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西镇关于农业结构调整的调研报告[五篇范文]

时间:2019-05-12 19:05: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崖西镇关于农业结构调整的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崖西镇关于农业结构调整的调研报告》。

第一篇:崖西镇关于农业结构调整的调研报告

关于加快推进乡镇农业经济生产结构

优化调整的调研报告

崖西镇:曲晓妮7638238

当前,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对“三农”工作都高度重视,加快农业结构优化调整,大力发展生态农业、高效农业、特色农业是未来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对促进农民增收意义重大,将起到重要的带动作用。主要对我市崖西镇近几年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状况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希望能够通过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点透射出当前乡镇农业经济结构调整部分面上的问题。下面,主要分以下三部分阐述调研情况:

一、崖西镇镇域概况及农业结构调整情况

崖西镇位于荣成市区北部,伟德山南麓,辖49个村民委员会,2万人口,镇域面积103平方公里,耕地4.5万亩,山峦4.2万亩。地貌属典型的丘陵地带,土壤以沙质土为主,盛产花生、苹果、玉米、小麦等农产品,但该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低,种植业收入微薄。全镇农村经济收入以农产品为主,农民人均纯收入5000元。

一是以加强农田水利基础条件做为农业优化调整的基础条件。近年来,镇政府加大农业基础项目建设,向上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先后投资1700多万元建设中低产田改造、土地整理、小流域治理等农业综合治理项目,石砌、清淤方塘22座,整修田间路44000米,安装管灌28000米,新建桥涵130座,栽植树木15000棵,夯实了农业发展基础。

二是以土地规模化流转作为农业优化调整的关键环节。镇政府建立了农村土地流转平台,为全镇农村土地流转提供全方位服务,全镇以完成规模化土地流转3000多亩,重点鼓励发展以“三优富士”、大樱桃采摘等高效农业、生态农业、休闲采摘农业项目发展。由于土地的有序规范流转,有效保证了农业优化调整项目用地需要,全镇已发展“三优富士”3000多亩,其中朱埠村组织全村群众一次性流转土地1000多亩,发展300亩的观光采摘园,发展茶园100多亩,形成了农村土地流转与农业调整项目互促的良性循环发展。

三是充分发挥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对农业优化调整的带动作用。加大与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沟通协调,重点依托正洋花生制品、精益食品、山野菜加工协会等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强力带动,采取订单保价收购和技术指导服务等方式,鼓励农户联户生产,扩大特色农产品生产规模,为企业配套生产原料,提高农民的种植收益;镇政府加大农业特色项目的招商引资,依靠投资商投资规模化发展高效农业种植项目,一批规模化高效农业项目落户建设,盛泉集团投资建设200多亩的航天丹参项目,加快了农业经济优化调整步伐。

二、农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从总体上看,崖西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确迈出了新的步伐,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但农业基础设施依旧较薄弱、农村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农产品流通不畅和劳动者素质不高等,仍然制约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一是结构调整的重点还不够突出,农产品缺乏竞争力。

近年来,该镇虽加大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但由于农民认识不足、耕地地块小等因素,农业优化调整项目质量和效益不高,一些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优质、珍稀、特色农产品发展面积不大,形不成规模经济,还没有从根本上跳出就农业调农业的小圈子,农村产业结构仍不尽合理。

二是农业基础条件还比较薄弱,农业生产发展后劲不足。虽然经过中低产田改造和土地整理等项目,农田基础条件得到了一定改善,土地综合生产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但目前仍有部分农田处于“靠天吃饭”的状态,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

三是农民科技素质较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虽然劳动力资源丰富,但劳动者的整体素质不高,特别是科技素质不高。据调查,全镇农民初中文化程度以下占80%左右,对新科技、新技术的接受能力有限,再加上有知识的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在家务农的大多是没有文化的老年人,造成农业技术推广难,缺乏综合性、多学科方面的知识,难以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四是农业结构调整资金不足,缺乏发展后劲。农业结构调整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引进优良品种、发展名优特新产品和农产品加工业、开拓农产品市场等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特别是一些种养大户资金短缺的问题更加突出,虽然上级也出台了一些奖励扶持政策,但由于农业项目还存在贷款难的问题,单靠政府奖励资金远远不能解决农业结构调整的资金需求。

五是土地流转跟不上农业调整用地需要,制约了农村经济规模发展。由于崖西镇地处山区丘陵地带,地块小,地价高,土地流转难度较大,大部分农民传统意识较强,土地流转的积极性不高,即使愿意流转,土地承包费也相对较高,不同程度的增加了承包户种植成本,阻碍了农业的规模发展和集约化进程。

