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生创新的几点看法
创新的重要性
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增强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断培养年轻一代的知识水平和创造性能力,是继承中国先进知识成果的首要条件,也是不断创造新发现并赶超世界先进生产力的不竭动力。中国的知识成果转化需要有一大批年轻骨干作支撑,中国科技事业和经济建设事业更需要年轻的大学生通过自身研究和实践来维持和发扬光大,这是科教兴国战略的初衷,更是时代所赋予后代的历史使命,而唯有不断发扬创新精神才能保持民族事业的顺利开展,因此,大学生积极思考并主动参与创新活动,有其重要的历史意义。
缺乏创新的观念和创新欲望
没有创新观念和创新欲望,一个人就不会去开发自己的创新潜能,也无意进行创新探索。调查中多数学生虽然表现出不满足于现状,但往往只是牢骚满腹、唉声叹气,但对于自己缺乏行动的信心,缺乏强烈的创新精神。
缺乏创新性思维能力
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总体评价为“较差”,表现在:缺乏深层次思考、另辟蹊径的自我总结和学习能力。考虑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常常千篇一律,没有新意和突破。最明显的表现在缺乏新意的发言、作业、试卷、论文比比皆是。缺乏创新的兴趣
调查显示,在兴趣的广度方面,认为自己“兴趣广泛”的学生只有19%;在兴趣的深度方面,68%的学生认为自己“对兴趣的犹如程度不够”;在兴趣的稳定性上,45.8%的学生回答“自己的兴趣是随着时间、环境、心情经常变化的”;在兴趣的效能上,39%的学生“只是口头讲讲,很少采取具体行动”。
缺乏创新的毅力
毅力是人类自觉确定目标,并根据目标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坚持实现自己目标的心理过程,是一是能动性和个体积极性的集中体现。调查中发现,虽然大学生都能意识到毅力在创新活动中的重要性,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虎头蛇尾,见异思迁,放弃追求
缺乏创新所需的观察力
一切创新都是建立在观察基础之上的。在分析电话号码7414345有什么规律时,有56.9%的学生用了10秒以上的时间,仅有19%的学生用时5秒以内。43%的学生“走路时不注意周围的环境”,比“注意周围环境”的学生高出了12个百分点。调查的结果显示,在观察的速度和广度、观察的整体性和概括性、观察的计划性和灵活性等方面,大学生普遍存在不足。
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措施
(一)树立创新的思想。
中国传统教育重视对前人成果的记忆,忽视创新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对权威和课本的依赖于一味地身心。所以,高校要转变教育思想中不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价值观、质量观、人才观,牢固树立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终身教育、开放教育和各项教育的新型教育观念。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怀疑精神,学生学会运用掌握的知识去解决问题,探索未知的世界。
(二)创新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
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他特别强调兴趣的重要作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感情的体现,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因素,事实上,只有感兴趣才能自觉地、主动地、竭尽全力去观察它、思考它、探究它,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容易在学习中产生新的联想,或进行知识的移植,做出新的比较,综合出新的成果。也就是说强烈的兴趣是“敢于冒险、敢于闯天下、敢于参与竞争的支撑,是创新思维的营养。
(三)加强学习中实践的环节
通过实践,不仅能帮助大学生牢固掌握已学过的知识,而且也能锻炼其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加强实践性教学,特别要注意加强实验课教学,着眼于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实验能力的培养。学校应设立开放型实验室,建立创新教育实验基地,为大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和场所。
(四)积极参加科技活动
大学生在校期间参加科学研究,是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可以介绍大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课题,也可以学生自题目,学校给予经费支持,并选派指导。对学生的科技活动要进行定期检查和鉴定,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毅力和责任心。在条件成熟的时候,鼓励学生成立“科技发明创造协会”,将兴趣和爱好相同的学生聚集到一起,吸收更多的学生主动参加与科技创新活动和创新能力培养。
