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3年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农村居民收入情况
2013年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农村居民收入情况
2013年,包头市坚持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切实抓好稳增长、调结构、促消费、抓改革、扩开放、惠民生等工作,全市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增长,农村社会经济稳步发展,农牧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态势。2013年全市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12801元,比上年增加1380元,增长12.1%。
一、农牧民增收主要亮点
(一)农牧民收入实现连续“十连增”
在各级党委政府与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近十年来农牧民收入增速加快,2013年全市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12801元,是2003年的3.7 倍,十年来农牧民收入连续保持两位数增长。
(二)农牧民收入增长快于城镇居民
经过多年实施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取得了较大成效,2013年包头市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幅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2.9个百分点,为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创造了重要条件。
(三)工资性收入稳步增长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营模式优化、工业化、城镇化速度的逐步加快,越来越多的农牧民由乡村向城镇、由田间向工厂转移,由此带来工资性收入在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中占据的份额逐渐增大,农村富余劳动力得以充分有效吸纳。工资性收入增长也进入了稳步增长阶段,2013年包头市农牧民人均工资性收入3941元,比上年增加428元,增长12.2%,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达30.8%。
(四)家庭经营收入增长最快
按照调结构、转方式要求,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呈现增产增效同步的良好态势。全年农民人均家庭经营纯收入6592元,比上年增加787元,增长13.6%,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达51.5%。
(五)多点支撑带动财产性收入稳步增长
农牧民增收渠道拓宽,收入来源多元化。2013年包头市农牧民人均财产性纯收入1493元,比上年增加130元,增长9.5%,逐年走活的农村金融市场一改
原来农牧民财产性收入以租金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收入为唯一来源的模式,财产性收入增长出现了多元的新特点。
(六)民生政策力度的不断加大有效促进转移性收入增长
2013年农牧民人均转移性纯收入775元,比上年增加34元,增长4.6%。农牧民转移性收入增长,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一是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进一步实施,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各项惠农措施在保证原有水平的基础上,范围和数量逐年有所增长。二是各项社会保障制度政策范围进一步扩大,巩固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同时也加大了对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补助力度。三是农牧民养老保险、中小学生免费早午餐等各项补贴的覆盖面不断扩大,也为农牧民转移性收入增长注入了新活力。
二、拉动农牧民增收的主要因素
(一)外出务工收入增加拉动工资性收入持续增长
劳动力价格提高促进工资水平提升,近年来农村劳动力比较紧缺,特别是在农忙季节与传统节日期间一些工种高薪仍存在招工难现象。在2013年继续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等政策的推动下,各地企业职工及农业、建筑业等雇工工资水平普遍上涨,有效拉动农民工资性收入较快增长。
(二)非农产业发展为农民提供更多增收致富机会
得益于全市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提速和一系列扶持政策的出台,为农牧民自主返乡创业,参与到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中去,发展二、三产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三)农牧民收入货币化程度提高,可支配能力稳步增强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土地流转规模扩大,非农产业蓬勃兴起,农民收入货币化程度显著提高,这也将进一步推动收入增长方式和消费方式的转变,促进农民增收步伐加快。
三、制约农牧民增收的因素
(一)经济增长放缓的大环境影响
受国外经济形势低迷及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小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经营状况欠佳,影响了农民工就业及投资入股的农户的股息、红利收益,也影响了农村服务业的发展,最终导致农牧民增收放缓。
