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收入研究论文

时间:2019-05-12 19:47: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增加收入研究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增加收入研究论文》。

第一篇:增加收入研究论文

增加农民收入研究论文

收藏本文章摘要: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必须高度重视农民收入问题,把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基本目标。本文分析了农民收入差距的现状、影响农民收入增加的制约因素,提出了增加农民收入的基本思路。党的十六大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购买力水平,是城乡经济良性循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因此,必须正视城乡收入差距态势,并关注其对全局的影响,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本文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

一、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农民收入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农民负担是指农民向国家、集体和社会无偿支付和承担的一切费用、实物、劳务和压力的总和。农民负担问题不仅仅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农民收入的增加是党的农村政策能够顺利贯彻执行的最关键因素。实践证明,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真心实意地为农民增收而努力,才能为农村小康打下基础,才能实现农村稳定,才能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才能赢得农民群众的拥护与支持。同时,农民收入能否增加,也是农村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是否密切,社会治安状况是否良好的关键。要实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目标,必须扩大市场有效需求,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市场有效需求要扩大国际市场的有效需求,扩大国内市场的有效需求。启动广阔的农村市场是促进我国经济走出低谷的强劲动力源。开拓农村市场关键在于增加农民收入,通过农民购买力的提高来释放农村市场的巨大潜力。因此,增加农民收入对于当前扩大内需,开拓国内市场,促进整个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城乡关系的良性互动,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农民收入增加缓慢已严重影响了改革和发展的进程。保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和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是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两大基本目标,从农业发展的最终目标看应是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当前,农业发展进入了新阶段,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农产品供给全面短缺的状况已基本结束,农民收入目标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但自从1985年改革重点转移到城市后,城镇居民收入提高速度不断增加的同时,农民收入增加的速度却逐步放缓,城乡收入差距逐步扩大,同时,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失调,农村市场经济发展滞后、农民负担过重、农村贫困等矛盾并未得到根本解决,直接影响到农民收入的增加。如何在新的发展阶段增加农民收入,已成为各个方面关注的焦点。农民收入不断增加直接影响农村小康建设的进程,追求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是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农村经济发展的两个目的,其一是增加农副产品的有效供给,其二是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农民收入预期不好,就不愿扩大农产品供给。因此,实现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的目标,必须使农民收入能够稳定增长。我国对农产品供给目标历来都很重视,而对农民收入目标则重视不够。农民收入问题不仅关系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而且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农产品供给能力的推广,如果不能给农民带来实惠,来之不易的供求平衡局面就会发生逆转;农民购买力不提高,扩大内需的方针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农民的投入和积累能力不强,我国农业就难以适应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农业和农村经济不能稳定发展,国民经济的好形势就难以保持。必须高度重视农民收入问题,把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基本目标,并放在整个经济工作的突出位置。

二、农民收入差距的现状分析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农民人均收入从1978年的134元提高到了2000年的2253元,接不变价格计算,年均增长7.43%,收入水平总体上有了大幅度提高。但分阶段看,农民收入增长速度呈现阶段性递减趋势。1978-1984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7.7%;1985年-1988年4.9%;1989-1991年国民经济治理整顿期间仅1.9%;1992年-2000年为4.6%。

特别是1997-200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连续四年下降,分别比上年减少4.4、0.3、0.5、1.7个百分点。增长率从1996年的9%下降至2000年的2.1%。农民收入增幅连续四年下降,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次。20多年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拉大态势。1983-1990年,二者

收入比由1980年的2.5∶1缩小为2.2∶1,最高为2.29∶1,最低为1.84∶1,此为缩小阶

段。1991-1995年,差距明显高于前一阶段,除1991年为2.4∶1之外,其余年份均在2.5∶

1以上,其中1993、1994年分别高达2.80∶1、2.86∶1,此为迅速扩大阶段。1996-1999

年,差距比前一阶段有所缩小,但除一个年份略低于2.5∶1之外,其余年份均在2.5∶1以

上,明显高于80年代。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同时,税费以外的农民负担

也显得过重。农民在交纳法定税费后,仍不能按自己意愿安排剩下的所得收入。尽管国家一

再三令五申禁止向农民乱收费、乱摊派,禁止搞不符合农民经济条件和意愿的“形象工程”、达标项目,但实际上有的地方法定以外的收费名目很多,其中不少项目数额还比较大。农民收入中收入差距扩大的现象较为严重。从地区差距上看,全国一半以上的低收入农村人

口集中在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农民收入多于中部,中部地区农户收入多于西部,差距呈扩

大趋势,据农村住户调查,按经济地带分,1980年东部、中部和西部农民纯收入之比为1∶

0.82∶0.79,1985年为1∶0.84∶0.69,1999年为1∶0.68∶0.51。1980年东部与西部农民

人均收入比为1∶0.77,1985年为1∶0.67,1999年为1∶0.65。从收入分配状况看,总体的基尼系数1978年由0.2124上升至1999年的0.3361。如果从局部来看,基尼系数已突破

0.4的警戒线。从城乡差距看,随着1985年后改革重心向城镇转移,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先

缩小后扩大。从农民的就业选择看,纯农业的收入低于非农业户和兼业农户,粮食主产区农

民的收入普遍不高,这部分农户基本上是中低收入户。农民收入分布的一个显著

特点,是在平均收入水平不高的前提下,低收入人口比重相当大。据农业部统计,以村为单

位,1999年人均收入1000元以下的有8326.7万人,占农村人口的9.4%。这些数据说明,目

前农村有所1/3人口的月收入在125元以下,其中约有1.2亿人口月收入不足或只有100

元。据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对67000农户的抽样调查看,1999年,人均收入1000元以下的占13%,1000-1300元的占10.8%,1300-1500元以下的占8.1%。三部分合计占被调查户的31.9%,其中年收入不足或只有1300元的比例为23.8%。加入WTO后,在国际农

产品价格的冲击下,我国的农产品价格将会进一步下降,如此不利的价格形势,将会使农民

收入增长雪上加霜。农民即使年年丰产,也难实现收入的增加,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没有

粮受穷,有了粮也受穷。”“有粮卖不出去,卖出去也得不到钱,也卖不出好价钱”的现象将会

不断上演,这说明农民增收的形势非常严峻,农民收入下降或相对下降不仅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而且关系到食品安全和社会稳定问题。农民收入增长持续走低,抑制了农村

消费,成为影响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因素,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仍至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重大问题。

三、影响农民收入增加的制约因素农民

负担过重使农民经济行为能力降低,对收入预期下降,从而导致产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缺乏后

劲。农民负担过重,对农民收入目标的实现产生了消极影响:首先是严重侵犯农民的切身利

益。直接导致农民收入水平的下降,影响了农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从根本上挫伤了

广大农民从事农村经济活动的主动性、创造性。其次是极大削弱了农民的积累能力,导致农

业发展后劲不足。目前,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主要还是靠农民自身的投入来实现的,农民

