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进城务工的农民情况2
进城务工的农民情况
自从21世纪以来,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日趋提高,经济发展水平的增速也越来越快,我们看到了一个正在崛起的国家,同时也让我们更有信心面对我们的未来。中国的发展不仅给我们青年一代带来希望,更给全世界的青年一代带来希望!
看到祖国的繁荣昌盛我由衷的高兴,因为我们不再是东亚病夫,不再软弱妥协,我们的祖国在社会主意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坚定,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国家给予我们很多方便,优惠,以及福利,希望能让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更加美好。可是往往事与愿违,一个国家想要兴旺发达,人民的力量不可或缺!
就拿农民工来说吧,我深深的了解农民工的生活,因为我是农民工的孩子。国家的日益强大给予我们很大的帮助,农民工在外地不在有以前的种种不平等的待遇,也不再受到别人的歧视排斥以及误会,农民工子女也得到了保障,国务院也对进城务工的农民给予相应的政策《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的明确要求各级政府做好农民工就业服务和培训工作,并强调:
(1)各地区、各部门要进一步清理和取消各种针对农民工进城就业的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限制,清理对企业使用农民工的行政审批和行政收费,不得以解决城镇劳动力就业为由清退和排斥农民工。
(2)城市公共职业介绍机构要向农民工开放,免费提供政策咨询、就业信息、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依法规范职业中介、劳务派遣和企业用工行为。严厉打击以职业介绍或以招工为名坑害农民工的违法犯罪活动。
(3)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完善农民工培训补贴办法,对参加培训的农民工给予适当培训费补贴。
(4)输入地要把农民工岗位技能纳入当地职业培训计划。制定鼓励农民工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获取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政策。
(5)强化用人单位对农民工的岗位培训责任,对不履行培训义务的用人单位,应按国家规定强制提取职工教育培训费,用以政府组织的培训。
国务院颁布的法令虽然会使农民工享受到很多优惠,但是这些所谓的优惠能落到农民工头上的基本上都是空头支票了,我了解到农民工基本上都没怎么享受到这些优惠,以我所知的列一下几点说说我的看法:
1、缺乏最基本的最低生活保障和失业保险
因为固有的户籍制度,农民工,只是在职业上是属于工人,在身份上依然是农民。中国的户籍制度不仅是身份的划分,而且也是等级的划分,并且在户籍制度的背后所维系的是一系列不同的城乡区别制度,从而构成了中国独特以户籍制度为标志的城乡二元结构基础。对于城镇户口的人来说,他们可以享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虽然各地最低保障金额不一,但毕竟对于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城里人来说,无论再怎么样也可以在现行的制度下获取最基本的生存资料。对于户口本上标明为农民的进城农民工来说,他们只是农民,所以就自然而然地就被排除在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之外了。对于失业,相信在人们的心目中只会是指大、中专院校学生和城镇居民,而对于进城的农民工来说,失业似乎是与他们无关的,什么职业生涯规划、什么再就业培训、什么失业保险等等,无疑都是闻所未闻的。
但是现实是城市的农民工工作极其不稳定,经常遇到失业,一旦失业,他们只能
依靠平时的积蓄,或是通过同乡的接济,生活举步维艰,在无法维系生存下,部
分人也就只能离开城市,回到农村。
2、没有完善的养老保险制度
我国《宪法》第45条明文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
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资帮助的权利。国家发展为公民
享有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广东、浙江、上
海、成都、北京等省市虽然也探索着制定了一些针对城市里农民工的养老保险制
度,但收效甚微,参保人数只占城市农民工极少部分。城里的农民工以中青年为
主,而他们的老年将面临着社会保障的缺失,这是与法律、与社会的价值取向所
违背的现实。
3、工伤、医疗保险不健全
农民工工伤无法得到赔偿往往成为新闻媒体的焦点之一,农民工因为工作的流动
性大,即使是在有的地方出台政策要办理工伤保险下,用工单位往往也不为其办
理相关的工伤保险,真正办理工伤保险的农民工不到3%。农民工即使是青壮年,生病也是在所难免的,而参加医疗保险的人少之又少。大部分的农民工在生病时
仗着自己还年轻就硬挺过去,也有部分人因病而致贫。
4、子女教育待遇不公平
针对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问题不知被提了多少次,但现在还依然存在着。农民工
子女教育上的不平等待遇,面对这与自己同龄的城里的孩子享受9年义务教育,多少农民工子女露出了无奈与羡慕,在城里的农民工子女只能选择有限的农民工
子弟学校,或者缴上巨额的捐助费才能与城里的孩子一起上学。据2001年9月
对北京市丰台区的调查,民工子女进公办学校的不到1/6,85%以上是到民办简