三、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建议和对策

崖西镇在农业结构调整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因此,进一步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努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仍是“三农”工作的重要内容。因此,要对农业结构调整进行深入研究,进一步理清思路,找准切入点,抓好着力点,推动农业结构调整迈上新台阶。

一是规范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推进传统农产品产业化经营。要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提倡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协会)+农户”模式,鼓励农户尤其是种养大户、产销大户等在在资源互利的基础上,通过土地、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入股,建立专业合作社。实行以经济利益为纽带、产业环节为链条的利益共享、风险同担、责权利明确、互惠互利、互促共长的经营管理机制,不断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二是加强土地流转的规范化管理运作。继续采取“反租倒包”、“农产品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合作社入股”等模式流转土地,不断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平台建设,将农村可流转土地面积进行汇总和初步规划设计,对外进行集中打包推介,增强

对农业项目投资商的吸引力,将土地规模化流转与农业结构调整充分结合。

三是着力提高农民素质,尽快适应农业调整发展的需要。有针对性的开展各种技术培训班,定期进村入户讲授农业生产技术,成立专门的农民培训学校,并有计划地通过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培训农村致富骨干,建立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重点扩大农村科技致富项目。大力开展对农村劳动力特别是青壮年劳动力培训,使每个人都掌握一两门专业技能,同时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和百万农民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

四是加大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争取上级资金扶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继续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安装农田滴管设施,不断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为农业调整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是提高农业技术对农业结构调整的支撑力。发展优质、高效、生态的农业,需要有先进的农业科技作支撑。因此要加大先进适用农业技术的引进和推广应用力度,加大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力度,努力提高全区农业的科技水平,推动全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把良种良方的培育和应用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环节来抓。

第二篇:盘县农业结构调整情况调研报告

盘县农业结构调整情况调研报告

黄雷 何斌

〔内容摘要〕 盘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面总体情况较好,但也存在生产方式和观念落后、产业结构比例不尽合理、投入不足,产业化经营水平低、标准化生产相对滞后等突出矛盾和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盘县 农业结构 调整

〔作者简介〕 盘县农业办公室

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总体情况

(一)种植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品种和品质结构进一步优化。盘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全面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高效农业和订单农业,着力培育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原来的劣质品种逐步淘汰,优质高产优良新品种被大面积推广运用,使全县农业种植结构渐趋合理。优质杂交玉米和脱毒马铃薯推广面积扩大,产品品质进一步优化,经济作物、特色作物快速发展。至2008年推广杂交玉米42.6万亩,优质及特用玉米25.13万亩,杂交水稻7.52万亩,种植脱毒马铃薯27.1万亩;种植烤烟6.36万亩,蔬菜6.5万亩;折耳根、生姜、芸豆、芭蕉芋、荞麦等经济作物有较大发展。

(二)草畜产业稳步发展,畜禽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县畜牧业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制定的“贵州畜牧大县”建设目标,以发展畜牧养殖示范基地为载体,以建设养殖小区为突破口,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大力发展畜牧业。2007年末实现大牲畜存栏25.2万头(匹);猪存栏55.91万头(其中:能繁母猪3.18万头);羊存栏18.17万只;家禽存栏161.37万羽;肉类总产量5.83万吨;禽蛋产量1850吨。全年畜牧业产值达5.92亿元。启动实施“种草养羊”科技扶贫项目,落实种草养羊项目农户550户;建设人工草场

1.32万亩。品改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全县共有牛改点112个,羊改点51个,猪改点248个;实施能繁母猪补贴和保险工作,对存栏能繁母猪每头补助50元,全年补助资金158.78万元;积极实施优质肉牛生产、畜牧百强村建设项目;加强动物防疫、产地检疫、疫病防控、疫情测报、肉类检验工作,稳步推进畜牧业发展。

(三)生态林业建设力度不断加大,林业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在生态林业的建设与保护上,紧紧抓住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以建设“珠江上游生态屏障”为目标,狠抓了退耕还林还草、生态林建设、石漠化治理、农田生态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实施红果新城环城绿化工程建设。近两年全县每年的营造林面积保持在5万亩左右;实施农村沼气建设工程,减少森林植被砍伐,林业生态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修复,2007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36.96%,提前实现了到201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35%的目标,全县林业生态建设呈现出跨越式发展的良好势头。

