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外向型农业提升农业生产力

时间:2019-05-12 19:02: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发展外向型农业提升农业生产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发展外向型农业提升农业生产力》。

第一篇:发展外向型农业提升农业生产力

发展外向型农业 提升农业生产力

发布时间:2009-6-11信息来源:

所谓外向型农业,就是以国际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出口创汇为目的,把一国或一地区的农业经济发展纳入国际经济轨道,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协作和竞争,按照国际专业化分工协作的客观要求和国际市场标准进行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外向型农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外向型农业,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以农产品出口创汇为目的的农业,农业的外向度是指当年农产品出口创汇额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广义的外向型农业包括国外市场、境外市场和埠外市场等多个层次,就远安的实际,说外向型农业,应更多地从广义上去理解。

一般来说,外向型农业应具有以下特征:具有国际化的运行机制,积极参与国际经济交流和竞争,更多地利用国际资源和市场,参与国际经济循环;具有外向化的产业结构,按照国际间专业化分工协作的客观要求,使农业经济及其发展能够加入到国际分工的行列之中;具有全球化的管理体制,不仅要考虑本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因素,还要将国际经济体系和多种政治、经济、文化因素考虑在内,做多层面的发展;具有高效率的生产系统,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的农业,必然要求有高水平、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的农业生产体系来支撑。

一、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的意义

1、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新要求。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快,其主要表现是世界贸易组织成员不断增多,区域性的自由贸易区不断增加和扩大,跨国公司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充,世界经济正在逐步走向一体化。国与国之间经济相互影响的程度不断加深,依存度、互补性和制约性不断提高。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经济要发展,必须积极主动地参与世界经济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融入到世界经济大潮中,实现优势互补、利益共赢。

2、是适应市场一体化的新要求。经济的全球化必然带来市场的一体化,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客观上也要求形成公平竞争、规范有序、协调统一的市场体系。

3、是适应科技发展的新要求。科技的发展和突破正在改变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近50年来,高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为外向型经济发展提供了手段,科技与外向型经济在互动中前进。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可以通过引进新品种、新成果、新工艺、新设备和新的生产经营管理经验,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可以更多的了解国外农业科技发展动态,开展农业科技交流与合作;更可以把自己的优势产品、特色产品推向国际市场。

4、是适应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内容很多,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有利于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有利于推动农村城镇化,有利于加快农村现代化。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一方面把我们的农产品推向国际市场,增加创汇额度;另一方面通过引进资金,直接增加资本投入,促进产业发展,实现增效增收目标。提高农村城镇化水平,是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农村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也是发展外向型农业的一种具体形式。

5、是提升农业生产管理经营水平的新要求。现代农业是市场农业、科技农业,产品不进入市场、不参与竞争,就不知道市场真正需要什么样的产品,别人的产品倒底优势在哪里,自己的东西究竞存在怎样的问题。只有通过市场交流和竞争,不断学习别人的长处、克服自己的不足,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我们现有的农业生产、管理和经营水平,产品的竞争能力,与发达地区、发达国家的差距是非常大的,想要提高自己、缩小差距,也别无选择。日本从中国的五峰、恩施等地以2000元/吨进口魔芋粉,加工后返销中国市场就增值到20万元/吨。

二、我县发展外向型农业的潜力和条件

1、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国际贸易环境取得的根本性改善,为我国外向型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2、我县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农产品资源、较好的农产品质量,具有发展外向型农业的基础和潜力。远安产的香菇、茶叶、蚕丝、大米等产品的自然品质都优于一般地区,冲菜等特产更是远安独有。

3、农产品基地建设和加工企业的发展初具规模。食用菌、桑蚕、柑桔、茶叶等农产品基地已有一定规模,食用菌鲜产品总量达到3万吨以上,森源、德中、科力生、野风、兴利等农产品加工企业均具有一定能力。

4、农产品出口已有一定基础。全县已有13家企业具有自营出口权,兴利公司2007年出口创汇400万美元、间接出口约900万美元。全县食用菌产品95%以上进入境外或埠外市场,外向度非常高。

三、发展外向型农业存在的障碍因素

1、发达国家自身利益的保护性。西方发达国家为了加强对本国农业生产者利益的保护,利用卫生安全、质量认证、标签、包装、环境保护、计量单位等设置苛刻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限制外国产品进入。

2、农业产业本身的弱质性。我国农业是弱质产业,其弱质性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农业生产是自然生产与社会生产协调统一的结果,影响和制约农业生产的因素众多,难于调节和控制;二是农业的季节性和周期性极强,使农产品生产的回旋余地较小,转产的速度较慢,难以适应市场快速变化的需要;三是千家万户小规模的分散经营,集约化程度低、生产成本高,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四是农产品加工比例小,产品的附加值低,全国农产品与加工产品产值之比为1:0.9,湖北省只有1:0.8,我县更低,而发达国家为1:3以上。

3、农业生产要素的弱势性。农民是弱势群体,其弱势性表现为: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低,单家独户的生产经营,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市场主体,既不能有效地参与国内市场竞争,更不可能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低,初中、小学、文盲占农村劳动力的绝大部分,受过大专以上教育的很少,这种文化素质难于很好掌握现代农业技术,不能适应知识经济快速发展和新形势下发展外向型农业的需要;龙头企业的数量少、规模小、实力弱、竞争力不强。我县2007年出口创汇企业只有森源一家;大部分企业缺乏开拓国际市场的意识和能力,缺乏具有国际贸易经验的专业人才,难以与国际大企业、大集团抗衡。

4、农业配套服务的低效性。政府的职能转变不够,服务意识不强,服务质量不高;招商引资的力度还不够;对外向型龙头企业引导扶持还不够;优化发展环境还不够,行政管理环境、政策法制环境、市场环境须要进一步优化,核心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实现公平、竞争、合作,好的环境也是一种生产力。

除以上因素外,我县农产品科技含量不高,标准化生产程度低,品牌意识不强,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较小,产品竞争力较弱,农业科技人才缺乏,资金投入不足等自身因素也障碍着外向型农业的快速发展。

四、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的基本思路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为抓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不断深化农村制度改革和创新,大力加强农产品基地建设、农村合作经营组织建设、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建设,着力推进农业生产的标准化、组织化和工业化,努力提高我县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农产品技术含量、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努力实现我县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五、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的对策和措施

1、加强市场规则研究,树立全面的外向型农业发展观。外向型农业是一种规则经济,必须遵守WTO规则和市场规则。按规则办事,才能扬长避短、趋利避害、积极应对,确保外向型农业健康发展。首先要熟悉规则,这是用好规则的前提,不仅管理者要熟悉规则,经营者、生产者都要熟悉规则;其次要研究规则,这是用好规则的关键,要把规则的要求与我国农业和农村的实际结合起来,研究应对措施,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还要全面履行规则,坚持权力与义务相统一,在规则框架内积极开展交流与合作、发展农业贸易。要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两手抓、充分有效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要敢于走出去、更要善于引进来,以引进促发展。要通过建立农业招商引资项目信息库、走出去招商、网上招商、以商引商、以会招商等多种形式,吸引国外、境外、埠外投资商。要多组织农业技术人员、村干部到外地、外国学习。

2、调整优化农业区域布局与产业结构,提升农产品基地水平。根据我县实际,发展外向型农业应考虑实施比较优势战略,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依靠科技进步,因地制宜地确定结构调整方向,提高农业专业化、规模化水平,形成合理的地域分工,挖掘自身资源优势和潜力,提高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的竞争力。围绕优势产业建立外向型农产品基地,积极推广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搞好产品认证,从而提高农产品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力;加强农业质量监测体系建设,健全动植物疫病防疫体系和预警机制,从源头上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集中力量建设一批高起点、高水平的农产品基地,努力提升我县农产品基地建设水平,大力促进农产品外销和出口,推动我县农业逐步与国际市场接轨。

