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总结根尘不偶用药框架

时间:2019-05-12 02:31: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简单总结根尘不偶用药框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简单总结根尘不偶用药框架》。

第一篇:简单总结根尘不偶用药框架

简单总结根尘不偶用药框架

(一)五象概论:

1.中土,象:缓和,柔和,中正庸和。味甘,气香,挺香的香气。代表药物,甘草。

2.乙木,象:柔润升发,草木萌发,阳光柔和,雨露飘然。味酸,气臊,比较冲的一个味。代表药物,当归。

3.丁火,象:充分饱满,清透无形,气定神闲,有冷静、沉稳之势。味苦,气焦,烧糊了那个味。代表药物,朱砂。

4.辛金,象:清凉,清透,敛降。味辛,气腥。代表药物,麦冬。

5.癸水,象:收藏,蛰藏。味咸,气腐,腐败的腐味。代表药物,补骨脂。

(二)一气周流

戊己斡旋,乙木生发,辛金敛降,离中火,坎中水,火主炎上,其象为开散,水主润下,气象为收藏。

(三)五象对应药物及其药象

1,中土

中土药:甘草,白术,人参,大枣,蜂蜜,甘遂,茯苓。

中土之己土药:生姜,干姜,苍术。

中土之戊土药:白寇,黄连,半夏。

甘草,象:缓和,柔和,中正,清透,坐镇中州,主掌大局。

人参,象:柔润,直补五脏之精。

白术,象:补益中土,略转枢轴。

大枣,蜂蜜,象:柔润,滋补中焦阴精。

生姜,干姜,苍术,象:偏于升发,推散湿气

白蔻,黄连,半夏,象:偏于敛降,收湿气化

茯苓,象:平淡,平和,泻湿。

甘遂,象:峻猛化湿、消痰

2,乙木

乙木药:当归,乌梅,阿胶,川芎,龙胆草,白芍,麻黄,桂枝,柴胡,细辛,丹皮,元胡,红花,土元,鳖甲

乌梅,阿胶,象:直补乙木之阴精,雨露飘然。

川芎,象:升发乙木。

细辛,象:从底下往外散。

桂枝,象:接近体表的角度往上往外升达。

麻黄,象:直接散到体表。

柴胡,象:从脏腑之间的角度开始疏通,往外散。

龙胆草,白芍,象:清土中之木。

丹皮,元胡,红花,土元,鳖甲,象:破乙己路有形郁结,活血。

3,辛金

辛金药:麦冬,百合,山药,天麻,川椒,黄芪,石膏,白芷,杏仁,五味子,大黄,厚朴,枳实,芒硝,巴豆

麦冬,象:清透清润,敛降辛金。

百合,山药,天麻,象:柔润,气味清透,敛降,补益辛金本气。石膏,白芷,杏仁,五味子,象:沉降,潜降,下降。辛金戊土不降引起的发烧,石膏是最好的退烧的药。

麻黄汤,象:麻黄与杏仁,一升一降,相互配合。

五味子,象:敛肺补肾,从辛金直接转换到癸水,少用敛降,多用补肾。

麻杏石甘汤,退烧用的方子,象:麻黄升乙木,甘草培土坐镇中州,杏仁石膏敛降辛金。

白虎汤,象:知母沉降戊土辛金,杏仁敛降破气消痞,百合、麦冬滋润敛降。适用于有形和无形结合的淤结。

黄芪,象:其气清透。补肺气效果明显。

沉降无形之气,从石膏角度出发。沉降有形之气,从大黄、厚朴、巴豆角度出发。

4,癸水

癸水药:补骨脂,盐,猪苓,泽泻,菟丝子,枸杞子,熟地,首乌,巴戟天,芦巴子,肉桂,附子

补骨脂,象:收藏。盐炒用。

枸杞子,象:收藏,滋润,收肾气、补肾气,阴阳双补。

菟丝子,象:收藏,跟补骨脂相比,相对弱一些,从土生水。

巴戟天,象:滋润,味厚重,收藏肾气的同时,有略微的疏通作用。芦巴子,象:收藏中含有一股升发之气。

熟地、首乌,象:滋腻,敛固,沉降。脉涩、虚,肾气亏损厉害时用。附子、肉桂,象:生发元阳,使一气由癸水阳根中生发。

猪苓,泽泻,象:淡渗利水。

如果一个人单纯的肾气虚,没有邪气,就用补骨脂、巴戟天、菟丝子、枸杞子、芦巴子,用盐制一下,效果更好。

