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煤炭企业未来发展分析与建议1

时间:2019-05-14 12:46: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东北煤炭企业未来发展分析与建议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东北煤炭企业未来发展分析与建议1》。

第一篇:东北煤炭企业未来发展分析与建议1

东北煤炭企业未来发展分析与建议

一、东北煤炭企业发展现状

东北地区曾是我国重要的能源保障基地,但受经济快速发展、多年高强度开采以及重化工为主的产业结构等因素影响,自身能源消耗巨大,供给日趋紧张,作为主要一次能源和重要工业原料的煤炭目前已不能自给自足,从山西等地输入煤炭量越来越大。

目前东北煤炭企业面临的经营压力较大。未来几年,煤价波动幅度有限,煤炭成本上升。在煤炭面临产能过剩的大环境下,煤价上升比较困难;主要煤炭调出区煤炭产业集中度提高,特别是山西省煤矿实施兼并重组后,对煤价下跌抑制能力增强;煤炭成本构成中的资源、环保、安全等成本增加,主要产煤地区陆续征收各种基金,将推动煤炭生产成本升高。未来几年煤炭价格还将保持“总体平稳,略有上扬”的趋势,但在煤炭成本上升、国际煤炭市场低迷的压力下,煤炭企业经营压力较大,煤炭经济运行面临挑战。

二、东北煤炭企业发展的现实困难和问题

1.产业集中度低,组织结构不合理。大型煤炭企业和企业集团在行业中所占的比例较低。

2.产业链短,经营效益差。煤炭生产企业大多以原煤输出为主,煤炭就地转化和深加工量少,产业链短、产品单

一、附加值低,经济效益差。煤炭企业负担沉重,职工收入和生活水平偏低。

3.先进与落后生产能力并存,整体技术水平低,回采率低,资源浪费严重。一些大型煤矿片面追求高产高效,采厚弃薄,成片甚至整层丢弃薄煤层,回采率达不到国家规定标准。

4.生产基础差,安全欠账多。煤矿普遍存在投入不足和历史“欠账”问题,许多国有重点煤矿相继进入了衰老报废高峰期,地质条件复杂,技术水平相对落后,抵御事故灾害的能力不强,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

5.后备资源不足,煤炭资源接续问题突出,煤炭赋存条件差,开采难度加大,由于开采历史悠久,特别是建国后煤炭行业开采强度逐年加大,目前大部分主力矿井的开采深度加大,开采条件恶化,地压明显加剧,突水及煤与瓦斯突出灾害更趋严重。

6.专业技术人员短缺,队伍不稳定。受工资待遇低、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差等因素影响,在人才引进中处于劣势,导致专业技术人员短缺,职工队伍不稳定。企业技术人员不断流失,已影响到企业劳动生产率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严重制约煤炭企业的发展。

7.资源综合利用程度不够,矿区生态环境亟待改善。矿区环境问题日益突显。随着煤炭产量的大幅增长,高强度的资源开发加剧了矿区生态环境的恶化,而治理力度却落后于开采强度,加重了环境破坏程度。煤炭开采引起的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破坏、煤矿地表塌陷面积日益扩大,煤矸石堆积占地不断增加、部分矸石山发生自燃存在安全隐患,矿区瓦斯大量排放、粉尘浓度高等问题依然存在。

三、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有关政策

年4月,国务院正式成立了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办公室,全面启动了振兴战略。同时,为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国家还制定实施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项目投资

为支持东北地区经济振兴,国家发改委已经实施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国债资金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专项。2003年推出改造国债资金第一批100个项目,2004年实施了第二批197个项目,2005年初又下达了63个项目。63个项目总投资规模达68.97亿元,其中东北地区投资规模44.07亿元,占总投资的63.9%。

2.财税政策

从2004年7月1日起,国家对东北地区从事装备制造业、石油化工业、冶金业、船舶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农产品加工业产品生产为主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进固定资产、用于自制固定资产的货物或应税劳务和为固定资产所支付的运输费用等所含进项税金,准予用当年新增加的增值税税额抵扣。当年没有新增加的增值税税额或新增加的增值税税额不足抵扣的,未抵扣的进项税额可以结转以后年度继续抵扣。同时,东北地区工业企业的固定资产(房屋、建筑物除外),可在现行规定折旧年限的基础上,按不高于40%的比例缩短折旧年限;东北地区工业企业受让或投资的无形资产,可在现行规定摊销年限的基础上,按不高于40%的比例缩短摊销年限;东北地区企业的计税工资税前扣除标准提高到每月人均1200元。对东北地区的低丰度油田和衰竭期矿山,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在不超过30%的吉林两省实行全面减免农业税的政策,扩大东北地区粮食生产补贴范围和规模。2004年中央财政对东北三省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粮食、良种等直接补贴达53.1亿元。国家还决定,对部分企业历史形成、确实难以归还的历史欠税,按照规定条件经国务院批准后可给予豁免。

3.金融政策

中央已经明确,允许东北商业银行进一步采取灵活措施处置不良资产和自主减免贷款企业表外欠息。减免表外欠息和核销呆坏账的工作已经展开。国务院已批准同意4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和3家政策性银行对四级可疑类贷款和表外欠息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自主决定减免的条件、标准、时限、权限及企业的偿债方式。国家继续加大对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重点向东北地区倾斜。

4.国有企业改革

2004年,国家启动了中石油、中石化、东风汽车3家中央直属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试点工作。2005年,国家又启动了第二批74家中央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工作。同时,国家还决定,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符合破产条件的企业,优先列入全国企业兼并破产工作计划,进一步加大对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政策性破产的支持力度。

5.社会保障试点

从2004年起,继辽宁之后在黑龙江、吉林两省推开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工作,国家拿3.75%,用人单位拿1.25%,做实

个人账户5%。基本完成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任务。

6.沉陷区治理

目前,国家已全面实施了对煤炭沉陷区的治理工作,东北15个采煤沉陷区治理工程已陆续开工建设,其中黑龙江4个,吉林4个,辽宁7个。

7.基础设施建设

国家有关部门正在加紧制定东北地区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并组织研究制定了东北地区电力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04-2020)。东北地区公路水路建设总体规划、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规划、东北老工业基地水利规划、东北地区林业生态建设总体规划等也正在制定论证之中。

