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区“三农”工作情况调查
按照省、市委政研室的通知要求,近日,我们通过与区直有关部门和镇街深入座谈,到农业发展现场实地察看等形式,对全区“三农”工作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和经验
薛城区是枣庄市新的政治、文化中心,是枣庄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枣庄矿业集团所在地。全区总面积420.5平方公里,辖6个镇1个街道,203个行政村,20个居委会,总人口40.9万,其中农业人口23.1万人,人均耕地1.07亩。近年来,薛城区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着力解决“三农”问题,较好地实现了农业增长、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的目标。2004年,全区实现农业增加值4.95亿元,同比增长17.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935元,同比增长15.2%,增长幅度首次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增幅,创近八年来最好水平。
(一)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业,调整优化农业结构。薛城区坚持把农业结构调整贯穿于农村工作的始终,大力发展特色、生态农业,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全区无公害蔬菜面积达17万亩,获得国家和省、部级认证无公害农产品品牌18个,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5处。大力实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规划建设了沙沟镇万亩石榴、常庄镇万亩油桃、邹坞镇万亩鲜食枣三大林果基地,全区形成速生丰产林基地7.1万亩、特色经济林基地5万亩。在国家造林实绩验收考核中,连续三年位居全省区(县)第二名。充分发挥畜牧养殖的传统优势,大力实施“畜牧富民”工程,以发展畜牧小区、私营养殖场和专业村、专业户为重点,不断扩大长毛兔和生猪养殖规模。全区畜牧小区和私营养殖场总数分别达到185处和322处,生猪存栏量达到15万头,长毛兔存养量达260万只,产量居全省第二位。2004年全区畜牧业产值达到4.04亿元,增长12.7%,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50%。
(二)狠抓农业龙头企业建设,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围绕农业主导产品和优势产品,狠抓农业龙头企业建设。投资2000多万元的金虹食品公司,年可宰杀生猪20万头、加工熟食1000吨。发挥林业资源丰富的优势,引资近亿元新建了捷利木业、天顺木业、东盛木业和双木板业,形成了年产中密度纤维板和胶合板25万立方米的生产能力。引资1.6亿元,进行大蒜、石榴系列产品开发生产的申济蒜业公司正在建设,一期工程今年5月底竣工投产。投资3000万元的枣庄银牛面业公司,一期工程日处理小麦达到260吨,二期工程建成后,日处理小麦可达500吨。由山东益生集团兴建的鲁南种猪繁育公司,双肌臀种猪达到2000头,年出栏产品猪3万头,成为国内最大的双肌臀种猪繁育基地。这些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推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了农产品精深加工,拉长了产业链,提高了附加值,成为农民增收的有力助推器。
(三)多渠道加大支农力度,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采取增加财政投入、争取上级扶持、协调信贷支持等措施,逐年加大投入力度,支持农业,反哺农民。建立了稳定的财政支农机制,对保护地栽培、规模化养殖、镇村水利项目、新购农业机械等,区财政给予奖补。2003年以来,区财政支农资金近9000万元。不断加大信贷支农,通过联户联保和小额贷款等形式,农业贷款迅速增加,两年新增了2.4亿元。薛城区信贷支农的做法被省委政研室以呈阅件的形式呈报省委、省政府领导参阅。两年来,累计投入近3亿元,实施了4.1万亩塌陷地整理复垦、2.7万亩世行农业综合开发、3万亩山区小流域治理、15公里薛城大沙河综合治理,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4平方公里,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
(四)加快发展非农产业,转移农民富裕农民。围绕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大力组织劳务输出,突出发展非农产业,非农收入成为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动力。一是大力发展劳务输出。建立了区劳动力市场和区劳动就业培训中心,成立了区、镇、村三级劳务输出信息网络,在上海设立了薛城驻沪劳务公司,在韩国、青岛、广东、深圳、苏州建立了劳务输出基地,严格按照“考察用工企业、签订用工合同、组织求职报名、开展教育培训、专人护送交接、跟踪搞好服务”的程序进行运作,实现了劳务输出的规范化管理。2004年,全区劳务输出人员达9000多人,创劳务收入8900多万元。薛城区被评为“山东省农村就业工作先进县”,中央电视台、大众日报等新闻媒体先后对薛城劳务输出的做法予以了报道。二是加快城镇化进程。抓住枣庄市行政中心西迁的机遇,加快城市规模扩张,城市建成区每年新增2平方公里以上,直接带动了周边11个村的改造,1.5万农民实现了由农民向市民的转变。同时,制定各类优惠政策,取消农民进城的限制,鼓励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全区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民达一万多人。以兴建专业市场、发展工商业户为重点加快小城镇建设,吸纳农民向小城镇集中,发挥小城镇在发展农村经济中的聚集效应和辐射带动功能。三是放手发展民营经济。进一步放宽政策,完善服务,激活民资民力,引导广大群众把存在银行的死钱变成活钱,把休眠资金变成生产投入,大力发展种、养、加、销项目,形成了千家万户搞个体、干民营的良好局面。截至今年3月底,全区非公有制经济单位发展到8300户,从业人员7.4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5万人,民营经济已成为农民致富的重要支撑。
