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钢依靠创新驱动转型发展透视(小编推荐)

时间:2019-05-12 21:26: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马钢依靠创新驱动转型发展透视(小编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马钢依靠创新驱动转型发展透视(小编推荐)》。

第一篇:马钢依靠创新驱动转型发展透视(小编推荐)

科技战略“立头功”

——马钢依靠创新驱动转型发展透视

今年初以来,钢铁行业的生产经营形势更加严峻艰难。如何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独辟蹊径,增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对此,马钢积极谋划科技发展战略,把技术标准下载到生产经营全过程,推动技术人才向研究单位和现场一线集聚,加速创新成果向专利和实际应用的转化,着力打造创新型企业。

如今,科技发展战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马钢的转型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第一季度,马钢股份公司的吨材质量损失为11.36元/吨(含新产品),与去年按品种结构加权的平均指标相比,吨材质量损失降低了1.14元/吨,减少质量损失326.69万元;新产品产量达到30.06万吨,实现利润3877万元。

让技术标准“落地”

为了将技术标准下载到生产经营全过程,马钢一方面完善质量管理体系,让质量管理有章可循;另一方面强化质量责任制,严格考核评价和责任追溯。

例如,马钢全面加强对质量管理体系“写所需、做所写、记所做”的梳理和完善,针对自身的产品构建特钢船用产品、轨道交通用产品、轴承钢产品、风电用产品等质量管理体系。

同时,针对重点产品车轮轮箍的高风险性,马钢有效推进IRIS(国际铁路行业标准)认证,建立、完善新的车轮轮箍质量保证体系。此外,马钢推进标准化作业,保证过程控制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完善质量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机制,对产品质量事故从早、从小、从严处理。

在实施过程中,马钢加快推进21项重点建设攻关项目,特别是突破高纯净钢高效冶炼等技术“瓶颈”,开展微合金化控轧控冷等技术研究,稳步提升产品质量,支撑品牌培育。

具体来看,马钢的技术创新重点集中在以下领域:在铁前方面,借鉴兄弟企业高炉操作的技术和经验,系统研究原燃料条件变化、炉内、炉外、风温、操作等参数对高炉稳定顺行的影响,建立操作预警系统;在炼钢、轧钢方面,进一步优化工艺,开展典型钢种洁净度、夹杂物和铸坯质量控制技术研究,围绕产品质量外观和性能的稳定,开展装备工艺技术研究;在产品开发方面,加强对战略性产品的开发,培育高端轨道交通用钢、高强优质汽车板、高品质特殊钢、海洋工程用钢等产品的技术和市场优势;在废钢产业方面,重点开展深凹露天矿间断连续工艺技术、复杂水体矿床开采技术研究,同时聚焦多元产业的关键技术和产品开发,推动非钢产业快速发展。

“1+2+4”梯队人才配置

今年,马钢将人才培养和使用与人才晋升结合起来,建

立技术人员创新绩效积累制,按创新绩效进行薪酬晋级。这样做的目的在于,推进关键技术人才向技术中心等研究单位和现场一线的关键岗位集聚,让市场成为检验创新成效的唯一标准,形成强大的技术创新人才体系。

为此,马钢着力优化研发单位和关键操作岗位的人才资源配置,按照研究方向实施“1+2+4”的梯队人才配置模式,即1名带头专家、2名技术骨干、4名研究人员,在矿业、高炉、炼钢、轧钢等关键岗位配置高素质人才。同时,马钢探索推行科研开发和科技攻关项目委托制,建立科研项目承担激励机制,鼓励员工申报和承担政府资助的科研项目,对申报成功的项目和完成集团公司重点管控项目的研发管理人员兑现奖励,对获得政府科技成果项目的给予配套奖励,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员工技术创新的积极性。

为了让广大员工都有技术创新的舞台,马钢着力打造高水平的重点实验室,加快实验室平台建设。例如,做好车轮、H型钢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管理,承担好行业的技术检测、认定、评价等服务工作;建设高性能轨道交通新材料及安全控制安徽省重点实验室,提高轨道交通用钢和关键技术的研发能力;建设科技创新园地,为海洋用钢开发和市场开拓提供服务。

同时,马钢注重营造全员创新的氛围,积极开展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通过开展合理化建议、小改小革、岗位创新

创效、职工创新工作室创建、先进操作法评选等活动,马钢开辟了职工岗位创新成材的渠道,在全公司范围内掀起学技术、比技能的“热潮”。

“三服务一加强”促成果转化

创新成果转化为专利并最终应用于生产实践,才能带来实实在在的效益。为了加速创新成果向专利的转化,马钢一方面注重培养技术人员和操作职工申报专利的技巧,提高专利申报的质量水平;另一方面出台了详细的考核制度,建立按贡献大小进行利益分配的激励机制,让科技人员有地位、有待遇、有奔头。

在马钢,员工申报专利成功有奖,申报不成功的也有一定奖励;获得政府科技奖的,政府有奖励,企业也有奖励,而且金额更高。马钢强化对科研活动中专利产出的考核,提高技术创新成果和创意的转化率,激发员工的发明创造力,增加专利技术收益。

