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国富论之论分工有感
读《国富论》之论分工有感
亚当·斯密在美国《独立宣言》发表的那一年也发表了改变经济学走向的有名著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这本著作诞生的背景是在资本主义第一次工业革命取得初步进展,新兴资本家急需要从古典经济学走出来去寻找一个新的理论依托,《国富论》就是在这种情境下应运而生的。本书第一次提出了市场经济会由“看不见的手”自行调节的理论,后来的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进一步发展了自由经济自由竞争的理论,引导经济开始走向一个自由竞争的市场,开创了自由经济的先河。
在《国富论》这本书出版后,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已经诞生,本书一共分为十一章,分别为:论分工、论分工的原由、论分工受市场范围的限制、论货币的起源及其效用、论商品的真实价格与名义价格或其劳动价格与货币价格、论商品价格的组成部分、论商品的自然价格与市场价格、劳动工资论、资本利润论、论劳动与资本因用途不同工资与利润亦不均等、土地地租论。前三章讨论的是分工的问题,作者认为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社会化,导致分工的产生,分工起因于交换能力,分工的程度,因此总要受市场广狭的限制。中间四章讨论的是货币和商品价格这两方面的问题,亚当·斯密在第四章中提出了价值和使用价值这两个概念,并就此对等价交换和商品价格的形成作了一番深刻的阐述。尔后三章讲述了劳动与资本的关系,作者描述了由于职业不均等和政策倾斜导致的劳动与报酬的不均等,以及劳动与资本分配的不均等。在最后一章中,亚当·斯密就时常发生地租的土地生产物和有时发生有时不发生地租的土地生产物展开了讨论。其中,令我感兴趣的是论分工的一些相关内容,下面就文章内容简略谈一下感想。
斯密指出,劳动生产力的最大增进,大部分熟练和灵巧,以及把劳动用于什么地方的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他从小制造业中取大头针的制造作为一个例子,其中的分工是人们经常注意到的。一个工人,如果不曾受过这方面的职业训练(分工的结果,使大头针的制造成为一门独特的职业),也不知道怎样使用其中的机器(这种机器的发明大概也是分工的结果),纵然十分勤奋,也许一天也制造不出一枚针,肯定制造不出二十枚。但是,按照这个行业现在的做法,不但整个工作已经成为一门特殊的职业,而且它被分成了若干部门,其中的大多数也同样成了特殊的职业。第一个人抽铁丝,第二个人将其拉直,第三个人将其截断,第四个人把铁丝的一端弄尖,第五个人磨顶端,以便装上圆头。光是做圆头需要二三种不同的操作。装圆头是一门特殊职业;把针刷上白色是另一个职业;甚至把它们装进纸袋也是专门的职业。如此,大头针的制造分成了大约十八种不同操作。在有些工厂中,这十八种操作,分别由十八个专门工人完成。在另一些工厂中,同一个人也许兼任二三种操作。一个这种小工厂,只雇用十个工人,其中有些人经常担任二三种操作。这些工人尽管很穷,从而缺乏必要的机器,但他们如果努力工作,一日却能制造十二棒针,中号针每磅四千枚。因此,这十个工人每日可制造四万八千枚,即一人一日可制造四千八百枚。倘若他们各自独立工作,并不曾受过这方面的职业训练,那么,他们中谁也不可能一日制造二十枚,大概一天连一枚也制造不出来。也就是说,他们肯定不能制造出今日适当分工合作下所能完成的数量的二百四十分之一,多半连这个数量的四千八百分之一也制造不出来。另外,哲学也被分成了很多不同分支,而每个分支是一群或一类哲学家的职业。和其他行业一样,哲学中的分工也提高熟练程度,节约时间。以这种方式,每一个人都更多地成了他的学科中的专家,整体而言完成更多工作,从而
大大增加科学的数量。通过这些个例子,我们也可以看到分工将带来巨大的生产力,每个人的精力和能力都是有限的,而一个产品的生产是需要一系列的步骤和过程的,如果这个过程只要一个人来做的话,那么他必须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掌握每一个步骤的要领,这将是一个艰巨而且极其不可能的事,即使真的有这种“神人”,把各个步骤都掌握的很好,那么在制造过程中,也很难能顾及到每一个生产线,最后只能导致人力物力的浪费。我国是一个制造大国,在东南沿海各地有许多的大型工厂,这些大部分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每个流水线前都有不一样的人,每个人的工作内容很简单,比如,一瓶矿泉水的出厂,就要有人放瓶子,有人负责贴标签,有人负责装箱,有人负责监看„„这个过程精确而快捷,其每日的生产量是相当巨大的。这用斯密的话解释就是,分工之所以大大增加相同数量的人所能完成的工作,是因为:第一,工人因专业化而更加灵巧;第二,节省了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通常会损失的时间;第三,许多机器的发明简化和节省劳动,使一个人能够做许多人的工作工人熟练程度的改进必然增加他能够完成的工作数
