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际银行金融网络——SWIFT
国际银行金融网络——SWIFT
一、SWIFT简介
“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ociety for Worldwide Interbank Financial Telecommunication,缩写为SWIFT)是一个国际银行间非盈利的国际合作组织,总部设在比利时的布鲁赛尔。该组织成立于1973年5月,1977年SWIFT在全世界拥有会员国150多个,会员银行5000多家,其全球计算机数据通讯网在荷兰和美国设有运行中心,在各会员国设有地区处理站。SWIFT系统日处理SWIFT电讯300万笔,高峰达330万笔。
中国是SWIFT会员国。中国银行作为中国的外汇外贸专业银行于1983年2月加入SWIFT,成为中国第一家会员银行,1985年5月13日,中国银行正式开通SWIFT。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后,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交通银行也可以开展外汇外贸业务,这几个专业银行也加入了SWIFT组织,开通SWIFT。这个时期是中国SWIFT发展的初级阶段,各行是采用ST200单机、单点形式与SWIFT联接,只限在各专业银行总行使用,收发的SWIFT报文需手工处理,SWIFT收发报量少,缺少应用接口,手工处理多,使用业务范围小。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所有可以办理国际金融业务的国有商业银行、外资和侨资银行以及地方银行纷纷加入SWIFT,SWIFT发报量增长很快,传统的电传方式收发电报正在逐年下降。1996年中国SWIFT发报增长率为42.2%,在SWIFT全球增长率排名第一,中国银行在SWIFT前40家大用户中排名34位。目前,中国银行每日SWIFT发报量达3万多笔,采用SWIFT方式进行收发电报已占到全行电讯总收付量的90%。很多银行建立了SWIFT网络,使其分行也可以使用SWIFT,同时各应用系统与SWIFT有应用接口。SWIFT网络是国际结算、收付清算、外汇资金买卖、国际汇兑等各种业务系统的通讯主渠道,部分业务实现了自动化处理。
二、SWIFT系统
SWIFT网络由许多分布在世界各地的计算机和网络设备组成,这些设备在SWIFT网络中称为节点。
SWIFT网络采用功能分层控制的逻辑设计。
1.系统控制处理机(system control processor,缩写为SCP)整个SWIFT网络的控制集中在两个操作中心,一个在美国,一个在荷兰。网络的所有处理机(SCP,SP,RP)都集中在这两个操作中心。SCP负责整个SWIFT网络的正常运行,不断监测、直辖市、控制网络中的各种设备、线路和用户访问。在美国、荷兰的操作中心,各有两台SCP,在任何时刻,只有一台SCP是处于激活状态,控
制事个网络,其余三台SCP处于热备份状态,在激活SCP出现故障时,备份SCP被激活,保证了网络了安全可靠性。
2.片处理机(slice processor,缩写为SP)SP负责电报的存储转发和控制电报的路由选择。目前两个操作中心各有两台SP处于激活状态,同时每个激活的SP都有一台同型号的SP进行热备份。为适用发报量不断增长的需要,还要陆续增加SP。目前SWIFT采用UNISYS公司的A系列主机作为SCP和SP。
3.地区处理机(reginal processor,缩写为RP)RP是联接SWIFT网络终端(computer based terminal,缩写为CBT)与SWIFT系统的安全有效的逻辑通道,运行在RP上的软件与运行在CBT上的接口软件通讯,所有用户发出的电报都由RP对其格式、语法、地址代码等进行审核,合格后才能发往SP,在电报即将出网进入CBT前,也暂时存放在RP上,等待送达接收用户。每台RP基本上承担一个国家的电报处理,所以称之为地区处理机,所有的RP都在美国和荷兰的两大操作中心内。
4.SWIFT访问点(SWIFT Access Point,缩写为SAP)和远程访问点(RAP)SAP是联接SWIFT骨干网(SWIFT transport network,缩写为STN)的分组交换节点机,它们把SWIFT系统的各种处理机(SCP,SP,RP)和遍布世界的SWIFT用户联接到STN网上。目前,SAP采用北方电讯公司的DPN100交换机,整个SWIFT骨干网有150台左右DPN100交换机(包括备份)。根据入网用户数量和发报量的大小,SAP的配置不尽相同。除了少数用户数和发报量很大的国家和地区外,多数国家采用远程SAP方式(RAP),采用一个统计时分多路器,将几个用户连到一个多路器上,通过一条专线连到邻近国家或地区的SAP上,这个多路器称为远程SWIFT访问点(Remote SWIFT Access Point,RAP)。1995年以前中国地区的远程SWIFT访问点在北京中国银行大楼内,几家专业银行通过一个统计时分多路器,复用一条9600BPS的卫星线路联接到香港的SAP上。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SWIFT用户和发报量增长很快,原来的RAP已不能满足需要。1995年,RAP升档为SAP,并迁入北京电报大楼内,同时在上海电信局内也设立同样型号的DPN100。北京的SAP通过卫星线路联接到新加坡的SAP,上海的SAP联接到香港的SAP。北京和上海的SAP用9600BPS的光缆互联,公共数据网CHINAPAC使用19200BPS联接北京的SAP,使国内SWIFT用户使用SWIFT更加安全可靠。
