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晶组织及其形成机理(含5篇)

时间:2019-05-12 20:11: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共晶组织及其形成机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共晶组织及其形成机理》。

第一篇:共晶组织及其形成机理

共晶组织及其形成机理

共晶组织的基本特征是两相交替排列,但两相的形态却是多种多样,如下图所示:

层状片棒状球状

针状螺旋状

典型的共晶组织形态

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组织形态?这是由于共晶组织中的各相的熔化熵不同。从这一观点出发,可以把共晶组织分为三类:

粗糙-粗糙界面(即金属-金属型)共晶;

粗糙-平滑界面(即金属-非金属型)共晶;

平滑-平滑界面(即非金属-非金属型)共晶。

金属-金属型共晶组织的形成机制

以层片状共晶为例来说明,下边左图表明共晶凝固时固-液界面的平衡相浓度;下边右图说明层片状共晶成长时界面前沿的横向原子扩散。

共晶凝固时的固/液

界面的平衡相浓度

层状共晶成长时界面 前沿的横向原子扩散共晶两相同时存在共同成长称为共晶凝固。共晶凝固所共同构成的共晶领域,称为共晶晶团,或晶区。

一个共晶领域中的每一单相并不是都需要单独形核,各相间多半是通过“搭桥”连接起来的,即经过搭桥分枝形成,如下图所示:

共晶生长时的“搭桥”机构

在这类共晶组织中,究竟是呈层状还是棒状,主要取决于两个因

素:共晶中两相的相对量(体积分数)及相间界面能。数学分析可知: 当晶体中的体积分数在30%以下时,形成棒状的总界面比形成层状小,故有利于形成棒状共晶;当一相的体积分数在30%~70%时,有利 于形成层片状。

金属-非金属型共晶组织

由于非金属相晶体结构上的特性,使其成长时具有明显的各相异

性,如Al-Si共晶时,由于Si相生长的各相异性,就出现了分枝长大,呈不规则形态。如下图所示:

Al-Si共晶成长形貌示意图

共晶系合金的非平衡凝固和组织

伪共晶组织非平衡凝固时,成分在共晶点附近的合金也可能获得全部共晶

组织,这种由非共晶成分的合金所得的共晶组织称为伪共晶组织。伪共晶组织的形成可用下图左图来说明。

由液相线所包围的伪晶区可分为:对称型伪晶区及不对称型伪区两种,如下图右图所示:

伪共晶的形成伪共晶区的位置伪共晶区在相图中的位置,对说明合金中出现的不平衡组织有一

定帮助。例如Al-Si系中,共晶成分的Al-Si合金在铸造状态下的组织为α+(α+Si)共晶,而不是单纯的共晶体。这种现象可以从下图

左图所示的Al-Si合金的伪共晶区发生偏移来说明。

Al-Si合金的伪共晶区

Cu-Al合金(w=0.04)离异共晶组织 Sn在共晶转变中,若晶体中与初晶相同的那个相会依附在初晶上

生长,而剩下的另一相则单独存在于初晶晶粒的晶界处,从而使共晶组织特征消失。这种两相分离的共晶称为离异共晶。

上图右图为Al-Cu(wCu=0.04)合金中出现的离异共晶。Al-Cu合相图如下图所示:

AL-Cu 相图富Al角

螺旋状(a)层片状(b)棒状(条状或纤维状)(c)球状(d)针状(e)

(1)金属-金属型(粗糙-粗糙界面)。由金属-金属组成的共晶,如 Pb-Cd,Cd-Zn,Zn-Sn,Ph-Sn等,以及许多由金属-金属间化合物组成的合金,如Al-Ag2AI,Cd-SnCd等均属于此类。

(2)金属-非金属型(粗糙-光滑界面)。在金属-非金属型中,两组成相为金属

-非金属或金属-亚金属,其中非金属或金属性较差的一相在凝固时,其液-固界面为光滑界面,如Al-Ge,Ph-Sb,Al-St,Fe-C(石墨)等合金共晶属于此类。

(3)非金属-非金属(光滑-光滑界面)。此类共晶组织形态研究甚少,而且不属于合金研究的范围,故不加以讨论。

a.金属-金属型共晶这类共晶大多是层片状或棒状共晶。

b.金属-非金属型共晶这类共晶组织通常形态复杂,如针片状、骨骼状等

2.层片生长的动力学

在共晶生长中,由于动态过冷度很小和强烈的横向扩散,使液-固界面前沿不能建立起有效的成分过冷,因此界面是平直状。

界面移动速度方程:

7.4.3 合金铸锭(件)的组织与缺陷

工业上应用的零部件通常由两种途径获得:一种是由合金在一定几何形状与尺寸的铸模中直接凝固而成,这称为铸件;另一种是通过合金浇注成方或圆的铸锭,然后开坯,再通过热轧或热锻,最终可能通过机加工和热处理,甚至焊接来获得部件的几何尺寸和性能。显然,前者比后者节约能源,节约时间,节约人力,从而降低生产成本,但前者的适用范围有一定限制。对于铸件来说,铸态的组织和缺陷直接影响它的力学性能;对于铸锭来说,铸态组织和缺陷直接影响它的加工性能,也有可能影响到最终制品的力学性能。因此,合金铸件(或铸锭)的质量,不仅在铸造生产中,而且对几乎所有的合金制品都是重要的。

1.铸锭(件)的宏观组织

金属和合金凝固后的晶粒较为粗大,通常是宏观可见的,见图7.30

图7.30 钢锭的3个晶区示意图 1-细晶区2-柱状晶区3-中心等轴晶区

a.表层细晶区当液态金属注人锭模中后,型壁温度低,与型壁接触的很薄一层熔液产生强烈过冷,而且型壁可作为非均匀形核的基底,因此,立刻形成大量的晶核,这些晶核迅速长大至互相接触,形成由细小的、方向杂乱的等轴晶粒组成的细晶区。

b.柱状晶区随着“细晶区”壳形成,型壁被熔液加热而不断升温,使剩余液体的冷却变慢,并且由于结晶时释放潜热,故细晶区前沿液体的过冷度减小,形核变

得困难,只有细晶区中现有的晶体向液体中生长。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一次轴(即生长速度最快的晶向)垂直于型壁(散热最快方向)的晶体才能得到优先生长,而其他取向的晶粒,由于受邻近晶粒的限制而不能发展,因此,这些与散热相反方向的晶体择优生长而形成柱状晶区。各柱状晶的生长方向是相同的.C.中心等轴晶区柱状晶生长到一定程度,由于前沿液体远离型壁,散热困难,冷速变慢,而且熔液中的温差随之减小,这将阻止柱状晶的快速生长,当整个熔液温度降至熔点以下时,熔液中出现许多品核并沿各个方向长大,就形成中心等轴晶区。

