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红楼梦》之刘姥姥
《红楼梦》之刘姥姥
《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其笔风细腻,将人物刻画得活灵活现。其中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等人更是被作者写的栩栩如生,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但这其中,还有一个不可缺少的人物,那就是刘姥姥。
刘姥姥在《红楼梦》中的地位,可谓是“芥豆之微”。她是一个久经世故的老寡妇,膝下只有一女,嫁给了王狗儿,狗儿的祖上之前做过小小京官,因而认识了王熙凤的祖父,连宗做了金陵王的侄儿,后来人亡财空,王成只能带着狗儿从城里搬到乡村务农。刘姥姥也听说过亲家祖上与王家来往,便想去走一趟。
刘姥姥经历多,嘴儿甜,一到府,见了周瑞家便叫周嫂子,很快就取得了好感。在凤姐面前,又拜又请安,又自谦又奉承,听的凤姐一出手就给了二十两银子,这比她全家辛苦一年的收成还多!
刘姥姥第二次进荣国府,专带了些农村的瓜儿果儿去,姑娘们的接待也很热情,还请刘姥姥住一晚,又热情洋溢的请刘姥姥讲讲乡村的新闻。刘姥姥见闻多,又会编排,竟使贾府上上下下都听上了瘾,便请刘姥姥做了大观园两宴的上宾。
刘姥姥三进荣国园府,正赶上他们气衰财枯,人亡势危。王熙凤已病入膏肓,眼看着就要走了,只得把一个千金小姐托付给了一个乡下老妇,以求女儿一生平安。
若要总结刘姥姥,便只有三个字:智,义,朴。她的言谈举止,始终不脱自己的本色,是个阅历丰富,聪明机智的庄稼人。刘姥姥的为人外朴实而内精明,虽身居乡下,大字不识,却又生来有些见识。
有人说,刘姥姥是一个“丑角”,造出了一大堆俗而又俗的“笑话”来惹人发笑。其实,刘姥姥的“丑角”并不意味着“傻角”。她并非不知道自己在扮演什么角色,而是甘愿故作丑态,滑稽凑趣,以制造出喜剧的效应。从而可见刘姥姥的智慧。
刘姥姥也绝非势利之人。她重义轻利,“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后来,凤姐将巧姐托付于刘姥姥,刘姥姥不负凤姐之托:“卒拖巧姐于难,亦报之而余矣。”
刘姥姥虽是一个即将入土的老人,但也经历了荣国府的兴衰,而且把侯门小姐领到乡下,自去度过她安稳平静的余年。她是曹雪芹笔下唯一的农妇形象,心地纯良,言谈亲切,深深地印在了所有人的心里,是永远也磨灭不掉的。
在学习生活中,我们也要学习刘姥姥的幽默,智慧,做一个优秀的港中学子!
第二篇:红楼梦·读书笔记 刘姥姥进荣国府
红楼梦人物——刘姥姥五进荣国府
刘姥姥五进荣国府
1.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初识凤姐)因刘姥姥的姑爷狗儿的爷爷是王熙凤爷爷的干侄儿,多年没来往,狗儿家过得不好,说白了就是盘亲戚,见了王熙凤,拿了赏钱当日就走了,临走时凤姐给她二十两银子和一串小钱。
2.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游大观园)刘姥姥这次来还是领着外孙板儿,从家里选些自家产的新鲜瓜果蔬菜,但主要是套近乎,这次进荣国府是重头戏,不但见了贾母,还见了贾府上下的主子,并且浏览了大观园,贾母带她去了栊翠庵,受到了妙玉的招待,也引出了妙玉的第一场戏(妙玉用成窑五彩小盖钟招待贾母喝老君眉茶,刘姥姥喝了嫌淡);在这次进荣国府的时候还给王熙凤的女儿取了名字“巧姐”,也为三进荣国府埋下伏笔,小住几天,走时给她带了好多衣物,还有一百多两银子,王夫人给她一百两,凤姐给她八两,老太君给她一些衣服。没出息吃多了酒吃坏肚子去方便,起来迷失方向误入怡红院宝玉房中,在宝玉床上睡了一觉,被袭人发现悄悄地领出。
