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广东省建设工程项目招标中标后监督检查办法
广东省建设工程项目招标中标后监督检查办法(试行)
发布时间:2004-11-10 来源: 发布机构:
(2004年1月19日广东省建设厅粤建管字〔2004〕10号公布)
第一条为了规范建筑市场秩序,确保建设工程施工和监理招标中标后,按照招标文件、中标单位的投标文件和工程合同的约定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依法必须招标的房屋建筑工程项目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项目(以下简称建设工程项目)的施工和监理招标中标后的监督检查,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监督检查是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管理、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工程造价管理等机构对建设、施工(含施工总包和分包单位)、监理等单位执行工程建设法律法规和履行投标承诺、工程合同的情况进行监督管理的一系列活动。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建设工程项目招标中标后的监督检查工作。
第五条省建设厅委托广东省建设信息中心建立全省建设工程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管理信息系统),各市要以该管理信息系统为平台,建立健全本地的相应管理信息系统。相关单位必须通过该管理信息系统及时填报本办法要求填报的资料,确保建设工程项目中标后的工程管理信息公开,方便政府和社会监督。
第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检举和投诉建设工程项目招标中标后建设过程中的违法违规行为。
第七条建设单位在办理施工许可证前,应在管理信息系统上如实填报《施工招标中标情况登记表》(见附表1)及《监理招标中标情况登记表》(见附表2),并由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管理机构审查确认。
第八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办理施工许可证时,应审查施工或监理合同的主要条款与招标文件、投标文件和中标通知书是否一致,所提交的文件资料与管理信息系统的记录内容是否一致,发现有不一致的,应予以纠正。
第九条 建设单位应依法加强对施工总分包的管理,中标单位的投标文件中有载明分包并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方可同意分包,并在合同中约定。建设单位不得指定分包单位。
中标单位应自签订施工合同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填写《施工总分包情况报告表》(见附表3)交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确认后,由监理单位在信息系统上填报(没有委托监理的由建设单位负责填报,下同)。
第十条 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因设计变更或其他原因造成分项工程造价变更大于5%的,建设单位或其委托的监理单位应当在发生后15天内,在管理信息系统上填报《建设项目工程量和工程造价重大变更主要原因分析报告备案表》(见附表4),并接受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机构的监督检查。
第十一条 投标文件确定的项目经理和总监理工程师除发生下列情形之一外,不宜更换:
(一)因重病或重伤(持有县、区以上医院证明)两个月以上不能履行职责的;
(二)主动辞职或调离原工作单位的;
(三)因管理原因发生重大工程质量、安全事故,施工单位认为该项目经理不称职或监理单位认为该项目总监不称职需要更换的;
(四)无能力履行合同的责任和义务,造成严重后果,建设单位要求更换的;
(五)因违法被责令停止执业的;
(六)因犯罪被羁押或判刑的;
(七)死亡。
发生上述情形需要更换的,施工或监理单位应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填报《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班子变更情况报告表》(见附表5),并附上有关证明文件,经审核同意方可变更。同意变更后,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在管理信息系统上填写变更的内容。
更换后的项目经理或总监理工程师应与中标单位的投标文件所确定的项目经理或总监理工程师的主要条件一致。
第十二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委托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对建设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人员、监理人员到位情况和施工总分包情况进行现场检查。每两个月至少检查一次。检查的主要内容和步骤包括:
(一)施工管理人员到位情况。重点检查:1.项目经理及主要施工管理人员是否与《施工招标中标情况登记表》一致;2.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及主要监理人员是否与《监理招标中标情况登记表》一致;3.项目经理、总监理工程师等人员的变更是否经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
(二)施工发包和承包情况。重点检查:1.建设项目分包是否符合《建筑法》有关工程发包、承包的规定和本办法第九条的规定;
2.工程项目组织分包后,是否及时填报《施工总分包情况报告表》,填报内容是否属实;
3.施工现场是否有投标文件载明的大型机械设备,如有变化,理由是否充足。
