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金融系统反腐倡廉制度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2
关于金融系统反腐倡廉制度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市场是现代经济体系的动脉,金融体系的安全、高效、稳健运行,对经济全局的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金融行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决定了金融系统反腐倡廉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必要性。金融产业发展、金融强省建设、“十二五”金融工作目标的顺利实现都离不开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尤其离不开金融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败工作的持续深入开展,加强金融系统反腐倡廉建设既是党和国家反腐倡廉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金融行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内在要求。
金融领域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案件易发、多发领域,金融系统反腐倡廉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专业性强、工作难度较大的系统工程,必须认真贯彻党中央关于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不断健全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尤其需要高度重视金融系统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与创新,构建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实现用制度管人、管权、管事,从源头上防治腐败。
一、高度重视制度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作用
中国传统社会是伦理化社会,维系社会关系、推进社会发展的,主要不是法治而是伦理。以孔孟学说为核心内容的儒家思想,强调以“德”来教化人生,以“仁”来教化社会,强调“修身为本”、“为政以德”、“民为邦本”、“洁身自律”、“淡泊名利”、“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不可否认这些思想对于现代社会加强领导干部教育仍有较强的启示与借鉴作用。但是我们不得不注意到这样一个现实,尽管这些传统文化中的廉政思想对历朝为官者都有一定的启示作用,但是综观中国古代历史,贪官污吏多如牛毛,而真正的清官确是寥寥无几,历史充分地揭示出道德教化与伦理并不能从根本上有效地解决廉政问题。中国古代肃贪决心最大、手段最为残酷的明朝,恰恰也是中国古代吏治最为腐败的朝代,其开国皇帝朱元璋曾无奈地感叹:吾欲除贪赃官吏,为何朝杀而暮犯?究其根本原因,还在于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反腐倡廉体制机制,“浊其源而求其流之清,不可得矣”,重典治腐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腐败问题,无法建立吏治清明的长效机制。
邓小平同志曾经深刻地指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在中央纪委十七届五次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全面科学地分析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形势,明确提出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必须重点抓好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建设科学严密完备管用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近年来,党和国家一直在探索“制度反腐”的路子,围绕预防、惩治、监督、激励、教育等诸多反腐环节展开的制度建设与创新在层层推进,不断推进了反腐倡廉的源头治理,不断取得了反腐败斗争新成效。
历史和实践都充分证明:制度建设与创新是反腐倡廉的关键。而对于经济社会地位重要、资金密集的金融行业来说,更要充分认识、高度重视制度建设在金融系统反腐倡廉建设中的关键作用。
二、金融系统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重点
(一)进一步健全完善金融企业公司治理制度。尽管我国金融体制机制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多数金融机构实现了股份制改造,建立了法人治理结构,但尚未真正形成权责明确、相互制衡、相互协调的权力运行机制。需要进一步健全完善金融企业公司治理制度,强化金融企业尤其是国有金融企业按照现代公司治理机制运行,规范金融企业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和经营管理层的权责,努力形成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协调又相互制约的权力运行机制。金融企业一般是实行分级授权管理的经营体系,实践中尤其需要注意对金融企业分支机构运营的制约管理,合理设置层级与岗位,明晰权力分配,科学分配权力额度,并使权力内容与岗位职责相匹配,建立分支机构权力运行与监督规范。在健全完善法人治理制度中,应积极发挥企业纪检监察组织的监督作用,推动纪检监察组织监督作用积极融入公司治理结构之中,切实增强纪检监察组织监督的实效。
(二)加强对重点对象、重点部位、重点环节的有效监督,进一步健全反腐倡廉的约束机制。加强重点对象、重点部位、重点环节的有效监督,就是在监督对象上突出抓好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这个重点。做到有效监控重大事项决策权,不允许个人专断,有效监控单位内部人事管理权,不允许亲疏远近,有效监控工程项目经营权,不允许个人独揽。目前对“一把手”监督是一个普遍性的难题,在对金融企业“一把手”的监督上,在做好述职述廉、民主生活会等各项工作的基础上,尤其需要充分发挥纪委书记的作用。鉴于金融企业一般采取分级授权经营管理模式,分支机构纪委书记必须由上级任命,同时原则上该纪委书记为异地任职,该纪委书记主要对上级负责,并建立纪委书记垂直报告制度和述职制度,以切实发挥纪委书记对“一把手”的监督作用。在监督的环节和部位上,要加大对用人问题上的监督检查力度,严肃追究用人失察失误者的责任;规范运作程序,加强跟踪监管,实行阳光运作,痕迹透明化管理,从源头上堵塞腐败的漏洞;对于重点岗位,建立强制休假、定期轮岗以及离任审计或稽核制度。通过加强重点对象、重点部位、重点环节的有效监督,确保权力的正确行使,健全反腐倡廉的约束机制,使广大干部在权力运行中“不能腐败”。
(三)抓住关键领域与重点环节,积极进行制度建设与改革创新。金融机构应对自身进行梳理,抓住关键领域与重点环节进行制度建设和改革创新,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如作为地方金融工作部门的省金融办,创新审批方式,对小额贷款公司设立与变更、融资性担保公司设立与变更两个审批事项,建立了具有“三化”特色的阳光准入、民主审核的审核机制。首先,审核权力分散化,实行县(区)、市、省三级把关的审核制度,把审核权力纵向分散在各级政府部门,成立由各有关部门代表和业内专家共同组成的审核委员会,把审核权力横向分散到各部门和业内专家。其次,民主审核制度化,制订完善了《广东省融资性担保公司准入审核委员会工作细则》等规章制度,使得民主审核有章可依,得到制度上的保障。最后,审核程序公开化,在省金融办网站公布相关审核制度、办事流程,并把审核结果在网上公布,利用网络接受社会各界监督。通过制度创新,在关键事权上,省金融办有效地实现了权力的公开透明运行,有利于从源头上防治腐败。
(四)全面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要求,有效规范权力运行。进一步督促金融企业领导班子尤其是主要负责人带头执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对于“三重一大”事项,严格按照集体决策的原则、要求、范围和程序作出决策,不搞独断专行;对于重要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运作,进一步健全各项操作管理制度,不搞“暗箱操作”;对于重要人事任免严格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确保拟任人选的能力素质符合要求、选用程序合法合规。
(五)推进党务、公司事务公开,努力实现权力公开透明运行。“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坚持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只要不涉及国家和金融企业重大机密的,决策和执行结果应尽可能公开,特别要把涉及党员干部员工的各类权力运行过程作为党务、事务公开的重点内容,不断扩大公开的范围和层次,拓展公开的内容和形式,创新公开的方式方法。
