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德意中小企业的经营之道对我国的启示
德意中小企业的经营之道对我国的启示——北大日记(94)(2011-12-17 00:01:35)
2011年,对于世界很多国家来说,可以称得上是“债务元年”。世界各主要经济体,不是国家欠债,便是企业欠债。欧洲各国和美国因为国债负担太重焦头烂额,而在我国,虽然没有国家的债务危机,但是中小企业却债务负担严重,乃至从下半年开始频发中小企业主逃债事件。此时,接近年关,随着一波还贷高峰到来,“跑路潮”又有重演之势。据悉,温州有关部门已开始对17个行业进行摸底,紧急应对“跑路潮”。
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在世界上一些国家债务危机严重的国家,国家债务重如山,比如意大利,当前的国家债务占GDP的比重为116.7%,债务总额高达1.9万亿欧元,占欧元区总债务的23%。财政支出被迫削减,工薪阶层艰难度日。但是,占企业总数90%以上的中小型企业的业主倒是显得神闲气定,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在意大利,那些拥有自己家族企业的企业主脚踏实地,安稳度日。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在我国,国家拥有强大外汇储备存底和市值名列世界前茅的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但是中小企业却债务危机连连。这其中,固然有很大的原因是金融深化程度不够,导致中小企业陷入融资困境。但是,我们也可以在向欧洲典型国家中小企业的经营之道的考察和借鉴中,找出一些我国中小企业自身经营的问题。在分析中,我们以德国和意大利的中小企业为例。
首先,在德国和意大利,以家庭为核心的中小企业主要立足实业,即制造业,稳扎稳打。德国以传统工业为支柱的经济模式,一度因为显得落伍过时而备受嘲讽。但是,在今天各国经济被大起大落的金融业折磨的上下起伏之时,德国的机械制造、汽车、化学、电子工业却如宝石般熠熠生辉。而挑起这些行业大梁的主要企业是中等规模的家庭企业。这些企业本着“贵精不贵大”的原则,锐意创新,技术先进,制造精良,闻名遐迩,很多荣登世界冠军的宝座,即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据最大份额,德国这类冠军企业有1500多家。意大利的手工制造业的企业很多为家族企业,秉承着把手艺传下去的宗旨,这些企业对产品质量精益求精,使得产品的附加值非常高。意大利一家家族制鞋企业——金塔拉制鞋公司制造一双鞋经过多道工序,鞋子的寿命可以达到20年,一双鞋可以卖到25000到30000欧元。正是这种对高品质制造业的追求使得德意两国的中小企业长期立于不败之地。
其次,德意中小企业不盲目追求上市融资,也尽量减少负债或着不负债。德国绝大多数中小型企业没有上市,因此不受金融市场的制约,经营方向调整十分灵活。意大利的中小型企业上市的也不多,而且负债率也比较低。它们更愿意由家族来控制企业的股权,不愿意被他人控股或者背上债务的包袱受制于人。德意的中小企业都很看重企业的主控权是否一直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因此不轻易借债或者上市,这样,它们也就不容易受到金融市场波动的制约。即使发展速度慢一点,规模小一点,但是发展的道路是平稳的。
第三,德意的中小企业既重视传统工艺的传承,也重视新技术工艺的开发和创新,同时也很重视人才的培养。意大利的传统家族企业极为重视对下一代的培养,以利于传统的家庭手工艺可以世代相传。而一些比较现代化的企业则重视研发,例如从事电子机械行业生产的普瑞玛工业集团多年来秉承一个不变的规则,每年拿出营业收入的6%从事研发。而德国的中小企业在技术研发方面也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在德国中小企业最为兴盛的巴登—符腾堡州,当地人最大的业余爱好就是从事发明创造。同时,德国大学和技术学校并行的“双轨制”教育体系也为德国中小企业一直源源不断地输送着由工程师、研发人员和技术工人构成的人才队伍。
第四,德意的中小企业爱护和珍惜企业的荣誉和名声,这既表现在对产品质量持之以恒的保持上,也表现在海外经营的步步为营稳扎稳打上。德意有很多中小企都在海外发展,包括进行出口贸易和跨国投资,但是它们很少因为出口产品的质量受到投诉或者因为在海外设厂就降低管理标准。所以,很多闻名遐迩的中小企业既是跨国企业,也是基业长青的百年老店。这颠覆了人们习惯的跨国企业一定是大企业和500强或者百年老店的观念。说明企业做好做强并不一定要做大。
对比德意中小企业,我国的中小企业差距不小:(1)我国的中小企业一旦发展壮大之后,往往守不住自己的主业——实业,总是想赚快钱,因此往往去涉足房地产或者其他短期内更加赚钱的行业。这不仅使得自己千辛万苦建立起来的主业日渐萎顿,而且丧失了自己原有的竞争优势。(2)我国的中小企业负债过重和盲目追求上市的情况比比皆是。企业一旦发展,就容易盲目扩张,力求做大但不是做强。很多时候企业负债超出了自己的实力所能够承受的限度。一旦债务负担过重,资金链条崩断,企业立即陷入倒闭破产境地。(3)我国中小企业在家族(民族)传统工艺传承上和技术开发创新上关注和投入都不够。很多家族(民族)传统工艺濒临灭绝,后继无人。这其中固然有政府扶植力度不够等原因,但是企业自身无所作为也是不容忽视的原因。(4)我国中小企业大起大落,自生自灭,昙花一现的情况很多,基业长青的百年老店少见。在我国,似乎一个企业创办很容易,倒闭也不稀奇。在对外贸易中,有一些靠产品保质保量技术创新得以屹立不倒的中小企业,也有不少以产品质次价低挤倒同行占领市场的中小企业,良莠不齐。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从德意两国的中小企业生存与发展之道中,我国的中小企业多加借鉴和学习,或许可以找到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
