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年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工作要点
2014年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工作要点
2014年,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为主线,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紧紧围绕部党组“两个千方百计、两个努力确保、两个持续提高”要求抓好重点任务落实。坚持抓改革、抓投入、抓基础,推进价格形成机制与流通体制两项改革,实施“实时交易行情监测、建立小麦玉米预警团队、探索田头市场模式、完善信息进村入户、信息化项目规划、建立菜篮子市长考核机制、基层市场信息业务轮训”七项创新。
(一)坚持抓改革、抓投入、抓基础
抓改革。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要求,深入研究农产品市场化和信息化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工作中要谋划在前、勇于突破、加强调研、积极试点,全力推进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和市场流通体制改革。抓投入。今年要将信息化工作思路和建设规则转化成具体项目,用项目推进信息化工作落到实处,重点是主动出击、狠抓投入,积极争取政府财政资金支持的同时,大力挖掘社会资源,引导社会资本对信息化项目的投入,确保信息化项目初见成效。
抓基础。进一步夯实市场信息业务基础,加强体系建设,提高基层市场信息工作人员日常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开展业务知识轮训,不断提高县乡农业市场信息一线工作人员的业务知识和操作技能,全面推进市场信息工作稳定发展。
(二)扎实推进两项改革
一是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注重发挥市场形成价格的作用。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事关农业农村经济全局。韩部长指出,“农产品目标价格试点是今年的一项政策性极强的重大改革,我部一定要主要参与,深入研究,具体算账。尤其是到基层、到生产主体怎么操作,既落实政策又防范道德风险,是一件很复杂艰难的事,需要下功夫办好”。我司2014年任务目标,一是深度参与大豆和棉花目标价格试点。组织试点地区农业部门主动参与、具体算账、反映实情,做到试点地区农业系统上下联动,反应迅速。二是紧盯涉及农户利益变化的重大问题。今年特别关注新老政策衔接,实施好谷物的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政策。紧盯目标价格确定、市场行情采集和差价补贴测算、兑现等事关农户利益关键制度。三是按照“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要求,监测重要农产品自给
率动态,密切跟踪三大主粮自给率变化趋势,研究供给需求、品种结构、进出口平衡相关问题。四是实质性推进部内信息资源共享和统一发布机制,规划提出五年左右基本建成我国农业信息监测预警体系的行动计划。
二是推进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建设法制营商环境。在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推进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建设法制化营商环境中,要以提高产地营销能力为重点,健全法律法规,创新管理体制,建立开放公平竞争、市场化与公益性相结合的现代农业流通体制。一是建立农产品产地营销体系。从保护农户权益出发,建立农产品产地市场体系,推动发展新兴流通业态,提升农户营销能力,构建畅通、长效的农产品产地营销体系。二是探索建立农产品公平交易制度。推行农产品拍卖交易方式的应用,切实推进信息完全公开,使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处于公平平等地位。三是构建农产品流通管理体制。借鉴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以及武汉市、寿光市等地区农业流通一体化管理的实践和经验,积极推进农业流通体制改革,建立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监管一体化的全产业链管理的流通体制,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三)完成七项重点工作
1.强化农产品市场分析预警。在做好粮、棉、油、糖、猪等18个品种常规月度分析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和发挥农业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的作用,针对半年和全年形势开展重点会商和预警研判。加强部省联动机制建设,紧盯市场变化,对市场异动情况争取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反馈。在粮棉油等重要农产品上市旺季、关键农时,组织开展跨省、跨区联合调研工作,形成重要品种、重要农时调研报告,提高支撑决策作用。协调出台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适当提高最低收购价水平,在小麦、稻谷播种前提前公布。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在油菜籽、玉米、甘蔗等上市旺季,完善棉油糖等大宗农产品临时收储政策。主动与发改委、财政部等相关部门沟通协调,推进农产品价格形成与市场调控机制改革,探讨以东北大豆和新疆棉花为试点的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发布中国农业展望报告,开展农业农村经济热点问题专题研讨,逐步提高中国农业话语权。创新工作:打造小麦、玉米预警专业团队。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以小麦、玉米为试点,依托河南、吉林等主产省,在现有部级产品分析师和省级产品分析人员的基础上,通过引入招聘、竞争等市场化手段,吸引社会各方面人才,开展国家级专业预警团队建设试点,探索建立分品种、各层级、成体系,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农产品预警专家团队。
2.完善农产品信息监测统计。密切关注生产和市场走势,及时发现趋势性、苗头性问题。盯住春播意向、夏粮产量和全年粮食产量等关键节点,密切关注市场热点焦点问题,扩大调查品种数量,做好信息监测、统计、分析、研判。加大信息服务和发布力度,充分利用好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网络媒体进
行发布。加大《重要数据月报》、《市场快报》等资料的整合,提高对上与对下信息服务的能力。全面调查我部数据资源现状,谋划推进我部统计业务协同和信息资源共享水平。加强与机关行业司局沟通,协力推进系统内部数据资源共享,提高工作协同水平。在黑龙江和湖北开展监测统计标准县试点工作,研究提出我部监测统计工作理想框架。创新工作:建立农产品市场实时行情系统。全面收集农产品批发市场电子结算数据、期货市场农产品合约数据和电子商务平台交易数据,建立农产品实时行情系统,强化信息的服务功能,实现农产品价格的全链条监测、农产品交易数量和价格的多视角观察,为社会提供全面的数据服务。
3.深化农产品市场流通。发布《全国农产品产地市场发展纲要》,解读产地市场建设的重点和内容,推进国家级大市场建设,强化区域性产地市场管理,重点开展田头市场试点示范建设。发布《农业部展会工作管理办法》,落实2014年农业部展会计划,推进会展经济“市场化、专业化、品牌化”改革,组织筹办第十二届国际农产品交易会。有针对性地举办产销对接,及时组织应急促销,解决滞销卖难现象。利用网络平台、新媒体开展营销促销,加大网络促销力度。加强农业品牌研究,积极培育农产品区域性公用品牌,提升品牌影响力。创新工作:探索开展田头批发市场建设。加强田头市场规划,计划在河北、山东、海南开展田头市场建设试点,推动在村户间形成简易加工厂、田头集货场、村头批发场、农民交易地和价格采集场,明确田头市场公益性质,研究政策扶持方向和目标。
4.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信息化对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助推作用,让农业发展搭上信息化快车。启动信息服务进村入户工程,抓紧完善12316信息服务体系,直接面向农民开展全方位信息服务,引入市场机制,在10省市先行试点示范。继续开展物联网试验,在小麦苗情、墒情、虫情、灾情及水产养殖生产领域应用有所突破,力争推出一批传感器、一批配套软件系统、一批产业应用模式、一批主体应用解决方案。创新工作:启动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在试点省构建满足农民信息需求为核心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立健全村级信息服务站点,推动12316信息服务向生产经营主体延伸。
5.加强信息化项目规划。在中央农村工作会上,总书记要求中央财政要从“信息化服务”等七方面加强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克强总理要求积极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不断提高农业的信息化水平。去年,部党组专题研究并对农业信息化作出了系统部署。按照韩部长、余欣荣副部长、陈晓华副部长多次指示要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的投入项目谋划要求,今年要加快推进信息化项目规划落实。创新工作:调研制定“益(E)农计划”。系统制定益农计划,把农业信息化的各项部署转化成实实在在的项目,统筹利用好政府投资和社会资本,用项目把农业信息化落到实处。
