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社发展现状及改革出路

时间:2019-05-12 19:33: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信用社发展现状及改革出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信用社发展现状及改革出路》。

第一篇:农村信用社发展现状及改革出路

农村信用社作为我国农村合作金融的基本组织形式,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信用社与农业银行脱离行政隶属关系三年来,坚持以农为本,为农服务的办社宗旨,经营管理逐步走向规范,业务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但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农村信用社在发展中也面临着新的形势与难点,需要在不断的改革中寻找出路。

一、农村信用社发展的现状

(一)历史包袱重,不良资产比例高,经营效益差。农行与农村信用社脱钩以后,遗留的资金 问题目前尚未解决,加之由于历史原因农村信用社沉淀贷款比较高且大部分为信用贷款,现已成为不良贷款,且比例较高,直接影响着经济效益的提高,此外受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如国家多次调低了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存贷利差进一步缩小,降低了金融机构盈利水平。农村信用社资金大量存人人民银行,但存款准备金利率低于金融机构吸存利率,出现倒挂现象,影响了农村信用社的经营效益。

(二)负债成本高,闲置资金高。截止2000年一季度末,我县农村信用社的174457万元的 存款负债中,高成本的居民储蓄存款达145234万元,占83.3%,而低成本的对公存款仅有 29223万元,仅占16,7%,同时在145234万元的储蓄存款中,定期存款达134721万元,占92.7%,可见我县农村信用社的负债结构极不合理,负债成本过高,过高的负债成本制约了其信贷资金的投放,高成本负债必须要有相应的高收益资产,由于农村信用社资金运用的渠道较大,在当前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经营还处于创始阶段,乡镇企业经营风险较大,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制度还没有建立起来的情况下,农村信用社为防范新的金融风险,客观上不可避免出现惜贷现象,大量资金闲置,无法找到安全有效益的投放场所,除小部分购买国债外,大部分存人民银行,承受利息损失,这虽然有助于防范金融风险,但严重影响了经营效益的提高。

(三)人员整体素质较低,竞争力不强。农村信用社与中国农业银行脱钩前,其职工来源大 部分是农村子弟和照顾各种关系调人的,其年龄、文化结构千差万别,虽然近年来通过种方式的培训学习,职工的文化素质有了较大提高,但与其它国有商业银行相比,属于正规院校毕业及招考录用的人员比较明显偏低。文化素质的偏低,加之少部分人政治素质低,思想修养差,法制观念淡薄等,使得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资产比较高,经济效益较低。

二、深化改革是农村信用社发展的唯一出路

(一)抓风险监控,促风险防范。对于农村信用社存在的历史包袱重,不良资产比例高,经营 效益风险大的问题,各级人民银行应加大对农村信用社扶持力度的同时,必须以防范风险为核心加大监管力度,完善监管制度,把一些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政策水平高的同志充实到农信监管队伍中,同时要健全监管人员的岗位责任制,任职资格考试制,经营状况风险情况报告制度等制度,确实提高人民银行监管人员的监管水平,促进农村信用社经营风险的化解,逐步提高经营效益。

(二)抓金融服务,促资金运用。农村信用社与农行脱钩后,各级人民银行要努力帮助农村 信用社解决结算和资金调拨困难,合理核定库存现金限额,减少非息占用资金,增加可用资金,盘活闲置资产,同时要加强对农村信用社信贷投向的指导,鼓励农村信用社加大支农力度,做到敢贷,慎贷而不惜贷,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经营水平。

(三)抓队伍建设,促素质提高。金融业是个高风险的行业,高风险行业对人的素质要求高。多年来,农村信用社进人渠道的狭隘,人员素质的不高,成为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因此,农村信用社要立足实际,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加强对职工的培训,提高员工素质,同时要有计划有步骤地从一些对口大中专毕业生中录用一批政治素质硬,业务素质好的人员录用到农村信用社工作,优化员工文化结构,为农村信用社的长足发展增添新生力量,全面地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提高农村信用社抗御风险的能力和经营水平。

第二篇: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出路

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出路

农信社改革的出路

稳步推进产权改革,完善法人治理。

在前一阶段试点组建农村银行类机构和统一法人重组改造基础上,加快推进产权制度改革的进程。对组建农村银行类的机构,要严格标准,严格程序,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成熟一个,审批一个”,审慎稳妥开展组建工作。对以县(市)为单位

统一法人的机构,要集中力量,认真抓好试点,由此形成一套改制改造的规范性操作文本,对符合条件的地方,可以成批量地组织推广,缩短改制过渡期,让新的法人机构尽快投入运行。

