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校内农民工现状的调研报告(本站推荐)
关于校内农民工现状的调研报告
摘要
本文以清华大学校内农民工为特定主体,以问卷调查为主要方式,调研其生存状况、思想状况、政治态度以及对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发展的基本看法,详细地总结了农民工所面临的难题及其思想局限性,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同时,也指出了农民工的优良品质,号召向其学习。
关键词:农民工生存状况思想状况政治态度优良品质建议
一、调研目的农民工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人数最多的劳动者,是促进社会改革、保持社会稳定的推动力,但也是最容易被忽视、被侵害的弱势群体,因而,深入调研农民工将有助于全面了解农民工及其社会作用,让更多的人关注并保护他们的应有利益,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同时,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马克思主义强调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对农民工的调研实践对我们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具体体现。
二、调研对象
清华大学新清华学堂、综合体育馆西侧的网球场、东操场东侧的篮球场等地的农民工17人。他们有油漆工、铺砖工、清洁工、挖掘工等,具体分工不固定,经常根据总任务身兼多职。其中,3人来自湖北,2人来自安徽,2人来自江西,其他10来自不同的省市;年龄在21~30岁的有3人,31~40岁的6人,41~50岁的有6人,51~60岁的2人,最大的55岁,最小的22岁;未婚者有2人。
三、调研方法
主要采用个人问卷调查为主、访谈调研为辅的方式。/
5四、调研内容
农民工的家庭生活、经济收入、生存状况、学习需求、思想觉悟、政治态度以及对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发展的基本看法。
五、调研结果及分析
(一)2名未婚的年轻农民工家庭负担较少,但为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对象而发愁,在外打工是要挣钱盖房子娶媳妇;10名农民工上有年迈的父母,下有正在读小学、中学或大学的子女,他们是家庭的脊梁,压力很大;还有3名农民工的子女已是成年人,他们负担很小,主要是操心子女的问题。这些农民工都是每年的2月离家,直到12月才回家,平常很想念家人,每个月会给家里打1~2次电话。这说明农民工在不同的阶段都有不同的压力,长期在外务工不利于与家人进行沟通和交流,尤其是对有未成年子女的农民工,这将导致应有的家庭教育的缺失。
(二)农民工的工资以天记时,多干多得,少干少得,不干不得。每天干10小时左右,工作时间随着季节变化略有调整。根据所干的工作,每天为135~160元。由于工作难度和强度基本相同,因而工资基本稳定。但在首都北京,这样的工资肯定属于低收入水平。为了挣钱养家,他们很少歇班,但多数农民工会选择每个月休息一天。由于清华大学是正规的事业单位,故不存在拖欠工资等侵犯农民工合法利益的情况。部分农民工选择在清华务工是因为清华名气大。
(三)校内的农民工都住在照澜院内的工房里。那些房子一般只有25平方米,里面有2~3个床铺,摆放着一些基本的生活用品。大家使用外面的公共厕所,洗衣服时利用公共水池。用校内临时餐卡在食堂吃饭,每天的伙食费约为13~18元。伙食费明显高于学生花费,这是由于干体力活很累,更消耗体力。他们为了省钱,平常不买零食、水果。晚上下班时,会聚在一起看看影碟、聊天。可见,农民工的生活水平基本正常,但生活娱乐太少,有些单调,这主要是受经济条件所限。由于长期干体力活,农民工的身体素质普遍较高,很少有生病的情况。
(四)中青年农民工大多只受到初中教育,而50岁以上的2名农民工甚至未完成小学教育。在清华这所著名的大学打工,他们不免觉得有些自卑。他们都来自落后的农村,既没有学历,也没有技术,只能胜任普通操作工这类工作。几位年轻的农民工曾打算或
尝试通过短期培训进行充电,学习电脑、会计方面的知识,但都由于自身的原因没能付诸实践或没有坚持下来。尽管如此,他们对学习的渴望程度还是很大的,甚至将这种渴望寄托在自己的子女、弟妹身上,这激发了农村孩子的求知欲望。
(五)农民工普遍比过去更加重视自己的尊严,并渴望得到他人对自己的认可、对自己工作的尊重。多数农民工明确表示,如果在工作时被老板经常指责、辱骂,他们宁愿不挣钱也不干这份高薪水的工作。此外,当被问及在马路上见到摔倒的老人是不是要扶起时,所有的农民工都给出了肯定的答案,并且给出了简单朴实的理由:如果不扶起,心里总是过意不去;每个人都会变老,都有可能摔倒,等等。这说明农民工在物欲横流、道德沦丧的社会里还坚守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一颗纯洁、美丽的心灵。
