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城市农民工子女受教育调查赵胜
城市农民工子女受教育调查
打工居住在简陋宿舍、子女借读费用居高不下、拖欠工资问题依然存在„„昨天,随着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发布《城市农民工生活质量状况调查报告之四》,一组农民工生活质量的调查,开始完整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本次调查范围为全国各级城市中固定岗位就业的农民工和灵活就业的农民工,共调查了各类农民工29425人。
这组调查显示,城市农民工劳动强度大、文化程度低、社会保障低、工作环境差、生活条件差。尽管如此,但多数农民工仍然对未来生活充满希望,他们对城市希望最大的,是能在城市发展、定居,同时,政府能在住房和医疗保障方面给予帮助。
国家统计局认为,传统的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使大量进入城市务工经商的农民工不能获得平等的社会身份。因此,要改变农民工的弱势地位,改善其生存环境,最根本的是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打破城乡户籍限制,让农民工与城市人享受一样的就业、医疗卫生、教育等公共服务待遇。
[案例]两年前,17岁的小陈随着父母一起从江西老家到杭州打工。小陈的妈妈在杭州的一家饭店找了个洗碗工的活,而他爸爸则靠三轮车谋生。
由于一个月赚得不多,他们一家租在杭州西湖区蒋村的一间当地农民房里。一家三口住在这房里,不仅拥挤不堪,而且由于房子旁边的水池里久未清理,各种垃圾或浮或飘,有股莫名的气味。
[现状]据国家统计局调查,我国有29.19%的农民工居住在集体宿舍里,有20.14%的人居住在缺乏厨卫设施的房间里,7.88%的人居住在工作地点,6.45%的人居住在临时搭建的工棚里,还有12.54%的农民工在城里没有住所,只能往返于城郊之间,或回农家居住。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农民工收入普遍比较低下所致。
据调查显示,农民工务工经商平均月收入为966元,一半以上的农民工月收入在800元以下,其中月收入在500元以下的占19.67%,月收入在500-800元的占了被调查的农民工总数的33.66%,只有一成的农民工的月收入超过了1500元。
[对策]近几年,各级政府采取了有力措施改善农民工的生产生活条件。政府应给他们提供一些设施较好的廉租房,加强对出租房屋管理,为务工经商的农民工租赁房屋提供服务,以适当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要坚持依法维权,发挥工会作用,提高农民工素质,强化政府职能。
》》子女教育情况不容乐观
[案例]在杭州体育场路体东社区内开理发店的张女士,已经在杭州谋生两年多了。今年,丈夫从另一个城市过来,把他们的9岁女儿也带到了杭州,并开始在杭州读2年级。
说起女儿的读书费用,张女士说,女儿在原来地方读1年级的时候,经常需要被学校要求缴纳各种学习费用和借读费用,“我帮人理个发才收10块钱,学校伸个手就要几百块”,于是她和丈夫决定,让女儿来杭州读书。
[现状]调查中发现,现行户籍制度与人口流动需求不相适应、不够协调,导致了农民工子女就地接受教育需要支付高昂的借读费和赞助费。
据调查,在缴纳借读费、赞助费的家庭中,平均缴纳费用为1226元。其中,有42.08%的农民工交了500元以下的费用,有29.44%的农民工交了500-1000元,16.33%的农民工交了1000-2000元。
[对策]针对农民工子女就学难的问题,明确要以流入地政府为主,负责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工作。建议政府将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相关政策纳入教育法,并制订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收费标准,对违规收费的学校,教育行政部门等要及时予以查处。农民工子女在城里上学,要明确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接收农民工子女入学,除应该和城里孩子一样就近
入学和缴纳相同费用之外,还应适当减免有关费用,方便农民工子女就读。同时,要积极扶持民办农民工学校,在办学场地、教学设备和办公经费等方面给予帮助。
》》克扣、拖欠报酬问题依然存在[案例]“我是在企业里被拖欠工资拖欠得受不了了,才出来干擦鞋的工作的。”才20出头的农民工小唐,背着一张凳子、一个箱子,这几乎是他在杭州的全部工作用具。
原来,由于在企业里干活的时候,经常一连多月拿不到工资,所以他不得不另谋他生,选择了替人擦鞋,“生意好时,一天能赚四五百元,和在企业里一月收入差不多呢。”
[现状]在调查的农民工中,被克扣过报酬的有5394人。在被克扣过报酬的5394位农民工中,有59.81%的农民工被克扣的报酬属于工资收入,有23.36%的农民工被克扣的报酬属于其他补助、津贴、奖金等,还有16.83%的农民工被克扣的报酬属于加班报酬。
据调查,农民工被拖欠报酬时间最短的有1个月,最长的达到8年,平均被拖欠了4个月。被拖欠过半年以下的农民工有5195名,占被拖欠农民工数的90.49%。
