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明确各类城市城镇化路径 规划或明年出台

时间:2019-05-13 11:26: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明确各类城市城镇化路径 规划或明年出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明确各类城市城镇化路径 规划或明年出台》。

第一篇:中国明确各类城市城镇化路径 规划或明年出台

中国明确各类城市城镇化路径 规划或明年出台中国新闻网北京2013年12月15日电(记者 李金磊)近日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明确了各类城市的城镇化路径,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开放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分析指出,这意味着中小城市户籍有望很快放开,而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落户政策可能将进一步收紧。

明确各类城市城镇化路径 特大城市落户政策或收紧

记者注意到,此次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的各类城市城镇化路径与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今年6月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的《国务院关于城镇化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中的表述有所不同。该报告中的表述是“要全面放开小城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逐步放宽大城市落户条件,合理设定特大城市落户条件。”对比来看,两者最主要的变化就是从“逐步放宽大城市落户条件,合理设定特大城市落户条件”变成了“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这意味着中小城市将成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点和主导方向。”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战略策划部副主任郑明媚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受等级化的城市管理体制影响,中国的中小城市发展并不充分,但是中小城市人口城镇化的成本相对于大城市低很多,所以政策的导向是重点发展中小城市,要引导大城市优质的资源向中小城市流动。

郑明媚指出,现在北上广等特大城市无法再集聚和承载再多的人口,“城市病”也越来越突出,譬如日趋严重的雾霾问题等,因此,在放开中小城市落户限制的同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民生证券研究院副院长、首席宏观研究员管清友认为,这意味着中小城市户籍有望很快放开。而凤凰城市与旅游研究院院长叶一剑则指出,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落户政策可能将进一步收紧。

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水平解决“半城镇化”问题

此次会议还要求,要以人为本,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提高城镇人口素质和居民生活质量,把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要紧紧围绕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稳步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水平。

这一要求的背后是中国的户籍城镇化率远远低于城镇化率。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城镇化率达到52.57%,但户籍城镇化率仅为35%左右。

在这种“半城镇化”的现象下,被纳入城镇人口统计的2亿多农民工及其随迁家属,未能在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保障性住房等方面平等享受城镇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国际金融论坛城镇化研究中心主任易鹏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新型城镇化要始终围绕人来展开,户籍制度改革势在必行。要通过户籍等方面的制度改革,推动目前处于夹生层的2亿多农民工逐步转化成各个城市的市民,让其真正享受到公共服务均等化。

城镇化强调“水到渠成” 规划或明年出台

会议特别强调,城镇化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是中国发展必然要遇到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推进城镇化必须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出发,遵循规律,因势利导,使城镇化成为一个顺势而为、水到渠成的发展过程。

管清友表示,中央强调城镇化是自然历史过程,实际上是否定了人为造城、大拆大建的思路。易鹏也指出,新型城镇化明确提出要讲究顺势而为,水到渠成,意味着不能刻意追求城镇化率,地方政府的考核也不应刻意以城镇化率为标准。

值得注意的是,会议还讨论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有关部门将根据会议讨论情况作出修改。

专家表示,由于今年仅剩半个月左右的时间,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有可能在修改后于明年发布。随着这一顶层设计的面世,2014年料将成中国推进新型城镇化的破题之年。(完)

第二篇:中国第一部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出台

中国第一部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出台

中新网6月13日电 据环保部网站消息,环境保护部日前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和卫生部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全国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2008-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环境保护部新闻发言人陶德田表示,这是中国第一部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规划》的实施将有效指导各地开展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工作,进一步改善中国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质量,提升水源地环境管理和水质安全保障水平。

陶德田说,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口持续增长和城镇化率逐步提高,城市集中供水需求逐年增大。然而,饮用水源所在区域的工业、生活和面源污染给水源环境质量带来了很大的威胁。

为全面推动中国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切实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环境保护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及地方政府,组织编制了《规划》,在全面调查评估全国655个设市城市及县级政府所在地城镇4002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和环境管理状况的基础上,认真分析了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中存在的水质达标率较低、保护区划分与管理不规范、监测及应急能力薄弱等主要问题,提出了“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统筹规划、综合治理、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创新机制、加强监管、明确职责、强化考核”的水源环境保护原则,明确了全面改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环境质量状况、提升水源应急监测及应急供水能力,满足2020年小康社会对水源水质安全的需求等总体目标,并进一步将规划目标分解为水质、保护区划分与管理、一级保护区整治、水源地监管能力共4类5项指标。《规划》测算总投资将达580多亿元。