(六)农民工普遍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相信党能领导他们发家致富。他们对胡锦涛、温家宝等领导人耳熟能详,感激他们为农民、农民工做的大好事,如免除农业税、发放土地生产补助、严厉制裁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违法行为等等。但他们参加国家政治事务的观念比较冷漠,在选举村委会成员或人大代表时,不珍惜自己的选举权,有人云亦云的做法。他们对党的路线、方针、指导思想几乎一无所知,具体表现为不知道“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这些现象并不是偶然的,是因为中国农民自古以来就具有根深蒂固的阶级局限性,他们缺乏政治思维,缺乏政治远见。
(七)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工的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开放前,家里人口多,以务农为生,经常缺衣少食,吃不饱穿不暖。改革开放后,很多人外出闯荡,家里的经济条件逐渐好转,温饱问题逐渐解决。在城市务工,见到了很多新鲜东西,听到了很多新鲜事,逐渐地接受了一些流行文化,思想观念由农村的落后保守变得开放开明起来。比如,如果在大街上见到女性穿得比较暴露,他们不会觉得很难为情。落后的农村与发达的城市的巨大反差,使部分农民工开始思考农村的种种弊端,激发了他们融入城市的强烈愿望。有些农民工明确表示,如果有足够的经济实力,自己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城市。
六、对农民工的评价
(一)农民工是我国社会当前最大的弱势群体。他们劳动条件艰苦,工作环境恶劣,卫生条件差;劳动时间长,工作时间超过国家法定时间,极少有固定的休息日,超时疲
劳现象严重;劳动强度大,大多从事脏、苦、累、险、重的工作,集中在建筑、搬运等职业,体力透支现象严重;经济收入低,薪水低于社会人均收入水平,甚至徘徊在贫困线左右、处于社会底层;生活质量低,用廉价商品,穿破旧衣服,营养保健缺乏;受教育程度低,这在一定程度上阻断了他们谋求体面职业的机会。
(二)农民工重视自身正当利益,渴望优质生活。相对于传统农民,新生代农民工显露出了较为明显的行业倾向性,开始偏向于劳动环境和就业条件更好的行业,就业期望值开始增高。他们就业选择不仅看重工资水平,也开始重视福利待遇、工作环境、企业声望乃至发展机会等。多数农民工渴望城市生活,欢迎现代社会,肯定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对未来充满信心,希望增加收入、长久融入城市生活。
(三)农民工拥有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品质,是最可爱的人。他们自幼吃苦、经历磨难,但不甘沉沦,骨子里刻上了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优秀基因。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是农民工的特有品质。他们善良朴实,仁慈宽厚,助人为乐,敬老爱幼,在拷问社会良心的时刻,用于挺身而出,这是出于人的本能而非利益的考虑。他们从不抱怨、默默为生活努力和奋斗的精神也弥足珍贵。
(四)农民工的传统政治文化浓厚,而现代政治文化刚刚萌发。农民在历史上是一个具有双重性特点的阶级,即“对皇权无限崇拜而又极力疏远的二元情感;逆来顺受与官逼民反的矛盾心态;平均与特权观念共存一体的双重人格。”[1] 进城的农民工仍然沿袭着这种传统的政治情感、矛盾的政治态度和政治人格。但是随着从农村进入城市,农民工不仅仅是居住地的迁移、职业的变更,更是思想文化的飞跃。进城的农民因为流动增长了见识,获得了丰富的社会阅历,降低了他们的保守性和封闭型。他们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以及思维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和进步,传统性削弱,现代性不断增强。“农民流动本身就是一所培养农民现代性的大学校。”[2]
七、建议与措施
(一)充分利用职教资源加强农民工职业教育和培训,加强发达地区对农民工教育的支持。我国现拥有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约1.5万所,高职院校有1100余所,这是农民工培训的丰富资源。在一些劳动力资源丰富且辐射范围广的中心村规划布局学习网络,加强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增加公益性就业岗位。
(二)加强农民工劳动权益保护,逐步实行城乡劳动者同工同酬。要加强政府引导、依法监管,提高农民工维权能力,充分发挥工会对维护农民工权利的作用。合理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实行同工同酬。改善农民工劳动条件,保障生产安全。加大劳动执法监察力度,确保劳动合同法切实贯彻实施。
(三)扩大农民工社会保障的覆盖面,丰富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要健全农民工医疗保障制度,解决好农民工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要抓紧建立适合农民工特点的养老保险制度,确保农民工在流动就业中的社会保障权利。在农民工较集中的地区,要建立文化娱乐设施,建设农民工专用的体育馆、剧院、休闲广场等。
(四)表彰农民工先进模范,号召向他们学习。例如,重庆市每年从全市农民工中评选出 “十佳”农民工提名奖及获奖者、“十佳”返乡创业明星提名奖及获奖者、农民工职业技能大赛获奖者进行公开表彰和颁奖。农民工身上有中华民族最纯的基因和优秀的品质,要发现先进人物,为全体公民树立模范,挽救现代社会滑坡的道德。