第二篇:3 对我国的启示
对我国的启示
3.1 我国应加强和完善对转让定价税制的立法 我国的立法层级较低,内容过于简单和抽象,缺乏系统性、完整性、规范性、可操作性和权威性。对此,应借鉴国际上在转让定价税制立法方面的先进经验,坚持运用正常交易原则,强调“实质重于形式”,明确关联关系的认定标准、完善调整方法、明确纳税人的报告举证义务、制定严格的处罚措施等。来制定一套比较系统和完整的转让定价法规。
3.2 应明确关联企业的认定标准 目前,国际上对关联企业的认定通常有两种标准:一是控股比例;二是企业间实际控制程度。按照转让定价税制的发展趋势,我国应明确规定关联企业的认定以控股比例和实际控制程度为主要标准,兼顾避税地的特殊处理法,特别要注意运用“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来对关联关系进行判断。只要企业之间是为了某一共同的利益而违背了正常交易原则,不论是否构成关联关系,税务机关均有权对其收入和费用进行适当的调整。
3.3 应引入总利润原则,完善对转让定价的调整方法
3.3.1 坚持正常交易的原则,引入总利润原则 因为我国外资企业多,内部交易很频繁,如果按正常交易原则对各笔交易的价格去逐项审核,工作量会很大,加之如何界定关联企业亦并非易事。因此,建议在我国转让定价税制的立法中,除了规定要坚持正常交易原则,还应引入总利润原则。具体做法是:对无关联的企业,或与关联企业来往较少的企业,一般按正常交易原则;对与关联企业内部交易频繁,且难以认定这些交易是否合理的企业,则应采用总利润原则,责成企业提供关联各方的有关资料,并按一定的分配方法将总利润分配给有关各方,然后据以征税。
3.3.2 完善转让定价的调整方法 取消调整方法使用顺序的规定,参照先进国家的做法,对各种方法要详细解释说明其适用条件,适用范围以及优缺点等,提高调整方法的可操作性。并允许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适用的转让定价调整方法,但对选定的方法必须详细列出理由,以说明所作选择符合正常交易原则中的最优法则。此外,还可以引入“正常交易值域”的概念和衡量标准,这样可以对关联企业间业务往来是否存在转让定价行为进行比较公正、客观、合理、正确的判断,以使转让定价的调整趋于更加合理。
3.4 应明确纳税人的报告和举证责任,加重处罚 税务机关在对有转让定价行为的企业实施税务调整过程中,规定纳税人负有举证责任和延伸提供税收情报的义务。对税务机关的转让定价调整方案,除非纳税人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供有效的证据材料,否则严格按已定的税务调整方案执行。税务机关要制定专门的转让定价处罚规则,对不合理的转让定价行为给以严厉的处罚,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不合理的转让定价行为发生。
3.5 应逐步稳妥地推行和完善预约定价制 我国的APA与先进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必须不断改进和完善。要提高我国APA的立法层次,完善相关法规,扩大其使用范围;提高征管人员的素质和征管水平,培养这方面的专门人才;提高我国APA规定的规范性、可操作性和税务机关执法的严谨性;还要加强对纳税人商业信息的保护;加快双(多)预约定价法律、法规的完善,尽快制定相互协商管理办法,以配合我国双(多)边预约定价的发展。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加强国内各部门的配合和国际间的合作与协调,以便于信息的交换。
参考文献:
[1]王铁军,苑新丽.国际税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2]朱清.国际税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3]杨斌.国际税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4]胡永坚.国际转让定价及其规制探讨[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5]杨冬梅.转让定价税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3).[6]鲁德华,张文春.转让定价税制的比较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4).[7]杨洪.论日本的转让定价税制[J].法制与社会.2007(6).[8]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实施条例.