负担过重会使农户家庭的生产性积累大大减少,导致农民无力进行农业再生产投资,农业发

展资金日趋匮乏。最后,农民负担过重使农民收入预期悲观,各项经济政策的执行受到影响,以上这些,都削弱了农业持续稳定的发展,也使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

移受到制约,使农民收入遭受严峻挑战。

(一)农民收入结构方面的因素当前农民人均收入的来源和结构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收入较以前增多了,但无论怎么增加,增加多少,农民收入的构成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种植粮食等主要农产品获得的农业收入,二是农民从乡镇企业获得的收入、外出打工得到的劳动报酬收入以及家庭经营二、三产业得

到的收入,这一部分收入我们称为非农业收入。近几十年来,这两部分的收入占农民纯收入的比重已不断上升,从1985年的18.4%上升到1999年28.52%,增加了十个百分点。而同期

种植业和畜牧业的收入比重分别从48.15%和11.16%下降到39.91%和7.14%。这表明当前农民

收入的很重要的增长部分主要靠非农业,而不是种地,这是事实,也预示着今后农民收入增

长的发展方向。然而近年来,农民收入增长放慢,主要在于非农业就业机会的减少,以前作

为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主渠道的乡镇企业,受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巨大变迁、企业经营者等诸

多因素的影响,乡镇企业破产到闭日益增多,农民从乡镇企业获得的劳务收入的增长速度在逐渐减慢,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民负担过重,造成农民实际收

入减少,目前有的地方的农民负担占到人均纯收入的10%以上,个别地方甚至达到20%以上,大大超过了国家明文规定的不得超过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的标准。乡镇政府增加农民负担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巧立名目,欺上瞒下,多收多征。二是肆意虚假提高农民纯收入水平,以达到既可以增加统筹提留基数,又可以成为基层领导的政绩的双重目的。因而有的地方虚

假上报的农民纯收入比实际值高出一倍以上。这样做表面上似乎解决了乡镇一级基层政府人

员庞大、机构臃肿,管理成本过高的问题,实际上已经成为农民负担加重的直接诱因。

(二)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限制了农民增收的渠道以城乡相互封闭、内部自我循

环和严禁乡村人口流向城市为突出标志的城乡二元经济和社会结构,是我国农村经济问题的主要症结所在,也是农民收入渠道拓展的最大障碍。

1、从经济结构来看,为了保证人民生活

和工业扩张对农产品的基本需求,政府强制干预农业生产活动,限制甚至禁止农村工业和商

业等非农产业的自然发展,把农业生产局限于种植业,特别是粮食生产上,这不仅割断了农

村内部产业间、城乡产业间的自然联系,而且人为地降低了农业生产的比较利益,扼杀了农

民增产增收的积极性。

2、从社会结构来看,二元户籍制度及粘附其上的二元社会福利制度的存在,在城乡之间筑起了一道坚厚的壁垒,限制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正常流动,剥夺了农

民分享现代工业、城市文明和社会福利待遇的权利,拉大了城乡收入差距,造成了城乡发展的两极分化。特别是近年来城市居民下岗失业人员增加,许多城市出台了限制用农业工的政

策,清退农民民工回乡,使得农民进城就业的困难进一步加大,农民就业问题更加尖锐化。

(三)农业投资不足1.农业投资需求压力大,供需矛盾较为突出。在向现代农业

转变的过程中,经济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的推行、小城镇建设、反贫困、农业科技推广、西部农业开发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当前我国农业投资的主体主要有:政府、农民、集体

合作组织、银行和有关企业。农业投资具有风险大,投资报酬率低等特点,在市场经济条件

下,资本的趋利性使投资流动方向的利润导向性明显,农业所需资金无法得到保障。在投资

主体中,有能力对农业投资方向进行干涉的主要是政府。由于国家财政能力仍不雄厚,以及

国民经济全局发展的需要,政府财政用于农业发展的份额从相当长时期看仍是十分有限的。

2.农业资金非农化现象较为严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趋利行为,使农业资金的流向发生了变

化,支农资金从中西部地区流向东部发达地区,从农业流向第二、三产业。一方面农业资金

投入量不足,资金供求制品很大;另一方面,农村资金沉淀流失,分散的现象都非常严重。

财政支农资金不到位;农村信用社进城、银行向农村下伸网点,只存不贷;在资金分配和使

用的各环节中截留、挪用,在资金使用过程中受利益调节造成的趋利性分流,农村资金重新

流入城市和非农业的逆向式分流等表现形式。

第二篇:浅谈如何促进农民增加收入

浅谈如何促进农民增加收入

———以海南省五指山市地区为例

摘要: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加上中央高度重视农民收入问题,进一步加大对“三农”工作力度,克服了多种影响农业生产的不利因素,农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农民收入得到稳步提高,但由于农业现代化水平受限,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依然严峻。本文以笔者所在的海南省五指山市地区为例,分析了贫困地区农民收入低的现状、原因,探讨了农民增收难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农民增收特色农业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领域的又一场深刻变革,是“十二五”及未来发展的主线。作为集少数民族聚居区、贫困山区于一体的海南省五指山市,其独特的人文和地理环境,使该市的经济社会发展路径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典型性。长期以来,五指山市黎、苗族同胞祖祖辈辈都守着五指山这座“金山”过穷日子,生态优势得不到有效的转化,经济效益得不到有效的释放,黎、苗族农民收入水平低下,是海南省唯一的国家级贫困市。

一、我市农民增加收入的现状和特点

五指山市地处海南岛中南部的五指山腹地,是海南省海拔最高的市县,拥有海南省最为完整的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与最为丰富的物种基因,适合多种热带经济作物生长。一是热带特色农业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热带特色农业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农民收入逐年增加。积极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农业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热带花卉、高山蔬菜、灵芝、茶叶等特色农产品产值逐年递增,特别是热带花卉实现了我市外贸出口零的突破。全市种植热带花卉1680亩、高山蔬菜2580亩、茶叶1960亩、灵芝432亩、南药30000亩。

二是林业收入大幅增长,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盘活林业资源为农业增长农民增收注入新的活力。2012年造林绿化面积4.45万公顷,比上年增长99.6%。森林覆盖率达61.5%,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4.0%,提高0.1个百分点。年末全省有自然保护区49个,其中国家级9个,省级23个;自然保护区面积达270.25万公顷,其中国家级10.36万公顷,省级258.47万公顷。五指山市林业 1

