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市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调研报告[五篇范文]

时间:2019-05-12 19:49: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我市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我市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调研报告》。

第一篇:关于我市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市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市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调查报告

——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巩固农业基础地位,提高农业特别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具有特别重要意义。实行税费改革后,各县(市)在组织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过程中面临的新问题比

较突出。为此,我们深入基层进行了专项调研。好范文wenmi114.com

一、我市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现状及问题

经过多年的建设,我市已初步形成了一套具有一定规模的防洪除涝、农田灌溉、水土保持和城乡供排水体系,基本保障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1、防洪工程。我市有堤防1620公里,其中干流堤防370.93公里,中小河流堤防1249公里。从地域上划分,城区堤防46.6公里,郊区堤防69.1公里,沿江8县堤防255.4公里。

2、水库工程。我市有水库196座,其中大型2座、中型17座,总库容13亿立方米。目前正在建设的有xx水库和xx水库。

3、灌溉工程。我市有机电井11435眼,小塘坝8344处,提水站3979处,累计兴建灌区20808处,其中万亩以上灌区60处,实灌面积481万亩,发展节水灌溉面积380万亩。

4、除涝工程。我市有涝区847处,其中大中型涝区27处,已治理易涝面积485.84万亩。

5、饮水解困工程。我市已建人畜饮水井3467眼,解决了280万人饮水困难。

6、水保工程。我市已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29.15万亩,占水土流失面积的37.4。

7、水电工程。我市有小水电站17座,装机容量2.5万千瓦,年发电量8061万度。

但是从总体上衡量,特别是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相比,我市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的局面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主要是:

一是灌溉设施老化严重。全市已建灌区中大部分标准比较低,工程不配套。如江河自流灌区共有拦河坝1175座,但永久好范文wenmi114.com性的只有117座,仅占10,其余均为五、六十年代以前建设的条石坝,建设标准低,工程质量差,加之运行年久、老化失修,实际灌溉排涝能力很低,亩均水资源和水利化程度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水利设施更新改造的任务很重。

二是中小河流防洪能力不强。我市流域面积4平方公里以上的中小河流有186条,河流总长4484公里。其中已设堤防的还不足1/3,仍有3235公里河段没有设防,而且建成的堤防多为砂基砂坝,防洪标准很低,建筑物也不配套,遇有暴雨极易成灾,每年给农业生产带来的损失较重。

三是控制性工程不足。全市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多数没有控制性工程。全市19座大中型水库控制面积只有6015平方公里,占全市区域面积的13。由于缺少控制性工程,全市103亿立方米地表水年径流量只利用了13亿立方米,每年有82.6的降水白白流走,水的利用率低,水资源优化配置格局没有形成,农业抗灾能力较弱。

四是水源工程分布不均。我市是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地区,尤以旱灾为重,一遇干旱农业生产损失惨重。而目前我市仍有4620个村屯没有机电井,占全市农村总数的48.5;有6286个屯存在人畜饮水困难,占全市农村总数的65.9;还有许多耕地没有必要的水源、灌排条件,仍旧靠天吃饭。现有的8981眼灌溉井都集中分布在松嫩平原地区,山区、半山区、丘陵地带几乎空白。

五是水土流失严重。我市是全省水土流失严重地区之一,共有水土流失面积3282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41。由于投入不足等原因,平均每年治理面积60万亩,目前仅治理了1178万亩,占水土流失面积的28。此外,由于人口增加、建设规划用地等原因,又造成新的水土流失,防治任务十分艰巨。这种状况不改变,很难保证农业整体综合生产能力的发挥,难以改善农村贫穷落后面貌。

二、税费改革后农田水利建设面临的严峻形势

当前,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进一步实施,农民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逐步取消,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机制和组织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造成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入锐减,建设速度明显放缓。主要表现在:

1、建设投资严重不足。建国以来,我国的农村水利建设主要是靠政府扶持和农民出工投劳进行的。税费改革前,我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年均投工1000万个,完成土石方3300万立方米,总投资1.04亿元。改革后,实行村内“一事一议”,而且对好范文wenmi114.com筹资投劳都作了明确的限制,减少幅度很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资投劳严重不足。2003年全市仅投工361.7万个,完成土石方1190.59万立方米,总投资5591.95万

元,投资降幅达53.7,不利于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农业防灾减灾能力明显下降。

2、农民兴修水利的积极性不高。税费改革后,多年形成的政府发动、群众参与、技术负责、市场化运作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有相当一部分已不能再用,转而实行“一事一议”、民主决策。但由于水利工程建设具有自身的特点,在实践过程中农民对有较强公益性的工程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不参加议事;对流域性和利益不均衡性的工程往往“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缺乏兴修水利的积极性,没有真正形成“修水利、兴水利、用水利”的良好氛围,致使很多急需进行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不能组织实施。

3、水利工程正常管护难以为继。水利工程担负着防洪、除涝、灌溉等多项任务,大部分属于公益事业。对于这些工程的维护和管理,各县(市)普遍采取由劳动积累工支付维护管理经费。取消两工后,政府财政没有及时研究解决管护资金,导致我市大部分中小河流堤防、绝大多数涝区都处于无人管理状态,工程损坏相当严重,形成了新的隐患。尤其是那些存在病险隐患的小水库和小塘坝,简单的维修都难以进行,正常防汛备土无法到位,使本来建设标准不高的水利设施更加脆弱不堪,一旦发生洪涝灾害后果不堪设想。

4、产权制度改革进展缓慢。虽然我市自l995年就在全省率先开展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推行“承包、租赁、拍卖和股份合作制”等形式的产权制度改革,但其中大部分还只是采取简单承包的办法,回收资金有限。大中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力度普遍不够,目前全市万亩以上灌区、堤防工程、涝区排涝工程还没有实行产权和经营权分离经营性承包的,大中型水库也只进行了水面经营性承包。由于没有放开建设权和搞活经营权、缺乏市场运作条件,制约了水利建设吸纳社会资金,而利用外资、世行、亚行贷款搞水利工程的更少。改革滞后使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维护出现更多的困难。

5、“一事一议”难以施行。调查发现,由于农民民主参与意识低、议事过程不规范等原因,“一事一议”在现实操作中很难实行,主要表现为:突发事件难议;受益不均难议;遗留问题难议;牵扯到个人利益难议;班子软弱内部分歧家族矛盾难议;心理逆反超前建设超前消费难议。因此,“一事一议”很容易流于“有事不议,有事难议,议而不决,决而不行”,致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面临新的困境,这与当前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的大环境很不协调。

按照税费改革政策,明年我市全部取消劳动积累工后,折资计算全市每年将减少农田水利基本设施投入1个多亿元,而这个数额地方财政是无力补偿的。全市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支撑能力将继续下降,将会制约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民增收目标的实现。