3.刘姥姥三进荣国府(凤姐弥留)此次来,贾府已经被抄,面临家破人亡,一片萧索凄凉。贾府的老祖宗贾母已死,凤姐处于弥留之际,昔日泼辣的凤姐病得骨瘦如柴,神情恍惚,只得把自己的独生女儿托付给这位昔日来打抽风的穷老婆子。此行主要是吊唁贾母,生活过得还比较好。多亏第二次去荣府得到一笔钱,置办了一些田地。听说老太君仙逝,特来祭奠。
4.刘姥姥四进荣国府(解救巧姐)刘姥姥此次来正巧赶上邢大舅、王仁、贾环、贾芸、贾蔷等一干狠舅奸兄及邢夫人趁贾琏不在家,合谋摆布巧姐,要把她卖给一个外藩王爷,三天出嫁,平儿和王夫人无计可施,心急如焚。这时刘姥姥忽然到来,因巧姐不愿意,刘姥姥出主意,把巧姐带回自己家躲避,也算报了凤姐当初恩舍之情吧。后贾琏外出回府,刘姥姥又把巧姐送回。5.刘姥姥五进荣国府(巧姐团圆)此次来主要是听说贾琏回了家,刘姥姥把巧姐毫发无损地送了回来,为贾府做了一件大好事。后来贾家逐渐败落,巧姐嫁给了板儿。也算一个圆满的归宿吧。
第三篇:红楼梦人物赏析-对刘姥姥的认识1
红楼梦任务赏析
红楼梦里不能没有的人物——刘姥姥
红楼梦里不能没有的人物——刘姥姥
《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杰作,它描写的都是“真的人物”。无论是主要人物还是次要人物,作者都注意展示其性格的丰富性、复杂性,使之不流于单一化、程式化。
其中一个人她有着鲜明丰富的性格特征,神采独具,魅力四射。这个人就是刘姥姥。简而言之,刘姥姥形象的特征可用三个字来概括,即智、义、朴。她心地善良、头脑灵活大智若愚、善于应酬又不失质朴,知恩图报而不辞劳苦„„她的言谈举止,始终不脱自己的本色,是个阅历丰富、聪明机智的庄稼人。这个人物身上既有自立自强的一面又有自轻自贱的一面,她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
刘姥姥是《红楼梦》中最引人注目的人物之一。刘姥姥进大观园,已成为我国尽人皆知的口头禅。往往用来嘲笑乡里人进城,没见过世面,孤陋寡闻。可是如果这样来理解刘姥姥这个形象,那就太没有知人之明了。
刘姥姥人物形象的塑造是蕴含了许多深意的,无论是对情节的发展与连贯,或是对其他人物的描写都有一定的作用性。对一个人物加以深入的解析,才能更深一层的体认到这个人物在小说里的意义与地位,曹雪芹之所以设计刘姥姥这个人物,无非是想拉远其小说中叙述的距离,以便在贾府之外建立一个旁观的据点,以便完成其“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的作用性使命,曹雪芹藉由刘姥姥一角,充分地见证了贾府由盛而衰的演变过程。
因此,在旁人看来,打扮粗俗的刘姥姥,是前来贾府“打抽丰”的,在大观园里只如“芥豆之微”,也永远甘当人们开心解闷的高级玩物,这在大观园里上演的众多戏里,她就是一个丑角!然而,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丑角,衬托出了大观园里一些“主角”性格的不同面;又是这个不显眼的丑角,把荣国府兴盛衰败都尽收眼底,这样的丑角我们不应忽视。
刘姥姥形象的艺术特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朴素实在的老农妇。作者利用几个细节塑造出刘姥姥的朴素实在的老农妇形象。同时作者也透过了刘姥姥的眼睛映射出贾府[朱门酒肉臭]的景象,对贾府的腐败提出沈重的谴责。2. 乐观进取、突破困挫的勇者。刘姥姥热爱生命,他真正懂得生命是甘苦皆备的,对所有的不如意,他并不自怨自艾,怨天尤人,而是以愉快乐观的心情去面对、去解决。这是多麼平实又乐观的生活态度!
