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三农”问题—2012年社会实践报告

时间:2019-05-12 19:40: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三农”问题—2012年社会实践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三农”问题—2012年社会实践报告》。

第一篇:关于“三农”问题—2012年社会实践报告

关于“三农”问题

—2012年社会实践报告

一实践目的系别:生物医药与化学工程学院 班级: 日期:2012年2月19日关于“三农”问题

我这次寒假社会实践的主题是“三农”问题的调查,为了这个社会实践报告,我特地回到老家进行实地调查。主要调查方式是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在家里我先查了“三农”问题的一些信息,自己了解了“三农”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要解决这个问题,怎么样解决这个问题。然后针对这些内容制定了一份问卷调查表,我一共印了20多份,本来想多印一点的,但是当时赶时间,就只印了那么多。然后我还根据找到的三农问题信息制定了一份三农问题的宣传资料,准备带回老家进行宣传使用。

二实践日期:2月19号

三实践内容

回到老家后,我休息了两天,2月19号我找到最熟悉的人,给他们每人一份问卷,然后还找到两个姐姐专门为我发问卷的时候拍照,来增加我社会实践的真实性,这不是在作秀。虽然最开始的时候我只是带着一种完成任务的想法来做这件事的,也觉得这是徒劳的浪费时间没有一点价值可言。可是当我站在他们旁边看着他们做问卷的时候,我才发现,我自己在做的这件事情是很有意义的。因为我发现,在这个不算落后的小乡村里面的居民,却居然大多数连三农问题是什么都不知道。而且,很多人都不关心三农问题,认为这个问题和他们自己没有多大的关系,他们认为这种问题应该是政府机关里面的人关心的问题,与平民老百姓无关。问卷里面有道题是问三农问题中的三农指什么,有五个选项,农民,农业,农村,农户,农田。大多数的人都觉得农田要算一个,因为在他们心目中,农田才是最大的依靠,因为农村土地就是农民朋友的命根子啊。可喜的是,我调查的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国家出台的一系列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政策措施,其中有一项就是农业税被取消了。他们对与这点都是很高兴的,因为这减轻了他们很大的负担。“这个政策好不好?”我问到,“当然好啊,不用交钱了嘛!”虽然说现在的农村条件比以前是好了很多了,但是家庭负担也还是比较重的,能帮助农民减轻负担,减一点当然就好一点。“对于国家出台的相关三农问题政策,你支持吗?”几乎所有的人都选的大力支持,虽然我不确定他们是否了解那些具体的政策究竟是什么,究竟有没有落到实处,究竟有没有给农民们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究竟那些政策是不是只是空中阁楼,但是我觉得,农民们都是相信国家政策的,他们相信,国家不是违背农民的,他们相信,国家会对他们好的。里面有个问题有一个填写着让我觉得值得思考,您是怎样知道有关三农政策的,有的人就说他不知道三农政策,所以没有选项可以选择啊,因为四个选项,看电视,听广播,别人告诉,政府宣传。我相信这是位唯一说出实话的人,其他人我也不知道他们是不是真的知道这些政策,都什么都没说就选,大多数选的政府宣传,我问政府给你们宣传什么政策了,他们说什么都没有,其实他们也不知道有哪些政策,“哪有这么好的政府啊。”有个人感慨。我不禁想到,究竟是什么让现在的老百姓不敢说真话了,让老百姓对政府盲目崇拜,都说要跟着政府走,跟着领导走,可是,政府呢,政府又做了什么可以让老百姓心甘情愿跟着走的事情啊,都说要让农民们得到实惠,得到好处,可是,话谁都会说,但是实行了吗?就算实行了,那

