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制造业规划有望明年年中出台[推荐]
“中国制造”正试图破局 行业规划有望明年年中出台
在发达国家蓄势占优、新兴经济体追赶比拼的两头挤压下,大而不强的“中国制造”正试图破局。
记者获悉,工信部正联合有关部门编制《中国制造2025》规划,有望明年年中出台,为把我国打造成现代化的工业强国描绘出清晰的路线图。
工信部装备司副司长李东昨日在“2014中国(北京)国际能源峰会”上表示,工信部正在会同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等部门,制定《中国制造2025》规划纲要,提出以“1+10”的规划体系发展装备制造业,尤其是重点发展重大技术装备。目前,各部委已启动了《关于加快推进新时期的重大技术装备的指导意见》。
李东称,经过30年努力,中国的重大装备制造获得重大的进步和突破,但和国外先进制造国家相比差距仍然较大,突出表现是高端能源装备核心技术受制于人。
李东表示,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等交叉融合引起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重大技术装备产品的智能化、模式的绿色化、服务的网络化、业态的多元化等都提出非常高的要求。
有关人士也表示,预计国家将持续加大对关键工业基础研究的资金投入力度。统计显示,创新不足与投入不足关系密切。2013年,我国研发投入占GDP的2%;而工业发达国家均大于2.5%,瑞典、芬兰等甚至超过3%。我国企业研发投入只占销售额的1%~1.5%,而国外创新能力强的企业达3%~5%。天津印刷在线(天津天羽爱德印刷技术有限公司)
第二篇:沿边地区开放开发规划有望在三中全会后出台
沿边地区开放开发规划有望在三中全会后出台
2013年10月11日 07:19:11 来源:中国证券报 分享到: 12三中全会规划新开放战略 沿海内陆沿边共塑“三位一体”区域发展新格局
□本报记者联合报道
国家主席习近平日前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表示,我们将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促进沿海内陆沿边开放优势互补,形成引领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开放区域,培育带动区域发展的开放高地。
改革与开放本就密不可分,三中全会将规划我国全新的开放战略。中国证券报记者日前获悉,促进沿海、内陆、沿边开放优势互补的新政策有望在三中全会后出台。其中,《沿边地区开放开发规划(2012-2020)》或率先推出。对于包括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TI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以及基于服务贸易总协定所开展的服务贸易协定谈判,我国正在积极关注。
“三位一体”开放新格局
如果说十七大报告提出的“深化沿海开放,加快内地开放,提升沿边开放”是新一轮开放格局的雏形,那么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创新开放模式,促进沿海内陆沿边开放优势互补,形成引领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开放区域”,则拉开了沿海、内陆、沿边“三位一体”开放格局序幕。
中国证券报记者日前获悉,由商务部、发改委牵头编制的《沿边地区开放开发规划(2012-2020)》有望在三中全会后出台,以加快推进沿边地区开放开发。
在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断推进大背景下,加快内陆和沿边地区开放已变得日益紧迫。促进开放空间从沿海向沿边延伸,对于优化开放空间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打造东西呼应、海陆并进的空间开放格局,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商务部副部长王超认为,坚持沿海、内陆和沿边开放相结合,需要深化沿海开放,巩固沿海地区开放先导地位,推动沿海开放型经济率先转型升级,加快从全球加工装配基地向研发、先进制造和现代服务业基地转化;扩大内陆开放,有序引导外向型加工制造业向内陆地区转移,培育国际加工制造基地和外向型产业集群;加快沿边开放,推动基础设施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加快重点口岸、边境城市建设,发展面向周边市场的优势特色产业。
培育区域发展开放高地
十八大报告和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演讲均提到,培育带动区域发展的开放高地。