5.用户与SAP的联接 根据发报量的大小,SAP的位置,以及对费用的权衡,用户与SAP有三种联接方式:专线联接,通过公共电话线的拨号线联接,通过公共数据网联接。为了增加安全性,避免由于设在本国的SAP出现故障时引起用户通信中断,备份线路可直接联接到某个境外的SAP。用户访问SWIFT系统需要有一套计算机系统与SWIFT系统相联接,这套计算机系统称为Computer Based Terminal(CBT),CBT中运行的SWIFT接口软件与SWIFT系统通讯。目前有多个计算机公司开发的运行在多种平台上的SWIFT接口软件。CBT支持一个或几个逻辑终端(LT),在一个物理的CBT支持几个LT(即一个用户定义几个LT)的情况下,SWIFT系统将每个LT在逻辑上看成是互相独立的。一个LT必须登录到SWIFT系统,也就是必须与SWIFT系统的服务应用建立对话关系。SWIFT提供的用户之间的电报交换功能是使用户进入两种SWIFT应用层才能实现的、这两种应用是: GPA(general purpose application)——提供用户与系
统有关的各类电报,并能控制用户对FIN应用的访问。FIN(Financial
Application)——包括全部用户之间的业务电报和FIN系统电报。一个SWIFT逻辑终端(LT)访问和退出SWIFT系统的过程如下:
(1)用户作Login操作,系统对Login报文进行核押,检查是否为合法用户。如果Login成功,就建立一个新的GPA session,LT就可以访问GPA内所有功能。
(2)用户进入GPA应用层后,使用Select命令访问FIN应用。Select操作成功后,建立一个新的FIN session,收发报。
(3)退出FIN。LT收到了所有的发报回执,才能使用Quit命令关闭FIN session。
(4)退出SWIFT系统。用户使用Logout命令关闭当前的GPA session并断开与SWIFT系统的逻辑联接。
三、国内银行的SWIFT应用现状
SWIFT是一个全球金融电讯网络,其标准化、规范化的报文格式为所有会员银行提供了标准,国内各专业银行利用SWIFT,开发了收付清算等应用系统,为国内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中国银行的SWIFT应用
中国银行是国内第一家SWIFT会员,到1998年4月为止,SWIFT推广到它的200家国内分支行,其中覆盖了可直接与代理行、海外联行办理国际结算业务的124家分支机构。中国银行90%以上的电讯采用SWIFT方式,传统的电传方式处理电讯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发报成本低廉是SWIFT通讯方式的一大特点,因此SWIFT在中国银行的广泛推广为中国银行创造了很大的经济效益。中国银行从1998后6月1日起,将原来分散在可办理代理务中采用标准化的SWIFT格式报文。使中国银行原有的非标准化的电传格式向标准化、格式化、行业务的各分行的所有4000家代理行和该行的核押全部集中在总行管理的使用,将全辖需加核押的电报都通过总行进行收、发,国内各分行发往代理行的电文一律使用SWIFT标准格式,对非SWIFT成员的代理行,使用虚拟BIC代码,总行电讯业务系统根据BIC代码进行识别,发往SWIFT成员的代理行用SWIFT方式发出,发往非SWIFT成员的代理行用电传方式发出。中国银行总行电传业务系统使得代理行电传密押集中管理,并强制国内各分支行在对外业规范化的SWIFT转变,同时促进中国银行的业务标准化、自动化。
中国银行的SWIFT网络,建立在中国银行专用物理网基础上,卫星线路和地面线路互为备份,安全可靠,是国际结算、收付清算、外汇资金买卖、国际汇兑等多种业务系统的通讯主渠道。中国银行的收付清算系统是中国银行在全国推广的应用系统,它较全面地利用了SWIFT标准化格式的特点,实现收付清算的自动化处理,其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风险监控。利用SWIFT格式报文的报尾PDE/PDM来防范因重发报而导致收报重复引起银行收付重复的风险:根据发行报的SWIFT BIC代码判断是否为资信不好的代理行,从而决定支付时限;根据SWIFT格式32A场货币及金额决定系统的逐笔的支付额度控制以及结合发报行来决定某代理行的付款额度。
(2)处理自动化。根据SWIFT报文的56A,54A和53A或发报账户行来判断收款的国内自动转账借方;而根据57A和72场判断转账的贷方。这样就可以完成SWIFT标准格式的自动收付业务,而对于非标准格式则需手工干预。
(3)保障银行资金安全。国外发来的SWIFT MT100报文与MT202/MT910头寸报文通过自动配对,实现收款资金的检查;SWIFT MT950/940对账单与国内转账各笔核对,保障银行资金安全。
(4)加强银行管理。收付清算系统将国外来报进行处理,使全部来报可以随时查看(不能修改),实现付款凭证的集中统一管理;对SWIFT标准格式报文各规定场的抽取,准确、快捷的反映资金收付信息和资金头寸,可以在任何时间了解国外代理行的资金头寸和国内分行的资金运用,加强了总行对国内外资金的管理。
第二篇:金融电子化网络银行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
·实习项目名称:网络银行与网上支付实验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一、实验目的
此次实验是在学习《金融电子化》理论课程的基础上,辅以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尤其是针对目前网络银行和网上支付盛行的环境下,让我们理论联系实际,通过自主学习和创新实践,使我们真正掌握该门课程,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实验准备工作
1、查阅相关文献,了解网络银行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国内各家网络银行的结构及实现方式。
2、查阅相关文献,了解网上支付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国内目前主要的实现方式。
3、在多家购物网站进行网上支付后,了解每种支付方式的流程及特点。
三、实验步骤