(五)拓宽农民工政治参与的渠道和途径,加强政府对农民工政治态度的积极引导。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不断扩大选举人大代表和公职人员的范围,采取多种方式吸纳和听取农民的提案、建议、意见等,对涉及农民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可以采取听证会、网上投票的方法和形式,引导其广泛参与。还可以通过报刊、电视、电台、网络等不受地域、时间限制的大众媒体,让其参与到行政管理、执法监督、廉政建设中来,发挥其政治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
总之,针对我校校内农民工的现状,推而广之,上述切实的建议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民工的难题和自身局限性。希望广大在校师生、校领导及政府有关部门能关注、重视农民工这类弱势群体,以人为本,切实维护好、发展好农民工朋友的根本利益,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 项新权,单长华,黄进坤.农民工创造一流业绩[J].党建.2010年01期.[2] 陈映芳.中国城市的新移民问题[J].晚霞.2010年04期
第二篇:2016农民工工伤保险现状调研报告
2016农民工工伤保险现状调研报告
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大量的农民失去土地走向城市成为产业工人。近年来发生的农民工工伤事件令人震惊,且农民工在工伤认定、医疗救护、康复及待遇补偿方面颇费周折,因而农民工的职业安全与工伤保险在我县发展经济,构建和谐社会的建设过程中成为政府不可忽视的紧要问题,因此,解决好农民工的工伤保险问题,不仅是维护农民工权益,也是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一、农民工工伤保险参保现状
县是一个13万人的小县,全县工伤保险参保缴费人数9045人,其中乡镇中小企业的参保人数为861人。县城工业园企业工伤保险企业参保情况比较好,基本上可达到95%以上。乡镇小企工伤事故率高,且员工绝大数人都是农民工。发生工伤事故的原因是许多企业技术要求较低,为了节约成本,很多企业在简陋的厂房里采用了安全性能差、劳动安全没有保障的旧机器。在这种危险的工作环境下,员工又缺乏必要的劳保设备,加上加班加点的工作,身体疲乏,注意力不集中就造成了工厂工伤事故的多发。调查中发现,许多农民工对劳动法、工伤保险知道的很少,把工伤保险混同为商业性保险,甚至认为工伤保险是“正式职工”的事,与自己这些“临时工”不沾边。由此可见许多农民工对工伤保险缺乏必要的了解。
二、农民工工伤权益享受不到的原因及存在的问题
企业对工伤保险特别是为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认识不到位。调查中发现,各类企业普遍存在工伤保险“不划算”的错误认识。有的企业认为,农民工素质低,人员流动性大,人员不容易管理,加上企业只顾眼前利益,只算眼前账,认为为他们参加工伤保险会增大企业成本,不利于企业在竟争中的生存和发展,因而不愿为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且在农民工发生工伤事故时,许多企业不但不积极救治,反而百般拖延、拒绝支付农民工补偿、医疗救治等合法费用。
农民工发生工伤后,未参保的用人单位不积极主动地申请工伤认定,也不按法律规定向农民工支付工伤待遇。《工伤保险条例》中规定,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的,所在单位应当在30日内,向劳动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而大部分农民工发生工伤都是由自己或其亲属来申请工伤认定。劳动者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如果用工单位不给劳动者上工伤保险,发生工伤后,用人单位要向达到伤残等级的劳动者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等相关工伤待遇。许多用人单位对停工留薪期内的工资及其他工伤待遇根本不予支付。
工伤预防机制缺失。工伤补偿、工伤预防和工伤康复是工伤保险制度的三个重要方面。工伤预防是指事先防范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改善和创造有利于劳动者健康的、安全的生产环境和工作条件,保护劳动者在生产和工作环境中的健康和安全。目前,县有关工伤保险的法规条款还多限于工伤发生后的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以及各项待遇标准的给付上,而对工伤预防的内容则涉及的不多,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工伤保险在事故预防中的积极作用。实践证明,事故前的工伤预防可以大大减少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率,减少工伤保险基金的支出。
三、保障农民工工伤合法权益的对策与建议
