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企业制度化管理现状及对策建议[范文模版]

时间:2019-05-12 21:39: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国中小企业制度化管理现状及对策建议[范文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国中小企业制度化管理现状及对策建议[范文模版]》。

第一篇:我国中小企业制度化管理现状及对策建议[范文模版]

我国中小企业制度化管理现状及对策建议

摘要:制度建设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已成为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在制度建设及管理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已极大地制约了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笔者认为我国中小企业要想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经济环境中获得长期生存和持续发展,必须加强自身制度化建设,依靠好的制度吸引和留用优秀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最大潜能,为企业赢得持久竞争力。

关键词:中小企业;制度;制度化管理

一、制度化管理的涵义

经济学家道格拉斯·诺斯在《经济史上的结构和变革》一书中认为,制度是“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规则、服从程序和道德、伦理的行为规范,其作用是提供人类在其相互影响中的框架,使协作和竞争的关系得以确定,从而构成一个社会特别是构成了一种经济秩序”。这意味着对国家来说,制度旨在规范人类的行为,从而创造一种正常的经济秩序;对企业来说制度是通过一系列政策法规、规章条例等法律关系,同时结合人的心理因素,构建一种企业制度化管理氛围,以此推动企业目标的落实和实现。制度化管理简单的说就是以企业制度为标准,把制度看成是企业的法津法规,在日常的工作当中,企业处处以制度为准绳,使工作流程化、标准化、透明化,促进员工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制度化管理是中小型企业迈向大中型企业、集团化公司的必经过程,是企业实现“法治”化的具体表现。

二、我国中小企业制度化管理现状

我国大多数中小型企业逐渐认识到制度化管理的重要作用,并把制度化建设纳入到企业的议事日程。但是基于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企业发展状况,我国中小型企业当前在制度化管理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管理制度不健全、不规范由于中小企业处于发展初期,部门设置比较单一,有的部门只一个人,甚至几个部门只设一个人。部门的单

一、人员的设置不合理以及一人多岗、职务交叉重叠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小企业管理制度的健全和规范“,无法可依”和“有法不依”的现象普遍并存。

(二)经验管理占有较大比重我国很多中小企业缺乏规范的管理制度,或者有了管理制度也形同虚设、朝令夕改,处理问题时“人治”化成分居多,企业管理完全依照老板的好恶

来处理,处于一种随意、松散的状态。经验管理在一些中小企业里甚至居于主导地位,想当然、乱指挥现象普遍存在。经验管理导致企业经营具有较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缺乏对企业长远发展的规划,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制度化建设和管理。

(三)管理制度不合理,难以执行目前大多数中小企业为了体现其运作正规化、程序化和透明化,盲目照搬照抄一些大公司先进的管理制度,甚至有些中小企业为了急于做大做强,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不惜重金请咨询公司前来诊断,制定了比较完美的企业管理制度,但结果发现与公司的实际情况格格不入,很多方面难以跟进和配套实施,操作起来举步维艰,最后制度只能作为一种装饰企业门面的摆设。

除了以上问题之外,我国很多中小企业在发展到一定的规模,虽然认识到了制度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也加大了制度化建设力度,但是制定的制度过于严格、呆板和僵化,对员工灵活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起到了到抑制作用。久而久之,企业的整体运行逐渐陷入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的恶性怪圈,危及制度建设的终极目标。

三、改进我国中小企业制度化管理的建议

针对以上我国中小企业在实施制度化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笔者从四个方面提出改进建议:

(一)制度建设要切合企业实际

管理制度是企业管理发展的基石,一个规范、公平、合理的制度是企业赢得人才争夺战的最为有力的武器。但是任何完美的制度如果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需要,同时有阻于企业发展,对企业自身而言就不是合理的制度。我国中小型企业在建立制度的时候,一方面要充分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和传统,必须保证制度能获得大多数员工的认同和支持,以便于制度的顺利推行与实施;另一方面,企业的制度并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严越好,关键在于制度是否具有可行性和较好的可操作性,否则企业制度不但不能给企业带来管理的改进和效益的提高,反而会给企业带来管理上的混乱,进而对企业造成负面的影响。

(二)管理者要以身作则

按企业制度办事是企业制度化管理的根本宗旨。企业各级管理者不仅要组织制定好企业的管理制度,还要成为执行制度、遵守制度、维护制度的模范带头者。要谨记严下先严上的道理。管理者本身的榜样作用就是对员工的激励和约束,我国40%以上中小型企业由于存在着家族基因,老板以及核心管理人员没有外在的监督和约束机制,其行动游离在法制之外,也构成了制度执行中的难点问题。因此,不断提高各级管理员工的执法水平对我国中小型企业加强企业制度化管理显得特别重要。

(三)管理者要宣传教育

企业制度如同国家法律一样,一旦制定并发生法律效力后就应像普法工作那样,向全体员工进行宣传和教育,让企业员工知晓,使员工做到令行禁止。无论是企业的管理者,还是一般员工,都应当从思想上树立起法制意识。我国中小型企业由于其规模以及员工素养的局限性,要让员工从思想上树立起法制意识,企业必须加强人文和法制培训,加大各种制度的宣传力度,更要有针对性地为员工进行宣传、解释,不断提高员工对制度的知晓度。企业员工只有树立了法律意识,当制度的内涵被员工从心理上接受并自觉遵守与维护而形成习惯时,制度才能凝固成一种文化,进而达到自觉、自发、自动按照制度要求规范其行为,完成他律到自律的转化,形成良好的守法氛围。

(四)企业制度要严格执行

贯彻制度是规范制度的核心,也是制度保持权威性、强制性的根本保证。在执行制度时,管理者要经常向下属进行规章制度的教育,以警告或规劝其不要触犯,否则会受到惩处,任何人包括管理者,只要触犯规章制度,就一定会受到惩处。对违反一般管理制度的行为,应以教育为主,惩罚为辅,但对触犯天条式的管理制度,触及到了企业核心价值的任何小奸小恶,都必须从严处置,决不能心慈手软。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以及知识经济的到来,企业管理已由传统的“人治”化管理进入了现代化、法制化、信息化管理的新阶段,我国中小型企业在创业初期应尽可能从“人治”化管理向“法治”化管理不断靠拢,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流于形式,企业管理者要从思想上认识到在企业管理制度上决不会存在一劳永逸、一蹴而就的事情,要不断地追求能够使企业提高盈利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最佳管理模式,要契而不舍地加强企业制度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制度化管理氛围,使企业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健康发展。

i [1] 张宇燕.经济发展与制度选择[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2] 诺斯.经济史上的结构和变革[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3] 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上海.三联出版社.1994.[4] 奥斯特罗姆等编.制度分析与发展的反思[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5] 吴楚汉.我国私营企业可持续成长初探[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6] 谢健.民营中小型企业制度创新[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

第二篇: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现状及对策探讨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现状及对策探讨

(1)内源性权益资本筹集

中小企业获取权益性资本的渠道主要有两条:第一是通过发行权益性金融证券来获得;第二是通过企业内源性融资来获得,也就是把获得的利润不以红利形式分给股东,而是将其以股东权益的形式留存在企业内部,用以支持企业的长期发展。由于中小企业一般经营规模较小,其盈利空间小,盈利增长慢,因此,以各种方式发行权益性金融证券是中小企业扩张权益性资本的主要渠道。但我国相关体制还不健全,对中小企业限制较多,能够通过发行权益性金融证券来解决资金问题的企业比重较少。而由于传统经营理念的影响,大部分企业股东将所得利润分光花完,很少存在投资意识,这也限制了内源性融资手段的实施。

(2)内源性债务资本筹集

内源性债务融资是指和企业有直接关系的企业主、股东、合伙人或业主的亲友向企业提供债务性质的借款。这种融资方式比较灵活可靠,利率水平灵活性大,借款人和企业之间几乎没有或较少有引起融资困难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和道德风险问题。由于外源性融资渠道不够通畅或成本较高,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这种融资方式是个不错的选择。事实上,这种融资方式常是企业发展过程中难以逾越的阶段。据不完全统计,对于中小企业来说,90%以上的初始资本主要由业主、创业团队及其家庭成员提供。另外,值得所提出的是内源性直接债务融资是在非正式金融安排下发生的,也即人们讲的“民间融资”。这种融资方式常被人们指责为“高利贷”、“非法集资”等,这就严重抑制了“民间融资”的发展。对于这种融资方式,我们应该给予合理引导,并给以法律保护,它对中小企业的融资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2.外源融资