易学校。25、就业无保障,用工不规范
总理为农民工讨薪,这当年新闻媒体聚集的焦点,就反映了在农民工用工上极不
规范,往往用人单位与农民工并不签订用工合同,或者故意拖欠工资,让辛苦了
一年的农民工们在返乡之前落空了希望,只能走上漫漫的讨薪之路。农民工因为
超长时间的连续工作而累死在岗位上的时间也屡见不鲜。
6、住房政策限制,无法享受经济适用房
城里的用地、住房紧张,许多城市居民尚未有住房,所以在住房福利方面政策制
定者们只是关注于城镇居民,丝毫未考虑到在城市里生存的农民工们。城里人有
住房公积金,可以享受到住房补贴,还可以买到经济适用房,而农民工只能望
“房”兴叹了。
再来谈谈农民工社会保障缺失的原因,虽然很多农民工现在都知道国家政策
给他们很大的优惠,让他们在外地可以安心工作,让他们尽可能成为城市的一份
子,可是从工作,生活等各个方面来看,他们的优惠并不是那么贴切普通老百姓。
我国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城乡社会二元结构是农民工社会保障缺失的根本原因。
而其中的制度因素则是原因的根本,正是户籍制度、就业制度、组织制度等等制
度因素把农民工排除在城市之外,让他们职业与身份分离,作为城市的边缘人,沦为城市里的二等公民,也让他们远离社会保障的庇护。
1、户籍制度
城市农民工面临的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正式规则障碍就是源于计划经济下的户
籍管理制度。1958年国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管理条例》,将中国公
民划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两大类,在城乡之间筑起了近半个世纪的壁垒,从根本上造成了城乡二元结构的断裂,阻碍了人员、资本的自由流动,同时也造成了今天城市农民工“身份”和“职业”的尴尬。一方面,城市的发展
需要作为工人的他们流汗流血做出贡献;另一方面,城市又以他们的“身份”为
由提高他们的交易成本,设置包括就业制度、教育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种种制
度障碍,限制他们个人发展,剥夺他们公平竞争的自由。
2、就业制度
在就业方面,农民工一直以来总是利益的被侵害者,各大中城市制定一系列不同的政策针对农民工用工问题与城里工人用工问题,更常见的是“腾笼换鸟”政
策,农民工只能从事最脏、最累、最苦、最危险的活。如上海、北京等城市就出
台了一些条例限制农民工从事的职业。“同工不同酬,同工不同权”,即使在城
市农民工获准进入的领域,他们仍然低人一等,在薪酬和权益保障方面受到不公
待遇。
3、土地制度
土地是农民的根本,在现行的土地制度下,农民只是具有土地的占有权,并
未有所有权,所以不能完全处分自己所占有的土地。在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转移进
入城市,而土地的所有权一直还是归集体所有,农民在土地产权上并未获得利益,他不能出让、抵押自己占有的土地。产权制度上的缺失也成为农民转为完全产业
工人的一个桎梏。
4、组织制度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出卖自己劳动力而生存的农民工一直处于弱势群体的地位,这里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没有形成组织,还一直被排除在工会组织之外。作
为战后托洛茨基运动和第四国际的领导人厄奈斯特·曼德尔曾经说过,组织之于
工人阶级的意义,犹如刀剑之于贵族和金钱之于资产阶级。没有组织的庇护,零
散的农民工在资本面前就成为微不足道的生物了,在与企业、政府的博弈当中只
能屈服。不过2004年中华总工会已明确发布通知提出要把农民工纳入到当地工
会。缺乏足够的认识,歧视农民工
从经济学来看,一个人在劳动力市场上的价值应当取决于影响其边际生
产率的所有供求因素,当与生产率与无关的因素在劳动力市场上取得了正的或负的价值时,就可以认为在劳动力市场上存在歧视。在我国长期封建统治下形成的小农意识与官本位的官文化下,以及建国后实行的计划经济而造成的城乡对立思
想,农民一直都被视为贫贱的代表。当社会经济发展,城市化加速,农村的劳动
力向城市转移时,作为城里的居民阶层还依旧保持着高高在上的姿态面对涌入的农民工,认为农民工只是作为盲流而存在,认为他们抢走了城里居民的饭碗,还
带来城市里不安定的因素。在建国后的五十多年里实行的一系列政策都是以城镇
为中心,以城镇的发展、工业的发展为根本,“三农问题”只是在近些年变得越
来越尖锐,变成了社会的一个顽疾,才被中央所重视。农民工自身素质的相对低下
我国建国后实行的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农村辅助城市发展战略,通过价
格剪刀差从农村获取大量资金,而同时只注重城市的各种保障制度的建立,把社
会保障的包袱扔给了农村自解决。农村没有积累资金,无法发展教育、医疗、社
会保障等等事业,从而也导致了农村人口受教育水平低,素质技能低下的窘况。
当农村的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时,由于自身素质技能的低下,在很多领域下无法与
城市居民进行竞争,同时对社会保障制度缺乏认识,往往国家或地方出台了政策,而无法领悟,还是用小农意识进行思考,自行放弃社会保障的庇护,像在广州、深圳等地,出台了关于农民工工伤保险政策,但由于企业和农民工自身的抵制,参保率还是很低。资金的短缺
资金问题也是农民工社会保障迟迟没有提上日程的客观原因之一。近几年,国家和政府集中精力与财力加强城镇社会保障改革与建设,以确保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但是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又陷入资金困境。2002年基
本养老保险收不抵支348亿元,3加上基本养老保险历史欠账,以及日益老龄化的影响,养老保险面临巨大的资金问题。当城镇社会保障制度运行受到资金限制
