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现状的调查与思考(共五则)

时间:2019-05-12 05:52: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现状的调查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第一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XX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主导产业、产品为重点,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农工商、农科教一体化经营体系,使农业走上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约束、自我调节的良性发展轨道的现代化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它的实质上是指对传统农业进行技术改造,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过程。这种经营模式从整体上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是加速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紫云以山地为主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5.3℃,冬无严寒,夏无酷署。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大豆、马铃薯为主,经济作物主要以烤烟、油菜为主,农林特产主要有油桐、油茶、大蒜、冰脆李、红薯、山苍籽、中药材、芭蕉芋等。做好农业产业化调整工作有重大战略意义,今年以来,XX县积极着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大力弘扬创新、创优和拼命争先的工作精神,突出抓好农业产业化工作,促进了全县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为了更好的推动我县农业化业化进程,我县组织力量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XX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初步成效

紫云县坚持从全县资源和区位优势出发,以区域特色产品为重点,加强对区域农业特色产业的规划和引导,形成6大各具地方特色、优势明显的产业区。一是以坝羊、板当等乡镇为中心的茶叶产业区。二是以火花、水塘、松山等乡镇为主的蔬菜产业区。三是松山、白石岩等乡镇为中心的红芯薯产业区。四是以猫营等乡镇为中心的中药材产业区。五是以水塘等乡镇为中心的林下鸡产业区。六 1

是以宗地等乡镇为中心的特色六花猪养殖产业区。截至目前,全县已完成蔬菜种植51000亩,薏仁米种植10300亩,山银花种植10000亩,连翘种植1800亩,桔梗种植5000亩,蓝莓种植2700亩,冰脆李种植6000亩,金刺梨种植2300亩,茶叶1210亩,红芯薯育苗300余亩。

二、XX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做法及经验

(一)稳定粮油播种面积,巩固粮油产业基础地位。围绕粮食安全目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切实加强对粮油生产的领导,稳定播种面积,不断提高单产水平,推动全县粮油生产稳定发展。广泛宣传各项惠农政策,抓好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粮食最低保护价收购、农机具购臵补贴等政策,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稳定和增加粮油播种面积, 大力实施高产创建和粮食增产工程,进一步提升粮油生产水平。2011年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6.75万亩,比2010年的36.86万亩减少0.11万亩;粮食总产8.12万吨,比上年度11.56万吨减少3.44万吨,减幅为29.74%。

(二)加强特色优势产业基地建设,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按照“调结构、重特色、求创新、增效益”的工作思路,根据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发展八大特色优势产业基地的目标,将特色产业种养殖基地建设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基础工作抓紧抓好。一是大力发展以红芯薯、苡仁米为主的保健食品产业。在松山、白石岩等乡镇重点发展红芯薯种植,确保种植面积稳定在2万亩以上;在板当、坝羊等乡镇建立万亩苡仁米基地,完善加工生产线,逐步形成产业带。二是大力发展以核桃、橡籽为主的干果食品产业。以省里将核桃种植作为产业化扶贫项目为契机,在猴场、宗地、大营、四大寨等乡镇建立5万亩以上核桃种植基地;在科学开发利用现有万亩橡

籽资源的基础上,在达帮、火花、白石岩等乡镇新建橡籽基地,形成更大规模。三是大力发展以辣椒、西红柿、大蒜为主的蔬菜产业。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大户实施的模式,做大做强猴场、火花、宗地、板当、松山等乡镇的蔬菜产业。四是大力发展以冰脆李、蓝莓、金刺梨为主的鲜果产业。在水塘、松山等乡镇建立3000亩蓝莓种植基地,在火花、四大寨、水塘、松山等乡镇建立万亩冰脆李、万亩金刺梨种植基地,积极引进龙头企业进行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五是大力发展以山苍子、花椒为主的香料产业。充分利用现已初具规模的山苍子产业基础,在猴场、大营等乡镇建成山苍子产业基地;在宗地、大营等乡镇扩大花椒种植规模,形成产业,拓宽市场。六是大力发展以山银花为主的中药材产业。充分发挥百灵制药厂在松山、猫营等乡镇建立两万亩山银花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逐步向周边发展种植,以公司+协会+农户的模式,打造中药材种植及加工产业基地。七是大力发展烤烟种植。进一步建立烤烟生产激励机制,完善奖罚措施,充分调动乡镇和农户种烟积极性,力争进入全国重点产烟县,增加农民收入。八是大力发展畜禽养殖产业。打好“全省草地畜牧业试点县”这张牌,改良草山草坡,在宗地、板当等乡镇大力实施种草养羊项目,在坝羊、猫营、松山等乡镇建立优质肉牛基地;深度开发宗地六花猪,支持贵州紫薇畜牧业有限公司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带动农民大力发展宗地六花猪养殖,建立宗地六花猪养殖小区和保护基地;以安望公路沿线乡镇为重点,大力发展林下种草养鸡。目前,通过争取项目、招商引资等办法,各产业均取得了良好的成效。2011年畜牧业增加值为46903万元,占农业增加值(77572万元)的60.46%,增幅比上年增长24.73%。全县畜牧渔业产值(现价)达6.9162亿元,同比增长

20.07%。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比上年提高了1.2个百分点。共完成各类中药材种植2.96万亩,其中专用型中药材1.5万亩,食药兼用1.46万亩;完成蔬菜种植8.12万亩,总产达7.56 万吨;新辟茶园1万亩;新增果园0.51万亩,水果总产值达2532.9万元;新建红芯薯良种扩繁基地0.15万亩,带动种植红芯薯0.8万亩,年产量2000万斤以上;种植烤烟1.71万亩,完成任务数的114.8%,共收购烟叶3.56万担,是任务数的101%。

