战略的意见

    新乡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推进品牌农业战略的意见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32号)、《国务院关于支持......

    依中原建设之风 探索相台农业发展之路

    依中原建设之风 探相台农业发展之路 中原经济区的提出与《指导意见》的出台,为我们相台如何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明确了发展任务。 我们相台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化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