6.着力推动“菜篮子”工程、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推动出台实施“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的指导性意见,探索建立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扎实推进2013-2014年度“稳定发展‘菜篮子’产品生产”延伸绩效管理试点工作。履行“菜篮子”食品管理部际联席会议牵头部门职责,推动相关扶持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开展省市两级主要“菜篮子”产品调控目录研究工作,组织地方农业部门和科研专家研究制定规划框架和工作方案。筹备2014年全国都市现代农业现场会,促进各地区、各部门学习交流。修改完善都市现代农业监测指标体系,组织编印《中国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报告2014》。创新工作:推动建立“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机制。扎实推进2013年度“稳定发展‘菜篮子’产品生产”延伸绩效管理,推动相关扶持政策措施落到实处,促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深入发展,确保鲜活农产品稳定供应。
7.加强机关和体系自身建设。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是继续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建立健全反对“四风”、改进作风的各项规章制度,推动工作作风改进、联系群众常态化,切实改变“庸、懒、散、木、推”的情况。继续加强自身建设和体系建设,切实提高农业市场化和信息化水平。开展市场信息司成立20周年回顾展望活动。创新工作:开展全国农业市场信息业务知识轮训。结合市场信息业务知识和工作重点,2014年计划对各省、地、县农业市场信息业务主管部门管理者开展集中轮训活动。通过专题讲座、案例教学和实地学习,不断提高基层市场信息系统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
第二篇:农业部2009年兽医工作要点
农业部2009年兽医工作要点
字号: 小 中 大 | 打印 发布: 2009-3-18 09:19 作者: webmaster 来源: 中国农业信息网
根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和畜牧兽医专业会议精神,今年农业部兽医工作总的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中发[2009]1号)的总体部署,按照《农业部关于做好2009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意见》(农发[2009]1号)的工作要求,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提高能力、服务三农”,强化兽医工作体系,提升兽医工作能力,加强兽医行政执法,推进兽医科技进步,扩大对外交流合作,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病,保障动物产品质量安全,保护养殖业健康发展,维护公共卫生安全,为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新贡献。
一、扎实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病
(一)切实抓好免疫工作。围绕确保“重大动物疫情稳定、力争有所下降”的防控目标,切实落实好免疫与扑杀相结合的综合防控措施。春秋两季集中免疫和日常补免有机结合,扎实做好基础免疫,切实抓好散养户的免疫工作,加强免疫效果监测,提高免疫密度,保证免疫质量。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口蹄疫、猪瘟等四种强制免疫疫病群体免疫密度常年维持在90%以上,其中应免畜禽免疫密度要达到100%,免疫抗体合格率全年保持在70%以上。加强人畜共患病防控。狂犬病力争做到全面免疫,炭疽、猪乙型脑炎等疫病切实做好重点地区免疫。科学开展布氏杆菌病免疫。防止因免疫不到位引发疫情。
(二)强化疫情监测报告和流行病学调查。继续加强疫情监测和报告工作,在全面开展疫情监测的基础上,重点加强大中城市活禽市场监测,把活禽市场抗体水平检测作为免疫合格率的重要指标,开展定时定点流行病学调查和监测,充分发挥动物疫情测报站作用。完善动物疫情报告制度,提高疫情报告时效,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处置”。加强举报疫情核查,及时排查疫情隐患,查找防控工作漏洞,制定应对措施。加强动物流行病学工作体系建设,做好重大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争取防控工作主动。
(三)完善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机制。进一步健全应急体系和机制,完善应急处置程序和应急储备制度。制定“两会”和重大节日期间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应急预案,加强应急预备队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调整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定点联系工作组,完善定点联系工作组制度,组织开展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监督检查和指导,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实。
(四)推进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区域化管理。组织开展动物卫生风险评估,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加强专家队伍和能力建设。指导开展无规定动物疫病示范区评估,适时申请国际认证。指导开展广州、南京马属动物无疫区建设工作,制定马属动物无疫区标准。探索建立生物安全隔离区,选择在防疫条件好、养殖加工水平高的畜禽规模企业启动无疫生物安全试点工作。
(五)构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长效机制。启动中长期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战略规划研究,按照目标可行、分区分段、科学合理的原则,提出今后一段时期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策略、防控计划和规划。组织制定布氏杆菌病、结核病、血吸虫病防治规划。继续组织实施全国血吸虫病农业综合治理重点项目建设规划,完成项目验收工作。研究完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有关补贴政策和标准。
二、切实加强兽医行政执法
(六)扎实做好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加快动物卫生监督相关规章、制度、规程制(修)定进程。进一步建立健全动物卫生监督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完善动物检疫制度,严格检疫把关,2009年产地检疫率力争提高5个百分点,定点屠宰场生猪屠宰检疫率达到100%。严格动物防疫条件审核、发证和监管。加快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信息化建设,继续完善各级动物卫生监督网站建设,构建全国动物卫生及动物产品安全监管协作平台。加强区域执法协作,规范公路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监督执法。严格活禽交易市场监管。严厉查处收购、加工病死动物及动物产品的违法行为,依法开展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监管工作。加强与纠风、工商、质检、商务等部门的协调配合,进一步完善部门联合执法机制。研究进一步推进畜牧兽医综合执法。
(七)加快推进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总结完善北京、上海、四川、重庆等四省(市)试点工作经验。积极稳妥地推进体系建设各项工作。完善中央数据库建设。组织制(修)订相关管理制度和技术规范。加大牲畜耳标和移动智能识读器抽检和监督检查力度。探索通过科学有效途径,强化管理措施,保证养殖、监管等基础信息全面、真实、有效、及时传入中央数据库,实现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管理目标。
(八)创新兽医实验室监督管理机制。组织开展省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有关教学科研单位兽医实验室摸底调研,分析各单位兽医实验室优势,提出兽医实验室布局规划,引导各级各类兽医实验室资源整合,提升实验室技术支撑能力。规范高致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室资格审查和实验活动审批,严格动物病原微生物菌(毒)种管理,强化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组织开展对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状况抽查,加强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监督检查。出台实施兽医实验室考核管理办法,明确兽医系统实验室建设标准和工作要求,组织有关单位开展分级考核,提高实验室建设水平和检测诊断能力。
三、强化兽药质量监管和兽药残留监控