督促农村信用社切实转换经营机制。

围绕激励有效、约束严格、权责明晰、奖惩分明的经营机制目标,重点抓好劳动用工、财务分配制度改革,强化信贷问责制,切实在这几个领域的改革上做好文章,防止和杜绝出现“改革就是换牌子”的错误做法,确保农村信用社经营机制真正转换。

逐步完善管理体制。

在目前监督管理体制下,省级联社如何履行好管理、指导、协调、服务的职责,“管什么、如何管”,现在还没有成型的模式和做法可供遵循,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至于省级机构的未来发展方向,目前还难以确定,但可以预见,将来改革发展的可能路径,一是目前的纯管理型继续完善;二是具备条件的可能向经营管理型逐步发展,在现有省级机构基础上整合再造,向类似天津模式发展;三是统一法人商业化经营类型。

进一步增强支农服务功能。

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在继续做好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工作的同时,顺时、顺势调整服务重点,拓宽服务领域,改善服务方式,增加服务品种,增强服务功能。要区分不同类型机构,加强对支农工作的监督和指导,对改制为银行类的机构,也要根据当地农业产值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明确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支持“三农”,并加强对支农情况的监督和检查。

加强对农村信用社的金融监管。

通过改革,农村信用社风险指标虽有改善,但风险程度仍不容忽视。必须进一步强化对农村信用社的金融监管,以监管促发展,在发展中防范风险。要坚持分类监管的原则,提高监管的有效性。突出监管重点,强化合规性监管,逐步提高风险防范水平。

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本轮改革并没有解决农村信用社的所有问题。由于农村信用社问题的特殊性,对其支持将是今后较长一个时期内国家政策的必然选择。因此,仍然需要在税收等政策上给予农村信用社优惠,继续延长改革试点的有关政策,并争取使之长期化、制度化。

优化农村信用社发展环境。

清理目前仍然存在的制约农村信用社业务发展的不合理的政策规定,给农村信用社创造出与其他金融机构公平竞争的环境。进一步加大打击“逃废债”行为的力度,提高执法的权威性,为农村信用社清收不良贷款、降低风险隐患创造条件。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步伐,优化农村金融生态,为培育和促进农村金融机构健康稳定有序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加快相关立法进程。

为确保农村信用社及其他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能够健康发展,需要从立法层面予以配合,以使其有法可依。目前仅有部门制定的《农村信用社管理规定》是不够的,有关部门已经建议国务院尽快制定颁布《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管理条例》或《农村信用社管理条例》,将合作金融立法纳入规划,从法律上明确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性质、地位和政策环境。

第三篇:农村信用社改革和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探讨农村信用社改革和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摘要:自从农村信用社开展改革试点工作以来,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状况明显好转,支农资金实力明显增强,产权制度也进一步得到完善,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本文针对农村信用社改革的现状、作法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为下一步农村信用社的改革提供参考的理论依据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深化改革;农村信用社;产权治理;内控制度

自从江西省农村信用社开展改革试点以来,农信社历史包袱得到初步化解,经营状况开始好转,农信社支农资金实力明显增强,产权制度也进一步得到完善,充分发挥了信用社农村金融主力军和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作用,更好地支持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帮助农民增加了收入,现笔者以江西省铜鼓县农村信用社为例,剖析农村信用社改革的现状、作法及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一、农村信用社目前改革的现状、作法

铜鼓县农村信用社按照国务院、省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关于农村信用社改革精神和工作部署,本着“谨慎、积极”的态度,根据改革实施方案的规定,认真组织和开展了产权制度改革、增资扩股、清收不良贷款、票据置换和税款返还等工作,目前铜鼓县农村信用社实行的是两级法人改革模式,并选择中央银行专项票据支持。全县按实际资不抵债数额的50%的规定置换,已申请发行1034万元专项中央银行票据等额置换信用社不良贷款和历年挂帐亏损,2004年9月2日,铜鼓县农村信用社与人民银行已经签订了改革试点专项央行票据协议书,各项改革工作正在有条不紊进行中。截止2004年6月30日,全县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20733万元,各项贷款15346万元,其中不良贷款余额2866万元,占贷款总额的18.68%;股本金余额为2157万元,比2002年净增1284万元。专项票据置换之后,全县农村信用社资本净额为327万元,资本充足率可达到2.09%,符合申请二级法人体制的专项票据发行的要求。目前增资扩股工作正在积极地发展,清收不良贷款也有新的突破,税收返还工作正在积极与当地税务部门协调,铜鼓县农村信用社在这次改革中的主要作法是:

㈠强化领导,广泛宣传。首先,县联社成立了增资扩股、清收盘活等相应的领导工作组,由联社一把手挂帅,配备业务骨干,为做好增资扩股、清收盘活工作提供了组织领导和人员保证。其次,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向社会广泛宣传农村信用社的地位和作用、深化改革和增资扩股的目的、意义及相关政策、规定等,争取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让更多的自然人和法人主动参与农村信用社的投资扩股工作。

㈡改进服务,兑现政策。对原已入股的股金,已提取的股息和分红我们将及时兑给社员,按照为“三农”服务的宗旨,进一步端正经营方向,改革服务方式,转变工作作风,强化服务功能,扩大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及时解决农户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保证入股社员在同等条件下享有的贷款优先权和利率优惠权,以吸引更多社员入股,年初我们就专门下发了根据社员入股的实际情况,在利率政策规定的范围内进行贷款利率优惠的通知。

㈢周密部署,扩大范围。增资扩股是农村信用社提高资本充足率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第一是针对我县还有一部分农民没有入股农村信用社的现状,我们积极动员,使我县农民入

股面2004年6月底达到70%;第二是将入股面扩大到能独立承担责任的所有自然人,打破传统的一户一股的格局,如三都镇个体户李梦初等3户一次性入股15万元;第三是利用我县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和商业银行县域业务萎缩的有利时机,充分发挥信贷政策较灵活的优势,采取利率优惠、手续简便的方法吸引大量的法人资格股和个体户自然资格股。

㈣清收创新,绩效挂钩。提高贷款质量是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重要任务之一,我们要求全县信用社干部职工都应高度重视清收不良贷款工作,一把手亲自抓,保证清收工作的人力、物力、财力到位;分管领导具体抓,业务部门密切配合,信贷部门负责组织执行和做好参谋,齐抓共管,上下联动,成立清收不良贷款工作组,共同做好清收不良贷款的组织、宣传、督导、协调工作。一是我们根据省、市管理部门出台的一系列清收不良贷款奖励办法,结合当地实际,转变思想观念,以人为本,制订具体的清收不良贷款考核细则,完善激励机制,落实奖励办法,真正调动清收人员的积极性;二是广泛宣传清收工作的重要性,加大力度清收不良贷款,不仅要调动内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还要调动外部单位和人员的积极性。争取地方党政、司法机关和金融监管部门的理解和支持,形成社会合力,要成立党政机关、司法部门、金融监管、信用社为成员的清收不良贷款协调小组,形成强大的社会氛围,打击逃废债行为;三是在清收创新操作中,讲究经济效益,维护信用社的利益,尽力使清收工作达到“多赢”的效果,保证清收不良贷款工作顺利进行。

二、农村信用社改革存在的问题

通过这次农村信用社改革,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在信贷支农上,农村信用社目前还有点力不从心,农村信用社在服务方式上,由于存在局限性,无力从更大范围为“三农”提供综合服务,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㈠当地政府扶持力度还不够到位

改革期间,县政府成立了农村信用社改革领导小组,并下发了县政府[2004]1号文件,可以说对农村信用社的改革是高度重视的,但由于我县目前是两级法人产权模式,税收的上缴仍分县级财政和乡(镇)级财政两块核算,加之,由于县乡(镇)两级财政都十分困难和脆弱,虽经多次向政府及财政部门请示、汇报,至目前为止,关于农村信用社在改革中享受的税收返还问题仍未得到解决,影响了全县农村信用社去年2%(16.77万元)的营业税返还和今年上半年3%(15.95万元)营业税等额补贴的政策兑现。

㈡筹资工作整体环境不是很好

一是组织存款难度较大。从今年5月份起,存款有所回落,特别是城区的网点一直处下降趋势,影响了农村信用社市场竞争力和支农后劲。由于当地存在不正当竞争(特别是邮政储蓄)和信用社硬件设施跟不上国有商业银行和邮政储蓄,加上政府的帮扶措施得不到见效的落实,对农村信用社歧视性做法在一些部门还仍然存在,涉农部门的开户还不能得以到位,加之全县经济不景气的不乐观因素,同时群众对存款利率不能接受,特别是还要加收20%的所得税农民更是反对,致使我社组织资金的难度进一步加大,存款极不稳定;二是农民对增资扩股反应冷淡,股金筹集存在隐患。信用社在农民中的信誉度不高,总认为信用社归省政府接管后,没有国家银行那么有保障,加上目前信用社经营效益不明显,入股分红难于实现,有很多股民借各种机会要求退回自己的股金,对入股持观望态度。

