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湖北省中小学作息时间新规
我市一省政协委员提案被采纳 全省中小学统一作息时间
备受关注的全省中小学统一作息时间受到社会各届一致好评。这项由省政协委员、湖北荆门外语学校校长柯昌军率先提出的建言,终于被采纳实施。
在去年1月召开的湖北省政协九届三次会议上,柯昌军委员在“全省中小学作息时间‘一时制’”提案中指出,全省中小学作息时间基本上是一校一制,没有统一的规范,普遍存在着学生在校时间过长、课业负担过重、睡眠不足的问题。同时,他提出中考、高考我省都是自主命题,已经为学生减负提供了有利的客观条件。为此,他建言,省教育厅要根据季节的变化,在全省范围内统一作息时间,率先实行中小学作息时间“一时制”。
提案在去年省两会期间被新华网、新浪网、《楚天都市报》、《楚天金报》报道。省教育厅于今年1月19日发文,要求全省中小学执行统一作息时间:早上到校时间:夏(秋)季小学不得早于7时50分,中学不得早于7时40分。冬(春)季小学不得早于8时20分,中学不得早于7时50分;下午离校时间:夏(秋)季小学不得迟于16时50分,中学不得迟于17时20分。冬(春)季小学不得迟于16时30分,中学不得迟于17时。
第二篇:昆明中小学考试入学有新规
昆明中小学考试入学有新规
http://.cn 2004年05月18日11:36 云南日报
云南日报网
小学生不得择校 高中增招3000人
昨日启动的昆明市2004年中小学招生考试对农民工子女入学作出重大改革,制定了一系列切实有力的举措,为这部分孩子就学开启了方便之门。一些多年来行之有效的办法将在今年继续推行,并适时地扩大实施范围。昆明市保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入学率达到99.9%。今年,昆明全市有小学入校生71000人,小学毕业生67230人(五华、盘龙两城区8747人),初中毕业生62662人(其中两城区22200人)。今年的普通高中预计招生27000人,较去年再增3000人,增幅12.5%,两城区普高的招生数为14000人。此外,各级各类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总数22910人,全市的高中阶段招生计划达49910人,其中针对两城区毕业生的普通中专招生1500人,职业中专、高中招生3200人,五年制大专招500人,技校招生500人。
几类人员子女受特别关注
昆明市要求确保每个适龄儿童按时就近免试入学,为此特别关注以下几类人员子女的入学:残疾儿童、家庭经济困难儿童、企业下岗职工子女、农业人口独生子女、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非公企业人员子女、个体经营者子女。规定从今年秋季起,在昆的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可凭公安部门签发的IC卡暂住证、房产证或租房证、经现居住地乡(镇)政府或街道办事处计划生育工作机构查验过的《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劳动就业部门颁发的《外来人员就业证》,办理其子女入读小学、初中的就学手续。入学具体按实际居住地就近或相对就近入学的原则,到县(区)教育行政部门设立或指定的招收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的全日制公办中、小学就学,并免收他们的借读费,其管理和收费也与市民子女一视同仁。如学校生源
拥挤,可协调到其他学校或民办学校就读,当地教育部门给予接收学校一定补助。昆明市财经商贸学校试办综合高中,与二级完中同批次录取。今年中考总分690分,即语、数、英各120分,物、化、政各100分,体育30分。
小学生入学不得择校
昆明市小学生入学实行按户口(或人户分离的实际居住地)就近入学,不得招收择校生;初中招生实行以校划片,结合户口(或人户分离的实际居住地)免试就近或相对就近分配入学;普通高中实行根据考生志愿、依据升学考试成绩择优录取。若小学未按户口地段入学的,不分配进入热点初中就读;初中择校和到外校借读的,不得参加普高招生中定向择优生的录取。公办高中招收择校生严格执行“三限制”要求,按划定的一级完中择校生录取最低控制线和普高录取最低控制线,在全市范围内招收。
沿续规定
仍实行除保留初中体育网点和昆明市少艺校选拔招生外,不再安排小学优秀毕业生保送入初中和艺术网点特长生的选拔分配;按毕业生人数5‰的比例公开推荐保送优秀学生干部、三好生进入高中。昆一中继续面向郊县(市)区招收8个高中班,昆十四中面向两城区招收两个高中班,官一中、官二中、铁一中面向两城区各招1个高中班,昆明实验中学面向全市招两个普高艺术班,昆明滇池中学面向两城区招两个公费学位班,北大附中云南实验学校面向全市招两个公费学位班。
定向择优生办法继续在两城区一级完中实施,并推及两郊区试行。市属技校招生纳入中等职业学校招生统筹管理,在志愿表中增设技校栏目。中考时间表不变:7月2日考语文、物理;3日考数学、政治;4日考英语、化学。
聚焦中考———志愿填报
中考志愿填报时间为7月5日至11日。两城区考生凡报考省一级中学(师大附中、昆一
中、昆三中、昆八中、昆十中、昆十二中、铁三中)及列入第二批录取的云大附中、昆明滇池中学和北大附中云南实验中学者,只能报其中一所。考生在填报一所一级完中的基础上可根据招办指定的划片范围选填一所省一级完中(含同批录取的学校)。
聚焦中考———照顾政策