(九)加强重大动物疫病疫苗质量监管。突出抓好重大动物疫病疫苗监管,对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疫苗生产企业实行动态管理。进一步加大日常监督和飞行检查力度,继续实施驻厂监督制度,严格执行批签发管理,确保重大动物疫病疫苗质量和及时有效供应。加强疫苗生产原辅料管理,防止使用不符合标准的原材料制造疫苗。依法查处、坚决打击非法制售假劣疫苗,以及非法自制疫苗行为。实行重大动物疫病疫苗中标情况上报制度,重点监控企业疫苗中标价格严重超出正常范围的产品质量。进一步完善重大动物疫病疫苗等生物制品的储存、运输和分发制度,强化各环节的监督管理。
(十)深入开展兽药市场治理整顿。在总结兽药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尽快制定出台《兽药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规范兽药经营秩序。加大兽药市场整治和重大案件查处、曝光力度,进一步净化兽药市场。建立健全兽药重大案件查办、报告、督办及案件处理信息反馈制度,规范执法行为。完善兽药监督抽检制度,规范兽药抽检程序,建立兽药产品抽检与执法联动机制。继续组织实施动物产品兽药残留监控,完善残留超标追溯制度,降低残留超标率。落实兽用盐酸麻黄碱监督管理措施,严禁流入非法渠道。建立完善兽药使用制度,重点抓好奶牛用药监管工作,保证用药安全。
四、加快兽医法律体系建设
(十一)健全完善兽医法律制度。深入贯彻实施《动物防疫法》,出台实施新修订的动物防疫条件审核管理办法、动物检疫管理办法、动物疫情管理办法等配套规章,尽快制定出台相关管理制度和技术规范。加强兽医器械管理,积极推进兽医器械管理条例出台。加强兽药和兽用生物制品管理,制定兽药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和兽用生物制品批签发管理办法。研究兽药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名录,制定分类管理原则和办法。启动乡村兽医用药指南制定工作。
五、继续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
(十二)进一步深化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制定进一步加强乡镇畜牧兽医站改革的意见,深化乡镇畜牧兽医站改革。督促指导地方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力争2009年底市县级兽医工作机构改革完成率达到90%以上。加强乡村兽医和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组织开展乡村兽医和村级动物防疫员考核,建立乡村兽医和村级动物防疫员登记信息系统。制定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和乡镇畜牧兽医站等兽医工作机构规范化建设管理意见,明确各级各类兽医机构职责和建设标准,建立兽医工作机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推动兽医工作机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全面提升兽医工作能力。
(十三)深入推进新型兽医制度建设。组织做好河南、广西、重庆、宁夏、吉林等五省(区、市)执业兽医资格考试试点,为2010年在全国开展执业兽医考试积累经验。推进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官方兽医队伍建设,制定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官方兽医队伍建设意见,明确动物卫生监督官方兽医任职条件、选任程序和工作要求,力争在2009年底前完成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官方兽医资格确认工作。指导地方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推进“参公”管理,为实施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官方兽医职位分类管理奠定基础。筹建中国兽医协会,强化兽医从业人员行业自律。制定动物诊疗操作规范,加强动物诊疗机构管理。组织研究中兽医管理问题,推进中兽医事业发展。
六、进一步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
(十四)强化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抓紧实施好2008年新增动物防疫体系投资项目,在规定时限内完成项目建设任务。组织做好2009动物防疫体系项目申报、审批和实施工作。总结《全国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规划(2004-2008年)》建设经验,宣传建设成效。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出台《全国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规划(2009-2013年)》。
七、推进兽医科技进步
(十五)着力提升兽医科技支撑能力。进一步加强兽医科技基础工作,充分了解和掌握我国兽医科技领域理论、方法和技术研究进展。完善兽医科研框架。加强兽医科研资源整合,推动合理布局。申报和组织实施好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948计划、农业公益性行业科技项目等科研项目。组织开展联合攻关,不断强化技术研发和储备。加强变异口蹄疫病毒和牛呼吸道疾病病原的科研工作。强化外来动物疫病监测、预警及应急技术储备。开发实用新型疫苗、诊断试剂和检测方法。加强猪、牛、羊主要动物疫病综合防控技术的研究和推广。
八、全面扩大兽医对外交流合作
(十六)加强参与国际兽医事务能力建设。深入研究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有关工作规则和标准。加强对有关国家和地区兽医法律法规、政策措施以及兽医工作发展历程、典型案例的研究。研究参与国际兽医事务的战略规划和行动计划。加强中央和省级管理技术人员外事能力培训,加快兽医外事专业人才培养。增强我国参与国际兽医事务能力。
(十七)继续扩大与有关国际组织、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合作。承办好2009年OIE亚太区委员会第26届会议。推进向OIE申请我国无牛肺疫认证和广州亚运会无马属动物疫病区认证。组织有关单位申请OIE参考实验室、协作中心。密切跟踪OIE标准修订进展,及时提出修改意见。积极协调OIE支持我国无疫区建设、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可追溯体系建设等工作。继续组织实施好FAO、世界银行(WB)有关禽流感援助项目。继续推进双边、多边兽医交流合作。加强与港、澳、台有关方面的合作交流。
九、加强兽医系统自身建设
(十八)加强重大问题调研。组织研究谋划关系兽医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进一步总结、完善重大动物疫病应急防控、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管理、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兽医事务协调交流合作等工作。重点开展动物防疫体系建设需求和状况、兽医科技发展情况、重大动物疫病防治战略、养殖环节病死动物及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补贴制度、全国兽药监管体系与模式等重大问题的调研。集中力量组织研究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规划、工作目标、进度步骤及保障机制等重大问题。
(十九)加强兽医队伍培训。制定官方兽医、乡村兽医和村级动物防疫员培训规划。组织开展官方兽医培训。继续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加大兽医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力度,加强乡村兽医和村级动物防疫员技能培训。做好兽医专业现代远程教育,提高兽医人员学历层次。加强各级兽医主管部门和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政策和技术培训,提高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各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执法人员培训,提高动物卫生监督执法能力和水平。
(二十)加强兽医行业宣传。根据2009年农业新闻宣传工作总体要求,研究制定加强兽医行业宣传的具体措施和办法。开通中国兽医政务网,搭建兽医行业宣传平台。深化政务公开和信息公开。重点宣传兽医法律法规、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官方兽医制度和执业兽医制度建设、兽药质量抽检、兽药残留监控及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等工作进展及成效。及时宣传与OIE、FAO等国际组织和有关国家、地区开展交流合作情况及成效。编制中国动物卫生状况白皮书。
(二十一)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配合。围绕全年兽医工作大局和目标任务,要进一步加强领导,密切配合,落实责任,确保如期完成。兽医局要加强组织协调,各有关单位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形成工作合力。对重点工作要做到精心部署,定期交流,加强督导,统一考核,确保取得实效。
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及北京、哈尔滨、上海、兰州分中心要根据本工作要点抓紧制定本单位2009年工作要点,报农业部兽医局备案。
第三篇:2011年农业部人才工作要点