此外,马钢相关部门认真履行“三服务一加强”的工作职能(为技术创新服务、为科技人员服务、为生产实践服务,加强科技攻关组织领导),围绕集团多元产业发展中的战略性、关键性技术焦点、难点、疑点问题,开展技术交流和学术研讨。据悉,今年,马钢将重点研究韩国浦项汽车板四钢轧团队的成功经验,学习其在产品质量提升、生产稳定、联合交流、论文发布、制造单元和创新氛围等方面的做法,确

保马钢汽车板产销量突破160万吨。

此外,马钢也认识到了参与标准制修订工作的重要性,将开展科技秘密管理检查,积极组织和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安徽省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提高企业在标准方面的话语权。

第二篇:高校发展必须依靠创新驱动

高校发展必须依靠创新驱动

郭建磊

人类文明的每一次重大进步,都与科技革命的突破性进展密切相关。当今世界,知识创新与科技进步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党的十八大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了全面部署。总书记深刻指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刻不容缓”。高等学校必须认真落实这一重大决策,充分发挥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重要结合点的作用,真正依靠创新特别是协同创新,驱动高校自身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一、深刻认识协同创新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这段话包含了3个关键词:“全球视野”、“创新能力”、“协同创新”。协同包括宏观、中观和微观。宏观层面,强调决策层面的统筹协调,完善科研决策体系,避免创新资源的重复、浪费和低效;中观层面,强调创新主体间的协同和产学研合作,突出知识、技术、区域等创新体系的有效互动;微观层面,强调高校内部的协同,加强项目组、学科组之间的协同,密切教学、科研、成果转化之间的深度融合。从协同理论和国内外协同创新实践来看,协同就是多个独立的、没有直接隶属关系的组织形成的目标趋同、知识(思想、专业技能、技术)互补、运作配合、收益共享的创新模式,本质上是一种管理创新。

当前,山东高校在创新活动组织、创新资源配置和创新制度保障等方面尚存在分散、封闭、低效等突出问题。“个体户”式的科研方式普遍存在,严重影响重大科研成果的产生及其产业化。解决资源分散、重复配置、利用效率低等问题,需要建立科学合理、富有活力、更有效率的管理体制机制,建立促进科技资源共享、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协同体系。从而,打破不同创新主体之间的体制壁垒,改变小而散的科研组织管理模式,在目标一致的基础上明确各方权责和人员、资源、成果、知识产权等归属,实现开放共享、持续发展。

建立协同创新机制涉及多个利益主体,促进协同创新的顺利实施,关键在于有效协调利益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大学应当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致力于发挥自身优势,不与协作方争利益,多做其他创新主体不能做的事。实际上,只要协同创新的目标实现了,各方都是赢家。只有树立开放心态,促进各方形成有效的协同机构,定期沟通,及时解决协同中的问题,才能有效开展协同创新,实现互利共赢。知识产权、中试成果、最终产品等利益分配机制方面的障碍,是目前制约协同创新顺利实施的关键问题。大学应有长远眼光和宽广胸怀,确认利益范围与责任边界,设定风险分担和利益分配机制,使各参与主体都能在协同创新中受益。

首批山东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立项建设一年来,取得较为显著的阶段性成果。高校协同创新没有现成的经验,也没有固定的模式。协同创新中心自身的建设同样需要改革创新,不断积累经验,持续推进。力争2020年以前,在我省高校建成一批运行良好的“协同创新中心”,聚集一批拔尖创新人才,产生一批重大创新成果,使之成为区域创新发展的引领阵地、行业产业共性技术的研发基地、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学术高地和文化传承创新的主力阵营。

二、注重创新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国际上关于“创新(Innovation)”的定义,比较权威的有两个,一个是联合国经合组织提出的概念。2000年联合国经合组织在《学习型经济中的城市与区域发展》报告中提出,“创新的涵义比发明创造更深刻,它必须考虑在经济上的运用,实现其潜在的经济价值。只有当发明创造引入到经济领域,才成为创新”;另一个是2004年美国国家竞争力委员会向美国政府提交的《创新美国》计划中提出的概念,“创新是把感悟和技术转化为能够创造新的市场价值、驱动经济增长和提高生活标准的新产品、新过程、新方法和新服务”。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认为,创新并不完全等于技术发明,而是关于经济生活的一种变动。这些论点都强调创新的经济价值和市场价值。

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人类社会前资本主义时期,科技进步和创新非常缓慢,甚至长时期停滞不前。正如马克思所说,原始人花几个月的功夫磨一支箭。旧石器到新石器的过渡,经历了上千年。古代和中世纪农业经济中,农民使用的犁耙,手工业者使用的锤头和风箱,长期保持原样。以18世纪工业革命为开端,科技创新的步伐越来越快。近200年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历的科技创新历史,可以说日新月异。创新的知识领域不断扩大,不是个别学科,而是一系列学科都发生了创新。创新的进度加快,新的发明和发现几乎是一项接一项不间断推出,特别是有重大意义的创新不断出现。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以信息化、网络化为标志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在众多学科和众多领域产生广泛影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前所未有,对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也前所未有。