(四)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有了新的突破,乡镇企业结构和经济效益明显提升。全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矿产资源和农产品资源优势为依托,狠抓采矿、建材、建筑运输等乡镇工业企业,成效显著。至2007年底,完成乡镇企业总产值116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23亿元;完成税金9.47亿元;从业人员预计达到13.2万人;全县乡镇企业累计支付劳动者报酬13.5亿元;全县乡镇企业继续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二、农业结构调整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一)旧的思想观念和落后的生产方式依然存在。生产经营者对政策的依赖性很大,把握和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还比较脆弱,没有发挥出应有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跳不出旧的生产经营模式和框框,严重束缚着农业结构调整的步伐,阻碍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二)农业产业结构比例不尽合理。从盘县农村社会总产值构成看,200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8.44亿元,增长17.1%,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万元,其中一产9.36亿元,二产80.13亿元,三产28.95亿元;呈现一产弱、二产强、三产慢的发展格局;从农业内部看,种植业仍占大头,畜牧业次之,林业最少。在种植业内部,经济效益低的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又占了大头。因此,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还不高,农业的比较效益仍然偏低,农民收入增长速度减缓,仍需进一步加大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的力度。

(三)农业投入严重不足。近年来,虽然我县对“三农”的投入在逐年增加,至2008年县级财政投入达到1.19亿元,较上年增长22.1%,但与农村急需产业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来说,仍然是杯水车薪,投入跟不上农村经济的发展所需。由于近年来我县局部地区自然灾害不断,农业保险发展滞后,部分农村原始积累几乎没有,农民只能维持简单再生产,有相当一部分村和农户出现“返贫”,部分村和农民连简单再生产都有很大困难,严重制约了农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

(四)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比较低。主要是农产品加工、畜产品加工等龙头企业的规模小,缺乏精深加工的能力,市场竞争力差,辐射带动能力弱;各产业之间的产业链条过短,农业订单管理不规范,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产业化经营机制,对农业结构调整的拉力不足。

(五)农业标准化生产相对滞后。农产品质量检验监测手段落后,设备缺乏,对农产品的生产环境、投入和产品质量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验、认证管理、执法监督、技术推广、市场体系等建设工作处于起步阶段,目前仅有四格乡坡上村的洋芋和滑石乡的折耳根基地进行产地论证。

三、盘县农业结构调整的对策措施

(一)继续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以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特色、安全、生态农业作为核心,围绕农林牧大宗产品实现品种优良化、布局合理化、生产经营一体化的发展目标,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创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优势。重点是在大力提升玉米、小麦、洋芋和特色经济作物等传统产业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大力发展以舍饲养羊为主的养殖业,树立“畜牧强农”的思想,坚持走“小群体、大规模,小农户、大产业”的发展路子,集中精力、集中力量建设小区(养殖小区),发展三户(专业户、示范户、经营户),力争把我县建成全省重要的以肉牛、羊为主的畜牧业养殖基地,真正把传统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依托千家万户发展种草养畜业,加快草产业开发步伐,走产业化经营的路子。经过努力,建成种养加、贸工农一体化的多层次、高效益的草产业综合经济,使草产业向专业化、商品化、市场化的方向发展,以推动种植业由粮、经二元结构向粮、经、饲三元结构的根本转变。积极发展以经济林为主的优质林果业,积极引进名优新特经济林树种,加快对老果园的嫁接改造步伐,逐步提高黄花梨、蜜桔、西瓜等优质林果业在农业中的比重。同时,加快发展制种、中药材、折耳根等后续特色产业的发展,促进优质特色高效农业快速发展。

(二)切实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上,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重点,继续加大对基本农田、水利设施建的设投入,坚持抓好中低产田土改造、人畜饮水、节水灌溉示范、水库除险加固、小流域综合治理、石漠化治理和农村电气化建设、小水电、风力发电等工程项目建设,努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实现粮食稳定生产。实施农村能源建设和林业生态建设,加快农村沼气建设步伐,减少森林植被的砍伐,实施林业生态建设和生态修复工程,营造农村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在生态林业建设上,围绕“珠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重点,坚持“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荒则荒”的原则,以恢复植被、扩大森林覆盖率为重点,切实搞好生态建设工程,坚持不懈地抓好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石漠化治理等重点工程建设,不断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条件。