3、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促进农产品基地建设。标准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农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在一些发达国家,农业标准化非常普遍,水平也比较高。近些来,我国一些大宗农产品如禽肉、蔬菜、果品等产品出口,多次遭到国外的退货、设限和封关。这里固然有多种原因,但我国农产品的品质和质量不高是不可否认的。今后,农产品如果不按标准组织生产,就很难进入国际市场。因此,农业标准化是农业产业化向外向型发展、提高我县农业市场竞争力所必须要过的一道重要关口。农业标准化不仅关系到扩大农产品出口、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也是促进农业发展上水平、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它将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农业外延型、数量扩张型的发展路子,使农业走上精细化、规程化、工业化、科技型、内涵型的现代化之路。在这一过程中,农业生产经营将跃上新台阶,农产品的品质将得到极大提高,同时也将极大地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一是增强全民的标准化意识。群众是实行标准化的主体,没有群众的广泛参与,标准化工作就会失去基础。政府应高度重视,积极做好组织和引导工作,搞好标准化知识的普及,充分宣传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意义,使广大群众重视标准化、认识标准化、实践标准化。二是加快制定农业标准。没有标准,就谈不上标准化。无论种养业还是加工、流通业,有标准的应严格执行,并参照国际标准进一步修订完善;没有标准的应坚持高起点研究制定标准。制定标准的原则是:国际上承认,国家认可,便于操作执行。三是建立健全检验检测体系,保证各个环节都能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检验检测体系带有公共物品性质,需要一定的投入,可采取政府投入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方式,在农产品的主要产区和龙头企业及市场建立检测站点,配齐配强监测人员和设备,对农产品实行有效监测。四是实行规模化种养。一家一户分散经营,良种、技术、管理难以统一,不利于实施标准化。应在一定层次上适当集中,严格按标准发展种养小区,推行规模化经营。对达到一定规模的龙头企业,在土地、规划等方面搞好协调服务,帮助其建立原料基地,加快规模化种养的形成和发展。

山东省潍坊市近几年先后制定了84个农业操作规范和农产品质量标准,建成了5个市级检测中心、32个县级检测站以及1000多个市场、企业、基地的检测点,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检验检测体系,并发展了200万亩标准化示范基地和5000多处标准化饲养小区,农业标准化工作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其经验值得借鉴。

4、努力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强农村经济自主发展能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必须把职能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一味依靠政府扶持、保护的经济是长不大的,具有自主发展、自我创新能力的经济才有竞争力、生命力,才能可持续发展。从长远看,推动农业产业化深化升级,向外向型农业发展,参与大市场竞争,必须着力增强农村经济的自主发展能力,这就要求大力地培育和发展各种新型农村经济组织。新型农村经济组织如专业服务组织、生产经营组织、各类合作组织及中介组织的发育和完善,将会促进农业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的创新,改变传统农业组织方式,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农业产业化和外向型经营。建立和完善各种新型农村经济组织,培育和发展农村经济自主发展能力,创新农村经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循序渐进地推进。

5、大力加强龙头企业培育,提高农业工业化水平。农业工业化,实际上就是按照发展工业的思路发展农业,用发达的装备武装农业,用先进的技术改造农业,用工业管理的方法管理农业,从根本上优化农业内部结构,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的一体化经营与发展。农业工业化不仅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而且是农业标准化的重要保证和必然结果。现阶段农业工业化应具备这样几方面的内容:在生产方式上,逐步改变以人的体力为主的农业耕作方式,采用机械化生产,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在经营方式上,逐步实行工厂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企业化管理;在农业效益上,逐步实现农产品多层次加工增值,延长产业链条,使农民分享加工、流通环节的利润,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大力提高农业的工业化水平,一是加强龙头企业建设,龙头企业是农业工业化的重要力量,农产品要变成工业品,农业要提高比较效益,农民要向非农领域转移,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发展龙头企业。二是大力发展工厂化农业,象集中化养殖、室内育苗、大棚种植和小区饲养,实际上就是工厂化农业的雏形,应积极引导、加快发展。三是按照工业化原则组织农业生产和经营,从宏观上讲,就是对现有农业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实行专业化分工和协作,实现要素重组和优势互补,提高经营规模和经济效益;从微观上讲,就是把处在同一产业

链条上的基地、企业、农户等种养、加工、销售诸环节,作为企业的不同车间来对待,用管理企业的方式来运作;在具体工作中,应以市场为导向,以龙头企业为骨干,以基地为依托,组建紧密型企业集团,推行规模化生产、一体化经营,逐步提高农业的企业化管理水平。农业工业化最核心的问题是要做强做大龙头企业,无论是农产品的出口创汇,还是境外投资创业,都必须有强大的龙头企业来组织和带动;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分工,必须要有与国际大公司、大集团、跨国公司相抗衡的大龙头、强龙头企业。做强做大龙头企业要以人为本,以农业产业化为主线,以市场机制为核心,以科技为支撑,多种方式推进。

6、加强农业信息系统建设,为发展外向型农业做好信息服务。加快农业信息网络建设,通过网络发布农业政策法规、农产品供求、农产品价格、农业新技术、市场研究分析等信息,为农业企业、农业组织和广大农民提供良好的服务。

此外,不断增加农业投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加强农业新技术的示范和推广,提高农民文化技术水平等内容也是十分重要的工作。

(撰文:县政协调研组 车友信)

发表日期:2008年11月19日政协远安县委员会

远安县政协办公室

第二篇:外向型农业调查报告

一、农业农村概况

全市农村有75个镇1262个村。2001年末,全市乡镇人口304.7万,其中农业人口259万,占全市总人口37.86%;耕地面积122704公顷,平均每个农业人口拥有耕地0.05公顷,林地和水域约占全市总面积的一半。

通过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农业逐步从传统城郊型农业向现代都市型农业转变。2002年,全市农业总产值176亿元,增加值102亿元,农民纯收入6840元,同比增长9.2%,8.9%,6.1%.农产品种植结构逐步向优质高效和生态农业发展。全年花卉种植产值达8.39亿元,增长9.6%,目前花卉苗木已成为农业的新增长点。全年蔬菜总产量34.2万吨,增长4.1%;水果总产量43.1万吨,增长23.3%。生猪出栏量196.5万头,,增长1.8%;牛奶总产量4.74万吨,增长14.3%,水产品总产量34.6万吨,增长3.1%。

二、外向型农业发展现状和特点

据不完全统计,我市现有外向型农业企业286家,其中,外资出口企业(包括“三资”企业)226家,内资出口企业60家。经营范围涵盖种植、畜牧、水产、加工各个行业。企业大致分为“种养出口”和“加工出口”两种类型。与传统农业企业相比较,这些出口企业的显著特点是:具有较广泛的信息渠道和销售网络,经营方式灵活,生产管理规范,引进的技术和经营的品种新颖独特,是当地农业的亮点。部分企业规模较大、产业化程度较高、辐射面广,代表了我市农业的发展方向和现代化生产管理水平。这些龙头企业在拓展自营业务的同时,还充分利用自身实力和国内外各种销售渠道,为农户提供优良种苗、种畜,技术指导,开展产品加工、销售,有效地带动了当地农业生产,缓解了个体农户产品销路不畅和效益低下的问题。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001年,全市20家大型出口企业带动的农户达132800户,带动农户增收额为77282万元。平均每家企业带动农户6640户,平均每户增收5819元。而非出口型龙头企业平均每家企业带动农户5600户,平均每户增收849元.相比之下,外向型农业明显优于非外向型农业。平均每家多带动农户1040户,多增收4970元。农产品出口已成为拉动我市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农业龙头企业已成为农产品出口的生力军。

在政府扶持下和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农副产品出口呈逐年稳步攀升趋势。2000年全市农副产品出口总值为80386万美元,比改革开放初期的79年增长16倍,占全市农业产值的1/3。排除突发性因素造成的影响,我市农副产品出口年均递增率为19.5%。2001年,按照国家海关总署和农业部的要求,农产品出口开始采用WTO统计口径+水海产品。按新口径统计我市农产品出口为4.33亿美元。

目前农业出口仍以传统初级产品为主,加工产品为辅。2001年,种养业产品出口占全市农产品出口总值的60.75%其中,园艺产品占26.35%;禽畜类产品占20.64%;水海产品占13.77%;深加工农产品占出口总值的39.25%。产品出口到129个国家和地区。从出口市场份额看,亚洲地区占76.4%;美洲9.52%。欧洲7.93%,非洲4.61%;大洋洲仅为2.04%。继日本之后,美国已跃升为我市农产品出口贸易的第二大伙伴,仅次于香港。

为适应我国加入世贸后的新形势,外向型农业企业正加入主动调整的行列。企业对国际标准由过去的“惧怕—彷徨”转向“主动研究—科技应对”,朝着农业国际化的目标迈进。在出口门槛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企业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努力改进传统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顺应国际市场需求。99年,欧盟大幅度提高花卉检疫标准,要求每100克介质不能超过20条有害线虫,使我市盆景出口受到严重打击,花都金星园艺公司一度中断了欧洲的盆景出口业务。现在,该企业已找到应对措施,通过高温灭菌法对泥土消毒,并用药物喷洒植株,有效解决了线虫问题,恢复了盆景出口。**菜场也从肥、土、水、病虫害控制等方面入手,用生物技术开路,解决农药残留和重金属超标问题,使蔬菜通过欧盟、美国,尤其是日本的苛刻检查,产品远销欧美、亚洲和大洋洲。荔枝出口过去一直受保鲜条件制约,令果农望洋兴叹,现在通过与科研机构合作,引进加工设备,采用定温杀虫,低温处理,恒温储运技术,使我市5%的鲜荔枝出口到日本、澳大利亚、美国、和欧洲各国。对于今年即将放开的港澳冰鲜家禽市场,我市一些大型家禽出口企业也提前作好了准备。由于冰鲜市场的放开会影响毛鸡的出口数量,江村、火村等大型家禽出口企业正在向屠宰、分割加工、冷冻、熟食方向发展。