也得经过层层审批层层考验最后实行的时候恐怕都过了不少年了吧。中国现在政策实施得就是如此滞后,政府宣传的是什么,宣传政府的又是什么,这些宣传,给农民带来的是什么,只是树立了政府在农民心目中高高在上不可亲近的崇高地位,让大家都怕政府。我在网上查找怎么样解决三农问题,我发现政府出台的政策都显得太空洞太抽象太不具体了。“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进一步调整优化结构”“大力发展劳务产业”“正确处理城市发展与农村发展的关系”“加快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等等。这些政策都说的好空洞好空洞,你说,你这么说农民会明白这和他们究竟有什么关系吗?中国就搞这些面子工程,表面上弄的好看,可实际上呢,老百姓却得不到什么实实在在的好处。也难怪农民们很少有人知道这些政策,因为知道了也没有什么用啊。日子也根本就不会因为这几点空洞的政策就得到什么具体的改变的。其中有一个问题,“农民问题是指什么的问题?”选项有素质,减负,技术指导。大多数都说是减负问题,少数人说是技术指导问题,只有极少数人说是素质问题。当初我设置这个问题的时候就在想农民朋友们认为自己的问题究竟出现在哪里。当时在网上查到的是素质的问题,可是却只有极少数人选择,而大多数人却认为是减负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个样子,我很想知道。是他们对自己的素质十分自信,还是因为在他们心目中素质问题不算是问题呢?也许是因为他们觉得减负才是真真实实与他们直接相关的可以看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的问题。农民更关心的不是你说的天花乱坠的政策,而是实实在在的真实的行动,哪怕只有那微小的行动,哪怕只能带给农民微小的实

惠。“农业问题主要是指什么的问题”产业化,专业化,技术化。很多人都选择了技术化。我想,在农民的心目中,也许技术的不成熟才是导致农业的发展缓慢的主要因素。在农民的心中渴求政府能有人对他们进行技术上的指导,而我们亲爱的政府呢,又真真正正的做到了什么呢?都说要去亲民,要去下到农村,与农民们交流想法,知道他们需要什么,缺少什么,可实际上呢,又真的有几个领导经常亲民了呢?就算真的有人去了,也只是极少的吧。其实这个问题查到的答案是产业化的问题,只是农民们根本就没有什么产业的概念。什么始终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基础。许多人都在粮食和土地之间徘徊。他们说粮食和土地是不可分割的关系,没有土地,哪里来的粮食呢?可见农民朋友们真的是把土地当成自己的命啊,虽然很多农民现在都不是主要靠农田来维持生活了,但土地毕竟是他们的财富,是祖祖辈辈遗留下来的产业。

四实践经验

社会生活的很多事都需要我们每一位社会成员去了解,参加的。话说不出门不知天下事,在自己了解一件事后我们就应该去思考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

由于社会制度的不完善,政府工作对工作态度的不认真,大多数老百姓国家政策都不得到应有的享受。国家应该采取措施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使用相应的手段帮助老白性了解,认识国家政策。

六实践体会

这次社会实践调查,虽然时间很短,调查人数也不是很多,但我真的是收获很多的。我了解到农民们有很多国家优惠的政策没有享受到,我们的政府工作人员应该尽职尽责向农民宣传国家政策,让他们享受应有的权力。有的时候,我在想要是我们的工作人员能够认认真真,踏踏实实的为老百姓们服务,让他们享受一点实实在在的优惠政策就好了。

药化学院

2012年2月20号

第二篇:“三农”问题调研报告

“三农”问题调研报告

“三农”问题调研报告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党根据中国国情和顺应时代潮流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事关我国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的大问题,也是党中央高度关注的问题。我们必须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用科学发展观破解“三农”难题,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切实维护广大农民利益。

一、坚持全面发展,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

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的。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农村社会保障水平低、社会援助体系覆盖面小、义务教育和公共卫生等公共服务相对滞后,使“三农”问题由单纯的经济问题演变成经济和社会问题。因此,破解“三农”难题必须摒弃传统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坚持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在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将重点放在促进农村社会发展上,努力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由政府承担农村“文化教育、公共卫生和医疗、社会保障”等领域公共产品供给的责任,使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由依靠农民自身向以政府为主的政策目标过渡,让农民能够分享经济发展成果。

1、明确各级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责任。长期以来,农村公共产品主要靠农民自身解决。如果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履行其提供农村公共物品的服务职能,把农民从自我供给的状态中解放出来,就会大大减轻农民负担,使农民将更多资源用于提高收入的投资上来,由此产生收入效应、消费效应和就业效应,极大地化解“三农”问题。因此,必须根据公共产品供应的特点,明确各级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责任,合理界定中央与地方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责任和范围:受益范围遍及全国的公共产品,由中央政府提供;受益范围主要是地方的公共产品,由相应层次的地方政府提供;具有外溢性的地方性公共产品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或各个受益的地方政府共同提供。

