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家推动就业的措施
就业政策“领航”: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对于劳动者来说,能否找到工作,首先取决于岗位是否充足,岗位越多,就业机会越多。要创造更多的工作岗位,政策是关键。只有制定和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才能为促进充分就业提供保障。
近年来,我国不断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责任,初步建立以《就业促进法》为核心的法律法规体系,形成了一整套稳定扩大就业、鼓励创业的积极就业政策体系,促进就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十一五”期间城镇新增5700万就业人口,接近法国人口总数,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十二五”期间,我国需就业劳动力比“十一五”期间每年多出100万。必须把促进就业放在优先地位,提出更加积极的政策措施,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不断推进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
在支持企业发展中创造更多岗位。企业是经济活动和吸纳就业的主体。要继续积极支持和鼓励现有企业稳定在岗劳动力,建立失业预警等机制。同时,提供各种优惠政策,鼓励企业设立新的岗位,并根据吸纳的劳动力的数量给予相应奖励。目前,中小企业承接着80%左右的新增就业人口。发挥中小企业吸纳就业的积极作用,切实贯彻《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大财税、融资、技术进步等方面的扶持力度,为中小企业营造良好的经营发展环境,解决其吸纳就业不稳定的问题。
在经济转型升级中拓展岗位。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步伐不断加快,必然带来就业结构的变化。应以最大化就业为重要依据,处理好调结构与保就业的关系。制造业改造提升,必须考虑充分就业的要求,尽量减少对就业的负面影响。培育新兴产业,应着力发展吸纳就业能力较强的产业。服务业是吸纳劳动力弹性最大的部门,发达国家70%以上的就业再服务业,而我国仅为34.1%。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关于发展家庭服务业的指导意见》等相关政策。通过大力发展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加快提高服务业比重,以吸纳更多劳动力就业。
在帮扶困难群体中,“订造”岗位。对于大年龄下岗人员、残疾登记人员等就业困难群体,可通过政府向社会购买公益性岗位的方式保障其就业。积极开展城市环保、绿化、卫生、交通、便民服务等公益性岗位,并优先安置符合岗位要求的困难人员就业。
自主创业“启航”:就业天地更宽广
多年前,一提到“阿里巴巴”,人们就会想到那位与四十大盗斗智斗勇的神话人物;如今,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白手起家的创业者马云。他创立的阿里巴巴网,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网上交易市场,并通过网络平台帮助人们实现就业,直接和间接带动创造了数百万个就业机会。创业创造岗位,就业源于创业。创业不仅可以实现自身就业,还具有带动他人就业的“倍增效应”。据预算,一个人创业,平均可以带动3个人就业。
近年来,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扶持自主创业。2008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指导意见》,对完善创业扶持政策、强化创业培训、健全创业服务等方面作出明确部署。从2009年开始,全国27个省、自治区的85个城市开展创建首批国家级创业城市工作。要进一步落实有利于创业的各项政策措施,切实提供服务保障,鼓励和扶持更多劳动者实现自主创业。
加大政策扶持。创业史从无到有,白手起家,创业者面临的障碍、风险远大于普通就业者,需要政府予以大力支持。应清理和消除阻碍创业的各种行业性、地区性、经营性壁垒,法律、法规为禁止的行业和领域向各类创业者开放。完善和落实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场地安排等鼓励自主创业政策,为创业者提供工商、税收、信贷等方面的优惠和减免。推行联合审批、一站式服务、限时办结和承诺服务等,开辟创业“绿色通道”,帮助创业者“轻装上阵”。强化创业教育。创业难,创业成功更难,我国大学生初次创业成功率仅为2.4%,这与创业者缺乏相应的创业能力和素质密切相关。应强化创业培训和创业教育,提升劳动者创业能力。
积极开展各类创业培训,广泛采用案例剖析、考察观摩、企业家现身说法等方式,帮助劳动者掌握、提高与创业相关的各种能力。在大学开设创业教育、创业案例讲解、创业投资等创业课程,把创新创业教育面向全体大学生,纳入教学主渠道。2011年,将继续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通过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创业培训的一系列举措,引领15万名大学毕业生实现自主创业。
营造良好氛围。当前主动选择创业的劳动者比例偏低,城镇居民有粗昂也医院的不到5%。应在全社会广泛宣传自主创业的重要意义及相关政策,是更多的劳动者乐于创业、敢于创业。大学生创业可享受的政府扶持政策
1、对初创业,允许注册资金分期到位。
2、允许创业者将家庭住所、租借房、临时商业用房等作为创业经营场所。
3、从事个体经营的,自工商部门首次注册登记之日起3年内,免受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
类等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
4、从事个体经营,自筹资金不足的,可按规定申请小额担保贷款,额度最高不超过5万元
(高校毕业生为10万元);从事微利项目的,可按规定享受财政全额贴息。
5、自2011年1月起,从事个体经营者,3年内按每户每年8000元为限额依次扣减其当年
实际应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
第二篇:全市推动船舶业发展措施
船舶工业是我市极具资源优势的重点产业,加快发展船舶修造业,对推进临港重化产业聚集发展,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环三”战略实施意义重大。为解决当前我市船舶工业运行中的突出问题,营造产业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推动产业上水平、上规模。特制定鼓励扶持船舶工业产业发展措施如下:
一、落实规划,强化配套
