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现状与思考

时间:2019-05-12 19:01: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国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现状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国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现状与思考》。

第一篇:我国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现状与思考

我国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现状与思考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这个基础性产业也在不断的更新和发展中,然而,农村经济结构中的不合理之处也随之显露出来,这也成为影响我国农民收入,阻碍农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关键词】农村经济 结构调整 现状 对策

我国的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重要时期,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也成为了增强农业水平,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首要任务,本文将从分析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现状出发,提出相应的对策,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迅速发展。

1.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现状1.1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取得初步成效近几年来,按照“全党抓经济重点抓调整”的总体思路,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突出抓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取得了明显进展。

1.1.1对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认识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质量意识大为增强,适应市场的能力不断提高。

1.1.2农业内部开始打破了传统粮棉型、数量型为主的单一结构、多元化、效益型结构日趋合理种养模式不断优化。

1.1.3区域特色逐步形成。

1.1.4农村经济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农村一二三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特别是农村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已成为经济新的增长点。

1.2结构调整中仍然存在的问题

1.2.1农业结构层次偏低。主要是结构不优、特色不足、新的增长点不多的问题成为制约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种植业内部传统粮棉型种植面积偏高、优势特色的经济作物不多。大农业内部,林牧渔业还没有真正形成主导性产业,对农民增收的贡献份额偏低。

1.2.2农业产业化、标准化水平不高。农产品初加工多,精加工少,产品附加值和综合效益低。同时.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存在许多隐患,与国际标准差距很大。

1.2.3目前农业整体对外开放水平还比较低,农业利用外资的规模、水平更低,外向型农业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带动和促进作用发挥不够。

1.2.4农产品市场发育和营销网络不健全,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低,难以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有效对接。同时,农村目前尚未构筑起及时、准确、快捷、高效的农业信息网络平台,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结构调整的进行。

1.2.5农民整体科技文化素质不高。思想观念陈旧、创新意识差,制约了农业新知识、新技术的掌握和应用.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这也是结构调整成效不明显的重要原因。

1.2.6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八五”期间年均增幅为18%,“九五”期间降到10%近几年来仅5%左右,而且县、市、区、乡镇村之间很不平衡。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但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农村经济综合效益低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和小城镇转移缓慢是重要因素。

2.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对策建议2.1把握基本原则,突出发展重点一要坚持市场导向避免调整的盲目性。

二要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为先,大力开发高附加值产品。三要坚持因地制宜,发挥资源、区位等比较优势。四要在认真规划、科学布局的基础上,确立主导产业和产品。五要切实尊重农民的自主权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根据目前农业结构状况,在调整重点的基础上,种植业,应由目前的粮食———经济作物,二元结构”逐步向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三元结构”发展。粮食生产在保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经济作物发展饲料作物,扩大反季节种植、设施化栽培、无公害栽培和立体栽培面积。林果业重点加强用材林和经济林建设,大力发展名特优新水果和加工专用果,积极培植苗木花卉、中

药材、森林旅游等新兴产业。畜牧业上连种植业.下连加工业和第三产业必须作为结构调整的重要突破口。水产业要进一步加快湖、滩、库区等水产资源开发,搞好三网养殖和立体种养。

2.2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所谓新的经济增长点,是指那些生产率上升快、增收增效快,且在产业间影响力大,能带动一大批相关部门或生产的发展,能对未来经济增长起较强推动作用的产业部门或产品生产。从农村产业化经营看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应着重选择产业链中制约性强的关键环节来重点发展。从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看,结构调整,应从粗放数量型向集约效益型转变。围绕结构升级和产品创新.突出抓好三个环节:一是强化国内外名优新品种和技术.加大绿色产品、有机食品的开发力度。二是重点推行生物工程技术、节水灌溉技术农业配套技术、生态农业和高效立体农业技术。三是强化农业科技教育和培训.大幅度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

2.3规划不同区域的规模经济

东部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地区,人口众多,城镇密集,科技先进,农业生产条件优越,地区毗邻环太平洋经济圈信息灵通。须利用有利条件,致力于发展两高一优、集约农业、强化与中西部地区经济联系。中部地区是我国中等发达地区,拥有重要资源型城镇和工矿企业点农业发展具有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须加快生态环境整治大力发展粮油、烟等重点品种农业,发展商品畜牧业和生态林业,承东启西。西部地区是我国经济不发达地区,地广人稀,自然资源丰富,棉花、瓜果享有盛誉.草原畜牧业占有重要地位。地区背靠中亚,发展外向型经济前景广阔。须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发展特色农业,早作农业、生态农业,抓紧植被恢复和生态重建。

2.4着力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可持续农业的核心是发展效益型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搞好农产品加工转化,综合利用,是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延伸农业产业链,拉动结构升级的重要途径。要紧紧围绕蔬菜、果品、畜禽、水产、粮棉油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打

破地域、行业、所有制界限,多渠道增加投入。同时大力发展饲料加工业以此促进畜牧、水产业协调发展。要积极招商引资与农民联手开发农业资源,培植生产基地,建立农产品产、销直通快道。大力推行”公司+合作社+农厂”的产业化新模式,真正实现“原料基地工厂化、养殖加工标准化、经营管理现代化、利益关系股权化”。

2.5培育和健全农村市场体系

要高度重视市场对引导生产、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作用,依靠市场的发育和完善,推动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一是加强产地市场体系建设积极推行产销直挂、连锁经营及合同、订单农业等新型营销方式。二是大力支持发展各类流通服务组织.如农产品代理商、批发商等。三是大力抓好市场信息网络建设,建立健全连接国内外的农产品市场信息网络,使之成为政府引导农民调整农业结构的重要手段。

2.6加快发展小城镇

发展小城镇是加快发展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优化升级的长远大计。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重点推进的原则,以县城和易于起步的中心集镇为突破口支持、鼓励企业和个人投资或参与投资开发建设小城镇公用基础设施;在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小城镇建设用地制度;加快农村人口向小城镇转移;规划布局合理的功能和加工贸易专业区,促进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向小城镇集中,尽快使小城镇发展成为区域性生产要素聚集中心、农产品加工流通中心和农村科技,信息、文化服务中心。