维护农民工的切身利益,对大力发展经济和构建和谐社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前述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的现状和问题,为了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大力宣传,营造声势,为推进工伤保险创造良好氛围。一方面通过新闻媒体、发放宣传材料、组织知识竞赛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另一方面,针对部分企业认识不到位,认为参加工伤保险会使人工成本增加,加重企业负担,缴纳工伤保险“不划算”的思想,组织人员上门做企业的工作,帮企业算笔账,用典型的事例教育引导,从企业的长远生存与发展来看问题,算工伤保险分散风险、互利互惠的社会大账,使企业理解社会保险的不可替代作用,了解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的不同效果。
加大对工伤保险工作的推进力度,例如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加大行政干预,引导和迫使企业参加工伤保险;通过对侵害农民工工伤保障案件的查处、制裁,使未参加工伤保险的企业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应负担的法律义务,提高它们参加工伤保险的积极性,为维护农民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加强工伤保险与工伤预防相结合。工伤保险除了要进行工伤补偿外,工伤预防工作必不可少。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实行了工伤保险与事故预防相结合的做法,实践证明,采取积极的工伤预防措施,可以减少工伤事故和职业病发生率。而我们的工伤预防工作还十分薄弱,所以应积极开展工伤预防工作,这是目前减少工伤事故频发的根本措施。工伤预防可以在以下方面做一些工作:一是通过缴费手段和费率机制将企业是否重视安全与本企业经济利益相联系;二是利用部分工伤保险基金开展预防的研究工作;三是通过各种手段,对工伤预防进行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使得员工能够加强自身保护意识,积极的争取应有的权利。乡镇企业的员工承担了经济建设中最繁重、最危险的工作,他们是当前最需要工伤保障的劳动者,同时也最需要社会的保护和关爱。乡镇企业的员工工伤保险不仅需要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大力地推进,更需要安监、卫生执法等多部门的配合;不仅需要政府,而且需要全社会真正关注他们的健康和安全。
第三篇:农民工生活现状调研报告
关于农民工生存现状调查报告
调查目标:近年来,大量的农民工进入城市,为城市注入了活力,为社会付出了廉价的劳动力,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财富,然而在陌生的大城市任然处于“边缘”状态,他们干的是工人的活,却还是农民的身份,他们经常受人歧视,很难融入城市生活,在城市里的生活状态不容乐观。我借着暑假的空闲时间对农民工的生存状况进行了深入调查,进一步了解农民工在城市中为何生存如此困难。
调查时间:2010年7月20日—30日2010年8月5日—8月20日
调查对象:农民工的生存现状
调查方式:走访、交谈、查看新闻,报纸、网上调查
调查地点:重庆市綦江县三角镇乐生坪村农民工老家
广东省东莞市东坑镇建筑工地农民工居住现
目前,已有大量农民工城市,他们干的是城市人不愿干的最脏、最重、最险的活,他们为社会奉献了自己的青春。他们的工作,他们的生活,他们的权益在很多地方任然让人堪忧,他们的生活现状牵动大多数人的心。现在将此次实践活动调查的结果报道如下:
一.大量农民积极入城
据收集到的数据显示,广东省东莞市被喻为“民工城市”,全市人口近154万,而外来人口就高达458万,其实实际外来务工人员已超过600万。大多数农民工外出务工经商主要是为了增加收入,其次是增长见识,提高技能等。据走访綦江县三角镇乐生坪村农民工老家后统计,整个村已有七成青年人到沿海一带务工经商,其原因大多是:乐生坪村地处山区,经济条件较差,仅仅靠务农的收入十分微薄,子女上学费用昂贵,农用费用支出大,很难支撑家里的所有开支。再加上农村事务繁琐,大多是体力活,家中除了靠卖粮食获取大部分收入外就是饲养家禽,获得经济收入的途径很少,所以多数人选择放弃务农,进入城市。这样一来家里只剩下年老体迈的人,目前已有八成土地荒芜。
二.农民工收入问题
据国家统计局八月启动的调查数据显示,尽管国家对农民减少了各项收费,减轻了农民负担,但是大多农民依旧选取外出务工经商,生活状况依然十分辛苦。据了解农民工进城务工经商的平均收入为1000元,一半以上的农民月收入在800元以下,只有一成超过1500元,男性农民工收入为1070元,女性农民工收入为780元,农民工收入普遍没有城市居民高,他们从事的多是技术含量低,工资水平低的职业,他们的收入水平没有随我国经济的发展而明显提高,究其原因:①自身素质和能力使其大多在报酬较低的产业部门就业,如制造
业,居民服务业,建筑业等所需技术含量低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由于农民工受技术限制,工资水平偏低。②社会不太健全的制度使得农民工就业受到不公平待遇,从而阻碍个工资水平的提高。