(一)我市海岸资源丰富,发展船舶工业得天独厚。沿海县(市、区)政府要充分利用现有优势,按照“深水深用、突出重点、合理用岸、集约开发”的原则和船舶修造业对地理位置、岸线资源、陆域腹地特定的要求,立足“环三”建设和产业长远发展的全局,组织力量,科学论证,制定好本区域内近期、中期和长期船舶修造基地建设的空间布局规划,并与正在委托编制的市船舶产业发展规划相衔接。
(二)根据赛江两岸“两桥”上游船舶工业发展空间受通航限制的情况,在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同时,要把升级拓展的空间站位向下白石半岛海岸调整聚集。同时,要鼓励和支持东冲半岛发挥深水岸线优势,发展大型船舶工业。支持福安市政府加强对“两桥”上游违规建设项目的调整、清理和规范治理,在衔接好全市布局规划和项目建设规划的基础上,对“抢滩”围占,且长期闲置不建的岸线、土地、滩涂、海域采取有力措施,重新收储,科学调整规划,合理利用资源,为船舶工业发展留足空间。沿海各县(市、区)政府要加强岸线的动态监管,严控岸线资源的合理使用,在与项目投资方签约前应征求相关职能部门意见,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以及环三都澳区域发展规划、港口、海洋功能、林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城乡规划等规划项目,不得开展前期工作,避免无序盲目建设。
(三)抓住实施“五大战役”的契机,支持沿海各县(市、区)政府,启动相关规划项目,推进与重点船舶龙头骨干企业修造基地或产业聚集地相配套的港口、航道、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对已列入新增长区域发展战役和重点项目建设战役实施方案中的项目,要逐个立项,逐项落实,全力推进。市发改、建设、土地、交通、电力、通讯以及涉海、涉岸、涉船等管理服务职能部门要主动介入,密切配合,创造条件帮助落实各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方案的实施;要优化完善船舶修造企业办理相关手续,对于既符合产业发展规划,又可以作为历史遗留问题处理的,各职能部门要按照市政府年7月10日市港口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第二次联席会议提出的相关处理意见,抓紧落实。市“新增长区域发展战役”和“实施重点项目战役”指挥中心负责备案、协调和跟踪督促。
二、落实政策,扶持重点
(四)期间,以扶持下两半岛、湾及江两岸初具生产规模的船舶修造基地、龙头骨干企业和建设项目为主,兼顾漳湾、东冲半岛等通过评估论证符合条件或经审批在建的船舶项目,重点在创新产业发展方式、优化产业技术结构、合理配置产业资源、扶优扶强等方面采取措施,落实政策,倾斜资源,重点协调,合力推动,促进产业集群提高竞争力,增强船舶工业发展后劲。
(五)按照扶优扶强的原则,对已列为《省船舶调整和振兴实施方案》的白马船厂、丛贸实业、三都澳造船、福重工、江南造船、立新造船、创恒造船、五星环球造船、申望船舶重工等龙头企业正在开展的扩建、技改和新建项目,市发改、经贸、科技等部门要帮助企业,积极争取列入省级相关专项资金扶持计划;有条件的技术改造、创新投资项目和管理提升项目,要积极申请国家或省级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专项补助资金,引进省创投资金的参股投资和信贷支持资金,促进产业优化提升目标任务的实施。
(六)加大地方财政重点扶持力度。对固定资产投资5亿元以上的项目,在建成投产当年起,按企业当年上缴税收地方留成比上年增加部分,三年内给予全额奖励。龙头骨干企业利用现有厂区、厂房调整结构,发展生产,提高土地利用率的项目,市直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办理手续、不再征收土地出让金和城镇基础建设配套费地方留成部分,鼓励企业“零增地”技术改造。
(七)支持船舶修造业执行“单一制”电价政策。市、县两级物价部门要积极取得省物价局支持,争取尽快对我市船舶修造企业执行“单一制”电价政策。与此同时,电业部门要加快船舶修造集中区域的供电配套设施建设,各船舶企业及地方党委、政府要主动配合电力部门在近期落实好线路改善措施,保证企业生产用电。要抓紧实施110千伏下白石变二期扩建项目和下浒110千伏变电站建设,保证下白石、东冲半岛船舶工业组团重点建设项目用电负荷发展需要。
(八)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市人行、银监局要积极协调有关金融机构尽最大努力支持船舶企业发展。对生产技术先进,管理运作良好的船舶企业给予优先放贷,优惠利率和合理的贷款期限支持;积极开展船舶企业并购贷款业务,支持兼并重组做大做强,组建大型集团公司,并对重大建设项目的融资需求,积极推广银团贷款,联合贷款和上级行直贷等方式予以有效支持;积极开展在建船舶抵押,股权质押,应收账款质押,保单融资等贷款的品种,开办已发证的土地、岸线、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业务;帮助申请中长期贷款;鼓励企业在进口船舶主机和关键设备时使用外汇贷款;允许企业以土地、固定资产抵押融资,对在国家《港口法》颁布前建设的船坞、船台等港口设施,目前无法办理岸线占有使用及项目施工批准、竣工验收手续,影响抵押登记的,可参照《省沿海沿江财产抵押登记暂行办法》(政办〔〕11号)文件的相关规定,允许船舶修造企业申请有评估资质机构进行技术检测,评估和专家论证,符合条件的,可以以评估批准文件和相关材料或行业担保机构提供担保的做法替代沿海、沿江财产抵押登记所需的岸线占有使用、项目施工批准和竣工验收等文件,申请办理财产抵押登记,促进融资落到实处。
(九)支持船舶企业上市。市上市办要组织力量,尽快介入拟上市船舶企业的改制重组工作,研究解决拟上市企业生产经营和改制上市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对改制上市过程中相关审批事项,各职能部门应予简化审批程序,特事特办,限时办结。拟上市企业注册所在地政府要根据企业在改制重组中遇到的问题制订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并给予一定的改制进程补助和成功上市的奖励。市政府也将按我市对企业上市的有关扶持政策予以兑现奖励资金。
(十)支持引进合作、嫁接改造。根据国内外船舶工业发展趋势和海峡两岸经贸合作交流淡化壁垒的实际,我市船舶产业应凭借“环三”经济区蕴藏巨大后发潜力的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规划为基础,以转变发展方式为目标,以提升技术为核心,大力推进全球性造船产业的招商引资和全国性、区域间、产业间的技术嫁接、项目合作和产品改造。市、县(市、区)两级发改、外经、台办、经贸和行业协会、企业家联合会等部门和社会团体要通力合作,加强协调,搭建船舶产业间交流、洽谈、展示的平台。两级政府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台产业合作和引进国内央企合作交流的考察活动经费,对引进日本、韩国等世界先进船舶修造技术、船舶央企(含国际性、省、部级大公司)或台湾(含港澳地区)船舶业的项目、技术、开展高位嫁接或联合改造的企业,要逐项制订优先用海、用地审批,优惠出让价格,优先配套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优惠政策,给予重点扶持。