第二篇:浅谈我国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现状及对策

浅谈我国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现状及对策

我国的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重要时期,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也成为了增强农业水平,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首要任务,本文将从分析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现状出发,提出相应的对策,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迅速发展。

一、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现状

(一)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取得初步成效

近几年来,按照“全党抓经济

重点抓调整”的总体思路,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突出抓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取得了明显进展。

1.对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认识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质量意识大为增强,适应市场的能力不断提高。

2.农业内部开始打破了传统粮棉型、数量型为主的单一结构、多元化、效益型结构日趋合理

种养模式不断优化。

3.区域特色逐步形成。

4.农村经济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农村一二三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特别是农村民营经济快速发展

已成为经济新的增长点。

(二)结构调整中仍然存在的问题

1.农业结构层次偏低。主要是结构不优、特色不足、新的增长点不多的问题成为制约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种植业内部

传统粮棉型种植面积偏高、优势特色的经济作物不多。大农业内部,林牧渔业还没有真正形成主导性产业,对农民增收的贡献份额偏低。

2.农业产业化、标准化水平不高。农产品初加工多,精加工少,产品附加值和综合效益低。同时.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存在许多隐患,与国际标准差距很大。

3.目前农业整体对外开放水平还比较低,农业利用外资的规模、水平更低,外向型农业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带动和促进作用发挥不够。

4.农产品市场发育和营销网络不健全,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低,难以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有效对接。同时,农村目前尚未构筑起及时、准确、快捷、高效的农业信息网络平台,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结构调整的进行。

5.农民整体科技文化素质不高。思想观念陈旧、创新意识差,制约了农业新知识、新技术的掌握和应用.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这也是结构调整成效不明显的重要原因。

6.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八五”期间年均增幅为18%,“九五”期间降到10%

近几年来仅5%

左右,而且县、市、区、乡镇村之间很不平衡。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

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但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

农村经济综合效益低

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和小城镇转移缓慢是重要因素。

二、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对策建议

(一)把握基本原则,突出发展重点

一要坚持市场导向

避免调整的盲目性。二要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为先,大力开发高附加值产品。三要坚持因地制宜,发挥资源、区位等比较优势。四要在认真规划、科学布局的基础上,确立主导产业和产品。五要切实尊重农民的自主权

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根据目前农业结构状况,在调整重点的基础上,种植业,应由目前的粮食——经济作物,二元结构”逐步向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三元结构”发展。粮食生产在保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

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经济作物

发展饲料作物,扩大反季节种植、设施化栽培、无公害栽培和立体栽培面积。林果业重点加强用材林和经济林建设,大力发展名特优新水果和加工专用果,积极培植苗木花卉、中药材、森林旅游等新兴产业。畜牧业上连种植业.下连加工业和第三产业

必须作为结构调整的重要突破口。水产业要进一步加快湖、滩、库区等水产资源开发,搞好三网养殖和立体种养。

(二)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所谓新的经济增长点,是指那些生产率上升快、增收增效快,且在产业间影响力大,能带动一大批相关部门或生产的发展,能对未来经济增长起较强推动作用的产业部门或产品生产。从农村产业化经营看

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应着重选择产业链中制约性强的关键环节来重点发展。从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看,结构调整,应从粗放数量型向集约效益型转变。围绕结构升级和产品创新.突出抓好三个环节:一是强化国内外名优新品种和技术.加大绿色产品、有机食品的开发力度。二是重点推行生物工程技术、节水灌溉技术业配套技术、生态农业和高效立体农业技术。三是强化农业科技教育和培训.大幅度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

(三)规划不同区域的规模经济

东部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地区,人口众多,城镇密集,科技先进,农业生产条件优越,地区毗邻环太平洋经济圈信息灵通。须利用有利条件,致力于发展两高一优、集约农业、强化与中西部地区经济联系。中部地区是我国中等发达地区,拥有重要资源型城镇和工矿企业点

农业发展具有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须加快生态环境整治

大力发展粮油、烟等重点品种农业,发展商品畜牧业和生态林业,承东启西。西部地区是我国经济不发达地区,地广人稀,自然资源丰富,棉花、瓜果享有盛誉.草原畜牧业占有重要地位。地区背靠中亚,发展外向型经济前景广阔。须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发展特色农业,早作农业、生态农业,抓紧植被恢复和生态重建。

(四)着力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可持续农业的核心是发展效益型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搞好农产品加工转化,综合利用,是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延伸农业产业链,拉动结构升级的重要途径。要紧紧围绕蔬菜、果品、畜禽、水产、粮棉油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打破地域、行业、所有制界限,多渠道增加投入。同时大力发展饲料加工业以此促进畜牧、水产业协调发展。要积极招商引资与农民联手开发农业资源,培植生产基地,建立农产品产、销直通快道。大力推行”公司+合作社+农厂”的产业化新模式,真正实现“原料基地工厂化、养殖加工标准化、经营管理现代化、利益关系股权化”。

(五)培育和健全农村市场体系

要高度重视市场对引导生产、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作用,依靠市场的发育和完善,推动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一是加强产地市场体系建设

积极推行产销直挂、连锁经营及合同、订单农业等新型营销方式。二是大力支持发展各类流通服务组织.如农产品代理商、批发商等。三是大力抓好市场信息网络建设,建立健全连接国内外的农产品市场信息网络,使之成为政府引导农民调整农业结构的重要手段。

(六)加快发展小城镇

发展小城镇是加快发展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优化升级的长远大计。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重点推进的原则,以县城和易于起步的中心集镇为突破口支持、鼓励企业和个人投资或参与投资开发建设小城镇公用基础设施;在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小城镇建设用地制度;加快农村人口向小城镇转移;规划布局合理的功能和加工贸易专业区,促进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向小城镇集中,尽快使小城镇发展成为区域性生产要素聚集中心、农产品加工流通中心和农村科技,信息、文化服务中心。