3. 滑稽幽默的“丑角”。她不过是一个冒充的丑角而已。其实在她的内心是痛苦的,她更非一般丑角角色。刘姥姥并不可怜,她也知道大家都取笑她的土气,但她乐在其中,更以为大家带来欢笑为乐。
4. 机敏能言的公关人才。若抛除对刘姥姥存有可敬或可鄙的主观印象,纯粹看刘姥姥两进荣国府的公关才能的表现,真可以说是可圈可点。贾府这样的堂皇世家,素常往来的是王侯卿相。但刘姥姥不但进入了贾家,并且满载而归,除了一股勇气,更凭着她机敏能言的公关才能。5. 富人生阅历的智者。刘姥姥劝告凤姐儿不要太娇惯孩子,说:富贵人家养的孩子多太娇嫩,自然禁不得一些儿委曲;他小人儿家,过於尊贵了,也禁不起。以后姑奶奶少疼他些就好了。虽然刘姥姥读的书并不多,但说的这段话确是切合人生的道理,过於娇贵的小孩就像温室里的花朵,往往经不起一点点风雨的吹折,而在风雨中长大的孩子,风雨往往却成了他滋润的养分。而刘姥姥这些生活智慧,乃是来自丰富的人生阅历,所以能为困惑者指点迷津。
刘姥姥看似一个不起眼的地位低微的庄稼人,而曹雪芹却安排了她三进荣国府,在贾家不同的状况时出现,成为一条隐藏的伏线,见证贾家的兴衰,可谓“旁观者清”,刘姥姥在这部小说中实是扮演了一个旁观者的身份。
她在女婿家居住,说话办事处处在理,使女婿心悦诚服,她不仅是女婿家一个智囊人物,而且是个真正的当家人。这是与她全心全意地为女婿家过好日子深谋远虑、赴汤蹈火、勤俭持家分不开的。她得到过贾府的恩惠,念念不忘贾府的恩德。即使在贾府败亡,贾母辞世时未曾告知的情况下,也要前往祭悼。后来又帮助弱女巧姐遇难呈祥,都显示了她善解人意、诚挚待人的优良品质,使得上下人等谁和她交往都放心。所以红学界有专家说她是个圆于世故的老滑头并不符合实际。事实表明:刘姥姥是一个颇值得尊崇和怀念的启人睿智和善良可亲的农家老妪
第四篇:刘姥姥逗笑教案
诵读欣赏 刘姥姥逗笑 教学目标
1、体会不要人物富有特征的笑貌神态;
2、学习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教学重、难点
通过人物不同的笑貌神态分析人物不同性格。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介绍红楼梦第六回、第四十四回刘姥姥两次进荣国府的情况。
二、诵读文章,摹情状貌。
三、讨论问题,分析性格。讨论:
1、课文描写了哪些人物的笑貌?这些笑貌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2、从这些不同人物的不同笑貌中可见各个人物怎样的性格与关系?
四、新课学习
作者简介:曹雪芹,清代伟大的文学家,名,字梦阮,号雪芹, 出身于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至雍正六年(1728),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后又移居北京西郊,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曹雪芹生性放达,爱好广泛,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均有研究。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终于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作品简介:
《红楼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X金玉缘》。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作品,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府的家庭琐事、闺阁闲情为脉络,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故事为主线,表现了以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为中心人物的人性美和悲剧美,通过家族悲剧、女儿悲剧及主人公的人生悲剧,揭示出封建社会的末世危机
《红楼梦》以“大旨谈情,实录其事”自勉,只按自己的事体情理,按迹循踪,摆脱旧套,新鲜别致,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真事隐去,假语村言”的特殊笔法更令后世读者眼界大开,研究之风渐盛,描测之说久而弥多。围绕《红楼梦》的品读与研究形成了一门显学一红学。新课学习:
(一)、故事背景:
这一段文字选自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回,“刘姥姥逗笑”是编者所取的题目。刘姥姥是一位乡下老太婆,此时七十五岁。其女婿王狗儿的祖上担任过小小京官,曾与四大家族“贾、史、王、薛”之一的金陵名门望族王家—王夫人之交即王熙凤之祖—因同姓而“连了宗”,攀作侄儿,于是刘姥姥与荣国府有了这么一个“转折亲”关系。刘姥姥第一次来荣国府“打秋风”—借名义、用关系向人求取财物赠与—是在第六回,作为管家奶奶的王熙凤给了二十两银子和盘缠。事隔两年,刘姥姥再次来荣国府,带来了不少“枣子倭瓜并野菜”。这一回描写贾母在大观园内设家宴的情形,恰逢“刘姥姥”第二次来荣国府, 贾母便邀请她赴宴,参观大观园。
(二)人物笑貌:
1、刘姥姥为何要逗笑?