2、确立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重点。目前政府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重点应是:(1)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标准要参照当地居民维持最低生活所需要的基本支出来确定,并制定出相应的实施细则,增强其可操作性。(2)建立农村义务教育免费制度。建立农村义务教育免费制度关键是要增加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建立各级政府分担的义务教育投入体系和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保障机制,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转移支付,建立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监管机制,保证该拨的经费及时足额到位和义务教育经费不被挪用、侵占。

3、完善农村公共产品资金的筹集制度。对于全国性公共产品,中央政府应本着公平的原则无偿足额提供,或按经济状况通过转移支付的形式对农村卫生防疫、基础教育、环境保护、计划生育等的供给予以支持,不应再向农民征收。地方政府提供的某些公共产品具有很大的正外部性,如果没有相应的补偿,这些公共产品供给就会陷入不足的境地。对于部分准公共产品可以采用政府与市场混合的方式来提供,在明确产权的前提下,积极引进民间资金和外资,按照“谁引进、谁收费”,“谁投资、谁收益”的原则,大力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政府还应提供优惠政策,鼓励经济实体、个人和其他社会力量投资农村公共产品,推动多渠道、竞争性供给格局的形成。

二、坚持协调发展,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体制

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改革开放后,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我国农村和城市经济发展迅速,城乡联系显著增强,但受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影响,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缓慢。城乡二元结构体制还存在,“三农”问题就无法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因此,破解“三农”难题必须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势,坚持城乡协调发展,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建立农业与工业、农村与城市、农民与市民之间的良性互动与转换机制,实现城乡发展双赢。

1、农业与工业互动,推行以农民参与为主旨的工业化路线。一是要用工业组织和生产方式不断对农业进行改造,引导和鼓励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境外资本等投入农业,改造农业的传统生产方式,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使农业由小生产向社会化大生产转变,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提高农产品的深加工水平,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市场综合竞争力。二是实施工业逐步反哺农业政策,引导工业企业强化品牌意识,培育名优产品,努力开发和生产先进适用的农业生产资料,通过现代流通方式为农户和农业企业提供更便利的服务。三是整合城市工业和农村工业的发展战略,城市工业一方面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另一方面要将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农村转移和扩散;乡镇工业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攻方向,以农产品加工业为发展重点,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直接带动农民增加收入。

2、农村与城市互动,建立城乡合理流动的市场配置资源机制。一是要按照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要求,加快发展和培育城乡一体化的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市场网络。二是要充分发挥城市的集聚效应和辐射功能,使之在区域发展中起到中坚作用,通过城市市场引导和带动农村市场的发展,提高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和农业市场化程度,大力培育各种以农民为主体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并鼓励和引导城市的工商经济组织向农村延伸和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组织化程度的提高。三是要根据当前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状况,调整城乡发展政策,政府要在财政、金融、产业政策上更多考虑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实现农村与城市互动,保持农村与城市的协调发展。

3、农民向市民转换,推行以吸纳农民为主要内容的城市化战略。只有实现大多数农民向市民转换,使之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进入城市定居,并在城市中获得稳定职业和收入,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部分农民脱贫致富问题;只有大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已转移到城市中,留在土地上的农民才有可能实现农业集约经营和规模经营,农业才有可能成为现代化产业;也只有将大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中,农民才能完全融入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从根本上摆脱传统小农经济的束缚,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才有巩固的基础。从农民向市民转换出发,推行以吸纳农民为主要内容的城市化战略,以城市化促进农民市民化,要求城市化应注重吸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选择农村城市化道路,应按照比较优势的原则,根据不同区位、资源条件、人口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中等城市和有重点的发展小城市(镇)有机结合起来。

三、坚持可持续发展,建立农业保护与支持体系

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体现。科学发展观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发展的根本准则,强调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1、调整农业发展战略,合理开发利用环境,全面保护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1)尊重自然与经济有序发展规律。农业系统是生产、经济、生态三者的统一,正是通过人类对原有农田环境的改良,良种、化肥、灌溉、机械、农药等的外部投入,才能改善环境质量,提高系统的生产力及其持续性,增加经济效益。(2)坚持集约化与持续性协同。农业集约化与持续性关系是双向、互为反馈的,农业行为可能破坏环境,也可以改善环境。要探索出一条既高产优质(即集约)又有良好资源环境生态(持续化)的发展道路。这就要求我们从我国国情出发,坚持农业集约化与持续性协同,发展集约可持续农业。(3)要千方百计地保护耕地资源。耕地是农业生产的最基本空间,它的多少及优劣直接关系到农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千方百计地保护耕地资源。

