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天津市地方税务局、天津市国家税务局、天津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转发《国家税务总局、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
天津市地方税务局、天津市国家税务局、天津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转发《国家税务总局、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有关税收政策具体实施意见的通知》的通知
(津地税流[2006]4号 2006年10月19日)
市地税局直属局,市国税局直属税务分局、海洋石油税务分局,各区县和三区地方税务局、国家税务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劳动人事局):
现将《国家税务总局、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有关税收政策具体实施意见的通知》(国税发[2006]8号)(以下简称《通知》)转发给你们,并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请遵照执行。
一、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的认定、审核办法
(一)市劳动保障部门负责企业享受再就业政策的资格认定和审核工作,对审查合格的企业免费核发《企业实体吸纳下岗失业人员认定证明》。
1、区(县)劳动保障局负责本区(县)属企业的资格审查核实工作,并将审核意见报市劳动保障部门认定。
2、行业总公司负责本系统企业实体的资格审查核实工作,并将审核意见报市劳动保障部门认定。
3、市劳动保障部门负责中央及外埠驻津单位的企业资格审查核实认定工作。
(二)凡本市辖区内符合《通知》规定的注册企业,均可按第(一)款规定向劳动保障部门提出认定申请,填报《企业实体吸纳下岗失业人员资格认定审批表 》,并报送以下材料:
1、享受再就业政策资格认定申请书;
2、填报《企业实体吸纳下岗失业人员资格认定审批表 》一式四份;
3、工商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4、国(地)税务登记证副本(复印件);
5、新招用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优惠证》;
6、企业从业人员花名册(企业盖章);
7、企业与新招用持有《再就业优惠证》人员签订的劳动合同鉴证花名册;
8、企业为职工缴纳的社会保险费记录;
9、《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本年度在企业预定(实际)工作时间表》;
10、企业工资支付凭证(工资表)。
劳动就业服务企业中加工型企业除提供上述材料外,还需提交《劳动就业服务企业证书》(副本)。
(三)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负责对下岗失业人员本年度在企业预定(实际)工作时间的核实工作,并于每年12月 20日前,将《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本年度在企业实际工作时间表》和下一年度《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本年度在企业预定工作时间表》报市劳动保障部门进行确认。
二、减免税审批办法
(一)对安置下岗失业人员享受税收政策的企业,按照《通知》第一条第(三)款第1项规定,向主管地税机关和主管国税机关申请减免税,并按税务机关要求报送相关材料。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后,自减免税批准之日起,享受有关税收政策。
(二)对下岗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享受税收政策的,按照《通知》第三条规定,向主管地税机关申请减免税,并按主管地税机关要求报送相关材料。经主管地税机关审核批准后,自领取税务登记证之日起,享受有关税收政策。
(三)减免税审批工作按照年度进行,减免税总额按年度进行核准,本年度实际减免税额未达到减免税核准额度的,剩余额度不得结转下年度扣减。
对继续享受政策企业的年度审批,按照征前审批的有关规定执行。减免税审批前,企业应按规定缴纳各项税费;年度终了时,全年实际减免税累计额不足核定减免税总额的,不足部分可依次从本年度已交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中退抵。
(四)对2005年底前核准享受再就业减免税政策的企业,在剩余期限内仍按原优惠方式继续享受减免税政策,其剩余年限内的减免税审批按照原审批办法执行;对2005年底前核准享受再就业减免税政策的个体经营人员,自2006年1月1日起,原优惠政策停止执行,本《通知》下发前超额减免的税款按规定追缴。在剩余期限内的减免税审批按照上述第(二)、(三)款规定执行。
(五)在核准的减免税期间,企业招用下岗失业人员人数变化较大时,可持劳动部门重新核定的“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本年度在企业预定工作时间表”向主管地税机关申请调整预核减免税总额。
三、减免税额的预计、扣减及清缴办法
(一)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简称: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均由地方税务局征管的企业,减免税总额的核定及各种税费的抵缴办法如下:
1、减免定额标准为每人每年4800元;
2、减免税审批时,按照劳动部门核定的“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本年度在企业预定工作时间”预核企业本年度减免税总额,公式如下:
预核减免税总额=∑每名下岗失业人员本年度在本企业预计工作月份/12×48003、纳税人按规定进行纳税申报时,凡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分别申报的,其应交的营业税、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累计额未超过预核减免税总额时,上述税款予以减免,企业所得税按规定缴纳;其应交的营业税、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累计额超过预核减免税总额时,其超过部分按规定缴纳。凡按综合率或定额征收各项税费的,其应交的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累计额未超过预核减免税总额时,上述税款予以减免;其应交的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累计额超过预核减免税总额时,其超过部分按规定缴纳。
