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第一框 做人以德为先 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20:28: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三课第一框 做人以德为先 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三课第一框 做人以德为先 教学设计》。

第一篇:第三课第一框 做人以德为先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认知:知道道德的含义及其特点;了解道德的分类;理解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要求;知道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的主要内容。

情感态度观念:以遵守道德为荣,以违背道德为耻;认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要求;树立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憎恶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培养自觉遵守家庭美德、建设和谐家庭的意识。

运用:在现实生活中,能够分辨遵守道德和不守道德的行为;自觉践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要求;在社会生活中,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各项要求;在家庭生活中,自觉践行家庭美德的要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基本规范的内容与要求。

难点:践行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基本规范。

三、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法等。

四、教学资源

人教版《职业道德与法律》P29~36;《教师教学用书》P31~43;《学习指导》P16~33;PPT课件。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相关案例资料;为小组合作教学的开展将学生分成四大组;布置两位学生阅读文花枝、丛飞的事迹,为讲故事做好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查阅并搜集与道德内涵有关的资料,做好发言准备;两位学生准备讲故事。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4分钟)

1.教学内容

引导学生阅读第二单元导语中的案例,设问导入本节课要学的知识。

2.教师活动

探究活动一:什么是做人之本?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29页单元导语中的案例,用PPT出示问题:许振超获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他教给我们什么做人的道理?

(2)点评学生发言,总结归纳出:许振超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时刻不忘职业操守,这告诉我们道德是做人的基本品德,是为人做事之本(用PPT出示)。

(3)设问导入本节课内容:为什么说道德是为人做事之本?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以及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的主要内容和要求是什么?

(4)用PPT出示第二单元和第三课知识结构图,指导学生了解第二单元和第三课内容结构。

(5)板书:做人以德为先。

3.学生活动

探究活动一:什么是做人之本?

(1)仔细阅读材料单元导语中的案例,思考PPT出示的问题,准备抢答。

(2)一至两位学生回答问题。

(3)观看PPT,快速翻阅教材第二单元内容,理清本单元、本课内容结构。

(二)研习新课(32分钟)

第一目:走近道德。(8分钟)

1.教学内容

(1)道德蕴含在我们的生活之中。

(2)道德的含义及其特点。

2.教师活动

探究活动二:职校生言行大讨论。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30页活动框中的文字材料,用PPT出示问题:①这些职校学生的言行“美”吗?美在何处?②说说你所就读的学校、班级,那些言行你觉得“美”,哪些言行你觉得“不美”?并要求学生将美的言行用个人礼仪、交往礼仪表演出来。

(2)点评学生的发言、表演,总结归纳出:道德并不空洞抽象,道德就蕴含在我们做的每一件小事之中,融汇在我们生活的每一天之中。用PPT出示:道德,蕴含在我们做的每一件小事之中,融汇于生活的每一天之中。

(3)设问:究竟什么是道德?

(4)板书:走近道德。

探究活动三:道德的含义及其特点。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30~31页正文以及第31页的“点评”内容,同时用PPT出示一副“食堂排队打饭”的漫画,呈现问题:你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吗?结合漫画说说你对道德含义及其特点的理解。

(2)点评学生发言,总结归纳出道德的含义,用PPT出示:道德是人类特有的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将道德与法律进行比较,帮助学生理解道德的特点,把握道德与法律的区别,做到自觉律己,自觉内化道德规范。用PPT出示道德的特点:以善恶为判断的社会准则,以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内心信念来维系,内容因时代不同会有所变化。

(3)板书:道德是调整三大关系的行为规范,三个“→”,社会准则,非强制性的,内容会变化。

3.学生活动

探究活动二:职校生言行大讨论。

(1)认真阅读教材第30页活动框中的文字材料,细细体会这所职校学生言行举止的“美丽”之处,针对PPT出示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各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准备发言、表演。

(2)小组代表发言、表演,其他学生倾听、观看、思考。

(3)听讲、思考,做好笔记。

探究活动三:道德的含义及其特点。

(1)认真阅读教材第30~31页正文以及第31页的“点评”内容,针对PPT出示的问题结合身边的正反道德现象进行思考、讨论。

(2)一至两位学生回答问题,其他学生倾听、思考。

(3)听讲、思考,做笔记。

第二目:公民基本道德规范。(10分钟)

1.教学内容

(1)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2)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要求。

(3)“八荣八耻”的实践意义。

2.教师活动

探究活动四:不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行为面面观。

(1)用PPT出示教材第31~32页活动框的四幅漫画,同时呈现问题:你身边发生过类似的事吗?你知道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涵义、内容和要求吗?说说公民遵守基本道德规范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32~33页正文,在学生思考、讨论回答的基础上进行点评,总结归纳出: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它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实用于不同的社会群体,是每一个公民都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用PPT出示:每一个公民都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

(3)请两位学生讲全国道德模范文花枝和丛飞的事迹,同时用PPT出示两人图片和简介,再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32~33页的“链接”内容,要求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了解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掌握公民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懂得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基础,以实际行动向道德模范学习。

用PPT出示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奋自强,敬业奉献;用PPT出示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要求:规范──公民与国家的关系,公共场合、公共关系中的道德行为,公民与公民间的道德关系,公民个人的道德要求,公民与职业、公民与社会的道德责任。