在网上调查的12个行业中,采矿业的农民工平均月收入最高,为1400元,其次是建筑业,平均收入1200元,但是危险系数极高。一半以上的农民工每月支出收入的四成,一半左右的农民工将收入的一半寄回家。
三.农民工权益问题
农民工工作时间普遍较长:进城农民工平均工作6.3天,平均每天工作9小时,47%的每周工作7天。究其原因主要是某些私营、个体业主追求高产量,高效益,而工人也为了挣更多钱主动拖长工作时间。
他们工作之余的主要娱乐方式仅为看电视,睡觉等,几乎没有其他的娱乐活动。然而农民工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文化财富的创造者和文化财富的创造者。农民工的文化权益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关注。政府应该积极营造一个适合农民工消费的文化娱乐环境。
在社会各界的关注下,全国农民工的报酬总体上大有改善,但是少数企业任然存在克扣或拖欠报酬的现象,近四成农民工未和企业签订任何劳动合同或协议,有一半农民工拿不到加班补贴,57%得不到工伤补偿,80%的不能带薪休假,90%没有享受住房补贴或住房公积金。80%的女农民工无法享受带薪休产假,12%的农民工不清楚,不能依法自己的合法权益,更有些农民工只要有活干,有钱挣就行了,签不签合同在他们看来关系不大,非常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全国政协委员吕传赞和一批专家提出,要解决农民工屡遭侵权问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他们建议:①加快劳动保障立法步伐。由于《劳动法》的规定比较宏观,对涉及保护职工收入所得、社会保障、人身保护方面的规定不够具体和完善,缺乏相应的配套法律法规,这给劳动执行部门的执法活动带来很大的困难和压力,使《劳动法》的很多规定难以落到实处。②建立欠薪保障制度,推行企业拖欠工资情况申报制度。这项制度对于保障职工的合法工资权益,维护社会稳定有很重要的作用。③充分发挥各项工会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中的重要作用。我国各项工会在组织代表和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中具有不可替代作用,要进一步加对修改后的《劳动法》的宣传贯彻力度,充分发挥各线工会作用。
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多提供及时准确的务工信息,多提供务工岗位,减少农民工外出务工盲目性,使其外出更容易找到活干,并开办一些技能培训班,让农民工接受正规专业的培训,拓宽就业门路,在维护农民工正当权益方面 ①农民工自谋职业中被各种税收和费用所困,如工商税、体验税、健康证及卫生许可费用等,这些相关费用农民工都希望能有所减免②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很受农民工关注,农民工愿意积极参保,但是属地原则制约了该项保险的落实。例如:农民工外务工经商,错过了参保时间或参加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又无法到属地指定参保医院就医,处在两地为难的境地。农民工生病大多能撑则撑,实在不行才去买药,2/3不上正规医院看病。其原因有:①正规医院费用太高。②他们没有习惯上正规医院就医。③没有钱,为了节约。
部分人认为:要改变农民工弱势地位,改善其生存环境,最根本是要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打破城乡户籍限制,让农民工与城市人享受一样的就业、医疗、卫生、教育等公共卫生服务待遇。
四.农民工的居住问题
大量农民工进城,住房问题成了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大多数农民工居住在简陋的宿舍里,30℅在集体宿舍里,21℅的农民工居住在缺乏厨卫设施的房间里,8%在工作地点,7%居住在临时搭建的工棚里,13%在城市里没有住处。只能往返在 城郊之间。
炎炎夏日,当我们走进建筑工地的临时工棚,想了解建筑工地工人的居住环境时,一股热浪扑面而来,室内温度甚至超过外面的温度。工人介绍说:“由于工棚用简易的材料临时搭建起来的,隔热性很差,又不通风,所以经过长时间的暴晒以后,室内温度往往比室外还要高,他们的降温设施除了电扇就是室内洒水,一位20多岁的湖北农民工告诉我们:有时热得不行晚上就只能铺上席子睡在露天,只是蚊虫太厉害,让他们受不了,但总比中暑强。〃不仅他们居住条件差,大多数农民工为省钱都选择自己烧菜,一烧就是几顿,有的甚至还摆到第二天再吃,没有冰箱,剩菜饭都不舍倒掉,在高温条件下极易变质,甚至可能引起食物中毒。此外,为省钱,图方便,喝生水,私拉电线,板房明火烧菜,也是建筑工地民工宿舍的安全隐患,除了电灯,电风扇,电磁炉,电水壶,充电器的电线拉得到处都是而且乱七八糟,很容易引起用电故障,甚至引起火灾。同时用电器明火烧菜也让我们心惊肉跳。由于板房低矮,又是木制结构,人员十分密集,一旦起火,后果不堪设想。当问起为何不去集体食堂或外面的餐馆时,他们表示:当然愿意。只是外面太贵,长期下来消耗不起,只能自己“开火”,更方便,节省些。实地调查和面对面访问:近40%的农民工长期在工棚或集体宿舍,这些地方既狭窄又拥挤,室内东西又脏又乱,除了日常生活用品外,没有其他娱乐用品。近年来由于城区拓展、改造,市区一般楼房的租金逐年升高,再加上其他水、电、暖气费用,成本就更是升高了,所以大多农民工都住在城乡结合处,有的几家或全家住在20—30㎡的房间里,生活空间狭小,环境极差,交通不便,安全没有保障。