4、次年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前,按照劳动部门核定的“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本年度在企业实际工作时间”重新核定本年度减免税总额,公式如下:
核定减免税总额=∑每名下岗失业人员本年度在本企业实际工作月份/12×48005、根据企业本年度核定减免税总额,对企业减免税额进行清缴。实际减免的营业税、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总额不足本年度核定减免税总额的,在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扣减企业所得税;实际减免的营业税、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总额超过本年度核定减免税总额的,企业
应补缴超过部分的营业税、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
(二)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分别由地方税务局和国家税务局征管的企业,减免税限额的核定及各种税费的抵缴办法如下:
1、减免定额标准、预核减免税总额及核定减免税总额按照第(一)款第1、2、4项执行。
2、纳税人按规定进行纳税申报时,其应交的营业税、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累计额未超过预核减免税总额时,上述税款予以减免,企业所得税按规定缴纳;其应交的营业税、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累计额超过预核减免税总额时,其超过部分按规定缴纳。
3、根据企业本年度核定减免税总额,对企业减免税额进行清缴。实际减免的营业税、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总额不足本年度核定减免税总额的,由主管地税机关于次年3月底前,将该企业本年度核定减免税总额及实际减免税执行情况等信息交换给同级国税机关税政管理部门(“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减免税执行情况信息交换表”附后),剩余额度由主管国税机关在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扣减企业所得税;实际减免的营业税、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总额超过本年度核定减免税总额的,企业应补缴超过部分的营业税、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
“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减免税执行情况信息交换表”一式三份,由主管地税机关、主管国税机关和纳税人各执一份。
企业实际减免的营业税及附加总额不足本年度核定减免税总额,需要在主管国税机关扣减企业所得税的,应在次年3月底前,持劳动部门核发的《企业实体吸纳下岗失业人员认定证明》及其附表、《再就业优惠证》及地税部门出具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减免税执行情况信息交换表》等资料到主管国税机关办理企业所得税减免审批手续。
(三)个体工商户减免税限额的核定及各种税费的抵缴办法如下:
1、减免定额标准为每户每年8000元;
2、减免税审批时,预核本年度减免税总额,公式如下:
预核减免税总额=纳税人本年度预计经营月份/12×80003、纳税人按规定进行纳税申报时,凡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分别申报的,其应交的营业税、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累计额未超过预核减免税总额时,上述税款予以减免,个人所得税
按规定缴纳;当其应交的营业税、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累计额超过预核减免税总额时,其超过部分按规定缴纳。凡按综合率或定额征收各项税费的,其应交的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累计额未超过预核减免税总额时,上述税款予以减免;其应交的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累计额超过预核减免税总额时,其超过部分按规定缴纳。
4、次年3月底前,按照纳税人本年度实际经营月份,重新核定本年度实际减免税总额,公式如下:
核定减免税总额=纳税人本年度实际经营月份/12×80005、根据本年度核定减免税总额,对纳税人减免税额进行清缴。实际减免的营业税、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总额不足本年度核定减免税总额的,从个人所得税本年度已交税款中退抵;实际减免的营业税、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总额超过本年度核定减免税总额的,纳税人应补缴超过部分的营业税、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
(四)对领用餐饮定额发票以及采取税务机关代开发票或窗口开票形式取得发票的纳税人,可以采取先征后退方式。
四、对2006年1月1日前已办理新办(现有)服务(商贸)型企业认定,但未向主管税务机关提出减免税申请的企业,按照本通知第一条规定重新进行资格认定后,方能享受《通知》规定的税收政策,其减免税审批和额度核定办法按照本通知执行。
五、安置下岗失业人员的外商投资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审核认定、减免税审批和减免定额核定办法按照本通知对企业的有关规定办理,享受定额减免营业税的优惠政策。
附件:1.国家税务总局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有关税收政策具体实施意见的通知(略)