(4)由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内容引申到社会主义荣辱观内容,用PPT出示“八荣八耻”,播放“八荣八耻歌”,通过创设音乐情境,引导学生了解社会主义荣辱观即“八荣八耻”的内容特点,以及在社会生活中实践“八荣”的意义。

(5)板书: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3.学生活动

探究活动四:不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行为面面观。

(1)观看四幅漫画,体会其中的寓意;仔细阅读教材第32页~33页正文,针对PPT出示的3个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各组推选一名代表准备发言。

(2)小组学生代表发言,其他学生倾听、思考,掌握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涵义。

(3)听、看全国道德模范文花枝和丛飞的事迹,阅读教材第32页~33页的“链接”内容,掌握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内容和要求,思考向道德模范学什么、怎么学。

(4)看PPT呈现的“八荣八耻”的内容,听“八荣八耻”歌,振奋精神,在道德生活中自觉践行“八荣”。

(5)听讲、思考,并做好笔记。

第三目: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14分钟)

1.教学内容

(1)社会公德含义、主要内容及遵守社会公德的重要作用。

(2)家庭美德含义、主要内容及维护邻里友情的意义。

2.教师活动

探究活动五:社会公德面面观。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34页正文,同时用PPT出示四幅漫画,并呈现问题:阅读教材第34页正文,说说你对社会公德的理解,对四幅漫画中现象的看法。

(2)点评学生发言,总结归纳出: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规范。它是公民生活最基本的行为规范,是社会生活最起码的道德要求,也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用PPT出示: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遵循的行为规范。探究活动六:职校生如何践行社会公德大讨论。

(1)用PPT出示:我国倡导的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34页“链接”内容,用PPT出示“公德的距离”漫画,呈现问题:结合自身实际,说说作为一名职校生该如何将社会公德落实于行动?

(2)点评学生发言,总结归纳出:养成遵守社会公德的习惯,做到“我为人人”,遇难相帮,见危相救,热心公益,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用PPT出示)。

(3)强调并提醒学生,养成遵守社会公德的习惯不仅要从小事做起,更要从现在做起,要将理论付诸于实践,要将所学知识变为实际行动。要让学生懂得:个人文明提升一小步,社会文明前进一大步。

(3)板书:社会公德、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探究活动七:和谐家庭、邻里关系大讨论。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34~35页活动框文字材料、正文以及“链接”内容,用PPT出示问题:1.在你的心目中,和谐家庭是什么样的?2.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家和万事兴”。结合教材中的案例,谈谈如何构建幸福美满的家庭、和谐的邻里关系?

(2)点评学生发言,总结归纳出:我国倡导的家庭美德的主要内容,家庭美德对家庭和睦、家人安康以及邻里和谐的重要作用。用PPT出示:家庭美德,家庭和睦,家人安康,邻里和谐。

(3)板书:家庭美德、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3.学生活动

探究活动五:社会公德面面观。

(1)仔细阅读教材第34页正文,并体会PPT中的四幅漫画的寓意,针对PPT出示的问题进行思考、讨论。

(2)一至两位学生回答问题,其他学生倾听、思考。

(3)听讲、思考,做笔记。

探究活动六:职校生如何践行社会公德大讨论。

(1)仔细阅读教材第34页“链接”内容,针对PPT出示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各组推选一名代表准备发言。

(2)小组学生代表发言,其他学生倾听、思考。

(3)听讲、思考,并做好笔记。

探究活动七:和谐家庭、邻里关系大讨论。

(1)先仔细阅读教材第34~35页活动框文字材料和“链接”内容,感受并体会其中情境,然后再阅读教材第34~35页的正文,针对PPT出示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各组推选一名代

表准备发言。

(2)小组学生代表发言,其他学生倾听、思考。

(3)听讲、思考,并做好笔记。

(三)课堂小结(3分钟)

1.教学内容

总结归纳。

2.教师活动

(1)在学生归纳基础上,强调社会发展离不开道德,人生之路离不开道德。做人,就要做有道德的人,就要自觉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严格自律,内化规范,积极践行。用PPT出示本节课所学的主要知识点与教育点。

(2)板书:社会、人生离不开德、遵守、自律、内化。

(3)提问: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用一句话表达)

3.学生活动

(1)在教师的引导下,由一至两名学生根据板书思考归纳本课所学知识。

(2)每小组由一名代表发言,说出自己本节课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四)课堂练习(5.5分钟)

1.教学内容

学习评价。

2.教师活动

用PPT出示:

(1)单项选择:《学习指导》第17页第1、2题。

(2)多项选择:《学习指导》第19页第1、2题。

(3)简答:说说你对教材第33页龚自珍“士皆有耻,则国家永无耻矣;士不知耻,为国家之大耻”名言的理解。

(4)各抒己见:阅读教材第33页活动框的文字材料,说说你对发放“爱心卡”的看法和加强社会公德教育的好建议。遵守社会公德,你准备怎么从自我做起?