既然工地居住条件如此艰苦,再加上他们长期在外务工,为何不由乡里人转变为城里人呢?据深入调查,要实现这种转变有两大必不可少的条件:①在城市里有稳定的职业和工作。②在城市里有固定的住所。从目前的情况看来,正在城里务工的亿万农民工都希望实现这种转变,然而实现这种转变并不容易。众所周知。,由于户籍、岗位和技能等制约,进城农民从事的多是最脏、最重、最险、最累的活,劳动条件差,劳动时间长,劳动报酬低,解决住房问题比城里人更加困难。我们可以看见农民工条件的恶劣既有他们经济收入低的原因,也有相当多政策不到位和资金不足的政府力不从心的原因。因而,农民工居住问题只能靠市场手段:靠租房或购房来解决。
五.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问题
据了解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问题也是一个很让他们头疼的问题。在走访乐生坪村的过程中还
发现:有四成农民家庭的孩子成为留守儿童,他们在乡村小学上学,平时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由于家里老人缺乏科学知识,缺乏法律知识以及教育现代孩子的正确方法,这对孩子们的成长都非常不利,很多留守儿童的性格变得越来越孤僻,不能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和法律意识,有部分人甚至走上犯法的道路。然而被接入城市的农民工子女在城市里上学一年需缴纳学费近2300元,占家庭总收入的20%还多,另外许多孩子上学需缴纳一定的借读费,赞助费。据报纸新闻资料报道:5000名随行的农民工子女有2500名缴纳借读费,赞助费,每人平均交1230元,这笔支出对农民工来说无疑是一笔很大的负担。
六.农民工给社会的巨大考验
大量农民工进入城市给城市交通、社会治安、计划生育等带来严峻的考验和巨大的冲击。在广东省东莞市调查过程中强烈感觉到:加强农民工的管理固然是不可少的,但更重要的是教育农民工,让其懂法,从而增强他们自我保护的意识,加强自身权益的特别是人身方面的保护。由于农民大多数来源于经济欠发达的山区或边远地区,他们不懂国家现行交通法规,更没有遵守法律的意识。如:骑摩托车不戴头盔,乱闯红绿灯,车辆乱停乱放,行人跨越栏杆的事时有发生,结果农民工常常成为生活中受害的对象。
农民工进入城市是不可逆转的洪流,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政府只能采取措施对他们近一步培训,规范,建设更利于他们生存的环境,使其尽快在城市里落脚,让他们与城市居民和谐共处才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物质和精神文明财富,才能更好地描绘未来城市的蓝图
第四篇:返乡农民工现状调研报告范文
目前,受经济危机的影响,农民工陆续返乡。农民工返乡会带来哪些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我们又该如何来因势利导,趋利避害,防患于未然,这是当前必须认真思考和积极应对的一个新课题。
一、农民工非正常返乡的现状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农民工大量返乡,并不是农民工的自由选择,而是企业倒闭潮下的被迫后退。据统计,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非正常陆续返乡的农民工约为5000人,占总量的10%左右。随着经济形势的进一步严峻,这一数量将持续增加,可能形成返乡潮。从返乡农民工的结构来看,其中多数是蓝领、普工、低学历者,“白领”约占20%,技工约占20%,高学历(含大专以上)约占1%。蓝领多、普工多、低学历者多的现状必然降低再就业优势。从返乡农民工的现状来看,基本以在家待业为主,再就业为辅,有约2%的农民工成为创业骨干,约14%的农民工已入园务工,仍有约84%的农民工在家待业、等待观望。
二、大量农民工返乡将带来的影响
农民工返乡的背后不仅仅有农民工的无奈,由于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如果失业状况持续,农民工返乡将带来经济、社会、政治等一系列深刻影响。
从经济学视角来看,农民工失业给本地经济发展带来压力。一是直接导致农民减收。农民工非正常返乡在短期内经济增收受到影响。二是给本地资源和环境带来压力,人口与资源、经济匹配不当,多项承载力相对不足,将构成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巨大负担。三是影响了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的有效实施。从短期来看,农民工返乡带回了少数资金,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消费,然而,农民工难于就业导致减收必然减弱消费需求,从而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四是制约了农业规模经营。原来将土地长期租赁给他人的农民工,现在回家要依靠土地来生活,从而影响了农村土地的加速流转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从社会学视角来看,农民工失业给本地社会稳定带来压力。一是心理失衡带来的社会压力。无奈返乡的农民工自尊心受到伤害,有可能演变成心理疾病,导致过激行为,宣泄对社会的不满。二是价值认同带来的社会压力。很多农民工因长期生活在城市,一旦回到较落后的农村,可能会心情浮躁,滋事生非。三是不排除返乡农民工在沿海发达地区染上一些不良习气,随着返乡将影响社会风气。