四、支持东北煤炭企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1.区域经济发展中,应把煤炭行业的基础性地位摆上重要位置 煤炭行业做为事关国家安全,制约经济发展速度,同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应该得到全社会的重视和支持。在新一轮的东北振兴中确立煤炭的基础产业地位,把能源、煤炭对保证区域经济发展,尤其是电力、冶金、建材、化工、城市供热的需求以及现代化大城市走可持续发展问题做为战略性的思考,列入各地区、各级领导振兴东北方略的重要议题,认真加以研究和解决。

2.组建大型的煤炭企业集团,扩大产量,满足区域社会经济需求和实现供求关系的平衡

达到煤炭总量和社会需求的平衡,就必须从东北地区煤矿的区域分布、布局、技术装备、产量实际出发,各级政府和煤炭行政主管部门把组建大型的煤炭企业集团做为应对国际、国内市场竞争,调整经济结构的一件大事来抓。相比之下,东北煤炭企业在实施大型的煤炭企业集团方面显得势单力孤,各自为战,大小企业参差不齐,在整个市场议价机制、竞争机制中缺乏整体功能和市场调控能力。地方矿和乡镇企业矿也要积极创造条件,实行整合,打造自身品牌,在强化安全生产措施的同时,发挥集团作用,扩大产量,提高质量,努力为区域经济发展和供求关系改善做出贡献。

3.立足煤炭优势,促进经济转型煤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东北地区共有 13座较大的煤炭资源型城市,这些大型煤炭国企经过几十年的开发,其中许多城市已经进入资源枯竭期。这些资源枯竭矿城应立足煤炭优势,发展特色经济,积极推进资源转化和经济转轨。在进行体制创新和经济结构调整上不仅需要发挥本地区的资源优势,同时中央对这些资源枯竭转型的煤城还应从宏观指导、发展规划、政策导向,资金投入等方面予以政策倾斜。

1)应对大型煤炭企业的资源接续提供有利支持

建议国家对大型国有大型煤炭企业资源接续问题给予高度重视,尽快出台相应扶持政策,为其在全国范围内参与煤炭资源开发和整合提供有力支持。

2)应加大对煤炭企业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

勘探费用急剧增加,矿井瓦斯、水害等矿井灾害严重,煤炭企业装备水平低,对安全改造、产业升级及地质补充勘探的要求较为迫切。建议减免资源补偿费,作为生产矿井深部补勘和新矿区勘探资金;建议国家在煤矿安全改造、产业升级、地质勘探等项目上继续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

第二篇:东北煤炭企业未来发展分析与建议1(精)

东北煤炭企业未来发展分析与建议

一、东北煤炭企业发展现状

东北地区曾是我国重要的能源保障基地,但受经济快速发展、多年高强度开采以及重化工为主的产业结构等因素影响,自身能源消耗巨大,供给日趋紧张,作为主要一次能源和重要工业原料的煤炭目前已不能自给自足,从山西等地输入煤炭量越来越大。

目前东北煤炭企业面临的经营压力较大。未来几年,煤价波动幅度有限,煤炭成本上升。在煤炭面临产能过剩的大环境下,煤价上升比较困难;主要煤炭调出区煤炭产业集中度提高,特别是山西省煤矿实施兼并重组后,对煤价下跌抑制能力增强;煤炭成本构成中的资源、环保、安全等成本增加,主要产煤地区陆续征收各种基金,将推动煤炭生产成本升高。未来几年煤炭价格还将保持“总体平稳,略有上扬”的趋势,但在煤炭成本上升、国际煤炭市场低迷的压力下,煤炭企业经营压力较大,煤炭经济运行面临挑战。

二、东北煤炭企业发展的现实困难和问题

1.产业集中度低,组织结构不合理。大型煤炭企业和企业集团在行业中所占的比例较低。

2.产业链短,经营效益差。煤炭生产企业大多以原煤输出为主,煤炭就地转化和深加工量少,产业链短、产品单

一、附加值低,经济效益差。煤炭企业负担沉重,职工收入和生活水平偏低。

3.先进与落后生产能力并存,整体技术水平低,回采率低,资源浪费严重。一些大型煤矿片面追求高产高效,采厚弃薄,成片甚至整层丢弃薄煤层,回采率达不到国家规定标准。

4.生产基础差,安全欠账多。煤矿普遍存在投入不足和历史“欠账”问题,许多国有重点煤矿相继进入了衰老报废高峰期,地质条件复杂,技术水平相对落后,抵御事故灾害的能力不强,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

5.后备资源不足,煤炭资源接续问题突出,煤炭赋存条件差,开采难度加大,由于开采历史悠久,特别是建国后煤炭行业开采强度逐年加大,目前大部分主力矿井的开采深度加大,开采条件恶化,地压明显加剧,突水及煤与瓦斯突出灾害更趋严重。

6.专业技术人员短缺,队伍不稳定。受工资待遇低、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差等因素影响,在人才引进中处于劣势,导致专业技术人员短缺,职工队伍不稳定。企业技术人员不断流失,已影响到企业劳动生产率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严重制约煤炭企业的发展。

7.资源综合利用程度不够,矿区生态环境亟待改善。矿区环境问题日益突显。随着煤炭产量的大幅增长,高强度的资源开发加剧了矿区生态环境的恶化,而治理力度却落后于开采强度,加重了环境破坏程度。煤炭开采引起的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破坏、煤矿地表塌陷面积日益扩大,煤矸石堆积占地不断增加、部分矸石山发生自燃存在安全隐患,矿区瓦斯大量排放、粉尘浓度高等问题依然存在。

三、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有关政策

2004年4月,国务院正式成立了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办公室,全面启动了振兴战略。同时,为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国家还制定实施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项目投资

为支持东北地区经济振兴,国家发改委已经实施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国债资金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专项。2003年推出改造国债资金第一批100个项目,2004年实施了第二批197个项目,2005年初又下达了63个项目。63个项目总投

资规模达68.97亿元,其中东北地区投资规模44.07亿元,占总投资的63.9%。

2.财税政策

从2004年7月1日起,国家对东北地区从事装备制造业、石油化工业、冶金业、船舶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农产品加工业产品生产为主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进固定资产、用于自制固定资产的货物或应税劳务和为固定资产所支付的运输费用等所含进项税金,准予用当年新增加的增值税税额抵扣。当年没有新增加的增值税税额或新增加的增值税税额不足抵扣的,未抵扣的进项税额可以结转以后继续抵扣。同时,东北地区工业企业的固定资产(房屋、建筑物除外),可在现行规定折旧年限的基础上,按不高于40%的比例缩短折旧年限;东北地区工业企业受让或投资的无形资产,可在现行规定摊销年限的基础上,按不高于40%的比例缩短摊销年限;东北地区企业的计税工资税前扣除标准提高到每月人均1200元。对东北地区的低丰度油田和衰竭期矿山,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在不超过30%的

