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财务管理看我国中小企业
从财务管理的角度看我国的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在世界各国的经济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也不例外。中小企业不仅为解决社会就业问题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而且以其灵活的经营机制和旺盛的创新活力,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最基本的原动力。但是,目前国际金融危机还在扩散和蔓延,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日益加深,中小企业举步为艰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财务管理工作跟不上企业发展的需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生存、发展和盈利就必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科学地进行资本运营,而这一切都需要强化企业财务管理。
一、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发展方向不明确,对项目投资缺乏科学论证。一是片面追求“热门”产业,不顾客观条件和自身能力,无视国家宏观调控对企业发展的影响,认为什么行业都可以做,什么行业都能够做好。有些企业甚至片面认为国家调控什么就应该上什么,肯定能赚钱。二是对项目的投资规模、资金结构、建设周期以及资金来源等缺乏科学的筹划与部署,对项目建设和经营过程中将要发生的现金流量缺乏可靠的预测,仓促上马。一旦国家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收紧银行信贷,使得建设资金不能如期到位,企业就面临进退两难的境地,甚至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近几年来许多企业所投资的钢铁、电解铝、水泥等项目由于资金困难而夭折,或“割肉”卖出或成为永久性“在建工程”,不仅企业自己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也将一些银行拖入泥潭。
(二)资金不足,融资困难。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由于投资规模小、资本和技术构成偏低,在融资的过程中遇到许多的困难,为此制约中小企业的发展。融资困难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来自于企业自身的素质,中小企业规模小,自有资金不足、信誉不高、信用等级普遍较低;另一方面,国有商业银行对固定资产投资贷款审批权限过于集中,加上目前不良贷款比重较高,收贷难度大,而国家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方面目前尚不健全,使得金融机构无法对不良经营行为进行有效防范,为降低贷款风险,金融机构不得不持谨慎的态度。其次,中小企业没有民间融资渠道,在民间投资较多的地区大多数是采取民间集资的办法来解决资金问题,完全靠个人信用和高利息,融资成本很高,风险相对来说要大得多。由此造成中小企业的资金严重不足,投资能力相对较弱,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三)财务风险意识淡薄。这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过度负债。企业要发展,就不可避免地要负债经营,充分利用财务杠杆的作用。但是,一些企业不顾成本、不惜代价,不考虑自身的偿还能力,千方百计从银行获取贷款。有些企业甚至不明白“借债还钱”这一最浅显不过的道理,认为从银行获得贷款就是获得利润,只考虑如何将贷款弄到手,而并没有认真考虑如何能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效益,更
没有考虑如何偿还。在借入资金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的情况下,一些企业进入了靠贷款维持生存的恶性循环。其结果是债台高筑,财务风险极大。二是短债长投。在国家实行较强的宏观调控力度的条件下,企业要获得固定资产贷款比较困难。一些企业就采取变通的办法,擅自改变贷款用途,将短期借债用于投资回收期过长的长期项目投资,导致企业流动负债大大高于流动资产,使企业面临极大的潜在支付危机;三是企业之间相互担保,相同资产重复抵押,或为了融资而不断投资新项目,甚至“拆东墙补西墙”,形成复杂的债务链。这不仅加大了银行对企业财务状况判断的难度,也给财务监管带来很大困难,造成整体负债率不断抬高,企业经营成本和财务费用不断加大,支付能力日渐脆弱,资金链条过紧并随时可能出现断裂。
(四)财务会计工作流程不规范、不严格。一是原始凭证、会计分录、科目应用、账册设置以及财务收支等方面工作不规范,没有形成严格的制度;二是会计报表的编制既不能充分反映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情况,又没有完全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去做,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对材料、工时、动力等消耗没有进行严格的定额管理和健全的分析核算制度;三是企业没有或无法建立内部审计部门,即使有,也很难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缺乏必要的财务监督机制。
(五)管理基础薄弱,内部控制不严格。一是对现金管理不严,造成资金闲置或不足。二是应收账款周转缓慢,造成资金回收困难。原因是没有建立严格的赊销政策,缺乏有力的催收措施,应收账款不能兑现或形成呆账。三是存货控制薄弱,造成资金呆滞。四是重钱不重物,资产流失浪费严重。不少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对原材料、半成品、固定资产等的管理不到位,财务管理职责不明,资产浪费严重。
二、影响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原因探究
我国许多中小企业都是在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制度缝隙中发展起来的,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艰难的发展过程。在艰苦的创业过程中,由于受当时制度环境与企业先天不足等方面因素的制约,企业的成功大多与创业者个人的胆识、经历以及创业精神有密切关系。因此,在以后的发展中,难免受到脱胎的环境和自身成长路径的影响。具体来说,这些因素对财务管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小企业投资比较盲目,缺乏必要的风险意识。在资金投放活动中,一方面很多企业有盲目跟风的思想。由于没有做好前期的市场调查及对未来风险的预测,往往新上项目投资效益低,结果原有项目的利润被新上项目消耗掉;另一方面有不少企业搞多元化经营,分析不够全面,盲目扩大固定资产投资,忽视对资金成本及其运用效率的控制,缺乏资金运用风险意识,结果导致资金结构比例失调、资金周转速度减慢、利息负担加重,企业陷入财务困境之中。最后,在资金的运用上,有的企业在盈利时过多将资金投入企业非生产性支出,一旦市场变化,生产资金紧缺时,出现财务危机。