(六)健全完善问责制度,建立行业禁入制度,提升违规违纪与腐败成本。推行严格的“问责”制度,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对发生的以权谋私、违纪违法等重大问题的部门和单位,以及管理、审核、监督等工作严重失职,管辖范围内发生案件和重大违法违规违纪问题的部门和单位领导人员实施问责,将“问责制”深入人心,作为一项经常性制度贯穿到金融机构反腐倡廉建设的全过程。综合运用党纪政纪、组织处理等手段,增强违纪违法处理的效果。发挥行业自律组织作用,建立健全行业禁入制度,对违规违纪人员限制或取消其从业资格和任职资格,使其不能在其它金融系统任职,增大腐败行为的成本和风险。
(七)充分认识科技的重要作用,高度重视科技防腐治腐。与其他领域相比,金融机构的业务流程化水平和系统应用程度都较高。科技系统的应用促进了金融服务效率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且在业务活动中较大程度减少了人的因素,有利于从源头上避免腐败。但是信息技术的运用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带来一个行业生产力水平的提升、业务流程的优化和工作效率的提高;但如果运用或管理不当,也可能成为腐败分子的“得力”工具。因此信息技术的应用也对制度流程建设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若制度流程设计不科学、不合理,系统管理上不严谨、不规范、存在漏洞,那造成的违规和腐败风险将是全局性、系统性的。要努力将反腐倡廉制度信息化、系统化,借助系统功能实现自动监控,及时发现制度不执行、执行不到位的现象,增大利用系统进行违规或腐败活动的难度,及时发现并阻断违规或腐败行为向下一流程环节传导。总之,金融企业的反腐倡廉制度在如何适应和借助信息系统方面具有很好的研究价值,理想的状态是将反腐败制度、风险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制度等都内化为信息系统中的“病毒库”,并不断升级完善,使其成为预防和控制腐败的有效手段。
(八)构建廉洁教育的长效机制,增强廉洁文化的感染力。廉洁教育是金融系统反腐倡廉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可以说是固本强基工程。金融机构应充分将廉政教育与构建良好的企业文化结合起来,构建廉政教育的长效机制。但是在现实中,部分金融机构廉政教育形式较为单一,方式方法较为滞后,教育的感染力与说服力大打折扣。应不断增强廉洁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在教育内容上贴近业务发展实际,分层次因人施教,对党员干部重点加强廉洁从业教育,对有人、财、物、事处置权的重要岗位人员突出遵章守纪教育,对一般员工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敬业爱岗教育。在教育的方式方法上,应着力进行创新,通过开展廉政沙龙、警示教育片影评、工作交流、宣传教育文章、主题教育等形式,充分运用内部报刊、工作简报等宣传舆论工具与内部局域网、互联网、手机短信等现代通讯工具,把廉洁文化的内涵和要求融入金融企业经营管理之中,使得廉洁文化内化为干部职工的自觉行动,从而有效增强廉洁文化的感染力与约束力。
三、切实提高制度执行力
制度的生命在于落实,再良好的制度,如果没有得到执行,那么制度也只能是“镜中花”、“水中月”,变成墙上的月亮。相对于其他行业,金融行业制度较为齐全,权责边界较为明晰,但同时也普遍存在制度执行不严的情况,现实中大多金融案件主要原因就是没有有效执行现行制度。因此金融机构反腐倡廉建设在不断加强制度建设与创新的过程中,必须切实加强执行力建设。提高执行力应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要使执行过程能得到有效监督。没有有效的监督,就不可能有执行力,监控是执行制度的不二法宝。要不断拓宽、创新监督渠道,特别是新型监督平台网络的作用,将制度的贯彻、权力的运行公开,发挥不同监督平台和手段的合力;同时强调制度执行过程中信息收集、反馈作用,这样的好处就是将制度执行的细节变为可操作性,及时总结、分析、纠正制度执行中的偏差,及时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随意变通、恶意规避等严重破坏制度的行为给与惩处,真正使制度在阳光下运行;二是要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机制。制度制定后的关键问题是抓好落实,明确责任主体、责任内容、责任分工、考核方式和责任追究,确保责任落到实处。做好执行过程的监督与执行结果的责任追究工作,同时注重企业执行力文化的塑造,将会有力的提升制度的执行力,实现既定目标。
最后,我们应该充分地认识到:金融机构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本身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全面的工程,不能奢望制度建设毕其功于一役。现代金融的发展日新月异,金融系统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也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提高制度建设的科学化、法治化水平,才能有效的保障金融行业良性、健康、可持续发展!金融系统腐败案件频发的分析与思考
近几年披露出的银行大案层出不穷,数额之大,令人触目惊心。山西金融诈骗案涉案金额高达10亿余元、中行哈尔滨高山涉案7.6亿多资金、农行内蒙金融案涉案金额3.7亿多元、中行北京分行骗贷6亿元、河南沈丘支行再次曝出银行承兑汇票大案,涉及资金总额1.461亿元、深圳发展银行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周林、深发展原行长助理、审贷会主任张宇、人力资源部副总经理陈伟清、深发展总行公司业务部的林文聪4人涉嫌违法放贷总额达15亿元、以及数不胜数的各种小案件还让人记忆犹新。金融机构内部人员违法犯罪呈逐年上升趋势,给国家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极大地损害了金融系统的信誉,已经成为制约金融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前金融系统职务犯罪呈现七大特点: 一是涉及范围宽。从大量的案例来看,违法犯罪已经渗透到信贷、计划、会计、出纳、储蓄、国际业务等各个部门,涉及到从吸收存款到票据结算、发放贷款、出具信用证等各个环节,既有一般职工,又有分支行级干部。二是造成损失大。金融机构内部人员违法犯罪基本都是故意犯罪,大多有周密的计划,详尽的规避准备,加之符号贷币又具有无特殊的物质形态,易携带、易洗钱等特点,使案发后抓获犯罪分子难、追赃难、造成损失大。三是犯罪手段技术含量高。金融机构是专业性很强的专业,近年来,又大力加快电子化进程,在其中又溶入了很强的技术性。这就导致了内部人员利用职务犯罪兼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违法犯罪活动暴露慢,侦破工作难度大,成为预防和打击金融违法犯罪的突出问题。有的利用计算机的作案方法,甚至是在犯罪分子交待后才得以彻底查清,取得证据的。四是具有犯罪后潜逃等恶劣动机的多。从犯罪的过程和目的来看,过去金融机构内部人员犯罪往往大都有一个由浅入深、从过失到故意,最终不能自拔形成犯罪的过程。而最近几年的金融犯罪,相当一部分在第一次作案时,就具有窃取资金潜逃的明确动机。针对当前金融系统职务犯罪发案的共性原因,加强金融系统内外监管:一要不断提高金融队伍素质,力抓金融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职业纪律和法规制度教育,加强廉洁自律和法制观念的培养,在思想上筑起坚固的“防腐墙”;二要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强化监督检查,特别是对易发生犯罪的主要业务环节和重要部门、要害岗位,要建立切实可行的内控制约机制,加强对人、财、物的管理,堵塞可能出现的漏洞,防范职务犯罪发生;三要把好进人用人关,公平竞争选用人才,对高级管理人员的选拔任用,不仅要考察其业务能力和工作业绩,更要注意考察其人品和职业道德表现;四要对重要岗位人员的聘用,要实行岗位轮换,并进行定期考核、调查,发现有问题苗头的应及时调整或撤换;五要加大打击力度震慑犯罪,各金融机构要克服小团体狭隘思想,加强与各级检察机关的联系和协作,积极主动地配合公安、检察机关搞好抓捕追赃工作。
保定市以保定银行为试点推进金融系统惩防体系建设
一、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龙头,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一是建立工作机制。保定银行党委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党风廉政专题会,听取纪委、监察室工作汇报,研究反腐倡廉工作。党委书记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做到“四个亲自”:亲自部署重要工作、亲自过问重大问题、亲自排查案件隐患、亲自讲解廉政党课。在总行成立纪检监察机构,为16个党支部增设纪检委员,并在30家支行选聘党风廉政建设监督员,建立常态监督管理机制。二是明确工作责任。对年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进行分解,确定牵头单位和责任人;建立“一岗双责”和“一票否决”制度,明确各行主要负责人为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对敷衍塞责、不认真履职的,实行一票否决;推行目标管理法,年初由党委书记与各支行(部室)主要负责人签订党风廉政责任书和承诺书,建立推进会、调度会、分析会等制度,加强工作调度和指导,确保人人有责任、层层有压力、事事有落实。三是实行考核督导。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情况纳入年度工作目标考核,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督考、同奖惩。