第三篇:2 林德公司的做法对我国物流企业的启示
林德公司的做法对我国物流企业的启示
我国物流企业应该加强为客户提供物流与供应链整体解决方案
林德厦门叉车有限公司经过1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目前国内规模最大、技术设备最为先进的叉车制造商,在市场上也取得了非凡的业绩和巨大的成就。林德公司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之成绩,不仅是其拥有先进的技术设备,新颖的营销方法,关键的是林德公司为客户提供物流与供应链整体解决方案。
厦门林德叉车德销售人员在推销其产品—叉车时,并没有像其他叉车公司的推销员一样大谈特谈其产品的如何如何好。在1小时的演讲中,只用了10分钟介绍叉车产品,而用了近50分钟德时间,演示了一套林德公司独有的非卖的仓库设计和仿真软件。客户只要提供诸如仓库库存品种、货物进出库频率等基本参数,林德公司就会免费为顾客提供配送中心或仓库德完整解决方案,包括仓储设施的规划布局、三维动画仿真,甚至是哪种型号的林德叉车该选用几台都包含在设计结果中。那些为配送中心设计而烦恼的企业人员就被其整体物流设计所吸引,中意其物流设计方案,与销售人员保持密切联系。
林德公司这种在为客户提供物流与供应链整体解决方案中销售其产品的理念应为我国物流企业所理解。生产制造企业由于拥有产品的物权,又处于供应链的中心,所以有权力也最有可能对物流全过程实行有效的安排和协调。因为物权属于制造商,所以相对而言物流服务企业处于从属的地位。物流企业是为制造商的客户服务战略提供服务的。发展物流产业最根本的是要激发制造商的物流服务需求。换句话说,物流企业要能为制造商提供物流服务解决方案。要能用优质的服务为制造商的市场营销战略提供支援,并能够消化掉一部分制造商自营物流的成本,同时自己还能获得足以维持发展的利润。这是市场对物流企业发展的最基本的要求。对制造商的服务要求和标准有透彻的了解是物流企业发展的前提。
物流企业在供应链中的服务定位取决于资源配置所具有的比较优势。为此,物流企业必须实行服务的专业化,必须抓产品。不同的货品具有不同的物流特性。围绕产品的物流特性所进行的服务技术开发将为物流企业创新服务并形成核心服务能力提供强大的动力。只要具备核心服务能力,传统物流企业融入一体化供应链就会很容易。需要说明的是,核心服务能力也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就是“比竞争对手略胜一筹之处”,就是特色服务。正如林德叉车在销售叉车的同时,就能免费为客户提供陪送中心或仓库德完的解决方案。
物流企业如何加强为客户提供物流与供应链整体解决方案,可以延伸其服务。物流企业延伸服务有两个方向:一是沿供应链“顺流而下”,即在制造商的产品销售渠道内作为服务供应商。二是沿供应链“逆流而上”,即在制造商的物料供应渠道内作为服务供应商。
第四篇:瑞典 美 德 日的养老保险制度及对我国的启示
瑞典 美 德 日的养老保险制度及对我国的启示(上)
2016-03-01
摘要: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关注人口老龄化问题。随着各个国家的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大量出现的老年人口对各国自身都在不同的程度上提出了一定的挑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各国都在结合自身实际的基础上,制定了不同模式的养老保险制度。我国拥有庞大的人口基数,在国家人口政策的干预下,我国的人口结构迅速转变,也加入了人口老龄化国家的行列。我国由于经济基础薄弱,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时间比较晚,存在着许多问题。文章通过分析对比瑞(典)、美、德、日的养老保险制度,并且结合我国实际,探讨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方式。
关键词:养老保险制度,人口老龄化,社会保险
我国是个人口大国,养老保险制度不仅是解决老年人老有所养的基本民生问题,而且是涉及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发展问题。我国人口基数大,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几个国家之一,人口老龄化具有数量大、规模广、速度快的特点。国际上通常把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超过7%的国家或地区列入老龄化国家。30多年的时间,我国的这一比重从1982年的4.91%到现在上升到接近10%。而且根据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的预测,再过15年,也就是2030年,我国65岁以上老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将达到18.2%。如此巨大的人口老龄化压力,考验着我国政府规划养老的能力。养老不是仅仅满足老年人的基本生活,还需要考虑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和医学、专业护理服务等等。未来养老的发展不能局限于政府或者家庭方面的承担,还需要使养老走向社会化,鼓励社会机构、企业等等参与到养老服务队伍中来。经过60多年的努力和发展,我国养老保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面对日益增大的人口老龄化压力,迫切需要改革养老保险制度,以下四个发达国家的养老保险制度为此提供了很好的经验。
