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会计准则体系学习四法
新会计准则体系学习四法
发布时间:2006-4-19阅读次数:2928评分(0票,平均0.00分)评论:0次
来源:新理财作者:王大力编辑:david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在人民大会堂发布了新会计准则体系,其中包括一项基本准则与38项具体准则,基本准则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38项具体准则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其他企业执行。
较早前,人们普遍对新会计准则的语言风格感到忧虑,恐其成为国际会计准则晦涩的直译本。不过,实际情况打消了这种顾虑。新会计准则在语言上已尽力做到通俗易懂,以符合国人的阅读习惯。然而,会计准则严谨精密的特点,也注定了其不同于散文或小说,对于阅读与学习而言,还是颇具难度的,不可能一蹴而就。
于是,探讨如何阅读学习新会计准则,在这过程中有无一些事半功倍的方法,就显得必要了。方法一:留意“路标”
所谓路标,就是在某个具体准则中,将相关内容导引致其他准则。比如,由于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而极具中国特色的第8号准则—资产减值,第一章第三条“下列各项适用其他相关会计准则”中,便将相关事项指引到存货、投资性房地产、生物资产、建造合同、所得税、租赁、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与石油天然气开采等准则上去,从而竖立了八个“路标”。
38项具体准则构成了一个相互交织的有机体系,其中一项重要原因,就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个个的路标。在整个具体准则体系中,这种路标一般体现在两部分内容中,一是适用范围部分中,如上述资产减值准则中的情况;二是在会计确认与计量等具体内容中,如第11号会计准则-股份支付中第四条“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换取职工提供服务的,应当以授予职工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计量。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确定。”这样,将权益工具公允价值确定的内容指向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上去。
路标形式不是单一的,至少有三种:第一种是单向标,就是一对一的指引;第二种是多向标,就是一对多的指引;第三种是互向标,就是此指引到彼,彼又指引回此。第二种比较常见。对于第三种,倒不是准则间相互踢皮球,如上述股份支付准则中,将权益工具公允价值的确定指向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而第22号准则-“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第四条规定:“由《企业会计准则第11 号——股份支付》规范的股份支付,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1 号——股份支付》”。可见,是指引的内容不同。
同时,这种指向也有一种聚集的特点,把握这种聚集趋向能使我们发现准则中的核心内容。如第10号准则-企业年金基金第六条,在说到企业年金基金运营投资的计量问题时,规定:“投资公允价值的确定,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应该注意到,股份支付准则中权益工具公允价值的确定也是指向第22号准则,这样,就彰显了第22号准则在公允价值确定方面的重要性。而相关的核心内容就是第22号准则-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中的第七章“公允价值确定”,这也正是新准则体系与旧有准则相比,变化最大处之一。
通过路标,各项具体准则之间构成了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严密格局;通过留意路标,使学习者逐渐由散乱分离的印象上升为系统深刻的认知,并在这过程中自然透析出准则内容的核心部分。方法二:把握“边界”
很多情况下,边缘部位往往是美妙的,因为其介于新旧之间、不同事物之间、袒露的与遮蔽的之间。而就新会计准则体系而言,也存在着这种边缘或边界。
主要体现在两个层次上:一个层次是第38号准则-“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这是一种新旧会计制度的边界,转换时点可能是在2007年1月1日,也可能是在其后的某一天;另一个层次是企业执行新会计准则体系之后,相关准则内容中规定的边界,如公允价值应用的先锋-第3号准则“投资性房地产”,其中第四章“转换”中规定:“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为自用房地产时,应当以其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作为自用房地产的账面价值,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自用房地产或存货转换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时,投资性房地产按照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计价,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小于原账面价值的,其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大于原账面价值的,其差额计入所有者权益。”这样,就产生了互为反向的两种边界。
值得注意的是,这两种层次的边界容易混淆,宜留意区分。
近期,一些研究机构与媒体上有诸多探讨新会计准则体系实施对上市公司影响的文章。其中,有一篇较有份量的研究报告,在解读投资性房地产准则时,就存在两个混淆边界的瑕疵。一处是,将2007年1月1日在上市公司施行新会计准则理解为,上市公司在2007年披露的2006年报中便可采用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另一处是,混淆了上述两个层次的边界,2007年1月1日的转换,是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转换”,而非执行新准则体系后经营过程中的“转换”;所以,该解读中适用的应该是第38号准则-“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中的第六条“对于有确凿证据表明可以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在首次执行日可以按照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并将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的差额调整留存收益。”,而不是投资性房地产准则中的第十六条。
这种混淆不同层次边界的个案,对我们有两方面的启发。一方面,要重视第38号准则“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这是新旧会计制度转换的关键之一,也是评估新会计准则体系对公司影响程度的一个重要依据;另一方面,要对会计准则体系有一个整体的认识,要突出对体系的考察,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这就涉及到“由远及近”的学习方法了。
方法三:由远及近,由易到难
由远及近的阅读,能够使学习者的大脑结构化,树立一种全盘的考量。其实,现代知识浩如烟海,做到事事了知于心,不仅是一种理想,更是一种贪求。身为财会从业者,要在头脑中建立一个个“抽屉”,抽屉里放着具体准则,而抽屉与抽屉间有着相互的关联。如同一些学者建议的读书方法一样,先看封皮、序跋与目录,掌握全书的大概,再进入到具体需要看或感兴趣的内容。初学新会计准则,也是这种方法。会计准则体系有其自身内在的结构规律,而每个具体准则,也有其特有的架构。比如,一般准则的结构可归为基本概念、确认、计量与披露;但第22号准则“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却主要是概念(含分类)、确认与计量;金融工具披露方面的内容成了另一项准则,即第37号准则“金融工具列报”。