(1)间接融资渠道

从间接融资方面来看,企业融资渠道有商业银行贷款、政策性银行贷款、信用社贷款和非金融机构贷款。商业银行贷款是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政策性银行贷款偏向于政府扶持性项目和国有大企业,信用社贷款和非金融机构贷款所提供的资金也只是杯水车薪。然而商业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渠道也并不十分通畅,相对于大企业来说,中小企业贷款风险大,管理繁琐,运作费用高,因此,中小企业在间接融资方面也并不顺畅。

(2)直接融资渠道

从直接融资方面来看,中小企业要从资本市场筹集到资金是相当困难的。企业直接融资渠道主要是发行债券和股票。由于国家对企业利用证券市场融资的约束十分严格,且只有那些大型重点企业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才有可能获批发行债券,大部分的中小企业很难达到要求上市融资。就企业板市场而言,目前符合其条件的中小企业仅有1200多家,而我国实际上有1000多万家中小企业,大部分中小企业不具备上市资格。

(二)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

1.内源融资的现状

内源融资的成本最低,而且无须复杂的手续,是最佳的资金来源。但在现实 中,中小企业的内源融资状况却令人担忧。

(1)中小企业自我积累意识差

中小企业为应付市场的变化,应该提高自我积累的意识,而很多中小企业在分配中存在短期化倾向,积累意识淡薄,很少考虑未来市场的变化对资金的需求,利润分配上几乎近于“分光”。这是由于企业经营者过于看重短期利益,或对未 来经营状况不自信,或没有长期的经营战略,客观上又缺乏上级部门的监督而造成的。还有,我国的有关政策和法律缺乏连贯性和稳定性。特别是民营企业经营者的利益没有切实得到保护,甚至有些地方的行政部门对效益好的企业“吃、拿、卡、要“、百般刁难、乱派杂税,这也是造成企业自我积累意识差的原因。

(2)新税制的实施使中小企业失去了往日的税负优势

在税收政策上,国有企业可先缴后退,非国有企业无此待遇。中小企业特别是个体、私营企业往往是小额纳税人,增值税发票难以抵扣,实际税收增加。个 体、私营企业还存在双重纳税现象。小规模纳税人的税负要重于一般纳税人。这 使得中小企业内源融资“源水”枯竭。

(3)折旧费率低无法满足企业进行固定资产更新改造的需要

折旧费用不仅要满足企业设备维护和更新设备来维持企业的简单再生产,还应该在技术进步和市场竞争的条件下,保持企业竞争能力。长期以来,我国一直 实行低折旧制度,在折旧率的计算上只考虑设备使用中的有形损耗,而没有考虑 科技进步,生产力提高所带来的无形损耗,使不少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用于维持简单再生产,就更谈不上进行设备的更新改造了。由于折旧率太低,加上自留折 旧不多,使企业无法满足对设备进行技术改造的需要,导致企业设备、工艺、产 品严重老化,技术改造不足,重置投资能力不强。有的企业被迫从银行贷款搞技术改造,却无法用折旧提成来归还。

2.间接融资的现状

中小企业由于底子薄,自有资金少,民间融资渠道又不畅通。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主要采用向银行贷款的方式。上海中小企业的外源融资中,银行贷款的比重为73%,通过有价证券融资为2%。而德国中小企业的外源融资中,银行贷款占57%,从证券市场融资的比重是16%。另外,国有银行改制后,对中小企业贷款 存在着种种体制上的障碍,从而使中小企业间接融资困难重重。

(1)考虑中小企业规模小,银行贷款向大企业倾斜

第一,成本高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经营方式灵活,流动资金不足,其贷款的特点也正好表明为要得急、频率高、数量少。而对于银行而言每笔贷款资金量的大小都要履行复杂的审批发放程序。结果银行的贷款单位经营成本和费用上升,给大企业贷款是“批发”,给中小企业贷款是“零售”,没有规模经济性。大银行从节约经营成本和降低费用的“经济性”出发,不愿与中小企业打交道。

第二,风险大大多数中小企业缺乏必要的帐目,也不能执行正规的财会制度,缺乏信用观念。有的企业甚至恶意逃废银行债务,银行贷款风险大。例如,某银行安陆市支行向武汉同济药业公司发放1年期抵押贷款100万元,另一银行分别向武汉华利房地产公司、海南三亚供销公司发放1年期抵押贷款1087万元和887万元,三笔贷款均为抵押,应该说安全系数较高,但都因贷后信息监测不到位,信息反馈不及时,贷后跟踪管理没跟上,对异地企业经营状况的变化掌握不及时,导致这三笔贷款均已列入呆帐类贷款。后来两家银行分别在当地法院对借款企业进行了诉讼,法院的判决均为胜诉案件,但借款企业均无可执行的资产。各大银行为保证贷款安全而采取的贷款权上收和瞄准大型企业的做法,实际上造成了中小企业贷款难,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

(2)银行贷款向国有企业倾斜

在我国,传统的办法是以所有制来划分企业。受计划经济影响及行政干预,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放贷时很大程度受所有制性质的影响。国有中小企业获得贷 款容易得多,而乡镇企业、集体企业就难得多。调查表明,国有及集体中小企业 的户数和贷款余额分别占统计样本总额的62%和83%,而股份制企业、三资企业、个体企业、私营企业和其他性质企业的贷款户数和余额分别占38%和17%,贷款明显向国有中小企业倾斜。其主要原因在于银行的经营者认为国企是国家的,银行也是国家的。贷款给国有企业收不回来也是“肉烂在锅里”没什么责任;贷款给非国有企业收不回来则责任重大。某些国有企业领导也存在同样的想法,结果造成大量贷款变成呆帐、坏帐。

(3)抵押贷款和担保贷款难

为减少银行的不良资产,防范金融风险,1998年以来各商业银行普遍推行了抵押、担保制度,纯粹的信用贷款已经很少。据央行统计,到2005年一季度,中国内地的房地产贷款余额已经达到了27650.6亿元,其中,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又占据了房地产信贷的大半江山。可见抵押贷款和担保贷款已经成为贷款的主要方式。中小企业贷款难主要表现在抵押难和担保难上。抵押难,一是中小企业可抵押物少,抵押物的折旧率高。二是评估登记部门分散、手续繁琐、收费高昂。担保难,主要表现为中小企业难以找到合适的担保人。大型国营企业可以在上级行政主管部门的撮合下,由效益好的企业来担保,甚至由政府机构出面担保。而中小企业,尤其是民营中小企业则完全是独立法人,不愿承担其他企业的连带责任,所以相互之间不愿担保。在自身资金短缺时也很难找到担保人。

(4)金融体系和信贷政策存在缺陷

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机构的支持,但除城市商业银行明确规定为中小企业服务外,国家对其他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在扶持中小企业方面,没有刚性的政策规定,中小企业融资的体系有待于完善。没有全国统一的信用评估机制和监督机制,没有形成完善的全国性担保体系,缺少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服务的中介机构也是造成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不畅的原因。

3.直接融资的现状

中小企业对资金的渴望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客观上为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提供了条件。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也为社会闲置资金提供了一 个有效的投资渠道。直接融资的方式主要有集资、股票融资、债券融资、民间借贷和利用风险投资等。

(1)集资的范围有限

集资是将社会上的闲散资金集中起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每个参与者可以按照自己所出资金的份额来分享以后的经营成果。集资又有合法集资和非法集资之分。合法集资一般由一人或几人发起在各自的亲友之间,或一个单位在职工内部 募集资金用于生产经营,而非法集资是违反国家金融法规,高息揽资。非法集资 的存在也说明仅靠合法集资是远远不能满足企业对资金的需求,而中国又缺乏一 个活跃的私人资本市场。私人资本的筹集会受到非常大的限制,所以集资的范围 在不逾越法律的界限之内是相当有限的。一般人集资仅限于亲友之间,而企业集资多在内部职工这个范围内,所集资金难以满足企业的生产经营对资金的需求。

(2)股票融资门槛高

股票融资最大的优点就是企业没有还本付息的压力,而且资金可以长期使 用。1990年12月,上海、深圳两地相继成立了证券交易所。截止2010年8月 底,境内上市公司已达1947家。但由于A股市场的上市门槛高,如我国《公司法》和《股票发行和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规定,发行股票