一、瑞(典)、美、德、日的养老保险制度
(一)瑞典养老保险制度
瑞典作为“北欧五国”之一,素有“福利国家橱窗”之称,它的养老保险制度是其社会福利制度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
在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中后期,由于缴费额与养老金津贴标准之间不直接对等,并且国民提前退休现象增多,造成瑞典的劳动力供给下降,这些都导致了国家养老金不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瑞典政府采取了两个措施:建立退休引导机制和自动平衡机制。一是退休引导机制。它是把退休年龄和养老金计发标准挂钩联系起来,通过奖励来激励居民延迟退休。具体规定是:公民年龄在61到70岁是可选择的退休年龄时间段,其中法定退休年龄是65岁,每提前一个月退休要扣减0.5%的养老金,同时每延迟一个月则可以增加0.7%的养老金。二是自动平衡机制。即名义账户每年记账利率的确定,取决于近3年的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和上一通货膨胀率。这样做是为了使个人账户累积总额能够反映周期内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并且处于自动平衡状态。
瑞典的新养老保险制度在2001年正式实施。新制度包含三种类型面向三种人群:一是国民年金,该部分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税收,主要是面向无收入或低收入的弱势人群。凡是在瑞典居住期满40年者,且年满65周岁,均可以每年领取7万克朗的税前养老金;而居住不满40年的公民,还可以按每年1/40的比例递减。二是收入关联养老金,一般是由雇主和雇员共同承担的,他们按照工资总额和缴费工资各缴纳9.25%。在瑞典新养老保险制度中,这部分两部分组成:名义账户和实账积累。名义账户是由社会保险管理局负责的,将缴费资金的16%计入参保人账户,由公共投资基金对其进行管理运营,这个账户用作个人在退休时领取养老金,其在财务模式上是实行现收现付制;此外,实账积累部分,则由养老基金管理局将缴费的2.5%划出,然后投资到私人基金公司以及共同基金公司来进行运营,努力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三是职业年金,即面向在职居民的养老基金,其中费率取决于参保人员的就职行业和年龄,平均约为工资总额的3%到5%之间,一般是由工会与企业管理者共同商定建立的。目前,瑞典国民中的90%以上在职人员都参加了职业年金,这部分资金的投资运营主要是由各私营基金公司负责的。
当前,瑞典不仅恢复了经济竞争力,而且它依然是世界上养老保险最“慷慨”的国家。瑞典的经验表明,养老保险制度兼顾公平与效率,通过解除国民的后顾之忧,来促进社会稳定,进而能够让国民放心大胆地创新、创造,增强社会活力。
(二)美国养老保险制度
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开始建立。作为世界上较早建立养老保险制度的国家之一,经过不断发展,美国的养老保险的“三大支柱”逐步形成了,包括社会养老保险、公共部门或雇主出资的养老保险、个人储蓄养老保险。
第一支柱是社会养老保险。该保险是美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基础,是由政府强制执行,以现收现付的模式支付养老金。它覆盖包括了全美约96%的劳动人口,属于国家的基础养老保险制度。美国社会养老保险的相关管理部门包括:社会保障咨询委员会、社会保障局、国内税收局、劳工部、财政部等。社会养老保险的资金主要来源,是雇主与雇员共同缴纳的工薪税,统一由美国国内税收局征收,社保基金负责统一管理及发放。而自雇人员则需缴纳双倍的工薪税,这是因为其兼有雇员和雇主的双重身份。为了方便人员的流动,每一参保人员都有一个终生社会保障号,由美国税务部门编制。给付社会保险的条件是:退休年龄为62岁以上、有10年以上的缴纳社会保障税经历,并且积累社保积分要达到40分以上。
第二支柱是公共部门或雇主出资的养老保险。该保险包含两种类型,一是公共部门养老保险。包括联邦政府公务员的退休金制度,该退休金制度又分文职和军职雇员,同时各州和地方政府与联邦政府的养老金制度也有所不同,但总体相似。二是企业部门养老保险。美国企业的养老保险包括了收益确定型和缴费确定型。一方面,收益确定型的养老保险是非强制性的,而且没有统一标准,它是建立了一个共同账户,来取代每个参保人设立的单独账户,并且实行基金积累制。雇员的收益确定性养老保险账户,具体是由雇主出资的,并由雇主负责资金运作,而且该账户养老基金是不随雇员流动的。另一方面,是缴费确定型养老保险,其中每一位参保者都有自己的独立个人账户,由于延迟纳税等税收优惠政策的激励,雇主向雇员提供退休金给付,并且该基金还可随雇员的流动而转移。近年来,在美国的所有缴费确定型的养老保险基金中,发展最快的是401K计划。所谓的401K计划是一种专门账户,该账户是企业为员工设立的,企业和员工每月向养老金账户,按一定的比例存入资金,同时企业还向员工提供证券组合投资计划,通常有3、4种不同的类型可供员工选择。当员工退休时,可以选择多种方式领取,包括一次性、分期领取或转为存款等方式。