如果肾精消耗的太过了,可以适当使用一些熟地、首乌这样纯粹滋润的药,可以滋润敛降。

5,丁火

丁火药:朱砂、龙骨、牡蛎、栀子

丹砂,象:定神,养神气。

朱砂,象:安心情

龙骨、牡蛎,象:镇重潜降,敛镇心神。

栀子,象:清理三焦相火,尤清上焦相火。

(四)学习方向:

人体的一气在五行之间流转,走到不同的地方,不同的阶段,有自己不同的特色,本质上是一气。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特色,不同的特色会产生不同的问题,会导致不同的病症,这时就要根据它的位置去判断,病人的运行、症状、脉象属于一气周流的哪一个阶段,属于哪个层次,该用哪些药物,相应的来选。一气周流就像一个定位系统一样,把模式搞透了,这个疾病在哪一块,一目了然,在哪一块的哪个层次也很清楚,哪个层次用什么药,也非常方便。如果把所有的药物安排到这个体系里,安排的再细一些,基本可以分成三大类,一个是补益本气,一个是顺着本气的特性来补,一个是逆着本气的特性来泻的或者除邪的。举例:乙木,本性当归,温升就是桂枝,下降就是白芍,除邪就是丹皮。

第二篇:根尘不偶老师慈悲奉献:小学生近视治疗验方

根尘不偶老师慈悲奉献:小学生近视治疗验方

]近期接到部分近视患儿家长的求治。患儿多为南方小学生,病情有共同之处,将个人对小儿近视的认识和治疗体会总结如下,供有相关需求的家长参考。

患儿症状:

患儿大多比较消瘦,挑食或食欲不佳,好动,性子急,好发脾气,近视渐进加重,一般眼睛保健按摩难以取效。

病情分析:

小儿是一股生发之气,其气易散。南方炎热,为发散之地,故南方小儿其气本有易散不易收的特点。若小儿先天肾气不足,收藏之气力弱,或喂养不当,过食寒凉生冷,或有病治疗不当,过用寒凉之药,都可导致寒伤中土阳气,中焦脾胃因之运化不良,升降失调。不升则肝气郁而见多动性急,不降则藏纳无力而见挑食消瘦。肾精不藏,肝风内耗,如此恶性循环,致阴精亏虚不能滋荣双目,加之小学生容易用眼过度,近视便逐渐产生,并日益加重。内经讲,目受血而能视。下焦肾精充足,精血随肝气升发上荣双目,精气化为神光外发,则视力敏锐。肾精不足,则目不得养,精虚神弱,目光昏涩,能近不能远,成为近视。

所以小儿近视其实只是一个症状,其根源在于下焦肾精不足,一气偏于外散。治疗当以柔肝运中收肾气为主。

治疗验方:

薄荷12g,木瓜12g,甘草12g,白蔻12g,黄精30g,枸杞20g。

水煎服,每日一剂。

此方薄荷散肝郁,木瓜柔肝急,甘草白蔻固运中焦,黄精枸杞敛滋肾精。

经几位近视患儿家长试用反馈,有确切的疗效。因此总结公布,供有需要的家长参考。

第三篇:无尘化总结

无尘化区队工作总结

为认真贯彻落实安监总煤行〔2008〕159号《关于加强煤尘防治工作的通知》《山东省煤炭工业局关于加强全省煤矿职业健康工作的意见》(鲁煤安管〔2011〕66号)的文件要求。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确保矿井达到无尘化标准,给职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保证矿井“无尘洁净化”生产。通过无尘化矿井建设,提升防尘理念,规范防尘措施、防尘设施安装、使用管理标准,提高矿井防尘自动化,实现矿井防尘无死角、作业场所粉尘浓度达标,进一步夯实安全基础,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推动全矿综合防尘工作再上新水平。

为确保无尘化矿井建设活动取得实效,区队成立领导小组,由区长、党支部书记任组长,班子成员任副组长,班组长、验收员有关人员为成员,具体负责无尘化矿井建设活动的相关事宜。