2011年农业部人才工作要点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人才发展方针,认真落实全国农业农村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及《农村实用人才和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突出抓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农业技术推广骨干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以及农村生产型、经营型、技能服务型人才培养,统筹推进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为实现农业农村经济科学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一、全面落实《规划》
1.制定《规划》重点任务分工方案。尽早印发《规划》,编制《<规划重点任务分工方案》,明确分工,落实责任。(人事劳动司)
2.加大《规划》宣传力度。加强宣传报道,在农业行业营造宣传贯彻《规划》、大力培养农业农村人才的良好氛围。(人事劳动司、办公厅)
3.研究制定重大工程实施方案。牵头单位结合实际制定《规划》提出的高层次农业科研人才推进工程、农业技术推广人才支持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能力提升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兴业工程、农村实用人才技能开发工程等5个重大工程的实施方案,通过实施重大工程促进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健康发展。(人事劳动司、科技教育司、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人力资源开发中心分别牵头,市场与经济信息司、种植业司、农业机械化管理司、畜牧业司、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参加)
4.召开农业农村人才工作座谈会。交流各地贯彻落实全国农业农村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经验做法,动员部署《规划》落实各项工作。(人事劳动司)
5.组织实施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印发《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实施方案》,启动实施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加强农业科技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人事劳动司、科技教育司、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市场与经济信息司)
6.组织开展农业科技人才资源统计工作。按照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的统一部署,于6月底前完成2010农业科技人才资源统计工作并上报统计报告。(人事劳动司、科技教育司、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人力资源开发中心、科技发展中心)
7.组织实施“三区”人才支持计划农业科技人员专项试点工作。按照中组部“三区”人才支持计划实施方案的要求,试点组织农业科技人员到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工作,加强“三区”农业科技人员培养,积极探索经验、完善工作机制,提出正式实施的意见。(人事劳动司)
二、大力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8.积极引进农业领域海外高层次人才。按照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的统一部署和“千人计划”实施工作的具体要求,积极物色人选、争取支持、创造条件,引进现代农业发展急需紧缺的海外高层次人才,认真落实引进人才的各项待遇。研究促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的具体措施。(人事劳动司、科技教育司、发展计划司、财务司、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9.扶持培养农业科技人才。依托农业部重点实验室、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行业科技专项等重大项目(工程),选拔培养150名农业科研领军人才,给予经费支持。(科技教育司)
10.大力培养农业技术推广人才。采取学习研修、学术交流和观摩培训等方式,扶持培养3000名有突出贡献的农业技术推广人才,着力提升科技水平和业务能力,不断改善基层农技推广队伍结构。依托基层农技推广改革示范县项目开展基层农技人员培训。(科技教育司)
11.指导做好院士专家农业企业工作站建设工作。出台工作站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建立涉农院士专家信息库、农业企业技术难题需求库和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库,增设3-5个院士专家农业企业工作站,开展院士专家服务农业企业长效机制研究。(人力资源开发中心)
12.加强农业科研创新团队建设。依托转基因重大专项开展科研创新团队人才培养。充分发挥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在农业科研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打造农业科研创新团队。遴选农业科学院优秀科研创新团队,组织举办团队首席科学家培训和考察咨询工作。组织开展水产科学研究院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年活动,遴选优秀科研创新团队,评选中青年拔尖人才。建立热带农业科研人才创新团队基金和人才基金,推动建设农业科研创新人才基地(海南)和热带农业创新创业人才发展示范基地。(科技教育司、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13.加强农业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组织开展2010部系统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指导部属单位做好相关工作。组织完成“两院”院士候选人遴选推荐、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推荐、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资助项目人选推荐、留学人员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人选推荐工作,认真做好农业引智工作。(人事劳动司、人力资源开发中心)
14.加强农业领域专家管理。完成第11批“博士服务团”成员考察及第12批成员选派工作,完成第7批“西部之光”人员培养及第8批人员接收工作。更新农业部高级专家库信息,不断提高对农业高级专家的服务能力。(人事劳动司、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人力资源开发中心)
15.积极探索农业科技人才培养机制。坚持实践成才理念,积极探索和完善在实施农业重大科研推广项目中培养农业科研和推广人才的具体办法。制定出台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和团队建设管理办法。(科技教育司、人事劳动司)
三、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
16.继续举办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示范培训班。依托11个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举办50期带头人示范培训班,全年培训5000人,着力提高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大学生村官带领农民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分别牵头)
17.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出版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画册,认真总结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的发展经验、发展模式并予以推广。(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18.积极培养农村经营型人才。以增强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开拓能力为核心,通过学习培训、研讨交流、参观考察、观摩展示等方式,全年培训3000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
19.着力培养农村经纪人。以促进产销衔接、繁荣农村经济为目标,在农产品主产区选拔扶持3000名农村经纪人,通过职业技能培训,显著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水平,培养造就熟悉农产品流通政策、经营管理素质较高、经纪行为规范的农村经纪人队伍。(市场与经济信息司)