三、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建议

农田水利工程是农业和农村最基本的基础设施,在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当前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遇到的新问题,运用科学的发展观,适应新要求,研究新办法,探索新机制,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坚持不懈扎实有效地开展下去,进一步巩固和增加农业基础设施,为农村经济发展、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创造条件。为此建议:

1、创新工作思路,实行政策引导。历史经验证明,中国农业的发展包括农村水利的发展,首要的是靠政策。当前各地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如何组织出现了困惑。为了澄清模糊认识,划清政策界限,增强干部组织农建的信心,建议出台《关于加快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意见》,提出新形势下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新思路,制定相应的扶持引导政策,对农田水利建设进行再动员。特别是要针对费改税后如何在保护农业、保护农民的同时又加快水利发展做出明确规定,从而使弱质产业逐步壮大,保障和支撑农村水利持续发展。

2、创新投入方式,建立多元化机制。税费改革后,农村水利建设的主要难点是资金问题。在当前农村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农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的情况下,要尽快建立和完善国家、地方、群众等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制度化的投入机制。一是各级财政都要按照经济增长速度,逐年增加农村水利建设的投资预算。建议市政府调整公共支出结构,在保证农村兴利工程投资的情况下,加大对农村纯公益工程的投资额度,提高农业生产综合抗灾能力;二是要根据“渠道不乱、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将农业综合开发、水利、国债资金、扶贫和以工代赈等用于水利建设的资金捆绑使用,采取资金分部门按原渠道管理,项目建设内容按照水利总体规划进行的方法,集中连片进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提高农村水利建设的整体效益,最大限度地发挥投资效果;三是要实行以奖代补,探索对农民实行补贴的各种有效办法,加大对发展节水、水保等项目的扶持力度,充分调动农民的投资和参与信心;四是要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大力发展民营水利,积极引入市场经济机制,本着有利于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有利于加快水利建设步伐、有利于加强工程管理的原则,制定和完善发展民营水利的优惠政策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走民建、民有、民营,“小农水、大水利”的发展之路,改善水利投入严重不足的状况。

3、创新管理体制,深化水利改革。要按照“抓大放小,改旧促新”的指导思想,转让所有权,放开建设权,搞活经营权,深化水利改革。建议市政府强力推进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积极引进外来资本,盘活现有资产,形成产权多元化的格局。一是深入总结“五小”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的经验,针对合同不规范、养护不及时、承包期限短、拍卖租赁形式少等问题,适时启动第二轮改革,注意推广成功模式,以便最大限度回收资金,保证水利工程发挥作用。二是充分利用全省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体制改革的契机,尽快组织实施我市大中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按照定岗定编、全员聘任、转换机制、管养分离的办法,从而进一步解决水管单位机制不活、经费短缺、人员臃肿、管理粗放的问题,提高工程的运行效益和管理水平;三是对新建的水利工程要放开建设权、管理权和经营权,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在搞好试点的基础上,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单位和个人按照“谁投资、谁建设,谁所有,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根据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总体规划,采取独资、合资、股份合作等各种形式,兴修农田水利工程;采取租赁、拍卖、承包等办法,进行小流域和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的开发,逐步实现农田水利工程产权明晰化、投入多元化和经营企业化。四是积极推进水价改革,按补偿成本、合理收益、节约用水、公平负担的原则核定水价,实行“新水新价、一区一价、合同水价”,提升水利工程的盈利能力,促进产权制度改革深入发展。

4、创新组织形式,规范议事规则。要严格按照“村民自治,一事一议”的原则,对“一事一议”的范围、形式、程序、用工管理和约束机制等进行规范,使其更加完善并更具操作性,逐步建立农民自愿参与、村社自行组织、政府协调服务的组织形式。一是要加强指导,健全村民自治组织。重点是要防止出现家族、宗族势力控制村委会现象,推行财务、政务、事务公开,设立“政务公开墙”和“财务明白栏”,让农民真正了解政策,自己当家作主。二是要规范议事程序。指导、督促村民委员会建立规范的议事程序,特别要把加强水利规划、注重项目筛选、突出事前宣传、提交工程效益分析报告等环节纳入议事程序中来,提高议事的成功率。三是要适当扩大议事范围。实践表明,我市农村大中型水利工程70以上都是跨村、跨乡的工程。要尊重治水的区域性和科学性,跨村的工程要经乡镇人代会通过、跨乡工程要经县人代会通过,然后再经过村民代表大会议定后实施,减少议而不决的现象。四要加大督查力度。督查方式可以采取设立意见箱、开通举报电话、建立村务民主公开监督小组等多种形式。督查内容应涵盖资金筹集、议事工作开展及议事款项管理情况三个方面,避免决而不干。

第二篇:关于我市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市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市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市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调查报告

——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巩固农业基础地位,提高农业特别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具有特别重要意义。实行税费改革后,各县在组织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过程中面临的新问题比较突出。为此,我们深入基层进行了专项调研。

一、我市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现状及问题

经过多年的建设,我市已初步形成了一套具有一定规模的防洪除涝、农田灌溉、水土保持和城乡供排水体系,基本保障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1、防洪工程。我市有堤防1620公里,其中干流堤防公里,中小河流堤防1249公里。从地域上划分,城区堤防公里,郊区堤防公里,沿江8县堤防公里。

2、水库工程。我市有水库196座,其中大型2座、中型17座,总库容13亿立方米。目前正在建设的有水库和水库。

3、灌溉工程。我市有机电井11435眼,小塘坝8344处,提水站3979处,累计兴建灌区20808处,其中万亩以上灌区60处,实灌面积481万亩,发展节水灌溉面积380万亩。

4、除涝工程。我市有涝区847处,其中大中型涝区27处,已治理易涝面积万亩。

5、饮水解困工程。我市已建人畜

饮水井3467眼,解决了280万人饮水困难。

6、水保工程。我市已治理水土流失面积万亩,占水土流失面积的%。

7、水电工程。我市有小水电站17座,装机容量万千瓦,年发电量8061万度。

但是从总体上衡量,特别是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相比,我市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的局面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主要是:

一是灌溉设施老化严重。全市已建灌区中大部分标准比较低,工程不配套。如江河自流灌区共有拦河坝1175座,但永久本文来源于那一世范文网.://.性的只有117座,仅占10%,其余均为五、六十年代以前建设的条石坝,建设标准低,工程质量差,加之运行年久、老化失修,实际灌溉排涝能力很低,亩均水资源和水利化程度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水利设施更新改造的任务很重。

