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专升本专业课考试大纲大全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专升本专业课考试大纲
一、《数学分析》部分
课程性质:
数学分析是高等师范院校基础数学专业和应用数学专业的必修课。本课程是进一步学习许多后继课程,如复变函数论,常微分方程,数理方程,微分几何,概率论,实变函数论等课程的必要的基础知识。也为在更高层次上理解中学数学的相关内容打下必要的基础。
考核方式:专业课试卷数学分析部分占60%,采用闭卷考试。
考核内容:
第一章函数
考核内容:函数定义,函数的四则运算;四类特殊函数的概念;复合函数、反函数的概念。
第二章 极限
考核内容: N定义证明一些数列极限;收敛数列的三个性质、四则运算和两边夹法则; Cauchy收敛准则;两边夹定理的应用;函数极限定义;函数极限的三个性质,四则运算法则,两类重要极限;等价无穷小在计算极限中的应用。
第三章函数连续
考核内容:函数连续概念;间断点的定义及分类;函数的左连续与右连续;连续函数的运算及其性质;初等函数的连续性;闭区间上连续函数三个性质。
第四章 导数与微分
考核内容:导数定义及几何意义;可导与连续的关系;求导法则及基本初等函数的求导公式,复合函数求导法则;隐函数与参数方程的求导方法;微分的定义; 初等函数的高阶导数。
第五章微分学基本定理及其应用
考核内容: Lagrange中值定理,Rolle中值定理,Lagrange中值定理及其应用;洛必达法则;Taylor公式及其应用; 导数在研究函数上的应用。
第六章不定积分
考核内容:不定积分的性质,不定积分公式表;分部积分法与换元积分法;有理 函数的不定积分法;简单无理函数与三角函数的不定积分。
第七章 定积分
考核内容:定积分的定义,可积准则;定积分的性质;定积分的分部积分法与换元积分法;定积分的应用(求面积旋转体体积)。
第八章级数
考核内容:数值级数及其敛散性以及判别,收敛级数的性质,条件收敛与绝对收敛,绝对收敛级数的性质;函数级数,函数级数一致收敛的概念及其判别,函数级数一致收敛时和函数的分析性质,函数列的一致收敛及其性质;幂级数的收敛半径和收敛域,幂级数和函数的分析性质,泰勒级数及其基本初等函数的幂级数展开。
第九章多元函数微分学
考核内容:多元函数的概念(包括平面点集及坐标平面的连续性);二元函数的极限和连续;多元函数微分法;二元函数的泰勒公式。
第十章 隐函数
考核内容:一个方程所确定的隐函数的存在性,并简单介绍由方程组确定的隐函数的存在性条件;简单介绍函数行列式;条件极值的概念及应用。
第十一章 广义积分与含参变量的积分
考核内容:无穷积分收敛与发散的概念以及与级数的关系,无穷积分的性质,无穷积分的收敛性判别;瑕积分收敛与发散的概念以及收敛性判别;含参变量的有限积分及性质,含参变量积分及性质,两个重要的函数即—函数与—函数。
第十二章 重积分
考核内容:二重积分的概念、性质及累次积分与二重积分的关系,二重积分的计算;三重积分的概念、性质及计算。
第十三章 曲线积分与曲面积分
考核内容:第一型曲线积分及其计算,第二型曲线积分及其计算,Green公式;第一型曲面积分及其计算。
题型结构: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证明题。
参考书目:
1.刘玉琏,傅沛仁.数学分析讲义(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华东师大.数学分析,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二、《高等代数》部分
课程性质:
高等代数是高等师范院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一门重要核心课程,也是理科各学科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它是中学代数的继续和提高,它的思想和方法已经渗透到数学的各个领域。高等代数的全部内容分两大部分,多项式理论和线性代数理论。其中线性代数理论显得十分重要,不仅在自然科学的各分支有着重要应用,而且在社会科学领域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目前在师范院校,除了文学专业和外语专业外,大部分专业都开设了线性代数课程,值得一提的是,在体育专业和政治专业也开设了线性代数课程,而且大家致认为十分必要。
考核方式:专业课试卷高等代数部分占40%,采用闭卷考试。
考核内容:
第一章 多项式
考核内容:一元多项式的定义及运算、多项式的整除性、多项式的最大公因式、多项式的分解、重因式、多项式的根。
第二章 行列式
考核内容:线性方程组与行列、排列、n 阶行列式、子式和代数余子式、Cramer 规则。
第三章 线性方程组
考核内容:线性方程组的消元解法、矩阵的秩、有解的判别定理,线性方程组解的结构。
第四章 矩 阵
考核内容:矩阵的运算、矩阵的行列式、矩阵的逆矩阵、矩阵的分块。第五章 向量空间
考核内容:向量空间的概念、子空间及其运算、向量的线性相关性、基和维数、向量的坐标、向量空间的同构。
第六章 线性变换
考核内容: 线性变换的定义、性质和运算、线性变换和矩阵的关系、本征值与本征向量、可以对角化的矩阵与线性变换。
第七章 欧氏空间
考核内容:欧氏空间、内积、度量矩阵、正交变换、对称变换、正交基、标准正交基。
第八章 二次型