第三篇:当前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财政思考

当前我市农村经济结构结构调整的财政对策

建瓯市辖10个镇、4个乡、4个街道,217个行政村、1121个自然村,人口51.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1.3万人。全市疆域总面积4233平方公里,其中山地519万亩,耕地49.2万亩,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市和粮食生产交售先进市、全国重点林业县(市)、全国重点茶区、全国淡水养殖重点县(市)及全省柑桔生产基地市,为中国竹子之乡、中国名特优经济林锥栗之乡和锥栗原产地。

近年来,我市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呈现出多元化、多样化的特征,特别是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推动农民增收,促进了农村经济增长,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340元,比上年增长12.2%。但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农民收入增长速度还较为缓慢,如何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加大对农业经济投入,优化财政支农结构,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建设和谐、小康的农村社会已成为财政部门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当前我市农村经济结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业种植结构趋同现象严重。目前我市对农业结构调整引导力有限,许多种植品种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跟随性。致使全市农产品品种布局和种植规模等呈现出趋同性,近年来,柑桔、锥栗、瓜果价格都呈下降趋势。例如2004年的西瓜价格只有每公斤0.2元左右,锥栗一上市也只有每公斤4元。这个种植结构上的趋同性既削弱了互补性,又严重影响了农民的收入。

(二)农村传统的生产结构没有根本改变。当前我市农业生产内部结构仍然以种植业为主,高附加值农业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欠缺,第三产业生产还局限于体力劳动型,时间消耗型,信息性服务,知识性服务等密集型产业发展较为缓慢。

(三)农业基础设施结构相对薄弱。我市农村道路、交通、水利、电力等农业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农业生产条件比较差,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足,防范农业生产经营风险的水平低下,如2003年的干旱,致使我市受灾耕地绝收面积达50%以上,财政农业税灾

歉减免达255万元。

(四)财政支农资金投入不规范。

1、地方财力配套困难。近年来,虽然从中央到地方都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但总体上还不够,特别是一些项目资金投入,要求各级财政层层配套,因我市市乡两级财政困难,一些项目无法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农村经济特别是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2、管理部门多,较为分散。从国家对农业的投入看,基本建设投入与财政专项投入,分属于计委、农业、水利、林业、扶贫等主管部门管理,财政扶贫资金更是涉及交通、教育、卫生和民政等部门;从财政内部看,经建、农业、社保、农税等均涉及农业投入。由于支农资金管理比较分散,统筹协调较为困难,形成不了合力,难以发挥整体效益。

3、部分支农资金管理缺位。由于一部分财政支农专款通过部门“条条”下达,从项目立项、审批到资金拨付,地方财政部门都未参与,这块资金游离于地方财政的监控之外,主管部门注重的是资金是否到位,而对资金的财务监督力度不够,极易出现挤占、挪用的现象。

二、解决我市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财政对策

(一)整合财政支农资金,完善资金投入方式。

1、完善支农资金投入方式,讲求投入产出效益。变分散投放为重点投放,使有限的财政资金真正能发挥出效益来,围绕优势产业和重点区域整合资金。一方面,各部门在安排资金时,要向优势产业倾斜,使各项资金相互补充,产业各环节功能配套完善,从而在较短时间内把重点产业做强做大。另一方面,根据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整合各方面的资金集中投向重点区域,促进优势农产品实现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从而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推广招投标和政府采购制度。项目的具体实施,按照公开化、透明化、效率优先的原则,实行招投标和政府采购制度,采取市场化的运作方式,根据项目类型来选择合适的项目具体实施单位,以节约资金、提高效率。

3、做好项目资金的绩效评价。重点是把握好项目资金的投入和产出关系,建立农业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系统,对项目资金的投入数量、运转效率、完成情况、实施效果等建立

全面系统的指标体系和数据库,实行支农资金使用效益报告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和质量。

(二)优化投入结构,把握调整重点。

1、继续稳步发展粮食生产。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始终不放松粮食生产,是我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贯方针,也是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因此,我市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必须坚持不放松粮食生产这一基本前提,调整的重点是保稳产,提单产、增优质。①积极抓好商品粮基地建设。作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市(县),要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资金加强基地建设。重点是支持中低产田改造和粮食增产技术推广,确保全市粮食播种面积稳定提高。②精心组织实施种子工程。落实财政良种推广补贴到户政策,抓好小松中稻引种示范基地建设,以实现全市粮食作物的更新换代。③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粮食收购补贴和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政策,认真落实省政府“农业税减免”政策,保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农民的利益,引导和鼓励农民采用先进技术,增加优质粮食生产,保证粮食生产总量的稳定增长。

2、继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①抓好以中低田改造,优质农产品基地,土地治理,水利工程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以提高防汛抗旱能力,发展节水灌溉,治理水土流失,2003年、2004年我市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投入1725万元和1601万元。改造农村土地

2.1万亩,形成 路相通,渠成网,田成方,旱能灌,涝能排的格局,改善了农村生产条件。②加强农村公共设施建设。重点是抓好全市农村道路水泥硬化、电网改造、农村居民饮水、广播电视和农产品市场建设为重点的农村公共设施建设发展。如顺阳乡已全面实现村村通水泥道路建设,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居住条件,推动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③加强生产环境建设。要以造林绿化和保护森林资源为重点,加大阔叶混交林、闽北优良树种、阔竹混交林工程、小流域生态林建设工程,形成物种多样性和保持高森林覆盖率的绿色建瓯生态环境。

3、大力支持特色农业和特色产品的生产。①注重发展区域优势农业。按照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的原则,充分发挥不同生态条件地区的生产优势,扶持发展龙村、水源的锥栗,小松的优质米和花卉,玉山、迪口的反季节蔬菜,吉阳的仙草、泽泻,东游的食用菌等一

批既符合本地实际,又有市场力的优势农业。②注重规模效益。把资源集中于质量好、价格高、特色明显的农业项目,把规模化生产与区域布局结合起来。如2004年我市引进的淡水鲨鱼的试养成功,应利用我市淡水养殖大市和技术力量雄厚的优质,扶持推广淡水鲨鱼养殖的发展,调整我市水产品结构,增加农民收入。③注重农产品品牌建设,发展绿色食品。要充分利用我市获国家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的品种多、产业广的优势,把发展茶叶、食用菌、水果、食品加工等作为我市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措施来抓,把我市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绿色食品基地。