二是中小河流防洪能力不强。我市

流域面积4平方公里以上的中小河流有186条,河流总长4484公里。其中已设堤防的还不足1/3,仍有3235公里河段没有设防,而且建成的堤防多为砂基砂坝,防洪标准很低,建筑物也不配套,遇有暴雨极易成灾,每年给农业生产带来的损失较重。

三是控制性工程不足。全市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多数没有控制性工程。全市19座大中型水库控制面积只有6015平方公里,占全市区域面积的13%。由于缺少控制性工程,全市103亿立方米地表水年径流量只利用了13亿立方米,每年有%的降水白白流走,水的利用率低,水资源优化配置格局没有形成,农业抗灾能力较弱。

四是水源工程分布不均。我市是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地区,尤以旱灾为重,一遇干旱农业生产损失惨重。而目前我市仍有4620个村屯没有机电井,占全市农村总数的%;有6286个屯存在人畜饮水困难,占全市农村总数的%;还有许

多耕地没有必要的水源、灌排条件,仍旧靠天吃饭。现有的8981眼灌溉井都集中分布在松嫩平原地区,山区、半山区、丘陵地带几乎空白。

五是水土流失严重。我市是全省水土流失严重地区之一,共有水土流失面积3282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41%。由于投入不足等原因,平均每年治理面积60万亩,目前仅治理了1178万亩,占水土流失面积的28%。此外,由于人口增加、建设规划用地等原因,又造成新的水土流失,防治任务十分艰巨。这种状况不改变,很难保证农业整体综合生产能力的发挥,难以改善农村贫穷落后面貌。

二、税费改革后农田水利建设面临的严峻形势

当前,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进一步实施,农民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逐步取消,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机制和组织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造成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入锐减,建设速度明显放

缓。主要表现在:

1、建设投资严重不足。建国以来,我国的农村水利建设主要是靠政府扶持和农民出工投劳进行的。税费改革前,我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年均投工1000万个,完成土石方3300万立方米,总投资亿元。改革后,实行村内“一事一议”,而且对本文来源于那一世范文网.://.筹资投劳都作了明确的限制,减少幅度很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资投劳严重不足。全市仅投工万个,完成土石方万立方米,总投资万元,投资降幅达%,不利于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农业防灾减灾能力明显下降。

2、农民兴修水利的积极性不高。税费改革后,多年形成的政府发动、群众参与、技术负责、市场化运作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有相当一部分已不能再用,转而实行“一事一议”、民主决策。但由于水利工程建设具有自身的特点,在实践过程中农民对有较强公益性的工程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不参加

议事;对流域性和利益不均衡性的工程往往“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缺乏兴修水利的积极性,没有真正形成“修水利、兴水利、用水利”的良好氛围,致使很多急需进行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不能组织实施。

3、水利工程正常管护难以为继。水利工程担负着防洪、除涝、灌溉等多项任务,大部分属于公益事业。对于这些工程的维护和管理,各县普遍采取由劳动积累工支付维护管理经费。取消两工后,政府财政没有及时研究解决管护资金,导致我市大部分中小河流堤防、绝大多数涝区都处于无人管理状态,工程损坏相当严重,形成了新的隐患。尤其是那些存在病险隐患的小水库和小塘坝,简单的维修都难以进行,正常防汛备土无法到位,使本来建设标准不高的水利设施更加脆弱不堪,一旦发生洪涝灾害后果不堪设想。

4、产权制度改革进展缓慢。虽然我市自l995年就在全省率先开展对小型

农田水利工程推行“承包、租赁、拍卖和股份合作制”等形式的产权制度改革,但其中大部分还只是采取简单承包的办法,回收资金有限。大中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力度普遍不够,目前全市万亩以上灌区、堤防工程、涝区排涝工程还没有实行产权和经营权分离经营性承包的,大中型水库也只进行了水面经营性承包。由于没有放开建设权和搞活经营权、缺乏市场运作条件,制约了水利建设吸纳社会资金,而利用外资、世行、亚行贷款搞水利工程的更少。改革滞后使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维护出现更多的困难。

5、“一事一议”难以施行。调查发现,由于农民民主参与意识低、议事过程不规范等原因,“一事一议”在现实操作中很难实行,主要表现为:突发事件难议;受益不均难议;遗留问题难议;牵扯到个人利益难议;班子软弱内部分歧家族矛盾难议;心理逆反超前建设超前消费难议。因此,“一事一议”很容易

流于“有事不议,有事难议,议而不决,决而不行”,致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面临新的困境,这与当前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的大环境很不协调。

按照税费改革政策,明年我市全部取消劳动积累工后,折资计算全市每年将减少农田水利基本设施投入1个多亿元,而这个数额地方财政是无力补偿的。全市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支撑能力将继续下降,将会制约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民增收目标的实现。

三、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建议

农田水利工程是农业和农村最基本的基础设施,在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当前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遇到的新问题,运用科学的发展观,适应新要求,研究新办法,探索新机制,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坚持不懈扎实有效地开展下去,进一步巩固和增加农业基础设施,为农村经济发展、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创造条件。为此建议:

1、创新工作思路,实行政策引导。历史经验证明,中国农业的发展包括农村水利的发展,首要的是靠政策。当前各地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如何组织出现了困惑。为了澄清模糊认识,划清政策界限,增强干部组织农建的信心,建议出台《关于加快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意见》,提出新形势下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新思路,制定相应的扶持引导政策,对农田水利建设进行再动员。特别是要针对费改税后如何在保护农业、保护农民的同时又加快水利发展做出明确规定,从而使弱质产业逐步壮大,保障和支撑农村水利持续发展。

2、创新投入方式,建立多元化机制。税费改革后,农村水利建设的主要难点是资金问题。在当前农村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农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的情况下,要尽快建立和完善国家、地方、群众等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制度化的投入机制。一是各级财政都要按照经济增长速度,逐年增加农村水利建设 的投资预算。建议市政府调整公共支出结构,在保证农村兴利工程投资的情况下,加大对农村纯公益工程的投资额度,提高农业生产综合抗灾能力;二是要根据“渠道不乱、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将农业综合开发、水利、国债资金、扶贫和以工代赈等用于水利建设的资金捆绑使用,采取资金分部门按原渠道管理,项目建设内容按照水利总体规划进行的方法,集中连片进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提高农村水利建设的整体效益,最大限度地发挥投资效果;三是要实行以奖代补,探索对农民实行补贴的各种有效办法,加大对发展节水、水保等项目的扶持力度,充分调动农民的投资和参与信心;四是要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大力发展民营水利,积极引入市场经济机制,本着有利于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有利于加快水利建设步伐、有利于加强工程管理的原则,制定和完善发展民营水利的优惠政策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走民