2.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减免税执行情况信息交换表(略)
发布部门:天津市其他机构 发布日期:2006年10月19日 实施日期:2006年10月19日(地方法规)
第二篇:天津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天津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关于印发《天津市社会保障卡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
津劳社局发〔2008〕249号
天津市社会保障卡管理试行办法
第一条为推动我市劳动保障各项业务的信息化管理工作,方便从业人员、离退休人员和城乡居民办理各项劳动保障事务和有效使用社会保障卡,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社会保障卡的申领、制作、发放、使用及其相关服务和管理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社会保障卡是按照国家《社会保障(个人)卡规范》标准和银联标准卡规范统一制作、为持卡人办理劳动保障和金融服务等事务的电子凭证。
第四条社会保障卡正面以蓝色或绿色为底色,印有国徽、“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卡”字样。背面印有持卡人个人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公民身份号码、银行卡号、有效期限、头像等)、发卡机关、服务银行标志、银联标志、序列号、服务电话等。
第五条社会保障卡分为成年人卡(蓝色)、未成年人卡(绿色)。成年人卡为集成电路和磁条复合卡,年满十六周岁的本市从业人员、离退休人员、城乡其他居民和参加本市社会保险统筹的外来人员申领成年人卡;未成年人卡为单一磁条卡且不加印头像,未满十六周岁的本市城乡居民及参加本市社会保险统筹的外来人员申领未成年人卡。
第六条社会保障卡功能:
成年人卡:
(一)凭证功能:持卡人凭卡办理个人劳动保障事务,同时支持持卡就医待遇结算等。
(二)记录功能:记录持卡人劳动保障信息;
(三)金融功能:为持卡人提供银行借记卡金融功能,并通过社会保障卡金融账户完成社会保险和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的各项待遇支付;
(四)查询功能:持卡人可在街(乡、镇)劳动保障服务中心查询个人劳动保障和社会保险的专业信息。未成年人卡:
(一)凭证功能:持卡人凭卡办理个人社会保险参保登记,同时支持持卡就医待遇结算等;
(二)金融功能:为持卡人提供银行借记卡金融功能,并通过社会保障卡金融账户完成社会保险待遇支付;
(三)查询功能:持卡人可在街(乡、镇)劳动保障服务中心查询个人参保缴费等信息。
第七条天津市社会保障卡服务中心负责社会保障卡申领和发放的组织管理工作。
区(县)劳动保障服务中心负责社会保障卡申领和发放的组织推动工作。
街(乡、镇)劳动保障服务中心具体负责社会保障卡的申领和发放工作。
银行负责社会保障卡金融业务的管理和服务工作。
第八条申领人可到户籍所在地、居住地或单位所在地的街(乡镇)劳动保障服务中心办理申领手续。不满十六周岁的申领人须由法定监护人代为办理。申领时须提供申领人居民身份证或居民户口簿(户籍证明),外来从业人员须同时提供暂住证;法定代理人(法定监护人)同时提供本人居民身份证或居民户口簿(户籍证明)及与申领人关系的有效证明原件和复印件。港澳台人员和外籍人员须提供护照等有效证件原件和复印件。
第九条街(乡、镇)劳动保障服务中心受理社会保障卡申领业务时,须审核申领人和法定代理人(法定监护人)的有效证件,打印《社会保障卡申领登记表》,经申领人或法定代理人(法定监护人)确认签字并办理收费手续后,出具《天津市社会保障卡领取单》。
第十条社会保障卡申领人基本信息要与公安局人口管理信息和社会保险参保信息进行比对,发现信息有误后须由申领人到相关信息部门进行修改。
第十一条天津市社会保障卡服务中心自受理申领业务之日起45日内完成制发工作。
第十二条申领人凭《天津市社会保障卡领取单》和居民身份证或居民户口簿(户籍证明)、法定代理人(法定监护人)须同时提供本人有效证件原件,到申领地领取社会保障卡。
街(乡、镇)劳动保障服务中心须查验领取人的有效证件,并对申领人社会保障卡信息进行校验,申领人或法定代理人(法定监护人)须办理领取手续。
申领人领取到社会保障卡后,须按照服务银行的有关规定,在服务网点或银行自助终端办理金融功能激活手续,同时进行密码重置,以确保个人金融账户安全。
第十三条自2009年3月1日起,停止受理天津市基本医疗保险专用卡(以下简称:医疗保险卡),原制发的医疗保险卡在换发社会保障卡前可继续使用。
第十四条社会保障卡或医疗保险卡丢失,持卡人应先到服务银行办理挂失手续,服务银行按照有关规定收取挂失手续费。持卡人凭服务银行的《挂失通知单》到户籍所在地、居住地或单位所在地的街(乡、镇)劳动保障服务中心办理补卡手续。
社会保障卡或医疗保险卡损坏,持卡人应携带原卡到户籍所在地、居住地或单位所在地的街(乡、镇)劳动保障服务中心办理换卡手续。领取新卡时须交回原卡,由街(乡、镇)劳动保障服务中心负责上交市社会保障卡服务中心统一进行作废处理。
补、换社会保障卡须按照本试行办法第八条和第九条规定办理登记和交费手续。
第十五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社会保障卡有效使用期限为10年,持卡人应于有效期期满之前45日申请换领新卡。未成年人卡持卡人年满十六周岁应换领成年人卡。
第十六条经市物价部门批准,社会保障卡工本费由申领人个人负担5元/张。
第十七条持卡人出国定居、死亡须凭相关证件或证明到街(乡、镇)劳动保障服务中心办理社会保障卡的注销手续后,凭《清户通知单》,按照服务银行有关规定办理个人帐户清户手续。
第十八条冒领、冒用、盗用他人社会保障卡牟取利益的,依法依规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一条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摘自:天津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第三篇:天津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天津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天津市总工会 天津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天津市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