[对策]欠薪是一个普遍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难题,应规范劳动力市场上的雇佣关系,劳资双方要签订正规、有效的合同,政府部门要经常抽查监督,如果发现农民工没有签合同的,要对其所在的企业或者负责人严惩。此外,政府还应开展经常性的工资清欠工作或设立农民工投诉热线电话,及时维护农民工的权益。(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初探
陕警院教师育路公务员考试网北京金路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研究员李祖华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围绕解决“三农”问题和增加农民收入,全国各地大力发展劳务产业,广大农民纷纷进城务工就业。随之而来的人口迁移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尤其是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日趋突出。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流动人口超过1.2亿,随父母进城的农民工子女则有近2000万。他们当中,失学率高达9.3%,近100万名适龄儿童不能及时入学。有学者认为,这100万游荡在城市街头的失学农民工子女,他们耽误的不仅是自己的前途,还会成为未来社会的“定时炸弹”。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亟待引起各方重视和尽快解决。
(一)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成因
近年来,农民工子女教育难的问题,虽然逐步引起了各级党委、政府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关注,教育部门及有关部门也做了大量工作,但还是收效甚微。那么,原因何在呢?一是长期形成和执行的“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义务教育体制,致使地方政府职责不明确,管理不到位,办学经费不落实。二是现行户籍制度与人口流动需求不相适应、不够协调,导致了农民工子女就地接受教育需要支付高昂的借读费和赞助费,“流动儿童少年就学以流入地管理为主”的政策较难操作。三是教育公平发生偏差,部分学校和教师歧视农民工子女学生,非法无情地剥夺了农民工子女学生与城市学生同等的一些受教育权利。如农民工子女学生不能参加学校或当地各级政府举办的各种活动,不能参加“三好学生”评选,甚至不能参加体育比赛,等等。四是农民工子女学校办学条件差、师资弱、流动性大,办学合法化问题很难解决。有的地方甚至百般阻挠农民工子女学校的兴办,或武断地加以取消。五是农民工收入较低,大部分还生活在城市贫困线以下,面对城市学校尤其是公办学校昂贵的求学成本,他们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把“望子成龙”的迫切心情无奈地藏于心间。
(二)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建议
“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这是2003年教师节,温家宝总理在视察北京市接受务工农民子女学校时写下的,深切地表达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广大农民工子女的无限关怀。农民工子女应和城市儿童少年一样得到同等的尊重,享有同等的受教育的权益。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深化改革,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解决好农民工子女的入学难问题。
1.正确认识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
首先是要认识到教育是“全民教育”,农民工子女享有受教育权利,而且是平等的教育权利。其次要认识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正成千上万地递增,搞好农民工子女教育已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这不仅是教育问题,也是推动城市建设和发展、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公平的客观需要。再次要认识到农民工子女非常懂事,有良好的自强自立意识,但也有孤僻、自卑的性格倾向和与社会对立的不良情绪,他们需要得到健康、积极、向上的教育。总之,农民工子女也是公民,他们的父母也是国家的建设者,政府义不容辞地有为他们提供教育的责任。
2.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