2、增加财政资金投入,支持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一是要认真贯彻落实《农业法》,确保各级财政每年对农业总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提高农业财政支出占整个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各级财政每年应从新增财力中拿出一定份额用于农业。二是要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吸引民间资本、工商资本、外商资本投向农业领域;通过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增加农业信贷投放,引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广大农民增加投入;完善以工补农、以商促农、反哺农业的机制,吸引工业资本、商业资本以及其他生产要素向农业流动;增加农业贷款的财政贴息,扩大支持农业生产贴息的范围,以政策优惠鼓励社会资金投向农业。三是逐步将以改善农民基本生产条件和生活质量为重点的中小型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各级政府基本建设投资的范畴,重点支持节水灌溉、人畜饮水、乡村道路、农村水电、农村沼气、草场围栏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科技投入,以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3、深化农村体制改革,建立农村服务体系,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一是改革土地征用制度,对国家重点工程、公益性事业建设用地,可以通过国家征用耕地的途径获得土地使用权,但要大幅度提高土地补偿费、安置费标准,为失地农民提供能够参加失业、医疗、养老保险的费用,解决农民的长期生活问题;二是探索建立农业保险服务体系,国家应鼓励现有商业保险公司开展农业保险业务或建立政策性保险机构;支持农民和农业经营组织建立为农民生产服务的互助保险合作组织。三是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促进小额信贷等扶贫信贷的发展,发挥各种类型小额信贷贷款额度小、期限短、手续简单、方便易行的优势,为贫困农民提供信贷服务。

2009年4月6日

第三篇:“三农”问题调研报告

“三农”问题调研报告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党根据中国国情和顺应时代潮流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事关我国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的大问题,也是党中央高度关注的问题。我们必须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用科学发展观破解“三农”难题,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切实维护广大农民利益。

一、坚持全面发展,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

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的。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农村社会保障水平低、社会援助体系覆盖面小、义务教育和公共卫生等公共服务相对滞后,使“三农”问题由单纯的经济问题演变成经济和社会问题。因此,破解“三农”难题必须摒弃传统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坚持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在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将重点放在促进农村社会发展上,努力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由政府承担农村“文化教育、公共卫生和医疗、社会保障”等领域公共产品供给的责任,使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由依靠农民自身向以政府为主的政策目标过渡,让农民能够分享经济发展成果。

1、明确各级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责任。长期以来,农村公共产品主要靠农民自身解决。如果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履行其提供农村公共物品的服务职能,把农民从自我供给的 1

状态中解放出来,就会大大减轻农民负担,使农民将更多资源用于提高收入的投资上来,由此产生收入效应、消费效应和就业效应,极大地化解“三农”问题。因此,必须根据公共产品供应的特点,明确各级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责任,合理界定中央与地方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责任和范围:受益范围遍及全国的公共产品,由中央政府提供;受益范围主要是地方的公共产品,由相应层次的地方政府提供;具有外溢性的地方性公共产品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或各个受益的地方政府共同提供。

2、确立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重点。目前政府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重点应是:(1)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标准要参照当地居民维持最低生活所需要的基本支出来确定,并制定出相应的实施细则,增强其可操作性。(2)建立农村义务教育免费制度。建立农村义务教育免费制度关键是要增加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建立各级政府分担的义务教育投入体系和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保障机制,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转移支付,建立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监管机制,保证该拨的经费及时足额到位和义务教育经费不被挪用、侵占。

3、完善农村公共产品资金的筹集制度。对于全国性公共产品,中央政府应本着公平的原则无偿足额提供,或按经济状况通过转移支付的形式对农村卫生防疫、基础教育、环境保护、计划生育等的供给予以支持,不应再向农民征收。地方政府提供的某些公共产品具有很大的正外部性,如果没有相应的补偿,这些公共产品供给就会陷入不足的境地。对于部分准公共产品可以采用政府与市场混合的方式来提供,在明确产权的前提下,积极引进民间资金和外资,按照“谁引