上面是关于分工的结果,那么斯密是如何说明分工的缘由呢?斯密说道,在一个政治修明的社会中,分工会导致各个行业产量的巨大增加,以至于普遍的富裕扩展到最底层人民。每一个工人自己劳动的产品,除了供应自己的需要之外,还有大量产品可以出售;每一个其他的工人也完全一样。每一个人都能用自己的大量物品交换他人的大量物品,或者说按照用他们的大量物品表示的价。他充分地满足他们的需要,他们充分地满足他的需要,于是,普遍富裕散播到各个社会阶层。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深深体会的到,在这个市场中,有人卖菜的,有人卖衣服的,有人卖生活用品的,这些商贩在这个商品流通过程中充当着纽带工作,消费者,工厂,卖家之间,各取所需,相互联系。马克思指出,商品的售卖是一个惊险的跳跃,如果这个跳跃不能成功,那么商品的价值就不能实现。这个与分工是离不开的,我们各自在个人需要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实现。斯密表示带来如此多的利益的分工,原本不是人类智慧的结果,不是因为人类智慧预见到分工会带来普遍富裕才故意而为。它是人类天性中的特定倾向的十分缓慢、逐渐和必然的结果,但分工的如此广泛的用途却不是这种倾向的目的。这种倾向是交易、交换和用一物交换另一物。人们经常会这样说,请给我想要的东西吧,你也将得到你想要的东西。这是每一个此类建议的含义。我们需要的相互帮忙,绝大部分是以这种方式取得的。我们想要的食品,不是出自屠户、酿酒人或面包师的仁慈,而是出于他们对自身利益的关心。我们不忙于唤起他们的博爱,而唤起他们的利己心。我们从不向他们说我们自己需要,而说对他们的利益。因为人类自我的天性,大多数人都从个人利益出发去衡量一件事情的价值,如果能够把自己的劳动产物的剩余部分,即超过他自己的消费的部分,用于交换自己所需要的别人劳动产物的剩余部分,这个交易就能完成,这就鼓励每个人投身于一种特殊职业,使他在特定职业上的天赋得到发展和完善。当我每读到这个部分就会有一种莫名的悲伤,也许从这些例子中,我更看到了人性,看到了赤裸裸的利益交易;也许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更注重集体主义,社会利益。然而,分工的缘由是各取所需,各展所强,但就是这种分工,让一些商家被利益熏昏了头脑,因为剩余部分将要卖向他人,近年我国出现的“三聚氰胺”“瘦肉精”“楼脆脆”„„等一些恶性事件,无不是利益在中间捣鬼,但这不能否定其分工的历史趋势,更重要的是规则,制度,道德来辅助分工的运行。
最后,斯密讲述了分工是受市场范围限制的。他指出“使分工产生的是进行
交换的能力,限制分工的范围的也必定是这个能力,或者说是市场范围。当市场十分狭小的时候,就不能鼓励人们完全投身于一个职业。这是因为,他们不能随时随地把自己消费不了的自己劳动产物的剩余部分,交换他人劳动产物的剩余部分。”在他们那个时代,水运有很大的优势,所以技术和工业的进步自然首先发生在水运便利的地方。在这样的地方,水运把整个世界变成了向各种劳动的产物开放的市场。这种进步要许久以后才能延伸到内地。一国的内陆地区的大多数货物可以在很长时期内没有其他市场,除非该国正好围绕海洋并有海岸和可以航行的江河贯穿其中,因此,它们的货物的市场范围必定在很长时间内是固定不变的。纵观历史来看,四大文明古国都诞生于大洋和大河流域,位于大西洋沿岸的荷兰在17世纪也成为了“海上马车夫”,英国也利用大西洋,地中海的优势在18世纪成为了“日不过帝国”,我们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改革开放计划,也是从沿海进行经济特区建设,毫无疑问,现在的沿海地带也成为了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今天,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有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各国都涌入到了经济全球化这个浪潮中,市场范围空前的扩大,各国之间的分工也日益明显,就是制造一个小玩具,也许从设计到材料到生产都售卖到购买,这都是要飘洋过海的,分工合作在这个时代日益重要,世界贸易组织让这个分工合作过程能够顺利进行,能够维护各方正当的利益。但这个过程需要各国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的迎接挑战,共同推动全球化向前发展。
第二篇:读《国富论》有感
读《国富论》
《国富论》是一部划时代的巨著,这本书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各个不同侧面详细而严谨的的论证了如何增加国民财富和促进经济的繁荣。他采用了以微观经济分析为基础的宏观分析方法,综合了人性论,法律与政治理论以及经济思想理论的分析视角,总结了近代初期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经验,批判吸收了当时的重要经济理论,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运动过程做了系统的描述,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经济学理论体系。读完这本书后,我认为其主要内容可分为七个方面。
一是“看不见的手”作用。亚当斯密认为,每一个人行为的动机,主要是在于利己,求得自己的利益。利己心是人类一切经济行为的推动力。他还认为利己心这并不是值得反对或摒弃的;他相信个人自私可以有助于整个社会的福利。