1、我国网上银行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1996年2月,中国银行在互联网上建立和发布了自己的主页,成为我国第一家在互联网上发布信息的银行。1997年,招商银行率先推出网上银行“一网通”,成为国内第一家上网的银行,随后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也推出了自己的网上银行业务。1998年,中国银行、招商银行开通网上银行服务,此后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光大银行以及农业银行等也陆续推出网上银行业务。
2000年底,我国中资商业银行办理网上银行业务的客户数为41万户,交易金额6500亿元。2001年,我国网上银行用户已有200多万户,截止到2002年12月,我国正式获准开办交易类网上银行业务的大中型中资商业银行(总资产1000亿元人民币以上)已达3家,占全部大中型中资商业银行的50%。,我国中资商业银行办理网上银行业务的客户数为350万户,交易金额5万亿元。到2004年12月底,客户数已超过1000万户,一些银行一年的网上银行业务就高达20万亿元。2005年已发展到3460万户。
2006年上半年已获准开放的外国银行开设网上银行的有48家,农村信用社约有5家也开设了网上银行,2007年上半年的网上银行客户数达6900万左右,网银交易额约140多万亿。根据CNNIC历年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底,超过85%的网民选择网上支付作为付款方式,网上支付已经成为最为普遍和最受欢迎的网上购物付款方式。
2008年银行业难免受到金融风暴影响,但开户用户数增长仍然超过了5 0 0 0 万,涨幅为4 4.8 %,增速比2 0 0 7 年有所下降。网银活跃用户数量(过去一年内登陆过网上银行)为5800万。网上银行的交易量则有85.8%的增长,达354.1万亿元人民币。交易量涨幅高于用户数增长,说明个人和企业越来越频繁的使用网上业务来取代传统份制银行的网上业务交易量普遍超过总业务的20%,招商银行、工商银行的网上业务占比更是弥补了传统营业网点数量有限对业务处理能力造成的限制。网上交易总额已达到300万亿,占整个银行业务三成,大有替代柜台服务之势。
截至2009年第一季度,中国网上银行市场总交易额达到86.78万亿元,2008年国内网银新开户数量增长超过5000万,涨幅为44.8%。而在过去一年内,登录过网上银行的活跃用户数量为5800万。网上银行已成为商业银行为高端客户提供服务的主要方式。
2、国内各家网络银行的结构及实现方式:
组织结构:描述了网络银行的组织管理层次。技术结构:支持网络银行运营的基础和框架。
网络银行的组织结构从管理层次上可以分为四个子系统:决策系统、监督系统、管理系统和执行系统。
网络银行的技术结构,是根据网络银行的业务需求、银行现有各类信息系统及其与网络银行的关系、网络银行的安全要求等,对各种信息技术产品和银行业务信息系统进行科学配置而构成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结构。一般采用“客户——网络银行中心——后台业务系统”三层体系结构,主要提供信息服务、客户服务、帐户查询和网络支付功能。
(1)客户端系统和服务器端系统
(2)前台业务处理系统和后台业务处理系统
前台业务处理系统是指系统中与银行客户直接打交道的部分。后台业务处理系统主要处理客户通过前台发来的服务请求。
以招商银行为例,在百度上进入招商银行网址,查看其开展的网上个人业务和企业业务。如下:
它的个人业务包括金葵花理财,私人银行,出国金融,个人贷款,远程银行,一卡通,财富账户,伙伴一生,电子银行,居家生活,储蓄业务,投资理财,网上个人银行等十三个板块。它的企业业务包括现金管理,国际业务,投资银行,离岸业务,资产托管,企业年金,公司理财,融资租赁,同业金融,网上企业银行等十二2.结合中国网络银行的实际开展状况,在一招商银行系统上,练习网络银行主要金融业务及电子支付的操作,主要包括:
(1)申请网上支付卡;(2)网上支付卡与一卡通相互转帐;(3)网上支付卡余额及定单查询;
(4)帐务查询、网络转帐、网上缴费等远程业务处理。
3、网上支付的发展历程、现状:
由于历史与行政的因素,中国的银行支付系统错综复杂,彼此分割。从是否涉及跨行和跨地区的角度,支付系统可以分为跨行跨地区支付系统、行内业务系统和同城支付系统。下面仅分析跨行跨地区电子支付系统的发展历程。为推动中国的金融电子化进程,1989年5月19日,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建立卫星通信专用网。经过近一年的努力,1994年4月1日,哈尔滨等七个城市开始试运行全国电子联行业务,成为中国金融电子化建设的里程碑。1992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成立清算总中心,负责金融卫星网和全国电子联行系统的建设和运行。1997年下半年,实现475个县支行经过电子联行转汇,实现电子联行业务到县。全国电子联行系统的建设和推广,部分取代了手工联行业务,提高了跨行资金的汇划速度,对于加速社会资金周转,提高经济效率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加强中国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进中央银行的金融服务,2000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做出“调整整定位,以我为主,自主开发,边建边用,加快现代化支付系统(CNAPS)建设”的决策。现代化支付系统是中国支付服务网络体系的核心,主要由大额实时支付系统和小额批量支付系统两个应用系统组成。其中,大额支付系统逐笔发送处理支付指令、全额实时清算资金,主要为各银行机构和金融市场提供大额或者时间紧急的小额跨行支付清算服务。2002年10月,大额支付系统在北京和武汉两个城市试运行。2005年6月,大额支付系统圆满完成在全国的推广应用。大额支付系统无论是在功能、技术性能还是安全效率等方面都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目前,各政策性银行、中外资商业银行和绝大部分农村信用社都已接入大额支付系统,系统的直接参与者1500多家,接入的银行业分支机构达6万多个,日均处理跨行支付业务45万多笔,金额达7000亿元,每笔业务不到1分钟即可到账。大额支付系统在全国推广工作的完成,实现了中国异地跨行支付清算从手工联行到电子联行,再到现代化支付系统的跨越式发展。但商业银行支付清算系统、证券托管清算系统等存在彼此分割,互不连接的问题,需加快统一互连的进程。