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企业品牌意识也在不断增强。95年,我市农产品注册商标可谓凤毛麟角,种植业仅有“花都菜”一家注册了商标,近两年,各地农产品注册商标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据不完全统计,我市名优农产品商标已达102个,还有大批企业正在筹划注册具有本企业特征和产品特色的商标。

五、主要做法及经验

在利用外资发展外向型农业,带动地区经济增长方面,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抓好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98年开始,市委市政府作出扶持20个龙头企业和兴办10个现代化农业示范区,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决定。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不分所有制,只要有实力、有带动能力,经考评合格,就给予一定的资金、政策扶持。各区、县级市也采取了相应的配套扶持政策。资金投入按三个1:1配套,即:市政府投入1,地方政府投入1,企业投入1,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

将更加尖锐地表现出来,如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将导致我市农产品出口下滑的趋势。目前我市外向型农业面临着以下困难:

1、出口产品价值偏低,深加工产品开发力度不足。出口主要是鲜活、初级产品,产值相对较低。加上全球气候偏暖,产量上升,竞争加大,价格持续走低,影响了创汇收入。今年荔枝获得大丰收,总产量超历史最高水平,但价格却大幅下跌,优质荔枝糯米糍、桂味下降至3元/公斤左右;蔬菜批发价约1元/公斤,比去年同期下降18.6%,社会零售价约2.35元/公斤,比去年同期下降12%;瘦肉型肉猪7.2元/公斤,同比下降8.6%;白鸡均价6.45元/公斤,同比下降5.14%。牛奶价格也有所下降。上半年,农产品价格整体下降,使农民种养收入减少,出现增产不增收的现象。此外,加工产品出口比重偏低,附加值低,也是出口增长缓慢的原因之一。

2、技术壁垒越来越高。近年来,发达国家不断修改农产品准入标准,提高技术壁垒,使我市大宗出口产品禽畜、蔬菜、花卉盆景等受到严峻挑战。自从欧洲提高盆景检疫标准后,我市盆景出口大幅下滑;禽畜出口因海外媒体大幅渲染禽畜疾病,造成消费者恐慌,出口数量减少。水产品出口香港,过去凭收货人认可书放行,但2001年5月1日起,香港采用欧盟水产品进口标准,大幅提升技术检测指标,仅抗生素、细菌检测两项,就有95%的产品不合格。最近,蜂蜜产品也因欧盟10倍提升药物残留检测指标而遭遇出口困难的尴尬局面。由于提高农产品准入条件符合消费者愿望,又能有效限制进口,因此,发达国家和地区纷纷求助于技术壁垒,在本国农产品丰盛时,提高检测指标,遇到农产品短缺时,才对检测指标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政策。据增城汉华菜场反映,蔬菜出口日本,要通过的检测指标多达43项。这种情况表明:改善生产环境,严格控制种子、土壤、水肥、药物残留等,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已成为当务之急。

3、保鲜储运技术有待提高。目前我市农产品出口主要依赖亚洲市场,拓展远洋市场的障碍之一是保鲜、包装、储运不过关。据了解,蔬菜出口到欧美等国家,因腐烂造成成本上升的情况较为常见,而且损失比例由收货方自报,增加了出口的难度;荔枝保鲜技术虽有突破,但成本较高,35天的保鲜期对远洋运输仍显仓促,不能解决大批量出口问题。只有进一步降低成本、延长保鲜期,解决保鲜储运和农药残留问题,才能使我市拳头产品有更大的出口创汇空间。

4、出口主体实力不强。农业“三资企业”和私企出口在广东是异军突起,占农产品出口的52.16%,而在广州仅占30.7%,总体实力相对较弱。大多数民营企业不能自己出口的原因是:缺资金、缺外贸人才、缺市场、缺信息,出口量小,没有形成规模,无法“走出去”竞争,因此,只能较多地依赖外贸公司代理出口。

五、设想与建议

我国加入世贸后,一方面,按照市场互换原理,近160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将对我国农产品提供市场和准入机会;另一方面,主要发达国家凭借自身的经济技术优势,制定苛刻的技术标准来限制发展中国家的农产品出口,能否抓住这个机会,趋利避害,提高国际市场份额,主要取决于我们的农产品竞争力、企业竞争力和信息渠道的畅通。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1、优化品种、品质结构,从源头上控制和确保农产品质量。以国际市场为导向,在稳定和扶持传统出口产品发展的同时,加快调整出口产品结构。积极引进国外新品种、新技术,加快优良种苗的繁育、开发工作,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因地制宜地发展具地方特色的优、稀、特、品种,适应不同国家、不同层次的消费者需求。

2、加强农产品出口基地标准化建设。农产品出口主要实行产地检验与口岸查验相结合的检疫制度,因此,生产基地环保和标准化建设就成为提高产品质量的关键。没有一定的生产规模,相对完善的基础设施,较强的资金和技术实力,出口质量就没有保证。个体农户因资金技术有限,很难对种养产品实行严格的技术监控和生产设备更新;一些龙头企业的生产基地也未达到环保和标准化建设要求,这是造成农产品出口质量极不稳定的重要原因。政府有必要安排基地标准化建设专项扶持资金,支持企业配备完善农产品检验检测设备,加强基地标准化建设,通过增强企业竞争力来提高产品竞争力;以基地示范效应带动农户朝标准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3、尽快建立完善标准化体系。农产品出口屡遭国际市场“红牌”的事实表明,在卫生安全技术方面,我们有不少标准还没有建立起来,已有的标准与国际标准差距较大,不适应国际市场的新形势。当务之急是建立一套完整的标准化体系,制定各行业农产品品质标准,加强对生产过程各项指标的监控,尤其是产品上市质量监控,以国际化标准来规范出口企业的生产行为。鼓励企业和农户采用中草药、生物技术防治病虫害,减少农药残留,实现绿色环保和无公害生产,提高我市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5、政策资金适当向出口企业倾斜。出口企业一般具有较强的生产能力、国际销售网络和产品竞争优势,代表了我市农业的发展方向和现代化管理水平;在国内农产品市场饱和的情况下,出口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外向带动是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战略,对提高农业综合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在政策资金上适当向出口企业倾斜,是政府对农业发展的导向性指引,它肯定和鼓励农业朝国际化标准迈进,参与国际竞争,同时也为广大分散的个体农户树立了一批以质量效益取胜的先进典型。因此,政府应加大对农业出口企业的扶持力度,设立出口基地专项资金,对出口创汇在200万美元以上的农业企业,在基地环保卫生设施建设、出口技术环节攻关、出口市场开拓、外贸人才培训等方面给予适当扶持。重点扶持有自营进出口权的龙头企业,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同时加强对中小企

第三篇:关于外向型农业调查报告

关于外向型农业调查报告

一、农业农村概况

全市农村有个镇个村。年末,全市乡镇人口.万,其中农业人口万,占全市总人口.%;耕地面积公顷,平均每个农业人口拥有耕地.公顷,林地和水域约占全市总面积的一半。通过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农业逐步从传统城郊型农业向现代都市型农业转变。年,全市农业总产值亿元,增加值亿元,农民纯收入元,同比增长.%,.%,.%.农产品种植结构逐步向优质高效和生态农业发展。全年花卉种植产值达.亿元,增长.%,目前花卉苗木已成为农业的新增长点。全年蔬菜总产量.万吨,增长.%;水果总产量.万吨,增长.%。生猪出栏量.万头,,增长.%;牛奶总产量.万吨,增长.%,水产品总产量.万吨,增长.%。

二、外向型农业发展现状和特点

据不完全统计,我市现有外向型农业企业家,其中,外资出口企业(包括“三资”企业)