津劳局(2006)125号
关于开展“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活动”实施意见
各区县局、集团(总公司)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市直属大型企业和中央驻津企业: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目标和市委八届九次全会关于加强和谐企业建设的要求,促进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和我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努力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经天津市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共同研究决定,自2006年起在全市开展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活动。具体实施意见如下: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和市委八届九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以劳动关
系和谐企业创建活动为载体,努力推动企业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加强企业科学管理,实现企业与职工良性互动、真诚合作、共谋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天津,奠定良好的社会基础,促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实现天津更快更好发展。
二、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标准
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标准分为A级、AA级、AAA级。评价内容主要分为劳动合同、集体协商集体合同、职工工资、企业民主管理、工会组织建设、社会保险、劳动安全卫生、职工素质教育、劳动保障法律监督和劳动争议调解等项内容。
(一)A级标准:
1、依法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办理就业登记、劳动合同鉴证备案手续,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100%(包括农民工)。企业与职工双方自觉履行劳动合同。保护未成年工和女职工合法权益,不使用童工。
2、建立了集体协商集体合同制度,并经劳动社会保障部门审查。建立了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和工资正常调整机制。按时足额支付职工工资。
3、依照法律和政策规定建立健全职工代表大会和职工董事、职工监事以及其他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工会组织,并依照《工会法》和《中国工会章程》正常开展活动,依法拨缴工会经费。
4、依法参加各项社会保险,没有欠缴社会保险问题。切实改善职工生产生活条件,严格执行劳动安全卫生法律法规和政策,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制度,无重大伤亡和职业危害事故发生。
5、注重提高职工队伍素质,保障职工的教育权、发展权,满足职工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6、建立健全劳动保障法律监督和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和制度。内劳动争议案件企业败诉率为零。
(二)AA级标准:
在A级标准的基础上增加4项标准:
1、依法签订集体合同,内容全面,个性化特征突出,履约率达到100%。
2、通过工资集体协商和签订工资协议,规定了高于本市最低工资标准的企业最低工资标准,职工工资不低于上我市职工平均工资水平,或职工工资增长幅度高于本市当年工资指导线基准线,并保证兑现。
3、充分发挥工会组织作用,认真落实职工代表大会和职工董事职工监事等各项民主管理制度。实行了《厂务公开民主管理质量体系》。
4、全面落实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内没有发生集体劳动争议和群体性事件。
(三)AAA级标准:
企业连续两年评为AA级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且没有发生任何侵犯职工合法权益的行为,没有受到劳动监察部门的行政处罚。
三、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活动的组织领导和方法、步骤 “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活动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由天津市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具体负责领导推动,市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办公室组织实施。各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工会和企业代表组织要积极引导全市各类企业踊跃参加“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活动,并做好具体组织实施工作。创建活动采取企业创建、申报,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考查、评审、命名、表彰的方式进行。具体方法步骤如下:
(一)各区县局、总公司(集团)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要认真贯彻《天津市关于开展“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活动”实施意见》的精神,并向本地区、本行业的所有企业进行广泛宣传,指导企业依照“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等级标准,积极开展“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活动,从A级标准做起,逐步升级,不断提高创建水平。