(三)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从全县实际出发,创造性地积极推进农业新技术革命,不断强化农村科普工作,广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普教育活动,宣传科学思想,提高农民的科技意识和科技素质。一是要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重视和研究解决县、乡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二是要重视科技示范体系建设,加快建立现代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分区域分类型抓好设施农业、生态农业、节水农业、观光农业、高新技术农业、石漠化农业区示范建设,通过高新农业技术的组装配套和名优产品开发,辐射带动一批科技示范乡、示范村、示范户的发展。三是建立多层次农业教育培训网络,因需设教,全面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科技素质,更新现有农技人员的科技知识,努力提高生产经营者的科技水平。四是要加强与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的联姻与合作,不断创新与完善现行农业科技推广机制,重点要改革落后的耕种方式和灌水方式,精耕细作,推广应用设施农业栽培、模式化丰产栽培、畜禽科学饲养和农产品保

鲜、贮藏、加工等实用技术,继续加大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力度。

(四)进一步优化农产品品质结构。近年来,盘县农业从农产品短缺现状迈向总体平衡,而且受到外来农产品冲击很大。从当前农产品市场情况来看,品质差的农产品不仅价格低,而且滞销严重,而名优产品少,市场上适销的优质稻、优质玉米、小麦,优质水果和名优茶需求很大,但产量有限。发展特色农业,开发生产特点和优势明显的农产品,增加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因此,利用复杂的气候资源优势,寻找区域差域差异,发展特色农业,开发特色农产品,是农业结构的方向。要加强农产品的质量建设体系,增加农产品科技含量,引进新品种、优化品质,推广和普及良种,提高产品质量,加快无公害基地、产品的认证和建设,才能有效提高农产品的经济效益和农业生产水平,发展效益型农业。例如:在盘县海拔1600m以上地区的富硒地带,开发优质高山含硒保健茶;利用老厂镇“万亩竹海”竹资源丰富的优势,开发竹笋、竹荪等系列产品及竹制品和竹制工艺品;也可在刘官镇红岩村加大南丰蜜桔的生产规模,在保田镇发展优质梨生产,扩大英武乡西瓜生产规模,其它乡镇可发展中药材生产,特色种植、养殖项目等,形成独具特色的“一乡一品”、“一村一特”的发展格局,使之成为地方的主导产品,提高农业生产力。

(五)全面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一是要加快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尽快建立县级农产品检测中心,建立全县农业标准体系、农产品检验监测体系和质量评价体系,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切实提高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产品的质量卫生安全水平,经过3—5年的努力,农业标准普遍得到实施,主要农产品基本达到无害化生产,特色农产品和优势农产品达到优质农产品标准。二是要积极推进农产品的质量、产地认证,抓好地方农产品的标准认证和质量生产标准制定工作,认真执行质量生产认证标准,用标准化生产手段培育,加快对盘江镇折耳根、四格乡乌洋芋、英武乡西瓜等名特产品的产地认证工作。三是要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以农业、畜牧生产基地为生产示范点,积极创建标准化生产示范区,严把质量标准关、产地环境关、产品检测关和市场准入关,从生产、加工、流通各环节加强农产品质量卫生安全工作,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六)认真搞好农产品销售服务工作。一是各级涉农部门要及时掌握并提供全国及周边地区农产品价格、营销信息服务。通过信息服务使农民了解市场行情,什么作物能赚钱就种什么。由过去要我种什么,变为现在我要种什么的农业结构调整模式。二是尽快培育一支精干高效的农业信息化工作队伍,建立健全农业信息服务制度,分析预测省内外、县周边地区农产品产销市场,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产业化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和经营大户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三是要发挥社会各方面的作用和力量,采取各种手段和措施,为农民提供良好的营销服务。供销等有关行业要加快组建由农户参与的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和专业合作社,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大农副产品购销力度,搞好农产品流通。四是在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信息作用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农业信息网络建设,逐步形成横向相连、纵向贯通的农村市场信息服务网络,全面提高我县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建设水平,充分利用农业信息资源,帮助农民了解市场,调整增收措施。

(七)切实加强对农业结构调整工作的组织领导。一是把农业结构调整作为县、乡党政一把手工程来抓,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负起责任,始终抓在手上。二是牢固树立为农服务的思想,从根本上转变思维方式,改变工作方法,真心实意为农民群众解决结构调整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三是深入调查研究,及时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寻找解决具体问题的办法和措施。四是动员和充分发挥各方面的力量,进一步加大支农力度,强化为农服务;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农民群众扎实有效地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健康持续的发展。