4、国内目前主要的实现方式。
(1)银行卡在线转账支付 这是目前我国应用非常普遍的电子支付模式。付款人可以使用申请了在线转账功能的银行卡(包括借记卡和信用卡)转移小额资金到收款人的银行账户中,完成支付。
(2)电子现金
这是一种以数据形式存在的现金货币。它把现金数值转化为一系列的加密序列数,通过这些序列数来表示现实中各种金额的币值。用户在开展电子现金业务的银行开设账户,并在账户内存钱后,就可以在接受电子现金的商店购物。电子现金不同于银行卡,它具有手持现金的基本特点。目前,在我国电子现金方面的开发和应用与国外比还有很大差距,实际网络交易中使用电子现金的交易也不多。
(3)电子支票
这是以一种纸基支票的电子替代品而存在的,用来吸引不想使用现金而宁可使用信用方式的个人和公司。它的运用使银行介入到网络交易中,用银行信用弥补了商业信用的不足。在国内,由于普通消费者大多对票据的使用不甚了解,再加上我国网上支付的相关法规不健全及金融电子化的发展程度和市场需求问题,使得在网上交易中电子支票的应用尚是空白。
(4)第三方支付平台结算支付
指平台提供商通过采用规范的连接器,在网上商家与商业银行之间建立结算连接关系,实现从消费者到金融机构、商家之间的在线货币支付、现金流转、资金清算、查询统计等业务流程。
四、实验结果及讨论
1、我国网络银行的优势
一是交易网络和机构网点多。我国网络银行形式都是分支型网络银行,其交易网络和机构网点多,而且银行业务的网络化能够延伸和提高传统银行业务。二是业务方式演变迅速。我国商业银行网站几乎一开始就进入了动态、交互式信息检索阶段,在这一阶段停留的时间很短,然后进入在线业务信息查询阶段,并与电子商务的发展紧密结合,迅速完成从一般网站向网络银行的转变,既节省了客户办理时间,也提高了操作效率。三是逐步性成长发展。国外银行从传统银行发展到网络银行,一般由银行办公自动化直接发展到网络银行阶段。而我国网络银行根据我国特点逐步经历了银行办公自动化、内部网络电子银行和网络银行三个阶段,结合国内顾客实际需要,积累了一定网络操作经验。
2、我国的网络银行业务发展极不均衡
发展的不平衡又表现在两个方面:银行间的不平衡以及地区间的不平衡。银行间的不平衡表现在:招商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为首的佼佼者已经走在了网络银行业务发展的第一梯队,在客户群、业务发展上形成了一定的业务规模。2005年中国工商银行网上银行个人客户规模为1485.73万户,比2004年新增531.5万户。2005年中国工商银行网上银行企业客户规模为32.45万户,比2004年新增20.75万户。2005年中国工商银行网上银行交易额为42.2万亿元,比2004年增长24%。2005年中国工商银行电子银行交易额为46.7万亿元,比2004年增长22%。2005年招商银行网上银行交易金额的柜面替代率是38%、交易笔数的柜面替代率为22%,中国工商银行网上银行的柜面替代率为26%。[而很多中小机构,如各地的城市商业银行等大多都还没有开展此项业务;
第二,网络银行的业务发展情况还处于初级阶段,具体的网络银行业务发展也很不均衡,市场需求是最终决定业务发展的根本动力。例如网上支付、以及网上各类结算功能由于满足了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发展特别迅速。网上支付已经成为电子商务在线支付服务的主渠道。据中国工商银行数据,截至2004年11月末,该行在线支付交易额累计突破50亿元大关,其中B2C交易额达到21.67亿元,交易笔数达到920.3万笔,B2B交易额达到28.89亿元,交易笔数达到1.2万笔,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电子商务在线支付服务提供商。据淘宝网(阿里巴巴旗下网站,是目前国内较红火的C2C交易网站)不完全统计,仅中国工商银行在该网站上成交的交易量就达到日均2万多笔。业内人士指出,商业银行成为电子商务在线支付服务的主渠道,表明长期制约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网上支付瓶颈已经被成功突破。而如网上理财服务,由于分业经营、CA认证、安全问题、社会征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在服务和产品类别上与国外一流的外资银行之间的差距还很大。
3、我国网络银行发展自身存在的局限性
主要有:一是缺乏具备网络知识和金融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二是法律法规滞后。虽然我国为了适应网络银行发展需要,颁布了不少相关的法律法规,如2001年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网上银行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和200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等法律法规,但是对于网络银行的发展而言,仍缺乏可操作性和指导性。三是产品服务种类匮乏。目前我国网上银行业务主要是简单的支付业务,没有发挥网上银行应有的功能。产品主要是账务查询、转账服务、代理交费、银证转账等,没有推出具有网上银行特色的新产品。四是顾客群体面窄。我国个人上网客户集中在收入较高、受过良好教育、乐于接受新事物的20—35岁的青年,但网上交易的人数屈指可数。五是安全风险难以控制。尽管我国商业银行网站均采取了多种安全措施,但技术风险和操作风险的存在,使用户对网络银行的安全性、可靠性及个人隐私权的保护持怀疑态度。六是监管难以到位。由于网络银行没有了地域的限定,可以提供足不出户的服务,银行业监管部门传统的监管模式与手段已不能完全适应网络银行,需要针对网络实际情况提出新的监管模式。