(二)资金不足是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这主要是由于中小企业所处的外部经济环境以及自身的组织方式和发展状况决定的。大部分中小企业产权主体不明确,财务不规范,生产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资信水平低。而且就目前来看,一大批中小企业都是民营企业,其注册资本较小,资本实力有限;土地、房屋等不动产数量少,贷款抵押不能保证。加上国家“抓大放小”指导方针的实施,中小企业贷款额小,运行成本高,国有商业银行往往将贷款业务倾向于大企业,中小企业很难得到贷款支持,使得中小企业处于与大企业不平等竞争的地位。在从地方性的非国有商业银行来看,其远远不能满足中小企业对资金的需求。这样看来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比较单一,极大的限制了中小企业的快速成长。中小企业自身存在不利于融资的因素。我国中小企业大多属于民营、私营和个体企业,起点都不是很高,规模又小,自身存在着制约其融资的因素:第一,部分中小企业存在粗放经营,技术和设备落后,内部控制度滞后的问题,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淘汰率高于大企业,经营风险较大,造成中小企业信用不是很好,资信相对较差;第二,财务管理水平较低,大部分企业的财务管理仍处于记账管理阶段,达不到贷款条件。中小企业内部财务制度、财务管理相对不健全、不规范,与贷款通则所要求的贷款条件差距较大,增加了贷款的难度;第三,部分中小企业过于依赖银行贷款,缺乏财务管理战略,不注重资金积累。
(三)企业管理者的素质和管理能力的影响。现有的中小企业,大部分是在八十年代短缺经济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其中相当一部分管理者的素质、能力还停留在当时的水平,管理观念陈旧,管理思想落后,没有将财务管理纳入企业管理的通盘考虑和有效机制中,缺乏现代财务管理观念,使财务管理失去了在企业管理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四)组织结构和人力资源的影响。一是企业组织机构不健全,管理人员职责不明确。二是工作流程不规范,制度不健全。致使财务审批随意性大,越权行事现象严重,造成财务管理混乱;三是财务管理人员素质较低,缺乏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同时法制观念比较淡薄,对财务会计法律法规缺乏充分的理解和认识。
三、完善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措施
(一)针对市场对投资项目进行科学分析。一方面为了回避投资风险,中小企业应采取跟进战略。中小企业应尽量避免率先开拓市场。因为市场的开拓者通常需要有足够的资金实力,虽然开拓者率先进入市场,可以获得超额利润,但风险
也会很大。中小企业经营灵活,形式多样,适应性强,可根据市场变化较快地调整其产品结构,改变生产方向,甚至转行,从而较快地适应市场新的需要。跟进战略,首先要把握时机,避免盲目性。如果时机把握不住,不仅存在投资风险而且资金的需要量也相当可观。所以,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较为保险的作法是在自己所熟悉的范围内寻找市场机会。另一方面中小企业应以对内投资方式为主。对内投资一是对新产品试制的投资,中小企业的产品,其市场占有份额有限,企业拳头产品也有一定的生命周期,如果不断有适销对路的新产品上市,同时又不断淘汰陈旧的老产品,这样可在市场竞争中始终处于不败之地。二是对技术设备更新改造的投资应当重视,如果企业的设备不是处于一种具有竞争力的状态,那么该企业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这种方式应作为企业的一种长期策略。三是人力资源的投资,尤其是管理型人才和技术型人才的拥有,是企业制胜的法宝。一方面可以采用招聘的方式引进人才;另一方面,通过对内部现有人员的培训来提高他们的技能和素质,不断进行知识更新、观念更新和技术更新,否则,原有队伍很快就会老化。因此,中小企业应以内部投资为主,以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二)加强银企合作,建立健全企业的资金链条,拓宽融资渠道。中小企业应与银行保持长期联系,一方面银行可以通过同企业建立长期联系来获取借款企业的信息,了解借款企业资金流动状况,从而识别信用风险,减少了收集信息的成本。另一方面中小企业通过与银行的长期联系,减少双方在信贷过程中产生的信息不对称,并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商业银行应该成立专门的中小企业信贷部,扩展面向中小企业的存贷款业务。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应对中小企业给予一定的照顾,突出支持地方中小企业,使中小金融机构充分发挥支持中小企业主渠道的作用。
(三)加强财会队伍建设,提高企业全员的管理素质。目前,不少中小企业会计账目不清,信息失真,财务管理混乱;企业领导营私舞弊、行贿受贿的现象时有发生;企业设置账外账,弄虚作假,造成虚盈实亏或虚亏实盈的假象等等。究其原因,一是企业财务基础薄弱,会计人员素质不高,又受制于领导,无法行使自己的监督权;二是企业领导的法制观念淡薄,忽视财务制度、财经纪律的严肃性和强制性。为解决好上述问题,一是中小企业要严格执行从业人员养老、医疗等保障制度,以吸引更多高级财务管理人员到中小企业发挥作用。二是企业的财会人员,要加强培训和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特别要学习《会计法》、《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增强财会人员的监督意识,要求会计人员持证上岗。三是企业领导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只有通过企业财务人员和领导人员甚至全员的共同努力,才能改善企业管理状况,提高财务管理,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
(四)健全财务管理资金控制制度,做好各项资金进出计划。企业应做好资金的支出安排,尽量延长资金的增值时间,对购买物资所需资金尽量采取转账方式,缩短资金的闲置时间。健全产品赊销政策,组织一支高水平、高效率的清欠队伍,开展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清欠方式加强收款力度,减少坏账损失。要尽量准确的计算物资使用数量,做好物资购进时间、数量等的计划安排,使得物资库存量、进货量、使用量衔接起来。积极地开展清仓查储,定期盘存物资,减少超储和断料的情况发生,减少资金占用损失和物资丢失问题。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健全的企业管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提高经济效益、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是中小企业管理的基本目标,中小企业经营管理的效益性就体现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上,这就决定了现代中小企业管理应该以财务管理为重点。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是一个动态演进的过程。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是整合企业资源的核心枢纽,企业惟有在财务管理方面做到人、财、物三者有机结合的有效化、完整化,才能充分发挥企业的比较优势,提高企业在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优势。
内容摘要:
从财务管理的角度看我国的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在世界各国的经济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也不例外。目前国际金融危机还在扩散和蔓延,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日益加深,中小企业举步为艰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财务管理工作跟不上企业发展的需要。企业要生存、发展和盈利就必须强化企业财务管理。
一、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发展方向不明确,对项目投资缺乏科学论证。
(二)资金不足,融资困难。
(三)财务风险意识淡薄。
(四)财务会计工作流程不规范、不严格。
(五)管理基础薄弱,内部控制不严格。
二、影响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原因探究
(一)中小企业投资比较盲目,缺乏必要的风险意识。
(二)资金不足是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这主要是由于中小企业所处的外部经济环境以及自身的组织方式和发展状况决定的。
(三)企业管理者的素质和管理能力的影响。
(四)组织结构和人力资源的影响。
三、完善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措施
(一)针对市场对投资项目进行科学分析
(二)加强银企合作,建立健全企业的资金链条,拓宽融资渠道。
(三)加强财会队伍建设,提高企业全员的管理素质。
(四)健全财务管理资金控制制度,做好各项资金进出计划。
第二篇:浅谈企业文化与我国中小企业发展
浅谈企业文化与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
摘要:我国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领导者对企业文化重视不够,缺乏核心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 大多数中小企业采用家族式的管理,家族式的企业文化制约了企业竞争机制的建立,不利企业的持续发展,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一些加强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的途径,走可持续发展的企业之路。
关键字:企业文化中小企业海尔沃尔玛
引言:企业文化存在于每一个企业中,不管这个企业是小企业、中型企业还是大型企业。企业处于创业初期、成长期,还是成熟期,每一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雏形,这种雏形可能来自某个企业家的某种直觉 用来指导和约束员工的成文或不成文的条例和规范,并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对员工进行灌输,使之融入企业管理行为中,自觉自愿遵守企业的激励约束机制。久而久之,形成自己独特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从而形成一种凝聚力。当今中小企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一支重要而活跃的力量,在经济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市场的多样化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如何加强中小企业文化建设,最大限度地激发中小企业的活力,使中小企业顺利发展并立于不败之地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一 我国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
据调查,在我国中小企业聚集的沿海地区,有60%的企业领导没有充分认识到企业文化的必要性。企业经营者没有把企业文化战略编入企业发展规划的整体战略中。由于中小企业的产品品种单一他们的企业规模普遍不大,组织机构相对简单,管理方式较为单一,员工素质相对不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为忙于生计,不被残酷的市场所淘汰,只能更多地考虑企业当前所处的位置和现状忙于追求自己的短期利益,而对长远利益的战略无暇顾及。而且,他们一般认为文化战略是大企业、大集团的事,中小企业没有必要进行战略方面的考虑,这也使很多中小企业的领导者认识不到文化战略对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作用以及对企业可持续发展产生的巨大影响。
2.中小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1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和重视力度不够
我国很多中小企业的领导者认为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外在表现形象,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企业标语口号的斟酌,企业标识的设计上,他们只简单地将企业文化等同于形象设计并没有采取有力的措施把企业精神体现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也没有把企业精神渗透到企业员工的思维方式工作、行为习惯中,将企业文化等同于规章制度。有些中小企业的管理者认为企业文化就是企业规章制度,只要制定出企业的规章制度,组织员工学习,了解并严格实施,企业的文化建设就可大功告成,企业精神也就可以培育起来了。
2.2家族式管理的企业文化制约企业竞争机制的建立
中小企业绝大多数是家族式企业,在这些家族式管理的中小企业中 在创业初期具有一定合理性的管理模式,在企业规模发展壮大后多有弊病。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在核心家族成员手中的高度集中,导致一些中小企业在人才任用上不以个人素质论
高低,裙带关系严重。在管理决策上,也是由主要家族成员凭主观经验说了算,搞专断式,独裁式管理,结果族外人会因个人发展前景有限而失去对企业经营状况的关注,失去工作的积极性,致使整个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停留在相对固定的水平,难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
二 从知名企业看企业文化的重要性
1.从海尔看企业文化重要性
1.1中国著名企业家张瑞敏在《 财富》 论坛前夕对媒体记者分析海尔经验时说:海尔过去的成功是观念和思维方式的成功,企业发展的灵魂是企业文化,而企业文化最核心的内容应该是价值观。至于张瑞敏个人在海尔充当的角色,他认为,第一是设计师,在企业发展中如何使组织结构适应企业发展;第二是牧师,不断地布道,使员工接受企业文化,把员工自身价值的体现和企业目标的实现结合起来。实际上,海尔的扩张主要是一种文化的扩张,收购一个企业,派去一个总经理,一个会计师,一套海尔的文化,海尔就是靠自己的一套海尔文化来对员工进行管理的,他扩张时,通过海尔的文化灌输使被收购的企业起死回生,利用企业文化这种无形资产来盘活有形资产。
1.2海尔在 1998 年的时候,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叫做“吃休克鱼” 的说法,就是以无形资产来坚定有形资产的案例,被记入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的案例库这足以看出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一个企业建设自己的企业文化至关重要,在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企业要长远发展,就必须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