进、谁收费”,“谁投资、谁收益”的原则,大力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政府还应提供优惠政策,鼓励经济实体、个人和其他社会力量投资农村公共产品,推动多渠道、竞争性供给格局的形成。

二、坚持协调发展,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体制

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改革开放后,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我国农村和城市经济发展迅速,城乡联系显著增强,但受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影响,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缓慢。城乡二元结构体制还存在,“三农”问题就无法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因此,破解“三农”难题必须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势,坚持城乡协调发展,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建立农业与工业、农村与城市、农民与市民之间的良性互动与转换机制,实现城乡发展双赢。

1、农业与工业互动,推行以农民参与为主旨的工业化路线。一是要用工业组织和生产方式不断对农业进行改造,引导和鼓励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境外资本等投入农业,改造农业的传统生产方式,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使农业由小生产向社会化大生产转变,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提高农产品的深加工水平,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市场综合竞争力。二是实施工业逐步反哺农业政策,引导工业企业强化品牌意识,培育名优产品,努力开发和生产先进适用的农业生产资料,通过现代流通方式为农户和农业企业提供更便利的服务。三是整合城市工业和农村工业的发展战略,城市工业一方面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另一方面要将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农村转移和扩散;乡镇工业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攻方向,以农产品加工业为发展重点,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直接带动农民增加收入。

2、农村与城市互动,建立城乡合理流动的市场配置资源机制。一是要按照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要求,加快发展和培育城乡一体化的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市场网络。二是要充分发挥城市的集聚效应和辐射功能,使之在区域发展中起到中坚作用,通过城市市场引导和带动农村市场的发展,提高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和农业市场化程度,大力培育各种以农民为主体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并鼓励和引导城市的工商经济组织向农村延伸和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组织化程度的提高。三是要根据当前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状况,调整城乡发展政策,政府要在财政、金融、产业政策上更多考虑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实现农村与城市互动,保持农村与城市的协调发展。

3、农民向市民转换,推行以吸纳农民为主要内容的城市化战略。只有实现大多数农民向市民转换,使之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进入城市定居,并在城市中获得稳定职业和收入,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部分农民脱贫致富问题;只有大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已转移到城市中,留在土地上的农民才有可能实现农业集约经营和规模经营,农业才有可能成为现代化产业;也只有将大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中,农民才能完全融入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从根本上摆脱传统小农经济的束缚,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才有巩固的基础。从农民向市民转换出发,推行以吸纳农民为主要内容的城市化战略,以城市化促进农民市民化,要求城市化应注重吸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选择农村城市化道路,应按照比较优势的原则,根据不同区位、资源条件、人口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中等城市和有重点的发展小城市(镇)有机结合起来。

三、坚持可持续发展,建立农业保护与支持体系

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体现。科学发展观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发展的根本准则,强调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1、调整农业发展战略,合理开发利用环境,全面保护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1)尊重自然与经济有序发展规律。农业系统是生产、经济、生态三者的统一,正是通过人类对原有农田环境的改良,良种、化肥、灌溉、机械、农药等的外部投入,才能改善环境质量,提高系统的生产力及其持续性,增加经济效益。(2)坚持集约化与持续性协同。农业集约化与持续性关系是双向、互为反馈的,农业行为可能破坏环境,也可以改善环境。要探索出一条既高产优质(即集约)又有良好资源环境生态(持续化)的发展道路。这就要求我们从我国国情出发,坚持农业集约化与持续性协同,发展集约可持续农业。(3)要千方百计地保护耕地资源。耕地是农业生产的最基本空间,它的多少及优劣直接关系到农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千方百计地保护耕地资源。

2、增加财政资金投入,支持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一是要认真贯彻落实《农业法》,确保各级财政每年对农业总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提高农业财政支出占整个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各级财政每年应从新增财力中拿出一定份额用于农业。二是要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吸引民间资本、工商资本、外商资本投向农业领域;通过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增加农业信贷投放,引导农村集体经