第二篇:浅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看法(范文)
一、绪论:
近年来,我国的大学生除了选择就业、公务员、考研作为发展方向之外,更多的大学生投身进入大学生创业的大军当中,不少成功的例子摆在眼前,促使更多的学生踊跃尝试。本学期学习参与了创业技能与实训的课程教学,使我们作为准毕业生感受到了创业的魅力,也明确体会到了当今社会对大学生创业的影响。通过查取相关资料,我了解许多对大学生创业的先进观点。下面是我对高校大学生创业的一些看法。
二、现状分析:创新创业思想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缓解不断扩大的社会就业压力的需要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
三、目前大学生创业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创业的思想意识不强
首先是大学毕业生受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较深,经历了从“计划分配”到“供需见面”、“双向选择”再到“自主择业”、“自主创业”等阶段,大学生对创业的认识理解不够深入。其次是人们对职业的认识存在高低贵贱之分,普遍对行政事业单位、国营企业、外资企业、合资企业比较认同,对私营企业和个体企业不认同。再者,大学生创业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成功的几率较小。目前来讲现行的教育模式对创业教育不够重视,对大学生创业意识的教育引导不够,致使大学生创业意识不强。
(二)大学生创业的素质能力不足
由于应试教育的结果,学生从小所受的教育就是对现有知识传授,学生缺乏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再加上高等教育基本以专业为主对学生进行教育,学生对本专业的知识了解较多,对跨专业的知识缺乏了解,综合能力不强,应变能力不强,学校对创业的教育重视不够,致使大学生创业的能力素质出现不足。
(三)大学生创业的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创业环境是创业的外部条件的总和,对创业的成长和发展具有促进和推动作用。首先是扶持力度,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分别就改善创业环境,强化创业培训,提高创业能力健全服务体系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但扶持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强。其次是创业的社会氛围不浓,由于缺乏创业的氛围,风险意识不强,以及宣传教育等方面还不够,缺乏敢为人先、敢冒风险、敢于创业、勇于竞争和宽容失败的精神。
三、想创业的大学生需要重点注意的方面
(一)要提高自身的创业素质。
一些大学生创业者对公司运作的认识过于简单,他们不清楚如何融资、如何做商业上的事务活动筹谋、如何塑造管理团队等,甚 至连基本的财务、管理方面的常识都很短缺。因此,在创业前,应该有一个相对 系统的理论培训。市劳保局每月都有免费的创业者培训班,有心创业的大学生可 以来报名到场学习。
(二)要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
既然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进行创业,那创业就必须符合市场规律,不经过市场调研,盲目投资,成功的可能就很小。因此,在创业之前,应该冷静地思考,选择什么行业来做才能更接近成功。建议最好先到相关行业去做一些兼职,熟悉一些行业的运作规律和流程,也可到市劳保局到场见习培训,有50多种岗位可供选择,在见习培训中选择创业方向。
(三)要充分熟悉政策。
对大学结业生毕业后选择自主创业的,通称里有不少相干的优惠政策,大学生创业者应该充分了解这些政策,哪些用度是可以减免的,哪些优惠是可以申请的,都要做到胸中有数,这样才气在创业之初,节约资金更好发展。
(四)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
心理脆弱是大大都大学结业生的通病,遇到一点挫 折和困难就轻言放弃,是不会取得终极成功的。创业的道路没可能一帆风顺,大学生在心理上的准备也是必不可少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途径。
四、提高大学生创业意愿和成功率的对策途径
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创业就成为一种最佳的解决方案。为促进高校大学生进行创业,有关机构应在以下方面作出努力: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加强创业教育创业知识的掌握对于创业动机的形成和创业的成功而创业教育作为学生能够有效吸收创业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具体努力方向应为:
(一)构建个性化的学生选拔培养考核体系
