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我国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思考
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思考
导言: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必须进一步抓好反腐倡廉工作体制机制创新。要抓住正确行使权力这个关键,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3月16日接受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记者提问时说:应该承认,随着市场经济发展,腐败现象接连不断地发生,在一些部门和地方还比较严重,甚至涉及到许多高级领导人。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从制度上入手。
党的十六大以来,随着《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等一系列法规和文件的陆续颁布,我国已构建起反腐倡廉法规制度体系的基本框架。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一些法规制度落实不到位,没有发挥出应有效力。我们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就是按照中央的要求,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制度建设,形成用制度规范从政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
一、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应与国家法律和法规相统一
反腐倡廉制度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要在制度建设的规划上与国家法制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具体安排相配套,又要在内容上与国家相关法律规范相协调,用法律的强制力保证反腐败工作持续、深入、健康发展。
把反腐倡廉制度建设贯穿于反腐全过程,真正形成用制度规范从 1
政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机制,不断提高反腐倡廉制度化、法制化水平。要完善监督制约机制,通过述职述廉、民主评议、年度考核、经济审计、参加各级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等渠道对领导干部日常行为实行动态监督,对在发扬党内民主、维护党员民主权利方面存在轻微问题或苗头的领导干部及时进行诫勉谈话、提醒帮助,提高监督的及时性和经常性;要规范领导干部从政行为,强化惩处机制,注重综合运用经济、政治、法律、社会舆论等多种手段建立惩处腐败制度,提高案件查处率,强化威慑效应,打消腐败分子的侥幸心理。
二、反腐倡廉制度建设要与反腐倡廉工作实际相符合,拓宽从源头上防止腐败的领域
反腐倡廉制度是一个集教育、管理、监督于一身的实践体系,它根植于反腐倡廉实践,又反作用于反腐倡廉实践。因此,构建科学的反腐倡廉制度,必须坚持实践性原则。要认真解决一些制度指导性不强、针对性不够、不便于操作等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起草、修订、发布反腐倡廉制度。
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就要在制度环节上减少或堵塞发生腐败的机会和漏洞。要抓住新旧体制转换中权力运行方面容易出现的薄弱环节,重点从权力的制约、资金的监控和从政行为的规范等关键环节切入,加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步伐。要注意将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制约结合起来,建立并形成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保证权力沿着制度化和
法制化的轨道运行。
三、反腐倡廉制度建设须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在发展中不断充实完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也不断面临新的挑战。因此,制度建设既要与市场经济的发展进程相适应,又要与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相适应,把反腐倡廉的要求寓于各项政策和措施之中,使制定的制度有利于促进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把制度建设放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大前提下、构建反腐败惩防体系的大格局中来把握;针对不同地方、不同领域的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制度创新和改革,使它与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改革相配套。
制度建设是动态的、开放的、发展的。如果制度存在缺陷而不及时修补,就可能为破坏制度的人提供机会。因此,要在实践中及时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制度,使制度体现时代要求,注重制度建设的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在制定完善法规制度时,既要注重配套完备,又要防止繁琐过滥,要便于执行、易于操作,要行得通、管得住、有很强的约束力,确保改革和发展顺利进行。
四、打造反腐倡廉合力,充分发挥教育、制度、监督的整体效能教育是基础,要通过扎实有效的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了解掌握各项相关制度,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筑
牢廉洁从政的思想道德教育防线,营造一个执行制度的良好氛围。但仅仅依赖党员干部个人的自觉性来执行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具有一定的暂时性。要通过对制度的执行状况的严格监督,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切实维护制度的尊严和权威。当前比较有效的工作方式,则是加强对法规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机制。同时,要在全体公民中营造“腐败可耻、廉政光荣”的廉政文化氛围,调动群众监督的积极性。
建立健全督办机制,及时汇总执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责成有关部门认真研究解决。只有把教育、制度、监督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多管齐下,综合施策,形成惩治和预防腐败的合力,反腐倡廉制度化、法制化程度才能有新的提高。
五、正确处理定制度与抓落实的关系,确保反腐倡廉制度发挥应有的效力。
制度是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和行动准则,落实则是确保制度发挥效力的保障。由此论之,定制度与抓落实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不可偏废。在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中,制度建设相当重要。但有了制度,而不认真抓落实,那么再好、再严、再细、再多的制度亦于事无补,起不到“规范”“提高”的作用。要使制度能够顺利贯彻、坚决执行,而且管用、管住、管好,关键是要抓好制度的落实。制度不失“度”。关键要切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在制定制度和执行制度过程中,有些人总以为制度规定得越严越好,要求得越高越好,出台得越多越好。但如此做来,却常常事与愿违,许多制度由于拔之
太高,缺乏科学依据,不切实际,看似面面俱到,应有尽有,滴水不漏,实则概而不全,形同虚设。因此,制定制度务必实事求是,注重其适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制度不失“严”。关键在于真正兑现,狠抓落实,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各地方、各部门及各行各业没有规章制度不行,有了规章制度不认真执行也不行。制定制度目的就在于执行,从而发挥制度的约束力和威慑力。制度一旦形成,就要坚决执行,言必行、行必果、违者必究,不能照顾“面子”,乱开“口子”,搞“刀下留人”、“下不为例”和“既往不咎”那一套。