自1985年以来,我国义务教育体制经过三次改革:即“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在国务院领导下,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在国务院领导下,地方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三次改革,都始终坚持着“地方负责,分级管理”,正因为如此,导致了“城乡分割”的局面。城市适龄儿童的义务教育费用基本由各级政府负责,而“农村教育农民办”。农村税费改革和第三次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后,农村教育经费由县级政府为主的各级政府通过财政预算安排。可是,在现实中,农民工子女离开农村时,并没有相应的教育经费随之流转,其就业所在地也没有相应的教育经费预算。这样,农民工子女接受教育就没有了保障。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严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变“地方负责,分级管理”为“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破除城乡分割,保证教育投入,维护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和谐健康发展。
3.探索建立适应“就地入学”的管理服务机制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强调指出:“要重视解决流动少年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以流入地区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采取多种形式,依法保障流动少年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农民工子女教育作为全民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来抓,切实加强领导,强化政府行为,合理整合资源,竭力增加投入,尽量降低成本,全面提供援助,为农民工子女创造平等、宽松、优越的教育环境。一是挖掘现有公办学校教学资源,兴办专门招收农民工子女的公办学校;二是将农民工子女纳入教育招生计划,实施农民工子女入学关爱行动;三是改革户籍制度,破除城市学生与农村学生的界线,减免学费或取消公办学校的“借读费”“赞助费”;四是建立农民工子女教育救助基金,施行“希望工程助学进城计划”,全面救助失学农民工子女入学。五是提供“富有爱心”的平等教育,保证农民工子女“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
4.大力扶持兴办农民工子女学校
中国的教育事业,只靠政府这一个‘轮子’推动,发展速度总是有限的。如果再加上另一个‘轮子’——民办教育的推动,一定会发展得更快、更好。对于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两轮”推动尤显重要和有效。各级党委、政府要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采取各种有力措施,积极引进社会力量参与办学,兴办农民工子女学校。教育部门要建立公正合理的评价体系和监督机制,给予农民工子女学校合法身份,大力支持其发展,增加农民工子女就学机会,减轻公办学校压力。
5.强化农民工依法送子女入学的观念
当前,由于农民工子女入学较难,部分农民工产生“畏难”情绪,送子女入学不积极。对此,在努力改善农民工子女入学环境的同时,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引导广大农民工千方百计增加收入,依法送子女入学,切实维护农民工子女接受教育的权利。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是我国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全局性的特点,必须认真对待,主动出击,积极而为,按照“一个都不能少”的要求,给每个农民工子女提供应有的平等教育,使他们得以健康茁壮地成长。
第二篇: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情况调查
思想政治理论课
学生实践报告
班级:11工商学号:1113041024 1113041025 1113041019 1113041017 1113041029 1113041018
姓名:陶永朋 卢安超 魏名俊 徐坤 王成成 赵宇豪
任课教师:高璐
时间:2013至2014学 第 2学期
2013年4月1 6日
课程: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情况调查
前言:此次我们小组调查的是合肥市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情况,通过这次调查我们了解到了一些真实而又不能忽视的一个群体,那就是农民工的子女们,目的是为了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帮助那些渴望知识的孩子。