上市的审批条件之一:“发行后的股票总额不少于人民币5000万元”,这对于资产规模不大的中小企业而言,是不切实际的。

(3)民间借贷负面影响大、风险大、融资成本高

在一些地方,民间借贷活动异常活跃,民间借贷成为私营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据《南方周末》2011年的报道,央行温州中心支行上半年进行的一次调查显示,温州民间借贷市场规模达到1100亿元,有89%的家庭或个人、59.67%的企业参与。而来自温州官方的文件也首次证实,当地民间借贷规模占民间资本总量六分之一左右,且相当于温州全市银行贷款的五分之一。其资金来源主要是民营企业和普通家庭的闲置资金。民间金融机构具有许多符合市场经济的特点和优势,如组织机制灵活、效率高,对于当地的中小企业资信比较了解等。所以尽管国家对诸如私人钱庄、农村合作基金等民间的非法和准非法的灰金融机构进行过清查、整顿,但这些非法金融机构却顽固地生存着。这是社会闲置资金增加和资金趋利性规律导致的必然结果,也反映出现行的金融体制和市场机制有相抵触的一面。由于民间借贷负面影响大、风险大、融资成本高i[i],对社会经济的破坏性大,终究不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的根本办法。

而债券融资和利用风险投资的融资方式对于我国的中小企业现阶段由于种种原因仍然是不可行的。

第三篇:浙江中小企业基础管理现状及对策建议

浙江中小企业基础管理现状及对策建议 浙江省中小企业局二○一○年十二月三十日

为全面了解我省小企业基础管理发展情况,我局在 2010年7月份对全省工业小企业的基础管理情况进行了专项调查,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700份,回收有效问卷245份,回收率达到35.0%。同时,我们还通过召开座谈会、实地走访等形式,基本掌握了我省小企业基础管理发展状况。

一、小企业基础管理现状

我们对小企业基础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进行了分析,情况如下:

1、66.61%小企业实施定额管理,内容集中在劳动定额和材料消耗定额管理上。问卷调查显示,小企业的定额管理普及率、覆盖率均不高。66.61%的小企业实施了定额管理,其中开展劳动定额及材料消耗定额的企业占58%和36%,开展能耗定额管理和资金定额管理的占11.43%和10.20%,开展设备利用和修理定额、管理费用定额、资金占用定额和成本费用控制定额等其他定额管理的累积也仅占10.61%。

2、46.12%的企业实施现场管理,内容集中在目视管理和看板管理上。问卷调查显示,15%的小企业人员不知有“现场管理”这一说,78%的人员是知道一点。目前小企业开展的现场管理主要方法是目视管理,占66.61%,看板管理占比21.23%,5S管理占12%,说明小企业开展最多的还是目视管理,这与目视管理相对简单并形象化有关。33%的小企业有现场管理检查,但其中58%的小企业是想起就检查,没想起就不检查。

3、39.37%的企业用于信息化建设的费用小于5000元。有24.08%的企业2009年用于信息化建设的费用在5000至15000元之间,只有19.18%的企业大于15000元,还有17.14%企业不清楚用于信息化建设的费用。有2.96%的企业至今无电脑,有电脑仅仅用作打字的又占2.96%,有电脑但没有上网的占6.12%。实地调研中,我们要求企业提供内部基础资料,诸如制度文档、表格报表、信息数据,多数小企业没有建立基本的信息资料,少数已经建立但大多比较陈旧没有得到及时更新,企业各项数据的准确性与及时性无从谈起。外部信息的获取主是通过电视、广播、报刊杂志,占到69.12%的。

4、69.39%的企业实施计量管理,较重视计量管理的占20.82%。问卷调查显示,关于是否有必要开展计量管理的问题上,20.82%的人员认为非常有必要,47.76%的人员认为比较需要,20.41%的人员认为不太需要,还有5.31%的人员认为没必要。16%的人员基本上知道关于计量器具的一些知识,有38%的人员懂得一点,43%的人员不知道。不少小企业对计量工作的认识还是很有限,他们认为计量工作是无产出的投入,是不产生经济效益,而且还要投入一定的资金,所以不少企业把计量工作当作负担。

5、43.67%的企业建立了较完善的设备台账,35.92%的企业设备点检较规范。有6.94%的企业根本没有建立设备台帐,54.69%的企业建立设备台帐只是应付检查。有6%的企业没有开展设备点检工作,55.92%的企业设备点检工作做得很简单。实际使用中,各部门未经审批即任意调用设备,设备的帐、物、卡不相符;没有定

期检查和点检制度及定期维修保养,并不掌握设备的技术状况,一般是事后维修,维修后也无维修记录;设备使用完毕或停用就放在一边,不进行检查和维修保养就进行封存,使设备达不到完好要求,设备实在不能使用了,就当废铁一卖了事。在大部分小企业的设备维修过程当中,没有预防性修理,也就是说没有分为设备的大修、项目修理和小修,企业设备基本处于随坏随修状况。

6、90.20%的企业建立了规章制度,不完善的或建立但不执行比例占到了48.98%。尽管有90.20%的企业建有规章制度,可是,建立但不完善的比例达到了46.53%,建立但没有执行的占2.45%,还有6.53%的企业没有建立规章制度。有些盲目照搬照抄一些大公司先进的管理制度。问卷调查显示,认为企业内部处理日常事务非常有序的占28.98%,认为一般的占62.45%,认为混乱和一塌糊涂的分别占

6.12%和1.63%。23.27%的企业认为各部门间的责任界定不明确或非常不明确。

二、小企业基础管理问题分析

从本次调研看,小企业基础管理情况不容客观,总的来说还比较薄弱。经验管理占比较大,在一些小企业里甚至占居主导地位,想当然、乱指挥现象普遍存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如下:

1、对基础管理认识不足。实地调研发现,即使是小企业,也不屑于谈基础管理,而“创新”却是被大家提及最多的词语之一,但“创新”往往虎头蛇尾,过一年半载就无声无息了,究其根本实际上是企业基础管理没抓好,例如公司法人治理、人力资源管理、内控体系等最基本的东西,最后无法深入执行。绝大多数的小企业把工作重点放在生产与市场上,而忽视了企业的基础管理,一说到管理提升,口头说重视,但只要影响到生产了,就可能要暂时搁浅。把管理提升看成额外的工作,而不是看作企业发展的推动力与必需品。

2、基础管理制度不健全。基础管理制度不健全、不规范,一方面,由于小企业处于发展初期,部门设置比较单一,有的部门只一个人,甚至几个部门只设一个人。部门的单

一、人员的设置不合理以及一人多岗、职务交叉重叠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企业管理制度的健全和规范。另一方面,企业管理完全依照老板的好恶来处理,“人治”成分居多,主观上认为也并不需要什么现代基础管理。

3、基础管理制度不合理。有些小企业为了体现其管理的正规化、程序化和透明化,盲目照搬照抄一些大公司先进的管理制度,有些小企业则急于做大做强,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不惜重金请咨询公司前来诊断,制定了比较完美的企业管理制度,但结果发现与公司的实际情况格格不入,很多方面难以跟进和配套实施,操作起来举步维艰,最后制度只能作为一种装饰企业门面的摆设。

4、基础管理缺乏培训。许多小企业对员工的基础管理培训投入少至又少,甚至没有把基础管理培训纳入企业的培训计划,相当部分员工一般没有经过培训就上岗,缺少基础管理的知识和技能,基础管理意识淡薄。问卷调查显示,培训费用几乎为零的企业占11.79%,培训费用小于2000元的企业占30.49%,培训费用在2000-10000元之间的企业占30.49%,培训费用大于1万元仅占14.23%,而12.60%的问卷填写者不清楚企业的培训费用,可见小企业培训支出是很低的。培训以岗位技能培训为主,占64%,管理知识培训仅仅占18%,这说明小企业的管理培训方面的重视程度不够,更多的是上岗培训。

5、基础管理缺乏考核和激励。缺乏推进基础管理的检查、考核和激励机制,由于缺乏量化的检查、监督和评价标准,员工没有积极性和主动性去改善基础管理,形不成人人以此为己任的氛围,合理化建议的渠道不通畅阻碍改善。如企业的设备管理人员有职无权,企业的设备管理受约束,在企业里生产第一,无法做到设备的计划维修,无法对其他部门进行设备管理方面的考核,在企业里只起到一个机修主管的作用。