五、实验心得体会
通过本次实验,我对电子银行的相关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熟悉了网上支付的各个流程。
网上支付采用先进的技术通过数字流转来完成信息传输,其各种支付方式都是采用数字化的方式进行的,工作环境基于开放的因特网,使用的是最先进的通信手段,具有方便、快捷、高效、经济的优势。
金融电子化是 20 世纪下半叶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而兴起,并迅速在金融行业广泛渗透。金融电子化包括银行管理电子化和交易服务电子化。其中,银行管理电子化可以帮助银行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模式,而交易服务电子化则可以帮助银行提升竞争力。金融电子化的出现不但极大地改变了金融业的面貌,扩大了其服务品种,而且已经并且继续在改变着人们的经济和社会生活方式。
第三篇:网络金融
网络金融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
什么叫网络金融:网络金融又称电子金融从狭义上讲是在国际互联网上开展的金融业务,包括网络银行,网络证劵,网络保险,网络信托等金融服务和相关内容。从广义上讲网络金融是对以网络技术为支撑的金融活动和相关问题的总称。一.网络金融对当代社会发展的意义
1.网络金融服务更全面直接广泛,提高了工作效率
由于网络金融的发展,客户对原有的传统金融分支机构的依赖性越来越小,取而代之的则是网络交易。网络交易无须面对面进行交易,这样在客户服务方面,金融机构所需的不再是原有的柜台人员,而是一套套功能完善、使用方便快速的软硬件设施,如Web站点,POS机,ATM机,网上银行以及客户终端等等。这样,不仅可以从客户的角度出发,满足他们随时随地的需求,标准化和规范化了所提供的服务,不仅提高了银行的服务质量,还提高了客户的金融交易需求。
2.网络金融极大地降低了交易成本
网络金融机构无需构建庞大的办公场所,雇佣众多的营业员工,在各地开设分支机构,这些都大大降低了投资成本、营业费用和管理费用。根据美国的金融业务运行数据显示,网络银行的开办费只有传统银行的1/20,业务成本的1/10。联系到我国的实际情况,金融业务的开展受到的限制相对于国外较多,能够进行网络金融业务的也只是原有的大中型银行,但这样也就更加方便的开展新网络金融业务,整合原有的优势,如资金优势、人力优势、技术优势、客户资源优势,发展潜力不容小觑。
3.网络金融服务打破了传统金融业的地域限制,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提供金融服务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高科技软件的应用可以突破语言的限制,这就为网上银行拓展跨国业务提供了条件,使得其服务能够接触的客户群更大,打破传统金融业的分支机构的地域限制,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规模经济。信息技术的充分投资,就能够以相当低的成本、大批量地迅速处理金融业务,从而降低运营的成本,实现更大范围的规模经济。
4.网络金融将使不同金融机构之间、金融机构和和非金融机构之间的界限趋于模糊,金融中介化加剧
网络经济的发展使得金融机构能够快速地处理和传递大规模的信息,原来体制下严格的专业分工将经受强烈的冲击,各种金融机构提供的服务日趋类似,同时,非金融机构同样也有实力提供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
第四篇:银行金融
1.Shanghai Clearing House上海清算所
2.inter-bank market银行间市场
3.People`s Bank of China中国人民银行
4.financial market system金融市场体系
5.macroeconomic management宏观调控
6.fund allocation资金配置
7.pricing价格形成8.risk management风险管理
9.market-based mechanism市场运作机制
10.institutional investors机构投资者
11.turnover交易量
12.inter-bank borrowing market银行间拆借市场
13.inter-bank bond market银行间债卷市场
14.nominal turnover名义成交额
15.interest rate derivatives利率衍生品
16.exchange rate derivatives汇率衍生品
17.inter-bank foreign exchange market银行间外汇市场
18.net value clearing service净额清算服务
19.over-the-counter(OTC)transactions场外交易
20.bilateral credit sizes双边授信额度
21.clearing costs清算成本
22.centralized clearing集中清算
23.OTC spot trading场外现货交易
24.derivatives transactions衍生品交易
25.reach consensus on达成共识