梳理各地规划信息可以看到,区域发展的开放高地正在形成:深化内蒙古与俄罗斯、蒙古等国家的经贸合作与技术交流,发挥内引外联的枢纽作用,打造“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深化新疆与中亚、西亚、南亚及欧洲国家的合作,加快与内地及周边国家物流大通道建设,发挥上海合作组织作用,打造“向西开放门户”;以广西为核心,建设并完善与东盟合作平台,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发挥更大作用,增强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能力,打造“东盟合作高地”;深化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加强云南与东南亚、南亚、印度洋沿岸国家合作,建设西南出海战略通道,打造“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
自上海自贸区挂牌以来,各地建设“泛自贸”的热情日益高涨。据不完全统计,近期有10余个省市传出积极筹划“泛自贸”改革试点方案的消息:天津东疆保税港区有意向自由贸易区转型、青岛申报创建自由贸易试验区等。
虽然多个城市都在为“自贸”而战,但其所筹备的“泛自贸区”概念与上海自贸区大不相同。上海自贸区是国际性的,开放和改革的力度空前。其他各地上报的“自贸区方案”均为区域性的,主要为发挥区位优势,带动当地经济整体发展。
业内人士认为,在实施区域发展战略过程中,一个地区有可能既是先行先试区,又是边境开放区、边境贸易区、出口加工区等。各种名头一应俱全,多种优惠政策重复叠加,容易出现类似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的“意大利面条碗”现象,应极力避免。
服务贸易开放将提速
业内人士认为,加速内地和沿边开放离不开服务贸易开放发展。无论是创新开放模式、创新贸易方式,还是推动市场多元化,寻找新的贸易增长点,都需要把扩大内地和沿边开放作为重要内容,更需扩大服务贸易发展。尤其在包括TPP和TTIP在内的国际贸易规则制定过程中,加入服务贸易协定谈判,扩大服务业已是必然趋势。
“今后几年,中央政府将进一步加大服务贸易领域开放力度,积极有序地扩大服务业市场准入,健全服务贸易法律法规体系,逐步建立开放的多边服务贸易体制。”王超表示,中央政府将推动服务业“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促进重点行业服务贸易发展,加强对外合作,积极推动我国服务贸易全面发展。
商务部发布的《服务贸易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到,继续扩大服务领域对外开放。更加重视服务领域对外开放工作;更加重视稳步扩大现代服务进口;更加重视与重点国家和地区服务贸易管理机构建立联系,充分利用自由贸易协定加强与有关国家和地区的服务贸易交流与合作。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日前表示,入世十几年来,我国一直实施自主开放,下一步服务业的扩大开放也是必然发展趋势。目前我国非常关注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进程,包括TPP、TTIP等等,也包括基于服务贸易总协定所开展的服务贸易协定谈判的过程。“中国如果加入谈判,对于服务贸易协定谈判以及收获的实质性,都是有着积极的意义。”
第三篇:电改方案有望两会后出台
龙源期刊网 http://.cn
电改方案有望两会后出台
作者:
来源:《中国信息界·e制造》2014年第03期
国家能源局关于电力体制改革的初步方案已经形成,从售电侧的改革起步可能性较大,包括引入民营资本介入售电侧,形成多元化售电市场,通过试点推动大用户直购电。消息人士称,电改方案将于两会后出台。
第四篇:十年胎动 存款保险制度出台步伐有望加快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十年胎动 存款保险制度出台步伐有望加快 作者:任晓
来源:《法制与经济·上旬刊》2012年第02期
权威人士表示,在存款保险制度的设计中,应借鉴有限赔付、差别费率和早期纠正机制等国际存款保险制度实践中较为成熟的做法。应考虑赋予存款保险机构履行职责所必需的职能,包括适度的风险监测和风险处置职能,强化对制度参与各方的激励和约束。
酝酿逾十年之久,存款保险制度出台的步伐有望加快。
记者了解到,我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制度框架已基本成型。权威人士表示,在制度设计中,我国应借鉴有限赔付、差别费率和早期纠正机制等国际存款保险制度实践中较为成熟的做法,应考虑赋予存款保险机构履行职责所必需的职能,包括适度的风险监测和风险处置职能。目前多方已达成共识:存款保险制度是一种强制保险制度,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必须加入。专家建议尽快出台存款保险制度
今年1月初召开的第四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抓紧研究完善存款保险制度方案,择机出台并组织实施。”这一表态引发了市场对存款保险制度年内有望推出的猜想。
存款保险制度已酝酿逾十年之久。1997年底,中国人民银行成立了存款保险制度研究课题组,着手研究存款保险制度。2007年初,第三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决定推行存款保险制度。2010年初,国务院决意加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由央行牵头制定详细方案。
第四次金融工作会议后,央行行长周小川就存款保险制度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来看,此前的准备工作大体上都是有效的,需要寻找一个合适的时机,择机出台。”