三、提高小企业基础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1、必须要重视基础管理。为什么要重视基础管理,因为不重视它,轻视它,就不可能把战略问题执行到位,“三流的点子加一流的执行力,永远比一流的点子加三流的执行力更好。”星巴克、麦当劳全世界开花,其经营手段和策略曝光于大庭广众之下,却没有哪一家企业能与之争锋,这些企业成功的关键原因在于它们拥有超强的执行力。好的战略是非常重要的,但若没有强大的执行力去完成它,这个战略也只是一纸空文。在现实中,很多人都把执行视为理所当然,换句话说,该如何执行战略问题,往往被忽视。因此,企业必须转变观念,重视基础管理,特别是领导和管理部门必须改变观念,提高对基础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2、制订合适的基础管理制度。制度建设要切合企业实际,一个规范、公平、合理的制度是企业赢得发展的最为有力的武器。小企业在建立制度的时候,一方面要充分考虑企业实际情况和传统,必须保证制度能获得大多数员工的认同和支持,以便于制度的顺利推行与实施;另一方面,企业制度并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严越好,关键在于制度是否具有可行性和较好的可操作性,否则企业制度不但不能给企业带来管理的改进和效益的提高,反而会给企业带来管理上的混乱,进而对企业造成负面影响。制度必须量化,具体化,得有一系列标准。如,设备管理要求做到台台设备、条条管线、个个阀门、块块仪表有人负责,设备点检工作要做到“五定”,“定点”即“设定检查部位、项目和内容”,“定法”即“设定检查方法”,“定标”即定“制定检查标准”,“定期”即定“设定检查周期”,“定人”即定“确定点检项目由谁实施”。

3、要严格基础管理的考核。基础管理考核机制要转变,重在检查监督,形成制度化、常规化,要有压力和动力,如果基础管理制度没有严格考核,等于搞形式主义,最后落实不了。在检查监督的方式、方法上特别需要注意内控原则,现代企业管理中,尤其是在小企业管理中,往往信任家族亲友,所以内控制度往往被忽视,如,资金挪用盗用往往发生在看似牢靠的亲戚朋友身上。另外,领导能不能真正做到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敢于支持专业管理部门从严进行管理,也往往成为基础管理考核成败的关键。

4、要加强基础管理培训。提高全员基础管理意识、知识和能力,一要倡导全员培训,将培训延伸至整条价值链,根据“木桶原理”,组织的决策层、管理层、操作层也是组成组织这个木桶的木板,任何一层知识能力的落后都将变成三块木板中最短的一块。二要创新培训方式,一是通过干中学,除讲授外,要更多采用学员的自身参与、亲身体验、实用训练和行动学习等方式;二是通过与原有知识的联系、比较来学习,注重引导、启发和多样性,调动学员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三是带有鲜明的实用性学,培训的内容应具体、真实,与学员有关,并凸显学习的目标。要建立健全培训体系,规范培训流程,应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培训的需求分析;培训计划的设计;培训的组织与实施;培训效果的评估。这四个步骤构成一个闭环的流程。

5、加大对小企业基础管理的扶持。小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亟需外力帮助,问卷调查显示,71.54%的小企业认为在发展过程中借用外脑引进管理咨询很有必要或有必要,有65.45%的企业认为目前省中小企业局组织编写《小企业管理手册》很有必要或有必要。因此要加大力度,整合大专院校和社会中介服务机构等相关社会

资源的力度,形成政府和社会力量共同推进小企业基础管理的格局,只有真正建立起一套高效完整科学的管理体系,才能为创业创新提供孕育和发展的基础。(周朝晖李世根张莉)

第四篇: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监督的现状及对策(范文)

河北经贸大学毕业论文

目 录

一、重视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监督的意义........................................................................1

(一)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1

(二)中小企业面临的严峻发展形势............................................................................1

(三)财务监督对于促进中小企业持续发展的意义...................................................2

二、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监督的内容及现状....................................................................2

(一)中小企业外部监督的现状.....................................................................................2 1.国家作为社会管理者对中小企业财务监督的现状....................................................3 2.以注册会计师为主的社会中介监督的现状.................................................................3

(二)中小企业内部监督的现状不足............................................................................4 1.企业管理者自身的局限性对财务监督重视不够......................................................4 2.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合理导致的财务监督机制的缺失................................................4 3.财务监督制度的不全面,往往片面重视事中监督....................................................5

三、立足当前,提高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监督有效性的措施.......................................5

(一)中小企业外部监督的改善措施............................................................................6

(二)中小企业内部的改善措施.....................................................................................6 1.企业管理者在管理意识方面的提高,加强财务监督意识........................................6 2.财务监督在中小企业内部的具体化、全面化.............................................................8 参考文献.............................................................................................................................10 I

河北经贸大学毕业论文

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监督的现状及对策

一、重视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监督的意义

(一)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当今日新月异的发展环境下,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当今世界来看,我国是当代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对国民经济的作用更是显得突出和重要。中小企业凭借自身灵活快速的经营管理机制、优化的资源配置等独特优势在发展国民经济、促进科技创新、优化资源配置的效率、开创个性独特服务、增加工作岗位、增大贸易顺差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

有数据表明:在我国现有的各类企业中,中小企业的注册量已达千万户以上,其中绝大部分是民营企业。对于开拓工作方向从而增加就业机会、增强我国经济增长的活力、保持社会稳定协调进步以及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中小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二)中小企业面临的严峻发展形势

在当代伴随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并与国际接轨的进程中,国内外各种环境的快速且剧烈的变化,再加上中小企业本质上具有的运营多变性和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应对敏捷性,我国中小企业在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发展机会,但相对也面临着能否保持健康发展并保证生存下去的巨大挑战。能否在当今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下维持生存并取得持续发展是中小企业最核心的问题,只有发展了才能在充满竞争的社会环境中生存下去。但是严峻的现实是我国中小企业生存周期短、发展能力不足。现在绝大多数中小企业面对当今开放的经济市场环境,竞争能力不足,从而导致生命期限一般较短。有关调查数据显示,我国中小企业当今的生存周期一般为三到五年。深究其原因制约中小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财务监督的缺失,造成企业财务状况混乱、资金严重不足、财务控制薄弱、筹资困难以致难以满足企业发展的要求,投资能力弱且缺乏合理性、难以规避财务负债以及财务危机等。绝大多数中小企业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集于一身,企业将财务监

河北经贸大学毕业论文

督视为一纸空文、形同虚设。财务部门仅仅体现了会计核算这一基本的职能,而监督这一职能得不到有效发挥。

(三)财务监督对于促进中小企业持续发展的意义

财务监督可以督促企业各方面的经营活动的执行符合企业规章和制度的要求和流程,促进企业各项经营活动的管理行为的科学化、合法化。制约不合规行为和促进合理有效行为的施行和推广是财务监督的两大作用。

具体到我国中小企业来讲,制约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对中小企业经营业务流程进行检查检验,对该单位的财务收入及支出状况及经营管理活动的效果效率进行评价和监督,揭示企业财务活动中存在的虚增收入利润、债权债务等违法乱纪、损害国家和企业的利益及无效率、不经济的行为,从而揭示弊端纠正错误,保证党和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文件、方向得到全面的贯彻执行,确保中小企业的财务报告及其它会计核算资料的正确性可靠性,从而保持正常有序的经济秩序,促使各中小企业用最廉价的成本,为社会供应更丰富的产出资源,同时也为国家的经济做出更大的贡献,维护财务制度规定及财经法律法规的严肃性。

财务监督的促进作用则体现在通过对中小企业各项财务相关制度、财务指标核算的制定及在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的实施状况的监督进行分析评价,指出其设计合理、符合企业实情的并得到有效执行的方面,以便该项相关制度措施可以得到继续施行并推广到其他方面,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模范推广作用;同时指出其制定不合理、不符合企业实情,或不利于快速执行的方面及具体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和举措,促进中小企业从各方面改善并加强工作,提高效率,挖掘内部潜力,更进一步的发挥中小企业的优势,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对于中小企业而言,由于其更多的不规范性和不确定性,因而更需要财务监督的制约控制以促进其健康发展。

二、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监督的内容及现状

(一)中小企业外部监督的现状

我国中小企业正在发展壮大,但作为中小企业最重要的外部监督机制的国家监督和社会中介监督的却没有跟上时代的发展,停滞不前,监督不力,难以做到

河北经贸大学毕业论文

持久和全面。

1.国家作为社会管理者对中小企业财务监督的现状

当今我国秉承的是市场经济体制,国家凭借自己社会管理者的身份运用各种措施和手段,对中小企业的经营活动是否规范合法进行管理和检查具有一定的必要性,一方面有利于组织国民经济合理运行,实现国家经济的职能,另一方面加强政府的有效控制。

我国虽然已经于2002年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并于2003年1月1日起施行,但在中小企业财务监督方面还没有相关具体的法律法规,相关内容方面不够全面。这样等同于财务监督在中小企业的法律法规方面几乎是一片空白,对中小企业财务监督的内容措施不够具体严格,缺乏必要的法律监管和保护。