26.financial transactions risks金融交易风险
27.lowering counterparty risk降低交易对手风险
28.effective supervision有效监管
29.Credit Default Swap(CDS)transactions信用违约互换交易
30.global financial crisis全球金融危机
31.deepen financial market reform深化金融市场改革
32.enhance financial infrastructure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33.in line with响应,号召,贯彻
34.central counterparty中央对手方
35.transactions, clearing and settlement交易,清算,结算
36.well managed, market-based, international 规范化,市场化,国际化
37.membership, security, mark-to-market on a daily basis, risk provisioning
会员,保证金,逐日盯市,风险准备金
38.the prospects are promising, yet the task is demanding。
前景广阔,任重道远
39.with a keen awareness of responsibility and a spirit of innovation 铭记使命,开拓创新
第五篇:网络金融打印
网络金融 :网络金融又名电子金融,是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和金融的有机结合,是以计算机通信网络为支撑的各项金融活动、制度和行为的总称,包括电子货币、电子支付、网络银行、网络保险、网络证劵以及网络金融安全、管理和政策等内容。
网络银行:以现代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为基础,采用电子数据形式,通过互联网开办银行业务的银行。
网络证券: 是在Internet上进行的各种证券交易活动的总称,通常是指券商或证券公司利用互联网等网络技术,为投资者提供证券交易所的及时报价、查找各类与投资者相关的金融信息、分析市场行情等服务,并通过互联网帮助投资者进行网上开户、委托、成交和清算等证券交易的全过程,实现实时交易的一项活动。
网络保险:也称保险电子商务,是新兴的一种以计算机网络为媒介的保险营销模式,主要指保险公司或新型网络保险中介机构以因特网和电子商务技术为工具来支持保险经营管理活动的经济行为。
PKI:是一种遵循既定标准的密匙管理平台,它能够为所有网络应用提供加密和数字签名等密码服务及所必需的密匙和证书管理体系,简单来说,PKI就是利用公匙理论和技术建立的提供安全服务的基础设施。
电子货币:是一种可以用电子处理方式实现商品交易的电子化货币,即货币的电子化,电子流货币。
客户关系管理 :就是把“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贯彻到公司经营管理中,通过公司业务流程的重组来整合客户信息资源,实现公司内部客户信息和资源的共享,并借助数据库、数据挖掘技术及关系分析技术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对客户信息进行深入分析,细分客户,在充分了解客户需求的基础上,高效率的向客户提供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的需要,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获得更多有价值的客户。
电子支付:是指消费者、商家和金融机构之间使用电子手段,把支付信息通过信息网络安全地传送到银行或相应的处理机构,以实现货币支付或资金流转的支付系统。
金融安全:指货币资金融通的安全和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金融安全是和金融风险、金融危机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既可用风险和危机状况来解释和衡量安全程度,同样也可以用安全来解释和衡量风险与危机状况。安全程度越高,风险就越小;反之,风险越大,安全程度就越低;危机是风险大规模积聚爆发的结果,危机就是严重不安全,是金融安全的一种极端。
套期保值:在期货市场上卖出或买进与现货品种相同、数量相当、但方向相反的期货
期货 :一般指期货合约,就是指由期货交易所统一定制的,规定在将来某一特定时间和地点交割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实物商品或金融商品的标准化合约。
金融监管:金融监管当局为维护网路金融系统中各相关主体的利益,保障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安全,给国民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金融环境,根据金融法规对以计算机网络为技术支撑的金融活动所实施的监督管理。
简答题:
(1)简述对网络金融风险放大效应的认识。
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在网络空间中,所有经济活动表现为货币信息的传递与转移,在网络平台上流动的不是货币资金,而是代表货币资金的数字化信息,该信息所代表的货币量远远超过了实体经济的货币拥有量,从而使得风险总量放大。
第二、先进的网络技术为实现信息的快速远程处理功能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但在提供便捷、快速的金融服务的同时,也使支付、清算风险的传递和扩散速度变快,范围变广,风险的积聚与发生可能就在同一时间,使得风险的防范变得非常困难