一、合肥市民工子女受教育的基本状况。
(一)受教育机会。
受教育机会是衡量教育不平等问题的重要指标,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机会直接反映到这一群体的受教育的平等权益问题。农民工的受教育机会问题具体反映在农民工子女的就学渠道等方面。
1、就学渠道。
(1)在合肥某些小学借读。流入地学校参照当地政府生均拨款作为收费标准,吸收农民工子女借读。学校安排儿童插班学习或单独编班。公办中小学师资正规、管理科学、教学条件好,是农民工心中最值得信赖的学校。因此大部分的农民工都愿意把子女送往这类学校。
(2)就读于流出地政府在流入地所办的学校。针对某些流出地的人口在流入地居住相对比较集中的情况,流出地政府经流入地政府同意,自投资金、人力,在流入地办学,吸收本地区的农民工子女入学。这类学校已成为吸收农民工子女就学的一条有效途径。
(3)进入民助公立(或公助私立)学校学习这是一种正在探索的就学形式,即由企业出资修建校舍,购置必备的教学设备,而管理上由自己运作,费用由教育行政部门(政府)负担,按正规学校进行管理,学生需交纳少量的借读费用。这种学校既有公立学校的优势;又有企业的支持,因而是一种较好的办学形式。
(4)就读于民工子弟学校。为自己的子女选择这类学校的家长大多数是出自经济方面的原因,民工子弟学校收费要便宜得多。除了便宜,照顾农民工的工作情况也是这些学校受欢迎的原因。农民工一般早上五六点钟就把孩子送来了,晚上到七八点才来接,学校早晚都有人看管,这大大方便了农民工。但是这类学校的弊端也较多。如①办学者和教师的素质较差,有的学校从校长到教师没有一个人有过从教经历;教育质量无法保证。②缺乏最基本的办学条件,有的学校甚至没有最基本的安全和卫生条件,学生在这样的学校里没有人身安全保障。③不少学校办学以赢利为目的,办学条件被降低到最低水平,从而使办学者获得最大的利润。因此,这类学校属于应规范管理的范围。
(5)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以在家乡接受教育为主。根据抽样调查,有65 %的适龄儿童在家乡接受教育,他们的父母亲一方或双方不在身边,处在教育的边缘地位。
(6)少数农民工子女失学在家。大部分农民工子女失学的首要原因是居住地的不确定性,父母就业的机会和收入水平决定着他们的去留。其次,家庭的贫困是农民工子女失学的又一原因。、失学率
合肥市流动人口超过127.9万,进城的农民工子女则有近4.3万。他们当中,失学率高达3.36%,近0.76万名适龄儿童不能及时入学。有学者认为,这些游荡在城市街头的失学农民工子女,他们耽误的不仅是自己的前途,还会成为未来社会的“定时炸弹”。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亟待引起各方重视和尽快解决。
(二)师资。
接收农民工子女的城市学校的师资力量在整体上是好的。特别是公立学校、部分民办学校以及流出地或流入地政府设立的流动人口子女专门学校的教师都具有正规大学或师范院校的学历,也都接受过正规的师资培训,能够胜任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教学工作。不过,部分简易民工子弟学校中的师资情况则令人担忧,由于教师中师范学校毕业的很少,因此大部分教师缺乏教学、教法等方面的专业训练,不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此外,这些教师尤其在音乐、体育、美术等方面缺乏训练,这些课的开设存在很大困难。
(三)学校的教育教学设施。
学校的教育教学设施指的是学校的硬件建设,包括校园建设、教学设施、设备、文化娱乐设施等。它们的建设程度直接影响着受教育者的积极性以及教学的质量。农民工子女接受教育的学校的教育教学设施良莠不齐。在这方面,公立学校由于有政府在财政上的支持以及学校长期的积累,教育教学设施相对较为优越和完善。而简易民工子弟学校与之相比,差距极为明显,其状况极不容乐观。据对合肥市民工子弟学校的调查,这些学校的校舍、课桌、图书馆等硬件设施普遍不足甚至是严重不足。废弃的厂房,厂房在改为校舍后,需要进行相应的改建,安全设施的功能上需要调整,这是民工子弟学校校舍存在的最大问题。此外,教室面积过小,学生过度拥挤,教学效果受到影响。其他设施也因陋就简,同时,城市的图书馆、书店、博物馆、科技馆、公园等文化教育场所设施和各种信息、科技、人文资源等无疑都给流动儿童提供了直接的受教育的机会和素材,使他们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这些对于城市儿童来说是司空见惯的,但对于农村儿童来说,都是望尘莫及的。调查表明,农民工子女及家长对城市的教育环境普遍是满意的,或者更确切地说是满足的。这种满足感不是来源于与城市儿童的比较,这点他们不敢奢望,他们比较的对象是在农村的就学儿童。正如有家长表示,在城市里就算第二、第三课堂孩子都可以学到很多东西,而在老家普通话都没普及。从中也可反映出一个事实,即城乡教育环境之间存在巨大的鸿沟,农村儿童教育环境的状况极不容乐观。
(四)学业成绩。
农民工子女在流入地的学校中,在学业状况上大部分有着不同程度的改善和提高,尤其是公立学校中的农民工子女,他们的学业成绩进步较为明显。而简易民工子弟学校的状况令人担忧。由于办学条件、师资水平的限制,民工子弟学校教学手段落后,教师的教学水平不高,很多学校都没有按照国家的要求设置课程,学校教学只是停留在“识字教学”和“扫盲教育”的层次上。如广州市某区在教学督导中发现有些学校课堂教学不合格率竟达75%。