(三)填写《建设工程中标后监督检查记录表》(见附表6)。发现有下列行为的,应及时报请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查处:
1、现场施工管理人员、监理人员与中标情况登记表不一致的;
2、项目经理或总监理工程师现场管理不到位的;
3、投标文件没有载明分包而分包或分包内容与投标文件载明的分包内容不一致的,转包、违法分包的;
4、项目经理承担超过一项的工程项目或总监理工程师承担超过三项的工程项目任务的;
5、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其它事项的。
第十三条工程竣工结算后5天内,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应在管理信息系统上填报《建设工程项目竣工结算备案表》(见附表7)。
第十四条建设、施工、监理等单位有下列行为,除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外,还应记入单位的诚信档案,并在信息网上公布:
(一)建设单位违反规定指定分包单位的;
(二)施工单位转包、违法分包或违反投标承诺分包工程的;
(三)监理单位转让监理业务的;
(四)非原参加投标中标的项目经理(总监理工程师)负责组织施工(监理)或在实施过程违反第十一条规定更换项目经理(总监理工程师)的、项目的其他主要管理人员或监理人员与中标文件确定的人员不相符的;
(五)投标文件确定的大型机械设备没有进入施工现场的;
(六)建设、监理、施工等单位串通,签认虚假工程量或工程造价的;
(七)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它行为。
第十五条项目经理、总监理工程师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有下列行为的,除按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外,还应记入个人诚信档案,并在建设工程管理信息网上公布:
(一)施工现场管理或现场监理不到位的;
(二)非本人资格证书登记所在的单位从事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或监理工作的;
(三)与有关单位管理人员串通,签认虚假工程量或工程造价的;
(四)项目经理同时承担超过一项工程项目或总监理工程师承担超过三项工程监理任务的;
(五)违反有关法规、规章规定的其它行为。
项目管理的其它人员有上述行为的,参照上款的规定进行处理。
第十六条其它工程建设项目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十七条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试行,各地级以上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本办法制订实施细则。
附件:1.施工招标中标情况登记表2.监理招标中标情况登记表3.施工总分包情况报告表4.建设项目工程量和工程造价重大变更主要原因分析报告备案表
5.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班子变更情况报告表
6.建设工程中标后监督检查记录表
7.建设工程项目竣工结算备案表
第二篇:《广东省建设工程项目招标中标后监督检查办法(试行)》
广东省建设厅印发《广东省建设工程项目招标中标后监督检查办法(试行)》的通知粤建管字[2004]10号
广州市建委、各地级以上市建设局:
为加强有形建筑市场与施工现场联动管理,规范建筑市场秩序,确保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和投资效益,我厅制订了《广东省建设工程项目招标中标后监督检查办法(试行)》,现印发给你们。
各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积极组织宣传、学习、贯彻落实,结合本地区实际,制订贯彻实施的有效措施,确保这项管理办法的顺利实施。各市必须确定一批新建工程项目先行实施,并认真跟踪、总结,今年底前必须全面实施。各市应将确定实施的工程项目名单于今年3月底前报我厅。
各地在实施本《办法》过程中,如遇到问题请及时反映给我厅。
广东省建设厅
二00四年一月十九日
广东省建设工程项目招标中标后监督检查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了规范建筑市场秩序,确保建设工程施工和监理招标中标后,按照招标文件、中标单位的投标文件和工程合同的约定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依法必须招标的房屋建筑工程项目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项目(以下简称建设工程项目)的施工和监理招标中标后的监督检查,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的监督检查是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管理、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工程造价管理等机构对建设、施工(含施工总包和分包单位)、监理等单位执行工程建设法律法规和履行投标承诺、工程合同的情况进行监督管理的一系列活动。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建设工程项目招标中标后的监督检查工作。
第五条 省建设厅委托广东省建设信息中心建立全省建设工程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管理信息系统),各市要以该管理信息系统为平台,建立健全本地的相应管理信息系统。相关单位必须通过该管理信息系统及时填报本办法要求填报的资料,确保建设工程项目中标后的工程管理信息公开,方便政府和社会监督。
第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检举和投诉建设工程项目招标中标后建设过程中的违法违规行为。