时,若再将庞大的农民工群体考虑在制度范围内,必然要面临更为严重的资金困
难。
以上这些是我对农民工的了解,不是很全面但是很贴近生活也是实事求是的社会现象,国家虽然富强起来了,但也绝对不能少了农民工,也不能小看了农民
工的作用,我希望尽快建立适合的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让农民工的日子越过越
好,我们不能要求单独的一个人怎么改变现状,我们希望全国人民团结一心,人
也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我们都是为社会为祖国做贡献,只是方式不一样而已,国家的兴旺发达不仅需要工作在高端领域的人,也需要像
农民工一样的普通人,我相信只要我们团结一心,祖国永远在我心!
第二篇:农民进城务工常识
农民进城务工常识求职时,除了亲戚朋友及熟人介绍的外,要到正规的职业介绍机构获取务工信息,向介绍机构出示相关证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寻求自己能胜任的工作。
与用人单位见面时,要出示自己的证件,还要写一份简历,介绍自己的经历。
被录用后,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与用人单位就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劳动报酬,劳动纪律,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等签定劳动合同。具体地说,就是 要就业培训,工资,劳动时间及强度,公休假期待遇,劳动安全卫生好保护,医疗保障,提清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等方面签订劳动合同。签订劳动合同的目的,一是为了保护用工单位好 劳动者的权利,二是明确劳动者与用工单位之间的雇佣关系,三是在发生劳动争议时,能够一据可凭,有法可依。如果发生纠纷,务工者可以凭合同到劳动监察部门反应,举报,或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终裁。
按照国家的 规定,进城务工者与其他职工一样,可以参加养老,失业,工伤,医疗等社会保险费和享受已参加险种的保障待遇。
第三篇:进城务工农民管理工作措施
双龙湖街道绿茂社区
关于进城农民工管理工作措施
为加强和规范进城民工的安全管理,保障民工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预防安全事故,减少职业危害,增强民工安全生产意识,我社区就做好农民工管理工作的有关问题措施如下:
一、高度重视农民工工作。高度重视农民工权益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明确目标任务,制定工作措施。
二、认真做好农民工就业服务工作。监督农村和外来务工人员的就业限制,保障其充分享有平等就业的机会。为家庭困难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创造有利条件。
三、积极开展农民工职业培训。建立农民工学校,不断调整农民工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降低培训收费标准,切实提高培训质量。要加大对农民工培训的支持力度,落实农民工培训、鉴定经费补贴政策,逐步开展对农村家庭贫困学生的资助工作。
四、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继续全力以赴做好外来人员登记发证工作,在暂住人口登记、暂住证办理、计划生育证明、责任书签订、房屋出租户登记、租赁合同或办理租赁登记证等方面切实提高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整体水平。
五、鼓励和扶持农民工自主创业。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相关政策法规指导、信息咨询等方面的服务。为农民工自主创业提供、创业培训、权益维护等方面的扶持。各类创业园区应为农民工自主创业提供有利条件。
六、加大宣传力度,使群众树立理解、尊重、保护农民工的意识,切实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加强舆论宣传与监督,积极营造关心农民工的良好社会氛围。
七、进一步改善农民工进城就业的环境条件。积极宣传农民工子女进城入学和免疫预防接种等问题,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为进城农民工提供便利。按照谁用工谁负责和属地管理的原则,加强农民工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并纳入到社会治安、劳动用工和社区管理等相关工作中。
八、建立社区农民工学校,经常对农民工进行安全生产、急救、消防安全、法律法规、计划生育、社保等知识的培训,并提供相应的政策咨询和服务,努力为进城务工人员创造精神家园。
绿茂社区居委会
二O一一年一月二十日
第四篇:关于福州市进城务工农民生活状况调查
关于福州市进城务工农民生活状况调查
——来自福建省上杭县实地调查
一、前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不但的从一个由农民占绝大多数的传统农业社会向一个由工人占绝大多数的现代性工业国家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农民为了生计不得不弃农从工,开始大量涌向城市。在全国城市里,农民工的数量不断地增多,同时他们从事很多不同的事业领域,应该说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职工的主力军。农民工的概念是这些年来比较特殊的词汇,请先谈谈对这个概念的理解。