由易到难地学习,符合人们认知事物的规律,同时能够增强学习的信心,而这种信心对于学习的持续性是至关重要。新准则体系中,比较难懂的有金融工具相关准则、长期股权投资与企业合并等。其实,这种难是由于准则语言的严密与企业经济业务的多样性而导致。但是,事物有着这样一种规律,越复杂的事物,一旦搞懂了,就显得极为简单了。
在学习过程中,为便于理解,可以采用一些技巧。在心理咨询中有一个方法,就是一个人如果正在为某事愁眉不展时,可以尝试着将该愁事的弊处坏处等用笔一条条列于纸上,再仔细考量。结果,常常是在列完之后,发现其实事情没有心中想的那样严重、那样令人愁眉不展。学习新会计准则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比如,在学习第11号准则“股份支付”时,可以按时间顺序,将股份支付的授予日、资产负债表日、可行权日、行权日、结算日等时间点列于纸上,沿着这一个个时间点展开相关的确认、计量与披露。这种利用列图等方式将知识展现于纸上的过程,不仅仅是一个条理化、系统化的梳理过程,也是一种思维向高级演进的过程。
方法四:比较出真知
就学习新会计准则体系而言,这种比较主要有三类。一是准则间的比较,二是新旧准则的比较,三是中国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或其他国家准则的比较。对于一般的实务工作者,一类与二类的比较是必须的;而作为学者、海外上市企业的财会人员以及会计师事务所相关人员,有时也需要第三类比较。
准则间的比较,贯穿于学习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始终。前面讲的每项准则具有其自身特有的结构,也是通过比较而得来的认知。在对诸准则进行比较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其中的一个最醒目、最突出的地方,是基本准则与其他38项具体准则间的差异。差异之一是,具体准则自2007年1月1日在上市公司施行,而基本准则没有提及施行的范围,那么,就是在全部企业中施行。这样,就出现了基本准则在其他非上市公司未执行具体准则时的一段“置空期”。这种“置空期”的存在,显示了基本准则的统领地位与其远离会计实务的特点。
新旧准则间的比较,至少有两个方面。一是原来没有的准则,现在有了,如第10号准则“企业年金基金”等;二是原来是那样的内容,现在是这样的内容,如第6号准则“无形资产”中,企业内部开发费用允许有条件地予以资本化。
而对于中外准则间的对比,就显得有些高难度了,最适合于甘坐“冷板凳”的学者们。
当然,还有两种更个性化的比较,就是最新成书的准则体系与2006年2月15日发布稿之间的比较,以及与征求意见稿的比较。通过这两种比较,可以透析出准则制定者的一些考虑,以及意见反馈的一些倾向。其中,也反映了在准则发布之后,制定者们进一步审视以尽求严谨、缜密、完美的认真负责精神。比如,发布会上的版本中,第38号准则“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第二条规定:“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是指企业第一次执行2006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包括基本准则、各项具体准则和会计准则应用指南”。而会计准则委员会网站公布的最新电子版本以及《企业会计准则2006》一书中的第二条是“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是指企业第一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包括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和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其中,删掉了“2006年发布的”几个字,分析其原因,可能是考虑到,新准则体系颁布后,必然存在一个未来根据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新进展与国内经济发展新情况而不断进行完善的过程。所以,不宜限定哪年颁布的准则,而只是限定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这样修改后,语言上更加缜密,逻辑上更加严谨。
凡事贵在实践。与其坐而论道,不如奋力前行。
夜深人静之时,捧开一本《企业会计准则2006》,细细读来,每天虽进步一点,却别有一番快乐在心头。
与诸位共勉。
第二篇:学习四新
学习“四新”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明白“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新技能”就是要对我们教师继续进行再教育,让我们树立新的教学理念,不断更新和接受新的知识,采取新的方法,运用新的技能去教新时代的书去育新时代的人。
“新理念”,就是要我们树立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和学生观。把育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面向全体学生,鼓励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个性发展。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新知识”,就是要我们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管你是年青的还是年老的教师,都必须认真学习和借鉴国内外教育教学实践成果,拓宽知识视野,增强知识储备,深化学科专业知识,更新知识结构。提高知识素养和学科知识水平,促进我们教育教学综合能力的提高。“新方法”,就是要我们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下,努力探索、创新课堂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在教学中能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讨论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改进课堂教学组织方式,加强团队合作研究,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以学生成长为中心”教学目标。
“新技能”就是要求我们能以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强化和创新备课、说课、上课、观课、议课、课后反思、学情分析、考核评价及课题研究等基本技能;不断提高我们指导学生有效的学习技能,具备引导学生课堂上倾听、思考、提问、交流等能力;提高我们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和水平,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新” 是挑战自我,挑战传统的挑战书。要求我们教师在当前形式下,培养教育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能力;教学更要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要给学生创设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时时想着我们的教育要“以学生的成长为中心”。
第三篇:“四新”学习心得体会
“四新”学习心得体会