二、以廉洁教育为基础,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以“高危”部门、重要岗位、关键环节为重点,开展筑牢思想道德防线主题教育,营造讲廉洁、崇廉政、守法纪氛围。一是开展正面教育。以正面教育为主,通过集中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廉政准则》、观看辅导专题片、撰写心得体会、签订《廉洁从业承诺书》、进行党纪政纪法规考试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活动,增强党员干部廉洁意识。二是开展警示教育活动。与检察机关结成教育帮扶“对子”,与市院签署共同预防职务犯罪协议,邀请市、区院领导围绕新形势下如何预防职务犯罪为中层以上党员干部授课,组织中层以上干部参观保定监狱预防职务犯罪教育基地,以支部为单位组织党员干部观看以本系统典型案例为主的警示教育片,做到防微杜渐、警钟长鸣,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三是开展提示提醒教育。结合工作特点,将《廉政准则》进行归纳总结,制定领导干部“约法三章”,统一制作廉政警示牌摆放在办公桌;在总行机关建立廉政教育基地,对干部职工进行廉洁从业教育;建立廉政提醒制度,定期为党员干部和职工发送廉政短信,特别是在重大节假日期间,将相关廉政规定、廉洁过节通知等进行转发,发挥教育的警示、约束作用,促进党员干部和职工自觉遵守廉洁自律规定、加强党性修养,做到预先提醒、事前防范。
三、以制度建设为保证,构建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制定《领导班子议事规则》、《领导干部廉洁从业的有关规定》、《党员干部“八小时以外”行为规范》、《关于对信贷、结算人员监督管理的规定》等制度,建立起权力透明运行、行为廉洁自律、规定约束制约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为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建设提供依据;建立廉政谈话制度,对新提拔干部进行任前廉政谈话和上岗培训;建立信访举报制度,公布投诉举报电话,设立举报箱,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行为;建立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等制度,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水平。
四、以监督约束为手段,促进权力规范透明运行。将惩防体系建设与党风廉政建设相结合、与公司治理相结合、与内控建设与风险管理工作相结合,建立起制度健全、执行有力、内容全面、持续有效的“查、惩、教、防”四位一体的工作机制。一是加强权力监控。对全行领导班子、职能部室、支行进行权力梳理,确定职权400项,查找廉政风险点433个,制定防范措施500余项,并统一汇编为《保定银行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手册》。二是加强人事监督。采取派员参与方式,由纪检监察部门对干部人事任免进行全程监督;建立轮岗制度,中层干部定期竞职轮岗;建立岗位公开竞聘制度,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和优胜劣汰原则,选拔出能力突出、品德优秀、年轻有为的干部;推行公开招聘制度,统一招聘标准,公开招聘准备、实施等阶段信息,并邀请市纪委进行监督。三是加强领导干部监督。抓好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和“三重一大”等有关制度的落实,加强对民主生活会、述职述廉、诫勉谈话和函询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开展廉政监察、执法监察和效能监察,确保员工参与权和监督权。金融系统采取“三四三”模式
狠抓中秋节国庆期间纠“四风”工作任务落实
市金融系统严格落实中央纪委、市纪委关于中秋、国庆“两节”期间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纠正“四风”的有关要求,采取“三四三”模式,深化学习教育,形成有力工作支撑,强化现场监督检查,确保金融系统中秋节期间风清气正、欢乐祥和。高度重视,从三个层面深化学习教育
市纪委印发《关于中秋国庆期间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坚决纠正“四风”问题的通知》及中央纪委“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之以恒纠正‘四风’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结束后,市金融工作局党委和驻局纪检组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贯彻落实。一是局党委书记、局长杜强同志两次主持召开局党委会议,组织局领导班子成员认真学习,研究贯彻落实措施;驻局纪检组将会议精神传达提纲在机关内网刊发,以处室为单位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学习。二是召开系统纪委书记和纪检监察部门负责人会议,传达中央纪委、市纪委廉洁过中秋、国庆“两节”的会议精神和文件要求,部署“两节”期间监督检查工作。三是以局党委文件印发了《关于树廉洁新风欢度中秋国庆、坚决纠正“四风”问题的通知》,结合金融系统实际,对落实会议精神、狠抓“两节”期间纠“四风”工作提出明确要求。精心部署,认真组织开展“四个一”活动
为深入落实廉洁过“两节”有关要求,着眼于构建有效的活动载体,形成有力的工作支撑,市金融工作局党委和驻局纪检组在全系统精心安排部署,组织开展了“四个一”活动。一是开展一次专题教育和对照检查。各单位党组织分别采取召开党委会、党支部会、视频会议、行务通报会、晨会、OA办公系统上传文件等形式,向党员干部及员工传达中央纪委、市纪委会议精神和要求,把上级的要求传达到基层和员工,有的单位针对容易发生问题的重点环节,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了公务接待、业务往来、车辆管理等具体规定,确保人人知晓、自觉遵守,不留死角、不留空白。同时,各单位还组织党员干部进行了一次落实八项规定精神的个人自查,进一步强化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二是逐级进行一次廉政提示谈话。按照局党委部署安排,围绕严格落实八项规定和“两节”期间廉政规定、坚决纠正“四风”工作,各单位党委(党组)书记与班子成员普遍谈话,提出明确要求;党总支(支部)书记与支部委员普遍谈话,提出明确要求;班子成员、支部委员与分管范围内的党员干部谈话提出明确要求。通过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传导压力,激发了自觉遵守的内在动力,形成了贯彻落实的整体合力。
三是开展一次督促检查。按照工作分工和“一岗双责”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对分管的部门和党员干部落实中央纪委、市纪委要求情况进行了一次督促检查。天津银行制定开展督促检查工作记录表,细化监督检查项目,逐个对照检查落实情况并记录在案;渤海证券公司成立专项督查组,通过电话问询等方式,对各级党组织主要负责同志廉洁过“两节”情况进行检查,并填写问询记录单备案;滨海农村商业银行由纪委书记带队到分支机构开展监督检查,并向分支机构党政主要负责人发送廉洁提示短信。四是开展一次财务专项自查。针对营销费用的管理使用是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薄弱环节的实际,各单位按照局党委要求,对总部及所属分支机构业务营销费用使用情况进行一次专项自查,重点检查营销费用管理和使用的制度是否完善,开支项目、范围是否合理,额度开支是否属实,监督检查是否到位,通过专项自查,查找营销费用使用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发现风险漏洞,制定整改措施。目前,该项工作正在进行中,驻局纪检组将采取约谈方式,对专项自查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从目前了解情况看,各单位营销费用、“三公”经费较往年下降明显,如天津柜台交易市场公司今年1-8月份实现业务营销零费用;天津信托公司“三公经费”上半年支出8.85万元,较上年同期255.95万元减少247.10万元,下降96.54%。狠抓落实,采取三种形式强化监督检查
驻局纪检组严格落实中央纪委和市纪委要求,采取约谈、抽查、随机询问、召开专题座谈会等方式,认真开展监督检查。