幅度内降低资源税适用税额标准。此外,国家还率先在黑龙江、吉林两省实行全面减免农业税的政策,扩大东北地区粮食生产补贴范围和规模。2004年中央财政对东北三省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粮食、良种等直接补贴达53.1亿元。国家还决定,对部分企业历史形成、确实难以归还的历史欠税,按照规定条件经国务院批准后可给予豁免。

3.金融政策

中央已经明确,允许东北商业银行进一步采取灵活措施处置不良资产和自主减免贷款企业表外欠息。减免表外欠息和核销呆坏账的工作已经展开。国务院已批准同意4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和3家政策性银行对四级可疑类贷款和表外欠息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自主决定减免的条件、标准、时限、权限及企业的偿债方式。国家继续加大对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重点向东北地区倾斜。

4.国有企业改革

2004年,国家启动了中石油、中石化、东风汽车3家中央直属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试点工作。2005年,国家又启动了第二批74家中央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工作。同时,国家还决定,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符合破产条件的企业,优先列入全国企业兼并破产工作计划,进一步加大对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政策性破产的支持力度。

5.社会保障试点

从2004年起,继辽宁之后在黑龙江、吉林两省推开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工作,国家拿3.75%,用人单位拿1.25%,做实

个人账户5%。基本完成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任务。

6.沉陷区治理

目前,国家已全面实施了对煤炭沉陷区的治理工作,东北15个采煤沉陷区治理工程已陆续开工建设,其中黑龙江4个,吉林4个,辽宁7个。

7.基础设施建设

国家有关部门正在加紧制定东北地区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并组织研究制定了东北地区电力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04-2020)。东北地区公路水路建设总体规划、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规划、东北老工业基地水利规划、东北地区林业生态建设总体规划等也正在制定论证之中。

四、支持东北煤炭企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1.区域经济发展中,应把煤炭行业的基础性地位摆上重要位置 煤炭行业做为事关国家安全,制约经济发展速度,同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应该得到全社会的重视和支持。在新一轮的东北振兴中确立煤炭的基础产业地位,把能源、煤炭对保证区域经济发展,尤其是电力、冶金、建材、化工、城市供热的需求以及现代化大城市走可持续发展问题做为战略性的思考,列入各地区、各级领导振兴东北方略的重要议题,认真加以研究和解决。

2.组建大型的煤炭企业集团,扩大产量,满足区域社会经济需求和实现供求关系的平衡

要适应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达到煤炭总量 和社会需求的平衡,就必须从东北地区煤矿的区域分布、布局、技术 装备、产量实际出发,各级政府和煤炭行政主管部门把组建大型的煤 炭企业集团做为应对国际、国内市场竞争,调整经济结构的一件大事 来抓。相比之下,东北煤炭企业在实施大型的煤炭企业集团方面显得 势单力孤,各自为战,大小企业参差不齐,在整个市场议价机制、竞 争机制中缺乏整体功能和市场调控能力。地方矿和乡镇企业矿也要积 极创造条件,实行整合,打造自身品牌,在强化安全生产措施的同时,发挥集团作用,扩大产量,提高质量,努力为区域经济发展和供求关 系改善做出贡献。3.立足煤炭优势,促进经济转型煤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东北地区共有 13 座较大的煤炭资源型城市,这些大型煤炭国企 经过几十年的开发,其中许多城市已经进入资源枯竭期。这些资源枯 竭矿城应立足煤炭优势,发展特色经济,积极推进资源转化和经济转 轨。在进行体制创新和经济结构调整上不仅需要发挥本地区的资源优 势,同时中央对这些资源枯竭转型的煤城还应从宏观指导、发展规划、政策导向,资金投入等方面予以政策倾斜。1)应对大型煤炭企业的资源接续提供有利支持 建议国家对大型国有大型煤炭企业资源接续问题给予高度重视,尽快出台相应扶持政策,为其在全国范围内参与煤炭资源开发和整合 提供有力支持。2)应加大对煤炭企业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

随着矿井延深,勘探费用急剧增加,矿井瓦斯、水害等矿井灾害 严重,煤炭企业装备水平低,对安全改造、产业升级及地质补充勘探 的要求较为迫切。建议减免资源补偿费,作为生产矿井深部补勘和新 矿区勘探资金;建议国家在煤矿安全改造、产业升级、地质勘探等项 目上继续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

第三篇:中国汽车产业现状分析及未来发展建议

中国汽车产业现状分析及未来发展建议班级:10

电气2姓名:邵海兵学号:107301228

一、我国汽车产业现状分析

1.1我国汽车产业在国民经济和全球汽车产业中的地位进一步增强

(1)中国已经稳居世界汽车生产与消费的前三位

2007年,我国生产汽车888.24万辆,同比增长22.02%,比上年净增160.27万辆:销售879.15万辆,同比增长21.84%,比上年净增157.60万辆,再创历史新高。

其中,乘用车去年产量638.11万辆.销量629.25万辆。涨幅都超过了21%;商用车去年产量250.13万辆.销量达到249.90万辆,同比增长22.25%,高于全行业的增幅。

总体来看,我国汽车产销量在世界各国中的排名已分别位列第三位和第二位。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汽车产销大国。

(2)自主品牌汽车稳定增长

在商用车方面,自主品牌继续成为主流,过去3年在国内市场上的占有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其中,北汽福田、东风、一汽,江淮、金杯股份、重汽、长安有限、江铃、南汽、陕汽等10家企业共销售商用车167.69万辆,占商用车销售总量的67%。

在轿车方面,自主品牌轿车销量达到124.22万辆,占轿车总销量的26%,其中夏利、QQ、福美来、旗云、F3、骏捷、自由舰、A520、奔奔和吉利金刚等十大品牌共销售轿车88.91万辆,占自主品牌轿车销量的72%。

SUV呈高速增长态势,自主品牌的哈弗,瑞虎分别销售5.78万辆和5.01万辆。MPV销量增长不明显。瑞风和风行分别销售4万辆和1.07万辆。

总体来看,我国自主品牌汽车经过产品结构调整,2007年比2006的市场占有率略有下调。但总量却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局面。

(3)“走出去”的态势初步形成2007年,汽车出口延续了前几年高速增长的势头。其中整车出口量达到61.27万辆,同比增长79.85%,出口金额达到73.12亿美元,同比增长1.3倍,出13量及出口金额再创历史新高。