制度不失“效”。关键要督促检查,责任到人。要使制度建设与制度落实相互统一,相互促进,形成合力,发挥威力,真正使一项好的制度成为执行者的行为规范和自觉行动,不仅要靠制度本身的约束力、强制力,而且要靠来自上下左右、四面八方的监督检查。如果说制度仅仅是一项工作全过程的一半,甚至仅是一个开端,那么执行制度则是最艰苦、最艰巨和最艰难的任务。要完成好后面的工作,还必须在执行中加大督促检查的力度,落实责任制,监督到人,检查到位,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唯有如此,才能抓紧、抓细、抓实,抓出好作风、抓出新成果。
陈慧峰 男 山西省长治县振兴新区郜则掌村村官 政治面貌:团员联系电话:***
第二篇:关于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几点思考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反腐倡廉建设理论研讨征文
【概要】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人民大会堂与采访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提出的问题时说:当前,我以为最大的危险在于腐败。而消除腐败的土壤还在于改革制度和体制。
我国腐败的泛滥不但在于缺少相关制度,更在于现有制度运行的失效。加强制度建设是从源头遏止腐败发生的最佳办法,只有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加强教育、健全法制、创新体制、强化监督之中,才能逐步铲除腐败滋生蔓延的土壤和条件。对腐败的治理关键在于推进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建设,从源头上防治腐败。本文从认识制度的重要性、狠抓制度建设、加强制度创新、提高制度的执行力等几个方面提出了推进反腐倡廉法规制度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以达到限制权力防止腐败的目的。
关键词:反腐倡廉 制度建设 制度反腐
关于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几点思考
目前,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制度和机制的不健全不完善,管理和监督工作中存在着薄弱环节,客观上给腐败现象 的滋生蔓延以可乘之机。据统计,仅仅2010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就查处违纪违法案件139621件,处分146517人,[1]全国检察机关共查办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等职务犯罪案件32439件41531人;[2]且腐败形式日益多样化、智能化、跨国化,查处的难度加大。
一、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在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制度的决策、制定、执行、监督的全过程来看,还不够健全有力。执行制度不够严格,有的流于形式。下级监督上级和同级之间的监督难以开展,达不到监督的真正目的。对权力的制约还不到位,特别是对“一把手”的监督,表现为党政一把手腐败案件增多,有的领导凌驾于法律和制度之上,以权代制、以权代法,下级不敢也不能监督上级,造成制度本身对领导干部没有约束力。[3]从一些领导干部违法违纪的案件看,几乎没有一个领导干部案发前,真正置权力于监督之下,这种现象极易滋生腐败。
因此,当前,在应对腐败问题上,既要毫不手软地严厉惩治腐败分子,发挥震慑作用,有效遏制腐败现象的蔓延;又要抓好预防,及时发现、消除滋生腐败的因素,巩固和发展反腐倡廉的成果,有效解决和根治腐败。做到惩治和预防腐败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正如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这是从根本上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从源
头上解决腐败问题的必然选择。
二、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对策
(一)、认识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五次全会上的讲话,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特别强调制度问题,在新华社发布的通稿中,胡锦涛同志30多次提到“制度”一词。如“要以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各项制度为重点”,“以提高制度执行力为抓手”,“逐步建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切实提高制度执行力、增强制度实效”,“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建立健全防止利益冲突制度”等。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制度建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制度建设步伐不断加快,领域不断拓宽,成效不断显现,保证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有力进行。但也清醒看到,当前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还存在制度空白,有些制度还不够完善,有些制度贯彻落实得还不够好,没有收到预期效果,反腐倡廉建设因此受到影响。据统计,现行有效力的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就多达1200余件,但从公布的数字看,腐败现象多发和蔓延的势头没有得到明显的遏制,2010年处分县处级以上干部5098人,移送司法机关的县处级以上干部804人。[4]为此,我们一定要要切实增强抓好制度建设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必须始终清醒地认识到,加强制度建设,是深入贯
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迫切需要。
(二)、狠抓反腐倡廉制度建设
反腐倡廉形势依然严峻。土地审批出让、矿产资源开发、公共工程建设、企业重组改制、金融等领域腐败现象仍然易发多发,教育、医疗、社保、环保等社会事业和民生领域腐败案件增多,少数中央企业的腐败案件影响恶劣,执法不公、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比较突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奢侈浪费之风屡禁不止。产生这些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是权力过于集中又得不到有效约束,关键是有些制度不够完善,有些制度落实得不好。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健全制度很重要。[5]目前,制度建设作为惩治预防腐败体系的基础性工作和治本性措施,笔者认为,必须努力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在以下三个方面着力:
1、建立以规范党员领导干部为重点的权力约束机制,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加大对权力的分解和约束力度,给权力套上“紧箍”,让权力在制度规范的框架里运行,保证权力不被滥用,是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重要目标。加强对“一把手”监督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迫切需要。广东省委副书记、省纪委书记**说:“一把手”在领导班子和本地方、本单位的工作全中处于核心地位,如果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监督乏力,权力的运行就容易偏离正确方向,就会给班子建设和本地方、本单位的改革发展稳定大局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6]一是科学合理界定权力。许多腐败问题的产生,都与权力配置不科
