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实施五大工程发展现代农业

时间:2019-05-12 19:27: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实施五大工程发展现代农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实施五大工程发展现代农业》。

第一篇:浅谈实施五大工程发展现代农业

文章标题:浅谈实施五大工程发展现代农业

扎实推进产业致富工程,着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一是巩固壮大蔬菜产业。张湾农村具有离城近、基础好的优势,特别是蔬菜产业在十堰城区已形成规模大、设施强、品质好等比较优势,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我区农业的主导产业。二是培育壮大林果业。充分利用南水北调、退耕还林等相关政策,加大投入力度,大力发展林

果业基地。三是发展壮大畜禽水产养殖业。紧紧围绕市场需求,针对性地调整内部品种结构,大力发展市场俏销的质量效益型养殖业。

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一是大力抓好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加强渠道管网等配套设施建设和节水改造,对病险水库进行加固改造,加强中小流域治理。二是加大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重点,扎实实施通达、畅通工程。三是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总体目标要求,按照“一年试点、两年起步、三年铺开”的思路,以试点村建设为抓手,以村容村貌整治为切入点,新农村试点建设扎实有效推进。

优化劳务环境,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建立和完善劳务输出组织体系,提高农村劳动力输出的组织化程度,切实实现“四个转变”,即由自发式外出向有组织的输出转变;由体能性劳动向技能性劳动转变;由临时性打工向长期性就业转变;由分散式就业向树立劳务品牌就业转变。同时,引导农民工回归创业,鼓励和支持农民投入家乡建设。积极开展劳务服务,及时提供法律咨询和维权服务,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

扎实推进素质提升工程,着力培育现代新型农民。一是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我们严格贯彻《义务教育法》,认真落实“两免一补”的惠农政策,设立了贫困生救助基金,确保农村适龄青少年上得起学、念得起书。二是加强农民培训。一方面围绕现代农业建设,加强对从事农村生产的农民的培训,以现代实用技术培训为主,结合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新农村的要求,加大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环保技术等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同时,紧密结合农时季节需求,开展灵活多样、不同形式的专业技术培训,使农民一看就懂、一学就会,学了能用,用能致富。一方面面向城乡劳动力市场需求,围绕农民转岗就业,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规模,逐步建立政府扶助、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培训机制,引导农民参加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增强农民转移就业的能力。抓住国家实施“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的政策机遇,大力开展定向培训,提高就业率。

扎实推进社会服务工程,着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一是扎实开展扶贫开发工作。围绕“兴致富产业,建生态家园,创文明新村”的目标,认真实施城区扶贫规划。着力在特色产业培植上下功夫,由主导产业支撑村级经济发展。在帮扶方式上,采取“对口帮扶”的办法,坚持实行部门包村、干部包户的帮扶制度,在区直机关党员干部与贫困户之间开展“一对一”的结对帮扶活动。二是加快发展农村文化卫生等公共事业。农村文化、卫生等公共事业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农村文明程度。近年来,我们逐步加大了对农村文化、卫生等公共事业的投入力度,乡村文化体育、农村通信和广播电视等设施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偏远农村看电视难、通讯难等问题逐步改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参合率稳步提升,农村医疗条件逐步改善。

扎实推进民主自治工程,着力落实各项惠农政策。一是加强村级“两委”班子建设。以村级换届和农村党员先进性教育为契机,选优配强了各村“两委”班子,着重提高村“两委”班子贯彻执行各项政策的能力、民主管理的能力、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和发展集体经济、带动村民致富的能力。进一步完善农村民主自治制度,每年至少召开一次村民大会、三次村民代表大会,村内重大事项均在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上讨论决定,真正做到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二是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是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客观要求,我们严格按照中央、省市要求,巩固和深化农村综合改革,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完善农村“以钱养事”新机制,加快推进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积极开展农村化债工作,防止出现新的农民负担。

《浅谈实施五大工程发展现代农业》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浅谈实施五大工程发展现代农业。

第二篇:实施品牌战略发展现代农业

实施品牌战略发展现代农业

蔡金华,刘照亭,王敬根,曲直

(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所江苏 镇江212400)

摘要:农业是传统的基础产业,如何向现代农业转变,改变封闭的自给自足经营方式,品牌战略的实施是一大契机,是生产与发展中现代意识的体现,必将有力地推动农业向前发展。

关键词:品牌;品牌战略;农业现状;现代农业

Promote Moder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by Actualizing

Brand Strategy

Caijinhua,liu zhaoting , wang jingeng,que zhi

(Hillground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institute of Jiangsu ,zhenjiang212400 ,China)

Abstract:Agriculture, a traditional basic industry, how transform to modern agricultural, how to change closed self-sufficiency business procedure.Brand strategic implementation, a great turning point, embodiment of modern thinking under production and development, inevitably give a big push to the agriculture move forward.Key words: Brand;brand strategy;current situation of agricultue;

modernagricultue

经济社会,品牌让人们耳熟能详。品牌,是商品的商标或名称,留给消费者的综合印象。知名品牌是企业信誉的象征,是商品质量的佐证,是对消费者的承诺。品牌赋予商品核心竞争力。实践表明,知名品牌商品占据市场销售份额,通常倍加于其他同类商品。

农业生产,不同于工业,其根本特点是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的相互交织,对外界环境和自然条件具有特殊的依赖性[1]。它决定了农业生产中农产品的生产增加了非人为因素,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中,对农艺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农产品贸易全球化,使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创立农业品牌,走品牌营销之路,能使我国农业发展步入快车道。实施品牌战略,是改变我国封闭的、自给自足经营方式的传统农业,朝现代农业发展的一大契机,必将有力地促进我国农业向国际化、标准化、产业化迈进。1农业现状分析

1.1农业发展状况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我国是一个古老的农业大国。发展农业生产,繁荣农村经济,是当今社会的首要任务。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实践充分证明,只有坚持 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基础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坚持保障农民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才能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

收稿日期:2009-4-10初稿;2009-6-5二改稿

基金项目: 镇江市科协软科学研究项目和镇江市科委科技攻关项目(RK2008010)资助。

作者简介:蔡金华(1965-),男,研究员,研究方向江苏丘陵农业发展。E-mail:zjnkscjh@sina.com1

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历史引领社会踏上现代化道路。农业生产也面临着现代农业向传统农业挑战。改革开放以来,各地政府广泛宣传党的惠农政策,我国已基本解决了粮食供给平衡问题;农业投入加大,强化了农业基础设施和物质技术装备;认真调查研究,管理体制和经营方式逐步完善;大胆试验、示范,加强引进吸收,热心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我国农业,在生产能力、加工能力、流通贮运能力、科技普及程度等多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我国农业在世界上,应属资源相对短缺的国家。人均耕地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人均水资源只相当于世界水平的五分之一。人多地少,尤为突出。目前,发展农业是世界各国繁荣国民经济,保持社会稳定,改善居民生活,推进文明进步,维护国际和平的战略任务。世界发达国家都相继实现了以农业科学化、集约化、社会化和商品化为主要特征的农业现代化。我国要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需要提升农业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优化农产品流通环境。农业品牌战略的实施,将会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

江苏丘陵农区,地处长江中、下游,区内光、温、水资源比较充裕,低山、岗塝蜿蜒连绵,河流、沟坝水网密布,长江贯通其间,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农业的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2]。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以来,激发起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地方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农业科技部门的配合下,结合地方农业特点及自然条件,积极开发、生产“名、特、优”农产品。几十年来,我省丘陵农区,涌现出许多具有现代农业雏形的生产专业户或“小农庄”、“小农场”。农产品生产有规模、上质量,生产操作有规程上标准。如江苏句容市白兔的草莓生产,不只是出现规模经营的专业户,而且出现了由农户发起、政府牵 头成立的草莓生产专业合作社,围绕草莓鲜果的供产销,解决生产技术、种苗供应、市场营销等问题。诸如此类的农业专业化生产,已比比皆是。进一步拓展市场,增强市场竞争力,使农民持续增收。创立农业品牌,生产名牌农产品,已到了瓜熟蒂落的时候。