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民族汽车企业已经成为轿车出口的主力,表明我国汽车产业已经形成较完整的生产和配套体系。在中低档轿车,客车和载货车领域的竞争优势明显。

我国华展,奇瑞、力帆、吉利等自主品牌厂家纷纷加速海外生产基地的开拓步伐,2007年以来先后在朝鲜、伊朗、俄罗斯、乌克兰等地设立海外工厂。1

我国汽车产业参与国际竞争已经取得实质性进展。“走出去”的态势初步形成。

(4)兼并重组获得重大突破

2007年12月26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上海市政府、江苏省人民政府联合举办。上汽·跃进全面合作签约仪式”。江苏跃进汽车有限公司将其下属的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汽车业务,全面融入上海汽车工业(集团)公司,其中整车及紧密零部件资产进入上汽集团控股的上海汽车,其他零部件与服务贸易资产进入上汽与跃进合资成立的东华公司。

上汽集团将建成中国最大、世界一流的汽车企业。未来3年上汽将投入85亿元人民币,把南汽打造成为年产30万辆汽车的重要生产基地。上汽、南汽联合后,短期内将实现年产销汽车200万辆。

总体来说,上汽和南汽进行全面合作,有利地推动了汽车业的兼并重组,有利于改变当前中国汽车业分散发展的局面,同时加快改变当前汽车行业大而不强、过于分散的局面。

1.2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加快发展,产业国际竞争力有了明显提高

(1)自主创新加速发展

2007年一汽解放J6重型载货车和东风1.5t级高机动性越野车的成功开发,标志着我国重型载货车和越野车开发能力的重大突破,具备了从零部件到整车的完整试制能力,掌握了关键总成的核心技术。建立了规范的开发体系和开发流程,对我国汽车工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一汽自主研发的V12发动机CAl2GV的成功点火,意味着我国掌握了开发顶级轿车用V型发动机的关键技术,是我国汽车工业自主创新的里程碑。奇瑞、吉利、长安、华展、比亚迪、力帆等一批自主品牌企业在全力打造自主品牌轿车方面继续取得新的成就。

一汽集团在未来8年(到2015年)将投入130亿元发展自主品牌,建设4个轿车平台,开发50款自主品牌轿车车型;东风公司为发展自主品牌成立的东风汽车乘用车公司,到2010年,自主品牌的销量将提升到72万辆,占销售量的53%;上汽集[]2007年宣布将筹资270亿元投向自主品牌建设。

(2)新能源汽车迈入重要起步笠

2007年11月1日,国家发改委《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新能源汽车迈入重要的起步年。

目前,全国共有60多种自主研发的电动汽车在试验运行,建立了北京、武汉等4个电动汽车示范城市及6个相应的关键零部件测试基地。已有8个混合动力汽车进入国家机动车产品公告。

新能源汽车起步较晚,但在混合动力汽车的产业化和纯电动轿车产业化方面已有突破性进展。

(3)汽车产业联盟开始形成我国汽车市场国际化竞争程度较高,企业创新基础条件较为薄弱,通过技术联

盟实现企业间和产。学、研间的联合创新,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正在成为行业共识。2007年11月,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与机械科学研究总院联合国内汽车、机床及相关制造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共计35个单位联合发起的。汽车制造装备创新联盟”成立,以促进我国汽车制造装备的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

2007年12月27日,“汽车轻量化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宣告成立。该联盟是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联合一汽、东风、吉利、长安、奇瑞等汽车制造企业、材料冶金企业及相关高校和科研院所共计12个单位组成。旨在提高我国自主品牌汽车的轻量化技术水平和碰撞安全性。

(4)零部件产业集群发展

经过近20年的发展,我国形成了以吉林长春、湖北十堰、安徽芜湖、广东花都为代表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汽车零部件产业呈现集群化发展的趋势,初步形成了华北、京津、华中,西南、长三角、珠三角六大零部件集中区域。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拥有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区在1000个左右,关键集群区域约100个。

2007年12月7日,广西玉柴机器集团成功推出中国首台自主研发的YC6L-50国V排放柴油电控发动机,标志着我国发动机研发制造跨入了新阶段。首次实现了我国发动机研发水平与国际保持同步状态。

2007年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金额达145亿美元,高于整车出口。标志着汽车零部件出口已经成为汽车产品出口的主力军。

2.1当前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

(1)虽然出现大型企业重组的苗头,但产业结构调整依然滞“十一五”是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战略调整的重要时期,加快产品结构和组织结构调整,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十一五”期间行业发展的重要任务。上汽和南汽的合并重组拉开了中国汽车产业大型企业间重组的序幕,但要改变当前汽车行业过于分散的局面,还需要进行更多、更大的调整。重组背后的机制仍然不成熟。

如何遵循市场化原则,以企业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促使我国汽车企业之间由并购向竞购过渡,进而向更高层次发展,这是今后几年我国汽车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课题。

(2)自主创新活动虽然加速发展,但仍然面临诸多挑战

2007年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出现了3方面的变化。

a.工艺创新向产品创新转变。

b.整车创新向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转变。

c.企业单独创新向产业联盟形式的创新转变。

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的不足主要表现如下。

a.我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市场表现并没有和自主创新同步增长,2007年与2006年相比,自主品牌汽车的市场占有率出现下降。

b.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的机制仍然存在缺陷。

c.我国汽车产业的创新文化氛围还不理想。

如何发掘产、学、研合作资源并很好地加以利用是我国当前汽车产业自主创新所面临的挑战之一。

(3)零部件创新能力弱,依然是汽车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

汽车产业的创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核心琴部件企业的创新能力。而汽车整车与零部件企业在研发环节上的专业化分工,零部件企业相对于整车企业的同步研发甚至是超前研发是国外汽车产业技术创新的重要特征。

而我国,由于产业政策更多关注整车企业加之零部件企业发展滞后。导致琴部件发展滞后于整车成为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

随着国内汽车市场的开放。外资企业由合作型转变为控制型使得我国整车企业不得不把跨国琴部件企业作为他们提高产品技术水平的主要依靠力量。(4)产品结构逆向发展,新能源汽车急待明确方向

我国汽车产品结构2007年出现了逆方向发展的趋势,最典型的是节油减排效果明显的小排量汽车市场占有率大幅萎缩,2007年上半年销量同比下降三成;而油耗和排放都很大的SUV却成为乘用车市场增长最快的车型,2007年销量同比增长50%以上,说明在引导机制上还存在问题。