考核内容: n 元二次齐次多项式(简称二次型)、二次型与对称矩阵的关系,复数域和实数域上的二次型、正定二次型、惯性定律。
题型结构: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证明题。
参考书目:.张禾瑞,郝炳新.高等代数(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 .北大数学系.高等代数(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第二篇:合肥师范专升本《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考试大纲
《数学分析》
课程性质:
数学分析是高等师范院校基础数学专业和应用数学专业的必修课。本课程是进一步学习许多后继课程,如复变函数论,常微分方程,数理方程,微分几何,概率论,实变函数论等课程的必要的基础知识。也为在更高层次上理解中学数学的相关内容打下必要的基础。考核方式:专业课试卷数学分析部分占60%,采用闭卷考试。
考核内容:
第一章函数
考核内容:
函数定义,函数的四则运算;四类特殊函数的概念;复合函数、反函数的概念。
第二章 极限
考核内容:
定义证明一些数列极限;收敛数列的三个性质、四则运算和两边夹法则; Cauchy收敛准则;两边夹定理的应用;函数极限定义;函数极限的三个性质,四则运算法则,两类重要极限;等价无穷小在计算极限中的应用。
第三章函数连续
考核内容:
函数连续概念;间断点的定义及分类;函数的左连续与右连续;连续函数的运算及其性质;初等函数的连续性;闭区间上连续函数三个性质。
第四章 导数与微分
考核内容:
导数定义及几何意义;可导与连续的关系;求导法则及基本初等函数的求导公式,复合函数求导法则;隐函数与参数方程的求导方法;微分的定义; 初等函数的高阶导数。
第五章微分学基本定理及其应用
考核内容:
Lagrange中值定理,Rolle中值定理,Lagrange中值定理及其应用;洛必达法则;Taylor公式及其应用; 导数在研究函数上的应用。
第六章不定积分
考核内容:
不定积分的性质,不定积分公式表;分部积分法与换元积分法;有理 函数的不定积分法;简单无理函数与三角函数的不定积分。
第七章 定积分
考核内容:
定积分的定义,可积准则;定积分的性质;定积分的分部积分法与换元积分法;定积分的应用(求面积旋转体体积)。
第八章级数
考核内容:
数值级数及其敛散性以及判别,收敛级数的性质,条件收敛与绝对收敛,绝对收敛级数的性质;函数级数,函数级数一致收敛的概念及其判别,函数级数一致收敛时和函数的分析性质,函数列的一致收敛及其性质;幂级数的收敛半径和收敛域,幂级数和函数的分析性质,泰勒级数及其基本初等函数的幂级数展开。
第九章多元函数微分学
考核内容:
多元函数的概念(包括平面点集及坐标平面的连续性);二元函数的极限和连续;多元函数微分法;二元函数的泰勒公式。
第十章 隐函数
考核内容:
一个方程所确定的隐函数的存在性,并简单介绍由方程组确定的隐函数的存在性条件;简单介绍函数行列式;条件极值的概念及应用。
第十一章 广义积分与含参变量的积分
考核内容:
无穷积分收敛与发散的概念以及与级数的关系,无穷积分的性质,无穷积分的收敛性判别;瑕积分收敛与发散的概念以及收敛性判别;含参变量的有限积分及性质,含参变量积分及性质,两个重要的函数即—函数与
第十二章 重积分
考核内容:
二重积分的概念、性质及累次积分与二重积分的关系,二重积分的计算;三重积分的概念、性质及计算。
第十三章 曲线积分与曲面积分
考核内容:
第一型曲线积分及其计算,第二型曲线积分及其计算,Green公式;第一型曲面积分及其计算。
题型结构: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证明题。
参考书目:
1.刘玉琏,傅沛仁.数学分析讲义(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华东师大.数学分析,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函数。
第三篇:08年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专升本)专业课考试大纲
2008年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专升本)专业课考试大纲
一、考试要求
《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专升本综合卷共计 300 分。考试科目涉及《传播学》和《广告原理》。考生在掌握下列指定教材中涉及到的具体章节的内容外,还要注意将这两门课程的内容加以联系和融合,要注意联系新闻报道和广告实际案例进行评析。
二、考试内容
第一章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问题
第一节 从传播学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一、如何把握传播概念
二、传播与信息
三、传播的定义和特点
第二节 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一、社会传播的系统性
二、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