(五)全面落实农村各项政策,大力实施“民心工程”。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认真落实农村税收减免政策,停征了农业特产税,减免农业税及其附加672万元,兑现粮食直补332万元;狠抓农村“两工”政策、村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政策的落实,认真执行涉农税费价格公示制和农村义务教育收费一费制等制度,全年减轻农民负担1300多万元。去年全区农民人均负担27.75元,同比下降50.8%。今年又率先停征了农业税,进一步减轻了农民负担。不断规范“四民主”、“两公开”制度,扩大了群众的知情权、选举权和监督权,推进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大力实施“八大民心工程”,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全面铺开,已有17.1万农民参加了合作医疗。在去年成功创建6个市级文明生态示范村的基础上,今年又重点实施了13个市级文明生态村建设。2003年以来,累计完成村村通油路工程250公里,村村通客车率达到87%;解决了9个村1.4万人的饮水问题;投资1000多万元,消除了农村校舍危房。这些“民心工程”的实施,进一步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六)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有力保证。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大力实施“三强”(强核心、强管理、强经济实力)工程,全面推行农村现代远程教育,提高了广大农村干部的素质,增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在全区选拔最优秀的干部充实镇街领导班子,把能干事、会干事、敢干事的骨干力量放到第一线。先后选调120名机关干部到村工作,帮助建班子、促发展、保稳定。积极完善以村支部书记管理制度化、村主任管理法制化、村会计管理委派化、村务管理公开化、镇务管理社会化等“五化”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今年村“两委”换届后,“两委”班子成员共1251人,书记、主任一人兼的167人,两位交叉任职的577人,分别占85.6%和77.6%,均超过了省、市规定的比例要求。建立健全了村级干部目标考核、教育培训、激励约束、选拔任用等机制,规范了“四民主两公开”制度,扩大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和监督权,形成了科学、合理、规范、高效的农村基层组织管理机制。
二、问题与对策
总的看,我区乃至全市、全省农村的形势是好的。但是,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仍处于艰难的爬坡阶段,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和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辐射带动能力不强。二是农业标准化建设滞后,部分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科技含量低。三是农村中介组织发育不快,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较低。四是农村二、三产业发展较慢,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五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不强。六是农村工农矛盾突出,失地农民利益保障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形成。七是农民的社会保障机制还没有建立,就医、养老、上学等难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八是村级收支矛盾突出,部分村级组织运转面临困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村级组织在广大群众中的威信。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必须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下步工作中,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坚持城乡统筹的发展观,始终把“三农”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更多地关注农村、支持农业、关心农民,进一步强化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各项措施,努力实现农业稳定增长、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一是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和城郊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生产。培植壮大现有的申济蒜业、捷利木业、银牛面业、双木板业和鲁南种猪繁育公司等农业龙头企业,拉长农业产业链条,促进农产品加工增值。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进一步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和增收空间。