第七条 建设单位在办理施工许可证前,应在管理信息系统上如实填报《施工招标中标情况登记表》(见附表1)及《监理招标中标情况登记表》(见附表2),并由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管理机构审查确认。
第八条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办理施工许可证时,应审查施工或监理合同的主要条款与招标文件、投标文件和中标通知书是否一致,所提交的文件资料与管理信息系统的记录内容是否一致,发现有不一致的,应予以纠正。
第九条 建设单位应依法加强对施工总分包的管理,中标单位的投标文件中有载明分包
并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方可同意分包,并在合同中约定。建设单位不得指定分包单位。
中标单位应自签订施工合同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填写《施工总分包情况报告表》(见附表3)交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确认后,由监理单位在信息系统上填报(没有委托监理的由建设单位负责填报,下同)。
第十条 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因设计变更或其他原因造成分项工程造价变更大于5%的,建设单位或其委托的监理单位应当在发生后15天内,在管理信息系统上填报《建设项目工程量和工程造价重大变更主要原因分析报告备案表》(见附表4),并接受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机构的监督检查。
第十一条 投标文件确定的项目经理和总监理工程师除发生下列情形之一外,不宜更换:
(一)因重病或重伤(持有县、区以上医院证明)两个月以上不能履行职责的;
(二)主动辞职或调离原工作单位的;
(三)因管理原因发生重大工程质量、安全事故,施工单位认为该项目经理不称职或监理单位认为该项目总监不称职需要更换的;
(四)无能力履行合同的责任和义务,造成严重后果,建设单位要求更换的;
(五)因违法被责令停止执业的;
(六)因犯罪被羁押或判刑的;
(七)死亡。
发生上述情形需要更换的,施工或监理单位应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填报《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班子变更情况报告表》(见附表5),并附上有关证明文件,经审核同意方可变更。同意变更后,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在管理信息系统上填写变更的内容。
更换后的项目经理或总监理工程师应与中标单位的投标文件所确定的项目经理或总监理工程师的主要条件一致。
第十二条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委托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对建设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人员、监理人员到位情况和施工总分包情况进行现场检查。每两个月至少检查一次。检查的主要内容和步骤包括:
(一)施工管理人员到位情况。重点检查:
1.项目经理及主要施工管理人员是否与《施工招标中标情况登记表》一致;
2.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及主要监理人员是否与《监理招标中标情况登记表》一致;
3.项目经理、总监理工程师等人员的变更是否经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
(二)施工发包和承包情况。重点检查:
1.建设项目分包是否符合《建筑法》有关工程发包、承包的规定和本办法第九条的规定;
2.工程项目组织分包后,是否及时填报《施工总分包情况报告表》,填报内容是否属实;
3.施工现场是否有投标文件载明的大型机械设备,如有变化,理由是否充足。
(三)填写《建设工程中标后监督检查记录表》(见附表6)。发现有下列行为的,应及时报请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查处:
1、现场施工管理人员、监理人员与中标情况登记表不一致的;
2、项目经理或总监理工程师现场管理不到位的;
3、投标文件没有载明分包而分包或分包内容与投标文件载明的分包内容不一致的,转包、违法分包的;
4、项目经理承担超过一项的工程项目或总监理工程师承担超过三项的工程项目任务的;
5、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其它事项的。
第十三条 工程竣工结算后5天内,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应在管理信息系统上填报《建设工程项目竣工结算备案表》(见附表7)。
第十四条 建设、施工、监理等单位有下列行为,除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外,还应记入单位的诚信档案,并在信息网上公布:
(一)建设单位违反规定指定分包单位的;
(二)施工单位转包、违法分包或违反投标承诺分包工程的;
(三)监理单位转让监理业务的;
(四)非原参加投标中标的项目经理(总监理工程师)负责组织施工(监理)或在实施过程违反第十一条规定更换项目经理(总监理工程师)的、项目的其他主要管理人员或监理人员与中标文件确定的人员不相符的;
(五)投标文件确定的大型机械设备没有进入施工现场的;
(六)建设、监理、施工等单位串通,签认虚假工程量或工程造价的;
(七)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它行为。
第十五条 项目经理、总监理工程师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有下列行为的,除按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外,还应记入个人诚信档案,并在建设工程管理信息网上公布:
(一)施工现场管理或现场监理不到位的;
(二)非本人资格证书登记所在的单位从事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或监理工作的;
(三)与有关单位管理人员串通,签认虚假工程量或工程造价的;
(四)项目经理同时承担超过一项工程项目或监理工程师承担超过三项工程监理任务的;
(五)违反有关法规、规章规定的其它行为。
项目管理的其它人员有上述行为的,参照上款的规定进行处理。
第十六条 其它工程建设项目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十七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试行,各地级以上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本办法制订实施细则。
附件:1.施工招标中标情况登记表
2.监理招标中标情况登记表
3.施工总分包情况报告表
4.建设项目工程量和工程造价重大变更主要原因分析报告备案表
5.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班子变更情况报告表
6.建设工程中标后监督检查记录表
7.建设工程项目竣工结算备案表
第三篇:建设工程项目招标中标后监督检查的办法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关于建设工程项目招标中标后监督检查的办法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09年12月15日以粤建市〔2009〕8号发布 自2009年12月15日起施行)
第一条 为了规范建筑市场秩序,确保建设工程施工和监理招标中标后,按照招标文件、中标单位的投标文件和工程合同的约定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依法必须招标的房屋建筑工程项目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项目(以下简称建设工程项目)的施工和监理招标中标后的监督检查,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的监督检查,是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建设、施工(含施工总包和分包单位)、监理等单位执行工程建设法律法规和履行投标承诺、工程合同的情况进行监督管理的一系列活动。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建设工程项目招标中标后的监督检查工作。
第五条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委托广东省建设信息中心建立全省建设工程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管理信息系统),各市要以该管理信息系统为平台,建立健全本地的相应管理信息系统。相关单位必须通过该管理信息系统及时填报本办法要求填报的资料,确保建设工程项目中标后的工程管理信息公开,方便政府和社会监督。
第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检举和投诉建设工程项目招标中标后建设过程中的违法违规行为。
第七条 建设单位应依法加强对施工总分包的管理,中标单位的投标文件中有载明分包并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方可同意分包,并在合同中约定。建设单位不得指定分包单位。
第八条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办理施工许可证时,发现施工或监理合同的主要条款与招标文件、投标文件和中标通知书不一致,工程分包行为不符合法律规定和合同约定的,应予以纠正。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在管理信息系统上填报《施工招标中标情况登记表》(见附表1)、《监理招标中标情况登记表》(见附表2)以及《施工总分包情况报告表》(见附表3)。
第九条 投标文件确定的项目负责人和总监理工程师除发生下列情形之一外,不得更换:
(一)因重病或重伤(持有县、区以上医院证明)两个月以上不能履行职责的;
(二)调离原工作单位的;
(三)因管理原因发生重大工程质量、安全事故,施工单位认为该项目负责人不称职或监理单位认为该项目总监不称职需要更换的;
(四)无能力履行合同的责任和义务,造成严重后果,建设单位要求更换的;
(五)因违法被责令停止执业的;
(六)因犯罪被羁押或判刑的;
(七)死亡。
发生上述情形需要更换的,施工或监理单位应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填报《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班子变更情况报告表》(见附表
4),并附上有关证明文件,经审核同意方可变更。同意变更后,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在管理信息系统上填写变更的内容。更换后的项目负责人或总监理工程师应与中标单位的投标文件所确定的项目负责人或总监理工程师的主要条件一致。
第十条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应对建设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人员、监理人员到位情况和施工总分包情况进行现场检查。每月至少检查一次。检查的主要内容和步骤包括:
(一)施工管理人员到位情况。重点检查:
1.项目负责人及主要施工管理人员是否与《施工招标中标
情况登记表》一致;
2.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及主要监理人员是否与《监理招标中标情况登记表》一致;