20.扶持培养农村生产能手。积极探索农村生产能手培训模式和工作机制,全年选拔扶持7000名农业生产经营一线、具有一定产业规模和良好发展基础、示范带动能力强的农村生产能手,提高他们的务农技能。继续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百万中专生计划”实施力度,推进职业教育下乡进村,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农村实用人才。(科技教育司、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21.结合农业产业项目培养人才。积极研究完善结合农业产业项目培养农业生产经营人才的具体办法。探索依托现代农业示范区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人事劳动司、发展计划司、财务司、相关业务司局)
22.配合做好农村实用人才资源统计调查。按照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的统一部署,配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完成2010农村实用人才资源统计调查工作。积极配合中组部做好高校毕业生基层培养计划。(人事劳动司、人力资源开发中心)
23.积极扶持高校毕业生在农村创业兴业。强化对大学生村官的服务,研究提出鼓励高校毕业生在农村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休闲农业、领办示范园等的政策措施。(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乡镇企业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分别牵头)
24.继续做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专题教材制播工作。按照全国远程办的统一部署,增强选题针对性、时效性,强化专题教材制作全过程监管,制作精品教材,全年完成365小时专题教材制播工作任务。(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专题教材制播工作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
四、加强农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25.加强农业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召开“金蓝领计划”试点工作总结会,认真总结交流农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研究提出加强农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人事劳动司、人力资源开发中心、各行业职业技能指导站)
26.夯实农业职业技能开发工作基础。积极做好农业行业职业标准、培训教材和题库建设工作,大力加强农业职业技能开发工作队伍建设,举办鉴定质量管理人员培训班。(人力资源开发中心)
27.继续开展农业从业人员技能培训。加大阳光工程实施力度,拓展培训领域,丰富培训内容,规范培训实施,提高培训质量。认真组织全国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大行动,继续推进蓝色证书培训,进一步加强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完善农垦职业教育体系。(科技教育司、农业机械化管理司、乡镇企业局、兽医局、农垦局)
28.稳步推进农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加强农业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建设,研究实训基地作用发挥机制。支持农业职业技能鉴定站购置鉴定设备,改善鉴定条件。组织实施农村实用人才技能开发工程,继续探索农业技能服务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人力资源开发中心、发展计划司、各行业职业技能指导站)
29.组织举办农业职业技能竞赛。举办全国性农机技能竞赛,配合做好全国农业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促进农业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农业机械化管理司、科技教育司)
五、加强人才工作调查研究
30.深入调查研究。深入了解各省(区、市)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新进展,认真总结各地推进工作的好做法,及时发现人才工作中存在的新问题,密切与各地的联系,增强工作针对性。充分发挥专家学者、农业农村人才工作队伍和研究机构的作用,加强对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人才培养问题的研究,加大实践探索力度,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编制《农业农村人才工作动态》。(人事劳动司、人力资源开发中心、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农业农村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
第四篇:农业部2011年农经工作要点
2011年农村经营管理工作要点
2011年的农村经营管理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现代农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和谐稳定的大局,以完善创新农业农村经营体制机制和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为主线,进一步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农民负担监管和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经营,为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一、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管理,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1.依法落实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认真总结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经验,稳步扩大试点范围,探索解决承包地块面积不准、四至不清、空间位置不明、登记簿不全等问题的有效途径。继续推进延包后续完善,妥善解决遗留问题,切实做好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深入开展土地承包重大问题研究,围绕明确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的政策含义,提出修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具体建议。加快制定完善《农村土地承包法》地方配套法规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征地补偿费用分配使用办法。
2.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加强土地流转工作指导,依法规范土地流转行为,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引导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健康发展。依托基层农经体系建立土地流转服务组织,加快建立村有站点、乡镇有中心、县市有市场的土地流转服务体系。推广土地流转规范化合同文本,强化土地流转合同签订、履行管理,完善土地流转监测制度。深入研究土地流转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提出规范土地流转的指导意见,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
3.加快构建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体系。深入贯彻实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加快设立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确保土地承包经营纠纷有法定机构受理、有专业人员审理、有固定地点办理。加强仲裁员队伍建设,研究制定仲裁员培训规划,加大仲裁员培训力度。依法完善仲裁工作制度,提高调解仲裁活动规范化水平。
4.加强土地承包法律政策落实情况监督检查。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检查农村土地承包法实施情况的部署,认真做好相关准备和配合工作。全面贯彻执行《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依法落实土地承包、流转、仲裁等制度。同时,加大对侵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问题的查处力度,切实维护农民土地承包合法权益。
二、深入开展农民负担监管,全面推进一事一议及财政奖补 5.重点治理向村级组织摊派问题。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向村级组织摊派的治理,研究提出建立向村级组织收费和村级组织向农户收费审核制度的意见,切实解决应由政府承担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公共服务所需费用转由村级组织承担,加重村级组织负担的问题。同时,开展向村级组织摊派发行报刊的治理工作。