2.从沃尔玛具体来看企业文化重要性
(1)概述
沃尔玛从一个乡村小镇的小杂货店成长为世界企业 500强之首的大型跨国零售业帝国,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由萨姆所倡导的 经过几十年的实践不断发展和丰富 独特的企业文化所起的作用却是不可估量的。
(2)沃尔玛的企业文化
沃尔玛独特的企业文化主要有以下几点:
2.1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的传统 沃尔玛公司虽然仅有 50 多年的历史,但一直非常重视企业文化的作用,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对形成企业良好机制的促进和保障作用,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沃尔玛公司重视对员工的精神鼓励,对特别优秀的管理人员,授予 “萨姆.沃尔顿企业家” 的称号提出 “员工是合伙人” 的企业口号。萨姆非常重视人的作用,现在,沃尔玛已有 80% 以上的员工借助这两个计划拥有了沃尔玛公司的股票,而其他的 20% 员工基本上都是不够资格参与利润分享。
2.2充满朝气和活力的沃尔玛文化 无论是到世界各地的任何一间沃尔玛连锁店中,你都会感受到一种强烈的震动。正因为如此,每一位公司同仁都热爱着沃尔玛,默默地为顾客服务的事业而奉献。长期以来,沃尔玛的企业文化使沃尔玛公司的同仁紧紧团结在一起,他们朝气蓬勃,团结友爱。
2.3经常性的培训 沃尔玛为员工制定培训与发展计划,让员工们更好地理解他们的工作职责,并鼓励他们勇于迎接工作中的挑战。公司对合乎条件的员工进行横向培训和实习管理培训,沃尔玛十分重视在工作态度及办事能力上有特殊表现的员工,他们会被挑选去参加培训。
三 企业文化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启示
我国中小企业要得到持续健康的发展和壮大,必须重视企业文化的作用。要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员工的作用,这才能塑造出具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且要把企业文化作为经营企业的持久战略资源,进而创立出和谐、长寿的名牌企业。
3.1塑造特色的企业文化和树立核心的价值观
一个企业就像一个人一样她的生存与发展,取决于它的企业精神、经营理念,也就是企业文化建设,中小企业文化的核心部分是价值观与企业精神。对于中小企业来讲,这里的价值观主要是指员工的价值观。企业文化形成一定氛围后会给每个员工造成一种求知欲,人们会感到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激励自己,生为企业奋斗的价值观,生一种时时处处想着企业的精神,以及企业人精神。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凝聚力作用,养员工与企业共荣辱的价值观。把企业的建设看成自己家园的建设,培养团结合作、互动、高效的凝聚力,种凝聚力会使员工积极向上、教互助、敬业爱岗、携手共进的团队精神,达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全面提升。
3.2以人为本 重视员工的作用
以人为本理念是指管理者在管理实践中,一切从人出发,以人为根本,从而调动人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的思想观念。企业要重视员工、关心员工、尊重员工的个人特性,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企业要善于把员工的个人价值转化为企业价值,善于选择贤才,通过公平、透明的竞争机制,锻炼员工的意志,培养他们的品格,为他们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氛围。
以人为本的用人机制有利于克服家族式管理的弊病,提高企业人员的整体素质,确保企业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提高工作效率,按照公平、公正的原则聘用干部。能力较低的家族企业成员要将职位转移给优秀的非家族成员,最终形成以非家族成员为主的科学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抛弃传统家族文化中非理性的血缘、亲情观念,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业缘,形成各个机构权责明晰,相互制约的关系。从而有效地调节所有者、经营者和员工之间的关系保障所有者的权益,赋予经营者充分的经营权,确保公司持续健康的发展。
3.3把企文化作为持久的战略资源来经营
现在人们越来越意识到 要使企业经营历久不衰,决不能停留在就事论事经营上,经济必须扎根在文化的沃土中才能持久。还要对 传宗接代有一个正确认识,就不能局限于亲情相传,更重要,也是能更稳定更持久的传宗接代。应该是文化,是形成一套能代代相传的良好风气,这就是企业文化。因此,我国的中小企业要想做大做强,更长寿,就更要重视企业文化的作用。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创新经营管理模式,同时也要把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持久的战略资源来经营,打造可持续发展的企业。
3.4中小企业要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企业的宝贵无形资产,而良好企业形象的树立,有利于企业文化的形成,使企业员工有一种自豪感、归属感,在企业中形成一种凝聚力、向心力,实现价值观念的统一,员工行为的规范化。在企业中形成一种团结、和谐、积极、向上的氛围,从而保证了企业管理的有效性和竞争力的提高。
四 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文化具有一种强大的力量,有些物质资源也许会失去,唯有文化还是存在的,企业文化是一种无形的生产力和生命力,一种潜在的生产力,无形的资产和财富。企业文化会极大地促进企业的发展,所以只要做到企业和企业文化的互相协调互相补充、互相促进,使两者同步运行,建设出一套优秀的企业文化来,一定会对企业的长远发展起到积极的、不可估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明:企业文化的深层结构,中国管理传播网,2005
[2] 张瑞敏:海尔向 500 强进军,中外管理 三年精华本,中外管理杂志社1997-1999年
[3]王驰:当代企业文化导论,湖南出版社,2000
[4] 魏国辰.中小企业管理提升 M .北京 中国物质出版社 2002
[5]庄培章.现代企业文化新论 M .厦门 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6
[6] 赵光忠.企业文化与学习型组织策划 M .北京 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3
第三篇:小企业财务管理调查报告
小企业财务管理调查报告
李献礼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它在促进市场竞争、增加就业机会、推进技术创新、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在私营企业的发展中,只有较少数企业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原始积累,发展为规模大、管理规范、资本雄厚、市场竞争力强的大企业,相当一部分私营企业处于“高出生与高死亡”状态。为此,我对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现状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发现,私营企业发展的因素很多,既有外部因素,又有内部因素,其中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是影响其发展的一个重要内部因素。规范提高私营企业财务管理,有助于促进其健康发展。
