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建设经验交流(5篇)

时间:2019-05-12 19:31: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社区建设经验交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社区建设经验交流》。

第一篇:社区建设经验交流

近年来,我区农村社区建设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建设“品质社区、和谐家园”的目标,加强组织领导,科学规划布局,完善服务功能,落实经费保障,严格督导检查,有力地推动了全区农村社区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受到了市、区领导和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

一、我区农村社区建设推

进情况

目前,我区正在建设的农村社区试点村有靳庄、何庄、刘庄、王堂、小赵等12个,正在规划建设的新型农村住宅社区有4个,分别是商桥镇中心社区(大闫社区)、商桥镇和谐社区(小杨社区)、裴城镇三丁社区、裴城镇中心社区(苏侯社区)。

其中,商桥镇中心社区,规划占地面积500亩,建设居民住房800户,社区内文化广场、学校、超市、卫生室、敬老院、垃圾中转站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社区建成后,可容纳周边建制村800户群众入住,可置换复耕土地1000亩。目前,一期100套住宅的房屋主体工程已建至第二层;商桥镇和谐社区,辐射周边五个建制村,涉及总人口11050人、总户数2280户,建成区占地面积294亩,可置换出土地3606亩,计划分五期建设,五年内将建成57栋居民楼。目前,一期工程已开工建设,年底前即可完工。同时,该村对建成后入住社区并及时拆迁旧宅基地的群众,按每分宅基地1000元进行奖励,直接抵顶社区购房款,激发了群众入住社区的积极性;裴城镇三丁社区,规划占地260亩,全部建成后可吸纳本村及周边建制村1000余户、5000多人入住。规划设计以商业街为中心,向街道两侧延伸发展的整体布局,形成居住、经营社区服务为一体的商住小区。目前,350米长的主商业街两侧门面房正在建设,年底前可全部建成;裴城镇中心社区,规划占地314亩,可供一万余人入住,社区总体规划已设计完毕,正与土地部门协调做土地规划设计。

二、做法成效

(一)合理规划,健全组织,增强农村社区建设动力

1、健全组织,加强对农村社区建设的领导。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将农村社区建设纳入重点工作台帐,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摆上日程。今年9月份,区委、区政府成立了区委副书记任组长,分管副区长任副组长,组织、宣传、民政、财政、建设、国土、农业等部门为成员的农村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也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安排部署,明确分工、责任到人、抓好落实,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的良好格局。

2、开展调研,明确农村社区建设定位。农村社区建设是一项新课题,没有现成经验可循,工作贵在实践、贵在创新。由民政部门牵头的农村社区建设调研小组,深入到各乡镇、村进行调研,以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群众所思所想,征求各方的建议和意见。同时,还组织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研讨,共同研究制定相关规定,初步形成了开展农村社区建设的指导思想、工作思路。今年9月份,区委、区政府出台了《关于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意见》,要求通过农村开展社区建设,将城市社区管理理念向农村延伸,城市社区服务方式向农村拓展,城市社区文明向农村传播,使广大农村群众通过农村社区建设共建共享和谐品质生活。

3、抓好试点,形成农村社区建设经验。为积累农村社区建设经验,我们选择了12个不同类型的村开展试点,根据满足“个体”需求的思路,确定了“一村一社区”的模式,把村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农村社区建设的切入点。从试点村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同步推进。同时,我们又根据各乡镇实际及群众意愿,选定商桥镇、裴城镇作为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建设试点乡镇,规划建设商桥镇中心社区、和谐社区、裴城镇三丁社区、中心社区等4个新型农村住宅社区。目前,商桥镇中心社区、和谐社区、裴城三丁社区一期已初具规模,裴城镇中心社区已完成社区规划、土地等手续审批,年底前可动工建设;靳庄、何庄等农村社区试点村,新建或通过改造村委会办公大楼建成的社区服务中心建筑面积都在300平方米以上,村级组织办公室、党建办公室、警务室(综治室)、图书室、文体活动室等社区服务设施完善,为社区开展管理和服务提供了一个多功能、全方位的平台,初步形成了“敞开式办公、一站式服务、一次性受理”的社区公共服务平台,极大地方便了农村群众的生产、生活。

4、部门参与,形成农村社区建设合力。农村社区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的工程。自2008年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区直有关部门积极参与,从各自职能出发,争取资金政策,开展对口指导,服务基层,服务农村,为农村社区建设添砖加瓦。今年,区委、区政府出台了《关于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明确建立了区直部门与试点村结对机制,结对单位每年至少要为结对村办一件实事。目前,全区初步形成了党委、政府领导、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协同、村级组织主办、社会力量支持、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

(二)创新思路,加大投入,激发农村社区建设活力

1、“一村一品”,提升凝聚力。今年,我们还按照“一村一特色”、“一村一品牌”的思路,在农村社区建设中引入城市社区建设和服务理念,通过完善社区阵地建设,不断丰富服务内容,按需设置项目,有效提升了农村群众生活品质。

2、满足需要,提升向心力。服务群众是农村社区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

脚点。我们围绕农村群众“建设农村社区,过城里人生活”的愿景,开展听民声、办实事活动,全面推行以察民意、解民忧为主要内容的“民情恳谈会”、“说事会”,畅通农村社区居民的民意表达渠道,夯实群众基础。通过此举措,村级组织的思想作风建设得到有效加强,干群关系进一步融洽、和谐,村级班子的向心力不断增强。

3、加大投入,确保农村社区建设稳步推进。近年来,区财政先后投入近5亿元(含上级财政投入),用于扶持农村义务教育、公共文体事业、公共卫生、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今年,区委、区政府又将社区服务中心建设作为社区建设的重要载体,列出专项资金,进行经费补助,促使农村社区建设深入推进。

4、抓好服务,提升农村群众生活品质。社区服务是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区在新建的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及试点村普遍设立了图书或科技阅览室、文体活动室、老年人活动室,民政和社会保障站、卫生或计生服务站、农业综合服务站,村务公开栏、宣传栏,便民服务大厅,社区学校,室外健身休闲广场等,同时,指导村老年协会、残疾人协会、计划生育协会、红白理事会、文体活动团队、社区志愿服务等各类组织积极开展活动,丰富了农民群众的生活。

(三)加强管理,完善机制,永葆农村社区建设生命力

1、加强考核力度,保证有效运行。区委、区政府将农村社区建设纳入到新农村建设考核体系,区农村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创建考核标准,定期进行考核评估,不断加大对农村社区建设的组织领导、推进力度和长效管理。

2、抓好队伍建设,强化服务质量。一是严把用人关口。以第六届村委会换届选举的契机,通过推行“自荐海选”,依法选举出了300多名新一届的村委会成员,真正把一批思想好、作风正、有文化、有本领、真心实意为群众办事,深受群众拥护的人员充实到农村工作班子中,有效提高了农村社区干部统筹管理、服务群众、化解矛盾的能力。同时,我区还积极拓宽村委会干部培养、选拔的路子,面向社会广泛招聘大学生“村官”,基本实现“一村一大学生”,有效改善了农村干部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二是先后多次举办由农村支部书记、村主任参加的村级组织负责人培训班,邀请市、区有关领导、党校教授系统地辅导新农村建设、农村社区建设的相关知识,增强了他们建设农村社区的信心和水平。

3、深化村民自治,提升治理水平。积极开展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示范村、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目前,全区达到区级以上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村的占70%以上,区级以上民主法治示范村占75%以上;深入推广“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法,建立健全村民代表大会、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干部等制度,创新民主决策新机制,村民代表议事会在全区163个村全部建立,进一步完善和强化了村民自治。

三、存在问题及意见建议

我区农村社区建设仍处于探索阶段,政策体系还没有全面形成,试点村和乡镇范围小,辐射面不够广。因此,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及制约因素。

一是体制障碍。各涉农部门都有部分农村社区建设管理职责,《意见》出台前,各部门按照职能开展了一些工作,但由于前期缺少统一管理,对农村社区建设重点定位不明,存在着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同时,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客观存在,如户籍制度改革、“村改居”等情况复杂,使农村社区处于“亦农亦居、非农非居”的特殊状态,在建设过程中出现了定位、政策和管理等方面的问题,阻碍了资源的城乡流动和优化配置。