3.学生活动

(1)针对PPT出示的问题进行思考、讨论。

(2)竞答问题。

(3)课代表统计本节课学生发言次数,评出本节课“最佳表现奖”。

(五)课后作业(0.5分钟)

1.教学内容

布置作业。

2.教师活动

用PPT出示:

(1)辨析:《学习指导》第21页第2题;

(2)案例分析:《学习指导》第23页第1题;

(3)养成训练:《学习指导》第28页第2题。

3.学生活动

记录作业,课后认真完成。

附教学设计中补充的素材:

1.全国诚实守信模范文花枝

文花枝,女,中共党员,1982年11月出生。原湖南省湘潭市新天地旅行社导游。2005年8月28日,导游文花枝带的旅游团发生车祸。

当营救人员赶到现场施救时,想先将坐前排的文花枝抢救出来,但她却平静地说:“我是导游,后面都是我的游客,请你们先救游客”。直到下午4点多,当最后一名游客被送上救护车,她才接受救援。她伤势严重,左腿9处骨折,右腿大腿骨折,髋骨3处骨折,右胸第4、5、6、7根肋骨骨折,由于延误了最佳的抢救时间,伤口已经严重感染,随时有生命危险,院方决定为她做左大腿截肢手术,一位23岁的姑娘就这样失去了自己的一条腿。她的主治医生惋惜地说,如果她能及早得到救治,就有可能避免截肢。

车祸中,身负重伤的文花枝忠于职守,在生死关头舍己忘我,先救游客。文花枝在生死关头把生的希望让给游客,把死的威胁留给自己。她以不惜生命、先人后己的行动,兑现了诚实守信、服务游客的诺言。文花枝的事迹随即被媒体报道,“花枝精神”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人,她也由此成为备受关注的社会名人,荣誉随之而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十大杰出青年。2007年当选全国诚实守信模范。

──摘自《中国旅游网》(有删节)

2.全国助人为乐模范丛飞

丛飞,原名张崇,中共党员,1969年10月出生,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人。1992年毕业于沈阳音乐学院。1994年到深圳从事演艺工作,是深圳的首批“义工”、深圳市义工联艺术团团长。8年中,丛飞义演300多场次、义演总时间3600多小时。从1994年8月开始,丛飞开始了长达11年的慈善资助活动。他资助了178名贵州、湖南等省的贫困儿童,累计捐款、捐物达300多万元,自己却为此背上了17万元的债务。他还认养了几十名孤儿和残疾人。在他的捐助和关心下,许多失学孩子完成了学业,走上成才之路;许多误入歧途,对人生失去信心的青少年摆脱了困境,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

媒体披露丛飞捐助贫困儿童的事迹后,引起社会各界关注,丛飞当选为深圳“爱心大使”、2005年度感动中国人物。2005年5月,丛飞被确诊患有胃癌,于2006年4月20日在深圳去世。就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想到的依然是为社会为他人的奉献。他将家里唯一一件值钱的钢琴送给了莲花北残疾人康复站,他捐献的眼角膜给四位在黑暗中苦苦期盼光明的眼疾患者带来了光明与幸福。这最后的奉献,使丛飞的生命之光喷发出最为耀眼的一缕光辉,也让他对善与美的奉献达到了极致。正如丛飞所言:“奉献是我生命的需要,献爱心是我的天职。”2006年6月23日,深圳市委、市政府授予丛飞“爱心市民”称号。2007年丛飞当选全国助人为乐模范。

──摘自《人民网》和《深圳新闻网》(有删节)

第二篇:第三课第一框 做人以德为先 教学设计

第三课第一框 做人以德为先 教学设计

江苏省扬州商务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周蒋浒

附教学设计中补充的素材:

1.全国诚实守信模范文花枝

文花枝,女,中共党员,1982年11月出生。原湖南省湘潭市新天地旅行社导游。2005年8月28日,导游文花枝带的旅游团发生车祸。

当营救人员赶到现场施救时,想先将坐前排的文花枝抢救出来,但她却平静地说:“我是导游,后面都是我的游客,请你们先救游客”。直到下午4点多,当最后一名游客被送上救护车,她才接受救援。她伤势严重,左腿处骨折,右腿大腿骨折,髋骨3处骨折,右胸第4、5、6、7根肋骨骨折,由于延误了最佳的抢救时间,伤口已经重感染,随时有生命危险,院方决定为她做左大腿截肢手术,一位23岁的姑娘就这样失去了自己的一条腿。她的治医生惋惜地说,如果她能及早得到救治,就有可能避免截肢。

车祸中,身负重伤的文花枝忠于职守,在生死关头舍己忘我,先救游客。文花枝在生死关头把生的希望让给游客,把死的威胁留给自己。她以不惜生命、先人后己的行动,兑现了诚实守信、服务游客的诺言。文花枝的事迹随即被媒体报道,“花枝精神”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人,她也由此成为备受关注的社会名人,荣誉随之而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十大杰出青年。2007年当选全国诚实守信模范。

──摘自《中国旅游网》(有删节)

2.全国助人为乐模范丛飞

丛飞,原名张崇,中共党员,1969年10月出生,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人。1992年毕业于沈阳音乐学院。1994年到深圳从事演艺工作,是深圳的首批“义工”、深圳市义工联艺术团团长。8年中,丛飞义演300多场次、义演总时间3600多小时。从1994年8月开始,丛飞开始了长达11年的慈善资助活动。他资助了178名贵州、湖南等省的贫困儿童,累计捐款、捐物达300多万元,自己却为此背上了17万元的债务。他还认养了几十名孤儿和残疾人。在他的捐助和关心下,许多失学孩子完成了学业,走上成才之路;许多误入歧途,对人生失去信心的青少年摆脱了困境,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