王熙凤为讨贾母喜欢,鸳鸯作为贾母身边最贴心的丫鬟,深知贾母爱热闹的牌性,于是她们俩在餐前商量“撮弄”刘姥姥,营造用餐喜庆欢乐的氛围。她们为刘姥姥准备了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王熙凤“偏”“拣”了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面前贾母刚一说声“请”,表示开席, 刘姥姥深谙人情世故,察言观色,投其所好,演出了这一幕喜剧,一是感念贾府恩情,营造喜乐氛围,博大家一笑;二是可以多拿些财物回家改善家境。
2、刘姥姥如何逗笑的?
答:诙谐幽默,粗俗滑稽的语言,装模作样的神态,体现了刘姥姥出色的外交才能。
2、课文描写了哪些人的笑貌?
答:史湘云、林黛玉、宝玉、贾母、王夫人、薛姨妈、探春、迎春、惜春、忍着笑的出去笑的、凤姐、鸳鸯
这些人物的身份:诗书之家的太太丫鬟,名门闺秀 人物出现的场合:饭桌上
在贾府这样的诗书之族、官缨之家、豪门大户,每个人都是必须谨守礼教规范、不敢随便放言高论的,更没有人敢说出如此放纵不成体统的乡野之语。众人难得听过这样乡里乡气、质朴粗俗的话语,稍稍停顿,短暂“哑场”,便爆发出不可遏制的笑声。一场妙绝千古的 “笑剧”隆重上演。“上上下下”,概括了笑者之众,笑者之广。自老太君贾母,至湘云、黛玉、宝玉、王夫人、薛姨妈、探春、惜春„„甚至包括地位低下的丫鬟仆人,无不忍俊不 禁。“哈哈的大笑”,极言笑得自在,笑得狂放,笑得热烈,笑得酣畅淋漓。一个副 词“都”字,概括了全部,在场之人无一不笑。一语渲染了笑的气势,活画出笑的 共性。
3、从这些不同人物的不同笑貌中可见各个人物怎样的性格与关系?(1)史湘云是四大家族之一史家的千金小姐,贾母娘家兄弟的孙女,在贾府被通称为“史大姑娘”。她心直口快,开朗豪爽,大说大笑,不拘小节,且这一次宴会是贾母王夫人等为史湘云之前“做东道”而“还席”的酒宴,所以她一听到刘姥姥的语话,首先敏感地懂得了含义,笑得把含在嘴里还未来得及下咽的“一口饭都喷了文出来”。史湘云笑得酒脱,笑得不受拘束。
(2)林黛玉娇羞体弱,孤高自赏,身在荣国府,一直有寄人篱下之感,谨小慎微,极力控制自己。她的笑貌自然与史湘云不同,她是“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嗳哟”。黛玉笑得娇媚,柔弱中表现出克制。
(3)本段文字没有直接写宝玉的笑,却十分得体地写他“早滚到贾母怀里”撒娇,贾母笑得搂着宝贝疙瘩叫“心肝”。贾母的这动作和语言又是多么确切地刻画出老祖宗此时欢乐的心情和她对宝玉的溺爱。
(4)王夫人是荣国府的管家太太,封建大家族中家长级的人物。上有婆婆,下有晚辈,比较矜持。她把荣国府的日常事务交给自己信得过的侄女儿王熙风打理,所以她只是“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这一笔也很传神,不仅写出了她的神情动作,而且表现出她的心理状态。她猜到刘姥姥如此表现,是由于凤丫头的捉弄;但这既然能够博得婆婆的欢笑,又无伤大雅,也就不必深责,何况刘姥姥的话也实在好笑得很。于是很宽容大度地用手指指凤姐。揣测王夫人动作的内涵,大约是“你„你,真有你的,你这促狭鬼”这里体现了王夫人会凤姐的赞许。(5)薛姨妈是吃过饭来的,没有入席,只坐在一边吃茶,她一向持重,很讲礼数,竟然笑得“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明显大为失态。这也从侧面表现出刘姥姥逗笑的效果之妙
(6)探春精明强干,也有豪迈之气,作品没有正面描写她的笑,只是说她手里的饭碗甚至都没有来得及放回桌子就“合在迎春身上”,这已经足够形象地写出她那笑得前仰后合的放肆情态了。