鼓励涉农单位、农村能人领办、创办各类中介服务机构和行业协会,积极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二是大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狠抓三期世行开发、张范和邹坞采煤塌陷地治理等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着力抓好小沙河治理、大沙河防洪除涝等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抓住上级加大对农业和农村扶持的机遇,认真研究利用好上级政策,争取更多的政策性资金扶持,提高全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三是全面落实农村政策。严格兑现粮食直补,全部取消农业税和“两工”,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强化对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保护和管理,完善征地程序和补偿机制,切实保护失地农民利益。四是切实加强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加强对换届后村“两委”成员的教育培训,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大力实施“村村通”油路、农民科技培训大厦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文明生态村创建和经济薄弱村帮扶等“十大民心工程”,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实行严格的农村工作目标责任制,把任务分解到人,加强督查考核,严格兑现奖惩,确保每项工作都落到实处,以实实在在的政绩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支持。
三、几点建议
一是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好农业扶持政策。目前,全国绝大多数省、市、自治区已经取消农业税,山东省作为经济发展位居全国前列的经济大省,却仍在征收农业税,与其地位及中央“三农”工作的要求不相适应。建议在全省范围内全面取消农业税,并进一步加大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加大对县、乡两级财政转移支付和对村级补助的力度。
二是要进一步加大对小城镇建设的扶持力度,鼓励支持镇村企业、民营企业、第三产业向镇区集中,从财政、信贷及税收等方面支持镇村、民营经济发展,同时取消限制农民进城的一切歧视性政策,加速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农民市民化、城乡一体化进程。
三是要转变以牺牲农民利益为代价换取城镇二、三产业发展的观念、机制和体制,进一步加快推进农村土地征收、征用制度改革,推进农村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以及其他公共财政支出等制度的改革,逐步实行城乡统一的政策,建立保护农民利益的长效机制,让农村广大群众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谐社会中得到更多的实惠。
第二篇:区“三农”工作情况调查
按照省、市委政研室的通知要求,近日,我们通过与区直有关部门和镇街深入座谈,到农业发展现场实地察看等形式,对全区“三农”工作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和经验
薛城区是枣庄市新的政治、文化中心,是枣庄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枣庄矿业集团所在地。全区总面积420.5平方公里,辖6个镇1个街道,203个行政村,20个居委会,总人口40.9万,其中农业人口23.1万人,人均耕地1.07亩。近年来,薛城区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着力解决“三农”问题,较好地实现了农业增长、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的目标。2004年,全区实现农业增加值4.95亿元,同比增长17.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935元,同比增长15.2%,增长幅度首次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增幅,创近八年来最好水平。
(一)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业,调整优化农业结构。薛城区坚持把农业结构调整贯穿于农村工作的始终,大力发展特色、生态农业,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全区无公害蔬菜面积达17万亩,获得国家和省、部级认证无公害农产品品牌18个,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5处。大力实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规划建设了沙沟镇万亩石榴、常庄镇万亩油桃、邹坞镇万亩鲜食枣三大林果基地,全区形成速生丰产林基地7.1万亩、特色经济林基地5万亩。在国家造林实绩验收考核中,连续三年位居全省区(县)第二名。充分发挥畜牧养殖的传统优势,大力实施“畜牧富民”工程,以发展畜牧小区、私营养殖场和专业村、专业户为重点,不断扩大长毛兔和生猪养殖规模。全区畜牧小区和私营养殖场总数分别达到185处和322处,生猪存栏量达到15万头,长毛兔存养量达260万只,产量居全省第二位。2004年全区畜牧业产值达到4.04亿元,增长12.7%,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50%。