媒体披露丛飞捐助贫困儿童的事迹后,引起社会各界关注,丛飞当选为深圳“爱心大使”、2005感动中国人物。2005年5月,丛飞被确诊患有胃癌,于2006年4月20日在深圳去世。就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想到的依然是为社会为他人的奉献。他将家里唯一一件值钱的钢琴送给了莲花北残疾人康复站,他捐献的眼角膜给四位在黑暗中苦苦期盼光明的眼疾患者带来了光明与幸福。这最后的奉献,使丛飞的生命之光喷发出最为耀眼的一缕光辉,也让他对善与美的奉献达到了极致。正如丛飞所言:“奉献是我生命的需要,献爱心是我的天职。”

2006年6月23日,深圳市委、市政府授予丛飞“爱心市民”称号。2007年丛飞当选全国助人为乐模范。

──摘自《人民网》和《深圳新闻网》(有删节)教学设计使用说明:“教学过程”中各部分的“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同步进行。

本课教学课件下载:做人以德为先 课件

第三篇:做人以德为先教案

第三课 感受道德之美(第一课时)

一、做人以德为先

一、教学目标 1.认知

了解道德的特点和分类,理解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以及家庭美德、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2.情感态度观念

认同道德基本规范,以遵守道德为荣、以违背道德为耻 3.运用

自觉践行公民道德基本规范,做有道德的人。

二、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

(1)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2)社会公德基本规范的主要内容 2.教学难点

家庭美德基本规范的主要内容

三、学情分析

中职学生的生活环境和自身的一些经历关系到道德教育的成效,如社会多元价值观的影响,学生的道德意识薄弱等。因此,老师不能将内容简单灌输给学生。必须从学生实际入手,将内容细细融进,使学生从情感上接受,并变成自觉行动,才能达到德育课的学习目的。

四、教学方法

讨论法,阅读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分组教学。

五、教学过程 【创境激趣】

提出案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案例1:“丁丁现象”

某报就一次救人事件引发的社会现象,进行过一场“丁丁现象”的讨论。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 在人车如流的街头,一男青年将一位老太太撞倒后扬长而去,一位名叫丁丁的年轻人拨开围观的人群,将老人扶起,询问伤情,和母亲一起把老人送进了医院,并打电话通知了老太太的亲属。谁知当老太太的亲属听了事情的经过后,竟然一口咬定老人就是丁丁撞的。他们的理由是:现在世界上哪有这么好的人,把人救了送到医院不说,还自愿领着病人检查,连住院的押金都给垫上。老太太摄于其家人的压力,竟然也坚持说就是丁丁撞的。

报纸针对丁丁的遭遇,就当今社会上出现的类似现象进行了一场大讨论,通过丁丁与老太太的家人所表现出来的善与恶的强烈对比,对丁丁行为的赞扬与激励,对老太太及亲属的批评与谴责,在人们的心目中树立起善与恶的标尺,净化了人们的心灵。就连当初撞倒老太太后逃之夭夭的那个年轻人也给报社写了信,承认自己的过失,检讨自己的行为。【引思明理】

探究问题①:大家是以什么标准来判断这些生活现象的?

案例分析提示:“丁丁现象”表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进行道德评价时总是以善恶为判断标准的;肇事逃逸者因受到社会舆论的压力和个人良心的谴责而主动承认自己的过失,这说明道德是依靠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等来维系的。(幻灯片)探究问题②:我国公民应当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有哪些?

由“丁丁现象”拓展开来,由学生列举,然后分类归纳,概括为五大方面:(幻灯片)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这就是我国公民应当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

板书: 1.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探究问题:上述基本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学生阅读、思考、讨论,理解并掌握教材关于诸规范的基本要求。结合学生存在的突出的思想现实,设置以下几个辩题:

辩题①:讲爱国是唱高调,与我无关,我只想做好本职工作。辩题②:礼仪过多太古板、不实在,现代人要自由、随便一点。

辩题③:我靠自己能力做事,团结与否无所谓;办事得靠关系,自强没用。辩题④:多劳多得,凭本事吃饭,奉献观念已过时。

这些问题多数要在后面解决,所以在这儿,只需议一议,明白道理即可,不要过度展开。通过辩论,解决以下问题,达到以下共识:

认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观念,学会把爱国之情转化为爱国之行;认同“无论古代还是现在,做人都要明礼,做事都要合礼”这一基本要求,养成依礼而行的良好道德习惯;认同“团结”和“自强”的道德要求,学会处理自己与他人、个体与团队的关系,培养自强意识和团队精神;明确“多劳多得”与“敬业奉献”并不矛盾,培养敬业奉献的道德信念。案例2:谢延信与罗映珍

2007年感动中国人物谢延信在妻子去世后,担起了照顾瘫痪的岳父、病弱的岳母和痴呆的妻弟的责任,无微不至,精心照料,33年如一日,用一颗赤子之心演绎了一段家庭美德佳话,被评为“中华孝老敬老之星”,并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罗映珍的丈夫是一名优秀的缉毒警察,因公负伤昏迷不醒。在守候丈夫的600多个日日夜夜里,罗映珍用爱和信念书写了一曲呼唤生命的动人旋律。在罗映珍的感召和呼唤下,她丈夫终于站了起来。她用一个传统中国女人最朴素的方法诠释了对爱人不离不弃的忠贞,被评为2007年感动中国人物。

探究问题①:在谢延信、罗映珍身上体现出哪些家庭美德?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分析二人身上体现出的家庭道德。

探究问题②:说一说家庭美德还包含什么内容?