完成增加值 6756.51 万元,比上年增长 10.4%,对农业经济增长贡献为 40.8%,成为了影响农业经济增长的第二大因素。林业优势在林权制度改革作用下得到有效转化,橡胶、油茶、南药、藤竹、珍贵乡土树种等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为农业增长、农民增收注入了新的活力。全市造林面积2529 万亩,比上年增长 33.3%,造林产值197.72 万元,增长 11.2%;干胶产量 4858吨,增长 15.4%,完成产值 6801.2 万元,对农业经济增长贡献率达 57.9%,有力地撬动了农业经济加快增长。

三是劳务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据调查了解,我市农民很多家庭大额支出主要来自务工收入,劳务输出成为农户增收的重要途径。高山有机瓜菜、花卉、高山有机茶、油茶等生态农业的发展,为农民在家门口就近就业创造了有利条件,有效拓宽了农民的收入渠道和增加农民有效收入的空间。

四是惠民政策及补贴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累计发放农机购置、种粮、农资综合等优惠政策补贴共2464.52万元;发放小额贴息贷款7000万元,扶持贫困户3022户,受益群众1.8万人。此外,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五年共举办织锦、种植管理等培训班534期,培训人数4.39万人次,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2.37万人次,农民工资性、财产性收入等逐年增加。

二、当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虽然我市在农民增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我们也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市的生产总值还非常小,农民的人均纯收入还较低。

(一)农民增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农业劳动生产率低。我市属于少数民族山区,由于山区地理条件限制,虽然以强化农田水利基础为重点的农田基础设施取得较快发展,但农业生产靠天吃饭的粗放经营模式还没有根本的改变,农村劳动力所创的产值和效益均大大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

二是农民的自身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不少农民文化水平低,学习知识、利用知识能力较弱、劳动技能单一,就外出务工的农民而言,也多见于餐馆、工厂等体力型的多,技能型的少,很难获得较高收入。有的思想观念落后,懒惰成性,等、靠、要思想严重。还有相当部分农民的市场经济意识不强,仅凭经验和体力,由此制约了农村科技的运用和发展,影响了农民的增收。

三是小农自然经济和传统生产方式落后。目前我市还普遍存在着小农自然经济和传统的农业耕种方式,农户一家种两亩水稻、两三亩瓜菜、几亩槟榔或橡胶林、房钱房后养两头猪或几只鸡,粗放式经营,分散经营。绝大多数农民都以种植业为主,生

2产方式单一,缺乏综合生产、多种经营难收的能力。

四是农产品商品率低。由于受山区地理条件及农民劳动生产率低影响,农民的农产品大部分用于维持自身的生计,其生产不是瞄准国内外市场,根据工业和城镇居民的需要进行生产,而主要是满足自身的需要,自我服务。由于科技和市场培育滞后,市场观念淡薄,农产品的深加工和进入市场程度较低,产品优势难以转化为商品优势和市场优势。

(二)农民增收难的主要原因

我市农民增收难有多方面的原因,就农业自身发展来分析,农民增收难的主要原因有:

一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农民增收渠道单一。长期的小农自然经济发展模式和传统分散的农业耕种方式,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单靠种植或少许养殖增收,力量单薄,缺少投入,技术落后,管理原始,加之结构不合理,增收渠道单一,农民收入存在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双重制约。虽然目前占全市农村经济主导地位的橡胶、热带水果、蔬菜等产业,近来靠价格上涨拉动,已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但天时不顺或市场价格下跌,就会导致大多数农户减收。

二是农业产业化水平低,特色优势产业规模小。近年来,我市虽然在巩固橡胶、槟榔等传统产业的基础上,把发展热带高效花卉、高山有机蔬菜、罗非鱼养殖作为调整农业结构的重头戏来抓,农业结构调整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就目前的情况看,特色优势产业经营规模仍然较小,主导产业面积不大,产品难以形成大批量、高附加值。如有的产业发展尚处在起步阶段,有的产业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很不稳定,成效不佳,产业开发的经济效益还没有充分显示出来,没有真正形成支撑农民稳定增收,较快致富的主导产业。五指山市大部分农民依靠橡胶、槟榔、瓜菜等传统产业增加收入的占了很大的一部分,而特色农业如花卉、高山有机蔬菜、油茶、灵芝、南药等产业,由于农民技术缺乏及市场因素、自身观念影响,还没有被大多数农民接受,从事特色农业增加收入的占农民纯收入的比重还很低。

三是农业社会化服务滞后,农产品畅路不销。农业生产时一个系统工程,且受市场影响极大。由于地理环境等原因,我市农业流通中介组织发展缓慢,农业组织化程度低,仅有的中介组织在和农户的生产经营活动行成合力方面作用发挥不是很明显,导致农民在增收方面被动又盲目,单家单户的生产经营方式加之缺乏资金、项目、技术、信息、市场、交通灯方面的配合与扶持,势单力薄闯市场,收效不明显,甚至还会发生事倍功半的现象。

四是带动农民的增收潜力挖掘不够。一是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辐射功能弱。目前,全市虽有多家龙头企业,但多数龙头企业仍处于发展初期,普遍存在规模小、实力弱及产品单一等问题,农民进龙头企业务工的不多,工资不高;二是专业合作化程度不高,作用发挥不够明显。目前我市建立的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仅18家。从总体来看,数量小、规模小、稳定性差,影响不大,而且内部机制也很不健全,大多数农民仍游离在合作组织之外;三是土地流转规模经营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民增收的需要不适应。目前全市耕地流转面积数量占全市耕地总面积和农户总数非常低,涉及的农户较少。

(三)农民持续增收面临的问题和制约因素

一是种粮不赚钱,增产不增收。我市虽以种粮为主,但耕地少,农村人均面积仅0.72亩,虽然国家取消农业税及粮价上涨给农民增收带来利益,但被以种子、化肥为主的农资价格上涨所冲销,农民种粮效益低,如果计算劳动力成本,甚至要亏本。

二是家庭经营性收入占的比重大。据调查了解,2012年我市家庭经营性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2%,这是由于我是热带农业的特殊性决定的。种养业的收入占农民收入的比重较大,挖掘潜力非常难,即使达到最高水平,一亩瓜菜又能卖到多少钱?增加幅度因此非常有限,且易受自然因素、市场因素影响,如今年受“山竹”、“尤特”等台风影响,瓜菜损失惨重。

三是缺乏资金的有力支持。走访座谈中,绝大多数群众反映,由于原始积累少,农民想致富,但缺资金。缺乏资金的有力支持仍旧是制约农民增收的一个“瓶颈性”障碍。

四是农民务工性收入比例偏低。以2010年为例,我市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只有137元,仅占人均现金收入的9.3%,全省接近19%,全国则达到36.6%,与全省、全国水平有较大差距。

五是交通不便,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由于路途遥远,农民往返一次城区、海口或三亚,除去交通费用已所剩无几,农民仍难于增收。