《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5号)的对“农民工”的表述如下: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他们户籍仍在农村,主要从事非农产业,有的在农闲季节外出务工、亦工亦农,流动性强,有的长期在城市就业,已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一书中的“中国农民工问题研究总报告”一文的表述是:“农民工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特殊概念,是指户籍身份还是农民、有承包土地,但主要从事非农产业、以工资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人员。狭义的农民工,一般指跨地区外出进城务工人员。广义的农民工,既包括跨地区外出进城务工人员,也包括在县域内二、三产业就业的农村劳动力。”
从以上两处不同的对农民工的定义来看,可以清楚的认识到农民工的几个鲜明的共同特征:
一、他们户籍人在农村。
二、主要从事付费农产业。同时可以看出,城市农民工的概念是我们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群体,它是指常年和大部分时间在城市企业务工,但户籍仍在农村的一部分群体,以及人们常常所说的“打工农民”。他们在现行的户籍制度下仍然在农村,但是他们已经到城市里来了,有的是几年,有的是十几年二十年,不同程度地融入城市社会,不再从事农业生产,我们把这部分群体定义为农民工。农民成为我国职工队伍中的主力军,目前,中国农民工的数量约有2亿人,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就业人员中分别占57.6%、52%,在城市环保、家政、餐饮服务等行业,农民工的比例更是高达90%。(去年10月,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发布)。
我认为,随着我国社会改革开放的不但加深,一方面,城市因自身工业化的不但发展而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另一方面,农村社会劳动力因农村社会的资源贫缺而大量闲置;还有就是,随着电视等通讯技术的不断普及,城市文明不断的向农村地区传播。以上三个原因,基本上就是现代社会农民大量涌向城市的基本原因。
以上就是农民工的简单定义以及对现代社会农民工形成原因的简单探索。随着社会经济的不但发展,社会经济将不断的的集中,而集中的这一点就是城市,城市是一种由从事非农业活动的人口组成的、规模较大、结构较复杂的地域社会共同体。随着现代社会的第二次社会化大分工的不但深入和细化,现代社会的城市化进程也在不但的加深。一定意义上讲,城市化作为一场因现代工业发展和社会分工而产生的人口向城市集中的社会运动或指伴随着人口的集中,农村地区不断的转化为城市地区的过程,现代社会城市化的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要把越来越多的农民“工人化”,进而把他们真正“化”入城市。由于城市本身的生态隔离(指城市内部不断的发生着一种分化与隔离的机构变化),加上农民工自身文化和城市文化的天然差异,农民工自然而然的成为了城市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农民工群体(这里社会群体仅指“不进群体中的个人自己能意识到,而且也是被群体以外的人们所意识到的”)。
作为现代城市中的一个特殊而又庞大的社会群体,农民工群体不得不引起广大社会人员的关注,因此我假期对福建省上杭县的部分农民工的生活状态进行了调查。本文以问卷调查的形式。
㈠ 查对象
2011年7月20号---8月10号,通过几个同学的帮助,走访上杭县部分地区,对部分农民工进行了问卷调查。
㈡ 查方法
本次调查通过发放与回收调查问卷的方式,以抽样发放问卷进行调查为主,随机抽取70名农民工,直接调查在工地工作的和晚上回农民工居住地的农民工。调查主要包含以下内容:一是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如学历、工作状况等;二是被调查者的生活状况,食宿、土地和人际交往三个方面;三是被调查者对其生活状况的基本评价和主观感受。调查共计发放70份问卷,回收60份,其中有效问卷51份,回收率为85.7%,有效回收率为85.00%。
调查结果与分析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进城务工农民的现状
1、样本特征
工资情况
农民工朋友在城市不容易找活干,其中有60%反映不容易找事情做。随着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加上城市自己本身有限的接纳能力导致了现在农民工朋友都不好找事做(占70%),这势必导致了农民工朋友在闲时就会回家务农,说明了农民工工作不固定、流动性强的特征。39%的农民工朋友收入每月为800—1000之间,月工资为1000—1500之间的为30% 的农民工朋友工资达到月1500—2000,每月2000元以上的为15%,可见70%的农民工朋友的工资在800-1500.调查结果同时显示,农民工朋友的每月支出平均为
586.27元。孩子学杂费、家里人看病、买或者盖房子三者是广大农民工朋友的主要支出。
因此可以说被调查的农民工朋友的平均工资水平不高,平均月工资为1303.92元,平均月纯收入为717.65元,而且工作不好找,平均每周工作6.31天,平均每天工作时间为
9.65小时。当农民工朋友的工资被拖欠时,有66.67%的选择了找劳动监察.工会组织等解决,威胁老板的只有4%,剩下的会找其他途径解决,这说明了广大农民工朋友的法律意识有所加强。
医疗情况