一是开展普遍约谈。自9月2日起,围绕落实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纠正“四风”、廉洁过“两节”等工作情况,驻局纪检组组长聂聚国同志深入11个市管金融机构,逐个单位约谈党委书记、纪委书记,听取工作汇报,传达中央纪委、市纪委对落实八项规定精神、深入纠正“四风”的最新指示精神,加强具体指导,有针对性地提出深入贯彻落实的具体要求。二是开展专题座谈。针对金融机构中层管理人员在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中承担的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驻局纪检组组长聂聚国同志带队分别到系统11个市管单位,与管理人、财、物等重要部门和关键岗位负责人进行座谈,深入了解中层管理人员在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方面的工作情况、存在的难点和薄弱环节,提出强化“六个意识”、防止“六种倾向”的要求,即:强化作风建设是永恒主题的意识,防止“一阵风”的倾向;强化整体落实意识,防止上紧下松的倾向;强化“一岗双责”意识,防止重业务轻廉洁的倾向;强化高度自觉意识,防止被动应付随大流的倾向;强化规定面前无特殊的意识,防止讲客观搞变通、隐身的倾向;强化作风建设无小事意识,防止自满自足盲目乐观的倾向。
三是开展重点抽查。从系统抽调6名纪检监察干部,组成4个专项检查组,采取不打招呼、“一竿子插到底”的方式,对系统30个分支机构进行重点抽查,随机听取单位负责人介绍,现场询问基层员工,了解基层对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廉洁过“两节”规定要求的知晓情况,以及本单位贯彻落实情况。
总的看,金融系统各单位两节期间严格落实了中央纪委、市纪委通知要求,党员干部和职工普遍拥护中央纪委和市纪委廉洁过“两节”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并坚决贯彻执行,未发现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情况。
近期青海省金融系统职务犯罪案件情况分析
一、基本情况
2006年1月至2007年5月,全省检察机关共立案查处发生在金融系统的职务犯罪案件13件13人(大案有7件7人),涉案金额达182.7万元。其中贪污案3件3人,受贿案3件3人,挪用公款案7件7人。从各单位发案情况看,农业银行有7件7人(大案3件3人),其中贪污案1件1人(大案),受贿案3件3人,挪用公款案3件3人(大案2件);信用合作社有挪用公款案3件3人(均为大案);人寿保险公司有贪污案2件2人(大案1件);财产保险公司有挪用公款案1件1人。
总体看,金融系统职务犯罪发案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所下降,主要表现为受贿犯罪发案降低,发案范围缩小,但与此同时贪污犯罪却开始上升,挪用公款犯罪亦持续不降。
二、案件特点
(一)发案单位仍以基层为主
与去年同期相比,全省金融系统职务犯罪发案范围缩小,只涉及到农业银行、信用合作社和保险公司等三个系统的单位,其中基层单位发案仍很突出,共有9件9人,占发案总数的69%。
(二)案件性质主要集中在贪污犯罪和挪用公款犯罪
上述13起案件中,贪污案和挪用公款案就占10件。与去年同期查处情况相比,贪污案件发案率有所上升,挪用公款案件发案率亦居高不下。(三)犯罪主体仍以领导干部和关键岗位人员为主 在被查处的13人中,单位中层以上领导干部有2人,信贷管理人员有5人,财务人员1人,其他业务管理人员5人,均对储蓄、贷款、保险等各类资金有管理、经手的职责。(四)利用信贷管理职权犯罪表现突出
上述案件中,涉及利用信贷管理职权贪污、受贿和挪用公款犯罪的有10件10人(贪污案1件1人,受贿案3件3人,挪用公款案6件6人),其中有8件8人发生在基层单位,特别是刚察县农行发生的张某、邱某某、宣某某等利用经办扶贫贷款和育肥贷款之机,索取、收受贿赂的3起串案,表现尤为突出。(五)犯罪金额大,后果严重
上述1 3件案件中,贪污5万元以上、挪用公款10万元以上的大案就有7件7人。金融业是典型的资金密集型行业,大多数金融职务犯罪一旦实施得逞,犯罪金额都较大,从案件发展看,部分犯罪人员往往是一次得手后重复多次作案,以致作案金额累计增大,因此,同一般经济犯罪相比,金融职务犯罪会对金融秩序的稳定及金融体制的改革形成巨大的破坏力。例如原农业银行黄南州分行风险资产经营部客户经理万某某,自2001年11月至2005年11月,采取收贷不入帐等手段先后截留同仁县3个乡镇33户牧民偿还的扶贫贷款36笔共计20余万元个人使用,严重侵害了国家财产,破坏了金融机构的正常经营,负面影响极大。
三、发案原因(一)部分金融从业人员职业素养不足,法制意识薄弱 金融领域作为一个每天都与金钱打交道的特殊行业,其工作人员每天所面对的金钱的诱惑和其他行业的从业人员相比更为直接和强烈。面对社会上人们对物质利益的渴求越来越迫切、范围越来越大、目标越来越高的现实状况,某些手中握有一定权力的金融工作人员就有可能产生利用职权为自己争取更多经济利益的想法。近年来,面对行业竞争和业务发展压力,在一些金融机构中,不同程度地存在重业务发展轻法制教育的倾向,往往忙于抓业务指标而疏于队伍思想建设。特别是基层网点,人员分散,参加上级行集中学习教育的机会不多,使一些人长期处于思想涣散状态,抵御社会上不健康因素影响的能力较差。一些金融职务犯罪人员虽然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但法制意识薄弱,对自己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有何法律后果没有明确认识,以致铤而走险。如原中国人寿保险公司西宁市城中支公司业务员马某某,自2004年至2005年期间,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条件,将收取的保费3.4万余元予以侵吞,占为己有,涉嫌贪污犯罪。又如犯罪人刘某某,于2006年8月至10月担任中国人寿保险公司西宁市直属支公司客户代表期间,在办理青海省某实业公司企业年金保险业务中,利用职务之便,以伪造公文的手段,贪污公款18.8万余元,用于自己挥霍。可见,自身职业素养不足,法制意识淡薄,存在侥幸心理,是金融职务犯罪产生的思想根源。(二)权力集中,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
金融系统在逐步迈向商业化的改革进程中,用行政的方法进行管理的制度仍在延续,由于银行实行“一长制”,尽管有党政监督诸多制度,但实际上各级银行机构的人事、财务、业务等权力均集中于“一把手”一身,往往使银行监督体系陷入“上级监督不到,同级监督太弱,下级监督无效”的困境。而领导干部的自我约束一旦失守,制度的制约作用就将失效。更为严重的是,领导层的腐败会带动一个部门乃至整个单位的集体堕落,形成腐败利益共同体。如犯罪人祝某某,在2004年11月至2005年12月期间,利用担任湟源县某信用社副主任的职务之便,采取冒名贷款的手段,以某乡13户村民的名义将45.5万元款贷出后,归自己或借给他人使用,至案发前尚有40.7万元未还;同一单位的信贷员董某某,也在2004年11月至2005年12月期间,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采取冒名贷款的手段,以某乡7户村民的名义将24万元款贷出后,归自己或借给他人使用。经查,董某某还于2001年在另一信用社工作期间,以冒名贷款的手段贷出3000元借给他人使用,以上款项至案发前尚有17.8万元未还。此二人涉嫌挪用公款犯罪,已被检察机关移送起诉。此外,发生在农业银行刚察县支行的三起受贿串案,涉及到单位的主要领导、中层干部和关键岗位人员,犯罪人均属利用信贷职权向贷款户索贿或收受贷款户贿赂,犯罪事实互有关联,这也充分说明了权力集中,又失去有效监督制约的状况,是金融职务犯罪产生的一大隐患。(三)内控机制不力,制度落实不到位
金融系统职务犯罪频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存在薄弱环节,为职务犯罪留下了漏洞。主要表现在:
1、内部控制制度执行、落实的刚性不足,有令不行、令行不止、违规操作的现象还有所存在;
2、金融行业自身技术性较强,加之出于各种考虑对公众隐瞒大量呆帐坏帐,运作的透明度较底,一些金融资产的经营状况往往不甚了了;
3、制度执行不严,一些监督检查的方式方法缺乏创新性,合规性、常规性检查多,风险性、突击性检查少,一些监督检查走过场、弹性大,约束、规范不到位;
4、在新业务不断推出,基础手段不断更新的同时,管理和制约机制建设跟不上,缺乏相应的程序监督和过程控制;
5、现有金融机构内部的纪检监察、审计、稽核、保卫等部门专门的内部监督职能还需进一步健全,保证独立性和权威性,以便对各部门活动及个人进行全面的监督。例如同仁县某信用社会计扎某某挪用公款一案,经检察机关查明,扎某某自2002年7月至2006年3月,通过做假帐、伪造存取款凭证等手段,盗用储户存款23笔,计25.5万元,收贷不入帐1笔,计5000元,冒名贷款2 1笔,计20.2万元,合计挪用公款46.2万元。如果某一监督制约环节把关较严、较细,责任落实到位,扎某某不至于一再蒙混过关,作案得逞。(四)干部权力使用和职务履行缺乏过程监督和现场监督
个别金融部门在基层领导和关键岗位人员的选拔使用上,存在重业务能力,轻思想品德,重提拔任用,轻监督管理的问题,特别是对干部的日常监督考察严重缺位,对关键岗位人员业余时间超能力范围的高消费和违法行为视而不见,终致发生职务犯罪行为。如原农业银行西宁市城北支行干部李某某,于2003年利用其清收贷款的工作便利,将从西宁市某厂清收的贷款6万元用于赌博,涉嫌挪用公款犯罪。从查处的金融系统各类职务犯罪案件的犯罪人基本状况看,当前金融系统的用人风险和人事危机须引起高度重视。(五)外部监管和打击不力