(7)倒霉遭殃的是迎春,这也与她的特点有关:老实无能,懦弱怕事,有“二木头”的诨名。(8)年龄最小而又娇嫩的惜春,既然有奶母在旁,当她笑得实在吃不消的时候,自然就会离开座位,跑过去拉着奶母叫“揉一揉肠子”了。
(9)“地下的”丫鬟仆人们自然不得与高贵的主子同堂狂笑,有的便“躲出去”笑,副“蹲着笑”则极言笑得直不起腰来。有些比较持重的婢女笑归笑,但时刻不忘为的主子服务的责任,所以“忍着笑上来替他姊妹换衣裳”。最后还要交代王熙凤和鸳鸯的表现—“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在众人笑得前仰后合、千姿百态之时,她们还在“撑着”,足见是这一场“笑剧”的总导演,她们意犹未尽,还在“撮弄”着刘姥姥,继续维护着宴会的欢乐氛围。【小结】这一场笑剧中,作者却描写得有主有次,有点有面,有显有隐(未写宝钗),有详有略„„笔法摇曳多姿。每人一种姿态,一人一副笑貌。这在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是鲜见的。从这些精要的描写中,读者可以体会到描写人物的喜怒哀乐等情绪,哪怕是极细微处,也必须符合人物的性格特征。
四、思考延伸:
读过《红楼梦》的人,无不知道薛宝钗是本书中举足轻重的核心人物之一 本选文之前有一句话:“贾母带着宝玉、湘云、黛玉、宝钗一桌,„””可见,宝钗也文 参加了这次宴会,但作者未著片语只字来写她的笑或不笑,请想象宝钗的表现 讨论其中的缘由。
第五篇:浅析《红楼梦》之林黛玉
浅析《红楼梦》之林黛玉
在我眼中,林黛玉是《红楼梦》的女一号,而她,也是曹雪芹十分喜爱和同情的一个人物,曹雪芹在塑造这个形象的时候花了大量的心血,这个形象是非常丰满的,读完《红楼梦》,一个活生生的林黛玉已跃然纸上了。
下面我将从不同的角度浅析林黛玉:
第一,身体虚弱、郁郁寡欢对黛玉的影响;
在林黛玉进贾府之后,众人见她身体虚弱,因问:“常服何药,如何不急为疗治?”黛玉道:“我自来是如此,从会吃饮食时便吃药,到今日未断,请了多少名医修方配药,皆不见效。”由此可见她从小身体就很弱,只能靠吃药来维持生命。
黛玉用诗词来宣泄自已的离情别绪。她所写的诗句多是些哀伤的,想到的往往是死、老、分散、衰败。在第七十六回“凸碧堂品笛感凄清,凹晶馆联诗悲寂寞”中,湘云和黛玉在月夜作诗,湘云作了上句:寒塘渡鹤影,黛玉对了下句:冷月葬花魂。在《葬花吟》中她这样写: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在《秋窗夜雨夕》中,她写道: 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移泪烛.泪烛摇摇入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所以,身体上的先天虚弱,导致黛玉对事物的反应比较消极,遇事总从反面考虑,这更加导致了黛玉在思维方式上极为消极和被动。
人的气质和性格是息息相关的,某种气质更容易形成某种性格,如多血质的人——薛宝钗,乐于助人,活泼好动,而黛玉属于抑郁型,这种气质对她性格的形成起到了奠基的作用,这使得她“喜散不喜聚”、“喜静不喜动”。大观园中的女儿们知道她天生气质如此,对她也就不过分地苛求了。这些姐妹们中,喜欢宝钗的多于喜欢黛玉的,每次湘云来贾府,总是找宝姐姐玩,而不会首先去找林妹妹,这使得黛玉与别人的社会性的交往逐渐减少,也促成了她更加忧郁的性格。第二,父母双亡对黛玉的影响;
