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数学奥数培训计划
高中数学奥数培训计划
时间:2011-12-24 14:51:34 作者:admin 访问量:430
衡南二中贺小春
为了促进我校数学思维训练课的开展,提高我校学生解答数学题的能力,增强教师素质,特在我校开展学生奥数培训。米山国藏曾经说过:学生学过的数学知识,很快就会忘记,但铭记于头脑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却长期在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针对我校学生数学的奥数培训将着重于数学思想方法的培训。
这里的思想方法是我们解答数学问题时一般的常见的方法,每种思想方法之间并不是孤立的,没有联系的。恰恰相反,它们之间紧密相连,互为补充。同样在解决一些数学问题时,不能总想着一种方法和一个思路,要多种方法都用到。一朵两朵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只要大家能灵活运用,融会贯通,一定能张开想象的翅膀,推开探索之门。授课计划:
第一讲:集合间的关系与运算
第二讲:集合中参数的求值问题
第三讲:有限集的子集和元素的目的第四讲:容斥原理
第五讲:映射函数及反函数
第六讲: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及最值
第七讲:函数的性质
第八讲:二次函数
第九讲:幂函数指数函数及对数函数
第十讲:函数与方程
第十一讲: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第十二讲:数列
第十三讲:三角函数恒等变形
第十四讲:三角函数的图像及性质
第十五讲:平面向量
第十六讲:解三角形
第十七讲:算法初步统计及概率
第二篇:小学奥数培训计划与措施
小学奥数培训计划与措施
一、指导思想
奥数活动是一项全面培养学生能力、尤其是数学兴趣的活动。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学习奥数的重要性,奥数曾经一度被人误认为是孩子的负担,而今却变成了提高孩子思考能力,改善孩子思维方式的好武器。应当说,这样的认识对小学奥数教学的健康发展和小学数学教学的健康发展都是有利的。基于这样的认识,在奥数不至于冲击正常的数学教学秩序的情况下,奥数教学可以提升小学生的品质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的积极作用。
二、活动目标
1、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为目标
所谓数学思想,是指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反映到人们的意识之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在小学阶段,数学思想主要有符号思想、集合思想、类比思想、分类思想、替换思想、方程与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转化思想、统筹及最优化思想、建模思想等。《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因此,小学奥数培训应该着重数学思想的培养,应该以这些思想为目标进行奥数内容的选择和培训。
2、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为基础
思维活动的强弱,决定一个人的思维品质。而数学思维能力则是指人们从事数学活动时所必需的各种能力的综合,其中数学思维能力是核心。数学教学的核心是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奥数培训必须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为基础,教师要千方百计地通过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全面揭示数学思维过程,启迪和发展学生思维,将知识发生、发展过程与学生学习知识的心理活动统一起来。教师要依据学生的思维特征、认知规律,让学生多动脑、动手、动口,给学生主动研究、探索、分析、归纳、推理和判断等数学活动的时空,学会数学的逻辑性、有序性、最优化、假设与验证等思维方法,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为以后更高阶段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3、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
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在数学教学中,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必须通过许多途径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因而奥数培训就要创造机会让孩子体验成功感,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其次可以通过一些生活或数学小故事,让孩 1
子感受到奥数与生活密切相关,奥数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长人们的智慧。另外,奥数培训还要讲究适时地引导点拨。由于奥数学习的内容有一定难度,学生在找不到解题方法时会感到沮丧,容易产生厌学的情绪。这个时候老师就要及时地帮助他们,通过一些巧妙的方法演算或点拨,让孩子领悟到数学的奥妙,体验到成功的莫大喜悦,从而坚定学习信念。
4、加强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奥数的学习除了对智力、思维发展有很多促进作用以外,对孩子们的非智力因素也有很大帮助。由于小学奥数的培训对象年龄小,意志品质等较差,对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效果更明显。同时,非智力因素也很大程度上影响奥数学习的成效。所以奥数教学要重视学生的学习习惯(包括审题、验算等)、学习态度(细心、专心等)和意志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奥数学习中获得良好心理品质的发展。