目前,从全国来看,旧有金融体制的遗患还没有及时消除,金融监管还跟不上形势的需要,金融监管一直以来都是在担任“消防员”的角色,对违规经营行为大多是发现一起,处理一起,缺乏有效的防范应对措施。同时,个别金融系统的领导不愿意正视存在的严重问题,对本单位发生的案件性质把握不准,该移交司法机关处理的涉嫌职务犯罪的案件没有及时移交,或作内部查处,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使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也使得犯罪分子胆子变大,作案次数增多,导致金融系统职务犯罪频繁发生。如前所述的万某某贪污案和扎某某挪用公款案,犯罪人作案次数多,时间跨度长,直致事态严重或犯罪人潜逃,有关单位才向检察机关报案,从而增加了案件查处的难度,助长了犯罪分子的侥幸心理,致使针对职务犯罪的打击和防范效果不佳。
四、预防对策
(一)加大教育力度,根除犯罪内因
强化金融机构工作人员的素质教育是防止职务犯罪的内在要求。各级金融机构应将反腐倡廉、预防职务犯罪教育纳入员工培训体系中,着重开展经常性的金融法律法规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反面典型教育,做到警钟长鸣,常抓不懈。同时要加强党的纪律和行政纪律教育,突出金融纪律包括现金、结算、信贷、票据、财务等金融活动的有关法规、政策、制度和规程的教育,并注意抓思想倾向,抓犯罪苗头,防止干部职工思想上的蜕变。在变革的年代和复杂的环境中,要通过加强教育提高金融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恪守职业道德的素质和知法、懂法、守法的思想意识,从而构筑起自觉遵纪守法、依法行使职权的思想道德防线。(二)强化内外管理机制建设
要把预防职务犯罪作为机制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融入教育培训、监督管理、人员调配、责任追究等机制建设中,加快改革,重点完善和强化经营行为合规性的监控机制。如从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的过渡,改造产权组织形式,强化自担风险能力;针对有章不循、违规操作的通病,可考虑设置相对独立的合规管理机构,负责合规制度的制定、合规性监管和对信贷责任进行认定等;建立风险管理分级制,科学设计风险指标,在对各级金融机构进行风险等级评定的基础上,实行分类管理;引进审计机构的专项审计,建立金融机构自查和银监机构监督之外的多种监督体系;实行严厉的问责制,对监督者监督不到位而未及时发现职务犯罪的,要进行责任追究。通过这些措施的配套使用,来化解、防范人和制度可能“脱节”、“失控”而产生的各种违法犯罪问题。
(三)强化监督检查,保证制度和内控措施执行到位
要加大执行规章制度的监督检查力度,使金融机构建立的以监察、内审、稽核、事后复核为主的监督检查体系真正发挥作用。要积极推行灵活突击式稽核检查制度,综合采取普查、抽查、专项检查和随时检查的办法,对储蓄、信贷、出纳、会计、人力资源管理等易发生职务犯罪的岗位进行严格的监督检查,特别是针对基层网点的高风险环节,包括职责分工、大额交易、密码控制、印鉴管理、内部现金调拨程序、内外帐户管理、过渡性科目、汇款帐实相符、库存现金限额、网点现金归行等业务环节的严格检查,实行安全防范动态管理,对不正常现象早发现、早制止、早纠正,切忌检查走过场,流于形式。(四)加强队伍建设,把好用人关
金融系统职务犯罪,症结在“人”的问题上,为此,要进一步强化金融机构的队伍建设,要选好人、用好人,严把用人质量关。一是要建立有效的分权制衡和监督约束机制,将各级“一把手”置于有效监督之下;二是加强从业人员任职资格管理,按照重职业道德操守、重工作经验、重从业人员记录的要求,建立涵盖各级领导干部、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准入审查和日常行为管理的新机制;三是严格执行定期交流轮岗和强制休假制度,将干部上下左右定期交流轮岗和休假制度变成一项可操作的强制性制度;四是建立对“一把手”及高级管理人员履行职务行为进行持续监管的相关制度,包括领导干部和重要岗位管理人员的到任和离任审计,干部职工八小时以外动态考察制度。对个别社交复杂、行为异常、日常收支明显不符的工作人员,要跟踪观察、重点预防,适时调整到非重点岗位;五是把治理商业贿赂作为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严格执纪执法打破各种“潜规则”,同时,还应建立对用人失察、监管不力或不作为的责任追究制度。(五)加大打击力度,以打促防
刑法是惩治职务犯罪的最后一道防线,对已然的犯罪,应当发挥刑罚严厉的、不可。替代的警戒和威慑作用。检察机关和金融机构都应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加大查办和处置力度,积极建立对职务犯罪案件的预警和反应机制,及早发现和查处,并警戒潜在的职务犯罪,有力地维护经济发展秩序,达到遏制和减少违法犯罪的目的。
第二篇:金融系统反腐倡廉建设展
《金融系统反腐倡廉建设展专题片》观后感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不断深化,经济金融建设已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直接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而在搞好规模扩大的同时,抓紧抓好金融系统的反腐倡廉建设,对金融系统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此次专题片观影,警示我们金融反腐倡廉建设是一个长期、艰巨的斗争,在之前多起轰动的金融系统造假案中,警告我们在体制、执行上目前依旧有很多未填补的漏洞。应切实把防止腐败的各项要求融入金融系统经营管理之中,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有力金融支持。
本次专题片共分四个展区专题,集中展示了上世纪80年代到本世纪初,金融系统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历程,着重展示了围绕金融改革和发展、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决惩治腐败等方面,金融系统所采取的重大举措和重大成果。
总结经验是推动工作的重要法宝,改革创新是社会发展进步的时代潮流,是事业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次的展览专题片有以下几点感触和启示:一是注重发挥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龙头带动作用。一些单位的经验表明,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必须紧紧抓住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这个重点,以重点工作的成效带动全局工作的发展、以关键环节的突破带动整体建设的推进,不断增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综合效能。二是注重发挥反腐倡廉教育的先导作用。一些单位的经验表明,反腐倡廉,教育为先。要坚持以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为工作重点、以岗位廉政教育为重要载体、以示范教育和警示教育为重要形式、以廉政文化建设为重要内容,把廉洁从政教育融入各项制度规范之中,贯穿于干部培养、选拔、管理、使
用全过程,不断丰富教育内容、改进教育方式、拓宽教育领域、扩大教育覆盖面,增强反腐倡廉教育的科学性、有效性和说服力、感染力。三是注重发挥对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的关键作用。一些单位的经验表明,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是有效预防腐败的关键环节。要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切实加强对重点人员、重点岗位、重要职能、重要事项的全方位监督,前移监督关口、拓宽监督渠道、增强监督合力、提高监督实效。四是注重发挥惩治的惩戒作用和治本功能。一些单位的经验表明,查办案件工作是反腐倡廉的重要手段。要深入研究新形势下腐败案件发生的特点和规律,积极探索及时揭露、发现和查处违纪违法案件的新途径新办法,进一步规范完善办案程序,加强案件管理和监督,不断提高依纪依法、安全文明办案水平。八是注重发挥科技的支撑作用。一些单位的经验表明,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必须积极推进方式方法创新。要充分发挥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的作用,把科技手段融入反腐倡廉制度设计和各项工作流程之中,不断增强惩治和预防腐败的有效性。
通过这次反腐倡廉,深深地教育了大家,使大家深刻体会到“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不管多么成功的人士也不能因为一点私利而悔恨终身。让大家从一点一滴做起,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增强个人业务素质,培育高尚的心灵,远离职务犯罪,做到廉洁从业守规操作,在本职岗位上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开拓进取,以务实的精神、廉洁的作风、正义的形象、优良的业绩共同创造华西证券更加灿烂的明天!
