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职未来发展的几点建议
中职教育的发展对策与措施探析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对技能型人才提出了更大的需求,这又为中职学校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机遇。大力发展中职教育,是国家今后一项长期的政策。但目前中职学校存在着“招生难、教学难、管理难、就业难、生存难”等问题,离国家的职业教育发展要求尚有很大距离。而这其中的根本原因,是很多中职学校仍然没有走出以前的招生、教育教学和管理模式,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探索和实践做得很不够。面对中职教育的严峻形势,我们应该进行冷静而理性的思考和分析。与其说中职学校面临着存亡危机,不如说中职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中职教育如何以质量、特色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如何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正确定位其培养目标,构建办学模式,优化专业设置,以提高中职学校的办学质量与办学效益。这是当前中职学校进行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亟待我们进行思考与探索。如何办好中职教育,笔者提出了以下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构建的中职教育模式要科学
要实现培养目标,必须摒弃传统的中职学校教育模式中存在的办学封闭、管理过死、专业面窄等弊端。中职教育应把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放在首位,尤其要综合考虑人才的择业、生存、竞争和发展素质的培养;注意对他们进行责任心与使命感的教育,以及承受挫折能力、生存竞争能力、就业创业能力的教育。这样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既有敬业精神,又有创业潜能的新世纪人才。具体的措施如下:
1.活化办学机制,因材施教,实施多层次、多规格的培养模式。中职教育的主管部门应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允许部分有条件的中职学校实施同门进、多门出、多层次、上下分流的三级(普高类、中职类、高职类)的“双学籍、双文凭”培养模式。应在统一招收初中毕业生的基础上,根据学生自愿的原则;既可按普高模式培养,也可按中职模式培养。按普高模式培养学生,在前两年的普高课程学习结束后,又可根据学生自愿的原则,再次分流。不愿意参加高考或高考未被录取却又想读中专的,根据个性特长选定专业,再按中职模式培养。继续中职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学习,考核合格后拿中专文凭;成绩优秀的,按高职模式培养;这种因材施教的三级培养模式,不仅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能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达到人尽其才的目的。
2.中职培养模式的构建,应立足于“前一年打基础,后两年育专长”。中职前一年按“必需”、“够用”原则,优化课程结构;使中职学生具备“宽专业、厚基础”的知识 1
水平和基本技能。尤其要加强英语、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以适应本地区经济建设的需要。后两年根据市场经济人才需求预测提供的信息,确定专业方向;按需增设专门化的选修课程。精选课程内容,强化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的培养要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并结合用人单位的实际情况和择业的可能性,进行专门化方向的岗位实习,以提高中职学生的就业上岗能力。提倡“一个文凭多个证书”,充分利用第二课堂进行实操训练,使中职学生具备专业大类必须具备的操作技能和专业知识水平。
(二)、中职教育的专业设置要合理
中职学校如何应对当前职业教育的严峻挑战,应采取什么措施进行改革和发展,这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课题。