调查人员中50%的人没有享受城市医疗优惠政策,25%的人不知道什么医疗优惠政策,只有25%的人享有,说明大多农民工朋友没有享受城市上的医疗优惠政策。有45%的人买有医疗保险,10%的人买有养老保险,5%的买由工伤保险,其余的没有保险。说明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有待进一步普及。有60%的农民工朋友反映医院收费太高,看不起病,一方面因为农民工朋友自身收入不高,另一方面因为城市医院还没有建立健全关心广大农民工朋友的医疗优惠政策。
居住情况
有50%的人家中盖了新房,他们在外租赁房屋的平均价格为199.02元,对自己租赁房屋很满意的占40%,比较满意的为40%,不满意和很不满意的共10%,这种满意程度说明了本县农民工朋友居住条件比较好。
2、农民工城镇社会融入状况
调查显示农民工在城镇定居的困难有:社会关系少,住房问题不好解决,在孩子入学题上麻烦太多,感到和城里人不一样,觉得被人看不起。据调查有70%的农民工选择住房问题成为他们最难的困难。
3、农民工永久迁入城镇的意愿
据调查所有人员都愿意在城里居住,并在政府提供适当的补助的情况下,愿意退出农地承包经营权,他们主要希望的补助有适当的补偿金,换取城里住房,如果子女都在城里工作等等。
三、改善农民工生活状况的对策与建议
农民工生活状况的改善需要社会各个层面的共同关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提高社会对农民工的关注程度。
除了提高媒体对农民工的关注之外,更重要的是提高用人单位对于农民工生活状况的关注程度。用人单位应对改善农民工生活状况增强社会责任感。二是提高农民工的文化程度。
提高农民工的文化水平,可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整体素质过低的问题。首先可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力度,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减少农村新的低素质的农民工的产生;其次对在外打工的农民工,可有针对性开展一些免费的职业教育,提高农民工的劳动技能。
三是提高农民工的收入水平。
应从法律上确保农民工工资的合理性建立工资支付保证金制度,杜绝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现象。严格执行并不断完善最低工资制度,推动农民工工资水平合理增长;其次,作为劳动保障部门还应该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度,切实加强劳动用工管理努力保障农民工的各项基本权利;最后作为企业来讲,也应该积极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巩固和完善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确保农民工按时拿到合理的工资。
四是提高农民工社会地位,改善农民工生存环境。
近几年,各级政府采取了有力措施改善农民工的生产生活条件。但是,传统的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使大量进入城市务工经商的农民工并不能获得平等的社会身份。因此,要改变农民工的弱势地位,改善其生存环境,最根本的是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打破城乡户籍限制,让农民工与城市人享受一样的就业、医疗卫生、教育等公共服务待遇。要坚持依法维权,发挥工会作用,提高农民工素质,强化政府职能。
五是完善各类社会保障,加强对安全生产的监管力度。
农民工虽然有政策可参加社会基本保障,但相关政策缺乏强制性,农民工与用人单位都不愿执行,建议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将农民工纳入社保体系,规定用人单位必须为农民工办理各类社会保险,特别是有必要为农民工建立临时性、应急性的社会救济,为其在遭受意外伤害、交通事故、大病或失业期间生活拮据时,提供适当的帮助。同时,政府相关职能部门须加强对安全生产的监管力度,开展经常性的安全生产大检查,严格保障农民工的人身安全。
四、结语
本次调查基本取得成功,不仅提高了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也让自己明白了农民工生活在社会的艰难,这次调查也有一些不足,总体调查对象不够多,范围不够广,今后的调查一定会改善这些方面。今后我一定会更加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为这个社会的弱势群体献上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郑杭生 主编
农民工城里过年背后的深层期待2007年02月21日 北京青年报
第五篇:洪湖市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入学情况总结
洪湖市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入学情况总结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城乡间、地区间人口流动越来越多,进城务工农民也越来越多,其子女就学问题越来越突出。为了切实保障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依法接受义务教育,我市结合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做好了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入学工作,妥善地解决了贫困生和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