三、实施措施
(一)坚持系统科学的分阶段训练
小学阶段是少年儿童智力,特别是逻辑思维发展非常重要的启蒙阶段。根据小学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和思维规律,系统科学设计教法,能最大限度开发少年儿童智力。
1、低年级培训应以兴趣培养为前提。低年级的孩子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兴趣容易转移,情绪波动大,对教师认同度高,喜欢口头表扬。针对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奥数培训的题型选择应以动手操作的为主,设计的问题能联系实际的具体事例,培训中要学生明白通过探索可以尝试到成功,并能觉得奥数学习真有用。例如:认识图形与物体,比较物体的大小、多少、长短,数物体,拼图形等让学生认识一些事物的特性或联系,培养一定的空间能力。这些动手操作的学习内容,学生学习起来兴趣盎然,同时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建议有条件的学校能够从—年级开始每周有一节奥数培训课进行思维训练。如果没条件的学校可以让任课教师,每天数学课后安排一道思维训练题,也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兴趣。低年级孩子情感上易引导,喜好红花之类的奖励,教师可注意及时表扬和奖励,就能够吸引孩子,培养兴趣。低年级的学生往往对思维训练有一种莫名的冲动与喜爱,教师一定要考虑题目的难易适度,让学生易接受。教学方法上考虑使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进行对比讲解,能够让学生明白易懂,且兴趣大增。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低年级学生的概念认识不足,老师要适当地进行知识的反复呈现。
2、中年级培训应以习惯培养为基础。小学中年级的学生开始出现抽象逻辑思维,情绪开始稳定,有一定的自控能力。建议教师按年级不同进行分级训练,即同一内容可以选择不 2
同难度循环安排教学。教师可以选择速算和巧算、数字谜及趣味算式、和差倍数应用题、还原问题、逻辑推理等内容对学生进行系统训练。如在和差倍数应用题训练中,关键在于掌握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从已知条件寻求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注意各种量之间的转换,然后统一到所求量上来。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认真分析,细心观察,多方求证,小心验算的学习习惯,教会学生一些画图,抽取条件,列表等的数学方法,为今后高年级的学习打下基础。同时适当加强意志力培养,逐步在学习中树立不轻言放弃的信念,大胆假设。培训时间安排上要保证每周有一节课的时间,可以是学校的校本课程时间或是地方课程。如在学校课程中安排不上的,建议在学生课外活动课中开设思维训练课程,保证教学的时间和课程内容。
3、高年级培训应以思维能力发展为重点。由于高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求知欲发展快。因此内容的选择上更多地考虑综合题型的训练或是变式训练,让他们更好地了解知识间的联系,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网络或系统,着重帮助他们建立数学模型,加大空间思维的训练。在高年级的奥数教学中,由于出现一些抽象的概念,往往使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或产生困难,或不以为然,丧失兴趣。教师一定要及时鼓励并帮助其建立一些数学抽象知识和运算的具体形象或模型,做到数学与生活的沟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结合,为孩子创设学习数学的生活情境,孩子们就会感受到数学就在我的身边,自然而然的产生一种想了解数学、研究数学的愿望,继而喜欢数学。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奥数学习中良好的思维习惯是一个主要内容,要真正发展起数学的思想,具有“条条大路通罗马”的开阔思路,会运用不同的方法解题,能运用字母、图形、数字等建立数学模型,尝试验证结论的合理性和准确性,使学生学会了概括总结,培养了转化的数学思想。
(三)注意让奥数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奥数的内容其实也有很多是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的,如银行的利率计算,超市物品捆绑出售以及打折,投资利润计算涉及到市场经济的数学问题等等。奥数的题目有好一部分都出自古时候的游戏,因而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增强学生的理解,并激发兴趣。培训中还可以直接用数学家的故事或是童话故事,如丢番图墓碑之谜———神奇的碑文,用曹冲称象的故事渗透等量代换思想,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四、培训内容
在内容安排上,强调教师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经验,并参阅大量参考资料,自编辅导教材,辅导教材内容与书本知识紧密衔接,并适当提高、补充、扩伸,让不同层次的学 3
生都能得到应有的收获和提高,使学生向数学的较高层次发展。在方法运用上,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实际和知识实际,注重举一反三,启迪思维,逐步提高学生的概括水平。
五、培训方式