根据文件要求,决定开展无尘化矿井建设活动,特制定如下措施。

由于受施工现场、人为因素等条件的限制,我区原来主要采用人工洒水灭尘为主的防尘措施,劳动效率低下,防尘、控尘效果不理想。而煤机割煤、爆破时粉尘浓度较高,对人体危害较大,为此,为了提高工作面、巷道自动化防尘水平,实现由人防到机防,节约人力、物力。

1、架间喷雾装置:该装置利用水管连接在工作面支架挡煤板前端的喷雾杆上,用卡子固定,喷雾杆设有2个喷雾头,喷雾头喷射方向分别于水平线成垂直夹角,可以形成不同圆心的喷雾圆断面,从而使工作面断面覆盖更加理想,喷雾头向外由高压管连接,然后与主管路相连。这样既操作方便,又取得了很好的降尘效果。

2、转载点封闭控尘装置:该装置由巷道全断面水幕、机头全封闭防尘罩及皮带振动同步感应装置组成。其中,全断面水幕采用大直径的喷雾头,雾化效果好、不易堵塞;全封闭防尘罩将整个转载点封闭,使煤尘局限在防尘罩内,通过罩内喷雾将较高浓度的粉尘捕捉;皮带震动感应装置是煤流通过微震动传感器时,通过传感器触发电磁阀动作,再由三通将转载点喷雾、全断面水幕与煤流进行联动。

3、自动喷雾装置:该装置利用爆破时的巨大声响,传感器将收到一个控制回路中的信号,此信号经过PLC模块单元按既定程序处理后,将电磁阀电源回路接通,此时电磁阀有电吸合打开喷雾,实现了爆破后立即降尘的作用。

4、远程喷雾装置:在上下平巷距工作面50米位置各安设净化风流水幕,每班安排专人进行开启,净化工作面进回风流中的杂质,起到了很好的降尘效果。

5、采煤机摇臂电机加设喷雾的应用:当采煤机启动时,采煤机摇臂冷却水在冷却电机后白白流失,这样即浪费了水资源又导致下平巷水炭增多,给皮带运输造成了困难。我们通过在电机冷却水管前端加设了5个喷雾头,固定在采煤机摇臂上,这样当采煤机割煤时,即降低了摇臂电机温度,同时又起到了很好的降尘效果,一举两得。

6、开采前先在煤层内进行长壁注水,预先润湿煤体,注水后煤体水分增加不少于1%,含水率在4%左右。工作面开采时在工作面进行短壁注水,每隔3米利用炮眼作为注水眼,并用短壁快速封孔注水器进行煤层注水,注水眼注水完毕,吹出积水后定炮,这样从根本上起到了一定的降尘作用。

7、每班安排专人在工作面放炮前后对支架、煤壁进行洒水防尘,在上下平巷中按规定进行洒水降尘,很好的起到了降尘作用。

通过一个月的综合防尘化建设,使我区工作面及两巷达到了理想的防尘效果,使工人处在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中工作。

下月打算:设计全方位大断面防尘喷雾装置及安装加压喷雾泵

无尘化区队工作总结

2012-1-27 回采一区

第四篇:配伍用药总结

配伍用药

•麻黄配桂枝: 风寒表实无汗证

•麻黄配杏仁: 风寒束肺喘咳气逆

•麻黄配石膏: 肺热咳喘

•桂枝配白芍: 风寒表虚有汗证 •柴胡配黄芩: 少阳寒热往来

•生葛配黄芩、黄连: 湿热泻痢初起

•石膏配知母: 热病气分实热证和肺胃火热伤津证

•知母配黄柏: 阴虚火旺

•知母配川贝母: 阴虚劳嗽 肺燥咳嗽

•栀子配茵陈: 湿热黄疸

•黄连配吴茱萸: 肝火犯胃、湿热中阻之呕吐泛酸

•黄连配木香: 湿热泻痢腹痛、里急后重

•黄柏配苍术: 湿热诸证,尤其下焦湿热

•白薇配玉竹: 阴虚外感

•大黄配芒硝:实热积滞、大便燥结、坚硬难下

•大黄配巴豆、干姜:寒积便秘

•独活配桑寄生:风湿痹痛、腰膝酸软 苍术配厚朴、陈皮:

•滑石配甘草:暑热烦渴

•附子配干姜:亡阳欲脱及中虚寒盛 •附子配麻黄、细辛:阳虚外感 •丁香配柿蒂: 虚寒呕逆

•高良姜配香附:寒凝气滞、肝气犯胃之胃脘胀痛 •橘皮配半夏:痰湿滞中客肺止咳喘

•枳实配白术:脾虚气滞夹积夹湿证 •川楝子配延胡索:血瘀气滞诸痛

•薤白配瓜蒌:痰浊痹阻、胸阳不振之胸痹证

•蒲黄配五灵脂:血瘀胸胁心腹诸痛及血瘀出血

•郁金配石菖蒲:痰火或湿热蒙蔽清窍之神昏、癫痫、癫狂 •旋复花配代赭石:气逆呕恶、喘息 •朱砂配磁石:烦躁不安、心悸失眠 •人参配附子:亡阳气脱

•人参配蛤蚧:肺肾两虚、动辄气喘

•人参配麦冬、五味子:气阴两虚之口渴、多汗及消渴 •黄芪配柴胡、升麻:中气下陷诸证

湿阻中焦或夹食积 •甘草配白芍:脘腹或四肢拘急疼痛 •当归配黄芪:血虚或气血双亏

第五篇:胃肠病用药总结

总结胃肠病用药

一、按发病原理指导用药

首先应该从胃肠病及其有关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病因病机来考虑用药规律。1.胃纳脾运,胃气为本。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胃为水谷之海,并有磨谷之功,脾司运化食物及水湿。在消化过程中,以脾胃气机之升降共建其功,脾胃以此堪称人体气机的枢纽。正常时是“脾气升则健,胃气降则和”,如升降反常是为病态。胃气不降可发生噎膈、脘痛、嘈杂、便秘、下痢;胃气上逆,可发生呃逆、呕吐、反胃、吐血、食积。脾气不升,则脘闷、食后困倦、思睡、腹胀、四肢无力、消瘦、腹泻;脾气下陷,则脱肛、子宫脱垂、内脏下陷、大便滑脱不禁等。《临证指南医案》曾概括脾升胃降之论,指出其治疗机要是:“仲景急下存阴,其治在胃;东垣大升阳气,其治在脾。此种议论,实超出千古”;“总之,脾胃之病,虚实寒热,宜燥宜润,固当祥辨。其于升降二字,尤为紧要,盖脾气下陷固病,即不上逆,但不通降,亦病矣。故脾胃之治法,与各门相兼者甚多,如呕吐,肿胀,泄泻,便闭,不食,胃痛,腹痛,木乘土诸门,尤宜并参,互相讨论,以明其理可也。”(《临证指南医案·脾胃·华云按》)再从治疗技巧来说,“脾胃贵在调,胃贵在养”。胃虽然是腑,但非属一般。《内经》以“胃气为本”,金代医家张洁古以此提出养胃气之说,他的继承者以此进一步提出了“脾胃学说”。而清代叶天士认为李东垣只重视脾而忽略了胃,重视温补而忽视滋补,他再次强调脾胃并重,使脾胃的理论更为完整。

2.脾胃居中,关联五脏。

脾胃居人体腹中,属中焦。人所需要的饮食养料全赖于脾胃,故脾胃又号称“中土”。《内经》说:“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脾胃之气正常,才能有消化吸收,“得谷者昌,失谷者亡”,其他诸脏腑的强健皆与脾胃相关。一方面,五脏六腑的疾患,可以通过调理脾胃而得到治疗。早在《脾胃论》中,李东垣就强调五脏有病当治脾胃。至明代张景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总结前代治疗脾胃病经验;从另一方面反向思考,提出了“安五脏即所以治脾胃”,扩大了脾胃病的治疗思路。对于胃肠疾患,可以根据五脏相关的原理,分别从肝、肾、心、肺诸脏分析病机予以施治。《素问·经脉别论篇》说:“食气入胃,散精于肝”,如肝气疏泄失常也要影响到胃肠消化功能。故肝病最易犯及脾胃,即临床常见的“木横克土”证。心病也可致脾病,如思虑过度则患心脾两虚证,当从心治疗;肾虚也可致脾虚,如脾肾阳虚的泄泻,可从温补肾命论治;肺之疾患,也可传入脾胃,一般“实则阳明,虚则太阴”,胃家实可用白虎、承气辈,太阴脾虚证,用理中汤。