学生讨论,列举。最后,教师在学生列举的基础上,和学生一起归纳概括出五条: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板书: 2.幸福生活中的家庭美德

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探究问题:家庭美德基本规范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可以从教材上找到。

从中职学生的实际出发,选取“尊敬老人、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作为重点。为此,设置三个活动:

首先,互动在线:讲一讲《我的敬老故事》。交流问题:如何与老人沟通?

通过此活动,从情感到理性,认同和接受“尊敬老人”的道德观念,学会与老人交流沟通,强化亲情。互动过程中,为增强情感渲染效果,可以使用手机与家长即时沟通。然后,组织一次辩论:

正方:勤俭持家应提倡;反方:勤俭持家已过时。

通过辩论:引导学生懂得“勤俭持家”与追求幸福生活并不矛盾,认同“勤俭持家”的道德要求。

最后,互动在线:小组合作,总结一个《和睦邻里十宜十忌》。谈体会:处理邻里关系,最重要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找到其中蕴涵的“尊重、友善、关心、谅解、互助„„”等道德要求。案例3:四幅漫画

探究问题:结合漫画,谈谈加强社会公德建设的必要性。

学生讨论。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归纳到以下几个方面:①社会公德具有维护公众利益和公共秩序、保持社会稳定的作用;②是公民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现;③当前,我国社会公德建设还不尽如人意。最后,总结:建设和谐社会需要加强社会公德建设。板书: 3.和谐社会里的社会公德

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首先,通过阅读和思考,理解社会公德诸规范的基本要求。

探究问题①:谈一谈我的公德表现。探究问题②:议一议公德意识与人品。;通过谈一谈,反思自己的公德表现及公德意识;通过议一议,把公德意识与人品联系起来,从而增强学生遵守社会公德的自觉性。【体验导行】 1.学以致用

(1)餐厅里,大家有秩序地排队打饭。这时,一个男生气喘吁吁地跑过来,径直挤到售饭窗口。队伍一下子骚乱起来,后面的往前挤,队伍乱了套。

①请你评论一下夹塞儿的男生的行为。

②结合此事,说明在公共场所和公共生活中为什么要遵守社会公德?

(2)周恩来的七条修身要则:①加紧学习;②努力工作;③习作合一;④要与自己和他人的一切不正确的思想意识作原则上坚决的斗争;⑤适当地发扬自己的长处,具体地纠正自己的短处;⑥永远不与群众隔离,向群众学习;⑦健全自己身体,保持合理的规律生活,这是自我修养的物质基础。

①说一说同伴在个人品德方面有哪些让你赞赏的亮点。②找一找自己在个人品德修养方面还有哪些不足? 2.课堂小结

运用“盘点收获”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小结。3.布置作业

(1)你认为自己在家中做的哪件事情最能体现何种家庭美德,写下来。

(2)为教室、餐厅、公寓、广场、操场、公厕等场所设计几条社会公德警语。

③小组合作,开发一份《个人品德修养计划》。

六、教学反思

(1)德育目标明确,德育效果好。

这节课扫除了学生观念中的一些盲区,对道德的内涵、各种道德规范有了全面的认识,使学生从感情上认可道德,拉近了学生和道德认识之间的距离,增强了行动的自觉性,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得到充分发挥。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素质,尤其是思想道德素质.比如对社会公德的认识,尤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公德问题,教师自身如果没有研究思考,没有深刻理解,没有把追求崇高道德作为自己的价值观,那只能是照本宣科,只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所以教师首先要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学习,坚定自己的信仰,学生才可能“信其师,信其道”。

(2)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德育教育水到渠成。这一节的设计条理清晰,便于学生接受。这节课的教学方法采用分组讨论和讲解、案例分析结合的方式,利用多媒体手段,课堂气氛生动活泼。整节课就像经历一次头脑风暴,在不经意间开始,又一步步走向高潮,环环相扣,使人不能放弃,最后又似春风化雨般结束,可谓润物细无声。这样才能使教学设计以人为本,使学生爱上德育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研究性学习中提升德育的实效。

这节课的开始通过设疑吊起了学生的胃口,他们急于知道道德是什么,有哪些内容?但教师没有简单地把教材的内容告诉学生,利用案例分析、问题探究,更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变抽象为具体,深刻领会道德的内容。让学生充分发言,自己提出疑问,教师在此基础引导分析,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整节课以学生活动为主,使学生在主动的研究过程中掌握道德规范并自觉加强道德修养,取得较好的德育效果。(4)教学内容紧扣学生实际,找到德育的切入点。

这节课所提供的材料都是学生很熟悉的话题,而问题设计更抓住了学生的心理,紧密联系了学生的思想实际,所以能吸引学生,师生实现了良好的互动,教育教学效果显著。这就要求教师注意材料积累,必须善于通过各种途径比如读报、上网积累材料,增强教学的新颖性、趣味性和吸引力。