6.扩大农民负担综合治理实施范围。部省联合选择一批典型县(市)或地(市)开展农民负担综合治理,推动省级、地(市)级分别选择一批县(市)、乡(镇)开展农民负担综合治理,严肃查处各种违规行为,建立健全农民负担监管长效机制,切实防止农民负担反弹。
7.全面推进一事一议及财政奖补。研究制定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操作规范,加强对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指导和监管。深入组织实施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典型示范,选择一批县(市)开展一事一议规范化建设试点,逐步实现一事一议管理项目化、资金筹集使用规范化、项目维护常态化。全面推进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研究完善奖补办法及相关制度,加大奖补力度,引导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健康有序开展。探索开辟项目补助渠道,对农业基建项目实行国家投入与农民参与有机结合,加快推进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
8.深入推动减负惠农政策落实。进一步加强涉农收费的规范管理,因地制宜开展对农民反映突出领域的专项治理。深入开展减负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建立健全检查监督、信访办理、案件查处、目标考核等相关制度。加快推进农民负担监督管理法规建设。开展对各省(区、市)农民负担监管工作情况的督导,定期通报督导结果。
三、健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体制机制,推进集体资产财务管理规范化 9.加大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力度。继续贯彻落实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指导意见,组织有关省(市)就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和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开展交叉督导检查,健全和完善农村集体“三资”和财务管理各项制度。稳步开展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工作,争取用两到三年的时间摸清底数、建立农村集体“三资”台账。大力宣传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先进经验,鼓励条件成熟的地方开展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建立农村集体“三资”数据库,实行电算化管理。加强与纪检、监察等有关部门的合作与配合,做好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10.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加大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调研力度,研究出台深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的有关文件。根据区域发展的特点,积极鼓励尚未启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地方有计划地开展试点,已经开展试点的地方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扩大试点规模;指导已完成产权制度改革的村依法建立和完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三会”制度,逐步形成激励约束有机结合的现代企业管理运行机制。开展集体经济组织法人地位及其成员资格问题的专题调研。
11.扎实开展农村集体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抓好农村集体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建设,搞好财务会计业务师资培训,强化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监督,进一步规范集体经济组织账务处理程序。加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公开力度,着力在细化公开目录、完善公开程序、规范业务流程、强化阳光操作等方面下功夫。结合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健全完善民主理财机制,把会计委托代理服务引向深入。
四、优化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环境,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快速发展
12.健全政策支持体系。推动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工商登记、税务登记与管理等办法,配合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支持合作社出资兴办加工、营销等实体及支持大学生村官参与、领创办合作社的优惠政策。鼓励同业合作社在自愿的基础上开展联合与合作,做大做强一批示范社。引导和支持合作社在成员内部开展信用合作。支持符合条件的合作社更多地承担蔬菜园艺作物标准园、畜禽规模化养殖场(小区)、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等国家涉农项目。研究制定合作社“三品一标”认证费用减免相关政策。
13.推动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在深入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建设行动的基础上,制定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规范化的文件,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辅导员工作规程要求,进一步完善辅导员工作规章制度,提高指导合作社规范化管理水平。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化试点,着力加强信息人才队伍建设,打造合作社服务网络平台,以信息化推动合作社规范化建设。
14.强化对合作社的产销服务。大力开展“农超对接”等对接活动,促进合作社与各类市场主体实现产(供)销衔接。采取多种形式举办合作社产品展示展销活动,支持合作社产品直供城市社区,拓宽合作社产品营销渠道。支持合作社率先开展标准化生产,健全成员档案,实施安全生产记录管理,实现合作社产品质量可追溯。引导合作社树立精品、诚信意识,提高品牌化经营水平。
15.做好合作社人才培养和宣传工作。实施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培养1500名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继续把农民专业合作社人才培训纳入“阳光工程”,重点培训合作社带头人、财会人员和基层合作社辅导员。支持和鼓励农村青年领创办合作社。在全国认定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充分利用各种宣传途径,以及“合作社法律宣传日”的有利时机,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支持合作社建设与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五、强化农业产业化指导服务,推动农业产业化跨越式发展 16.启动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跨越发展行动。研究制定农业产业化经营跨越发展行动方案,明确发展行动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点工作、保障措施,指导各地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整体发展水平。编制“十一五”农业产业化发展报告,总结农业产业化发展经验,提出“十二五”农业产业化发展趋势和主要任务。开展农业产业化支持政策专题研究,提出新形势下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环节、方式,争取在支持政策上有新的突破。
17.稳步推进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建设。研究制定建立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实施意见和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区管理办法,认定第一批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区,指导各地开展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工作,重点开展龙头企业集群培育壮大主导产业示范、促进高标准生产基地建设示范、联结合作社提升辐射带动力示范、提升科技创新与推广能力示范、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完善农产品市场功能示范、农产品品牌培育建设示范,集成利用资源要素,促进龙头企业集群发展。