4、积极完善农村流通体系。引导农民按市场需求进行结构调整,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发挥市场对结构调整的带动作用。加强农产品市场信息网络建设,依托各乡镇农产品信息服务中心,加大对村级信息网络建设,形成村镇相通的信息传播网,把地方农产品销售和求购信息通过网络对外发布。借鉴建瓯市清水笋同业公会,东峰桂林葡萄协会,小松上仰的东魁杨梅协会等各具特色的销售经验,制定优惠政策,发展壮大农民经纪队伍和推销队伍,着力发展农村流通中介组织和流通大军,促进农产品货畅其流,增加农民收入。

5、努力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农产品生产、加工,龙头企业对农业结构调整有着积极的直接作用,要利用资源优势,扶持四大品种龙头企业发展。一是利用我市全国最大乌龙茶产地和北苑贡茶的优势,发展茶叶企业;二是利用果的优势发展果汁、罐头、果酒等加工企业;三是利用全国毛竹林面积最大市的优势,在发展竹制品企业的同时,综合利用,发展竹炭、竹醋生产企业;四是利用我市笋的优势,发展食品深加工企业。根据目前农业产业化发展状况,在财政贴息,税收优惠,出口退税等方面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壮大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发展带动生产基地发展,连接农户,使农产品深加工规模快速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6、扶持提高组织化程度,建立与农户新型的合作关系。在自愿、互利、民主服务的原则下,扶持兴办各种类型的合作经济组织。借鉴吉阳仙草合作社的经验,扶持专业合作社建设,建立与农户新型的合作关系。一方面由合作社按照市场需求和产品标准组织农民进行生产,另一方面又由合作社与农民进行产品交易,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最后

按照章程规定进行分红,提高农民的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7、积极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农民结构调整和优化的程度如何,归根结底取决于科技进步。①加大对科技兴农的支持力度。支持农业科技面向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重点开发和推广优质高产高效技术,农业适用性技术。对现有的农业科技专项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水利建设资金等支农资金实行统筹安排,捆绑使用。把有限的资金用于新品种的引进与开发,用于农业实用新技术的培训与推广,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②创新科技推广体制。建立健全市、乡、村农业科技网络。继续扶持小松国家级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真正发挥示范推广作用。积极扶持专业技术协会,市场营销协会的发展,鼓励农技人员到农村第一线创办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或实体,为农民提供技术服务,把技术推广和生产经营有机地结合起来。

8、积极支持发展乡村旅游业。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扶持各类经济实体,利用开发山林、水体、果园等农业资源,发展各种形成的农家乐、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建成一批具有农村自然风光特色的旅游和观光休闲园区。重点是扶持万木林、归崇岩的自然生态旅游项目和小松国家级高新农业示范园区建设观光农业、休闲农业旅游项目的开发和发展。

9、积极支持小城镇建设。①我市有10个建制镇,要充分利用瓯政线和205国道线的地理优势,扶持东峰、东游、徐墩、南雅四个中心镇发展,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以产业为支撑,把产业发展,市场开发,调整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与城镇建设结合起来,集中财力、重点使用、促进其加快发展形成规模,带动农村小城镇和经济发展质量的提高。②制定政策,引导乡镇企业合理聚集。利用城东、莲花坪工业园区和205线工业走廊的优势,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导企业合理聚集。③支持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把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与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把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农业生产力布局与小城镇规划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带动农村劳动力转移,聚集经济能量,增加农民收入。

第四篇:我国农业结构调整的思考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农业目前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面临着诸多新矛盾、新问题,其中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农产品不适应市场的结构性矛盾。如何解决好这些新矛盾和新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调研报告

我国农业发展已进入新阶段

据光明日报报道,之所以说我国农业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主要是因为:从农业生产来看,我国农业已由资源约束为主转变为市场约束为主。从追求目标来看,农业发展由以追求产量为主转变为以追求效益为主。从发展动力来看,农业发展由体制推动为主转变为技术推动为主。从政府作用的形式来看,农业发展已由过去的行政领导为主转变为政策引导为主。从销售市场来看,沿海省份已呈现由过去的国内市场为主,逐步转变为国际市场为主的趋势。

农业结构调整既是农业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适应农业发展新阶段的客观需要。这次进入农业发展新阶段的农业结构调整,不同于以往的调整。第一,矛盾的层次深。这次的农业结构调整,不再仅仅是“多了少了”的问题,而是要适应温饱后提高生活质量的新需要;不仅是农业自身的问题,而且涉及农村、整个国民经济甚至全社会的诸多矛盾和问题;不仅要适应国内市场竞争的需要,而且要适应面临加入wto的国际竞争的需要。第二,调整的要求高。这次农业结构调整已不再是调整面积、产量的问题,而是通过调整生产出既满足多种社会需求又能切实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的农产品。第三,调整的难度大。这次农业结构调整既存在着资源、环境的约束,更存在着技术和市场的约束,既存在着体制方面的约束,更存在着转移农村劳动力和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不适应的约束,既存在着现有农村产业结构运行惯性的约束,更存在着城乡二元结构影响的约束。因而,调整难度较以往加大,仅靠单项突破已难以奏效,需要综合地、系统地把握和解决问题。

农业结构调整的新思路

跳出农业抓农业。农业问题已远不是农业自身的问题,制约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收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而解决这一问题也需要从更高的层面、更大的范围予以解决。比如,制约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农民劳均耕地资源少,规模狭小,生产易趋同。若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创造条件加快我国农村城市化和农村工业化的进程。

把农业当作战略产业来抓。首先,把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来抓。许多农产品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我们一方面要适应市场经济需求加大力度加快农业结构的调整,另一方面又要采取有力的措施更切实有效地确保粮食、棉花等大宗农产品的基本自给,避免其生产的大起大落。大宗农产品的国内需求到什么时候都必须立足国内予以解决。其次,把农业作为广大农民致富的产业来抓。在短时期内,众多农民的致富还只能主要依靠农业以及与农业相关的生产经营行业,这就要求我们下大力气把农业做大抓好。再次,把农业作为可以发挥我国优势,在国际市场上能与发达国家相抗衡的产业来抓。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有优势,应该予以挖掘和发挥。