第三,网络金融整个交易过程几乎在网上完成,交易的虚拟化使金融业务的开展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与此同时也造成交易对象的身份难以明确,交易过程很不透明,金融监管当局很难准确了解金融机构资产负债的实际情况,由此引起的信息不对称使网络金融风险更集中,风险形式更多样化,风险扩散速度更快。
第四,网络金融风险的国际传导具有技术基础,金融风险“交叉”传染的可能性增加。第五,金融危机爆发的突然性和破坏性加大
(2)简述网上保险的特点。
1、虚拟性与低成本
2、时效性
3、交互性
4、个性化
5、产品多样化
(3)简述网络金融风险的主要种类和基本内容。
答:分为网络金融的一般风险和特殊风险,一般风险包括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特殊风险包括技术风险、业务风险、法律风险
一般风险
1.流动性风险指网络金融机构无法在不增加成本或资产负债不发生损失的条件下及时满足客户流动性需求的可能性。
2.市场风险指网络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内外的资产与负债各项目的头寸或组合,因市场价格变动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
3.信用风险(狭义)指传统意义上的由于债务人或市场上交易对手违约而给网络金融机构带来损失的可能性。(广义)还宝货由于债务人或者市场交易对手的信用状况和履约能力变化,而导致网络金融机构作为债权人而持有的资产的市场价值发生不利变动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4.操作风险指网络金融机构由于自身交易系统,产品或者服务的设计存在缺陷,机构内部管理失误或者控制缺失,以及操作人员的操作失误等因素而导致损失的可能性。
特殊风险
5技术风险有技术选择风险和技术运行风险和技术支持风险。技术选择风险指选择网络系统平台的技术解决方案在设计商存在缺陷或者不适合未来业务发展需要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技术运行风险指金融机构在既有技术平台上开展网络金融业务时,因内部或者外部因素倒着系统运行故障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技术支持风险指网络金融机构由于对网络金融安全运行的技术支持能力不足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6.业务风险指网络网络金融机构在拓展业务时由于虚拟金融业务的特殊性质和运行机制而
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7.法律风险是指网络金融机构及相关主体在金融活动中因法律方面原因而导致一定损失的可能性。
(4)简述网络金融的风险放大效应(个人觉得和第一题是一样的,大家自己斟酌)
(5)简述制约我国网络金融安全防范能力的因素。
1、缺乏自主的计算机网络和软件核心技术
2、安全意识淡薄是网络金融安全的瓶颈
3、运行管理机制存在缺陷和不足
4、缺乏制度化的防范机制
(6)举例说明适合网络销售的保险产品特征(自由发挥)
1、保险产品的潜在需求比较大。短期的旅游意外险对于自助游客也是基本的安全保障需要。2潜在消费者对该保险产品认知度较高。美国消费者对车险的条款已基本熟知,使得保险客户只需通过网络比较各公司车险的价格就可选择相应的车险产品。
3该保险产品能灵活适应客户细化的需求。短期小额的健康保险,一家保险公司往往会针对不同的客户需求设计多种可选择的险种,包括针对牙科整疗,针对医疗护理、或针对健康体检等个封面的保险产品,因为每种保险产品费用不高,消费者能自由选择、组合自己所需的产品。
(7)根据网络银行的发展模式,说明网络银行的发展趋势?
发展模式:
分支型网络银行(延伸模式和并购模式)
纯网络银行:(全方位发展模式和特色化发展模式)
纯网络银行将是银行发展的趋势
一方面交易费用是被决定的,另一方面,交易费用具有决定性。随着人们对网络的认识的深入,以及重视程度的提高,网络安全会越来越有保障。纯网络银行优势随着金融产品交易约束条件的改变将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多的人体会到网上交易的便捷,享受网络银行带来的外部性,传统银行的客户关系会越来越被网络银行所共享。随着时间的推移,纯网络银行的交易费用会逐渐降低,而在传统银行基础上建立的网络银行,由于要维护庞大的营业开支而使费用减低的不明显,当纯网络银行的交易费用比在传统银行基础上建立的网络银行低的时候,由于交易费用的决定性,社会将会选择纯网络银行这种制度安排。
(8)电子货币的特征
电子货币是虚拟货币,是一种没有货币实体的货币
电子货币的发行主体较为分散
电子货币有很强的异质性
电子货币体现了很强的信息安全技术
电子货币的匿名性带有极端性
电子货币需要进行二次结算
电子货币打破了区域上的限制
(9)简述网络证券的特性?
1、全天候、全球化交易
2、差错率低
3、成本优势明显
(10)试简述在电子货币体系下,货币性质发生的显著变化表现在哪些方面?
一、电子货币是一种具有“内在价值”的“竞争性”货币。
二、电子货币将传统货币的“流通手段”与“价值尺度”、“储藏手段”职能相分离。
三、电子货币是一种“市场货币”。
论述题
1、以某网络银行为例,论证该网络银行为个人客户提供的服务种类。
个人贷款:工银幸福贷款是中国工商银行个人贷款服务的总品牌名称,涵盖了个人住房贷款、个人消费贷款、个人经营贷款三大类20多款个人贷款产品。
投资理财: “利添利”账户理财、代理个人保险业务、贵金属业务、“汇市通”外汇买卖、开放式基金、基金定投、凭证式国债、记账式国债、第三方存管、银证转账、B股证券转账、基智定投