二是政策制约。重点是土地制约,如用地指标紧缺、不能跨村建房等因素,造成农村社区建设的困难;还有政策支持力度不大,特别是一些政策“瓶颈”的突破及财政的扶持力度,与现实需求距离较大。

三是资金不足。社区建设及管理需要大量资金,可大部分农村社区经济基础薄弱,资源短缺,影响了工作开展。也影响着建设的推进,特别是集体经济缺乏的村,公共资源难覆盖,服务功能难发挥,社区建设难起步。

四是观念滞后。部分干部群众对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积极性不高。认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不全,居民综合素质偏低,基层干部能力欠强,农村社区建立条件还不成熟等。更有农村干部习惯于传统方法“管理”农村,村民也习惯于接受行政权力的“保护”,安于现状。

五是管理薄弱。社区建设对农村干部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但工作方法、管理内容发生改变,他们个人事业忙与社区工作多的矛盾也更突出。我区至今还没有专职农村社区工作者,影响了社区管理的正常运行。

六是活动难搞。组织活动是社区建设的基本要求和凝聚力所在。但目前农村社区活动还比较单一,主要是社区服务功能有待完善,人们的参与热情有待提高,民间组织介入农村社区服务也不足。特别是一些规模少、人才缺、基础弱的社区,活动开展更难,如社会志愿者、义工、慈善活动等。

上述问题,不同程度地制约了我区农村社区建设的进一步推进。今后工作中,建议要具体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多宣并举,深化认识。要采取多种措施,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广大干群社区意识,营造农村社区建设的浓厚氛围。一是动员发动。要适时召开全区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推进会,对前一阶段工作进行总结点评,对下步工作再安排、再部署、再动员,明确当前工作任务、工作要求和落实措施;二是深化认识。采取召开现场会、经验推广会、外出参观学习等形式,进一步拓宽视野,加深对农村社区建设的理解,提高对农村社区建设的全面深入认识;三是强化宣传。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新闻媒体,对农村社区建设进行专题宣传报道,通过组织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在显著位置设置标志牌、书写宣传标语等形式进行大力宣传,充分发动群众、调动广大干群参与农村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四是营造氛围。要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听取社区建设情况汇报,通过开通热线电话、座谈会、调查问卷等形式,主动向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各阶层广泛征求意见,寻求建设农村社区的良策。组织有关部门深入农村社区及群众中间,进行专题调研,听取基层干部群众意见、建议,进一步营造社会各界人人关注、积极参与农村社区建设的良好氛围。

(二)加强领导,完善机制。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狠抓落实。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区、乡两级成立农村社区建设领导小组,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各相关涉农部门做好配合,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建立农村社区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分析农村社区建设形势,提出工作意见和建议,加强工作指导;二是加大经费投入。加大社区建设经费的投入。捆绑使用涉农资金,支持农村社区建设。探索建立以财政投入、村集体积累为主,涉农资金、单位帮扶为辅,社会捐赠等为补充的农村社区建设投入机制;三是做好建设规划。民政部门牵头,组织建设、国土、农业等部门按照民政部农村社区建设实验标准,科学制定适合我区实际的农村社区建设规划及考核验收标准;四是完善工作机制。切实加强对农村社区工作者的教育和培训,认真落实政治、生活待遇,营造一个拴心留人的环境。探索建立以各级党委、政府为推动者,“两委”成员为主要组织者,以社区工作者为骨干,以社会广泛参与为基础,以单位帮扶为补充的参与机制,充分发挥志愿作用,形成“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良好氛围。探索建立政府部门组织实施、群众参与评议相结合的农村社区建设评估机制。将农村社区建设列入对各级绩效责任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不断加大对农村社区建设的组织领导和推进力度。

(三)突出重点,量力而行。农村社区建设是一项全新工作,要赢得群众支持,打开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新局面,必须从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入手,突出重点、量力而行。一是着眼于农民群众发展生产、增加收入的需要,大力加强农村社区新型经济合作组织建设。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实施“科技支农”战略,扶持农民专业经济协会的发展,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提高广大农民发展生产、建设农村社区的本领;二是着眼于农民群众社会化服务的需要,加强农村社区公共服务建设。建立为民服务代理制,将群众跑腿变成干部服务,方便群众的生产生活。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完善农村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医疗保险、失地农民保障、五保老人生活保障以及教育救助、残疾人救助、灾害救助、老人救助、困难群众住房救助等体系;三是着眼于农民群众文化生活的需要,大力加强农村社区文化和平安建设。深入推进文明家庭、文明社区创建等活动,加强农民群众道德建设,形成良好的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大力加强社区文化阵地建设,丰富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实现“村村有图书室,镇镇有文化中心站”。开展“捐赠图书下乡、共建农村书屋”活动,为培育新型农民提供智力支持。大力推进农村社区平安建设。广泛开展平安村庄创建活动,实现村村有警务室的目标;四是着眼于农民群众改善居住环境的需要,加强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围绕人居环境整洁景观生态的要求,快速推进以路通、水通、电通、信息通,改水、改厕、改圈、改垃圾堆放形式和绿化的“四通四改一化”为重点的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五是着眼于农民群众的民主诉求,大力加强农村社区民主政治建设。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建以农村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功能健全、运转有序的农村社区组织体系。提高农村社区“两委”交叉任职比例和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人兼”比例,社区内具备条件的新型经济组织、各类民间组织和社会中介组织都要建立党组织,以开展“三级联创”为载体,大力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同时,加大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力度,建立农村经济合同和资产管理制度,不断扩大基层民主。

第二篇:社区建设经验交流材料

社区建设经验交流材料

求实创新共筑共建

打造优质社区服务平台

(====年=月==日)

##县城市社区硬件设施建设自====年=月正式启动以来,好范文版权所有,全国文秘工作者的114!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取得了较大进展。====—====年,萌渚社区、阳华社区、春晓社区集

办公、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大楼相继竣工并投入使用,新社区办公大楼内设有功能齐全的健身房、老年大学、远程教育学习站、棋牌室、阅览室,开辟了低保服务大厅,室外建有绿化休闲广场、居务公开栏和便民休闲点等,成为了县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春晓社区先后被评为====年省文明社区,====年省社区建设示范社区、省科普文明社区、省民主法制示范社区,市安全文明社区、市基层党的建设示范点、市“三增一创”党支部先进社区。萌渚社区先后被评为====省文明社区、省和谐社区。阳华社区先后被评为====省老年工作先进社区、====市敬老模范先进社区等等。我们的主要做法和体会是:

一、几点做法

我县城市社区建房工作先后经过选址、征地、筹资、施工建设等四个阶段,在整个建设过程中自始至终,形成了县级领导挂帅,民政部门牵头,所在乡镇政府主抓,辖区单位配合,开发商支持,广大群众参与的良好管理格局。

一是选址用地视同公益。为了把社区建房的选址用地工作搞好,县委常委扩大会两次听取县城市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汇报,进行专题研究,最后决定,社区用地视同党政机关团体建设用地,由县土地储备中心统一无偿划拨不低于=亩的建房用地,其中春晓社区占地==亩。

二是筹集资金稳步推进。资金筹集是社区建房工作的关键。县委、县政府为此下发了专门文件,要求采取“七个一部分”的筹资办法,即县政府解决一部分,驻社区单位赞助一部分,开发商无偿提供一部分,向上争取一部分,政策优惠减免一部分,工程队贡献一部分,各职能部门捐助一部分。两年多来,共筹集资金===万元(其中县财政拨付经费==万元,各职能单位捐助==万元,县庆项目争取资金==万元,开发商赞助==万元,各社区募捐资金==万元)。通过强化资金管理制度,严肃财务纪律,专款专用,严把“一支笔”审批关,有力地保证了四个社区建房资金的正常需求。