三、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与社会发展
第二章 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
第二节 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
一、口语传播时代
二、文字传播时代
三、印刷传播时代
四、电子传播时代
第三节 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
一、传播媒介的进化与社会发展
二、信息爆炸与信息社会
三、迎接高度信息化社会的到来
第四章 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
第一节 传播的基本过程
一、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
二、几种主要的传播过程模式
三、传播过程的特点
第二节 社会传播的系统结构
一、传播过程研究与传播系统研究
二、系统模式下的社会传播结构
三、社会传播的总过程理论
第七章 大众传播
第一节 大众传播的定义、特点与社会功能
一、大众传播的定义
二、大众传播的特点
三、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
第二节 大众传播的产生与发展过程
一、大众报刊与大众传播
二、电报、电影、广播与大众传播
三、电视媒介与当代大众传播的发展
第三节 大众传播的社会影响
一、大众媒介与现代人的生活
二、关于大众传播的社会影响的两种观点
三、大众传播、信息环境与人的行为
第八章 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
第一节 传播制度与媒介控制
一、国家和政府的政治控制
二、利益群体和经济势力的控制
三、广大受众的社会监督控制
第二节 关于传播制度的几种规范理论
一、极权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
二、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
三、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
四、发展中国家的传播制度和媒介规范理论
第九章 传播媒介的性质与作用
第一节 作为工具和技术手段的传播媒介
一、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
二、媒介工具和技术的现实社会影响
三、新媒介的发展趋势及其冲击
第二节 作为社会组织的大众传媒
一、传播者与大众传媒
二、大众传媒的组织目标与与制约因素
三、传媒组织在信息生产过程中的作用 第十章 大众传播的受众
第一节 “大众”与大众社会理论
一、“大众”的概论
二、大众社会理论的形成和变化
三、大众社会理论与传播学研究
第二节 几种主要的受众观
一、作为社会群体成员的受众
二、作为“市场”的受众
三、作为权利主体的受众
第三节 “使用与满足”------一种受众行为理论
一、受众的传媒接触动机和使用形态
二、传播接触的社会条件因素
三、对“使用与满足”研究的评价
第十一章 传播效果研究
第一节 传播效果研究的领域与课题
一、传播效果的概念含义
二、传播效果的类型及研究课题
三、传播效果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第二节 传播效果的历史与发展
一、早期的“子弹论”或“皮下注射论”
二、“传播流”研究与“有限效果”理论
三、70 年代以来的宏观效果理论 第三节 传播效果的产生过程与制约因素
一、传播主体与传播效果
二、传播技巧与传播效果
三、传播对象与传播效果
第十二章 大众传播的宏观社会效果
第一节 大众传播与环境认知------“议程设置功能”理论
一、“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概要及特点
二、对“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研究
三、“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意义与问题
第二节 大众传播、社会心理与舆论------“沉默的螺旋”理论
一、“沉默的螺旋”理论的概要
二、“沉默的螺旋”理论的特点
三、对“沉默的螺旋”理论的研究和评价
第三节 大众传播的潜移默化效果------“培养”理论
一、“培养”理论的起源和背景
二、“培养”理论关于社会与传播的基本观点
三、“培养”理论的外围
第四节 大众传播与信息社会中的阶层分化------“知沟”理论
一、“知沟”理论产生的背景
二、“知沟”理论及其反命题
三、“知沟”理论的应用研究及其意义
第十四章 传播学研究史和主要学派 第一节 传播学的起源、形成与发展
一、传播学的早期学术思想源流
二、传播学的奠基者和学科开创者
三、信息论和控制论对传播学的贡献
第二节 传播学的主要学派
一、传播学的经验学派
二、传播学的批判学派
三、考试题型
• 填空: 27% • 多项选择题: 13% • 名词解释: 13% • 简答: 20% • 综合分析题: 27%
参考用书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 年 11 月版