新能源汽车研发进步很快但由于缺少清晰的政策导向和明确的优惠措施使得一方面汽车企业承担了高风险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浪费。有待制定统一的标准及鼓励消费的政策。

二、中国汽车产业未来发展建议

“随着汽车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汽车智能化技术正在逐步得到应用。汽车智能化技术使汽车的操纵越来越简单,动力性和经济性越来越高,行驶安全性越来越好,这是未来汽车发展的趋势。所以我国汽车的发展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即与时俱进。对于与政府应该: 1 加速出台鼓励汽车消费的政策2002年中国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已经超过电子信息产业成为支持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目前,在轿车消费方面仍然存在着中间环节收费过多、过滥的情况。为了保持国民经济及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政府有必要尽快推出鼓励汽车消费的政策。地方在制定有关环境保护政策时,也要考虑到中国汽车工业的技术状况,留有充分的余地,以免对汽车需求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2 在政府支持下对汽车工业重大共用技术项目进行攻关目前中国汽车工业的生产制造能力超前于技术开发能力。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最大瓶颈已经不是资金和市场,而是技术。中国汽车工业如果长期在技术上依赖跨国公司,就不可能改变在世界汽车工业体系中较低的地位。世界汽车工业目前正处于一场技术革命之中,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从技术上看,已经完成了主要的突破,目前主要是商业化、产业化的推进。混合动力驱动系统技术已经成熟,日本的丰田和本田公司都有新型混合动力轿车投放市场。燃料电池技术发展迅速。2002年1月,美国政府支持的《自由合作汽车研究计划》(FREEDOMCAR)出台,该计划目标是开发具有商业前景的氢燃料电池汽车技术及氢气供应基础设施,以极大地改善环境,目标是加快实现汽车燃料电池商品化。中国汽车工业企业应当对汽车工业面临的技

术革命有充分的认识,及时地介入有关研究。中国政府应当针对汽车工业中共用的重大新技术项目、基础研究项目组织联合攻关,同时制定有关政策,促进新技术的产业化。3 积极推进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兼并重组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是中国汽车工业中相对薄弱的环节,但也是最有希望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环节。政府应当积极推进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兼并重组,对于专业化汽车零部件企业集团给予政策性扶植,鼓励外国大汽车零部件企业集团对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进行兼并重组。4 运用WTO 有关机制保护中国汽车工业2002年中国汽车工业业绩甚佳,汽车进口配额对中国汽车工业发挥了重要保护作用。随着进口关税进一步下调,配额不断增加,国内汽车贸易体系对外国公司的进一步开放,中国汽车企业面临着更加严峻的竞争形势。因此,仍然要认真研究新形势下的保护政策。由于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关键在于汽车零部件,汽车零部件关税下调速度较快。因此,运用WTO 有关机制保护汽车工业,主要应着眼于汽车零部件工业,通过对关键性汽车零部件产业损害监测,及时对有关企业提供保护。结束语:汽车产业不仅是一个国家综合性工业的直接反映,而且也是一个 国家综合性工业发展水平的试金石。汽车产业在国家经济成长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可以从创造巨大国民生产总值、带动交通运输、军事等相关产业发展促进新技术发展、创造出口和外汇储备、增加就业和财政收入等多方面体现。只有建立起一个强大的汽车产业体系,一个国家才能逐步发展成为大国强国。在21 世纪的今天,中国汽车市场急速发展变化,汽车需求量也不断增大。发展好我国的汽车产业,不仅能够加强我国在相关领域的科学技术飞跃,还能够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因此,通过研究中国汽车产业的现状正确认识到我国汽车产业发展中的缺点与不足,找到适合其发展和提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方式方法以及途径,对我国汽车产业更好地适应和进驻国际市场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当务之急是要制定适应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政策导向。随着全球经济愈来愈趋于一体化,汽车产业的互相兼并、技术上互相渗透、零部件的采购全球化使得汽车产业打破了国界的限制,因此,制定我国汽车产业循环经济发展战略迫在眉睫。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提出我国汽车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思路、目标、步骤和政策措施等,指导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相信我国在未来几年内将成为新的世界汽车产业基地!

参考文献:〔1〕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汽车年鉴》(2002)。

(2)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世界汽车技术发展报告》(2002)。

(3)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编:《中国工业发展报告》(2002),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年版。

(4)蔡兴旺《汽车概论》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5)刘勤《中国汽车史话》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6)帅石金《汽车文化》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7)宋景芬《汽车文化》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

(8)陈焕江《汽车运用基础》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9)张国方,宋景芬,李江天《车文化》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

四、课堂小结

我本身就很想了解汽车。怀着极大地兴趣,在校图书馆选课时,我选择了《汽车概论》这一公选课,并想通过这门课的学习,能够对汽车的大概有所了解。

从开课到现在,在老师的讲解下,我有了很多的了解:关于汽车的基本知识,关于汽车商标(企业和车的历史发展),我对汽车的结构(工作原理),考证(驾驶)等等也有了关注。

每一种汽车车标都有它的来源,都有它的象征意义。“车标赏析”这一节内容让我认识了几十种车标,这对我以后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至少当我看到一辆汽车时,我能够认出它是什么品牌的汽车。

以前,我能认出的汽车车标数量屈指可数;现在,一些不常见的汽车车标我也可以说出它的品牌。上个星期六,我和同学在街上看到一辆很漂亮的跑车,同学问我那是什么车,我说:“野牛!---兰博基尼”。“哇,不愧是学《汽车概论》的。”同学笑着说。

“车标赏析”只是这门课程的一部分内容,虽然我不能说出每个车标的含义,但是我可以认出它的品牌,这只是我通过这门课程学到的所有知识的一个折射,实际上,这门课程所涵盖的内容和我所学到知识远不止这些。

《汽车概论》这门课程让我对汽车有了许多新的认识与见解,然而,它毕竟是一门选修课,不可能像专业课一样讲的那么全面与深入,因此,对于一个对汽车很感兴趣的学生来说,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会多看一些有关汽车方面的书籍,汲取更多的知识,在认识汽车方面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对老师上课的几点建议

(一)老师可以试着让同学们提问,以同学提问——老师解答的模式学习。因为老师自己一个人讲久了我们听久了就会疲劳老师也会累。

(二)老师可以让有些同学讲讲相关的知识,比如说讲到关于汽车的电影啦,可以让同学起来列举一下。既活跃了气氛,也帮助其他同学的上课记忆,同时,锻炼了发言的同学。

(三)3堂选修课全是讲专业知识老师您应该也累吧,我建议应该在中间插放一些关于汽车搞笑的视频什么的,我这个学期选修课2个都是关于汽车的,另外一个老师他经常在上课前给我们这些来的早的同学放一些关于汽车的视频(有搞笑的也有关于汽车事故的),课堂中间也是。(个人想法仅供参考)