专家表示,作为成熟的风险管理制度,存款保险的理念在国际上已是共识。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中,存款保险制度显示了维护金融稳定的重要作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部长魏加宁介绍,1934年成立的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被公认是存款保险制度在全球范围内发展的起点。此后,全球陆续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这项制度。
“由于存款保险制度的存在,美国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尽管有数百家银行倒闭,但并未发生挤兑现象。”魏加宁表示,从国内看,由于没有显性的存款保险制度,导致在处置金融机构破产、重组等问题时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没有法律可循,存款人的利益得不到法律保障。他表示,从金融安全网建设的角度看,金融安全网有三大支柱,第一是审慎监管者,第二是最后贷款人,第三是以存款保险为主的投资者保护机制。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从金融改革的角度看,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为银行业提供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民营资本才能够进入,经营不善的金融机构才能够退出。
“打比方说,在建立了存款保险制度后,储户将资金放在农信社和工商银行一样安全。这一制度将推动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一位专家表示。
“如果不推出存款保险制度,政府始终以自身信用为金融机构经营提供隐性担保,利率市场化等金融领域的改革的推出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
魏加宁认为,2007年前后是存款保险制度推出的最佳时机,但目前也不是最坏时机,应抓紧时间尽快推进。
“当前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确实具有紧迫性。”专家表示,“未来中国经济的增速将有所降低,资本流入的速度也将减缓,金融体系运行的风险可能增加。随着金融机构资产规模日益庞大,未来如果出现风险,国家将难以„兜底‟。在宏观环境相对较好的时期建立这一制度,对防范不确定风险比较有利”。
不是“单一付款箱”
记者了解到,我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制度框架已基本成型,《存款保险条例》也已起草完毕。
魏加宁介绍,目前国际上的存款保险制度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单一付款箱型”,只负责赔付储户的存款,这以英国为代表;二是“风险最小化型”,除负责赔付外,还具备对银行的重组甚至监管等广泛的功能,这以美国为代表;三是“中间型”,其功能介于前两者之间,以日本为代表。
接受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从国际经验看,“单一付款箱型”被证明是失败的。魏加宁举例说,此次金融危机期间,英国的北岩银行发生了挤兑,说明大家对“单一付款箱型”存款保险制度不放心。许多从“单一付款箱型”起步的国家后来大多转向“中间型”或“风险最小化型”。
郭田勇认为,存款保险制度有处置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的职能,也是金融监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出资方式上,存款保险机构应当是一家政府全资的公司,不具备商业性质,不以盈利为目的,但应该按照公司化的治理结构运作。商业银行不应拥有存款保险公司的股份。
不过,权威人士透露,本着“稳健、稳健、再稳健”原则,我国应分步推进,首先宣布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央行的设想是按照分步走的原则,先在央行内设一个存款保险基金,其职能设
置类似于“中间型”。保险基金由各投保银行按照存款的一定比例交纳,未来再逐步过渡到社会化的存款保险机构。
该人士表示:“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核心是有防范道德风险的设计,构建有效的金融机构风险处置和市场退出机制,稳定存款信心。在这一制度下,存款人的利益受到切实保护,个别银行经营不善不会引发连锁性的银行信誉危机”。具体而言,在存款保险制度的设计中,应借鉴有限赔付、差别费率和早期纠正机制等国际存款保险制度实践中较为成熟的做法。应考虑赋予存款保险机构履行职责所必需的职能,包括适度的风险监测和风险处置职能,强化对制度参与各方的激励和约束。
魏加宁建议,应一步到位实行有限赔付。其理由是:全额赔付容易诱发道德风险,弱化市场约束;当前我国并不处于金融危机中,没有必要实行全额赔付;如果现在实行全额赔付,将来向有限赔付过渡时还要再过一次关。当然,根据现在的情况,在存款保险制度启动阶段可以参考人均GDP、居民收入水平等指标,将限额的水平适当定得高一些,覆盖面广一些,将来根据GDP和通货膨胀的变化再调整。