学、结构不合理有关,对涉及人、财、物和内部管理等方面的职权,要从决策、执行、监督三个环节进行分解,使权力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二是优化权力流程。权力运行的环节和程序越多,就越容易滋生腐败,很多腐败分子都是利用权力的某些特定环节进行索贿受贿的。因此,要对权力运行的各个环节和程序认真进行梳理,绘制权力运行流程图,以制度规定权力运行的流程、规范权力的行使。
2、建立健全减少腐败机会机制。一是建立腐败机会的发现机制。要畅通各类信息渠道,通过专业队伍、专门平台、专门渠道收集各类腐败机会信息,尝试开展网络反腐。当今的网络反腐,是信息化时代反腐工作的新利器,纵观2010年,我国网络反腐就有①广西来宾市烟草局长韩峰“香艳日记”;②茂名市副市长陈亚春被情妇网上举报;③湖北恩施州公安局副局长谭志国“腐败日记”事件;④网贴曝光辽宁省大连庄河市千人下跪市政府门前要求反腐没人理会等典型案例。[7]二是建立腐败机会的消除机制。要有针对性地消除腐败机会,针对腐败案件暴露出的制度缺陷,向发案单位和有关部门提出完善制度、堵塞漏洞的建议,并将这类建议上升到制度层面进行推广。要有预见性地消除腐败机会,在制度体系的改革创新过程中,通过提高制度设计的民主化、公开化程度,增强制度建设的科学性、系统性和有效性。
3、要建立健全协力推进机制。防止腐败,实行廉政风险防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任务繁杂,关键要集聚三
个合力:一是集聚党委、政府的合力。从实践看,当务之急是要建立完善问责机制,形成有效的约束力,确保预防腐败工作由“软任务”变“硬任务”,有“要我抓”变“我要抓”。二是集聚纪检监察机关内部的合力。纪检监察机关内部不同职能室之间有不同的职责分工、资源信息、工作手段,要搭建沟通、协作的平台,既要发挥“五个手指”各自的力量,更要发挥“一个拳头”整体的威力。三是要集聚全社会共同关注的合力。腐败问题的治理,最终有赖于举全社会之力,共同构筑“不想贪、不能贪、不敢贪”的防线。[8]
(三)、完善工作机制,加快制度创新。
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强调:“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最大限度减少体制障碍和制度漏洞,完善防治腐败体制机制,提高反腐倡廉制度化、法制化水平。”[9]坚持用改革的精神、创新的思路和发展的办法,解决导致腐败现象发生的深层次问题,把反腐败寓于各项重要改革措施之中,逐步铲除腐败滋生蔓延的土壤和条件,完善体制机制制度,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必须加大反腐倡廉制度创新力度,进一步发挥制度在防治腐败方面的保证作用。
源头治腐要实现的主要目标就是要创新体制,完善法律,从根本上消除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为促进经济的发展提供政治保证。要坚持管理体制创新,健全管理、约束和激励机制是源头治腐的主要保障。要深化干部人事体制改革,逐步规范用
人体制,切实管住“人”;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努力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切实管住“权”;要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坚持收到两条线,切实管好“钱”,初步实现预算内外资金统筹使用,“一个部门一本预算”的改革目标。推进公务用车、公务接待等职务消费制度改革,规范党政领导干部职务消费行为。[10]腐败是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最主要的根源是公共权力的滥用和私欲的膨胀、放纵。要将重点放在监督机制上,建立对权力的制约机制和权力配置机制,规范权力的运行机制和严密的权力监控机制。要切实清理现有工作制度,积极探索从根本上遏制腐败工作制度,要体现制度有客观性、整体性、系统性。要完善制度反馈机制,及时修改工作制度,保证制度的切实可行。
首先、加快制度创新,必须找准着力点。当前,要抓住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这个重点,认真落实《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推进、突出重点,确保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其次、加快制度创新,必须重视方式方法创新。要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把行政审批、政府采购、公共资源交易、服务群众窗口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纳入电子监察范围,建立完善信访举报、投诉处理、政风行风评议、案件监督管理、预防腐败信息共享等系统,建立全社会监督机制,发挥舆论媒体的监督作用,积极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不断提高制度创新工作的科技含量。
(四)、提高制度建设的执行力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11]制度建设的效用,在于制度的执行力,而制度的执行力则体现了党的执政能力。抓好制度的贯彻落实,既是制度建设的根本要求,也是检验制度建设成果的重要标准。制定反腐倡廉制度不是目的,目的是通过贯彻落实制度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现在的问题是制度制定有人抓,而制度贯彻落实则往往放任自流、无人负责。大量事实表明许多重大责任事故和严重腐败案件的发生大都与制度执行不力密切相关,所以我们在重视制定反腐倡廉制度的同时,要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切实提高制度的执行力,维护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当前,要强化制度的落实,加快形成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切实发挥制度对权力的规范和约束作用。
1、狠抓制度教育,提高党员干部遵守制度的自觉性。在现实生活中,不管制度怎么好,总有人不去执行,也会有人故意违反和破坏。而一些党员干部制度意识淡薄,缺乏严格遵守和执行制度的自觉性,是影响制度执行效果的重要原因。把制度教育作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熟知制度内容,增强制度意识,维护制度权威,真正把制度转化为行为准则和自觉行动。
2、强化监督检查,维护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严肃性。维护是保证,制度的尊严不受侵犯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一
项制度出台、一项工作部署传达后,要加强对执行情况的督促检查,及时反馈信息,以便总结提高,调整深化。要坚决杜绝和纠正把单位或部门利益凌驾于全局之上,对上级重大决策和制度要求只取所需,合意的执行、不合意的不执行的现象。要建立保障制度执行和工作落实的机制,建立督促检查机制,解决谁来检查、如何检查、检查结果如何使用的问题。要优化考核考评工作,做到科学、可行、合理、及时、有用。要大力推进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厂务公开和办事公开,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人民群众、新闻媒体的监督。[12]
3、强化制度执行追究问责。
制度的执行落实,很多时候要靠外界的压力强制去推动,必须把监督检查、目标考核和责任追究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制度执行的强大推动力,推动制度强制“入轨”。一是强化监督检查。将纪检监察机关和其他专门机关的督查力量整合起来,组织开展对落实党内民主生活会制度、政府采购制度、教育收费制度、公务接待制度、工作日午间禁酒制度、公车使用管理制度以及机关、事业单位办公制度等进行集中专项检查,对重点单位及岗位执行制度情况进行跟踪督查,促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落实。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及时纠正制度执行中的偏差。二是严格责任追究。对违反制度的人和事进行严格追究,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问题。特别是对违反反腐倡廉制度发生重大腐败案件的部门,以及贯彻落实反腐倡廉制度不力、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的有关部门,要依法依纪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以铁的纪律维护制度的权威性、严肃性和实效性。三是严肃查办案件。对违反制度的违法违纪问题,要一查到底、决不姑息。进入21世纪,在继续坚持查处重点案件的同时,着重查办领导干部利用人事权、司法权、行政审批权、行政执法权等搞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索贿受贿的案件,为黑恶势力充当“保护伞”的案件,严重侵害群众利益的案件,群体性事件和重大责任事故背后的腐败案件。对发现干部中有滥用权力、谋取私利的违法乱纪案件;在工作中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的案件;在办事中损害国家利益和群众利益的案件;知法犯法违规审判的案件;要组织力量,严肃地予以查处,决不姑息迁就。让腐败分子得不偿失。