为了搞好“适应新常态、落实新要求、树立新形象、彰显新作为” 主题教育,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切实解决教师思想作风纪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发挥自身表率作用,教育局统一部署,以“四新”为主题教育。通过认真学习,我对“四新”教育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通过学习,我深刻地认识到本次“四新”主题教育,对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学校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一名教师,我一定做到结合学校工作实际,把整顿作风与不断推进各项工作结合起来,教育整顿和当前工作两促进,两不误,真正做到“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干事”。
二、立干见影,从我做起。从现在起,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对自己的思想作风、学风和生活作风进行认真的对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改进,以良好的作风、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为学校的发展添砖加瓦!始终牢记责任使命,努力推进各项工作;始终牢记教育宗旨,认真落实“双常规”;爱岗敬业干实事。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释放出自己最大的能量,用自己最大的努力去争取更好的业绩。
三、落实行动,求真务实。树立务实形象,勇于治“虚”治“假”,敢于治“漂”治“浮”。崇尚实干,绝不空谈,扭住目标,锲而不舍;讲求实效,不图虚名,不搞浮夸,让事实说话。把精力和时间全部放到各项工作的落实上。
四、加强学习,自我完善。我要通过学习,增强自身工作的预见性、洞察力和驾驭力。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五、改进方法,大胆创新。改进工作方法、完善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思路,我要通过“四新”为主题教育,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理念,与时俱进,不断改进工作方式,讲究工作方法,特别是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把新的教学思想、新的教学方法、运用新教学手段的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善于运用新的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此激发学生创新活力。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大胆创新,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不断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为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做出新贡献。
第四篇:“四新”学习心得体会
“四新”培训学习总结
陈绍英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教师队伍优先优质发展战略,以“国培计划”为抓手,大力加强教师培训,深度谋划、密度实施、高度推进。坚持“质量为本、改革创新、均衡发展、和谐共进”的方针,以骨干教师培养为重点,以提高全体教师专业素质为目标,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学科配套,结构合理的中小学教师队伍,为 “十二五”教育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进一步完善教师队伍建设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围绕“强化能力,提升素质,聚焦课堂,提高质量”的总体目标,以提高中小学教师师德素养和业务水平为核心,以“一德四新”(即师德教育、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新技能)为主要内容,以农村教师为重点,努力造就一支富有教育家精神、具有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配置均衡、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通过学习,明白“四新”就是让我们教师树立新的教学理念,不断更新和接受新的知识,采取新的方法,运用新的技能去教新时代的书去育新时代的人。
新理念:就是要我们树立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和学生观。把育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面向全体学生,鼓励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个性发展。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新知识:就是要我们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管你是年青的还是年老的教师,都必须认真学习和借鉴国内外教育教学实践成果,拓宽知识视野,增强知识储备,深化学科专业知识,更新知识结构。提高知识素养和学科知识水平,促进我们教育教学综合能力的提高。
新方法:就是要我们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下,努力探索、创新课堂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在教学中能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讨论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改进课堂教学组织方式,加强团队合作研究,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新技能:就是要求我们能以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强化和创新备课、说课、上课、观课、议课、课后反思、学情分析、考核评价及课题研究等基本技能;不断提高我们指导学生有效的学习技能,具备引导学生课堂上倾听、思考、提问、交流等能力;提高我们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和水平,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新”让我找准了我们教师专业发展的切入点: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是要从研究教学入手。我们知道,新课程的核心,是转变我们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没有师生课堂行为和方式的变革,就没有新课程的真正实现。师生课堂行为与方式变革的核心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四新”它体现长远目标的追求又能体现近期目标的递进;也就是观远方我们要终生学习,看近处,我们要用新的教学理念设计好当前的每一堂课,用新的方法和新的技能上好每一堂课。我们要用“四个新”精心构思我们的教学设计,要用“四个新”为形成课堂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提供前提保证,从而为促进课堂教学中“人”的主动发展提供前提保证。“四新”就是要求我们教师在当前形式下,培养教育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能力;教学更要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要给学生创设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时时想着我们的教育要“以学生的成长为中心”。
总之,“四新”是挑战自我,挑战传统的挑战书。要想立足这个新时代的教育,我们就要时时更新充实自我!