三是广泛组织献爱心。社区建房工程是“民心工程”,秉承“社区是我家,发展靠大家”的理念,我们组织了多次献爱心活动。各社区建房工程老板以市场最低价承建,阳华社区开发商王羽诚先生,为支持阳华社区无办公条件的现实,在阳华社区新办公大楼建成之前,免费提供了两套==平方米的住房供社区办公,承建新办公楼后,从工程款中列减=万元捐赠给社区。

四是建筑选址独具一格。新落成的各社区办公大楼建筑风格上体现的是民族地域与西欧风情的完美结合。春晓社区办公大楼位于县城中心地带,地域宽阔,依山傍水,辖管县委四大家和各要害部门;萌渚社区和阳华社区的办公大楼位于开发区内,毗邻翠华公园,绿树掩影,繁华似景,是个花园式的居家之地;豸山社区位于老城区,居民密集,能多层次、多方位地为广大居民服务。四个社区办公大楼在规模和标识上相互统一。

二、几点体会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是基础。

好范文版权所有,全国文秘工作者的114!首先是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社区工作,认为社区建设是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以办公大楼为主的社区便件设施建设工程是事关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础工程,是服务群众,造福百姓的民心工程,社区硬件设施建设工作自始至终被列为全县的一项重要工作,县委常委扩大会先后多次听取社区硬件设施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专题汇报,及时研究和解决了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了社区硬件设施建设的顺利进行;其次是各级各部门识大体、顾大局,与县委、政府保持高度的一致,民政部门始终把推动社区建设作为民政部门的一件大事要事来抓,加大了人、财、物等方面的投入;第三是强化宣传发动,充分利用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强化“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理念深入人心,精心组织捐赠现场达==余次,在春晓社区的一次捐赠过程中,县纪委带头捐款====元,其他各辖区单位主要负责人纷纷举牌募捐,一次性募捐社区建房资金达=万余元,从而形成了“社区建房是好事,是实事,是在建设我们自己的美好家园”的共识,营造了全社区重视、关心、支持、参与社区硬件设施建设的浓厚氛围。

=、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是关键

江华的社区硬件设施建设能有所进步,关键是领导重视,县里在保持原社区建设工作领导班子不变的前提下,加强了领导力量,成立了县委副书记为组长,国土、规划、民政、沱江镇主要负责人为副组长,各社区主任为成员的社区硬件设施建设领导小组,同时,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

第三篇:新型社区建设经验交流材料

新型社区建设经验交流材料

近年来,XX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加快新农村建设和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突破口,因地制宜,创新思路,汇聚民智,统筹推进,全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成效显著,农村生活居住条件明显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水平明显提高,实现了城乡和谐发展,被国家民政部授予“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全覆盖示范单位”,受到了全国人大领导和有关部委及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一、基本情况和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创新推进机制。一是建立推进机制。成立XX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指挥部,抽调精干人员集中办公,整合社会资源,重点进行推进。实行县级领导及部门包保责任制,责任到单位、到个人,县指挥部及乡镇领导经常深入社区建设一线,现场办公,一线解决问题,充分调动起各方积极性。二是加大资金投入。县财政每年安排2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扶持社区建设;对节约的土地增减挂钩指标,每亩给予20万元的补助;对于整村迁建的农户,提供最长5年最高5万元的贷款贴息。积极争取上级扶持资金,20xx年共争取上级资金14782万元,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提供了资金保障。

(二)坚持规划引领,科学合理布局。坚持规划先行,着眼长远,统筹规划,委托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城乡规划院编制了《XX县统筹城乡发展总体规划纲要》、《XX县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同步修编了《XX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科学确定了农村社区建设布点,将全县493个行政村规划为97个新型农村社区,优化了城乡空间建设布局。按照统一聘请设计部门、统一支付编制费用、统一评审规划、统一组织实施“四统一”标准,高标准做好新型农村社区详细规划的编制与实施,确保了农村社区规划和建设质量。

(三)突出建设重点,稳步全面推进。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切实维护民利,突出城中城边村、镇中镇边村、中心村经济强村、园中村、压煤搬迁村等建设重点,坚持成熟一个,改造一个,建成一个,确保群众满意。截至目前,全县建设新型农村社区42处,完成建筑面积328万平方米,打造了白石镇寨子社区、杨店乡滨湖社区等一批亮点。一是抓好城中城边村社区建设。结合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积极搞好县城周边村庄的升级改造,高标准规划建设了长乐湖社区、黄金水岸、东湖佳苑、北辰小区等一批高档住宅小区,东和园、阳光巴黎等社区顺利开工建设,西和园社区已全部完成拆迁,即将开工建设。二是抓好乡镇驻地社区建设。充分发挥乡镇驻地交通便利、设施齐全、人口集中的优势,以驻地村改造为重点,吸引周边村庄向驻地社区集聚,增强驻地小城镇的承载功能。康驿镇康达社区、郭仓镇中心社区、白石镇寨子社区等已初具规模。三是抓好部分中心村经济强村建设。推进合村并点,整合利用资源,集中建设新型社区。义桥镇徐村社区74栋住宅楼、次丘镇白马河社区41栋住宅楼等基本完成主体建设,白石镇卧佛山社区等正在建设中。四是抓好园中村社区建设。南站镇路通花园社区规划占地公顷、建筑面积万平方米,可整合县开发区内4个村庄,一期29栋、万平方米的多层住宅楼已建设完

万平方米的住成,部分村民已回迁入住。南站镇鸿福曙光社区宅楼正在建设中,可容纳三官、曹堂及开发区产业工人2500多户。五是抓好压煤搬迁村社区建设。将压煤村搬迁与社区建设相结合,先后启动了义桥镇中心社区、南站镇欣欣花园社区等建设,为群众营造了温馨宜人、设施完善、服务齐全的居住环境,改善了压煤村生活状况,促进了煤炭经济发展。

(四)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功能。一是注重抓好社区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作。积极推进社区垃圾收集和污水处理,实现了雨污管网分流。目前,杨店乡滨湖、王楼等社区污水处理站建成并投入使用,南站镇欣欣花园、白石镇寨子、苑庄镇新苑等社区污水处理设施也正在积极建设中,所有回迁入住社区实现了垃圾社区收集、县集中运输处理。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注重搞好社区道路、水电管网、通讯设施及景观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达到亮化、绿化、美化、净化标准,彻底改善了群众生活环境。三是强化社区管理服务功能。所有新型农村社区都建立健全了社区党组织和工作委员会,配套设立了群众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群团组织、物业管理等机构,加强了对社区全面工作的管理,服务了社区居民群众的生产生活。

(五)大力发展产业,实现持续发展。一是对通过挂钩项目节约的农村建设用地指标,安排不低于40%的指标用于经营性用地,所得收益全部用于农村群众拆迁补偿、困难群众安置和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二是规划建设商业设施。各社区内都建设了部分商业门面,集中租赁经营,既方便群众生产生活,又增加集体收益,补贴社区居民水电支出和物业管理费用,避免了群众因入住楼房而造成支出增加的问题。三是建设社区产业园。坚持“一区一业(园)”原则,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的指标,预留不低于20%用于发展社区

近年来,XX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加快新农村建设和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突破口,因地制宜,创新思路,汇聚民智,统筹推进,全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成效显著,农村生活居住条件明显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水平明显提高,实现了城乡和谐发展,被国家民政部授予“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全覆盖示范单位”,受到了全国人大领导和有关部委及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一、基本情况和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创新推进机制。一是建立推进机制。成立XX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指挥部,抽调精干人员集中办公,整合社会资源,重点进行推进。实行县级领导及部门包保责任制,责任到单位、到个人,县指挥部及乡镇领导经常深入社区建设一线,现场办公,一线解决问题,充分调动起各方积极性。二是加大资金投入。县财政每年安排2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扶持社区建设;对节约的土地增减挂钩指标,每亩给予20万元的补助;对于整村迁建的农户,提供最长5年最高5万元的贷款贴息。积极争取上级扶持资金,20xx年共争取上级资金14782万元,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提供了资金保障。