参考文献: 【1】,【贺国强在十七届中纪委六次全会上的工作报告】。【2】,【最高人民检察院2010年工作报告】。
【3】,【腐败案件呈三大发展趋势,分析反腐败斗争五重点】,http://www.xiexiebang.com,2008-10-06。
作者姓名:梁伟文 性别:男 职务:副科级检查员
李洁仪 性别:女 职务:正股职监察员
工作单位:鹤山市纪委监察局第三纪工委监察分局 主要研究方向: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构建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强化源头治理。
通讯地址:鹤山市沙坪镇东升路66号三楼 联系电话:8983671 电子邮箱:***@139.com
第三篇:关于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几点思考
关于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几点思考
党的十七大对反腐倡廉工作提出“更加注重制度建设”的要求,指出加强制度建设是推进反腐倡廉工作的治本之策,充分发挥制度在惩治和预防腐败中的保障作用是新时期做好反腐倡廉工作的根本途径。在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再次强调:“要以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各项制度为重点,以制约和监督权力为核心,以提高制度执行为抓手,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我们发现绝大多数腐败案件的发生与制度有关,很多腐败分子钻制度的空子和漏洞,制度的缺失和有制度不规范执行已成为产生腐败行为的重要根源。
一、当前影响和制约制度建设的主要因素
通过对案发单位有关制度建设和执行情况的分析研究,我们发现当前在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和薄弱环节,归纳起来主要有“五个不到位”:
1、思想认识不到位。靠制度反腐,是有效预防腐败、构建惩防体系的基础性工程。在一些部门和单位,有少数党员干部对此认识不足,有的认为抓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是走过场,搞形式主义,没有多大实质性意义;有的认为制度建多了,条条框框束缚了手脚,不利于工作的开展;有的认为制度建设是纪检监察部门的事,职能部门不必花太多时间和精力去做务虚的工作;极少数领导干部从方便需要的角度出发,不愿建、也不想执行对自身进行监督制约的有关制度。上述种种错误认识的存在,经常出现在腐败分子的剖析材料里,很多党员干部违法违纪被查处后后悔莫及。
2、修改完善不到位。很多单位建立了不少制度,但有些制度的缺陷比较明显:一是缺乏系统性。存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现象,对发生过问题的部位或对一些重点领域、关键部位制定的相关制度较多,而对部门整体工作如何通过制度的设计来预防和治理腐败,则显得不够,往往使腐败分子仍可“曲径通幽”。二是缺乏针对性。有些单位看似制度很多,但真正管用的制度不多,实用价值不大,难以付诸实施,往往存在形同摆设的现象,未能达到制度建设的目的。三是缺乏可操作性。有些单位不从实际出发,而是出于应付需要,制定的制度大多是原则性的要求,没有具体的实施细则和操作办法,实践中难以组织实施。如“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很多单位都没有量化的刚性要求和具体的操作办法,客观上给一些腐败分子留有可乘之机,使其打着“制度”的旗号办着不制度的事。
3、落实执行不到位。制度的生命在于执行,严格的制度不执行,就会形同虚设,甚至产生反作用。当前,一些腐败问题频频在某些领域发生,并不是这些领域没有这方面的制度,而是有制度不执行或不认真执行,从而使制度成为一纸空文。一些单位和个人视制度为无物,头脑中没有制度概念,按自己意志行事,经常违反制度办事;有些单位和个人采取实用主义态度,有利的制度就执行,无利的制度就不执行;一些领导干部特别是单位的“一把手”不带头执行制度,却相反的最先破坏制度,这是制度的最大“天敌”。
4、追究问责不到位。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普通党员,谁违反了制度谁就要受到责任追究。但在实践中,有不少部门和单位对违反制度的情况通常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认为对于一些轻微的违纪违规行为过于较真会影响工作,不到严重违法违纪不予理会。有的单位对违反制度的行为,不量化具体的惩戒标准,笼统地称“严肃处理”,结果往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5、宣传教育不到位。少数党员干部不按制度办事,违法乱纪实施腐败行为,从深层次上分析,一方面是由于党员干部对制度缺乏足够的了解和掌握、没有形成对制度的敬畏之心,另一方面是由于基层群众不知道有那些制度、如何才能有效地对党员干部实施监督制约。究其原因,主要是对制度在贯彻落实方面的宣传教育不够到位。很多部门和单位对制度的建立相对较为重视,但对制度的贯彻落实不够重视,有的往往停留在纸上,没有把制度作为一项强制性要求和普遍遵守的行为准则加以宣传教育和引导,以致不少党员干部和基层群众对制度的熟悉了解程度不够、对制度执行的刚性认识不足,造成制度的失范,未能达到制度的规范约束作用。
二、加强和改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对策建议
实践证明,制度的权威来自刚性,制度的生命在于执行,制度的价值源于实效。新的形势下,要加强和改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构建惩防体系框架,就必须针对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着力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相关制度,狠抓制度的执行与问责,确保制度达到预防和治理腐败的目的。
(一)打造反腐倡廉制度文化。制度文化是人们对于制度及其实践的态度、情感和思想的综合体,是以遵守和执行制度为主要目标的先进文化,也是推进制度建设、促进制度落实的最高层次追求。制度文化向社会大众传播的是自觉遵守和执行制度的理念,引导人们树立制度概念,将制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自觉“敬畏制度、崇尚制度、遵守制度、执行制度”,化制度约束为道德约束, 化“他律”为自律, 实现制度约束与道德约束,“他律”与自律的有机统一。推进制度文化重在宣传和教育引导,要把法规制度的宣传教育纳入反腐倡廉“大宣教”格局之中,统一部署,统筹安排,在全社会广泛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制度的学习宣传教育,增强党员干部的制度意识。要不断丰富制度教育的形式和手段,通过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公开栏等多种载体,以及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方式,广泛宣传制度建设的目的、意义和要求,引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制度建立与执行情况的监督。学习了解制度是执行制度的前提,要结合能力作风建设,把制度学习纳入争创“学习型机关”的工作目标,有计划、有组织地抓好机关人员的制度学习,增强制度意识,提高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廉洁自律、按章办事的自觉性,增强制度的信任感和参与监督的责任感。
(二)健全完善相应配套制度。