1.2 农业品牌现状

农业品牌是指在某区域内受消费者普遍认可和接受的未加工或只经过初加工农产品的著名商标或名称。她蕴含着产品生产者组织者现代管理理念,创新科技的运用,整合了该区域内农业自然条件和人文特点,并极具个性。以1971年我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为起点,我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升,以对外开放为转折点,我国对外贸易全球化,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农产品的国际间贸易也不例外。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归结为品牌的竞争。农产品争创品牌已经成为当今市场竞争的一大潮流。

据统计,目前,我国已注册农产品商标近40万件,约占总数的13%,前15年递增速度,约是总数的一半。以2008年4月农业部颁发的《关于加强品牌农产品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为标志,说明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和名牌农产品即“三品一标一名牌”为主体的农业品牌建设,已从无序竞争、探索开拓阶段进入到规范管理、认证监督阶段,也说明了我国农业生产日趋国际化、市场化、标准化。现代农业,是以农业生产的产业化为特征,农业产业化是以农产品生产的龙头企业为依靠。一批在农村经济建设中成长起来的龙头企业,是农业品牌建设的基础力量。我省“十一五”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规划中提出:“要积极实施品牌战略,做大品牌,做强企业。强化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和农产品生产的标准化管理,加大企业标准、产品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的宣传贯彻力度,提高产品质量,打造具有江苏特色的农产品品牌,创建品牌龙头企业。”这为我省的农业发展和农业品牌建设,指明了方向。创立农业品牌,要以管理精细的龙头企业为后盾,先进技术为保证,严格的操作规程为标准。近年来,我省农副产品注册商标已超过2万件,名牌农产品以加工型农产品为主,涉及粮食、畜禽、水果、蔬菜、水产等农业产业。具有品牌农

产品,多半是拥有著名商标的龙头企业生产。目前农业品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农业品牌起步较迟,农产品著名商标较少,发展较慢。近年来,中央出台了相关政策,各地政府纷纷响应,制定了有关管理办法,以增强品牌意识,狠抓农业内龙头企业的建设。但目前农业品牌仍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2.1 存在问题

2.1.1 农业品牌意识淡薄

农业龙头企业是创立农业品牌的主体,然而长期以来,农业发展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忽视对农业品牌的创立和维护。我国农民,现科学文化素质尚处于较低水平,思想守旧,缺乏品牌意识;大多数农业基层管理人员,对农业品牌认识模糊,受“农产品生产自然条件影响大,质量难保证,产量高就行,不要什么品牌”,从而不能很好地关注农业品牌的创立。

2.1.2 农业品牌发展滞后

品牌农产品的生产,对生产过程中的每个环节有着较高的要求,农业基础设施是农业品牌建设的必要条件,生产要素的高效使用,是创立农业品牌的前提。我国农业虽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基础设施的环境条件还有待改善。农业产业化较低,农业标准化不普遍,都使得农业品牌发展相对滞后。

2.1.3 农业品牌维护乏力

品牌是企业永恒的无形资产,创立品牌,有的需要付出几代人的努力,有的需要难以计数投入。市场混乱,以次充好,假冒伪劣现象,直接损害了名牌农产品生产者与消费者利益,因此,农业品牌维护要求有良好的流通环境和市场氛围。要求执法、监督部门按严格的农产品质量体系,把好市场关口,支持农业品牌的维护。

2.2 相应对策

2.2.1 强化品牌意识,加大农业品牌宣传力度

农业发展,其根本目的是为社会提供“名、特、优”农产品。农业产业化的不断深入,创立农业品牌日显迫切。要广泛宣传,牢固树立品牌观念;要抓住重点,有计划地发展农业品牌;要善于舆论疏导,改变传统、陈旧的农业生产观念。

2.2.2 改善环境条件,重视名牌农产品生产

应加快培育地方重点产业和优势产业,开发名优农产品,形成地方农业生产的特色化。要改善农业基础设施,重视科技创新,充分运用生物工程等先进科学技术,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抓好农产品生产标准化建设,有效使用农业生产要素,生产地域特色明显、技术含量高的名牌农产品。

2.2.3 加强政府扶持,扩大农业品牌投入

在有些农业品牌建设较早的地方,提出了:“创立一个品牌,带动一方经济,致富一方百姓”的口号,这是品牌扶农、品牌助农、品牌兴农的映照。从生产到流通,从名不经传到家喻户晓,创立农业品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既要有强大的龙头企业,又要有完备的舆论导向,更要有政府扶持。没有雄厚的资金实力,没有倾斜于农业品牌政策,优质农产品只会“叫而不响”。

2.2.4 培养一支创立、维护农业品牌队伍

创立、维护农业品牌同样离不开人才。农业品牌建设中的农业标准化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贯彻落实,需要有一定层次的人才来把握。要造就一批创立、维护农业品牌人才,为农业品牌化努力开拓,为农业品牌保驾护航。实施品牌战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客观要求

品牌战略,是经济社会发展到商品化、市场化,产品生产达到产业化、标准化后,企业或组织,以突出地方特色,整合区域内资源优势,以提供产品或服务的方式,寻求竞争优势和溢价,涉及生产、流通的总体部署。实施品牌战略,就是在一定时期和区域内要社会认知和肯定品牌产品。农业品牌产品的生产,以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标准化生产,龙头企业串联起分散经营农户,形成一条完整的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提高农业生产率和效益。实施品牌战略,是发展现代农业,缓解社会化大市场和分散农户经营矛盾,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客观要求。

3.1发展现代农业的现实需要

从实际情况来看,可以说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最难的是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过程。农业品牌,要求名牌农产品生产符合标准化,销售市场化,是农业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需要。

3.2 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途径

名牌农产品要得到社会认知和消费者的认可,农业品牌要具有知名度、美誉度。生产者必需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吸收先进管理经验,才能在市场上投放优质优价的农产品。品牌农产品在消费群体中产生了偏好,有了吸引力,稳定住了客户群体,那么品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就会大幅提高。

3.3 增加农产品附加值的来源

树起一个品牌,能拉动一方经济。农业品牌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整个产业链条中,各生产要素合理配置,通过实施品牌战略,能延伸种养加产业链条,不断挖掘出农产品深加工潜力,农产品生产更精细,质量更上乘,市场更追捧,附加值能倍加抬升[3]。

3.4 加速科技创新的动力

品牌农产品的生产,离不开高科技。创立农业品牌,首先,是优质优价的农产品。而先进科技的运用,是创立品牌的保证,它能有效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使企业或农户取得最大效益。因此,实施品牌战略,能刺激科技不断创新和推广运用。

3.5 增进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的依靠

农业品牌的创立,使地方的“名、特、优”农产品独树一帜,分散农户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实现农业生产区域化、专业化和产业化。品牌农产品开拓了广阔市场,产生了良好商业声誉,“名牌效应”惠及广大了农户。农户在与企业合作中,通过订单生产或合资入股,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了农业生产抗御自然能力,合理价格收购、统一品牌销售,规避了农业生产的市场风险。