(十一)支持企业提升技术,创新发展。鼓励船舶企业加大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开展产学研联合协作,其自主创新技术和科研成果,经贸、科技等部门要及时帮助企业组织新产品、新成果鉴定(评审),积极组织和扶持企业申请专利,在条件成熟帮助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并争取申请建立省级船舶重点实验室、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对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企业创新造船模式,转换船型、建造高性能、高附加值或特种船舶的项目,经行业协会推荐,所在地政府确认,可按重点技改投入政策、中小企业投资类改造专项扶持政策或技术创新项目给予申报专项扶持资金,同时按照“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由其税收征收所在地的县(市、区)政府负责落实相应配套资金。
三、落实服务,加强管理
(十二)加强技术服务。支持福安市政府牵头,依托船舶行业协会,整合现有服务产业发展的相关资源,给予一定的资金和技术人员事业编制,成立“环三船舶技术开发服务中心”,主要负责组织开展全行业的技术协作、市场对接、企业技术咨询诊断辅导、技术检测、技术培训、技术研发与孵化和技术信息交流、管理等,搭建有实力、有资质的全行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对省级确定的船舶企业技术中心,在每年申报技术创新项目时,要切出专项指标给予申报。
(十三)重视人才服务。加强对船舶工业领域紧缺急需专业人才的需求预测和发展规划,吸引、集聚和培养一批符合环三产业发展的高层次人才和领军人才,尽快建立船舶工业产业人才高地。支持产业人才高地建设单位申报国家、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获批准设立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能发挥正常效能并取得显著成效的,除按有关规定获得省级以上资金和政策扶持外,市财政分别给予200万元和100万元的补助;获准设立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市财政给予30万元补助。优先支持船舶工业企业申报国家、省引进国(境)外智力项目和出国(境)培训项目;给予申请国家、省引智专项经费资助;优先推荐申报建立国家级、省级引智成果示范推广基地。突出以业绩为主的政策导向,对业绩特别突出的专业技术人才优先上报省里,参与破格评审相应级别的专业技术资格;对成绩优异、有重大贡献的专业技术人才,开辟绿色评价通道,组建专门评审委员会,评审确认其专业技术资格。支持船舶工业企业聘用台湾高层次人才,并在产业人才高地实施台湾专业人才参加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和认证、职称评定等试点政策。当地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要帮助企业为引进人才提供住房、医疗保障及子女就学等优惠措施,创造企业引进人才的有利条件。市人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教育、经贸等部门要在积极推进我市相关院校专业设置与船舶产业对接、开展校企联合订单培养的基础上,综合运用人才培养的扶持政策,积极配合福安市政府依托船舶行业协会,以基准地价优惠,建立东船舶工业技术培训中心,按照政策引导、中心运作、企业资助的模式,组织高、中级管理人员以及技术人员开展企业用工的中、短期培训和企业技术咨询诊断服务。
(十四)深化担保服务。市担保行业监管部门要继续支持省融资担保股份有限公司健全完善科学治理机制,优先帮助申报融资性担保机构的扩股变更事项,促进规范运营,并积极为其申请各级财政扶持中小企业贷款担保的风险补偿项目,提高风险准备资金的积累水平,增强恒顺担保公司服务船舶企业贷款担保的覆盖能力和风险防控能力。市农业银行要继续加强与恒顺担保公司的深化合作,放大倍数,扩大对船舶企业担保贷款规模,建立银、保、企互动共赢、安全持续的发展机制。市人行、银监局等金融管理机构,要加强协调,鼓励省恒顺融资担保股份有限公司继续引进民间资本增资扩股增强担保实力,拓展融资担保合作领域,不断开拓与其他商业银行以及省再担保公司间的业务合作,更好地发挥省恒顺融资担保股份有限公司在全行业中的融资担保服务平台作用。
(十五)强化管理服务。建立市、沿海县(市、区)两级政府相关领导和部门参加组成的联席协调机制,按照科学、合理、有序、集约、提升发展的要求,对全市船舶工业发展中的规划、布局、用海、用地以及重大项目的立项、建设等方面进行有的放矢的统筹协调,落实有关特事特办、税收政策、证照办理、简便审批以及“容缺预审”等提高行政办事效率措施;要坚持产业空间布局的合理化管理,下白石公铁两桥上游从现在起原则上不再布点建设新的造船厂,要通过探索建立产权流动交易平台或营运机构,鼓励现有船舶企业盘活资产,兼并改组,调整结构、优化升级,走专业化分工协作路子,朝“高、精、尖”发展;要按照国家颁发的《船舶生产企业条件基本要求及评估办法》,对不符合条件的企业,实行退出机制,关停并转,促进产业资源优化配置。海事、港务部门要进一步强化管理与服务职能,海事部门要采取措施,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帮助协调解决地区现有船舶检验力量与船舶修造能力不相适应的矛盾问题。要抓紧落实修造船舶安全航行过“两桥”的问题,在前期已经开展“两桥”通航能力评估论证的基础上,充分考虑赛江上游船舶修造企业的发展现状,由海事、港务部门和福安市政府及“两桥”指挥部联合开展工作,参考国内江海桥梁通航的通行做法,尽快报批出台既适合发展需要,又有安全通航保障的安全措施,落实管理与服务职责,营造环三都澳区域公路、水路、铁路三方通顺和谐的发展格局。
全市推动船舶业发展措施陈老师xiexiebang.com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第三篇:工商推动经济发展措施
为提高全区经济综合竞争力,进一步推动全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围绕“三年打基础,五年大变化,十年大发展”的奋斗目标及区委、区政府建设“两带一区一中心”的发展规划,继续开展解放思想学习讨论,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活动,根据市政府《扶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加快发展若干措施》和全市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工商行政管理职能及区的实际情况,制订以下措施:
一、建设制度,加强监督,优化政务环境
1、实行政务公开制。公开本单位及内设机构的职能职责,包括业务范围、办事程序、办事时限、收费项目、标准和依据、投诉须知等内容,并提供相关登记表格、《登记指南》及各类登记表格示范文本等供申请人取阅。
2、实行首办负责制。首办责任人对属于本部门职责的行政事务,要一次性将办事程序或所需提交的材料告知申请人;对不属于本部门职责的,告知申请人到相关部门办理。
3、实行现场服务制。对农村偏远地区和经营地点相对集中的区域,推行现场办公、上门办照等服务;在光华工商所试行内资企业按属地委托年检。