使创新创业及实践教育走向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轨道。建立合理的个性化学生选拔培养考核体系是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它使高校教育更为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同时,为我国高校进一步深化、细化教育创新理论提供了科学依据。社会经济和高等教育的发展对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学校应积极更新教育观念,打破传统教育模式,在人才选拔培养考核过程中,其模式的定位、形式及体系的整合和内容的改革上,要树立以适应性为核心、以个性化为特点的高等教育质量观,以贴近学生实际、满足学生内在需求为目标,构建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不仅使学生有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也给学生提供更多能够发挥自己潜能的创业平台。
(二)加强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根本途径
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实践是关键。只有把课堂教学所学到的文化知识通过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尤其是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才能使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真正得以提高。
(三)重视开发利用社会教育资源,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创新教育模式确保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实施。创业品质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包括敢于竞争、敢于冒险的精神,脚踏实地、勤奋求实的态度,锲而不舍、坚定执着的顽强意志,不畏艰难、艰苦创业的心理素质以及良好的心态及自控能力、团队精神与协作意识等。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是培养大学生具有良好创业品质的前题,优秀的导师是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保 障。所以在不断加强和改善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同时,要注重开发社会教育资源,聘请创业上有建树,品德高尚、乐于奉献、责任心强的成功企业家来担任大学生创业实践导师,充分利用他们的创新创业思想与实践平台,创新教育模式,有计划分期分批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与实践能力培养和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实施;才能培养出具有敢于探索、突破常规、勇于创新的复合型人才。
(四)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创新创业教育是对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具体要求,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加强基础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知识的实际运用,重视综
合能力的发展,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及创新思维开发等方面得到主动发展。所以,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是培养大学生创业及实践能力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当前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重点。首先要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全面理解自主创业的深刻内涵,增强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其次要通过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成功企业家和自主创业的先进典型,通过他们的事迹坚定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信心,鼓励和扶植更多具备自主创业条件的大学生凭借知识、智慧和胆识去开创能发挥一己之长的事业;最后就是要形成以项目为载体、以团队或社团为组织形式的“创业教育”实践群体来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让大学生的创业动力在具体实践中找 到恰当的结合点,使其形成自主创新创业的理念。
另外,政府机构有必要增加一些与优惠政策相配套的服务项目,如政府部门组织的大学生创业培训、大学生创业大赛等,引导社会公众对大学生创业这种新生事物形成良好的舆论环境,提高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
第三篇:关于创新意识的一些看法
关于创新意识的一些看法
在我眼里,每个人的创新意识都是与生俱来的,当然刚出生时的无意识的状态不能算在其中。如果要找到一个界限的话,应该是从语言的启蒙开始的,当一个孩子开始学习语言时,每学到一个新词汇不会机械的记忆,很可能用自己的理解“创造”出另一个新的词汇——一个只有他自己能明白的词汇。这应该是一种最原始的“创新”,也许人类最早的语言就是这样产生的。