4实施品牌战略,势在必行

据调查,最近几年,我国农产品年销售总量的30%,是通过各地超市售卖。超市销售业态在我国出现仅有十多年,表现势头异常迅猛。这样的商业状况,在美国,用了60年,欧洲,用了40年。我国农产品销售由农贸市场流向各大超市,是国际国内诸多影响因素所致。我国“入世”后,农产品的经营也同样接受经济国际化、市场全球化的洗礼。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食品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销售业态“升级”,农产品竞争有了更“高档”的平台,农业企业争创品牌。

4.1 实施品牌战略,顺应经济国际化趋势

进入2000年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WTO),与世界上数以百计的国家建立了长期稳定的经济交往,这为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迈入国际化的轨道,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通过实施品牌战略,农产品生产的标准化,必须按照食品安全规范来管理,农业生产的产业化,农业品牌产品,不只是提供国内市场,而且跻身国际市场,参加国际间竞争。

4.2 实施品牌战略,适合国内农业发展形势

我国农业发展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时期,由于受长期的“小农经济”思想影响和陈旧的“小而全”生产方式束缚,对农产品的生产一直只是注重产量,不讲究质量。实施品牌战略,突出质量管理,对农业生产要素的使用,流通网络的建立及包装宣传营销策划,无不有着更高更严格的要求,确实有着“创立一个品牌,拉动一方经济”的功效。

4.3 实施品牌战略,符合现代农业要求

“叫得响”的农业品牌,是农业龙头企业的重要资源,极大地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它基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创新和运用,源于消费者的认可,成于社会的信誉。创立的品牌,其重要性远远大于产品本身。高产、高质、高效是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实施品牌战略呼应了这一要求。通过实施品牌战略,把农业生产带入生产专业化、管理科学化、发展规模化、经 营一体化、服务社会化的良性循环[4]。

4.4 实施品牌战略,引领农业发展方向

实施品牌战略,是搞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步骤,是实现品牌农产品优质优价的重要手段,是促进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广泛推广运用的重要方法。要使区域内农产品成为知名品牌产品,势必要求企业对农产品从实用性、安全性、适口性、营养性、经济性等方面来考虑,对农业生产从区域化、产业化、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等方面来管理。

4.5 实施品牌战略,能有效地解决“三农”问题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面临的是“三农”问题,要在短期内提高农业抗御灾害能力,改善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状况,解决农村劳动力过剩,农民整体科学文化素质差、收入低的问题,实施品牌战略,能使企业在竞争中增加农业生产能力,促进科学技术发展,壮大了企业实力[5]。以“龙头企业”为依托,被带动的广大分散经营农户,增加了收入。各种专业合作组织的兴起,供产销“一条龙”,生产、市场相链接,使城乡社会经济逐步融合,为现代农民自身素质的提高给予了更多的机会。

4.6 实施品牌战略,我所的新尝试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在上级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原有试验基点的基础上,我所领办了江苏丘陵地区农业科技示范园。农业科技示范园,从国外引进多种江苏丘陵地区适生果树树种,并研究形成了各树种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技术标准趋近国际先进水平。2008年我所把品牌战略作为重点来抓,重实干,重成效。制定了“农业品牌三年发展规划”,启动了地方资源的品牌整合工作。以点带面,成园挂牌,发展专业农户,组建“联合舰队”,发挥农业品牌优势。现已在苏南、苏北六个市县挂牌,面积逾350hm2,提出了品牌管理办法。挂牌的“万山红遍”,已获省农业著名商标。这为地方农业发展,为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运用,为更好的实施品牌战略,提供了保障。

5结语

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于上世纪80年代初,按所处地理位置和农业气候特点,在省级农业区划基础上,挂牌的农区所。改革开放以来,在地方政府领导下,在上级主管部门支持下,紧紧围绕着丘陵农区的特点,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地方优势,积极发展江苏丘陵林果业。在省级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的十余年,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基础上,企业“万山红遍”已注册为省级著名商标,在江苏丘陵地区迅速发展。“万山红遍”借实施品牌战略之际,领着中、小农户,走现代农业之路。发展现代农业,是改造传统农业,实施品牌战略,能加快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和生产综合能力;能优化现有农业生产布局和生产结构;能依靠农业科技支撑体系,实现农产品的优质化、高效化;能营造农业发展的国际化、标准化、产业化新格局。

参 考 文 献

[1] 朱道华.农业经济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2]蔡金华,刘照亭,等.农业科研单位创办科技示范园的实践与展望[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8(12):157-160.[3]朱礼龙.农业产业化主体价值创新及科技成果转化[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2(2): 5-7.[4]陈刚.论农业产业化经营及名牌战略[J].经济论坛, 2005(4): 82-83.[5]温铁军.新农村建设新在哪里[J].决策与信息, 2006(4): 32-33.

第三篇:深入实施五大发展行动

——关于“送新发展理念”的辅导报告

省委政研室副主任 吴璀平(2017年8月24日)

同志们:

实体经济是经济发展的根基、命脉、本钱。总书记指出,我国经济是靠实体经济起家的,也要靠实体经济走向未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实体经济健康发展,对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制定、政策实施、政策见效作出一系列决策部署。8月9日,在省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上,李锦斌书记提出,要以“四送一服”为重点推进双千工程,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帮助企业排忧解难,为企业发展提供全面服务。

开展“四送一服”,第一个要送的,就是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只有深刻理解新发展理念的时代背景、核心内涵,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指导企业改革创新,大家面对市场、面对企业、面对员工,才能把党中央及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讲深讲透,有力推动 深入实施五大发展行动 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 1 — 新发展理念在微观层面落地生根。

今天,重点与同志们交流报告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关于新发展理念提出实施及我省贯彻落实情况;二是关于企业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需要把握的若干问题。

一、关于新发展理念提出实施及我省贯彻落实情况 “理者,物之固然,事之所以然也。”总书记指出,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东西。这部分,主要讲两个问题:

第一,新发展理念是把握新趋势新机遇、应对新矛盾新挑战的强大思想武器

发展问题归根到底是理念问题,发展理念的提出源于发展形势的变化。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世界经济进入长周期调整阶段,目前仍处于深度调整、复苏低迷中。与此同时,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高速发展,我国已从低收入国家进入中等收入国家,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已经发生改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清醒洞察面临的风险和挑战,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可以归纳为“四个三”:一是经济发展面临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 — 2 — 叠加”;二是经济增长呈现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三是经济运行表现出实体经济结构性供需失衡、金融和实体经济失衡、房地产和实体经济失衡“三大失衡”;四是我国已经进入矛盾风险凸显期,如果经济问题与社会问题、政治问题、国际问题等传导渗透、叠加共振,我国发展可能掉入“塔西佗陷阱”“修昔底德陷阱”“中等收入陷阱”“三大陷阱”。

基于对宏观形势的战略定力和冷静观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全球经济发展大势和我国经济发展历史方位,作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判断,形成了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稳中求进为工作方法论的宏观经济政策框架。这是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在经济建设领域的重大理论突破。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集中体现了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深刻揭示了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必由之路。其重大意义主要表现为“三个一”:从政治层面看,新发展理念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一条重要遵循;从理论层面看,新发展理念创造性回答了关于发展的一系列重

— 3 — 大问题,是我们党关于发展理念的一次重大升华;从实践层面看,新发展理念致力于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