三、增加农民收入的意见和建议

(一)抓干部作风建设,为农民增收搞好服务。各级干部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绩效观,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事关全局的大事,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谋事上项目要立足实际,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方法,真正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为农民增收出主意、想办法、办实事、多服务,大力推崇求真务实的作风,坚决反对数字游戏、形式主义以及应付检查的做法。

(二)整合资源,加大对农业生产性投入力度,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政府要进一步关注“三农”工作发展的需要,加大财政资金对三农的投入,安排农业专项产业发展资金、农村劳动力培训资金、贴息贷款资金等项目,缓解我市农业产业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对涉农资金实行打捆使用、统筹安排。小额贴息贷款方面,建议政府继续加大贴息力度,以切实减轻农民的负担。

(三)大力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努力拓展外部增收空间。非农产业的务工收入已成为我市农民收入的主要增长源,抓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转化,是确保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的主要途径。要着重做好三项工作:一是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大力发展各种形式的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实施“阳光培训工程”,要加大对农民工培训的投入;二是加大协调服务力度,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农业、就业、扶贫等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服务,健全农村劳务输出信息网络;三是结合文明生态村建设发展休闲观光农业。鼓励农民积极参与休闲农业、休闲农庄、农家乐建设,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四)大力扶持龙头企业,促进农民增收。五指山市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级市,发展农村经济,离不开龙头企业的带动。因而,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必由之路。目前应重点扶持“规模比较大、产品有市场、经济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如花卉、高山蔬菜等)。引导和鼓励龙头企业发展“订单”农业,使龙头企业和农民形成利益共同体,达到“扶持一家企业、建成一片基地、带动一批群众、形成一个产业”的效果,加快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民增收。

(五)发展特色农业,推动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民增收。以市场为导向,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一是在巩固橡胶、槟榔、水果等传统产业面积的基础上,积极发展高产出、高附加值、高效益的高山有机蔬菜、热带花卉、灵芝、特色中药材等产业。我市属热带雨林气候,雨量充沛,土壤优质,土地资源丰富。发展高山蔬菜是缓解夏秋蔬菜供应不足,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如五指山光华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水满方龙基地,租用农民土地,农民每亩地一年获地租1000元,农民在基地打工月收入900元。农民以土地入股公司每斤蔬菜返还给每户0.2元分红,参加种植农民每年每亩收入达1.5万元。此外,我市发展花卉产业得天独厚,但目前普遍存在着花卉企业规模小、零散、无序、粗放经营问题。针对以上问题,要以基地生产为主导,采取“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办法,实施土地适度集中,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通过农户间的自愿协约,进行产业化经营;二是要着力开发牧产品市场,以市场带动生产,争取国家资金支持,建立一批畜牧养殖基地。加大投资力度,加快良种良苗体

5系建设。合理规划布局,实施生猪禽类等优势区域规划,毛阳、番阳、水满、畅好等河流水源较丰富的地区,重点发展鸭、鹅等水禽类生产,通什镇、南圣镇等依靠距离市区较劲,交通便利等优势,重点发展养猪、养鸡等生产。创新体制,以养殖小区和规模场户建设为重点,大力推广“公司+基地+农户”模式或“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壮大五指山小黄牛、五脚猪、五指山乌鸡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牌。

(六)加大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力度,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农产品主要靠农民家庭生产,由于人多地少,农户的生产规模一般很小,并且很分散,很难大批量直接进入市场,尤其是批发市场。因此,必须发展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订单农业,为农民提供及时有效低成本的各种服务,引导农民有组织地进入市场,提高农业竞争力。继续推行“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开发公司给予政策上的倾斜,对现有的18家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强引导和帮助,使其茁壮成长。

(七)抓典型带全局,依靠示范效应促增长。在侧重发展橡胶、冬季瓜菜、水果、荔枝、龙眼及花卉、高山蔬菜、灵芝、南药、茶叶、雁鹅等产业中,要注意考虑村与村、户与户之间的差异性,坚持因地因户制宜,从培养重点户和典型入手,靠典型的示范辐射效应带动面上的发展,切忌“一刀切”、行政命令强行推动,避免因群众认识不到位而导致好的项目发展受挫的现象。

参考文献:

[1]王志方;;互补性定位 特色化发展──五指山市发展生态农业促进农民增收[J];今日海南;2010年05期

[2]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中部市县农民三年增收措施的意见[J];海南省人民政府公报;2009年22期

[3]章洪海;;“十一五”期间中部地区新农村建设切入点探析----来自山西省寿阳县的农村调查分析[J];农业经济;2006年03期

第三篇:发展生态林业 努力增加收入

全县核桃产业大会 经验交流材料之一

大力发展核桃产业 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山阳县城关镇

近几年来,随着林业政策的落实和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一系列重大举措的实施,极大地推进了全镇核桃生产的发展。镇党委、政府以市、县大力发展核桃产业为契机,从镇情实际出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核桃产业作为全镇扶贫攻坚的“先锋产业”、新农村建设的“致富产业”、美好家园建设的“生态产业”、小康社会建设的“基础产业”,摆在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突出位臵。坚持党委书记亲自抓,各级领导齐抓共管,明确预期发展目标,强化工作机制措施,狠抓种管任务落实,经过几年时间的努力,截止目前,全镇核桃面积达1.2万亩,共20万株,年产量600吨,产值900万元。2002—2005年完成退耕还林0.9万亩,其中栽植核桃0.4万亩,13万株,占退耕还林总面积的45%。近年来从外引进优良核桃接穗,聘请技术人员在桃园、权垣、西河、陈家湾村成功的进行了核桃高接换优,完成嫁接改造3.2万株,成活率达95%以上。通过技术指导培训,使部分群众掌握了整形修剪、嫁接改良等方面的常规技术,从而提高了群众发展核桃生产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为核桃的生产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

回顾核桃产业发展,我镇的主要做法是: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镇上积极成立核桃产业发展领导小组,镇党委书记亲自主持,班子成员具体抓,林业站干部全力抓,干部职工分工到位,有关村协调配合。通过制定发展规划,统一思想,全面推进。8个核桃种植村成立由村党支部书记任组长,村委会副主任、文书、核桃种植村民小组组长、若干种植大户为成员的核桃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同时明确行政责任人,镇上以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村上以村党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建立镇领导包抓联系责任制,镇包抓联系领导经常深入到村、到组、到地块,督促指导核桃产业发展。

2、广泛宣传,发动群众。层层召开会议,进行宣传发动。给干部群众算了六笔帐,即对比帐、投入帐、政策帐、效益帐、风险帐、长远帐。并采取工作队员进村入户、与村组党员干部群众座谈、召开会议、标语信息、板报题字等多种有效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发展核桃产业的重要意义、政策措施、科管技术、经济效益等。同时依托校园阵地,以课堂、板报等形式进行宣传,“小手拉大手”,促进学生家庭对核桃产业发展政策、种植管理技术的了解和掌握,全镇上下凝心聚力迅速掀起新一轮核桃种植和管护高潮。据统计,今年以来全镇共组织召开核桃产业发展宣传动员会议46场次,参会1.4人次。通过广泛宣传、政策引导,核桃种植村的广大群众对搞好核桃产业发展热情高涨、信心十足。