1.专业改革应坚持“宽口径,多方向”原则,培养“复合型”人才。“宽口径”专业的课程结构优点是:弹性强、有后劲、上手快、转岗换岗适应性强,即使学生毕业前与岗位技能要求有一定的距离,但配以“多方向”辅助,即在同一专业中,针对就业市场分解出若干个专业方向,供学生毕业前一年根据社会需求和个人爱好,选择一个专业方向,以完成上岗前的技能准备;也能使学生毕业后有较广的择业途径和较强的自我发展能力。
2.专业增设应注意“创特色,扬优势”。中职学校各有自己的优势专业和办学特色。因此,增设专业应在原有专业的基础上,开发本校已有专业基础相近又有前途的专业;特别是目前其他中职学校没有而社会又急需的专业。应充分利用中职学校现有的场地、设备、师资,根据本专业的发展趋势力创特色,形成局部优势和“名牌”效应。
3.专业建设应“长短结合,软硬兼施”。长线专业建设要立足于“基础牢,信誉好”,即应拥有合理的师资结构基础,宽厚的课程体系和优化的课程结构基础,且在社会上要有“拳头”专业的良好信誉。短线专业建设要立足于“灵活、适用”,即办学灵活,能依市场经济的变化而变化,能起到补充、辅助“长线”专业的作用。在专业设置研究、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要舍得花钱,要开阔视野,避免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要重视这些“隐性资产”的建设与管理。这样才能发挥“一流硬件”作用,培养出“一流”人才。
(三)、中职教育的改革力度要加大
中等职业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就业分配,这就要求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思路必须是以市场需要为中心。提高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和效益、满足市场需要是当前中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新形势下,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走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路子,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和增加学生的就业岗位,提高其就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1、教法改革——突出教法的适用性。正确认识当前学生现状,教师要尽可能把教
2学过程设计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造型模式,着力营造“情感共鸣沟通,信息反馈畅通,思维活泼流畅,创造精神涌动”的最佳意境。在学习过程中对不同层次中职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应及时给予鼓励,以充分调动其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2、课程改革——突出课程的基础性和实用性。中职教育专业和课程必须根据地方及企业需要设置,只有当中职教育满足了地方和企业需要,才能得到支持;有了支持,中职教育发展才有坚实的基础。课程的基础性是强调传授给中职学生的普通文化知识以及专业基础知识,实用性是强调传授中职学生专业技能;既能为中职学生长远的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又为中职学生毕业后的谋生提供帮助。当中职学校受到欢迎时,中职学校也就有了发展的原动力。
3、学校建设改革——突出校企合作订单式办学。由于职业技术教育对师资、设备要求的特殊性,单靠职业学校本身是难以解决师资和设备需要不断更新的问题的。只有通过联合办学的方法,才能解决;校企合作进行订单式办学已是大势所趋。校企合作期间,企业可以参与职业学校的教育与培训活动,为合作学校提供专业师资、实训设备,并接受中职教师和学生进行见习和实习。这样既解决了职教实训条件差的困难,又为帮助学生实现由实习到上岗的“零过渡”奠定了基础。
中职学校要生存,要发展,必须创出“名牌产品”。要根据本校的优势,依据专业设置的近期和远期规划;按照“紧贴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充分考虑学校办学条件、办出特色”的原则,确定作为学校的拳头专业和特色专业;使学校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生命力。办学质量上不去,人家也不会找上门来;中职学校也只有靠提高教学质量,打造教育品牌才能吸引和留住学生。希望在我校领导和老师的共同努力之下,我们艺术幼儿师范学校的明天会越来越好。