3.项目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等人员的变更是否经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
(二)施工发包和承包情况。重点检查:
1.建设项目分包是否符合《建筑法》有关工程发包、承包的规定;
2.施工现场是否有投标文件载明的大型机械设备,如有变化,理由是否充足。
(三)填写《建设工程中标后监督检查记录表》(见附表5)。发现有下列行为的,应及时报请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查处:
1.现场施工管理人员、监理人员与中标情况登记表不一致的;
2.项目负责人或总监理工程师现场管理不到位的;
3.投标文件没有载明分包而分包或分包内容与投标文件载明的分包内容不一致的,转包、违法分包的;
4.项目负责人承担超过一项的工程项目或总监理工程师承担超过三项的工程项目任务的;
5.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其它事项的。
第十一条 工程竣工验收后,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在管理信息系统上填报《建设工程项目竣工验收情况登记表》(见附表6)。第十二条 建设、施工、监理等单位有下列行为,除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外,还应记入单位的诚信档案,并在信息网上公布:
(一)建设单位违反规定指定分包单位的;
(二)施工单位转包、违法分包或违反投标承诺分包工程的;
(三)监理单位转让监理业务的;
(四)非原参加投标中标的项目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负
责组织施工(监理)或在实施过程违反第九条规定更换项目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的、项目的其他主要管理人员或监理人员与中标文件确定的人员不相符的;
(五)投标文件确定的大型机械设备没有进入施工现场的;
(六)建设、监理、施工等单位串通,签认虚假工程量或工程造价的;
(七)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它行为。
第十三条 项目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有下列行为的,除按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外,还应记入个人诚信档案,并在建设工程管理信息网上公布:
(一)施工现场管理或现场监理不到位的;
(二)非本人资格证书登记所在的单位从事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或监理工作的;
(三)与有关单位管理人员串通,签认虚假工程量或工程造价的;
(四)项目负责人同时承担超过一项工程项目或总监理工程师承担超过三项工程监理任务的;
(五)违反有关法规、规章规定的其它行为。
项目管理的其它人员有上述行为的,参照上款的规定进行处理。
第十四条 其它工程建设项目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十五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各地级以上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本办法制订实施细则。原省建设厅粤建管字〔2004〕10号同时停止执行。
附件(1.施工招标中标情况登记表;2.监理招标中标情况登记表;3.施工总分包情况报告表;4.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班子变更情况报告表;5.建设工程中标后监督检查记录表;6.建设工程项目竣工验收情况登记表),此略
第四篇:广东省木材运输监督检查办法
广东省木材运输监督检查办法
第一条 为保护森林资源,维护木材流通秩序,制止 非法运输木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广东 省森林保护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结合本省的实际,制 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木材包括:原木、原条、薪材(含柴炭)、木制品、木制半成品和毛竹及其半成品。
第三条 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 范围内木材运输的监督检查管理工作
第四条 从产地运出木材必须按下列规定办理木材运 输证:
(一)县内运输的,向当地县(区)林业行政主管部 门申办县内木材运输证;
(二)出县(区)运输的,向当地县(区)林业行政 主管部门或国有林场(局)申办广东省木材运输证;
(三)出省运输的,应持起运地核发的广东省木材运 输证,到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部门申办出省木 材运输证;
(四)单位或个人搬迁携带的自用木材,凭单位搬迁 证明和个人户口迁移证申办木材运输证。供销部门投资、扶持兴办的毛竹基地(具体标准由市、县人民政府规定)所产毛竹及其半成品的运输,由林业 行政主管部门委托供销部门按上述原则发放运输证。办证工本费收取办法由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省物 价部门制定。
第五条 铁路、公路、航运部门必须凭林业行政主管 部门签发的木材运输证承运木材。铁路整车装运木材计划 统一由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归口管理。
第六条 设立木材检查站由市、县林业行政主管部门 提出,经同级人民政府审查同意,由市、县人民政府报省 人民政府或省人民政府授权的机关批准。未经省人民政府或其授权机关批准,不得设立木材检 查站或撤销依法设立的木材检查站。木材检查站由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领导。