第三支柱是个人储蓄养老保险。该养老保险计划是以个人自愿为基础的,并且以税收优惠政策激励,鼓励人们进行储蓄来提高个人养老金收入。个人出资、个人管理是该计划的显著特征。它包含三个方面:一是传统个人退休账户。该账户的资金来源主要通过税收,征税模式称为ETT(即企业个人缴费环节免税,但是对企业年金投资取得的收益和个人领取企业年金征税),并且设置了存款限额。个人退休账户可以由个人单独设立,或者企业代为设立,并且需要第三方金融机构进行管理。参保者在满70.5岁后的第二年4月1日前,可以从账户中提取一定款额,其中包括投资收益在内,是需要纳税的。二是反向个人退休账户。实行TEE征税模式(即仅对征税企业个人缴费环节征税,而对企业年金投资取得收益和个人领取企业年金免税),而且满70.5岁后仍可向个人退休账户投入资金。三是小企业个人退休账户。该账户是雇员每年存款7000美元到个人退休账户,同时要求雇主按照雇员工资额的3%,或者利润的2%,提供作为配套缴费额。作为参保人员还可享受延迟纳税的优惠。
在美国,社会养老保险是养老保险制度的基础。65岁以上老年人收入来源于三方面:社会养老保险、政府或雇主出资养老保险、个人储蓄养老保险,它们的份额分别为40%、9%、10%。余下的收入则主要来自资产收入(14%)和薪金(25%)。由此可见,联邦政府负责的社会养老保险,在保障个人基本养老金收入中起着重大作用。美国通过全社会对养老保险负责,以风险共担来降低老年贫困率,在一定程度上平衡各阶层养老金收入的差距。
(三)德国养老保险制度
德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向老年人提供帮助的国家(1889年),是现代社会保险制度的发源地。现行“三层次模式”养老保险制度是于2005年起实行的。
第一层次是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养老保险为参保人提供基本的养老保障,具有不可继承、不可变卖、不可抵押、不可转账的特征。它包括三个方面:法定养老保险、特定职业养老保险、农民养老保险。其中几乎包括所有被雇佣劳动者和特定的独立经营者的人员都参加法定养老保险,除这些职业之外的其他人也可自愿参保。法定养老金的资金主要来自参保者和其所在企业与政府的财政补贴,两者的所占的比重分别约为75%和25%。第二层次为补充养老保险,即里斯特养老金和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其中,里斯特养老金的对象是:公务员及公职人员、法定养老保险参与者及其配偶等。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的对象则是雇员,资金来源可单独来自雇主或雇员,也可以由双方共同承担,如果企业为员工缴纳养老保险则可享税收上的优惠。第三层次为个人自愿养老保险,它包括个人存入指定账户的本金及利息。
三层次模式进一步明确了各种养老保险计划的地位,是德国从税收政策角度,对现有养老保险制度进行的重新分类和定义。其中,以法定养老保险作为基础性的保障,以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个人自愿养老保险作为补充性保障。如果仅依靠法定养老保险,老年人的基本生活也可以得到充足的保障。在德国,缴纳养老金包括三部分:法定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个人自愿养老保险。这三个方面所占份额分别约为70%、20%和10%。近期,德国政府希望能通过“三层次模式”,提高个人自愿养老保险的支付的份额,近期目标是15%,中远期希望能够达到25%-30%。“三层次模式”的养老保险制度调动了企业和个人参与养老保险的积极性,这项举措减轻了德国人口老龄化的压力。
(四)日本养老保险制度
自20世纪50年代起日本就逐步建立起了较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养老保险制度。其后为了适应经济和人口的变化,日本不断的改革养老保险制度。
日本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包括了三个层次:国民养老保险、共济养老保险和厚生养老保险、其他可选择的企业养老保险。第一层次是国民养老保险。它的资金来源于个人缴纳的保险费和国家财政补贴,国家规定20岁至60的日本公民都必须参加,缴费的最低年限为25年,缴费满40年才能领取全额养老金。一般公民在65岁领取国民养老保险,但也可以在60至70岁之间提前或者延迟领取,不过和瑞典一样,如果提前领取则国民养老保险金额,将受到每月减少0.5%金额的限制,而每延迟一个月领取,则增加0.7%的金额。第二层次是共济养老保险和厚生养老保险。这两者均与收入关联,资金由企业和个人对半分担。其中,共济养老保险主要是面向私营学校的教员和公务员,厚生养老保险则是面向私营企业的职员。国家规定,雇员5人以上且从事适用工种的企业和雇员1人以上的法人事务所都必须强制参加厚生养老保险。第三个层次则是其他可选择的企业养老保险,例如国民养老保险基金等。目前,第一和第二层次的养老保险统称为公共养老保险,由政府负责管理。
日本的养老保险资金是由日本年金局(JPS)管理的。该机构负责与公共养老保险相关的业务,采取董事长负责制,为公立法人机构。年金局采取垂直管理的方式,根据市—町—村三级来进行管理,为居民提供了全面的养老保险管理服务。与此同时,日本通过“物价变动”机制,有效地预防了养老保险资金实质价值的减少。即养老保险额度将随着物价上涨而提高。养老保险基金实行现收现付制,纳入国家预算范畴。
日本在应对“超级老龄社会”中,养老保险制度功不可没。2011年日本的老年人口(65岁以上)接近3000万,占全国人口比重高达23.3%。当年日本的情况是:有3451万人领取了522000亿日元养老金,平均老年人家庭每户领取了养老金金额307.2万日元,有大约60%的老年人家庭仅依靠养老金收入就能生活。
二、对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启示
(一)建立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发挥政府统筹功能