㈢全县整体资本充足率还较低

我县是个山区小县,经济发展不很景气,农社历史包袱沉重,历年亏损挂帐2434万元,至六月底止,资本充足率仍是-0.78%,经过央行票据置换后,资本充足率达到了2.09%,但离农村信用社改革规定的要求还相差较远,不良贷款比例降幅虽大,但存在着贷款总量扩大的稀释因素。目前有些基层信用社的实际不良贷款数额还大于2002年年底的账面数,主要原因是基层信用社在近几年的经营管理中为了消除历年巨大不良贷款数额对自身带来的不良影响,利用旧贷转新贷的办法从账面上使不良贷款额下降,其中包括逾期和呆滞贷款。

㈣各社整体业务发展很不平衡

从单个信用社的经营情况看,由于受山区自然环境和当地经济条件的影响,各个信用社发展的各项业务发展很不平衡,有的社业务量大、效益好,有的社业务量小、效益低,在人员配置上形成了很大的困难,使我县农村信用社的经济效益一直处于较低水平。

㈤农户贷款与支农服务存在矛盾

农村贷款有一种矛盾,就是有偿还能力的多数农户不需要贷款,而需要资金的往往偿还能力较差,而且在落后地区,存款往往远远大于贷款。一是贷款涉及面窄、辐射面小。为控制贷款风险,各信用社针对农户建立信用档案,实行信用户管理,信用社的贷款主要面向信用户,但信用户只是广大农户的很少一部分,大部分农户很难贷到款。二是信用户贷款难。信用社在“保放、保收、保效益”的指导思想下,大多惜贷、怕贷,许多满足贷款条件的信用户也很难贷到款。三是信用社贷款种类单一,农民发展副业所需资金贷款难。信用社针对农民的主要是小额贷款,这种小额贷款的期限大多为1年,贷款额度各社不尽相同,但这些小额贷款只能用于农民的生活或现有农业生产的周转资金,一些大额的,期限较长的贷款(2年期,3万元以上)很难办理。

㈥员工整体素质偏低,竞争意识不强

农村信用社整体素质较其他金融单位相比较,仍然处于较低水平。目前,全县107名在岗员工中拥有本科文凭的只有7人,大专21人,中专21人,高中44人,初中与初中以下的有14人。由于少数员工的综合素质不高,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缺乏上进心、主动性和创造性,致使本社业务开展缓慢。

三、农村信用社改革建议及对策

㈠协调各级政府关系,尽快落实扶持政策

一是省政府及省联社要为信用社改革和发展创造优良的信用环境。废除和制止少数部门出台针对农村信用社的限制性、歧视性做法,鼓励和引导将农村政策性业务交由农村信用社办理,特别是财政性、事业性单位的存款引导其存入信用社,同时建议银监会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快研究邮储资金适当返还农村的办法,制止金融机构的不正当竞争,让支农资金不外流,增强信用社的支农后劲。,二是信用社要多向政府汇报,请求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农村

信用社处置不良资产,降低不良贷款比率,加大清收辖内党政干部在农村信用社的借款和介绍、担保贷款的力度,帮助信用社落实原关、停、并、转的企业贷款,防止企业借改革之机逃废信用社债务。三是加快电子化建设步伐,尽快实现全省、全国通存通竞,提高信用社竞争能力,争取实现改革和发展的“双丰收”。

㈡加强信合员工培训,造就“敬业爱岗”队伍

加快发展是我县农村信用社摆脱困境、赢得主动的第一要务。我们要加强学习培训,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素质,是做好信用社工作的必要条件。一是制定计划,组织人员系统地学习有关金融业务知识和法律知识,提高员工专业水平;二是理论联系实际,认真学习案例,调查研究,在学习中提高,在实践中创新;三是及时总结和推广清收工作的成功经验,表彰先进人物,打造一支团结拼搏、学习创新的团队。四是坚持以人为本,强化人本管理理念,继续做好员工的再教育工作,大力弘扬以“敬业”为核心的思想理念,造就一支具有“勤奋、忠诚、严谨、开拓”精神的员工队伍;