济组织和广大农民增加投入;完善以工补农、以商促农、反哺农业的机制,吸引工业资本、商业资本以及其他生产要素向农业流动;增加农业贷款的财政贴息,扩大支持农业生产贴息的范围,以政策优惠鼓励社会资金投向农业。三是逐步将以改善农民基本生产条件和生活质量为重点的中小型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各级政府基本建设投资的范畴,重点支持节水灌溉、人畜饮水、乡村道路、农村水电、农村沼气、草场围栏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科技投入,以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3、深化农村体制改革,建立农村服务体系,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一是改革土地征用制度,对国家重点工程、公益性事业建设用地,可以通过国家征用耕地的途径获得土地使用权,但要大幅度提高土地补偿费、安置费标准,为失地农民提供能够参加失业、医疗、养老保险的费用,解决农民的长期生活问题;二是探索建立农业保险服务体系,国家应鼓励现有商业保险公司开展农业保险业务或建立政策性保险机构;支持农民和农业经营组织建立为农民生产服务的互助保险合作组织。三是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促进小额信贷等扶贫信贷的发展,发挥各种类型小额信贷贷款额度小、期限短、手续简单、方便易行的优势,为贫困农民提供信贷服务。

2009年4月6日

第四篇:浅析“三农”问题

浅析“三农”问题

班级:xxx姓名:xxx学号:xxx

内容摘要:“三农”问题是指以农民为主体、以农村为地域、以农业为纽带相互交织为一体的农民、农村、农业问题的总称。“三农”问题直接关系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败,“三农”问题的存在是严重影响着国民的素质,社会的稳定,及国家经济的发展。如何解决“三农”问题一直是党和政府农村工作的重点。本文将分析“三农”问题的根本原因所在,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一些解决“三农”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三农”问题;经济与社会发展;解决对策

一、解决“三农”问题的意义

(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迫切需要

民以食为天,吃饭是生存的第一需要。手里有粮,心中不慌。吃饭没有保障,一切都无从谈起。解决中国人民的吃饭问题基本能够保证,但从长远发展来看,仍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中国人口基数太大,而且还在增加。随着人口的增长,对粮食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与此同时,中国人均可耕地面积还在不断减少。任何时候,中国人民的饭碗只能端在自己手里,中国人必须养活自己。“三农”问题不解决好,国家的粮食安全就没有保证。

(二)是确保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迫切需要

在中国,如果没有2/3以上农村人口的稳定,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稳定;如果没有农民对社会稳定的大力支持,整个社会的稳定只能是空中楼阁。如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势必直接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只有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保证广大农民安居乐业,农村社会稳定才能有坚实的基础,国家的长治久安也才能有可靠的保障。

(三)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需要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惠及十几亿人口的目标。对照这个目标,最大的差距在农村;实现这个目标,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可以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希望也在农村。

二、“三农”问题对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三农”问题不仅关系到我国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稳定与安全,而且关系到我国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安全与稳定。我国八亿多人口在农村,农村人口多,幅员辽阔。农村的现代化,意味着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农村的繁荣与稳定,意味着我们整个国家的繁荣与稳定。

“三农”问题不解决,意味着我国的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将影响到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将影响到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发展将日益严重。我国农业发展将面临严重的可持续发展危机。耕地资源将减少,水资源将不足,草原面临退化,水土流失,农田污染等问题。

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主要物质生产部门,人类文明也是从农业文明开始的。人类要生存,首先要吃饭,所以说农业是根本。农业的发展影响和制约着国民经济其它各部门的发展,农业的发展是国民经济其它各部门发展的基础。农业为工业其它各部门提供劳动力。农业又为工业,特别是轻工业提供原料,农业的高度发达,将为工业提供丰富廉价的原料,促进工业的快速发展。

三、“三农”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历史原因

1、工农产品剪刀差。建国初期,为了发展工业,政府对农产品实行价格剪刀差,以牺牲农业发展为代价,发展工业。

2、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农业和非农业之间、城市和乡村之间被筑起了一道高墙,随着经济的发展,历史上延续下来的传统农业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的发展,其弊端也日益凸显。

3、是重视重工业,轻视轻工业。在片面优先发展重工业思想的指导下,多数地方政府重视重工业发展而轻视轻工业,重视生产性建设而轻视非生产性投入,使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业发展长期停滞不前。