我国现有养老保险制度由于长期存在干部与职工、城镇与乡村的双二元结构,造成了养老保险碎片化。养老保险制度的碎片化状况具体表现是:地区差异体、城乡制度差异、制内和体制外的制度差异。所谓的养老保险制度“碎片化”,就是指缺乏整体性和统一性。虽然在实施养老保险制度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不同人群的利益,还有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财政状况,但是过度的“碎片化”会造成各种制度之间养老保险待遇的不公平,这不利于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以及制度的可持续发展。由于政策存在差异性和不平衡性,使得各地各部门的各行业在各时期的社会政策之间存在着不连贯、不一致的情况。所有这些都不利于发挥养老保险的统筹功能。现在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在不同人群、地区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在未来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是建立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为此我们应借鉴国外的经验,实行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并且由专门机构负责统一管理。
(二)进一步完善“三支柱”养老保险制度,加强资金的流动性和收益性
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是以国家为基础、企业和LegalEconomy立项课题38个人共同参与的。分为三个不同层次的养老保险,一是基本养老保险计划,二是企业补充养老保险计划,三是个人储蓄型保险计划。在此基础上初步构建了我国的养老保险体系制度的框架。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主要有以下三个问题:第一是制度的不完善,有部分的城镇人群还未纳入保障范围;第二是缴费率比较高,同时还受到大多数非国有企业抵制,不利于扩大覆盖面;第三是还没有完全解决国有企业的问题,而有限的覆盖面则会加剧缴费负担,造成限制劳动力合理流动,进而可能造成覆盖面继续下降的恶性循环。我国作为人口大国,正在经历快速老龄化,我国养老保险必须多条腿走路。国家层面的养老保险资金带有强制性,来源于参保者的缴费和政府的财政补贴,而且其覆盖了绝大部分居民,是属于基础性的养老保险。同时企业层面的养老保险也带有强制性。而个人养老保险属于自愿参加的保险,是其为了改善个人自己年老后的生活而自愿参保的,并且参加者还获得税收等方面的优惠,鼓励个人养老保险的推广。例如2015年4月幸福人寿推出首款保险版的“以房养老”产品。银行方面,2013年上海银行也率先推出相关系列产品。“以房养老”是一种创新模式,是以国家法律为基础,金融企业和个人共同参与的解决我国养老问题的一次尝试。
(三)采用弹性退休制度,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压力
退休年龄的制定受到很多相关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包括:初始的劳动年龄、人均预期寿命、工作环境与工作性质、劳动力供求状况、经济发展水平、养老保险基金储备等。主要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政策因素,二是经济因素,三是劳动力因素,四是个人因素。政策因素主要是国家的社会保障政策和企业的年金政策。经济因素包括资产规模、收入水平。劳动力因素则是市场的劳动力需求、工资率等。个人因素则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的健康水平、职位等,也有主观的空闲偏好、生活方式等。相对于15年前,我国的人均寿命有了大幅度的增长,人均大约8.5岁。按目前的退休年龄算,公民从退休到去世延续的时间过长,这对政府支付将造成过大的压力,同时也会给企业增添巨大的成本压力。我国应根据实际情况,根据各种职业的特点,针对不同的情况,设计弹性的退休年龄。同时还应该根据社会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和法律制度。为了应对人口快速老龄化带来的养老压力,延迟退休势在必行,而弹性退休制度是一个比较可行的、比较温和的办法。具体可以参考瑞典和日本的做法,设定一个合理的法定退休年龄,延迟退休者领取的养老金增加来鼓励延迟退休,而提前退休者则相应减少养老金的发放。弹性退休制度是养老保险制度的热点话题之一,从国际上看,已经有很多西方国家开始逐步实施了弹性退休制度。弹性退休制度的选择,是因为这种退休方案设计考虑到了不同身份劳动者的个人意愿,其中体现了人性化思想。对弹性退休制度的讨论和研究,可以为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提供一种新思路,对于老龄化带来的风险的应对具有现实意义。
(四)建立、完善养老保险法律制度,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