㈢加大清收盘活力度,提高农信社经营效益。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县信用社的资产质量不容乐观。盘活贷款存量,改善信用社资产质量,是我县农信社目前重中之重的首要工作。我将继续组织完善好有关清收盘活的做法和奖惩制度,逐级分解落实不良贷款任务,责任到人,专项考核,进一步加大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清收盘活的力度。同时,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以效益为中心,从各个经营环节上下苦功,依法合规经营的基础上,稳扎稳打,不断优化资产结构,锁定不良贷款存量,大力减少不合理资金占用,同时积极开办新的业务品种,使农村信用社的资产实现多元化,全面提高资产盈利水平,实实在在地把经营效益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㈣完善各项考核办法,增强优患意识和责任感

在狠抓“以法治社和以德治社”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大考核力度,完善考核办法和措施,在落实好服务“三农”的各项工作举措中,要结合铜鼓实际帮助农民朋友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实实在在地为农民朋友提供好产前、产中、产后的农村金融和信息服务,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增强员工的优患意识和责任感,把全体信合员工的思想统一到发展农村信合事业这一主题上来。

㈤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经过一段时间的改革试点,农村信用社的产权制度框架已经初步形成。下一步要将工作重点转向建立合理、科学、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一是进一步完善股权设置。结合当地实际,合理确定入股起点,积极吸收种养殖大户、私营业主、企业法人等有能力、有愿望参与农村信用社管理的投资人入股,提高农村信用社的决策和管理能力。既要防止因股权过于集中被少数大股东控制,又要防止因股权过于分散被内部人控制。二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一步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明确职责分工,形成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衡的治理结构。要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努力探索符合我国农村和农村信用社实际的有效治理结构。三是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科学合理地制定有关工作程序和议事规则,增加决策透明度,提高运行效率。

农村信用社改革和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㈥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加大金融支农力度。

农村信用社要进一步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加大金融支农力度。无论采取何种产权模式,选择何种组织形式,都要坚持服务“三农”的经营方向,信贷资金大部分要用于支持本地区农业和农民,即使是实行了股份制改造的机构,也要根据当地农村产业结构状况,确定一定比例资金用于支农。加大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力度,进一步完善农户联保贷款办法,健全、完善农村信用社资金结算体系,大力发展银行卡等现代支付工具,不断探索代理保险、证券、委托理财、信息咨询服务等新的金融支农服务方式。人民银行要会同有关部门抓紧提出解决老少边穷地区农村金融服务问题的意见,为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和农村金融改革的整体推进创造条件。

江西省铜鼓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李四平(特约记者)

声明:本稿件来源于金融界网站特约作者投稿,其原创性以及文中细节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部分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出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金融界网站无关。发布文章之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金融界网站赞同或者否定文中部分以及全部观点或内容。如对稿件内容有疑义,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第四篇:车贷险业务发展现状及出路[推荐]

内容提要:车贷险的由盛到衰,一方面是由保险公司、银行自身经营管理和风险管控不到位所造成的,另一方面与保险公司、银行以及汽车经销商的无序竞争以及贷款人的个人信用有直接关系。车贷险是个完整的经济“生态链”,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眼下需要消费者、商家、银行、保险公司共同承担起责任。加强风险控制与防范,业务上不断创新和完善。

车贷险是近两年才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项新业务。但是为时不长,这块当初为各方普遍看好的市场便失去了“魅力”,保险公司纷纷退出。从总体环境看,车贷险淡出市场,是社会消费信用环境不成熟所致,那么,除此之外,作为市场的主体,保险公司由热衷这一业务到抛弃这一业务,是否还有其它方面的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一、车贷险业务的现状与前景 近年来,汽车贷款保险一度成为保险公司争夺的热点。截至去年年底,我国个人汽车信贷余额达945亿多元。在新增的私家车中,有1/3的是贷款购车。

据预测,到2010年,中国将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全球第三大汽车市场,占全球市场份额的6%。到2005年,中国有购车能力的家庭将达到4200万户。对于开办汽车贷款的机构来说,这就意味着成百上千亿的贷款总额和利息收入。汽车信贷消费市场有着巨大的潜力和空间。从2000年起,银行与保险公司联手,使得汽车消费信贷不断升温,车贷险市场越做越大。

然而,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加之实际操作失范,保险公司所承担的风险与所获得的收益已越来越不相适宜。目前,高赔付率、高贷款逾期率、高出险率和低费率、低追偿成功率已成为车贷险的致命伤,信用危机也使保险公司望而却步。所有开办车贷险业务的保险公司,无不在这一业务上陷入了亏损的泥潭。北京、上海、南京、广州、深圳等地的部分保险公司最近相继宣布停办车贷险业务,还没有停办这项业务的保险公司也开始明显收缩。而很快就将出台的“汽车消费贷款管理办法”将使保险公司面临更大的考验。