总书记指出,按照新发展理念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的总要求和大趋势。党中央加强对经济工作的领导,把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作为贯穿发展全局和全过程的大逻辑,围绕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比较重要的有以下几个方面,可归纳为“七个把”:一是把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协调实施五大政策;二是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经济发展和经济工作的主线,一体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三是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分“三步走”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四是把改革开放作为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扎实推进各领域改革;五是把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作为对外开放总抓手,协调推进“三大战略”;六是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作为基本国策,建设美丽中国;七是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织密扎牢民生保障网,等等。在正确的发展理念指引、有效的政策框架指导下,我国经济运行出现了积极变化,经济增长实现了从高速向中高速的平稳转换,经济结构逐步优化,发展质量效益不断提升,创新活力和动力不断增强。可以说,新发展理念已经成为经济 — 4 — 社会发展的指挥棒,成为破解发展难题和深层次矛盾的金钥匙,其引领作用逐步深入,巨大能量加速释放,真理力量日益彰显。

第二,五大发展行动计划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快建设五大发展美好安徽的总抓手

去年4月,总书记亲临安徽视察指导,明确要求我们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行动,加强改革创新,努力闯出新路,切实把发展着力点转到五大发展上来。省委、省政府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在思想上对标对表、行动上紧跟紧随、执行上坚定坚决,奋力推动新发展理念在江淮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省里有几个比较大的动作:一是制定贯彻举措。去年5月份,省委、省政府制定关于深入学习贯彻落实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的《总体安排方案》和《意见》,坚定地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符合的坚决贯彻、切实坚持,不符合的坚决纠正、彻底摒弃。二是组织学习考察。去年10月份,以“树立和践行新发展理念”为主题,由锦斌书记亲自带队,组织省党政代表团赴沪苏浙学习考察,全面学习和感受发达地区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好做法好经验,在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发展方式上全面审视、自觉对标,找准短板和不足。三是确定奋斗目标。去年11月份,把新发展理念作为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的鲜明主题,提出了“坚定不移闯出新路,决战决胜全面

— 5 — 小康,建设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美好安徽”的奋斗目标,明确了实施五大发展行动的基本路径。四是实施行动计划。去年11月底,省委十届二次全会研究制定《安徽省五大发展行动计划》,进一步明晰了5个具体目标、34项重点任务、36个重大工程。《行动计划》作为践行新发展理念的总抓手,构成了建设五大发展美好安徽的顶层设计。

新发展理念既属于观念范畴,也属于实践范畴。为落实好新发展理念、实施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省委省政府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工作调度,主要负责同志亲力亲为、靠前指挥,构建形成“三大调度机制”:一是领导小组会议调度机制。成立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领导小组,由锦斌书记和国英省长任组长,每项行动计划都成立了一个专项小组,由一个省领导领衔、相关部门牵头负责,全面抓好统筹协调、战略谋划和督促落实。去年以来,省领导小组先后召开三次全体会议,研究解决五大发展行动计划实施中的重大问题,对省、市两级层面进行工作指导调度。二是视频交流会议调度机制。锦斌书记指出,县一级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基本单元,没有县域五大发展的突破性进展就没有全省五大发展的整体性进步。省里决定,从今年开始,今后每季度召开一次全省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视频交流调度会,对县域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进行调度和部署,目前已经召开了两次。会议从省一 — 6 — 级一直开到乡镇一级,参会人员近万人,每次选择15个左右县(市)交流发言并同步播放主体视频,让县里展示发展成果、交流工作经验,亮一亮各自的“一招鲜”“杀手锏”,形成各县(市)争先进位、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三是重大项目推进调度机制。项目是发展的载体。省里建立了推进五大发展的重点项目库,6月底召开了全省调结构补短板重点项目集中开工动员大会,对启动重大引领性项目、落实重大支撑性项目、谋划重大长远性项目作出部署安排,为全省调结构补短板增动能、促进经济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省五大发展行动计划》启动实施以来,全省五大发展的主要指标稳中向好,重点工程稳步推进,工作机制稳定运行,取得了重要阶段性进展。

二、关于企业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需要把握的若干问题 新发展理念具有宏观指导性,也具有微观引领性。我们送新发展理念,首在阐释新发展理念的精髓要义,贵在传授以新发展理念破解难题的方式方法,重在抓实新发展理念与企业需求的结合点,以此引导企业树立新理念、适应新常态、实现新发展。这里我就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企业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谈8个方面问题。

(一)关于推进企业技术创新

锦斌书记多次强调,创新是安徽最为宝贵、最具优势的

— 7 — 遗传基因。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把创新摆在突出位置,在推动创新发展上经历了“五个大的跳跃”,2004年合肥成为全国第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2013年我省列入国家创新型省份试点省;2015年成为全国首批8个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之一;2016年获批建设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今年又获批建设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在这些国家战略的引领下,全省上下形成了重创新、谋创新、抓创新的浓厚氛围。我们用三句话来形容安徽的创新发展态势:创新已经成为驱动安徽经济增长的强大引擎,展示安徽美好形象的“金字招牌”,体现安徽时代发展的鲜明特色。去年新增授权发明专利1.53万件、增长36.8%,增幅居全国第1位,区域创新能力连续5年居全国第9位、中部第1位。

我省这些年在创新发展上的不懈追求,收获了一个又一个的精彩成果,其中最抢眼的是今年1月10日获批建设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这是继上海之后的全国第二家。省里是这样评价这件工作的,合肥科学中心建设成功获批,是我们以新发展理念统领发展全局、实施创新发展行动取得的重大进展,标志着安徽在全国创新大格局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成为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科技竞争与合作的重要力量,简单来说就是,合肥代表国家站上了世界创新竞争的大舞台。围绕科学中心建设,省里正在全力以赴推进几项工作,包括高强度推进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创建这个科技创新“一号工程”,加 — 8 — 快谋划建设同步辐射、全超导托卡马克、先进光源等一批大科学装置集群,高水平规划建设合肥滨湖科学城,目的都是要把合肥打造成为我国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的重要承载者和重要策源地。

建设合肥科学中心,不仅要使我省成为科技创新中心,也要成为产业创新中心。科技创新的根本目的在于形成生产力,成效最终要体现到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上。所以去年省里启动实施了“三重一创”建设,作为联接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重要载体和抓手。目前全省新型显示、机器人、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等2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以及首批7个重大专项、重大工程都在紧锣密鼓推进,先进制造业发展“一号工程”——江淮大众新能源汽车合作项目已开工建设,预计2018年1月底前首款车上市。

我们在抓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同时,也高度重视并切实抓好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工作。传统产业仍然是我省产业和经济发展的基本盘。实践充分证明,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并不存在截然的鸿沟,有些传统制造业通过高端化改造或兼并重组也能升级为战略性产业。这两年,我们认真实施《中国制造2025安徽篇》,大规模开展新一轮技术改造,去年全省完成技术改造投资6363.2亿元、居全国第4位,今年计划实施亿元以上技改项目1000项、完成技改投资6600亿元。

— 9 — 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最终要落到企业创新上。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企业的创新能力决定着区域创新能力,也影响着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的进程。抓好企业创新,有两个方面的工作比较重要。一是产学研合作。这些年,我省搭建了不少新型研发,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在全国处于先进位次,但成果转化率总体偏低,“纸变钱”的问题没有很好解决。这里面原因有很多也很复杂,既有经济与科技“两张皮”、科研方向与市场需求脱节的原因,也有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没有充分发挥的问题。要积极推进企业与高校院所开展广泛的产学研合作,有针对性地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破解制约企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实现科学研究、实验开发、推广应用“三级跳”,让更多“科技之花”结出“产业之果”。二是高端人才培育引进。一切科技创新活动都是人做出来的,一切创新的动力都源于人才的活力。作为全国首批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我们坚持科技创新、制度创新两个轮子一起转,深入推进科技领域“放管服”,量身定制出台科学中心人才“10条”等政策,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我们坚持不求所有、以用为本,围绕重点领域、重点行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放眼全球选人用人,培养引进一批“高精尖缺”人才。今年6月,李锦斌书记率领省经济友好代表团出访美国、匈牙利、德国,其中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招引高层 — 10 — 次人才。