目前我国在职能划分上已设立了财政、税务、计划、统计、工商、物价等专门多方面的经济管理综合部门,分担着不同的管理和监督国民经济和企业的职能。这些部门以国家权力为依托,从不同的职责方面等对中小企业进行宏观方面的监督和管理。但这些部门最基本的职能是对国民经济从不同方面实施的宏观管理,财务监督不是专职,只是伴随于或者从属于其本职的管理职能之中,因此这些部门对中小企业的财务监督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忽视,不能全面的履行监督的职能,并且存在监督主体政出多门,存在多头监督、重复检查问题,这样不仅给中小企业加重负担,也起不到根本作用。与此同时伴随的是国家设立的专职的国家审计机关,对中小企业的履行财务监督职能。在上述专职或非专职的监督中发现,中小企业反映出来的会计失真状况比较严重,会计报表不能真实的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2.以注册会计师为主的社会中介监督的现状

社会中介监督一般是出于各方面的需要,会计师事务所、评估师事务所等专门的机构接受相关委托,对企业的相关的经营活动进行审计和评估检验,并依法以企业的实情为根据做出公正的评价。注册会计师的监督是社会中介监督中的最主要的一部分,起支柱作用。

会计师事务所、评估师事务所这些机构作为重要的外部监督,一方面因为其在会计核算审查方面的技术强项,在专业技能上可以胜任对企业财务监督的进一步监督,另一方面是其属于第三方,倡导严格的职业自律道德,提倡客观、独立、公正的职业道德标准,在利益冲突时可以保持独立性和客观性,这样出具的报告理论上带有客观公正的一面。然而根据当代的现实情况,作为内资所,其局限性

河北经贸大学毕业论文

是显而存在的。许多事务所审计评估水平参差不齐,其职业操守的状况也有待考究。在审计水平上,许多事务所的通用做法是外聘一两位具有签字权利的注册会计师、注册评估师以满足其出具报告在形式上得到法定法规要求。实际上自身审计人员的能力往往不足以应对各种企业的状况,不能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得出合理的审计结论。更为严重的是许多事务所为了自己的经济利益在承接新客户或保持固定的老客户时,往往服从客户的需要,抱有侥幸心理的对于一些不合规或不合理事项不予调整,对企业的一些不正常事项不予披露,出具粉饰或虚假的审计报告等等。这种做法将职业道德、审计风险、重要性水平置之脑后,甚至认为只要是事务所可以承担的、赔得起的报告都做。这样事务所的评估审计作为社会中介监督的顶梁柱就难以支撑,出具的审计报告可信度有限。

(二)中小企业内部监督的现状不足

1.企业管理者自身的局限性对财务监督重视不够

企业管理者自身的局限性忽视了财务监督,没有建立并完善全面、合法合规的监督制度或监督制度没有得到有效的执行。

科学有效的管理不仅决定了企业的能否持续生存,更决定了企业未来发展状况。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的现行状况是:企业的股东即是企业的投资者,同时也是决策者。这主要体现了企业的集权式的管理,在财务方面主要体现为审批“一支笔”,忽视了财务监督制度的建立。这种管理虽然决策迅速,并占用较低的资金成本,但是在企业的经营决策上,缺乏外部的有效监督和建议,尤其在企业的成长上体现的更为明显。现实中许多治理者由于自身财务理论知识的有限或缺乏研究,往往对企业的财务监督不够重视,企业未能建立有效的财务管理机制,忽视财务监督岗位的设置。这样上行下效,企业的基层人员在上层领导的影响下,更会对财务监督的制定及执行处于轻视状态。由于理念的不断更新进步相应使管理者管理水平进步提高,因而财务理念是财务监督管理工作科学有效进行的基石。而目前为数不少中小企业的经营者,在经营管理决策中主要依靠“搏一搏”、“拍脑袋”来决定,财务监督对他们来说,是个难以接受的概念,可有可无,即使有也只是停留在表面形式层面难以真正执行,等同于无。

2.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合理导致的财务监督机制的缺失

全面合理的公司管理层次是企业财务监督持续有效执行的基础。由于企业的各方面的资源受限,许多中小企业为家族成员密集式的决策或者所有者就是企业

河北经贸大学毕业论文 的管理者。在财务这一重要占有主导作用的部门,“忠诚度、可靠度”成为企业选择时的首要考虑标准,无亲戚关系、血缘关系的财务工作人员很难与企业各层的家族势力平衡。在中小企业由此导致的现象是,真正有能力的财务相关人才很难被任用或没有在重要岗位发挥积极作用,而任用的财务人员大多没经过正规专业的培训,在财务监督方面缺乏相关理论知识,更缺乏胜任工作的专业能力,从而难以为企业的管理决策层及时有效地提供财务信息。

中小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尤其是高层掌握有决定权的管理人员多数相互之间的某些联系使之缺乏有效的监督,导致公司的财务监督机制不够明朗,缺乏专门行使监督权的监事会或类似机构职位,财务监督制度或没有建立完善或得不到有效执行,财务监督水平落后。财务监督本应随着企业成长的过程而不断完善,不仅要满足企业的发展和经济活动的需要,同时也要借鉴国内外或同行业的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借鉴学习对方有益的方面。

目前多数中小企业的治理结构上所有者、管理者、监督者集于一身,难以在企业内部建立相互独立而又充满联系的权、责、利关系。这样在集权型的治理结构下,不仅公司的财务监督难以形成多方牵制从而有效监督的场面,更为严重的是会计控制环节的薄弱。集权型的治理结构下,领导专权的存在虽然具有决策迅速的优势,甚至在企业萌芽时具有节约资源的优点,但是难以发展壮大,不能听从外部的建议,在信息瞬间万变的今天难以规避随时出现的经营风险。在财务监督的执行上,领导专权不受约束,这样直接导致企业的监督制度处于一纸空文的状态。领导之间的相互监督得不到执行,而且领导往往处于高层,这样企业的不合理更加难以揭示出来,带来的风险往往更大。伴随时代的发展,中小企业在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合理往往成为成长道路上的桎梏。

3.财务监督制度的不全面,往往片面重视事中监督

财务监督制度的不全面,往往片面重视事中监督,忽视了事前监督预测的作用和事后监督的总结分析作用。

中小企业中部分企业的现状是监督的不全面性,只重视事中监督,忽视了在事情发生之前对危机风险的预防和预测及事情完成之后的总结分析。许多企业管理者认识不到事前及事后监督的重要性。

三、立足当前,提高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监督有效性的措施

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容置疑,但其发展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保

河北经贸大学毕业论文

持自己独有的竞争优势。针对当前中小企业财务监督所处的状况,应从企业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共同加强财务监督,以挽救其当前的失效场面。财务监督的外部的实施主体主要是国家和社会,国家应加快完善中下企业的立法体系,使之不仅要有法律的监管,更要具有法律完善全面的特性,难以让某些抱有侥幸心里的人有漏洞可钻。企业的内部相应的管理者也应提高自身的管理素质和加强相应的理论知识的提升,完善企业内部财务监督制度的制定,并使之得到重视可以在企业的运营中有效执行。

(一)中小企业外部监督的改善措施

国家应加快完善中小企业财务监督方面的立法体系建设,使财务监督不仅做到有具体法律可依照执行,更要依靠国家的强制力保证得到有效实施。国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通过加强法制建设来保证经济与企业的平稳运行。国家还应该通过执法监督和部门监督来检查中小企业在财务监督方面是否按照国家有关的法律、制度、规定、政策来实施。我国职能划分上除财政、税务、计划、统计、工商、物价外设立某一专门机构对中小企业进行财务监督的专管,确立该机构作为监督的龙头,统筹其他几方面的行政监督,这样减少了多头监督,节约监督资源,提高了监督效率。与此同时充分利用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结果,在确定审计结果具有一定可靠性的基础上提高整体的财务监督效率。

强化以注册会计师为主的社会中介监督的审计报告的社会价值,这样从侧面加大了注册会计师的风险责任,促使其保持独立性的同时,不仅督促注册会计师从自身提高审计专业水平素质,更加强了对“独立审计准则的遵守”,最终也促进了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消除造假,重新塑造注册会计师客观公正的道德形象。