希望老师上课越来越好,教给以后的同学更多的知识。

第四篇:高县工业发展分析与建议

高县工业发展分析与建议

近年来,高县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立足本地优势资源和产业特色,突出项目驱动,打造园区平台,强化招商引资,营造发展环境,全县工业发展成效显著,工业经济已经成为县域经济的强力引擎和重要支撑。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与“十二五”的新要求相比,我老秘网县工业经济发展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如何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推进我老秘网县工业又好又快发展,已是摆在我老秘网县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一、高县工业经济发展现状

(一)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生产总量不断扩大。2010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02.5亿元,同比增长55.34%,比2005年增长了6.9倍;工业增加值37.2亿元,同比增长46.46%,比2005年增长了5.1倍;实现销售收入98.55亿元,同比增长62.2%,比2005年增长了5.27倍;完成工业利润10.2亿元,同比增长61.9%,比2005年增长5.4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6个,比2005年增长2.39倍;亿元规模以上企业22个,比2005年增长7.3倍。工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78.7%,比2005年提高23.8个百分点,工业经济已成为县域经济强势崛起的重要支撑。

(二)支柱产业初步形成,产品体系逐渐成熟。通过近年来的发展,高县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6个,其中,能源企业24户(其中,煤炭企业23户),化工企业6户,食品企业7户,轻纺企业7户,建材企业10户,机械制造企业3户,初步形成了以电、煤为主体的能源工业,以电石、甲醇、化肥、造纸为主体的化工工业,以白酒、茶叶、粉丝等为主体的食品工业,以茧、丝、绸为主体的轻纺工业,以水泥为主体的建材工业及以机械制造为主体的制造工业。

(三)工业园区发展强劲,聚集效应逐步显现。自2005年以来,我老秘网县聚全县之智,举全县之力,着力打造福溪工业集中区和庆符—文江特色农产品加工园区,园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目前,福溪工业集中区共入驻福溪电厂、普什铸造、天顺水泥、金叶茶业等19户企业,2010年福溪工业集中区产值实现10.63亿元,占全县工业生产总值17.05%,已成为全县工业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庆符—文江特色农产品加工园区被农业部认定为第一批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也是宜宾市唯一一家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2010年,园区农业产值4.59亿元,占全县农业产值的20.9%;农产品加工业产值27.17亿元,增占全县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的95.07%,园区已成为高县现代农业示范区和涉农工业集中发展区。

(四)财政贡献不断加大,支撑能力日益增强。201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62.34亿元,其中第二产业36.25亿元,工业对财政的贡献率达78.9%。全县工业从业人员2.1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6.6%,占城镇从业人员的55%,工业通过税费由财政直发工资补贴和企业直接向员工发放工资全年达5亿元,工业对城镇居民收入的贡献率达70%以上。工业经济的迅猛发展,不仅统筹了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城乡变化,而且缓解了社会矛盾,更新了思想观念,鼓舞了全县上下的昂扬锐气,有效激发了全县人民的创业激情,起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支撑作用。

二、高县工业结构分析

(一)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第三产业相对滞后。2010年,高县三次产业的产出结构为23.6 :58.2 :18.2,第二产业占绝对主导地位,对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为81.7%,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总量均小。我老秘网县三产结构与全国三产结构10.1:46.9:43.0相比,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比全国高1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比全国低25个百分点,说明我老秘网县还没有完全摆脱低劳动生产率的农业经济的影响,特别在第三产业中房地产业、商贸比重较大,而城市公用事业、教育卫生、金融、社会中介等服务行业投资明显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县一、二产业的发展。

(二)工业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工业亟待转型升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行业结构不优。全县工业行业门类少,主导产业仍然是以资源开发为依赖的食品、能源、建材等传统行业,同时,部分项目存在同构化倾向,同类生产企业分布零散,上下游衔接配套较为缺乏,行业资源难以有效整合,制约了规模经济和产业集中度的提高。二是企业结构不优。尽管近几年我老秘网县工业经济发展较快,经济总量增长较大,但企业规模小,带动能力弱的局面依然没有改观。全县56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无大型企业,中型企业6户,占10.71%;小型企业50户,占89.29%,对工业经济起支撑和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少。根据抽样数据调查,我老秘网县的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企业个数占企业总数的比重分别为70%、26.7%和3.3%,这既表明我老秘网县的工业还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占主导地位,产业整体素质偏低,也说明了我老秘网县技术密集型产业已初具规模,可成为今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三)产品结构层次低,缺乏知名品牌。目前,我老秘网县多数工业产品都是对原材料的简单加工,以初级制成品的形式直接面向市场销售,产品大都是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耗能较高的“两低一高”产品,市场竞争能力不强。除了高洲酒业、早白尖、川红等企业产品在省内有一定知名度外,其它企业产品多为优而不名,大而不强,这些企业不仅缺乏创建品牌勇气,更缺乏全国名牌和国际知名品牌战略,限制了企业做大做强。

三、高县工业发展对策

(一)在提升传统产业中调整结构,力促工业发展层次由“低”到“高”。一是努力延伸产业链条,增强产业转型支撑力。在做大做强现有主导产业的基础上,加强下游企业的培育和引进,特别是要加速能源化工、酒类食品、轻纺的下游产业链培养,实现内部资源有效整合。充分发挥龙头骨干企业对产业发展的拉动和支撑作用,引导企业将投资“触角”伸向与主导产业相关的下游产品,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产品附加值,增强综合竞争力。依托福溪工业集中区和庆符—文江农产品加工园区,以福溪电厂、高洲酒业、立华蚕茧等企业为核心,引进一批关联度配套高、产业链条长、就业拉动力大的工业项目入驻园区,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形成横向成集群、纵向成链条的工业企业新格局。二是鼓励发展循环经济,增强产业转型发展力。完善资源循环利用有关考核办法,通过税收减免、贷款贴息等政策倾斜,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工艺,鼓励发展循环经济,降低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和工业增加值污染物排放强度。积极引导企业间废弃物循环利用,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今年,我老秘网县先后成功引进了四川宜宾中电环境工程有限公司石灰石制粉项目、四川嘉阳集团公司粉煤灰综合开发利用项目和重庆长江造型材料公司铸造废砂再生资源化项目,既充分利用了福溪电厂、普什铸造的废弃物,又可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严格执行国家的产业政策,坚决淘汰落后工艺设备,引导企业走优质、高效、低耗的路子。目前,我老秘网县已被确定为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县,华盛纸业正在申报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企业。三是注重科学技术创新,增强产业转型竞争力。县财政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以我老秘网县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重点方向为主攻点,在抓好技术创新中转变工业发展方式,不断创造新的增长点。进一步完善支持和鼓励企业科技创新的激励措施,重点引导高洲酒业、川红集团、早白尖公司等企业进行技术改造,着力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产品开发能力,在巩固高洲酒业、早白尖茶业2个省级技术中心的基础上,力争3年内再创建2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狠抓产学研结合,进一步密切地方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国内大企业的合作,引导企业加强同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的技术开发合作,推进校所的技术资本、人才资本与全县企业资本优化组合。