市级以上(含市级)三好生、优秀学生干部;市级以上体育竞赛获奖者、省级以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由省科协、教育厅、科技厅主办)获奖者给予加分。少数民族学生、归侨、归侨子女、华侨子女、烈士子女、伤残军人子女、台籍考生报考高中阶段教育的考生给予加分照顾;荣立一、二等功和被省部级、大军区以上机关授予荣誉称号的现役军人和公安干警子女,农业人口独生子女给予加分。
本报记者 宾莉(春城晚报)
第三篇:关于统一中小学作息时间的通知
南通市崇川区教育体育局 崇川教发[2009]118号
关于统一中小学作息时间的通知
各中小学:
根据《江苏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南通市教育局《关于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业负担的若干规定》(通教基[2008]3号)、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苏发[2008]3号)和南通市教育局2009——2010开学工作会议精神,现对我区中小学作息时间作如下修改,请各中小学遵照执行。
崇川区小学作息时间表
夏令时:
8:00—8:10
预备 8:10—8:50
第一课 9:00—9:40
第二课
9:40—10:15
大课间活动(含广播操)10:20—11:05
第三课(含眼保健操)
14:00—14:40
第四课
14:50—15:35
第五课(含眼保健操)15:35—16:00
大课间活动 16:05—16:45
第六课 16:55前
静校
冬令时:
8:00—8:10
预备 8:10—8:50
第一课 9:00—9:40
第二课
9:40—10:15
大课间活动(含广播操)10:20—11:05
第三课(含眼保健操)
13:30—14:10
第四课
14:20—15:05
第五课(含眼保健操)15:05—15:30
大课间活动 15:35—16:15
第六课 16:25前
静校
崇川区中学作息时间表
夏令时:
7:30—7:35
预备 7:35—8:20
第一课 8:30—9:15
第二课 9:15—9:40
大课间活动(含广播操)9:45—10:30
第三课
10:40—11:30
第四课(含眼保健操)
14:00—14:45
第五课
14:55—15:45
第六课(含眼保健操)15:55—16:40
第七课
17:00前
静校 冬令时:
7:30—7:35
预备 7:35—8:20
第一课 8:30—9:15
第二课
9:15—9:40
大课间活动(含广播操)9:45—10:30
第三课
10:40—11:30
第四课(含眼保健操)
13:30—14:15
第五课
14:25—15:15
第六课(含眼保健操)15:25—16:10
第七课
16:30前
静校
说明:中学当天没有体育与健康课的班级,应安排体育活动课,保证学生每个学习日有1小时体育锻炼时间。
崇川区教育体育局
二〇〇九年九月二十日
第四篇:湖北省中小学校长协会
湖北省中小学校长协会 湖北省中小学教学案例与论文评选组委会
关于举办第六届湖北省中小学教学案例与论文
评选活动的函
各市、州、神农架林区、江汉油田教育集团、县(市、区)教育局教师管理科(人事科、工作科、师训科):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精神,继续推进我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学校文化建设,积极探索以案例和论文为载体的实践研究,不断提高我省中小学校教育教学与管理水平,构建课程文化,促进教育工作者专业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湖北省中小学校长协会组织举办第六届湖北省中小学教育教学案例与论文评选活动,现将有关事项函告如下:
一、参评对象
全省所有小学、初中、高中、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幼儿园(含民办)、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进修学校等学校校长(园长)、管理干部、班主任及老师均可参与本次评选活动。
二、参评要求
参评案例、论文原则上应是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期间撰写的尚未参评获奖的,已在省级及以上获奖的不在本次评选范围之内,已发表的必须在文末注明刊物名称、出版单位、期刊号(或日期)。参评材料有关具体要求见附件。
三、征文时间
分为两个时间段进行征集:
第一批征文时间:从2015年3月30日起至2015年6月30日结束; 第二批征文时间:从2015年7月1日起至2015年10月31日结束。
四、参评费用
案例、论文每篇需交参评费60元。
五、评选办法
1、由省中小学校长协会学术委员会组织全省教育方面的权威专家成立专家评审组进行评审。
2、本次评选活动按类别各设一、二、三等奖,每个奖项的比例分别为一等奖10%、二等奖20%、三等奖30%。
六、表彰奖励
1、对评选出的一、二、三等奖获得者将通过省中小学校长协会发文至各市(州)、县(市、区)教育局,并联合华中师范大学学校文化研究中心或《湖北教研》颁发相应的等级荣誉证书;
2、所有获奖名单在网站上予以公布;将一等奖的案例、论文择优在《湖北教研》等省级刊物上发表;获奖案例、论文还将选编《湖北省中小学教育教学优秀案例与论文汇编》。