文化教研组:金锦玲
2014-4-7
第二篇:公司未来发展的建议
公司未来发展的建议
为了促使金玉普惠未来更好的发展,作为金玉普惠公司的一员,我也为公司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对公司有些帮助。下面就是我的一些建议。
一、人力资源上:
1.用人: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2.招聘:努力从企业内部培养适合金玉普惠公司发展的人才,必须改变领导层“外来的和尚好念经”的劣根性管理观念。
3.绩效:合理的根据部门职能定制绩效考核,透明绩效管理考核体系,透明绩效考核的发放和表彰,刺激其他员工的工作态度,形成良好的绩效考核环境。
4.反思:正确认识离职人员的原因,进行了解和改进人力资源管理上的不足,并且适当地进行返聘工作。
二、金玉普惠企业文化上:
这里指金玉普惠公司内部员工的文化,而非品牌宣传文化。是一个现实的,可以感受到的带有正能量积极上进的文化体系,赏罚分明,资源共享,对于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的员工必须严肃惩戒,进行教育。对于不良的部门文化要给予提出和改正,对于不良的领导文化要给予批评和改进。
三、领导管理上:
1.权限的有责下放:责任及权限的完全下放,以责任约束权限空间,以绩效考核体现责任价值,给予职业经理人足够的管理及能力施展空间。总经理集权制最后的结果就是累死了老板,懒散了员工;吓跑了中层,养足了小人。
2.勇于承认和改正:勇于正视并改正自己的错误,自己确认通过的任务,不要等到结果不满意时再去怪罪执行人员,这不仅仅是对执行人员的努力和劳动的污蔑,更是以身作则地破坏了公司的信誉文化,降低领导者自身的职业形象。领导者(决断人)要思考和反省自我在领导能力及决断能力上的不足,并给予执行人员正确的修正改进方向,以身作则,言行律己。
四、金玉普惠公司品牌上:
1.信誉:建立良好的信誉口碑,对友好合作的客户、商家要负起上市企业的榜样责任,严厉杜绝拖欠款项等不良风气,树立良好的金玉普惠公司品牌形象。
2.口碑:对以前合作的客户保持良好的沟通,除了长期的战略合作协议外在宣传自己的同时,亦不能忘记客户单位的利益。
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关健在人,人是决定因素。从我们踏入金玉普惠公司的第一步开始,是金玉普惠公司给了我们这样的学习、锻炼机会。作为金玉普惠公司的每一名员工,都应加倍努力工作,不断克服困难,迎接新的挑战,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技能,适应公司快速发展的要求,与金玉普惠公司公司共命运、同发展。
第三篇: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建议
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建议
一、人力资源上:
1.用人: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2.招聘:努力从企业内部培养适合公司发展的人才,必须改变领导层“外来的和尚好念经”的劣根性管理观念。
3.调度:当员工与其职业产生职能分歧,应当沟通其员工的工作规划,争取把好钢用在刀刃上,物尽其用,而不是暴殄天物,万不可以主观价值浪费或忽略可能适合其他部门及公司发展的优秀人才。
4.绩效:合理的根据部门职能定制绩效考核,透明绩效管理考核体系,透明绩效考核的发放和表彰,刺激其他员工的工作态度,形成良好的绩效考核环境。
5.反思:正确认识离职人员的原因,进行了解和改进人力资源管理上的不足,并且适当地进行返聘工作。
二、企业文化上:
这里指公司内部员工的文化,而非品牌宣传文化。是一个现实的,可以感受到的带有正能量积极上进的文化体系,赏罚分明,资源共享,对于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的员工必须严肃惩戒,进行教育。对于不良的部门文化要给予提出和改正,对于不良的领导文化要给予批评和改进。
三、领导管理上:
1.权限的有责下放:责任及权限的完全下放,以责任约束权限空间,以绩效考核体现责任价值,给予职业经理人足够的管理及能力施展空间。总经理集权制最后的结果就是累死了老板,懒散了员工;吓跑了中层,养足了小人。