二是分工是提高生产率的关键。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列举出制造针的例子来说明分工的好处。经由分工,将整个制造程序分为十八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雇佣技艺熟练的好手....‘我曾看到一家很小的工厂中,一共只雇佣十个工人,但每天可以生产48000根针’。分工的发展以及劳动划分为越来越精细的专业化作业,这是正在出现的工厂制度的主要结果。有了分工,同样数量的劳动者就能完成比过去多得多的工作量。
三是劳动价值论。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论述真实价格与名义价格时,提出了劳动价值理论。一个人是贫是富,就看他能在多大程度上负担得起和享受人生的必需品、便利品以及种种娱乐消费品。但是,自从分工完全确立起来个人所需要物品,仅有极少部分依靠自己的劳动,而大部分却需依靠别人的劳动。所以他是贫是富,要看他能支配多少劳动。一个人占有某物品,但不想自己消费,而愿意以他来交换他物,对他来说,这物品的价值等于他能购买或能支配的劳动量。因此,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
四是反对殖民地政策。亚当斯密主张自由贸易,所以对于殖民地国家在殖民地造成的经济垄断表示反对。殖民地国家实行的”重商主义“政策,在他看来,对殖民地及其统治国双方都是有益无害的。
五是主张“自由放任”。《国富论》最重要的部分是第四篇”论政治经济学体系“其中讨论俩种制度:一是商业制度;另一种是农业制度。亚当斯密主张自由放任,他强调,只有对内对外的商业不受任何限制,才能使一个国家得到充分的发展与繁荣;同时他反对各种公司的垄断。另外,他还主张国家与国家之间应像个人与个人之间一样实行分工,并极力倡导自由贸易。
六是政府的主要职责,亚当斯密对政府的职责规定得相当具体。他认为,政府的主要任务在于对外抵御强国,对内执行司法;政府的另一个重要职责是“创建并经营某些公共工程”。这也是我们现在称之为“公共事业”的各种设施。
第七个是讲了教育的重要性。亚当斯密认为教育社会底层民众,国家虽然得不到直接的好处,但总比让民众无知识,不受教育的好。他指出在自由国家,政府安定主要靠有利的舆论,因此,公众教育程度越高,受教育越多,越有公正的判断的能力。从这个角度讲,政府对于教育的推动,不可有疏忽和闪失。
《国富论》在今日中国的意义是很大的。今日的中国已经回归了市场经济,市场经济需要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经济学理论,而市场经济的理论基础就是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其在今日中国的意义在于以下两点:首先,承认人在经济生活中的利己性是搞市场经济的前提。人性假设是经济学的第一块基石,经济学的大厦就建筑在这一块基石上,计划经济为什么在全球范围内失败了?最重要的原因是计划经济对人性的假设不符合真实的人性,而在这个错误的的人性假设基础上的理论和实践也就是错误的。人在经济生活中的利己性事不言而喻的,就像买东西的人都希望尽量买便宜和好的东西,我卖东西的人都希望东西卖的价钱高一些一样自然。其次,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的依靠“看不及的手”管理经济、尽量减少政府干预的思想对我国的经济改革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国现在实行的是市场经济,在市场经济中,经济发展主要由关心自己利益的基层人民来推动的,而不是政府推动。简而言之,市场经济的权力在民,而不是政府。市场需要“小政府”,管理的最少的政府救市最好的政府,当然,市场经济并不是不要政府,而是要一个知道自己界限在哪里的政府亚当斯密在 《国富论》中允许政府在“看不见的手”之外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亚当斯密认为政府在市场经济中有三项基本职责,一是保护社会免遭其他社会之暴力入侵,二是尽可能保护每个社会成员免受其他社会成员之不正义的压迫,三是建立和维护特定的社会公共工程和公共制度。
作为公共管理专业的学生,我认为亚当斯密的经纪人假设与公平更需要关注。首先亚当斯密的经济人假设中,利己与利他一致,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紧密相连,对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基于经纪人假设与公共服务均等化关系的思考,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构建和谐社会。
一是做好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依法建立社会保障管理和监督体制;建立健全社会化管理与一站式服务系统,需要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一系列基本制度,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组织结构与操作规程,工资报告制度等。建立稳固的组织支持系统,引进高层次人才与加强在职人员岗位培训相结合,提高工作人员队伍素质,强化服务意识,树立社会保障经办机构良好的社会形象;建立健全社会监督监管机制。政府对构建社会保障体制具有无限责任,并具有多元角色,是社会保障公共品提供机制的设计者、监督者和提供者。社会保障管理组织必然呈多元发展趋势。在多支柱社会保障体系内,不同质的社会保障计划期监督机构和监管法规均不同。除了政府行政部门监督外,应设立由缴费人、工会,受益人和专家参与的社会监督机构,负责监督社会保障服务质量和基金管理经营运转状况。