汤因比说,挑战和回应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攀升的主要杠杆。面对挑战,我们只有抓住时机,奋起直追,乘势而上,才能取得比较主动的地位。对学生的创新教育,对创业的政策支持,对创新失败的宽容度,都是需要研究落实的重大问题。形成风险投资、产业投资的大气候,同样十分重要。转方式、调结构、促进产业的优化升级,需要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高校肩负的历史责任繁重而艰巨。这就要求高校必须以科技、机制和管理创新驱动内涵发展,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需要,积极调整学科专业和服务方向。围绕激发科研活力、提高研究质量,形成指导监督有力、管理科学规范、责权关系明晰、开放合作有序、组织运行高效的现代科研管理体制。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引导,建立学校与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的科研合作新模式,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促进资源共享。完善以创新和质量为导向的科研评价机制。目前高校的知识、技术成果转移,包括专利、版权、知识产权等,突出问题是渠道不畅、政策不活、机制僵化。应当改变以单一SCI论文及其影响因子为主导的考核倾向,更加突出解决现实问题的实效。以服务社会需要、弘扬先进文化、引领学术发展的实质性贡献为标准,更加注重研究成果的学术原创性和实际应用价值。

归结起来,高校的协同创新必须始终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根本导向。我们高校搞科研,常常是自己的优势是什么就做什么、能做什么就做什么,这无疑是需要的。但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必须在原有优势的基础上,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通过联合协同放大和增强优势,产出创新成果,直接推动发展。因此,我们要更加注重需求导向,更多地考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什么就想方设法做什么,一个学科做不了的几个学科一起做,一个学校做不了的几个学校一起做,不仅学校一起做,而且与行业企业一起做。各协同创新中心应当围绕国家和地方发展的重大需求不断凝练协同创新任务,围绕科学技术前沿和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面向行业产业发展的核心共性问题、面向区域发展的战略部署和先进现代文化建设的迫切需求开展协同创新,全面提升服务发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现阶段,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建设要突出两个方面:一是要以支撑和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攻方向,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遴选若干关联性大、带动性强的共性技术,集中力量开展协同创新攻关,努力取得突破性进展。二是要适应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科技需求,积极推进农业、医疗、环保、生态、文化等社会发展领域协同创新,开展科技应用示范,充分发挥高校协同创新对改善民生福祉、促进社会和谐的支撑作用。

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模式大体有两类,一是由企业牵头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二是由高校牵头建立协同创新中心。前者通常是为解决行业产业发展中某一领域的问题而组建,而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不仅要解决问题、为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而且要提升高校自身的创新能力、增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能力。因此,有关高校必须以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为突破口,着力在一至两个领域构筑优势、形成品牌,不断加快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步伐。切实增强人才、学科、科研三者之间的协同互动,做强做大优势学科,集聚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建立健全有效的创新平台和机制,全面提升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水平。在上水平的同时,要突出以贡献求发展,紧扣需求产出一流科研成果,解决该领域重大现实问题,助推行业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

三、着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和创造力

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他认为,想象力之所以比知识更重要,是因为知识是有限的、相对固定的,而想象力可以概括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是科学研究的动力。英国科学家贝弗里奇说:“想象力之所以重要,不仅在于引导我们发现新的事实,而且激发我们做出新的努力,因为它使我们看到有可能产生的后果。事实和设想本身是死的东西,是想象力赋予它们生命。”人类历史的发展充分证明了想象力的重要性。古今中外,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发明家、思想家、艺术家都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许多伟大的科学理论和发明创造都萌芽于想象。比如,元素周期表、万有引力、场、基因、多维空间等科学成果,都是丰富想象力的结晶。当然,想象力是建立在对人类已有知识成果的把握和领悟基础之上的,不能因为强调想象力的重要而轻视知识的积累。但搞科学研究,重要的是有想象力,有悟性,思想解放,不迷信权威。有时候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想象力、创造力强的年龄段,往往是年轻的时候。据英国的一份研究报告对1500—1960年的460年间的1249名杰出的自然科学家和1928项重大科研成果的统计分析,虽然有大器晚成者,但90%的重大科技发现和发明是在人的25—45岁之间,人的创造力的峰值在37岁。古往今来的许多杰出人物,都是在风华正茂的时候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牛顿22岁发明微积分,爱迪生29岁发明留声机、31岁发明电灯,贝尔29岁发明电话,居里夫人31岁发现镭元素的放射性。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时26岁,提出广义相对论时37岁。李政道、杨振宁发现弱相互作用下不守恒定律时分别是30岁、34岁。比尔·盖茨50岁就宣布退休了,专心做慈善。最近据媒体报道,今年2月美国19岁的泰勒·威尔森登上了科技、娱乐、设计大会的演讲台,向坐在台下的那些世界顶级的科学家、企业家们介绍他设计的小型核聚变反应堆。这个反应堆造价仅几百美元,却能产生50至100兆瓦电力,能为10万户家庭持续提供30年的清洁能源,且放射物浓度极低,对人身健康的影响微忽其微。另一位16岁的美国高中生发明了一种测癌试纸,准确率高达90%。还有一位英国17岁的少年开发的新闻摘要应用summly被雅虎以3000万美元收购。中国历史上的贾谊、王勃、李白、李贺、苏东坡等文人学士,也都是在青春年少时写下不朽篇章。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往往需要更长时期的积累,产生重大学术成果的年龄或许晚一些,但也不是越老越好。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时分别是30岁和28岁。亚当斯密完成《道德情操论》的时候30多岁,完成《国富论》的时候不到50岁。毛泽东写出《矛盾论》、《实践论》、《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时,也是50岁左右。