(三)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推进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牢固树立“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理念,出台了财政、税收、土地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通过以奖代补、贷款贴息等方式对龙头企业在基地建设、新技术引进改造等方面给予支持,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数量不断增长,自身实力和带动能力不断增强。2011年全县农业龙头企业5个,共完成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总产值1980万元。完成1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建设,成员总数达1.6万人,带动非成员农户2万户。

(四)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把推进农业标准化作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基础和重点。加强标准化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2011年我县成功申报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项目,该项目正在实施中。目前全县无公害种养基地3个(水塘林下鸡养殖基地、紫云花猪养殖基地和新民专业合作社菜薹生产基地),有效促进全县农业标准化进程。

三、存在的问题分析与思考

结合县情农业产业发展实际,经过调查分析,发现紫云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起步晚,很多发展思路不

够成熟,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由于我县属于国家级贫困县,农业产业化起步较晚,发展思路还不够成熟,加上地理资源上的劣势,给发展带来了较大困难。同时,对农业和农村的基础设施等投入长期不足,农业弱质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农业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偏低,与现代农业生产的要求不相适应,也制约了发展。二是产业化规模小,规模效益未能体现。虽然产业规模得到了一定发展,但仍处于小规模、低效益阶段,主导产业仍然不明显,优势产业未做强。农产品加工环节仍然十分薄弱,各主导产业缺乏高关联度、强带动力的龙头企业,分散经营与市场的对接仍然存在脱节,规模效益均未能体现。三是农业劳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土地出现粗放经营、甚至出现抛荒现象。我县常年青壮年在外务工人数比重过大,造成留守在土地上的是一些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的年老体弱者,导致一些先进的技术和优良品种无法得到普及和推广。

四、需要上级帮助解决的问题

一是加强对紫云农业的技术指导,提高农业科技在农业中的作用;二是投入更多的支持项目,拉动农业快速发展;三是投入更多的资金,解决制约农业发展的基础设施薄弱问题。

五、下步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一是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以农村户用沼气和大型沼气工程建设为重点,搞好农田水利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农业产业化的基础。二是加大农产品市场开拓。以特色主导产业为依托,在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包装销售上下功夫,着力打造代表紫云形象、市场知名度高、竞争力强的名牌产品。积极推进蔬菜、水果等商品绿色、有机认证,推动紫云优势农产品走向超市、走向大城市、走向国际市场。三是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培育现代化新

型农民,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强化经营管理能力;以科技开发、示范、辐射和推广为主要内容,以促进区域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目标,创建各类现代农业园区,探索现代农业发展新路子,使其成为现代农业展示窗口。

第二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调查

广播电视大学“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

毕业论文

论文<作业>题目**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调查

姓名××*

专业农村行政管理

入学时间二00四年秋季

教学点**电大

指导教师××*

二00六年六月十日

前言

大力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是当前农业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保证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其任务艰巨,责任重大。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传统农业和农产品面临严峻市场冲击,我们必须从战略高度认识和总结农业产业结构的规律牲,坚持和遵循科学严谨的态度,系统地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的科学、合理优化,从根本上解决好“三农”问题。**乡地处**县中北部,属浅山丘陵区,十年九旱,水资源匮乏,长年以来,农业一直以种植小麦、玉米、花生、红薯、黄豆、高粱等为主,农民收入没有保障,难以提高。近年来,**乡党委政府紧紧抓住政策机遇,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一些特色产业正在逐渐形成、壮大。该调查对**乡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进行了深入分析,对**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教训、经验进行了总结,并对**乡今后的调整提出了建议,对其它地区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内容摘要

一、**乡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

**乡地处**县中北部,属浅山丘陵区,是典型的“望天收”的山岗地,农业自然条件恶劣,农民收入难以提高,如何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成为困扰**乡农业发展的一个难题。

二、**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情况

近年来,**乡紧抓机遇,结合本地实际,明确指导思想,确定工作目标,突出工作重点,抓住了乡域特色,大力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一些特色产业逐渐形成、壮大。

一是建成立体种养园区;

二是建成食用菌基地;

三是建成红薯生产加工基地;

四是建成养殖小区;

五是建成大枣基地。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后,农民人均收入逐年增加,经济效益明显,同时也产生了明显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考

(一)以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缓慢的原因

一是担心赔本吃亏,不敢调整;

二是不知道如何调整;

三是安于现状,不愿意调整。

(二)本次调整成功经验

一是紧抓机遇,在大政策环境中求发展;

二是因地制宜,培育特色经济;

三是多策并举,提高农民综合素质;

四是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协会,优化发展环境,促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五是注重典型示范,发挥农业生产致富典型的辐射作用,激发生产全力。

(三)今后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是必须解放思想;

二是必须树立经营和风险意识;

三是要从简单生产和出卖资源向深加工方向发展;

四是要变农业产业化靠政府推动为主向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带动为主发展。

正文

一、**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

**乡地处**县中北部,辖17个行政村,人口15500多人,属浅山丘陵区,多数地区为片麻岩结构,地下水资源匮乏,是典型的“望天收”的山岗地。多年来,**乡农业一直以种植小麦、玉米、花生、红薯、黄豆、高粱等为主。风调雨顺的年头,农民还多少有个收成,遇上水灾、旱灾、风灾等自然灾害,收成便会大打折扣,农民收入没有保障,难以提高。以前,**乡农民和政府也曾试图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但往往是“贩羊猪俏,贩猪羊俏”,效果不很理想。如何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成了困扰**乡农业发展的一个难题。