“小”到“大”。一是抢抓机遇,分门别类承接转移。紧紧抓住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东部产业转移的机遇,主动融于成渝经济区和川南经济区,立足我老秘网县资源、区位、劳动力等比较优势,从三个层次抓好产业转移工作。第一层次是利用综合成本优势,积极承接东部沿海地区的纺织服装、家电制造、机械配件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并以此带动城镇化发展,促进“两化”互动;第二层次抢抓宜宾城区食品、化工、造纸、制造等产业向郊县扩散或转移的机遇,借助福溪工业集中区距城区仅10公里的优越位置条件,吸纳市内企业退城入园;第三层次是利用现有的资源优势,在农产品深加工和煤电化上做文章,千方百计吸引企业投资兴业。二是打造园区,夯实平台承接转移。抓科学规划,在完成福溪工业集中区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集中区环境保护、土地利用、交通建设等配套规划,同时,结合县城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完善庆符—文江农产品加工园区规划,以规划主导产业和园区布局有重点、有选择的承接产业转移企业。抓基础建设,启动福溪工业集中区石桥片区骨干道路和供排水配套设施建设,加速集中区110KV变电站和骨干电力线路建设,加快推进庆符—文江农产品加工园区标准化厂房、仓储设施、集中治污等基础设施建设,尽快改善企业和项目入驻条件。抓优质服务,继续对园区企业实行县级领导负责制,对有合作意向的项目明确专人跟踪服务,全程协助帮办项目审批等工作,对在建项目实行定期汇报制、督查考核制等制度,及时研究解决建设中遇到的问题,让入驻企业来一个、办好一个、发展一个。三是保障要素,提升基础承接转移。破解用地难题,一手抓增量供给,利用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机遇,积极争取用地指标的倾斜,储备好工业用地指标,为承接转移提供基础;另一手抓存量盘活,对那些圈而不用的土地,明确时间限期开发,过期严格依法收回,同时,严格执行土地投资强度、经济密度等指标要求,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强化金融支持,继续加大金融协调服务力度,积极引进各类金融机构入驻高县,支持各类小额贷款担保公司加快发展,全力帮助入驻企业拓宽融资渠道,争取金融贷款老秘网

(三)在强化人才支撑中调整产业结构,力促工业人才资源由“少”到“多”。一是加大高端人才引进力度。实行柔性人才政策,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根据我老秘网县经济发展和社会需要,对能源化工、酒类食品等重点领域所急需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和高级经营管理人员,打破身份、地域、行业等“体制壁垒”,设立岗位,开辟通道。同时,按现代化企业制度要求,引导企业建立健全职业经理人选用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帮助企业加快职业经理人的选聘步伐,建立有效的广纳人才、人尽其才的用人机制。二是加强技术人才培养教育。依托高县职业技术学校,探索开展“订单式” 技术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共建专业、共建课程、共建实训基地、共享校企智力资源等形式,实现人才培养的入口、过程、出口诸环节全部与行业企业零距离接轨,培养企业急需适用人才。依托企业技术岗位,积极引导企业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把培养造就一批高技术工人伍摆在重要位置,制定培训计划,通过技术比武、以师带徒、外出培训等形式,促进高技能人才培养。三是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建立健全每两年一次的高县工业管理杰出人才、工业技术能手评选奖励制度,对评选出的杰出管理人才和技术能手给予一定特殊津贴。积极推荐优秀人才、拔尖人才担任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对各类人才在全县重大项目和重点产业中进行技术攻关、科研开发等方面获得市级以上科学技术杰出贡献类、科学技术类奖和国家专利授权的,给予重奖。加大税收优惠、财政贴息力度,支持各类人才创办科技型企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鼓励企业积极探索按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新机制,真正体现一流人才、一流贡献、一流待遇。

第五篇:房地产发展状况分析与建议

房地产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项综合性产业,也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产业。我国的房地产市场是在政府决定进行住房制度改革,停止福利化分房,实施住房商品化、货币化、社会化后才开始起步。从宏观经济上看,长期内房地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起步阶段。居民的消费能力大大提高,消费结构也会变化,这种消费结构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居民对汽车和住宅这类代表着资产和财富的商品需求的快速增长上。中国宏观经济正处于快速增长阶段,房地产投资在其中起着重要的贡献作用,国外经济发展历程也证明,国民经济中房地产业的贡献是必需的而且是稳定的。同时,中国人口的城市化正处于加速阶段,城市人口购买能力不断提高,住房的有效需求增加。家庭规模的小型化、家庭世代的降低、消费观念的转变、个性化需求的增加都将逐步影响到住房需求结构,小户型住宅将成为住宅市场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使房地产行业外部环境发生变化,货币的紧缩使得企业不得不承担巨大的资金压力,开发企业将比以往更加注重融资能力。在资金压力及金融风险下,很有可能会出现新的融资渠道,房地产企业的融资手段会呈现出多样化和专业化。由此融资能力所带来的强弱分化将使行业整合进一步展开,各种资源向营运效率较高的企业集中。保障性住房政策将是最为重要、影响最为深远的产业政策。中国房地产将向保障性住房倾斜,保障性住房将成为多层次住房供给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结构性的调整过程将主要通过土地、信贷和税收政策逐步调整实现,短期内由于市场供应量有限,对整个房地产市场影响有限;中长期看,结构调整无法避免,行业利润率将回落到合理水平,开发企业也将更多涉足保障性住房开发。

目前中国房地产处于行业快速发展阶段,短期内由于新政策影响,市场不可避免出现调整。在土地、资金、市场观望的压力之下,行业内部不断调整和变革,市场将会更加规范,远期来看市场拥有稳定的需求。未来中国房地产业的机会在于:以高周转和产品创新为核心的传统住宅开发、以资产管理为核心的办公楼宇的开发、以改造升级和管理提升为核心的存量房开发、以产业、旅游、养生、度假等支撑为核心的新型地产开发、以服务配套为核心的老年服务社区的开发和以直接融资为核心的多元化资本结构的构建