(二)坚持规划引领,科学合理布局。坚持规划先行,着眼长远,统筹规划,委托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城乡规划院编制了《XX县统筹城乡发展总体规划纲要》、《XX县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同步修编了《XX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科学确定了农村社区建设布点,将全县493个行政村规划为97个新型农村社区,优化了城乡空间建设布局。按照统一聘请设计部门、统一支付编制费用、统一评审规划、统一组织实施“四统一”标准,高标准做好新型农村社区详细规划的编制与实施,确保了农村社区规划和建设质量。

(三)突出建设重点,稳步全面推进。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切实维护民利,突出城中城边村、镇中镇边村、中心村经济强村、园中村、压煤搬迁村等建设重点,坚持成熟一个,改造一个,建成一个,确保群众满意。截至目前,全县建设新型农村社区42处,完成建筑面积328万平方米,打造了白石镇寨子社区、杨店乡滨湖社区等一批亮点。一是抓好城中城边村社区建设。结合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积极搞好县城周边村庄的升级改造,高标准规划建设了长乐湖社区、黄金水岸、东湖佳苑、北辰小区等一批高档住宅小区,东和园、阳光巴黎等社区顺利开工建设,西和园社区已全部完成拆迁,即将开工建设。二是抓好乡镇驻地社区建设。充分发挥乡镇驻地交通便利、设施齐全、人口集中的优势,以驻地村改造为重点,吸引周边村庄向驻地社区集聚,增强驻地小城镇的承载功能。康驿镇康达社区、郭仓镇中心社区、白石镇寨子社区等已初具规模。三是抓好部分中心村经济强村建设。推进合村并点,整合利用资源,集中建设新型社区。义桥镇徐村社区74栋住宅楼、次丘镇白马河社区41栋住宅楼等基本完成主体建设,白石镇卧佛山社区等正在建设中。四是抓好园中村社区建设。南站镇路通花园社区规划占地

公顷、建筑面积

万平方米,可整合县开发区内4个村庄,一期29栋、万平方米的多层住宅楼已建设完

万平方米的住成,部分村民已回迁入住。南站镇鸿福曙光社区宅楼正在建设中,可容纳三官、曹堂及开发区产业工人2500多户。五是抓好压煤搬迁村社区建设。将压煤村搬迁与社区建设相结合,先后启动了义桥镇中心社区、南站镇欣欣花园社区等建设,为群众营造了温馨宜人、设施完善、服务齐全的居住环境,改善了压煤村生活状况,促进了煤炭经济发展。

(四)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功能。一是注重抓好社区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作。积极推进社区垃圾收集和污水处理,实现了雨污管网分流。目前,杨店乡滨湖、王楼等社区污水处理站建成并投入使用,南站镇欣欣花园、白石镇寨子、苑庄镇新苑等社区污水处理设施也正在积极建设中,所有回迁入住社区实现了垃圾社区收集、县集中运输处理。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注重搞好社区道路、水电管网、通讯设施及景观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达到亮化、绿化、美化、净化标准,彻底改善了群众生活环境。三是强化社区管理服务功能。所有新型农村社区都建立健全了社区党组织和工作委员会,配套设立了群众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群团组织、物业管理等机构,加强了对社区全面工作的管理,服务了社区居民群众的生产生活。

(五)大力发展产业,实现持续发展。一是对通过挂钩项目节约的农村建设用地指标,安排不低于40%的指标用于经营性用地,所得收益全部用于农村群众拆迁补偿、困难群众安置和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二是规划建设商业设施。各社区内都建设了部分商业门面,集中租赁经营,既方便群众生产生活,又增加集体收益,补贴社区居民水电支出和物业管理费用,避免了群众因入住楼房而造成支出增加的问题。三是建设社区产业园。坚持“一区一业(园)”原则,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的指标,预留不低于20%用于发展社区

产业,促进社区劳动力就近转移就业。全县围绕新型农村社区,配套建设产业园10处,吸纳

万农民就业。四是推进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引导社区建立土地股份合作社,走股份经营的路子,让农民成为股民,实现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增加群众的股份收入,促进社区建设可持续发展。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干部群众认识有待提高。有的乡镇对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对农村社区建设的宣传不够广泛深入,部分干部群众在认识上仍有偏差,了解掌握有关政策措施不够充分,有畏难情绪,工作被动应付。部分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概念认识模糊,把新农村建设当成政府工程,缺乏主观能动性,“等、要、靠”思想严重。

(二)工作进展不平衡。各乡镇农村社区建设工作进展不平衡,有的乡镇规划社区多,投资力度大,进展速度快,社会效果好,也有部分镇工作进展缓慢。多数社区是从城中城边村、乡镇驻地村、园中村、压煤搬迁村等率先启动的,而边远村庄和经济条件薄弱村庄的社区建设尚未破题。

(三)基础设施和服务配套设施不够完善。各乡镇都比较重视农村社区住房实体建设,对于供暖、供气、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以及二、三产业的发展布局统筹考虑不够、安排不周,不能满足农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

(四)社区建设成本逐步增加,建设资金不足。目前资金仍是社区建设的制约瓶颈,一些乡镇资金筹措渠道还比较单一,融资难度大,市场化力度不够。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周期较长,资金到位慢,乡镇资金压力相当大,社区建设向纵深推进存在很大难度。

三、对策和建议

(一)加大宣传引导力度,营造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浓厚氛围。实践证明,开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不仅是解决“三农”问题、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更是加快实施城镇化战略、统筹城乡发展的新契机,是一举多得的大好事。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意义,切实克服畏难发愁情绪和等待观望思想,把社区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工作力度,全力全速推进。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认真总结经验,抓好典型带动,用新的思想理念指导社区建设,用实际案例教育引导群众参与社区建设,增强广大干部群众主动搞好社区建设的信心,形成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合力。

(二)坚持规划先行,确保农村社区建设科学合理。要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理念,加快研究制定全县农村社区建设的详细规划,使农村社区规划与县域经济发展战略、村镇体系、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等专项规划相衔接,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农村公共服务规划以及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等有机结合、配套跟进。要充分考虑农村各地的历史沿革、地理位置、资源配置、人文环境和村民生活习惯等因素,合理确定社区建设位置和规模,因地制宜实施村庄改造,打造一批特色乡村社区。要坚持以人为本,按照建设集约化、居住生态化、管理人性化、布局合理化的理念,对农村社区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休闲娱乐、绿化美化、生产布局等通盘考虑,坚持同步规划、同步推进,努力建设一批设施完善、功能齐全、服务配套的新型农村社区。

(三)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快推进农村社区建设。要进一步完善社区建设扶持政策,探索市场化融资新路子,多元化融集资金。一是建立社区建设专项资金逐年稳步增长机制。建立统筹城乡的公共财政体系,各级政府每都要安排一部分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并逐年增加,同时积极争取上级项目和资金支持,用于农村社区建设,为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社区服务开展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二是充分利用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要搞好增减挂钩和土地收储、出让,探索多渠道融资方式,进一步缩短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资金兑现时限。对实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形成的土地增值收益,除国家规定用途外,其余部分应优先用于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配套。三是整合各类涉农项目和资金。按照“捆绑使用、各记其功、统一拨付、集中投放”的原则,充分发挥和利用计划、财政、农业、水利、交通、民政等部门的优势,将相关涉农资金集中起来捆绑管理和使用,实行综合配套重点投入,集中用于社区及基础设施和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四是引导社会资金参与社区建设。实施招商引资,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对新型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项目进行科学包装,积极推介,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参与建设。五是引导金融资金参与社区建设。鼓励金融机构在金融产品、担保方式、投融资模式等方面进行创新,满足社区建设项目贷款需求。六是实施农村社区建设援建计划。建立县直单位包社区建设责任制,每个县直单位结对帮扶一个新型农村社区,积极投入相应的人力、物力、财力,推进农村社区建设。