4、实行优先服务制。在登记注册窗口开设“绿色通道”,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市、区招商引资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和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的企业以及被列为上市培育对象的企业提供优质、快捷服务。
5、实行限时办结制。区工商局下放个体工商户登记管理(涉及前置审批的除外)和名称字号预先核准权限,并限时办结: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名称字号预先核准实行实时查询,即时办结(其中个体工商户权限下放到各工商所);对不涉及前置审批的个体工商户登记,凡材料齐全、符合法定条件的,当场发照;实行个体工商户滚动式验照,凡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当场通过验照。
6、实行延时服务制。各业务窗口如在正常工作日下班时间前遇经营者、群众等候时,实行延时服务,不受下班时间限制。
7、实行服务承诺制。严格执行对外承诺的办事内容、办事时限、服务标准,以及各项规章制度和廉洁、文明服务等要求。
8、实行预约服务制。对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和新招商引资项目实施预约服务,不受节假日、双休日和午休时间限制,实行特事特办、随到随办;对相对集中的工业片区或集团性企业可采取预约的方式,利用节假日时间集中办理年检。
9、实行AB岗服务制。对外办事岗位全部实行AB岗位制,设定一主办一候补,以确保工作不因人员缺席而中断。
10、实行效能监督制。强化效能督察,积极接受社会监督,对工商行政管理人员在登记注册、市场监管等方面存在严重影响创业投资环境行为的,发现一起,严惩一起。
二、深化改革,降低门槛,优化准入环境
11、放宽经营领域。除国家明确限制的投资领域外,所有竞争性领域和对外投资开放领域,允许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经营,鼓励跨行业多种经营,不限经营方式、经营范围、经营规模。支持个体、私营企业收购、兼并或参股国有、集体企业。
13、放宽企业名称核准条件。对符合条件的辖区企业,特别是民营科技企业、农业龙头企业等,支持升冠市级企业名称,并按市局委托,及时给予办理升冠名称手续;对改制企业,允许保留原企业名称。对申报冠省级名称的企业提供优质服务。
14.放宽筹建企业登记注册限制。凡符合企业法人条件,经营项目需前置审批而暂未取得批准文件的,可先核发《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经营范围核为“筹办”。待企业完备前置审批手续后,再据以核定具体经营范围。
15、放宽各类新兴行业登记注册条件。支持各街道发展社区服务业,鼓励发展连锁经营,引导能够满足群众应急、便利需求的具有即时消费、小容量和应急性的连锁便利店进入社区。对从事运输、仓储、货代、整理、配送、物流信息等综合性经营的现代物流企业,允许其名称使用“物流”字样。试行电子商务、生活保健、家政服务、融资担保、社区服务等新兴行业登记注册。
三、加强引导,创新举措,优化经营环境
17、全力支持重点招商引资项目的落实和发展。(1)区工商局成立由局领导牵头、相关股室负责人参加的重点项目工作协调小组,专门负责省、市、区确定的重点项目涉及办理的各项工商行政管理业务的协调和指导,统筹处理和督办本部门相关业务,协调与其他职能部门的关系。(2)对重点项目落实贴身服务制度,主动提前介入,提供政策咨询服务,开辟“绿色通道”方便其办理登记等业务,并建立联络员制度落实全程跟踪服务。
21、全力支持全民创业。落实各项优惠政策,深化全民创业措施,下岗失业人员、城镇退役士兵和应届大中专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的,除国家限制的行业外,自工商部门批准其经营之日起3年内,依法减免各项工商规费。
23、全力支持个私协会服务平台建设。充分发挥个协、私协作用,拓宽服务渠道,为民营经济发展牵线搭桥,帮助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并妥善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
四、标本兼治,科学监管,优化市场环境
24、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巩固和发展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成果,进一步建全和落实食品安全监管岗位责任制,继续规范食品经营主体资格,督促食品经营者建立完善进货台帐制度和索证索票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流通领域食品质量检测体系,结合节季特点和市场热点开展食品市场专项整治,逐步构建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着力建立食品安全执法监管制度体系、经营者自律制度体系、社会监督制度体系、预警和应急处置体系,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
25、加大清理无照经营力度。巩固和发展清理无证无照经营专项整治成果,认真落实省府办《关于进一步完善查处取缔无证无照经营行为工作机制的意见》,健全“政府领导、工商牵头、各职能部门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继续加强与卫生、交通、环保、文化、消防等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协调,推进涉及前置审批无照经营问题的解决,通过清理整治,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促进公平竞争,并培植地方税源,增加就业岗位。
26、加大安全生产监管力度。加强对重点行业的监督管理,落实巡查频次,规范巡查记录并录入业务信息系统,建立健全“经济户口”监管档案,完善后续处置措施,特别是加强与有关部门的通报协作机制和向当地政府的报告制度,积极配合有关职能部门做好安全生产监管工作。
27、加大市场秩序整治力度。采取专项整治与日常监管相结合、查处案件与教育规范相结合、强化监管与建章立制相结合的方式,着力增强市场秩序整治工作的及时性、针对性和长效性。不断完善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四位一体”的市场监管体系,突出对重点行业、重点区域、重点市场、重点商品的监管,坚持不懈抓好打传、打假工作,切实加大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力度,为经济加快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28、加大企业信用建设力度。深化“守合同重信用”活动,有效运用和依托工商行政管理业务信息系统,加强对企业遵守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和相关信息等信用状况的资源整合,积极推行市场主体信用分类监管,强化对重点行业和B、C类企业的日常巡查,建立完善守信企业激励机制和失信企业惩戒机制,对辖区内持有驰名、著名商标企业或被评为市级以上“重合同守信用企业”且连续三年无违法违规经营的,给予享受企业年检时免审查、工商所巡查时免检查、办理注册登记优先的“二免一优先”特殊待遇;推进诚信体系建设,深入开展“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街创建活动。