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针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使各层次学生都能得到一定的提高。开展班、年级和学校三级数学兴趣活动:一是以教学班为单位,每周安排一节数学活动课,选择基础性强、应用性广的重点教学内容作为辅导内容,并和教学进度协调一致,使课堂教学成为兴趣活动的基础,课外训练成为课堂学习的补充,使课内外相呼应。突出“浅、趣、新”三字,即浅——深入浅出,注意普及面,面向广大学生,循序渐进,强调数学知识启蒙与打好扎实数学知识基础;趣——生动有趣,通过实际生动的例子,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爱好,做到活学活用;新——数学是训练思维的体操,强调对数学知识的灵活应用,反对死记硬背,安排趣味题、开放题等具有新意的形式训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真正学到一点有用的思路、方法和技巧,让学生在轻松自然中悄然获益。平时在教室内还开辟“数学角”“每日一题”专栏,扩大普及面,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爱好数学的兴趣。二是以年级为单位开展数学兴趣活动。确定年级骨干教师担任辅导任务,对部分成绩冒尖的学生鼓励他们树立强烈的竞争意识。坚持学生自学和教师辅导相结合,每周安排1-2次答疑辅导,侧重于对学生进行解题思路和解题技巧的指导,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和直觉、似真推理能力为主调,指点迷津,激发创造。学校每的第二学期举行形式多样的趣味数学竞赛活动,使得学生不拘泥课本,突破思维定势,敢于创新,将数学潜力转化为数学能力。通过趣味数学竞赛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和探索求知的欲望,培养了学生的良好数学素质。三是开展校级数学兴趣活动。小学建立三个分别以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学生为主的校级数学兴趣小组,每个组控制在20人左右,安排二名具有丰富数学竞赛辅导经验的教师担任主教练,每周开展1-2次的课余辅导活动,根据学生的学习潜力,开设系列化的竞赛数学专题讲解,做到选题典型、新颖,遵循知识的构建规律,注意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从数学方法上和数学能力培养的角度上多方探究、完善解题思路,使这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在数学学科上成为有一定专长的栋梁之材。
六、评价方式
奥数是精英教育,本身就比较难,大多数学生在做题的时候会感到困难,造成这样的原因是学习先后和学习时间长短等后天因素,因此,在评价中不能只看学生有没有获得正确答案,还要关注学生的解题策略是否正确、有效,学生的解题能力是否得到了提高。因此,本课程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
七、成员
各年级的数学教师
我们相信,只要脚踏实地,扎实工作,持之以恒,加倍努力,一定能在数学特色教育上取得更大的成绩,奥数特色之花一定会在我校越开越艳。
第三篇:奥数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奥数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展示数学的神奇智慧和艺术般的魅力,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探索求知的欲望,在不知不觉中将学生引进深奥的数学世界之中。
二、内容及活动安排:
第一次
活动内容:规律填数
活动目的:通过规律填数的研究,使学生能找到一个数列中的规律,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及解题能力。
训练形式:讲解、分组练相结合 第二次
活动内容:规律填数
活动目的:进一步进行规律填数的研究,使学生能找到一个数列中的规律,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及解题能力。
训练形式:讲解、分组练相结合 第三次
活动内容:简单推理
活动目的:通过对日常生活中一些“逻辑推理问题”的研究,使学生能在许多问题中找到关键的问题,进行分析、推理,从而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训练形式:讲解、分组练相结合 第四次
活动内容:简单推理
活动目的:通过进一步对日常生活中一些“逻辑推理问题”的研究,使学生能在许多问题中找到关键的问题,进行分析、推理,从而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训练形式:讲解、分组练相结合 第五次
活动内容:应用题
(一)活动目的:通过应用题的研究,使学生掌握解一般应用题的方法,会解一些应用题,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训练形式:讲解、分组练相结合 第六次 活动内容:应用题
(一)活动目的:通过应用题的研究,使学生掌握解一般应用题的方法,会解一些应用题,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训练形式:讲解、分组练相结合 第七次
活动内容:算式谜题
活动目的:通过对算术运算式子的研究,依据运算法则,进行适当的判断推理,从而把算式补充完整,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训练形式:讲解、分组练相结合 第八次
活动内容:变与不变
活动目的:通过对加、减、乘、除法的研究,了解和、差、积、商变化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训练形式:讲解、分组练相结合 第九次
活动内容:变与不变
活动目的:通过进一步对加、减、乘、除法的研究,了解和、差、积、商变化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训练形式:讲解、分组练相结合 第十次
活动内容:错中求解
活动目的:通过对“错中求解”的研究,使学生在熟悉加、减、乘、除各部分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分析隐含的数量关系,从而找到正确的结果。
训练形式:讲解、分组练相结合 第十一次
活动内容:错中求解
活动目的:通过进一步对“错中求解”的研究,使学生在熟悉加、减、乘、除各部分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分析隐含的数量关系,从而找到正确的结果。
训练形式:讲解、分组练相结合 第十二次