(二)狠抓农业龙头企业建设,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围绕农业主导产品和优势产品,狠抓农业龙头企业建设。投资2000多万元的金虹食品公司,年可宰杀生猪20万头、加工熟食1000吨。发挥林业资源丰富的优势,引资近亿元新建了捷利木业、天顺木业、东盛木业和双木板业,形成了年产中密度纤维板和胶合板25万立方米的生产能力。引资1.6亿元,进行大蒜、石榴系列产品开发生产的申济蒜业公司正在建设,一期工程今年5月底竣工投产。投资3000万元的枣庄银牛面业公司,一期工程日处理小麦达到260吨,二期工程建成后,日处理小麦可达500吨。由山东益生集团兴建的鲁南种猪繁育公司,双肌臀种猪达到2000头,年出栏产品猪3万头,成为国内最大的双肌臀种猪繁育基地。这些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推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了农产品精深加工,拉长了产业链,提高了附加值,成为农民增收的有力助推器。
(三)多渠道加大支农力度,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采取增加财政投入、争取上级扶持、协调信贷支持等措施,逐年加大投入力度,支持农业,反哺农民。建立了稳定的财政支农机制,对保护地栽培、规模化养殖、镇村水利项目、新购农业机械等,区财政给予奖补。2003年以来,区财政支农资金近9000万元。不断加大信贷支农,通过联户联保和小额贷款等形式,农业贷款迅速增加,两年新增了2.4亿元。薛城区信贷支农的做法被省委政研室以呈阅件的形式呈报省委、省政府领导参阅。两年来,累计投入近3亿元,实施了4.1万亩塌陷地整理复垦、2.7万亩世行农业综合开发、3万亩山区小流域治理、15公里薛城大沙河综合治理,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4平方公里,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
(四)加快发展非农产业,转移农民富裕农民。围绕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大力组织劳务输出,突出发展非农产业,非农收入成为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动力。一是大力发展劳务输出。建立了区劳动力市场和区劳动就业培训中心,成立了区、镇、村三级劳务输出信息网络,在上海设立了薛城驻沪劳务公司,在韩国、青岛、广东、深圳、苏州建立了劳务输出基地,严格按照“考察用工企业、签订用工合同、组织求职报名、开展教育培训、专人护送交接、跟踪搞好服务”的程序进行运作,实现了劳务输出的规范化管理。2004年,全区劳务输出人员达9000多人,创劳务收入8900多万元。薛城区被评为“山东省农村就业工作先进县”,中央电视台、大众日报等新闻媒体先后对薛城劳务输出的做法予以了报道。二是加快城镇化进程。抓住枣庄市行政中心西迁的机遇,加快城市规模扩张,城市建成区每年新增2平方公里以上,直接带动了周边11个村的改造,1.5万农民实现了由农民向市民的转变。同时,制定各类优惠政策,取消农民进城的限制,鼓励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全区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民达一万多人。以兴建专业市场、发展工商业户为重点加快小城镇建设,吸纳农民向小城镇集中,发挥小城镇在发展农村经济中的聚集效应和辐射带动功能。三是放手发展民营经济。进一步放宽政策,完善服务,激活民资民力,引导广大群众把存在银行的死钱变成活钱,把休眠资金变成生产投入,大力发展种、养、加、销项目,形成了千家万户搞个体、干民营的良好局面。截至今年3月底,全区非公有制经济单位发展到8300户,从业人员7.4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5万人,民营经济已成为农民致富的重要支撑。
(五)全面落实农村各项政策,大力实施“民心工程”。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认真落实农村税收减免政策,停征了农业特产税,减免农业税及其附加672万元,兑现粮食直补332万元;狠抓农村“两工”政策、村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政策的落实,认真执行涉农税费价格公示制和农村义务教育收费一费制等制度,全年减轻农民负担1300多万元。去年全区农民人均负担27.75元,同比下降50.8%。今年又率先停征了农业税,进一步减轻了农民负担。不断规范“四民主”、“两公开”制度,扩大了群众的知情权、选举权和监督权,推进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大力实施“八大民心工程”,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全面铺开,已有17.1万农民参加了合作医疗。在去年成功创建6个市级文明生态示范村的基础上,今年又重点实施了13个市级文明生态村建设。2003年以来,累计完成村村通油路工程250公里,村村通客车率达到87%;解决了9个村1.4万人的饮水问题;投资1000多万元,消除了农村校舍危房。这些“民心工程”的实施,进一步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六)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有力保证。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大力实施“三强”(强核心、强管理、强经济实力)工程,全面推行农村现代远程教育,提高了广大农村干部的素质,增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在全区选拔最优秀的干部充实镇街领导班子,把能干事、会干事、敢干事的骨干力量放到第一线。先后选调120名机关干部到村工作,帮助建班子、促发展、保稳定。积极完善以村支部书记管理制度化、村主任管理法制化、村会计管理委派化、村务管理公开化、镇务管理社会化等“五化”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今年村“两委”换届后,“两委”班子成员共1251人,书记、主任一人兼的167人,两位交叉任职的577人,分别占85.6%和77.6%,均超过了省、市规定的比例要求。建立健全了村级干部目标考核、教育培训、激励约束、选拔任用等机制,规范了“四民主两公开”制度,扩大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和监督权,形成了科学、合理、规范、高效的农村基层组织管理机制。
二、问题与对策