3、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按照市、县产业发展的方向和项目建设要求,牢固树立科学规划、集中连片、规模经营的发展理念,坚持适地适树、因地制宜的原则,采取集中连片与四旁零星种植相结合、荒山造林与耕地种植相结合、农作物与核桃间作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做到以短养长、长短结合。实行统 2 一规划,结合实际分解任务,坚持做到相对集中、规模连片,力争到2010年末,全镇核桃保存面积达到1.5万亩。

4、校地合作,加强培训。校地合作让先进的科学技术走进农村,通过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进行校地合作,使农民通过科学引导摒弃传统落后的种植方式,向科学化、规模化种植经营迈进。我镇每年在核桃育苗、管理、收购、销售等重点环节,积极组织各类培训班,邀请大学专家教授、县林业局技术干部及各村种植大户等对农户进行集中培训,跟踪服务,确保农户有技术、会管理,懂销售。

5、典型引路,科学管理。树立权垣、陈家湾、桃园等村核桃基地为典型,通过典型的示范作用,引导周边南庵等村村民共同发展,同时积极培训、推广科学管理模式,提高核桃产量。

6、坚持标准,严把质量。严把“四关”。在种苗选择上,由林业站统一把关、统一供给,严格禁止使用带病苗、虫蛀苗等不健康的苗木。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深入一线检查指导、督促落实核桃产业发展措施,分管领导进村与村上共同商量、研究核桃种植和管护工作。镇林业站干部定期深入核桃种植户,对他们的生产情况进行全程跟踪服务。镇上抽调工作队员,深入到村组、到农户、到地块做好宣传动员,组织群众、发动群众,抓住节令,对核桃种植地块进行薅铲施肥管理,及时补植枯死苗木,确保苗木成活率;实行邻村、邻组、邻户“帮管帮护”,形成群策群力、齐抓共管、共同发展的核桃管护格局。挖坑种植坚持“五个一”的技术标准,确保核桃种植进度与质量相统一,坚持“三分种、七分管、重建重管”和“谁种植、谁所有,谁管护、谁受益”的原则,做到种苗、管护把关到位。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镇党委、政府在抓核桃产业发展方面将进一步加强领导、完善服务,加强组织领导,严格种植标准,重视技术细节,强化田间指导,抓好督促检查,集中时间、人力、物力强势推进核桃挖塘和种植,努力完成县委、县政府下达的核桃种植任务,促进全镇核桃早日发挥出应有的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力争把核桃产业真正建设成为全镇扶贫攻坚的“先锋产业”、新农村建设的“致富产业”、美好家园建设的“生态产业”、小康社会建设的“基础产业”。

全县核桃产业大会 经验交流材料之二

实施高接换优 提高经济效益

山阳县城关镇权垣村

权垣村位于县城西、山漫公路5公里处,是全县第一个核桃高接换优示范村。该示范工程东西长3公里,辖5条沟,6道梁,涉及8个村民小组,277户,总面积750亩。2007年春季进行高接换优,今年已进入初果期,2012年将进入盛果期,亩产可达100公斤以上,亩产值可达到2000元,户均至少增收5400元。

1999年全村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实施退耕还林,再造山川秀美”的号召,组织群众对公路沿线的坡耕地全部退耕还林,栽植实生核桃3.2万株,经过群众的精心管护,核桃树长势十分旺盛,但挂果的树相当少,没有经济效益。为了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经营现状,提高经济效益,帮助群众增加收入。2007年春季,我们抓住县上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共建核桃试验示范基地的机遇,多次召开党员会、群众会,广泛宣传实施核桃高接换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得到了大多数群众的支持同时,积极邀请西农大专家教授来我村实地考察,制定高接换优方案,及时组织实施高接换优工作,从3月29日开始,到4月12日结束,历时半过月时间,完成高接换优1.2万株。但是,万事开头难。工程一开始,一些群众不相信,持有怀疑态度,不配合工作,有的不及时清理树枝,有的抱住树不让技术人员接,工作进度十分缓慢。但在林业局领导、专家教授和 5 村委会的耐心劝导下,经过几天的实际操作,群众逐步转变了观念,以致于到最后出现了“害怕给自己嫁接不上,抢接穗、抢油锯,要给自己先嫁接”的场面。经过专家教授和技术人员的精心指导,当年嫁接成活率达到96%以上,去年全部挂果,群众个个喜笑颜开,群众发展良种核桃的积极性十分高涨。

在实施高接换优工作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广泛宣传,提高认识。核桃高接换优是新生事物,是加快核桃良种化和提高产业效益的有效途径,必须广泛宣传,正确引导,得到群众的认可。我们在工作中,通过开好村组干部会、党员会、群众会和算经济账的办法,多次深入农户宣传,得到了大家支持,思想认识逐年提高。

二是统一组织,分工协作。在实施过程中,经过村支部、村委会的充分讨论,统一规划高接换优地块,集中时间逐组统一嫁接。同时成立了组织管理机构,分工负责,成立了嫁接改造、技术服务和后勤服务3个小组。嫁接改造组从杨凌聘请10名技术员,主要负责嫁接人员培训和嫁接改造的实施,保质保量完成嫁接任务。技术服务组主要负责嫁接工程中的截干、放水、包扎等辅助性配合工作。后勤组主要负责嫁接技术人员的食宿统一安排和群众关系协调。通过紧密协作,从而保证了高接换优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是精心管理,巩固成果。嫁接后期管理是提高高接换优成活率的关键环节,稍有不慎就会前功尽弃。我们在后期管理工作中,严格按照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制定的管理办法,及时组织群众开展扩盘、除萌、放风、绑缚扶枝、树干涂白、施肥、防虫、修建等日常管理工作,确保了嫁接成效。全县核桃产业大会 经验交流材料之三

加强科学管理 巩固产业成果

山阳县高坝店镇石头梁村

石头梁村位于山阳县城东15公里处,全村辖7个村民组,710户2600人,总面积1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725亩,25度以上坡耕地1863亩,现已全部实施退耕;有林地1.6万亩。2008年全村人均纯收入3826元,其中林业人均收入489元。全村核桃产量达到15吨,产值108万元,人均核桃收入415元,名居全县前列。