2.勇于承认和改正:勇于正视并改正自己的错误,自己确认通过的任务,不要等到结果不满意时再去怪罪执行人员,这不仅仅是对执行人员的努力和劳动的污蔑,更是以身作则地破坏了公司的信誉文化,降低领导者自身的职业形象。领导者(决断人)要思考和反省自我在领导能力及决断能力上的不足,并给予执行人员正确的修正改进方向,以身作则,言行律己。
四、公司品牌上:
1.信誉:建立良好的信誉口碑,对友好合作的客户、商家要负起上市企业的榜样责任,严厉杜绝拖欠款项等不良风气,树立良好的公司品牌形象。
2.口碑:对以前合作的客户保持良好的沟通,除了长期的战略合作协议外在宣传自己的同时,亦不能忘记客户单位的利益。
五、战略规划上:
1.必须和市场落地接轨:正确了解市场需求,从领导层就要对市场有个正确认识,在前期策划及计划制定前就要对市场有一定的专业咨询和调查。
2.切勿盲目跟风模仿:与市场发展的时间节点脱轨,低制作水平的文化产品就算烂也必须烂在自己肚子里,从成本控制上出发,杜绝口碑几形象品质的下降。3.正确认识公司价值:正确认识公司的企业特性、团队优点,整合优秀资源,打造具有公司特色的文化产品,树立具有公司特色的文化旗帜。
4.适当的尝试创新:正确认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特别是文化创意产业,必须舍得为创意和点子买单,在市场经济的斗争中,不进则退是基本淘汰法则,以三星和苹果为典型的例子数不胜数,而作为一家年轻的公司,循规蹈矩的经验传承是公司的骨骼,勇于创新的企业精神才是公司的血液,这是很多年轻化公司的企业核心竞争力。
*********************************************************** 关于合理化建议通道的属性设置
1.不提倡越级汇报,但可越级申诉:这点虽然在公司章程上有所提及,但是明文落实得相当不到位,对敢于对公司提出批评的人应得到良好对待,而不是将其划分为敏感及边缘地带,有些问题存在敏感话题,不便在公司平台上指出,需要有直接的通道向最高领导人汇报,领导人需对问题进行详细的查实并且改进。
2.“珍惜所有敢于向您提出公司正确建议的员工,往往那些员工是抱着百分之百会被辞退的心在和您反映最真实的情况。”——乔.吉拉德
第四篇:关于我校广播台未来发展的建议稿
关于我校广播台未来发展的建议稿
我认为广播台是学校日常管理的重要舆论宣传部门,是配合学校中心工作、教育引导学生必不可少的舆论宣传阵地。现在正是科技时代,高科技如狂风般席卷而来,我们渐渐埋下了头整天看手机,玩平板。这到底是科技给我们带来的便捷还是伤害我们无法评定,网络丰富多彩,可以学到许多知识,但我认为我校广播台同样可以用不同的媒介传递出同样的能量、知识。以下是我对本校广播台未来发展的一些建议:
一、对于电台栏目增设的建议
每天大课间的音乐播放可以继续,星期一中午可以进行好书推荐,并可以拓展一些人物背景,写作背景,写作风格等丰富同学们的知识面。下午可以开设一档类似于《晓说》的电台节目,对于一些国家的历史、文化等进行介绍和评价,但一定不要过于严肃,语言诙谐幽默给人放松的感觉,并可以在网络上与同学们互动。星期二中午可以邀请一些学校哥哥姐姐谈谈他们的学习经验和一些学习方法,还可以邀请老师对他们进行访谈,目的是让我们更加了解,使我们感受到老师在学校不同的一面。下午可以开设一档旅行节目,因为身边越来越多的朋友喜欢旅游,我们可以对一个国家、城市或一个地方进行介绍,同时介绍当地的风土人情、历史、习俗等,让我们在享受生活的同时学到知识。周三中午给大家推荐一些生活妙招或者课外知识。下午可以播放电影、歌剧等英语原声磁带或碟片,提高听力和口语。周四中午点歌台或祝福台,为同学和老师送上自己的祝福。下午选择播报娱乐新闻。周五中午可定期开设心理咨询类节目,现场解答同学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产生的心理问题。
二、对于稿件来源的建议
1、稿件来源
(1)由各班同学来稿(2)由播音员搜集整理
2、投稿要求(1)字迹工整干净
(2)在纸上写好姓名及投稿栏目(3)将稿件投入投稿箱内或编辑和台长
注:a:若对广播台有意见可投到投稿箱中或在新浪微博私信我们。
b:稿件一经采用我们会对班级进行加分。(有利于增强同学们的投稿热情)
三、对于广播台内部人员管理的建议(因为不太了解广播台现在的制度,所以只是个人观点)
1、组成两人或三人工作室,并且采取扣分制度。(a播音部)(b小记者部)(c 编辑部)(d 后勤管理部)
2、广播台各部门的工作职责:
(可设立一位部长,负责和监督该部门)
a:台长:主管广播台全面工作。协调各部门工作运行,调整人员,定期召开会议,搜集各方面的意见,起节目策划案的决策作用,做好日常工作。
b:播音部:负责当天的播音工作,可以对自己的栏目进行改版。
c:编辑部:审阅和编辑当天的校园稿件,负责每天提供好稿件。
d:记者部:为播音部提供优秀校园消息,重大国内国外新闻,收集报纸、杂志资料。(可与学校社团合作)