五、依法行政,规范执法,优化法制环境
30、落实市场监管预先警示制度。对监管对象首次发生依法可适用警告的轻微违法行为予以警示,按期整改的不予行政处罚。建立逾期年检企业书面告知制度。对企业营业执照超过经营期限3个月以内的,予以限期责令改正,在规定时限内改正的不予行政处罚。建立超期停业警示制度,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成立后,虽超过六个月未开业,或者开业后自行停业六个月以上,但未发现其他违法违规行为的,予以警示,暂不给予吊销营业执照的处罚。
31、落实检查企业审批制度。经检大队外出执法检查,应报请分管副局长批准,各工商所执法人员外出执法检查也应报请所属单位负责人批准;对辖区内的重点企业,特别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施正常市场监管及执法检查,应请告局长批准。坚决杜绝执法扰民和未经领导批准的检查,以及先办案、后立案的现象。
32、落实行政处罚案件回访制度。对较大和重大行政处罚案件在办结半年后,由非原直接办案人员进行回访,检查案件当事人违法行为整改情况,听取当事人对执法人员执行办案程序和办案纪律的反映。
33、落实执法监督制度。认真做好案件的核审、听证、复议工作;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执法监督检查,对不按程序办案、滥施处罚、野蛮执法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34、落实错案追究制和行政赔偿追偿制度。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向错案责任人追究责任和进行追偿。
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xiexiebang.com】
第四篇:创业带动就业 推动经济发展
创业带动就业 推动经济发展
创业带动就业推动经济发展
——关于泗县以创业促就业的思考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抓好创业带动就业意义十分重大。中国共产党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这是十七大作出的旨在破解就业难题,实现广大劳动者充分就业,从而不断改善民生的重大决策。这一决策不仅首次从战略发展的高度对就业进行重在扩大的谋略、安排,而且还鲜明地揭示了完成这一战略任务的崭新的路径选择,即以创业促进就业。鼓励支持自主创业,以创业促进就业,以就业推动经济,将是关系社会和谐稳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策略,是我县县委、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工作的一大重点。
我县实施的基本情况及主要成效:
一、政策实施的基本情况:
在政策的落实上主要抓了四个方面的工作:
1、优化创业环境,我县认真落实了“非公经济36条”和“民间投资36条” 等政策。进一步降低了行业准入门槛,鼓励新创企业开创行业领域,“十一五”以来,除传统行业得到巩固和加强外,已扩展到一些新兴行业。
2、扩大创业融资,针对企业初创、发展、壮大等各个阶段和各个环节的融资需要,分别采取小额贷款及贴息、担保机构担保、银行支持等方式进行扶持,形成多渠道、多层次的创业融资体系。一是发放小额贷款,2001年,额贷款工作,当年发放创业贷款万;二是加快担保体系建设,200 年,我县组建了第一家担保公司,为符合条件的创业者提供创业担保资金。三是加大融资力度。大力扶持小岗失业人员、城镇军队退役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失地和少地农民、返乡创业农民工、大学生村官等群体创办实体,自主创业。
3、强化创业服务,着力加强创业培训、创业指导、就业服务网络和服务平台建设,到2010年底,成立了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建立了一批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和法律服务平台,在创业培训方面,积极整合人社、经信委等部门培训项目和资金,大力开展创业培训,到目前已培训人。
4、加大财税支持。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资金,加强创业基地的建设,扶持初创企业的发展和全民创业活动,在税收优惠政策落实方面,为新创业者减免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等。
5、全方面提供创业服务。泗县以由劳动部门牵头组织的“农民创业专家咨询团”为主要形式,开通24小时农民创业咨询热线,工商、税务等部门开设“农民创业绿色通道”,确保为每一个创业人员提供保姆式的全程服务。
政策实施带来的积极效果:
1、创业主持续扩大,在新登记注册的市场主体中,私营企业及个体工商户所占比例逐年提高,已经成为创业活动的主战场,到目前,全县个体工商户已发展到户。截至到3月底,城镇新增就业3075人,再就业392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84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2、创业领域明显拓宽,受“非禁即入“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影响,特别是个体私营积极的发展壮大,创业的领域也在不断的延伸和扩展,除极少数垄断行业
外,我县非公积极已全面进入。
3、就业结构有所改善。在包括“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在内的一系列积极的就业政策作用下,我县较好的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欧债危机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实现了就业的平稳增长,从就业行业看,非公积极的快速发展,为带动就业做出了积极贡献,保持了就业局势的基本稳定。
二、面临的现状
1、人力资源过剩与就业岗位缺乏的矛盾
一是我县属于偏远农村贫困县,位于宿州市东部,人口92万,耕地面积11.1万公顷,农业劳动人口达45万,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口达26万。地少人多,客观上造成大量的需要转移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二是每年2000左右的大中专毕业生构成新增劳动力,三是体制改革、征收土地等原因造成的下岗失业失地人员等。庞大的劳动人口需要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而另一方面,同农业一样,第二、第三产业基础薄弱,发展不足,体力密集型岗位供给力很低,企业科研水平和能力不高,对科技人才的吸纳力不强;第三产业规模小且形式单一,除去饭店、超市等普通服务型企业外,能够提供就业岗位的第三产业经济组织廖廖无几。丰富的人力资源与贫乏的就业岗位、关键岗位的空缺与科技人才的缺乏,双重矛盾阻碍了区域经济发展和家庭增收,制约了富余劳动力就地转化。