18.逐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继续开展“龙头企业+中介服务组织+农户”试点工作,总结推广试点经验。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推进龙头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深度融合。大力发展订单农业,规范合同内容,探索建立订单可追溯制度。支持龙头企业为农户提供种养技术、市场信息、生产资料和产品销售等系列化服务,鼓励龙头企业通过保护价和加价收购农产品、利润返还、股份分红等多种方式,与农户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关系,让农民共享农业产业化发展成果。
19.切实加强龙头企业指导服务。会同全国农业产业化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认定一批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研究制定经济运行调查指标体系,开展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运行情况分析。贯彻落实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启动农业产业化人才培养工作,培训龙头企业负责人1500人左右。组织东部地区龙头企业到中西部地区投资合作,联合西部省份举办各种形式的农产品交易展示会,提升西部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
20、大力发展一村一品。深入推进一村一品强村富民工程,加快专业示范村镇建设。研究支持一村一品发展的政策措施,制定全国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镇认定管理办法,认定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镇,带动一批主导产业突出、特色优势明显、产品附加值高、农民增收效果显著的专业村镇。积极推动专业村镇与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有效对接,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水平。
六、加强农经体系建设,强化农经工作基础
21.积极推进农经体系建设。认真贯彻《农业部关于加强农村经营管理体系建设的意见》(农经发[2010]9号),切实加强基层农经体系建设。组织开展调研论证,着手编制农村经营管理体系建设规划,统筹指导“十二五”农经队伍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农经系统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考试的有关工作。
22.扎实做好农经统计工作。按时完成年报、半年报和年终预报,保证数据质量。围绕农经工作需要,巩固业务统计分析成果,提高服务决策的能力和水平。总结经验、树立典型、加强指导,推动基层结合实际进一步细化完善调查方案和业务流程。加强基础研究,探索改进统计调查方法。开展业务培训,提高统计人员操作技能。做好信息统计考评工作,推动健全激励机制。
23.加强农村经营管理调研工作。深入农村开展调研,认真总结基层经验,分析在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推进中农村经营体制机制创新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有针对地研究提出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的对策建议。在全国农经系统中聘请特邀调研员,构建农村经管调研网络,研讨农村经营管理工作中的难点、热点问题,逐步建立围绕中心工作开展研究的农经专家队伍。
24.做好农村经营管理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多种渠道,采取有效形式,大力宣传党的农村基本政策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围绕农村经营管理工作的重点、难点和热点组织制定宣传计划,精心策划和开展宣传活动,重点宣传《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法律及其配套法规,普及法律知识;宣传完善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的典型经验,推动农村经营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经信息网站建设,努力为农村经营管理体系提供便捷的网络平台。
第五篇:农业部2012年兽医工作要点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农业部2012年兽医工作要点》的通知
农办医【2012】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畜牧兽医(农牧、农业)厅(局、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畜牧兽医局:
为贯彻落实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和全国畜牧兽医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做好2012年兽医工作,我部制定了《农业部2012年兽医工作要点》,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细化本地区、本单位工作计划,加强领导,明确分工,落实责任,认真抓好落实。
附件:农业部2012年兽医工作要点
二〇一二年一月十九日
农业部2012年兽医工作要点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做好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有关决策部署,2012年兽医工作要继续围绕“两个努力确保”目标任务,不断巩固兽医工作的好形势,加强兽医工作的好政策,优化兽医工作长效机制,进一步转变兽医工作方式,进一步从政策法规、体制机制和基础保障等方面夯实兽医工作基础,为切实保障动物产品生产供应、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贡献。
一、精心谋划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兽医工作,努力提高兽医服务水平
(一)调整思路,明确目标任务。我国已进入经济社会加快转型的关键阶段,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重要阶段,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养殖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调整,对兽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关国际组织将兽医服务定位为全球性公共产品。兽医工作在保障动物产品生产供应、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等方面的作用日益突
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兽医工作的两大任务是有效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和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动物防疫目标是逐步消灭重点动物疫病。要不断提高兽医行政执法水平,加强制度建设,构建完善长效机制,切实保障动物产品质量安全,适应人们对动物产品消费的数量和质量需求。
(二)理清兽医工作职责,提高兽医服务水平。要构建兽医工作责任体系,着力提高兽医工作组织管理水平。在继续坚持动物防疫地方政府负总责的框架下,强化管理相对人的动物防疫和动物产品质量安全责任,构建“地方政府负总责,生产者承担第一责任,相关部门各负其责”的兽医工作责任体系。要履行好兽医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责。要把兽医公共服务的统一性与市场服务的多样性有机结合起来,处理好政府兽医工作机构和社会化兽医服务组织的关系,发挥好兽医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作用。同时,加强政策引导,构建兽医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兽医行业自主服务水平。鼓励大型企业中的执业兽医参与社会化服务。
(三)强化政策研究,增强兽医工作的针对性。围绕兽医工作中心任务,组织开展兽医事业发展重大政策调研。结合实际,提出符合事业发展需要的政策建议。重点组织开展兽医法律法规、基层兽医服务体系、重点动物疫病防控政策、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兽药质量监管及兽医工作基础建设等的调研。积极为推动兽医事业科学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出谋划策,做出贡献。
(四)结合实际,建立健全兽医工作长效机制。要按照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要求,制定禽流感、口蹄疫防治计划,猪瘟、蓝耳病、常见猪病及常见牛羊病防治指导意见。启动实施畜禽健康促进计划,加快推动种畜禽主要动物疫病的监测净化工作,严格种畜禽养殖的市场准入标准。各地要以实施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为契机,结合当地实际,制定辖区内动物疫病防治规划和重点动物疫病防治计划,大力开展宣贯工作。
二、强化措施,毫不松懈地做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五)着力强化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和监测等基础工作。按照2012年国家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抓好春秋两季集中免疫,加强日常补免,尽力做到“应免尽免、不留空当”。按照2012年国家动物疫病监测计划、流行病学调查方案,做好疫情监测和预警工作,严格疫