所以说,人的一生都是要有创新意识伴随的,即使每个人的意识强弱不同。之所以造成这个差距,更多的是因为后天教育的影响。每个孩子都爱玩(那些所谓的从小就好学而不爱玩的孩子我想大多都是骗人的,他们内心还是向往玩耍的),大人眼中的玩,其实也是一种“创新”的行为。孩子们堆沙子,搭积木,绘画,他们没有深谙世事,有的只是他们对世界的简单认识和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很多东西创造出来都是世界尚不存在的事物。
这种“创新”其实不能算作是现在大众定义的创新。因为这种创新没有实际的意义,不能应用于现实生活中。但是,这不得不说是一种创新意识的苏醒,如果加以正确的引导,绝对可以变得更加成熟,成为真正的创新。而大多数父母只看到了前者。所以,当孩子们兴奋的把他们的“创新”成果展示给他们的父母,他们的父母最多就是微笑的对他们说一句“好厉害啊”,然后不了了之。扼杀创新意识的行为便从这时候开始了。
学前教育可以说是这种扼杀行为最薄弱的时候,或者说并不扼杀创新行为,因为拜托了父母的束缚,所谓“老师”的管理也不促狭,孩子们在一起更能激发出彼此的创新的灵感和激情,当然对于家长和“老师”来说不过是孩子们在一起玩耍而已,不会有人重视。
义务教育的开始,才是谋杀计划的开始。谋杀既是扼杀好几代人创新意识,让创新的激情堕入平庸的迂腐和刻板。用老师们的话来说,这是严谨的科学态度是毋庸置疑的。于是开始了学习算数,学习汉字、拼音,错一个罚写N次的惩罚制度,就这样完成了我们的小学教育。我们充满朝气的小脑袋当然能轻易的记住这些条条框框,但是,慢慢形成的潜意识告诉我们,不止要学会这个,要想老师表扬,必须听话。那些所谓“奇怪”的想法是不允许产生的。
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创新意识觉醒的契机也降临了。随着我们接触世界的机会增多,我们知识面的增广,我们模糊的意识到了我们接受教育不只是为了让父母满意,让老师表扬——这是我们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间段,我们试图了解自己人生的意义,以及改变自己的生活现状。老师和家长当然会察觉到这一点,于是语重心长的说教,声泪俱下的教诲,让我们有做回了那个老师家长眼里的乖孩子,那所谓的探寻生活的意义,只不过是父母眼中的贪玩。可能我的言辞过于偏激,但我不得不说这是我亲眼所见,亲身所感。人生的意义在于自己的领悟,拿破仑认为征服世界,维护法兰西帝国是他的人生意义;希特勒认为日耳曼名族称霸是他的人生意义;周幽王认为博得美人一笑是他的人生意义;宋徽宗认为沉湎于笔墨丹青中是他的人生意义。那些强加于他们身上的,便是今天强加在我们身上的。历史学家总说,宋徽宗如果只是一个书法家或者画家的话一定可以名垂千古,但是他背负了“皇帝”这个职责,于是他被后人唾弃了。我们何尝不是呢?初中时有一个很喜欢绘画的同学,自己偷偷报了绘画的班,翘课去学绘画。我们的初中老师,并不是前文中所说那那种,因为她知道什么适合我们,什么不适合我们,那位同学并不擅长学习,一心痴迷于绘画,老师只是出于担心打电话询问了他的父母,他的去向。后来他被他的父母限制了自由。故事的结局并不只是这样,我们老师找到了他的父母,鼓励他们让孩子多接触一下绘画,也告诉了他们现在他们孩子的成绩不理想。真正的结局是现在他在中央美院学习绘画。
这个故事并不是告诉我们抗争就能取得成功,因为大多数情况下老师和家长是同一战线的,一边是为了自己的事业、前途,一边是为了自己孩子的“前途”。于是孩子们的创新意识的觉醒被扼杀了,就像那些对于自己前途的想法一样。只有很少部分人的创新意识在夹缝中破土而出,在风中摇曳。
一般来说青春期指的是10—19岁这个年龄段,抛开生理上的变化,心理的成型其实早就已经结束了。因为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学校,天天接触的都是同样的教育,人的意识早早定型了,确切的说还有上了高中后的高考压力的趋使,让我们的意识更加早熟了。一切为了考试,考试为了上大学,上大学为了找好工作,好工作为了赚大钱,赚大钱为了娶妻生子。或者换一种愤青的表达方式,一切为了考上大学,为了接受更高等的教育,为了实习自己的理想抱负。要知道成功不止一条路,连通往成功的路都不知道按照自己的需求来开辟。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这可以说是创新最基本的要求了,到了这个阶段我们甚至连这个要求都达不到,更别说更高层次的创新了。
有些人总是爱把中美的教育进行比较,我并没有亲身经历过,但是我有几个在那里上过高中或者大学的同学,他们的经历我可以援引几段。他们的课业并不比我们少,可以说他们从高中开始就是我们的大学式教育了,但是他们的课余生活却比我们丰富的多。我们的课余生活不是习题,就是补习班,娱乐活动也基本为零。而他们的课余生活则是完成课题,娱乐活动则是看书,一切都是强制的,但又给予自由,也就是学校强制的要求他们去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并不像大多数人所说的那样自由混乱,真正的美国教育也是严谨的,不然不可能出现那么多的人才。而教育的着重点才是中美教育的差距。当我们担心3年后的高考时,他们担心的是这个学期的书单上的书能否看完,当我们纠结于一套题中出现的几个错误时,他们想得是如何开始一个课题。我们担心的是如何记忆,他们担心的是如何创造。我们做了很多套题,我们考上了理想的大学;他们完成了很多课题,阅读了很多书籍,他们也上了大学。如果说这还是跟国情有关,那么之后的选择就完全不同了。我们的老师教导我们既然考了大学就要好好学习,可是人的意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也想要多我们的人生进行创新,而一切影响到学习的活动就会被老师视为违反纪律,这当然是无可厚非的,因为规矩是不能因为个别人改变的,但是这样的行为却莫名其妙的为人所不齿,很多人觉得这样是堕落消沉的表现。那好,比尔·盖茨,史蒂夫·乔布斯,弗兰克·赖特,詹姆斯·卡梅隆,马克·扎克伯格,汤姆·汉克斯,这些“堕落消沉”的人获得了成功又作何解释?