按照“必须、管用”和体现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的原则,健全完善相关制度,建立配套的实施办法,使各项制度既独立完整又相互衔接,构成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框架。一是废止已经过时的。对既有的反腐倡廉各项制度认真进行清理,凡中央和省、市已经废止的坚决予以废止,与国家法律法规相抵触的予以废止,与现行反腐倡廉有关规定相冲突的予以废止,不适应形势发展变化的予以废止。二是修改不尽完善的。专项性制度强调系统化,适时出台相关配套文件规定,明确制度执行的主体、规范的对象和内容、操作的程序以及违反制度实施责任追究的办法等,使之形成一整套的管理办法和监督措施。实体性制度注重程序化,研究出台相关操作规程,保证制度实现“软着陆”。原则性制度突出具体化,细化目标措施,量化刚性要求,使原则性要求转化为可操作的具体规定。三是建立适应发展的。适应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任务发展变化的需要,积极探索在实践中证明行之有效、能够有助于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关规定,通过文件的形式固定下来,提升到反腐倡廉制度的层次予以规范,努力实现制度建设的与时俱进。
(三)优化权力运行内控机制。
给权力套上“紧箍”,让权力在制度规范的框架里运行,保证权力不被滥用,是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重要目标。当前,各地纪检监察机关都在大力推进部门权力内控机制建设,这是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一个绝佳时机和重要载体。要借助部门权力内控机制建设扎实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以制度建设强化部门内控、提升部门权力内控机制建设的水平。一是科学合理界定权力。许多腐败问题的产生,都与权力配置不科学、结构不合理有关,因此,要在权力分配时通过制度的方式,明确权力使用的界限和归属,将权力主体行使权力的行为纳入规定的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定程序和方式进行。对涉及人、财、物和内部管理等方面的职权,要从决策、执行、监督三个环节进行分解,使权力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要严格执行各级党委会议事规则,对党委会议事范围、议事程序、议事要求、议事纪律等进行规范,主动接受监督。二是优化权力流程。权力运行的环节和程序越多,就越容易滋生腐败,很多腐败分子都是利用权力的某些特定环节进行索贿受贿的。因此,要对权力运行的各个环节和程序认真进行梳理,绘制权力运行流程图,以制度规定权力运行的流程、规范权力的行使。要加快建设和不断完善“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系统”,对政府部门各项行政权力事项进行全面清理审核,推进行政权力网上运行和实时监督。三是实行风险防控。按照“有权必控、发案首控、风险强控”的工作思路,对权力运行的“关节点”、内部管理的“薄弱点”、问题易发的“风险点”,建立健全相关防控措施和制度规范,使权力运行的关键环节得到重点关注和防范,确保不出问题。要积极推行主要负责人“四不直接分管”机制,探索对单位主要负责人权力运行监督制约的制度和途径。四是推进权力公开。权力的行使如果缺乏透明度,搞封闭运作,就会给腐败以可乘之机。因此,要按照“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的要求,认真落实政务公开制度,对干部任用、资金使用、政府采购等事项,按规定要求予以公开,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要深入推进党务公开,不断拓展党员了解和参与党内事务的渠道,切实把干部的用权行为置于党员群众的监督之下。
(四)强化制度执行追究问责。
制度的执行落实,很多时候要靠外界的压力强制去推动,必须把监督检查、目标考核和责任追究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制度执行的强大推动力,推动制度强制“入轨”。一是强化监督检查。将纪检监察机关和其他专门机关的督查力量整合起来,组织开展对落实党内民主生活会制度、政府采购制度、教育收费制度、食品药品安全卫生监督制度、公务接待制度、工作日午间禁酒制度、公车使用管理制度以及机关、事业单位办公制度等进行集中专项检查,对重点单位及岗位执行制度情况进行跟踪督查,促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落实。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及时纠正制度执行中的偏差。充分发挥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的作用,鼓励群众及时反映有关部门、有关人员违反制度的情况。通过监督,一方面要让党员干部感受到外界监督的压力,从而更加严格的遵守制度、执行制度;另一方面要让基层群众感受到监督带来的变化,从而更加广泛、踊跃地参与监督。二是实行目标考核。纪委要会同市级机关党工委、市优化办、市行政效能投诉中心,将制度建设与执行情况纳入到对部门单位的目标管理考核范围,设计科学合理的考核办法,量化考核标准,严肃认真进行考核。对考核的结果与部门单位评先评优挂钩,并作为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奖惩使用的重要依据。三是严格责任追究。对违反制度的人和事进行严格追究,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问题。特别是对违反反腐倡廉制度发生重大腐败案件的部门,以及贯彻落实反腐倡廉制度不力、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的有关部门,要依法依纪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以铁的纪律维护制度的权威性、严肃性和实效性。
第四篇:高校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几点思考
高校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几点思考
摘要: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是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的治本之策和必由之路,也是完善高校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核心内容,更是建立健全和有效发挥惩防体系作用的关键因素。近年来,高校积极探索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新路,形成了一大批制度规定,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反腐倡廉制度建设要形成制度建设齐抓共建的整体合力,进一步建立健全反腐倡廉相关制度,增强制度建设的科学性、创新性、约束力和执行力。
关键词:高校;反腐倡廉制度建设
所谓制度,就是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和行动准则,包括约定俗成的道德观念、纪律规定和法律法规等。所谓反腐倡廉制度,是旨在预防和惩治腐败行为、促进领导干部清正廉洁,要求一切掌握着公权力的领导干部必须自觉遵循并相对稳定的行为准则。胡锦涛总书记在第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会上明确提出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必须重点抓好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建设科学严密完备管用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这既是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新要求,也是提高反腐倡廉制度化、法制化水平的新部署。面对新要求、新部署,高校应在充分重视制度的连续性、稳定性的同时勇于创新,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制度反腐的新途径新手段,切实提高制度的约束力和执行力,增强制度实效,努力开创高校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新局面。
一、深刻认识加强高校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首先,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是高校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的必由之路。用科学发展的眼光审视和把握高校这些年的反腐倡廉建设,我们会发现,一方面,高校的反腐败工作总体上由传统的被动转向主动、由主要靠权力反腐转向靠制度反腐、由过去的事后反腐转向事前防范,特别是在反腐倡廉的理论构建、规律把握,以及工作部署等方面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效。但另一方面,伴随着形势任务的发展,高校的反腐败工作体制、机制和工作方式还存在不相适应之处,违纪违法案件和消极腐败现象在一些领域仍处于多发频发状态,一些问题反复发生,一些问题普遍存在,显然这与制度规范的不健全不完善有密切关联。坚决惩治腐败、有效预防腐败,就必然要高度重视既管长远有治根本的制度建设。近年来,一些高校查处的违法违纪案件日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人才”摇篮、“学术殿堂”被权钱交易污染,所造成的恶劣影响颇具特殊性。究其原因,一些高校的领导干部触犯党纪国法,既有私欲膨胀、自律不严方面的主观因素,也有教育不力、疏于管理方面的客观因素,深层次分析,还与体制不科学、机制不完善、制度不严密有关。尤其是面对形形色色的各种诱惑,如果不注重从制 1