2、特色资源丰富与创业开发不足的矛盾
我县具有丰富的特色资源,如山芋粉丝、油桃、草莓、板材、棉纺织等,先后有 个农产品获无公害食品品牌、个农产品获国家绿色食品品牌认证,个农产品获国家有机食品认证,泗县是久负盛名的特色之乡。其中我县的芦竹多年生草本。具粗壮的根状茎。秆直立,有分枝。叶稍无毛;叶舌膜质,截平,顶端具短纤毛;叶片条状披针形,扁平,长30~60cm,宽 2~6cm,边缘粗糙圆锥花序大型,长30~60cm;安徽白山羊,系黄淮山羊的一个地方类群,该羊肉皮兼用,板皮属“汉口路”,质量优良,是制革工业的上等原料;成年公羊体重30kg左右,成年母羊体重22kg左右;繁殖力较高。特产丁湖螃蟹。地处淮河北岸的沱河,水质清澈,水草丰美,无污染。这里生产的绿色产品“丁湖蟹”远近闻名等等。但这些极具开发潜力的产品目前仍然缺乏现代农业规模经营和工业精深加工,没有形成大规模、高科技、深加工的龙头产业,没有实现特色农业品牌向绿色工业经济转变,相应地制约了就业岗位的开发。
3、县级财力薄弱与创业意识淡薄的矛盾
我县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经济发展缓慢,县级财力薄弱,财政支撑力不强,这是必须面对的客观事实。与基本县情相应,人们家庭收入偏低,创业资金不足,抵御创业风险能力脆弱,加之人们整体素质偏低,视野狭窄,就业取向单一,创业意识淡薄,“铁饭碗”思想根深蒂固,绝大部分都把“吃财政饭”作为一种“荣耀”和就业的首选,文化素质偏低的没有创业能力,文化素质较高的具有一定创业能力的大中专毕业生千方百计到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愿意拿稳定工资而不愿冒创业风险,从而使就业与创业陷入涡流。
4、经济发展滞后与创业氛围不浓的矛盾。
受自然地理条件和区位劣势的限制,县域经济发展滞后,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经济发展状况决定了人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所以,相对闭塞的环境,使人们的思维意识受限,对创业还存在着陌生、模糊、畏惧甚至鄙视的态度,“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发达地区与贫困地区的创业氛围差异显
著。同时,政府的宣传引导不够,鼓励扶持不够,优惠政策不够,没有给创业者开创良好的氛围和宽松的环境。本地小额投资创业者小项目看不到,大项目上不了,外来投资者对极具潜力的特色投资项目了解不够,对政府提供的创业环境信心不足,稍遇阻力便撤之大吉,创业氛围总体上讲不够浓厚。本地的创业者也存在这方面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一是创业意识不强,创业者能力较弱,这是制约我县创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劳动者普遍缺乏创业激情,自我发展,经营管理,自主创新,市场开发等创业能力不强。二是创业门槛较高,创办企业程序复杂,审批环节过多行业准入标准杂乱,融资信贷艰难、创业成本较高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创业者的信心及积极性。如:小额贷款政策规定,担保人必须是事业单位或者是公务员,而事业单位人员和公务员是有限的,不是所有需要贷款的人都有这方面的人脉关系,所以最需要贷款的人反而因各种政策等方面的限制贷不到款,政策的“门槛”无疑会让相当一部分人望贷兴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创业者的积极性和信心。三是创业公共服务处于起步阶段,服务市场不健全、为创业者提供服务的机构,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不能满足现实需要,而且大多数服务机械的集中在盈利性领域,为弱势群体提供公益性服务的机构极少,“锦上添花的多,雪中送炭的少”,创业平台总体上还跟不上创业者的需要。
三、对策与思考
以创业促就业,实现全民充分广泛地就业,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大引导,加强宣传,积极研究,破解难题,出台优惠政策,建立激励机制,培育良好的创业环境,才能吸引创业者,留住创业者,让广大创业者放心创业,敢于创业,争先创业。建立起公平竞争、充满活力的创业机制和全方面、多层次的创业支持体系,形成全民创业、充分就业的新局面。从创业与就业关系来看,创业是增加就业岗位、创造就业机会的“原动力”,是扩大城市就业、推动经济发展的“发动机”。一般来讲,激励一个人创业,至少可以带动3个以上人就业,可产生几何倍增效应。
1、做大“回引”工程,鼓励回乡创业。
在大力实施劳务培训、劳务输出的同时,建立回引目标制度,并把回引作为考核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工作业绩的一项指标,从制度上保证回引;在劳务输出中有计划、有组织、有针对性地培训、输出有文化、懂技术的劳务人员,让他们在务工中增长见识,更新观念,培养理念,学习管理、积累资金,在泗县籍打工 籍打工者中,成功人士不乏其人,政府适时鼓励他们回乡创业,他们也积极的与政府联系,实现打工者与政府之间的良性互动,为他们回乡创业提供支持。如泗县长沟镇青年大学毕业后外出打工,但是他没有打“死工”,而是积极虚心学习人家的先进管理技术、管理方法,千方百计的与老板“套近乎”,用自己的努力工作和诚心实意打动老板,取得了老板的信任和支持,于2009年到家乡进行创业,投资1000多万元,开办了元大鞋业吸纳了农村富余劳动力300多人。对于其他的想创业的有志之士政府要积极为他们找项目,刨路子、出点子,从服务上促进回引;加大返乡创业政策支持力度,降低准入标准,帮助建立回乡创业经济协会组织,积极探索集中创业、分散创业和自主创业等多种创业形式,支持有条件的乡镇结合小城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设立返乡创业小区,从环境上巩固回引。以回为返乡农民工创业打造“六无”环境,坚决落实无危害不制止、无举报不追查、无手续不罚款、无特殊不上报、无必须不检查、无先例不否定的“六无”原则,凡国家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的产业、领域和商品,均可从事生产
经营。引促创业,以创业促就业。
2、大力吸引外资,促进资源转化
采用网络、电视、报刊等各种宣传手段和媒体,对外宣传泗县的粮食、山芋、畜牧、板材、面纱等潜力品牌,主动联络国内实力雄厚、技术先进、声誉良好的大型企业集团,向他们介绍、推荐我县的绿色产品,使他们了解、熟悉我县绿色产品深加工所具有的强劲的市场竞争力和巨大的工业开发潜力。如泗县大路口乡积极宣传、创办了粉丝加工园区进行产品的深加工、精包装,“我是你的粉丝,请把我带回家吧”的广告语使泗县粉丝的身价倍增,销量喜人。引进外商、留住外商,让外来创业者在我县扎地生根,使我县的绿色工业枝繁叶茂,促进潜在资源向现实资金转化,加快县域经济的繁荣,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促进了我县特色农产品资源的深加工、精加工,实现了资源转化,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