既然说到了大学,不得不说这又是人生的新的阶段。虽然我这四年光阴我才刚走了不到一半,但是,我已经有了自己的一些理解了。我认为大学期间是培养我们创新意识的最后一个也是最重要的时段。在大学我们有比之前更多的自由(虽然不是绝对的),较之之前的校园生活我们可以有更多自己的想法,如果善加利用,一定能让我们的创新意识复苏。同时大学也给了我们机会去实践我们的创新想法,比以往任何一个阶段都便利的条件。
但是,我们的创新人才并没有增多,反而减少了。我们的创新意识也更加薄弱了,在融入社会后也会慢慢被时代大潮冲淡、消失。
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其实很简单,用一个简单的物理原理来解释吧。弹簧经过长时间压缩会失去弹性——这也就是我们的创新意识长期受到压迫,已经不可能因为外界的一点改变而回复了;或者弹簧仍然有弹性,但是没有了束缚,便会释放出比之前更甚的叛逆。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在高中时很好学的学生到了大学天天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原因了。只有少部分“弹簧”工作性能良好,能意识到大学对于自己的意义并加以利用。但这种人真的是少之又少。举个简单的例子,抄作业的问题,其实不只是大学我觉得所有学龄段都会有这种现象,我觉得没有一个人敢拍着胸脯说我从来没抄过作业,即使老师们义正言辞的告诉我们不许抄作业。我经常抄作业,抄那些我没时间做的作业,如果是让我写一篇文章或者画图我愿意去做,如果让我去推前任推导了N遍的公式,我宁愿去抄。写作业本身就不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如果只是算几道积分,推导几个公式,就算能用很多种方法解决这些问题,终归是在重复。有人会说,研究不同的解题方法是在创新,确实如此。但是创新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创新有很多方法。写作业是为了掌握一门知识,把知识应用并掌握扎实,如果你觉得这门知识已经对你来说足够使用了,继续前人的工作,无疑是在浪费时间。发明一种新的机械,需要的只是最基本的机械原理,最重要的其实是把这些原理应用在你的创新产物中。汽车的原理其实很简单,只是没人能想到把哪几种力学原理,机械原理串联起来。我觉得如果只是为了完成作业或者是应付差事而抄作业是应当杜绝的,而真正觉得作业无意义但又不得不为了让老师给你那点成绩而抄是可以体谅的。这两者是很难界定的,所以无论任何时候抄作业都是不允许的。失去弹性的“弹簧”只知道写作业、完成作业,失去控制的“弹簧”漫无目的的抄作业,恢复活力的“弹簧”才能真正把握好其中的分寸。
创新意识,不仅仅是一个小发明小创造,对于世界对于人生的参悟,对于生活的新的理解都可以算是创新的一种形式。开篇时所说的孩子的“创新“,青春期叛逆的想法,现在看来应该也该算是广义的创新了吧。这种创新意识随时都蛰伏在我们体内,只是因为主观或者客观的因素被我们一直封存着,一旦有契机,我们每个人的创新意识都能得到发挥。但是,有了这样的意识却没有地方施展,这就是这个社会的实际。于是人们变得越来越现实,把创新意识深深的掩埋在了心底,理性战胜了感性。与其冒险,不如平平淡淡,这是深入我们骨髓的传统意识,也是扼杀了我们去实践创新的原因之一。所以,人人都有创新的意识,也知道该去创新,可是真正有勇气有实力去冒险的人少之又少,这就是为什么说我们缺乏创新的意识。不是缺乏,而是没人敢做。如果非要说缺乏什么,应该是缺乏那种“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的魄力吧!