3.脾旺四季,虚则受邪。

按中医五脏主时的理论,作为后天之本、气血之源的脾脏,不仅长夏季节为当令之时,该时多发生胃肠疾患,就是在四季中,也有待于脾胃之气来资助。《内经》关于脾胃对季节配布理论,除“脾主长夏”之说外,还有四季脾旺不受邪之论,指出每个季节也都有18天为脾胃的当令之时。从实际情况看,一年四季都有胃肠病的发生。在各季节中,脾胃虚实可致病。李东垣在《脾胃论》中强调元气不足引起脾胃虚弱是脾虚致病的常见原因。而水湿邪致病,除多发于长夏外,也可见于其他季节。脾胃除是气机升降中枢外,也是调节体内燥与湿的中枢,脾胃调节燥与湿,可以用“脾燥胃湿”四字概括,尤在泾说:“土具冲和之德,而为生物之本。冲和者,不燥不湿,不冷不热,乃能化生万物,是以湿土宜燥,燥

土宜润,便归于平。(《医学读书记》)”脾喜燥恶湿,胃喜湿厌燥。当脾胃调节湿燥功能障碍,便生湿燥之患;反之,如湿燥之太过与不及,也致脾胃之患。湿的一些病理产物,如痰湿浊饮之类,皆可致胃肠病。从现代医学而论,痰湿浊饮之邪,包括理化和病原微生物等致病因素。这也说明,胃肠疾患,在用药时除考虑季节因素外,还应该从痰湿浊饮等特征选择药物。

4.饮食自倍,脾胃乃伤。

胃肠痛,受饮食因素影响最大。凡暴饮暴食,饮食不规律,食不洁净,皆可致胃肠疾患。《内经》指出“饮食自倍,脾胃乃伤”,李东垣提出脾胃病的两大因素“饮食劳倦”,饮食因素是重要的致病因素之一,对老年人和小儿,饮食因素尤为重要。王冰说:“年之长者甚于味、、、、、、甚于味见伤于腑,故求之异也。”盖老人多自知体虚,急欲补养,甚于滋味,恣食甘肥,故脾胃首当其冲。小儿脏腑皆柔弱,而食少之幼儿脾胃素弱,易寒易热,易饥易饱,易虚易实,极易伤及脾胃,或致疳积,或消化不良。这一理论提示,治疗胃肠疾患,在用药的同时,也要注重调理饮食,或选用调理饮食的药物。在药膳疗法中,也有治疗胃肠病的药膳,也可酌情运用。

二、遵循治疗法则用药

治疗法则是治则与治法的总称。治则是治病的基本的原则,《素问·移精变气论篇》称为“治之大则”;治法是治病的基本方法。对于胃肠病,其治疗总则包括温、清、攻、补四端;温者治其寒,清者治其热,攻者治其实,补者治其虚。也有的医家把温和补合并为一个“补”字,把清和攻合并为一个“通”字,用“通补”二字来概括。下面从温、清、攻、补四大原则和有关治法来简述治胃肠病的用药规律。

1.温者治其寒。

温者治其寒,主要用于脾胃之寒证、湿证、痰饮等病症,也用于寒性气逆、气滞、疝痛和寒性便秘者。胃肠病中最多见于寒湿困脾证。有口淡纳减,脘闷思睡,腹胀便秘,脘冷便溏,苔白腻,脉濡缓等症状和体征,当用燥湿健脾法。

“脾为生痰之源”,寒湿滞于胃肠,可致痰饮,症见腹满,口舌干燥,小便不利,恶心呕吐等。对这种饮停胃肠之病,可按《金贵要略》“当以温药和之”的治则,用温化痰饮法治之。

对于寒性呕逆引起胃气上逆之噫气、呃逆、恶心、呕吐可用祛寒降逆法治之。对于寒性胃肠气滞引起的气滞疝痛、全腹痛、麻痹性肠梗阻、腹胀、大便不通,可以用温通气滞法治疗。

对于上述诸证,其论治要点是,湿性与寒相关,故治寒与燥湿同用。又因脾胃之阳也有赖于其他脏腑之阳气的温养,故“以温药和之”既是对痰饮之概括也可为对寒湿性胃肠病治疗原则的概括。