(二)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
近年来,我市农牧业产业化建设虽然取得了较好成效,但离产业化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农牧业总体上还是粗放生产,农牧产品加工水平低,产业化经营尚处在初级阶段,缺乏相应的龙头企业带动。农牧民组织化程度不高,绝大部分农牧户的生产经营基本上处于自然发展的状态,主要靠零散的运销户分销,没有形成农户与市场的有效对接,农牧户经营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在市场竞争中很难形成优势,农牧户几乎承担着全部市场风险,却无法分享加工、运销过程中产生的丰厚利润。
(三)农牧民工仍然处于“弱势”地位
进城务工的农牧民工大多分布在制造业、建筑业、住宿餐饮业、居民服务业等准入门槛低的行业,难以进入金融、信息传输等要求从业者教育水平较高的行业,以上问题是由于农牧民工自身素质偏低,受教育程度不高所造成的。
第二篇:农村居民收入
提高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的思考
洛江区虹山乡政府陈永泽
本文调查分析了洛江区农村居民收入和消费的基本情况。从加快劳动力转移、推进农村改革、提高农民素质、改善消费环境、构建保障体系等方面提出提高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的对策建议。
洛江区是典型城郊型农业经济区,钱区人口17.09万人,农村人口占全区人口81.8%,2003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4080元,与城区居民收入比为1:3.2。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关键在农村。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增加农村居民收入,提高消费水平,改善生活质量,是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第三篇:农村居民收入情况调查报告
有关数据表明,近几年来,燕郊地区农民收入持续不断增加,年胜一年,对数据深入分析发现,村民们推陈出新,一改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的传统农业模式,发展多项经营的商品农业,另外农民思想也发生转变,不再固守土地,离乡务工也推动了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自从镇政府提出“农民增加收入一个主要途径是调整 农业 产业结构”以来,乡党委、政府 带领燕郊村民紧紧围绕 粮食 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抓调整,突出本地优势、因地制宜发展订单农业、大棚农业。在种植小麦,玉米的基础上,建设大棚生产基地,种植绿色生态食品,凭借燕郊是北京郊区的良好区位,大棚种植渐渐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相比前几年来看,2008年农业的比较收益大幅提高提高,农民的人均收入由2500上升到3200。
农民增加收入的另一个主要途径是外出务工收入据2007年 统计,全乡总劳力8206人,其中长年外出务工 劳动 力2966人,约占总人口20.4%。从调查情况来看,外出务工劳动力按每年最低纯收入2400元来算,全乡仅外出务工一项可带回资金712万元,人均498元。
在燕郊人民取得骄人的成绩同时,也存在着中国底层劳动人民的普遍弱势。
当前农民的消费开支负但仍然过重,据调查,农民的收入主要支出于农业生产、医疗 费、学费等。由于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有较大程度的增长,农业生产的费用仍然要占农民收入相当大的比例;另外是医疗费用支出,农民一旦生病住院,医疗费用支出比重就大幅度上升,尤其是主要劳动力生病后,致使该家庭劳动力缺乏,常常很快就会返贫。
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范文网】
另外,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不高,虽然乡党委,政府加大了对农民的培训力度,在一定程度上农民的素质有所提高,但是农民的整体素质还有待提高,主要体现在生产 经营 管 理 技能、文化 科学素质和观念意识等方面,既影响了农业的生产,也影响了劳动力的移,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只能做苦力和劳动密度高的行业,未能以劳动力产生劳动价值,造成了人力资源的优势不能显现。
农民经营生产方式粗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生产规模过于狭小,规模经营还只是少数;二是 科技 含量低,农户缺少农作物新品种的应用、种植、病虫害有效预防等技术,新种一种家作物要花上三年五年的时间去培育;三是管理粗放,缺少精细耕种的田间管理以及精确的经济核算,造成了生产资料的极大浪费和生产成本的增加。
农民的信息来源渠道单一。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农户从真正意义上相对独立的生产经营单位成为相对独立的经营者和决策者,改革把农民推向市场经济的前台,农产品以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在这种情况下,农民正确地掌握信息,指导生产经营成为在市场中取胜的必要条件,但从目前来看农民的信息来源渠道单一,农民信息不灵是农村的一大普遍现象,这就造成了农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困难加大。(责任编辑:范文之家)
第四篇: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九原区人民法院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九原区人民法院
民事判决书
(2008)包九原民初字第14号
原告寇红瑜,又名寇鸿瑜,女,42岁,汉族,现住包头市青山区新型小区怡生园2栋261号,无业。
委托代理人张培龙,系包头市九原区“148”协调指挥中心法律服务所法律工作者。被告汤建藏,男,45岁,汉族,住包头市九原区沙尔沁镇官地村,浙江省永嘉县人,农民,(缺席)。