二、**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情况

2001年县委***书记到**乡蹲点调研,县委县政府及时抓住国家实施退耕还林的难得机遇,配合石家庄市建设中国药都的决策,决定在**、**两乡建万市生态种养区,山岗坡地上栽种果树,树下种植药材和苜蓿,林间养鸡养牛羊,形成“林果、药材、畜禽卖钱--树叶、苜蓿喂牛羊--柴鸡啄食害虫--畜禽肥田”的生态链种养模式。**乡党委、政府紧紧把握市动向,结合本地实际,明确指导思想,确定工作目标,突出工作重点,抓住了乡域特色,大力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明显成效,《***日报》、《**日报》、《农民日报》和《人民

日报》都曾就**乡农业结构调整情况做过正面报导。

现在**乡的农业产业结构较前发生了巨大变化,以前的“老六样”农作物多已退居二线,一些特色产业正在逐渐形成、壮大。

一是建成立体种养园区。全乡以北竹为重点,辐射**、**、***、**四个村,借县委*书记蹲点调研的大好机遇,抓住基地设施建设,园区内水电路基础设施初步完善,激发农户大搞立体种养,集中连片打造立体种养园区。现已完成中药材种植5960亩,品种多达10余个,以远志、板兰根、丹参、柴胡、桔梗、黄芩为主导产品。柴鸡园区养殖达到15多万只,并辐射全乡规模和散养总量达到近30万只,涉及农户1000多户,靠立体种养,户均增收350元以上。

二是建成食用菌基地。在县扶贫办的大力支持下,争取周转棚资金,与恒信公司联营,建成了**乡食用菌基础,以**、***、***为重点,辐射全乡15个村,建成温室大棚230多个,总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涉及农户近230多家,食用菌品种以鸡腿菇、杏孢菇为主,间有少量平菇。每个标准棚每年可获利8000元至10000元,食用菌市场广阔,绿色无公害效益可观,农民积极性高涨。

三是建成红薯生产加工基地。**乡红薯生产量和品质在全县闻名,在省会也颇具市场活力,常年播种在6000亩左右,总产量达300万斤,**的红薯粉条和红薯淀粉市场供不应求。乡政府引导组织在北部8个村大力发展红薯种植和加工。红薯粉条加工作坊达到近百家,年可加工红薯350吨,粉条16万公斤,红薯已成为全乡农民增收的又一亮点。

四是建成养殖小区。**乡有着传统的养猪基础,**猪市在元氏、**两县颇有名气,带动了**乡养殖业的发展,利用县扶贫办优种周转猪,建成了***、**、**、**、**6个规模养殖小区,并辐射带动了全乡养猪业快速发展,全乡50头以上养猪大户236家,全乡年猪存栏超过5万头,人均2.6头,**乡的养猪业已成为一大产业。

五是建成大枣基地。**乡原有枣园近8000亩,近年来退耕还林11000多亩,以行乐岗为中心,辐射11周围11个村,近2万亩枣园已初具规模。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后,农民人均收入逐年增加,经济效益明显,同时也产生了明显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一是象我们这样十年九旱、严重缺水的县,发展节水农业的意义显得尤为重要。小麦正常年份需要浇3-4水,用水量大,从节约和保护水资源方面来看,其投入惊人;而许多药材如远志等适宜于岗坡次地,播种后只需浇一次水;苜蓿草适宜水肥条件较好的地块,需要一定的水,但其用水量远远低于小麦,**岗过去十里旱岗现在变成万顷绿田,生态效益非常明显。二是种药材大都省时、省力,能够腾出大批劳动力外出务工,为农民非农化,劳动力民地转移创造了有利条件。如**村是个只有450人的小村,近年来,药材种植发展到上千亩,占全部农田的70%以上,成了闻名远近的“药材专业村”。目前全村有4个果树嫁接队50余人常年在山东、北京、山西、河南等地务工,每人平均收入在千元左右。更重要的是农民通过调整农业结构,解放了思想,更新了观念,增长了胆识。同时,**村的做法还在当地起到了典型示范作用,推动了**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三、**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考

**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经过一番阵痛之后,终于迎来了黎明的曙光,其间有受挫的教训,也有成功的经验,当然也存在着不足。

(一)以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缓慢的原因

一是担心赔本吃亏,不敢调整。改革开放以后,**乡大部农民仅仅是解决了吃饭问题,停留在“吃饭种田,种田吃饭”的低层次水平,在没有百分之百把握的情况下,农民不肯去冒险,认为种“老六样”“老两茬”保险,宁可亏本挣吃喝。还有的农民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抱有太高的期望值,急于求成,认为农业产业结构一调就灵,一调就富,结果一遇挫折就灰心丧气。同时,一部分乡镇干部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认识不足,措施不力,怕担风险,怕负责任,一定程度上也减缓了调整进程。

二是不知道如何调整。农民综合素质明显偏低。首先是农民整体性文化素质偏低。市场竞争越激烈,现代农业的科技依赖性就越强,没有一定的知识水平,其对市场变化规律的把握,对能够带来高效益的新技术的掌握,适销对路产品的科学营销就不会达到理想境界,也就难以承担起农业产业结构的重任。其次是部分农民市场决策水平不高。部分农民在农业生产中“跟着感觉走”,靠经验经营,看大众行事,结果常常使农产品品种种植单

一、质量不高,上市集中。再次是部分农民产业结构调整意识滞后,常常在根本没有把握市场总体运行态势与规律的情况下,盲目发展农产品,结果是产品越多价格越低,农产品的总体规模效益呈现递减状态。一些乡镇干部缺乏市场观念和经济知识,到底如何调整,心里没底,办法不多,甚至有些干部错误的认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是农民自己的事,调整的积极性不高。