(二)关于运用新业态新模式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席卷全球,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不断涌现,数字经济、网络经济正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感受最直接的就是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当前经济进入中高速增长阶段,经济增速虽然有所放缓,但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以新经济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大力实施电商安徽战略,与阿里巴巴、京东等互联网巨头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全力支持基于互联网的产品创新、业态创新、模式创新,培育了一批新经济企业,比如2012年成立的三只松鼠目前已经成为我国销售规模最大的食品电商企业。就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来说,目前有三个重要趋势需要关注。

一是网络协同。当前互联网和制造业加速融合渗透,智能制造引领制造方式转型,网络众包、协同设计、个性化定制、电子商务等正在重塑产业价值链体系,设计、生产、管理和营销模式正在经历颠覆性变革,线上线下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选择。

二是共享经济。没有夕阳产业,只有夕阳思维,一些理念、模式的创新也为经济发展带来新意,滴滴打车、摩拜

— 11 — 单车、小黄车等共享经济的快速兴起,正是将新模式运用于传统产品和服务,让我们能够以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速率来配置海量闲置资源。

三是平台经济。未来会是一个平台经济世界,整个经济社会变成一个大的生态圈,任何企业、组织和个人都会像模块一样嵌入生态平台,要么像百度、阿里巴巴、腾讯成为平台的创造者、提供者,要么利用平台提供产品和服务,成为平台参与者、提升者。

新经济潮流不可阻挡,影响力会越来越大。面对新经济新模式,我们党委政府部门既不能无动于衷,更不能以种种理由设置各种“拦路虎”,必须以更加积极的心态,拥抱、投身新经济发展的潮流,加强新知识学习,以摸着石头过河的试错模式支持新经济发展,当好“管理者”和“护航员”,营造有利于新经济繁荣健康发展的生态环境。

(三)关于深化企业改革

经济发展的主体是企业,企业有竞争力,经济才有活力。近年来,我省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市场主体数量和活力的不断提升。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大背景下,身处市场最前沿的企业对风险挑战的感受最直接、最敏感,部分企业生产经营确实相当困难。全省经济要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企业要实现转型脱困、增强竞争力,— 12 — 必须要坚定不移地深化企业改革。

坚定不移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国有企业是壮大综合经济实力的骨干力量,必须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不断增强活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今年以来,我省国有企业发展呈现稳中向好态势。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国有企业改革任务还很艰巨,还有许多体制机制性障碍需要破除,比如,“三煤一钢”转型发展仍处于关键时期;国企大多数分布在传统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不多;“三供一业”分离移交还存在很多实际困难;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国资监管体制机制还有待完善,等等。改革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省里对国企改革已经作了系统部署,要进一步加大推进力度:一是深入推进产权多元化和混合所有制改革,坚持一企一策,大力推进企业整体上市;二是加快推动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抓好规范董事会、职业经理人制度等改革试点;三是完善国资监管体制机制,推进国资监管机构职能向管资本为主转变,不断探索国资监管有效方式和手段;四是坚持将国企改革和党建工作同步推进,发挥企业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落实从严管党治党责任,为国企国资改革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坚定不移培育壮大民营经济。民营经济是支撑安徽经济发展的重要生力军。当前,我省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民间投资增速放缓,企业投资信心不足。从根本上

— 13 — 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还是要严格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积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大力提振民间投资信心,促进全省民营经济大发展大提升。在思想上,对民营企业高看一眼、厚爱三分,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与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一样的平等竞争环境。在行动上,进一步放开市场准入,坚决打破制约民营企业市场准入的“弹簧门”“玻璃门”,大力推进PPP模式,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领域,激发民间资本积极性。在政策上,聚焦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在创新、人才、金融等现代要素资源配置上一视同仁,“四送一服”的工作重点要放在民营企业上,千方百计引导支持民营企业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四)关于降低企业成本

成本偏高是影响实体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不仅会削弱产业竞争力,还会助长经济发展“脱实向虚”,增加经济运行的风险。不能否认,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企业成本偏高的严峻挑战。

从我省看,省委省政府坚持将降成本作为实体经济“釜底添薪”的关键举措,聚焦影响实体经济效益的税负成本、制度性交易成本、人工成本、融资成本、能源成本、物流成本等,全面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先后出台减轻实体经济负担“20条”“新10条”等政 — 14 — 策,打出了一系列政策“组合拳”。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我省降成本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市场反应和调研情况看,企业成本高企的现象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

造成企业成本偏高的因素很多,需要多管齐下、标本兼治。一方面,需要企业自身努力,通过采取改变生产投入结构、提高技术创新水平、优化生产组织方式、提高管理效率,内部挖潜方式来节本增效。另一方面,需要政府积极主动作为。一是切实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以实施“四送一服”双千工程为契机,狠抓现有降成本各项政策举措的兑现落实,扎实做好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人工成本、税费负担等方面的政策解读和宣传工作,把支持政策送到企业中去,让政策红利更好惠及企业。二是抓紧研究制定新政策,总书记在今年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中明确提出要“降低中介服务、用能、物流等成本”,我们要针对企业反映的新情况新问题,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研究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政策举措,同时要强化政策协同性,避免政策掣肘,努力为企业营造低成本、高效率的发展环境。

(五)关于推进品牌建设

品牌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综合集成,是企业产品走向市场的通行证,也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灵魂。随着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深入推进,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过去模仿

— 15 — 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消费渐成主流,消费者对品牌的需求日益旺盛。与此相对应的是,国内供给低端过剩、高端短缺,供需存在结构性错配,许多未被满足的消费需求向国外品牌溢出。可以说,没有品牌就没有竞争力,就没有市场话语权。国家已经将品牌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出台了《质量品牌提升“十三五”规划》,将今年5月10日确定为首个“中国品牌日”,这些举措都体现出国家对加强品牌建设的坚定决心。

把视线转向安徽,几十年来,我省成功培育出了一批叫得响的知名品牌。上世纪50年代马钢、铜陵有色的“铜墙铁壁”,60年代“两淮”煤矿开发成就华东“动力之乡”,七八十年代“亚洲水泥看海螺”,八九十年代美菱、芳草誉满全国,新世纪初奇瑞、江淮成为中国汽车工业自主创新的典范,这几年科大讯飞、美亚光电等引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这些知名品牌成为每一个时代的“安徽名片”,成为了安徽形象的最好代言人。这些都是盆景,还没有形成风景,与东部发达省份相比,我省品牌经济比重不高,精品名品数量不多,品牌影响力不足,能够走出国门的世界品牌更是屈指可数。

推进品牌建设,第一位是树牢品牌意识。要坚持创新驱动、品牌引领,把品牌工作摆上重要战略位置,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战略”,扎实推进“质 — 16 — 量安徽”建设,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和侵犯知识产权行为,培养形成“政府重视品牌、企业追求品牌、社会崇尚品牌”的良好氛围。

推进品牌建设,关键点是弘扬工匠精神。优秀的品牌背后,都蕴含着笃实专注的工匠精神和追求卓越的文化理念。因此在讲述品牌故事、打造知名品牌的过程中,要注重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凝练企业发展历史和创业精神,积极倡导精益求精、不懈创新、务实专注的社会风尚。

(六)关于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金融工作,总书记指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前不久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总书记特别强调,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是金融的宗旨,并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金融工作的三大任务之一。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金融工作的决策部署,围绕服务实体经济,扎实推进金融改革发展,全省金融运行总体稳健,服务能力显著提升。2012年以来金融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4%,2016年金融业增加值1447亿元,占GDP比重6.0%,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9.8%;到今年6月末,全省贷款余额达到3.27万亿,同比增长