(四)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契机,推进生产生活方式发生转变。一是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的指标,预留 不低于20%用于发展社区产业,建设产业集聚区,使劳动力就近转移就业。对社区涵盖村的劳动力数量进行排查,强化技能培训,加大劳务输出力度,引导群众搞好土地流转和结构调整,吸引劳动力就近到产业聚集区工业企业就业,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扶持群众从事二、三产业,帮助农民致富。二是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充分利用居住方式变化对生产方式形成的倒逼机制,出台政策,推进农村土地流转。鼓励引导农户将承包地以入股、转包等形式向合作社和种养大户流转,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规模化经营。大力发展高效种植业、生态林业、现代畜牧业和休闲观光农业,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都市型农业的转型。三是抓好村容村貌整治。开展“清洁家园、美化乡村”行动,投入财力、物力、人力,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着力解决农村垃圾乱堆、污水乱流、杂物乱放、违章乱建的问题,改善人们的生活居住环境,为发展乡村游创造条件。

(五)创新体制机制,不断提高社区管理服务水平。在原行政村合并的基础上,建立“大村庄”制,形成新型的集多种为民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农村社区,构建农村社区服务新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和势在必行。一是加强农村社区党组织建设。在农村社区成立社区党组织,由管区党总支书记或从合村并点的村(居)党支部中选拔优秀人员担任社区党组织负责人。探索实行社区党总支领导下的农村合作组织党支部设置新模式。对社区党员重新组合,建立社区党总支领导下的产业和行业支部,拉长支部服务于产业和行业的链条,充分发挥支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二是建立农村社区自治组织,实行社区居民自治。积极探索社区居委会、社区服务中心、物业管理公司有机统一的“三合一”的社区管理体制,基层政府和政府职能部门与社区居委会是指导与协助、服务与监督的关系。三是完善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功能。在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内部设立医疗卫生、环卫、文教体育、计划生育、社会保障、治保等服务站,具体承接政府行政部门依法延伸在农村社区的基本政务服务及有关公共服务。凡与社区群众密切相关的行政服务项目,力争在农村社区实现“一门式”集中受理,使社区居民能够在“中心”享受到政府提供的各项服务。四是加强农村社区民间组织建设。大力发展各类协会、合作社等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促进农民增收。与此同时,指导成立志愿者、老年人、妇女、关心下一代、计划生育协会等民间组织,引导支持各类民间组织参与农村社区各项服务

第四篇:先进社区建设经验交流和体会

县城市社区硬件设施建设自2005年9月正式启动以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取得了较大进展。2004—2005年,萌渚社区、阳华社区、春晓社区集办公、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大楼相继竣工并投入使用,新社区办公大楼内设有功能齐全的健身房、老年大学、远程教育学习站、棋牌室、阅览室,开辟了低保服务大厅,室外建有绿化休闲广场、居务公开栏和便民休闲点等,成为了县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春晓社区先后被评为2003年省文明社区,2004年省社区建设示范社区、省科普文明社区、省民主法制示范社区,市安全文明社区、市基层党的建设示范点、市“三增一创”党支部先进社区。萌渚社区先后被评为2005省文明社区、省和谐社区。阳华社区先后被评为2005省老年工作先进社区、2005市敬老模范先进社区等等。我们的主要做法和体会是:

一、几点做法

我县城市社区建房工作先后经过选址、征地、筹资、施工建设等四个阶段,在整个建设过程中自始至终,形成了县级领导挂帅,民政部门牵头,所在乡镇政府主抓,辖区单位配合,开发商支持,广大群众参与的良好管理格局。

一是选址用地视同公益。为了把社区建房的选址用地工作搞好,县委常委扩大会两次听取县城市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汇报,进行专题研究,最后决定,社区用地视同党政机关团体建设用地,由县土地储备中心统一无偿划拨不低于3亩的建房用地,其中春晓社区占地12亩。

二是筹集资金稳步推进。资金筹集是社区建房工作的关键。县委、县政府为此下发了专门文件,要求采取“七个一部分”的筹资办法,即县政府解决一部分,驻社区单位赞助一部分,开发商无偿提供一部分,向上争取一部分,政策优惠减免一部分,工程队贡献一部分,各职能部门捐助一部分。两年多来,共筹集资金110万元(其中县财政拨付经费20万元,各职能单位捐助20万元,县庆项目争取资金20万元,开发商赞助10万元,各社区募捐资金40万元)。通过强化资金管理制度,严肃财务纪律,专款专用,严把“一支笔”审批关,有力地保证了四个社区建房资金的正常需求。

三是广泛组织献爱心。社区建房工程是“民心工程”,秉承“社区是我家,发展靠大家”的理念,我们组织了多次献爱心活动。各社区建房工程老板以市场最低价承建,阳华社区开发商王羽诚先生,为支持阳华社区无办公条件的现实,在阳华社区新办公大楼建成之前,免费提供了两套80平方米的住房供社区办公,承建新办公楼后,从工程款中列减2万元捐赠给社区。

四是建筑选址独具一格。新落成的各社区办公大楼建筑风格上体现的是民族地域与西欧风情的完美结合。春晓社区办公大楼位于县城中心地带,地域宽阔,依山傍水,辖管县委四大家和各要害部门;萌渚社区和阳华社区的办公大楼位于开发区内,毗邻翠华公园,绿树掩影,繁华似景,是个花园式的居家之地;豸山社区位于老城区,居民密集,能多层次、多方位地为广大居民服务。四个社区办公大楼在规模和标识上相互统一。

二、几点体会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是基础。

首先是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社区工作,认为社区建设是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以办公大楼为主的社区便件设施建设工程是事关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础工程,是服务群众,造福百姓的民心工程,社区硬件设施建设工作自始至终被列为全县的一项重要工作,县委常委扩大会先后多次听取社区硬件设施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专题汇报,及时研究和解决了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了社区硬件设施建设的顺利进行;其次是各级各部门识大体、顾大局,与县委、政府保持高度的一致,民政部门始终把推动社区建设作为民政部门的一件大事要事来抓,加大了人、财、物等方面的投入;第三是强化宣传发动,充分利用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强化“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理念深入人心,精心组织捐赠现场达10余次,在春晓社区的一次捐赠过程中,县纪委带头捐款5000元,其他各辖区单位主要负责人纷纷举牌募捐,一次性募捐社区建房资金达6万余元,从而形成了“社区建房是好事,是实事,是在建设我们自己的美好家园”的共识,营造了全社区重视、关心、支持、参与社区硬件设施建设的浓厚氛围。

2、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是关键

江华的社区硬件设施建设能有所进步,关键是领导重视,县里在保持原社区建设工作领导班子不变的前提下,加强了领导力量,成立了县委副书记为组长,国土、规划、民政、沱江镇主要负责人为副组长,各社区主任为成员的社区硬件设施建设领导小组,同时,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四大家各安排一名副职联系一个社区,专门协调社区硬件设施建设工作中的有关问题,从文件制订出台到经费划拨落实,从土地征用到有关问题协调解决,无一不凝聚几大家领导的心血、汗水。县委副书记###在整个社区建设工作过程中,既当统帅,又当兵,曾多次亲自主持相关部门协调解决社区建房的国土手续问题,县委副书记、常务副县长###同志多次抽空组织召开协调会议,专题研究解决豸山社区的选址问题,分管民政副县长亲自带领民政部门积极向上申报县庆项目,争取社区建房扶持资金等等。

3、共驻共建,形成合力是前提。

社区硬件设施建设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要靠哪一个部门来完成是不可能的,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注重共筑共建形成合力,形成了由县委政府领导、民政部门牵头、相关部门配合、人民群众参与的运作机制。一是明确各相关单位的工作职责,组织各部门参与社区硬件设施建设,下发了《江华瑶族自治县城市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成员单位职责》,要求各单位切实履行职责;二是注重调动社会各界和广大居民群众参与社区硬件设施建设,从筹建社区居委会起,我县共驻共建社区热潮就一浪高过一浪。2003年上半年,县电信局无偿为各社区安装了电话,房地产开发商为社区无偿提供两套80平方米的办公用房,一市开发商为社区捐赠了2000元现金,民营企业家蒋学德为社区捐赠5吨水泥、现金2000元。去年县委经济工作会后,新一轮共驻共建热潮不断高涨,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为社区捐款6万元,县民政为社区捐款8万元,县发展计划委为社区捐款4万元,江华一中为社区捐款2万元,县地税局为社区捐款1万元,民营企业家王羽成捐款2万元,两年来,各社区已收到捐款70多万元,水泥120余吨。