宏观上科学布局。调整农业结构要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依据各地不同的自然资源秉赋、技术水平以及品种优势和发展基础,通过规划和引导,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化生产、加工、销售基地,以形成宏观上科学、合理、高效的农业结构布局。

xiexiebang.com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实施中突出重点。这次农业结构调整应重点抓好农产品的品种品质、贮运加工、生产的区域规模、销售的市场开拓和出口创汇。同时,也要着力推进以县城、中心镇为重点的农村城市化和国有、集体、个体、私营各种联合体形式并举的农村工业化。

重视组织结构的调整。组织结构调整是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成功的必要保障。首先,要依据发展需要和市场经济原则对传统体制下所留下来的各类为农业服务的组织进行分类调整,优化重组。其次,要重视培养农业生产经营组织,通过产业化、合作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大力培植龙头企业,同时也要重视发挥村委会的经济组织职能。第三,应完善农业科技推广组织。现阶段农业的发展再单纯依靠原有的四级推广网已远远不够,还应通过“科技示范园区——科技示范户——千家万户”的网络,通过农业科技信息网、广播网,以及电视、电话等网络共同努力,协调配合,加大农业科技的推广力度。第四,健全农业种苗、产品及农用生产资料的检测体系。这是农业走向标准化、精准化、高效化、国际化的必要保障。传统的依靠眼看、手摸、牙咬的质量监测方法已经不能适应要求,我们在这方面的差距较大,需引起重视,及时赶上。

实施农业结构调整的新举措

认清形势,更新观念。首先要认清这次农业结构调整是在经济发展日益全球化、国际化,我国即将加入wto,国内改革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大背景下进行的深层次、大规模、大力度的调整。为适应新形势下的调整任务,必须克服直线思维、惯性思维、传统思维方式;克服小富即安,不思进取,无所作为的小农意识;克服重眼前,轻长远,急功近利的短视毛病。树立可持续发展等新观念,培养居安思危,奋力拼搏,主动出击,抢抓机遇,想大做大,敢干实干的新意识。

发挥优势,超前发展。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在自然秉赋、社会环境、经济基础、技术水平等诸多方面差异很大。因此,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应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以超前的眼光,审时度势,瞄准市场需求,并不断以此为基础发现、创造和发挥新的优势。

突出特色,改善布局。只有发挥优势,才能形成特色,才能造就优势。各地依据和寻求优势、发挥优势的过程,往往既是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又是形成其经济特色的过程。现实中的“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即是这种特色经济的雏形。伴随众多地域特色经济的形成,宏观经济结构布局也会随之改善。农业结构的调整,必须在科学分析各地优势、特色和市场潜力的基础上,加强规划和引导,逐步造就一批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态势,从而改善整体结构布局。

科技创新,勇立前沿。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业发展已越来越多地依赖于科学技术的进步。这次农业结构调整,有赖于农业高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首先,要进一步加大科技体制的改革力度,充分调动各级各类科研机构和广大科研人员乃至全社会致力于科技创新的积极性;积极鼓励和发展民办科研事业。其次,通过各种渠道积极引进先进适用高效的农业高新技术,包括引进农产品加工、贮运、保鲜等技术。第三,积极鼓励农业科研院所和有关高等院校兴办农业高新技术实验开发基地,以缩短科研与生产的时空距离。第四,求真务实,脚踏实地地办好现有的各级各类科技示范园区,把这些园区办成农民学得会、学得起的示范样板,切实发挥其社会示范功能。第五,加大对农民的教育培训力度,尽快提高农村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民群众的科技素质。第六,充分发挥信息网络、电视、广播、报刊等现代信息传媒手段,加快农业科学技术的传播推广。

瞄准国外,抢占市场。我国是农业大国,不仅存在着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而且存在着大生产与小市场的矛盾。解决后一矛盾的根本出路,一是“减少农民”,既可通过在国内发展二、三产业,也可以通过劳务输出到国外就业。目前,我们的劳务输出亟待大力开发。再就是把农产品市场拓展到国外。尤其是农业基础较好的发达地区,更应尽早瞄向国外去抢占市场。第一,加强国际交流,抓紧学习和适当普及国际市场的通用规则,有针对性地调查了解不同国度和地区的市场需求;第二,深入分析我们的差距和优势,找出突破口和突破方向,制定出系统科学、切实可操作的实施方案;第三,培养和造就一批能在国际市场上搏击称雄的经营人才,营销人才。

组织再造,形成合力。在农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我们应大力推行产业化、合作制、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以及各种协会、研究会、理事会、联合体等组织形式,进一步发挥村委会的经济组织作用,将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将松散的生产环节连结起来,形成产业化、一体化经营,以形成合力,增强市场竞争力。

第五篇: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历史、现状与未来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一、农村经济.......................................................1

(一)农村经济概述.............................................1

(二)农村经济的内容............................................2

(三)当代农村经济的发展历史和作用..............................2

(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和未来..............................2

1、我国现阶段农村经济的现状..................................2

2、对未来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的设想..............................5

3、现阶段要做的工作..........................................5

(五)农村经济发展战略...........................................8

1、农村积极发展战略含义......................................8

2、农村积极发展战略意义......................................8

二、农村经济与“三农”..............................................8

(一)农村经济与农业............................................8

1.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8 2.切实转变农业增长方式。.....................................9 3.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根本出发点。.............................9

(二)农村经济与农民............................................9

(三)农村经济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9

三、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9

(一)我国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10

(二)如何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10 参考文献:.........................................................11

摘要:近年来,“三农”问题一直是各界人士讨论的热点话题之一,因而备受关注,党和国家也一直强调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并在积极探索可行的措施,新农村建设是一种宏观的构想,并在一定地区付诸实践,“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方针中生产发展是首位的,足见农村经济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突出地位。农村经济包括农业经济和农村中的非农业经济,它是国民经济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在分析农村经济的内容、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重在展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未来,即如何扬长避短,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农村经济、发展战略、“三农”、可持续发展