第四篇:第三课第一框教学设计最新

第三课:青春的证明 第一框:青春飞扬教学设计

张艳荣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一单元青春时光的最后一课,也是本单元的落脚点,第一目,引导学生感悟青春的魅力,成长的渴望,激发学生对青春的憧憬和向往,并培养他们规划青春的意识; 第二目,飞翔的力量,引导学生明确自信和自强对人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从而建立自信心,培养自强的精神。

二、学情分析:

进入中学,学生对青春充满想象,有很多青春的想法,他们的成长有强烈的渴望,他们渴望飞翔,然而现实生活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他们可能会有自卑的心理和自弃的意识。因此引导学生继续对青春保有渴望和憧憬,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培养自强的精神显得至关重要。

三、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向往和憧憬青春的情感,建立自信心,培养自强的精神。

2、知识与能力 :规划青春的路径;自信对人成长的意义;自强对人成功的影响。

3、过程与方法 :辩证的看待青春的想法能否实现,学会 规划青春的路径;建立自信心,培养自强的精神的方法。运用多媒 体、学生小组活动,让学生发挥课堂的主体作用,探究合作的解决问题。

4、【重点难点】

重点:建立自信心,培养自强的精神 难点:建立自信心,培养自强的精神

四、教学过程:

教师出示近期国内国际的时事(候课)。

教师统计知道的人数。进行评价:表扬知道的同学能关注社会生活,关心国家大事,这是公民的义务,希望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成为一名爱国的好公民。

(一)导入新课:出示校长讲话材料。师:校长的讲话是否触碰你的心灵,我们正值青春期,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青春,青春是美好的,也是易逝的,我们的青春如何度过?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思考开始今天的学习。前两课我们是从身体-心理-思维-交往等方面认识青春,本节课我们将关注青春成长。

(二)、出示学习目标:带着问题阅读教材24-27页6段,熟悉教材。

1、对成长的渴望有哪些:

2、青春探索需要哪些力量?

3、自信的意义?

4、自强的意义?

5、自强的重要内容和要求?

活动一:青春探问:(你眼中的青春)有人说,青春是泪水; 有人说,青春是任性;有人说,青春是无悔„„ 纠结、梦想、莽撞、遗憾、美好、独立、自由、理想、信念、勇气„„

想一想:你认为哪些词语能表达你对是青春理解?你会用哪些词语描述青春? 教师引导辩证的看待青春。在青春的词典里,独立、自由、理想、信念„„这些词语具有特别的意义。想一想: 你对青春有什么渴望?

提示:翱翔、梦想飞扬、浪漫爱情、激荡情感 归纳总结,记笔记。

活动二:青春修炼手册

我的青春梦想:()

我的青春路径:(从学习、家庭、同学关系,社会实践角度等角度,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

我的青春寄语:()我的青春见证人:()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及时的评价和澄清。

有人说,想法总归想法,小孩子就爱胡思乱想。也有人说,不少人年轻时的想法最终得以实现。你怎么看?说出来与同学们讨论。结合上册第一课少年有梦的内容回答。

1.青少年时期重要的生命主题: 2.少年梦想的特点: 3.如何让梦想变为现实?

交流点拨:青春的我们拥有无尽的遐想,这令我们兴奋,让我们跃跃欲试。少年的梦想,是人类天真无邪、美丽可爱的愿望。它虽然总是和现实有一定的距离,有时甚至不切实际,但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梦想,我们的社会才会不断地进步和发展。

教师站在青春的起点,我们怀揣美好的梦想,思考着该如何拥有飞翔的力量。

活动三:教材P25探究与分享想象你是一只振翅欲飞的雄鹰,应该拥有怎样的羽翼才能独立飞翔?把你想到的词语写上去。

交流点拨:激情、自信、自尊、自强、规则、宽容、守法、友善、诚信、坚强、勇敢,等等。活动二:展开想象

假如想象你是一只振翅欲飞的雄鹰,应该拥有怎样的羽翼才能独立飞翔?

提示:根据自己的想法写在自己愿望

教师讲述:大家写了很多词语,比如自信、自尊、自强等。我们现在看看能不能是我们展开翅膀翱翔于蓝天。(多媒体显示)

有些人从小就失去了自信,常常有大人们的训斥:“这孩子太笨了,将来没有什么出息。”久而久之,他就会自己认可了,碰到小失败就会自我安慰:“反正我很笨,我是不会完成的。”这样他的青春年华就少了一份快乐,多了几分悲伤。但有些人就具备了自信,无论是别人的贬低,还是碰钉子,他总会保持一种自信的心态,相信自己,所以他历尽千辛去攻克,拼尽全力去改变,终于他的努力,造就了成功,也尝到了自信的甜头,后来,自信便一直陪伴着他。

活动三:你选择谁

你会向他们谁学习?说说理由。

我们的每一点进步,都是成长的足迹,印记着我们克服惰性、抵制诱惑、战胜自我的努力。相信自己,勇敢尝试,不断进步,才能体验成功带来的自信。我们的进步,表现在时时、处处、事事。” 探究分享:课本26页 你的哪些进步让你更加自信、自强?