第七条 木材检查站的主要职责是:
(一)宣传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国家、省有关林业的法规、政策;
(二)对过往的木材进行查验、登记;
(三)依法制止、扣留违章运输的木材,及时做好询 问笔录,提出处理意见,并妥善保管所扣留的木材;
(四)按期向主管部门报告木材运输检查情况;
(五)在主管部门委托的范围内,执行本办法的行政 处罚;
(六)受主管部门委托,依法对野生动植物运输和森 林植物检疫实施检查并对违法行为给予行政处罚。
第八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者,木材检查站有权扣留木 材和运输工具:
(一)无木材运输证运输木材的;
(二)所运的树种、材种、规格、数量及收发货单位、地点与运输证记载不符的;
(三)重复使用木材运输证的;
(四)使用过期木材运输证的;
(五)涂改、伪造木材运输证的;
(六)以藏匿、伪装等方式逃避检查的;
(七)不接受检查强行冲卡的;
(八)妨碍木材检查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
(九)其他不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运输的。木材检查站应依法处理所扣留的木材,无权处理的,应当发给扣留凭证,通知货主或承运人限期接受处理,同 时填写《林业行政处罚案件处理意见书》,报林业行政主 管部门批准处理。
第九条 木材扣留期间发生的搬运、保管等费用,属 违章运输的,由当事人负责;因检查人员失职或故意刁难 造成的,由检查站负责,并赔偿货主的经济损失。
第十条 违章运输的木材,由县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 门或其委托的木材检查站,按下列规定处理:
(一)对无木材运输证运输的,没收其所运木材,可 对货主并处以相当于没收木材价款10—50%的罚款; 对承运单位或个人处以相当于没收木材价款10—30% 的罚款;
(二)对所运木材的数量与木材运输证记载不符的,没收其超过检尺允许材积误差1%以外部分的木材;树种、材种、规格与木材运输证记载不符的,没收其不符部分 的木材;
(三)对使用过期木材运输证运输的,限期提供木材 来源合法证明和说明延误原因,补办木材运输证后予以放 行,逾期不补办的,按无证运输木材处理。补办木材运输证的期限,省内流通的为10日,外省 运进(经)我省的为15日;
(四)对重复使用木材运输证运输的,没收所运木材,并对货主处以相当于木材价款10—50%的罚款;
(五)对使用伪造、涂改运输证运输木材和藏匿、伪 装偷运、强行冲卡逃避木材检查站检查的,除没收所运木 材外,对货主处以相当于木材价款10—50%罚款;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交由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六)在依法处理违章运输木材时,必须按规定填写 《林业行政处罚决定书》和《林业行政处罚收据》给当事人;
(七)违章运输木材经木材检查站按规定处理后,沿 途木材检查站不得重复处理;但如发现有明显的处理不当 或有新的违章,木材检查站可按有关规定处理;
(八)违反规定运输野生保护动物的,按国家和省的 规定处理。对外省(区)运进(经)我省的木材,无起运省(区)规定的有效证件的,予以扣留,报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处理。
第十一条 当事人对处罚决定不服的,可在接到处罚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作出处罚机关的上一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复议或向人民法院起诉,期满不申请复议,不起诉又不履行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十二条 按本办法规定没收的木材,应交由当地国有林业经营部门收购。木材检查站对罚没的财物,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第十三条 木材检查站人员执行检查公务时,应出示全省统一的检查标志和检查证件。木材检查站人员以权谋私,徇私舞弊,敲诈勒索,玩忽职守的,由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触犯刑律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四条 本办法自1994年10月1日起施行。过去省颁布的有关规定与本办法有抵触的,以本办法为准。
第五篇:水利工程建设监督检查办法
水利工程建设监督检查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规范监督检查行为,提高行政检查效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结合我省水利工程特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指的监督检查是指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开展的各类检查,以及上级主管部门对下级主管部门检查行为的监督等。
第三条 我省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对中央或省级投资的水利工程项目进行监督检查,适用本办法。对市、县投资的水利工程项目进行监督检查可参照执行。
第四条 监督检查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通过检查、指导、教育、整改、处罚等手段,达到提高建设管理水平的目的。
第五条 我省水利工程建设建立县(市)日常检查、市(州)经常核查、省厅重点督查的监督检查制度。
1、日常检查是指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对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实施的监督检查。