原告寇红瑜诉被告汤建藏离婚纠纷一案,本院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原告寇红瑜及其委托代理人张培龙到庭参加了诉讼。被告汤建藏经本院合法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原告寇红瑜诉称,我与被告系自由恋爱,于1987年10月1日登记结婚。结婚初期,感情较好,后来因被告是南方人,生活习惯等不同,常因家庭琐事发生争吵,使得夫妻关系不和,经过努力也未能和好。被告已于2002年春离家出走后再无消息,致使夫妻感情彻底破裂。故起诉,要求与被告离婚。
被告汤建藏未到庭亦未提出答辩意见。
经审理查明,原、被告系自由恋爱,与1987年10月1日登记结婚。结婚初期,感情较好,后来因被告是南方人,生活习惯等不同,常因家庭琐事发生争吵,使得夫妻关系不和。双方经过努力也未能和好,被告已于2003年春离家出走后再无消息,且互不尽家庭义务,夫妻感情确已破裂。原、被告婚后生育一子,无共同财产,原告诉至本院,要求与被告离婚,诉讼费由原告承担。
以上事实,有原告的陈述及婚姻关系证明在案证实。
本院认为,原、被告虽然西游恋爱结婚,但常因琐事争吵,被告无故离家出走后,至今杳无音信,且互不尽家庭义务,夫妻感情确已破裂。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三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诉讼法》第八十四条之规定,判决如下:
准予原告寇红瑜与被告汤建藏离婚。
婚生一子汤程寅由被告汤建藏抚养,原告寇红瑜一次性支付被告抚养费1万元,原告有探视权。
诉讼费300元(原告已预交),由原告承担。
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交副本,同时交纳上诉案件受理费300元,上诉于包头市中级人民法院。上诉期满后七日内,仍未交纳上诉案件受理费的,按自动撤回上诉处理。
审判长程德军
审判员邢志勇
审判员王小庆
二〇〇八年四月二日
书记员王瑞珍
第五篇:镇农村居民收入情况调查报告
有关数据表明,近几年来,地区农民收入持续不断增加,年胜一年,对数据深入分析发现,村民们推陈出新,一改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的传统农业模式,发展多项经营的商品农业,另外农民思想也发生转变,不再固守土地,离乡务工也推动了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自从镇政府提出“农民增加收入一个主要途径是调整 农业 产业结构”以来,乡党委、政府 带领村民紧紧围绕 粮食 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抓调整,突出本地优势、因地制宜发展订单农业、大棚农业。在种植小麦,玉米的基础上,建设大棚生产基地,种植绿色生态食品,凭借是北京郊区的良好区位,大棚种植渐渐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相比前几年来看,农业的比较收益大幅提高提高,农民的人均收入由2500上升到3200.。
农民增加收入的另一个主要途径是外出务工收入据 统计,全乡总劳力8206人,其中长年外出务工 劳动 力2966人,约占总人口20.4%。从调查情况来看,外出务工劳动力按每年最低纯收入2400元来算,全乡仅外出务工一项可带回资金712万元,人均498元。
在人民取得骄人的成绩同时,也存在着中国底层劳动人民的普遍弱势。
当前农民的消费开支负但仍然过重,据调查,农民的收入主要支出于农业生产、医疗 费、学费等。由于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有较大程度的增长,农业生产的费用仍然要占农民收入相当大的比例;另外是医疗费用支出,农民一旦生病住院,医疗费用支出比重就大幅度上升,尤其是主要劳动力生病后,致使该家庭劳动力缺乏,常常很快就会返贫。
另外,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不高,虽然乡党委,政府加大了对农民的培训力度,在一定程度上农民的素质有所提高,但是农民的整体素质还有待提高,主要体现在生产 经营 管 理 技能、文化 科学素质和观念意识等方面,既影响了农业的生产,也影响了劳动力的移,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只能做苦力和劳动密度高的行业,未能以劳动力产生劳动价值,造成了人力资源的优势不能显现。
农民经营生产方式粗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生产规模过于狭小,规模经营还只是少数;二是 科技 含量低,农户缺少农作物新品种的应用、种植、病虫害有效预防等技术,新种一种家作物要花上三年五年的时间去培育;三是管理粗放,缺少精细耕种的田间管理以及精确的经济核算,造成了生产资料的极大浪费和生产成本的增加。
农民的信息来源渠道单一。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农户从真正意义上相对独立的生产经营单位成为相对独立的经营者和决策者,改革把农民推向市场经济的前台,农产品以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在这种情况下,农民正确地掌握信息,指导生产经营成为在市场中取胜的必要条件,但从目前来看农民的信息来源渠道单一,农民信息不灵是农村的一大普遍现象,这就造成了农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困难加大。
农业结构不合理。一是种植结构不合理,大多数农民仍然把粮食生产作为主要的收入来源,在买方市场的条件下农民增收产困难加大;二是品种不合格,突出表现在经济作物中“大路”品种多,特色品种少;三是产业化经营程度低,不能形成主导产业品牌做大做强。