家,内资出口企业家。经营范围涵盖种植、畜牧、水产、加工各个行业。企业大致分为“种养出口”和“加工出口”两种类型。与传统农业企业相比较,这些出口企业的显著特点是:具有较广泛的信息渠道和销售网络,经营方式灵活,生产管理规范,引进的技术和经营的品种新颖独特,是当地农业的亮点。部分企业规模较大、产业化程度较高、辐射面广,代表了我市农业的发展方向和现代化生产管理水平。这些龙头企业在拓展自营业务的同时,还充分利用自身实力和国内外各种销售渠道,为农户提供优良种苗、种畜,技术指导,开展产品加工、销售,有效地带动了当地农业生产,缓解了个体农户产品销路不畅和效益低下的问题。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年,全市家大型出口企业带动的农户达户,带动农户增收额为万元。平均每家企业带动农户户,平均每户增收元。而非出口型龙头企业平均每家企业带动农户户,平均每户增收元.相比之下,外向型农业明显优于非外向型农业。平均每家多带动农户户,多增收元。农产品出口已成为拉动我市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农业龙头企业已成为农产品出口的生力军。

在政府扶持下和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农副产品出口呈逐年稳步攀升趋势。年全市农副产品出口总值为万美元,比改革开放初期的年增长倍,占全市农业产值的/。排除突发性因素造成的影响,我市农副产品出口年均递增率为.%

。年,按照国家海关总署和农业部的要求,农产品出口开始采用WTO统计口径+水海产品。按新口径统计我市农产品出口为.亿美元。

目前农业出口仍以传统初级产品为主,加工产品为辅。年,种养业产品出口占全市农产品出口总值的.%其中,园艺产品占.%;禽畜类产品占.%;

水海产品占.%;

深加工农产品占出口总值的.%。产品出口到个国家和地区。从出口市场份额看,亚洲地区占.%;美洲.%。欧洲.%,非洲.%;大洋洲仅为.%。继日本之后,美国已跃升为我市农产品出口贸易的第二大伙伴,仅次于香港。

为适应我国加入世贸后的新形势,外向型农业企业正加入主动调整的行列。企业对国际标准由过去的“惧怕—彷徨”转向“主动研究—科技应对”,朝着农业国际化的目标迈进。在出口门槛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企业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努力改进传统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顺应国际市场需求。年,欧盟大幅度提高花卉检疫标准,要求每克介质不能超过条有害线虫,使我市盆景出口受到严重打击,花都金星园艺公司一度中断了欧洲的盆景出口业务。

现在,该企业已找到应对措施,通过高温灭菌法对泥土消毒,并用药物喷洒植株,有效解决了线虫问题,恢复了盆景出口。**菜场也从肥、土、水、病虫害控制等方面入手,用生物技术开路,解决农药残留和重金属超标问题,使蔬菜通过欧盟、美国,尤其是日本的苛刻检查,产品远销欧美、亚洲和大洋洲。荔枝出口过去一直受保鲜条件制约,令果农望洋兴叹,现在通过与科研机构合作,引进加工设备,采用定温杀虫,低温处理,恒温储运技术,使我市%的鲜荔枝出口到日本、澳大利亚、美国、和欧洲各国。对于今年即将放开的港澳冰鲜家禽市场,我市一些大型家禽出口企业也提前作好了准备。由于冰鲜市场的放开会影响毛鸡的出口数量,江村、火村等大型家禽出口企业正在向屠宰、分割加工、冷冻、熟食方向发展。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企业品牌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年,我市农产品注册商标可谓凤毛麟角,种植业仅有“花都菜”一家注册了商标,近两年,各地农产品注册商标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据不完全统计,我市名优农产品商标已达个,还有大批企业正在筹划注册具有本企业特征和产品特色的商标。

五、主要做法及经验

在利用外资发展外向型农业,带动地区经济增长方面,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项工作:第一,抓好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年开始,市委市政府作出扶持个龙头企业和兴办个现代化农业示范区,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决定。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不分所有制,只要有实力、有带动能力,经考评合格,就给予一定的资金、政策扶持。各区、县级市也采取了相应的配套扶持政策。资金投入按三个:配套,即:市政府投入,地方政府投入,企业投入,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仅-

年两年,全市各级投入扶持龙头企业和现代化建设的资金达.亿元。加入世贸后,按照WTO的有关文件要求,调整了相应的扶持政策,将资金主要投向基础设施、环保配套、科研开发、市场信息等方面。目前我市重点扶持的家农业龙头企业当中,有家是农业出口创汇企业,其中家是外资企业。龙头企业的快速发展不仅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而且有效地提高了农户的养殖技术和产品档次,使农产品出口品种、数量、质量不断提高。

第二,调整优化农业区域布局与产业结构。根据市场需求调节生产,同时根据实际,因地制宜建设了一批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商品基地,促进了区域布局的优化。在产业结构上,重点发展优质谷、蔬菜业、林果业、花卉园艺业、畜牧业、水产业、种子种苗业和观光休闲农业等七大主导产业,着力优化农产品品质结构,大力培育和树创农业品牌,建立了一批无公害、绿色食品基地,发展了一批具有特色的观光休闲农业。在农业结构调整中,适度调减粮食、糖蔗种植面积,扩大花卉、蔬菜和水产等经济作物的生产规模,使全市农业的种植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下降到%,畜牧水产业产值比重上升到%。第三,依靠科技进步推进农业现代化。重点抓三方面的工作:一是种子、种苗工程建设,积极引进优新品种,加快优良种苗的繁育,从源头上控制和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年至今,我市从国外引进了大量的优良品种,其中花卉种,蔬菜多种,水果多种,禽畜品种多种,食用水产品种种,林木种,其他农作物种。优良种苗的引进有效地提高了农产品品质,增加了适销对路品种。二是促进科研成果产业化,把科研体制改革与推广农业科技紧密结合起来,使新品种、新技术得到迅速推广;农户的种养技术水平明显提高。三是加快农业信息网络建设,从年开始,市政府投入万元建成了广州农业信息网,为农户和企业提供农业信息,极大地增强了政府的协调服务功能。农业信息网开通运行至今,已发布农业政策法规、农产品供求、价格、科技、市场研究分析等信息近万条;年底开通运行广州农业电子商务网后,更进一步拓展了农产品交易渠道。近期举办的“第二届网上荔枝节”,开发了荔枝生产、购销、消费的综合信息平台,直接为荔枝销售寻求国内外市场,有效地解决了荔枝丰收后可能出现的“果贱伤农”问题。科技进步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四,加强农产品质量监测体系建设。年,我市就成立了无公害蔬菜监测中心,建立了个市级检测站,形成了全市无公害蔬菜监测网络,实行生产环节到流通环节全过程的检测监控,并逐步建立了蔬菜残留农药抽检制度,每年抽检蔬菜样品万多个。年又成立了市农业标准化监测中心,市财政投入上千万元,配置了先进的检测设备,并完善机构充实人员,对全市菜、畜、禽、果、鱼、奶、食用菌七大类上市农产品开展安全卫生质量普查。到目前为止,我市已先后建立了种子种苗、蔬菜、花卉、饲料、肉类、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业环境等各类监测机构。同时建立健全了市动物检疫监督所,进一步完善了动植物检疫监测网络。由于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也关系到我国加入WTO后,农产品走向世界的前景,市政府已将标准化工作纳入我市农业发展“十五”计划的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在今后工作中,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监测工作仍将是我市农业发展的重点工作之一。

第五,实施名牌战略,提高产品竞争优势。在不断提高产品质量的基础上,我市农业企业积极参加全国性农业博览会、商品交易会,参加省市、全国性的评比、评奖活动,争取无公害产品和绿色食品认证,努力创造名牌产品。同时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报纸、广播、电视宣传我市农副产品,树立品牌形象。创造品牌效应。迄今为止,已先后有多种农产品获国家、农业部、省市级名优产品称号,家企业获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证书,个农产品获绿色食品合格证书。还有种名优产品注册了商标。名牌产品的示范效应和知名度有效地带动了地方经济贸易的繁荣。

第六,扩大对外宣传,加强招商引资。省市政府近年来多次举办农业招商会、项目洽谈会和各种形式的展销会、博览会;各级地方政府也利用地理资源优势适时举办具有地方特色的丰收喜庆活动,扩大农业对外影响,促进农业经济的快速增长。年我市农业对外招商局洽谈会吸引了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客商前来洽谈。签约项,合同利用外资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多万美元。

截至年,全市农业利用外资项目累计达个,合同利用外资.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亿美元。来我市投资农业的国家、地区和国际金融组织已扩大到个。

在招商方式上,我市主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开放吸引外资。具体做法是:、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加强对外联络,为基层穿针引线;、以友荐商,以商引商。;、发挥宣传媒体作用。利用报纸、广播、电视做专题和专+报导,宣传投资政策、投资环境;、制作农业VCD光碟,投资指南和招商项目册;、在网上发布招商洽谈信息,吸引海内外客商前来参观、洽谈。通过广泛招商引资,有效地解决了农业发展的资金缺口问题,对开发当地资源,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和扩大农产品对外贸易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四、存在问题