2.铸锭(件)的缺陷

a.缩孔熔液浇入锭模后,与型壁接触的液体先凝固,中心部分的液体则后凝固。由于多数金属在凝固时发生体积收缩(只有少数金属如锑、嫁、税等在凝固时体积会膨胀),使铸锭(件)内形成收缩孔洞,或称缩孔。缩孔可分为集中缩孔和分散缩孔两类,分散缩孔又称疏松铸件中的缩孔类型与金属凝固方式有密切关系。壳状凝固,如图7.31(a)所示。这种方式的凝固不但流动性好,而且熔液也易补缩,缩孔集中在冒口.糊状凝固, 如图7.31(C)所示。显然,这种凝固方式熔液流动性差.实际合金的凝固方式常是壳状凝固和糊状凝固之间的中间状态,如图7.31(b)所示

b.偏析偏析是指化学成分的不均匀性。(1)宏观偏析。宏观偏析又称区域偏析。宏观偏析按其所呈现的不同现象又可分为正常偏析、反偏析和比重偏析3类。(2)显微偏析。显微偏析可分为胞状偏析、枝晶偏析和晶界偏析3种。

第二篇:金融危机形成机理分析论文

摘要:我国加入WTO后,金融开放的深度和广度的不断提高,旧有风险进一步暴露,新的风险进一步产生。在对金融危机的种类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金融危机的形成机理进行研究,相信它对有关金融危机的进一步研究将起到有益的帮助。

关键词:金融危机 货币危机 银行业危机 外债危机

一、引言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从16361637年荷兰郁金香泡沫破灭到最近的美国次贷危机,金融危机发生的频率越来越快,从这些金融危机造成的影响来看,有些危机(如1997年韩国金融危机)在爆发之后可以使危机发生国的经济迅速复苏,而有些危机(如19981999年的俄罗斯金融危机)却使危机发生国陷入了长期的经济萧条甚至衰退之中。

1997年7月,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因为资本账户的高度管制,亚洲金融危机没有传染到我国的金融市场,对其稳定性没有造成重大影响。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的金融体系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更为合理的解释是,因为没有参加比赛(国内金融市场与国际市场的人为割裂),所以没有输掉比赛(国内金融稳定性未受重大打击)。然而,时过境迁,这种侥幸或运气恐怕难以为继:第一,我国已经滞后于整体经济改革的金融改革已经提速,长期积累的隐性金融风险开始显性化,并释放其积累已久的破坏能量;第二,由中国加入WTO导入的金融开放,在建立国内金融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联系的同时,也为国际投机商的攻击和国际金融动荡的传染提供了可能的通道,并由此可能触发国内金融危机。2OO2年中央党校进行过一次调查,这次调查总共涉及104名高级政府官员,当受访者被问到什么是未来1O年内中国最大的威胁时,几乎2/3的受访者提到了金融危机。

二、金融危机种类

《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将金融危机定义为“全部或部分金融指标短期利率、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的和超周期的恶化”。根据IMF在《世界经济展望1998)中的分类.金融危机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大类:(1)货币危机(Currency Crises)。(2)银行业危机(Bank Crises)。银行不能如期偿付债务,或迫使政府出面,提供大规模援助,以避免违约现象的发生.一家银行的危机发展到一定程度.可能波及其他银行.从而引起整个银行系统的危机;金融市场严重动荡,市场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整个经济活动受到影响。(3)外债危机(Foreign Debt Crises)。一国内的支付系统严重混乱,不能按期偿付所欠外债,不管是主权债还是私人债等。(4)系统性金融危机(Systemic Financial Crises)。可以称为“全面金融危机”,是指主要的金融领域都出现严重混乱,如货币危机、银行业危机、外债危机的同时或相继发生。

三、金融危机的形成机理

引发金融危机的一些普遍因素主要有:本币的高估、赢弱的银行和非银行监管、过高的短期资本流入。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特殊因素也足以引起金融危机。

可以看出,导致金融危机的原因复杂多样,且随着金融不断发展,危机的原因也呈现出多变性,但学术界一般认为,导致金融危机的根源主要是以下三点:

(一)金融交易交割的分离

金融的首要功能是通过转化闲散资金的用途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在优化资源分配的同时,金融交易与交割的分离(如期货、期权市场)为金融危机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金融的这种过度发展导致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严重脱钩,金融交易与交割的分离(如期货、期权市场)为金融危机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金融创新尤其是金融衍生工具的增多,更为危机爆发埋下了隐患。金融各个环节在时间空间上的分离增加了市场上的不确定性与风险因素,当风险因素不断累积,偶尔出现的突发事件就很可能导致金融危机的爆发。虽然金融创新有分散风险的作用,但本身并未将风险消除,而当金融创新过度膨胀之后,所带来的潜在风险的集中爆发,将使金融风险呈几何级数的放大,金融创新的负作用已不容忽视。2007年突然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现在已经被公认为是美国过度金融创新“惹的祸”。(二)经济周期的波动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经济周期性的扩张与收缩,必然伴随着金融周期性扩张与收缩,从历史经验上看,积累金融风险,经济收缩往往带动金融收缩,暴露金融风险。经济周期的存在为金融危机的爆发提供了外部环境。马克思更把金融危机看作是经济危机的表面形式。以1992年英镑危机为例,当时英国正处在经济周期的顶点,通货膨胀高企,英国政府选择紧缩政策力图使经济“软着陆”,然而德国在东德回归后的经济扩张使得英镑难以承受降息带来的副作用,最终导致英镑脱离欧洲货币体系。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虽然是由国际投机资本冲击引发,但现在看来,亚洲各国在楼市和顺差大规模扩张后,经济已面临周期性回调的需要。各国政府没有提前做好应对之策,最终招来国际金融大鳄的袭击自然是不可避免的,也就是说,亚洲金融危机有着本身的必然性,尽管它是我们不愿看到的。

(三)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

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是金融活动中十分现实的问题,它是造成金融风险的外部条件。金融领域中理性人之间的博弈行为尤为突出,心理预期的多变、契约的不完备性、信息的不对称都使经济环境充满了不确定性,全球化、金融自由化以及国际政治局势的不安,更加增添了这种不确定性。一旦金融危机出现苗头,“羊群效应”将使金融危机进一步恶化。而国际评级机构(如标普、穆迪、惠誉)调降危机国度评级和国际金融大鳄(如英镑危机和亚洲金融危机时的量子基金)的“煽风点火”,将使危机进一步迈向失控境地。

四、结束语

伴随经济发展和金融创新的不断深化,引发金融危机的新因素不断出现,金融危机不断发生新的变化,呈现出新的特点。而理论认识相对实际情况不可避免的存在滞后性,往往只能对已经发生的金融危机做出事后解释而无法对新情况提出有价值的意见。

