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46第三小学五年级数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整理和复习导学卡
第三小学“导学卡四环节”教学模式操作卡
五年级班姓名:科目:数学 主备教师:张彦芬 协助教师:运通 刘薇 赵娜
课题: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整理和复习4-20-46
★ 学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理解真分数、假分数的意义,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2、进一步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熟练的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3、理解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熟练的约分和通分,并能比较分数的大小。
★ 自学提示:
一、基础知识整理::
1、分数的意义:(1)自学101页第1题。
(2)说一说分数的意义是什么?什么是分数单位?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
2、完成101页第2题:说一说什么是真分数?什么是假分数?假分数怎样化成带分数?
3、完成101页第3题:(1)说一说比较方法。(2)约分、通分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有什么关
系?
4、分数和小数如何互化?完成课本101页第4题。
二、综合练习:(一)填空:
1、把一根3米长的钢管截成同样的4段,每段是这根钢管的,每段长()米。2、4表示把(),它的分数单位是(),有5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3、分母是5的真分数(),分子是5的假分数有()。
4、35的分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再加上()个这样的7
分数单位就成了最小的合数。
5、15的分子减去5,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该减去()。456、3÷5=3
==12÷()=()填小数 10
(二)、在○里填上>、<或=。
79694672873○○○○○0.035○0.625 11***100200
(三)、解决问题:
(1)、用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纸片,至少需要几张这样的纸片才能拼出一个正方形?
(2)、一张长方形纸,长18厘米,宽12厘米。如果要把它裁成边长是整厘米数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最大是多少厘米?可以裁成几块?
★学法小结:
第二篇:五年级数学下册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第三课时)教案 青岛版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第三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在寒假中,小红和小明自己动手制作了些日常用品,请看大屏幕。出示课本14页的情境图,根据上面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板书: ①平均每个衣架用多少米木条? ②平均每个书签用多少米塑料板?
谈话:同学们提的问题比较准确,下面我们分别来解决这些问题。
[设计意图]从生活情境入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来自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合作探究,获取新知
1、解决问题一:
谈话:平均每个衣架用多少米木条?怎么求? 学生列出算式:1÷3=
谈话:怎么想的?
引导学生说出要求平均每个衣架用多少米木条,就是把1米平均分成三份,每份是多少?所以列式为1÷3。
谈话:1 ÷3得多少?
学生可能用循环小数表示或保留两位小数。还有可能说得三分之一。
谈话:可以,不过保留两位小数不够准确,算式的结果一般不用循环小数表示。用1/3表示,是怎样想的?谁能说一说。下面我们用手中的纸条表示1米来研究一下。
学生操作后交流。
谈话:两数相除,除不尽时,商可以用分数表示,1÷3就等于1/3。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的目的是在已有的知识上学习新知识,让学生感知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为重点的落实,难点的突破铺路搭桥。
2、解决问题二:平均每个书签用多少米塑料板? 列出算式:2÷9= 学生可能得出2/9,谈话:谁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借助手中的纸条来研究。
实验后请几名学生交流各种分法,教师总结几种不同的分法。
谈话:把2米平均分成9份,每份占2米的1/9,每份是2/9米。所以2÷9=2/9。随机练习:1÷4= 2÷5= 8÷6= 学生可能用小数表示,师点拨也可用分数表示。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的目的是在学生已初步建立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时,将数学活动变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遵循学生认知的特点,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创造有现实性,挑战性和趣味性的数学活动。
3、认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观察刚才所得结果: 1÷3=1/3 2÷9=2/9 谈话:同学们想一想:
① 两个自然数相除,在不能得到整数商的情况下,还可以用什么数表示? ② 用分数表示商时,除式里的被除数、除数分别是分数里的什么?
③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是怎样的?
教师板书课题: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学生分组讨论,讨论完毕后,指几名同学代表自己的小组总结,学生口述的过程中,教师板书: 被除数÷除数= 被除数/除数
谈话:如果分别用字母a和b表示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和除数,分数与除法的这种关系怎样表示?