建、民有、民营,“小农水、大水利”的发展之路,改善水利投入严重不足的状况。

3、创新管理体制,深化水利改革。要按照“抓大放小,改旧促新”的指导思想,转让所有权,放开建设权,搞活经营权,深化水利改革。建议市政府强力推进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积极引进外来资本,盘活现有资产,形成产权多元化的格局。一是深入总结“五小”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的经验,针对合同不规范、养护不及时、承包期限短、拍卖租赁形式少等问题,适时启动第二轮改革,注意推广成功模式,以便最大限度回收资金,保证水利工程发挥作用。二是充分利用全省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体制改革的契机,尽快组织实施我市大中型水利工程管1 2 下一页

第三篇:关于我市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市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百色市政协专题调研组

二OO九年九月

农田水利设施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是抗旱、防洪、抵御自然灾害最重要的手段之一。为了深入了解我市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拓展工作思路,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工作。今年5月至9月,市政协组织调研组,深入到右江区、平果、那坡、乐业、隆林等县(区)及市直有关部门,以召开座谈会和实地考察访问的形式就我市农田水利的投入、设施建设、运行管理、维护使用以及人员状况开展了专题调研活动,现将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一、概况和主要成效

近几年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有关指示精神,切实加强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领导,不断加大投入和监督管理,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促使这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不断加大投入,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关键在投入。近年来,我市在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扶持的同时,加大了市县两级财政和社会各界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入,仅2007-2008年总投资就达 58777.42万元,促使全市农田水利建设进入一个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的新阶段。到2008年底,全市已建有各类农田水利13.7万处(座),其中:蓄水工程 101419处(座);引水工程32781处、提水灌溉工程2914处,装机51845.1千瓦;0.1个流量以上水利渠道长度4532公里。水利设计灌溉面积 211.77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36.4 %,有效灌溉面积 163.44万亩,占耕地面积的28.1%,旱涝保收面积130.66万亩占耕地面积的22.5%o这些农田水利设施从根本上改善了我市农业生产条件和生产环境,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二)突出建设重点,农田水利化进程加快。

近三年来,针对本市农田水利设施老化、失修、损坏状况比较严重,各级党委、政府各部门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突出抓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灌区农田水利设施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作。一是对右江大型灌区和靖西岜蒙、德保西荣两个中型灌区以及一批小型灌区进行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共完成渠道防渗269公里。二是完成水库除险加固37座,维修中小型水库109座、山塘172座。三是改建维修提水泵站 393座,总装机470台 19173千瓦。四是新建、维修引水工程 742处,引水流量124 m3 /s。这些工程的建成投产,使全市农田水利化率大为提高。

(三)强化监管,农田水利设施效益显著提高。

农田水利设施建成后的管理使用,一直是水利工作的一个薄弱环节。近年来,我市突出抓好水利工程质量和病险水库的监管,强化水利设施的使用和维护管理工作,组织引导农民建立农村用水者协会603个,有效解决了农田水利设施的管理使用问题,确保农田水利设施效益的发挥。一是抗御旱涝能力显著提高。我市由于受地形和气候的影响,过去干旱缺水问题十分突出,有90%以上贫困人口集中在干旱缺水地区,如何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问题,这是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九五”以来,我市实施雨水集蓄工程 98227处,累计可解决68.97万人及92.14万头牲畜的饮水困难问题,为干旱缺水地区28.3万亩农田旱地提供了灌溉水源,粮食生产获得增产增收。二是农田水利有效灌溉面积由 1980年126.5万亩,扩大到2008年163.44万亩,确保全市农业种植面积;三是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有效支撑了我市百万亩优质稻、百万亩无公害标准化蔬菜、百万亩亚热带优质水果、百万亩高产高糖原料蔗等产业基地建设;四是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2008年全市实现农村经济总收人16.085亿元,同比增长 15.8%,农民人均纯收人2775元,同比增长 12.60%。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我市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原有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过于薄弱,现有的水利设施还远远不能满足农业生产发展的要求,无论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是从群众的愿望要求出发,存在的差距还比较大,问题也还比较多。(—)农田水利设施规模小、水利化程度低。全市581.3万亩耕地面积,有水利设施保障排灌的耕地只有 163.44万亩,占耕地面积的28.1%;全市147.99万亩的“冬闲田”水利设施严重缺乏,“等天下雨,才能犁田耕地”的被动生产方式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二)农田水利设施老化损坏严重。全市现有的中小型水库及水利渠道和引、提水设施绝大部分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修建的,日前工程老化失修,渗漏严重、除了已经列入国家第一、第二批除险加固规划的36座水库外,全市目前还有107座水库以及大量的农田水利设施急需进行维修或更新改造。“地头水柜大会战”期间,水柜建设选址和施工质量存在一些问题,部分水柜失效,使用率较低。

(三)农田水利建设管理缺乏统筹协调和全盘考虑。长期以来,我市农田水利设施存在多部门投入、投资分散、整合资金难度大、群众积极性不高等问题,特别是农村集体管理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管理及用水制度不健全,影响了投资效益的正常发挥。

(四)管理体制不够完善,技术力量比较薄弱。全市135个乡镇中,有111个乡镇的水利站(所)由乡镇政府管理,有18个乡镇水利站归县水利部门管理,还有 6个乡镇没有设置水利机构。现在大部分乡.镇管理的水利站普遍存在没有水利员上岗、工作经费无保障、无固定办公场所等问题。全市水利系统共有2145人,只有专业技术人员647人(其中:高级职称23人,中级职称,238人,初级职称386人)。基层水利技术人才已是青黄不接,县(区)一级都没有水利专业高级技术职称人才。

(五)国营水管单位困难比较大。水费收入少,财政补贴和管理维护费少,退休人员比例高,职工的工资、养老、基本医疗等没有保障。

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

一是由于我市地处山区和亚热带气候区,受自然条件限制较为突出。表现在石山地区缺乏地表水资源或山区坡度较大或土地零星分散等因素,严重制约水利设施建设。另外,我市的降雨分配不均(每年的 5-9月降雨量约占全年的70%),导致全市旱涝自然灾害频繁,在石山地区更有“一场大雨涝一片,十天没雨旱一片”旱涝两种自然灾害交替发生,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农田水利设施被洪水毁坏,需要投人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维修水利设施。

二是对水利建设投入不足。长期以来,我市农田水利建设和维护资金主要依靠上级财政补助,但近年来,上级重点安排大型灌区和 5万亩以上的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建设,对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投人有限。另一方面上级要求地方拿出一定比例的配套资金,而我市各级财政都很困难,基本无法拿出配套资金,因而很难争取得到国家和自治区农田水利项目,进而难于大规模开展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这是直接导致全市水利化程度低的主要原因。