七、组织领导
本次评选活动的参评案例、论文征集工作由各市(州)、县(市、区)教育局教师管理科(人事科、工作科、师训科)统一组织,要安排专人负责,切实把本次案例与论文评选活动落实到位。评选活动组委会将对组织、宣传和工作成绩突出的教育局颁发优秀组织奖和奖品并作为协会2015评先表彰的依据。
八、报送方式
本次评选活动的参评案例、论文的纸质材料由各教育局统一汇总后,在规定时间内报送至评选活动组委会办公室。报送时请致电联系:(027)51839253、***;联系人:赵代科;邮箱:1119165505@qq.com。
湖北省中小学校长协会
二O一五年三月二十三日
附件:
参评材料要求
一、论文撰写要求
内容和体裁要求:有关学校管理方面的探索与实践或教研方面的调查报告、研究报告、实验报告、经验总结等。也可结合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管理以及学校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实际工作进行阐述。内容主旨侧重于实施新课程后学校管理和教学方面的实践与思考,忌虚假空洞。
写作要求:
1、观点正确、主题鲜明、立意新颖、论述严谨、重点突出、数据准确、内容详实、材料可靠,实例典型、理论联系实际,反映教育研究或实验的最新成果,有一定指导借鉴意义;并具有科学性、创新性、操作性和实用性。
2、正文前须有主题词3—4个,论文摘要100—200字(使读者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一个轮廓性的了解,供读者尽快判断是否有必要阅读论文全篇)。
3、论文3000字左右。
二、案例撰写要求
1、教学案例应当是对真实的、已经发生的具有典型性、问题性的教学情景故事的教学叙事研究。
2、教学案例要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主题明确,描述客观,故事生动感人,对事例或现象须进行解读和分析,并得出研究结论或观点。
3、字数一般控制在2000-----3000之间为宜。
三、论文、案例写作范围
参评的论文、案例分为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职业技术教育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六类。幼儿园根据所开设课程分科。中小学(含职业技术教育和特殊教育学校)分为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政治(德育、思品)、音乐、体育、美术、劳技、信息技术(计算机)、综合(家庭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科学、教育管理、教育督导等)及职教各专业课。
四、论文、案例格式要求 1.文章封面要求 2.文章正文要求
正文中只显示文章内容,不显示作者其它信息。3.文章版面规格要求
标题:宋体小二号字,正文:宋体小四号字。A4纸打印,页边距上方、下方、右侧各2.5厘米,左侧3厘米,左侧装订。
4.上述文本材料只需提交一份即可。
封面显示题目、作者、区县、单位、有效联系电话等信息。
注:参评案例论文文责自负,若发现抄袭现象,取消参评资格,并予通报批评。
第五篇:2018中考新规
2018中考新规,初三以下年级全部预警
1科目和分值均有调整
新中考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历史、地理、思想品德、物理、生物(化学)、体育9门课程,总分580分。
语数外为必考科目,外语增加了听力、口语考试,计分为40分,外语有两次考试机会。其他科目实行选考,即从除体育外的5门科目中选择3门参加考试,物理、生物(化学)须至少选择1门。
2、更多的选择性,选考科目是亮点
新方案中将之前所谓的“小科”,历史、地理、政治、物理、生物(化学)全部纳入考试科目,同时,学生可以在这些科目中五选三。所选三科成绩,由高到低分别按照100%、80%、60%的系数折算为实际分数,即:三科折算后实际满分分别为100分、80分和60分。
3、开放性科学实践占10分,体育成绩增至40分
方案中规定,物理、生物(化学)、历史、地理、思想品德五门考试科目满分均为100分,每科都包含10分开放性社会实践活动分数;同时体育分数增加到40分,逐步增强考试项目的选择性,加强仪器设备在量评项目测试中的应用。
4、考查学生9年义务教育的积累 新中考方案中明确表明,要严格按照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确定考试内容,注重考查学生9年义务教育的积累,注重对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能力。扩大选材范围,贴近生活,注重实践。
此外,改进普通高中招生计划分配方式。加大市级优质教育资源统筹力度,完善优质高中校部分招生计划分配到初中校制度,2016年力争达到不低于招生计划50%的目标。招生政策向优质高中教育资源比较短缺的区县和一般初中学校倾斜,引导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下面,我们就以“小明”来举例子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