4、政策扶持,经费保障是保证。

在##这样一个人口少,底子薄的国家级扶贫县城,要建成高规格的社区办公大楼没有阻力那是笑话,然而开弓没有回头剑,县委、政府痛下决心,果断决策,为了扶持社区发展,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一是出台了规范性的文件,在借鉴大中城市社区硬件设施建设的基础上,结合我县的实际研究出台了《关于社区居委会办公用房建设资金筹集的意见》、《关于社区居委会硬件设施建设的意见》等相关政策性文件和研究解决社区硬件设施建设过程中的专题会议纪要,为社区建房提供政策保证。二是落实经费,多方筹资。县财政在面临50年大庆,经费十分吃紧的情况下,为社区办公建房挤出20万元建设资金。各社区干部在挂点领导的带领下,积极奔走,多方筹集40余万元,县委、县政府多次听取专题汇报,研究解决社区建房的缺口资金问题。全县不同行业,不同身份的人,大到县级领导,小到低保对象,纷纷为社区建房慷慨解囊,有一份热,发一分光,有力地保证了社区建房工作的顺利实施。同时,各职能单位为社区配备了相关的办公设施,如公安负责警务室的配备,劳动负担保障办公室的配备,民政负责老年活动中心和低保办公室的配备,组织部门负责远程教育办公室的配备等等。

我县社区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与上级领导要求和兄弟县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社区建设之路仍然任重而道远,我们决心以这次会议为新起点,虚心学习wmjy.net各兄弟县区和发达地区社区建设的先进经验,克服困难,加压奋进,开拓创新,使我县的社区建设不断迈上新的台阶,同时努力发挥社区平台作用,更好地为广大居民服务。

第五篇: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区经验交流

夯实基础 强化服务 倾力打造新型城市“和谐”社区

中共XX区委组织部

XX区是“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区”、沈阳市城市社区体制改革试点区,全区下辖17个街道,100个社区。社区组建党委98个,支部2个,社区党组织班子成员676人,社区委员会班子成员417人,直管党员22616名。可以自豪的说,走进XX区,无论是漫步在繁华似锦的广场,还是徘徊在清新和谐的社区,无论是久居此地还是匆匆过客,都能够使人切身感受到这方土地无比蒸腾的活力。几年来,区委始终坚持把社区党建工作作为社区建设的“龙头”工程来抓,坚持把构建和谐社区作为社区党建的“点睛”之笔,健全完善党建保障体系、科学构筑和谐发展格局、不断创新活动载体机制,注重发挥中心城区的区位优势和经济强区的资源优势,区域性党建工作与社区建设同频共振,初步形成具有“XX”特色的社区党建工作模式,倾力打造文明祥和、共建和谐的新型城市社区。

一、健全完善党建保障体系,夯实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基础

自1999年社区体制改革以来,区委始终把加强社区党组织自身建设作为社区党建工作的重点来抓,积极构建功能健全、干部到位、保障有力、运转有序的社区党组织体系,努力夯实社区党组织在建设和谐社区中的服务基础。

1、加大投入,全面加强社区党组织硬件建设。硬件建设是社区党组织开展工作,发挥作用,服务群众的物质保证,我区多法并举,采取积极措施,逐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党建活动阵地能较好地承载社区的服务功能。

建设高标准的社区党建用房。几年来,区委、区政府有计划地逐步改造、改善社区的基础设施。从2003年起,区委区政府要求各街道每年从本级财政超收分成中拿出40%用于社区建设,加大对社区基础设施的投入。2006年,区委区政府又投资1000万元,强化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专门用于社区办公用房改造。几年来,累积共投入资金5000余万元。目前,通过区、街、社区三级投入及动员社会各方力量,我区100个社区办公用房面积平均达到467平方米,不仅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均已达到较高水平。

建设高质量的社区党建阵地。2005年,区委提出全面实现社区阵地建设“一二三四”目标,即一坛、两站、三地、四室。要求每个社区在开展社区党建论坛的同时,建立在职党员联络站、流动党员管理站;建立党员教育基地、党员培训基地、党员活动基地;建立阅览室、医疗室、健身室、活动室。区委还以加强标准化社区党员活动室建设为切入点,每年从区管党费中拨出20万专项资金,用于社区党建阵地专项建设。在省、市委组织部投资建设的同时,加大区街两级投入,既做到“锦上添花”,又做到“雪中送碳”。几年来,共投入资金近180万元,建设省级标准化社区党员活动室6个,市级23个,区级70个。2006年,区委区政府投资300万元,为太原街道正大社区建成1200平米的综合社区服务设施,并建成沈阳市第一家社区再就业电子显示屏幕。

建设高效率的社区党建网络。为进一步提高社区党建工作的质量和效率,2005年,区委从区管党费中划拨专款50余万元,为100个社区全部配备了社区党建专用电脑和移动硬盘,建立完善党组织和党员信息库,社区的基础资料、数据统计及信息传递等均采用微机操作,充分借助“XX党建”网络平台,高效率完成上情下达及下情上报工作。区委还分期分批为各社区配备了电视、VCD、投影仪等电教设施,努力实现社区党建工作的规范化、党内统计的系统化、党建信息的网络化和工作办公的自动化。

2、充实力量,选好配强专职党务工作者队伍。区委在十届三次全会中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完善社区党组织的职能,不断充实社区党组织的力量,发挥好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

第一,深化改革,首创建立社区专职党务工作者队伍。为大力推进社区党务工作职业化、专业化进程,200*年,我区在全市首创建立一支社区专职党务工作者队伍,区财政每年专项拨款近百万元,为全区100个社区的党组织配备了专职副书记,主抓社区党建工作,其待遇与社区副主任等同,此举为今后社区工作者向职业化方向发展树立了良好的范例。

第二,积极探索,全面推进社区党政“一肩挑”领导体制。为从根本上理顺社区党组织与自治组织的关系,进一步增强党组织在社区事业发展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区委在**街道进行成功试点的基础上,于****年在全区全面实行社区党组织书记和社区委员会主任双向任职、“一肩挑”领导体制,履行法定选举程序,把那些德才兼备,年富力强,即熟悉城市基层管理又有较丰富党务工作经验的人才及时选拔到社区领导岗位上来。全区现职社区书记平均年龄47岁,比上届下降了3.5岁;大专以上学历97人,占社区书记总数的97%,比上届提高了17%。

第三,内选外聘,不断优化社区领导班子结构。几年来,区委、区政府向全社会择优聘用近500名社区工作者,先后选派300名机关干部到社区任职,2005年又抽调230名教师到社区一线工作。同时,注重改善班子的整体结构,规定社区主要负责人年龄原则上不超过50岁,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社区委员会班子成员中党员比例要达到60%以上。通过采取“选、派、聘、育”办法,优化结构、合理搭配、增强活力,极大地改善了社区工作者年龄偏高、素质偏低、身体偏差状况。

第四,强化培训,切实提高社区干部队伍素质。区委坚持每年举办为期*天的教育培训,以党校为主要阵地,以街道为单位,对各社区党组织班子成员、基层党支部书记,特别是社区党务工作者,有针对性地强化其理论及业务素质,突出服务群众这一重点,着力增强社区干部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本领,提高他们的政治理论水平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特别是到南京、大连等地参观学习城市社区管理和基层党建工作好的经验和做法,进一步拓展视野,开阔思路,全面促进我区社区党建工作水平的提高。

3、专款专用,建立健全社区党建资金保障体系。2004年,区委召开社区党建工作会议,制定下发《关于加强社区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明确规定建立健全社区党建资金保障体系。

首先建立社区党建专项资金。区、街每年为各社区划拨党建专项资金1万元,其中,区财政拨款100万元,各街道每年为每个社区拨社区党建专项资金3000元;加大区管党费对社区党建工作的投入,每年不低于15万元。