二、考试内容
第一编 绪论
第一章 广告导论
第一节 广告的定义 第二节 广告的分类
第三节 广告学的研究对象
第四节 广告学的理论基础
第五节 广告学的任务和研究方法
第二编 广告信息源
第四章 广告战略
第一节 广告战略分类与内容
第二节 产品的生命周期与广告战略
第三节 广告战略的实施原则
第三编 广告信息
第六章 广告文案创作
第一节 广告文稿的重要性
第二节 广告文稿创作的基本要求
第三节 广告文稿的创作技巧
第四编 广告媒介
第九章 广告媒介的特点
第一节 四大广告媒介的特点
第二节 印刷广告媒介的特点
第三节 户外广告媒介的特点
率四节 现场广告媒介的特点
第五节 其他形式的广告
第十章 广告媒介的选择 第一节 广告媒介选择的前提
第二节 广告媒介选择的依据
第三节 广告媒介选择的方式
第五编 广告接收者
第十一章 广告与接收者
第一节 广告信息的接收对象和传播方式
第二节 广告信息的核心-----接收者需要
第三节 不同媒介接收者特征
第十二章 广告与消费者
第一节 现代广告的经营指导思想
第二节 消费者市场细分
第三节 消费者购买行为
第四节 广告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
第六编 广告效果
第十四章 广告效果分类及测定
第一节 广告效果分类
第二节 广告效果测定
三、考试题型
• 判断题: 13% • 单项选择题: 7% • 填空: 20% • 名词解释: 7% • 简答: 13% • 综合题: 40%
参考用书
《广告原理与方法》,陈培爱编,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2007年10月版
第四篇:2009年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专升本)专业课考试大纲
2009年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专升本)专业课考试大纲
一、考试要求
《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专升本综合卷共计 300 分。考试科目涉及《传播学》和《广告学》。考生在掌握下列指定教材中涉及到的具体章节的内容外,还要注意将这两门课程的内容加以联系和融合,要注意联系新闻报道和广告实际案例进行评析。
二、考试内容参考用书
1、《传播学教程》,郭庆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 年 11 月版
第一章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问题
第一节 从传播学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一、如何把握传播概念
二、传播与信息
三、传播的定义和特点
第二节 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一、社会传播的系统性
二、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
三、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与社会发展
第二章 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
第二节 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
一、口语传播时代
二、文字传播时代
三、印刷传播时代
四、电子传播时代
第三节 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
一、传播媒介的进化与社会发展
二、信息爆炸与信息社会
三、迎接高度信息化社会的到来
第四章 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
第一节 传播的基本过程
一、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
二、几种主要的传播过程模式
三、传播过程的特点
第二节 社会传播的系统结构
一、传播过程研究与传播系统研究
二、系统模式下的社会传播结构
三、社会传播的总过程理论
第七章 大众传播
第一节 大众传播的定义、特点与社会功能
一、大众传播的定义
二、大众传播的特点
三、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
第二节 大众传播的产生与发展过程
一、大众报刊与大众传播
二、电报、电影、广播与大众传播
三、电视媒介与当代大众传播的发展
第三节 大众传播的社会影响
一、大众媒介与现代人的生活
二、关于大众传播的社会影响的两种观点
三、大众传播、信息环境与人的行为
第八章 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
第一节 传播制度与媒介控制
一、国家和政府的政治控制
二、利益群体和经济势力的控制
三、广大受众的社会监督控制
第二节 关于传播制度的几种规范理论
一、极权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
二、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