一、小规模私营企业财务管理特征
小规模私营企业投资规模小、自有资金有限、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低、产品含量低、员工素质不高、市场竞争力有限。这类企业的财务管理主要有以下特征:
1.财务管理地位不高
小规模非科技型私营企业,其决策模式主要为经验决策。私营企业在经营决策方面有着高效率的优势,但决策程序较粗糙,决策所需信息中,在相当程度上仍使用以供销人员为主体的偶遇式市场信息收集方式,信息的收集处理利用并无规范的规则,财务人员几乎不会参与收集信息,决策信息准确度较差,决策的可靠度低。企业财务管理未受到重视、财务管理在业主以外的管理中影响不大、地位不高。
2.未配置独立的财务管理机构或人员
大部分小企业未配置独立的财务管理机构或人员,财务人员当作“记账”员,主要负责对外提供财务与纳税报表。有些平时不到企业中去,月底或月初企业经营者把资料交给他们,他们根据取得的资料做账。由于取得的资料不完整,往往造成存货、资金、往来、费用等不真实,记账户数多了后,账务处理简单化,将企业的经营业务不是逐笔登记记账凭证,而是采取汇总登记(不管有多少发票),也不按照要求设置二级明细科目。
3.财务管理职能作用不大
小规模私营企业在发展初期,人与人的关系基于血缘关系和地缘联系,对团体以外的人不信任。在财务这一敏感部门,“忠诚度”成为用人的重要标准,无血缘、乡缘关系的财务管理群体很难与家族势力平衡。所以,在小规模、低层次的私营企业,真正的财务专业人才很难留住,财务人员大多未经正规的专业培训,缺乏财务管理的能力,难以为管理高层提供有效的财务信息。
4.企业法人财务观念淡薄
财务观念是财务管理的基础,观念的更新会带来管理水平的提高。而为数不少的小规模私营企业经营者,在经营中主要靠“拍脑袋”、“搏一搏”,财务管理对他们来说,是个不可理解的概念。他们认为财务就是记账或算账。自己办的企业,只要平时记流水账,到年底结算有无盈利即可,没有必要设立会计总账、分类账、明细账,没有必要按照《会计制度》要求进行会计核算和财务分析。因此,许多原始资料不提供给财务,把会计只当作纳税申报的工具,没有真正发挥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作用。
5.资产管理混乱
一是现金管理混乱。多头开户银行,材料采购和产品销售大量用现金交易,企业业务人员随意支取现金长期不结算,有的企业现金收入不入账、正常的费用支出也不入账等。企业现金管理不规范,给企业财务管理埋下隐患。二是应收账款失控。这主要发生在产品(商品)供大于需的私营企业,由于供货企业间的互相竞争激烈,为了避免自己的产品被淘汰出局,采取垫资发货办法,造成应收账款居高不下。
三是存货管理混乱。没有建立完整、准确的材料(商品)、产品仓库明细账。材料(商品)采购因资金紧张赊欠款项,对方没有开具发票或为了压价不要求对方开票,造成入账无原始凭证,有的以白条入账,有的干脆不入账,造成企业存货一摊糊涂账。
四是固定资产管理混乱。有的企业购置固定资产时,没有及时登记入账;有的企业购置的固定资产没有取得发票而无法入账;有的企业购置的固定资产由于原始记录不清,无法按现有《制度》要求采取分类折旧;有的企业报废、毁损的固定资产没有按规定清理,造成账实不符。
二、对加强管理的建议
1.加强对企业经营者的财会知识培训
有关部门应针对私营企业在财会方面存在的问题,对经营者开展业务培训,提高经营者的法制观念。特别要加强对《公司法》、《合同法》、《税法》和《财务》、《会计制度》、法规等财经、法规的辅导,提高经营者对加强企业财务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充分理解财务管理在企业经营中的作用,要从企业的长远去审视企业的经营管理,摒弃“小富即安”的小农意识,要做到规范
经营、守法经营,这样才能办好企业、办大企业。
2.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
财政部门作为企业财务人员的主管部门,要通过调查,找出私营企业财务人员存在的薄弱环节,制定出培训的方式,有针对性地解决存在的问题。也可采取企业会计互审互查,使他们在检查中增长知识,以达到提高财会人员业务素质之目的。同时对私营企业中财务管理混乱的企业,应加强执法力度,对不按照《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的,或采取不法手段偷税的,应按照《会计法》、《税法》的相关规定对企业法人予以处罚、行政处罚、甚至刑事处罚;对相关的会计责任人员予以吊销会计证等行政处罚,触犯法律的要追究其刑事责任。
3.加强外部监管力度
从目前私营小企业的现状来看,靠企业自身约束来规范会计工作是不现实的,我们应该更多地借助于外部监管,帮助私营企业实现会计规范化。我国的会计监督是由国家监督、社会b监督和企业内部监督三位一体的监督体系,其中前两种属于外部监督。国家监督是由财政、税务、银行、工商、证券监管等部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实施的监督;社会监督则以会计中介机构为主体,由其接受他人委托,对有关单位的会计工作进行审计、验资等工作。如其在执业过程中,发现私营企业会计核算过程中不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的,应及时上报财政、税务等主管部门,对私营企业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应予以严肃处理。
第四篇:模块五中小企业财务管理
模块五中小企业财务管理
思考与讨论
就与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相关的问题写一篇课程小论文
要求:字数在2000字以上
一、单项选择题
1.能够进入创业中心的孵化企业,其企业负责人应该是(C)。
A.职业经理人B.企业产品的营销人员
C.企业产品的研发人员D.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
2.风险投资的投资的目的是(D)。
A.获得企业的所有权B.获得企业的控制权
C.获得企业的经营权D.在产权流动中实现投资回报
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商业计划书编制的内容的是(B)。
A.现有管理人员介绍B.以前财务报表分析
C.主营产品的技术特征D.融资计划及企业发展规划
4. 对于处于成长期的中小企业,较合适的融资方式是(A)。
A.风险资金B.天使资金
C.银团贷款D.纽约证券交易市场上市
5.企业在初创阶段通常能够选择的资金来源渠道有(B)。
A.风险资金B.天使资金
C.战略投资资金D.银行贷款资金
6.政府部门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中所担任的角色是(D)。
A.资金提供者B.债务偿还者
C.债务担保者D.出资、资助和承担一定的补偿责任
二.多项选择题采用单变量模型来做企业财务预警分析的缺陷是(AD)
A.对于哪些是最重要的预测指标,不同的分析者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B.在企业失败前一、二年的预测准确率很高,预测期变长,准确率有所降低;
C.不可用于规模、行业不同的公司之间的比较;
D.企业的核心管理层为了掩盖真实财务状况往往会对某些财务比率进行粉饰,因此由这些不真实的财务比率所作出的预警信息就失去了可靠性;
E.工作量比较大,研究者需要做大量的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工作。
2.下列各项中,属于创业板发行上市的标准的有(BC)