— 17 — 16.7%。但也要看到,我省金融领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特别是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然较为突出,据企业反映,惜贷、限贷、抽贷等现象比较严重,贷款利率一般上浮60%左右。我们要大力宣传支持企业融资的好政策好做法,进一步畅通银企对接渠道,多措并举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促进金融和经济良性循环、共同发展。当前有三个方面工作最为紧要。

信用体系建设是破解融资难题的重要基石。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破解信息不对称、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前提,也是整治金融乱象、优化金融生态的重要举措。当前,我省已初步建成省市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服务平台体系,但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烟囱林立、信息孤岛的问题依然存在,部门间的数据还未能实现有效归集、共享和应用,推进信用信息的互联互通尤为紧迫重要。

发展直接融资是破解融资难题的重要抓手。发展直接融资不仅可以降低企业杠杆率,还有利于推进企业规范化治理。近年来,我省直接融资快速发展,呈现一二三四板“板板都有”、集群发展的良好态势,今年上半年新增直接融资2589亿元、增长31.2%,截至目前共有上市公司100家。但融资结构不优仍是我省的突出短板,2016年我省直接融资占社会融资比重为11.5%,低于全国11.4个百分点。这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把发展直接融资特 — 18 — 别是股权融资放在突出位置,去年国家推出了支持贫困地区企业上市挂牌“绿色通道”的优惠政策,我省太湖县集友新材料在上海证交所首发上市,成为中部第1家享受该政策的企业。我们要抢抓机遇,一手抓在报、在审项目推进,一手抓后备项目摸排和培育达标,推动更多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挂牌),不断壮大多层次资本市场“安徽板块”。

加强金融创新是破解融资难题的重要渠道。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创新。一是机构创新。在这方面,我省还有较大差距,突出表现为专门服务于中小企业和科技型企业的金融机构数量偏少、实力较弱。我们要继续抓好“招金引资”“招行引资”工作,大力推进农商行上市挂牌和增资扩股,加快民营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等组建筹建步伐,支持设立科技、小微金融专营机构,形成更多地方法人金融主体。二是产品创新。我省涌现出一批具有安徽特色、广受市场好评的金融服务模式和产品。比如,在全国率先建立“4321”新型政银担合作模式,融资担保部际联席会议明确要求在全国推广。再比如,大力推广“税融通”业务,引导金融机构利用企业纳税信用发放贷款;设立续贷过桥资金,发展拎包银行,等等。要坚持市场导向,进一步加大创新力度,开发更多适应创新型产业、中小微企业、“三农”特点的金融产品,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投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打造适应实体经济发展的金融链。

(七)关于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近年来,生态文明建设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绿色发展和绿色生活成为大势所趋。去年,总书记在视察安徽重要讲话中指出,安徽推动绿色发展、低碳发展有基础,要把好山好水保护好,实现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有机统一,着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安徽样板。我们坚决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实施绿色发展行动,着力推进“三河一湖一园一区”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程,严格执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职责和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全面推行“河长制”,积极探索“林长制”,加快建设绿色江淮美好家园。经过努力,我省城乡面貌有了较大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2013—2016年,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19.1%;今年上半年单位GDP能耗下降3.8%,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5.2%。

但从这次中央第四环保督察组反馈意见可以看出,当前我省保护环境、绿色发展方面还面临不少问题,巢湖流域环境保护形势严峻,淮河流域水环境、皖北大气质量等环境问题比较突出,部分园区企业废水、废气等污染偷排、乱排,一些应淘汰的落后设备、产能仍在生产,等等。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提出从“讲政治”的高度,以“不贰过”的认真劲全力推进问题整改,全面实施生态环境保护“五个一”专项行动。前几天,锦斌书记深入淮南、— 20 — 蚌埠、宿州、淮北四市,不打招呼,直插现场,对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工作和河长制落实情况进行暗访,强调要严格标准、严格管理、严格责任,坚决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长期工作、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各行业各领域,其中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要顺应绿色发展大势,坚持绿色导向,加快构建绿色产业体系,不断提升经济绿色化水平。一是大力发展绿色产业。我省产业结构中,高耗能、重化工业比重较高,要适应人民群众对绿色消费、绿色产品的升级需求,加快发展旅游业、健康、养老、物流等现代服务业,促进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生物产业绿色低碳发展,形成更多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引导传统产业绿色升级。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供给;推进钢铁、有色、化工等传统制造业绿色化改造,实现绿色生产、清洁生产。三是推进资源循环高效利用。变废为宝、循环利用是朝阳产业,要加快推进绿色精益制造,强化资源循环利用,大力发展再制造产业,千方百计“吃干榨尽”,最大限度利用资源。

(八)关于支持企业“走出去”

总书记在我省视察时指出,安徽具有沿江近海、居中靠东的区位优势,又处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

— 21 — 重要节点,可以说“左右逢源”,要积极融入国家“三大战略”,推进开放大通道大平台大通关建设,加快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总书记重要指示,召开高规格的开放型经济大会,制定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实施意见,坚定地以开放促改革、促创新、促发展。省里正在推进的重点开放举措主要有:一是构建高标准大通道,全面推进铁路、公路、航道、航空、电网、气(油)管线、信息网络、物流八大通道建设,着力构建互联互通的现代综合通道,目前已开通14条国际客运航线及合肥—美国洛杉矶国际货运航线,“合新欧”国际货运班列西延至德国汉堡。二是构建高水平大平台,积极申报创建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入推进百家央企、百家民企、百家外企、百家侨企“四百”对接,高水平推进中德、中新苏滁等合作园区建设,成功举办“开放的中国:锦绣安徽迎客天下”全球推介、国际徽商大会等重大经贸外事活动。三是构建高效率大通关,复制推广上海等自贸区改革试点经验,加快电子口岸公共平台和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加强国内通关协作,合肥—南京—上海“水水中转航线”开通。总的看,我省开放型经济水平得到了较大提升,目前累计已有77家境外世界500强在皖投资设立140个企业;2014—2016年,我省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额年均增长9.4%。

— 22 — 在新一轮开放的大背景下,开放战略从原先侧重招商引资、外贸出口等“引进来”向“双向开放”转变。加快企业“走出去”步伐是大势所趋,既有利于优势产能输出,缓解国内结构性矛盾,也有助于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技术能力,提升综合竞争力。

与沿海发达省份相比,我省企业“走出去”还处于起步阶段,规模不大、层次较低,企业海外经营遇到的风险和难度也比较大。要抓住世界经济调整和我国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推进新一轮开放发展的机遇,加快对外投资步伐,提高我省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和水平。具体来看,要从三方面努力:一是强化政策支持,制定“走出去”产业规划、指导政策,明确重点领域和地区,建立投资项目库,做好国别投资环境的评估,创新财政支持方式,加大对“走出去”的政策引导。二是健全服务机制,建立和完善“走出去”信息发布通道,构建“走出去”境外风险防控和保障机制,加快具备全球能力的律师、会计师事务所、咨询、公关、金融等中介服务机构的建设与发展,为企业“走出去”提供全方位服务。三是打造开放平台,建设一批境外合作园区,提升企业走出去组织化水平,鼓励成功走出去的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合作,建立企业境外合作联盟,增强市场开拓和抗风险能力。