一、农村经济

(一)农村经济概述

农村经济是存在并发展于农村中的经济体,包括农业经济和农村中的非农业经济。农村经济以农业经济为主,以农村中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为必要补充,农民是农村的主体,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有力推动因素。综上所述,农村经济是农村中各种经济经营模式的综合,是国民经济及其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经济发展的后方保障。

(二)农村经济的内容

1、农业经济(包括种植业、畜牧业、养殖业、林业、渔业等以农林牧资源为基础的经济);

2、以矿产资源为基础的经济;

3、农副产品加工行业;

4、在本地或到外地打工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农民(农民工);

5、运输业方面的收入;

6、旅游业收入;

7、其他服务行业的收入;

8、农村个体经济;

9、其他。

(三)当代农村经济的发展历史和作用

1978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拉开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随后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农村经济改革在全国范围内深入开展, 这一制度变迁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 更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农产品产量稳步增加, 农村基础设施明显加强, 生产条件大大改善, 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和量实现了跨越式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不仅解决了13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 而且对世界农业也做出了积极贡献, 取得的辉煌成就举世瞩目。

(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和未来

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农业经营规模狭小、资金短缺、城镇化水平较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等问题一直是阻碍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解决这些问题已成为发展农村经济的突破点。

中国人口最多的是农民,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农业,最大的市场在农村,三农问题是中国最根本的问题。这是中国的国情。可以说,“农民不富,中国不富”,农民富则天下富,农民稳则天下稳,农业强,则天下强。然而我国现阶段农村经济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农村经济的改革势在必行。

1、我国现阶段农村经济的现状(1)发展是毫无疑问的。

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农村改革如火如荼的不断进行着,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农村经济的问题,这些都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其成就之巨大是举世公认的。农村的面貌也在这短短20多年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从原来的饥肠辘辘到后来的解决温饱又到现在的小康生活水平;他们的收入变化也是巨大的,在改革开放的20多年里,农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8倍多,这一功劳不仅仅在我们的农民勤劳耕作以及农业科技的发展,还要归功于我们党和国家的英明决策,土地承包制度改革为农民收入的增加提供了可能性;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不能不说是一个伟大的创举,而小城镇建设又为农村经济注入了活力。

(2)问题是真实存在的,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所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基础设施是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经济开发的基本物质保证,完善的基础设施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前提。目前我国农村基础设施仍然十分落后。2)道路交通的不完善

道路交通是打开农村对外开放大门的基本物质条件,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中之重。目前,我国农村广大地区道路建设十分落后,道路承载量低、质量低,宽度不够,无法承载大刑载重车辆,交通网络结构单一,乡村公路质量低,甚至有的地方还未实现乡村交通网。3)水、电、通讯网络不健全

水、电、通讯网络是农村农民生活的物质保障之一,是获取信息的主要工具。目前我国大量农村自来水网络不健全,生活用水质量低,电力低无法进行大规模建设;通讯网络不健全,农民获取信息的手段单一。目前我国正逐步进入后工业时代,即以信息为支撑的信息经济时代,水、电、通讯网络的不健全降低了人们生活的质量,减少农民获取经济和社会信息的渠道,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发展。4)农村经济发展生产经营发展模式落后

农村经济发展缓慢最重要的原因是农村落后的生产经营模式,生产经营模式的落后。主要在农村生产力的落后,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的影响。

①生产力的落后。生产力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形成科学合理的生产关系的保证。目前我国大量农村生产力水平低,存在“靠天吃饭”的现象,处于以牛、耕、锄为主要生产工具的原始农业时代,属于典型的自家经营、自主消费的小农经济生产模式。生产技术含量低,劳动者素质低。

②农业结构单一。我国农村土地作为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主要生产方式以种植业为主,结构单一。没有形成农、林、牧、副、渔业一体化农业,没有形成种植多样化、特色化农业生产结构,作物品种单一,质量低。

③农村市场不规范。农村市场的健全繁荣程度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目前我国大量农村市场不健全,市场场所不健全,市场管理交易不规范,市场小。商品流通量低。农村市场网络化程度低,农产品流通市场量小。同时,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发展缓慢,市场仍不健全。

④农村资源开发利用率低。作为我国资源的宝库,具有强大的潜在资源优势。目前我国广大农村资源开发力度低,资源开发利用率低,造成大量资源闲置、浪 3 费,无法促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实现资源的经济价值。如:农村剩余劳动力作为农村基本人力资源,目前我国开发粒度仍不大。

⑤乡镇企业发展缓慢。乡镇企业作为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处于重要的地位。目前我国农村乡镇企业发展十分缓慢,没有实现自身主力军的作用。经营管理及生产模式落后,科学含量低,从事简单的农产品加工、销售。无法带动农村形成产地—市场加工—销售一体化农产品市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力量低。

⑥农村经济发展的对外开放程度低。农村经济发展对外开放程度低,是目前我国农村普遍存在的现象。对外开放程度低,导致外部资金无法进入,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人才无法引入,内部市场无法与外界市场相接合和经济形式和市场动态的掌控和了解,阻碍农村资源开发、农村市场健全和农村经济发展。5)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制度不健全

完善的农村经济发展政策制度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制度保障和政策前提。目前我国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村经济发展政策尚不健全和完善,存在严重的政策制度缺陷。

①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目前我国农村的部分地区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力度低,医疗保障制度存在很大弊端。如:医疗保障制度中药品价格和质量问题,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中“门槛费”问题等。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加重农民的后顾之忧,无法调动农民自主投资生产积极性,阻碍农村经济发展。

②基层干部管理机制不健全。基层干部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直接管理者,在农村经济建设过程中处于重要地位。目前我国干部管理呈现反金字塔形,呈头重脚轻之势,造成基层管理力度下降,基层干部素质降低,社会基层腐败现象严重。

③农村经济发展中激励机制不健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处于缓慢发展阶段,呈现疲惫状态,需要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运用于农村经济建设过程中。目前我国农村的部分地区激励经济发展的激励机制不健全,执行力度低,调动农村经济发展的积极性程度低,没有取得较高的成就。