研究金融危机,目的在于预测、防止或者减小金融危机带来的损失。而事实证明,金融危机理论在这方面的作用似乎微乎其微,其有用性受到怀疑。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金融危机理论毫无意义,它还会伴随金融发展不断发展完善。有必要指出的是,由于金融危机的复杂性,各种金融危机理论都存在着片面性。有些理论甚至存在着彼此矛盾的情况。如何在我国实际情况下应用发展这些理论才是金融理论研究者和工作者的职责所在。

本文为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重点课题的部分研究成果。项目编号:WB2004B010

参考文献

[1]Kaminsky G,Reinhart C.The Twin Crises: the Causes of Banking and Balance-of-payments problems [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9(6):473-500

[2]王春峰,金融危机一理论与模型[J].天津大学学报,2002,(3):171177

[3]唐旭,金融理论前沿课题(第二辑)[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第三篇:工业企业财务困境形成机理分析

工业企业财务困境形成机理分析

[摘要]本文针对工业企业的财务困境,重点分析了工业企业运作流程对其财务困境形成的影响和工业企业在日常运作、资本结构、企业发展战略中的财务管理影响。从工业企业财务困境形成机理的实质因素出发,针对工业企业财务困境的形成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工业企业 财务困境 财务预警 *

财务学关于财务困境的研究由来已久,市场的激励竞争使得企业财务困境预警成为目前理论界和实务界非常关注的问题。但是,现阶段关于财务困境的研究主要是依赖会计报表数据建立预测模型,通过对上市公司公布的数据筛选,确定预警临界值,以便于及早发现企业困境。但是,这种预测方法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事实上,如果从财务困境形成机理分析入手进行事中控制或实时预警,找出财务困境发生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预防和控制,才能确保企业健康顺利的发展。由于工业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对工业企业财务困境的探讨有必要引起重视,而理论界专门针对工业企业财务困境的研究较少,故研究工业企业财务困境的形成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一、工业企业财务困境的表现形式

1、财务困境的界定

国外大多数文献,如Altman(1968)、Ohlson(1971)、Bartczak(1985)等都从法律意义上来定义财务困境,即把提出破产申请行为作为企业进入财务困境的标志。而Beaver(1966)认为财务困境不仅仅界定于破产,还包括“债务拖欠不履行、银行超支、不能支付优先股股利等 ”。Blum(1974)认为公司债到期未支付,且进入破产程序,而债权人不同意减少债务时,视为企业失败。Deakin(1972)认为财务困境仅包

[1]括已经历破产、无法偿债或为债权人利益已经进行清算的公司。然而,国内大多数研究文献都把被特别

处理(ST)的上市公司作为进入财务困境的标志,少数学者则以上市公司是否亏损作为判别企业开始发生财务困境的标志。

本文对财务困境的定义为:财务困境是指企业在未来的运营效果偏离过去的预测轨道而不能正常持续运营,严重的情况为企业资不抵债甚至破产。运营效果包括偿债能力和营运能力,财务困境应当是属于从轻微偏离预测轨道(企业的各种财务指标已呈现明显差异)到破产的一个阶段。

2、工业企业财务困境的具体表现

工业企业陷入财务困境与其行业性质关系紧密。工业企业是较为标准的运作模式:采购原材料----加工生产-----出售产品,运作模式区别于商业、服务业等其他行业。一般来说,工业企业出现财务困境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⑴企业一旦偿还债务或者支付费用会严重影响其正常运作,例如原材料缺乏、再生产能力减弱、应收账款比例过大、存货增加、销售收入明显下降等。

⑵供应商要求现款交易,给予的赊购比例下降或基本不再给予赊购机会。

⑶进入无形资产摊销的研发费用加大,大量的前期研发项目化为泡影,在建工程项目长期“挂帐”。

[2]⑷研发费用、培训费用、广告支出突然增大或居高不下。

⑸企业资金运作已不能让其持续经营,出现资金链断裂,严重的表现为资不抵债,融资渠道阻塞,完全失去再生产能力。

二、工业企业陷入财务困境的机理分析

工业企业陷入财务困境受到企业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内部因素包括资本结构问题、日常管理问题、企业发展战略问题,这三种因素为企业自身可控因素。外部因素主要有来自企业外部的行业经济状况。

1、资本结构问题

⑴负债过高 * 本文为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社科基金课题“工业企业财务预警系统研究”(项目批准号:CCRF200609)资助项目

陷入财务困境的工业企业一般表现为资本结构不合理,主要原因在于负债过高。过高的负债降低了其竞争能力和安全系数。工业企业一般固定资产占用资金较大,不容易变现。一旦临时性资金紧缺,工业企业将面临资金链条断裂,新的筹资渠道堵塞的窘境。高额负债同时也降低了工业企业的再筹资能力,一旦债务到期,企业将无法按时还本付息,严重影响到信誉,不但会被银行等金融机构拒绝贷款,还有可能引发一系列的诉讼费用,从而导致企业陷入财务困境。

⑵负债结构不合理

负债结构不合理通常指负债到期日过分集中,长短期负债结构比例失调,贷款银行结构单一和资产的负债币种结构不合理,尤其是长短期结构比例失调。由负债结构引发财务困境的重要原因是工业企业短贷长用,将短期借款用于超过其期限若干倍的长期项目,导致流动负债远远高于流动资产,这

[3] 样加大了财务风险,一旦银行收缩银根,工业企业将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财务风险机率加大。

⑶资本结构的复杂性

工业企业资本结构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发行更多种类的证券,尤其是上市公司,这便增加了利益冲突和搭便车问题。复杂的资本结构使得拥有索取权的各方对企业资产的分割更难以达成一致意见,从而增加了工业企业的财务困境成本和经历财务困境的时间。

2、内部管理问题

如果工业企业频频发生违约事件、不能按期还本付息等困境,原因主要在于管理不善、存货积压、销货不畅、销售后不能及时回款、资金运作或调度不力所致。工业企业的运作特征是采购原材料——加工生产——出售产品,结构包括:固定资产、生产成本、销售成本、应收账款,每个环节都需要占用大量资金,如何有效地整合资金的占用是资金运营技术的关键,也是避免其陷入财务困境的重要因素之一。[4] ⑴固定资产利用率低

与其他行业相比,固定资产在工业企业中资金占用比率较高,工业企业的性质决定其生产条件必不可少,如厂房、机械设备、仓库等生产加工资料。这些资料占用了大量资金,一旦周转较慢,利用率过低,将导致资金流动困难,陷入财务困境。

⑵生产成本管理不善

生产成本是工业企业的必需成本,在企业的流动资产中占有较大比重,一旦资金占用量过大,将容易导致工业企业资金周转不灵,引发财务困境。生产成本管理不善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①存货积压

一些工业企业在采购原材料时缺乏计划,盲目采购,造成大量囤积,以至资金大量滞留于这个部分,如果一旦出现资金回笼下滑,那么企业的财务状况将恶化,现金流入小于现金流出,经营性现金流量为负。另外,企业管理者在对市场了解不充分的情况下盲目生产产品,导致产品不适应市场,形成大量积压,这样,一方面占用企业大量流动资金,使流动资金严重缺乏;另一方面又造成库存成本增加,进一步加重财务负担。如果这种情况持续时间较长就会出现财务困境。