三是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了农村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农民群众对水利建设的投工投劳大幅度减少。当前无论兴建或维修大大小小的水利设施都是靠各级财政拿钱请专业队施工,群众对水利设施建设和维修,完全依赖政府解决,缺乏投资投劳的积极性,这是严重制约我市农村水利事业发展的主观原因。

四是水利设施的管理制度跟不上,用水者协会没能真正发挥作用。我市在实践中探索建立了“用水者协会”的管理模式,形式是很好的,但由于“用水者协会”管理费用政策保障措施不力,用水者协会必要的管理和维修经费没有得到保障,加之群众对花钱买水种田和维修水利设施不理解,协会应收的费用收不上来,管理人员的报酬和维护经费缺乏,目前大多数用水者协会都无法正常开展工作,少数坚持下来的也是步履维艰。

五是科学规划指导不到位。由于全市水利专业技术人员少,而且大部分时间忙于项目建设,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比较少,对水利设施建设的合理规划重视不够。

三、几点建议

(—)切实解决好认识问题,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党中央、国务院每年都重视和强调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并以中共中央“一号文件”下发,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和指导。目前,我市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现状与我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还很不相称,为实现我市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这一目标,必须进一步加快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各级党委、政府必须更加重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工作,必须树立“为官一任、治水一方、造福民众”的执政理念与追求,不断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切实把农田水利建设工作纳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

要加大水利设施建设力度,必须发挥各级政府主导作用,把水利设施建设纳入“为民办实事”工作体系。一是各级政府要切实把农田水利建设工作纳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要明确提出我市农田水利建设的战略措施,确定水利建设重点和具体实施管理目标。二是把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工作纳人目标考核。建立健全考核机制,量化明细考核指标,全面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和部门分工负责制,对全市的重点工程实行领导挂点包干负责制。三是建立科学 的评价体系。实行现场验收,量化计分,兑现奖惩办法。

(三)科学制定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合理利用水资源。

根据国家和自治区《关于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的意见》的部署要求,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做好农田水利总体规划的编制和修订工作,从本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及自然条件特点出发,制定一定时期内开发、利用、节约、保护水资源和防治旱涝灾害以及生态建设等有关政策措施和管理意见,尽快组织编制好《农田水利规划》,从法律、制度、机制上全面规范农田水利建设管理体系。所有涉及农田水

利的建设项目,都应以县级农田水利规划为指导,并将县级农田水利规划作为国家安排补助投资的重要依据。

(四)确保农田水利建设的持续投入。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需要长期投入的工作,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形成水利建设投入长效机制。一要整合农田水利建设资金。以各级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补助专项资金为引导,整合发改、国土、财政、扶贫、农业、水利、烟草等部门的农田水利项目资金,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优势互补、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在不改变资金性质和用途的前提下,统筹安排,集中使用,整体推进,力争“建一片,成一片,发挥效益一片”,推动我市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二要加大财政投入。进一步完善小型农田水利长效投人机制,各级政府要设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补助专项资金,切实承担起农田水利建设的责任,把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纳入政府投资和财政预算,逐年加大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投入。从土地出让金提取不低于15%用于农业综合开发的资金应大部分投入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三要加强基金征管。加大水利建设基金、防洪保安基金征收力度,提高资金使用透明度,确保资金真正用在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上。四要完善“一事一议”制度。要按照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开展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在群众自愿的基础上,把“一事一议”政策用足、用活、用好,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农田水利建设筹资投劳的热惰。五要盘活现有资产。加快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通过承包、租赁、股份合作、拍卖等多种形式,鼓励农民、集体和社会民营资本参与农村水利设施建设投资,盘活现有水利工程资产存量,整合涉水项日,真正用好各类农田水利建设项目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五)突出抓好“桂西旱片治理”项目 实施,力争5年内基本改变全市农田水利设施现状。

一是对现有中小型灌区实施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建设,减少输水损失,使水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以恢复和扩大灌溉面积。二是对现有水源工程进行除险加固和维修,增加蓄水量,以提高供水保证率和抗御旱涝灾害的能力。三是对损坏和失修的固定提水工程进行更新改造,以恢复和扩大灌溉面积。四是针对山区“靠天吃饭”的“望天田”,农业产量低而不稳的情况,重点抓好以雨水集蓄为重点的山区抗旱水源工程建设,结合“坡改梯”等水土保持措施,争取开工建设一批山塘、水柜等雨水集蓄工程。五是针对“地头水柜大会战”期间存在的“问题水柜”,要组织专家会诊,能维修的尽快维修使用,确实没有维修价值的水柜要尽快清除,如果长期把“问题水柜”留在地里,不但占用耕地,又影响干旱地区雨水集蓄建设工程的声誉和投资的积极性。

(六)加强水利科技干部队伍建设。

一是严格控制非专业技术人员调进水利部门工作。目前,一些县(区)水利技术管理部门非专业人员占的职数较多,专业技术人员少。因此,建议组织人事、水利部门要从全市水利事业发展需要出发,择优招聘录用一批高等院校毕业生到县乡基层水利部门工作。二是加强水利科技队伍管理和培训工作力度,努力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

(七)加强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强化农田水利设施管理。

要积极做好《水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全民的水法意识和干部群众参加农田水利建设积极性。建议市人民政府出台《百色市水利工程管理办法》,明确各乡镇和水管单位的主体责任。要树立“向管理要效益、向执法要地位”的意识,提高行政权威性,理直气壮查处违法违规案件,确保水利设施功能正常发挥。(八)积极稳妥推进水管单位体制改革。

要按照我市水管体制改革方案,把公益类国有水管单位纳入公共财政框架,逐步规范公益类水管单位水利设施运行管理和维护机制。建议把准公益类水管单位的职工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共享国有水管单位体制改革成果。

(九)努力争取上级调整项 目 申报条件,取消地方项目配套资金

调研中,各县(区)普遍反映农田水利项目申报条件和地方配套资金比例高,本地财政难以承受。因此,建议市委、市人民政府向自治区反映,请求调低或取消边境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农田水利项目申报条件和地方配套资金,以帮助解决我市农田水建设资金困难问题。

第四篇:关于我市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市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百色市政协专题调研组

二OO九年九月

农田水利设施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是抗旱、防洪、抵御自然灾害最重要的手段之一。为了深入了解我市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拓展工作思路,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工作。今年5月至9月,市政协组织调研组,深入到右江区、平果、那坡、乐业、隆林等县(区)及市直有关部门,以召开座谈会和实地考察访问的形式就我市农田水利的投入、设施建设、运行管理、维护使用以及人员状况开展了专题调研活动,现将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一、概况和主要成效