第五篇:《监察法》测试题(准答案)
《监察法》测试题
姓名:
科室:
得分: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为了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加强对
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的监督,实现国家监察全面覆盖,深入开展反腐败工作,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现代化,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2、各级监察委员会是行使
国家监察职能的专责机关,依照《监察法》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以下称公职人员)进行监察,调查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开展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
3、监察委员会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
监察
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干涉。
4、国家监察工作坚持
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强化监督问责,严厉惩治腐败;深化改革、健全法治,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加强法治教育和道德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长效机制。
5.《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由2018年3月2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
6、国家监察委员会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负责,并接受其监督。
7、监察机关行使
监督、调查
职权,有权依法向有关单位和个人了解情况,收集、调取证据。有关单位和个人应
如实
提供。
8、监察机关可以对
涉嫌职务犯罪的被调查人以及可能隐藏被调查人或者犯罪证据的人的身体、物品、住处和其他有关地方进行搜查。在搜查时,应当
出示搜查证,并有被搜查人或者其家属等见证人在场。
9、监察机关调查
涉嫌重大贪污贿赂
等职务犯罪,根据需要,经过严格的批准手续,可以采取技术调查措施,按照规定交有关机关执行。
10、监察机关在收集、固定、审查、运用证据时,应当与
刑事审判
关于证据的要求和标准相一致。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监察工作的领导,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构建
B的中国特色国家监察体制。
A、统一完善、注重高效
B、集中统一、权威高效
C、民主集中、公平正义
D、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2、监察机关办理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案件,应当与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执法部门
C。
A、相互帮助、相互配合B、相互衔接、相互配合C、相互配合、相互制约
D、相互制约、相互完善
3、国家监察委员会由 A
产生,负责全国监察工作。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党的全国代表大会 D、党的中央委员会
4、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对
A 负责,并接受其监督。
A、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和上一级监察委员会
B、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本级党的代表大会 D、上一级监察委员会
5、监察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对监督、调查过程中知悉的 ABC,应当保密。
A、国家秘密
B、商业秘密
C、个人隐私
D、单位秘密
6、各级监察委员会可以向
A、B、C 和 D 等派驻或者派出监察机构、监察专员。
A、本级中国共产党机关 B、国家机关
C、法律法规授权或者委托管理公共事务的组织 D、单位以及所管辖的行政区域、国有企业
7、被调查人涉嫌贪污贿赂、失职渎职等
D,监察机关已经掌握其部分违法犯罪事实及证据,仍有重要问题需要进一步调查,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监察机关依法审批,可以将其留置在特定场所:(一)涉及案情重大、复杂的;(二)可能逃跑、自杀的;(三)可能串供或者伪造、隐匿、毁灭证据的;(四)可能有其他妨碍调查行为的。对涉嫌行贿犯罪或者共同职务犯罪的涉案人员,监察机关可以依照前款规定采取留置措施。
A、违纪违法 B、犯罪
C、职务违法或者职务犯罪
D、严重职务违法或者职务犯罪
8、监察机关在调查过程中,可以
BCD
用以证明被调查人涉嫌违法犯罪的财物、文件和电子数据等信息。
A、收缴
B、调取
C、查封
D、扣押
9、被调查人既涉嫌严重职务违法或者职务犯罪,又涉嫌其他违法犯罪的,一般应当由
A 为主调查,其他机关予以协助。
A、监察机关
B、人民法院
C、人民检察院 D、公安机关
10、监察机关依照本法规定收集的 ABC D 等证据材料,在刑事诉讼中可以作为证据使用。
A、物证、书证、证人证言
B、被调查人供述和辩解
C、视听资料
D、电子数据
11、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审计机关等国家机关在工作中发现公职人员涉嫌贪污贿赂、失职渎职等职务违法或者职务犯罪的问题线索,B。