大银行也须加入
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是否需加入存款保险一直备受争议。大银行“大而不能倒”的特点决定了它们一直拥有国家的隐性担保,使它们加入存款保险的动力不足。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存款保险制度将从小银行开始试点。但记者了解到,目前多方已达成共识:存款保险制度是一种强制保险制度,大行必须加入。
专家表示,我国5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占全行业存款的51%,资产质量相对较好,但这是建立在国家多年大力扶持的基础上。近年来,国家通过注资、剥离不良资产等方式以及税收减免、再贷款等扶持政策,为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改革和发展投入了巨额资金。仅2003年以来,国家就为5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累计剥离了2万亿元左右的不良资产。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从国家维护金融稳定的政策中受益匪浅。
与中小银行相比,尽管大银行的总体经营实力相对较强,但并不能说它没有风险。大银行尚未经受一个完整经济周期的考验,不能完全排除将来出现风险。未来大银行如果出现风险,显然不能完全由国家承担其经营失败的损失,而应首先寻求市场化的解决机制。从国际经验看,解决大银行风险应有三道防线。首先,应考虑由股东吸收其风险损失;其次,存款保险这一市场化的风险解决机制及时介入,稳定市场信心;最后,当市场机制不足以覆盖风险时,中央银行可通过及时扩张资产负债表化解风险。在大规模的风险来临时,存款保险制度虽然不能包打天下,但它能通过市场化的机制防范和疏导风险。存款保险制度发挥作用的关键不在于投入多少救助基金,而是切断风险积累的链条,改变风险处置方式。
郭田勇表示,从公平性角度看,存款保险制度对银行提出的保费要求会提高银行经营成本,大银行如果不参加存款保险,会使本来就弱势的小银行在竞争中处于更不利的地位,促使小银行冒险经营,更容易引发道德风险,还会给中小企业带来不利影响。
“存款保险制度的核心不在于收取的保费有多少。”分析人士表示,“向金融机构收取保费的数目会很小,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也不必担心出现保费不足无钱兑付的情况,问题的关键是引入一种新的机制以稳定存款信心,具体的操作可以有多种方式。例如,在存款保险制度下,当农信社的储户存款面临损失时,储户可以按照规定在商业银行兑付,这样储户就不会急于挤兑,从而切断银行倒闭的风险传染链条”。
有关专家强调,存款保险制度是维护金融稳定的一项基础性制度安排,在设计时应牢牢守住为存款人提供充分保护和有效防范、化解风险的底线,这是制度发挥作用和保持我国金融业长治久安的基石。■(据《中国证券报》)
第五篇:未出台十二五规划
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工信部、发改委
纺织业“十二五”规划中国纺织工业协会
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国家能源局
电力行业“十二五”规划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十二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发改委
十二五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发展规划工信部
全国节水灌溉“十二五”规划水利部
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化学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工信部
空管建设“十二五”规划国家空管委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工信部
“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发改委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工信部
石化业“十二五”规划工信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
页岩气“十二五”发展规划国家能源局
煤层气“十二五”规划国家能源局
医药包装“十二五”规划工信部
生物医药产业“十二五”规划工信部
云计算“十二五”规划工信部
软件行业“十二五”规划工信部
“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环保部
“十二五”糖业规划工信部
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国家能源局、发改委
生物质能源“十二五”发展规划国家能源局、发改委
物联网“十二五”规划工信部
“十二五”内贸规划商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