(二)企业在对照标准进行自查和整改的基础上,每年的9月30日以前,由企业按照管辖权限,分别向各区县局、总公司(集团)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办公室申报相应等级的“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按照规定填报申报材料。企业应首先申报“A级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在具备前一等级“劳动关系和谐企业”荣誉资格的基础上方可逐级申报上一等级“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企业自查和整改情况、拟申报“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的等级和等级标准,应在申报前向职工代表大会报告,并经三分之二以上多数职工代表无记名投票表决同意,方可申报。
(三)对申报各级“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的,由各区县局、总公司(集团)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办公室负责实地考查。对其中申报AA级、AAA级“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的,经考核符合标准的,向市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办公室推荐,并由市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办公室进行复查。考查采取听取汇报、查阅档案资料、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等方法进行。
(四)考查验收后,A级“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由各区县局、总公司(集团)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研究审定,并报市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办公室备案。AA级、AAA级“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由市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研究审定。
(五)市管直属企业直接向市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办公室申报各级“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由市协调劳动关系三 方会议办公室负责考查、审定。
(六)审定为各级“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的名单,按照审批权限分别由各级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办公室通过一定的方式向社会公示。公示期限为10天。
(七)经公示未发现问题的企业,由市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统一命名,并颁发相应等级的“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信誉奖牌和证书。届时召开表彰大会或举行颁奖仪式,每年一次。
四、几点要求
(一)各级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要积极争取同级党组织和行政的领导、支持,制订本行业、本地区的创建计划和实施方案,将所属企业情况调查清楚,有组织有步骤地推动。2006年各行业、各地区可在部分企业先行试点,在调查研究、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推广。
(二)加大“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活动的宣传力度,营造创建氛围。各级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要充分利用现代传媒的作用,在报刊、电台、电视、网络等媒体上开展专栏,宣传“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活动的重要意义,宣传“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等级标准条件,宣传“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活动的动态和先进典型。各企业也要利用本单位的宣传渠道,将创建活动宣传到车间、班组,宣传到每一位职工,发动职工广泛参与。要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实事求是,严格创建标准。各企业要积极参加创建活动,并以创建活动为载体和切入点,致力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各企业要不断增强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的自觉性,不断提高创建水平。各级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要严格把关。对“劳动关系和谐企业”
不搞“终身制”,凡发现不符合创建标准条件的问题,即由审批单位撤消其荣誉称号,并收回荣誉奖牌和证书。
(四)“A级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是企业评先评优的基础性条件。自2008年起,在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会、国资委和企业联合会系统内开展的企业和企业领导人员评先评优活动中,达不到A级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标准的,将取消评选资格。
(五)《“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申报审批表》由市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办公室统一印制,待发。