二、车贷险业务凸现的风险

目前,贷款的流程是:先由保险公司对借款人进行调查,银行根据保险公司的调查材料按图索骥,根据履约保单和机动车辆保单发放贷款。对于银行来说,贷款人在买车时,买一个车贷险,以后一旦出现恶意贷款或是呆帐坏帐,银行所有损失都由保险公司负责赔偿。在系统性风险的作用下,保险公司承担了全部的责任。照此办理,车贷险已成为吞噬保险公司利润的黑洞。

1.车贷险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社会信用体系的缺失,它最直接的反映是个人信用风险过大,由于目前国内的个人和企业金融信用体系没有建立起来,缺乏信用等级监督和对失信者进行惩罚的机制,部分消费者信用观念淡漠。个人信用风险已成为保险公司面临的最大风险。

2.信贷管理主体偏移,贷款“三查”制度不落实。本该由银行落实的贷款“三查”基本上是由汽车经销商、保险公司操作。从而造成贷前调查错位,银行对第一还款人的资信状况缺乏真实全面的了解。由于投保双方信息不对称,没有投保人理赔信息跟踪制度,部分高风险投保人可自由流动,使保险公司制定的高风险条款形同虚设。对凡是保险公司同意承保车贷险的购车人,银行几乎是“有求必应”,银行的贷款调查只停留在表面上的审查上,因而难以准确判断借款人的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empirenews.page--] 3.从2002年底开始,不少银行降低了汽车按揭的门槛,给汽车按揭坏帐抬头以可乘之机。降低汽车按揭门槛的行为主要表现是:大幅下调首付比例,有的银行甚至推出了“零首付”;将规定的3年还贷年限延长到5年—8年;大幅下调贷款利率;将放贷对象逐步由高收入扩展到一般的工薪阶层;放宽、简化信用审核,甚至取消担保人制度等。

4.保险公司在做资信审验时,为了杜绝风险,按要求应见本人,见身份证原件,入户调查,电话回访,确认这个人是真实的、真正的消费者,而且买车是用于家庭消费。这个确认过程很烦琐,保险公司显然不如银行的手段和资料完备,又没有现成的征信系统可查,只能凭感觉,凭经验,既不科学,又搞得很累。现行的做法往往是保险公司对借款人的调查由车商“代办”。

5.保险公司为扩大自身的市场份额,竞相加大自己的负荷。(1)一些保险公司违规操作。为了争抢业务,部分分支机构将总公司经过一定标准和数据研发的、报经保监会备案的车贷险条款与银行以合同或协议的形式随意加以更改,扩大了保险责任。比如规定逾期3个月不还款保险公司就要承担赔付责任等。(2)条款规定保险公司有绝对免赔率,一般在15%左右。而银行与保险公司签署的违规协议却将这一免赔率去除了,由银行担当的一块责任和风险也完全转给了保险公司,从而使银行放松了审贷的责任心和要求,也加大了保险公司的赔付压力。保险公司为争抢业务还向银行及经销商支付高额手续费,并且以协议的形式确定下来,有的手续费竟高达30%—40%,影响了保险公司维持正常经营的能力。(3)有的保险公司业务操作程序混乱。不按程序办理业务现象普遍存在,导致管控薄弱,风险加大。部分保险公司在办理业务过程中,不按监管机关要求的经审批的单位才能做兼业代理的规定,一些银行分支机构不具备代理资格也在做此项业务。

6.车贷险业务还有一些不易规避的系统风险。比如汽车降价速度快、幅度大,一辆新车两三年后的价格有可能跌到比贷款还低的程度,这就使部分购车者宁愿把汽车这个抵押物赔给银行,也选择不还款。与此同时,汽车骗贷行为也日趋严重,案件大幅上升。目前车贷官司主要有三类:一是贷款者将车辆用于经营,因经营不善无力偿还贷款。二是将还车贷的钱挪作他用。三是恶意车贷,车一到手就立即转卖“黑典当”或“地下钱庄”,随即隐匿行踪。

三、几点启示

车贷险的由盛到衰,一方面是由保险公司、银行自身经营管理和风险管控不到位所造成,另一方面与保险公司、银行以及汽车经销商的无序竞争以及贷款人的个人信用有直接关系。车贷险是个完整的经济“生态链”,需要消费者、商家、银行、保险公司共同承担起责任。