A.最近三年连续盈利且净利润累计不低于3000万元;
B.最近两年连续盈利且净利润累计不低于1000万元,且持续增长;
C.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5000万元,且最近两年营业收入增长均不低于30%;
D.最近三年营业收入不低于3亿元;
E.最近三年经营现金流量净额累计超过5000万元
3.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有(ABD)。
A.风险投资B.天使投资C.美国纳斯达克市场上市
D.无限责任担保货款E.纽约证券交易市场上市
4.中小企业的投资空间包括(ACDE)。
A.创新金融业务的投资空间B.矿山挖掘开采的投资空间
C.旅游产品的投资空间D.农业产业化的投资空间
√5.商业计划书包含的内容有(ABCE)
A.公司组织管理架构图B.主要竞争者竞争力对比C.主营产品的技术特征
D.前三年每年的财务状况分析E.融资计划及企业发展规划
6.中小企业在进行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时,应该参与论证决策的部门有(BC
A.人力资源部B.市场营销部C.财务部
D.采购供应部E.安全保卫部
7.下列各项中,属于中小企业板发行上市的标准的有(ADE)
A.最近三年连续盈利且净利润累计不低于3000万元;
B.最近两年连续盈利且净利润累计不低于1000万元,且持续增长;
C.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5000万元,且最近两年营业收入增长均不低于30%;
D.最近三年营业收入不低于3亿元;
E.最近三年经营现金流量净额累计超过5000万元
三.判断题
1.融资难、担保难是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最突出的问题。√
2.风险投资是自由投资者或非正式风险投资机构对原创项目构思或小型初创企业进行的一次性的前期投资。×
3.中央财政设立了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服务于所有中小企业。×
4.当创业者从孵化器毕业,成为该公司的法人代表和控股股东,孵化器成为该公司的参股企业。×
5.中小板企业与创业板企业比较已相对成熟,规模较大、盈利能力较强,风险程度相对较低。√
6.天使投资是由职业金融家投入到新兴的、迅速发展的、具有巨大竞争潜力的企业中一种权益资本。×
7.通常,企业在创业中心孵化的时间一般不超过3年。√
四.论述题
(1)、试述我国创业板与中小板市场的区别
(2)、试述风险投资的特点
(3)、试述我国中小企业的投资空间
(1)
1、市场定位不同
中小板是现有主板的一部分,主要面向已开始进入成熟期、经营相对稳定、盈利能力较强并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
创业板面向的企业处于成长的更早期阶段,成长性特点突出,技术创新、经营模式创新方面非常活跃,与传统的制造企业在资产结构、盈利模式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别。
2、市场准入门槛方面有显著区别
中小板实行与现有主板相同的一套发行标准,在各项财务指标方面都提出了较高的全面的要求。
创业板针对不同类型创业企业的特点和实际需求,设计了更为灵活的两套业绩标准,取消了无形资产占比不能超过20%的规定,扩大了企业覆盖面。
3、风险特征不同
中小板企业已相对成熟,规模较大、盈利能力较强,风险程度相对较低。
创业板企业尚处于成长期,普遍规模较小、经营稳定性较低,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风险
程度相对较高。
4、制度设计上有所不同
中小板实行现有主板的各项制度。
创业板在注重风险防范的基础上,建立了与所服务对象相适应的制度安排,在发行审核、信息披露、退市、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发挥中介机构功能等方面进行了更加市场化的探索和创新。通过科学合理的制度设计,打造特色鲜明、市场化程度较高、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业板市场。
(2)
1、投资的方式主要是股权性投资。
2、投资的周期较长。
3、高风险,高回报。而且投资的目的不在于不断地获得利息或红利,而在于当投资对象的市场评价达到较高水平时,通过股权转让活动,一次性地为投资者带来尽可能大的市场回报,即取得中长期资本利得。
4、它不只是一种投融资体系,而且是一种集资金融通、企业管理、科技和市场开发等诸多因素于一体的综合性经济活动。
(3)
一、为大中型企业专业化配套协作的空间。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我国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大型企业会逐步增多,加之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外开放的扩大,外国大型企业在中国的投资也会增加。就总体而言,大企业和中小企业的发展是相辅相成,不是此消彼长的。仅就专业化配套方面看,大企业的发展就可以拉动中小企业投资空间的增加。汽车、家电、机械、食品等行业大企业的发展,都会带动一大批中小企业发展起来。即使是国外进入中国的大企业,也离不开当地中小企业的配套。
二、农业产业化的投资空间。
农业产业化,即以农副产品加工业为龙头,以农民家庭为农副产品原材料生产基地,以海内外为目标市场,组建“公司+农户+市场”的种(养)、加、销一条龙生产形式,近几年来,政府采取优惠政策和某些组织措施,推动了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但是与需要和要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蔬菜、瓜、果保鲜及其初加工和深加工,农作物的果实、秸杆、叶、皮、壳的利用,木、竹、藤、棕的加工利用等,都是大有可为的。
三、向国际市场出口的空间。
开发国际市场,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有一定的竞争力。例如,服务业、软件开发等,也属于劳动密集型。
四、环保产业的投资空间。
垃圾回收、加工利用也可以归纳为环保产业,但环保产业的外延要大得多。为了适应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环保产业的需求量非常大。而且将来经济越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越提高,环保产业的需求量就越大。目前环保投资与市场需求的差距很大,国家鼓励并给予优惠政策,而且还几乎没有出现竞争。一般地说,环保产业利润率不高,但风险也不大。
五、旅游产品的投资空间。
这是一个相当可观的市场。要适应旅游市场发展的需要,就要扩大基础设施建设,满足旅游者旅游过程中的生活和购物需求。我国目前不仅旅游设施不足,旅游购物更差,特别是有特色的产品不多。
六、打造某些垄断行业的价值延长链。
目前某些为政府所垄断经营的行业,如电信、邮政、铁路、航空、石油、金融、保险等,由于企业规模过大,加之体制方面的原因,其价值链条很短,服务质量不高。随着加入世贸组织后体制改革的深化,某些方面的业务将会以分包的方式交由小企业经营,从而助长这些行业的价值链条,加之入世后的“国民待遇”规则的实施,企业准入范围扩大,为中小企业投资拓展空间。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企业经营中的80个行业中,允许外国进入的约60个,而允许国内民营企业进入的约40个,空间还很大。
第五篇:从学生体质下降看我国中小学体育课存在的问题
从学生体质下降看我国中小学体育课存在的问题