我市外向型农业近年来发展较快,但亦存在着不足和问题。随着我国加入WTO,国际农产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这些问题将更加尖锐地表现出来,如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将导致我市农产品出口下滑的趋势。目前我市外向型农业面临着以下困难:、出口产品价值偏低,深加工产品开发力度不足。出口主要是鲜活、初级产品,产值相对较低。加上全球气候偏暖,产量上升,竞争加大,价格持续走低,影响了创汇收入。今年荔枝获得大丰收,总产量超历史最高水平,但价格却大幅下跌,优质荔枝糯米糍、桂味下降至元/公斤左右;蔬菜批发价约元/公斤,比去年同期下降.%,社会零售价约.元/公斤,比去年同期下降%;瘦肉型肉猪.元/公斤,同比下降.%;白鸡均价.元/公斤,同比下降.%。牛奶价格也有所下降。上半年,农产品价格整体下降,使农民种养收入减少,出现增产不增收的现象。此外,加工产品出口比重偏低,附加值低,也是出口增长缓慢的原因之一。、技术壁垒越来越高。近年来,发达国家不断修改农产品准入标准,提高技术壁垒,使我市大宗出口产品禽畜、蔬菜、花卉盆景等受到严峻挑战。自从欧洲提高盆景检疫标准后,我市盆景出口大幅下滑;禽畜出口因海外媒体大幅渲染禽畜疾病,造成消费者恐慌,出口数量减少。水产品出口香港,过去凭收货人认可书放行,但年月日起,香港采用欧盟水产品进口标准,大幅提升技术检测指标,仅抗生素、细菌检测两项,就有%的产品不合格。最近,蜂蜜产品也因欧盟倍提升药物残留检测指标而遭遇出口困难的尴尬局面。由于提高农产品准入条件符合消费者愿望,又能有效限制进口,因此,发达国家和地区纷纷求助于技术壁垒,在本国农产品丰盛时,提高检测指标,遇到农产品短缺时,才对检测指标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政策。据增城汉华菜场反映,蔬菜出口日本,要通过的检测指标多达项。这种情况表明:改善生产环境,严格控制种子、土壤、水肥、药物残留等,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已成为当务之急。、保鲜储运技术有待提高。目前我市农产品出口主要依赖亚洲市场,拓展远洋市场的障碍之一是保鲜、包装、储运不过关。据了解,蔬菜出口到欧美等国家,因腐烂造成成本上升的情况较为常见,而且损失比例由收货方自报,增加了出口的难度;荔枝保鲜技术虽有突破,但成本较高,天的保鲜期对远洋运输仍显仓促,不能解决大批量出口问题。只有进一步降低成本、延长保鲜期,解决保鲜储运和农药残留问题,才能使我市拳头产品有更大的出口创汇空间。、出口主体实力不强。农业“三资企业”和私企出口在某省是异军突起,占农产品出口的.%,而在广州仅占.%,总体实力相对较弱。大多数民营企业不能自己出口的原因是:缺资金、缺外贸人才、缺市场、缺信息,出口量小,没有形成规模,无法“走出去”竞争,因此,只能较多地依赖外贸公司代理出口。

五、设想与建议

我国加入世贸后,一方面,按照市场互换原理,近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将对我国农产品提供市场和准入机会;另一方面,主要发达国家凭借自身的经济技术优势,制定苛刻的技术标准来限制发展中国家的农产品出口,能否抓住这个机会,趋利避害,提高国际市场份额,主要取决于我们的农产品竞争力、企业竞争力和信息渠道的畅通。为此,提出以下建议:、优化品种、品质结构,从源头上控制和确保农产品质量。以国际市场为导向,在稳定和扶持传统出口产品发展的同时,加快调整出口产品结构。积极引进国外新品种、新技术,加快优良种苗的繁育、开发工作,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因地制宜地发展具地方特色的优、稀、特、品种,适应不同国家、不同层次的消费者需求。、加强农产品出口基地标准化建设。农产品出口主要实行产地检验与口岸查验相结合的检疫制度,因此,生产基地环保和标准化建设就成为提高产品质量的关键。没有一定的生产规模,相对完善的基础设施,较强的资金和技术实力,出口质量就没有保证。个体农户因资金技术有限,很难对种养产品实行严格的技术监控和生产设备更新;一些龙头企业的生产基地也未达到环保和标准化建设要求,这是造成农产品出口质量极不稳定的重要原因。政府有必要安排基地标准化建设专项扶持资金,支持企业配备完善农产品检验检测设备,加强基地标准化建设,通过增强企业竞争力来提高产品竞争力;以基地示范效应带动农户朝标准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尽快建立完善标准化体系。农产品出口屡遭国际市场“红牌”的事实表明,在卫生安全技术方面,我们有不少标准还没有建立起来,已有的标准与国际标准差距较大,不适应国际市场的新形势。当务之急是建立一套完整的标准化体系,制定各行业农产品品质标准,加强对生产过程各项指标的监控,尤其是产品上市质量监控,以国际化标准来规范出口企业的生产行为。鼓励企业和农户采用中草药、生物技术防治病虫害,减少农药残留,实现绿色环保和无公害生产,提高我市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政策资金适当向出口企业倾斜。出口企业一般具有较强的生产能力、国际销售网络和产品竞争优势,代表了我市农业的发展方向和现代化管理水平;在国内农产品市场饱和的情况下,出口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外向带动是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战略,对提高农业综合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在政策资金上适当向出口企业倾斜,是政府对农业发展的导向性指引,它肯定和鼓励农业朝国际化标准迈进,参与国际竞争,同时也为广大分散的个体农户树立了一批以质量效益取胜的先进典型。因此,政府应加大对农业出口企业的扶持力度,设立出口基地专项资金,对出口创汇在万美元以上的农业企业,在基地环保卫生设施建设、出口技术环节攻关、出口市场开拓、外贸人才培训等方面给予适当扶持。重点扶持有自营进出口权的龙头企业,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同时加强对中小企业的培育,形成梯队出口的强大后劲。利用外向型农业企业的市场效应、科技效应和管理示范效应带动我市农业跨上新台阶。、加强对农产品深加工的扶持,提高产品附加值。对有潜力走向国际市场的名优特新农产品加强保鲜加工处理,解决大批产品短期集中上市问题。大力发展冷冻加工、脱水处理、生物发酵和真空包装技术,集中力量进行难点技术攻关,改善加工储运条件滞后的局面。把水海产品深加工项目列入“十五”开发计划,增加创汇品种和创汇值。、发挥企业、农业信息网和行业协会的市场开拓功能。政府应支持龙头企业在本市、国内和境外建立直销连锁分店和销售网络,拓宽销售渠道。同时,利用信息网络四通八达、方便快捷的优势,及时向生产出口企业和农户发布国际农产品市场供求信息、农产品进出口政策信息;此外,行业协会自行解决行业问题和开拓市场的功能不可忽视。行业协会可直接向各级政府部门反映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可对外抗议某些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壁垒,传播企业的呼声。政府有必要引导和发展行业协会,利用协会纵横沟通的业务网和行业信息去拓展海外市场,缓解企业自身实力不足的矛盾。、建立激励机制。对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在招商引资和农产品出口方面成绩突出的农业企业和个人经营者给予政策扶持,在财政、贷款、技术咨询和服务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对在农产品出口创汇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与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加强农业外经协调和服务工作。要从提高农产品档次,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大局出发,安排一定的专项工作经费投入农业外经贸工作,以便农业外经部门能够及时收集企业利用外资和外贸出口情况,会同市外经贸局、工商局、海关、动物检验检疫部门,做出恰当的情况分析预测,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同时方便联络各国商会,开展贸易交流合作,协调指导全市农业外经贸工作的开展。

在为企业服务方面,农业外经部门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对企业咨询的外经贸业务,在最短时间内,给予明确的口头和书面答复;、在农业信息网、《农村》上公布申办自营进出口权、多次往返证和欧盟认证的有关条件、程序,协助企业获得出口资格;、与农业信息中心合作,定期从互联网上摘录国际市场信息、科技动态信息,汇集到广州农业信息网上公布,并做好我市外向型农业龙头企业的网站汇集链接工作;、研究和逐步建立农产品进出口预警体系,重点对我市农产品进出口情况进行跟踪分析,对出口质量进行跟踪评价。加强对农产品出口国家和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农产品贸易政策、市场供求情况、检疫制度变化的跟踪研究,预测对我市农产品生产贸易的远近影响,及时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组织向型农业龙头企业参加国内外招商会博览会,推介农业,增加合作和贸易机会。

第四篇:关于外向型农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今年,在××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开放型经济就是有效运用国际经济规则的经济”。作为传统农业大市,熟悉并有效运用农产品国际游戏规则,促进××农产品出口,较快增加农民收入,是当前的一项重大课题。