2.清者治其热。

对于胃肠热证或湿热之证,见口臭、牙龈肿痛、口腔溃疡、呃逆、吐酸、痞满、泻痢、舌苔黄腻、卖数等,以清热为总原则。用清热泄火法治胃火上炎之牙龈肿痛、口腔溃疡;用湿热两清法治脾胃湿热之呃逆、吞酸、下痢;用清气平热法治疗阳明胃热之痞满燥实;用清热凉血法治胃肠血热妄行。

3.攻者治其实。

胃肠属性是腑,六腑以通为用,腑气不通,则不能更虚更实,传输化物,是腑之实证。腑之实证可由饮食、寄生虫或瘀血所致,表现为腹胀、腹痛、厌食、小儿疳疾、腹部肿块及便秘等。可用消食导滞法治疗食积、嗳腐吞酸、小儿疳疾;

用泻下燥结法治疗腑实便秘;用驱虫止痛法治疗虫积腹痛;用消瘀破积法治疗胃肠瘀血肿块。另有因大量水饮停蓄胃肠,引起脾湿腹泻,也是实证,当用分消水湿法,从上中下三焦,合用渗湿、利湿、逐水法治之。

4.补者治其虚。

凡胃肠功能不足,皆属虚证。主要为脾气虚、脾阳虚、胃阴虚、中气虚不能摄血、中气下陷等。皆用补法治之。用补脾益气法治脾气虚弱之运化无力;用温补脾阳法治脾阳不足之食不能化、脘腹胀痛;用补气提升法治中气下陷;用补脾摄血法治脾虚胃肠出血;用滋养胃阴法治胃阴不足之不思饮食、大便秘结。在使用补法时,历代医家又提出“补脾先开胃”、“以通为补”、“药补不若食补”、“补脾胃调阴阳重甘味”、“先补他脏后及脾胃”等技巧,使脾胃之补法理论更为丰富。

三、在选方中把握用药

中医治病是通过处方的形成投用药物的,方剂中直接容括了药物的有关规律。对于胃肠病的选方主要沿以下思路:

1.把握通治方。徐灵胎说:“如一方而所治之病甚多者,则为通治之方。”可通治一类疾病之方剂为通治方。例如,平胃散为化湿之通治之方剂,保和丸为消食导滞通治方,越鞠丸为舒肝通治方等。

2.运用专治方。

专治方是前人给我们留下的宝贵遗产,是先贤临床经验的总结。运用专治方于临床最为惬意,也如徐灵胎所说:“一病必有一方,专治者名曰主方,而一病又有几种,每种亦有主方。”故专治方又曰主治方。

专治方与病症有明确的对应关系,它的配伍和剂量都有严密性与科学性,都经过了反正两方面的实践检验。例如,归脾汤治疗心脾两虚引起的倦怠、乏力、面黄、心悸、吐血、下血、月经过多,舌淡脉虚等证,常以平淡之药起重疴之疾。只要认证准确,就可拿来使用。又如对心移热于小肠之口腔糜烂,用导赤散;对寒邪犯胃之胃脘痛用二胡散(胡椒、元胡等分,共研细末,每服3至6g);肝强脾弱之风湿泄泻用痛泻要方;气阴两虚便秘用新加黄龙汤;胃有积热之呕吐用橘皮竹茹汤等,皆有药到病除之功。

有时,同是治疗一种病症,因具体症状之异,则选用不同的专治方。例如,同是治疗脾胃虚寒,则选方有补中、建中与理中的不同;中气不足,清阳下陷,临床见少气懒言,食不知味者,以补中益气汤为主;脾气虚为肝气所乘,临床以上腹疼痛,喜温喜按为特点者,用小建中汤;中阳衰微,阴寒内盛,临床见脘腹剧痛,有包块者,用大建中汤;而中焦虚寒,升降失调,以吐泻,腹痛绕脐为主者,用理中汤治疗。

3.有方守方。

在治疗胃肠病,特别是慢性胃肠病时,应该根据病情的变化规律,处方应有方守方。若病程较久,属于陈年痼疾,须长期守方治疗才能获效。有时久病沉疴,通过治疗有较大的改善,甚至临床症状消失。但如贸然停药,则可能在遇有诱因之时复发,也有虽无诱因,过一段时间也复发。对此种情况,在治愈后,还应该用一段时间巩固疗效,也可以把汤剂改为丸剂,连续服用一段时间,达彻底治愈。