二是要做好扶贫工作,统筹城乡,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农村发展。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户增收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户增收项目要俩手抓。在贫困地区,基础条件不改善,生产难以发展;只重视基础设施,不发展农户增收项目,达不到脱贫的目的;按发展观做好扶贫工作,必须探索建立资金管理使用的长效机制。扶贫基金的管理使用是一项严肃的工作,政策性强,事关群众的切身利益。需要广大扶贫干部增强意识,法制观念,切实管好用好扶贫资金,同时建立完善扶贫资金专户管理,封闭运行,公开公示,审核保障等配套制度,式违章违纪现象明显减少。
第三个主要是要解决公平问题,教育是影响人们获得收入能力的一种重要形式的投资,他可以间接地对财产的分配产生深远意义的影响。应建立教育资源配置的平衡机制,逐步缩小经济、社会、教育发展程度不同地区的教育水平差异,这是促进实现教育公平的一个有效的选择。因为在改革过程中,城乡教育之间,东部地区教育与西部地区教育之间的教育的差距已经出现了进一步加大的趋势。
其次,亚当斯密对公平的叙述也对社会保障有着较大的影响。关于公平,亚当斯密叙述到:公平是指在机会公平和规则公平的前提下,社会收入分配差距要适度,不造成两极分化。是否促进实现社会公平,是强的社会保障制度与弱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分水岭。追求适度公平是以推动社会和谐为己任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关键,底线公平是政府与社会之间责任分工的依据,以此为基础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可以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形成良性调节机制,既增进社会福利又推动经济发展。以适度公平为原则的社会保障体系,不但不是经济增长的负担,而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总的来说,读完《国富论》,受益匪浅,学到了很多知识,也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第三篇:读《国富论》有感
读《国富论》有感
重庆科技学院 孙静雯
《国富论》是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具有“现代经济学之父”美誉的亚当·斯密的一部经济学专著,是其最具影响力的代表作品,也是后人研究经济学的重要参考文献。该书创作于1768年,发表于1776年,该书总结了近代初期各国资本主义的经验,批判吸取了当时重要的经济理论,为经济学确定了完整框架,奠定了资本主义自由经济的理论基础。该书出版时正值资本主义发展初期,当时便引起了人们的广泛讨论,影响了英国以及整个欧洲大陆、美洲各国。
《国富论》是历史上首次提出了全面的系统的经济学著作,他一共分为五章,第一次提出了市场经济会由“看不见的手”自行调节的理论,从最基础的劳动,到提高生产力的分工,再到分工带来的交换,交换带来的媒介——货币,再到商品的价格,以及工资、地租和利润。它的出版标志着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是现代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起点,因此该书被誉为“第一部系统的伟大的经济学巨著”、“经济学的百科全书”、“西方经济学圣经”。200多年以来,经济学家的任务就是在《国富论》的架构上做一些修补工作,完善、细化其分析。该书是一部划时代的巨著,是一部将经济学、政治理论、哲学、历史和经济实践活动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综合性著作,对经济学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我在大一暑假阅读此书并作读书笔记如下:
第一篇,论劳动生产力增进的原因并论劳动生产物自然分配给给阶级人民的顺序。第1~3章,论分工和分工的起因以及分工受市场范围的限制,这三章讲了合作分工的优点与局限性。分工使同样人数的劳动者得以完成远超从前的工作量,其原因有三:第一,第一个特定环节的工人既能得到提升;第二,免除了在不同类型工作之间来回转换耗损的时间;第三,大量精简劳动的机械的发明,使一个人能够胜任多个人的工作。(《国富论》亚当·斯密著 高格译 第4页)文中举例地中海沿岸的埃及等国是世界上农业和制造业发达最早、改良最大的国家东印度孟加拉各省以及中国东部几个省的农也和制造业也在及早时候得到改良,这些都是因为市场的原因。第4~7章,讲了货币的起源、发展,市场价格与自然价格。先后有各式各样的物品被人们用来当做交换媒介,印度某些沿海地区把贝壳当媒介,至今苏格兰的某个乡村还保留着以铁定为媒介来换购麦酒和面包的习惯。但是,出于种种不可抗拒的原因,几乎所有国家的人民都渐渐都决定使用金属而不是其他物品来做交换的媒介。(《国富论》亚当·斯密著 高格译 第13页)每件商品的市场价格都受其实际供应量和愿意支付他的自然价格(或者说愿意为他在出售之前已经支付的地租、工资和利润买单)的人的需求之间的比例的影响。(《国富论》亚当·斯密著 高格译 第30页)第8~11章,论工资、利润和地租。劳动工资必须随国家整体财富的增加而增长,劳动者收入的增长也是国家财富的增加,社会财富的增减影响劳动者的工资和资本利润。某一行业内,增加投资,劳动工资则相对提高,但资本利润降低;反之,劳动工资降低,而资本利润却相对上涨。提供地租的生产物与间或提供地租的生产物二者价值比例之变动。
第二篇,论资产的性质、积累与使用。第1~3章,资产的划分、社会总资产的一部分或作为维持国民资本费用的货币、资本的积累及生产型和非生产性活动。有两种资本使用方法能够使投资者取得收入或利润,第一种,使用资本进行生产、制造或购买产品,之后将产品售出,从而获得利润;第二种,使用资本对土地进行改良,购买生产者所需要的机械或工具,或用于购买不用更换主人或不
必再次流通就能产生利润的东西。(《国富论》亚当·斯密著 高格译 第143页)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总资产,便是他全体居民的资产,所以,很自然的,便被分成各自有其不同功用的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保留下来以供目前消费之用的,它的特点是不产生收入或创造利润;第二部分变为固定资本,它的特点是不用与流通,也无需更换主人,便可产生收入或利润;第三部分是流动资本,它的特点是通过流通、更换主人而产生收入。(《国富论》亚当·斯密著 高格译 第145页)第4、5章,论放贷取息的资产和资本的各种用途。借贷出去收取利息的资产增加了,因运用这笔资产而必须付出的价格——也就是利息——肯定会下降。那些使商品的市场价格随着商品数量的增加而下降的一般原因,固然是导致利息下降的一个原因,但除此之外,我们还能寻找出其他几个特殊的原因。
一、国家的资本增加了,从投入的资本中所获取的利润必然会减少;
二、由于生产性劳动的维持费增加,对生产性劳动的需求也必然会一天天增加。(《国富论》亚当·斯密著 高格译 第184页)资本有四种不同的用途。第一,用以购买天然产物以供社会每年使用和消费;第二,用于制造和筹备天然产物,使之适用于目前的使用和消费;第三,用于运输天然产物或制造品,将其从充裕的地方运往匮乏的地方;第四,用于把天然产物分成较小的部分,以便满足需求者得临时需求(《国富论》亚当·斯密著 高格译 第188页)。
第三篇,论不同国家的财富发展。财富的自然增长,每个正在发展的社会,其资本一定是根据自然的顺序,先将大部分资本投入到农业上,其次投入到制造业上,最后投入到对外商业上。各国用于销售到远方的制造业大概有两种用途,第一是国内的个别商人和企业家,有时会效仿外国的某种制造业而勇敢地将资本投入到这一制造业上,因此而产生的制造业乃是对外商业的产物;有时用于销售到远方的制造业的产生完全是自然而然的,是有比较粗放的家庭制造业逐渐改进而成。(《国富论》亚当·斯密著 高格译 第213页)第4章讲述了城市商业如何让对农村改良做出贡献。
第四篇,论政治经济学体系。作为政治家或立法者的科学之一部分的政治经济学,提出了两个不同的目标:
一、为人民提供充足的收入或生活资料,或或者说让人民自己能够获取这样的收入或生活资料;
二、为国家或社会提供充足的收入,从而保证公共服务的进行。总之一句话,政治经济学的目标是民富国强。不同时代不同国民的富裕程度,在政治经济学上衍生了两种关于富民的不同学说其中一种可称为重商主义;另外一种可称为重农主义。(《国富论》亚当·斯密著 高格译 第225页)在这方面,是国家富有的两个法宝是输入的限制和输出的鼓励。限制输入分两种:
1、本国可以生产的消费品,必须限制从国外进口;
2、和外国交易的贸易差额不利于本国的,也要进行限制。具体的做法呢,一般是通过制定高额关税来实现的。在鼓励输出方面,国家有时会采用退税、发放奖金或者签订两国间的通商条约,甚至采用在其他国家建立殖民地的方法来实现。其中,在各式各样的鼓励方法中退税是最常见且合理的,这种奖励不会改变资本本来的流向,不会让大部分的资本流向一个特殊的产业,但是会在某种程度上防止征收赋税导致的应该流向某个产业的资本流向其他产业。最后再来讲一讲殖民地,新航线的建立拉近了世界各国的距离,也促进了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利益的驱使下欧洲在亚洲、非洲、南美洲许多地方建立了殖民地,这些殖民地带给欧洲商人巨大的财富也带给了殖民地无尽的折磨,但客观上也加快了这些地区的近代化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第五篇,论君主获国家的收入。这一篇首先讲的是国家或君主的开支,其中