我们在人才培养上必须大力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环境。创新能力培养,仅仅在课堂上讲是做不到的,科学研究的基本规律是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从理论到理论,从学术到学术,从学科到学科,培养创新能力就无从谈起。从前人的论文中找出问题,再去写文章,会越来越脱离实践。要构建高质量的课程教学体系,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高校科研的优势在于学科全、人才多、门类齐,突出问题是力量分散、规模较小、对外输出科研成果的能力弱。因此,应当围绕支撑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能力来展开。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首先是转化到课堂教学、人才培养上。目前看,这一点做得很不够,科研、教学“两张皮”的现象严重存在。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重要的是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以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着力引进国外优质课程资源,提高课程建设的国际化水准。健全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以研究项目为纽带、以课题负责人为核心,机构开放、人员流动、内外联合、充满活力的科研组织形式。促进团队合作与自由探索相结,形成既有效促进协同攻关、又充分发挥个人积极性的科研模式。完善开放合作的研究机制,建立跨学科、跨院系、跨学校、跨地区、跨部门的开放型研究机构。人才是协同创新的核心。有了人才就会有平台和设备,没有人才再好的平台和设备也无法产生效益。可以说,人才资源是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的基石。各协同创新中心要紧紧围绕需求,坚持以任务为牵引的人员聘用方式,广泛招引相关领域的领军人才、拔尖人才,积极延揽一批国内外优秀创新人才和团队。花代价吸引海内外一流人才固然十分重要,但现有中青年团队的力量不可或缺。从人才成长的规律看,创新能力强的年龄段主要在青年时期,目前在读的博士、硕士生已经成为高校科研的生力军。高校科研团队建设,应当加强“外引内培”的结合,立足于“内培”,要发挥协同创新中心现有高端人才的作用,进一步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努力构筑高校协同创新的人才高地。

对协同创新中心依托的学科专业,在岗位设置、学科建设、研究生招收等方面给予倾斜,以此吸引企业和科研院所人才。在汇聚人才资源时,高校应有长远眼光和宽广胸怀,勇于放弃一些利益,与协同单位合理确认各自利益分配和风险分担界限,使各参与主体愿意将精英力量投入到协同创新中来。建立与协同创新任务相适应的人才柔性流动和竞争、激励、退出制度,由协同创新中心对聘用人员进行科研考核、业绩奖励,条件成熟时可设置若干岗位引进一批优秀人才。创新国际交流合作模式,吸引国际创新力量特别是世界一流专家学者参与协同创新,合作培养国际化人才,形成全方位、实质性教育交流合作格局。营造有利于协同创新的文化环境,着力在协同体内创设自由开放、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学术氛围。

科学研究是以诚实守信为基础的事业,追求真理、揭示客观规律是科学研究的崇高目标。求真务实、为真理献身的精神是推动科学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是引领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杆。要清醒地看到,一段时间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在科研诚信和学术风气上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学风浮躁、学术不端行为滋长,科研造假、抄袭剽窃行为屡屡发生。这些科研学术道德失范现象,不利于青年科技人才的健康成长,阻碍创新思维、创新型人才的脱颖而出。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要完善制度,建立健全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管理体系,推动学风建设融入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全过程。改革学术评价、科研评价制度,对学术不端、科研失信行为严肃处理。另一方面要创新方式,切实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教育。在世界许多国家,科学道德教育课程和职业伦理教育是研究生阶段的必修课。我们要吸收借鉴国内外的有益经验,加强科学道德课程建设,从学生时代就养成恪守学术诚信的自觉,树立科学精神和科学道德,掌握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研究生导师更要言传身教、行为示范、严格要求,让学术诚信内化为师生和科研人员的精神追求。

(作者为山东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省广播电视大学党委书记)

第三篇:“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之四

“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主题演讲比赛演讲稿之四:创新驱动当先锋,科学发展立新功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

长江后浪推前浪,青出一澜胜一澜。创新,一个我们耳熟目详的词。尤其是今天这样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这个词时时撞击我们的耳膜、震撼我们的心灵。可是,什么是创新呢? 创新可能是思维火花的瞬间碰撞,也可能是深刻思考的结果。比别人领先一步是创新,比别人多几个角度看问题是创新,比别人多一份创意是创新。但创新关键是要有创新的胆魄、创新的胸襟、创新的追求,只有这样,才能有创新的氛围、创新的举措和创新的成效!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回顾北京中远物流十一年的发展历程,我们发现是创新推动了企业的发展,是创新造就了我们的今天。近年来,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北京区域广大干部职工脚踏实地、迎难而上,奋勇争先、独辟蹊径,用智慧、汗水和激情谱写了一曲气势恢弘的创新进行曲。我们的企业基础最薄弱、资源最匮乏,可我们的科学发展成绩最突出,企业利润年均增长超过30%。我们的工程物流,没有大件车队,却早早奠定了系统内海运租船平台的稳固地位;我们的货运部,没有船代业务和港口资源支撑,率先实施“走出去”战略,成功实现了传统货运向综合货运的转变;我们的产品物流,以质押监管业务为契机,严控风险,确立了“三位一体”的风险防控体系,在转型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持的步伐;我们的管理部门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全面提升管理,为业务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所有这些,无不凝聚着团结的力量、闪烁着激情的火焰,激荡着创新的浪花!