第三篇:**镇农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

普定县白岩镇农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

白岩镇位于安顺市北面,普定县东南面,是普定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个小城镇。全镇总面积74.86平方公里,辖26个行政村,191个村民组,居住着汉、白、苗、仡佬四种民族。****年末,全镇总人口35163人,耕地面积20834亩,农民人均占有耕地0.64亩。近年来,该镇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自身的区域优势和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地调整优化农业区域布局,探索出了一条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特色农业路子。

一、农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思想

1、按照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要求以及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时机,围绕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总体规划目标,进一步加强对镇情、村情的研究和认识。在总结发展经验的同时,充分分析全镇农业生产的发展条件、特点和不利因素,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全方位地扩大开放,切实加大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力度,确保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2、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强化基础,重点突破,坚持非均衡推进的原则,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农业集约化经营,使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快速转变,向产业一体化迈进。

二、农业结构调整的整体思路

白岩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整体思路是按照“商品型”、“城郊型”、“科学型”的方向进行调整和发展;在依托城市服务农业的基础上继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生产能力;面向市内、市外两个市场,大力发展种养业,尤其是果品和蔬菜,在“鲜活”上下功夫;全面进行农业内部产业结构调整;依靠科技进步,着力改善农产品的品种和质量,提高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和转化能力,提高农副产品的附加值和经济效益;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一村一业、一村一特”的特色农业经济;抓好农业产业化、生态产业化、农产品加工、农田水利建设等四项工作;加快农业产业化建设步伐,变粗放型经营为集约型经营,走商品农业、特色农业、规模农业和效益农业之路。

三、农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农业生产布局基本形成近年来,白岩镇始终按照有利于发展区域特色经济的原则,充分发挥白岩镇的自身优势、区位优势和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区域布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农业生产布局基本形成。

1、以白旗村为中心辐射点,带动周边打油、新寨、田坝、沙戈等村农户大力发展韭黄种植,逐步扩大种植规模,建立韭黄专业生产基地。****年,白旗村韭黄种植面积2500余亩,年创产值近1500万元。由于镇政府积极引导,村党支部、村委会加强管理和指导,加大资金和技术力量的投入,采取农户入股保底分红,吸纳有关资金和技术等形式,提高农民的种植效益和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确保了农民增产增收。目前,该村韭黄已占领普定、安顺等周边市场并远销贵阳、广东、昆明等地。

2、充分利用全乡453户科技示范户的科技兴农带头作用,适应市场需求,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发展名特优产品。本着“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人新我特”的原则,使全镇的农业生产向“精、优、新、特”的方向发展。一是建立了以小竹林为中心的蔬菜(尤其是反季节蔬菜)种植基地,以此带动白岩、魏旗等村蔬菜产业的健康发展;二是积极引导一棵树、黄毛的竹荪栽培,培植新的农业经济增长点,提高农特产品的科技含量;三是以魏旗为中心创立“白岩红米”优质品牌,树立基地品牌形象,以特色优质的红米加工为经济增长突破口,抓好典型带动效应;四是瞄准安顺、贵阳等周边市场,在龚家、段桥等村发展花卉种植,培育自己的营销网络,建好科技示范基地,发挥特色产品作用。

3、以邓家、双坑、前寨、段桥、高羊等村为中心,充分利用这些村丰富的资源,建立良种仔猪基地,解决了全镇及附近地区农户的良种猪源。同时,不断扩大商品猪的生产经营规模,走品种良种化,草料人工化,繁育规模化,养殖集中化,疫病控制综合化的畜牧业发展道路,努力提高商品猪的市场占有率和全镇的农业综合效益。

4、以生态林、经果林为重点的林业生产格局初具规模。近年来,白岩镇以建设林业生态体系为重点,紧紧围绕退耕还林、天保工程、长防林工程等为核心,突出抓好防护林、经果林的发展,建成了“花牌坊—火石坡”生态林业区。薛家等村还抓住普定县作为贵州省退耕还林示范县的有利时机,因地制宜发展经果林种植。目前,于****年种植的100多亩花椒和1100亩经果林已初见成效,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第四篇:农业结构调整调研报告改

柏树乡农业结构调整调研报告

柏树乡域面积25平方公里,全乡辖10个行政村,64个村民小组,3727户,总人口16192人,耕地面积22432亩,人均耕地面积1.46亩,2011年人均收入6083元。属山、井水混灌,且地处金塔和西营两个灌区,发展经济产业潜力大。