最重要的几项就是国防经费、司法费用、公共工程和公共机关的费用、维持君主尊严的费用。君主的首要义务便是维护国家的安全与稳定,使其不遭受外来社会的压迫、侵犯,要履行这种义务必须借助于军队,无论是和平时期还是战争时期国防费用都不可小觑,当然,战争时期的费用占国家总支出的比例机会大幅提高。国家或君主的第二个任务是保护社会上的每一个人不受其他人的欺负或迫害,这就必须要建立一个公正严明的司法行政机关,履行这项义务的费用也因为时期不同而不同。另外,公共工程和公共机关的费用、维持君主尊严的费用也在国家支出中占了相当的比例。本篇的第2章主要讲了国家收入的来源,专属于君主或国家的收入来源由资财和土地组成,和其他拥有资财的人一样,君主也通过两种方式获得收入:亲自使用这笔资财获得利润;将这笔资财借贷给别人获得利息。税收也是一个国家获得收入的主要途径,占到国家收入相当大的比列,此外,公债也为国家或君主带来收入。
读完《国富论》这本书我终于明白为什么它在现代经济学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他开创了许多暂新的概念,这些概念理论至今为世人所推崇、遵循,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都可以从中学到许多有利于国家经济和政治发展的知识,本书也第一次提出了“看不见的手”这一市场调节理论,使世人受益至今。亚当·斯密建立在大量的充分的事实基础之上的严密论证,开创了经济学科的理性思辨传统,他不愧为“现代经济学之父”。国富论更是现代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起点,为世界经济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是现代经济学发展的里程碑。
第四篇:读《国富论》有感
读《国富论》有感
2010级经济学基地班20101030**
一、引言
《国富论》是英国著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代表作,全名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与美国《独立宣言》同时诞生于1776年,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促进作用。在此部书中,亚当斯密首次系统总结了近代初期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经验,批判吸收了当时的重要经济理论,对国民经济的运行作了较为系统的描述,使他成为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创立者”,而《国富论》也被认为使西方经济学的“圣经”。
如果说从威廉·配弟到魁奈再到休谟,他们的理论只是建造经济学大厦的砖瓦,那么亚当·斯密的经济思想则为古典经济学构建起了一座经济学大厦,也可以说斯密才是这座大厦的总工程师。阅读《国富论》,则是一次与大师进行穿越时空交流的体验。
二、《国富论》内容回顾
在《国富论》中,亚当· 斯密在否定重农主义和批判重商主义的基础上,从国富的源泉――劳动,说到增进劳动生产力的手段――分工,因分工而起交换,论及作为交换媒介的货币,再探究商品的价格,以及价格构成的成分――工资、地租和利润。
全书分为5篇:
第一篇“论劳动生产力逐步提高的原因及产品在不同阶层之间自然分配的顺序”,该篇讨论的是劳动生产力改良的原因,以及产品在不同阶层之间自然分配的顺序。
第二篇“论资产的性质、积累和使用”讨论的是资产的分类、性质、储蓄和使用。第三篇“论各国财富增长的不同途径”以罗马帝王衰落之后,欧洲农业发展所受的制约及其农村的衰落,和商业城市兴起的实际,探讨了财富增长的不同路径。
第四篇“论政治经济学体系”则在前文基础上,从当时最受推崇的重商主义开始,论述了重商主义和重农主义两种政治经济体系的后果。
第五篇“论君主或国际的收入”则讨论君主或国家的开支方向和收入来源。
尽管此部书著于200多年前,是古典经济学开山之作,但是其经济学思想却缜密深刻而历久弥新,的确可称得上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其主要思想可总结如下:
第一,劳动分工思想。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人类社会已经自发的进行了三次社会大分工:发生在原始社会中期的原始农业与原始畜牧业分离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促进着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过渡;发生在奴隶社会中期的农业和手工业分离的第二次社会大分工,促进着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是当时英国所处的时代,商业与手工业的分离,促进着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三次社会分工及生产力的三次飞跃使亚当·斯密充分明白分工合作的重要性,提出了“劳工分工是提高生产率的关键”的观点。第二,剩余价值论。这似乎是马克思提出的,但事实上是亚当·斯密最先提出的,不过他们的视角不同。亚当·斯密站在资本家的角度,提出了利润是从榨取工人的剩余价值中来,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积累资本,扩大生产规模,进行再生产,这样资本家们就会越来越富有,而资本主义国家也会因此而积累大量的财富而称霸世界。马克思是站在工人的角度,提出资