创新,需要把握大势,实现路径超越。一个企业的发展超越,核心关键是发展路径的超越。路径实现超越,才能从根本上克服惯性困局、摆脱外部约束、增强持久内生动力。北京区域公司领导班子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超越发展必然是在物流核心资源匮乏、缺乏港口船代资源有效支撑的现实约束下进行的,必然是在竞争日趋激烈、运营成本持续增加的现实挑战下进行的,必然是在科学发展为主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的现实宏观背景下进行的。2011年以来,公司领导班子以确立《 “二五”规划后三年发展纲要》为重中之重,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持续学习总部“二五”规划的内容,认真分析北京区域自己的“二五”规划,结合前两年实施“二五”规划的心得和体会,特别是按照总部领导多次提出的业务转型升级的战略部署,深入系统论证和调查研究。公司党委中心组重点安排了认真学习贯彻国家《“十二五”规划》,深入贯彻落实中远物流“二五”战略规划、加速转型发展对策研究与思考的系列讲座,为班子的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经过持续探索和不断完善,公司最终形成了“以航运和跨国运输为依托的供应链增值发展策略”,提出“加强自身的物流业务操作能力、快速开发一批核心客户、建立口岸公司和内陆公司有效的合作机制、快速完善内陆营销分中心、培养一批核心骨干人员”等五项具体举措,进一步加强了与中远航运、中远散运等船公司的战略合作,快速确立了北京中远物流比较竞争优势,为公司指明了发展方向,夯实了前进基础。

创新,需要敢为人先、舍我其谁的勇气和担当。2012年以前,经济实力雄厚的欧洲大陆对于北京中远物流工程物流事业部来说还是一个陌生的待开垦的处女地。2012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得知东方电在波黑有一个电站项目。波黑,一个陌生的地方,但是北京中远物流工程物流部的同事们没有放弃,他们迎难而上,并成功中标。电站项目的重点和难点集中在重大件货物的境外运输环节,由于受克罗地亚港口条件所限,项目前期的营销和境外路勘准备工作成为中标前的最大难题。运输的大件货物须远洋运输至罗马尼亚,再由驳船经塞尔维亚运至波黑内河卸港,在卸港再由重大件运输车辆运至工地现场。中间经过环节众多,港口、内陆运输资源有限、途径各国转关手续规定繁杂不一。面对着众多的问题,项目部多次往返发货港和国外卸货港,投标制定方案之前,项目负责人张肖一同志只身一人深入前往波黑卸货港,与当地代理讨论一个个技术难题,一次次反复论证装卸方案。2013年在波黑项目的基础上,工程物流部完成了工程物流项目欧洲市场调研报告,吹响了北京区域工程物流进军欧洲市场的号角,为工程物流国际化经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创新,需要永不言败、逆势而上的坚持和执着。创新,是一种探索性的实践,没有现成的经验,没有一定的模式和套路,需要靠勇气和毅力去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充满了艰难和风险。“摸着石头过河”,创新的道路上难免摔跤甚至“呛水”,失败在所难免。失败不是结果,而只是一个过程、一种教训,更是一笔财富。在我们企业的创新实践中,我们有过众义达、山西陆通这样的失误和教训,面对失误,公司领导班子没有责备,只有担当,在马总的带领下,公司各职能部门和下属公司通力合作,密切配合,不但成功化解了相关案件所造成的重大风险,避免了重大经济损失。也是基于总结上述案件教训的基础之上,我们的质押监管业务流程和风险防控体系才日益健全。创新也离不开坚持和执着,近两年来,我们海外综合货运业务一直饱受着国际贸易发展的困扰,中国有色项目停滞不前,但是货运部的全体同事在顾金祥总经理的带领下,不等、不靠、不要,推行“最后一公里”营销理念,坚持开展全员营销,中工玻利维亚糖厂项目、新兴铸管多哥项目、索通阳极项目见证了他们逆势而上、永不放弃的坚持与执着。

创新,需要科学管理的强力支撑。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实践中,我们的管理部门牢固树立服务公司业务开拓,服务公司业务部门的意识,提升管理,为企业科学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财务部创新思维,通过对富余流动资金的科学运作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并协助唐山外代创新开发“银关通”业务;商务部严格合同管理和风险防控,及时规避业务创新中的风险点;人力资源部和企划部积极学习天津外代先进管理经验,率先在全系统制定了《岗位说明书》及《岗位业务指导书》,为进一步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党群部加强典型选树、宣传及企业文化建设,积极开展有益的文体活动,为企业科学发展营造了和谐氛围。

面对后金融危机时期给航运物流业造成的不利影响,面对“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崭新课题,谁能抓住有利条件从困境中率先奋起、谁就能在经济复苏时占据先机、领先一步、胜人一筹,踏上发展制高点。在新一轮竞争中,我们必须不懈怠、不畏难,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以有为化危机、以敢为求生机,打破传统常规的守旧意识、树立独辟蹊径、弯道超越的创新精神,使发展不断增创新亮点、使发展速度不断实现新突破!

鲜花在每一季的绽放都经过了三个季节的孕育,硕果在每一次的收获都要经过数个日月的储备,北京中远物流的科学发展需要我们所有人无数的汗水和努力。让我们携手并肩、在转型升级上做示范,在创新驱动上当先锋,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持之以恒,勇于创新、善于创新,创出更加和谐、更加辉煌的北京中远物流科学发展的新篇章!