一、2012年农业结构调整情况

1、思路和措施:我乡坚持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节水增收为目标,坚持压夏扩秋,压粮扩经,井水村小麦零种植原则,积极发展节水高效的大田农业。以石羊河流域治理为契机,着力推广“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的主体生产模式,不断壮大日光温室为主的瓜菜业,培育提升养殖暖棚为主的畜牧业。坚持生态建设和经济效益兼顾的原则,大力发展以核桃为主的特色林果产业,努力形成“一村一品”、“多村一品”的特色产业格局,辐射带动全乡特色林果业发展。

2、取得的成就:今年全乡共落实旱作农业12000亩(全膜双垄沟播玉米6750亩,马铃薯1500亩),露地蔬菜2340亩;开工设施农牧业864亩,扣棚560亩,其中200亩以上示范点1个,为中畦一组养殖小区;50亩以上的示范点2个:接引三组养殖小区、亿家禾万头猪场续建项目;在我乡6个山水村共栽特色林果业3750亩,占任务的185%。栽植薄皮核桃3650亩97340株,枸杞100亩,补植黄冠梨125亩。其中500亩以上的连片示范点2个,300亩以上的连片示范点3个,200亩以上的连片示范点4个,100亩以上的示范点7个。全乡夏秋比例调整到15:85,井水灌区4个村、山水灌区沿路沿线全面实现小麦零种植。

3、存在的问题:

(一)农民思想观念落后,农业结构调整举步维艰。由于有知识的青年农民多已跳出“农门”,出门打工或经商,在家务农的农民普遍文化素质偏低,小农思想严重,市场观念淡薄,不愿或不会调整。根本原因还是缺乏科学知识,对市场了解不够,适应不了市场需要。

(二)缺乏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难以实现“订单农业”。农民怕有收成无销路,如大田制种玉米等高效节水作物不敢尝试去种,同样也影响了农业结构的调整。

(三)土地流转困难,难以形成规模种植。因部分农户为了满足自身生活需要进行生产,宁愿种“懒庄稼”也不愿调换或租让耕地,导致土地流转面积小、时间短、价格低,严重制约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二、2013年农业结构调整规划

1、思路和目标:明年我乡将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立足我乡地域优势,抢抓机遇,创新发展思路和理念,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强化规模,发展具有我乡特色的优势产业和主导产业。

一是严格按照区委4301强基富民工程安排,大力发展“设

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的主体生产模式,重点发展以养殖暖棚为主的设施农业和以薄皮核桃为主的特色林果业,力争到2015年,全乡户均达到1座棚,1亩林,畜牧业收入达到农业收入的50%;二是以石羊河流域治理为主线,不断压缩高耗水、低效益作物,扩大双膜垄作沟灌玉米、沟灌马铃薯、制种玉米、精细蔬菜等高效节水农业种植面积,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力争实现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的发展格局,推动我乡经济转型跨越发展。

2、具体打算:

(一)着力发展以日光温室为主的瓜菜业。我们将按照柏树的实际,充分利用地域特点,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坚持以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集中连片、有序推进的原则,在右

三、接引、清水、中畦四个井水村发展以日光温室为主的设施农业,提升已建棚的效益和质量,通过添平补齐、整村推进、优化种植结构、完善配套技术、强化生产标准、提高设施装备等措施,实现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全面提升日光温室发展水平,力争实现养殖小区(场)每村达到1个的目标。充分发挥乡农办和科技助理员的作用,使棚均收入达到万元以上。

(二)着力发展以暖棚养殖为主的畜牧业。充分发挥我乡传统养殖优势,以“亿家禾”万头猪场为龙头,积极推广暖棚养殖和规模化养殖,逐步实现“人畜分离”,在山水灌区打

造以育肥生猪、肉牛、羊为主的畜产品养殖基地,突出抓好牛羊育肥,稳步发展奶牛业,逐步扩大养鸡产业,通过示范村和示范户,带动全乡畜牧业生产方式变革,实现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粗放型向集约型的实质性转变,由传统经营向产业化经营的根本性转变,大幅度提高以暖棚养殖为主的畜牧业在农业增加值中的比重,推动畜牧业的发展。使畜牧业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中占到50%,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畜牧强乡。

(三)积极发展以薄皮核桃等为主的特色林果业。坚持生态建设和经济效益兼顾,环境治理与资源开发并举的原则。按照“一村一品”或“数村一品”的要求,在山水灌区大力发展以薄皮核桃等为主的特色林果产业,重点做好已栽植苗木的管护工作,计划新栽植特色经济林2500亩,辐射带动全乡林果业经济发展,使林果业收入在全乡人均纯收入中的比重占到15%以上。