②原材料采购成本增加

这部分成本在采购部门操作空间较大的情况下容易出现“回扣”现象。即采购人员为谋取自身利益而高价购买原材料,致使产品的成本增加,与市场同类产品相竞争处于劣势,收益减少,严重的情况下则会引发财务危机。

⑶销售成本过高

现代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工业企业为了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而采用各种销售手段,比如价格战、增加销售点和销售人员等,这些方法的采用会增加销售成本,严重的情况下将会恶化企业财务状况。例如,长虹集团的家电价格战使其元气大伤,严重影响财务状况。

⑷应收账款占用过多

工业企业如果赊销的商品过多,信用政策过宽,将导致大量应收账款无法如期收回。在日常经营中,销售人员为了完成销售任务,往往未对客户进行深入考察,采用赊销的方式将商品卖出,而财务部又不了解其交易背景,很难科学地管理应收账款,这样对应收账款的回收工作带来很大困难,一定程度上为企业财务困境的爆发埋下隐患。一些工业企业为了扩大销售,只注重账面上的高收入高利润,而忽略了被客户占用的资金能否及时足额收回,而且大量的应收账款被列入经营成果之后就得为此交纳税金,工业企业不

得不动用有限的资金来垫付不确定收益带来的税金。这样,进一步加大了财务风险。

3、企业发展战略问题

企业发展战略问题归结于资金使用收益的不确定性,如果企业资金投出收益稳定,且高于筹资费用,能如期偿债,并对自有资金的所有者支付红利,经营则达到预期效果;反之,如果立项决策失误,导致投资或巨额固定资产长期无法交付使用,处于“烂尾”状态,则可能引发财务困境,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一些工业企业贪大求快,盲目扩张,为满足扩张而盲目举债,形成对外部资金的过度依赖,就很可能陷入债务危机,恶化财务状况,给企业的生存带来严重危害。有的工业企业偏离了自身核心竞争能力而盲目采取多元化战略,结果使战线拉得太长,资金过于分散,管理跟不上,出现效益滑坡和资金不足。同时,工业企业由于投资于生产型企业,其前期投入较大,如果投资失误,[5]则撤资困难,严重的情况下造成主营业务的运作困难,导致财务陷入困境。

4、行业经济状况

⑴市场竞争状况

如果工业企业所处的行业竞争激烈,竞争对手强劲,企业本身产品单一,产品寿命期处在下降通道,市场份额下降;或者上游企业的原材料供应紧俏,供应链出现断档,则企业可能出现经营困境,最终导致企业发生财务困境。

⑵能源危机

就工业企业自身行业特点来说,外界一些较为敏感的因素也可能导致财务困境的出现,例如,能源危机,较多的工业企业对水、电、石油等能源依赖性较强,一旦出现能源危机,势必影响其生产能力,使企业运行困难,并且企业要付出过高的代价去采购能源,在营业收入小于支出的情况下,企业陷入财务困境将不可避免。

⑶环境污染

对于化工企业来说,环境污染也可能使其陷入财务困境,化工行业自身的生产会导致出现排废气、废水、废渣之类的对环境有害的污染物,政府对环境污染治理要求较严格,但许多中小化工企业对环境治理的意识较为淡薄,对环境污染没有严格的治理,导致工厂周边环境污染严重,由此引发出一连串的诉讼费、赔偿费,以及满足环境治理的设备改造或者购置费用,势必造成大量的现金流出,这将影响到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可能陷入严重的财务困境,甚至破产。

三、工业企业应对财务困境的措施

从本质上来说,工业企业的财务困境主要是由经营和管理不善造成的。财务困境是企业经营管理失败的最终表现,而经营管理的失败则是财务困境的根源。因此,工业企业在日常监控中,应从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两方面进行防范。

1、提高工业企业的资金营运效率

工业企业在资金营运管理上应该做到对筹资、投资、分配的科学管理。在企业融资过程中应遵循优化资本结构的要求。从短期来说,应当与工业企业的主营产业经营状况相匹配。从长远来看,应与工业企业战略相适应。从工业企业所处的地位看,要与其经营环境相适应,尽可能合理地安排负债与股权比例,不能为了扩张而盲目地扩大负债规模,给财务增加压力。并且在投资活动中保持资产负债恰当的流动性,要在对未来流动资金准确预测的基础上,合理地配置资产与负债的结构,通过资产与负债结构的优化调整,以及现金流量的合理匹配来抵御财务风险。[6]

2、重视日常财务管理工作

⑴加强内部制度控制

建立健全工业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加强财务制度的内部控制。现代工业企业经营管理的关键是材料采购、生产加工、销售,这些环节无一不与企业财务控制制度挂钩。企业应当制定能够驾御和管理这些环节的财务制度,构建出科学、合理且符合工业企业经营特点的高效率的财务管理制度。

⑵资产方案优化选择

工业企业在投资过程中应当对实施方案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征集多种方案择优使用。例如,企业

计划取得生产经营设备或者厂房时,在资金不能够足以购置这些设备,或者即使融资后可以购置,但在收益十分不确定的情况下可以采用租赁厂房、设备的方法,这样既可以暂时节约大笔资金,又可以避免收益不确定带来的财务风险。

⑶原材料成本控制

工业企业应当建立起一套数据分析模型,使其原材料保持最佳持有量,最大限度保证资金的流动性。对于材料采购,工业企业可设独立于采购部门以外的询价员,专门从事价格征集评选,对采购部门进行价格上的监督。而采购部门则采取招标的形式向不同的供应商发出邀请,尽可能地减小采购环节带来的成本,最大限度地控制生产成本。

⑷应收账款控制

在应收账款管理方面培养销售部门的风险意识,在对客户进行销售产品前一定要对客户的信用进行评估,权衡现销、赊销的利弊,合理科学地处理收款方式,编制账龄分析表,销售产品后进行应收账款跟踪、催收,尽量加快资金回收速度,减少坏帐损失,保证资金的流动。

3、制定科学的经营发展战略

工业企业应当树立科学的投资观念,结合自身能力和外界环境变化,确定适度的发展模式,准确地把握企业的发展方向。在资金良好的情况下才考虑对外投资,制定严格的投资计划,对市场以及企业自身的情况进行信息征集,科学合理的分析,其中包括考核资金回收情况,系统规划投资取向,对不同产业、产品、期限的投资组合,把风险性、收益性、持续性有机结合,以求获取最大的收益。

4、建立财务预警系统

对于现代工业企业来说,防范重于治疗,如果企业能够在财务困境发生之前洞察先机,就能迅速采取相关措施,进行有效的预防。财务预警系统可以预先捕捉财务困境的征兆,预防财务困境的发生和控制其进一步扩大。工业企业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适时数据化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其中包括信息收集系统,定性预测系统和定量预测系统,如应收账款比例警戒线。