三、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
四、发展中国家的传播制度和媒介规范理论
第九章 传播媒介的性质与作用
第一节 作为工具和技术手段的传播媒介
一、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
二、媒介工具和技术的现实社会影响
三、新媒介的发展趋势及其冲击
第二节 作为社会组织的大众传媒
一、传播者与大众传媒
二、大众传媒的组织目标与与制约因素
三、传媒组织在信息生产过程中的作用
第十章 大众传播的受众
第一节 “大众”与大众社会理论
一、“大众”的概论
二、大众社会理论的形成和变化
三、大众社会理论与传播学研究
第二节 几种主要的受众观
一、作为社会群体成员的受众
二、作为“市场”的受众
三、作为权利主体的受众
第三节 “使用与满足”------一种受众行为理论
一、受众的传媒接触动机和使用形态
二、传播接触的社会条件因素
三、对“使用与满足”研究的评价
第十一章 传播效果研究
第一节 传播效果研究的领域与课题
一、传播效果的概念含义
二、传播效果的类型及研究课题
三、传播效果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第二节 传播效果的历史与发展
一、早期的“子弹论”或“皮下注射论”
二、“传播流”研究与“有限效果”理论
三、70 年代以来的宏观效果理论
第三节 传播效果的产生过程与制约因素
一、传播主体与传播效果
二、传播技巧与传播效果
三、传播对象与传播效果
第十二章 大众传播的宏观社会效果
第一节 大众传播与环境认知------“议程设置功能”理论
一、“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概要及特点
二、对“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研究
三、“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意义与问题
第二节 大众传播、社会心理与舆论------“沉默的螺旋”理论
一、“沉默的螺旋”理论的概要
二、“沉默的螺旋”理论的特点
三、对“沉默的螺旋”理论的研究和评价
第三节 大众传播的潜移默化效果------“培养”理论
一、“培养”理论的起源和背景
二、“培养”理论关于社会与传播的基本观点
三、“培养”理论的外围
第四节 大众传播与信息社会中的阶层分化------“知沟”理论
一、“知沟”理论产生的背景
二、“知沟”理论及其反命题
三、“知沟”理论的应用研究及其意义
第十四章 传播学研究史和主要学派
第一节 传播学的起源、形成与发展
一、传播学的早期学术思想源流
二、传播学的奠基者和学科开创者
三、信息论和控制论对传播学的贡献
第二节 传播学的主要学派
一、传播学的经验学派
二、传播学的批判学派
三、考试题型
•填空: 27%
•多项选择题: 13%
•名词解释: 13%
•简答: 20%
•综合分析题: 27%
2、《广告学概论》陈培爱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国家十五规划教材,2004年8月版。
一.题型:
填空题15%
选择题15%
名词解析30%
简答题40%
综合分析题50%
二.复习大纲要点:
1.识记广告的基本概念、构成要素以及基本类别。
2.识记广告发展历史的重要史实,了解中外现代广告发展史的基本特点。
3.了解广告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掌握相关学科在广告中的运用的基本知识。
4.了解现代广告业的功能与作用,分析现代广告对社会的影响。
5.识记广告学说的研究对象与基本原理,掌握广告学的研究方法。
6.识记广告定位理论的基本知识,掌握定位理论的发展与意义。
7.掌握并分析、理解USP与整合营销传播的基本理论。
8.掌握并分析、理解4P组合与4C组合的基本理论。
9.掌握并分析、理解5W理论,分析广告传播的特点。
10.掌握并分析、理解6W+60理论与消费者行为研究的基本理论。
11.识记认知与认知理论,理解并分析广告心理战术。
12.掌握、了解并分析广告活动的一般规律、广告公司的运作规律与广告策划的主要内容和程序。
13.掌握、了解并分析广告组织的特点,掌握广告代理制的产生与发展,分析广告代理制的内容与特点。
14.识记广告主题,掌握、了解并分析广告信息的构成与传播规律。
15.识记广告创意的涵义,掌握创意的过程与方法并能对广告创意进行分析评述。
16.了解广告媒体的基本特点,掌握广告媒体计划的具体内容。
17.了解消费者的特性与类别,掌握、分析消费者行为特点。
18.识记广告效果的含义,了解广告效果测定的特点与方向,掌握广告效果测定的基本方法。
19.了解广告管理的特点,掌握并分析广告管理基本内容。
20了解国际广告的特点与意义,掌握国际广告的策略与广告管理的现状与趋势
第五篇:2014级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转入考试《数学分析》考试大纲
荆楚理工学院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数学分析一
课程编号:B1309034-1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
总学时数:84