三是安于现状,不愿意调整。受传统观念的束缚,一些农民有承穷受穷的思想,缺乏敢闯先、敢冒险的劲头,还有一些农民种惯了“老六样”“老两茬”,不善于接受新生事物,担心调来调云没有成效。也有一些乡镇干部鉴于以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出现的“卖难”现象,求稳怕乱,宁可让农民在收入上受些损失,也不愿因调整惹出麻烦,致使一个个机遇擦肩而过。

(二)本次调整成功的经验

一是紧抓机遇,在大政策环境中求发展。本次调整,**乡抓住了县委***书记蹲点调研的机会,抓住了国家实施退耕还林的机会,抓住了***市建设中国

第三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几点思考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已成为发展农村经济的迫切要求和相当长时间内的艰巨任务。当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笔者认为要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做大做强,必须把握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坚持以市场导向为驱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目的是要让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更大的效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实现资源效益的最大化,就必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使资源流向适应市场需求。因此,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指导农民根据市场的需求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和生产规模,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并且使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和市场优势。如何让农民更好地适应市场,更有效地规避市场风险,就要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以市场为导向,带领农民去闯市场,帮助农民开拓市场。首先,要建设好农产品市场。农业结构的调整必须要有市场做支撑,市场不仅为农民销售农产品提供场所,更重要的能为农民传递各种信息,引导农民及时掌握市场需求变化、调整生产、改进技术、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因此各级政府要把建设各类专业农产品市场摆上重要位置,积极搭建农业结构调整的大舞台,促进农业结构的大调整。其次,要建设好信息网络体系。信息引导是指导农民调整结构的有效形式,各级政府要把信息网络建设作为重点,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要承担相应的信息收集、分析和发布工作,把准确的、权威的和实用的信息通过简报、宣传品、网络等多种有效方式传递给农民。第三,要建设好农村经济合作组。要改变农村以户为单位的分散经营现状,更好地保护农民的利益,增强农户抵御市场风险,最大限度地增加农民收入,就必须把建立农村合作组摆在突出位置。政府要大力引导农户走联合发展的道路,协助指导农民成立了各种专业协会组织,实现农民自我管理、技术信息共享、丰增产收。要积极帮助各种农村合作组织完善其综合服务功能,要发展“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直接将农民带入市场,要利用农村合作组织为农户提供各种服务。

二是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动力。科技创新是实现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决定性因素,科技创新不仅可以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和强大技术支持,推动农村经济规模的扩大,而且能够提高农村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因此,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必须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动力。首先,要在品种创新上下功夫。能否实现农产品产量的稳定增长,品种优劣是关健,这就要求我们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过程中,要在研究引进和开发符合本地种植的优良品种上下功夫。其次,要在配套技术创新上下功夫。要对农产品的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进行技术创新,产前主要搞育种攻

关,产中主要搞节种、节肥、节水、化除等方面的攻关,产后重点抓产品的保鲜、贮存、加工等技术攻关。第三,要在设施创新上下功夫。农业结构调整要在高附加值上做文章,要以设施创新为抓好,主要有粮食、经济作物的耕、种、管、收、储各环节的机械设施创新,蔬菜、花卉等的环境调控设施创新,家禽家畜和水产品集约化饲养设施创新,农产品加工机电一体化设施创新等。第四,要在推广网络创新上下功夫。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推广网络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工作,要建立以县级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为主导,乡镇农技站为桥梁,村级农业技术推广为纽带,科技示范户为基础的纵向农业技术推广系统。第五,要在农民培训创新上下功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关键是要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基本途径是要加强对农民的科技培训。要通过联合办学、委托培养、定向培养、科技下乡、远程教育、农民书屋、专家授课、菜单式培训、现场指导等形式,为农村培养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要大力兴办农村职业学校,培养当地技术适用人才,全面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增强他们对新技术、新成果的吸收、应用和传播能力。

三是坚持以发展现代农业为目标。发展现代农业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和现实需要,因此,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过程中,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就必须促进农业产业化,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提高农业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自我调节的能力。政府在按产业化发展农业的过程中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第一,要以构建农业产业链为突破点。一是建立产业链。走产业化道路,就是通过建立产业链,把加工、销售环节从生产环节中延伸出来,实现产加销、农工贸一体化,从而降低交易成本,加快农业生产从要素投入到产品价值实现的过程,实现社会利益的合理分配。二是壮大产业链。构成产业链的要素很多,其中以龙头企业、主导产业、商品基地最为重要。要建立龙头企业,形成主导产业,要通过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形式使产业链上的各环节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三是优化产业链。产业链的质量高低与功能发挥,取决于其内部机制的作用。一条完善的产业链,一般包括产、加、销多环节,农、工、贸多领域,龙头、农户、基地多种经营主体,要保证充满活力地运行,就需要建立和不断完善内部机制,即利益机制、协作机制、竞争机制和约束机制等。

第二,要以制定农业产业扶持政策为支撑点。农民进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的内在动力来自于利益驱使,要想提高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积极性,就需要政府制定各项产业政策。包括各级财政的资金扶持和国家有关农产品优惠政策及税收扶持,也包括职能部门增强服务意识和有关部门放宽经营管理等。