其次完善社区党建统筹资金。区委科学预算,合理统筹,区财政每年用于社区党建工作的阵地建设、专职党务工作者生活补贴、平安社区建设等项支出不少于500万元。

再次协调各方补充资金。区委积极协调各驻区单位共同开展党建工作,为社区党建工作提供物质帮助和资金支持。通过驻区各单位多方面的共同努力,社区党建活动经费从原来的每年每个社区600元增加到现在的*万元,为推动社区党建工作提供了有益支持。

二、和谐构筑共驻共建格局,凝聚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合力

为大力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区委区政府组织、协调各方,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积极开展以提高人居生活质量,维护发展、稳定良好环境为目的的共驻共建、相互协作。

1、科学构建区域性党建工作新格局。全区各街道、社区党组织与辖区内696个党组织建立紧密联系,定期召开街道党建协调会、社区党建联席会,共商社区建设和党建工作规划。同时,坚持以党建带动工会、共青团建设,充分发挥社区内群团组织联系群众的桥梁作用。全区38个区直党(工)委所属的90%以上党总支、支部与社区党组织签订联建协议,充分利用机关的人才资源和政策资源,组织开展百个支部帮扶百名特困党员、启动百个扶贫项目活动,使社区中的困难群众都得到了关怀和帮助。各社区党组织从实际出发,和区直党组织紧密配合,合理配置和开发社区资源。如区委党校与社区联办社区党校,义务培训社区党员****人次,提高其政治素质;区工会与社区联建流动务工人员工会,积极为其维权服务;区教育局所属66所中小学与社区联创社区教育体系,在砂山地区创办全省第一家外来务工人员(农民工)子弟学校,解决其后顾之忧。

2、合理利用驻社区单位有益资源。社区建设要靠驻区单位的共同努力,实现社区与驻区单位之间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对涉及社区建设及共同利益方面的重大问题和重要决策,社区党组织注重调动社区内人民代表、政协委员、无党派人士和居民群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主动征询其意见和建议。各社区党组织主动与驻社区696个单位党组织取得联系,争取他们的理解、支持和配合,积极探讨和研究社区党建工作及社区的建设与发展,有力地推动社区党建工作。如: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二○二医院凭借其专业优势帮助我区建立8个医疗服务中心,为社区居民提供了及时有效的医疗卫生、疾病防治服务;沈阳铁路分局几年来出资近300万元,为我区8个街道10个社区解决了14栋近1000平方米的社区办公活动用房。区委区政府还动员社会其它组织开展了与下岗职工、特困人员结对子帮扶活动,使弱势群体得到妥善、有效的安置。

3、不断挖掘社区党组织自身潜力。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社区建设不是单纯的政府行为或民间活动,而是各类社区主体、各种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过程,只有不断挖掘社区自身潜力,才能不断增强社区党组织自身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努力创造优美的生活环境。区委区政府要求街道和相关区直部门各尽其能,加大社区基础设施投入,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工程。组织开展楼道整治,2005年为全区1090栋旧楼进行了楼道粉饰;积极实施“小巷工程”,改造街路119条,新增绿地面积近百万平方米;加快拆迁改造进度,改造棚户区57块,新建胜利大桥、罗士圈和沈水湾公园;成功举办“韩国周”、“皇寺庙会”和“邻居节”,提升社区品位和形象,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环境,促进了和谐社区进程。

努力创造便捷的服务环境。区委按照“企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产业化发展”的思路,积极组织指导建设社区服务体系。全区共建立社区服务中心100个,开办家政服务公司312个,便民服务网点3000余个,以此为依托广泛开展面向弱势群体的福利服务,面向全体居民的便民服务,面向社区单位的社会化服务。

努力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全区普遍建立了下岗职工再就业服务中心,将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积极协调驻区单位挖掘岗位资源,开辟就业基地,沟通就业渠道,定期发布用工信息。近两年来,全区社区党组织共推荐安置下岗职工党员3200人次,同时,通过积极发挥下岗职工党员带头再就业、带领再就业的“双带”作用,使5.4万名下岗职工走上新的就业岗位。

努力创造和谐的“双赢”环境。区委积极倡导各类社区主体、各种社会力量在与社区的共建、合作中互惠互利,取得“双赢”。遂川街道电信社区在与沈阳卷烟厂进行充分民主协商后,用企业品牌命名社区,电信社区正式更名为“蓝翎”社区,卷烟厂每年出资2万元用于社区建设,既为社区注入了新鲜动力,又为“蓝翎”品牌做了物超所值的成功宣传。吴淞街道原北八社区更名为宁大社区,宁大宾馆每年出资2万元用于社区建设,同样提高了知名度,取得了良好的“双赢”效果。

三、不断创新活动载体机制,搭建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平台

社区工作千头万绪,说到底是要服务于民,造福于民。区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探索为民服务、构建和谐社区的有效途径。通过不断创新载体活动,搭建服务平台,使每一名社区党员都能够受到熏陶,得到教育,增强党性。

1、深入开展自我教育,全力打造“小红帽”党员志愿者服务工程。区委在社区党组织中广泛开展“党员工程”,不断深化社区党员自我教育,在全区成立了约有7600余名党员参加的100支“小红帽”志愿者服务队,组织社区广大党员以连民心、谋民事、解民忧为宗旨,广泛开展“党员‘小红帽’志愿者奉献在社区”活动。

一是立足服务。“小红帽”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以服务群众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倾听居民的“呼声、心声、叹息声”,关注百姓的“大事、小事、家务事”,切实满足解决党员群众的基本需求和实际困难。身患偏瘫的居民李兰英,渴望有人陪她唱歌,渴望天好的时候有人扶她下楼晒太阳;丧失自理能力的中年居民孙武,热切希望人废了思想不能废,渴望学习;空巢老人吕长珍夫妇,渴望有人陪他们唠家常、打理家务。“小红帽”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应声而至,李兰英在轮椅上学唱了“党旗心中飘”,当她在“小红帽”的搀扶下,沐浴在阳光中的时候,老人流下了幸福的泪水;孙武躺在床上,每周都有“小红帽”为他送党刊念报纸,说起当前的天下事,孙武滔滔不绝,兴趣盎然;吕长珍夫妇满脸欢笑,“小红帽”你走他来,空巢老人从此心不空,家里的难心事有人想有人帮。

二是树立典型。区委大力宣传先进典型,让大家学有榜样、赶有目标,通过先进党员个体形象的示范来推动党员群体形象的提升,让更多的党员旗帜“树”起来,称号“响”起来,形象“亮”起来。吴淞街道民族社区是我区“小红帽”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的起源地,“小红帽”志愿者先进事迹层出不穷。73岁的退休党员周淑华,退休不离岗,退休不退色,二十年如一日,义务为老同志服务,促成千余对百发婚姻,被誉为“中国第一红娘”;残疾人党员李文君,下岗失业不失志,身残志更坚,以顽强的毅力开创光彩事业,先后创办了家政公司、米业公司,又于2005年创办了敬老院,时刻不忘弱势群体,先后捐款捐物4万余元,成立了XX区残疾人再就业基地,先后安排千余名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青年党员葛秀萍视双残公婆为亲生父母,为生病的公婆接屎接尿,为手残的婆婆织衣做饭、嘘寒问暖,被评为全国敬老之星。

三是打造品牌。区委坚持创建“小红帽”精品服务品牌,融管理教育于为民服务之中,融党建工作于为民排忧解难之中。“小红帽”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以随叫随到的服务和不烦不躁的作风深入居民心中,成为XX区社区党建工作的一道亮丽风景线。现在,“小红帽”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已经走出XX,相关经验已在全市得到推广。辽宁电视台、沈阳日报等多家媒体相继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2004年,沈阳日报在报道中指出:“‘小红帽’,作为XX区党员奉献社区的‘品牌’形象已深深地印在广大居民的心中”。2005年,沈阳日报在《我市第六个“党员社区奉献日”活动剪影》一文中的开篇,再一次对“小红帽”给予肯定和赞扬。

2、积极搭建服务平台,率先开展社区新型协会试点工作。区委立足于和谐社区建设,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统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率先在全市开展了社区新型协会试点工作,努力创建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新型城市社区。