提示:生活中,我们因为有自信才能勇气,才能坚持,创造奇迹。提示:生活中,我们因为有自信才能勇气,才能坚持,创造奇迹。

教师讲述:

青春为什么需要自信?

自信让我们充满激情。有了自信,我们才能怀有坚定的信心和希望,开始伟大而光荣的事业。自信的人有勇气交往与表达,有信心尝试与坚持,能够展现优势与才华,激发潜能与活力,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与创造可能。

(2)青春为什么需要自强?

教师讲述:自强,让青春奋进的步伐永不停息。不断克服自己的弱点,战胜自己、超越自己,是自强的重要内容。自强,要靠坚强的意志,进取的精神和持久的坚持。让我们的青春放光彩取得成功。

(多媒体出示材料)

我们的进步,表现在时时、处处、事事:

 主动学习,积极思考;

 与同学有效沟通,顺畅表达;

 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

(3)反思一下,这些进步是否点给你自信?与同学交流,找到能让自己增强自信的方法,并在生活中尝试。

提示:帮助朋友解决困难;把生活中不开心的事记录下来;做自己开心的事等等。

教师讲述:自强可以让我们更自信。

我们的每一点进步,都是成长的足迹,印记着我们克服惰性、地址诱惑、战胜自我的努力。相信自己,勇敢尝试,不断进步,才能体验成功带来的自信。

(多媒体显示材料)

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梁启超

(4)思考: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教师讲述:青春期的我们要坚持自信自强,勇于承担历史重任,肩负起祖国的希望。

归纳:对于青春期的我们,有很多梦想等着我们去实现,美好的未来需要我们去创造。激荡的青春活力,自信的青春热情,自强的青春态度,会给我们飞翔的翅膀,助力青春成长。

分享一个电视节目《青年中国说》分享青春梦想的节目。分享两段话。

三、课堂总结

本节课让我们给青春扎上翅膀,去实现青春的梦想。激荡的青春活力,自信的青春热情,自强的青春态度,会给我们飞翔的翅膀,助力青春成长。我们要培养自信、自强使得青春更放光彩。

❸板书设计

❹教学反思

1.本课围绕本学科的教研主题。通过引入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落实学科的核心素养。

2、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的主体作用,教师作为引导者,完成学习任务。3.结合一些情景设置,让学生从生活的事例加以理解青春。把抽象的青春条理化便于学生理解。这节课学生分组讨论,由于是抽题讨论,使有的学生只学习自己所抽取的问题,在老师讲其他问题,不注意听课。以后要注意调整使用这种方法。

第五篇:第三课第一框教案

导入新课:咱们第一单元学习的是生活与消费,在前两课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货币,学习了价格的相关知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本单元的最后一课,第三课多彩的消费中的第一框消费及其类型。板书:第三课第一框

消费及其类型 小丽家的故事

情景一:小丽的爸爸妈妈都是高中老师,有稳定的收入。小丽的妈妈是一个特别会精打细算的人,她有一个特别好的习惯就是记账,看看每个月家里收支盈余情况。下面呢咱们就一起来看看她家八月份的账单,看看她们家这个月的家庭支出情况。1.八月可支配收入

7000元 2.八月家庭消费支出(1)食品

500元(2)衣服

500元(3)房贷

1000元(4)通讯费

200元(5)旅游费用

500元(6)小丽上特长班 500元

(7)租演出服装

200元

(8)日常用品(含水电费)200元

(9)交通费(含公交、出租车费)200元(10)其他(水果、有线电视费等)400元 3.八月结余 2600元 【自主学习】

上述消费涉及哪些消费类型,他们有何特点?(建议:求助课本)

一项消费支出不仅仅只对应一种消费类型是不是?如果按照消费的不同角度划分可以对应不同的消费类型。比如食品按照交易方式不同这个角度上说是钱货两清的消费,按照消费目的不同又可以说是生存资料的消费。去西餐店吃牛排属于什么消费,按交易方式不同分为什么,按消费目的不同分为什么。

那么下面我们再次聚焦小丽家的账单,大家觉得小离家的生活状况怎么样? 生:还挺滋润的。

情景二:师:小丽家的生活过的还不错,可是每次回老家,小丽妈妈看到哥哥的生活状况很是感慨。小丽舅舅早早辍学了,没什么文化,和别人学了修车的手艺,在一家汽车修理厂打工,月收入大约1500块;舅妈是家庭主妇,没什么收入来源。小丽妈妈非常了解哥哥家的情况,下面咱们一起来看看小丽舅舅家的账单,看看和小丽家的账单有什么不同。小丽舅舅家的账单 1.可支配收入:1500元 2.家庭消费支出(1)食品

700元(2)教育费 100元(3)医药费 100元

(4)交通、通讯费 100元

(5)日常用品费(含水电费)200元 3.结余 300元

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小丽舅舅的生活怎么样啊?拮据。情景三:多媒体展示:两个消费结构图的比较。从两份消费结构对比图中你有什么发现? 生:小丽家消费项目比较多,舅舅家食品消费占的比重比较大。同学们,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费用的比重叫做什么?从而引出恩格尔系数。是反映消费结构变化的重要指标。恩格尔系数比较小说明什么?生活水平高,食品消费所占比重小,说明有更多的资金安排在休闲娱乐、交通通讯、教育培训等等,也就意味着生活水平比较高。所以说,恩格尔系数减小,说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通过小丽家和舅舅家的消费结构的对比,从消费对象的种类也好,质量也罢,小丽家的消费水平要比舅舅家高出很多。但是呢,小丽家最近想通过买车来进一步改善自己的消费结构,提升自己的消费水平,享受更高品质的生活。

情景四:通过了解小丽家的消费基本情况,她们家目前手里的资金不是很充裕,只有五万块钱。但是呢又想买车,咱们帮她家出谋划策一下,看看买辆什么价位的车合适,通过什么方式购买比较合适。

(1)生:可以买QQ,奥拓。可是小丽爸爸觉得QQ奥拓这种车性能不高,不是特别想买,那么大家想想还有别的方式买好一点的车吗?