(五)心理状况
形成不健康的心理状态,难以与城市生源的学生相融合,并可能引发反社会的行为。据调查;农民工子女普遍自信心不足,自我评价偏低,存在“自卑”、“自闭”“压抑”等心理特征。
(六)农民工家长观念落后
家庭能否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上的帮助对学生适应性有显著影响。调查表明,大多数家长对其子女的教育还是非常关注的,但是由于各种客观原因,家长不能对子女的学习进行有效的辅导。流动人口多半来自经济、文化较为落后的农村,较低的文化程度和生活上巨大的压力让他们没有能力、时间和精力来科学合理的教育孩子。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严重脱节,家里根本没有读书学习的氛围,以致流动儿童在学习心理上也存在一定问题。
二、导致合肥市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农民工子女教育难的问题,虽然逐步引起了各级党委、政府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关注,教育部门及有关部门也做了大量工作,但还是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一是长期形成和执行的“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义务教育体制,致使地方政府职责不明确,管理不到位,办学经费不落实;二是现行户籍制度与人口流动需求不相适应、不够协调,导致了农民工子女就地接受教育需要支付高昂的借读费和赞助费,“流动儿童就学以流入地管理为主”的政策较难操作;三是教育公平发生偏差,个别学校和教师歧视民工子女学生,无情地剥夺了民工子女学生与城市学生同等的一些教育权利。如民工子女学生不能参加学校或当地各级政府举办的各种活动,不能参加“三好学生”评选,甚至不参加体育比赛,等等,四是农民工子弟学校办学条件差,师资弱,流动性大,办学合法化问题难决。有的地方甚至百般阻扰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兴办或武断地加以取消;五是农民工收入较低。许多农民工家庭面对城市学校尤其是公办学校昂贵的求学成本,他们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把“望子成龙”的迫切心情无奈地藏于心间,只能把自己的子女送往条件较差的民工子弟校。
三、法律方法解决合肥市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
(一)改革户籍制度、实现城乡一体化。
户籍制度的本质是与计划经济一脉相承的,它在限制人口流动和制造了城乡分割的同时,严重地加剧了城乡差别,导致了中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两重天的不和谐局面。这种制度的弊端表现在它直接导致了城市居民和农民在所有制、流通、交换、分配、就业、税赋以及教育、医疗、养老、劳动和社会保障就业、住房等各方面的经济和社会政策的不同。这种人为制造的等级和利益差别致使流动人口沦落为新的城市贫困阶层。就义务教育领域来说,正是城乡户籍壁垒的存在,造成流动到城市里的农村人口子女在城市中无法得到与城市学生同样受教育的权利。解决问题的根本之策在于加快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的改革。务必实现两个基本的目标:一是逐步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的二元结构;建立对流动人口的动态管理制度;二是消除户口的社会附加功能;切断户籍身份与利益之间的关联,改变户口与就业、医疗、社会保障、教育、住房等公民利益挂钩的不合理现象,实现
城乡一体化管理。
(二)调整现有义务教育格局。
合理配置现有的国有公共教育资源。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政策应该以公平为首要的价值目标,消除社会排斥、促进社会融合。要全方位地把农民工子女教育从体制外纳入到体制内,使其完全融入社会主流学校的教育秩序内。解决的渠道应该以公办学校为主,民办教育为辅,同时调整现有教育资源的分布,合理配置现有的国有公共教育资源,实现现有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流入地政府对要根据现有的公立中小学校的生源规模情况进行教育资源的重新布局。事实上,在当前大量的农民工子女无法入学的情况下,因为家庭人口结构的变化带来的本地生源的减少,流入地城市却往往还有一些中小学校因为招生(指本地生源)数量不足而被撤销。流入地政府应该对这部分空闲的资源有效地加以转移,用来增强流动人口比较集中的公立学校,以提高这些学校为农民工子女就学服务的能力、提高农民工子女的教育质量,或者改造成为以招收民工子女为主的学校,以更好地满足流动儿童就学需求。比如,在流动人口特别集中的城郊结合部,要提高公立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招生能力,或者增设新的学校,来解决局部区域内农民工子女入学紧张的现象。