此外,工业企业还应关注国家政策调整和国际政局,做出科学合理判断。对能源供求状况充分搜集信息,并针对市场趋势做出敏锐反应,调整企业政策。对企业自身所需能源替代品评估选择,使企业在面临能源困境时能及时找出有效的对策。工业企业在购置设备时应当选择环保高效的设备,而不应只考虑资金的节约,使设备落后于行业水平,从而导致生产力落后,不利于企业再生产能力的扩大,拉大了与同行业之间的差距,影响企业的后续发展。环境治理方面,工业企业从一开始就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防患于未然,公司环境治理与公司发展同步,杜绝诉讼与赔偿费用的发生。

总之,工业企业的运作方式较其他产业相比更遵循资金流动准则。不过,目前随着其他产业的发展,资金流动方式已越来越宽泛,工业企业在立足自身经营特点的同时也可借鉴其他产业的融资、投资方式,重视财务管理,充分利用现代有效的市场信息和管理方式,结合自身特点,更好地与时代接轨,才能有效地避免财务困境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吴世农,卢贤义.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困境的预测模型研究[J].经济研究,2001,(6)

[2] 杨淑娥,魏明.企业财务危机成本形成机理及其间接成本的估量[J].当代经济科学,2005,(1)

[3] 陈同广.合理负债结构与企业经营战略[J].中国农业会计,2006,(6)

[4] 罗莉.企业财务危机成因本质认识[J].当代经纪人,2006,(8)

[5] 郑峰.企业财务危机初探[J].当代经济,2006,(10)

[6] 王建军.企业财务危机及其防范研究[J].商业现代化,2006,(10)

Analysis on Mechanism of Financial Distress Formation

in Industrial Enterprises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financial distress in industrial enterprise is discussed.The paper focused on the impact of industrial enterprise operation process on the distress formation and the impact of the daily operations、capital structure and business strategy of industrial enterprise.Based on the real factors mechanism of financial distress, the paper try to identify the reason of the financial distress formation in industrial enterprises, and propose appropriate solutions.[Keywords] Industrial enterprises;Financial distress;Financial precaution

第四篇:旅游节事的经济效益形成的机理分析

旅游节事的经济效益形成的机理分析

摘要:本文从我国旅游节事活动发展现状出发,从产业发展的角度,分析了节事经济效益形成的宏观和微观条件,提出节事产业发展要在一定的经济、制度和文化背景下,构建有效的产业组织结构,从而达到节事经济效益最大化。

一、问题的提出

旅游节事活动可以从以下四方面来理解:

(1)从目的来看,旅游节事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吸引当地和外地旅游者,树立一地旅游形象,提高一地的知名度,促进一地旅游业的发展并以此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2)从内容来看,旅游节事活动的内容从旅游者的角度出发,根据游客需求设计制作。因此,旅游节事活动内容的文化性和地方性表现特别突出;(3)从形式来看,由于多数旅游者的目的是通过参加旅游节事活动获得特殊的娱乐经历,因此活动的内容表现形式活泼,亲和力强,但作为一个整体旅游产品,旅游节事产品的内容组合形式严谨,环环相扣,围绕主题开展;(4)从功能来看,旅游节事活动兼具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是地区文化现象与经济内容的载体。近几年节事经济蓬勃发展,人们已经认识到旅游节事活动的经济内容载体功能,并且意识到这种功能的潜在价值。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几乎每个县市都举办旅游节事活动,呈现一片热闹的节事景象。但在繁荣背后又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1)政府干预过多,市场作用远未发挥。许多节事活动为行政包办,部分地区节事活动举办意识落后,且节事活动深受体制制约、市场分割制约、社会资源供给匮乏制约等。(2)节事产业不成熟,专业化分工不足,致使旅游节事活动缺乏新意,吸引力有限。节事活动没有把市场需求,即旅游者和大众的需求放在首位,旅游节事活动方面的专家缺乏,节事活动的专业策划运作能力薄弱。(3)旅游节事活动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许多节事活动投入大,但由于活动策划不周全,或活动开展的条件不成熟,活动收益甚微。

随着旅游节事活动的纵深发展,节事产业向我们提出更高的要求。现阶段如何顺利实现由自发利用节事活动的经济内容载体功能向自觉地有意识地充分挖掘、创造和利用这种功能的转变是当前思考的重心。为此,笔者试图从产业发展的角度,阐述节事经济效益形成的宏观和微观条件,对节事经济效益的形成机理作一简单分析,希望能对我国旅游节事健康发展有所帮助。

二、节事经济效益形成的宏观条件

一个地区发展旅游节事活动,从宏观上讲,要具备一定的经济、政治、文化、制度等多方面的条件,这是节事经济效益形成的宏观背景条件。

(一)经济条件

任何地区举办旅游节事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开展的,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一定的基础设施条件节事活动的开展有极大的基础设施依赖性,如果没有较为完整的基础设施条件,一些大型活动,如奥运会、展览会、交易会等,根本不可能举办。基础设施包括饭店住宿、便捷的交通和通讯设施、发达的餐饮业等,同时还包括良好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如1997年第一届宁波国际服装节主展览中心设在宁波国际会展中心,由于场地太小、缺乏停车场、设施不够先进,受到国内外宾客的非议;1998年第二届宁波国际服装节将主展览中心移至亚西亚商城,但各种条件仍未能满足来宾的需求,可见缺乏功能齐全的现代化大型会展中心已成为宁波举办大型节庆活动的一个制约因素。

2.开放的市场化运作的经济体系封闭的经济体系,会严重制约要素的流动,影响节事活动的形成和发展。节事活动需要招商引资,需要人才的自由流动,需要多家企业单位共同联手操办,如果旅游节事活动市场化运作不成熟,活动资源无法优化配置和整合利用,部分设施可能闲置,达不到效益最大化。

3.相当的经济发展水平很多旅游节事活动的受众客源是当地的居民和近区域居民。只有当他们的人均收入达到一定的水平,有相当的消费能力时,才有可能形成对节事产品大量的有效需求。

(二)制度条件

制度条件主要指经济制度的形态、变动规律及相关关系的协调。旅游节事活动的参办组织或个人是在一定的社会政治、文化、经济背景和各种具体的决策、管理、分配制度下参加旅游节事经济活动。在举办过程中,经济制度更多地反映在活动主体的行为规则和行为规范的具体组合上,即经济制度更多地表现为经济资源配置的方式和配置的内容。制度条件主要有如下两点:

1.高效、开放、创新、竞争、有序、稳定的制度安排。目前我国各地都在争办各种旅游节事活动。作为一项经济活动,追求效益是举办商的共同目标。如果制度不稳定,就会增加节事活动举办的制度成本和制度风险。许多新兴的旅游地区,发展节事旅游热情很高,但活动举办与传统的经济体制不相适应,如地方政府对活动引资的条件、利润提成问题等都没有相应的规定,又由于市场化运作的观念尚未深入人心,制度变迁与创新安排困难重重,旅游节事活动的地区进入壁垒大。

2.经济制度对旅游节事活动的许可和支持。如果经济制度对某些节事活动缺乏必要的许可,则此性质的节事不可能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任何一类旅游节事活动,如果得不到制度许可,则会转入地下。如在泰国,“人妖”表演活动是其重要的旅游产品,但此活动在其他许多国家却得不到制度许可。同样,埃及的“肚皮舞”表演,拉丁美洲地区的“桑巴舞”表演,都是这些国家或地区传统民族艺术和文化对外的展示,是其特色旅游产品,但在世界的许多国家和地区,由于宗教、政治、社会、文化、经济背景的不同,这些具有节事活动特点的行为都得不到制度认可。所以营造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使之容忍和许可各种节事活动的存在,对能发挥本国、本地区优势的新兴节事活动,政府要在制度上提供必要的帮助和鼓励。

对稳定状态的文化,有利于吸收优秀文明,使节事活动固定化,同时又在不断创新的文化环境中,顺利实现节事活动的再创新发展。节事活动是以一地的文化底蕴为依托,是一种文化产业。有了文化内涵,节事活动才有它的生命力。

(三)文化条件稳定的社会秩序和开放、包容的文化传统是节事产业形成和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一个具有开放意识的地区,往往能随着时代的进步,开展反映各种风格、不同文化传统,包括已有的和新发展的节事活动,实现节事经济产业化。一个有序的社会,能够提供较为稳定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保障。一种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的文化,有利于吸收优秀文明,使节事活动固定化,同时又在不断创新的文化环境中,顺利实现节事活动的再创新发展。节事活动是以一地的文化底蕴为依托,是一种文化产业。有了文化内涵,节事活动才有它的生命力。

三、节事经济效益形成的微观条件

(一)节事经济效益形成的产业组织条件

用贝恩的产业组织理论的三个基础范畴——市场结构(MarketStructure),市场行为(MarketConduct)和市场效果(MarketPerformance),构建节事产业组织的SCP框架图,旨在系统说明节事产业需要朝着这样的方向有序发展。

节事产业市场结构包括节事活动的集中度、节事活动的差别化、节事活动的进入障碍、节事产业内部的垂直结合程度等,它直接影响产业在市场结构体系中所处的地位;节事产业的市场行为包括节事产品的价格战略、节事活动的销售与广告战略、节事举办单位的研发与创新战略、节事举办单位的并购或分离等战略。举办目标、发展战略及在市场上的各种竞争共同构成市场行为。节事产业的市场效果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其中节事活动的市场盈利水平、管理效能、节事活动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等共同构成节事产业运作的市场效果。

(二)节事经济效益形成的微观分析节事产业组织理论图为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发展节事产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视角,由此出发,结合实际与学界理论研究,有以下几点值得借鉴:

1.在市场结构中,有效客观地评价目前旅游节事产业的现状。由于我国旅游节事产业刚起步,对于产业的结构特点理解比较模糊,可以在一些重点节事举办城市开展一些年会或研讨会,就节事活动的现状,如集中度、差异化等,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进行探讨,也可以设立若干节事活动研究课题,进行地区性的节事研究,为政府和企业更好地开展节事活动提供理论依据,如对节事消费有效性问题的估算,如何区别哪些收益是真正来自旅游节事活动,如何测量有形与无形成本和收益比,节事旅游活动的风险系数如何计算,哪些是更有效的节事评估测量方法等。2000年北京市社科基金规划办曾设立“北京地区节庆活动研究”课题,全面考察与研究了节事活动的规模性问题。

2.在市场运行中,重视节事旅游活动的产权界定问题。我国节事活动普遍存在产权模糊现象。节事的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等产权无法得到清晰界定,节事经济的供求关系就不能得到客观体现,节事经济的市场化运作就难以顺利展开。目前许多政府企业开始意识到这一点。如中国农民旅游节,东阳市政府只是名义上的主办者,横店集团是旅游节所有投入的全部承担者,相应地,旅游节组委会门票收入和广告赞助收入及其他收入最终全部归横店集团所有,东阳市政府得到的只是社会效益。又以杭州西湖国际烟花大会为例,杭州招商国际旅游公司以交纳一万张白堤烟花观赏门票为代价从杭州市旅游节庆领导小组取得烟花大会的整体使用权,全权操作和全案策划烟花大会。因此节事活动的产权界定和产权的有效灵活使用将是下一阶段节事产业发展的重点。

3.在市场行为中,节事旅游活动实行市场化运作。按市场经济规律和互利互惠原则,将重大旅游节事活动与企业商机结合起业,将旅游节的特色与企业产品销售结合起来,将节事宣传与企业产品宣传结合起来,将节事接待工作与筹资工作结合起来,如选择旅游节重大活动由企业冠名;选择名优新特产品作为旅游节的指定产品和标志产品;选择优质服务单位作为定点接待单位;选择城区主要街道拍卖广告经营权;选择开幕式现场推出企业广告等。让知名的旅游企业和旅游产品参与节事活动,增强旅游节事活动的感召力,形成节事买方对节事活动的依赖,趁节事活动,成功实现商流、物流、信息流等的交换。

“中国湖北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是市场化运作办节的一个成功例子。另也可参考邢定康等设计的《节事运作策划流程图》,包括方案的制定、前期宣传、战略准备和节事实施与绩效评估。

4.在市场结果中,最重要的一块是节事的绩效评估。搜集有关节事的所有信息反馈和节事报道,全面评估节事的公众印象,如美誉度等;核算节事活动的投入与收益比,包括有形的收益与无形的收益,得出节事活动的经济价值。其中,节事活动往往出现很多企业个人搭便车现象,如西湖国际烟花节期间,西湖边上的饭店可以把房价涨得很高。如何把这部分的收益内化、如何科学合理地把它放到节事收益这一项内容里等都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的问题;追踪、评估节事活动组织,包括政府和大小企业组织,如确定部分优秀的节事组织者,可以根据经济实力、创新能力、社会联系能力、组织能力等指标进行分类排序,形成一批专业组织;总结策划及实施各环节的得失,为下一次节事活动做准备。

(三)节事经济效益的管理层面分析

1.就节事举办单位,节事产业形成三个管理层,即政府机构,民间行业管理组织和市场性、盈利性组织。其中政府机构具有强制约束力,是节事活动运作制度化管理的组织核心。它发挥政府的服务职能,优化管理结构,提高管理效能,但要防止政府过度干预。非盈利组织担负协调其他组织,减少消极影响的职责,并代表民间经济活动主体与政府进行双向沟通与协调。在国外,如泰国旅游协会便是一个典型代表。盈利性组织一般在节事活动经营上专业性、技术性、业务性较强,处理好举办单位与政府行政权力之间,与市场之间的关系,明确彼此之间的责任分工。