(2)生:可以通过贷款买好一点的车。为什么会建议贷款买车吗?他们为什么能够贷款,敢贷款呢?会不会担心还不起车贷?(3)生:买一辆二手车

(4)生:可以在其他方面省一点。调整消费结构,提高生活水平,改善生活品质。原来,要提高生活水平,我们要学会合理安排不同消费类型之间的比重。大家非常踊跃,很有思想,为小丽家能够买车提供了这么多的方案。

大家建议小丽家买QQ、奥拓,是考虑到他们家当前可支配收入不高的情况。有人建议贷款买车,不仅是考虑到当前可支配收入不高,也是基于对未来收入有非常乐观的预期。说明预期收入也影响这当前的消费水平。

情景5:小丽家也思考了大家所想的这些情况,最后决定买了8万元的车,首付3.5万元,每月还贷1500元,三年还清。

买了新车,小丽家开着新车去了舅舅家,让舅舅看一看新买的车。舅舅那天也很高兴,老板看舅舅工作踏实认真肯干,为了留住他,答应每月多给300块钱。这让舅舅干劲更加十足,喜上眉梢,觉得每月多了这300块钱生活宽裕了好多,可以给孩子多买两件新衣服,给媳妇买化妆品了。

大家思考一下:如果小丽家每月家庭收入多300元,小丽家肯定也会高兴。但是小丽父母会像舅舅那样高兴坏了吗?为什么他们的反应会有差距呢?

生:因为舅舅挣得少,每月多300元对他来说已经很多了。小丽的父母每月工资已经不算少了,所以多300元对他们感受不大。

大家想一想,舅舅每月多的这300元,根据他的生活情况来说,他会选择消费的可能性大还是选择存起来的可能性大,还是用于投资呢呢?

生:存起来的可能性比较大,他可能为自己今后考虑的比较多,考虑到自己老了以后没有稳定收入,看病费用等等,就不太敢花了吧。从这里能看出当前消费水平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

情景6:大家思考一下,中国低收入者的数量远远多于高收入者。所以,由此来看,增加低收入者收入的话,社会总体消费水平会有怎样的变化(提高)。如果低收入者收入缓慢,即便高收入者收入大幅度增长,那么社会总体消费水平影响大吗? 所以,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联系。

小结: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有很多,主要的因素是居民的收入。还包括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物价水平、社会保障制度健全与否、消费心理和消费观念等。集思广益

大家想一想如何帮助像小丽舅舅这样的低收入者提高收入,提高消费水平?(1)大力发展经济,特别是农村经济,提高居民收入。(2)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增加低收入者收入。(3)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

(4)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正常增长机制。(5)加大控制物价力度。

下载第三课第一框 做人以德为先 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三课第一框 做人以德为先 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辩论以德为先

    古人云:“君子爱人以德,小人爱人以姑息。”承袭先贤之圣见,正视当今用人之利弊,笔者认为,用人应当“以德为先”。 德,即品德和修养,包括为人正直、善良、诚恳,又具有强烈的责任心、......

    以德为先心得体会

    以德为先心得体会 ----刘斌 通过学习“以德为先”主题教育,深入联系工作实际,进一步加强思想道德建,倡导以德为先、讲感恩、讲城信、讲规范、讲效率、提高执行力和执行能......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范文模版)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一、德这个字的涵义: 我理解,先从字义上看,德是什么呢?德:就是品德;是指政治素质。这种素质决定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通常表现为事业心、责任心......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本站推荐)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胡锦涛总书记在第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会上指出:“我们党的干部标准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这对新时期党员干部健康成长提出了殷切希望,指明了努力方向......

    以德为先心得体会推荐

    以德为先心得体会推荐 通过学习“以德为先”主题教育,深入联系工作实际,进一步加强思想道德建,倡导以德为先、讲感恩、讲城信、讲规范、讲效率、提高执行力和执行能,道德是......

    第七课第一框做人要自尊教学设计

    第七课第一框做人要自尊教学设计 课型:新授课 授 课 人: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自尊的生活态度,正确认识自尊的意义,以自尊的态度对待生活中困难和问题,努力把自己......

    黑龙江医药卫生职业学校公共课道德做人以德为先

    《做人以德为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认知:知道道德的含义及其特点;了解道德的分类;理解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要求;知道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的主要内容。 情感态度观念:以遵守道......

    第三课第一框《青春飞扬》

    第三课第一框题《青春飞扬》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青春含义的理解;青春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运用多媒体、学生小组活动,让学生发挥课堂的主体作用,探究合作的解决问题。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