总的看,我区乃至全市、全省农村的形势是好的。但是,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仍处于艰难的爬坡阶段,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和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辐射带动能力不强。二是农业标准化建设滞后,部分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科技含量低。三是农村中介组织发育不快,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较低。四是农村二、三产业发展较慢,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五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不强。六是农村工农矛盾突出,失地农民利益保障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形成。七是农民的社会保障机制还没有建立,就医、养老、上学等难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八是村级收支矛盾突出,部分村级组织运转面临困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村级组织在广大群众中的威信。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必须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下步工作中,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坚持城乡统筹的发展观,始终把“三农”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更多地关注农村、支持农业、关心农民,进一步强化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各项措施,努力实现农业稳定增长、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一是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和城郊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生产。培植壮大现有的申济蒜业、捷利木业、银牛面业、双木板业和鲁南种猪繁育公司等农业龙头企业,拉长农业产业链条,促进农产品加工增值。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进一步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和增收空间。鼓励涉农单位、农村能人领办、创办各类中介服务机构和行业协会,积极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二是大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狠抓三期世行开发、张范和邹坞采煤塌陷地治理等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着力抓好小沙河治理、大沙河防洪除涝等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抓住上级加大对农业和农村扶持的机遇,认真研究利用好上级政策,争取更多的政策性资金扶持,提高全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三是全面落实农村政策。严格兑现粮食直补,全部取消农业税和“两工”,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强化对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保护和管理,完善征地程序和补偿机制,切实保护失地农民利
第三篇:区“三农”工作情况调查
区“三农”工作情况调查
按照省、市委政研室的通知要求,近日,我们通过与区直有关部门和镇街深入座谈,到农业发展现场实地察看等形式,对全区“三农”工作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和经验
薛城区是枣庄市新的政治、文化中心,是枣庄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枣庄矿业集团所在地。
全区总面积420.5平方公里,辖6个镇1个街道,203个行政村,20个居委会,总人口40.9万,其中农业人口23.1万人,人均耕地1.07亩。近年来,薛城区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着力解决“三农”问题,较好地实现了农业增长、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的目标。2004年,全区实现农业增加值4.95亿元,同比增长17.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935元,同比增长15.2%,增长幅度首次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增幅,创近八年来最好水平。
(一)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业,调整优化农业结构。薛城区坚持把农业结构调整贯穿于农村工作的始终,大力发展特色、生态农业,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全区无公害蔬菜面积达17万亩,获得国家和省、部级认证无公害农产品品牌18个,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5处。大力实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规划建设了沙沟镇万亩石榴、常庄镇万亩油桃、邹坞镇万亩鲜食枣三大林果基地,全区形成速生丰产林基地7.1万亩、特色经济林基地5万亩。在国家造林实绩验收考核中,连续三年位居全省区(县)第二名。充分发挥畜牧养殖的传统优势,大力实施“畜牧富民”工程,以发展畜牧小区、私营养殖场和专业村、专业户为重点,不断扩大长毛兔和生猪养殖规模。全区畜牧小区和私营养殖场总数分别达到185处和322处,生猪存栏量达到15万头,长毛兔存养量达260万只,产量居全省第二位。2004年全区畜牧业产值达到4.04亿元,增长12.7%,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50%。