积极探索,大胆尝试。为加强社区党组织与社区中各级各类行政组织和自治组织、经济组织、社团和社会中介组织及广大群众的联系,不断增强社区党建工作合力,于2005年末,率先组建南湖街道保安寺社区“教育资助协会”、新兴街道中兴东社区“医疗救助协会”和砂山街道砂山新村社区“单亲家庭协会”。随后,于今年3月4日和17日,在南湖街道文安路社区相继成立了全国首家业主委员会协会和业主委员会协会党支部。区委研究决定,社区新型协会试点工作首先在南湖街道全面铺开,其所属的10个社区分别成立了涉及教育、卫生、环保、民政、治安五个方面的“教育资助协会”、“助残基金协会”、“治安巡防协会”、“老年健康医疗协会”、“业主工作者协会”、“意外灾害救助协会”、“环境保护协会”、“助老协会”等八大类协会。随着新型协会在南湖街道各社区的深入试点和全面普及,进一步推动了南湖街道及社区的党建工作,区域内的政府公共服务水平逐步提高,群众民主自治机制不断完善,居民群众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能力得到增强。

规范运行,稳步推进。在南湖街道社区新型协会成功进行试点的基础上,区委在全区十五个街道广泛开展专项调研,针对各自特点,对部分社区有选择地科学地进行了试点推广工作,分别为试点单位投入1万元新型协会启动资金,同时加强业务指导,要求操作程序规范。召开协会成立大会,负责制作规范的资格证件,对协会成立的背景、目的以及筹备工作情况做详细说明,审议并通过《协会章程》,选举产生协会会长、副会长、秘书长,理事会理事长、理事;制定详细规范的工作方案、财务管理制度以及协会议事规则。例如南湖街道保安寺社区“教育资助协会”制定了细致的“教育资助等级认定标准”和规范的“教育资助认定程序”,按照困难或突发事故程度,将需要资助人员划为三等四个类别进行资助;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目标,控制辍学率,初中年辍学率控制在3%以内,小学年辍学率控制在1%以内;筹集救助资金,争取筹集救助资金10万元(含上拨经费);规范救助管理工作流程,完善救助资金申报、审批、使用、审计程序。

迅速行动,凸显作用。各试点单位社区新型协会行动迅速,围绕居民群众的需求和实际生活需要,规范运行,党员不计报酬、甘当“义工”,效果明显。南湖街道保安寺社区“教育资助协会”成立后,多方筹集资金,资助特困户子女,通过社会各界不同形式的支持、帮助,解决贫困学生在顺利完成学业中存在的困难。低保户家庭贫困学生廖齐接过保安寺社区“教育资助协会”捐赠的200元资助资金和新英汉大词典,他激动地说:“这些东西对于我来讲真是雪中送炭呀!”。新兴街道中兴东社区“医疗救助协会”以早救助、多救助、救助好为服务根本,积极努力的拓宽渠道,通过精神上的关怀和资金上的救助方式,尽力使更多的弱势人群得到救助。86岁的低保户李玉春老人于2006年1月患脑出血,家庭生活极其困难,无力承担医疗费用。社区“医疗救助协会”评议委员会决定及时进行救助,解决其燃眉之急。

3、创新突破载体活动,着力抓好社区党建“十大”特色工程。根据2004年区组工会议精神,区委以实施社区党建“十大特色工程”为载体,全面提升社区党的建设水平。探索抓好社区党建的新途径、新方法,结合实际,塑造一批各具特色、各有侧重的高标准社区党建典型,将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现代化社区。重点在新兴街道实施堡垒工程。立足发挥社区党组织的核心作用,规范电业社区实施班子建设龙头工程、支部建设堡垒工程、党员管理细胞工程“三项”工程。重点在太原街街道实施富民工程。科学经营开发城市,大力发展经济,规范正大社区在社区工作者中广泛开展做社区的带头人、做居民的贴心人、做百姓的排忧人的“三做”活动,大力实施服务居民尽心尽力、服务驻社区单位尽职尽责的“双向服务”。重点在马路湾街道实施阳光工程。拓宽渠道、凝聚区域共建网络,规范202医院社区建立社区生活服务、家电维修、文化活动、美发洗浴、幼儿教育、缝纫浆洗、招待所等“八中心”服务体系。重点在吴淞街道实施康乐工程。立足构建少有所养、残有所助、困有所帮、老有所乐和谐社区格局,规范民族社区实施“党员活动进家庭”活动,做到“孩子不闹心、家长不操心、邻里不烦心”。重点在砂山街道实施民心工程。立足红旗社区建设,规范砂山新村实施发挥核心作用,凝聚人心;扶贫帮困,感动人心;服务群众,贴近人心;注重教育,鼓舞人心的“四心”工程。重点在遂川街道实施凝聚力工程。加强和谐社区建设,规范蓝翎社区开展党旗在我心中、约束行为在自觉中、表率作用在群众中的“三中”活动。重点在集贤街道实施平安工程。规范开展“思想工作联作,共育四有新人;城市卫生联管,共创优美环境;社会治安联防,共保社区平安;社区服务联办,共享社区资源;计划生育联抓,共同落实国策;科学文化联教,共促素质提高”的“六联六共”活动。重点在八经街道实施绿色家园工程。深化八经街道在社区开展党员“带头拓展社区服务,带头繁荣社区文化,带头美化社区环境,带头加强社区治安,带头遵守社会公德”的“五带头”活动。重点在南湖街道实施先锋工程。强化社区党建,发挥“两委”合力,建设全国青年文明示范社区,健全党委建在社区、支部建在大院、党小组建在居民楼栋的“三建”网络体系。重点在南市场街道实施夕阳红工程。立足关注老年人需求,关爱老年人健康,关怀老年人情感,深化邮局胡同社区“相认、相知、相助”及“爱心牵手、爱心承诺、爱心奉献、爱心共建”活动。全区通过实施“十大特色工程”,在服务群众中拓展功能,发挥作用,真正体现了“一名党员一面旗、一名党员一盏灯”。

几年来的探索和实践,我区社区党建工作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积累了一定经验,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态势,面对未来发展进程中社区党建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将不断巩固已取得的工作成果,不断完善适应改革进程的工作机制,不断创新满足和服务于广大群众的工作载体,打造与“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区”、与构建和谐社区和争创“全国省会城市第一区”目标同步发展的党建工作品牌,实现“全国社区党建示范区”的奋斗目标。

下载社区建设经验交流(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社区建设经验交流(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社区文明建设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近年来,社区文明建设工作深得民心,在提高市民生活质量,文明素质方面做出了明显的成效,我们xxx社区被省、市评为“花园式小区” 和“治安模范小区”,这一成绩,是全体社区干部、物业......

    推进社区大党委建设经验交流发言

    推进社区大党委建设经验交流发言为创新社区党建工作方式,构建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我区按照“三抓三创新”的工作思路,在全区社区全面推广实施了社区“大党委”工作制度。一、......

    英巴扎社区建设先进经验交流材料(本站推荐)

    “五抓”力创服务型社区上新台阶 ——英巴扎社区建设先进经验交流材料 (2010年10月25日)近年来,我社区积极探索新时期社区建设和持续发展变化的新路子,针对社区干部文化层次要......

    社区党支部书记经验交流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战略目标,关键在于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基层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

    社区法制建设经验交流材料

    社区法制建设经验交流材料近几年来,北京市石景山区委、区政府把社区法制建设列入主要议事日程,不断总结经验,努力探索社区法制建设新领域,促进了社区民主法制建设的健康发展,为建......

    加强社区党建经验交流

    社区党建工作是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社区党组织为基础、社区全体党员为主体、辖区内各类基层党组织共同参与的工作。它是街道党建工作的延伸,是改革开放的必然产物。我区位于......

    社区工会工作经验交流

    城市社区是社情民意的集中反映地,处于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在城市社区由于企业性质、类型、规模差异,职工来源不同,大量外来务工者、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等,他们分散......

    社区治理经验交流材料

    至善天马.以人文本—做好社区服务 (曹溪街道天马社区:戴雪梅) 2016年11月1日 曹溪街道天马社区成立前后的基本情况:曹溪街道天马社区成立于2015年6月。处于城乡结合部,辖区面积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