活动内容:和倍问题 活动目的:通过进一步对和倍问题的研究,使生了解什么是和倍问题及如何解和倍问题,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训练形式:讲解、分组练相结合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量的研究表明,数学学习兴趣是一种自觉的动机,具有追求探索的倾向,是数学学习中具有创造性态度的重要条件;数学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动力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也是数学教学的一个关键内容。
数学学习兴趣常表现为喜欢或不喜欢数学。研究表明,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逐渐下降,高年级下期是兴趣分化的明显时期。但总的来说,在各学科的学习中,学生还是最喜欢数学。数学学习成绩与数学学习兴趣有显著的相关性。浓厚的兴趣产生较大的学习动力,使学生的注意集中于数学学习,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学习,并乐于迎接学习中的各种挑战。稳定的数学学习兴趣是逐渐形成的,需要长期培养。
培养过程中应注意下面几个环节: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协作关系
师生情感不仅是师生交往的基础,而且也是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的关键。教师是师生情感的主导者。热爱学生是进行数学教学的前提。当教师的情感倾注在数学教学中,激发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情感时,学生就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数学学习。这是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秘诀。
二、高超的教学艺术是引发数学学习兴趣的保证
调查表明,学生学科兴趣形成的最重要条件是教师的教学水平。为此,教师应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努力的方向包括:
(1)练好教学基本功
随着教学理论的深化,人们对教学基本功含义的理解也发生了变化。除了课堂组织、语言表达、板书、画图等传统内容以外,还包括信息技术的熟练应用,尤其中新课程理念下,互联网技术在教学中的大量应用,教师通过网络吸取大量的信息是必不可少的。
当然教师的分析能力也是完成数学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素质。心理学家认为,任务分析大致可以区分为四大类,即过程分析、能力(或技能)构成成分分析、专家-新手差异分析和综合分析。
(2)处理好教学中的各种关系
数学教学中应当处理好的关系包括: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学与数学基本能力、基本态度培养之间的关系;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与教师的讲解引导之间的关系;新的数学知识与已有数学认知结构之间的关系;共同要求与学生个性差异之间的关系;课内与课外的关系等等。这里就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和基本态度这“四个基础”之间的关系作些讨论。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和累积是形成数学基本能力基本态度的前提,能力和态度又反作用于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制约着知识掌握和技能形成的速度、深度、难易程度和巩固程度。因此,数学知识的习得、数学技能的形成和数学基本能力、基本态度的培养数学活动过程中,它们之间有同一性、同步性,从根本上说必须协调发展。“四个基础”是数学学力的基本构成要素。我们可以借用 “冰山模型”来对“四个基础”之间的关系进行解释。冰山有浮在海面上的“冰山一角”和隐藏在海面以下的“冰山基座”,浮在水面上的看得见摸得着的部分就是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隐藏于水面下的看不见的部分则是基本能力和基本态度,它是支撑着浮出水面部分的基础。正如冰山由显出水面和隐于水面两部分组成一样,数学学力也可以分为显性学力和隐性学力两部分。显然,显性学力是由隐性学力支撑的,隐性学力是显性学力发展的动力;而显性学力的获得和不断加强,又使得隐性学力更加巩固,并得到不断升华。数学学力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通过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形成显性部分,同时,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通过对数学知识中蕴含的观念、思想和方法的领悟,获得数学学习方法、科学研究方法、探究能力以及数学观念态度等作为数学学习潜力的隐性学力。这里特别要指出的是,隐性学力的形成,有一个从模仿到认同再到内化的过程,这个过程是长期的、内隐的、潜移默化的。隐性学力的获得,教师有意识的指导是关键。过去的数学教学比较多地关注了学力的显性部分,而对隐性部分有些忽视。“四个基础”协调发展的数学学力规则追求显性学力与隐性学力的和谐统一,是一种发展性学力观。
(3)学会创设问题情境,搞好启发式教学
问题情境,是指一种具有一定困难、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教学实践表明,只有那些与学生“最近发展区”相适应的问题情境,才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才能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任务的难度是形成问题情境的重要因素之一。不需经过努力就能完成的任务,或经过再大努力也不能完成的任务,都不能引起学生兴趣。只有那些“半生不熟”、“似懂非懂”、“似会非会”的内容,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并迫切希望掌握之。所以,问题情境的形成表明了学习任务与学生数学认知结构之间的一种特定关系:既适应又不适应。完全适应或完全不适应的状态都不构成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的创设,首先需要教师准确把握教学要求,熟悉教学内容,掌握教材结构,把握新旧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其次,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了解学生已有数学认知结构和智能发展状况。在此基础上,按照数学知识发展的逻辑顺序、学生数学思维规律,从已知到未知、由现象到本质、由简单到复杂、由容易到困难地安排内容。