(二)狠抓农业龙头企业建设,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围绕农业主导产品和优势产品,狠抓农业龙头企业建设。投资2000多万元的金虹食品公司,年可宰杀生猪20万头、加工熟食1000吨。发挥林业资源丰富的优势,引资近亿元新建了捷利木业、天顺木业、东盛木业和双木板业,形成了年产中密度纤维板和胶合板25万立方米的生产能力。引资1.6亿元,进行大蒜、石榴系列产品开发生产的申济蒜业公司正在建设,一期工程今年5月底竣工投产。投资3000万元的枣庄银牛面业公司,一期工程日处理小麦达到260吨,二期工程建成后,日处理小麦可达500吨。由山东益生集团兴建的鲁南种猪繁育公司,双肌臀种猪达到2000头,年出栏产品猪3万头,成为国内最大的双肌臀种猪繁育基地。这些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推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了农产品精深加工,拉长了产业链,提高了附加值,成为农民增收的有力助推器。
(三)多渠道加大支农力度,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采取增加财政投入、争取上级扶持、协调信贷支持等措施,逐年加大投入力度,支持农业,反哺农民。建立了稳定的财政支农机制,对保护地栽培、规模化养殖、镇村水利项目、新购农业机械等,区财政给予奖补。2003年以来,区财政支农资金近9000万元。不断加大信贷支农,通过联户联保和小额贷款等形式,农业贷款迅速增加,两年新增了2.4亿元。薛城区信贷支农的做法被省委政研室以呈阅件的形式呈报省委、省政府领导参阅。两年来,累计投入近3亿元,实施了4.1万亩塌陷地整理复垦、2.7万亩世行农业综合开发、3万亩山区小流域治理、15公里薛城大沙河综合治理,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4平方公里,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
(四)加快发展非农产业,转移农民富裕农民。围绕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大力组织劳务输出,突出发展非农产业,非农收入成为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动力。一是大力发展劳务输出。建立了区劳动力市场和区劳动就业培训中心,成立了区、镇、村三级劳务输出信息网络,在上海设立了薛城驻沪劳务公司,在韩国、青岛、广东、深圳、苏州建立了劳务输出基地,严格按照“考察用工企业、签订用工合同、组织求职报名、开展教育培训、专人护送交接、跟踪搞好服务”的程序进行运作,实现了劳务输出的规范化管理。2004年,全区劳务输出人员达9000多人,创劳务收入8900多万元。薛城区被评为“山东省农村就业工作先进县”,中央电视台、大众日报等新闻媒体先后对薛城劳务输出的做法予以了报道。二是加快城镇化进程。抓住枣庄市行政中心西迁的机遇,加快城市规模扩张,城市建成区每年新增2平方公里以上,直接带动了周边11个村的改造,1.5万农民实现了由农民向市民的转变。同时,制定各类优惠政策,取消农民进城的限制,鼓励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全区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民达一万多人。以兴建专业市场、发展工商业户为重点加快小城镇建设,吸纳农民向小城镇集中,发挥小
第四篇:“三农”问题调查问卷
“三农”问题问卷调查
您好!我们是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在校大学生,今天来访问您,想了解一下有关新农村建设的情况及您对一些问题的基本看法。本次调查采取无记名形式,保护您的隐私权,希望能得到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也会将了解到的情况尽量向有关部门反映,希望对您的生产、生活有所帮助。谢谢您的支持与合作!
1.您的性别()
A.男B.女
2.你对三农问题是否关注?()
A.是B.否
3.你认为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程度怎么样?(A.很重视B.不够重视C.不重视
4.三农指的是哪几个方面?()
A.农业B.农田C.农村
5.你对三农政策知识的获得来源于:()
A.电视B.广播C.报纸D.听说
6.你认为三农政策的制定对农民来说:()
A.有帮助B.没有帮助C.不知道
D.农民)
第五篇:三农工作讲话稿
讲话稿
同志们:
首先,我代表镇党委、政府对大家当选为新一届嘎查村党支部书记表示热烈的祝贺!你们都是经“两推一选”产生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的,可以肯定地说,你们既是群众、党员的信任,又有党组织对你们的期望,你们很光荣,肩上的担子也很重。今后一段时间内,我镇农村工作能不能有新的起色,经济能不能快速发展,群众能不能满意,关键就靠在座的各位。
今天,我们召开这次大会,目的就是让大家共聚一堂,共同研究探讨新形势下解决“三农”问题的新途径、新办法,作为嘎查村党支部书记,大家一定要吃透十七届三中全会的精神,紧紧抓住中央加强“三农”工作的战略机遇期,切实发挥好“领头雁”作用,突出重点,狠抓难点,全面推进我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新一届嘎查村党支部书记作为村级组织的核心领导者,应做到:
一、强素质,树形象
连任的同志,为人处事要更上一层楼,切忌居功自傲。新当选的同志,要冷静思考自己任职的责任,深刻体会当选是荣誉一刻,责任一届。要摆正心态,堂堂正正做人,扎扎实实做事,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广大群众、党员的进一步拥护和支持,赢得党委、政府的进一步信任和肯定。要注重加强学习,学xxx自治区和旗委关于加强新农村建设的有关政策、学习实用技术、法律法规和经济管理知识,不断