度上加以防范,甚至存在制度的缺失和盲区,一些违法违纪案件就会查不胜查。因而,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是高校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的治本之策和必由之路。只有抓紧建立健全反腐倡廉基本制度,堵塞体制机制漏洞,毫不动摇地严格执行制度规范,才能把腐败现象遏制到最低程度。
其次,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是完善高校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核心内容。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以下简称惩防体系),是中央从全局出发,为做好新形势下反腐倡廉工作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从源头上进行制度设计,防止腐败的根本举措。从一定意义上讲,惩防体系本身就是一套系统的制度,反腐倡廉制度不仅是整个体系的核心,还是整个体系的重要载体和关键因素,反腐倡廉的教育机制、监督机制、改革措施和惩处机制归根结底都要通过制度来固定、保障和促进。离开制度这个前提和基础,就不可能建立起完善的惩防体系;没有制度的规范和约束,也就不可能真正发挥惩防体系的作用。由此可见,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是完善高校惩防体系的核心内容,更是建立健全和有效发挥惩防体系作用的关键因素。高校应将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作为一项全局性、基础性的工作,作为惩防体系建设的重要抓手,摆上战略高度、突出位置,将制度建设融入到学校教育教学、日常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各个领域,落实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各项具体任务中,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拒腐防变教育长效机制、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和权力运行的制约监控机制。
二、高校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近些年,高校积极探索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新路子,形成了一大批制度规定,但是,当前高校在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方面仍然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一是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科学性有待增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切合实际、简便易行、管用有效、系统科学。目前不少制度过于抽象系统,过于原则化宽泛化,较多地表现为只有定性的要求,缺乏具体的实施细则和配套的相关规定。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存在制度缺失、空白现象,使腐败有可乘之机;而一些已制定出台的制度,又缺乏严格规范的具体程序,应急色彩较浓,具有局限性,操作时大打折扣。例如:这个制度或规定刚出台,又加个补充规定,甚至有的制度在一些条款上冠以“原则执行”,让人无所适从。
二是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执行力有待强化。目前,由于反腐倡廉制度的宣传和执行力不够强,致使一些高校反腐倡廉制度还停留在“书面” 上,没有真正落实到工作中去。许多相关制度和规定出台了,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到头来是“你有政策,我有对策”。在反腐倡廉制度建设过程中,往往对制度的制定比较重视,而对出台后的制度落实工作力量投入不足。在许多情况下,管理不严、执行不力、违纪不纠的现象时有发生,执行制度软弱无力,很少
开展严格的督促检查和责任追究,制度被束之高阁,成为一种象征和摆设。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其一,认为执行制度远不如制定制度、出点经验有轰动效应。其二,在制度出台后,缺乏必要的指导和督查,只管下发文件,不看基层执行情况,使制度流于形式。其三,对一些制度和规定,缺少必要的宣传,致使一些反腐制度了解的人不多。
三、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反腐倡廉制度建设
加强和改进高校于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进一步形成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整体合力。“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①因此,反腐倡廉的制度建设涉及方方面面,不是纪检监察部门一家所能承担的任务,必须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的支持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反腐倡廉的整体合力。形成这一合力的有效措施就是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即:高校党委担负起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领导责任,将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纳入校党委、行政的总体工作,通盘考虑,统筹谋划,对重要制度的制定要认真研究、及时部署、加强督促;各职能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积极参与用反腐倡廉的制度建设工作;纪检监察部门要发挥组织协调的职能作用,积极争取校党委、行政的重视和支持,加强与其他部门的沟通与协作,发挥专业领域法规制度建设的主体作用。此外,还要做到两个注重:一是注重制度建设的信息交流,及时反映基层群众对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要求和意见,及时发现制度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及时总结基层创造出的好经验好做法;二是注重对反腐倡廉制度建设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的理论研究,努力将新的理论研究转化为制度建设的实践。上述工作一定要由校党委做出定期规划,分口部署,使每一项工作任务都有部门负责管理落实,逐步提高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计划性和管理的科学性。
第二,进一步建立健全管人、管事、管权的基本反腐倡廉制度。重点抓好“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民主集中制、民主生活会制度、领导干部报告个人重大事项制度、领导干部述学述职述廉等基本工作制度的有效落实,以加强对领导干部权力的制约。在这方面,有几个具体制度需要重视:一是积极推进 “三重一大”制度及其配套制度的完善和落实。“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是指凡属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的使用(简称”三重一大”),必须经集体讨论,不准个人或少数人专断。实施“三重一大”制度对于加强民主集中制、提高决策的科学化,进而对遏制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的滋生、蔓延起着根本性的作用。例如:内蒙古自治区部分高校制定的《关于实行“三重一大”集体决定的规定》,为高校贯彻落实“三重一大”工作规定,充分发挥其规范校、院两①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