(三)多渠道安排农民工子女就学。
首先,公办学校要承担起接受农民工子女入学的重要任务。在公办学校就学是承认农民工子女在流入地合法地位的重要标志,拥有平等的入学机会体现了社会公平,是其公民权利的积极体现。流入地政府应采取多种形式接受农民工子女在当地的全日制公办中小学入学,在入学条件等方面应与当地学生一视同仁,不得对其进行乱收费,对特困学生应酌情减免费用。
(四)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对“特困”农民工子女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在我国,地方政府是实施义务教育的主体。由于财力有限,大多数流入地都无法保障农民工子女无偿享有由当地纳税人支持的义务教育。而多数农民工家庭拮据,不要说高额的“借读费”交不起,有些学生还因交不起“简易学校”的学费而失学。为农民工子女创造接受义务教育的机会是政府行为,不是一个地区的教育部门所能解决的,它不仅涉及公安、物价、工商、计划生育等相关政府职能部门,还涉及流入地政府与流出地政府的协调和互助。中央政府不能将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责任推给地方政府,地方政府也不能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将其推向市场。必须加大财政的转移支付力度,对“特困”农民工子女实行免费义务教育。中央政府应为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设立专项资金,同时根据农民工对流入地的经济贡献,流入地政府也要专门安排部分资金,用来支持农民工子女就学,消除因家庭贫困而造成的教育机会不平等,实现从道义性扶贫向制度性扶贫的转化其办学条件。
(五)规范和扶持农民工子弟学校。
从目前来看,民办中小学及打工子女学校承担了相当数量的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在相当程度上也缓解了公办学校及政府财政的压力。应当承担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存在有其时空的合理性。因此,流入地政府应对辖区内的农民工子弟学校给予一定的经费补贴,提供必要的办学场地,并制定出相应的适合其发展规律的合理的质量标准,促其规范办学,不能一味地使用关、卡、压、撤的手段。应将其纳入当地教育发展规划和体系,进行统一管理。对于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办学标准可以适当放
宽,根据实际情况降低民办学校的办学门槛,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创办更多的学校以接纳更多的农民工子女上学。可参照农村学校的标准来考量他们是否合格,主要消除安全、卫生隐患,考察教师的任职资格等。教育部门应对简易学校给予积极指导,帮助完善关于农民工子弟学校在办学中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问题,政府应对其价值取向进行法律性和道德性的双重规范,使他们明确自己不单单是独立的利益实体,更是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体系中的责任实体,使其在办学过程中能够实现从利益取向责任取向转变。
(六)政府加强管理引导,尽力消除身份歧视。
为消除歧视农民身份的传统思想,减轻对农民工子女中小学生的负面影响,杜绝因“身份”歧视而发生的辍学现象,当务之急一是加快取消户籍制度的改革步伐,打破城乡二元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局面,使农民工不仅能够流入城镇,还能够在劳动力市场获得较多的向“上”流动的机会。在城镇中获得“高社会地位”工作的农民工越多,越有助于根除“身份歧视”的错误思想。二是政府禁止城镇针对农民制定各种不平等的政策或设定不平等的用工条件,尽可能为农民提供公平竞争的就业机会,使他们有机会获得较好的工种和工资待遇。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是我国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全局性的特点,必须认真对待,主动出击,积极而为,按照“一个都不能少”的要求,给每个农民工子女提供应有而平等的教育,使他们得以健康茁壮成长。在中国城市化的进程中,农民工子女教育,不只是中国农民的家事,它实实在在是国家和全民的国事。农民工子女教育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是中国社会转型中的成本,这个成本需要政府、全社会和农民共同来承担,而不应由农民独自来扛。农民工的后代,原本因为家庭经济条件的改善可以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成为农村走出来的最有希望的一代。但如果他们目前的教育环境不能得到很好的改变,出现进城的“流动儿童”被社会“边缘化”,在农村的“留守儿童”被家庭“边缘化”,那他们离“毁掉的一代”就不远了。再穷也要受教育——教育公平的底线!