(二)中小企业内部的改善措施

1、企业管理者在管理意识方面的提高,加强财务监督意识

企业管理者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步伐,充实自己,努力提高管理素质,改变自身固有的思维。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应该勇敢摒弃原有的经营管理模式,时刻学习用现代先进的管理方法、管理理念充实自己,更新财务监督理念,实现对经营管理模式的提高改变。重视财务监督对企业各方面经营管理活动的各种规范作用,使企业各方面在财务监督的规范下取得长足的进步发展。在信息高速发展、河北经贸大学毕业论文

知识快速更新的今天,仅仅固步不前是不够的,企业管理者应该多关注国内外在财经方面的新理论,充实自己,从而在企业的管理活动得到有效运用。

(1)全面提升中小企业财务监督的建立层次。发挥财务监督在中小企业的重要作用关系到企业的各位职员、每个大大小小的生产经营环节和高低层次各部门,所以要层层落实,共同为企业财务监督的改善做出贡献。目前来看与大中型国企、上市公司及国外的新进企业相比,我国的中小企业财务监督工作的水平显著较低,采用的理念手段措施也相对古老滞后。中小企业日常的财务监督管理工作主要以现金的收入支出、往来款的收付、存货的收发存等基本的日常营运的管理为主,现行的财务监督无法从整体上对企业全面经营状况予以全局及时的把握。企业要想在当前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环境及竞争环境中不仅优化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这一资源的配置效率,更要防范财务潜在风险,必须在整体上提升企业内部的财务监督层次。第一,财务监督在措施上的拓宽拓展。除一般意义上资金流量、存量和财物的监督外,还应向税收筹划和税金监督、投资风险监督甚至知识资本(经验、人才、信息、技术等)监督等多方面进行拓展。第二,采用对财务进行监督相应的方式方法的更新。由于定量指标比定性指标更清晰具体有形,因此应较多采用定量化指标对财务监督的执行状况进行计量,包括预测上定量指标的采用及定量指标在风险预测及不确定决策方面的应用。定量指标比定性指标更具体,因而更能在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中得到有效实施和执行。

(2)重视加强财会队伍建设,提高素质及相关财务监督的工作水平。为全面提高中小企业财务监督水平,具体相关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尤其财务监督方面的专业素质首先要得到提升,中小企业应努力支持建立财会人员的后续教育体系。具体到中小企业,实现途径主要有:第一,经常组织财会人员学习和培训,补充新知识,使财务人员在财务监督方面的理论知识不断提高,适时更新专业知识,力争使企业的财务人员不仅有广泛扎实的财务会计和财务监督方面的理论知识,更要在实践的应用中结合相关理论,有胜任本职具体工作的能力。第二,支持促进财务人员通过各种方式接受相关培训,并积极为其创造有利学习条件;第三,鼓励财务人员勤于思考和不段创新,为改进并完善中小企业的财务监督机制提供良好合理的意见;第四,采用某些考核手段,对财务人员定期和不定期的进行综合素质和专业素质的考核,调动工作的积极性、学习的主动性,在工作任用上实施竞争机制,有能者居之。

(3)建立财务监督的全面体系,在企业经济活动中综合运用财务监督。按照执行监督的过程,财务监督可以在相关经营活动之前、进行过程中和之后既同

河北经贸大学毕业论文

时又分别对企业的相关经营活动进行监督。事前监督是指在针对中小企业相关的财务活动在具体实施之前所进行的监督,例如对企业的某个财务计划执行前所进行的监督检查,对某项业务开展之前的资金准备情况的检查等,视为事前监督。在中小企业财务活动进行中所进行的财务相关监督称之为事中监督,具体来讲:对某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时间、金额、流程等等)进行监督,对某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的监督。在中小企业财务活动发生以后对其结果进行的监督包括分析总结,称之为事后监督,如:对各项资金最终使用情况进行的监督,对中小企业决算编报进行的监督。事后的监督通常在在终了时或者企业的某项财务活动结束完成以后采取。中小企业应建立财务监督的全面体系,在企业经济活动的事前、事中和事后都运用财务监督加以分析指导,这样才能做到财务监督的全局化。财务监督综合全面的提高才能带来企业经济效益的整体提升。

2.财务监督在中小企业内部的具体化、全面化

建立并完善内部稽核制度和相互牵制机制,使财务监督具体化在企业的日常经济活动中具体化、有形化。建立并完善财务审核批准多级许可权、并依靠相应的签字来得到确认,实施对中小企业财务活动的再监督。

(1)建立并完善内部稽核制度和相互牵制机制。会计管理制度的组成部分之一就是内部稽核制度,它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点:稽核工作的组织形式和具体分工;稽核工作的职责及许可权;对会计原始凭证和总账明细账的准确性的复核、财务报表的编制是否正确等。上述各项审核内容都要建立相应的具体审核制度,明确审核工作的具体步骤,并将责任层层落实到责任人身上,加大相关人员的责任力度。内部相互牵制机制规定了凡是涉及企业往来款项和相关财物收付、结算及登记的任何一项工作,必须由不相容职位的两人或两人以上进行分工处理,从而取得一种互相监督相互制约的效果。通过对企业内部稽核制度和相互牵制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既能够保证各种会计监督资料符合法律规定、完整和以事实为依据,又能使企业各层各部门的相关工作之间形成一种相互制约的场面。

(2)建立并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实施对相关财务活动的再监督。建立并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实施对相关财务活动的再监督。企业内部审计在内容上属于内部控制的构成之一,又是对其他相关内部的控制实施的再次控制。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必不可少的构成之一,对加强企业内部财务监督体系的建设起主要作用。内部审计是对企业全面的经济经营进行审查、监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的的专门组织,它在形式上与会计控制保持自身的独立性,具有其他任何审查方式所不能取代的重要作用。企业建立内部审计制度时,要始终坚持所设立的审计机

河北经贸大学毕业论文

构与审计相关工作人员与财务机构及相关人员的保持独立、无交叉的原则,更要保证内审人员独立于被审计的其他部门,在这种保证完全的独立性的前提下,才能更好更有效地发挥审计的再监督作用。监督职能主要体现在:对企业的财务收支进行监督;对一些重要部门、专项资金、重大投资筹资决策、主要的经济活动等进行监督;对企业风险的防范进行监督;对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通过内部审计监督,根据监督结果的反馈可以从各方面促使促使企业内部各单位、各部门规范经营,严肃财经纪律,财务乱收滥支,防止会计信息失真。(3)建立并不断完善财务审批许可权和签字组合制度。建立并完善财务审核批准多级许可权、并依靠相应的签字来得到确认,实施对中小企业财务活动的再监督。这不仅是加强企业各项支出的管理的需要,更体现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运行和严格控制。在审批的相关制度中强烈要求财务收付活动的每项收付活动不论金额大小应按规定的程序进行审批;在相应的签字来得以确认的制度中规范每一笔资金流动的单据应有合理的依据并根据业务执行程序和相应的审批许可权完成必要的签名,同时还应规定出纳对完全按照流程签字的活动执行,对于没有完成相应全部签字手续的任何业务支出,无论经办人员是谁,有何种理由,出纳员应当并有权拒绝执行。财务审核批准多级许可权、并依靠相应的签字来得到确认制度的严格执行对中小企业控制并杜绝不合法、不合规的支出的发生及保证支出的合法完整性能起到积极的规范促进作用。

河北经贸大学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1]袁学锋,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关系分析,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56-58.[2]曹鹃,企业内部财务监督的职责范围及其定位,湖南财政与会计,2000(5):18-20.

[3]杨肃昌,国有企业财务监督机制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56-60. [4]顾晓东,内部控制、会计控制与内部审计,合作经济与科技,2005(4):62—63.

[5]何明霞,刘晔,浅析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2007(3):116-118. [6]李波,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财政监督,2007(4):46-47. [7]李胜楠,内部控制理论的演进及对我国企业建立内部控制的启示,会计师,2007(6):21-25.

[8]范英杰,马晓芳,公司财务监督系统重构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15-19.[9]刘春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加强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监督职能,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3(4):98-100.

[10]刘艳刚,我国会计监督现状及其发展,广西轻工业,2007(5):112-113. [11]欧响忠,试述我国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当代经济,2007(11下):118-119.

[12]Zingales L, "The New Palgrave Dictionary of Economy and Law,London:Macmillan”,1998,497-502.

[13]王满,财务监督体系的运行方式,财政研究,2002(9):76-77. [14]谢军,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透视,人民出版社,2006,7—32. [15]徐倩,关于对我国企业会计监督现状的思考,工业审计与会计,2006(4):32—33.