(四)积极发展节水高效的大田农业。全力推广玉米全膜垄作沟灌和双垄沟播、马铃薯全膜垄作、大田滴灌等大田节水种植技术,动员和组织农户以村民小组为单位,以末级渠系、井口为单元,引导群众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全面推进区域化节水种植,大力发展节水产业,进一步调整粮经种植结构,压夏、扩秋、扩经,压缩高耗水的大田作物面积,推广低耗水的全膜沟灌瓜菜和技术,计划种植全膜沟灌瓜菜3500亩,旱作全膜双垄沟播作物7000亩。同时,大力开展农业科

技培训,让培训服务于主导产业的发展,下大力气引导群众种植经济作物,以期达到节水增收的目的。

3、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要把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摆在突出的战略位置,引领和统筹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各项工作。成立农业结构调整领导小组,由书记、乡长任组长,靠上抓;农口负责人任副组长,具体抓;农口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包干包片带着群众干,做给群众看,在全乡形成干群齐心抓调整的良好氛围,确保结构调整工作落到实处。

(二)加强指导。从乡农办抽调技术人员、从区农技、畜牧站聘请专家,实施品种、知识、技术指导,促进种养技术的快速应用。加大技术指导力度,深入村组农户和田间地头,及时解决农业结构调整中遇到的技术问题,提高农业结构调整的技术含量。

(三)加强奖惩。制定与工作目标挂钩的奖惩措施,一阶段一落实一兑现。将工作任务分解到人,明确时限,实行倒逼机制。压担子、压责任,增强压力感,调动积极性。

第五篇:关于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调研报告

**镇以前仅仅依靠水稻、甘蔗、蔬菜种植等单一农业发展经济,这样的结构模式不仅规模小而且效益低,农民常常处于广种薄收,入不敷出的状态。如今,我镇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已初具雏形,农民享受到了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获得的利益,钱袋子逐渐鼓了起来。

一、引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农民股份合作制等农业经营模式,引导和鼓励农头企业、流通大户、种植大户与农户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同享的联结机制。发展订单农业,与农业企业签订销售合同,实行以销定产的一种农业产销模式,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民愁销路的后顾之忧。加快土地流转和集中力度或由种植大户租种,推行土地、人力、技术资源的整合,促进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经营,如种植大户**分别联合村里的三个种植大户,在自己、合伙人、亚细亚公司三方之间,以“股份”形式联合种菜,蔬菜基地由1个增加到4个,种植面积由100余亩增加到320多亩。

二、发展特色农业带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结构调整的结果是生产出来的农产品既要符合市场的需要,又能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而发展特色农业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依托***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增进对台农业交流协作,扩大合作领域,重点发展无公害蔬菜、台湾高优水果、特种养殖、食用菌等优势农产品。着力发展对台农业,建立一个台湾农产品试验基地,种植木瓜、莲雾等台湾优质水果120亩,是**省农村青年创业基地和**省亚热带植物研究所**示范基地;适度发展特种养殖,温泉养鳖100亩、养鳗100亩,2007年,全镇无公害蔬菜复种面积5万亩,种植生态型食用菌52万平方米。**村的龙须菜、新吴的“阳春”砂仁、佛手瓜、**村的大棚蔬菜、**的木瓜、**村的蘑菇种植等声名远扬,逐步形成“一村一品、一品一特色” 的块状经济发展新格局。

三、有效解决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我镇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来帮助农民解决资金难问题,扶持农村产业发展。一是大力推行农户贷款;二是建立了奖励政策;拿出20万元设立高优农业发展奖励资金,用于鼓励和扶持农民发展大棚蔬菜、台湾木瓜、茶叶等高优农业种植,并每亩给予补助奖励200元至500元不等。三是积极向上争取;2006年以来,累计发放幸福工程扶贫周转金60万元;发放幸福工程款49.5万元,扶持160户困难户发展经济。四是运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订单农业,与公司签订销售合同,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民愁销路的后顾之忧,确保资金使用的良性循环。