第三,要以调整各个方面利益关系为切入点。要按经济规律,妥善处理龙头企业和农民的关系,龙头企业和其它服务组织的关系。在处理这些关系时,要遵循扶持生产、互相支持和自我保护的原则,凡涉及到经济利益的事情,都应在自愿、平等的前提下,签订合同或契约,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只有这样,才能把各方面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四是坚持以农民自愿为前提。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理应是农民自觉、自主的行为,政府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主要是发挥宏观调控、扶持引导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尊重农民的自主权。同时为了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市场需求,政府要积极向农民提供指导性计划,通过示范引导,完善服务机制,使农民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和科技水平,从而变成他们自觉自愿的行动。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农民自主权得到尊重,才能充分调动农民参与产业结构调整的积极性。

第四篇:关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关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现状与对策分析——以淮南市潘集区农业为例

范恒亮

(安徽理工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安徽 淮南 232000)

摘要: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已成为发展农村经济的迫切要求和相当长时间内的艰巨任务。本文对淮南市潘集区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发展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制度创新;土地流转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

—With the agricultural of the Panji District of Huainan as an exampleFan Hengliang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nhu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Huainan, Anhui 232000)Abstract: 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rural economic system reform, the agricultural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 has become the urgent request of developing the rural economy and the enormity of the task is quite a long time.In this paper, in Panji District of Huainan ,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structure adjustment of agricultural industry are analyzed and the development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are put forward.Key words: agricultural;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system innovation;land circulation 0引言

长期以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一直是潘集国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中心工作。近年来,随着党和政府不断加大“三农”工作力度,相继出台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可喜成果,农业农村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与此同时,农村经济领域长期积累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引发的弊端开始显现,影响和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确保农业和社会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

世界发达国家发展经验表明,一个国家现代化的是实现,必须要有一个现代的高效农业产业结构与之相适应,现代化的农业产业结构是一国整体实现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随着潘集国进入工业化进程中后期阶段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已经是当前及2013后一个时期内农村经济发展中的艰巨任务。因此,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迫在眉睫,并且任重而道远。

1潘集区农业产业结构的现状

1.1 潘集区农业资源丰富

潘集区位于安徽省淮南市北部,面积600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4,是淮南国土面积最大的区,区辖11个乡镇、街道,人口44万。是“五彩”淮南中的一朵靓丽奇葩。潘集是一个资源大区、能源新区。潘集是能源富集地,境内原煤探明储量37亿吨,是安徽乃至全国第一煤电大区、能源新区,境内有七大煤矿、三大电厂。潘集是一个农业大区、富

1饶之区。境内沃野平畴,物产丰富,五谷丰登,俗有“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的美誉。全区耕地45万亩,建立了优质粮、精细菜、养殖业、豆制品四大基地和农业科技园,农业产业化水平逐年提升。潘集是一个发展大区、活力之区。区委、区政府正以推动科学发展、加速潘集崛起为主题,以“2345”提升行动计划为抓手,大力实施工业强区、开放兴区、民营富区、统筹建区、可持续发展五大战略,加速潘集由农业大区向农业强区、资源大区向工业强区、城市郊区向北部新区的转变,建设淮南煤电化三大基地的“主战场”和经济发展的“增长极”。1.2 处于塌陷区土地较多

目前沉陷水面有8000多亩。塌陷区地面高程在海拔18.6-22.5之间,田集街道塌陷区主要位于泥河以北,重点涉及转塘、杨集、潘庄、秦庄、李圩、刘龙六个社区。已修复塌陷区土地利用是中心区水面养殖,湿地种植水生植物,外缘坡地种植粮、菜、果、林和发展畜牧业,传统的修复方法使得塌陷区系统结构未尽优化,恢复效益提升迟缓。1.3 农业产业发展状况

潘集区制定了农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目标,见表1。先后实施了丰收计划、沃土计划、星火计划、种子工程、菜篮子工程等,农业逐步走向现代化。已建成10万亩优质粮基地、4万亩蔬菜基地、5万亩水产养殖基地、50万只蛋鸡饲养基地、全省最大年产1200万袋的食用菌生产基地等。农业产业化迈出新步伐,平牧公司已成为“全市十大龙头企业”,其产品被省农委命名为“安徽省名牌农产品”;佳益米业公司生产的优质大米和小杂粮被省粮食局及粮食行业协会授予“全省放心粮油”称号,被省农委命名为“无公害农产品”。淮南市农业大区潘集区认真开展农业抗雪救灾和春季生产科技服务工作,保障了潘集区及全市的生产自救恢复。

表1潘集区农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目标表

1.4 区政府加快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大提升

区委、区政府出台了意见。一是产业结构调整扩面。2013年,区政府把农业结构调整作为一项基础工程、民生工程,加以推进。区财政拿出100万元以奖代补,鼓励产业结构调整,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全年力争完成63400万亩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任务。同时,加快土地流转步伐,力争完成4万亩的土地流转。二是现代农业发展提质。用工业的理念抓农业,进一步提高产业化、标准化、集约化水平。特别是要加强与安农大、省科院的产学研合作,利用科技优势,把对接的27个项目,做强做深做大,做成潘集区现代农业的品牌,形成潘集

区的现代农业模式。三是龙头企业培育升级。瞄准市级、省级、国家级龙头企业目标,充分发挥潘集区农业资源丰富的优势,以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为重点,延伸农业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积极培育一批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争创1—2个省级龙头企业,扶持2个以上农业主导产业,培育2个产值达1000万元以上农业龙头企业,争创2个市级以上农业示范小区、5个以上农产品品牌。

2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2.1 农业结构调整不平衡

结构调整的不平衡是普遍现象, 主要表现在: 一是产品结构不平衡, 农产品大路货多, 精品, 名品少;原始或简单加工的粗产品多, 精深加工品少, 出现同一种粮食过剩与短缺并存的奇怪现象。二是产业结构不平衡, 农民就业仍然过于集中在农业, 导致农业经营规模小, 农产品加工、流通服务业严重滞后, 收入增长受到极大限制。更为突出的是, 迄今为止,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还只是在数量关系上做文章, 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往往只局限于部分沿海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郊区, 尤其是粮食等大宗农产品的主要产区仍然在年复一年地发展低质大路货品种, 而且不同地区之间农业产业结构雷同的趋向日益加重。2.2 现行政策对农业结构调整的制约