第五篇:中小企业制度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小企业制度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由“人治”化管理向制度化管理转变是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首先概述了我国中小企业制度化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接着重点剖析了中小企业实行制度化管理面临的障碍,最后在次基础上试图探寻推进中小企业制度化管理的对策,以期能为我国中小企业真正实行制度化管理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从而促进我国民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制度化管理,企业制度,家族企业,中小企业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 measures of systematic management in minor enterprise Abstract: Transform human management to systematic management is the inevitable choice of minor enterprise change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nterprise.This paper first Outlines of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institutional development status and existing problems, and then it analyzes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should be systematic management face obstacles, and the last in the time to explore the basis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systematic management countermeasures, in hope to provide for the medium and small enterprises in China to truly implement a systematic management provide relevant theoretical basis and actual basis, so as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private economy in our country.Key words: systematic management, enterprise system, family enterprise, minor enterprise

目录

引言„„„„„„„„„„„„„„„„„„„„„„„„„„„„„„„„„„„1

一、中小企业制度化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1

二、中小企业制度化管理面临的障碍„„„„„„„„„„„„„„„„„„„„„1

(一)管理模式的障碍„„„„„„„„„„„„„„„„„„„„„„„„„„„1 1.集权式管理„„„„„„„„„„„„„„„„„„„„„„„„„„„„„„„1 2.家族式管理„„„„„„„„„„„„„„„„„„„„„„„„„„„„„„„2

(二)用人规则的制约„„„„„„„„„„„„„„„„„„„„„„„„„„„3 1.以亲制疏„„„„„„„„„„„„„„„„„„„„„„„„„„„„„„„„3 2.情感至上,特殊主义用人原则„„„„„„„„„„„„„„„„„„„„„„„3 3.任人唯亲,人格化游戏规则„„„„„„„„„„„„„„„„„„„„„„„„3

三、推进中小企业制度化建设和管理的对策建议„„„„„„„„„„„„„„„„3

(一)改革产权制度„„„„„„„„„„„„„„„„„„„„„„„„„„„„3

(二)完善企业管理体制„„„„„„„„„„„„„„„„„„„„„„„„„„3 1.创新管理理念„„„„„„„„„„„„„„„„„„„„„„„„„„„„„„3 2.构造新的管理制度„„„„„„„„„„„„„„„„„„„„„„„„„„„„3

(三)建构合理的公司治理体制„„„„„„„„„„„„„„„„„„„„„„„4

1、建立有效的分权制衡机制„„„„„„„„„„„„„„„„„„„„„„„„„4

2、建立具有纠错功能的选人用人机制„„„„„„„„„„„„„„„„„„„„„4 结束语„„„„„„„„„„„„„„„„„„„„„„„„„„„„„„„„„„4 参考文献„„„„„„„„„„„„„„„„„„„„„„„„„„„„„„„„„5

引言

当前一些中小企业已经意识到制度化管理对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但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制度化管理还面临着一些自身因素带来的障碍,抑制着其向制度化管理模式的转变。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中小企业中八成以上是家族企业,基于此,本文所研究的中小企业特指家族企业。

一、中小企业制度化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一是“企业即家、家即企业”的特征十分明显,企业的股权大多绝对集中于创业家族,企业资产与家族财产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企业的利润或亏损完全由家族成员按非市场原则共同负担。

二是企业经营者兼有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双重身分,企业决策权、执行权以及监督权均由创业家族内部成员所掌控。即使企业聘用非家族成员——职业经理人负责企业的日常管理,但往往并没有实质的经营控制权,而且,在现代家族股份公司的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具有明显的家族化特征,职业经理人任由家族成员摆布。

三是企业的典型组织架构是以企业主为集权核心的一种环状“差序”结构,即“家长”作为企业的“精神领袖”居于所有管理层级的中心,围绕这一权力核心生成一个紧密管理层,然后再以这个管理层为核心联结一个更大范围的亲友圈,基本上是一种血缘、宗亲为主的权力格局。

四是企业的各项专业化职能的运作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家族成员之间长期共同生活所形成的一系列非正式行为控制机制(如家族内部的声誉机制、利他主义传统)来自我执行和实施,“人治”色彩浓厚。

五是企业在用人机制方面,为了维系整个企业对家长权威的向心力和对家族价值的认同度,“家长”对核心管理层内的人事安排往往是“个人能力”、“血缘亲疏”和“企业忠诚度”三个方面综合考量的结果,而“家长”本人作为同样要受“家法”约束的家族一员,往往具有在家族内部培养选择继承人的权力和意愿,“家长”身分及其权威大多情况下是“世袭”的。

二、中小企业制度化管理面临的障碍

(一)管理模式的障碍 1.集权式管理

中小企业一般是由企业主经过艰苦创业、奋勇拼搏建立起来的。他们将自己的有形资本和无形资本全投入到企业中,有一种与企业同生死、共荣辱的思想。所以,对企业特别是企业权力有一种特殊的依恋。这种依恋主要表现为: 一是集权情结。即,企业主不愿与外来的职业经理分享企业的经营控制权特别是信息机密程度高的经营控制权,而是偏好于自己独自掌握全面的经营控制权。: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把权力移交给职业经理员,并把控制权与所有权分离,明显地存在着很大的困难,即使有些企业正在建立或准备建立授权经营的科层制管理方式,但很多私营企业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厌恶”权力分散化和授权经营,特别在信息机密性强的岗位上更是如此。家族成员尤其是家长式的企业主都特别“迷恋”企业的经营决策权,想方设法地控制企业的主要权力。

二是专断独裁。在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中小企业习惯于由企业主或家长式的权威人物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进行决策,企业的经营决策权基本上由企业主掌管。一部分企业虽然有董事会参与企业决策,但其意见和建议多只具有参考意义,最终的决策权还是由企业主牢牢控制,而且董事会多半由家族成员组成。

三是经验主义。凭经验决策在中小企业中比较普遍,是企业主的一贯作法。绝大多数中小企业没有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和程序。毋庸说以前,就是在市场机制和市场环境

日趋成熟完善的今天,中小企业依旧秉承以往的经验主义决策方法,仅凭“拍脑袋”、凭直觉,根本不进行可行性论证或民主讨论就一人做主解决面临的各种决策问题。这种决策方法在以前利润空间大、获利机会多的时代还行得通。但经济社会环境的巨变、管理分工和专业化的加快将使经验失去了过去所具有的经济功效,以往成功的经验给现在和未来带来可能是失败。面对新情况、新问题,不进行严密的市场调研,没有新的知识储备,无法及时获得新的信息,只以过去的经验为依据,拿以前的方法来套,主观臆断,只能使决策处于非理性、随意化状态,没有科学理性的决策机制,最终将断送企业的发展,使企业面临灭顶之灾。2.家族式管理

家族化管理是这样一种管理模式:企业内部权利的分配与制衡是以血缘宗亲关系为基础的。它是我国家族企业的典型管理模式。这种管理体制表现出以下特征: 一是中小企业的管理层特别是中高层管理人员基本上由家族成员组成。二是以“人治”代替“法治”。突出表现为中小企业在管理上重感情轻制度、重人治轻法治的弱点。对中小企业而言,企业领导者既与员工之间存在着业务上的上下级关系,又与员工有着无法回避的血缘关系。这种双重身份需要相当高的技巧来处理和协调企业与家族之间的关系。很大一部分的中小企业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亲情关系来管理,以感情代替制度,实施温情化管理,以“人治”代替“法治”。亲情关系使人们变得非常了解,对彼此之间的工作作风、生活和工作习惯都非常熟悉,这样,能使员工产生极大的认同感、安全感、责任感乃至使命感,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且可以避免冰冷的层级关系。但这也存在致命的弱点,使企业管理带有太多的情感因素,容易造成企业内部管理的混乱,无法形成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机制。

(二)用人规则的制约

中小企业的用人机制是以关系为本位,遵循特殊主义原则。即,在中小企业的用人上,非正式规则的影响巨大。具体表现为: 1.以亲制疏

很多中小企业,把企业主的家里人或“自己人”安排在关键岗位,“外人”安排在一般岗位,或在同一个部门既安排自己人,也安排外人,形成以亲制疏的用人机制。

用泛家族规则吸纳、整合管理资源以加强家族式管理是中小企业用人机制的另一特色。中小企业习惯于采用认干亲、联姻等“泛家族主义”的办法将非家族成员纳入家族系统,使其成为“准家族”、“家族式”的成员。对于邻居、乡党、亲近的同学、同事、朋友,逐步植入家庭内部长幼、兄弟之间的“孝、梯”观念,以及家庭价值观,把公共关系变为私人关系,利用传统文化来促进企业的利益。2.情感至上,特殊主义用人原则