寻求闽台乡镇建设合作交流、互惠互利的路子

1、开展闽台农业合作

**与台湾地缘相近,两地气候、土壤等种、养殖业生产条件相似。**镇属典型的传统农业重镇,农业基础较好。**万亩土地整理项目区把绿色的高优高效农业作为今后的发展方向。但目前在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内,种植的农产品多为“大路货”,传统品种比重大,新优特品种稀少,缺乏市场竞争力。整个项目区内农业特色不明显,农业比较效益不高,农业科技含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作为**镇,可考虑采用三种闽台农业合作方式有效解决以上问题:一是引进台湾优良动植物新品种。如马来系列木瓜、黑珍珠莲雾、台雕罗非鱼等适合**气候地理条件的新品种。二是引进农产品生产、加工新技术。三是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吸引台湾农民企业家来**创业。

2、引办台资工业

**地理位置优越,工业发展方兴未艾,是台资企业投资的热土。通过现有在**投资创业台商的牵线搭桥,依托**良好的工业发展条件,加大台资企业引进力度,有效加快我镇工业发展速度,实现你赚钱、我发展的双赢局面。

构建和谐社会要要从人民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问题上寻找突破口,要实实在在地为农民办好事、办实事。

一是解决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

加强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2006年以来,**镇先后投入7500多万元,完成农村等级水泥路建设达78公里;投入1700多万元进行地质灾害点176户群众的搬迁安置,**小区、**小区等一批批地质灾害安置点正成为灾害点村民新的家园;投入850多万元,完成拦河坝修复、**排涝站水闸重建等冬春修水利工程,保证了村民旱能灌涝能排;投入240万元进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让村民在家里就能用上放心水。

虽然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基础设施的维护、完善等后续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后,村级财政困难,基础设施维护资金相形见肘。

二是大力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投入210万元,完成**卫生院改造提升,极大地改善了群众就医条件。2008年全镇农村合作医疗达参合率达96.18%,解决农村群众看病难问题;16家村级卫生服务所(站)规范化建设全部验收合格,投入60万元,对镇敬老院进行改扩建。顺利完成**中学与**四中的撤并工作,整合教育资源,优化办学条件。挖掘和整合各村文化设施,做到村村有广播电视、阅览室、老年人活动中心、宣传文化中心户等文化设施,活跃农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2015年在全县率先举办首届老年人运动会,受到市、县有关部门肯定。三是搞好综合治理,开展家园清洁,建设和谐新农村。

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消除一些不和谐因素。多年来**镇大力开展综合治理工作,狠抓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努力消除社会热点和治安隐患。开展一系列以“平安家庭”“平安学校”“平安企业”为主题的活动,组织开展好上下联动的群防群治工作,维护全镇的社会稳定,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并实现连续4年没有八类案件发生,社风民风和谐和美。

以“三清三改”(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改水、改厕、改路)为突破口,大力开展家园清洁行动。建立19支保洁队伍,配套垃圾清理专项资金,实行卫生三级三包制度,保持村容村貌每日整洁,构建安居乐业的和谐新农村。

下载崖西镇关于农业结构调整的调研报告[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崖西镇关于农业结构调整的调研报告[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县农业结构调整情况调研对策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实施“创业工程”,通过狠抓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业经济得到迅猛发展;通过“经营城市”,城市框架不断拉大,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

    薄壁镇深入推动农业结构调整

    薄壁镇深入推动农业结构调整 (薄壁镇 韩清富) 近日,我镇为进一步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继续夯实“四大基地”建设,即优质种子粮基地、平菇蔬菜基地、林果苗木花......

    农业结构调整

    甘肃农业在新一轮结构调整中的思路与对策 李丽莉 ( 甘肃经济研究院甘肃 兰州 730070)摘要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城乡协调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的改善是新时期、新的经济环境下赋......

    抓农业结构调整促县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上蔡县作为一个拥有135万人口的农业大县,要顺利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发展农业就显得非常重要。只有通过狠抓农业结构调整,为第......

    杭州市农业区域结构调整问题的调研报告

    杭州市农业区域结构调整问题的调研报告发布时间:2002-09-13杭州市调研组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 重要途径。如 何发挥我市的区......

    薄壁镇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

    薄壁镇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农业和 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为加快农业产业发展,创新农业经济体制,薄壁镇不断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 该镇根据镇域各地区的......

    种植业结构调整情况调研报告

    为了调整优化全县种植业结构,不断提升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整体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县政协于六月十九日组织部分常委、委员,在政协领导带领下,先后深入到东湾镇、五合乡......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调研报告

    新店乡关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调研工作情况的 报 告 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调研组: 根据丘政办发„2008‟11号《丘北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丘北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调研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