首先是价格政策。优质不能优价, 是各地农业结构调整中遇到的最大问题, 特别是粮食

价格, 目前没有完善测量的标准及手段, 做不到优质优价, 从而影响了粮食结构调整。其次是信贷政策, 进行农业结构调整, 发展农村二、三产业, 必要的资金投入必不可缺, 由于信贷抵押制度及其严格的审批标准制度实施以来, 通过乡镇企业获取资金的难度越来越大。第三是目标考核政策, 目前有的地方在结构调整中, 有意识的将某种产业、产品总量增减作为考核干部的一项重要指标, 搞强迫命令, 侵犯了农民的生产经营自主权。2.3 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

潘集区土地流转处于自发阶段,缺少有效的市场机制,还没有形成市场化运作的土地流转机制,缺少土地流转中介服务组织,流转信息不畅,思想上不够重视,土地流转程序不规范,大部分土地流转没有经发包方批准,也没有报乡镇(街道)农业承包合同管理机构备案,土地流转自发性、随意性、分散性和盲目性很大。流转协议也是五花八门,以口头协议为主,书面协议很少,双方的权责利没有明确约定;有的即使形成协议,但内容也过于简单,容易引发不必要的协议纠纷。

2.4 农民不适应当前市场竞争的需要

当前我国农业还处在以农民为主体的产业经营当中, 农民既是生产者, 又是产业的经营者, 我国的家庭经营还是一种小农式的分散经营, 农户的投资能力弱, 经营规模小, 经营方式落后, 不适应当前市场竞争的需要。在结构调整中, 农户不仅对资金投人负担不起, 对新技术把握不住, 而且很难及时准确地了解市场信息,最终造成小生产与大市场的严重脱节。解决这一问题根本途径就是加快发展中介组织。中介组织不仅可以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 而且能够把市场信息、技术服务、销售渠道更直接、有效地带给农民, 还能够解决单个农户资金不足、经营规模小的问题, 是推动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

3推进新形势下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建议

3.1 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制度创新

市场经济条件下,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应在市场引导下自发进行, 是一个遵循市场“自然秩序”的过程。但由于当前潘集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在“经济转型”背景下进行的缺少市场制度支持的产业“赶超”过程。长期的计划经济和城市、工业倾斜战略造成的经济、社会

“二元结构”和条块分割的农业管理体制与“以粮为纲”理念下的农业产业政策, 以及政府过高经济职能造成的对经济增长的“过度追求”,导致了潘集国农业是弱质的基础产业, 农民是弱势的市场主体, 农业和农民缺乏应有的市场竞争能力,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主体“残缺”,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落入“锁定”状态的陷阱。这正是农业产业政策屡不奏效, 农业产业结构表现出强烈刚性的原因。“路径依赖”理论证明, 解除锁定状态, 走出陷阱关键在于起点和路径选择正确的制度创新。

为了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制度创新,潘集区架河镇改变以往思路,以“百果园”探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出三步走战略。一是“葡萄园”先行先试,科技助力占领市场高地。经过前期土质分析及品种测试,该镇帮扶杨集村种植能手流转土地90余亩用于葡萄栽植,配备农技人员全程跟踪,提供技术培训、农残检测、信息服务、政策咨询等全方位服务。采用新型栽培模式,培育出优质葡萄粒大甘甜,在2013年9月上市时以每斤高出市场价20%的价格依然被抢购一空,成功占领潘集市场高地,葡萄园创收近350万元。该镇积极扶持懂技术、会经营的种植户为标杆户,着眼于科技帮扶,辐射周边农户,共同探索农产品转型、质量升级、农产品推介;二是“流转园”善行善试,政府红利化作润农春雨。该镇大力推进土地流转,促使土地向大户集中,2013年完成土地规模经营面积1.2万亩,土地流转率达到22%。该镇争取更多产业扶持政策,加强在土地、资金、技术、人才、销售渠道等方面的融合,扩大畜禽规模化发展,培育农业专业合作社2家,搭建平台创建西瓜交易市场。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逐步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安排出专项资金30万元,以奖代补,取得了明显效果;三是“采摘园”厚积薄发,产业延伸链条枝繁叶茂。为充分挖掘农业产业潜力,引导产业链由一产向三产延伸,该镇计划以西瓜、酥瓜、葡萄等主导产业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加强同当地旅行社的对接与合作,发掘和开拓瓜果采摘游路线3条,并结合架河沿淮武庙等村小河鲜农家乐饭店、“三洼一湖”特色垂钓,大力推进休闲观光农业发展。3.2 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

结构调整涉及方方面面, 必须强化政府的调控职能, 保证其健康发展。从目前情况看, 应尽快建立健全农产品评价体系和农业生产质量监督体系, 推进优质农产品的规范化生产;制定农产品优质、优价政策, 为实现农产品专业化生产提供良好的政策保护;积极拓宽融资渠道, 在融资方面给予适当的优惠, 努力发展二、三产业;建立中介组织, 发挥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功能, 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

2013年9月潘集区召开全区秋收秋种暨产业结构调整工作会议,区农林局局长宣读了潘政办[2012]76号《关于印发潘集区2012-2013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对产业结构调整工作提出四点要求。一要开拓创新,扎实开展小麦高产攻关活动,二要迅速行动,确保完成秋收秋种工作,三要突出重点,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四要加强领导,强化各项保障措施。