班级;31051005
姓名:罗皓 学号;3105100503
关于创新意识的一些看法
第四篇:关于“创新作文”的几点看法
2009长沙市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
(2009-03-25 10:12:12)
转载
标签:分类: 思涵之家
学习乐园
杂谈
关于“创新作文”的几点看法
文/朱株
市里一年一度的创新作文比赛就要开始了,所谓”创新作文”当然就是主张创意表达,写出新意来。怎么写出新意来呢?这有时候是个巨大的难题,但有时又只需要做个小小的思考和改变就可以做到。我觉得凡面对一个作文题目时,能指导孩子做以下几方面的“创新”思考,“创新作文”可能就会很简单了。
一、体裁创新。原本普通的记叙文写成诗歌;把教室里、家里发生的事情穿越时空,变成历史或者未来世界的事件,或者变成动物和植物之间发生的事情,只要做个小小的移植,记叙文就会变成童话故事;再就是来点体式改变,写成日记体、书信体等等。
二、人称创新。把一般用第三人称写作的文章,变成第一、第二人称的,文章立即赋予了更多的主观情感,变得亲切、生动,更有感染力了。而且采用思维移入的手法,把自己想象成要描写的物体,一定会让你浮想联翩,于是又更扩大了想象空间。当然也可以把原本第一人称改成第二、第三人称来叙述。
三、题目创新。题目可以采用这样几种常见的方法来创新:1.用上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反问、夸张;2.引用或者化用;3.制造一点悬念;4.逆向思维;5.运用数字或公式。
四、开头和结尾创新。开头和结尾就像一个人的帽子和鞋子,不能一成不变,要经常换新,保持新鲜感,还有就是要注意颜色款式要搭配好,有所呼应。开头不一定非要开门见山、交代起因,结尾也不一定非要总结全文、发表议论、点题。心理活动、语言对话、环境描写、表情动作、歌词诗句等等有可以用作开头和结尾。
五、顺序创新。写事不一定按事情的先后顺序写,恰当地来点倒叙、插叙也很不错。
以上是信手写的,所以没有举例说明,下次再补上。还有就是要注意根据文章内容来,引导孩子自己自主思考,创新要真实自然、不着痕迹。每篇作文有一两个创新点就足够了
第五篇:论文:我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看法
我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看法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化,逐步形成了“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就业模式,这种新的就业模式,使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从被服从的地位,变为就业市场中两个平等、互选的主体,双方都有自主的选择,这就要求大学生要有更高的素质来面对选择,更强的独立创业者精神来迎接挑战。大学生作为社会向前发展 的源动力,必须与知识经济时代发展要求相适应,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
关键词:大学生 创新创业
一、创新创业思想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缓解不断扩大的社会就业压力的需要
进入21世纪后,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已突破200万大关,国家教育部学生司司长林蕙青指出,虽然毕业生数量增幅较大,但社会整体就业岗位没有明显增加的趋势。在毕业生数量年年大幅度增长的同时,离校毕业生待业的现象开始出现,数量逐年上升。国家教育部的有关统计显示,全国高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始终只有70%左右,仅大学本科毕业生的待业人数就很多。面对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在大学生中开展创业教育,树立大学生正确的职业理想和择业观念,开发创造性思维,提高综合素质和创业能力,对于大学生参与社会竞争,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2、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城乡产业结构将依据市场的不断变化进行相应调整,从而带来劳动力的转移和职业岗位的转换,而且还应该具备新技术、新工艺的实施以及新产品的开发和创造能力,也就是要求未来的劳动者不仅要具备从业能力,还必须具备创新创业能力。因此,不断加强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正是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培养方面的诸多要求,同时也能促进高等教育自身的改革与发展。
3、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拥有创新能力和大量高素质人力资源的国家,将具备发展知识经济的巨大潜力;一个缺少雄厚科学储备和创新能力的国家将失去知识经济带来的机遇。21世纪的竞争是经济和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是科技和教育的竞争,归根到底是高素质人才的竞争。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培养和造就基础宽厚、富有创新精神、能够应付未来社会中国大学生就业发展和挑战的人才,是各类高校在教育创新中担负的首要任务。大力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建立高校创新体系的关键性环节和基础性内容,能有效地支持和推动国家创新体系的建立,对建设创新型国家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个性品质内容及其形成条件