陶德田指出,《规划》以解决水质不达标及重污染水源地的环境问题为重点,明确了八项建设任务:一是在一级保护区实行隔离防护。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周围建设隔离防护工程和水源地警示标志,并通过增加渗滤层等技术手段,改善取水口水质。二是实施一级保护区整治工程。清拆保护区内影响水质安全的违章建筑物、关闭排污口、搬迁垃圾堆放场及规模化养殖场。同时规定,在一级保护区内禁止从事可能污染水源的活动,禁止新建、扩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禁止从事网箱养殖、旅游、游泳、垂钓或者其他可能污染饮用水水体的活动。三是实施二级保护区点源整治工程。采取整治城市水源保护区内建设项目、迁出和搬迁企业、关闭排污口等措施,解决二级保护区内的点源污染问题。四是实施二级保护区非点源污染防治工程。通过实施城市径流和农村径流面源污染控制工程、生态农业建设,及控制用量、废物资源化、垃圾集中收集转运、取缔养殖和水上运输等工程和管理等措施,防止二级保护区内的农业、生活、畜禽(水产)养殖及水上运输等非点源污染。五是实施水源生态修复与建设。在湖库周边建设生态屏障、涵养水源;利用湖库周边自然滩地和湿地,养殖或种植合适的生物物种,为水生和两栖生物提供栖息地;在湖库内布设生态浮床、放置生物净化装置、除藻曝气装置等,促进水体生态健康,改善水体水质状况。六是构建科学、合理的水源地监测体系,提高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监测能力和监督管理水平,提高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监测预警和应急监测能力。七是建成覆盖全国的饮用水水源信息管理系统,提升饮用水水源地信息管理能力,为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提供支持。八是提高饮用水水源地预警能力和突发事件应急能力,编制城市水源地应急预案并实施演练,防止饮用水源污染,保障居民饮用水安全。

《规划》要求,各级政府要明确职责,进一步强化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责任制,根据规划的目标和任务,拟定本辖区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规划及实施计划,建立评估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认真落实规划项目和建设资金,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

第三篇: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出台 专家解读规划亮点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16日正式公布。这部全文3万多字,共计30多章的规划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有哪些重要影响?对我国城镇化进程将产生怎样的作用?这部规划有哪些亮点?记者就此采访了有关部门和专家。

1顶层设计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和指导性

“这是一部指导我国走新型城镇化道路的纲领性文件,内容全面丰富,总结并吸取了国内外城镇化工作的经验教训,指导性强,意义深远”。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部长徐洪才说。

他说,为了避免走弯路,这份文件认真总结了我国近年来城镇化的经验教训,包括: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建设用地粗放低效;城市管理服务水平不高,“城市病”问题日益突出等。

这份文件详细剖析了建设用地粗放低效等问题:一些城市“摊大饼”式扩张,过分追求宽马路、大广场,新城新区、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占地过大,建成区人口密度偏低;一些地方过度依赖土地出让收入和土地抵押融资推进城镇建设,加剧了土地粗放利用,浪费了大量耕地资源,威胁到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也加大了地方政府性债务等财政金融风险;一些城市“城市病”问题日益突出:交通拥堵问题严重,公共安全事件频发,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能力不足,大气、水、土壤等环境污染加剧。

2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是最大亮点

在徐洪才看来,这部规划最大的亮点是强调以人为本,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

他说,这部规划提出保障随迁子女平等享有受教育权利、完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改善基本医疗卫生条件、拓宽住房保障渠道等一系列举措,推进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并要求创新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机制。

“文件围绕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着墨很多,这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有利于解决城乡二元分割、‘土地城镇化’等一系列问题。”他说。

谈到规划强调城镇化必须和信息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时,他说:城镇化不能孤军深入,没有产业支撑,城镇发展就难以持续健康发展,就会出现“睡城”、“鬼城”和底特律现象;农业是基础,农业现代化事关粮食安全。信息化则关系到城镇化能否健康发展。

3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动力

世界银行前副行长、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多次表示,美国的高科技与中国的城镇化是拉动未来世界经济增长的两大引擎。对此,徐洪才认为,中国的城镇化不仅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对世界也是一大机遇。

徐洪才说,目前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3.7%,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只有36%左右,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80%的平均水平,也低于人均收入与我国相近的发展中国家60%的平均水平,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持续提高,大、中小城市建设将需要修建铁路、公路等交通设施、以及电力、燃气、自来水和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这意味着创造大量投资需求和就业机会。

他说,同时,亿万农民通过转移就业提高收入,通过转为市民享受更好的公共服务,从而使城镇消费群体不断扩大、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消费潜力不断释放,这也会带来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住宅建设等巨大投资需求,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

4量力而行扎实推进

规划提出了积极稳妥扎实有序推进城镇化的要求和目标。例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左右。”对此,徐洪才认为这体现了中央量力而行,实事求是的态度。

根据规划,我国将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按照尊重意愿、自主选择,因地制宜、分步推进,存量优先、带动增量的原则,以农业转移人口为重点,兼顾高校和职业技术院校毕业生、城镇间异地就业人员和城区城郊农业人口,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规划还明确“各类城镇要健全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制度,根据综合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以就业年限、居住年限、城镇社会保险参保年限等为基准条件,因地制宜制定具体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标准,并向全社会公布,引导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的预期和选择。”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徐绍史表示,新型城镇化是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5强调生态文明注重城镇化质量