第三篇:“金融系统反腐倡廉建设展”心得体会
“金融系统反腐倡廉建设展”心得体会
2010年11月21日,我有幸参观了由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在济南国际会展中心联合举办的“金融系统反腐倡廉建设展”。此次巡展主要分六个展区,通过图片、文字、视频等形式,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金融系统反腐倡廉工作取得的进展和成效,展示了我国金融业在改革发展、体制机制建设及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宝贵经验。通过参观,我受益匪浅,感触良多。下面我以巡展内容为主线,谈一下自己的所学所感。
一、反腐倡廉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厚德能载物,廉政可兴邦”,在前言中我重温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有关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论述。尤其“两个务必”、“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坚持反腐”、“老实做人、干净做事”、“规范、治理收入差距问题”等论点,可谓金玉良言,字字珠玑,使我从更高的角度、更广的视角认识到了反腐倡廉在整个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二、我国金融行业反腐倡廉的历史和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金融改革不断深化,经过三十年的发展,逐步建立了以现代金融组织体系、金融监管体系、金融市场体系为核心的现代金融体系。同时,由于金融在经济社会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金融行业治理整顿、反腐倡廉的力度也在不断加大。
通过参观我认识到金融行业反腐倡廉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改革开放早期,我们的党和政府就已认识到金融反腐的重要性,如1984年针对信贷失控问题进行的全国信贷大检查,1987年金融系统反对官僚主义的五项措施,1993年朱镕基针对乱拆借、乱提高利率、乱办经济实体提出的“约法三章”等。正是基于这些工作,才有了今天更加健康稳定的金融秩序。
此外,我了解了当前金融行业反腐倡廉的种种举措。1993年12月,国务院公布了《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金融立法工作也开始启动,从而开辟了金融业发展的新篇章。金融系统围绕“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倡廉战略方针,一方面积极处理金融风险事件,如邓斌非法集资案件、广国投事件等,另一方面采取惩防并举、教育为先、制度建设、强化监督等具体措施,如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开展警示教育、建立内控和风险管理制度等,大力推进金融系统反腐倡廉工作。通过这些努力,有效地防范和遏制了诸多金融风险和违法行为。
三、金融反腐当以史为鉴,防微杜渐
巡展中,我们看到许多金融犯罪案例涉及贪污、受贿、职务侵占、挪用公款等领域,集中反映了腐败分子思想蜕变的心理轨迹和社会危害。这些案例的主角中,既有风云一时的银行家,也有业界精英;既有高级管理人员,也有普通员工。他们因腐败而倒下,不仅仅毁了自己,害了家庭,更损害了党和人民的利益,其教训刻骨铭心,发人深省。因此,金融反腐应深入反思不同金融犯罪案例,以史为鉴,方可防微杜渐。
之所以金融犯罪屡见不鲜,究其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是犯罪者价值观的扭曲,信仰的迷失,仅仅追求金钱和利益,经不起物欲的诱惑。在诱惑面前,不能构筑好思想上的“防火墙”,出卖了自己的良心和灵魂。这是我们金融从业者引以为戒的关键,务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老实做人、干净做事”。
四、反观自己,当努力工作、廉洁从业
我们建行历来重视反腐倡廉工作,郭树清行长曾指出,“反腐倡廉建设既是党的建设的重要保证,也是加强内控、防范风险,促进业务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建行始终坚持“堵塞管理漏洞、规范经营行为、化解资金风险、减少资金损失、降低不良影响、促进业务发展”的防范理念,把强化内部监控、防范风险放在重要位置,如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改变工作作风,开展警示教育等。我们有理由相信,科学的指导方针、严谨的管理理念、规范的运营模式的完美配合定能开创建行反腐倡廉工作的全新格局。对于刚刚参加工作的自己,这次参加巡展的意义是值得深思的。因为对于一个从事金融工作的职场新人而言,职业道德的建立和培养同业务技能的提高同样重要。从长远角度讲,良好的职业操守对个人事业的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认真学习我行的企业文化,不断提高自身修养,锤炼道德意志,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同时,增强个人业务素质,提高个人反腐监控能力,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与制度作对,与人民为敌。
此次参观和学习是对我的从业精神的一次重要洗礼,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努力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加强修养、廉洁从业。
第四篇:关于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几点思考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反腐倡廉建设理论研讨征文
【概要】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人民大会堂与采访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提出的问题时说:当前,我以为最大的危险在于腐败。而消除腐败的土壤还在于改革制度和体制。
我国腐败的泛滥不但在于缺少相关制度,更在于现有制度运行的失效。加强制度建设是从源头遏止腐败发生的最佳办法,只有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加强教育、健全法制、创新体制、强化监督之中,才能逐步铲除腐败滋生蔓延的土壤和条件。对腐败的治理关键在于推进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建设,从源头上防治腐败。本文从认识制度的重要性、狠抓制度建设、加强制度创新、提高制度的执行力等几个方面提出了推进反腐倡廉法规制度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以达到限制权力防止腐败的目的。
关键词:反腐倡廉 制度建设 制度反腐
关于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几点思考
目前,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制度和机制的不健全不完善,管理和监督工作中存在着薄弱环节,客观上给腐败现象 的滋生蔓延以可乘之机。据统计,仅仅2010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就查处违纪违法案件139621件,处分146517人,[1]全国检察机关共查办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等职务犯罪案件32439件41531人;[2]且腐败形式日益多样化、智能化、跨国化,查处的难度加大。
一、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在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制度的决策、制定、执行、监督的全过程来看,还不够健全有力。执行制度不够严格,有的流于形式。下级监督上级和同级之间的监督难以开展,达不到监督的真正目的。对权力的制约还不到位,特别是对“一把手”的监督,表现为党政一把手腐败案件增多,有的领导凌驾于法律和制度之上,以权代制、以权代法,下级不敢也不能监督上级,造成制度本身对领导干部没有约束力。[3]从一些领导干部违法违纪的案件看,几乎没有一个领导干部案发前,真正置权力于监督之下,这种现象极易滋生腐败。
因此,当前,在应对腐败问题上,既要毫不手软地严厉惩治腐败分子,发挥震慑作用,有效遏制腐败现象的蔓延;又要抓好预防,及时发现、消除滋生腐败的因素,巩固和发展反腐倡廉的成果,有效解决和根治腐败。做到惩治和预防腐败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正如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这是从根本上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从源
头上解决腐败问题的必然选择。
二、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对策
(一)、认识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五次全会上的讲话,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特别强调制度问题,在新华社发布的通稿中,胡锦涛同志30多次提到“制度”一词。如“要以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各项制度为重点”,“以提高制度执行力为抓手”,“逐步建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切实提高制度执行力、增强制度实效”,“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建立健全防止利益冲突制度”等。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制度建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制度建设步伐不断加快,领域不断拓宽,成效不断显现,保证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有力进行。但也清醒看到,当前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还存在制度空白,有些制度还不够完善,有些制度贯彻落实得还不够好,没有收到预期效果,反腐倡廉建设因此受到影响。据统计,现行有效力的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就多达1200余件,但从公布的数字看,腐败现象多发和蔓延的势头没有得到明显的遏制,2010年处分县处级以上干部5098人,移送司法机关的县处级以上干部804人。[4]为此,我们一定要要切实增强抓好制度建设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必须始终清醒地认识到,加强制度建设,是深入贯
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迫切需要。
(二)、狠抓反腐倡廉制度建设