问题情境的创设,既可通过教师设问的方式提出,又可以作业的方式提出;既可从新旧教材的联系方面引进,也可从学生的日常经验中引进。例如,开始学习“有理数加减运算”时,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准确率不好的特点,结合数学故事《一个小数点和一场大悲剧》来教育学生养成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仔细完成好运算。.数学是一个色彩缤纷的万花筒,美丽而奇妙。数学是神奇的世界,肯定有不少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此,训练学生的思维活动是重中之重。在数学教学中探求问题的思考、推理、论证的过程等一系列数学活动都是数学教学中实施思维训练的理论依据之一。因此,趣味数学能更好的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奥数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张明月
2017年7月18日星期二
第四篇:奥数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奥数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展示数学的神奇智慧和艺术般的魅力,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探索求知的欲望,在不知不觉中将学生引进深奥的数学世界之中。
二、内容及活动安排:
第一次
活动内容:规律填数
活动目的:通过规律填数的研究,使学生能找到一个数列中的规律,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及解题能力。
训练形式:讲解、分组练相结合 第二次
活动内容:规律填数
活动目的:进一步进行规律填数的研究,使学生能找到一个数列中的规律,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及解题能力。
训练形式:讲解、分组练相结合 第三次
活动内容:简单推理
活动目的:通过对日常生活中一些“逻辑推理问题”的研究,使学生能在许多问题中找到关键的问题,进行分析、推理,从而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训练形式:讲解、分组练相结合 第四次
活动内容:简单推理
活动目的:通过进一步对日常生活中一些“逻辑推理问题”的研究,使学生能在许多问题中找到关键的问题,进行分析、推理,从而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训练形式:讲解、分组练相结合 第五次
活动内容:应用题
(一)活动目的:通过应用题的研究,使学生掌握解一般应用题的方法,会解一些应用题,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训练形式:讲解、分组练相结合 第六次
活动内容:应用题
(一)活动目的:通过应用题的研究,使学生掌握解一般应用题的方法,会解一些应用题,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训练形式:讲解、分组练相结合 第七次
活动内容:算式谜题
活动目的:通过对算术运算式子的研究,依据运算法则,进行适当的判断推理,从而把算式补充完整,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训练形式:讲解、分组练相结合 第八次
活动内容:算式谜题
活动目的:通过对算术运算式子的研究,依据运算法则,进行适当的判断推理,从而把算式补充完整,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训练形式:讲解、分组练相结合 第九次
活动内容:变与不变
活动目的:通过对加、减、乘、除法的研究,了解和、差、积、商变化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训练形式:讲解、分组练相结合 第十次
活动内容:变与不变
活动目的:通过进一步对加、减、乘、除法的研究,了解和、差、积、商变化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训练形式:讲解、分组练相结合 第十一次
活动内容:错中求解
活动目的:通过对“错中求解”的研究,使学生在熟悉加、减、乘、除各部分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分析隐含的数量关系,从而找到正确的结果。
训练形式:讲解、分组练相结合 第十二次 活动内容:错中求解
活动目的:通过进一步对“错中求解”的研究,使学生在熟悉加、减、乘、除各部分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分析隐含的数量关系,从而找到正确的结果。
训练形式:讲解、分组练相结合 第十三次
活动内容:合理安排
活动目的:通过对合理安排的研究,使生掌握统筹方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训练形式:讲解、分组练相结合 第十四次
活动内容:合理安排
活动目的:通过进一步对合理安排的研究,使生掌握统筹方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训练形式:讲解、分组练相结合 第十五次
活动内容:简单排列
活动目的:通过对简单排列的研究,使学生掌握排列、组合的一些简单解法。训练形式:讲解、分组练相结合 第十六次
活动内容:简单排列
活动目的:通过进一步对简单排列的研究,使学生掌握排列、组合的一些简单解法。
训练形式:讲解、分组练相结合 第十七次
活动内容:和倍问题
活动目的:通过对和倍问题的研究,使生了解什么是和倍问题及如何解和倍问题,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训练形式:讲解、分组练相结合 第十八次