一、wto农产品国际贸易规则框架

(一)wto农业协议

《农业协议》即1995年生效的《

乌拉圭回合农业协议》,该协议第一次明确规定了农产品贸易的纪律与准则,其主要内容包括:

1、市场准入条款

要求各成员将非关税措施关税化并逐步降低关税,取消诸如进口数量限制、最低进口价格等非关税措施,以保证一定水平的市场准入机会。发展中国家的关税减让可适当放宽,最不发达成员也列入关税化及关税约束,但可免于减让承诺。

2、国内支持条款

国内支持措施有两大类:一类是对农产品贸易有扭曲作用的国内支持,必须进行约束和削减。这类措施主要有“黄箱”措施,又称“黄色”政策或“黄色补贴”,是政府对农产品的直接价格干预和补贴,包括价格支持、营销贷款、面积补贴、牧畜数量补贴、种子肥料灌溉等投入补贴。另一类是对农产品贸易和农业生产不产生扭曲或仅有微小影响的措施,可免予减让。这类措施主要有:(1)“绿箱”措施,又称“绿色补贴”、“绿箱”政策,是由政府提供的、其费用不用转嫁给消费者,且对生产者不具有价格支持作用的政府服务计划,如农业科研、病虫害控制、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粮食安全储备补贴、收入保险计划、自然灾害救济补贴、农业结构调整投资补贴等。(2)“蓝箱”措施,又称“蓝箱”政策、“蓝色”补贴,是在限产计划下给予的直接支付,包括按固定面积和产量给予的补贴(如休耕补贴)、按固定牲畜头数给予的补贴,实质是免予减让的“黄箱”措施。(3)最低减让标准,《农业协议》对“黄箱”支持实行“微量允许标准”,即只要综合支持量不超过农业生产总值的5%(发展中成员为10%),就不须削减。(4)“特殊和差别待遇”,《农业协议》对发展中国家为鼓励农业和农村发展所提供的一些直接或间接援助计划也免予减让,如鼓励生产者不生产违禁麻醉作物而提供的支持等。

3、出口补贴条款

《农业协议》不禁止成员对农产品出口实行补贴,但要削减出口补贴。受削减承诺约束的出口补贴包括:视出口实绩而提供的直接补贴(含实物);以低于市场价格的低价出售非商业性农产品库存以供出口;官方资助农产品的出口;农产品的出口营销补贴(发展中成员除外);出口农产品的国内运费补贴(发展中成员除外);对出口产品中所含农产品提供的补贴。如果在基期(1986-1988年)没有对某种农产品出口补贴,则禁止该成员将来对这种农产品出口进行补贴。最不发达成员不须作任何削减。

(二)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协议

《实施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协议(简称sps)》允许各成员国以保护人类健康、动植物生命安全及其健康为目的,采取符合国际标准、准则或建议的正常的动植物检疫措施。

(三)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简称tbt)

技术性贸易壁垒通常是指一国或区域组织以维护安全、卫生、环保、反欺诈、保证产品质量等为理由,对某些产品采取的一些强制性或自愿性的技术性措施,其内容包括:有关生产方法、加工过程的限制措施;有关包装物及贮运环境的限制措施;有关产品成分、性能及使用的限制性措施等。

二、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是中国提出建立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区,根据2002年11月《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中国与东盟10国将于2005年7月1日起全面启动降税进程,并从2006年7月1日起大幅降低关税,于2010年实现零关税。框架协议下的“早期收获”方案也于2004年初付诸实施,以农产品为主的600余项商品先行降税,并将于2006年降至零关税。作为第一块“试验田”,2003年10月起《中泰水果蔬菜零关税协定》正式实施,中国与泰国在cafta框架下提前实现双边水果和蔬菜产品的零关税。继泰国之后,2004年6月初,新加坡加入“早期收获计划”,将原有的中泰两国果蔬零关税协议扩展至中、新、泰三国,使三国农产品自由贸易先行一步。

三、中国加入wto的农业承诺及其影响

在加入wto谈判中,我国积极争取wto给予发展中国家的各种权利,同时也作出了一系列承诺:

(一)“市场准入”承诺

中国在加入wto议定书中承诺,逐年降低农产品关税并对所有农产品关税进行约束,同时取消非关税措施。农产品平均关税水平从2000年的21.3%,降到2005年的15.5%和2008年的15.1%。通过谈判争取,中国可以在2006年前对粮、棉、油、糖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农产品实行关税配额管理,配额内税率在1%-10%

之间,配额外税率在9%-80%之间。目前,我国农产品平均关税已基本降至承诺的终点(2005年15.35%),远低于世界农产品平均关税62%的水平,配额应用也到了高点。

(二)“国内支持”减让

承诺将“黄箱”措施“微量允许标准”定为8.5%,介于发达国家(5%)和一般发展中国家(10%)之间。另外,还承诺将《农业

协定》给予发展中国家投资补贴和投入品补贴减免的“黄箱”政策计入微量允许。目前在中国整个国内支持政策构成中,主要为“绿箱”政策,其它需减让的国内支持总量较小,远未达到“微量允许标准”,因此不须减让且尚有空间。

(三)取消“出口补贴”

完全取消农产品的出口补贴,包括价格补贴、实物补贴,并取消发展中国家可以享有的对出口产品加工、仓储、运输的补贴。因此,我国农产品出口面临发达国家高出口补贴的竞争。

(四)“动植物检疫”限制

中国承诺遵守wto关于卫生和动植物检疫方面的所有法律法规,解除长期以来对美国部分地区小麦、柑橘和肉类的进口禁令,允许美国农业部批准的工厂向中国出口肉类,同时,中方保留对美方工厂抽查的权利。目前我国尽管已建立以《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及其实施细则为主体的动植物检疫制度,但动植物卫生检疫标准过低,还没有与国际完全接轨。

(五)逐步开放农业服务领域

允许外国企业在中国设立从事农业、林业、蓄牧业、渔业有关服务的合营企业;允许设立仓储服务的合营企业;允许外国服务企业从事化肥、农药、农膜、成品油的批发零售。

总的来说,自2001年底加入wto以来,中国农业对外开放的壁垒已经基本消除,中国入世承诺基本兑现,尤其是从2005年开始,中国农业在加入wto谈判中争取的过渡期基本结束,进入wto“后过渡期”,中国成为世界上农产品市场最开放的国家之一。

四、农产品国际贸面临的技术壁垒

随着非关税壁垒的关税化和关税壁垒作用的弱化,各国为保护本国农业,技术壁垒的作用得到了强化,且呈现出以下趋势。

(一)技术壁垒指标越加严格

特别是农药残留、放射性残留、金属含量,以及化学添加剂含量等安全指标越来越苛刻。例如,2003年欧盟对茶叶禁用农药要求从原来的29种增加到了新标准的62种,部分新指标比原指标提高了100至200倍,其对氯霉素残留量的标准为0.1-0.3ppb,远超日本(50ppb)和美国(4-5ppb)。日本对菠菜中毒死蜱残留限量为0.01ppm,大大超出美国、欧盟有关标准(0.05ppm)。

(二)技术壁垒涉及的范围不断扩大

目前发达国家实施技术壁垒的范围覆盖大部分农产品,2002年欧盟以我国出口的小龙虾氯霉素超标为由全面禁止我国动物源性产品进口,日本则对蔬菜(如菠菜所含毒死蜱限量)、水果(橘小实蝇疫区和瓜实蝇疫区)、稻米(农残)、水产品等农产品广泛设限。

(三)技术壁垒禁令往往有扩散效应

一个或几个发达国家实施技术壁垒后,往往会引起其他国家的连锁反应。2002年欧盟全面禁止我国动物源产品进口后,日本、韩国等相继加强对我国动物源性产品的检测,沙特则暂停了此类产品的进口。

(四)技术壁垒的手段多样化

技术性壁垒形式多样,如检验检疫壁垒(如对入境木质包装普遍采取的严格检疫措施)、包装标签壁垒(如欧盟、美国和日本要求包装物要无废弃物产生、不污染环境等,要求包装标签有图形、图案和文字说明)、身份认证壁垒(如日本的优良农产品认证制度,美国、欧盟要求所有农产品具有可追溯性)、知识产权壁垒(如2004年日本《种苗修正案》对国内登记的品种海外种植收获物实行进口限制)、食品反恐壁垒(美国针对食品及其相关产品企业实施严格的fda注册和通报制度)等。另外,部分国家的环保新要求、劳工标准乃至动物福利等新型贸易壁垒也不断出现,农产品的出口将遇到更多“高技术壁垒”、“绿色壁垒”问题。