个性,或称为个性特质,是指一个人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和教育影响下形成的比较固定的特性。一个具有创新品质的人才有可能去进行一系列创新活动。一个人的创新品质包括强烈的好奇心、广泛而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学习的学习习惯、敢于质疑的学习精神等。
好奇心——好奇心是人们发现和认知世界的驱动力。耶鲁大学心理学家斯坦伯格发现,个性中的兴趣和动机是促使人们从事创造性活动的驱动力。而兴趣源于对事物的好奇心,是个体从事创造思维的内驱力。兴趣和动机可以使个体集中注意于所从事的创造性活动。
主动学习——传统的教育以机械、模仿、循规蹈矩的学习方法为主,养成了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习惯,缺乏灵活多变和主动的学习训练,知识经济时代瞬息万变,产品更新换代很快,只有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形成探究式学习机制,才可能创新,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质疑——教师权威、书本权威的观念深入人心,学生不敢质疑老师,更不敢质疑课本成为很普遍的现象。没有怀疑,哪来创新?只有善于发现问题,才会有创新的可能性。质疑精神促使人们发现问题,而创新精神则促使人们进一步解决问题。
而创业品质也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包括敢于竞争的精神、勤奋求实的务实态度、锲而不舍坚定执着的顽强意志、艰苦创业的心理准备等多方面的品质。
敢于竞争——商品经济社会充满各种商机,也充满各种竞争和压力。在这种环境下,要想创业除了要有一定的经济眼光,还必须有过人的胆识与勇气。在充分的市场调研后,是否敢于将自己的计划付诸行动,是决定一个人创业能否顺利开始的第一步,创业需要的是敢于竞争与冒险的胆略。
勤奋求实——创业仅仅有胆略和勇气是远远不够的,在此基础上,必须一步一个脚印,要有勤奋求实的态度。
锲而不舍——创业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碰到挫折或失败,是从头再来还是选择放弃?大学生们如果没有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毅力,是不可能在创业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的,半途而废的创业最终是不能成功的。
三、想创业的大学生至少要注意四个方面:
首先,要提高自身的创业素质。一些大学生创业者对公司运作的认识过于简单,他们不清楚如何融资、如何做商业上的事务活动筹谋、如何塑造管理团队等,甚至连基本的财务、管理方面的常识都很短缺。因此,在创业前,应该有一个相对系统的理论培训。市劳保局每月都有免费的创业者培训班,有心创业的大学生可以来报名到场学习。
其次,要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既然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进行创业,那创业就必须符合市场规律,不经过市场调研,盲目投资,成功的可能就很小。因此,在创业之前,应该冷静地思考,选择啥子行业来做才气更接近成功。建议最好先到相干行业去打工,熟悉一些行业的运作规律和流程,也可到市劳保局到场见习培训,有50多种岗位可供选择,在见习培训中选择创业方向。
再次,要多方面了解政策,充分哄骗政策。对大中专结业生毕业后选择自主创业的,通称里有不少相干的优惠政策,大学生创业者应该充分了解这些政策,哪些用度是可以减免的,哪些优惠是可以申请的,都要做到胸中有数,这样才气在创业之初,节约资金更好发展。
最后,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心理脆弱是大大都大学结业生的通病,遇到一点挫折和困难就轻言放弃,是不会取得终极成功的。创业的道路没可能一帆风顺,以是,大学生在心理上的准备也是必不可少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途径。
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意义:
江泽民同志多次提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青年一代,尤其是大学生,是中国最具活力的群体,如果失去了创造的冲动和欲望,而仅仅安于现状和守成,那么中华民族最终将失去发展的不竭动力。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绝不仅是希望创业的同学所应考虑的事情,即使是在其它岗位就业的大学毕业生也不该失去创新之“心”。
创业是创业者通过发现和识别商业机会,成立活动组织,利用各种资源,提供产品和服务,以创造价值的过程。创业具有较高的风险,但也有较高的回报。随着商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知识经济的迅猛来临,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投入到创业的浪潮中,并取得不少成功的经验,大学生创业也因此成为热门的话题。
创业是就业的另一种模式,所不同的是创业者不是被动地等待他人给自己“饭碗”(就业机会),而是主动地为自己或他人创造“饭碗”。目前,我们国家提倡和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并为此出台了一系列包括工商、税务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之所以提倡大学生创业,除了创业不失为缓解目前就业压力的一条解决途径外,更重要的是引导大学生要具有一种敢于开拓的创业精神。
姓名:
霍文欢
班级:化学工程与工艺本(2)班
学号:100715042
学院:化学化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