1.保险公司要切实规范经营行为,加强内部管理,防止保险风险过于集中。有条件的应实现汽车保证保险的专业化经营,保险公司要有一整套的人员、队伍、核算、数据、分析系统,进行集中管理,避免内部无序竞争,增强防范能力,将风险降低。今后提高车贷险门槛已是必然趋势。保险公司不仅要注意物的风险,更要关注人的道德风险。[!--empirenews.page--] 2.高赔付率是目前车贷险最明显的一个特征,在某些车贷发展较快的地区,车贷险的平均赔付率高达120%,最高达到近200%。虽然由个人引发的道德风险不可避免,但如此高的赔付率不禁令人怀疑某些保险公司的精算能力。车贷险的停办给保险公司在精算技术上敲响警钟。再之,就是财产险公司能不能做长期业务,如果做,用什么方法进行管理,因为它涉及预定利率问题,牵扯到控制利差问题,应考虑用什么方式才能更好地解决对保险双方都有约束的问题。

3.银行业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主动调整自己的现行做法,取消违规的合同和协议,承担起自己应负的责任,防范和化解贷款风险。金融监管部门要尽快修订和完善汽车消费贷款管理办法,制定完备的实施细则;商业银行要发挥在汽车消费信贷管理中的比较优势,落实贷款“三查”制度,进一步提高资信调查的能力,采用多种抵押方式,在信用贷款方面作一些有益的尝试。借鉴国外在汽车金融服务方面的经验,根据不同情况,采取房产抵押及其他不动产抵押、法人和自然人担保、权利权益抵押、担保人连带责任、经销商回购担保等方式,改变防范风险的局限性。通过转变经营理念,改变防范风险的局限性,加大对贷款人的还款约束。

4.汽车销售商、银行、保险公司应联手共同维护汽车消费市场和车贷险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各方应加强合作,相互协调,规范操作,加强承保前的核保工作,共同把好资信审查关。正确处理银行、汽车经销商和保险公司三方的利益关系,本着坦诚相见、相互理解、各尽其职、共同发展的宗旨,明确三家利益共享、责任共担。

5.信用是信贷的基础,就车贷险而言,保险公司面临的最大风险是客户的个人道德风险,政府应尽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尽快建立联系网、数据共享的“个人征信系统”,提供开放的信息平台。通过查询借款人的历史信用记录,银行、保险机构就能全面了解和掌握借款人的资信情况,使汽车消费贷款在良好的市场环境中发展。

6.保险公司应要求客户对保证保险提供一个反担保,如房屋产权证、有价证券等。保险公司主要是风险管理者,应从自身考虑主动减少自己的风险,制定一系列的旨在降低风险的反担保措施。

7.强化追偿工作,加快抵押车辆处理速度。对恶意贷款购车和欠资不还者,银行、保险公司、汽车经销商要联手进行曝光,组建追债小分队,对那些不能及时还贷的购车人进行全方位的围追堵截。对使用假姓名、假身份证、假资信证明进行贷款的人员,应及时向司法机关举报。

第五篇:浅谈河北省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

浅谈河北省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

摘要:农村信用社是农村金融体系中的关键部分, 对农民、农业和农村的经济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地处河北的农村信用社又有着与其他省份相区别的优势因素和不足之处。就目前的发展状态来看,河北省农村信用社发展势头良好,但仍存在一些制约河北省农村信用社发展的因素。本文描述了河北省农村信用社的发展现状及优势,分析了其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现状;优势;需要解决问题;对策和建议

一引言

农村信用社是农村金融体系中的关键部分, 对农民、农业和农村的经济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地处河北的农村信用社又有着与其他省份相区别的优势因素和不足之处。河北省农村信用社是由河北省人民政府主管的地方性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以服务“三农”和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为宗旨,是农村正规金融机构中向农村和农业经济提供金融服务的核心力量,是河北省农村金融的主力军。河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实现河北省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几年,河北省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效果明显,“支农服务主力军”作用进一步发挥,对改善和提升农村金融服务能力和水平、促进解决“三农”问题发挥重要作用。由于河北省农村信用社在农村经济中的特殊性,最大化的发挥河北省农村信用合作社的作用对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二河北省农村信用社发展现状及优势