3、转变政府职能,培育创业环境
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是政府的责任。在我国,各级政府是经济转型的主导者和参与者,是规范的市场秩序制度的供给者,规范的政府行为本身就是创业者最渴望的环境。这里所说的环境,既包括硬环境,也包括软环境,对于硬环境,可以通过加大投入,搞好基础实施建设来改善,加快开发区建设,把开发区建设达到国家级的水平。但是关键还是要改善软环境的,使外资敢于并乐于在泗县这片热土上投资发展。为此我们县委、政府要建立重大项目的工作制度,帮助企业解决项目审批、融资等方面的难题,从基础做起,加大对“三乱”问题的查处力度,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创业环境。回顾我们泗县这几年的招商引资,一方面抽调精兵强将到江浙沪等发达地区驻点招商,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我们泗县的文化品牌优势,与宿州学院联办泗州戏专业,专门培养泗州戏人才,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办的红红火火。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引来了外商,解决了就业,于此同时,政府要大刀阔斧地破除一切有碍创业、不合时宜的陈旧观念和做法,将思想真正统一到党的十七大精神上来。采取进一步推动创业的积极政策,营造一种鼓励和扶持创业的优良社会环境,“放水养鱼”、富裕他一人,繁荣我一方,扶持创业,为创业者提供更加优惠的条件。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变管理为服务,进一步减少申办工商行政证照手续,减免申办费用。城管部门在执法中,应变粗暴为文明,对创业者以教育、解释、引导、劝戒为主,避免动辄罚款、扣物等蛮横手段。税务机关在依法征税的同时,尽可能为创业者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并尽量为创业者减免税种和额外税费,劳动保障部门在劳务培训、社会保障、劳动关系上狠下功夫,为创业者提供优质的劳动保障服务。逐步简化办事程序,形成“创业只进一扇门”的程序格局。全方位地为创业者提供一个和谐、民主、开放、规范、透明、温暖的创业环境。
4、加强创业引导,转变就业观念
充分利用宣传媒体,加大创业宣传,渲染创业氛围。(宣传典型)。一人创业,十人受惠;全民创业,国家受惠。宣传部门应加大对“创业是益国益民益已的好事”进行宣传,报道创业事迹,表彰创业人士,颂扬创业精神,努力营造全社会崇尚创业、向往创业的良好氛围,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大力颂扬艰苦创业的拼搏精神,改变人们的就业观念,激发创业热情。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本,秉持人人都享有尊严、官员和百姓平等的时代精神,淡化“官本位”,强化“民本位”,强化公仆意识,努力营造官民互尊,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动为本,创业立身”的优良文化,努力营造一种人人“想创业,敢创业,会创业”的浓厚
创业氛围和“人人都是创业主体,人人都是创业环境”的社会文化大环境.官荣、民荣、创业者更荣的社会氛围。要为人们提供职业的多样化选择,使更多的人成为创业者。要引导和支持各类创业协会的发展,为创业者提供相互学习,共享信息,交流经验,增进友谊的的平台,引导全社会关注创业,支持创业,帮扶创业,营造全民创业的良好氛围。
5、提供金融支持,培养创业精英
完善支持自主创业的财政金融政策,加大对创业相关环节的财政支持,扩大小额担保贷款贴息范围。金融部门应简化创业者贷款手续,方便创业者贷款创业,为创业者提供资金支持。多渠道筹集资金,设立“高校毕业生创业资助资金”、“创业精英奖励基金”。出台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相关优惠经济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培养创业精英。扩大税费优惠政策的适应范围,鼓励创业企业扩大规模,进行技术创新。对经认定的企业和经省市认定的创业基地,在一定期限内免征相关税费。
6、要鼓励全民创业、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泗县经济发展的短板在于民营经济的弱小,沿海发达地区的实践证明,一个地方的发展不仅需要大企业的支持,更需要数量众多的小企业的参与,所以泗县经济要想腾飞壮大,就要力争形成一批规模较大、装备水平较高、市场竞争能力较强的民营经济群体。为此,我县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抓大促小带中间”的思路和方法,“抓大”就是督促和引导规模企业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施强强联合,以龙头优势辐射带动民营经济的整体水平的迅速提升;“促小”就是通过采取典型引路,示范带动,支持扶持等措施,壮大民营经济,扩大富裕面;“带中间”就是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小业户群体,促进小业户群体在现有的基础上增强技术革新能力,提高市场竞争能力。目前,我县的民营经济发展已经有了一定规模。如南虹棉业集团,通过几年的发展,不仅吸纳了当地大量的劳动力,还带动了泗县北部棉花种植区广大农民种植棉花的积极性;黄圩镇的武圩工业园区的板材加工,在1992年许明利通过自己自筹5000元资金开办第一家小型板材厂以来,经过政府的大力支持,企业的自主创新,带动示范,经过近20年的发展到目前已达到50余家,形成了皖东北最大的板材市场,产品远销江浙沪等地,与之配套的物流公司也相继创办起来。大庄许伟养鸡场,养鸡场所产的绿壳鸡蛋是高营养保健鸡蛋,不仅打入了一些大型超市,而且获得了专用商标和“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证书,而创办这个特色养鸡场的许伟,几年前,许伟在贷款支持下独辟蹊径饲养绿壳蛋鸡,不仅自己致了富,而且带动了一批农民跟着致富。许伟也被群众称为“创业明星”。下岗女工岳喜菊在专项资金扶持下到乡下租了20亩土地,创办了泗县康力兔业公司,带动5000农户发展养兔,岳喜菊的康力兔业公司被评为市级产业化龙头企业,岳喜菊也被评为市劳动模范、农村致富带头人,并光荣当选为市人大代表。大路口乡大营村农民邓衍安创办牧业公司,率先开展了养猪人工授精,业务量已遍及周边4县20多个乡镇。这些民营经济的发展,使广大农民以“离土不离乡”的就业方式,转变了身份,增加了收入,对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推进乡村工业园、农村城镇化、解决劳动力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创业,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是泗县民营经济的发展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管理不科学,设备落后,资金困难等等,为此县委、县政府要采取几项措施:一是要加强创业能力培训工作,利用我们泗县已经成立了泗县职业技术培训学校,技工学校,培训人才,同时也鼓励外商能人办学,如江南技术中专,泗县花