从政治学视角来看,农民工失业给本地民主建设带来压力。一是民主化进程的差异对执政能力提出的挑战。长期在外的农民工积累了一定的社会知识和法律知识,对民权的要求也较高。如果基层干部依然实施简单粗放的工作作风,就容易造成农民的抵触、对立情绪。二是长期积累的潜在问题对执政能力提出的挑战。农民工回乡后,对于农村容易出现的土地、山林边界权属争端等问题必将引起关注和重视,从而考验基层干部的执政能力,必须有心理准备和应对方案。三是维稳治安对执政能力提出的挑战。不排除有些农民工蓄意制造事端,或染有赌博、吸毒等陋习,从而滋生一些危害社会安定的行为,这对维护社会稳定提出严峻挑战。四是农民工的更高期望对执政能力提出的挑战。越是有见识的农民工,对于地方政府的期待和要求就越高。如果地方干部的能力和管理水平达不到农民工的期望,其管理权威必将大打折扣,并伴随产生执行不力等诸多问题。
三、解决返乡农民工现状的对策
尽管农民工返乡将带来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等困难和压力,但是,只要措施得力,因势利导,完全可以将返乡农民工转换成为当地就业创业和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大力帮扶,实现农民工回城的希望和梦想。对于大部分返乡农民工而言,重回城市仍然是内在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有序组织、引导农民工继续回城寻找希望和梦想。一要加强与劳务主要输出地的沟通衔接,最大限度地减少返乡人数。落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规定,对在当地参加了失业保险且工作半年以上的农民工给予一次性生活补助。发挥政府驻外办事机构作用,主动收集市场信息,积极为在外转岗、歇业和失业的农民工实施就地培训、就地再就业。二要建立农民工失业返乡监测机制,及时掌握返乡农民工的动态形势。由劳动就业部门牵头,组织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及时做好返乡农民工的登记、摸底和就业需求信息,并就返乡潮的当期状态、趋势及可能给社会治安带来的问题定期报告。三要积极做好技能培训工作,切实提高农民工回城就业的竞争力。整合教育、农业、扶贫、劳动和社保等相关部门的资源、资金,为这类人群提供各种技能培训服务;认真分析预测经济复苏后的市场及返乡农民工的共性需求,有针对性地加强技术含量高的长线专业培训。
搭建平台,支持农民工在本地就业和创业。一方面,要积极搭建就业平台,着力抓好返乡农民工的转移就业。政府部门要当好“红娘”,及时为用工单位、技能人才寻找结合点。同时,积极为企业与农民工建立“个性化”招聘平台,组织举办针对返乡农民工的专场招聘会,或采取就业直通车、送岗进村、送培训下乡、举办专场招聘会等形式,为返乡人员搞好就业服务。另一方面,要积极搭建创业平台,全力优化返乡农民工的创业环境。充分激励有一定积蓄的“中产阶级”和从沿海归来的“小老板”,带头创办企业或个体经济实体。有关职能部门要积极主动
与工商、税务、银行、司法等部门协调,为返乡农民工创办企业提供各项服务。
用活政策,引导农民工投身农村建设和发展。一要加强党对农村政策的宣传。大力宣传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及国家扩大内需的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动员一部分人主动参与到新的土地流转中搞农业集约化经营;用好用活农村种植养殖及其他涉农优惠政策,引导和帮助他们在农村自主创业。二是加大农业技术推广。外出务工的农民不同程度地掌握了各种先进生产技术,相关部门应发挥农民工优势,加大对农业推广的支持力度,比如培训一批农技推广员或聘请掌握先进技术的回乡农民工为农技推广员。三要大力支持返乡农民工进行家园建设。
未雨绸缪,积极推进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一要高度重视返乡农民工的心理问题。要积极做好返乡农民工的思想稳定工作,通过开展金融危机的专题知识讲座,聘请心理咨询师对农民工进行就业和生活方面的专门心理辅导,认真化解返乡农民工心中的疑虑。特别是重视贯彻落实好省市帮扶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的一系列政策,做好社保接续、子女就读等工作,进而激发农民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二要做好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高度重视返乡农民工可能引发的社会问题,积极做好农村的综治维稳工作,防止和克服“群诉群访、聚赌斗殴”的不良倾向;进一步扩大低保范围,保障农民工的正常生产生活。司法机关要积极为返乡农民工提供法律服务,重点开展《婚姻法》、《劳动合同法》、《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法》、《刑法》等法律知识讲解。三要引导农民工在文化道德建设上健康向上。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体活动,充实农民的精神生活;加大投入,逐步建设起一批合法、高尚、健康的公共休闲娱乐场所,引导农民从事健康的文娱活动。积极推进民间文化的挖掘、整理与传承,支持农村自然旅游资源的挖掘、保护与修复等,激发农民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增强农民工对农村的价值认同感。