4.妙用成方。“治病必求于本”,要“伏其所主,先其所因”,症状是标,概括病因、病位的病机是本。凡合乎病机之理,不论立方时治疗什么病的方剂,尽可拿来应用,体现出“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治疗技巧,例如,苓桂术甘汤是治疗痰饮的通

治方,如果是胃溃疡病,因脾阳不足,寒饮留中而合乎此方病机者,用之辄效。又如承气汤可用于胃肠热盛气滞者,但如见小儿厌食、疳疾是因气滞而生者,可用小剂量之承气汤治之;又如清胃散专为胃火牙痛而设,但如见胃火太盛之便秘,也可用大剂量之清胃散治之。这些正体现了“医之法在是,法之巧亦在是”。

四、按药性理论指导用药

治疗胃肠病,还应该依据药物的四气五味和升降浮沉等基本规律指导用药。中药都是在活生生的人体上体验出来的药性,非常合乎人体的生理病理情况。应从以下几点来考虑胃肠病的用药规律。

1.脾胃性异,用药有喜刚燥、阴柔之分。早在《内经》就指出,“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用苦以泻之”。指出了治脾用药的亲和性。后世医家对脾胃之特性和用药喜恶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脾为多气少血之脏,脾阳为气,脾阴为血,阳为用,阴为体,气血随阴阳之消长而变化。气多于血,则脾之升运正常。若脾伤反致血多,则以阴从阳,阳为之不足,多见虚寒之证,临床多用温燥之药。故临床上总结出脾为柔脏,喜用刚药。方如四君子汤、平胃散等,药如附子、白术、苍术、肉桂、干姜、木香、砂仁等辛温香燥之品,称为刚药。这些药正与“脾恶湿”之生理功能相对应。

胃为多气多血之脏,其阴阳所得独厚,其体阳,其用阴。与脾恶湿相对应,胃恶燥,性喜柔润。胃受邪后气血均减少,既伤阳又伤阴。因胃受属于脾,故胃之伤阳有赖于脾阳之助而表现为脾阳不足,而胃之伤阴就更为明显,以此胃恶燥,临床多用阴柔之药。医家以此总结出胃为刚脏(腑),喜用柔药,方如益胃汤、沙参麦冬饮等,药如沙参、麦冬、天门冬、石斛、玉竹、鲜生地、元参、茅根、蔗汁、梨汁、花粉等。称为阴柔之品,也称柔药。这些药也与“胃恶燥”之生理功能相对应。

治疗胃肠病,如按脾胃辨证,当从脾与胃的差异考虑用药基础,其刚柔之分,必当审明。

2.通补咸宜,动静结合。胃肠病之治疗可以用“通”、“补”二字来概括,其药性特征也可分为“动药”和“静药”两种。所谓动药,是指具有调理气血,而易伤正损气的药物,如川芎、枳实、当归、柴胡、陈皮、肉桂、香附、大腹皮、砂仁、豆蔻等。所谓静药,指具有补益作用,但易滞气机的药物,如党参、黄芪、白术、山药、熟地、山萸、鹿胶,甘草等。一般说,调气活血之动药属阳药,补气养血健脾之静药属阴药。在用动静药物组织方剂时一要动静结合,二要注意用量。古人用方,补剂必加疏药,补而不滞;通剂必加敛药,散中有收。如是而用静药,佐以动药;用动药,佐以静药。动静结合,动药可推动静药,使补益作用增强,动药副作用减少,收到好的效果。动静相伍时,一般静药用量大,动药用量小。阴主静,阳主动,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重用静药,因为阴为阳之基,无阴则无以生;轻用动药,由于阳生则阴长,阴得阳则化。凡补养之静药必重用方能濡之守之,而疏调之动药虽轻用已可煦之走之。例如在异功散中,参、术、苓、草是静药,用量宜重,陈皮是动药,用量宜轻,这样既增强健脾之功,又防止耗气伤血。