2.就节事产业的行为规范,第一,建立行业惯例。我国节事产业还处在不太成熟的阶段,运作还处在一个从小到大,从分散到集中,从偶然性、间断性到长期性,经常性,从非专业化向专业化方向转化的过程。在这一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大多数节事举办者共同认可与遵守的经济活动习惯和交易方式,如约定俗成的行业规范和组织、交易争端解决方法等,能大大促进节事产业的发展。第二,建立行业准入机制。目前全国各地都在大办节事活动,但是有些组织者过于追求经济效益,以破坏或歪曲地区文化为代价,表现为一种短视行为。为此,建立一个行业准入机制,规定举办方所应具备的条件和资格,如举办方的经济实力、节事业务经营能力、商业信誉、以往的举办业绩等,对于一些成功的做出贡献的举办单位可以给予再次举办的优惠政策等。第三,建立节事经济活动准则,包括节事产品的市场价格准则、举办单位竞争准则、节事举办风险规避准则、节事经济收益分配准则等。这些规范有利于节事市场的有序竞争。

第五篇:绿色消费形成机理分析及企业对策

·

绿色消费形成机理分析及企业对策

一、引言

绿色消费是指消费行为不仅要满足我们这一代人的消费需求、安全和健康需要,还要满足后代的消费需求、安全和健康需要。它包括三层含义:倡导消费者选择未被污染或有助于健康的绿色产品;在消费过程中注重对垃圾的处置,不造成环境污染;引导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在崇尚自然、追求生活舒适的同时,注重环保、节约资源和能源。绿色消费模式在我国的发展刚刚起步。绿色产品的推广须要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进行努力。在短期内,绿色消费的外部收益不明显,绿色产品的生产也面临困难和需求的不稳定性,须要在政策激励方面给予相应支持,尽快调整生产结构和需求结构,以适应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最近国家提倡的可持续发展,正是在支持和和号召人民实现绿色消费的生活习惯,我相信在未来的几年绿色消费会变成一种时尚,一种潮流,人们在消费的时候会有以绿色环保为目的,以绿色消费为荣。

二、绿色消费的产生及其发展现状

(一)我国发展绿色消费的产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仍未从根本上改变,进入21世纪,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越发凸显,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因素,倘若继续沿袭粗放的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资源将难以为继,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环境将不堪重负。随着环保运动在世界范围内的深入开展,以消除和减少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生态环境影响为目的的绿色消费浪潮,必将成为引领企业 主宰未来市场,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积极发展绿色经济,既有利于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方式,又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

(二)我国发展绿色消费的现状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大众化的绿色消费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很快。随着绿色观念逐步深入人心,各地区积极推行绿色消费的活动,许多地方政府注意发挥自身的生态优势来发展绿色经济,以求在未来的绿色竞争中抢先一步。虽然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绿色消费发展速度很快,但是我国绿色消费发展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就企业而言,开发力度不足,提供绿色产品的动力不足。因为绿色产品成本高,而现在大众并不是普遍接受绿色消费的高价格。导致企业利润不高,单单靠政府的鼓励和扶持是不够的,绿色消费需要市场去选择它,消费者乐意去消费它。

二是从消费者角度看,消费者收入水平低的制约。由于绿色产品或绿色服务的价格相对较高,收入水平对绿色消费也是一种制约。另外通过全社会的绿色教育,对绿色消费会有很大的促进。

三是绿色产品流通渠道不健全 目前在我国,绿色产品流通中还存在一些不必要的关卡、收费,运输中缺乏统一标志和标准,在途污染时有发生;全国尚未建立从批发到零售的绿色产品流通网络体系;绿色产品的专营商店、绿色食品和蔬菜专门摊位、绿色产品连锁店在市场上很少见甚至是空白,尚未举办影响力较大的绿色产品的展销和贸易活动。

四绿色产品市场市场秩序不规范 判别绿色产品的唯一依据就是产品合法的绿色标志。但由于有关部门对“绿色食品”标志、“我国环境标志”等绿色标志宣传不力,使消费者难以认清真正的绿色产品;加上认证部门尚未形成方便、快捷、经济、易普及的检测手段;国家没有成立专门的绿色管理部门,没有一个行政机构专门负责制定绿色产业总体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等等问题,使绿色产品市场尚未形成一个完善、规范的管理体制,从而影响消费者的绿色消费需求。

三、影响消费者对绿色品牌选择的因素

(一)社会心理因素 1.环境意识

依据消费者行为理论,消费者的行为是在自身价值观的指导下进行的。所谓价值观是指一个社会或群体所共有的对于区分事物的好与坏、对与错、符合或违背人的意愿以及可行或不可行的观念。而环境意识正是基于人与自然环境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所形成的一种全新的价值观念,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个人文明程度的重要参照标准,是反映人与自然关系的社会思想、理论、意识、情感等观念形成的总和。研究表明对环境问题持积极态度与绿色食品的购买行为和购买频率正相关。选择绿色食品最普遍的原因是对环境和健康问题的关注。

2.消费者效果感知

依据消费者行为理论,消费者效果感知是指个体消费者关于其自身作为绿色消费者时,对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施加影响能力的信念。用我的理解就是,你非常相信并且支持绿色消费,你就有消费绿色东西的倾向,在选择绿色与非绿色的产品的时候,你会非常果断的选择绿色产品。换句话说就是,从自己心里深处支持绿色食品,对消费者的选择起着决定性作用。所以消费者唯有从根源上认识到工业文明消费模式的弊端,才能切实转变现有的消费模式和消费结构,进而提升其选购绿色品牌时的消费者效果感知度,最终实现可持续消费。3.绿色产品认知水平

绿色产品认知水平主要强调其对绿色产品的辨别能力。在绿色食品方面,张国立认为,消费者对其了解程度越高,绿色食品消费意识就越强,因此越倾向于购买绿色食品;消费者对绿色食品了解程度越低,绿色食品消费意识就越弱,就越倾向于排斥绿色食品。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相同的例子,比如说我们的父辈们,现在因为网络的发达,他们也开始注重和了解绿色食品。但是就在几年前,我们就是吃着含有苏丹红的辣椒,喝着三聚氰胺的牛奶长大,吃着地沟油,想想都觉得恶心,那个时候没有人会在意什么绿色食品,更没有人去消费高价格的绿色食品;正是因为这些食品的不安全,才引起人们对绿色食品的关注。4.参照群体效应

消费者的绿色产品消费行为会受到诸如群体,家庭,社会的影响。设想一下如果社会风气都以消费绿色食品为时尚,那么肯定会有越来越多人选择绿色消费,因为在消费者中普遍存在着追求物美价廉、求名好胜、求新趋时、求美立异等心理趋向。