④人力资源开发机制不健全。人力资源开发机制是政策引导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保证,是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基层管理者管理能力、转变农村落后观念的保 4 证。目前我国农村关大地区人力资源开发机制不健全,农民特别是农村剩余劳动力没有得到合理开发和引导,造成农村劳动者素质低,阻碍农村经济的发展。

成绩是可喜的,然而问题也是突出的。当前农村经济中还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突出的是农民增收困难。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多年增长缓慢,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增长幅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许多纯农户的收入持续徘徊甚至下降。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农民的人均纯收入增长率一直呈下降趋势,直到2003年才有所回升。农民收入长期上不去,不仅影响农民生活水平提高,而且影响粮食生产和农产品供给;不仅制约农村经济发展,而且制约整个国民经济增长;不仅关系农村社会进步,而且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

2、对未来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的设想

未来的农村经济应该是一片繁荣的景象,农业实现高度的现代化,城乡实现一体化,没有明显的城乡概念,取而代之的只有第一产业和第二第三产业的区别,从事农业的人数会有所减少,农业依然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生产会在“看不见的手” 的指导下自由调节农业生产内部生产结构。我的设想模式可以总结为两个要点:

(1)、原有的土地承包制度改革,实现农业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是未来农业经济发展的唯一出路,也是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

(2)、城市化普及,城乡“二元结构”替代为城乡一体化。

城市化也是社会发展和经济繁荣的标志,未来的农村应该全面实现城市化,农村这个概念将逐步被人们淡忘而退出历史的舞台,全国基本是共同富裕,业已没有现在的东中西部差距、农村和城镇及城市的差异,也就是说无论你在祖国的哪一个区域,都享受几乎一样的社会福利、社会服务及社会保障。但城市化也要允许适当的差异,不可能每一个地方都同步发展,拥有一样的资源和特色,我们也要允许一部分城市充分发挥资源、技术、人文资本等要素先发展起来,形成规模和特色,让他们成为其他城市的榜样和窗口,最终通过辐射效应达到共同发展。

3、现阶段要做的工作(1)完善农村基础设施

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我国新的投资领域。1)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建设

农村道路交通建设要求国家加大投资力度,提高农村道路交通质量,提高农村道路利用率,加宽路面,加大硬化力度和保养力度。同时,加强道路“乡乡通”“村村通”建设,打造乡村、城镇立体化交通网络。2)健全农村水、电、通讯网络建设

坚强农村自来水网络化建设,控制水价,实行“谁安装谁受益”原则,提高农民生活用水和农业用水质量;加强农村电网改造,控制电价,提高电量,促进农村工程开发;完善农村通讯网络,普及电脑技术等,促进农村信息化建设,提高农村信息对称度。

(2)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村生产经营发展模式转变

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村生产经营发展模式转变,要求不断促进农村生产经营发展模式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封闭半封闭状态向对外开放型发展。1)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

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引进先进生产技术、管理技术、加工技术,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生产能力,提高管理者管理水平。实行小机械生活蚕经营模式,摆脱以牛、犁、锄为主要生产工具的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模式,转向机械化、信息化的现代农业生产模式。从而形成现代农业的生产关系。2)实行立体化农村经济发展结构改造

立体化农村经济发展结构改变目前我国广大农村农业结构单一现状,因地制宜的实行立体农业改造,形成农、林、牧、副、渔业一体化农业。以“一乡一产,一乡一特色”为引导,树立科学合理的农业结构分布布局。如:林业开发依据各地区实际情况实行,原始林、薪碳林、果林、经济林、用材林等相间的立体林业结构。渔业、种植业、养殖业经济作物区等相间的立体化农村经济发展结构等。3)规范农村市场

规范农村市场要求政府加大市场管理,逐步健全农村市场管理制度,确定农村市场场所,规范市场交易活动、管理市场秩序,完善农村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促进农村市场繁荣。规范农村市场要求不断健全农村市场,实行供、产、销一体 6 化结构,同时加强与各个农村、市场的联系,形成乡乡、乡镇、城乡一体化市场体系。

4)加大农村资源开发力度,提高资源利用率

农村资源丰富,具有强大的资源开发潜力。科学合理的大力开发农村资源有利于直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使农村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农村资源开发应该以可以持续发展观和生态保护为依据,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提高资源利用的价值,运用循环经济理念,使资源开发和资源环境问题相协调。5)促进农村乡镇企业发展

促进农村乡镇企业发展。要求扩大乡镇企业生产规模和经营范围,促进生产产品多样化,扩展乡镇企业产品销售市场。引进先进生产机器和技术,提高管理者才能,引入资本投入,进行加工、深加工,增加产品负加值,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形成科学合理的供、产、销产业化链条。6)打开农村市场,实行“引进来,走出去”发展战略

农村市场的封闭性是造成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农村经济发展应该在政府的引导下打开农村市场,实行“引进来,走出去”战略。打开农村市场,引入先进的科学文化、技术和人才,引进大量的外部投资和科学发展和管理的手段和方法进行建设,并逐步树立自身的品牌,提高产品质量和资源开发力度,逐步打入外部市场,共同竞争。

(3)重视农业人口再就业,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走出去,重视农业人才引进,鼓励大中专毕业生走向农村。

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农业现代化的提高,有赖于具有良好知识结构的人才和现代化的技术以及资金的支持,依靠知识层次不高的农民来自发实现农业现代化恐怕是不太切合实际的。建议充分重视农业人才的引进,但目前的农业实际引进人才是很困难而且也解决不了问题的,必须改革。(4)重视招商引资,不但工业要招商,农业也要招商

招商引资是一个很好的尽快搜集发展所需资金的很好办法,并且它具有传导效应,可以吸收先进的技术,国家要吸引外资,工业生产要招商引资,农业同样需要招商引资。农业招商引资,是指提供优厚条件,吸引有资金、有技术的个人或团体来当地进行农业生产,以尽快改变农业现状的措施。

(五)农村经济发展战略

1、农村经济发展战略含义

农村经济发展战略是在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社会背景下,对农村经济发展做出各种正确合理科学的发展计划、目标、方法,以及运用于农村经济建设过程中具体实施的手段和方法。

2、农村经济发展战略研究的意义

经济发展战略的引导地区或国家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基本前提,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保证。