徐洪才认为,规划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和城镇化质量,提高市民生活品质。

为确保城市发展模式科学合理,规划突出城镇化要体现生态文明、绿色、低碳、节约集约等要求,明确提出将“密度较高、功能混用和公交导向的集约紧凑型开发模式成为主导”,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严格控制在100平方米以内,建成区人口密度逐步提高;绿色生产、绿色消费成为城市经济生活的主流,节能节水产品、再生利用产品和绿色建筑比例大幅提高;城市地下管网覆盖率明显提高。

对此,中国社科院城市和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建议,各地在建设低碳生态城市时要避免“伪低碳”:一些城市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计划建超高层大楼,但把每吨水从地面提升到几百米高的楼层,需要消耗大量的化石能源,这是虚假的集约、低碳。真正的低碳城市应该是良好的环境质量和生态、便捷舒适的交通系统、适合居住的绿色建筑、健康理性的生活方式。

为使城市生活和谐宜人,规划要求稳步推进义务教育、就业服务、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卫生、保障性住房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全部常住人口,消费环境更加便利,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空气质量逐步好转,饮用水安全得到保障。

第四篇:中国制造业规划有望明年年中出台[推荐]

“中国制造”正试图破局 行业规划有望明年年中出台

在发达国家蓄势占优、新兴经济体追赶比拼的两头挤压下,大而不强的“中国制造”正试图破局。

记者获悉,工信部正联合有关部门编制《中国制造2025》规划,有望明年年中出台,为把我国打造成现代化的工业强国描绘出清晰的路线图。

工信部装备司副司长李东昨日在“2014中国(北京)国际能源峰会”上表示,工信部正在会同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等部门,制定《中国制造2025》规划纲要,提出以“1+10”的规划体系发展装备制造业,尤其是重点发展重大技术装备。目前,各部委已启动了《关于加快推进新时期的重大技术装备的指导意见》。

李东称,经过30年努力,中国的重大装备制造获得重大的进步和突破,但和国外先进制造国家相比差距仍然较大,突出表现是高端能源装备核心技术受制于人。

李东表示,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等交叉融合引起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重大技术装备产品的智能化、模式的绿色化、服务的网络化、业态的多元化等都提出非常高的要求。

有关人士也表示,预计国家将持续加大对关键工业基础研究的资金投入力度。统计显示,创新不足与投入不足关系密切。2013年,我国研发投入占GDP的2%;而工业发达国家均大于2.5%,瑞典、芬兰等甚至超过3%。我国企业研发投入只占销售额的1%~1.5%,而国外创新能力强的企业达3%~5%。天津印刷在线(天津天羽爱德印刷技术有限公司)

第五篇:十二五规划出台引领二三线城市发展

十二五规划出台引领二三线城市发展

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刚刚发布《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下称《建议》)提出:“合理确定城市开发边界,提高建成区人口密度,防止特大城市面积过度扩张。”

“建成区”,是指城市中市政公用设施基本完善的城市建设用地,是城市建设发展在地域分布上的客观反映。

“如今,我国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城市化脱节的问题。”北京中原三级市场研究部总监张大伟认为,农村人口直接进入“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直接导致一线城市人口密度过大,而二三线城市人口密度不足、发展较为缓慢。

对于北京、上海这些特大城市来说,由于人口密度迅速增加,直接造成了城市面积过度扩张。“过于密集的人口自然而然地将住所选择在郊区,实现向郊区转移,这样的扩张是正常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珏林指出,现在有些城市周围出现了很多开发区、新城,但由于不是出于实际需要,因此人口并没有随着新城的出现而进行转移。“这种人为的扩张就必然造成巨大的浪费,新城既没有发展起来,城市人口密度过大、城市面积过度扩张的现象也没有得到解决。”

“城市发展要一步一步来,此次《建议》提出的提高建成区人口密度,主要针对的是我国的二三线城市。”王珏林表示,目前大量的中小城市存在着人口密度不足的问题,而从节约土地、提高土地使用效率以及完善城市功能的角度出发,这一现状亟须改变。

对于增加人口密度的途径,张大伟表示,从一线城市上一轮的发展经验看,二三线城市需要注意的是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即通过城市建设用地容积率的提高而建成区实现人口密度的提高。

“这从最近的楼市宏观调控政策中也可窥见一斑。”张大伟分析,系列楼市调控政策主要着力点是房价上涨较快的一线城市而非二三线城市。“可以预见,在„十二五‟规划指导下,二三线城市将迎来一轮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新机会。”

下载中国明确各类城市城镇化路径 规划或明年出台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明确各类城市城镇化路径 规划或明年出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