总之,我们就是要坚持以新发展理念统领发展全局,纵深

— 23 — 推进五大发展行动计划,按照锦斌书记提出的“抓紧抓牢、抓主抓重、抓深抓实”的工作要求,进一步巩固成果、扩大战果,努力建成向总书记绝对看齐、让党中央绝对放心的五大发展美好安徽。

第四篇:实施“五大引领”工程,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实施“五大引领”工程,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教师是新课程的实施者,其专业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课程改革的成败,影响到教育事业的发展。近年来,我校努力践行“以人为本,和谐发展,规范高效,质量立教’’的管理思想,积极实施“五大引领”工程,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快速持续提升,成效显著。

一、目标引领,明确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方向

目标是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灯塔”。学校制定实施了《教师专业化发展千分行动计划》,将教师素质分为教育理论与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与现代信息技术、综合素质三部分,以《教师成长计划书》为载体,通过先个人据实填写,后学校“专家委员会”诊断的形式,引导教师梳理自身优势与不足,明确发展目标,制定达成措施(培训学习,教育教学的实践研究与创新,希望得到的支持等)。学校积极为教师发展“搭台子、铺路子”,成长过程实行动态考评,结果纳入个人考核,着力促进教师自主发展。

二、情感引领,提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动力

教师专业化发展工程中,把专业情意放在了重要位置上,而教师的专业情意又以高尚的师德为核心。学校深入开展了“爱与责任”、“用心去做”、“真情塑造未来”、“用生命影响生命,让每一个生命都精彩”等主题师德教育活动,提升教师的敬业意识。通过“我与学校、同事共发展”金点子征集、“寻找微幸福”征文比赛、“诚和乐”主题文化构建、“我的成功之路”演讲、“教师心理健康调适”主题片观看等活

年一贯制”的质量目标长效意识,大力营造“凝神聚力抓教学,一心一意提质量”、“提高教学成绩戒线”,坚持“三个着眼于”(即着眼于教学诊断分析,着眼于成功经验的梳理,着眼于后续教学环节的改进),从五个层面做好质量分析:一是校长室牵头,分管校长和级部主任参加的学校层面分析;二是级部主任牵头,全年级任课教师参加的各班级各学科分析;三是班主任牵头,班级任课教师参加的具体到每个学生的分析;四是备课组长牵头,同学科教师参加的学科教学质量分析;五是班主任牵头,班内全体同学参加的学情分析。从知识到能力,从课内到课外,从教法和学法等方面进行纵横交织的多层次、多方位的分析,总结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查找影响教学质量提升的“点”,制定整改计划与措施,做好跟踪落实。

四、教研引领;提升教师学科教学的专业能力

1、研学。采取集中培训与个人自学、“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抓好政治及教学理论、师德教育、课程改革、信息技术、法律法规、心理健康等内容的学习。通过“我最喜欢的课堂”调查反馈的信息,重点学习了《有效/高效课堂教学技能技巧培训手册》、《教师教学常规、学科课堂规范和优秀教学法学习手册》、《且学且行且思——他山之石》中的相关知识,确保《课堂教学的30个经典细节》进头脑、进课堂。

2、笃行。一是把打造高效课堂作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第一着力点,分五个阶段(备课组内“四个研究”活动,备课组内“每人-堂好课”,教研组内校级研究课,举行校级公开课,活动总结),开展了“高

3、慎思。在“五种课”研讨和课堂教学比武活动中,针对教师教学水平存在的差距,组织开展了,“与名师对话”、“走近名校”活动,以参加省远程研修、用好网校资源、观看名师课堂实录等为载体,通过思想交汇、案例分析、比较反思、撰写心得等方式,落实“对照先进找差距,对照差距找原因,对照原因定措施,抓好细节促提升”的思想,解决好“优势学科持续稳定提升不够、薄弱环节突破措施不明、自我发展动力能力不足”等问题。

五、机制引领,永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活力

我校教师专业成长的困难主要表现在:骨干教师缺失,校本教研缺乏高水平的“领头羊”;教学资源封闭化、单一化现象严重。为此,我们建立了校内触动、片内互动、城乡联动的“三动”研训机制。

1、校内触动,激发教师专业发展活力。在教师层面,实施“且学且行且思,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学研训一体化策略,通过“且学、且行、且思;再学、再行、再思”,追求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快速螺旋式提升。在管理层面,实施“巧布置,、勤检查,快反馈,细指导,速整改”的常规管理精细化策略,努力“把常规抓好,把细节抓严,把过程抓实,将落实进行到底”。学生层面,落实“面向全体、转差补弱、保优增优、整体推进”的全员育人导师制策略,全力突出“质量第一、过程高效”。

2、内互动,实现校际优质资源共享。所谓区片教研就是根据学校区域位置、学校实际、教研能力、教学质量等情况成立教研组织,以学科基地为依托,充分发挥各校的学科优势,加强校际交流研讨,努

第五篇:实施五大工程 建设和谐社区

实施“五大工程”

建设和谐社区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XX区坚持“着眼基层,注重基础,服务为主,群众参与”的社区建设工作思路,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创新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优化社区工作者队伍,以和谐社区创建为龙头,全面推进社区各项工作,形成了“高起点,高标准,力度大,进展快”的社区建设良好态势,有力地促进了区域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社区是城市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基本单元,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把和谐社区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社区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应突出重点、打牢基础、创造特色。XX区在加强社区建设中,大力实施“五大工程”,以重点问题的解决来带动全局工作的开展,努力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下面我将榆次社区建设的做法向大家作一汇报:

一、实施以完善社区服务功能为主题的“民心工程”。社区建设是一项民心工程,衡量其搞得好不好的唯一标准,就是看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因此,开展社区工作必须从实际出发,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扎扎实实地为群众办好事、做实事。XX区着眼于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围绕安居乐业,在服务居民上狠下功夫,全区各街道社区,大力实施以“三人(了解人、关心人、凝

聚人)四百(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为主要内容的“凝聚力工程”,把街道党委改为街道党工委,建立党员服务站,推行党员网格化管理服务模式,党员认领公益岗位5000个,启动“党员连心卡,温暖服务千万家”工程,实现党员结对帮扶3000对,极大地发挥了凝聚党员、凝聚群众、凝聚社会的作用。同时增强社区服务功能,拓宽服务领域,扩大服务项目,形成“难有所帮、残有所助、弱有所扶、老有所养”的社区服务新格局。通过实施社区网格化管理,进一步畅通反映社情民意的渠道,在社区架设起居民与党和政府沟通的桥梁,对居民所反映的问题及时处理,真正让群众满意。

近年来,XX区以“扎根社区、服务居民,开展内容丰富的社会化服务”为社区服务的宗旨,面向居民提供“三项特色服务”:文体服务、卫生服务、再就业服务,从而提升、充实和谐社区建设的内涵。全区现有各类服务组织2000多个,各类服务人员7200多人,各类文体活动场(站)所280多个,文体辅导站80多个,腰鼓队、秧歌队等77个,医疗卫生服务中心(站)32个;老年活动中心28个,街道志愿者协会9个,注册志愿者13219名,社区服务呈现出多样化、特色化的新局面。