(1)农村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科学合理的农村经济发展策略是引导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保证。农村经济发展的相对落后的客观存在要求农村应该拥有科学合理的农村经济发展策略。农村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有利于依据农村实际情况作出正确的发展策略,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业生产结构和经营模式的转变,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意识的改观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2)农村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是政府管理的客观需要

农村经济发展必须依据科学合理的发展册落的引导和支持。农村作为我国落后地区,以政府为主体引导农村经济发展的模式短期不得改变。政府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策略制定的主体单位,必须依据农村经济发展实际生活情况做出科学合理的经济发展策略,农村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是政府管理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二、农村经济与“三农”

(一)农村经济与农业

1.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坚持面向国内、国际市场,依靠科技,以提高农业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增加农民收入为基本目标,全面调整和优化农产品品种品质结构、农业生产结构和农业区域布局,切实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程度,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农业后续效益。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积极推进农村城镇化步伐,逐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

2.切实转变农业增长方式。

适应新阶段农业发展的要求,农业要由注重产量增长为主转到产量增长和质量提高并重,大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效益;由注重传统投入为主转到传统投入与资本、技术投入相结合,努力提高农业集约化程度;由注重原料生产为主转到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不断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切实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由注重农产品产量增加为主转到以提高农民收入为主,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3.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根本出发点。

增加农民收入,不仅关系到农业和农村的发展,而且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全局。

(二)农村经济与农民

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农民辛勤劳动的结果,农民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最主要的创造者,农村经济的发展,必须要求农民发挥主观能动性,而且农村经济发展好了,农民也能享受其成果。

(三)农村经济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是在我国总体上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新阶段后面临的崭新课题,是时代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在农村,农业富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社会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内涵。十六届五中全会对新农村建设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描绘出一幅新农村的美好蓝图。这20字方针,既是我国新农村建设长期的奋斗目标,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由之路,各个方面相互联系、互为因果,主要包括发展新产业、建设新村镇、构筑新设施、培育新农民、树立新风尚等方面的丰富内涵。发展新产业,就是要打牢物质基础,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这是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着力点。建设新村镇,就是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使农村的发展得到合理规划。构筑新设施,就是要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包括清洁安全饮水、道路交通、电力、信息网络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培育新农民,就是要加强基础教育和职业培训,推进农村科技推广和医疗卫生体系等,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守法纪、讲文明”的新型农民。

三、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

由于中国的国情所决定,使得中国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有其自己的特点。独特的国情与严峻的挑战。1.占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

中国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数量多。2.食物安全问题

我国农业面临严峻的困难与挑战,主要表现在:(1)农业自然资源短缺(2)农业生态恶化(3)粮食生产地域差异明显,粮食供需品种不平衡 4)农业基础设施严重不足

3.资源短缺与生态环境恶化

(1)自然资源短缺(2)生态破坏(3)环境保护面临挑战

(二)如何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不断改善农村经济发展的质量;促进农村的全面发展与进步,建立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基础; 控制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农村经济发展可持续利用的资源基础。

总之,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是我国现阶段和将来的一项重要问题,必须要解决好,才能实现国家的真正富强,才能实现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然而,解决农村经济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需要国家的正确方针政策,到底该怎样解决农村经济的问题,采取什么样的发展模式,还需要更多的有识之士进行研究和实践。“一号文件”和温总理的报告都高度重视了农村经济的问题,我想,有国家的重视和那么多农村经济学者们的孜孜不倦的探索和研究,我们的农村经济问题应该是能较快解决的。让我们期待和祝福我们的农村经济早日走出困境,实现真正的繁荣与富强!参考文献:

[1]陈剑波“2000年农村经济形势与2001年展望”。

[2]李树基,朱智文.“三农”问题研究综述.甘肃社会科学,2003。[3]范金:《可持续发展的最优经济增长》,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年版.[4]廖卫东、王万山著《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江西人民 出版社,2009年9月1日。

[5]千家驹.中国农村经济论文集[C].上海:中华书局,1935.[6]史晋川、金祥荣、赵伟、罗卫东等:《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4修订版。

[7]基思·格里芬:《可供选择的经济发展战略》(倪吉祥等译),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2年中文版。

[8]罗纳德·哈里·科斯:《企业、市场与法律》(盛洪等译),上海三联书店1990 年中文版。

下载我国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现状与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国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现状与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艺师园艺设师论文--施园艺与我国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文 章 来源 莲山 课件 w w w.5 Y k J.cOM公文 施园艺与我国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当前,中国针对加入WTO而制定了全面的农村改革方案,提出了综合的农业结构改革的基本方针。从中央到......

    我国生态旅游的现状与思考

    我国生态旅游的现状与思考 摘要:今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国旅游业有着巨大的发展,据国家旅游局统计,2008年全年共接待入境游客1.30亿人次,实现国际旅游外......

    浅谈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现状与思考

    浅析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现状与思考 摘要:农业技术推广是农民实现增收、国家实现稳定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农业科技进步的主要力量,是国家实现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的重要保证。农业......

    农村经济现状与可持续发展5篇

    农村经济现状与可持续发展 摘要: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农村 一、我国农村经济现状近几年来,在经济体制与科学技术双重革新的带动下,农村经济正一步步的向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坐标上......

    当好“四员”,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当好“四员”,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成为了基层乡镇政府新阶段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我乡通过大力推行改厢、改种,加强全程跟踪指导与服务......

    关于农村经济现状报告

    关于农村经济现状报告一.调查目的 农业、农村、农民一直是举国上下关注的焦点。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当今时代,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通过对一个地区的农村经济的调查来获知其经......

    我国矿山环境治理现状与思考

    矿 山 环 境 保 护 论 文姓名:陈路路 学号:310903020211 班级:环境09-2 我国矿山环境治理现状与思考 [摘要]在分析我国矿山环境管理的现状基础上,对我国矿山环境治理现状进行了......

    我国现阶段工商管理的现状与思考

    我国现阶段工商管理的现状与思考 在经济体制不断被改革发展的今天,工商管理在市场经济中也越发重要。但目前我国的工商管理体制仍旧存在着很大的问题。随着经济建设脚步的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