谢谢大家。

第四篇:“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之九

“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主题演讲比赛演讲稿之九:创新变革,转型发展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我是来自货运部的徐向阳。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创新变革,转型发展》。

当2013年新春钟声敲响的时候,北京中远物流有限公司货运部正式步入了第12个发展的年头。窗外烟花绚烂,炮竹声连连,好似都在诉说着货运部这12年每一段艰辛成长的历程。望向窗侧,一幅普通的世界地图便充分见证了货运部在国际物流领域发展的进程。一个个踏实的脚印几乎遍布了五大洲,而非洲及中南美洲便是货运部在近几年哺育大型综合货运项目的乐土。

回首货运部自成立以来一段段的奋斗历程,无不向我们揭示着一个真理,只有不断创新、不断转型,货运部才能有所发展、有所作为。

货运部的前身是人员仅有十余人的北京外轮代理有限公司,所从事的业务也仅仅是一般意义上传统集装箱订舱、代理陆运及代理报关业务。辛苦赚来的一点点代理收入也仅够维持日常运转,根本无盈利、发展可言。随着创新与转型思想理念的逐步建立,货运部积极学习、领会精神、落实工作,在多个方面完成了初步转型,即:业务类型转型;收入来源转型;客户类型转型和操作模式创新----从以国内文件操作为主向国外现场物流方案实施转型。

另外,在业务转型、队伍不断壮大的同时,货运部也不忘管理工作的职能作用,努力推进内部管理创新:率先在部门内部引进分板块、分层次考核机制,划分二级考核单元市场一部、二部、三部,充分挖掘团队潜能积极创效;积极进行奖金分配制度改革,大力向市场营销倾斜,打破大锅饭,逐步拉开奖金分配距离;摒弃固有单纯管理模式,逐步深化以营销为主、以营销为重、全员营销、分层次营销的理念。

随着时间的推移,上述成绩已为过往,近两年受全球经济下滑的影响,物流企业都在经历着自身业务发展的寒冰期。身处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一直致力于探索中求发展的货运部,把“加大营销力度,优化操作水平”作为创新转型发展的重点,在提高自身服务水平的同时,大力开展大客户营销,尤其是含金量较高的综合性客户,为其提供全面的服务,秉承一贯坚持的“不等、不要、不靠”的信念,积极主动开拓市场,通过不懈努力与业务模式创新,在攻坚克难的征程中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绩。

古语说得好: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是的,我们做货运,就要从每一小步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这样年复一年地坚持下来,终究能够成就一番大业。

伴随中国企业海外项目的发展,货运部自2010年起在区域公司领导的支持下组建队伍,以东非五国服务网络及坦桑尼亚驻点为基础稳步发展非洲综合货运项目,将原有委托代理合作模式成功提升为以自营办事处形式独立操作、经营的业务模式,自行调拨社会车辆资源组织跨境运输并开展海外代理报关业务。中国有色、中航技、中色金属、北京建工等几个非洲跨境运输项目在原有基础上都做得有声有色。另一方面,货运部在提供原有出口到门物流服务链条的同时,创新服务模式,通过江苏大宏纺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皮棉进口项目成功建立由坦桑尼亚至中国的进口门到门全程物流服务体系。将原本单一的单向物流服务拓展为双向循环物流体系,有效提升竞争实力。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要做好一番事业,关键在于持之以恒,关键在于坚持不懈。货物部在稳定布局原非洲综合货运市场的同时,进一步拓展中南美洲综合货运服务网络,中工国际玻利维亚糖厂项目及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特立尼达铸管运输项目2个自行开发的综合货运项目正是货运部在中南美洲市场开拓的成功案例。货运部通过近2年时间对中工国际玻利维亚糖厂项目进行持续的跟踪与营销,最终赢得客户信任,并受邀于2012年7月与客户组团前往玻利维亚进行了运输路线考察。从智利阿里卡港到项目现场有2条可选路线,长度分别为1000公里和2600公里。货运部派出2名精兵强将历时8天驾车穿越“死亡之路”将两条路线全部考察完毕。考察中他们经历着沿途道路的剧烈颠簸,悬崖边行车的惊心动魄,海拔4500米高原严重的高原反应以致在夜半时分需要紧急就医的各种考验。这一切的付出客户看在眼中感动在心中。2012年9月货运部终于收获了中标第一批4800方设备全程物流运输的喜讯。

但我们深知还有更为艰巨的任务等待着我们,毕竟这个市场对货运部来说是全新的市场,海外运输道路艰险,拉美地区人员工作效率远比国内要低,当地雨季的迫近又对接下来的海外内陆转运和清关实战提出了新的挑战。但坚强的货运部坚守信念并未因此有所畏缩,工作团队一如既往发扬着攻坚克难的精神,潜心钻研、精心安排、不分昼夜进行国内外联动,硬是打响了中南美洲综合货运项目攻坚的第一战。由此可见,开发并保住新客户,不但要有信心、有耐心,更要有良好的敬业精神,一流的服务意识以及高超的业务操作水平。只有对业务熟练掌握,对操作过程严格把关,我们才有可能争取到更多的像中工国际这样的客户。