3.3 坚持以市场导向为驱使,构建合理的农产品购销体系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目的是要让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更大的效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实现资源效益的最大化,就必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使资源流向适应市场需求。因此,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指导农民根据市场的需求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和生产规模,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并且使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和市场优势。

对此,潘集区架河镇力冲“销售洼地”助农产品出“深闺”。一是培树“订单农业”。发动辖区内13个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积极走出去跑市场找项目,把订单领进门,积极寻求与省、市知名食品企业对接,给农户吃下销售“定心丸”;二是夯实“政府调节”。指派专业人员分析市场利弊,合理调节大小年,指导应季栽种品种及规模,避免扎堆上市,实现收益最大

化。在大力发展西瓜、酥瓜种植的同时调整每季1-2个新品种、促进农产品多元化发展,带动全镇形成规模种植和销售;三是牵线“销售能手”。农业部门利用活跃在农产品交易市场上的经纪人具有信息灵通、熟悉市场、市场应变力强、善于把握商机的特点,加强与其联系,建立“农产品经营能手库”,目前库中共有36人且在不断更新增加中。合作社及时推介该镇农产品,扩大销售覆盖面,提升架河农产品知名度,双向互动成功实现了小产业与大市场的成功对接;四是探路“网络团购”。该镇立足农村产业调整,挖掘农产品销售新途径,着力提升主要农产品西瓜、酥瓜的深加工率,探寻深加工率高的新品种,拟发展杨集自酿葡萄酒等特色产业链,谋求良好的品牌效应,为日后招商引资及农业产业纵向发展积聚力量。3.4 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动力

科技创新是实现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决定性因素,科技创新不仅可以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和强大技术支持,推动农村经济规模的扩大,而且能够提高农村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因此,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必须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潘集区将规范潘集酥瓜设施栽培生产技术,提高标准化种植生产技术水平,增强潘集酥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促进酥瓜产业的健康发展,并为下一步申报潘集酥瓜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打下了基础。目前,潘集区酥瓜种植面积已达15000亩,形成了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酥瓜生产专业村及生产基地,酥瓜栽培时间从12月到8月,上市时间从4月底到11月初,每亩效益6000余元,酥瓜种植户户均增收4000元以上。

另外,从2012年开始,潘集区高湖村开始试种富锌稻,效果良好,2013年,高湖村把富锌稻种植扩大到70余亩,通过富锌种子育苗,并施用富锌肥,即便在2013年夏季特殊的高温环境中,秋季富锌稻仍然获得了让人满意的产量。从前期检测结果看,富锌稻米产品高出普通稻米1倍以上的锌含量。水稻的产量也比平常高出有300斤左右。以当前价格计算,富锌米的市场价格达到每公斤15元,生产效益良好,种植户也都可以增收。目前收割的富锌粳稻属晚稻品种,达到150天的生长期,而一般的水稻生长期只在130至140天,生长期的延长,富锌粳稻的滋味更好,营养也更丰富,更受到市场欢迎。3.5 加快土地流转步伐,构建农业产业化区域格局

要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组织,支持专业户、专业村的发展,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建立

土地流转扶持资金,对于全部转出土地的农户给予一定的补助,扶持其进城务工创业;对于引导农户流转土地较多、增收效果显著的乡镇和行政村给予适当奖励;对于通过采取土地流转合作方式集中农户土地进行规模经营,并能切实带动农户增加收入的龙头企业和种养大户进行重奖,并从扶持资金、税收政策、技术指导等方面给予倾斜。2013年潘集区高皇镇“连线成片”构建农业产业化区域格局。一是沿淮一线蔬菜产业带,蔬菜种植增加至1万亩,重点建设安台、段湾为中心的韭菜、西红柿专业村;二是沿泥河一线水产养殖,充分利用水产资源,发展养殖水面0.5万亩,重点打造赵岗、苏咀水产养殖专业村;三是中间片蔬菜基地建设,力争面积增加至1.6万亩,建设大集萝卜专业村、孙岗莴笋专业村,龙窝、民主叶菜类专业村。在各村成立蔬菜专业组织,初步形成以协会、合作社为主导、辐射带动周边农户的新模式和集生产销售为一体的新格局,培育2-3个较有影响力的知名品牌和省级以上龙头企业,打造淮南“小寿光”。

结束语

随着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农产品供求关系逐步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由过去单一的资源约束变为资源和需求双重约束,农产品结构和质量问题成为当前农业发展的突出矛盾。随着城乡居民生活由温饱向小康迈进,消费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明显上升,并且表现出农产品需求多样化的特点。面对这种市场需求的变化,迫切要求农业生产从满足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向适应优质化、多样化的消

费需求转变,从追求数量为主向数量、质量并重转变。但由于我国农业技术水平低,农业整体素质不高,在国际市场竞争中仍处于不利地位,不可避免地对农业带来了压力和冲击,特别是单门独户的小农生产极不利于市场竞争,低层次的产业化经营也会使地方农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只有通过农村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才能把资源优势变为产品优势,提高农民收入,增强我国农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作者简介:范恒亮(1988—),男,安徽阜阳人,在读研究生,主要研究机械过程控制。

参考文献

[1] 王平,李正功,李正汉.潘集区农村土地流转现状与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8(21).[2] 李友华.农业产业发展战略与对策研究[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6.[3] 张浩亮.农村“80后”人口外出的流向及动因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2012(5).[4] 汪晓畅.衡阳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3.[5] 洪卫华,徐勇,朱玉清,朱训泳.六合区竹镇镇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安徽农学通报,2013(4).