活动内容:和倍问题
活动目的:通过进一步对和倍问题的研究,使生了解什么是和倍问题及如何解和倍问题,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训练形式:讲解、分组练相结合 第十九次
活动内容:有趣余数
活动目的:通过对有趣余数的研究,会解此类题,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训练形式:讲解、分组练相结合 第二十次
活动内容:有趣余数
活动目的:通过进一步对有趣余数的研究,会解此类题,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训练形式:讲解、分组练相结合。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量的研究表明,数学学习兴趣是一种自觉的动机,具有追求探索的倾向,是数学学习中具有创造性态度的重要条件;数学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动力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也是数学教学的一个关键内容。
数学学习兴趣常表现为喜欢或不喜欢数学。研究表明,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逐渐下降,七年级下期是兴趣分化的明显时期。但总的来说,在各学科的学习中,学生还是最喜欢数学。数学学习成绩与数学学习兴趣有显著的相关性。浓厚的兴趣产生较大的学习动力,使学生的注意集中于数学学习,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学习,并乐于迎接学习中的各种挑战。稳定的数学学习兴趣是逐渐形成的,需要长期培养。
培养过程中应注意下面几个环节: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协作关系
师生情感不仅是师生交往的基础,而且也是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的关键。教师是师生情感的主导者。热爱学生是进行数学教学的前提。当教师的情感倾注在数学教学中,激发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情感时,学生就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数学学习。这是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秘诀。
二、高超的教学艺术是引发数学学习兴趣的保证
调查表明,学生学科兴趣形成的最重要条件是教师的教学水平。为此,教师应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努力的方向包括:
(1)练好教学基本功
随着教学理论的深化,人们对教学基本功含义的理解也发生了变化。除了课堂组织、语言表达、板书、画图等传统内容以外,还包括信息技术的熟练应用,尤其中新课程理念下,互联网技术在教学中的大量应用,教师通过网络吸取大量的信息是必不可少的。当然教师的分析能力也是完成数学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素质。心理学家认为,任务分析大致可以区分为四大类,即过程分析、能力(或技能)构成成分分析、专家-新手差异分析和综合分析。
(2)处理好教学中的各种关系
数学教学中应当处理好的关系包括: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学与数学基本能力、基本态度培养之间的关系;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与教师的讲解引导之间的关系;新的数学知识与已有数学认知结构之间的关系;共同要求与学生个性差异之间的关系;课内与课外的关系等等。这里就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和基本态度这“四个基础”之间的关系作些讨论。
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和累积是形成数学基本能力基本态度的前提,能力和态度又反作用于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制约着知识掌握和技能形成的速度、深度、难易程度和巩固程度。因此,数学知识的习得、数学技能的形成和数学基本能力、基本态度的培养数学活动过程中,它们之间有同一性、同步性,从根本上说必须协调发展。“四个基础”是数学学力的基本构成要素。我们可以借用 “冰山模型”来对“四个基础”之间的关系进行解释。冰山有浮在海面上的“冰山一角”和隐藏在海面以下的“冰山基座”,浮在水面上的看得见摸得着的部分就是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隐藏于水面下的看不见的部分则是基本能力和基本态度,它是支撑着浮出水面部分的基础。正如冰山由显出水面和隐于水面两部分组成一样,数学学力也可以分为显性学力和隐性学力两部分。显然,显性学力是由隐性学力支撑的,隐性学力是显性学力发展的动力;而显性学力的获得和不断加强,又使得隐性学力更加巩固,并得到不断升华。数学学力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通过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形成显性部分,同时,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通过对数学知识中蕴含的观念、思想和方法的领悟,获得数学学习方法、科学研究方法、探究能力以及数学观念态度等作为数学学习潜力的隐性学力。这里特别要指出的是,隐性学力的形成,有一个从模仿到认同再到内化的过程,这个过程是长期的、内隐的、潜移默化的。隐性学力的获得,教师有意识的指导是关键。过去的数学教学比较多地关注了学力的显性部分,而对隐性部分有些忽视。“四个基础”协调发展的数学学力规则追求显性学力与隐性学力的和谐统一,是一种发展性学力观。
(3)学会创设问题情境,搞好启发式教学