(二)政策原因

从发展上看,农村经济超常增长后,出现了滑坡。农业内部积累机制弱化,短期行为严重。政策因素也造成了不利于粮食生产形势,农民种粮积极性明显下降。地方财力增加,但地方投资却明显向城市倾斜。全国工业投资大幅增加,但为农业服务的农用工业投资却不断下降。在城市工业经济过热增长中,投资膨胀和消费

基金膨胀导致持续通货膨胀。农村基本设施不能适应农业生产发展的要求。税费体制不合理。农业经济组织形式的不足日益暴露。

(三)长期以来形成的二元社会经济结构

我国现行的户籍制度造成了相互分割、相互对立的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形成了城乡之间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水平上的巨大差异。户籍制度把农民限定在小块土地上,使单位面积上的劳动力过多,无法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优配置,导致农业生产率、农业机械化水平十分低下,经营规模化难以实现,农民的小农思想意识浓厚,农村经济市场化程度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四)工业化和城市化具有明显的外生化特征

过多地依赖政策的支撑,而这种支撑往往以农村地区的牺牲为代价,政府对农民的反哺工作又严重滞后,导致农村经济的发展举步维艰。长期以来,工农业产品的剪刀差,促进了我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广大工人与农民勒紧裤带,为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化作出了巨大贡献。在向市场经济转变时期,改革开放和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村经济获得巨大发展。随着改革向城市的转移,农民工进入城市,促进了全国经济,特别是城市经济的发展。

(五)以劳动密集型为特征的外向型经济

乡镇企业的幼稚性和盲目性,以及国际现代化农业对我国小农经济的挤压,造成农民增收困难,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艰难。改革开放之初,外资规模小,试探性强,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我国农村成为吸引外资的主要地区。外资促进了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大量廉价商品,如服装、玩具等迅速占领国际市场。外贸出口和农村承包责任制成为拉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动力。北美自由贸易区形成后,墨西哥抢走了我国在北美的贸易份额。

四、解决“三农问题”的对策

(一)加快城镇化进程

要解决“三农问题”,最根本的出路在于实现城镇化,最关键就是要提高效益,创造有效的就业岗位,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制造业和服务业上。

(二)加速政治体制改革

政府要放弃计划思维,树立市场理念,确立服务职能。实行县乡干部直选制度,使基层干部受上级领导,对下级负责。切实精简政府人员,提高农村基层干部文化素质、管理素质和社会道德素质。

(三)打破城乡二元经济格局

取消现行户籍制度,实行城乡统一的居民户口制度,恢复宪法赋予农民的自由迁徙权利。有条件、有步骤地将进城农民工转为城镇居民,纳入城市的各种社会保障之中。废除农业各税,实行城乡统一的财税政策。取消一切农民负担,从根本上遏制乱收乱摊行为。开征高消费税、社会保障税,提高赠予税率和遗产税率。打破城乡二元经济格局,赋予农民国民待遇。

(四)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和计划生育政策

逐步废除退休工资制度,采取国家、集体、个人三三制的原则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使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济,失业而有所助。严格控制农村人口增长,加大计划生育的宣传力度和执法力度,消除城乡差别。只有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农民才会积极配合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有效控制人口增长。

(五)改革现行教育体制

改革现行教育体制,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修改《义务教育法》,实行12年义务教育,在中小学开设科普课程并纳入高考。实行高校招生全国各省市统一的录取分数线,以扩大在农村的招生规模。颁布《义务支教法》,创立国家助学基金和支教基金,保障困难学生入学,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支教、任教。改革农、林院校的学科设置,培养适应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高新科技发展所需的农业人才。

(六)实行行政区划改革

实行行政区划改革,促进中小城市、小城镇的发展,加快转移农村过剩劳动力。调整省级区划,把特大省区分割成几个省区,废除地市级行政机构,实行县辖市改革,缩短政府管理链,提高管理效率,以利于发展中小城市,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七)实行土地规模经营

以市场经济为导向,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实行土地规模经营。组建行业协会和农民协会,促进农产品的流通,维护农民利益,增强农民在农产品市场上的主体地位,为完善农村市场,保护农民利益创造条件。