中小企业重视“关系”,运用“关系性工具”、“情感性工具”进行治理,其内部管理运作不是根植于明确的规章制度及合理完善的机制等“交易性工具”,而是凭靠企业所有者和管理者与企业其他成员之间存在的关系和情感为依据。对公司员工的考核常常是一种主观性评价,主管人员根据个人的主观印象和好恶为考核标准。公司各级管理人员的任命、公司员工升迁主要依据其与企业主血缘关系的亲疏和对企业主的忠诚度而定。

3.任人唯亲,人格化游戏规则

任人唯亲而非用人为贤是中小企业制度上的重要特征。在中小企业中,家庭成员或亲戚往往控制和把握着企业中所有的重要岗位,而外来人员往往受到排挤不被重用。

资料显示,中小企业选聘管理人员标准主要是依据个人关系。其中表现之一是员工的招聘方式是由主管人员或者公司员工介绍、推荐,招聘范围一般是同自己有血缘、地

缘、亲缘等关系的、包括自己的亲戚、朋友、同乡、同学、甚至朋友的朋友、亲戚、同乡、同学等。

中小企业的人格化用人规则还表现在企业继承人的选择上。中小企业主都倾向于将企业的权力传递给自己的子女,尽量保证企业的权力特别是企业的控制权在家族内部延续,而不论子女后代是否有足够的经营能力,权力外溢几乎是不可能的。

三、推进中小企业制度化建设和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改革产权制度

股份制企业是我国中小企业走向制度化管理的必然选择。中小企业要不断推进企业产权制度的创新,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和企业股权多元化,这样就能形成多元化的竞争格局,使企业能够真正按照市场规律办事,才能真正促使企业做到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中小企业才能真正转变机制、规范企业治理结构。

(二)完善企业管理体制 1.创新管理理念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成熟,国际经济一体化程度日益提高,中小企业要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等诸方面的最佳效益,首先要做的是,从思想上重新武装自己,树立创新型企业管理理念。(1)与时俱进的意识

瞬间万变是当今时代的主要特征,社会经济形势、环境每时每刻都在不间断的变化。而且每一个变化都可能使企业面临不同的遭遇,可能给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也可能是企业的灭顶之灾。中小企业必须要具备一种与时俱进的思想和本能,能清醒地认识到每一个细微的变化。而且中小企业要不断地随外界变化对企业做出响应的调整,发扬自己的长处,坚决淘汰不适应时代发展和企业需要的管理制度或是员工等。(2)企业文化观念

员工是企业文化的最终载体,企业文化主要是通过员工来体现和反映的。企业的竞争力最终由企业文化和员工素质决定。中小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以人为本,尊重企业员工,重视对员工的终身技能的规划并加以培养,为企业员工的长远发展提供有利条件,使员工的价值观和奋斗目标融入到企业的价值观和奋斗目标中,在企业的价值观和奋斗目标中体现员工的价值观和奋斗目标。要建构一种使每一位员工能精神愉快地工作、充分发挥自觉能动性、愿为企业的共同目标去自觉奋斗和拼搏的企业文化。2.构造新的管理制度

随着经营环境的不断变化,管理制度创新的领域和内容也在不断发生着新的变化。企业管理的好坏关键在于制度的健全和实施,健全的制度可以使企业按照规定的程序运行,减少企业发展的不确定性以及由此带来的各种必要的成本,要做一流的企业必须实施一流的管理制度。(l)领导体制的创新

首先,企业权力要有一定程度的分散化,实施现代科层制管理,授以各级职业经理人与其岗位相称的权力,并允许他们充分行使自己的职权,有自主经营决策权。当然,在授权的同时必须要有必要的监督约束机制。其次,充分发挥企业治理机构—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的作用和功能。企业治理机构不应成为摆设,其作用和功能的发挥能使企业获得比较大的治理效率。最后,使企业的领导体制制度化、程序化。用制度来规范企业授权;用制度明确界定各岗位的权力和职责。企业的领导体制不能无章可循,不能因为领导者的变动而随意更改,否则极易使企业的未来发展处于一种无法预见的状态中。

(2)企业组织形式的创新

中小企业必须放弃权威式的由上而下的金字塔领导结构,建立合理的权力下放的扁平化组织结构,减少企业的管理层次和管理部门,使企业领导者直接面对基层的工作者,缩短指挥线路,加快信息的传递;促进跨部门、多功能的团队的形式与协作,节约管理费用,使企业总体能力大于其组成部分之和,提高企业应变能力和工作效率;组织的运作要以市场为中心,并且有持续的创新能力,能根据市场的变化不断地创造更新组织形式。只有这样中小企业才能成为一个紧凑、高效、灵活的组织团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3)用人机制的革新

中小企业必须要改变企业的策略,建立以人为本的用人机制。建立以人为本的用人机制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在企业内部建立真正的员工持股制度。鼓励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以资金或自身的人力资本入股,通过适当分配股份使人才与企业利益共享,把人才自身的利益与企业发展联系起来,这既能激励又能约束人才,有利于人才的稳定和潜力的发挥。其次,合理确定人才的薪酬结构,人才的收入与他们的实际贡献相称,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励人才努力工作。

(三)建构合理的公司治理体制

1、建立有效的分权制衡机制

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需要科学地配置公司的控制权,确保分权—分责—制衡的有效性。要保证股东大会的最终控制权,保证董事会独立决策权,保证职业经理人自主经营管理的权力。董事会成员与职业经理人员不能过分重合或兼职,以确保董事会不被职业经理层所控制,能以公司和股东利益为取向主持公司的经营和决策。要确保员工能以法定的形式参与公司的决策和监督;对涉及员工经济利益的决策要建立公司与工会的平等协商机制,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如此等等,确保在公司治理机制中没有不受约束的人,从而保证公司的有效运转。

2、建立具有纠错功能的选人用人机制

如果公司人事权力的分配规则混乱,那么公司的责任和制衡关系就会被打乱,就会导致内部约束机制软化、高管人员非正常行为上升、经营劣迹无人负责。因此,尽管对公司具体领导人员的管理十分重要,但维护一个有效的公司治理,形成具有及时纠错功能的人事管理机制,更有利于公司创造良好业绩,降低风险。如果大股东不恰当地干预企业人事管理,尽管是为维护股东利益,但是一旦由此影响甚至破坏了公司的分权、分责、制衡关系,那么必然招致内部的激励约束机制失效,结果将事与愿违,得不偿失。为此,要积极探索适应公司制度法律要求的选人用人新机制。坚持内部举荐与引入市场机制、公开向社会招聘结合。结束语

中小企业应尽可能从“人治”化管理向“法治”化管理不断靠拢,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流于形式,企业管理者要从思想上认识到在企业管理制度上决不会存在一劳永逸、一蹴而就的事情,要契而不舍地加强企业制度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制度化管理氛围,进而使中小企业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董新.制度化管理:延长民营企业生命周期的保证[J].中国集体经济,2010(13):60-61.[2] 胡培业.试论中国企业如何进行规范的制度化管理[J].现代商业,2009(14):158-159.[3] 周燕,葛建华.企业制度化管理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08(12):57-61.[4] 程玉敏.浙江省民营企业制度化管理的实证研究[J].现代经济,2008(06):93-95.[5] 张万全.如何步入制度化管理的轨道[J].施工企业管理,2009(02):69-71.[6] 杨极乾.我国中小企业制度化管理中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01):37.

下载我国中小企业制度化管理现状及对策建议[范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国中小企业制度化管理现状及对策建议[范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国管理会计现状及对策

    我国管理会计现状及对策作者:孙维霞 郑德亮会计之友2009-9-28【摘要】目前,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正处于一个关键的转折时期。本文从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应用的现状......

    我国中小企业激励机制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我国中小企业激励机制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5年5月 摘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同时,中国经济在不断地进行着深刻......

    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的现状及对策分析中小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迅猛,其总量已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0%以上,在国民经济和外贸出口中占有重要地位......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对策研究5篇范文

    【摘要】本文结合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实际,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从政府、企业、金融三个方面阐述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原因。通过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我......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对策分析(五篇)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专业论文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对策分析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对策分析 【摘 要】中小企业是推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一直以......

    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cn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作者:张 刚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年第05期[摘要]文章从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出发,阐述我国中小......

    我国民营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现状及对策研究

    我国民营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 要】民营中小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对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起来的重要作用。我国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有......

    浅谈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及对策

    摘要: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经营方式和灵活的生产方式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本文从我国中小企业现状出发,以现代财务管理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