二○○六年四月二十九日
第四篇:天津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天津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天津市财政局关于困难群体就业援助的实施意见
各区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及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做好困难群体就业再就业工作,切实改善就业环境,现就建立长效帮扶机制,援助“零就业家庭”等十类困难就业人员,提出以下意见:
一、就业困难人员范围
凡具有本市城镇户籍,在法定就业年龄内,有一定就业能力和就业要求的下列下岗及登
记失业人员,认定为就业援助对象,享受相应扶持政策。
(一)4050人员:女40岁以上、男50岁以上的国有、集体企业下岗职工和参加过失
业保险的城镇登记失业人员。
(二)零就业家庭人员:同一户籍家庭中,法定劳动年龄内,具备劳动能力,有就业愿望的成员均未实现就业,或从事灵活就业月收入低于最低工资标准,且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
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两倍的成员。
(三)低保家庭人员:享受城镇低保家庭中的登记失业人员。
(四)长期失业者:持续寻找工作超过一年的登记失业人员。
(五)失去双亲的人员:失去父母、年龄25周岁以下、未婚的新成长劳动力。
(六)需赡养患有重大疾病直系亲属的人员:同一户籍家庭中,有患尿毒症、癌症、糖尿病并发症、肺心病、红斑狼疮、偏瘫、精神病、血友病、人体器脏移植后抗排异治疗等重
大疾病直系亲属的人员。
(七)单亲家庭:夫妻双方因离异或丧偶,需抚养未成年子女或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下
在学子女的人员。
(八)刑释解教人员:指刑满释放或解除劳教人员。
(九)残疾人:持有民政部门核发的四级《残疾证》的人员。
(十)复转军人中的就业困难人员:转业志愿兵(士官),城镇复员士官和符合国家规
定的退役军人中仍未就业的人员。
二、人员认定
(一)认定凭证
就业困难人员申请就业援助需提供《居住证明》,《就失业证》或《再就业优惠证》,同时还需分别提供下列材料。
1.4050人员:需提供《身份证》。
2.零就业家庭人员:需提供《户口簿》、社区工作站和街道劳动保障中心开具的家庭成员就失业状态及家庭收入情况证明。
3.城镇低保人员:需提供《低保证明》。
4.长期失业者:需提供社区工作站开具的求职证明。
5.失去双亲的人员:需提供《户口簿》社区工作站证明。
6.需赡养有重大疾病直系亲属的人员:需出具《户口簿》、二级甲等及以上级别医院开
具的证明。
7.单亲家庭成员:需提供《户口簿》、所抚养子女的《学生证》。
8.刑释解教人员:需提供司法机关开具的相关证明。
9.残疾人:需提供《残疾证》。
10.复转军人中的就业困难人员:需提供复转军人证明或军转办、民政部门开具的证明。
(二)认定程序
1.本人申请。就业困难人员本人到居住地社区工作站申请登记,填写《就业援助申请表》,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2.社区工作站初审。对个人填报登记情况和提供的相关证明材料进行初审,符合条件的,在《就业援助认定表》上签署意见后报送街镇劳动保障中心。
3.街镇复核。街镇劳动保障中心对社区报送的材料进行复核,符合条件的,在《就业援
助认定表》上签署意见后报区县劳动保障局确认。
4.区县确认。区县劳动保障局审核确认后,在《就业援助认定表》上签署意见,并将审核确认材料转至街镇劳动保障中心,街镇劳动保障中心凭此建立就业困难人员管理台帐、相关信息录入微机。同时,按月将《新增就业困难人员花名册》报市劳动保障局备案。
(三)相关事项
1.自本人申请受理之日起,认定期限不超过7个工作日,其中,社区审核不超过3个工
作日,街道复核不超过2个工作日,区县确认不超过2个工作日。
2.就业困难人员同时符合二种以上人员条件的,只确定一种人员类别。
3.困难人员接受援助实现就业后再次失业,须按规定程序重新认定。
4.困难人员的认定、帮扶,以居住地为准。
三、工作目标和任务
根据就业再就业工作要求,结合十类就业困难群体的困难程度及具体情况,确定援助工
作的目标任务。
(一)零就业家庭成员。对认定的零就业家庭人员,自认定之日起30天内,确保每个
家庭至少一人就业,实现动态为零的目标。
(二)其他就业困难人员。自认定之日起100%提供就业服务,其中包括一年内为每个人提供五次岗位信息、三次培训信息、三次职业指导。对这类人员自认定之日起60天内,通过采取各种措施,帮扶其就业再就业。年末考核安置率达80%以上。
四、建立完善管理制度
(一)建立盯人帮扶和包保责任制度。为每个就业困难人员指定一个专人,开展一对一的盯人帮扶,落实包保责任制。一是,劳动保障协管员与街道劳动保障中心签订《就业帮扶责任书》,主要内容包括就业援助的目标任务、完成期限、应承担的责任及奖惩办法等;二是,劳动保障协管员向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就业服务承诺书》,主要包括提供就业服务的方式、内容及期限等;三是,劳动保障协管员与就业困难人员签订《就业帮扶协议书》,主要包括双方责任、义务,帮扶内容、方式、期限,被帮扶对象享有的相关权力,协议终止条件
等。
(二)建立定期调查制度。为及时发现和掌握辖区内就业困难人员,社区劳动保障协管员应根据日常掌握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入户调查工作。做到“尽早发现、及时认定”。入
户调查最少2个月一次。
(三)建立跟踪随访制度。社区协管员对已认定的困难人员按月入户跟踪随访,及时了解他们的就失业动态变化情况。对已就业人员在其连续就业六个月后跟踪随访即可结束。
(四)建立及时调整制度。对已经认定的就业困难人员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应解除相关的法律文书,不再认定为“就业援助对象”,将相关人员基本信息撤出就业困难人员电子信
息库。
(1)实现连续就业6个月以上;
(2)超过3次拒不接受劳动保障部门提供的就业岗位;
(3)超过劳动年龄或全部丧失劳动能力;
(4)本人放弃就业要求;
(5)随着情况变化,不再符合援助条件。
(五)建立统计、公告制度。一是社区工作站建立个人统计台账,按月将相关信息(报表)报送街道劳动保障中心;二是街道必须建立电子统计台账,按月报区县劳动保障局;三是区县劳动保障局按月统计,报市劳动保障局;四是社区工作站按季张榜公告困难人员认定
和安置情况,市局、区县劳动保障局每半年通报一次情况。