本家取得利润的实质就是榨取工人的剩余价值,最终的目的是让工人们站起来,用无产阶级暴力革命来推翻资产阶级。
第三,“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亚当·斯密认为,每一个人行为的动机,主要是在于利己,求得自己的利益。利己心是人类一切经济行为的推动力。他还认为利己心这并不是值得反对或摒弃的;他相信,个人自私可以有助于整个社会的福利。
第四,主张“自由放任”。亚当·斯密思想最具意义的莫过于自由主义,他强调,只有对内对外的商业不受任何限制,才能使一个国家得到充分的发展与繁荣;同时他反对各种公司的垄断。另外,他还主张国家与国家之间应像个人与个人之间一样实行分工,并极力倡导自由贸易。在当时的世界局势当中,唯有英国敢于在世界范围内消除贸易壁垒,公开和任何国家进行贸易合作,英国以自己对其他国家的贸易优惠来换取其他国家对自己的优惠。甚至在英法战争中,英国用自己的财富采购先进的武器来消灭法国部队,而这些财富都是通过英国卖给法国军队用来做军服的棉纺织品而赚来的。正是这些实例促进了斯密思想的形成。第五,政府的主要职责。亚当·斯密对于政府的职责规定得相当具体。他认为,政府的主要任务在于对外抵御敌国,对内执行司法;政府的另外一个重要职责是“创建并经营某些公共工程”。这也是我们现在称之为“公共事业”的各种设施。
稍加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国富论》中的不少论点跟马克思《资本论》极为相似。马克思在很大程度上继承并发展了斯密的理论。一个是资本主义思想的开山鼻祖,一个是社会主义思想的无上宗师,似乎是两个势不两立门派的绝顶高手,却在社会发展与历史研究这门武学中得出了同样的结论与感悟,这也足见亚当·斯密经济思想的正确性与普适性。
在阅读过程中,亚当·斯密渊博的知识和对事物细致入微的观察常常让我折服。斯密的推断从实践的观察中来,鞭辟入里的分析加之恰当的旁征博引,往往一针见血点明现象背后的规律,而又给人留下许多思考的空间,读之甚快!
三、洋为中用:一种中国视角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第一篇第八章《论劳动工资》中提到我国,他说:“中国是世界上土地最肥沃、耕种得最好、人们最勤劳和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同时中国最下层人民的贫困远远超过了欧洲最贫穷国家人民的贫困状况。”不得不说斯密对当时的中国做出了中肯客观的评价。200多年之后的今天,我们又该怎样从这部古老而鲜活的著作对照自己,要从中学到些什么呢?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市场经济的最本源理论基础就是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亚当·斯密的经济学理论就像物理学中牛顿的理论一样重要。其“看不见的手”像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一样,是亚当·斯密献给人类的伟大观念,这一观念培育出来的市场经济制度,尽管有各种不尽如意的地方,但迄今为止却是人类全部的智慧所能找到的唯一一种被实践证明能够成功地组织经济活动的经济制度。我们曾经长期否定亚当·斯密的智慧,甚至把“经济人”和“看不见的手”说成是对“私有制的公然辩护”。所幸的是,现在我们已经接受了亚当·斯密的主要观点。具体地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在今日中国之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
首先,承认人在经济生活中的利己性,这是我国开展市场经济的前提。人性假定是经济学的第一块基石。计划经济为什么在全球范围内不尽如人意?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计划经济对人性的假设不符合现阶段真实的人性,而在这个错误的人性假设基础上的理论和实践也必然是错误的。人在经济生活中的利己性本来是不言而喻的,就像买东西的人都希望买尽量便宜和好的东西,而卖东西的人都希望东西卖得价钱高一些一样自然。然而,就是这么一个不言自明的道理,我们几十年都不敢或不愿意承认,连实话都不能说,怎么能行得通呢?而亚
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的利己性假设,应成为我们分析经济问题的基石,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好的经济制度,才能有行得通的经济理论和实践。
其次,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的依靠“看不见的手”管理经济、尽量减少政府干预的思想对我国的经济改革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国现在实行的是市场经济。在市场经济中,经济发展主要由关心自己利益的基层人民来推动的,而不是由政府推动。简而言之,市场经济的权力在民,而不在政府。市场需要的是“小政府”,要变管理型的政府为服务型的政府,政府应当尽量少的参与经济活动。当然,市场经济并也不是不要政府,而是要一个知道自己界限在哪里的政府。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也中允许政府在“看不见的手”之外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按照亚当·斯密的观点,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三项基本职责是:(1)保护社会免遭其他社会之暴力入侵;(2)尽可能保护每个社会成员免受其他社会成员之不正义的压迫;(3)建立和维护特定的社会公共工程和公共制度。从亚当·斯密的角度以及多年来中外经济改革的实践来看,我国长期实行的“强制性行政干预”政策确实急需深刻反思。