3.使用特效专药与配伍。

治胃肠病,某些药物常有特殊疗效,例如: 理气:陈皮、木香、香附、青皮、厚朴。

益脾:山药、扁豆、焦白术、党参、甘草、大枣。

温脾:附子、肉桂、干姜。升气:柴胡、升麻、葛根。

化湿:半夏、苍术、白蔻、薏米。

泻火:黄芩、黄连、黄柏、公英、栀子。生津:石斛、花粉、玉竹、天冬、麦冬。除痞:沉香、槟榔、大腹皮、枳实。止呕:半夏、生姜。

固肠:罂粟壳、赤石脂、石榴皮、诃子。

润肠:火麻仁、栝楼仁、郁李仁、蜂蜜、肉苁蓉。驱虫:使君子、雷丸、榧子、槟榔、苦楝根皮。此外,在临床上还有特殊配伍的“药对”,用之得当,可以提高疗效。如吴茱萸合黄连,名左金丸,能平肝制酸;半夏配黄连,能化痰浊,治湿热郁结,宽胸止呕;厚朴配黄芩,能化脾胃湿热;高良姜配香附,名良附丸,能止胃痛;半夏配陈皮,名二陈,能和胃止呕;神曲配山楂,能消食导滞;豆蔻配砂仁能健脾胃;半夏配硫磺,名半硫丸,治虚冷便秘;山药配扁豆,能补脾止泻;升麻配柴胡,能升提中气;乌梅配甘草,能生津止渴;苍术配厚朴,能除胃肠湿浊;木香配槟榔,能疏肠止痛;三棱配莪术,能消坚化痞;枳实与竹茹,能和胃止呕;旋覆花配代赭石,能平噫气;丁香配柿蒂,能止呃逆;补骨脂配肉寇,名二神丸,能治肾虚泄泻;木香配黄连,名香连丸,能止赤白痢疾;枳实配白术,名枳术丸,能健脾消痞;赤石脂配禹余粮,能涩大肠。像上述两种药物配合的“药对”很多,或寒热配合,或上下、表里、气血药物配合,既丰富又灵活,用于处方之中,每能获得奇效。

下载简单总结根尘不偶用药框架word格式文档
下载简单总结根尘不偶用药框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用药咨询总结(★)

    用药咨询总结 为更好做好药事咨询,为病人提供更好的药学服务,我们定期总结咨询个案,向全体药师介绍经验。 此次总结对药事咨询作一较为系统的描述,花的时间多些,占用大家下班时间......

    心内科用药总结

    心内科总结药物剂量用法 参松养心胶囊 800mg Tid 抗心律失常的中成药 据说效果不错 快慢兼治 ; 美托洛尔片 12.5mg Bid 美托洛尔缓释片 23.75mg Qd 无敌常用 药抗心律失......

    泌尿外科用药总结

    一 抗感染药 常用抗感染药物作用机制及分类: 1. 阻断细胞壁合成: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 2. 阻止核糖体蛋白的合成:氨基糖甙类(阿米卡星)、大环内酯类(阿奇霉素、克拉霉素) 3. 损伤......

    急诊科用药总结

    急诊总结 发热病人:问诊:发热几天,最高多少度,是否咳嗽、咳痰,白/黄痰,有无咽痛,有无流涕,是否外院就诊,有无检查,有无口服药物治疗。有无胸痛、腹痛,大小便? 查体:一定要看扁桃体,是否有......

    泌尿外科用药总结

    一 抗感染药 常用抗感染药物作用机制及分类: 1. 阻断细胞壁合成: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 2. 阻止核糖体蛋白的合成:氨基糖甙类(阿米卡星)、大环内酯类(阿奇霉素、克拉霉素) 3. 损伤......

    高血压用药总结

    抗高血压药临床应用总结 2014级中医学(五年制)1班 黎咏麟 20140121062 高血压是常见的慢性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表现的“心血......

    有关值班用药总结

    一、发热:注意发热原因,38.0°C以下多喝温开水,38.0°C以上给予处置。瑞普乐(尼美舒利)0.025(1/4) po 萘普生 0.125(1片) p.o 安痛定 2ml im (成人) ,1.5ml im (儿童),消化道......

    中药用药总结

    中药用药总结 1.麻黄:为发汗解表的要药。为用于肺气壅遏喘咳的要药。 2.白芷:为治疗阳明头痛的要药。 3.辛夷:为治疗鼻渊头痛鼻塞流涕之要药。 4.紫苏:为治疗风寒感冒的常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