货运部项目团队通过近5年的业务沟通、以操作其尼泊尔、哥伦比亚、秘鲁等多个项目为基础不断将到门运输服务理念渗入其贸易开发中,通过分阶段、分层次等营销手段最终在2012年底成功拿下特立尼达4.9万方铸管到门运输项目。货运部全体项目组成员深知责任的重大,项目方案设计及操作质量不仅关系到货运部与客户长期业务发展的前景,更关系到客户在区域经济中业务开拓的成败。货运部需要在保证原有港到港运输质量的同时,开拓创新,为客户提供更为贴心、更为安心的延伸服务。通过不断的交流与沟通,货运部在对客户市场开拓中所面临的问题进行深层次需求调研后,决定将普遍意义上到门运输车板交货服务模式进一步做二次延伸,将服务节点推进拓展至门点卸货并按客户要求将货物堆码、摆放完毕,最终达到收货人可立即按需使用的服务结果。

浩大的中美洲加勒比海沿岸地区,一个全新的挑战,没有现成的代理网络我们就找资源,没有成功经验可寻我们就跑现场、做设计,目的就是要给客户一个令人满意的整体解决方案。多少个不眠之夜,多少次带病上岗,多少次日夜兼程,甚至是本该与亲朋好友欢聚共度新春佳节的时间也被我们忽略而打包行囊奔赴一线,心中所牵只有项目的万无一失。实践证明,该服务模式的成功操作我们确已赢得了客户的信任与认可,这也必将预示着中远物流综合货运服务领域的实践到达一个新的高度。

通过近几年的不断摸索与实践,货运部内外兼修,一方面已初步具备了在面对复杂、困难情况下分析、判断、处理、解决问题的能力,经得起市场考验,在危机与苦难面前能够沉着应对,得到客户的高度认可。另一方面货运部为了贯彻落实物流总部“二五规划”战略部署,继续以市场开发为重点,聚焦大客户,不断提升创新能力与盈利能力,坚持以为“中”字头企业海外项目提供门到门服务模式为市场定位,以全员营销、分层次营销、最后一公里营销思想为指导,在公司各级领导的带领下积极开发、走访客户,通过各类延伸服务巩固客户关系。通过与北京建工、中铝国际、中材国际、中航技、中电工等多家中字头企业的紧密联系,为综合货运业务的进一步开拓打下良好基础,同时也在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为传统货运不断向综合货运转型开辟道路。

回首过去,我们以改革为动力,以创新为引领,持之以恒,奋发进取,勇敢地搏击市场,走出了一条成功的发展途径,开辟了业务发展的新天地;

展望未来,货运部将不断总结经验,同时结合公司的发展定位,力争将自身打造成具有较高水平和综合实力的物流服务团队,这个团队能够随时为客户提供供应链解决方案,并能够整合各类资源实施全球化运作!

说到这儿,我不禁想起毛泽东主席的一首诗:“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是的,我们所从事的现代物流事业,是一项宏伟的事业,虽然我们现在正处于过坎、爬坡的艰难上升阶段,但,通过我们的创新实践和拼搏进取,未来,我们一定能攀登上事业的高峰、人生的险峰,去领略事业成功的无比喜悦、人生价值的无限风光!

党的十八大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征程,规划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新蓝图!在这样的宏伟时代背景和和巨大的历史机遇面前,我们豪情满怀,信心百倍!我们坚信,在区域公司领导班子的正确带领和大支持下,货运部全体员工必将与时俱进,创新变革,转型发展,为北京中远物流事业大发展做出新贡献,为早日实现中远物流的光明愿景而奋勇拼搏、而不懈奋斗!

谢谢!

第五篇:“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之七

“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主题演讲比赛演讲稿之七:凝聚智慧力量 争当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排头兵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同事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天津物流的赵婧,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凝聚智慧力量,争当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排头兵》。

时间是标注前进步伐的刻度,从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到十八大强调的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形成了中国理念,写下了中国探索,塑造了中国精神,铸造了中国品格。现今,我们正处于中远物流实施“二五”发展战略的后时期,天津物流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老企业,实现转型升级是当务之急、是发展之本。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地推进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必须进一步促改革、促创新,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形成各尽其职、齐心合力的良好局面,使企业尽快实现在发展中加快转型,在转型中提升发展质量和经济效益。创新是时代的最强音,创新是发展进步的原动力;转型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更不是一个简单的形式。我,作为中远物流的一名新兵,虽然只有短短不到三年的工龄,但在工作实践中,我进一步认识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是公司实现新发展、形成新优势的战略要求和关键所在。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在创新实践中抓规划、谋项目、促改革、保稳定,为天津物流美好的明天而不懈奋斗。

公司领导班子、党员干部在改革创新中积极探索、带头营销、提升管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为公司转型发展贡献力量。屈连峰总经理带领广大干部走南闯北、脚步不停歇,他流了多少汗水、度过了多少不眠之夜,亲自带队去西安、哈尔滨、成都、海盐等地开发客户,搭建了天津口岸综合物流操作平台,此项创新举措使得公司的营销能力、基础管理水平得到持续提升。按照立足京津冀,延伸大西北,以天津港为依托大力开发西北腹地业务的营销思路,经多方努力,成功开发了陕西华陆、天津渤化、新疆昊汉集团、红土镍矿等多个大项目,在项目操作过程中充分体现了部门联动、相互协作。去年,公司超额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指标,使天津物流在千万元俱乐部中立足更稳,在创新发展中不断前进。

公司党委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紧紧围绕中心保稳定,进一步提升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为推动企业转型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做到了党政融合。党委书记郭宝明高度重视维护企业稳定工作,将确保十八大稳定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统筹协调,精心组织指挥,抓重点破难点,有效控制了群体上访事件的发生,确保了十八大期间的稳定,使企业和谐稳的局面得到巩固,为公司创新发展营造了和谐的经营环境,在发展和稳定工作中,天津公司领导班子坚强有力,企业的正气不断弘扬!