二、实施以关心困难群众生活和再就业工作为重点的“帮扶工程”。

帮助困难群众解决生活问题,是社区组织应尽的责任。榆次区充分发挥社区组织贴近群众的优势,通过深入调查,摸清困难群众底数,为他们提供零距离、亲情化服务,确保符合低保条件的居民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实现应保尽保。强化动态管理,建立低保家庭备案登记制度,根据保障对象家庭收入变化的情况,随时决定增发、减发或停发保障金,切实发挥最低生活保障的“兜底网”作用。积极开展邻里互助、社会救助活动,在9街道兴办12个“爱心超市”,满足生活困难家庭的实际需要。把社区就业工作摆到重要位置,发挥社区服务领域广、服务项目多、就业门槛低、就业潜力大的优势,大力开发利民便民服务岗位,帮助更多的下岗失业人员在社区实现再就业。针对下岗职工再就业难的现状,各社区积极开展就业培训、职业介绍,提供就业岗位,拓宽就业渠道。通过开展家政服务、卫生保洁、物业管理、商品配送、信息中介、修理维护等适用性社区服务,安置下岗和失业人员两千多人。社区居委会被群众称为下岗人员的“红娘”。XX街道办事在市、区两级领导的重视与支持下,把过去一条脏、乱、臭的街道开发为“益民市场”再就业基地,安置再就业人员200余人。

三、实施以社区信息网络为手段的“数字工程”。依靠信息技术,建设数字化社区,是提高社区管理效率、提升社区服务水平的有效途径。XX区为各社区居委会全部配备电脑,对社区实行微机化管理。充分利用网络这一手段,依

托电子政务网,搭建区、街道、社区联网的居民服务中心平台。2012年,XX区深入落实省委组织部、省民政厅《关于在全省实施社区网格化管理的通知》(晋组通字【2012】55号)精神,建立了区、街道、社区、网格长四级网络,全面实行社区网格化管理,全区XX个社区共划分580个网格,区政府为每个网格长发放一部手机,每月给每个网格长发放200元生活补助。网格长对网格内发生的事件,用手机拍照后逐级及时上传指挥中心,做到事件早发现,矛盾早排除。社区网格化的推行,实现了社会管理的无缝隙和社区服务供给和居民服务需求的最佳组合,初步形成了适应信息时代和社区服务网络要求的社区服务新模式。从而实现了社会管理在“网”上提速,公共服务在“格”中提效。

四、实施以社区稳定为目标的“平安工程”。社区稳定是城市稳定的前提,没有社区稳定就没有城市稳定。榆次区切实加强社区治安综合治理,努力为居民营造安定的居住环境。建立社区安全防范长效机制,开展经常性的法制教育、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活动,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同时,充分发挥居民小组、楼层院长、社区调委会的作用,及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消除不稳定因素。进一步完善综合治理工作网络,建立专业队伍与群众相结合,人防、物防、技防并举的群防群治体制。着力抓好社区警务建设,实行小区封闭式管理,增强社区居民的安全感。目前,全区67个社区全部实行了“一区一警”,建立了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的

长效机制。晨光住宅小区和电力巷小区,是XX区较大的两个单位型居民住宅小区。过去由于疏于管理,导致各种治安案件时有发生,居民工作不安心,睡觉不放心,一度成为全区社会治安最差的小区。社区与单位成立了共建安全文明社区领导组,签定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协议书,建立了一支由公安干警、楼院长、志愿者组成的治安巡逻队,健全了矛调组、民调组、治保会等机构,配套了居民生活所需的超市、澡塘、医务室等设施,并投资130余万元改善了小区环境,安装了楼寓电子防盗门、探头和监视器等电子监控系统,实行高科技防范,形成了全方位,立体式防范网络,发案率由过去的每年20多起降为零。在全区率先实现了“零案小区”,被省、市、区评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五、实施以社区人财物支撑为基础的“保障工程”。社区建设是一项全新的事业,只有解决好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场所议事的问题,社区建设才能顺利推进。首先,着力培养和建设一支新型的高素质社区工作者队伍。我区采取多种渠道、多种形式选聘优秀人才,通过四届社区换届,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了一批大中专毕业生,并通过法定程序充实到社区居委会,通过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目前全区社区干部中,大专以上占73.5%,党员占77.1%,高素质的社区干部队伍,有了地促进了社区工作的开展。其次,全面落实社区经费。2012年为了全面落实省委组织部《关于落实经费保障推进社区“三有一化”建设的通知》,市政

府吴清海市长在多次去纺配社区调研的基础上,从2013年起,市财政每年下拔300万元,给榆次社区干部每人每月提高500元,近五年来,XX区每年给社区干部每人每月提高100元以上工资。目前社区干部月工资主任2005元、副主任1880元、委员1775元,并为社区干部办理了养老、医疗、工伤、失业四项保险。社区办公经费每年每个社区6万元。社区经费的落实,社区干部待遇的提高,极大地调动了社区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同时社区工作岗位也更有吸引力,能够更多地吸引有抱负的大中专毕业生到社区工作。第三、大力解决社区办公场所。XX区在全面落实中办发[2010]27号文件、市政府[2011]111号文件的基础上,又专门制定了解决社区办公场所的文件,积极协调市城建、规划部门,把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市建设发展规划,作为城市改造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到建设有位置、计划有项目、长期不落后。同时,加大社区建设投入,努力实现社区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近几年,社区办公场所建设通过列入国家项目建设、开发商配建、筹资自建、辖区单位提供,取得了显著效果,办公面积在300平方米以上的社区达到12个,最大的达到600平方米。目前同开发商签订协议,正在建设的300平方米以上的社区还有8个。社区办公面积的改善,提升了社区的服务功能,我区现已建成4个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2个社区“爱心超市”,23个星光老年活动之家,有的社区还建起了棋牌室、健身室、图书阅览室,为辖区居民提供优质的服务,受到了居民的好评。

总之,XX区近年来在和谐社区建设中,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XX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受到中组部的表彰,XX街道荣发社区被民政部命名为全国“和谐示范社区”荣誉称号。但是离上级的要求和居民的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跟兄弟县市相比还有很多不足。这次会后,我们要进一步加大社区建设投入力度,积极争取上级的支持,使XX社区建设走在全省前列。

下载浅谈实施五大工程发展现代农业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实施五大工程发展现代农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呼图壁县实施五大工程加强基层建设

    呼图壁县实施“五项工程”着力提高农村党建基层组织建设水平今年以来,呼图壁县大力实施“五大工程”,夯实农村党建基层组织建设基础,提高党建工作水平。创新组织设置,夯实组织......

    发展现代农业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基本稳定粮食播种面积,落实扶持粮食生产的各项政策措施和粮食储备。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做大做强畜禽、果蔬、水产......

    实施“三大工程”服务“五大战役”

    实施“三大工程”服务“五大战役” 共青团龙海市委员会潘福宝 为落实‚奋战150天,全力实施‘五大战役’‛的重要战略部署,龙海团市委结合自身实际,针对团系统不同领域工作实际,......

    实施五大工程,加强纪检基层组织建设

    实施“五大工程” 全面加强纪检基层组织建设应县金城镇党委我们金城镇是应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辖25个行政村,9个社区,全镇共有1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2万人。全镇国土总......

    广西实施五大扶贫工程(精选5篇)

    投入一千五百亿元 广西实施五大扶贫工程 《 人民日报 》 2013 年 4 月 14 日 2 版 “十二五”期间,广西将整合各方面资源,加大贫困地区支持力度,投入1500亿元实施新一轮扶贫开......

    基层组织“五大工程”建设实施意见

    2003年以来,县委“一班人”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为指导,积极探索农村党员干部和基层组织先进性建设的有效途径,以“三级联创”为载体,以统筹城乡经济发展为方针,以......

    基层组织“五大工程”建设实施意见

    ~年以来,县委“一班人”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为指导,积极探索农村党员干部和基层组织先进性建设的有效途径,以“三级联创”为载体,以统筹城乡经济发展为方针,以巩固......

    强力实施五大工程加强基层廉政建设

    强力实施“五大工程”全面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舞阳县纪委 2007年,舞阳县创新工作方法,积极探索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新途径、新方法。通过强力实施“五大工程”,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