摘 要:经教育部检测显示,我国学生的体质呈连续下降趋势。造成学生体质连续下降的原因很多,不能一一论述,本文从目前中小学体育课存在的问题入手,来探讨学生体质下降与目前体育课存在的问题之间的关系。最后提出建议与对策: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升华学生的体育价值观;体育教师要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体育课内容要不断地更新;体育班级授课制应该改革。
关键词:体质、体育课、问题
从2000年开始,教育部就对我国学生每两年进行一次体质监测,到2006年已进行了四次监测,结果显示我国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在体能、心肺功能、超重与肥胖、近视率这四个方面呈连续下降趋势。结果一公布,引起全国舆论一片哗然。人们纷纷把矛头对准了学校体育,认为这是学校体育应该担负的责任。没错,学生体质连续下降,学校体育有推卸不了的责任,但全部把责任推到学校体育身上,却有失公允,学校体育也不能承受之重。那么,学校体育到底有那些问题呢?问题是多方面的,本文就从中小学体育实践课存在的问题入手,来探讨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
一、导致学生体质下降的因素
体质是在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人体所表现出来的形态和机能方面相对稳定的特征。具体指身体形态发育水平,生理生化功能水平,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心理状态,适应能力等五个方面。根据2000-2006年的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检测结果显示,青少年学生在身体形态指标上是上升的,也就是身高,体重,胸围迅速增长,而在体能尤其是在弹跳,爆发力,耐力方面、心肺功能、超重与肥胖、近视率这四个方面却持续下降。这至少说明了三个问题:首先是我国青少年学生的营养条件在不断地过剩;其次,青少年学生所承受的学业压力在不断地加重;再次,青少年严重缺乏体育锻炼,体育锻炼时间过少。李永亮也对学生体质下降总结了七个方面的原因:⑴学生正常体育活动时间被挤占⑵片面追求升学率,致使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闲暇时间过少,体育活动时间更少⑶教师素质不高,学生体育锻炼的质量和效益不高⑷学生睡眠时间严重不足⑸学校体育经费严重缺乏,体育场地,器材严重不足⑹学生膳食结构不合理,营养失调⑺学校体育政策与制度保障缺位,使学生体育锻炼缺乏强有力的制度保障。[1]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出,学生体质下降应该包含这几个因素:学校因素,家长因素,体育课因素,校长因素等,在这里,本文不一一论述,重点论述在体育课方面存在的问题。
二、体育课存在的问题。
1、体育课抹杀了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对于中小学生来讲,喜欢体育,乐于运动是他们的天性。学校体育课本应是学生喜欢参与的理想乐园,但是,从事学校体育的专家学者和从事实际教学的广大体育教师都有一种困惑,就是有些学生喜欢参与体育活动而不喜欢上体育课,而且年龄越大年级越高,这种表现越明显[2]。是什么原因使学生对体育课失去“运动参与”的热情,进而产生厌学情绪呢,在全面贯彻新课标的今天,笔者想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体育课内容陈旧。2005年8月3日中国体育报发表了《学生体质下降该怪谁》的文章。文章指出“现在的家长维权意识太强,容不得学生在学校有一点闪失,学校总是提心掉胆,原因是不知道家长突然因为什么事就要和学校打官司,于是体育课就简单得不能再简单„„99%学校封了攀登架,爬竿,爬绳和 秋千,有的学校甚至不敢搞长跑„„”[3]体育课简单,教学内容陈旧、枯燥、是目前体育课存在的主要问题,多数学生认为体育教材乏味,缺乏新鲜感,“一蹲到底”,“一投到底”和“一滚到底”的教材安排;干巴巴的讲解、示范、练习;单调教材教法,一个实心球投一堂课,一根跳绳跳一堂课,再加上打打篮球、跑跑步,一复一日,年复一日。因而导致部分学生由此不喜欢上体育课。教材是体育课程的组成要素之一。学生对体育教材的接受程度从另一个方面决定着在体育课上的参与程度,面对学生的体育基础和体育欠帐,教材偏难;受教学大纲的规定和学校(尤其是广大的农村学校)体育设施条件的限制,教师和学生选择教材的空间有限。在实施新课标的今天,有的学校的体育课教学仍旧是换汤不换药,真正意义上的课改动作体现不明显,如对本地本校传统教材内容资源改造利用不重视、不到位,对新教材内容资源的开发挖掘不积极、不适应,缺少地方特色和校本特色,在使用教材上热剩饭,因而学生对教材的简单重复感到厌烦。教材内容多课时少,教学缺乏系统性,教材教不明,学生学不清的现象仍然存在,教学结果收效甚微,学生没有收获感,造成教材对学生缺乏吸引力,学生对教材没有亲切感,缺乏亲合力。
(2)体育课的班级授课制度不合理。体育的原始属性就是游戏性活动,具有松散性和自由性的特征。这一特征正好迎合了青少年学生喜欢运动,不受约束的心理特点。其参与行为的松散性体现在:一是参与体育活动的人数多少可以自由组合,灵活结伴,不受限制。二是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长短可以因人而宜,因时而定,自我决定。三是参与体育活动的空间范围可以是课前课后、班内班外、校内校外。四是参与体育活动的方式可以是直接参与,也可以是间接参与,受外在因素牵扯和干扰较少。五是参与体育活动的目的可以是自己感兴趣的运动项目。
而现在的体育课却恰恰违反了体育的这两个特征,它把所有学生集中在一起上同样的课,不管你是不是愿意或者是不是喜欢,严重抹杀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知道,从初中起,体育老师就教我们怎样推铅球,到了大学老师还教,学生完全没有自主选择的权利,这就导致了青少年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
当然体育课与纯粹的游戏课还是不同的,不能完全按照学生自己的兴趣来按排,因为体育课有着自己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步骤,体育教学必须紧紧地围绕教学目标和按照教学步骤来进行,这就限制了体育课的自主性和宽松性。但我们可以在遵守教学原则的基础之下,对教学方式做一些变化,那就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身特点以及自身需要去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每个老师挂牌教一到两项体育运动项目,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去选择了。
2、体育课没有完成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现在的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家长的过于腻爱,让他们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因此这些孩子缺乏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据调查,学生不喜欢上体育的主要原因中怕跑步、怕苦、怕累就占了29.54%。[5]我们的体育课不但肩负着增强学生的体质,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也是学校体育课的主要教学目的。然而,我们的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上对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却远远不够,往往体育教师加点运动强度,学生就叫苦连天,体育教师也就心慈手软了,久而久之,学生就越来越不喜欢上体育课,从而形成不正确的认识,体育课就是“玩”的课,体育老师也越来越难上体育课这个怪圈,这也是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之一。