四、若干政策建议

我国的房地产市场是从计划经济转轨进入市场化阶段的,受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很深。并且,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刚刚步入正规化发展阶段,相应的金融市场才刚刚起步,还远远不能适应房地产业的迅速发展。对于房地产开发商来说,市场上没有很好的信息及融资渠道使他们能够更准确地把握房地产市场的动向。因此,尽快制定并调整房地产业的宏观政策,建立并完善相应的金融体系以及建立相应的信息服务体系已经迫在眉睫。我国的住宅产业要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并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从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周期分析可以看出,政府在其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因此;要使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关键在于要有正确的政策措施,坚持统一的政策和目标指导,因地制宜地组织实施,并坚持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总体利益和局部利益的辩证统一。比如在国家税收、政府投资等一些方面,给予房地产市场宏观上的政策支持。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整顿房地产行业的经营秩序,确定降低民用商品房的成本和价格。2)尽快取消对居民现有住房进入市场交易的各种限制,努力活跃民用住房市场。3)努力推进居民购房的抵押贷款消费,完善居民抵押贷款的法律支持,以保证普通居民能够以抵押贷款的方式购买住房,使银行的此项业务得到安全保障。现在,房地产市场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房地产价格居高不下。要切实提高居民支付能力,必须建立有效率的住宅金融体系,从观念上、政策上及实践上将房地产融资的重点转移到住房消费上,拓展和利用好政策性住房资金,形成稳定的低成本的住房资金来源。在资金来源上,建立政策性融资、互助性融资和商业性融资相结合的多元化融资渠道方式;在融资对象上,构建以住房消费融资为重心的融资安排;在融资方式上,建立以住房抵押贷款为核心的

(一)弱化国民经济发展对房地产业的过度依赖

房地产业关联度高、带动力强,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地方政府常把房地产业作为新经济增长点而大力推动。由于房地产行业占有国民经济中过高的比重,挤压其它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的资源分配、金融支持和发展空间,不利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房产泡沫是经济发展的重大隐患,一旦泡沫破灭将会造成灾难性后果。为此,各级政府要科学确定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倡导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传统产业稳定发展,创新型产业加速发展,为过热的房地产业降温,以规避房地产经济泡沫的产生。调整中央和地方财政分配比例,减少地方政府完全依靠卖地增加财政收入的倾向。

(二)改革财政体制使地方政府从房地产利益链条中脱身

有人大代表和委员提出将地方政府所得土地出让金全部收归中央财政,由中央财政统一调拨使用;改征收土地出让金为征收物业税,物业税成为地方政府长期稳定的收入,扭转政府的短期行为,促其提供良好的基本公共服务。

(三)完善住房社会保障制度并履行市场监管职责

政府通过颁布产业发展政策和货币、税收等措施,调节房地产发展的结构和速度,实现供需相对均衡。完善住房社会保障制度,规范住房建设结构比例,增加中、小户型供给量。加强对房地产开发与销售行为的监管,建立房地产社会监督机制和法律体系。严格控制拆迁规模,减缓被动性需求。搭建楼盘网络交易平台,接受公众监督,确保房地产销售市场信息对称,遏制炒房行为。

(四)合理控制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和个人消费信贷规 货币供应量变化对房地产价格有长期的持续正向影响。银行贷款是房地产企业的重要资金来源,在住房消费根据上述的实施背景我们不难看出,今年房地产发展的回落陷入低谷,政策为了刺激当地房地产的消费,活跃楼市,复苏整个楼市,通过采取一定的税收优惠来调控房地产市场。

(备注:优惠政策除了退税购房以外,还应包括推行蓝印印户口、调整契税、已售公房上市等,现我们着重谈退税政策,故另外几项不予讨论,但切不可忽视其他方面的作用)主要推动作用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刺激了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虽然减少了地方财政收入,但因为能够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而增加了其他方面的财政收入(例如:土地开发费用、信贷收入、契税等)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例如:交通业、建筑业等)促进了税务管理的规范,有利于对征税纳税的管理。

增强了公民的纳税意识,使普通消费者关注税收政策、学会税率计算等。

间接地激活二手房市场,催化房地产市场的复苏步伐,对盘活空置房产、促进整体经济发展和国民税收等都有益处。

吸引高收入者和科技人才安居乐业,对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一定作用。

下载东北煤炭企业未来发展分析与建议1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东北煤炭企业未来发展分析与建议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煤炭企业设备管理的现状与未来(范文)

    煤炭企业设备管理的现状与未来咨询顾问 张道艳煤炭企业,作为典型的资产密集型企业,其生产能力和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备管理的水平,尤其是在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设......

    公司未来发展的建议

    公司未来发展的建议 为了促使金玉普惠未来更好的发展,作为金玉普惠公司的一员,我也为公司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对公司有些帮助。下面就是我的一些建议。 一、人力资源上: 1.......

    未来河北产业发展的重点与建议

    未来河北产业发展的重点与建议 根据产业经济发展面临的环境要求,结合我省产业经济发展的内在特质,“十一五”时期,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我省产业经济发展的重点是: (一)继续搞好传......

    中国路灯现状与未来发展分析

    中国路灯现状与未来发展分析一、目前全国公路的分布与建设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09年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 数据统计,2009年底,全国公路总里程达386......

    西部内河航运现状分析与发展建议

    西部内河航运现状分析与发展建议一、西部地区内河航运的发展优势分析1.内河航运在实施西部大开发,促进沿江、沿河经济带的建设,实现我国经济发展由东向西的战略转移中将发挥重......

    满洲里市畜牧业发展分析与建议(精选)

    满洲里市畜牧业发展分析与建议满洲里畜牧业在维持城市良好生态、生活功能,为当地居民提供安全畜禽产品的同时,也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必要补充。然而,随着满洲里城市现代化建设步......

    东北农业大学发展定位与战略规划

    东北农业大学发展定位与战略规划 李庆章,于广建,王丽秋 (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0) 摘 要:围绕建设“一流农业大学”这个发展定位,阐述了东北农业大学在办学理念、科......

    中职未来发展的几点建议

    中职教育的发展对策与措施探析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对技能型人才提出了更大的需求,这又为中职学校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机遇。大力发展中职教育,是国家今后一项长期的政策。但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