近几年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有关指示精神,切实加强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领导,不断加大投入和监督管理,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促使这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不断加大投入,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关键在投入。近年来,我市在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扶持的同时,加大了市县两级财政和社会各界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入,仅2007-2008年总投资就达 58777.42万元,促使全市农田水利建设进入一个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的新阶段。到2008年底,全市已建有各类农田水利13.7万处(座),其中:蓄水工程 101419处(座);引水工程32781处、提水灌溉工程2914处,装机51845.1千瓦;0.1个流量以上水利渠道长度4532公里。水利设计灌溉面积 211.77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36.4 %,有效灌溉面积 163.44万亩,占耕地面积的28.1%,旱涝保收面积130.66万亩占耕地面积的22.5%o这些农田水利设施从根本上改善了我市农业生产条件和生产环境,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二)突出建设重点,农田水利化进程加快。

近三年来,针对本市农田水利设施老化、失修、损坏状况比较严重,各级党委、政府各部门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突出抓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灌区农田水利设施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作。一是对右江大型灌区和靖西岜蒙、德保西荣两个中型灌区以及一批小型灌区进行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共完成渠道防渗269公里。二是完成水库除险加固37座,维修中小型水库109座、山塘172座。三是改建维修提水泵站 393座,总装机470台 19173千瓦。四是新建、维修引水工程 742处,引水流量124 m3 /s。这些工程的建成投产,使全市农田水利化率大为提高。

(三)强化监管,农田水利设施效益显著提高。

农田水利设施建成后的管理使用,一直是水利工作的一个薄弱环节。近年来,我市突出抓好水利工程质量和病险水库的监管,强化水利设施的使用和维护管理工作,组织引导农民建立农村用水者协会603个,有效解决了农田水利设施的管理使用问题,确保农田水利设施效益的发挥。一是抗御旱涝能力显著提高。我市由于受地形和气候的影响,过去干旱缺水问题十分突出,有90%以上贫困人口集中在干旱缺水地区,如何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问题,这是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九五”以来,我市实施雨水集蓄工程 98227处,累计可解决68.97万人及92.14万头牲畜的饮水困难问题,为干旱缺水地区28.3万亩农田旱地提供了灌溉水源,粮食生产获得增产增收。二是农田水利有效灌溉面积由 1980年126.5万亩,扩大到2008年163.44万亩,确保全市农业种植面积;三是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有效支撑了我市百万亩优质稻、百万亩无公害标准化蔬菜、百万亩亚热带优质水果、百万亩高产高糖原料蔗等产业基地建设;四是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2008年全市实现农村经济总收人16.085亿元,同比增长 15.8%,农民人均纯收人2775元,同比增长 12.60%。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我市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原有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过于薄弱,现有的水利设施还远远不能满足农业生产发展的要求,无论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是从群众的愿望要求出发,存在的差距还比较大,问题也还比较多。

(—)农田水利设施规模小、水利化程度低。全市581.3万亩耕地面积,有水利设施保障排灌的耕地只有 163.44万亩,占耕地面积的28.1%;全市147.99万亩的“冬闲田”水利设施严重缺乏,“等天下雨,才能犁田耕地”的被动生产方式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二)农田水利设施老化损坏严重。全市现有的中小型水库及水利渠道和引、提水设施绝大部分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修建的,日前工程老化失修,渗漏严重、除了已经列入国家第一、第二批除险加固规划的36座水库外,全市目前还有107座水库以及大量的农田水利设施急需进行维修或更新改造。“地头水柜大会战”期间,水柜建设选址和施工质量存在一些问题,部分水柜失效,使用率较低。

(三)农田水利建设管理缺乏统筹协调和全盘考虑。长期以来,我市农田水利设施存在多部门投入、投资分散、整合资金难度大、群众积极性不高等问题,特别是农村集体管理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管理及用水制度不健全,影响了投资效益的正常发挥。

(四)管理体制不够完善,技术力量比较薄弱。全市135个乡镇中,有111个乡镇的水利站(所)由乡镇政府管理,有18个乡镇水利站归县水利部门管理,还有 6个乡镇没有设置水利机构。现在大部分乡.镇管理的水利站普遍存在没有水利员上岗、工作经费无保障、无固定办公场所等问题。全市水利系统共有2145人,只有专业技术人员647人(其中:高级职称23人,中级职称,238人,初级职称386人)。基层水利技术人才已是青黄不接,县(区)

一级都没有水利专业高级技术职称人才。

(五)国营水管单位困难比较大。水费收入少,财政补贴和管理维护费少,退休人员比例高,职工的工资、养老、基本医疗等没有保障。

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

一是由于我市地处山区和亚热带气候区,受自然条件限制较为突出。表现在石山地区缺乏地表水资源或山区坡度较大或土地零星分散等因素,严重制约水利设施建设。另外,我市的降雨分配不均(每年的 5-9月降雨量约占全年的70%),导致全市旱涝自然灾害频繁,在石山地区更有“一场大雨涝一片,十天没雨旱一片”旱涝两种自然灾害交替发生,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农田水利设施被洪水毁坏,需要投人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维修水利设施。二是对水利建设投入不足。长期以来,我市农田水利建设和维护资金主要依靠上级财政补助,但近年来,上级重点安排大型灌区和 5万亩以上的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建设,对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投人有限。另一方面上级要求地方拿出一定比例的配套资金,而我市各级财政都很困难,基本无法拿出配套资金,因而很难争取得到国家和自治区农田水利项目,进而难于大规模开展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这是直接导致全市水利化程度低的主要原因。

三是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了农村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农民群众对水利建设的投工投劳大幅度减少。当前无论兴建或维修大大小小的水利设施都是靠各级财政拿钱请专业队施工,群众对水利设施建设和维修,完全依赖政府解决,缺乏投资投劳的积极性,这是严重制约我市农村水利事业发展的主观原因。

四是水利设施的管理制度跟不上,用水者协会没能真正发挥作用。我市在实践中探索建立了“用水者协会”的管理模式,形式是很好的,但由于“用水者协会”管理费用政策保障措施不力,用水者协会必要的管理和维修经费没有得到保障,加之群众对花钱买水种田和维修水利设施不理解,协会应收的费用收不上来,管理人员的报酬和维护经费缺乏,目前大多数用水者协会都无法正常开展工作,少数坚持下来的也是步履维艰。

五是科学规划指导不到位。由于全市水利专业技术人员少,而且大部分时间忙于项目建设,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比较少,对水利设施建设的合理规划重视不够。

三、几点建议

(—)切实解决好认识问题,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党中央、国务院每年都重视和强调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并以中共中央“一号文件”下发,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和指导。目前,我市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现状与我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还很不相称,为实现我市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这一目标,必须进一步加快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各级党委、政府必须更加重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工作,必须树立“为官一任、治水一方、造福民众”的执政理念与追求,不断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切实把农田水利建设工作纳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