学生回答,师板书:a÷b= a/b 2
谈话:大家考虑:这里的a和b是否可以是任何自然数?为什么? 左侧b≠0,那么右侧的b是否可以是0?为什么? 讨论完后,教师用红色粉笔标上: b≠0
4、总结提升,归纳关系。
⑴、让学生说一说分数与除法的联系: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分数线相当于除法中的除号。
⑵、判断:“分数就是除法,除法就是分数”这句话对不对?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教学的目的要是学生理解并掌握,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并能在应用中形成一定的技能。在有层次的练习中,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建构知识的框架,实现数学思想的逐步深入。
三、巩固应用
1、课本17页自主练习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学生试做,最后一组教师适当加以点拨。
2、自主练习2,这是一道实践题,可让学生自主完成,同位交流。
四、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回顾全课,说说学会了什么,自我总结,教师作补充。
[设计意图]新课标倡导“让学生去经历”,强调学生活动对学习数学的重要性,认为学生的实践、探索与思考是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条件。学生在活动探索中不断发现,在交流中不断碰撞,在思考中相互接纳。这样学生不仅能体验到进步的快乐、成功的喜悦,有时也会受到一定的挫折教育。
1、通过实际操作感悟新知识。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在现实的情景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改变单一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指导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特征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从而促进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因此,数学学习活动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的教与学的方式,应该是一个充满生命活动力的过程。在教学中 3
我准备了4张纸条,让学生思考把2米平均分成9份可以有几种分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得出两种不同的分法,引申出的两种含义,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充分理解了2÷9=的算理。
2、在问题不断地解决与生成中探索新知识
探索是学生亲自经历和体验的学习过程,也就是让学生用自己理解的方式实现数学的“再创造”,在这其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是潜在和深远的。本课中,我让学生充分动手分纸条,让他们在自己的尝试、探究、猜想、思考中,不断产生问题、解决问题、再生成新的问题,给学生留与了操作的空间,因此学生对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理解得比较透彻。
第三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
五年级数学复习教案
(四)学生:
老师:
时间:
课次: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知识总结
一、分数的意义:
1、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2、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3、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4、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被除数÷除数=
a被除数(除数不为零)
a÷b=(b≠0)
b除数(如果分数的写法,先写分子,再写分数线,最后写分母。这样就符合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二、真分数和假分数:
1、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分母是指定数的真分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如:分母是5的真分数有:、、5534、.55555分子是指定数的真分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如:分子是5的真分数有:、、……
678
2、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1或等于1.假分数的定义和大小很容易出判断题。一定要注意假分数的两种情况,考虑要周全。
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用分子除以分母,商没有余数的就能化成整数,有余数的要化成带分数:商是整数,余数是分子,分母不变。分母是指定数的假分数
567的个数是无限的,但是有最小的假分数。如分母是5的假分数有:、、……
5551
三、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即:分数的相等性质:自然数的相等,就是自己和自己相等,一个自然数只有一种表示法。分数则不同,同一个分数可以有很多种表示法,在数射线中是同一个点。(最简分数具有代表性)
四、约分1、2、4、是16和12公有的因数。其中,4是最大的公因数,叫做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1、在求公因数时一定要先分别写出每个数的所有因数,再逐一找出公因数。表现形式:可以用集合的形式,也可以用文字的形式。
利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可以比较简单地求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例如:24=2×2×3×36=2×2×3×324和36的最大公因数=2×2×3=12
还可以用短除法求最大公因数。注意:最后的商必须没有了除1以外的公因数。把左边的除数相乘,就得到了最大公因数。
2、特殊情况如下: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1。
(1和任何非零不是1的自然数都是互质数;连续两个不为零的自然数都是互质数;两个不同的质数一定是互质数。)
如果较小数是较大数的因数,那么较小数就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3、解决问题:(1)在大的长方形或正方形中排列小正方形。
(2)排队,每排有多少人?
(3)小棒分段。
4、约分: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像这样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最简分数具有代表性,是所有和它相等的分数的代表。
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约分要根据需要,有的要约成最简分数,有的则不然。
五、通分: 1、6、12、18,……是3和2公有的倍数,叫做它们的公倍数。其中,6是最小的公倍数,叫做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2、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先分别写出每个数的倍数,找出公有的倍数,就找到了最小的公倍数。可以用文字表示,也可以用集合的形式表示。
我们也可以利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比较简便的求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例如:60=2×3×2×
542=2×3×7
60和42的最小公倍数=2×3×2×5×7=420
还可以用短除法求最小公倍数。注意:用短除法求最小公倍数时,一定要把左边的除数和商相乘。
如果是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一定要除到两两互质。
3、特殊情况:互质的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积。
如果较大数是较小数的倍数,那么较大数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4、解决问题:(1)不同间隔的两种事情,什么时候重合。
(2)不同的小正方形,拼大正方形;正方形剪成不同的小正方形。
5、通分: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通分的目的是比较大小。
六、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1、数化分数:有几位小数,就在1的后面写几个0,做分母。小数部分做分子,一定要记得约分吆。
2、分数化小数:用分子除以分母,如果除不尽,要根据需要按“四舍五入”法保留几位小数。、解决问题:比较两个数量时,有分数也有小数,比较大小,一般同学们都能比较对。
关键是最后的结论,有的结论与比较的结果一致(如比较工作总量,谁多就谁干的多)有的则相反,如比较的是时间,时间长的跑步比赛成绩就低,时间短的反而成绩好。就要求学生始终处于题的情景之中。一定要注意逻辑思维,最后做出正确的判断。
第四篇:(人较新课标)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复习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复习
复习内容:
教材第138页3、4、5题,第141页3、4、5题。
复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整理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弄清用分数表示一个量与表示两个量的关系有什么不同。
2.过程与方法: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够熟练地进行分数的约分和通分,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巩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和假分数,分数和小数的互化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相关内容
同学们回忆一下,这部分内容我们学到了些什么?