(六)建立考核评比制度。将帮扶任务完成情况作为创建充分就业社区的重要内容和主
要考核指标,市局对各区县工作情况实行按月统计,按季通报,年终考核。
五、就业援助政策
(一)公益性岗位补贴政策。凡在公益岗位安置的零就业家庭人员,及其他困难人员中男年满50周岁以上,女年满40周岁以上的人员,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或劳动协议的,给
予养老、失业、医疗(6.3%)等三项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
(二)灵活就业政策。零就业家庭人员,女40岁以上、男50岁以上的国有、集体企业下岗职工、参加过失业保险的其他城镇登记失业人员,给予养老、失业、医疗(6.3%)等
三项社会保险补贴。补贴标准按现行政策执行。
(三)企业招用补贴政策。各类企业招用男年满45周岁以上、女年满35周岁以上的就业困难人员,并与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对用人单位每人每月给予200元岗位补贴,期限1年。属于服务型企业的给予不超过3年的养老、失业、医疗(6.3%)社会保险补贴;
属于非服务型企业的给予1年的养老、失业、医疗(6.3%)社会保险补贴。
(四)就业服务政策。对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免费劳动保障政策咨询、5次职业介绍、3次职业指导服务。
(五)免费就业培训政策。就业困难人员自确认之日起可享受3次免费就业再就业培训,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必须取得职业资格证书。
(六)即时救助政策。街道劳动保障服务中心对生活特殊困难的人员,及时联系有关部
门为其提供即时救助。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区县劳动保障局要把援助就业困难群体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成立援助困难群体援助工作领导小组,实行一把手负责制。要设立专门机构安排专职工作人
员,负责日常工作开展。
(二)建立目标责任制度。区、县劳动保障部门和街(镇)、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机构要层层落实工作责任,分解工作任务。各相关部门要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结合自身特点积极
开展富有成效的工作。
(三)跟踪服务,及时救助。区、街道劳动保障服务中心应对就业困难人员实行跟踪服务,逐人掌握就业困难人员的家庭情况和就失业状态,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援助。对生活特
殊困难的人员,联系有关部门实施即时救助。
(四)加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就业援助是一项长期性工作,各区县劳动保障部门和就业服务机构要把十类就业困难群体就业作为创建充分就业社区的重要内容。在充分挖掘潜力,拓展就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的同时,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有关促进就业再就业政策以及就业援助活动的工作情况,营造援助就业困难群体就业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OO七年十月二十五日
天津市财政局 天津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第五篇:天津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天津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天津市财政局
关于印发《天津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急)诊大额医疗费补助办法》的通知(津劳局〔2001〕319号)
各区、县、局及有关单位:
现将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联合制定的《天津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急)诊大额医疗费补助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天津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急)诊大额医疗费补助办法》
天津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天 津 市 财 政 局二00一年十一月一日天津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急)诊大额医疗费补助办法
第一条 为减轻参保人员门(急)诊医疗费负担,根据《天津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门(急)诊大额医疗费是指在一个内发生的,8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门(急)诊医疗费用。
第三条 参加本市基本医疗保险、并按规定缴纳门(急)诊大额医疗保险费的用人单位的参保人员,享受门(急)诊大额医疗费补助。
第四条 补助标准:职工补助50%;退休人员,不满70周岁补助60%,满70周岁补助70%。
第五条 结算办法:门(急)诊大额医疗费由用人单位到其所在区(县)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规定统一办理结算,每季度结算一次。
第六条 门(急)诊大额医疗费的审核,严格按照本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目录、诊疗项目目录和服务设施标准及有关规定执行。
第七条 本办法由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解释。第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发布部门:天津市其他机构 发布日期:2001年11月01日 实施日期:2001年11月01日(地方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