第五篇:大学生调研报告之二代农民工现状
大学生调研报告之二代农民工现状
1.调研时间
2011.1.27 至28
2.调研地点
正在打工的初中朋友或同学家里
3.调研目的通过这两天的走访,调研了解二代农民的现实状况包括对社会生活的认识,思想上价值观念与上代农民工的差别,同时也让自己间接的体会尚不了解的这个社会,为将来进入这个社会打好基础
4.调查背景简介
当代农民工已不再是一群高度同质的群体,去其内部发生了较大的分歧,从年龄上来看,第二代农民工的平均年龄为20.8岁 比第一代将近年轻了1.8岁,且有百分之46.2的人在二十岁以 下。与这种年龄相对映第一代农民工已婚的概率将近百分之九十,而将近百分之九十的二代农民工没有结婚。就务农经验而言第而二代农民工比第一代在务农时间和务农经验上要远远于少。从统计数据来看,第一代农民工务农时间为十一年,务农时间超过十二年的占百分之36.2,其中务农时间超过二十年的竟然占百分之24.7,其中仍有百分之10.9的人务农时间超过三十年。而第二代农民工的平均务农时间为2.1年,其中百分之37.9的人没有务农经验。这些农民工在进城务工之前基本上在学校接受教育。在接受教育方面,第一代农民工基本上以小学和初中为主,他们的平均受教育的时间为7.62年,初中以下的占百分之81.9。不过仍有百分之30.9的人处于文盲或半文盲状态。而第二代农民工的平均受教育的时间为8.92年,虽然比第一代的仅仅高出1.3年,但从分布结构来看,绝大多收接受了九年义务教育,百分之89.4的人接受过初中及以上的教育。另有百分之25的人接受过高中教育。有百分之10的人接受了完整的高中教育。由于这种年龄结构,婚姻状况,务农经验以及接受教育的程度的不同使得他们在归属感,自我身份认同及市民化意愿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未来归属倾向及自我身份认同上第二代农民工有百分之69.9的人认为自己是城市的一员和应该和城市里的人有同等的社会地位。而对于第一代农民工他们觉得自己仍是农民。两者对未来归属倾向及自我身份的认同的不同造成两者在市民化意愿存在差异。第二代中有市民化意愿的占百分之 70,而第一代只有百分之50.由于第一代农民工和第二代农民工在接受教育和成长的环境的不同也就决定他们之间有不同的社会认同感及生活期望值。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第二代农民工已经表现出很明显的变化,这种变化集中体现为由第一代农民工的亦农亦工向全职的非农转变,由第一农民工的城乡流动向融入城市转变,由第一代农民工的谋求生存向追求平等转变。
5个体案例调查王莎,女,二十岁,初中文化水平,另接受过一年的电脑职业培训和两年的美容职业培训。现和几位同行合资于浙江开了一个美容
店,月收入近一万,未婚。在与她的交谈中发现已步入社会几年的她已变得比较成熟。非常看重读书的重要性以及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另外她觉得一个人的家庭背景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对未来持有期望的态度。从她的谈吐中很容易体味到她自觉作为一个“城市人”的自豪,对爱情比较慎重,不敢随便交友,她觉得社会上还是小心为好。曾宪稳毕业后在家庭的支持下学习了一些家庭装修方面的知识,现在是个体经营户,20岁,初中文化,未婚,不过过不久就要结婚在与他聊天时一直微笑,脸上洋溢这对现在满意的幸福。然而不时的流露出一些与其低文化相对应的气息。丁航高中文化19岁现工作于某城市海尔公司后勤部门农村出生的他身上虽仍带有某些乡土气息,然而看到穿西服的他却“正派”了不少,到社会里生活的两年使他变得更加油枪滑嘴,他用了三个字形容了下自己目前的工作“捡垃圾”,可见对与自己的工作是有些不满的,认为当初应该多些读书。其他案例不再一一枚举
6分析通过网上查询以及对调查的这些二代农民工与他们上代的对比发现:
1)他们的劳动供给和就业行为明显不同于第一代农民工。在不同时代成长的农民工有着不同的阅历和自身不同特点,导致他们追求目标、偏好等不同,价值倾向,市民化意愿等都是不同的(2)他们对社会保障的需要胜过第一代农民工。在心态和观念上,第一代农
民工更接近于农民,对城市认同感较低,即使在城市中无法生存时,还有回乡务农的最后一条退路。第二代农民工更接近于市民,对城市的认同感较高3)不同的环境造就了不同的他们。第二代农民工生活水平更高了,对生活的期望值也跟着提高了。就业上,第二代与第一代农民工出现了断层的情况,务农对于第二代农民工来书变得陌生,而且与第一代农民工的易满足不同,第二代农民工更多的不满足于现状,他们有的会选择继续学习来补充自己以获得提高,然而受的教育程度偏低仍是制约他们发展的根本原因,总的来的,第二代农民工处于一个由农民过度到市民的过程,思想上大多数认为自己是市民,文化素质以及工作技能仍较偏低,受中国经济转型的影响,未来的中国肯定需要一批更高素质,高技能的工人,因而,未来的”农民工”承担着更加艰巨的任务与挑战,我们也有信心展望这样一个美好的未来:国家经济实力更加强大,更多的是国民素质不可否定的提高,农民工将越来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