参考文献:
1.郭燕聂,王永华;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及对策分析,中国电力教育,2009
2.金鑫: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浅谈[J],《财经界》2007(4)
3.熊正财,李作红;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之我见,2007
4.邹先云农村留守子女教育问题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06(10)
第三篇: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调查分析
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调查分析
一、农民工的子女受教育程度偏低,其大多数为小学文化程度和初中文化程度。
农民工对“孩子应该上学读书”有一定的认识,也非常支持其子女读书,但是因农务繁忙和对子女上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均认为教学是学校的责任,而与家庭教育无关,家长往往关心的是其子女的成绩单上成绩分数多少,而不重视其子女上学的过程,致使其子女上学压力大,学习成绩差,初中毕业后,均未能继续求学深造。其次,在农村,现在处于外出打工的热潮中,农村子女初中毕业后,不听往来人的劝告,走上打工之路,因而结束学业,待知道理,却无安份学习的心理。
二、农民上进不强,满足于自给自足的生活状态。
三、农民工对国家政策及国情关心不够,对国家政策及国情了解甚少。
据调查资料分析,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认为应该:
1、加强农业基础,繁荣农村经济,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农村特色农业,关注农民工生活。
2、加大基础教育硬件设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师资队伍素质。
3、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增开《心理学》课程,从而促进教师、家长与学生之间的互相了解,重视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4、国家加大投资,改善农村通信落后问题,进而改变农民工思想,使得其子女有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第四篇:关于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调查问卷
关于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调查问卷
亲爱的小朋友:
你好!这是一份关于留守儿童教育现状与问题的调查问卷。你的意见相当宝贵,本问卷不记名,仅用于调查研究使用,回答无对错之分,请如实填写,我们将对问卷信息严格保密,请放心填写。请直接勾选你所选择的相应选项。如遇,请直接填答。谢谢合作!
河北大学在校生
××××年×月
1、你的性别
A、男B、女
2、你所在的年级
A、1-3年级B、4-6年级C、7-9年级
3、你有兄弟姐妹吗?
A、有一个B、有两个C、有三个及以上D、没有
4、你的家庭状况
A、单亲家庭B、双亲家庭
5、你父母在外打工吗?
A、只有父亲在外打工 B、只有母亲在外打工 C、父母都在外面打工 D、父母都没有出去打工
6、家里谁主要负责教育你?(监护人)
A、父亲B、母亲C、爷爷奶奶D、外公外婆E、其他亲戚朋友
7、监护人的文化程度
A、没有上过学B、小学C、初中D、高中及以上
8、你的家庭生活水平?
A、贫困B、较差C、一般D、富裕
9、你的父(母)打工年限
A、1-3年B、4-7年C、8年以上
10、父(母)打工的地点是
A、市内B、省内C、省外D、境外
11、你平均一年见到父(母)几次?