学 分 数:5
一、考试对象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所有学生
二、考试目的《数学分析一》课程考试的目的是考察学生数学分析的基本理论知识;严格的逻辑思维能力与推理论证能力;熟练的运算能力与技巧;建立数学模型,并应用微积分这一工具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本门课程考核要求由低到高共分为“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了解”是指学生对要求了解的内容,应该知道所涉及理论及其证明,并能对它们进行简单解释,还应知道与问题直接有关的物理或几何含义和简单计算。“理解”是指学生对要求理解的内容,包括理论部分和计算部分的定理与公式,都应明了、并能在函数的角度用以分析和计算。“掌握”是指学生能较为深刻理解所学知识,包括它们的证明,在此基础上能够准确、熟练地使用它们进行有关推导和计算,以及分析解决较为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考试方法和考试时间
1、考试方法:闭卷。
2、记分方式:百分制,满分为100分。
3、考试时间:100分钟
4、命题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全面考查学生对本课程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主要知识点学习、理解和掌握的情况作为命题的指导思想。命题的原则是题目数量多、范围广,最基本的知识一般要占70%左右,稍微灵活一点的题目要占20%左右,较难的题目要占10%左右。客观性的题目约占80%。
5、题目类型
(1)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空格的横线上。)
(3)计算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要求写出必要的演算步骤。)
(4)证明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11分,共41分。要求写出必要的推理步骤。)
根据学生知识掌握的不同可作适当调整。
四、考试内容、要求及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
(一)实数集与函数此部分内容所占分值约为15分
1、掌握实数的基本性质,掌握确界原理,建立起实数确界的清晰概念。
2、深刻理解函数概念,熟悉与初等函数性态有关的一些常见术语。
(二)数列极限此部分内容所占分值约为20分
1、掌握起数列极限的准确概念,会用数列极限的定义证明数列极限等有关命题,熟悉收敛数列的性质。
2、掌握求数列极限的常用方法,掌握判断数列极限存在的常用工具。
(三)函数极限此部分内容所占分值约为20分
1、建立起函数极限的准确概念,掌握掌握函数极限的基本性质,理解并运用海涅定理与柯西准则判定某些函数极限的存在性。
2、掌握两个重要极限,并能熟练应用。
3、理解无穷小(大)量及其阶的概念,会利用它们求某些函数的极限。
(四)函数的连续性此部分内容所占分值约为10分
1、掌握函数连续性的概念和连续函数的概念,熟悉连续函数的性质并能灵活应用。
(五)导数和微分此部分内容所占分值约为20分
1、掌握导数的概念,熟悉导数的运算性质和求导法则,牢记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并熟练进行初等函数的导数运算。
2、熟悉含参量函数的求导法则,并熟练进行此类函数的导数运算,了解高阶导数的定义,熟悉高阶导数的计算。
3、准确掌握微分的概念,明确其几何意义。
(六)微分中值定义及其应用此部分内容所占分值约为15分
1、掌握微分学中值定理,领会其实质,为微分学的应用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掌握L’Hospital法则,或正确运用后求某些不定式的极限,掌握Taylor公式,并能应用它解决一些有关的问题。
2、会求函数的极值和最值,掌握讨论函数的凹凸性和方法。
3、掌握运用导数研究函数在区间上整体性态的理论依据和方法,能根据函数的整体性态较为准确地描绘函数的图形。
五、考试要求
本课程期末考试为闭卷考试,考生不得携带任何纸张、教材、笔记本、作业本、参考资料、电子读物、电子器具和工具书等进入考场。
六、成绩评定方式
平时成绩 30%+期末考试成绩70 %
七、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数学分析【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4版
2、刘玉琏.数学分析讲义【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第3版
3、陈传璋.数学分析【M】.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年第2版
4、吉米多维奇.数学分析习题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3版
执笔人:王全胜
审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