e:后勤管理部:协调各部门、学生会工作,晚会的后勤负责,播音设施的管理以及主持人、播音员的培训。
我认为我们完全可以提高同学们对于广播台的热情,激起他们的兴趣。让他们发现哦原来广播台还可以这样丰富、有趣,并不是以前那样死板、单调,让他们觉得听广播是一种享受,成为一种习惯。当然以上也是我自己对于广播台未来发展的一些建议,仅供参考。我同时也希望自己有机会加入可以给广播台的发展提供一些帮助。
高(一)7班
熊栗可
第五篇:植保无人机未来发展的一些建议
官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植保无人机未来发展的一些建议
亿天航调查了解得知,目前农业植保无人机的发展势头良好,但普及度不高,植保无人机的发展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在了解这些问题的基础上,亿天航总结了几点植保无人机未来发展的经验,供大家参考。
1、加强政策和组织科学引导
只有加强政策和组织科学引导,植保无人机才能稳步健康的发展,“农业航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中国农业工程学会航空分会虽然给广大植保无人机厂家提供了学术交流平台,但毕竟只是一个松散型学术联盟组织,无法出台一些具体的政策、法规。政府应挑头成立相应的组织,协调我国农业植保无人机总体发展路线,避免出现一些重复性低水平的建设,组织科研力量集中攻克如燃料电池、国产发动机等制约农业植保无人机发展的技术瓶颈。2、完善标准和法规
植保无人机属于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范畴,2003 年 5 月 1 日,我国开始施行《通用航空飞行管制条例》,明确规定无人机用于民用业务飞行时,须当作通用航空飞机对待。
官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2013 年出台的《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驾驶员管理暂行规定》 虽然放宽了部分无人机使用限制,但对植保无人机意义不大,植保无人机最小载重也在 5 kg以上,整机质量大于 7 kg。驾驶员仍需纳入行业协会甚至民航局的监管。亿天航植保无人机建议,国家应出台相应的法规,放宽植保无人机使用限制。
3、加强无人机专用药剂的研究
现在植保无人机所用的药剂,要么是普通植保设备用的普通药剂,使用时只是将药液的浓度调配一下;要么是用有人驾驶的航空植保药剂,极少数药剂公司针对植保无人机喷洒特点研究专用的药剂或相应助剂。
4、应尽快制定相应国家或行业标准
无人机是近几年新生的高科技产品,同时也是高速飞行的航空器。一次事故多会对整机造成巨大损失,有时甚至会威胁地面工作人员的安全。我国目前研制的企业多达几十家,现在无人机一般以企业标准为主进行生产,全国仅有湖南省于2014 年 1 月 3 日公布了首个 《超低空遥控飞行植保机 》 地方生产标准,而全国统一的生产标准、作业规范尚未出台。、喷施工艺有待进一步完善
现有喷洒所用的喷头基本上是扇形喷头或离心喷头,而其喷洒雾滴的均匀性、一致性均需大量的试验来验证,其喷头布置是否合理,飞行高度是否合适,雾滴漂移是否最低,喷洒效果与飞行速度和飞行高度是否最优,均大量试验。而不能盲目照搬地面植保机械、有人固定翼飞机对喷头的选型、布置。
官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6、完善植保无人机保险制度
植保无人机风险高于地面机械植保。而且售价不低,10 kg 的电动植保无人机售价在 8 万元以上,25 kg 的油动植保无人机售价也在 20 万元左右,没有农业保险的扶持,特别是农机财产险的支撑,一旦现意外,对购买户来说损失巨大。而目前我国保险公司虽然对无人机部分机型提供了保险,也只限于 7 kg 以下或对某公司特定类型机型进行保险,这也限制了植保无人机的推广应用。、加强专业飞手的培训
植保无人机属于高科技产品,操作难度大,需大量专业飞手,而目前全国无人机操作培训学校较少,2014 年全国仅有三家企业获得《民用无人驾驶航空系统驾驶员训练机构合格证》。截止2015 年10 月15 日全国仅有1 159 人获得了无人机驾驶员合格证。国家应出台相应政策,增加和扶持这类无人机操作培训技工学校,以培养更多的无人机飞手。
官网: http://www.xiexiebang.com/、应逐步将植保无人机纳入农机补贴目录
目前全国仅河南省、湖南省、湖北省将植保无人机纳入了农机补贴目录,全国并没有大规模的推广,这严重限制了植保无人机的使用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