3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决策行为方面作了工作探索,提供了借鉴依据。二是对制度的实施实行党代会、教代会常任制。建立党的和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代表提案制度、代表质询、弹劾、罢免和撤换制度、代表民主测评制度、代表联名推举候选人制度、候选人竞职演讲答辩制度、代表视察制度以及代表提议的处理和回复机制等。通过实行党代会、教代会常任制改革,逐步实现将党委常委会、全委会讨论重大事项的权力向党代会、教代会“移交”,充分发挥党代会、教代会和代表民主决策、民主选举、民主监督的作用。
第三,进一步增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科学性。说到科学性,其实就是使制度科学配套、有效管用,要做到这一点,应增强制度的层次性、针对性、实用性。层次性是指制度的出台不能上下一样粗,要突出区域特点和层级特点,例如:在学生层面,以基本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为准则,为今后学生的“廉洁从业”打下基础;在教师层面,以严谨治学、廉洁从教、诚实守信、遵纪守法方面的制度法规为重点,突出行业特点;在党政领导干部层面,不仅要遵守所有党纪国法、规章制度,还必须建立道德操守防线,把个人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纳入制度框架,严格规范党政领导干部的言行。针对性是指制定反腐倡廉制度要注重把握制度建设的重点领域和重点内容。实用性是指制度要必须必要,易于操作,可行可推,能够长期坚持。
第四,进一步增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创新性。当前,高校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领域,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经济类腐败。主要是指在经济活动中出现的腐败行为,多发生在高校管钱、管物的部门和校办企业,其主要特征是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私设“小金库”、滥发私分钱物等。二是行业类腐败。主要是指发生在招生、考试、收费等活动中的腐败行为,具有明显的教育行业特点。三是学术类腐败。主要是指在高校学术运作和管理活动中存在的腐败行为,特点是学术活动受到非学术因素,如行政权力、金钱、关系、人情等的侵扰和影响。②针对这些情况,可以在以下几方面的制度建设中寻求创新:1.各项反腐败的预防制度。如:以规范权力运行和监督为核心的校院两级领导决策机制和议事规则;以规范和扩大财务公开为重点内容的校务公开以及院务公开制度;以加强高校基层民主建设为目的的学校教代会和学院二级教代会制度;以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检查、落实和考核追究制度、财务检查和重点监督领域工作的巡查制度、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及其整改意见的督办落实制度等等。2.各项资金管理制度。自有资金收支情况公开制度,重要岗位人员定期轮岗制和审计结果与其经济、行政利益直接挂钩制度,预算决算财务管理制度,特别是引导院系(部)按制度办事用钱的二级学院财权的监督管理制。3.各类基建修缮管理制度。重点是重大基建项②刘克辉.高校反腐倡廉工作的思考[J].中国监察,2009,(6).目要预审和阶段性审计制度。4.招生工作制度。重点是有效的信息公开制度。
第五,进一步增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约束力。制度如果仅仅停留在要求和号召上,具体措施跟不上,就会变成装潢门面、应付检查的东西。要增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约束力和威慑力,首先要在制定制度时更加审慎和严密,条文要具体明了不能含糊其辞、模棱两可,应明确该如何做或不该怎么做,违反制度会有什么后果,从而使制度的规范、预防、教育、警示、惩戒等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其次,规定不能弹性过大,从而缩小自由裁量权,减少主观随意性。
第六,进一步增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执行力。实践证明,建章立制仅仅是制度建设的一半,更为重要的是保证制度的严格执行。首先,要建立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执行保障体系,对制度的实施、操作、责任主体职能、执行主体责任等予以明确界定,避免制度变成文件转发文件。其次,建立违反制度责任追究体系,要有反腐倡廉制度执行的考评机制、问责追究机制,加大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把制度执行情况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考核和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内容,对执行不力的部门和个人要追究责任,提高反腐倡廉制度的刚性。再次,要加大对反腐倡廉制度的舆论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反腐倡廉制度,形成人人遵守制度的良好氛围。既要宣传制度规定了什么,又要宣传制度如何执行、如何落实、怎样监督,最大限度扩大制度的透明度和影响力。
参考文献:
[1]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2] 刘克辉.高校反腐倡廉工作的思考[J].中国监察,2009,(6)
作者简介: 刘红蕾(1977),女,内蒙古工业大学纪委、监察处,纪检监察室主任,助理研究员
2010年8月19日
第五篇: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
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是我们党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的重要内容和具体体现。近几年来,全省各级党委、政府按照中央和省委的统一部署,连续三年以制度建设年、制度建设推进年、制度建设提高年为载体,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着力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大力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深入发展,为全省实现“两个率先”目标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
(一)领导高度重视,贯彻落实有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得到全面推进。提高反腐倡廉的制度化、法制化水平,发挥法规制度的规范和保障作用,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是新形势下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必然要求。省委对加强制度建设高度重视,多次明确指出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依靠制度惩治和预防腐败,是做好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保证。并在中央颁布《实施纲要》之后,迅即制订我省贯彻落实《实施纲要》精神的《具体意见》,按照2005至2007年的序时进度,把《具体意见》中涉及的24个方面工作、112类具体任务、189项工作要求,分别落实到有关部门。省委还把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作为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重要整改措施之一,要求形成长效机制,保证党的先进性建设。最近,又提出以陈良宇等案件为反面教材,深入研究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权力的合理配臵问题。这
推进制度建设,较好形成了一个重点突出、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有利于使制度建设覆盖到权力运行的各领域、全过程。