(二)情景因素 1.绿色认证绿色信念

不用质疑我们平常人买东西的时候辨别是否是绿色食品的标准是看食品包装袋上是否有绿色食品的标志,通常消费者对通过绿色认证产品的绿色属性所持有的信念越强,可以预期其会越经常选购绿色品牌进行绿色消费。2.绿色产品的质量

唯有在绿色产品的品质明显高于传统产品时,消费者购买的积极性才能被有效激活,即消费者感知的绿色产品质量越高,其选购绿色品牌的频率也会越高。

(三)经济因素

主要影响是高价格,绿色产品的高价格是阻碍消费者选购绿色品牌的主要因素。在企业生产中,由于需要生产产品时大量的新技术,会导致成本费用均内附于产品的绿色价值。国内外学者研究的成果均显现绿色产品一般具有高价格、负需求的特征。即绿色价格抑制了消费者的环保需求,成为阻碍消费者选购绿色食品的最直接因素。

(四)社会人口因素

社会人口因素包含:性别、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及家庭结构等方面内容。研究结果证明男性消费者比女性消费者更愿意为绿色食品支付更高的价格。同时也认为单身的男性或女性一旦结婚,对食品安全的认知比较好的概率会比单身时高1.354倍,即结婚后人们从原来简单的解决一个人的饮食问题,到关注一个家庭中每个成员的健康,对食品安全信息的主动搜索的意愿可能会增强。同时还发现消费者受教育的程度的差异对绿色消费行为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一般而言,消费者具有较高的学历,其经济水平较高,对绿色产品认知水平及绿色消费倾向也较高,环保意识及自身保护意识也越高,由此,其选购绿色品牌的消费观念就会越牢固。

四、企业对策及其应对方法

(一)企业绿色经营战略--经营战略的改变

全球性的环境恶化,是促使企业转变经营战略,实施绿色经营的最重要的原因。随着环境污染的问题在全球范围内蔓延,人们开始意识到,环境的恶化并不是与己无关的遥远的问题,而就发生在自己的身边。现在绿色产品的消费正在成为一种潮流,不仅国家鼓励参与,而且消费者们也更愿意消费绿色食品。所以企业应该确立和实施自己的绿色经营战略,把环境保护贯穿于企业的战略目标之中。企业应根据目前已经呈现出来的,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市场的发展动态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趋势,把握好绿色消费浪潮带来的市场机遇,提出自己有特色,与众不同的战略目标,才能在竞争激烈的未来争得一席之地。(二)企业绿色经营的生产模式--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的目标是通过资源的综合利用,短缺资源的替代利用,二次能源的利用实现合理利用资源,促进工业产品生产和产品消费过程与环境相容,减少生产过程和产品的生命周期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企业通过清洁生产,一方面可以减低产品的成本,让大众更容易接受,另一方面可以保证自己产品的品质,在后期宣传的时候可以向消费者灌输自己企业的精神,让消费者对自己的产品记忆更加深刻。

(三)企业绿色经营的营销模式--绿色营销

绿色营销涉及的内容涵盖企业市场营销活动的各个方面,大致分为两个阶段:一个阶段是产前阶段,包括绿色产品开发、绿色产品设计、绿色标志的取得等;另一个是产品的销售阶段,主要采取各种绿色促销手段,比如绿色广告,绿色推广,绿色公关等,来促进绿色产品的销售。其实绿色营销就是以绿色经营为基础,以保护环境为中心,以绿色产品为主体,来盈利和谋求发展;其实绿色营销不是一种策略性的营销手段,不是为了迎合市场潮流而采取的营销技巧,而是让市场和消费者深入了解绿色产品的过程。没有实实在在的绿色产品作为后盾,绿色营销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可能取得成功。

参考文献:

[1]李晓西:《科学发展观》,中国经济出版社008年版.[2]叶敏,消费者行为学.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8.[3]Del I.Hawkins,Roger J.Best,Kenneth A.Coney著.符国群等译.消费者行为学,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 [4]Michael R.Solomon著.卢泰宏译,消费者行为学,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5]吕一林,现代市场营销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6] 姜春云,坚持科学发展观,实施九大生态战略,人民日报,2005 [7]漆雁冰,绿色导向企业管理新理念,中外管理导报,2001 [8]江林,消费者心理与行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4 [9]刘栋.环境经营战略——未来企业的资格证.中国环境管理.1997 [10]赵家荣.清洁生产回顾与展望.节能与环保,2003(2)[11]王美英.绿色营销中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的角色定位[J].商场现代化,2008,[12] Henry Assael著.韩得昌译.消费者行为和营销策略.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下载共晶组织及其形成机理(含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共晶组织及其形成机理(含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焊接裂纹的形成机理与预防措施(精选5篇)

    焊接裂纹的形成机理与预防措施 1、产生焊接冷裂纹的原因 焊接冷裂纹在焊后较低的温度下形成。由于这种裂纹形成与氢有关,且有延迟开裂的特点,因此又称之为焊接氢致裂纹或延迟......

    腐败窝案形成的政治机理(精选五篇)

    腐败窝案形成的政治机理 发布时间:2013-10-11 09:29 作者:储建国 述评由头:在近期的反腐斗争中,拔出萝卜带出泥、一挖就成串的腐败窝案越来越多,其中既有政府部门各级官员,也有......

    铸件典型宏观凝固组织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它们的形成机理如何

    1.铸件典型宏观凝固组织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它们的形成机理如何? 答:铸件的宏观组织通常由激冷晶区、柱状晶区和内部等轴晶区所组成。 表面激冷区的形成:当液态金属浇入温度较......

    基于演进博弈理论的创新网络形成机理研究

    基于演进博弈理论的创新网络形成机理研究摘要:文章借助演进博弈理论重点对创新网络的形成机理进行深入研究,从中发现创新网络形成的内在规律,进而找出影响创新网络形成的主......

    《细胞分化形成组织》教案

    《细胞分化形成组织》教案 教学目标 1.概述生物体的各种组织是由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的。 2.识别植物的几种基本组织。 3.识别人体的几种基本组织。 教学重点 组织的形成和不同......

    细胞分化形成组织-教案

    第四章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第1节 细胞分化形成组织 —— 黄诗林 一.教学目标 1. 识别自己身体某一部位属于何种组织。 2. 识别人体四种基本组织的细胞特点 3. 说出绿色开花植......

    细胞分化与组织形成教案

    细胞分化与组织形成 教学目标 1、描述动植物细胞的分化过程,以及通过分化过程形成组织的过程 2、识别植物体的主要组织和人体的基本组织,描述细胞的分化现象,描 述组织的概念......

    《细胞分化形成组织》教案5篇

    第二节 细胞分化形成组织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细胞的分裂和生长的基础上,向学生介绍细胞经细胞分化形成组织、以及植物的主要组织和人体的几种基本组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