反腐倡廉形势依然严峻。土地审批出让、矿产资源开发、公共工程建设、企业重组改制、金融等领域腐败现象仍然易发多发,教育、医疗、社保、环保等社会事业和民生领域腐败案件增多,少数中央企业的腐败案件影响恶劣,执法不公、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比较突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奢侈浪费之风屡禁不止。产生这些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是权力过于集中又得不到有效约束,关键是有些制度不够完善,有些制度落实得不好。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健全制度很重要。[5]目前,制度建设作为惩治预防腐败体系的基础性工作和治本性措施,笔者认为,必须努力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在以下三个方面着力:
1、建立以规范党员领导干部为重点的权力约束机制,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加大对权力的分解和约束力度,给权力套上“紧箍”,让权力在制度规范的框架里运行,保证权力不被滥用,是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重要目标。加强对“一把手”监督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迫切需要。广东省委副书记、省纪委书记**说:“一把手”在领导班子和本地方、本单位的工作全中处于核心地位,如果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监督乏力,权力的运行就容易偏离正确方向,就会给班子建设和本地方、本单位的改革发展稳定大局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6]一是科学合理界定权力。许多腐败问题的产生,都与权力配置不科
学、结构不合理有关,对涉及人、财、物和内部管理等方面的职权,要从决策、执行、监督三个环节进行分解,使权力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二是优化权力流程。权力运行的环节和程序越多,就越容易滋生腐败,很多腐败分子都是利用权力的某些特定环节进行索贿受贿的。因此,要对权力运行的各个环节和程序认真进行梳理,绘制权力运行流程图,以制度规定权力运行的流程、规范权力的行使。
2、建立健全减少腐败机会机制。一是建立腐败机会的发现机制。要畅通各类信息渠道,通过专业队伍、专门平台、专门渠道收集各类腐败机会信息,尝试开展网络反腐。当今的网络反腐,是信息化时代反腐工作的新利器,纵观2010年,我国网络反腐就有①广西来宾市烟草局长韩峰“香艳日记”;②茂名市副市长陈亚春被情妇网上举报;③湖北恩施州公安局副局长谭志国“腐败日记”事件;④网贴曝光辽宁省大连庄河市千人下跪市政府门前要求反腐没人理会等典型案例。[7]二是建立腐败机会的消除机制。要有针对性地消除腐败机会,针对腐败案件暴露出的制度缺陷,向发案单位和有关部门提出完善制度、堵塞漏洞的建议,并将这类建议上升到制度层面进行推广。要有预见性地消除腐败机会,在制度体系的改革创新过程中,通过提高制度设计的民主化、公开化程度,增强制度建设的科学性、系统性和有效性。
3、要建立健全协力推进机制。防止腐败,实行廉政风险防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任务繁杂,关键要集聚三
个合力:一是集聚党委、政府的合力。从实践看,当务之急是要建立完善问责机制,形成有效的约束力,确保预防腐败工作由“软任务”变“硬任务”,有“要我抓”变“我要抓”。二是集聚纪检监察机关内部的合力。纪检监察机关内部不同职能室之间有不同的职责分工、资源信息、工作手段,要搭建沟通、协作的平台,既要发挥“五个手指”各自的力量,更要发挥“一个拳头”整体的威力。三是要集聚全社会共同关注的合力。腐败问题的治理,最终有赖于举全社会之力,共同构筑“不想贪、不能贪、不敢贪”的防线。[8]
(三)、完善工作机制,加快制度创新。
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强调:“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最大限度减少体制障碍和制度漏洞,完善防治腐败体制机制,提高反腐倡廉制度化、法制化水平。”[9]坚持用改革的精神、创新的思路和发展的办法,解决导致腐败现象发生的深层次问题,把反腐败寓于各项重要改革措施之中,逐步铲除腐败滋生蔓延的土壤和条件,完善体制机制制度,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必须加大反腐倡廉制度创新力度,进一步发挥制度在防治腐败方面的保证作用。
源头治腐要实现的主要目标就是要创新体制,完善法律,从根本上消除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为促进经济的发展提供政治保证。要坚持管理体制创新,健全管理、约束和激励机制是源头治腐的主要保障。要深化干部人事体制改革,逐步规范用
人体制,切实管住“人”;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努力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切实管住“权”;要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坚持收到两条线,切实管好“钱”,初步实现预算内外资金统筹使用,“一个部门一本预算”的改革目标。推进公务用车、公务接待等职务消费制度改革,规范党政领导干部职务消费行为。[10]腐败是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最主要的根源是公共权力的滥用和私欲的膨胀、放纵。要将重点放在监督机制上,建立对权力的制约机制和权力配置机制,规范权力的运行机制和严密的权力监控机制。要切实清理现有工作制度,积极探索从根本上遏制腐败工作制度,要体现制度有客观性、整体性、系统性。要完善制度反馈机制,及时修改工作制度,保证制度的切实可行。
首先、加快制度创新,必须找准着力点。当前,要抓住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这个重点,认真落实《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推进、突出重点,确保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其次、加快制度创新,必须重视方式方法创新。要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把行政审批、政府采购、公共资源交易、服务群众窗口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纳入电子监察范围,建立完善信访举报、投诉处理、政风行风评议、案件监督管理、预防腐败信息共享等系统,建立全社会监督机制,发挥舆论媒体的监督作用,积极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不断提高制度创新工作的科技含量。
(四)、提高制度建设的执行力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11]制度建设的效用,在于制度的执行力,而制度的执行力则体现了党的执政能力。抓好制度的贯彻落实,既是制度建设的根本要求,也是检验制度建设成果的重要标准。制定反腐倡廉制度不是目的,目的是通过贯彻落实制度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现在的问题是制度制定有人抓,而制度贯彻落实则往往放任自流、无人负责。大量事实表明许多重大责任事故和严重腐败案件的发生大都与制度执行不力密切相关,所以我们在重视制定反腐倡廉制度的同时,要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切实提高制度的执行力,维护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当前,要强化制度的落实,加快形成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切实发挥制度对权力的规范和约束作用。
1、狠抓制度教育,提高党员干部遵守制度的自觉性。在现实生活中,不管制度怎么好,总有人不去执行,也会有人故意违反和破坏。而一些党员干部制度意识淡薄,缺乏严格遵守和执行制度的自觉性,是影响制度执行效果的重要原因。把制度教育作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熟知制度内容,增强制度意识,维护制度权威,真正把制度转化为行为准则和自觉行动。
2、强化监督检查,维护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严肃性。维护是保证,制度的尊严不受侵犯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一
项制度出台、一项工作部署传达后,要加强对执行情况的督促检查,及时反馈信息,以便总结提高,调整深化。要坚决杜绝和纠正把单位或部门利益凌驾于全局之上,对上级重大决策和制度要求只取所需,合意的执行、不合意的不执行的现象。要建立保障制度执行和工作落实的机制,建立督促检查机制,解决谁来检查、如何检查、检查结果如何使用的问题。要优化考核考评工作,做到科学、可行、合理、及时、有用。要大力推进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厂务公开和办事公开,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人民群众、新闻媒体的监督。[12]
3、强化制度执行追究问责。
制度的执行落实,很多时候要靠外界的压力强制去推动,必须把监督检查、目标考核和责任追究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制度执行的强大推动力,推动制度强制“入轨”。一是强化监督检查。将纪检监察机关和其他专门机关的督查力量整合起来,组织开展对落实党内民主生活会制度、政府采购制度、教育收费制度、公务接待制度、工作日午间禁酒制度、公车使用管理制度以及机关、事业单位办公制度等进行集中专项检查,对重点单位及岗位执行制度情况进行跟踪督查,促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落实。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及时纠正制度执行中的偏差。二是严格责任追究。对违反制度的人和事进行严格追究,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问题。特别是对违反反腐倡廉制度发生重大腐败案件的部门,以及贯彻落实反腐倡廉制度不力、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的有关部门,要依法依纪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以铁的纪律维护制度的权威性、严肃性和实效性。三是严肃查办案件。对违反制度的违法违纪问题,要一查到底、决不姑息。进入21世纪,在继续坚持查处重点案件的同时,着重查办领导干部利用人事权、司法权、行政审批权、行政执法权等搞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索贿受贿的案件,为黑恶势力充当“保护伞”的案件,严重侵害群众利益的案件,群体性事件和重大责任事故背后的腐败案件。对发现干部中有滥用权力、谋取私利的违法乱纪案件;在工作中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的案件;在办事中损害国家利益和群众利益的案件;知法犯法违规审判的案件;要组织力量,严肃地予以查处,决不姑息迁就。让腐败分子得不偿失。
参考文献: 【1】,【贺国强在十七届中纪委六次全会上的工作报告】。【2】,【最高人民检察院2010年工作报告】。
【3】,【腐败案件呈三大发展趋势,分析反腐败斗争五重点】,http://www.xiexiebang.com,2008-10-06。
作者姓名:梁伟文 性别:男 职务:副科级检查员