一、高点起步,标准化建园

全村人均耕地不足1.5亩,种植农作物除去农药、化肥、种子、人工费等,每亩土地收入不足500元,传统粮食单产收入不高。新农村建设的出路在那里?经过大家充分讨论,一致认为只有增加农民收入才能解决根本问题。2007年村两委会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决定把核桃作为全村的主导产业来抓。首先选择了光照、土壤条件适宜核桃生长的牛胖沟260亩沟槽地作为示范点,严格按照县林业局规划要求,统一放线、挖坑、配肥、选苗、栽植。由于规划合理、建园标准、苗木成活率达到98%以上,群众发展核桃的热情很高,目前全村的良种核桃已经发展到1260多亩。

二、高度重视,规范化管理

“三分栽、七分管”,发展林果业科学管理是关键。由于我村建筑劳务起步较早,80%的劳力外出打工,良种核桃园的 7 苗木大部分管理跟不上,村两委会很着急,就组织召开民情恳谈会、村民代表会,广泛征求群众意见,通过“一事一议”把退耕还林的管护费交集体管理,村集体从全村挑选了6名责任心强、能吃苦的村民组成专业队进行统一锄草、施肥、摘花、疏果、除虫等日常管理。由于管理规范,苗木长势好,原来不情愿把管护费交给集体的群众,现在都高兴的说:“统一规范管理就是好,苗木生长不用操心,有人除草、施肥,就等着数钱吧”。

三、精心谋划,发展生态林业

如何深度挖掘林业产出,进一步增加群众收入是目前困扰我们村委会的现实课题。经过多次外出考察和充分论证,结合全村实际,今年引种了2000只山鸡进行试养,如果取得成功,每年户均收入可达到2000元以上。同时,我们计划把每亩的林业收入进行估算,实行大户承包或股份经营,吸引其他村民投资,逐步落实经营责任,巩固核桃产业成果。同时计划在核桃园里利用林下空地试养山鸡,由于山鸡喜欢捉虫吃草,鸡粪还能给树施肥,树能为鸡提供歇息场地,树鸡相得益彰,更重要的是能增加农民收入。

全县核桃产业大会 经验交流材料之四

调优产业结构 增加群众收入

山阳县高坝店镇寺沟村

寺沟村辖4个村民组335户1273人,土地面积9.7平方公里,是一个半山半川地区。在高坝店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指导下,特别是在林业部门的全力支持下,我村已发展核桃建园1688亩,人均核桃已达1.2亩,全村的核桃产业建设已初具规模。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广泛宣传,统一思想,是搞好核桃建园的基础 核桃建园开始,一些群众想法不一致,思想有矛盾,认为这么好的土地栽核桃树,以后没粮吃咋办?难道吃核桃不成,再加上大部分土地都种上了小麦,要栽核桃树得把少部分庄稼毁掉,同时还要投劳挖坑太费工,另外除林业部门投资补助外,群众还要再出一部分种苗款,由于这些顾虑,建园初期工作一时难以开展。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就分批组织群众到城关镇权垣、桃园村参观学习,并大力宣传核桃的用途和发展的前景。一是核桃在市场上前景好,价格连年上涨,一次栽植常年见效,是一次投资,长远见效的好项目。二是核桃仁不但可以榨油而且是食用的佳品,可以做一些高级营养补品,能够延缓衰老,延年益寿。三是国际市场对核桃需求量逐年增大,还可以出口。通过对种庄稼和栽核桃经济收入的对比,大家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要想增加收入、改善生活,促进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9 就必须大力发展林果业。

二、全面安排,统一规划,是核桃建园的前提 我村的核桃建园起初只有400多亩的面积,长势很好,果品质量也很优良,单株收入逐年上涨,群众对此逐渐产生兴趣,也有了栽植核桃树的积极性,但规模太小。为了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也为了全村都能富裕起来,村支部经过反复研究,广泛征求群众意见,达成了共识。组织全村干部和群众代表进行了专题会议安排,确定了人员,落实了责任,统一进行了规划,实行连片集中,统一拉线定距,统一时间,统一技术标准,统一施工,统一验收。

三、细化领导责任,是搞好核桃建园的保证

为了保质保量完成良种建园任务,我们成立核桃建园领导小组,村支书为组长,村主任为副组长,成员刘存生、程保印、管永哲、李传世、徐得民,实行分组包片,一抓到底,对个别确有困难的,实行党员干部包户,组织专业队,严把质量关,力求保栽保活,按时完成任务。同时扎实落实管护责任,做到连片面积村上管,分块面积组上管,单株果树各户管,确保核桃建园工程领导放心,群众满意,社会公认。

四、适时安排,加强管理是搞好核桃建园的关键 我村核桃建园栽植结束后,管理就成了最为重要的环节。我们在具体工作中着重抓好以下几点:

1、派人看护两个月,铲开通风带。当时核桃树栽好因小麦已种,为了使核桃树苗成活率高,我们组织群众将树周围的小麦全部铲除,进行通风透光,使小麦不荒树苗,并进行树干统一涂白,预防幼树遭受冻害和虫害。

2、覆盖薄膜,使土地提温、保墒,抑制杂草,保证幼树 10 健壮成长。

3、剪顶封蜡。树苗栽好后为了保持树枝本身的水分,我们组织技术人员进行专门剪顶,并进行蜡封,确保树苗安全过冬。

4、春季发芽后,我们又组织技术人员把多余的树芽掰掉,保留健壮的芽子,使核桃树良好成长,并进行摘果。

5、夏季是核桃树生长旺季,适时组织群众进行除草扩盘、施肥防虫,不断完善管理措施,从而保证了建园质量。全县核桃产业大会 经验交流材料之五

发展生态林业 增加家庭收入

山阳县城关镇桃园村 赵新荣

我叫赵新荣,今年52岁,家住城关镇桃园村龙王庙组。99年冬季农田基建组上新修耕地一百多亩,由于沙石多、土层薄,正常年份庄稼长得不如坡地,遇到干旱天气,几乎没有啥收入。2000年我和周围几户群众商量,不如栽上几株核桃树看行不行,当时其它几户还有顾虑,我就带头自费到商县核桃研究所买了140株良种核桃苗,栽了近3亩地。园子建成后,又买了两本《核桃栽培管理技术资料》,一边学习修剪、嫁接、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技术,一边加强核桃树管理。03年开始结核桃,04年收入1000多元,06年收入6800多元,08年收入8800元。可以说,栽核桃树就是栽上了摇钱树,一年核桃收入超过种十年庄稼。04年我又将自己的3亩多坡地全部栽上了良种核桃,现在全部都结了核桃。周围群众看到我栽核桃发了家,相继有19户也自费买核桃苗建起了良种园,去年合计收入达到十几万元,家家户户都尝到了甜头。组上其他群众看到核桃价格年年上涨,不愁买,收入高、省事、省力,栽植核桃的积极性相继提高,村上及时统一规划,在林业局的大力支持下,去冬今春在大坪地集中连片发展良种核桃500多亩。