一、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工作责任感。做好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就学工作,是切实贯彻《义务教育法》、巩固“两基”成果、提高义务教育普及水平的需要,是维护广大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利益的实际行动,是关心、帮助弱势群体的需要。因此,我们充分认识到这一工作的重要意义,增强了工作责任感,认真扎实地做好了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入学工作。
二、加强领导,强化政府行为。首先,将解决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入学问题作为政府应尽的责任,发挥政府的统筹作用,明确有关部门职责,要求各有关部门相互配合、齐抓共管。市政府要求,教育部门负责统筹协调,督促检查中小学接收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入学;公安、工商、计划生育等部门,协助学校做好辖区内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摸底、登记工作;劳动等部门负责禁止使用童工;物价部门监督检查收费情况。其次,针对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入学中的突出问题,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研究制定有关政策和措施,制发了《洪湖市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实施办法》文件,为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依法接受义务教育提供了政策保证。第三,将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入学纳入全市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市教育局专门安排公办学校对口接收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入学,确保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入学。
三、积极探索,多形式接收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入学。我们根据城区教育资源的具体情况,结合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就学的特点,积极探索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入学的渠道和方式。首先,以公办中小学为主,市教育局要求市直中小学和新堤所属公办中小学,招收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入学。新堤中心学校、市七中、市四中、市一小、市二小和市三小为了做好接收农民工子女就学工作,于8月20日左右就安排行政值日,并做好政策宣传,接待农民工咨询等工作。其次,重视发挥社会力量办学的作用,促进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入学。星星外语私立学校、育才私立学校、太阳岛中英文学校、打工子弟学校等私立学校接收进城务工的农民子女达387人。
四、强化措施,促进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入学问题的解决。首先是完善教学管理办法,做好教育教学工作。一是规范办理入学手续,为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建立学籍,并实行学籍单列管理。二是在评优奖励、入队入团、课外活动等方面,做到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与城区学生一视同仁。三是加强与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学生家庭的联系,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等情况,积极探索对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实施分层教学和“因材施教”等教育教学管理方法,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尽快适应新的学校环境。其次,减轻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教育费用负担。一是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根据其暂住地址在指定的接收学校就读,与当地学生实行同一收费标准,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名义向学生家长收取“借读费”和与就学挂钩的“赞助费”、“捐资助学费”、“共建费”等。二是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不在指定的学校就读,可作为借读生到其它学校就读。三是建立了“绿色通道”,启动了“关爱工程”,实行减、免、缓、助制度,落实“两免一补”政策。今年秋季开学,全市学校都开展了帮困助学活动,全市受资助资困学生13798人,资助资金到121.82万元。积极发动学校师生为贫困学生捐款,今年来共捐款7.6万元,为331名学生解决了困难。通过减免费用、免费提供教科书等方式,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就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