问题情境,是指一种具有一定困难、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教学实践表明,只有那些与学生“最近发展区”相适应的问题情境,才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才能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任务的难度是形成问题情境的重要因素之一。不需经过努力就能完成的任务,或经过再大努力也不能完成的任务,都不能引起学生兴趣。只有那些“半生不熟”、“似懂非懂”、“似会非会”的内容,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并迫切希望掌握之。所以,问题情境的形成表明了学习任务与学生数学认知结构之间的一种特定关系:既适应又不适应。完全适应或完全不适应的状态都不构成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的创设,首先需要教师准确把握教学要求,熟悉教学内容,掌握教材结构,把握新旧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其次,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了解学生已有数学认知结构和智能发展状况。在此基础上,按照数学知识发展的逻辑顺序、学生数学思维规律,从已知到未知、由现象到本质、由简单到复杂、由容易到困难地安排内容。
问题情境的创设,既可通过教师设问的方式提出,又可以作业的方式提出;既可从新旧教材的联系方面引进,也可从学生的日常经验中引进。例如,开始学习“有理数加减运算”时,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准确率不好的特点,结合数学故事《一个小数点和一场大悲剧》来教育学生养成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仔细完成好运算。课堂上事先由一名学生准备好故事.在数学课堂上自然的引入故事,通过活动来教育感染学生,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意见
一、指导思想:
数学是一个色彩缤纷的万花筒,美丽而奇妙。数学是神奇的世界,肯定有不少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此,训练学生的思维活动是重中之重。在数学教学中探求问题的思考、推理、论证的过程等一系列数学活动都是数学教学中实施思维训练的理论依据之一。因此,趣味数学能更好的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
展。
二、教材简析:
一年级《趣味数学》教材课程,主要设计理念是:趣味性、实践性。通过一系列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把数学与儿童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看到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学生学起来也亲切、自然,可以通过自己的认知活动,实现数学观念的构建,促进知识结构的优化。学习内容以数学游戏、数学
故事、数学实践活动为主。
三、目的要求: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爱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
2、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学习技能。
3、使学生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
中的作用。
4、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5、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敢于质疑、独立思考、不怕困难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6、培养学生数学思考能力、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
四、时间安排:
单周四下午3:40——4:40
五、主要措施
1、以新课程的理念和新课程纲要为指导思想,以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现有知识水平为依据,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愿意主动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敢于质疑,乐于讨论探究各种现象,喜欢和他人合作解决问题。
2、逐步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培养和强化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应用中感受数学创造的乐趣,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3、课前让学生准备好学具,课上组织好每一个教学活动,把每一个教学设计都落实下去。
六、内容安排
1、认数
2、我的位置
3、趣味拼图
4、折一折,比一比
5、我会编故事
6、猜一猜
7、找规律
8、生活中的数字
9、巧摆火柴棒
10、有趣的数学题
一、成立背景
我党在十六届三中、五中全会上分别提出了“以人为本”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思想,十七大报告中又明确提出“我们要建设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同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这给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和契机。新课程理念把“育人为本”确立为教育观,“人才多化,人人能成材”确立为人才观,把“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和幸福奠定基础”作为教育价值观。在数学课程中,要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另外,我校狠抓“小事工程”,今年,又倡导理科教学,而数学是立刻之基。在这种背景下,笔者作为中学数学教师,决定成立一个兴趣小组委员会,旨在引导、激励各小组更好的开展工作,使新课程改革走进课堂、走进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主人。经过近一个月的酝酿,最后,决定将委员会名称定为“北极星数学兴趣小组委员会”。它有两层含义,一是,具有指引作用。北极星是天空北部的一颗亮星,距天球北极很近,差不多正对着地轴,从地球上看,它的位置几乎不变,所以,可以靠它来辨别方向。二是,代表发起者。发起者名叫史纪鑫,甘肃镇原人,地处中国北部,因此,取了一个“北”字,“极星”含有(纪鑫)的谐音。