人才是创新发展的生力军,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公司党委始终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原则,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公司党委坚持用事业造就人才、用环境凝聚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制度保障人才,形成人岗相适、人尽其用的和谐发展局面,为公司创新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典型就是一个堡垒,公司党委坚持用典型引路,用榜样传递正能量,注重创先争优长效机制建设,进一步巩固活动成果、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创新工作机制。同时,加强党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制定典型选树相关工作制度,打基础建规范,注重发挥宣传工作的口舌和引导作用。党委通过网站、邮箱、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宣传先进事迹,号召广大员工学习公司涌现出的先进典型、推广其工作经验。在7.26暴雨抢险中,公司领导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冒雨救灾,在雨中我们看到了四优党员王德林的身影,作为储运部的调度中心主任他昼夜坚守值班,趟着冰凉的雨水在仓库现场指挥转移货物、排水,及时防止了次生灾害的发生,保证了公司财产安全,为群众树立了榜样。第四支部空客党小组充分展示中远集团、中远物流的品牌实力,开展了“创先争优,我为100架次做贡献活动”,确保运输万无一失,圆满完成了第100架次的运输任务。去年,被评为中远集团“青年文明号”的产品物流部带领党员干部拼搏奉献,创利千万,为公司转型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韩春芳同志在天荣改革中勇挑重担,杨秀富同志在维稳工作中不厌其烦、冲锋在前,这些同志也分别被评为总部的四优党员和先进个人。党委用这些典型人物树正气、树新风,并将其事迹和照片上墙,用典型引路、用典型凝聚人心、鼓舞士气,使公司形成了昂扬向上、上下齐心、正气充足的浓厚氛围,用榜样的力量助推企业快速发展。

今年,公司业务部门进一步创新经营理念,锁定目标行业市场,大幅提升自营收入能力。工程物流部加大业务开发力度,将业务开发模式从拥有资源向可控资源转变,在经营观念创新中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于今年2月份与天津金岸重工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这种经营模式的创新,为中远物流带来了新的竞争优势。新落成的检测站是服务创新的典型,在系统内第一个完工,同时做到了在施工过程中廉洁、规范,成为了总部的标杆工程、精品工程。检测站还将通过服务模式创新和经营手段创新,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全力打造具备现代化服务功能的新型检测站,使其成为天津物流的创利大户,并作为支持性业务为公司转型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正如检测站员工们说:“小节细节决定成败,为车主提供最优质、最高效、最舒适的服务是我们的服务宗旨,每个检测环节都要成为客户最满意窗口,让客户切身感受到优质服务无处不在,通过我们的努力为公司创造更好的收益,使企业前进的步伐在转型发展的道路上迈得更加稳健”。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我们应该铭记:创新发展,从我做起!我坚信,中远物流的明天会更好!朋友们,让我们共同努力,同舟共济,在推进中远物流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大道上,争当最英勇的排头兵!

谢谢大家!

下载马钢依靠创新驱动转型发展透视(小编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马钢依靠创新驱动转型发展透视(小编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率先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推荐阅读]

    将科学发展作为坚定不移的选择 ——浦东如何率先实现转型发展、创新发展 俞正声书记说,坚持创新驱动,就要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加强社会建设的根本目的。人的全面发展是马......

    创新驱动发展

    创新驱动发展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

    创新驱动发展

    创新驱动发展 十八大、“两会”相关论述 材料一: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党的十八报告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是提高 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

    以创新驱动战略推动通信产业转型发展

    以创新驱动战略推动通信产业转型发展 宽带网络市场要进一步向民间资本开放,目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已分两批向19家民营企业发放了虚拟运营商牌照;虚拟运营商对推动电信资费降价可......

    坚持创新驱动 推动转型发展(共五则范文)

    坚持创新驱动 推动转型发展 年11月10日07:39新闻晨报 晨报讯 中国共产党上海市第九届委员会第十三次全体会议8日至9日在上展中心举行。全会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

    马钢十年结构调整推动转型发展(推荐5篇)

    马钢十年结构调整推动转型发展 10年前的2002年6月,马钢打赢了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第一场反倾销官司。作为马钢产品结构中的独特一员,H型钢不仅是马钢人的骄傲,她也是中国人的......

    创新驱动发展(5篇模版)

    创新驱动发展,科技服务民生 本报讯:2012年,资阳市科技工作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创新驱动发展,科技服务民生,各项工作特色鲜明,亮点纷呈,充分发挥了科技......

    创新驱动绿色发展

    创新驱动绿色发展 2016年全国建筑钢结构行业大会于5月14日在安徽合肥隆重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主办,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建筑钢结构分会与安徽富煌钢构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