李洁仪 性别:女 职务:正股职监察员
工作单位:鹤山市纪委监察局第三纪工委监察分局 主要研究方向: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构建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强化源头治理。
通讯地址:鹤山市沙坪镇东升路66号三楼 联系电话:8983671 电子邮箱:***@139.com
第五篇:国企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与执行问题思考
国企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与执行问题思考
摘 要:近年来,国家对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力度不断加强,有力的保证了国有企业在改革的道路上顺利前行。加强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工作对其健康发展提供必要地基础和保证。中央明确指出“以更加坚定的决心和更有力的举措坚决惩治腐败、有效预防腐败,进而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国有企业推进反腐倡廉工作是全党反腐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提高国企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是一项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战略任务。
关键词:国有企业 反腐倡廉 制度建设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6-0321-01
一、引言
国有企业反腐倡廉科学化水平的建设取决于制度建设与制度执行成效。近年来,我国中央到地方相继提出多项关于国有企业制度建设的相关文件。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指出,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国有企业是国家工业和国民经济的中坚力量和重要支柱,其反腐倡廉的建设更需要放在突出的位置,使其充分融入到国有企业的决策、管理、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建设中存在问题分析。
1.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内控制度缺失,导致权力运行缺乏制约
科学、合理严密的制度,是制度得到有效执行的前提。制度设计科学性、合理性、针对性是否明确对制度的执行过程能否顺利、和目标能否实现发挥着关键性作用。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其《论法的精神》中提出,失去制约的权力必然走向腐败。为防止权力腐败的重点在于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1]。内控制度不完善,约束力只能取于掌控者自身。对权力而言,没有制度的制约,犹如龙入大海,似脱缰的野马,可为所欲为。常出现整体性、系统性监督制度少,应急性监督制度多;细节措施、可执行性强的制度少,原则性监督制度过多;正面规范行为制度多,对处理和追究责任的制度少。
2.制度执行力不强,致使制度虚化、弱化
严格的执行是充分发挥制度约束力的关键。部分国有企业工作人员经验主义之上、思想僵化、适应变革能力不足、无视制度的存在;企业在执行制度过程中常出现两面性、弹性过大、时紧时松、需要的时候搬出制度,不需要则置之不理,缺少对待制度的严肃性,不能公平公正的处理事情;有些工作人员不希望制度对其产生约束,在其对制度执行过程中肆意的规避制度,通过各种理由方式弱化、虚化制度执行;对制度的执行情况重视度不足,进而使制度形同虚设[2]。以上问题的根本显示出制度与权力之间的直接冲突,想用相关制度监督制约权力,由于各种原因演变为权力践踏制度,制度的执行力不强以至制度丧失其本身的管控能力。
3.灵活变通,替代执行
部分党员干部信奉“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过度曲解“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这一党的政策策略和原则,用灵活性替代原则性,以原则性服从灵活性,在实际执行制度过程中,为部门或一己私利,以特殊情况需要特殊处理为借口,千方百计对制度“灵活变通”以求实现规避,更有甚者以“约定俗成”和“潜规则”来躲避制度的约束。此前原安徽黄山市政协副主席吴洪明因滥用职权被查处,在其受审时曾直言不讳说:“在具体的工作中,很多事情是约定俗成的,这种现象现在到处都是[3]。”潜规则犹如风暴之眼,不仅严重败坏了党政清风,带坏队伍,诱发腐败,更犹如毒瘤,直接污染了企业风气,损害公平正义。而有法不依,有章不循,损害了规章制度的权威性,则是直接催生潜规则的重要原因。
4.制度执行机制和意识缺失
有的国有企业制度不执行、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等情况日益严重,主要原因在于制度执行的机制不完善,缺乏对制度管理规范化、党内对法规制度建设不够,有的制度不能及时有效地补充修订完善,制度有效制约力、严谨性、执行力下降、以至于部分制度宣传力不足、执行者掌控能力不足、进而直接导致反腐倡廉制度的执行力下降[4]。此外,部分基层领导制度意识不强,常忙于抓项目、疲于业务、缺少对制度的相关学习、自身率先垂范遵章守纪的带头作用发挥不足,常为提高办事效率从而忽视相关制度流程与规定。
二、强化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执行对策建议
1.理清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思路
完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制度建设=制度+执行。要以此为基础,提出制度建设新方法。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切实抓好反腐倡廉制度的修订及完善,针对制度在执行落实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研究制定贯彻执行制度的有效对策,应做到与时俱进,敢于指出原有规章制度中出现的问题,将反腐倡廉最新要求切实融入到各项相关制度和行为规范中,贯穿落实到各项工作的全过程。要确保制度机制能够有效运转。做到制度“自启动”。要以制度“实用、管用、有用”为中心,在设计流程环节应当充分考虑权力的制衡,环环相扣,做到决策、执行、监督“三分离”,以达成既相互制约又可以相互协调的目的。要积极开展对相关部门制度的监察工作,监察部门要全程参与对制度建设的工作,参与制定审核,并实施制度执行的监督检查,切实发挥源头防控作用。
2.加强组织领导,着力增强贯彻制度的推动力
落实相关制度主体所履行职责,加强制度执行力度,需要强化组织领导,大力破除利益壁垒,强化其制度意识,扫清制度执行的障碍。党委各级政府、纪检监察机关应把制度执行工作放在首要位置,要坚持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将反腐倡廉工作充分落实到相关部门,明确制度执行责任、要求、时限,层层落实、环环相扣的工作格局和强大推动力。要将惩防腐败体系建设制度细化分解,明确各级责任单位与责任人,一项一项落实。各级领导应站在忠诚于党的事业高度,做到以身作则,增强使命感、强化执行制度意识,树立“用制度管权管人管事”的原则,身先士卒,带领学习各项制度,对制度的制定要严谨,并做到坚决维护制度,大力推进制度全方面贯彻落实[5]。
3.加强宣传教育,提升制度文化认同力
制度既是一种规范和约束,也是一种哲学文化,更是一种精神和信仰,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人们制定出制度用以规范,更需要人去执行,因而,要提升制度文化的认同力需要从强化对制度的知识教育入手,要侧重培养人的制度意识,树立正确的制度观念。应当将反腐倡廉制度融入各级党组织学习内容,积极开展领导机关与领导干部的反腐倡廉教育,让其做到不闯“红灯”、不触碰“高压线”,切实加强各级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贯彻其执行制度的自觉性。要破除认识的错误观点,避免对制度做出庸俗化、简单化的理解和执行[6]。在实践中当首要破除制度“万能论”、制度“西化论”、制度“缺失论”、执行与否“无所谓论”、执行制度“吃亏论”这五种对制度的认识误区,坚持做到制度建设效能化和科学化。
4.加强制度保障力,营造良好社会气氛
一个崇尚制度、敬畏制度的良好社会氛围对制度是否能够有效执行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应当针对目前现有的不按照规章制度办事而导致“潜规则”横行的现状采用有力措施打破阻碍相关制度正常执行的各种“关系网”,要防止党员干部之间的关系由于工作关系进而向人身依附关系和利益关系的蜕变,要切实保障普通党员干部的合法权益。应运用电子政务网络和应用平台等科技方式方法,要建立完善制度执行情况信息系统,把科技手段切实落实到制度执行中,用“无情”的网络取代有“人情”的人脑,用以做到相关制度在执行过程中的公平、公正、公开。更要加强对廉政文化建设,努力将廉政文化建设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时代精神相结合,积极开发廉政文化资源,充分发挥思想道德教育、社会公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家庭美德教育的一体化功能,进而将廉政文化的影响面、覆盖面、教育面不断扩大,使其促进各级党员干部提高反拒腐防变能力的思想屏障,从而在全社会营造以谦逊廉明为荣、以贪图腐败为耻的良好社会风气。
总结
腐败被称为“政治之癌”,无论在古代近代还是当代、中国还是外国、社会主义制度还是资本主义制度,腐败始终都是一个难以彻除的顽疾、“毒瘤”,严重影响着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稳定。国有企业推进反腐倡廉工作是全党反腐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推进源头治本工作,不断健全完善内部机制和制度建设,切实解决制度执行“最后一公里”问题,确保反腐倡廉工作的有效、切实执行,从而保证国有企业稳定、健康、持续、科学发展,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胡轶男.我国反腐倡廉制度效用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1.02(18):188.[2]潘明霞.对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制度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J].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2013,12(02):88.[3]杨根乔.反腐倡廉制度执行问题调查与思考[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2,07(03):24.[4]朱庆跃.中国共产党反腐败政治体系构建的历史实践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2,16(11):23.[5]陈海英.新时期我国反腐倡廉机制的完善与创新研究[D].河北大学,2015.14(08):11.[6]徐元军.对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思考[A].中国航空学会管理科学分会.2012年中国航空学会管理科学分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中国航空学会管理科学分会,2012,12(05):31.