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对本市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指定管辖的通知专题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对本市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指定管辖的通知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对本市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指定管辖的通知
市第一、第二中级人民法院,铁路运输中级法院及各基层法院,各区、县人民法院:为了巩固和发展上海少年法庭工作,健全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少年司法制度,现将本市法院少年庭机构调整意见及有关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管辖通知如下:
一、长宁、闵行、普陀、闸北区法院设少年刑事审判庭,其他各区、县法院的少年刑事审判庭予以撤销。市第一、二中级法院,铁路运输中级法院和铁路运输基层法院的少年刑事合议庭维持原设置不变。
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十六条关于上级人民法院“可以指定下级人民法院将案件移送其他人民法院审判”的规定,自1999年4月1日起指定卢湾、南市、徐汇区和浦东新区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移送长宁区法院审判;松江、金山区和南汇、奉贤县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移送闵行区法院审判;杨浦、静安、嘉定区和青浦县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移送普陀区法院审判;虹口、黄浦、宝山区和崇明县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移送闸北区法院审判。移送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不作为收、结案数统计。
三、少年刑事审判庭受理案件的范围:
1.被告人在实施被指控的犯罪时不满十八周岁的;
2.共同犯罪案件中,被指控的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或者主犯实施被指控的犯罪时不满十八周岁的,或者二分之一以上被告人实施被指控的犯罪时不满十八周岁的。
四、需移送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应在收到案件次日向指定管辖法院移送。指定法院审理未成年人刑事公诉案件的期限,从收到案件之日起计算。
五、凡在提起公诉检察院所在地法院内开庭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所在地法院应予以支持,提供方便,保证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及时、顺利地开庭审理。
六、1999年3月31日前,各法院已经受理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由各受理法院审结。
第二篇: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案件审理工作规范(试行)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案件审理工作规范(试行)
为进一步规范指定管辖案件的审理程序,充分发挥立案的审判职能作用,保证指定管辖案件公正、高效的审结,现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制定本工作规范:
第一条 指定管辖案件包括:
本市辖区内下级法院之间、本市辖区下级法院与外省市法院之间就同一案件的管辖权发生争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及其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应当报上级法院指定管辖的案件。
有管辖权的法院由于特殊原因,不能行使或不方便行使管辖权,报请上级法院指定管辖的案件:
1、受诉法院在编干警及其近亲属或离退休人员为案件一方或双方当事人;
2、受诉法院的人民陪审员为案件一方或双方当事人;
3、受诉法院为民事诉讼一方当事人;
4、其他需要指定管辖的情形。
第二条 高、中级法院立案庭负责审理指定管辖案件。
第三条 中级法院负责审理下列指定管辖案件:
1、本院辖区内不同下级法院之间就同一案件的管辖权发生争议的;
2、本院辖区内有管辖权的基层法院由于特殊原因,不能行使或不方便行使管辖权的。
第四条 高级法院负责审理下列指定管辖案件:
1、分属不同中级法院辖区的下级法院之间就同一案件的管辖权发生争议的;
2、本市辖区内下级法院与外省市法院之间就同一案件的管辖发生争议的;
3、有管辖权的中级法院由于特殊原因,不能行使或不方便行使管辖权的。
第五条 立案庭在收到下级法院移送的指定管辖案件后,应当对案件编排案号并登记,由庭长确定案件的承办法官,内勤应于分案当日将案件移交到承办法官,由承办法官签收。
第六条 下级法院报请上级法院指定管辖应当采取书面形式,报请时应报送《申请指定管辖的请示》及相关材料。
第七条 《申请指定管辖请示》应当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一)案件的来源及受理情况;
(二)当事人基本情况及案由;
(三)基本案情;
(四)管辖权争议的具体事由(或由于特殊情况不能审理、不方便审理的事由);
(五)就管辖权争议的协商情况及结果;
(六)报请法院意见及法律依据。
第八条 报送材料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一)起诉书或公诉书;