二、巩固练习1.复习分数的意义
(1)填空
5/6吨表示把()看作单位“1”,它的分数单位是(),再添上()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是1吨。3/4表示(),它的分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再添上()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是最小的质数。
(2)教材138页第3题。
(3)有9吨煤,每次运走它的1/10,()次才能运完。(4)判断
3米的1/5和1米的3/5一样长。()一堆货的1/4一定大于1/4吨。()
小结:当一个量不能用整数个计量单位来表示时,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即分数可以表示一个量,分数还可以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5)分数与除法有什么联系?又有什么区别?(6)用分数表示下列结果。25分=()时 3080千克=()吨
4平方米5平方分米=()平方米 2.复习真分数和假分数
分数X/5,当X=()时,它是最大的真分数,当X=()时,它是最小的假分数,当X=()时,------小学资源网投稿邮箱: xj5u@163.com-----
--1--
它的分数值是2。
3.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及其应用
(1)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它与商不变性质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2)什么是约分?什么是通分?什么叫最简分数?约分和通分都应用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它们有什么不同?
(3)教材138页第4题,141页第4题。
(4)我们还学习了比较分数的大小,包括同分母、同分子、异分母异分子的情况,它们分别是怎样比较大小的?
(5)教材138页第5题。补6/7()8/9 说明:还可以灵活使用以1为标准,以中介分数作标准的方法比较。4.复习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1)教材141页第5题。
(2)下面哪些分数可以化成有限小数,并说明理由。7/12 11/16 5/15 13/30
三、课堂小结:请同学们谈谈今天复习的体会。教学反思: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是本学期的重要章节,内容多,涉及知识面广,且对六年级分数乘除法有着直接影响。因此,我将“分数的意义与性质”和“分数的加减法”分为两课时完成。
[教学困惑] 教材141页第3题为什么要将每两个数字之间的线段平均分成5份?要表示的6个数中,仅仅只有2又3/5可以借助这些点。那么这些点在此题中起什么作用呢?
纵观本单元教材,70、73、77、87页都有在数轴上描点或根据所描点写分数的练习。但在是否将单位“1”平均分上有明确的区分。如73页第6题将单位“1”平均分成5份,此题所写的分数分母全都是“5”。而77、87页的数轴则没有将单位“1”平均分,因为它们所要表示的分数分母各不相同。这题是教材印刷时出错了吗?还是„„?
1.分不清何时是用分数表示量,何时是用分数表示分率?两者的求法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可引导学生从问题的表述及单位入手深入分析。一般带单位的是具体的数量,而问“占总数的()”则表示求两者之间的关系。求具体的数量是把条件中的数量平均分成若干份,求每份是多少。求分率则是把总量看作单位“1”,将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求每份占总数的几分之一。它们之间的联系是由于平均分的份数相同,所以分母相同。区别是由于一个是将具体数量分,一个是将单位“1”分,所以分子不同、当然分数所表示的意义也不相同。
2.对于“1个饼的3/4也就是3个饼的1/4”无法理解。
我很赞同“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暂时无法理解的内容稍大以后自然就能顺利理解与掌握”的说
------小学资源网投稿邮箱: xj5u@163.com-----
--2--
法。我相信到六年级上册学习完分数的乘法后,上述问题将不再是学生的难点。可如今,不利用数形结合的演示讲解,学生就是难以认同。为此,我不仅画了分饼的示意图,还结合“3米的1/5和1米的3/5”画了线段图,结合分数的意义和分数的加法,学生终于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小学资源网投稿邮箱: xj5u@163.com-------3--
第五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反思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复习课》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列举、比较、分类、整合,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沟通其纵横联系,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认知结构。使学生对分数的意义、真分数和假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分数和小数的互化等概念更加清楚。同时,进一步明确了这些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能灵活应用这些概念解决问题。《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练习课》教学反思
通过复习我发现学生在约分和通分上还存在一些问题,所以我决定再加一节通分约分的专题课。通过分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练习,进一步帮助学生释疑解难、查漏补缺,既使学生形成的认知结构稳固定型,又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同时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