五、wto框架下××农业发展的思考

经过多年的农业结构调整,××市已大量削减一般粮食作物,有机食品、食用菌、三水产业、反季节蔬菜、草食畜禽、椪柑、油茶、中药材等主导产业已初显成效,符合绿色食品标准的产品越来越多,全市获得认证的绿色产品有20个,有机产品19个。万载县成为“全国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仅茭湖乡就有毛豆、木姜、百合、优质稻等14个农产品通过了美国、日本、欧盟等国的有机认证,成为万载农产品通向国际市场的通行证。铜鼓成为全国第二大食用菌生产基地,袁州区为中国油茶之乡,宜丰、奉新成为中华猕猴桃之乡,以及上高“三辣”等,并形成了以青龙高科、万华科技为龙头的茶油加工,丰城华英为龙头的畜禽加工,万载金源为龙头的速冻蔬菜加工,以及罗宾公司、奋发竹木等一大批竹木加工和青叶食品、锦江食品等有机食品加工企业为龙头的农业产业化体系。2004年中央1号文件以及中央7部委《关于扩大农产品出口的指导性意见》将农产品出口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农业进入“wto后过渡期”,××作为传统农业地区,首先应当是提升农产品质量,提高农业生产率,从根本上增强农业竞争力,其次是要用好用足wto规则,促进本地外向型农业的发展。

(一)推进农业产业化

要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发展区域性的名特优新产品,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品,并扩大其出口,培育优势产业。努力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中介为纽带、龙头为主体、基地为依托、农户参与为基础”的一体化产业发展模式,着力培育龙头企业,强化企业、基地、农户间的联结,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一要扶持龙头企业。一是运用市场机制,外引内联催生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同时采取兼并、股份制改造、横向联合等手段,组建一批跨地区、跨行业的龙头企业集团。如罗宾公司作为××竹木加工产业中的领头羊,应以适当的政策引导广大农民建造工业原料林,支持帮助其建立自身的工业原料基地。除了有重点地扶持1-2个龙头企业外,还可以通过政策引导把它们联合起来,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增强带动力。二是依靠科技创新,提升企业素质,把企业做强。注重高科技、高技术与农产品先进加工工艺、农产品加工装备的引进结合,引导企业朝着深层次开发型的企业发展,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三是加大对龙头企业的引导和扶持力度,为企业做大做强创造有利条件。要加大产业政策的引导力度,引导企业参与农业生产全过程,形成种养、加工以及加工后的包装、保鲜、贮运、营销一条龙的产业链。要进一步引导财政、金融资金向农业龙头企业倾斜,支持龙头企业招商引资,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对带动能力强、品牌知名度高、产品具有竞争力的外向型龙头企业,在技术改造、原料基地建设、申请海外注册、设立海外销售窗口等方面给予扶持,促其上规模、上水平,增强辐射带动能力。

二要建立绿色基地。基地化的农业生产,既解决了规模问题,又易于实现生产的标准化。××类似万载茭湖乡的地方还有很多,许多山区、边远和贫困地区受化肥、农药污染程度很低,本土农业品种也较多,农村劳动力丰富,能够适应有机农业对劳动力的大量需求,具有开发有机食品的有利条件。应积极引导农民树立生态意识,通过适当的科学规划和技术指导,让更多具备条件的乡村加入到有机农业实践中,建立起一批外向型绿色农业示范区,并支持农产品出口企业建立自有种养基地,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提高农产品的出口竞争力。

三要树立农业品牌。注重打造和培育××农业的精品和品牌,充分利用好“油茶之乡”、“百合之乡”、“猕猴之乡”、“竹子之乡”等有一定特色和知名度的农业品牌,并结合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基地建设,依靠龙头企业,着力开发一些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进而发展为优势产业,形成××农业的精品品牌。

四要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以自我组织为主,政府引导为辅,大力扶持农村各类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规范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管理、分配原则等运作行为,保障其成员的合法权益,逐步建立农业专业合作组织。

(二)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

按照《农业协定》的规定,对农业技术、基础设施投资等“绿箱”政策是允许的,不必计算在需削减的综合支持总量中,应在尽可能继续采取并加大属于“绿箱政策”范围的农业支持措施。首先,要增加农业科技投入,加强农业科学技术研究和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加强对农民的基础教育和科技培训,通过科技活动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推动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其次,增加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强以水利建设为核心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为农业生产提供良好的道路交通、邮电通讯、能源、市场信息等方面的服务,以间接减少农民生产农产品的成本支出。第三,要继续落实中央有关农村税费改革精神,减轻农民负担。

(三)努力实现农业标准化

一是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鼓励农民使用无公害生产技术,加快建立适合××市情的农业生产标准体系,严格按照标准组织生产,推行优质农产品认证和标识制度,逐步实行有标生产、有标流通。二是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治。建立完善畜禽重大疫病的快速扑灭机制,加快“无规定疫病”区建设,健全疫情通报网络。三是提高加工企业的标准化意识。积极推进企业的标准化管理,实现原料生产(收购)、加工、储运和销售等各个环节的标准化,有效地保证产品品质和安全。四是加强农产品质量检验监测体系建设。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检验检测力量和资源,充分发挥其在农产品检测中的作用,逐步推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实现从田头到餐桌的全过程监控。

(四)积极推进农产品相关认证

获得认证是提高产品质量,提升企业质量保证能力,打破技术壁垒的有效手段。从农产品看,目前较有影响和代表性的认证有两大类:体系认证,如iso9000认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014000环境管理、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gap(农业良好操作规范)、ssop(标准卫生操作规范)认证;产品认证,如有机食品认证、绿色食品和减农药减化肥认证。目前很多农产品出口企业都是靠收购原料加工出口,质量控制在“末端”,不能从源头开始,而iso14000体系要求是从田头到餐桌,能源清洁、生产过程清洁、产品清洁,种子、土壤、水源、肥料、农药都必须达标,因此iso14000认证是目前国际上应对“绿色壁垒”最有效武器,实施该系列标准具有保护环境和消除技术壁垒的双重作用。传统农业生产的水果、茶叶、蔬菜等农产品,使用的即使是微毒农药,或灌溉用水轻度污染,也不可能取得环保认证,这意味着我们的这些产品将被拒绝进入国际市场。因此应广泛宣传,积极引导企业在建立自身质量控制体系的基础上,大力推广国际性标准的认证,以获得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

根据wto《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及《原产地规则协议》等多边贸易规则规定,所有成员必须对有原产地标记产品给予共同的保护和认同。我国原产地标记认证是对产自特定地域的原材料,按照传统工艺在特定地域所生产的,质量、特色或声誉在本质上取决于其地理特征的产品进行标记认证,是从法律角度对名、优、特及传统工艺进行确认保护。如今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认证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作为国际贸易中普遍采用的原产地标记认证却很少被企业重视和了解,××有地域特色的名特优农副产品众多,如袁州松花皮蛋、茶油,万载龙牙百合,樟树中药材,香田椪柑,高安腐竹等,应加大宣传,积极推进农产品原产地标记注册,促使更多的企业、更多的产品取得原产地标记注册,以获得农产品出口的“经济护照”。要充分利用wto“绿箱”政策,优先支持农产品出口品牌建设,扶持具备条件的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积极申请认证,对获得相关认证的企业给予税收、信贷方面的补贴。

(五)多种措施化解农业风险

一要积极引入出口信用保险。wto要求对农业的保护必须由以政府直接补贴为主,转向国际通行的、以出口政策性金融工具为主的间接支持保障体系,农业保险作为一种通行做法,已成为wto框架下世界农业保护政策的重要走向。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作为我国唯一的政策性保险机构,于2003年针对农产品出口中的风险推出了一项农产品出口特别保险,如果买方在农产品通关之时,进口国颁布禁止进口令、提高检验检疫标准、增加检验检疫项目或突然变更许可文件致使农产品无法入关,则保险公司将对承保方所受损失予以补偿。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农产品出口企业经常存在季节性资金紧张问题,若企业投保了出口信用保险,就可从银行获得无需抵押或者只需少量抵押的贸易融资。为贯彻落实2004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商务部、财政部将农产品出口信用保险的保费扶持水平提高到了40%。除了建立适当的灾害补偿资金外,××要充分利用这一支持政策,积极引进出口保险这一政策性保险,并建立符合××市情的农业保障制度,在农民收入损失、自然灾害损失等方面提供补贴和保障,对农产品出口企业投保出口信用保险的保费支出给予补贴,以充分发挥农业保险在出口风险防范和融资中的积极作用。