要加大水利设施建设力度,必须发挥各级政府主导作用,把水利设施建设纳入“为民办实事”工作体系。一是各级政府要切实把农田水利建设工作纳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要明确提出我市农田水利建设的战略措施,确定水利建设重点和具体实施管理目标。二是把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工作纳人目标考核。建立健全考核机制,量化明细考核指标,全面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和部门分工负责制,对全市的重点工程实行领导挂点包干负责制。三是建立科学 的评价体系。实行现场验收,量化计分,兑现奖惩办法。

(三)科学制定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合理利用水资源。

根据国家和自治区《关于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的意见》的部署要求,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做好农田水利总体规划的编制和修订工作,从本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及自然条件特点出发,制定一定时期内开发、利用、节约、保护水资源和防治旱涝灾害以及生态建设等有关政策措施和管理意见,尽快组织编制好《农田水利规划》,从法律、制度、机制上全面规范农田水利建设管理体系。所有涉及农田水利的建设项目,都应以县级农田水利规划为指导,并将县级农田水利规划作为国家安排补助投资的重要依据。

(四)确保农田水利建设的持续投入。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需要长期投入的工作,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形成水利建设投入长效机制。一要整合农田水利建设资金。以各级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补助专项资金为引导,整合发改、国土、财政、扶贫、农业、水利、烟草等部门的农田水利项目资金,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优势互补、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在不改变资金性质和用途的前提下,统筹安排,集中使用,整体推进,力争“建一片,成一片,发挥效益一片”,推动我市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二要加大财政投入。进一步完善小型农田水利长效投人机制,各级政府要设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补助专项资金,切实承担起农田水利建设的责任,把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纳入政府投资和财政预算,逐年加大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投入。从土地出让金提取不低于15%用于农业综合开发的资金应大部分投入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三要加强基金征管。加大水利建设基金、防洪保安基金征收力度,提高资金使用透明度,确保资金真正用在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上。四要完善“一事一议”制度。要按照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开展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在群众自愿的基础上,把“一事一议”政策用足、用活、用好,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农田水利建设筹资投劳的热惰。五要盘活现有资产。加快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通过承包、租赁、股份合作、拍卖等多种形式,鼓励农民、集体和社会民营资本参与农村水利设施建设投资,盘活现有水利工程资产存量,整合涉水项日,真正用好各类农田水利建设项目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五)突出抓好“桂西旱片治理”项目 实施,力争5年内基本改变全市农田水利设施现状。一是对现有中小型灌区实施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建设,减少输水损失,使水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以恢复和扩大灌溉面积。二是对现有水源工程进行除险加固和维修,增加蓄水量,以提高供水保证率和抗御旱涝灾害的能力。三是对损坏和失修的固定提水工程进行更新改造,以恢复和扩大灌溉面积。四是针对山区“靠天吃饭”的“望天田”,农业产量低而不稳的情况,重点抓好以雨水集蓄为重点的山区抗旱水源工程建设,结合“坡改梯”等水土保持措施,争取开工建设一批山塘、水柜等雨水集蓄工程。五是针对“地头水柜大会战”期间存在的“问题水柜”,要组织专家会诊,能维修的尽快维修使用,确实没有维修价值的水柜要尽快清除,如果长期把“问题水柜”留在地里,不但占用耕地,又影响干旱地区雨水集蓄建设工程的声誉和投资的积极性。

(六)加强水利科技干部队伍建设。

一是严格控制非专业技术人员调进水利部门工作。目前,一些县(区)水利技术管理部门非专业人员占的职数较多,专业技术人员少。因此,建议组织人事、水利部门要从全市水利事业发展需要出发,择优招聘录用一批高等院校毕业生到县乡基层水利部门工作。二是加强水利科技队伍管理和培训工作力度,努力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

(七)加强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强化农田水利设施管理。

要积极做好《水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全民的水法意识和干部群众参加农田水利建设积极性。建议市人民政府出台《百色市水利工程管理办法》,明确各乡镇和水管单位的主体责任。要树立“向管理要效益、向执法要地位”的意识,提高行政权威性,理直气壮查处违法违规案件,确保水利设施功能正常发挥。

(八)积极稳妥推进水管单位体制改革。

要按照我市水管体制改革方案,把公益类国有水管单位纳入公共财政框架,逐步规范公益类水管单位水利设施运行管理和维护机制。建议把准公益类水管单位的职工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共享国有水管单位体制改革成果。

(九)努力争取上级调整项 目 申报条件,取消地方项目配套资金

调研中,各县(区)普遍反映农田水利项目申报条件和地方配套资金比例高,本地财政难以承受。因此,建议市委、市人民政府向自治区反映,请求调低或取消边境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农田水利项目申报条件和地方配套资金,以帮助解决我市农田水建设资金困难问题。

第五篇:2011年沈阳市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2011年沈阳市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农田水利是农业和农村的重要基础设施,与农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01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一号文件”,确定了“十二五”期间农田水利建设的目标,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为我市加快水利设施建设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沈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把握方向,抓住契机,推动沈阳市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掀起新的高潮,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一、中央1号文件贯彻落实情况

(一)制定并下发了《实施意见》。2011年的中央1号文件将水利提高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沈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深入调研,多方征求意见,于3月中旬印发了《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的实施意见》(沈委发[2011]6号文件)。深入分析了新形势下加快沈阳水利改革发展的重要意义,明确了全市水利改革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提出利用5年左右的时间,使我市的农田水利建设水平有一个较大的改观。

(二)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了“水利建设十二五规划”。规划提出了未来5年的水利工作任务目标,即到2015年,全面完成病险水库、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完成6座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任务,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40万亩,建设高标准旱涝保收田300万亩,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完善排涝体系,改善涝区面积100万亩,提高排涝标准达到10年一遇;维修改造灌排站(闸)264座、万亩桥225座,干支渠清淤5000公里;完成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5万亩,河道生态治理面积55.8万亩,初步完成全市主要河流的生态修复工程;加快推进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削减地下水总开采量5亿立方米,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33.14亿立方米以内。同时,严格水资源管理,建立健全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

二、沈阳市农田水利工作现状

(一)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投入力度。2011年共争取省以上水利建设资金4.26亿元。市本级水利建设投资4.28亿元,其中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资金1.57亿元,比2010年3253万元增加了近4倍,第一批3413万元资金已下达,第二批计划安排资金1.23亿元,正处于工程设计编制及预算审核阶段,主要用于农田灌排设施建设、涝区综合治理、设施农业区域内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和拦河取水维修工程建设等方面。各区、县(市)多方筹集水利建设资金