3、体育课被挤占现象严重。在中小学校,体育课被挤占已是家常便饭。体育课被一些老师甚至领导认为是“豆芽科”,可有可无,因此为了提高所谓的 升学率,向体育课要时间也便成了合理借口。一项对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调查结果显示,只有18%的学生能达到每天1小时的体育活动,42%的学生能达到每天0.5小时体育活动。随着年级增高,达到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的学生逐渐减少,高中学生最差,只占12.5%,而最好的小学生也只达到22.6%。
对此,体育教师也无动于衷,他们自身也没有意识到体育课对孩子或者对自己有多重要。对孩子们来说,在繁重的学习之余,这是唯一可活动的宝贵的时间,一周就只有两节体育课还让其它科的老师占去,他们的心情可想而知;对体育老师们来说,这是自己的义务与权利,怎么可能让其他老师占去呢?这不是把自己的义务与权利拱手让人吗?体育老师不是常常抱怨地位低,工资低吗?连自己的权利与义务都维护不了,你的地位又从何而来呢?没有地位又何谈待遇呢?对此,体育老师要对那些占课的老师勇敢地说“不”,不能让这种现象永远持续下去。体育老师要对自己的职业和学生的体质担负起责任来,学生锻炼时间的不足,缺乏经常有效的体育锻炼,是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最直接原因。因此,在保证体育课时的基础之上,还要加强学生的课外体育时间。
4、体育课的目的不确定。体育课是以“增强学生体质”还是以“传受三基教学为主”?体育界存在着广泛的争论。这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师在实践操作上的混乱,有的老师认为体育课,主要是传授给学生运动的技术、技能,至于增强体质,那是学生们自己的事。于是乎,一堂体育课,有些老师就要讲大半节课,一堂课下来,学生汗都不会流。而另外一些老师认为,体育课应该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为主。因此,在课堂上应该少讲多练。还有的老师认为,不能把“增强学生体质” 与“传受三基教学”对立起来,卢元镇老师在《也谈为什么要教滑步推铅球》一文中就认为不能把学习运动技术与增强体质对立起来,这是不科学的,让学生掌握一定难度的运动技术是必要的。这些思想上的混乱,直接影响了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体育锻炼的强度,因此有的学生也就不能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
三、学生体质下降与体育课的关系
从以上对体育课存在的问题的分析,学生体质下降与体育课是有很大关系的。体育课对学生兴趣的抹杀,造成了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的尴尬。班级授课制的不合理,严重阻碍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体育课对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缺失,让学生害怕体育课的大强度,从而不喜欢上体育课,体育课的被挤占严重影响了学生锻炼时间,也给学生一种错误假象,那就是体育课不重要。体育课目的的不确定,给体育老师带来了操作实践上的混乱。体育课存在的这些问题,影响了学生的锻炼时间,影响学生锻炼的积极性与主体性,进而也影响了学生的体质长期地得不到有效的锻炼,因而造成了学生体质下降。
四、建议与对策
1、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升华学生的体育价值观。兴趣是吸引和激发学生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的主要动力之一。中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时期,他们应该是热爱体育运动的,他们也需要以体育运动缓解学习上的压力和精神负担,同时良好的身体素质又能帮助他们精力充沛地进行学习。然而身体素质的提高,需要持久锻炼。只有在体育课中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学生才会采取积极的锻炼方式,才能真正做到时刻关注自身健康,养成体育锻炼的爱好和习惯,才能树立终身体育观。在全国中小学体育课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意义。“现代人的终身体育观较淡薄,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学校体育教育阶段对体育没有兴趣而未形成终身体育观,因而在学校体育教育阶段尤其是中小学阶段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是形成终身体育观的关键环节”。
2、体育教师要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体育教师要热爱自己的岗位,既然选择了这一职业,就应该无怨无悔地去从事它,不要因为一些人对体育的轻视,而轻视我们自己,我们能够在这一职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首先必须具备高尚的人格、健全的心理、全面的知识体系,这样才能得到同行的尊重,学生的爱戴。其次,还应在教学中勇于探索,不断开拓创新,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及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
3、体育课内容要不断地更新。在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要求教师不能将教材的内容原封不动硬塞给学生,而是要具备现代教材观,不断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充分运用自己聪明才智调动自己的知识积蓄,带着自己的文化积淀,结合学生的发展水平,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站在科学方法论和美学高度研究教材、把握教材、使用教材,优化教学内容,促进教学内容现代化,去掉一些比较陈旧的,不合学生身心发展的体育项目,增加一些与时代结合,青少年喜欢的体育项目。比如说轮滑,踢踏舞,跆拳道等等具有现代元素的体育项目。
4、体育班级授课制应该改革。目前的体育课是以班级的组织形式上课的,这种组织形式的缺点在于,它不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与自由性,学生不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学练体育项目,而是被动的接受老师给安排的运动项目,这就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次,它没有考虑到学生身体条件的差异性,不能解决学生对体育课负荷的不同程度的需求。目前,一些学校尝试着体育课组织形式的改革,主要有两种比较流行,效果比较好的组织形式,那就是“分层次教学”和“俱乐部教学”,这两种教学模式,对体育老师的专业知识要求提高了,可能有的学校实施起来比较困难,但组织形式是可以变化的,只要能够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解决他们之间对体育的不同程度的需求,都是可以采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