(二)主要证据材料;
(三)法院依职权移送案件的,移送法院的案件移送函;
(四)因当事人提出管辖异议而移送案件的,应当提交当事人管辖异议申请书、移送法院生效管辖权裁定书复印件;
(五)移送法院与受移送法院就管辖权争议进行协商解决的工作记录;
(六)刑事指定管辖案件应当提交检察机关指定管辖的决定书;
(七)承办法官的姓名及联系电话。
第九条 承办法官收案后,应当对下级法院报送材料进行审查,材料不齐全的,可要求报请法院于五个工作日内补充齐备,逾期退回报请法院。
第十条 民事案件指定管辖的,应当在60日内审结,并制作《指定管辖通知书》,《指定管辖通知书》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指定管辖涉及的下级法院;
(二)下级法院关于管辖权争议的主要内容及法律依据;
(三)上级法院关于指定管辖的决定及法律依据;
(四)关于案件移转的要求。
第十一条 刑事案件指定管辖的,应当在7日内审结,并制作《指定管辖决定书》,《指定管辖决定书》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指定管辖涉及的下级法院;
(二)上级法院关于指定管辖的决定及法律依据;
(三)抄送被指定管辖法院的同级检察院。
第十二条 承办法官作出《指定管辖通知书》、《指定管辖决定书》后,附下级法院报送的《请示函》及相关材料报请审批。
《指定管辖通知书》由庭长审批。
《指定管辖决定书》由主管副院长审批。
第十三条 《指定管辖通知书》、《指定管辖决定书》审批后,由书记员负责加盖院章,于3个工作日内下发给下级法院。
第十四条 对下级法院与外省市法院之间发生管辖权争议的,由承办法官按法律规定进行协商,协商不成,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指定管辖。
第十五条 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指定管辖的《请示》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有关案件管辖权争议的基本情况;
(二)与外省市法院的协商情况;
(三)我市法院的意见及法律依据。
第十六条 承办法官作出向最高人民法院《申请指定管辖的请示》后,附下级法院报送的《请示》及相关材料逐级报送主管副院长审批。
第十七条 《申请指定管辖的请示》经主管副院长审批后,由书记员负责加盖院章,并附本院协商工作记录、下级法院报送的《请示》及相关材料于3个工作日内报送给最高人民法院。
第十八条 最高人民法院对管辖争议案件作出指定管辖后,承办法官应当在收到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法律文书之日起3个工作日转发或制作本院的《指定管辖通知书》。第十九条 管辖权争议案件审结后,书记员应当在7日内将案件材料订卷。案卷包括以下内容:
(一)案卷案号、承办人姓名、书记员姓名;
(二)收案时间及结案时间;
(三)下级法院《申请指定管辖请示》;
(四)起诉书、公诉书及与管辖权争议有关的主要证据材料;
(五)汇报笔录;
(六)本院《指定管辖通知书》,如向最高人民法院请示案件包括《申请指定管辖的请示》及最高人民法院的《指定管辖通知书》;
(七)案件审批表;
(八)向下级法院送达《指定管辖通知书》的凭证;
(九)其他需要入卷的材料。
第二十条 书记员将案件订卷后,将案卷送交承办法官审核检查,如无误,承办法官签字后,由书记员按照案件案号顺序进行归档。
第二十一条 行政指定管辖案件按相关的行政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处理,没有规定的参照本规定。
第二十二条 本规范由高级法院立案庭负责解释、修改。
第二十三条 本规范自2010年1月1日起试行。
第三篇:上海市工商管理局关于本市公司登记管辖规定
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关于印发《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关于本市公司登记管辖规定》的通知
沪工商注〔2005〕340号
各分局:
《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本市公司登记管辖规定》已经2005年12月26日局长办公会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OO五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本市公司登记管辖规定
为了规范本市公司登记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外商投资企业授权登记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一、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负责下列公司的登记
1.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国有独资公司;
2.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公司投资设立的法人独资一人有限责任公司;
3.集团公司;
4.股份有限公司;
5.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授权登记的公司;
6.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规定应当由其登记的其他公司。
二、各区、县工商行政管理分局负责下列公司的登记
1.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公司以外的其他公司;
2.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授权登记的公司;
3.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授权登记的公司;