3.26亿元。

(二)以水毁、防汛、抗旱工程为重点,加强农建水利工作。今年全市共安排水利项目

172个,目前已完成设计84个,报财政部门预算审核71个,已开工60个;维修、养护等费用类项目78个。一是水毁工程修复。安排29项,其中大型河道水毁修复工程5项,河道整治、岁修工程12项,中小型河流水毁修复工程12项,目前部分工程正在施工建设。二是河道工程建设。清除浑河堤防内阻水林木6000棵、阻水围堤25公里,完成土方21万立方米。三是灌区改造。浑北、浑南两个中型灌区已列入国家中型灌区改造计划,浑北灌区4月份已开工建设,浑南灌区正在进行工程初步设计。四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计划新建饮水安全工程111处,其中新民市22处,康平县67处,法库县22处,受益总人口10万余人。目前已完成22处并正常供水。五是农田基本建设。计划分两批维修改造排水站62座,桥(涵)闸等田间建筑物310座,干、支沟渠排水清淤440公里。六是万亩桥维修改造。计划维修改造120座,目前已完成所有工程初步设计和技术审查。七是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去年法库县成功申请国家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新民、辽中、法库3个国家重点县共争取中央资金2800万元,实施了灌排设施建设和节水改造项目。

(三)以蒲河、辽河等河流治理为重点,加强水生态保护工作。按照中央1号文件“基本建成河流健康保障体系”、“搞好水土保持和水生态保护”的要求,大力开展辽河、蒲河生态治理工程。截至目前,蒲河治理工程已建成橡胶坝5座,河道整治28公里,绿化2.8万亩,植树1486.5万株,新建景观路26公里,新增池塘水面450亩,并经取得了“路通、水连、岸绿”的阶段性成果,目前正在重点进行治污工作,力争年底前蒲河干流全部达到四类水质。辽河治理工程恢复生态面积达31.4万亩,5座橡胶坝主体工程已完工,工作进度全省名列前茅,得到了省政府的肯定。

三、存在问题

一是农田水利设施老化失修。我市农田水利工程大多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尽管近些年市政府不断加大治理力度,但由于历史欠账多,设施老化失修严重,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从防洪工程看,柳河堤防尚未达到统一的防洪标准,北沙河、养息牧河等中型河流尚未经过系统整治,大部分小型河流未设防。从灌溉排涝工程看,有灌溉条件的耕地面积仅占37.7%,干、支沟的完好率约50%,斗、农沟完好率不足30%,不能满足抗旱排涝要求。

二是区县及农民投入积极性不高。一方面,区县(市)政府高度关注与产业发展相关的水系建设,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重视程度不高,投入不足。另一方面,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义务工、积累工后,农民筹资筹劳积极性降低。

三是建设管理体制还需进一步完善。2006年乡镇机构改革后,各乡镇水利站均被撤销,从事水利方面工作的人员仅为2004年的1/4,且有相当人员身兼数职,专业能力较差,服务水平较低,不能满足基层水利工作实际需要。

四是国家在进行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时,缺少对水利设施的科学规划,人为造成抗旱排涝体系损毁。

四、对策与建议

第一,加强领导,全面落实农田水利建设责任。继续完善以区县(市)为主体、政府主

管领导为第一责任人、水利部门为具体责任单位的建设管理体系,明确责任和目标,细化任务和分工,并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内容之一。

第二,完善政策,逐步建立农田水利的稳定投入机制。按照中央1号文件要求,通过财政资金引导,逐步建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多元化投入体系,力争今后10年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1倍以上。一要落实中央、省、市1号文件精神,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新增建设用土地有偿使用费一定比例用于农田水利建设。严格执行水利建设基金政策,研究确定使用方向,做好资金监督管理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使用效益。二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进一步完善、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和“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全方位调动社会参与农建工作的积极性。

第三,突出重点,加强农建薄弱环节建设。一要加快防洪体系建设。对全市26条河流,特别是季节性河流的堤防达标、险工治理、河道生态保护、砂堤沙基防渗、河道治理、滩地清障等6大方面进行建设,提高柳河、北沙河、养息牧河和小型河流的防洪能力。同时,做好中小水库的除险加固工作。二要加强防汛抗旱建设。一方面做好易涝区治理,抓好大中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提高易涝地区的排水能力。在康平、法库、新民柳绕等易旱地区要新建一批小水窖、小水池、小塘坝、小泵站、小水渠、抗旱井等小型农水工程,搞好雨水资源利用,提高供水保障能力。三要做好设施农业配套工程。针对我市集中连片的百亩、千亩、万亩设施农业小区水利配套设施薄弱的情况,新建一批小型灌区,增加有效灌溉面积,并定期清理排水边沟,确保设施农业旱能灌、涝能排。四要做好民生水利工程。“十二五”规划中,我市还要解决76.82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把这项民生工程做实做好。

第四,深化改革,研究探索农建水利建管工作长效机制。为确保农田水利设施长久持续发挥效用,需要着手制定出台《沈阳市农田水利管理与维护实施意见》。并借鉴国内发达省市的代建制和总承包制的建管模式,结合我市实际情况,探索建立农田水利建管工作长效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建后管理空位的问题。

沈阳市农经动态监测点

二O一一年十月十二日

下载关于我市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调研报告[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我市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调研报告[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邵县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调研报告

    新邵县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现状调查报告新邵县水利局2012年8月24日1、现有设施状况我县现有大小水利工程3.3万处,蓄引提总水量达27126万立方米,年供水总量达24900万立方米,其中农......

    调研-浅谈我市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浅谈我市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一、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基础设施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先行军。市长王群同志在株洲县新农村建设座谈会上曾经强调指出,新农村建设就是......

    2011年度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汇报

    发展节水 势在必行 功在当代 利在千秋 ——七克台镇二〇一一年度农田水利基础建设 工 作 汇 报 鄯善县七克台镇人民政府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四日 七克台镇二〇一〇年度农田水......

    关于我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市政协调研组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切实搞好我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根据市政协主席会议的安......

    关于我县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现状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县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现状的调研报告 为全面了解我县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情况,推动农业可持续健康发展,4月14日,县政协经济科技法制委员会组织部分市县政协委员,由陈志云主席带......

    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关于水月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长期以来,水月产业园区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全力推动园区建设发展,由于客观因素制约,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配套功能不完善等......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情况调研报告一、农田水利设施现状*市以县级农田水利建设等规划和冬春农建实施方案为主要依据,统筹整合各级各类支农涉水项目和资金,以田间渠系配套、“五小......

    我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基本状况的调研报告

    文章标题:我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基本状况的调研报告深化交通投融资改革加快推进我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应摆在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已成为各级政府及行业主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