A、一次B、两次C、三次及以上D、其他
12、你觉得父(母)外出打工对自己成长和教育造成的影响
A、有正面影响(如学会自立、承担责任)B、有负面影响(造成叛逆、孤僻的性格)C、父母在不在身边都一样
13、你没有去父(母)务工地上学的主要原因是(最多选三项)
A、打工地的学校收费太贵 B、没有时间照顾你 C、你自己不愿意去 D、你在家过得很好,没有必要去 E、担心你在务工地不适应或受到歧视 F、务工地学校不接收务工人员的子女 G、务工地学校不及家里的学校 H、其他
14、父(母)经常和你的老师联系吗?
A、经常联系B、偶尔联系C、不联系
15、学校老师和父(母)联系通常是为了什么事情?
A、自己的学习B、自己做错事了C、交学杂费
16、你与父(母)联系时经常谈到的是?(多选)
A、学习情况 B、吃穿住等日常生活 C、身体健康 D、为人处事的道理 E、心理健康F、其他_________
17、你的监护人是否积极督促自己的学习?
A、非常积极B、积极C、一般D不积极E非常不积极
18、你愿意一直在学校学习,还是希望自己早点出去打工?
A、愿意一直学习B、希望早点出去工作C、愿意一直上学但家里没有能力负担 D、没想过
19、你的学习成绩
A、优秀B、优良C、中等D、较差E、很差
20、父(母)对自己教育的要求是
A、德智体全面发展 B、成绩优秀 C、掌握一些基本知识 D、没有什么要求 E、其他
21、你对自己学习满意程度
A、非常满意B、比较满意C、一般D、不大满意E、不满意
22、你的课余时间主要安排在什么上?
A、干家务活B、做家庭作业C、体育锻炼D、干农活E其他
23、你希望自己将来达到什么学历?
A、本科以上学历B、大学本科C、高中(中专)D初中毕业 E、小学毕业 F、没想过
24、你觉得学校,社会对自己的关心程度如何?
A、很关心B、很少关心C、不关心
25、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上,你觉得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A、家庭经济状况B、农村学校设备以及师资落后 C、孩子自身对学习的态度
26、你认为我们应为留守儿童做什么才能改变教育上的问题?
第五篇:关于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情况调查问卷
关于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情况调查问卷
调查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调查日期:________________问卷编号亲爱的同学:
您好!我们是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的学生。为了了解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情况,开展此问卷调查。我们将会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整理,形成真实反映调查情况的报告,并提交有关部门,让更多的外来子女享受平等的教育机会。感谢您的配合!
1、你现在就读()
A小学B初中C高中D职专
2、你来锦州多久了()
A一年以内B一到三年C三到五年D五年以上
3、你现在就读的学校属于()
A公办学校B民工子弟学校 C私立学校 D其他
4、你所就读的学校位于()
A县城B城郊C农村D其他
5、你入学的过程手续麻烦吗?()
A容易,一到就有学校接收B一般C不容易,很多学校都进不去
6、你有被另外加收借读费吗?费用高不高?()
A有,费用很高B有,费用一般C没有
7、你在班级里面老师同学会看不起你并排挤你吗?()
A不会B老师不会,同学会C老师会,同学不会D都会
8、这边的教学你能够适应吗?()
A可以B不能,有点难适应C基本适应不了
9、在跟老师同学的沟通交流中,你觉得会不会有语言上的障碍()
A有,很严重B有一点C没有
10、你觉得学校在安排教学与分配评优评先名额时有没有欠缺公平性()
A有,非常不公平B有一点C没有
11、你班级有多少人()
A 30人以内B 30—50C 50—70D 70以上
12、你父亲的受教育程度()
A文盲B 小学C 初中D高中及以上
13、你母亲的受教育程度()
A文盲B 小学C 初中D高中及以上
14、在家里你父母有没有辅导你()
A有,经常B 偶尔C 很少D 都没有
15、你学校的基础设施能够满足你们正常学习吗()
A不能,欠缺较大B不能,有一点欠缺C正常D 能,非常好
16、你喜欢锦州吗,希望继续在这里读书吗?()
A喜欢,希望B马马虎虎,随父母意愿C不喜欢,要回去
再次感谢你的热情参与,祝你在锦州学习顺利,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