目前,我国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法律体系还不完善,在《宪法》和《劳动法》中仅仅有一些粗略的框架,在强制性、执行力度和实施的有效性上还有所缺乏。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还有我国多年来的人口政策,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我国急需解决的难题。在这种背景下,一部针对养老保险的专门法律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养老保障体系的合理运行需要法律的支持。如果无法可依,现代养老保险体系制度的建立、运营、监督和完善将受到严重阻碍。因此,建立一部专门的养老保险法律是目前亟待解决一个重要课题。养老保险法律制度作为社会保障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保险中最为重要的险种之一。我国应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立足于我国实际国情,尽快建立起完善的养老保险法律制度,更好地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
作者简介:魏龙(1990-),广西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区域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与政策。
作者: 广西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魏龙
来源: 《法制与经济(下旬刊)》2016年第1期
第五篇:世界历史对我国发展的启示
世界历史对我国发展的启示
1基本思想简述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的形成同马克思的整个理论体系一样,有其理论产生、形成、发展而趋于成熟的过程。青少年时期的马克思就开始对历史问题和经济问题产生了浓厚兴趣,他在《克罗茨纳赫笔记》中摘录了近2500年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并且认真研究和比较了这些事件,揭示了社会历史的内在联系及其本质,这就是马克思对历史学的早期探索。《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研究经济学的成果,通过对经济学的研究,他提出了许多具有重要价值的关于世界历史的观点与论断,深化了其对世界历史的认识。《德意志意识形态》与《共产党宣言》中对黑格尔世界历史观的哲学批判,标志着世界历史理论得以成熟《,资本论》、《人类学笔记》则使得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更加完善。简述其基本思想如下:
1.1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动力论
世界历史的形成,如同其他历史事件一样,都是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内部原因就是资本的不断扩张本性。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使得生产和消费由一国走向世界,资本的贪婪、侵略、扩张性又迫使世界市场形成,也就标志着世界历史的产生。其外部原因是新大陆的发现和社会化大生产及交通、通讯技术革命的到来,但它们只是起到了一定的催化、促进作用。然而,真正的、最根本的原因是:生产力和交往的矛盾运动相互作用的结果,只有这种矛盾激化、发展到一定程度,这种世界性的联系才真正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由此可见生产力水平和交往能力决定了世界历史的发展。
1.2跨越理论“跨越理论”的思想是马克思晚年通过研
究俄国农村公社未来发展道路上提出的。马克思分析跨越的实现是有条件的,一方面,落后民族与资本主义处于同一时代,才有可能汲取其优秀成果发展自己;另一方面,是资本的扩张本性,必然加剧发达国家与落后国家的民族矛盾,从而引起民族独立解放运动和民族主义革命。当时落后的俄国具备了实现跨越的条件,从而绕过资本主义这一可怕的波折阶段,直接
进入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跨越的主体通常包括社会制度和生产力两个方面,一旦完成制度上的跨越,就要大力发展生产力来完成生产力上的跨越,进而也是为了更好巩固制度上的跨越。可以说,跨越理论是东方落后国家赶超发达国家所选择的具体道路。
1.3世界历史发展的两个阶段论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
及其为了自身发展在全球的不断扩张,使得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在世界历史这个大舞台上唱主角,迫使人类历史进入的第一阶段是资本主义世界历史时期。世界历史的第二阶段将是人类社会在无产阶级的革命作用下,普遍地由资本主义世界历史发展到共产主义世界历史,也就是说,世界历史也必将因为社会主义的发展而更加完善而转化为“完全的世界历史”。不过,世界历史的两大阶段,在时间规定性上不会是截然分开的。第二阶段的到来是一定要以第一阶段的高度发展为前提的,在资本主义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之前,资本主义是不会退出历史舞台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全面到来是不会实现的。