在第五十七回“慧紫鹃情辞试忙玉,慈姨妈爱语慰痴颦”中,当看到宝姑娘在母亲怀里撒娇时,黛玉流泪叹道:“他偏在这里这样,分明是气我没娘的人,故意来刺我的眼。” 在“林黛玉抛父进京都”一回中,林如海这样对黛玉说:“汝父年将半百,再无续室之意,且汝多病,年又极小,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今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姊妹去,正好减我顾盼之忧,何反云不往?” 黛玉听了,方洒泪拜别。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教师,孩子性格的形成与亲子关系息息相关。黛玉7岁时失去了母亲,11岁时失去了父亲,前者发生在她的学龄期,后者发生在她的少年期,此时正是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时期,对她心灵又是两次重大的冲击。孤苦零丁,不得不背井离乡,寄人篱下。黛玉是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家,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这时她才七岁,一个七岁的孩子就背井离乡,远走他方,这在她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一个“自已身世不幸”的情结。因此,父母过早的相继辞世,对黛玉有着重大的影响。
第三,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对黛玉的影响;
林家原来是很兴旺的:小说中这样描述:这林如海姓林名海,表字如海,乃是前科的探花,今已升至兰台寺大夫,本贯姑苏人氏,今钦点出为巡盐御史,到任方一月有余.原来这林如海之祖,曾袭过列侯,今到如海,业经五世。起初时,只封袭三世,因当今隆恩盛德,远迈前代,额外加恩,至如海之父,又袭了一代;至如海,便从科第出身.虽系钟鼎之家,却亦是书香之族。之后,林家却支庶不盛,子孙有限,虽有几门,却与如海俱是堂族而已,没甚亲支嫡派的。
在当时充满着人情世故的社会中,人的价值是与他的家族地位联系在一起的。封建社会的婚姻观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讲究门当户对。而宝玉,是贾家的命根子,怎么会让她与一个体质虚弱、家道中落、死守着“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的信条的女子结婚呢?黛玉对于宝玉所属的家族而言,毫无利用价值。
如在富裕环境中长大的人,性格中可能就比较有优越感,而家庭的衰落就可能给生活在这个环境中的人带来自卑感。黛玉的家道中落,不仅直接冲击着她的心灵,也间接影响着她与宝玉的爱情。
第四,痴情与叛逆的性格对黛玉的影响;
黛玉叛逆的性格是《红楼梦》中,最激动人心、催人泪下的。在她的身上,有一种对于个性解放、争取婚姻自由初步民主主义思想追求的力量。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社会,她不仅才学横溢,学识渊博,而且如醉如痴地沉浸在艺术的境界,竟把《西厢记》、《牡丹亭》中的“淫词艳曲”引为酒令。对于贾府的“混世魔王”、“祸胎孽根”、贰臣逆子贾宝玉,竟引为知音,结为同心,从思想到行动都对他予以支持。在大观园里,仅她不劝宝玉走“仕途经济之道”,从不说这些“混帐话”的,所以“宝玉深敬黛玉”。在她的身上,闪烁着诗意和理想的光彩,充满了叛逆的精神,使她从根本上有别于历代的才女。
黛玉在世人眼中是悲剧的,无论从她的身世、性格,还是从当时的社会环境上看,都不可能赋予黛玉童话里公主与王子般美好、幸福的结局,因为家庭观念、封建宗法思想,是不可能容忍她和宝玉的爱情开花结果,一个痴情女子面对看不见未来的爱情、奈何她再博学、再聪明,也终将敌不过整个社会的思想禁锢,悲
剧的结局是必然的。我眼中的黛玉是任性霸道的、纯真可爱的、不畏强权的。因此,她的痴情与叛逆决定了黛玉的悲剧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