二、教育理念
为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和可持续发展奠基
三、文化价值
以人为本,人尽其才
四、理论指导
以《数学课程标准》(2003年修订本)理念为指导
五、总体目标
1、通过委员会指引、激励,培养一大部分数学爱好者、研究型学生,尽早发现一些数学上有天赋的学生。
2、通过模拟课——当小老师。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胆量、表达、思维、组织、合作、交流等各种素质。
3、通过小组长、大组长、课代表、数学辅导员的管理工作,提高部分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团队精神。
4、通过小组内互相帮助,共同提高,让每位学生亲身体会自己的价值,感受集体的温暖,从而形成良好的、正面的、积极的健康心态。
5、通过各组员、小组长、大组长、数学辅导员、课代表、学习委员及数学老师,相互间合作交流、合作,提高学生自主、合作、交流意识,进而提高他们自主、合作、交流能力。
6、通过《数学与生活》校本教材的学习,使学生感到数学与生活有关,数学与我有关,从而形成我要学数学,我要用数学的强烈愿望。
7、通过设立创新奖、奥数奖、记忆奖、进步奖、优秀奖、鼓励奖、突出贡献奖、书写工整奖、先进工作奖、模范带头奖、小老师奖、多次完成目标奖、积极回答问题奖、等奖项。全面的、最大限度的调动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出一个积极地、和谐的、以人为本的学习氛围。
8、通过全方位的激励,使每位学生在这里感受成功的喜悦,分享成功的快乐。
六、管理模式(见邮箱)
(一)北极星数学兴趣小组委员会课堂管理模式
(二)北极星数学兴趣小组委员会课外管理模
(三)学生个体交流示意图
(四)北极星数学兴趣小组委员会领导机构
(七)评价体制
以鼓励为主,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手段,全面科学地评价每一位学生。
(八)岗位职责
1、顾问:对委员会的整体工作进行理论指导。
2、主任:主持委员会全盘工作。
3、副主任甲:负责组织数学辅导员,在空当时间对数学中的共性问题进行辅导,同时指导检查员的工作。
4、副主任乙:负责指导文书、会计、记录员工作。
5、文书:负责起草各种计划、制度及奖励决定。
6、会计:负责账务及经费管理。
7、记录员:做好每次会议记录及小老师课的听课笔记。
8、检查员:负责检查各组任务的落实情况及考核工作。
9、数学辅导员:在数学老师不在时,指导学生学习,解决共性问题。
(九)远景规划
1、切实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升自身的数学素质。
3、丰富文化生活,给学生中学阶段留一点美好的回忆。
4、帮助后进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培养一大部分尖子学生。
5、完成《数学与生活》校本教材的编写工作。
6、建立网站,在网上互动学习。
(十)活动经费
1、发起人每期捐款50元。
2、其他学员自愿捐款。
(十一)其他方面
1、先成立“北极星数学兴趣小组初一(4)班委员会”进行试验。
2、委员会顾问请包级领导和班主任担任。主任由发起人史纪鑫担任,其他委员在班级民主选举产生。
3、委员每期更选一次。数学辅导员半学期选一次。
4、奖品为学习用品、书籍、励志图画等。
5、《数学与生活》校本教材共分三部——学前版(六年级一下)、初级版(七~九年级)、中级版(高一~高三)。在近一两年内,先争取完成《数学与生活》校本教材的初级版编写工作。内容可面向全体学生收集,投稿人写清姓名、班级、内容出自的刊物名称、作者、出版时间、页码。
(十二)《数学与生活》基本框架
一、数学家小故事(了解数学家的生活,奋斗历程及相关贡献)
二、有趣的数学(数学谜语、数学幽默、趣味数学题)
三、神奇的数学(探究性题,主要通过观察、归纳、猜想、证明感受数学的理性美、深邃美)
四、统计中的数学(博弈、概率与统计方面的问题)
五、有用的数学(数学知识在各方面的应用问题)
六、先进的数学(几何画板应用、幻灯片制作演示、Photoshop CS等)
第五篇:奥数培训小结
奥数培训小结
本学期非常有幸能够继续承担三年级奥数课的培训工作。上学期,主要帮助学生建立三年级奥数框架,即各类型实际问题的解决,包括:工程问题、行程问题、时钟问题、植树问题等。本学期,主要以解决个别问题的形式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题能力。每周一个主题,通过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学习思维和解题技巧。另一方面,三年级教材中出现的一些培优内容、提高部分也是本课程培训的内容。
培训课上,学生态度很认真,这是作为兴趣活动课的必要的前提条件。学生来上奥数课必须要满怀热情,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这也是我当初选拔学员的一个重要依据。在课堂上,我要求每个人都要认真作好笔记,作业也力求简而精,让学生花费最少的时间学到最多的东西。
此外,学生课后的反思也很积极,这是能否有长足进步的基础。一般来说,课堂时间毕竟短暂,学生要想有所领悟必须在课后要多加反思。有这么个小插曲,让我印象深刻。某次小数报竞赛,由于名额有限,我正在犹豫让哪些学生去参加。一学生来办公室跟我说,“老师,上次你说的那道题目我回去自己弄懂了。”当即,我决定让她参加比赛。后来她果然没有辜负我的期望,拿了个三等奖回来。
总之,这一学年学生态度积极,形成了一定的解题思路,掌握了一些解题方法,拓展了数学思维,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不过,我们在时间安排、教材使用、家长重视程度等方面还有许多要发展的地方,希望在下一年我们能够取得更大的进步,在奥数竞赛的道路上能够走的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