2、经常核查是指市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对重点项目建设的某一阶段开展的监督检查,以及对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检查行为
-1-的监督。
3、重点督查是指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对重点项目建设开展的专项检查、稽察等,以及对市、县水行政主管部门检查行为的监督。
第二章 工作机构与职责
第六条 监督检查工作由监督检查领导小组全面指导,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协调,监督检查工作组具体开展。
第七条 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应成立水利工程建设监督检查领导小组。组长由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一把手担任,副组长由分管建设的领导和纪检组长担任,成员包括计划、财务、建设管理、质量与安全监督、监察以及各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
主要职责包括:建立例会制度,每月月底听取监督检查成果汇报,研究问题处理意见;批准监督检查计划。
第八条 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应成立水利工程建设监督检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质量监督机构,确立专门人员负责日常事务。
主要职责包括:组织监督检查计划编制和协调监督检查活动开展,督促实施监督检查领导小组决定;建立和维护监督检查专家库,为各部门开展检查活动提供技术支持;综合监督检查成果,定期向领导小组汇报。
第九条 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建立内部配合协调机制。内
部各部门要落实一名负责人和一名联系人。
主要职责包括:根据本办法制定职能范围内项目的监督检查计划;组织开展监督检查活动、提交监督检查成果;下发整改意见并督促落实;落实监督检查领导小组决定。
第三章 检查方式与内容
第十条 监督检查依据制定的计划开展。项目稽察计划根据稽察管理办法执行,其它类型监督检查计划由各职能部门编制、办公室协调、领导小组审定。
1、日常检查的范围包括本辖区所有水利工程项目,检查现场到位率应达100%。其中开工、隐蔽工程施工、验收阶段必须安排日常检查。
2、经常核查的范围为计划确定的重点项目,应覆盖所有项目类型,其中隐蔽工程施工阶段应安排经常核查。计划核查项目数量应达到项目总量的比例分别为:小型项目(含中小河流治理、小农水、安全饮水等)30%、中型项目(含3、4级堤防)50%、大型项目100%。
3、重点督查的范围为计划确定的重点项目并覆盖所有项目类型,督查应安排在主体工程施工阶段进行。重点督查项目数量应达到项目总量的比例分别为:小型项目(含中小河流治理、小农水、安全饮水等)5%、中型项目(含1、2级堤防)30%、大型项目100%。
第十一条 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均应建立档案。其中日常检查应建立项目检查档案,经常核查及重点督查应建立项目检查档案和检查行为监督档案。
1、项目检查档案是指主管部门对项目前期工作、招投标、工程质量安全与进度、参建单位管理、资金使用等方面进行检查形成的文字记录、问题整改通知,以及项目管理单位的整改情况反馈等文档资料。
2、检查行为监督档案是指本级部门对下级部门项目检查活动进行监督形成的文档资料。检查行为监督档案每年至少建立4份。
第十二条 各职能部门在开展监督检查活动前应成立监督检查工作组。工作组组长由本部门领导担任,组员以本部门工作人员为主,必要时可从监督检查专家库中抽调专家。工作组人员应熟悉建设程序、招投标、现场管理、质量管理及财务管理等方面内容,人数不少于3人,专业构成应满足检查工作的需要。
第十三条 监督检查可采取事先通知或不通知的形式。并按照以下程序开展:
1、实施现场检查,填写质量安全与进度、参建单位管理等档案表格和记录检查情况。
2、查阅资料,填写其它档案表格。
3、调查了解,形成监督检查整改意见(格式见附件3)。
4、交换意见,检查人员、被检查单位代表签字确认。
第十四条 监督检查组织部门对检查成果负总责,检查完成后一周内按要求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交检查表格和整改通知等检查成果,由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编号备案。
第十五条 非监督检查计划内的检查活动,组织部门应参照本办法规定格式建立监督检查档案。
第四章 检查成果运用及管理
第十六条 监督检查领导小组要不定期召开会议,听取监督检查情况汇报,研究重大问题处理决定。
第十七条 对情节轻微且不足以给予行政处罚的违规行为,下发整改通知并限期整改到位;违规情节严重的,除限期整改外,同时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并报省水利厅记入企业或个人信用档案。
第十八条 检查中发现的性质严重、涉及违纪问题的,移交纪检监察部门处理。
第十九条 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检查问题整改情况应进行抽查。对逾期未改或整改不到位的,依法从重给予处罚。
第五章 保障措施
第二十条 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应落实办事机构、人员和经费,确保监督检查工作顺利开展。
第二十一条 监督检查人员不得滥用职权或隐瞒问题,否则追究相应责任。
第二十二条 对问题严重或整改不到位的地区,可暂停该地区项目和资金安排。
第二十三条 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执行情况纳入水利“芙蓉杯”评选的重要考核指标。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