五、总结

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突出的是农民增收困

难。这不仅仅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性矛盾的现实反映,也是国民经济发展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的集中体现。我们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切实解决好。虽然解决三农问题任重道远,但是只要我们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党和政府的政策,坚定信心,奋力开拓,那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就一定能够在广大农村实现,三农问题也一定能够解决。

第五篇:“三农”问题

4就给定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用不超过1200字的篇幅,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进行论述。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

参考答案: 解决“三农”问题关键要有新思路 “三农”问题的形成,是由我国特殊的历史进程和特殊国情决定的,也是现代化进程中必然要出现的,而且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新情况、新问题也会不断涌现,这就决定了“三农”问题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解决“三农”问题靠以前的一套是不可行的。因此,解决“三农”问题关键要有新的思路,必须从战略全局出发,必须坚持系统和统筹的观点,必须采取经济、政治、法律、行政手段以及发挥市场经济作用等,既要支持“持久战”,又要保证每个阶段有目标、有成就,需要全社会戮力同心,更需要每届政府薪火相传。第一,要在调整政策、协调城乡发展上有新突破。抓紧调整不平等的城乡、工农发展政策如教育、卫生、科技、文化、金融、社会保障等综合性政策,特别是教育发展政策,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加以解决。此外,还要积极研究国家在政策上给予扶持和优惠的问题,农业、农产品结构如何适应市场的问题,外向型农业、农业产品的经营体制问题等,切实加大农业投入力度,发展农村经济,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第二,要在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上有新突破。一是以规模经营为基础,大力发展绿色有机食品产业。二是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为重点,培养壮大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三是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加强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形成良好的利益联结机制,搞好农产品市场流通。四是以优化发展环境为保障,加大对农业产业化引导、扶持和服务力度。第三,要在农业科技水平上有新突破。要大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加快构建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农业高技术研究,尽快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农业科技成果。改善技术创新的投资环境,鼓励大型涉农企业建立农业科技研发中心。健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立多元化的技术推广机制,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和普及。第四,要在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保障农民民主权利上有新突破。健全村民自治体制,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并对基层干部实行民主监督,稳步推进乡镇自治,同时,要完善农村基层重大决策的规划和程序,建立社情民意反映制度。通过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调动和保护广大农民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总之,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在于创新思路。只要随形势的变化改变思路,就能保证政策、措施的有效性,从而使“三农”问题得以有效解决。

下载关于“三农”问题—2012年社会实践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三农”问题—2012年社会实践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社会实践报告 三农主题1★

    社会实践报告 三农主题 一、实践目的: 践行“暑期三下乡”精神,了解当地城乡结合处农民市场交易情况,从花草市场了解现今农民致富新道路,学习国家给予农民的优先扶助政策。 二、......

    实习报告“三农”问题调查(定稿)

    寒假实习报告 这次寒假实习,我感到非常充实。在这次实践活动中不仅锻炼了我的组织、沟通、学习能力还让我对”三农”问题有了更深的了解,特别是对我们潍坊的蔬菜种植有更深一......

    社会实践报告——对“三农”问题的宣传和说明5篇

    社会实践报告 ——对三农问题的宣传和说明 一、什么是三农问题?它包括那些问题? 三农指农村、农业和农民;所谓“三农”问题,就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研究三农问题目......

    贫困山区“三农”问题

    贫困山区“三农”问题 “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其核心是农民问题。研究和思考中国现实一切重大社会问题,必须从这一基本国情出发。推进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如果......

    “三农”问题及建议

    “三农”问题及建议一、财政支农投入 财政支农投入对农业农村发展发挥了巨大的直接支持和间接引导作用,但也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 (一)财政支农资金投入总量不足。农业投入呈倒......

    关于三农的问题

    关于“三农”问题(农村、农业、农民) 1、 建国以来党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不同时期,为“三农”问题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1) 建国初期:实行土地改革,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浅议如何解决”三农”问题

    天津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宏微观经济学关于如何解决“三农”问题论文 浅议如何解决”三农”问题 (物流管理09级1班 王珊璐20093319 王腾飞20093316) 摘要:我们今天所面临的农民问......

    浅议如何解决”三农”问题

    天津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宏微观经济学关于如何解决“三农”问题论文 浅议如何解决”三农”问题 (物流管理09级1班 王珊璐20093319 王腾飞20093316)摘要:我们今天所面临的农民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