提高领导水平、政策水平和办事能力,树立党支部书记的威信和形象。同时,一定要有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能够认真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理解党委工作意图,始终与党委政府保持高度一致,不能与党委政府唱反调。
二、抓班子,带队伍
事业的发展不是单靠哪一个人去推动,而是要靠集体的力量和智慧去完成。农村党支部是村级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作为一班之长的党支部书记责任更大,心胸要开阔,要尊重人,要容得事,要用人格力量感化对你有意见的同志,带出一支战斗力强、作风过硬、群众拥护、上级信任的好班子。要主动担负起村级班子建设的责任,带头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不搞一言堂、家长制和个人小圈子,要从大局出发,做到民主议事、和谐共事、团结干事,做团结的模范,充分发挥两套班子和“两委”每个成员的作用,积极支持其他村级组织依法开展工作,形成村级班子的整体合力。希望大家要汲取“互相补台,好戏连台;互相拆台,都得跨台”的经验教训,共同唱好农村工作和农村经济发展这台大戏。
三、谋发展,善创新
在实际工作中,嘎查村党支部支书要特别注意培养自身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使群众学有路子,干有奔头。
一是要带头发展产业,发家致富,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新时期嘎查村党支部书记的模范带头作用,应该集中体现在致富奔小康上,体现在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上。如果我们整天
叫群众发展产业,让群众发家致富,而我们什么都不搞,我们还有什么资格要求别人,说的话谁听,还能怎么带领群众致富。作为村支部书记你们应该想富、敢富、会富,你们应该带头干,你们都要有自己的产业或实业,都要有事干,有财发,成为当地的致富能人,成为产业发展的带头人,给群众做出榜样。只有这样,村党支部在群众中才能有威信。在此,我想鼓励大家:一定要有成为首富的决心,有成为企业家、大老板的雄心,既要政治上求进步,又要做经济上的龙头老大,不但在政治上有发言权,在经济上也能讲得起话。
二是要有开拓创新精神,想方设法培植壮大集体经济。集体经济发展了,村里有了积累,干部好当、人好管、事好办;集体经济薄弱,无力为群众搞服务,村支部就缺乏凝聚群众的物质基础,就会失去凝聚力和吸引力,就会说话不灵、办事不成。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是每一个村、每一位村支部书记不容回避、必须直接面对的重要课题。针对集体经济薄弱的现状,作为村支部书记,绝不能悲观失望,我们相信大家的智慧和能力,只要大家肯动脑筋、肯想办法,因地制宜,发挥优势,一定能够走出困境,探索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有效途径和办法。
四、讲方法,求实效。
正确的领导方法是顺利完成村级各项任务的基本前提。各位做为农村工作的具体领导者和组织者,一定要熟练掌握好以下几种方法:
一是群众路线的方法。创造性地做好群众的工作,对群众一时不认识、不理解的事,要苦口婆心,千方百计,入情入理,做好工作;对群众已经认识、理解的事,要立说立行,真抓实干。做任何事情,都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遇事同群众多沟通,多商量,信民爱民。要看到,群众大多数还是通情达理的。平时我们多到群众那里走一走,听一听,说上几句温暖、知心的话,每年办上一两件实实在在的事,群众就会感到满足,就会理解和支持你们。
二是突出重点的方法。农村工作千头万绪,作为农村党支部书记,要善于抓带动全局的关键工作,找出影响工作的“关节点”。当前最关键的就是要立足本身实际,找准一条带领全村群众发展经济、奔康致富的路子。每个阶段突出一两个工作重点,集中力量,重点突破,整体推进。
三是以身作则的方法。同志们大都生长在本村,家族、亲属、朋友、邻里关系错综复杂,如果我们处事不公,在这方面站不住脚,就会失信于群众,失去工作的根基。凡令“正”则行,凡事“公”则立。对村里的工作,大家一定要讲党性,讲原则,讲正气,要不分亲疏,不论远近。只要大家公正不护短,公开不藏私,公平不歪斜,去掉私心杂念,秉公办事,就一定会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另外,大家还要注重加强自身建设,真正做到清正廉洁。只有堂堂正正,清清白白,不贪不沾,两袖清风,我们说话才有份量,才能底气足,腰杆壮。强调清正廉洁,并不是不要正常的经济交往,只要有利于全村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为群众谋福利,该交往的交往,该花的还要花。但必须讲清楚,把事情办明白。
四是民主法治的方法。现在,农民的政治意识、民主意识、平等意识不断增强,做好农村工作,就要认清这些变化,自觉摆正同群众的关系,尊重农民的各项权利。当前的社会是一个民主、法制的社会。无论任何时候,我们作决策、办
事情,都要学会运用民主的、法制的手段解决农村各种棘手问题。
新年伊始,百事待举,正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党委政府殷切的希望新一届嘎查村党支部书记要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切切实实为老百姓办实事,在自己的岗位上展示自己的才华,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要有团结协作,共谋发展之意;要有因地制宜,大胆创新之实;要有驾驭市场,共同致富之能;要有执政为民,体贴群众之心;要有公道正派,廉洁自律之德;要有坚持真理,树立正气之威”。坚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和工作热情,扎实工作,积极谋划好本村发展方向,切实履行好肩负的职责,为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再立新功!同时,在这新春佳节即将到来之际,借此机会给大家拜个早年,并通过大家向全镇广大农村干部群众致以节日的问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