2对我国的启示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全球第二大经济体,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对我国实现跨越式发展同样有很多启示。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对我国社会制度选择的启示是在建国之初,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分析了国内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在中国这个刚刚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建立资本主义是不可能的;国外资本主义列强用血腥暴力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强行把中国拉入世界市场,他们的目的是想让中国变成他们的原材料产地、产品的倾销地,大肆的加速资本积累,他们更不可能,也绝不会让中国走上资本主义的道路,与此同时又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期,对中国最有影响的俄国没有经过资本主义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纵观世界风云变幻,毛泽东确立了中国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中国在制度上的跨越。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在确定走社会主义道路后,不断汲取资本主义所取得的积极成果,为实现我国生产力上的跨越而奋斗着,更是为实现我们伟大的中国梦而努力。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对我国实现生产力上的跨越式发展的启示之一:逐步改革我国经济体制,形成更加适
合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市场经济体制。“在当今世界历史背景下发展生产力,市场经济是必然的手段”。[3]虽然,我国已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但目前的市场经济还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市场经济,我们的制度还有待完善。所以说,要实现生产力上的跨越式发展,合理的制度保证是非常必要的。启示之二:努力开创我国对外开放的新局面,从而为生产力跨越式发展提供契机。邓小平提出的对外开放政策,使中国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可见交往是生产发展乃至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在当今全球化大环境下扩大交往程度,也就是扩大对外开放程度。从2001年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中的一员,中国经济在世界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继续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我国发展的步伐,这不仅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而且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启示之三: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就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我国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不但可以利用世界上高科技含量的机器化生产力,更可以利用他们的信息化生产力。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这不但是切实可行,而且是非常必要的。新型工业化是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发展规律的道路,是使工业化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相结合的文明发展之路,是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根本途径,最终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新景象。在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指导下,我国要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与跨越式发展的道路,实现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为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最终实现我们的梦--中国梦。中国梦的及早实现更会推动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共产主义的及早到来,中国的发展是世界的,世界的发展关系到中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