二要建立农产品出口预警机制。充分发挥本市各类媒体特别是××农经信息网的作用,及时跟踪主要农产品的国内外市场信息及各进口国家技术壁垒动态并向社会公布,在全市范围建立一套农产品出口预警机制,帮助出口企业和农民规避风险,使企业把握市场动向。同时更好地适应国内外市场的消费需要,为市内外企业搭建平台,将××农产品推介出去。

三要建立农业收入支持。《农业协定》在强调减少国内价格干预时,对收入支持政策的要求较为宽松。因此,我们还可以在财力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强化收入支持来稳定农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包括对农民的直接收入支持,如灾害补贴、差额补贴、农产品储备补贴、收入稳定计划补贴等。以及间接收入支持,如对农业的贴息贷款、生产资料投入补贴、农业保险计划、运输补贴等。

(六)抓住机遇扩大对东盟农产品出口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启动,特别是“早期收获计划”的实施,为我国农产品进入泰国、新加坡,进而扩大到东盟其他国家铺平了道路。××地处温带,与东盟国家在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等方面具有一定互补性,气候条件的差异使双方优势产品有较大区别,××的部分温带产品是东盟所缺少的,如杂交稻、温带蔬菜水果、食用菌、畜牧业和淡水鱼、木材等,对东盟国家来说,我们的许多农业技术和设备是价廉物美,比较实用,易于推广,如部分品种的养殖业技术、农村能源技术(特别是沼气)、水土保持技术、农产品(特别是清真食品)加工、饲料加工技术、农业机械(如上高的木工机械)等都是东盟国家需要的。因此,应在充分掌握东盟国家农产品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发展其有××相对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如蔬菜、水产品、草食动物养殖及其加工业等,扩大相关农产品对东盟的出口。

第五篇:外向型农业调查报告

一、农业农村概况

全市农村有75个镇1262个村。2001年末,全市乡镇人口304.7万,其中农业人口259万,占全市总人口37.86;耕地面积122704公顷,平均每个农业人口拥有耕地0.05公顷,林地和水域约占全市总面积的一半。通过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农业逐步从传统城郊型农业向现代都市型农业转变。2002年,全市

农业总产值176亿元,增加值102亿元,农民纯收入6840元,同比增长9.2,8.9,6.1.农产品种植结构逐步向优质高效和生态农业发展。全年花卉种植产值达8.39亿元,增长9.6%,目前花卉苗木已成为农业的新增长点。全年蔬菜总产量34.2万吨,增长4.1%;水果总产量43.1万吨,增长23.3%。生猪出栏量196.5万头,,增长1.8%;牛奶总产量4.74万吨,增长14.3%,水产品总产量34.6万吨,增长3.1%。

二、外向型农业发展现状和特点

据不完全统计,我市现有外向型农业企业286家,其中,外资出口企业(包括“三资”企业)226家,内资出口企业60家。经营范围涵盖种植、畜牧、水产、加工各个行业。企业大致分为“种养出口”和“加工出口”两种类型。与传统农业企业相比较,这些出口企业的显著特点是:具有较广泛的信息渠道和销售网络,经营方式灵活,生产管理规范,引进的技术和经营的品种新颖独特,是当地农业的亮点。部分企业规模较大、产业化程度较高、辐射面广,代表了我市农业的发展方向和现代化生产管理水平。这些龙头企业在拓展自营业务的同时,还充分利用自身实力和国内外各种销售渠道,为农户提供优良种苗、种畜,技术指导,开展产品加工、销售,有效地带动了当地农业生产,缓解了个体农户产品销路不畅和效益低下的问题。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001年,全市20家大型出口企业带动的农户达132800户,带动农户增收额为77282万元。平均每家企业带动农户6640户,平均每户增收5819元。而非出口型龙头企业平均每家企业带动农户5600户,平均每户增收849元.相比之下,外向型农业明显优于非外向型农业。平均每家多带动农户1040户,多增收4970元。农产品出口已成为拉动我市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农业龙头企业已成为农产品出口的生力军。

在政府扶持下和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农副产品出口呈逐年稳步攀升趋势。2000年全市农副产品出口总值为80386万美元,比改革开放初期的79年增长16倍,占全市农业产值的1/3。排除突发性因素造成的影响,我市农副产品出口年均递增率为19.5。2001年,按照国家海关总署和农业部的要求,农产品出口开始采用WTO统计口径 水海产品。按新口径统计我市农产品出口为4.33亿美元。

目前农业出口仍以传统初级产品为主,加工产品为辅。2001年,种养业产品出口占全市农产品出口总值的60.75其中,园艺产品占26.35;禽畜类产品占20.64;水海产品占13.77;深加工农产品占出口总值的39.25。产品出口到129个国家和地区。从出口市场份额看,亚洲地区占76.4;美洲9.52。欧洲7.93,非洲4.61;大洋洲仅为2.04。继日本之后,美国已跃升为我市农产品出口贸易的第二大伙伴,仅次于香港。

为适应我国加入世贸后的新形势,外向型农业企业正加入主动调整的行列。企业对国际标准由过去的“惧怕—彷徨”转向“主动研究—科技应对”,朝着农业国际化的目标迈进。在出口门槛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企业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努力改进传统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顺应国际市场需求。99年,欧盟大幅度提高花卉检疫标准,要求每100克介质不能超过20条有害线虫,使我市盆景出口受到严重打击,花都金星园艺公司一度中断了欧洲的盆景出口业务。现在,该企业已找到应对措施,通过高温灭菌法对泥土消毒,并用药物喷洒植株,有效解决了线虫问题,恢复了盆景出口。**菜场也从肥、土、水、病虫害控制等方面入手,用生物技术开路,解决农药残留和重金属超标问题,使蔬菜通过欧盟、美国,尤其是日本的苛刻检查,产品远销欧美、亚洲和大洋洲。荔枝出口过去一直受保鲜条件制约,令果农望洋兴叹,现在通过与科研机构合作,引进加工设备,采用定温杀虫,低温处理,恒温储运技术,使我市5的鲜荔枝出口到日本、澳大利亚、美国、和欧洲各国。对于今年即将放开的港澳冰鲜家禽市场,我市一些大型家禽出口企业也提前作好了准备。由于冰鲜市场的放开会影响毛鸡的出口数量,江村、火村等大型家禽出口企业正在向屠宰、分割加工、冷冻、熟食方向发展。

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企业品牌意识也在不断增强。95年,我市农产品注册商标可谓凤毛麟角,种植业仅有“花都菜”一家注册了商标,近两年,各地农产品注册商标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据不完全统计,我市名优农产品商标已达102个,还有大批企业正在筹划注册具有

下载发展外向型农业提升农业生产力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发展外向型农业提升农业生产力.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特克斯县大力发展外向型设施农业

    特克斯县大力发展外向型设施农业,让农牧民端上“铁饭碗” 近年来,特克斯县充分发挥县域独特的水土光热资源优势,始终把发展实施农业作为促农增收的重要工作来抓,并按照规模化发......

    外向型农业发展出口与投资状况分析

    一、2008年外贸出口状况分析1.农业利用外资 2008年1-10月份,沛县新上外商投资项目1个,即台湾客商威利集团董事长蔡辅雄先生注册资本50万美元的徐州富平菌业有限公司,总投资1.2......

    外向型农业产业化研究综述doc(最终版)

    1.2外向型农业产业化研究综述1.2.1国外研究现状1.2.1.1外向型农业产业化概念的相关研究国外没有农业产业化的提法,农业产业化这种组织经营形式在西方国家被称为“农业产业一......

    农业发展

    就日英两国农业发展现状谈谈未来中国的农业发展方向 植物保护学院11级植物保护二班 学号:1107101056 姓名:邹旭阳 摘要:分析了日英两国农业的发展现状,指出了日本保全性农业发展......

    农业发展

    实现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应把握四个方面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11-10-23 12:07:00 ]作者:谢少波编辑:studa090420摘 要:当前,面对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问题,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

    农业发展

    人人献策怎样解决农村农业 旱天用水问题 自然灾害,久旱天气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大敌。怎样规避干旱风险解决农业农村用水已是我们国家重要课题。 南水北调工程,国家已实施与正在......

    黑龙江省发展外向型农业的商业性金融支持研究5篇范文

    黑龙江省发展外向型农业的商业性金融支持研究发布时间:2011-8-11信息来源:《商业经济》2008年第7期文/梁彦君辛立秋外向型农业是参与国际分工、国际竞争,以引进国际先进技术(......

    促进农村土地流转 提高农业生产力

    促进农村土地流转提高农业生产力 ——对蒙阴县土地流转情况的调查和思考 中共蒙阴县委党校 刘 强 刘 强,1975年2月生,男,蒙阴县委党校 讲师,教研室主任,本科。联系电话(0539-71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