近年来,党中央 国务院 高度重视“三农”问题,连续两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是关于“三农”问题的,解决农民增收问题,是当前各级党委、政府的一个中心工作,事关全局,意义非凡。“农业兴,农村富;农业稳,农村稳。”可见“三农”问题是当前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一个重大的紧迫而繁重的政治问题经济问题。对于这样一个农业大乡来说,要实现富民强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突出抓好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因此促进农民增收必须有新思路和新举措,采取综合性措施,在发展战略、政策措施和工作机制上有一个大转变。针对上述原因,我认为,要使农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应该如是做。
解放思想,增强市场意识,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就必须加大农业产业增收结构调整力度,自觉按照市场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想要发展就必须拥有市场,这是农民增收的重要环节。一是增强市场主导意识,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依靠市场引导生产,大力发展“市场农业”和“订单农业”。按照市场的要求来进行生产,不仅仅要以当前市场为导向,还要以未来的市场变化趋势为导向,形成“人无我有”的局面,抢占先机;二是增强 质量 效益意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是在农产品相对过剩的背景下进行的,因此调整产业结构必须要适应市场化的需求,把提高农产品质量放在首位,形成“人有我优”的格局,提高农业产业经济效益;三是增强特色创新意识,调整农业结构不能盲目跟随,别人怎样调整就跟着怎样调整,这不仅仅会严重挫伤农民调整农业结构的积极性,还会使农民减收,因此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必须树立创新意识,注重特色,形成“人优我特”,促进农业增收。
扩大劳动力转移输出,大力发展劳务经济。认真落实省市县关于加快农村剩余劳力转移输出的政策意见,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措施来抓。一是要强化 宣传,大力营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输出的良好氛围,切实转变农民“死守家门、固守土地”的封闭观念,提高劳动力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二是坚持就地转移的和外出转移两手抓,推动农民 就业 多元化,鼓励农民自主创业,促进农民持久稳定增收。
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单纯从大农业方面来促进是远远不够的,保持农业的稳定发展,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增收困难的问题,有道是“无工不富”。因此促进农民增收必须大力发展二三产业,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促进农民进厂就业,使一些有后顾之忧的农民既能搞好农业生产,又能增加劳务收入;二是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引导农民“洗脚上岸”,发展个体商贸业和运输业,多方面拓宽增收渠道,保持农业增收稳定。
强化培训,逐步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科学技术的第一生产力,当今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农民素质偏低已成为制约农民增收的瓶颈,要促进农民增收,就必须突破这个瓶颈,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一是充分利用 广播、电视、杂志、互联网等手段,为农民解疑释难,最快捷的推广农业实用科技,普及农村致富实用技术,满足人民对科技的渴求;二是利用省市扶贫培训的契机,使一批农业生产骨干走出去,洗脚上岸进课堂,培养他们的市场头脑和科技头脑,提高一切围绕市场转,一切依靠科技干的致富本领,再让他们去培训农民,起到以点带面的效果。
夯实农业基础,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一是鼓励农民 组织 农业 协会,按市场化要求组建股份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和“公司+协会+农户”的方式,开展农产品流通,农业生产及农村 社区 服 务,促进农产品的产供销市场一体化,拓展增收空间。二是优化基层干 部队 伍,着力选择和和使用有技术、有经济头脑的农村基层干部,团结带领农民发家致富,务实创新的开展工作,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三是加大资金投入,夯实农业基础,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加大资金筹措力度,积极编报项目向上争取资金,搞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规划和管理;加强农田 水利 设施建设,确保农业稳产高效;加快农业新机具的推广,推动农业机械化步伐,提高农民劳动效率;加快实施农村实事工程,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优化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发展农村经济,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使农民这个群体随着经济的发展,尽快富裕起来,是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构建 和谐社会 中所不能回避和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为此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增强促进农民增收的紧迫感和自觉性,振奋精神、扎实工作,尽快实现农业收入的较快增长,努力开拓农业和农村工作新局面,为建设小康、和谐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