(三)紧贴中心,服务大局,不断拓展源头治理领域,为推进“两个率先”提供有力保障。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深入推进,使制度防治机制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一是源头治理措施进一步强化。行政审批制度、干部人事制度和财政体制以及资源配臵方式的改革,对遏制腐败的发生正发挥着作用。特别是把公开引入监督,在制度建设上取得很好效果,有利于更好地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二是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得到维护。有关生产安全、食品卫生、环境污染责任追究等一批制度规定的出台,构成了独具特色的问责体系。针对上学难、看病贵等问题,有关限定收费、加强定价管理等措施的推行,也使这些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各地还开通了“政(行)风热线”,受理群众咨询、投诉,受到了普遍欢迎。三是通过推进制度创新,深化各项改革措施,出台有关重点工程纪检监察派驻制、行政效能投诉等规定,形成高效率服务体系,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打造投资环境,保证了改革开放的健康发展。
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实践,不断丰富和深化我们的认识。我们在实践中体会到,制度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方位展开,综合运用各种措施才能奏效;制度建设是反腐倡廉工作向纵深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通过标本兼治、渐次推进,才能最终解决深层次问题;制度建设的关键在于预防,预防在先,往往代价最小,效果最好;制度建设的成效要从政治、经济、建设情况作一次检查,对2005至2006没有完成的工作,一定要补上。对2007安排的工作,要尽快着手去做,务必不拖全省制度建设的后腿。目前,省纪委根据中央纪委的要求,正在起草2008至2010年建立健全惩防体系工作规划,各地各部门也要把制度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臵。特别要按照省委最新的工作部署,突出重点,加强有效制约权力运行的制度体系建设,努力形成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的体制机制,力争到2010年,基本建成具有江苏特色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制度框架,让制度要素在反腐倡廉工作中发挥更大作用。
(一)规范权力运行,科学界定权力职能和作用范围。要深入研究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条件下公共权力的配臵问题。当前,在反腐败斗争中,有一个突出现象值得注意,就是有时候腐败问题的发生,不是没有制度,而是有制度,但不起作用。权力的过于集中,制约权力的制度不健全和执行不力,往往是导致制度失灵的重要原因。从制度的角度来说,任何公共权力都有一个法律和制度上的界限,超过这个界限就是权力的滥用。对公民来说,法无禁止,就有行动自由。对党政机关和公务人员而言,授权之外,即为行动禁区,表明除法律和制度明确授予的权力,绝对禁止再以公职人员身份做任何事情。因此,权力的过于集中,实际上也是一种权力滥用行为。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必须要解决这个问题,厘清权力界限,控制越权行为。各地各部门根据这样的要求,都要着手对现有权力运行情
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保证各级领导干部切实做到依法用权、有限用权、公正用权。
(三)把公开引入监督,全面构建权力阳光运行机制。阳光是天然的杀毒剂,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让权力以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看得见的方式运行,是预防腐败的有效途径。我们要在现有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创新监督方式,全面构建权力阳光运行机制,着力打造电子政务平台,将权力运行流程图逐项加以固化,实现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同时要同步建立电子监察监控系统,全面监督网上权力运行情况,最大限度地减少暗箱操作的空间。目前,这项工作已在南京等地开展,其他地方也要着手推开。省级机关各部门尤其是涉及人财物权限管理以及执法执纪等部门,也要开展这项工作,实现政府行政权力运行数字化、流程标准化、流转网络化、信息公开化,推动行政权力规范、透明、廉洁、高效运行。下一步待条件成熟,党务公开工作也要纳入阳光运行机制之中。推进权力阳光运行机制,还要求在制度建设上走“阳光立法”道路。过去一些制度之所以没有得到很好落实,一个重要原因是在制定制度时,对实际问题不甚了解,对存在的问题研究不透,缺乏应有的民意基础。“阳光立法”就是走群众路线。特别是涉及到人民群众和党员干部切身利益的法规制度,更要注意让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真正使制定制度的过程,成为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的决策过程。
到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快慢。当前,各个地区之间的竞争,更多地表现为这种制度要素的竞争。哪里的政府管理规范,廉政环境好,办事效率高,哪里就能吸纳到更多的资金、技术和人才,就能赢得发展的主动权。例如,在昆山,每年召开的第一个大会,就是效能建设大会,并明确提出把效率和服务作为第一投资环境。昆山以占全国千分之零点一的土地,吸收占全国千分之二十三的外资,投资环境的改善发挥了重要作用。最近,韩国的海力士有一个总投资超过100亿美元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项目在无锡落户,再次深刻说明这个道理。为了争取这个项目,无锡不是比拼土地、税收的优惠,而是通过建立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等,实实在在地改进服务质量,使外商确信在这里投资能够获得成功。这说明好的制度确实能发挥重要的带动效应。各地各部门在制度建设中,都要努力把握市场经济运行的特点,不断挖掘制度潜力,使之成为加快发展的重要动力。
三、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进一步开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工作新局面
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是一个发展的、动态的过程。我们要围绕改革和发展进程,不断加以探索和推进。当前,我省制度建设已经有了一个较好基础,但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的积累还不够。需要在广度和深度上下更大功夫。各地各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明确责任,狠抓工作落实,不断提高制度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门对这次会议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一次抽查,并在一定范围内通报。
(三)把制度建设摆上重要位臵,形成整体合力。制度建设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工作,政治性、政策性、专业性都很强。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要把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切实抓在手上。要充分发挥业务主管部门的职能作用。业务主管部门对本部门本单位存在的问题最清楚,对问题的症结和要害最了解,因此,各业务主管部门要根据制度建设的规划和要求,结合各自的职能和作用,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各项制度建设任务按时保质地完成。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充分发挥好组织协调、监督检查和业务指导作用,督促各有关单位抓好制度落实。要加强制度建设的整体性研究,努力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结构严谨、运转协调的反腐倡廉制度系统,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