A、可以移送监察机关,由监察机关依法调查处置
B、应当移送监察机关,由监察机关依法调查处置
C、根据具体情况,报请本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是否由监察机关依法调查处置
D、一般自行调查处置
12、留置时间不得超过
B
。在特殊情况下,可以延长一次,延长时间不得超过 B。省级以下监察机关采取留置措施的,延长留置时间应当报上一级监察机关批准。监察机关发现采取留置措施不当的,应当及时解除。
A、六个月、三个月
B、三个月、三个月
C、三个月、一个月 D、六个月、六个月
13、A
听取和审议本级监察委员会的专项工作报告,组织执法检查。
A、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B、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C、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
D、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会
14、监察机关应当依法公开监察工作信息,接受 ACD。
A、社会监督
B、群众监督
C、民主监督
D、舆论监督
15、监察机关通过设立内部专门的监督机构等方式,加强对监察人员执行职务和遵守法律情况的监督,建设
A 的监察队伍。
A、忠诚
干净
担当
B、清白
忠诚
担当
C、干净
守法
忠诚
D、忠诚
守法
担当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主任每届任期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相同,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X)
2、国家监察委员会领导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的工作,上级监察委员会领导下级监察委员会的工作。(✔)
3、经过初步核实,对监察对象涉嫌职务违法犯罪,需要追究法律责任的,监察机关应当按规定办理立案手续。(X)。
4、监察机关对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案件,应当进行调查,收集被调查人有无违法犯罪以及情节轻重的证据,查明违法犯罪事实,形成完整稳定的证据链。(X)
5、调查人员应当严格执行调查方案,不得随意扩大调查范围、变更调查对象和事项。(✔)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监察委员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和有关法律履行哪些具体职责?
答:监察委员会依照本法和有关法律规定履行监督、调查、处置职责:
(一)对公职人员开展廉政教育,对其依法履职、秉公用权、廉洁从政从业以及道德操守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二)对涉嫌贪污贿赂、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权力寻租、利益输送、徇私舞弊以及浪费国家资财等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进行调查;
(三)对违法的公职人员依法作出政务处分决定;对履行职责不力、失职失责的领导人员进行问责;对涉嫌职务犯罪的,将调查结果移送人民检察院依法审查、提起公诉;向监察对象所在单位提出监察建议。
2、《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规定监察机关监察的对象有哪些?
答:(一)中国共产党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机关、人民政府、监察委员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各级委员会机关、民主党派机关和工商业联合会机关的公务员,以及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的人员;
(二)法律、法规授权或者受国家机关依法委托管理公共事务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三)国有企业管理人员;
(四)公办的教育、科研、文化、医疗卫生、体育等单位中从事管理的人员;
(五)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中从事管理的人员;
(六)其他依法履行公职的人员。
3、涉嫌职务犯罪的被调查人主动认罪认罚,有哪些情形的,监察机关经领导人员集体研究,并报上一级监察机关批准,可以在移送人民检察院时提出从宽处罚的建议?
答:
(一)自动投案,真诚悔罪悔过的;
(二)积极配合调查工作,如实供述监察机关还未掌握的违法犯罪行为的;
(三)积极退赃,减少损失的;
(四)具有重大立功表现或者案件涉及国家重大利益等情形的。
4、监察机关根据监督、调查结果,可以依法作出哪些处置?
答:(一)对有职务违法行为但情节较轻的公职人员,按照管理权限,直接或者委托有关机关、人员,进行谈话提醒、批评教育、责令检查,或者予以诫勉;
(二)对违法的公职人员依照法定程序作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政务处分决定;
(三)对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按照管理权限对其直接作出问责决定,或者向有权作出问责决定的机关提出问责建议;
(四)对涉嫌职务犯罪的,监察机关经调查认为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制作起诉意见书,连同案卷材料、证据一并移送人民检察院依法审查、提起公诉;
(五)对监察对象所在单位廉政建设和履行职责存在的问题等提出监察建议。
监察机关经调查,对没有证据证明被调查人存在违法犯罪行为的,应当撤销案件,并通知被调查人所在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