情报告和核查制度,要充分发挥中央、省、市、县、乡五级动物疫情测报体系和动物疫情测报站的作用,保证疫情信息及时、准确报告。重点组织开展口蹄疫、禽流感、布病等疫病病原学专项监测,做好疫情形势研判,为制定完善重点动物疫病防治计划提供科学依据。继续开展种畜禽场主要垂直传播性疫病监测工作。完善应急防控机制,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应急管理等相关业务培训,及时果断处置突发动物疫情。统筹做好常规病防治工作,加强对生猪、牛羊疫病防治的指导。
(六)着力强化非洲猪瘟等外来动物疫病的防范。坚持内防与外堵相结合,加大边境地区防控力度。加强非洲猪瘟、小反刍兽疫等外疫防控技术储备。做好非洲猪瘟风险分析评估。加强边境地区监测、疫情排查、边境督查等防控措施。做好边境地区联防联控,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建立健全跨部门协作机制。按照“早、快、严、小”的原则,果断处置突发疫情。继续推进马鼻疽消灭工作。
(七)着力强化布病等人畜共患病的防控。继续加大防控力度,有效遏制人畜共患病上升态势。对布病,积极争取政策,做好实施“布病防控三年攻坚计划”的准备工作。按照《全国布病防治工作方案》要求,分区防治,分类指导。对包虫病,实施好14个部委联合下发的《防治包虫病行动计划(2010-2015年)》,重点省份要开展疫情调查,加强免疫、检疫、驱虫等各项防控措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做好综合防控试点工作。对血吸虫病,进一步加大家畜查治、家畜圈养、封洲禁牧、安全牧场建设等综合防治措施力度,巩固防治成果,严防疫情反弹。同时,做好狂犬病、结核病等人畜共患传染病的防控工作。
三、切实做好兽药监管工作,提高兽药质量
(八)强化兽药质量安全监管。继续实施兽药良好经营规范(GSP),规范兽药经营活动。继续加强兽药质量监督抽检工作,强化抽检结果利用,实施检打联动,进一步提高兽药质量安全水平。完善兽药标签和说明书范本。加强兽药监管信息建设和运用工作,提升兽药监管信息化水平。紧紧围绕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继续做好疫苗生产、供应以及质量监管工作,满足防控工作需要。继续健全完善驻厂监督、飞行检查、批签发等监管措施,深化经营、使用环节监督抽检模式,确保兽用生物制品安全有效。加大对不合格产品的处罚力度,严格查处违规生产企业,确保疫苗质量安全。
(九)健全完善兽药政策法规和标准。开展《兽药管理条例》执法情况调研,加快推动《兽医器械管理条例》立法进程,抓紧推进出台《兽用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管理办法》;完成《兽用生物制品批签发管理办法》、《兽药注册评审程序》和《飞行检查工作程序》制修订工作;启动《兽药产品批准文号管理办法》、《兽药注册办法》、《兽药GMP培训指南》、《兽药GMP检查员管理办法》和兽药注册及分类资料要求调研修订工作;开展2010版《兽药典》未收载品种兽药标准清理和发布工作;推进2015版《兽药典》编纂工作,开展兽药标准修订工作。
四、加大执法力度,努力保障动物产品质量安全
(十)加强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全面贯彻落实《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的意见》,扎实推动动物卫生监督各项工作开展。严格执行畜牧兽医行政执法“六条禁令”。开展动物卫生监督执法队伍整顿。开展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执法能力考核,重点解决差额补贴、自收自支的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以及不具备独立执法主体资格和独立账号等突出问题。完善动物卫生监督法规标准体系。强化养殖环节动物卫生监管。贯彻落实生猪规模化养殖场无害化处理补助政策。加强屠宰环节动物卫生监管。健全生猪定点屠宰环节“瘦肉精”监管制度和措施,推进产销联动、检打联动,落实屠宰企业主体责任,强化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规范动物卫生监督行政行为。开展行政处罚案卷评查、行政许可档案抽查,规范行政处罚、行政许可和行政强制行为,提升动物卫生监督依法行政水平。严格动物卫生监督证章标志管理。强化使用监管,严查违法、违规、违纪行为。推进动物卫生监督信息化建设,推行动物检疫证明出证电子化。开展动物卫生监督模式创新试点。强化动物卫生监督机构队伍培训。
(十一)深入开展兽药残留监控工作。加强兽药使用监管,实施好《动物及动物产品兽药残留监控计划》,强化畜禽等动物产品兽药残留监测。继续实施兽用抗菌药使用整治行动,强化抗菌药监管和科学用药宣传,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加强兽药重点品种安全再评价工作。加强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保障用药安全。
(十二)加强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积极推进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加快推进生物安全
区建设与评估。研究制定生物安全区管理工作的指导性意见,完善无疫区管理技术规范,制定生物安全区标准。在6个无规定动物疫病示范区建设省份开展跨省调运动物卫生风险评估试点。强化已建成无疫区的监测、督查。开展省级动物卫生风险评估试点工作。各省份要组建动物卫生风险评估机构,建立专家队伍,开展技术培训。
(十三)积极推进动物标识及动物产品追溯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和推进追溯体系建设工作。完善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等办法,制定数据库建设等规范标准,制定追溯体系建设规划。完善中央和省级数据中心建设。制定发布追溯体系建设工作的考核评价指标,加大宣传培训和监督检查力度。
(十四)加强兽医实验室和动物诊疗机构管理。加强兽医实验室管理。健全完善兽医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强化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监管。严格动物病原微生物菌(毒)种管理。深入推进兽医系统实验室考核,组织开展实验室能力比对工作,提高实验室检测诊断能力。加强动物诊疗机构管理。重点规范城市动物诊疗市场。着力培育动物诊疗机构发展,推进动物诊疗机构标准化建设。
五、不断创新兽医管理体制机制,提高机构队伍工作能力和水平
(十五)深入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在巩固现有改革成果基础上,继续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按照“完善机制、提高素质、增强能力”的要求,深入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机制创新。要全面总结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深入研究进一步完善兽医管理体制机制的政策措施。要坚持改革方向不动摇,特别是要处理好兽医管理体制改革与乡镇综合改革和地方机构改革的关系,避免各级兽医工作体系产生新的波动。要加强乡镇畜牧兽医站建设,规范乡镇畜牧兽医站标准化运行。
(十六)加快新型兽医队伍建设。加强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创新兽医队伍管理手段。深入推进执业兽医制度建设,继续做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工作,研究完善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工作长效机制。加大执业兽医制度宣传力度,加强从业资格准入管理和从业行为监管。继续强化官方兽医队伍建设,做好官方兽医培训工作。努力提升官方兽医队伍整体素质。加强乡村兽医和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和管理,强化乡村兽医和村级动物防疫员培训。落实基层
动物防疫工作补助经费,加强经费使用管理。加快建立地方兽医行业协会,充分发挥政府部门与私营部门、行业协会各自资源优势,形成推动兽医事业发展合力。
六、加强兽医科技工作,为动物防疫和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供技术支撑
(十七)加快兽医科技发展。充分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进成熟技术产业化。加强兽用生物制品应用技术研究,完善产业化品种结构、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配套技术。加强中兽医、中兽药研究,发挥中兽医、中兽药在动物疫病防治中的作用。有效利用各级兽医机构和人才队伍,抓好综合配套技术、集成示范技术、快速检测技术推广应用,积极探索针对各类养殖场所的疫病综合控制措施,促进风险关键点控制技术在从农场到餐桌全过程中的应用。
七、加强对外交流合作,不断增强参与国际兽医事务能力
(十八)大力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兽医系统国际合作人才队伍建设。深入研究并大力推广国际动物卫生标准,加快我国兽医事务国际化步伐。与OIE联合开展兽医体系绩效评估培训。深化与OIE、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等有关国际组织合作,利用其资金技术资源,强化我国动物卫生风险管理、疫情监测和快速反应能力。边境地区要加快探索构建跨境动物疫病防控机制,加强与相邻国家的交流合作,建立信息沟通渠道、动物疫病联合控制机制。
(来源:法律图书馆网站)
安泽县畜牧兽医局 报党建网三农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