去年有一次我在电视上看到有人在林下养鸡的信息,我想,能不能也在核桃树下养鸡。在一次交谈中,我把我的想法告诉了王县长和林业局武局长,得到了他们的赞同,并给我讲解了核桃树养鸡的好处和发展前景,更加增强了我开展林下养 12 鸡、发展生态林业的信心和决心。今年春季,在县林业局、畜牧局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投资2万多元,新建鸡舍3间,养鸡围栏200多米。今年6月开始投放鸡苗700多只,现在已有个别鸡开始产蛋,预计到明年收入可达到1.5万元以上。虽然我的生态养鸡刚刚起步,但我看到开展林下养鸡,不但具有阳光充足、空气新鲜的养殖环境,而且林下虫草丰富、纯天然无污染符合绿色有机食品要求,既降低了养鸡的饲料成本,又解决了核桃树施肥和害虫危害,相当于雇佣了4个不出钱的劳动力在锄草、防虫,可以说是“一本万利”,更重要的是增加了收入。

通过近几年发展良种核桃和林下养鸡,我的体会比较深刻。主要有一下几点:

一是栽植核桃要舍得好地。良种核桃是铁杆庄家、油料作物,具有挂果早、产量高、效益好、对立地条件要求严格等特点,一定要舍得好地,条件差的地方,要采取挖大坑换土的办法进行改良,为核桃树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是要注重科学管理。加强良种核桃的科学管理是取得高产量高效益的基础。每年秋冬季要坚持给核桃树施肥、修剪、扩盘、涂白,春夏季给核桃树及时除草、浇水、防虫,促进树势旺盛生长。

三要开展林下养殖、林下种粮、林下种药多种经营项目,努力增加收入。核桃树千万不敢荒芜,荒几年就成了“小老树”。可以利用林下空地,种植豆类、薯类低杆农作物和药材;也可以养鸡、养猪,发展养殖业,增加短期收入。

第四篇: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农民增加收入

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农民增加收入 ——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调查与思考

十里铺乡副乡长杨小平

十里铺乡现有农民占全乡总人口的97.6%,这一实际决定了没有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民的富裕小康,就没有全乡的和谐小康。在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实施意见》精神,十里铺乡党委、政府始终把“三农”工作摆在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采取强力措施,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农民增收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受主客观因素影响,十里铺乡农民增收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结构调整效果不明显,二、三产业发展缓慢,“一村一品”、“一户一业”产业发展格局偿未形成,农民收入来源单一匮乏,增收不稳定、难保障;农民思想观念落后,致富本领低,综合素质差,弱势群体多,加之农业投入严重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缺资金,无技能、缺项目,不能适应新时期发展要求,强村富民难度大;政府职能转变缓慢,不能满足新时期“三农”服务需求。上述问题直接影响小康社会和新农村建设步伐,成为农民增收的“瓶颈”。解决这些问

题,是一项艰难而繁复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作为基层党员干部,更要以身作则,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帮助农民增收,夯实新农村建设经济基础。

二、强化措施增加农民收入

只有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找准路子,真抓实干,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增加农民的收入,才能让农民的生活富裕,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笔者认为,重点应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激发农民增收。适应形式发展新要求,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摒弃“小富即安”、“不富也安”、“过得去”和“等、靠、要”思想,加快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意识转换,激发农民创业增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今年,乡党委在全乡广大干部群众中扎实开展新一轮“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讨论活动,采取各种形式,开展农民形势和政策教育,引导农民转变观念,以身边典型的人和事激发农村加快发展的进取意识。在群众中开展“别人奔小康,我该怎么办”大讨论活动和“能人结对帮扶”、“党员结对帮扶”活动,使不同层次的农民都有奔小康的激情,为农民增收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二)发掘优势,突出特色,引导农民增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立足本地优势,调整农业结构,宜经则经,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产品,教育培训

农民掌握致富门路,增加农民增收致富来源。近年来,乡党委、政府立足村情民意,围绕“一村一品”、“一户一业”,大力实施药、菜、果、畜、劳“五业”富民战略和“双百万户”示范工程,以笼养鸡、豆腐加工、饮食服务、蔬菜种植、劳务输出的“一村一品”产业格局基本形成。发展“一村一品”重点村2个,示范村1个,推进村6个,发展中药材4500亩,经济林5000亩,大棚蔬菜300亩,零星种植200余亩,豆腐加工300余户,笼养鸡30万只,养猪10000余头,劳务输出5000人/次。

(三)多业并举、拓宽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农业作为一个弱势产业,效益比较低下,如果农村单纯发展农业,很难大幅度增加农民的收入。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就必须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近年来,十里铺乡在突出抓好区域特色经济的同时,大力发展建筑业、加工业、个体企业、营销业、运输业等二、三产业,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多渠道、全方位,解决农民增收渠道单一匮乏问题,使农村剩余劳动力结构更加合理,农民的收入大幅度提高,2007年人均纯收入1820元。

(四)强化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帮助农民增收。劳动者素质高低、致富本领强弱,直接影响着农村社会的全面发展。因此,加强农民技能培训迫在眉睫。要依托村

党员电教室、成人技校,大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和技能培训,免费向群众传授市场知识、实用技术和管理经验及法律法规等,特别要加强职业教育,使从学校进入社会的青年,适应劳动力市场需求,掌握一技之长,提高就业率,拓宽增收致富渠道。近年来,十里铺乡累计向山阳职教中心输送学生300多人,向商洛技校、新潮学院输送学生400多人,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和法律知识培训175场次,受训人数达37590人以上。培养了一大批遵纪守法、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人才保证。

(五)加大投资力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拉动农民增收。

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是制约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因素。加大农业、农村发展投入力度,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因此,要继续增加农业综合开发投入,狠抓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搞好“沃土工程”,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改变农业“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按照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要求,加强水保生态工程建设,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构建人居和谐环境。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解决农村行路难、吃水难、用电质量低、信息闭塞等问题,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近年来,我们改造中低产田1800余亩,兴修标准化基本农田5000余亩,新修渠道8000多米,治理小流域10平方公里,造林

1万余亩,修通村水泥路80余公里,通村公路18公里,通组路14.5公里,修建大桥8座、便民桥21座,新修人饮工程6处,解决人饮安全4672户18923人,建设沼气池300余口,逐步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为农民增收创造良好的环境。

(六)加快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农村各项社会事业的蓬勃发展,对于繁荣和带动农村经济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继续普及农村义务教育,提高农村人口文化素质。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大地方病、传染病和人畜共患疾病防治力度,切实解决农民看病难的问题。强化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稳定农村低生育水平。增加农村文化投入,繁荣农村文化,倡导健康文明新风尚。关心农村弱势群体,完善农村“五保户”供养、特困户生活救助、灾民补助等社会救助体系。做好退耕还林兑现、粮食直补、农机具补贴、低保款发放、计划生育优惠政策兑现等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落实,让公共财政阳光惠及广大农村和农民群众,为农民增收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七)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引领农民增收。基层党员干部是农村工作的主心骨,引领农民增收的领头雁。要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通过两推一选、县乡公选、选调生进村挂职等多项措施,选优配强农村两委班子,增强基层政权