友培训学校,在我们泗县二十年,长期租用我们党校校舍,为我们党校创收的同时,也为我们泗县培训了大量的劳动技术人才;二是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让本地的创业者享受到同外地客商一样的优惠政策。让广大的创业者安心、放心、大胆的创业,解除他们在创业过程中的后顾之忧。要充分考虑到创业、就业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需要、新群体。扩大税费优惠政策的适应范围,鼓励创业企业扩大规模,进行技术创新。对经认定的企业和经省市认定的创业基地,在一定期限内免征相关税费。三是不断扶持和壮大龙头企业,并以此带动产业基地和市场建设加大科技投入,增加市场竞争力。
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意义重大,使命光荣。只要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勇于开拓进取,谋取创新发展,扎实工作,为促进创业就业和经济的持续增长,为促进泗县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最后预祝泗县创建省级创业城市成功!
第五篇:推动工业发展思路及措施
工业思路
一、落实扶持政策,稳定经济运行,实现稳增长。一是全面贯彻落实《赤峰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工业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敖汉旗促进工业企业健康发展十条措施》,旗财政在推广应用新技术、企业人才培养、实施品牌战略、小升规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科学引导转型升级,支持创新奖有所值,确保各项扶持政策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积极争取自治区、赤峰市技改专项资金。为新增年用电2000万度的条件企业争取大用户直供电政策。
二是实施旗级领导包扶企业行动。根据全旗工业发展实际,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开展旗级领导“帮一促一”精准包扶活动,做到规上企业全覆盖。开展优化工业发展环境专项行动,及时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保持规模以上工业平稳较快发展。
三是注重人才培养,加快培养一批具有战略眼光、品牌建设意识、市场开拓精神、管理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培养一批具有先进理念、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敖汉工匠。
四是积极利用市级助保贷平台融资,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五是结合全旗工业发展实际,调研储备政策,做到该出台时及时出台到位。
二.突出项目建设,立足招商引资,实现主导产业发展壮大。
一是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推动浦达拉沥青岩等一批项目尽快投产达效。
二是围绕四个“百亿元”产业集中策划包装储备一批工业项目,委托招商,专业招商。
三是立足做大现有龙头企业,把“以商招商”作为招商引资工作的重要渠道,突出抓好阜信源、久盛科技、万华铸件、宝塔油页岩下游产品深加工的招商,组织企业带着合作意向外出考察学习,精准招商。积极创造条件,推动股改上市。
三、加快园区建设,明确特色产业,实现企业集约集聚发展
一是尽快做好相关规划,明确园区整体布局、特色产业及发展目标,加快申报自治区级开发区。
二是清理整顿僵尸企业,为引进先进产能腾空间。三是大力发展“飞地经济”,积极扶持财税贡献大的制造业。
四、突出重点镇开发,明确功能定位,谋划省道210工业出海大通道。
在规划工业园区的基础上,按照主体功能区规划,充分发挥重点开发城镇(新惠镇、四家子镇)发展工业的功能,发挥黄羊洼镇国有土地的优势,抓住赤峰市“转身向海”、“加快推动绿色草原与蓝色海洋携手发展”的机遇,发挥我旗距离锦州港最近的区位优势,谋划省道210工业出海大通道,发挥三点一线集中连片集聚效应,推进工业集约发展。
五、突出技术改造,盘活一批工业资源,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业。
除新惠镇、四家子镇两个重点开发城镇外,针对限制开发区限制类产品不许新建项目的实际,突出节能降耗、绿色发展,实施符合政策的技术改造项目,盘活工业资源,重点发展绿色有机农畜产品加工业。
六、实施工业消费品“三品”战略,突出供给侧改革,实现转型升级。
一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主导产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坚决淘汰落后产能。
二是加快中小微企业发展步伐,大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逐步迈上中高端水平。
三是依托我旗生态环境“全球500佳”、“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世界小米之乡”、“全国最大优质谷子生产基地”等优势,借助“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等品牌影响力,推动更多工业企业加入国家级媒体品牌宣传。充分发挥旅游对塑造提升工业品牌的积极作用,在我旗主要旅游景点,加大平面及立体广告宣传力度,定期举行地工产品展销活动,进一步提升我旗工业产品品牌影响力。
七、落实“互联网+中国制造”,推动“两化”融合,突出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
把“两化”深度融合作为企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做大做强的主战场,主动对接《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规划(2016-2020年)》,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倍增剂”和“渗透性”,支持企业在产品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等诸多环节实现信息采集、加工、管理的系统化、网络化、集成化,提升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产品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