便利金融:汇款直通车、自动转账、自助缴费、代缴学费、委托代扣、代保管服务、(保管箱)、代发工资、刷卡消费、个人结算账户、个人联名账户、跨行通存通兑 跨境金融:中国工商银行跨境个人金融服务包括工银汇兑、开户见证、资信证明、留学贷款、境外保险、境外金融服务等
存款服务: 活期存款、整存整取、活期一本通、定期一本通、人民币零存整取、人民币整存零取、人民币存本取息、人民币定活两便、人民币教育储蓄、定活通、个人通知存款、小额账户销户
银行卡服务、电子银行服务
2、举例论证网络金融的安全问题并谈谈你对网络金融安全的对策(可借鉴银行做法)。
2008年法国兴业银行由于旗下一名交易员的诈骗行为导致直接损失49亿欧元。
1、政府方面的设置高安全级的WEB应用服务器
高级的WEB服务器使用可信度比较高的操作系统,有着完善的体系结构跟安全检查,保证只有合法的用户才能通过特定的代理程序送至应用服务器后进行后续处理。
2、银行方面
建立完善的身份认证的和CA系统。加强客户的安全意识和网络通讯的安全性。设立防火墙,隔离相关网络。采用多重防火墙方案,分隔互联网与交易服务器,防止互联网用户的非法入侵;还用于交易服务器与银行内部网的分隔,有效保护银行内部网,同时防止内部网对交易服务器的入侵。
3、消费者方面
做好自身电脑的日常安全维护。一是经常给电脑系统升级。二是安装杀毒软件、防火墙,经常升级和杀毒。三在平时上网是尽量不上一些小型网站,选大型网站,知名度比较高的网站,避免网站挂有病毒、木马造成中毒。四尽量不要在公共电脑上使用自己的有关资金的账户和密码。五有条件的情况下,在初装系统后确认电脑安全的后,给自己的电脑做上备份,在使用资金账户前做一次系统恢复。
3、试以某家金融机构为例,论述其可以采取哪些渠道策略进行营销。
1、基于互联网的营销渠道
2、基于通信网络的营销渠道
3、第三方网络金融渠道
4、银行、证券、保险交叉渠道营销
银基通渠道
银保通渠道
4、试简述网络金融具有“需求方规模经济”这一网络经济的一般特性。
需求方规模经济又称为网络效应,网络效应表现为:消费者使用某种产品所获得的效用随着使用该产品总人数的变化而变化。网络效应的概念说明了用户数量和产品价值之间的相互关系。网络金融作为网络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产品与服务往往也体现出网络效应。以网上支付为例,消费者对这种星星支付方式的接受程度取决于网上支付的商业普及程度和使用商家的认可意愿,而这些又取决于使用网上支付方式的消费者规模,这种互为因果,互相影响的关系就是网络效应的一种体现形式。因此,为了使网上支付方式更具有吸引力,网络金融机构必须提高消费者使用这种服务所得到的效用,而这又必须通过扩大网络规模实现。
5、根据电子货币的支付性形式,简述电子货币的类型。
1)储值卡型电子货币:一般以碰上或IC卡形式出现;(2)信用卡应用型电子货币:一般是货记卡或准贷记卡:(3)存款利用型电子货币:主要有借记卡、电子支票等;;(4)现金模拟型电子货币:主要是电子现金和电子钱包
四、案例分析
1、结合我国网络银行业务的发展、出现的各种安全问题,分析网络银行的技术风险。
1.系统与网络安全存在的问题
(1)服务器的安全没有切实保障(2)安全设备存在隐患(3)黑客攻击与“病毒”难以防范(4)防火墙与网络隔离安全度有待提高
2.信息与通信安全问题
(1)ISP、银行各连接环节不稳定(2)互联网基本数据传输系统可靠度不够(3)安全协议中提到的信息保密承诺无法监督(4)加密技术应用与信息保密不安全(5)安全认证没有统一标准
3.交易安全问题
(1)数据存储安全没有很好解决(2)密码容易被盗窃修改(3)信息技术人员安全意识差
2、分析网络银行的前景。
①伴随网络银行的发展,其管理理论会随着现实情况而更新
②我国目前网络银行处于齐步和完善阶段,客户价值定价策略尚未得到广泛运用,这会是网络银行发展趋势之一
③产品和服务创新是网络银行的生命线,就目前而言,大部分商业银行仍未建立完善的网络银行创新体系,创新的系统观念和战略性较薄弱,这是网络银行在将来要加强的,也是网络银行的发展趋势,自然有新业务出现就要不断更新理论
3、分析中国金融行业中统一的PKI系统的逻辑结构图,试分析其安全优缺点。优点
1、可以达到金融统一认证体系的目的2、可以通过策略上的设置,在逻辑上区分不同银行的CA,确保各银行的自身业务特点,也可以塑造统一的品牌形象
3、具有一个信任起点,互通互信过程简单,可以实现跨行交易
4、层次结构的PKI系统易于维护和升级,易于增加新的商业银行的子CA认证中心,从而扩大网上银行的用户群。
5、证书路径相对较短
6、在层次结构中,认证不一定要验证到根
缺点
1、依赖于一个单一的信任起点,即“根CA”。根CA是每个用户的信任起点,它的安全性极为重要,一旦出现问题,后果是灾难性的。
2、由于PKI/CA的安全策略所规定,根CA证书的私钥的生命周期是有限的。在规定的时间内,更换根CA私钥要有一套严密的安全过程。根CA密钥的更换会导致整个PKI系统的根证书密钥的更换。
4、试从银行的角度对消费者提出安全使用网络银行的建议
一是经常给电脑系统升级。二是安装杀毒软件、防火墙,经常升级和杀毒。三在平时上网是尽量不上一些小型网站,选大型网站,知名度比较高的网站,避免网站挂有病毒、木马造成中毒。四尽量不要在公共电脑上使用自己的有关资金的账户和密码。五有条件的情况下,在初装系统后确认电脑安全的后,给自己的电脑做上备份,在使用资金账户前做一次系统恢复。
5、根据网络银行的安全问题分析网络银行提供服务类型及其安全措施基础网络银行业务
信息服务
交流服务
交易服务
新兴网络银行服务
网上支付
账户整合银联直联
6、根据案例分析如何在开放条件下加强对网络金融跨境金融服务的监管
1、对他国网络金融机构的服务进行服务种类的限制,只允许其开展符合东道国金融分业监管的特定业务
2、对他国网络金融机构的服务进行服务地域的限制,只允许其在东道国允许对外开放的地域提供金融服务。
3、要求他国网络金融机构提供全球并账运作资料,全面掌握其全球金融活动,避免形成监管“真空”,防止监管套利。
4、建立统一的监管平台、统一的法律框架、统一的技术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