组织的公信度、带富力,实现农村社会政治效能最大化。要理清发展思路,改进工作作风,强化服务“三农”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为农民致富增收出谋划策。要把增加农民收入与开展“商山深处党旗红”、“富民能人党建”、创建“五个好党委”、“五个好支部”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从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战斗堡垒作用,通过党员示范,带着群众干,做给群众看,帮助群众赚,引领农民增收。

第五篇:9种增加收入的方法—就在今天

9种增加收入的方法—就在今天

何时才是增加收入的最佳时机?答案很简单,就在今天!如果你几个月前就开始这个计划的话,现在你会很有成效了。但你没这么做,所以现在就看我们的吧。

我们中的很多人赚得的钱还是和2007年里的一样,而且目前我们也没有像bluebirds这样的策略网站来参谋。所以,现在我们是时候来做些什么了。

如果你对目前的收入水平很满意,而且也不介意去年一年中所有东西都价格上涨了的话,那你还是节约时间,不要读下去了,去睡个午觉吧。当然,如果你想要从中获得帮助的话,就请继续读下去吧—这真的会对你的求薪过程有所帮助。

以下这些方法可以帮助你,旨在获得更高的收入,更高的职位和受到更好的评价。没人能帮你做这些事,完全要靠你自己来实施。

早起。关于这点你是不是已经没做到了呢?没关系,因为我们还有其他8个方法来帮助你在今天提高你的收入。

训练提高你的说话技巧。如果当地有Toastmasters club的话,加入他们。如果没有,那就召集一些有想法的人一起开始练习。

在商界要想帮助别人提高收入的话,最受人们追捧的方法之一就是提高他们的交流能力和领导技巧。最显著和公认的而且你可以自己支配的一个技巧就是,自信地站在公众前发表谈话。在面对潜在客户或是老板时,如果你表现地过于羞涩,拘谨,无法理直气壮地说出他们为何要花更多的钱来雇你或是买你的产品,那么即便这笔生意势在必得,你的表现很可能让这买卖做不成。你必须能够站在他们面前,以清晰有说服力的方式传达你的信息。

增强你的分析能力。无 论你的兴趣何在,你都最好具备分析能力。你可以通过评论财政决算来锻炼分析能力,注意专家们看待问题的不同方面。不论公司给你多少钱,你都应该开始尝试这 么做。也不管你是不是公司的老板,你应该学着像老板那样分析问题。如果你在技术领域工作,那就假设自己是这项研究成果的特权阶级,你要对自己研究的工作加 以分析来锻炼自己。

主动要求。如 果你是搞销售的,那么就主动去要求订单。当你要打电话给顾客推销自己的产品时,即使这个电话好似有10,000磅重,你也要拎起电话。你要主动去要求订 单,即使成功的可能性不大或是你很有可能被拒绝。如果你的确觉得自己很有价值,那就要求老板给你加薪。如果你犯错了,要求老板在处理辞退问题上慷慨些。那 些不问尴尬的棘手问题的人通常没那些问了的人日子过得好。

集中注意力。这点被太多人强调了以至于它成了陈词滥调。但这不代表它没用了。所以,就像之前那么多人说的那样:集中注意力,集中注意力,集中注意力。

节约开支。花钱通常是浪费了在赚钱过程中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如果你就这么浪费你的经济资源的话,它足以削弱你的势力,让你不能独立。

增加做记录的习惯。把信息写下来或是用一种长期的方式保存下来大大降低记忆的必要。如果我们不再以来记忆力去记住所有事,这将释放很多的记忆空间。事实上,那些能很好用笔头记录事情的人(从长期目标到一些细节像是合同信息和项目表)总能提高自己的记忆能力。

用有意义的方式回顾有价值的事。找到能即时评估你所作所为的方法,这样你就能确定什么才能创造价值。然后全力去做好它,摈弃那些没价值的事。所谓机会就是所有你创造的价值积聚在相对较短的时间里。如果你有很好的做记录能力,这个方法会是事半功倍的。

抓住机会展现最好的自己。如果你仅剩一天的生命让你做些有意义的事,你打算如何度过呢?不要浪费时间到处瞎转悠或做些不能对你有所影响的小事。把这些不重要的事先放一边,要将注意力集中在值得你去做的事上,然后放手去做,使你的最后一天过得值得。

在提高收入这点上,这个道理同样适用。如果你有很好的客户关系或其他什么机会来向老板和同事展示你的价值时,千万别迟疑。如果没能奏效,起码你还会有别的机会的。而如果正如你所愿了,那么你就能提高收入了!

也许你会发现以上有些方法是从金钱的角度上出发的。这不是偶然。一个人的收入和他对金钱方面的关注程度有密切关系。私营企业家,律师,会计以及一些高层管理人员,比起低收入者,他们更关注生活和工作上关于金钱方面的事情,从而他们的收入也就更高。

下载增加收入研究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增加收入研究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文研究方法

    论文研究方法 (1)归纳法:从个别性知识,引出一般性知识的推理,是由已知真的前提,引出可能真的结论。 (2)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宏观分析方法是对问题进行了总体的分析,微......

    唐诗研究论文

    魏晋南北朝与唐代诗歌比较 2010级古代文学研究生班顾明佳 魏晋南北朝与唐代文学最大的不同就是前者是乱世文学,后者是治世文学,也是盛世文学,两者在前后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也有......

    金融危机研究论文

    一、居安思危 中国加入WTO之后有没有潜在的危机呢?当前,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如果中国经济遭遇挫折的话,最大可能莫过于金融危机。 在20世纪后期,在日本经济高速起飞之后,四小龙(......

    如何撰写研究论文大全

    如何撰写研究论文现如今,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如何撰写研究论文,欢迎大家......

    论文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示意学前教育与初等教育衔接问题义务教育方面如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研究教师教育方面如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研究教育管理方面如小学班主任管理的艺术研究家庭教育方面如......

    红楼梦研究论文

    红楼梦研究论文 悠悠五千年中华历史,也正是五千年中华文明史。它就像一座丰富璀璨的文化宝库,给后人提供了智慧与力量。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就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文学......

    纪检研究论文

    如何真正贯彻落实“八项规定” 摘要:“八项规定”作为时下改进领导干部作风、密切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的手段和产物,有着它积极的推力和功效。党中央希望它能够切实改变领导......

    论文研究框架

    论文研究框架 一、问题提出与研究价值 为什么要选择这个选题,其理论视角是什么?密切相关的研究的精炼的综述;本选题研究的价值在于哪里方面?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二、研究对象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