(一)股份制改革迅速

河北省农村金融改革以农村信用社改革为主,2003年中央政府正式颁布了《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提出“明晰产权关系、强化约束机制、增强服务功能、国家适当支持、地方政府负责”,在这样的总体改革要求下,2004年河北省成为农村信用社改革的第二批试点单位,拉开河北省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序幕。河北省农村信用社改革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省级联社的建立和农村商业银行的组建。2005年全省157家市、县级农村信用社联合社自愿入股成立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地方性金融机构——河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首批农村商业银行在沧州、廊坊等地组建。2011年底,河北省共有26家县级联社全面启动股份制改革工作,鼓励符合条件的县级联社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截止2013年3月,河北省共有11家农村信用社改成功,其中成立农村信用社股份有限公司的有:博野、抚宁、武安,组建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有:井陉、宣泰、滦平、围场、大厂、宽城、清河、邢台。

(二)机构网点和从业人员有很大上升

《2010年中国农村金融服务报告》中显示:2009年底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网点和从业人员情况(如表1),从中可以看出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体系中地位非常重要。据河北省农村信用社联社提供的资料,截至2010年6月底,河北省农村信用社共有各级机构4908个,资产总额达6524亿元。由此可见,农村信用社逐步发展成为省内从业人员最多、营业网点最多、服务区域最广的银行类金融机构。

表1 主要农村金融机构网点和从业人员情况(2009年12月31日)单位:个,人

(三)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据河北省农村信用社数据显示:2005年-2011年,河北省农村信用社存贷款及拨备前利润增长迅速(如表2)。截至2012年末,河北省农村信用社资产总额达7461亿元,其中贷款余额3744亿元,负债总额达7112亿元,其中存款余额6043亿元,在全省银行类金融机构存贷款市场份额中均占20%;涉农贷款余额3136亿元,占比达84%。

表2 2005年-2011年河北省农村信用社存贷款及拨备前利润统计表(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河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官方网站 http:// [4] 刘磊.我国农村信用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关注三农2011.205(7):101-102 [5] 齐鹏飞.农村信用社经营风险的成因、现状及化解对策[J].时代金融2012,469(1):99-101.[6] 樊长坤.构建河北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领导之友2011,9:13-14.[7] 穆争社,蓝虹.论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J].金融与经济2011(07):10-16 [8] 赵延仓.农村金融生态条件下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问题讨论[J].现代经济信息2012.2:401-403 [9] Jacob Yaron, Successful Rural FinanceInstitutions[J]World Bank Discussion,2005:150.[10] 张东顺.浅议农村信用社业务创新[J].现代经济信息2011:187 [11] Jacob Yaron,Mcdonald Benjamin.Developing Rural Financial Markets [R].Finance & Development:1997:92-93 [12] 陈前鹏,江山.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 [J].知识经济2011(7):71-165.[13]《2005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Program》World Bank 2007—9—148.

下载农村信用社发展现状及改革出路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信用社发展现状及改革出路.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发展总结

    喜看稻菽千重浪 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发展总结 ⅩⅩ年,是ⅩⅩ农村信用社发展史上改革力度最大、业务发展最快、成绩最辉煌的一年。全州农村信用社在州委、州政府和省联社的正确领......

    探寻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之路

    探寻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之路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农村信用社如何通过持续的改革发展,更快地提升自身整体素质和服务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农村金融的新要求,带着......

    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和发展汇报材料

    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和发展汇报材料省政府《关于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和发展的意见》(x政发〔xx〕20号)下发后,xx市委市政府和全市农村信用社认真贯彻落实文件精神,全市各部门上......

    长三角地区国际航运业发展现状及出路的调研

    如何走出寒冬——长三角地区国际航运业发展现状及出路的调研(节选) 作者:范子贝、唐慧颖、张迪刚、钟小伟 日期:2013-11-14 浏览:1 如何走出寒冬——长三角地区国际航运业发展现......

    农村信用社改革

    概述农村信用社改革主要是两方面:一是改革农信社管理体制,将农信社的管理交由地方省级政府负责;二是以法人为单位改革农信社产权制度,明晰产权关系,扩大入股范围,提高入股额度,产权......

    农村信用社改革

    农村信用社改革大事记(1951年5月~2004年8月) 来源:233网校 2012年12月12日 【233网校:教育考试门户网站】 农村信用社改革大事记(1951年5月~2004年8月) 1951年,中共中央批转《全......

    华容县水利改革发展现状及对策

    华容县水利改革发展现状及对策 陈达 2011年,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的一号文件,当年7月中央又召开了水利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新形势下水利的战......

    贫困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出路问题

    贫困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出路问题 新年伊始,河北省委以万名干部下基层为抓手,正式启动了加强基 层建设年活动。从即日(2月10日)起到年底,河北省将抽调1.5万名省、市、县机关干部,进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