四、结语
读罢此书,亚当·斯密建立在大量的充分的事实基础之上的严密论证令我折服,其开创经济学科理性思辨传统的创举带给我了最深的触动。
《国富论》的编者马克斯・勒纳评论说:“这是一本将经济学、哲学、历史、政治理论和实践计划奇怪地混合在一起的书,一本由有着高深学问和明敏见识的人所写的书。这个人有强大的分析能力,能对他的笔记本中所有的材料进行筛选;又有强大的综合能力,能按照新的和引人注目的方式将其重新组合起来,斯密对他当时的学术领域的各种思想是极为敏感的。他像后来的马克思一样,不是一个关在自己房子里的与世隔绝的学者,他仿佛全身装着天线,能收到并吸收所能接触到的一切信息。他在封建欧洲解体之末、近代世界开始之时写作,在这个世界中,封建制度仍以既得利益集团经常表现的顽固性在坚持。他正是为反对这种利益集团而写作的。结果是,他的书不只是为图书馆架藏而写的,它对经济意见和国家政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形成了我们今天住在其中的整个生活环境。”
自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开始,政治经济学发展为某种整体,它所包括的范围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形成。亚当·斯密第一次对政治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做出了系统的研究,创立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把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作为当代中国的经济学学子,我们确实应静下心来仔细研读这部著作,继承大师的先进思想与科学研究方法,同时紧密联系中国实际,带着睿智的头脑与朴实的良心,不断探索中国国民财富增长的途径。
第五篇:读《国富论》有感
读《国富论》有感
《国富论》是由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写成的。
研究的对象是人与人交换时的经济行为,他认为之所以会有经济利益,这是因为每个人的出发点是利己心。因为有了改善自己的处境,使自己活的更舒服体面这种利己心,才会有了交易,然后在发展为市场,形成了“利他”行为。只要人人自利,才能找到交易的均衡点,才能构造一个和谐社会。这属于人性的自然现象。
从某一方面来说,向我们这样的大市场要能够运行,如果没有一种力量来来推动,想想也不可能运行。只有让每个人从中找到自己的利益点,那么才不会要别人来监督,自觉地履行社会的义务。写到这,不觉得让我想到了邓小平爷爷所讲得一句话:市场经济用一种无形的手来控制。我想这种无形的手就是这个公共的利益点吧!
《国富论》一共分为五篇,在第一篇中,他介绍到,分工优点。举斯密举了个制针工厂的例子,“把制针这个职业分成大约18种不同工序,每一道工序都由专门人才从事。因此,一个10人的小工厂每天能制造48000枚针。如果他们独立工作,不专门从事一种工序,他们谁都不会每天制造20枚针,也许连一枚都知道不出来。所以,凡是能采用分工的工艺,一经采用分工便能相应地增加劳动生产力。”通过这一数据我们可以知道分工合作所达到的后果是非常强大的。
其实想想在我们的生活中,哪里采用的不是这种分工合作呢?生产业,制造业等等。
在这本书中还让我们了解到了,资产的性质,资产可以被划分成两部分:他说希望用来
被创造收入的部分;与被用来消费的部分.而被用来创造的部分的专业术语是资本,人们通常把它用来生产,制造或购买产品。然后把产品给销售出去,取得利润。称为流动资本;还一种就是购买生产用的机器或工具,购买不需要改变所有者,就可以可以获得利润的东西。另一部分就是消费。但不管怎样,前者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更好的消费。
我们想想也是,我们拥有财富的目的是为了消费,但财富会越来越少,可你又不想让这种消费现象下降,那么你就要预留一部分资产去创造更多的财富。这可能就是投资与消费的关系。
最后,这本书讨论了个人与公共的利益的关系,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垄断。我们知道垄断可以增加快速的提高一部分的利益。但是它却阻止了资本的自然增加,不会增加国民的资本利润总额,而是减少。因此,垄断是为了一个小阶层的利益,而伤害了其他所有阶层的利益。
从《国富论》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我们市场经济的内在因素。个利与公利的关系。和无形的手。若想我们的市场能更好的发展。那么了解这些关系,我想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