第五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农产品的供求格局和市场条件的根本性变化,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因素由单纯的资源约束转向了需求约束。在此形势下,农业进一步发展,须在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下,以市场为导向,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一、目前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的问题

改革以来我国的农业产业结构虽然得到了较快的调整,但是与变化更快的市场关系相比,却总是慢半拍。特别是最近几年,伴随着宏观经济形势的巨变,我国农业发生了重大的阶段性转变,农产品出现供给过剩,农民收入增加受到“卖难”和价格下跌的严重影响,农业生产结构与市场需求结构的矛盾变得非常突出。

二、政府与市场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一个长期动态过程,特别是目前,农业发展正处于一个关键时期,要求对农业进行战略性调整。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既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积极作用,又要积极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

在原计划经济条件下,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变化,完全是政府的行为,是通过中央计划、层层下达任务的自上而下的方式实现的。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结构调整主要是通过价格信号的诱导机制实现的,是农业生产者的行为和自下而上的变化。但是,由于我国农民经营能力十分有限,市场发育离成熟完善的程度还相差甚远,加之农业特殊的产业特性,致使广大农民很难顺利实现结构的调整。这表明,目前微观决策与宏观供求关系之间的矛盾,是制约农业结构调整的重大障碍。因此,政府必须充分关注我国农民人数众多、经济容量狭小和抵御风险能力很弱这一特点,既要看到市场化改革给农民带来的巨大利益,也要认识到市场经济对个体小农的冲击。

因此,在市场化改革中,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农民的利益问题,并在政策安排上有充分的体现。特别提出以下几点:1.调整农业结构,首先要调整总量供求关系。2.保持农民利益,妥善处理财政负担与农民收入的关系。3.加强信息服务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结构是否能够得到优化调整,取决于产品和要素的价格信号是否真实、准确,即在发展市场农业的过程中,价格信号是决定资源配置的方向、规模和速度的核心因素,进而是引发结构变化和资源配置效率水平变化的基本动因。

三、进一步调整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政策建议

1.扩大优良品种,提高农产品优质率。增加优质农产品的生产,不仅有利于从整体上实现农产品质的提高,也有利于缓解农产品普遍供大于求的矛盾。通过提高农产品优质率,加快农业科技进步的步伐。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程度如何,归根结底是取决于科技进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必须建立在科技进步的基础上,从本国国情出发,大力推广和运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不断提高科学种植和科学养殖的水平,提高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优质率和产出率,使我国农业的整体科技含量能有一个明显的上升,实现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取得较好的农业综合经济效益。

2.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逐步优化生态环境。长期以来,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国土荒漠化趋势加重,自然灾害频繁,都是与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有很大关系。而生态环境被破坏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毁林开荒、围湖造田和开垦草原。退耕还林还草还湖不是权宜之计,不是在粮食充裕情况下的一时安排,而是长远的战略性措施。

3.调整农业布局,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除了要从全国着眼农业总体结构外,还必须从各个地区着手调整农业区域结构。全国的农业产业结构是否合理,和各个地区的区域结构有着直接关系。各个地区有着不同的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既有各自的特长和优势,也有各自的缺陷和劣势,只有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农业产业结构,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确立较为有利的地位,进而形成一个具有活力的全国农村产业结构,并且促进和保持农业的长期持续稳定发展。当前,我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各个地区的区域结构趋同现象严重,区域优势没有很好形成,更没有充分发挥作用。

4.健全农业产业体系,保证农民收益增加。农业作为一个完整的产业,应当是生产、加工、流通等紧密连接在一起的。完整的农业产业结构,不仅包括农产品的生产环节,而且包括农产品的加工环节和流通环节。在农业发达国家,农业早已不是指单纯的农产品生产环节,而是包括农产品加工和流通在内完整的农业体系。相比之下,我国农业至今基本上仍然没有摆脱单一生产环节的束缚,总体上存在着与加工、流通环节脱节的结构缺位,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农业产业体系。推进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一个举足轻重的任务就是解决结构缺位问题,逐步建立农产品生产、加工和流通等环节连成一体、协调运转的农业产业体系,并且在此基础上建立带领农民有组织走向市场的组织形式,形成有利于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的利益分配机制

下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现状的调查与思考(共五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现状的调查与思考(共五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材料

    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提高农业效益 增加农民收入近年来,***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县有关部门的精心指导下,乡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全乡广大人......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调查(精选5篇)

    前言大力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是当前农业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保证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其任务艰巨,责任重大。特别是我国加入世......

    关于长沙县跳马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调查与思考2

    中央电大湖南广播电视大学 一村一大教育专科毕业论文 题 目 关于跳马镇农业产业结构 调整的调查与思考 姓名 龚爱学号 1043004402823专业农业经济管理分校长沙电大教 学 点......

    对办事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调查

    调优农业结构 壮大优势产业××办事处辖7个乡(镇)、83个村、571个组,22300户、80181人,幅员368.6平方公里、耕地5万余亩。近年来,××办事处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生猪适度......

    泰安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调查

    泰安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调查 目 录 摘 要.............................................................. 2 一、农业产业结构概念.......................................

    涞源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调查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涞源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调查涞源电大2010级秋农科一班王峰2012年4月涞源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调查 前言: 在国家提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为了增加农民的经......

    关于XX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调查

    优化农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关于XX甸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调查(XX乡副乡长罗XX)一、XX乡基本情况(基本情况略)XX乡纯属于农业乡镇。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

    关于XX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调查

    优化农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关于XX甸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调查(XX乡副乡长罗XX)一、XX乡基本情况(基本情况略)XX乡纯属于农业乡镇。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