4.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委托分局登记的外商投资公司。
三、其他事项
分公司登记以属地登记为原则,但公司下属100个以上分公司的,母公司属于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管辖的,分公司可以由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负责登记;母公司属于各区、县工商行政管理分局登记管辖的,分公司可以由母公司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分局登记。
本规定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原规定与本规定不符的,按本规定执行。
第四篇: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调整本市劳动争议仲裁管辖的通知
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调整本市劳动争议仲裁管辖的通知
沪劳保仲发(2008)44号
各区(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各区(县)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为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就调整本市劳动争议仲裁管辖通知如下,请遵照执行:
一、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下列劳动争议案件:
1、注册资金壹仟万美元以上(或者相当于壹仟万美元以上)的本市外商独资企业和劳动者发生的劳动争议案件;
2、本市企业与其取得合法就业资格的外籍人员、台港澳人员和定居国外人员发生的劳动争议案件;
3、有重大影响的劳动争议案件。
二、各区(县)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本行政区域内除由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以外的劳动争议案件。
浦东新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同时负责管辖本行政区域内属于本通知第一条中第1类的劳动争议案件。
三、劳动争议由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双方当事人分别向劳动合同履行地和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的,由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
四、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应当依法稳妥处理劳动争议仲裁案件。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积极协调落实劳动争议仲裁工作的人员、经费及办案条件。
五、本市之前有关劳动争议仲裁管辖的规定与本通知不一致的,按本通知执行。
六、本通知自2008年9月1日起实施。
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二○○八年八月二十一日
第五篇: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一审知识产权案件管辖的规定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一审知识产权案件管辖的规定为进一步完善上海法院知识产权案件的管辖,结合上海法院实际情况,特对本市一审知识产权案件的管辖作如下规定:
一、浦东新区人民法院管辖在浦东新区内的一审知识产权案件;闵行区人民法院管辖在闵行区、长宁区、奉贤区内的一审知识产权案件;卢湾区人民法院管辖在卢湾区内的一审知识产权案件;徐汇区人民法院管辖在徐汇区、松江区、金山区内的一审知识产权案件;黄浦区人民法院管辖在黄浦区内的一审知识产权案件;普陀区人民法院管辖在普陀区、静安区、嘉定区、青浦区内的一审知识产权案件;杨浦区人民法院管辖在杨浦区、虹口区、闸北区、宝山区、崇明县内的一审知识产权案件。
二、基层人民法院管辖诉讼标的额在500万元以下的一审一般知识产权民事纠纷案件,以及诉讼标的额在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且当事人住所地均在本市的一审一般知识产权民事纠纷案件。
三、市第一、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下列一审知识产权民事纠纷案件:
(一)专利、植物新品种、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纠纷案件和涉及驰名商标认定纠纷案件及垄断纠纷案件;
(二)诉讼标的额在5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且当事人一方住所地不在本市或者涉外、涉港澳台的一审知识产权民事纠纷案件,以及诉讼标的额在1000万元以上2亿元以下且当事人住所地均在本市的一审知识产权民事纠纷案件。
四、市高级人民法院管辖诉讼标的额在2亿元以上的一审知识产权民事纠纷案件,以及诉讼标的额在1亿元以上且当事人一方住所地不在本市或者涉外、涉港澳台的一审知识产权民事纠纷案件。
五、本规定由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负责解释。
六、本规定自2011年4月26日起施行,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2009年第5次会议讨论通过的《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一审知识产权案件管辖的通知(试行)》(沪高法[2009]71号)同时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